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24 10:36: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219-01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办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如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要树立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

在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高职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技术与职业的综合能力,而且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观,才能使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现出价值。

1.1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相对于本科教育的学生,高职学生的文化程度整体水平较低,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较差而动手能力较强。针对这个现实,教学管理应“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上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1.2 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观念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市场经济下的重大发展,其实质是一种职业准入教育。这种职业准入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而不是职业能力,因为在市场经济下,人的职业选择将受到市场的考验,没有哪个职业会再是“铁饭碗”。同理,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也将受到市场的制约,不能适应市场检验与考验的专业最终要被淘汰。所以高职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观念,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通过市场对人才的接受来获得认可,而具有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1.3 正确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要保证高质量必须在培养目标上找准自己的层次,正确定位自身的培养目标是保证其教育质量的基础,因为培养目标决定办学方向,也决定办学理念。高等职业教育应该确立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和定位是由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也是实现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的“产品”—— 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不断输送到社会上的各个就业岗位,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 要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步伐,加大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力度

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要与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发展相一致,与劳动就业制度同步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都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灵活设置专业,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培养和培训,建立适应市场运行的机制,不断提高高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办学活力。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 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在职专业教师,通过在岗进修、下厂锻炼、挂职顶岗、跟班研讨、参与科研等形式,下功夫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可根据各专业的教学需要,适当聘请企、事业单位有实际管理经验人员、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他们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熟悉专业技术,热心教学工作,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些专、兼职教师的作用,主要不是弥补教师的不足,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对现行学科型教材、理论体系提出改革意见,进而参与课程教材的改革。其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再次,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必须树立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力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教学评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篇2

一、高职教育质量的内涵

《辞海》对“质量”释义为“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国际质量标准化组织则作如下表述:“实体满足顾客需要(明确的或隐含的)的能力特性总和。”前者着重于品质,后者着重于服务和顾客的体验。从产品的角度看,学校教育的“最终产品”是学生,检验产品质量的主体是用人单位;从服务的角度看,学校服务的客体主要是政府、用人单位、学生。政府是学校首要的服务对象,政府需求代表着国家的根本需求。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用人单位是学校的最终服务对象,学校所培养学生的质量最终要由用人单位来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学生是学校的服务主体,学校的教育教学应该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教育要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高职教育质量的内涵至少应该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求、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二是所提供的服务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三是要为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当前高职教育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和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

目前,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有些办学单位教育观念不够正确,只追求当前功利、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作为一个长效的事业,不能只看当前,而更重要的是要看长远。有些学校对教育质量认识不够,不顾自己的教学资源情况,盲目地追求上专业,急于增加招生人数,使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另外,高职教育有其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设定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但是,目前的高职教育教学及管理以知识讲授为主,而没有从职业岗位分析的角度去开发课程,没有深层次地思考高职人才未来在社会上的就业、创业情况,这样就不能适应培养满足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要求。

(二)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

师资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高职教育的师资有其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但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职教师或是从普通高校毕业而未经过实践锻炼就走上了高职讲坛,或是由普通高校调过来的,他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知识欠缺,在高职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不强,不能适应培养出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应特别注重“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改变师资中存在的理论水平高而动手能力差、学科知识丰富而职业知识欠缺的局面。

(三)高职教育教材建设方面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取教育起步较晚,高职教材跟不上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要求,使得高职教材严重缺乏,许多专业课程设置与现实脱节,不少高职专业只好选用普通高校相应的教材,学生学习无合适参考书的现象时有发生。

另外,许多专业的高职教育出现时间较短,在教学的方式、方法尚处于试验阶段,加上教学投入不足,高职教材的建设得不到有力支持,致使许多教材的内容陈旧,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差,缺乏科学性、先进性和针对性,以致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学校课堂教学方面的问题

高职教育课堂进行教学时,多数学校仍然是传统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缺少双向的交流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高职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提升高职教育质里之对策

(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学过程包括教与学两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通常比较高,教师既要教授基础理论,又要贴近技能,还应负有职业道德教育的责任。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数量适中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要根据专业建设制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与提高,高度重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要切实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业单位进行教学实践,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实行专业教师证书制度,对已经取得专业教师资格者,要实行定期轮训制度,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以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矛盾。

(二)加强专业和重点课程的建设。

抓专业建设主要是搞好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的总体设计,要按照高职的培养标准,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在社会用人部门的广泛参与下,设计好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训、教育与服务、德育与智育等方面的关系。

每一个专业教学计划中都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理论够用、强化技术的实践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应重点建设那些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提高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课程,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要进行改革,在教学基础条件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精力,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相结合。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一种双向的、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一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过去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勤学和善学。二是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在教授活动中应使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入手,全面把握。三是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及自尊心、自信心乃至人格的培养,让不同程度、层次和爱好的学生各有所得,各有所成。四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为学生分析、交流提供机会,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常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分析问题。五是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

篇3

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在学习基础模块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的相关专业学习内容为依托,以能基本完成相关行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为参考依据,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构建互动教学模式。”乘着课改的春风,我校英语教师也逐渐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积极探索英语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并且找到一些适合职校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下面我从提高职校英语课堂教学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职高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1.生源分析。首先,在职业学校,我们的生源基本上是初中学校的中等生甚至差生,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的学习也缺少兴趣,有的认为“反正不出国”,“以后生活中用不到”,对学习英语的作用认识不清,觉得英语课与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关,没有必要学。其次,还有些同学认为英语学来学去也学不好,无所谓了,就自暴自弃,英语课就变成了睡觉课。再者,大部分职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能持之以恒,喜欢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单词,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再加上没有老师的引导,结果可想而知。

2.教学现状分析。有些老师教学态度不端正,认为职校英语的教学没有升学压力,可教也可不教,给学生灌输可学也不可学的想法,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认为只要学生不影响上课,就可以随便做自己想做的事,部分教师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学生英语学习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另外,有些教师的教学手段仍局限于一本书和一支粉笔,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落后,检查手段单一枯燥,使学生丧失了最后一点想学英语的热情。

二、提高职高学生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1.运用听说法提高职校英语课堂教学。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根据语言学家的观点,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学习外语不论其目的是什么,都必须先学听和说。在对外语教学规律研究的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一种教学法——听说法(Aura-OralMethod)在外语教学中占有强大的地位。听说法,顾名思义,主张“听说领先”。听说法认为口语是外语学习的基础,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在此基础上发展读写能力。教学顺序应先听说,后读写,最后四会全面发展。其具体实施如下:

①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听说训练,将听说材料分出不同层次,确立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分层不分班。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听说训练必须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语言材料必须由浅入深,由简而难,由机械练习至综合练习;前后练习呈现节奏感,从少数学生到多数学生,由全班练习至单个练习。胡文仲先生提出听说训练的主要方式包括:模仿、问答、对话、复述、辩论等。

③听说操练各种语言结构时应尽量结合中学已学过的词汇、短语、从句;操练的速度要快,变化度要小,复习面要宽。

④为了顺畅地进行听说实践,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所有语言知识进行有效归纳,不至于造成学习上的断层现象。

⑤强调本族语,利用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进行中译英、英译中,其中以中译英为主,由浅至深,循序渐进。

篇4

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成绩较差,他们在无法进入普通高中的情况之下,无奈的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在思想上,有些学生对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形成正确认识,在各科的学习上比较消极。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专业课的学习往往被放在主要的位置,其它科目的学习则被放到了从属的地位,体育课更是得不到重视。笔者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多年,在多年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深入研究了解了当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积极寻找改进措施,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经验,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中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一直以来,我国体育教学都是以跑、跳、球类运动为主,并且课堂教学的模式也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在小学、初中时期,简单的体育动作学生都已经学习过,而较难的体育动作学生不能够做到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体育运动本应该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但是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减弱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的灌输教学不仅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会让学生对体育课有一种厌恶的心理。

2.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水平较低。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成绩较差,这除了和学习习惯有关外,还和一个人的接受、理解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文化基础、学习习惯、认知水平都有着一定的差距。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如果不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进行知识和动作的讲解,他们在接受上就会出现一些困难。在遇到困难时,他们若不能够勇敢面对,就会导致教学工作难以进行。

3.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认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在体育课上以让学生玩为主,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发挥出体育教学应有的作用。由于教师的松散,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也不重视。有些体育教师甚至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差,并且难以管理,在教学中有一种抵触的情绪,不能够认真对待体育教学工作。

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1.合理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自律性差,因此,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保持好课堂教学秩序。课堂教学的好坏并不是以教师讲授了多少教学内容来衡量的,而是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才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下,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更高,学生对体育课也会更加期盼。要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把体育运动和娱乐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中长跑”教学时,学生难免会出现抵触的情绪,单一的跑步练习会增加课堂教学的难度。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中长跑练习和学生喜欢的其它运动结合起来(如跳绳跑、运球跑等),学生一定会更乐于参与其中。

篇5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高职院校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近20年来,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党的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认真审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依然是当务之急。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高职院校重视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性还不高,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创新创业教育尚未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学实践环节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少创新创业活动流于形式;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职院校缺乏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但缺失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引领,也失去了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保障。教育评估是教育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评估可以发现偏离教育目标的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保证各项教育活动始终围绕并指向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活动的成效。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是规范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重要保障。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软环境评估与硬环境评估相结合、重点评估与全面评估相结合、短期效应评估与长期效应评估相结合的思想,遵循评估主体多元性、数据资料客观准确性、评估内容科学全面性、评估时间动态持续性、评估指标可比操作性原则,设计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五个一级指标、三十个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支撑保障,包括培养方案、组织机构、制度建设、资金支持、创业平台、文化氛围六个二级指标。主要考察学校有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没有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领导小组,有没有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创业咨询指导服务机构,有没有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日常教学规范,有没有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有没有建立学生创业基金以及创业平台经费、创业竞赛经费等支持。主要考察创业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园等基地建设情况;另外考察学校有没有重视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一级指标课程教学,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专业渗透程度、创业教育的考核四个二级指标。主要考察创新创业教育有没有完备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理论与创业教育实践有没有很好地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是否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有没有融合的有效路径;创新创业教育有没有完善的考核方案。

一级指标实践教学,包括实习与课程实践、创业竞赛、课外活动三个二级指标。主要考查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大赛和社团活动等情况。

一级指标师资队伍,包括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师资水平三个二级指标。主要考察教师能否胜任创新创业教育。

一级指标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从学生层面来看,包括学生创业意识与精神培养状况、学生创业知识与能力获得状况、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创业率、创业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专利、往届毕业生中的杰出校友、毕业生创办企业在上缴利税、解决就业及创新方面的贡献等十一个二级指标;从学校和教师层面来看,主要考察学校支持参加各类创业教育专门培训并获得创业导师资格的教师数量,考察学校是否为国家级或省级创业教育示范院校或试点院校,考察教师和学生发表的创业教育方面的文章、教师出版的教材或专著等,考察教师申报和立项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考察高校为社会提供的创新创业培训的人次,考察高校为解决企业的创新创业难题提供咨询服务的次数等五个二级指标。

三、结束语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需要各高职院校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满足本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金鹏,刘江雁.创业教育质量模糊评估体系设计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31-135.

篇6

[作者简介]童汝根(1983-),男,江西萍乡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创业;李旭旦(1968-),男,湖南沅陵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金融经济。(广东广州51054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创业板与广东战略新兴产业科技人才开发”(项目编号:GD10XGL04)、201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师范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BKYB2011059)和2008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融合ISO与BSC理念的高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师范院校为例”(项目编号:BKJGYB2008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082-02

由于廉价的物质成本和劳动成本的优势在减少,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区域协调发展、劳动者素质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为提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级应用型人才。①高职创业教育体系培养的学生应适应未来经济发展要求,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体现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创业型经济形态趋势,二者均对创业人才有广泛需求,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显得更为迫切。

一、我国经济发展对高职创业教育的需求

(一)现代服务业对创新和创业人才的需求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升级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和均衡发展,提升第三产业竞争力,其目标之一是向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方向转变,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是在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值不足,仅为32.9%,生产比重小,结构层次低,仅占28%左右。许多现代服务领域在我国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被看做非生产性的活动,服务领域有限,大多仍以旅游、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体,而金融、保险、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服务领域比重偏低。

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才问题,其关键是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的稀缺。现代服务业需要大量的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比较高超的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艺,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素质高、技能强的服务业创新人才。现代服务业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型的经济实体,需要更多的为创造现代工业经济、消费经济和网络经济对应的新型服务的创业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的最佳承载者。

(二)创业型经济对创新和创业人才的需求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表现为创业型经济趋势。②创业型经济不仅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社会进步,而且可以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逻辑,促进中小企业的不断创生与发展并更新社会发展推进机制,从而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繁荣的驱动力。创业型经济是建立在创新与新创事业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态,它需要创新思维培养、创业素质教育和创业精神的培育,需要培养业务创新者、技术创新者和团队组织者等创新型人才,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平台。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催生出来更多的中小企业服务和产品,创业型人才在其中起关键作用,如何发现、培养、使用创业型人才成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学生要符合我国未来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具备创业型经济所要求的创业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条件,包括具有创业相关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

产业升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创新型经济发展趋势均大量需求创新型人才和创业人才。③根据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经济赶超时期的高层次人才会得到充分重视,但与经济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容易被忽视。职业技术人才中的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因此,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最值得我们关注。④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主管部门的重视。但是根据“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调研组对北京、广东、浙江、河南和新疆等地抽取的10所职业院校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有14.6%的大学生不了解本校的创业教育的情况,有45.4%的大学生对本校的创业教育不满意。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业大赛、举办创业讲座和引入创业课程等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但没有一整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质量体系不健全

根据上述调研数据显示,92.6%的受访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并没有高度重视,在科研、教师培养、实践场所、资金等方面没有很好的支持,更没有做到将创业教育和招生就业等工作很好地结合。西部某高职院校开展了创业教育,仅限于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讲座、创业计划大赛、创业研讨会和毕业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中进行简单介绍而已,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等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都很不够,体现不出创业教育的真正魅力,难以培养出来现代服务业需要的创业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二)高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保障体系不足

由于在我国高校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相关专业,所以就没有成批的、接受系统化教育的、受过专门训练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型教师。⑤各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时,大部分依托于经济或者管理院系的教师开设创业管理类的课程或讲座。创业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也大都是依托学生处、团委和辅导员组织创业动员、创业演讲和创业计划大赛等。由上述人员构成的师资队伍缺乏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把握,也缺少亲身创业实践的经历,师资队伍素质达不到创业型经济的要求,其培养的高职学生也达不到创业型经济的创业和创新需求。

(三)高职院校创业平台支撑体系不到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搭建一个适合高职学生进行创业的平台。从高职院校本身来看,其开展的创业教育的主流倾向还是解决就业。比如,创业计划大赛的目标仅仅是营造出一种创业活动氛围,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动机之一是可以培育出全国挑战杯大赛的获奖者,以此来为学校赢得荣誉,而对大赛后如何创办实体组织却很少关注。我国部分高校开始以各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如清华大学将写字楼半价出租给学生创办公司,北京大学为5个在校生创业团队各提供1.8万元创业基金。但是,由高职院校打造的学生创业平台非常少,为学生提供实质的创业环境和创业资金的更少,这也是高职学生创业意愿低和创业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职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对策

(一)构建与经济发展配套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质量控制体系

与经济发展配套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质量控制体系要求结合当代经济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在专业知识和单项技术教育前提下形成创业精神教育、创业技能教学、创业实践强化的创业课程体系。我们应以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为标准,精选课程,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在本专业基础上突出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形成具体学科课程与创业实践课程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统一的课程结构,构建有创业教育特色和经济发展配套的课程质量管理体系。

创业精神教育课程目标是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素质。通过开设企业家精神、创业政策、创业法律、创业文化、创业风险和创业心理素质等内容,可以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认识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和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具备创业者的法律道德意识和相应的心理素质。⑥

创业技能教学课程以经济学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创业需求为切入点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通过经济学原理、创业原理、创业营销、创业财务、创业融资分析、创业风险预测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对初创企业的组织形式、营销方式、融资渠道、财务管理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创业实践强化课程使在校高职学生具有亲身实践的经历,强化其在校创业的动手能力。该课程模块主要通过专题讲座、专题报告等方式通过举行各种类型的创业教育专题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创业计划竞赛、社会实践、创办虚拟经济组织和创设真实企业等活动。以创业为导向的实践强化课程使学生能够将创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二)建设精通现代服务业并熟悉创业实践的师资队伍保障体系

在经济发展转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建设一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中既能够进行理论教学,又具有一线职业工作技能且熟悉创业经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是创业教育体系改进的重要内容。建设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提升现有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的内部培养途径、引进符合创业教育素质标准的外部教师、聘任既具有丰富创业经历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兼职教师。

内部培养途径是高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体。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通过与现代服务业和创业型经济组织进行合作,提供给创业教育的高职教师经常深入到行业工作实践的机会,了解现代服务业和创业型经济组织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组建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密切关注国内外创业理论动态,发现新的创业理论研究视角,分析创业人才需求。通过内部培养使高职创业教育教师能够把创业教育课程做到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外部教师引进途径可以为高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优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外部教师引进的素质模型标准依照创业教育体系要求师资队伍素质标准建立,主要包括熟悉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具有创业实战经历并且具备相关的创业知识、理论背景和学历要求等方面。通过外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引进,促进创业教育体系师资队伍发展的良性循环。

外聘兼职教师途径可以实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要素的多元化,强化实践。欧美国家在这方面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美国Intel公司的原首席执行官Andrew S. Grove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兼职讲师超过15年,每年秋季讲授1~2门创业课程。⑦社会上有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他们既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聘请他们从事兼职创业教学和研究工作,将给高职创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更贴近现实。

(三)搭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与职业发展的平台支撑体系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平台体系的搭建不仅仅是高职院校本身的使命,还需要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参与。高职院校打造一个可以进行创业交流和创业实践的平台。企业、社会和政府等部门的支持和投入可以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构建创业交流和实践的平台体系。创业交流的平台既是准备创业和已经创业的学生间相互交流沟通与学习互动的平台,也是校企交流的平台,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企业提供兼职师资到学校开展创业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在企业从事顶岗实训和岗位就业实习基础上开展创业实践。由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申报创业项目,由政府审批并且由政府和社会对项目进行经费投入,校企联合创业团队参与完成项目的实施,由此搭建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创业实践的平台。

另一方面,社会多渠道资金平台和专业的咨询跟踪平台可以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创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很多,风险投资机构、保险机构、企业、科技园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以及教育部门通过创业风险基金的方式帮助职业院校学生筹措创业资金。社会专业机构构建一个专业的咨询平台对高职学生创业提供项目论证、技术咨询和创业过程指导等系列服务,引导高职学生创业符合现有经济发展需求和未来趋势。

四、总结

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需要大量创新创业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技能型人才。高职创业教育体系培养的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将支撑未来创业型经济形态发展。从创业教育课程质量控制体系,创业教育师资保障体系和创业与职业发展平台支撑体系等方面完善高职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养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

[注释]

①刘文君.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日本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7(2):65.

②郑风田,傅晋华.创业型经济的兴起与我国创业政策面临的挑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6):25.

③童汝根.人力资本导向的创业型人才队伍建设思路[J].理论导刊,2011(1):84.

④陶丹,陈德慧.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5):85.

篇7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实习教学;师资建设;质量

职业技术教育就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起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实施强国战略,培养成千上万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我们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技能实习教学是这重要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实习教学又是其中的一个节点,作为此节点上的重要实施者,实习指导教师及教学管理者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要作为课题去研究,找出其中规律,并科学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实习教学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使学生的操作技能不断地得到提高。笔者认为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1 实习教学的准备阶段

(1)实习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按照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依据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依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依据本校的办学条件等情况,修订部颁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以适应当今的经济社会需求。如:学校可组织专业的调研团队,对本校各工种毕业的学生所就业的主要企业和本地区的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生产一线作技能需求调研,看看企业对这些工种技能有哪些要求。将调研情况做以汇总分析,把这些企业对技能的普遍需求作为教学计划和大纲修订的依据,并参照《技术等级岗位标准》修订。在修订过程中还要注意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形成动态融合,将陈旧、过时的东西剔除掉,融入一些新的科学元素。

(2)实习教材的开发。实习教材要紧跟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反映新的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结合行业、企业的标准以及实习设备的技术参数等,有针对性地编写校本教材。

(3)教学前,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按照教学计划及大纲编写出授课计划,并根据授课计划、大纲认真编写教案。课前还要认真做好实习课所需的工量卡具、材料、仪器、设备的准备工作。

2 实习课的实施阶段

2.1 实习教学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内容

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道德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实习过程中我们常用讲授法和示范法,不同的课题我们可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工艺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都可用讲授法。当实习指导教师讲授完相关的工艺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后,就可以用示范法向学生展示技能,使学生感受到最直观、最生动、最具体、最形象的动作形态,获得最清晰地映像记忆。使学生认识、理解和接受,从模仿练习到熟练掌握打好基础。在演示过程中还可加入一些技能操作的口诀,这样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动作要领,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如钳工基本技能锉削训练的口诀:

顺势收锉体前倾,接着再作下一回。

两手握锉放件上,左臂小弯横向平。

右臂纵向保平行,左手压来右手推。

上身倾斜紧跟随,右腿伸直向前倾。

重心在左膝弯曲,锉行四三体前停。

两臂继续送到头,动作协调节奏准。

左腿伸直借反力,体心后移复原位。

学生记住了口诀,教师就趁热打铁,带领学生一同操作,学生通过实地练习,牢固掌握了操作技能,同时成功的喜悦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如: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学习法、指导操作训练法、实习日记法和参观实习法。在实训的教学过程中只要合理使用,将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2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学模式的选择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的反映,它具有规定了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角色和教学策略等,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将某种比较抽象的技能养成能力。教学模式有:一体化教学模式、技能概念形成教学模式、表象训练教学模式、分布训练教学模式、强化训练教学模式、队列训练教学模式、一对一训练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卡片展示教学模式。在生产实习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很好选择。

如:在钳工生产实习中,我院的钳工实习教研室就选择本院某产品中的传动箱体部件的装配作为项目任务来完成装配这一课题。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班级按4~6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出小组长,由其负责全组的各项工作。分组后,再按以下步骤实施实习教学。

(1)传动箱体部件的装配作为项目任务。

(2)在教师的主持下,各小组制定出装配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工量具的准备清单,标准件清单,零件清单。制定出装配工艺流程,安全文明生产的注意事项,检验标准等。各组的实施计划需经教师审定后才能实施。

(3)实施计划阶段,学生按组根据实施计划进行工作,教师从安全、技术、思想等方面引导学生,按制定的装配流程督促、启发学生完成整个装配过程。

(4)检查评估阶段。学生以小组和个人进行评估总结,教师按装配标准检查评分。教师和学生共同测评装配质量,讨论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以上学习过程,学生的技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2.3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还要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实践中去

如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在实习指导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很多在学校中无法实施的课题,利用其强大的功能进行展现,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到相关的工艺知识和技能特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今后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岗位而打下基础。

2.4 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职业技能教育的基础,是构建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教学模式是实施能力教育的前提条件。将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以及产学结合等组织教学形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将会更好。校企合作是产学结合形式的最佳体现,学生通过产学结合,使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学习同生产实践融到一起,对其职业技能的提高和飞跃提供了成长的平台。

2.5 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实现教学服务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服务中引入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实习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决策科学化、工作规范化、服务自觉化。通过质量认证体系的实施,较好地规范了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实习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 师资队伍的建设

篇8

2016年,我校要坚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协同育人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进一步转变观念,优化结构,大力推进校企融合,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好地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

(一)引导高职院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体制、办学水平、行业与区域特点,实施分类指导、管理和评价,引导高职院校科学定位,确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鼓励学校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

(二)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要求,以适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为目标,规划专业布局,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预警和退出制度,探索建立专业水平评估机制,支持各高职院校结合本地本行业需求自主开设专业,构建与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的高职教育专业体系。

(三)推进中高职衔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以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和湖北省“十三五”中高职衔接规划教材建设为切入点,促进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有机衔接;稳步推进中高职衔接的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技能高考和对口单独招生规模,积极探索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公布的部分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继续开展省级教改试点专业验收工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建设;会同财政部门对“央财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有关专业建设情况进行验收;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启动实施省高职院校特色专业项目建设计划。

(二)加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深化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工作为抓手,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开发一批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精品资源共享课。

(三)启动中高职衔接规划教材建设。以技能高考大类专业为重点,研究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启动“十三五”中高职衔接规划教材编撰工作。

(四)建立健全高职技能大赛制度。按照“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要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衔接,定期举办全省高职院校师生技能大赛,推动各高职院校建立覆盖每个专业、每名教师、每名学生的技能比赛制度,推进技能大赛的规范化、常态化。

三、深入推进校企融合,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一)继续推进职教集团建设。针对我省重点产业、行业发展需要,推动政行企校共同组建一批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有机融合,促进集团内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科研、职工培训、技能鉴定、项目开发、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共赢;制定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规范职教集团管理,明确有关支持政策。

(二)完善校企深度融合机制。根据我省重点、支柱产业布局和高职院校专业分布,组建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召开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推进会,建立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对话交流机制,探索建立行业人才需求信息制度。推动地方政府出台校企合作有关政策。

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一)加大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在落实好国家级培训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继续实施并扩大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计划,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完善老中青三融合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

(二)推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楚天技能名师”评聘工作,扩大设岗范围,力争每年新评聘名师增加到200名;做好兼职教师管理工作,建立“楚天技能名师”检查制度。

(三)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省级教师培训基地,加强培训基地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逐步建立校企合作的职教师资企业实践基地,探索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五、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强化高职教育过程管理

(一)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导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评教评学制度,推进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形成学校自评、企业参评、第三方测评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

篇9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工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但一直以来国内的工程教育都不尽如人意,特别是高职工程类专业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比较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本课题将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律和特点,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理念,结合高职学生能力形成规律,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研究高职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相关问题。

一、相关理论基础

“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能力成熟度模型”是针对软件开发组织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的评估体系。国内外研究表明可运用于教学过程等能力成熟度的评估,有助于为教育机构顺利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

“基于3级项目的课程体系”是指每学年都有一个具体的1级项目,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设计、创新、协调、沟通和领导能力;每个课程群都有一个2级项目(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把相关联的课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关联的知识群,强化实践意识;每门课程对应一个3级项目,主要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加强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包括监控目标及标准系统、教学监控运行系统两部分内容。高职院校除对教师、学生、教辅人员实现校内实时监控外,应吸收用人单位参与对教学全过程动态监控、分析和教学质量评价,使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校满意。

(一)监控目标及标准系统。教学监控目标及标准系统包括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学生课程作业商品转化率、专业教师社会服务项目完成率作为监督目标;以就业率高、起薪高、企业满意度高、社会评价高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系统。

(二)教学监控运行系统。1.专业文件。主要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课程项目。通过对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与预测来监控专业设置情况,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论证,做到“以需定学、供求对路”。通过《社会人才需求调查表》《毕业生追踪调查表》等方法,监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高技能型人才。通过修订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修改三级课程体系相应教学项目,实施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材等教学文件的监控。

2.日常监控。日常监控制主要由教研室组织和实施,包括对任课教师实施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为保障正式授课效果,教研室要求新进教师在每门课上课前一个月进行试讲,每周二下午组织了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督促任课教师必须在每章正式上课前完成教案编写。

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监控。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任课教师每章上课前一次课布置了预习任务,并在上课时进行抽查;学生上课时,必须记笔记,同时为巩固章节所学知识,每章正式上课后布置了一定作业,并及时进行批改和信息反馈;为了解学生学习心态和情况,拉近与学生的感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学生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稳定学生,提升信心,建立了教师访谈制度,教师必须每周进行学生访谈活动,同时,为了解班级动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关心学生的生活,明确班级纪律,任课教师每月须参加一次班会。

对学生的监控,需要任课老师、辅导员和学生家长、教研室配合,任课教师需要记录学生完成课程项目(三级项目)任务情况,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教研室要及时监控教师提交上课学习状况欠佳学生名单,不提交作业及测试不达标学生名单;任课教师要积极协助辅导员组建班委,组织参与班会及学生活动;对于平时上课学习状况欠佳学生、不提交作业及测试不达标学生,任课教师、辅导员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对这些学生进行访谈,监督他们持续改进学习状态和效果。

3.激励与唤醒机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教研室完善了激励和唤醒机制,实施了课前6分钟制度,每次上课前要求两名学生进行演讲,演讲完毕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为了提升学生的情商,专业定期举办了各种演讲比赛和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让学生懂得团队合作,持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每个阶段学习完毕后,专业组织开展了技能竞赛活动。

4.阶段监控与评估。评估指标。学生能力评估具体指标,包括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团队工作和交流、职业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四大部分,具体评估指标如表1所示。

序号 考核指标 问题描述

(一) 基础知识和技能(JC)

1 相关科学知识 公共基础课考核

2 核心工程基础知识 专业基础课考核

3 高级工程基础知识 专业核心课考核

(二) 团队工作和交流(TD)

1 团队交互、沟通 项目训练中是否与其他成员交互

2 队员交流 集体讨论是否愉快

3 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是否对自己学习有帮助

4 交流方式 项目训练中主要的交流方式

(三) 职业能力(ZY)

1 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否顺利完成分配任务的设计工作

2 查询相关书刊或者电子文献能力

3 个人能力和态度 能否顺利完成任务的代码编写工作

4 自省个人的知识、技能、态度能力

5 学习能力

6 能否顺利完成分配的测试工作

7 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

8 时间资源管理能力

9 主动规划个人职业的能力

10 外语能力 英语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

(四) 系统整合能力(ZH)

1 系统的构思与工程化 综合运用工程知识完成项目的能力

2 实验和发现知识 项目的部署、调试、维护工作

3 系统思维 能否顺利实现项目使用说明文档撰写

表1 学生CDIO能力评估指标

其中,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相关科学知识,相关科学知识核心工程基础知识,高级工程基础知识;团队工作和交流包括团队交互、沟通,队员交流,团队合作,交流方式等方面;职业能力包括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能力和态度,外语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包括系统的构思与工程化,综合运用工程知识完成项目的能力,能否顺利实现项目使用说明文档撰写。

评估方案。针对学生成熟度模型和3级项目课程体系,设计了基于成熟度模型的高职院校学生能力评估方案,该方案包括构建过程域,成立评估组,实施评估及过程控制等四个过程,从学生入学后开始到就业前结束,由评估组分别对照基础级、认知级、专业级、应用创新级等四个成熟度级别的能力标准,从“基础知识和技能”“团队工作和交流”“职业能力”“系统整合能力”等核心要素入手,对高职学生能力进行评估,课程级(3级项目)评估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1、2级项目评估由专业教研室组织实施,并及时组织教师、专家实时分析评估数据,找到制约因素,督促学生改进能力弱项,督促专业持续优化培养方案、教学资源。

三、信息收集处理反馈

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在进行监控和评估学生能力的同时,专业教研室及时收集、总结了监控数据,并对教学计划,教学方案进行了调控,督促部分学生改进了自己能力弱项,从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一)监控数据收集。日常监控数据。日常监控主要在2015级新生中实施,任课教师是日常监控的主要实施者,包括记录学生平时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向教研室提交相关表格包括作业完成率统计表、作业缺交学生名单、作业提交速度排行榜、教师学生沟通记录,从而动态监控学生保质保量学好课程项目。

阶段监控与评估数据。阶段监控由教研室组织教师和企业专家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估,深入学生项目实习环境,参考学生自评、互评数据,通过走访、审查,综合评估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是否达到了学生能力成熟度级别中1、2级项目的能力目标,从实践结果来看,学生自评估数据与专业组最终评估数据基本一致,大部分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缺陷,并能主动制定改进计划。

(二)监控调控系统。内部微观调控。从日常监控数据来看,由于15级使用阶段式授课,每门课每周开设12节,部分课程如HTML大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课程任务,专业组调整了授课进度,并修订了教学计划。从阶段监控,能力评估中反馈信息,在项目训练中,由于每组人数太多,部分1、2级项目分组人数多达5分,不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教研室确定以后项目分组人数不超过3人。

外部宏观调控。外部宏观调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对教学全过程动态监控、分析和教学质量评价,使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校满意。外部宏观调控主要由学校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企业行业、校友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对教学结果进行质量反馈,专业组收集到了部分数据,如应加大网站前端程序设计比重,部分学生编码能力强、抗压能力弱,根据反馈信息,教研室修订了教学计划,新增了PS、Jquery等新内容,完善了职业训练课程体系,加大了对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借鉴CDIO 理念和CMM能力成熟度模型及设计的三级项目课程体系,对高职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督促学生改进了能力弱项,督促专业持续优化培养方案、教学资源,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工程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对学生毕业走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华芹.高职院校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析[D].南昌大学,2013.

[2]许统德,刘朝晖.论新教改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5:141-142.

篇10

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一大批高职院校是由中专校升格而来的。从中专到高职,是学校全面转型的过程,学校升格后,原有的办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如何尽快渡过从中职到高职的“磨合期”,转变教育观念,找准学校定位,重建办学特色,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准确定位是高职教育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基础

给高职教育一个准确的定位,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前提,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办学层次定位。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高职人才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升格后的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避免陷入两个误区:一是继续沿用中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把高职办成“中专拓展型”的教育。二是盲目向本科大学看齐,模仿本科大学的学科教育模式,把高职办成“本科压缩型”的教育。这样就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培养不出高质量的技术应用人才,直接影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和高职教育的信誉度。

2.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但懂得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善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这是社会经济发展赋予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职教育办学目标的基本定位。

3.办学功能定位。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强调在应届毕业生这个单一的人群中招生,而对其他人群的受教育需要重视不够,对教育市场开发不够。高职院校必须从单一学历教育的传统模式中摆脱出来,面向全社会成员,为他们提供多种多样的终身教育与培训机会,千方百计地拓展高职教育的服务空间和办学功能。

4.就业去向定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业去向定位具有很强的基层性,这正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标志。

二、办学质量和特色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办学特色是学校对社会的影响力的高度体现。高职学院的办学特色体现在能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且能在行业和区域经济中的一个或几个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领先优势。办学特色经过积累和升华,成为学校的品牌。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

专业设置要针对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因地制宜地设置一批针对性强、有明显职业性和区域性的专业。专业配置要做到长短结合,既要有一批稳定的、社会长期需要的长线专业,又要有适应社会需求、变动灵活的短线专业,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做到汰旧置新。

2.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和制订教学计划。

精心构建课程体系和设计教学计划,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办出高职特色的基础。在这两方面,要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同时把专业岗位资格的培训融入教学计划中。加大选修课的设置比例,允许学生依据实际需要工学交替,适当延长学习期限或分阶段完成学业。

3.以岗位职业需要为依据,编写校本教材。

高职教材要体现职业特色,就不能是本科教材的压缩或普通专科教材的改版,而应根据科技进步和地区、行业的发展变化,高职教育的教学全过程始终贯穿以职业能力为本的思想,因此,高职教材必须以岗位职业的需要为依据,打破旧的理论框架体系,开发校本教材。

4.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宗旨,加强实践教学。

“普通学校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大赛”。这一口号的提出,很快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对促进学生的技能学习起到了很积极作用。此外,学校应积极开通高职考证渠道,在高职学生中全面实行“多证书”制度,完善学生专业能力。

5.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加强师资培养。

建设好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使之具备适应高职教学“职业针对性”特殊要求的基本素质及能力,特别注重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加快在职专任教师“双师型”的步伐。学校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教师进修学习,加强院校之间及相关行业的联系和沟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进行社会调研等,以使教师了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从而顺利完成高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高职教育目前还处在不成熟阶段,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是笔者相信,通过提升教育质量,明确办学特色,一定能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从而使高职教育的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篇11

一、就业制度体系建设

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形成科学的就业指导制度体系。就业指导中心拟制定以下制度,完成就业工作各项制度汇编。可包括就业政策法规篇、就业规章制度篇和就业工作管理制度篇。

二、就业指导队伍体系建设

将就业指导教师纳入学院人才选拔计划和培养计划。坚持“专兼职并进”和“校内外结合”的原则,促进在职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构建一支集指导、咨询、教育、管理、研究于一身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体系。授课老师持“两证”上岗。

(1)选聘:建立由辅导员、学生工作专职副书记和就业指导中心人员组成的校内就业指导基本队伍。聘请优秀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担任创业就业指导兼职教师。建立“求职导师制”,聘请企业家、部门领导、成果创业者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指导和帮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职责:主要承担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新专业开发论证、课程设计与效果考核、分析评价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做到既是教学决策的智囊团,又是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的指导者、参与者。

三、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就业指导课是学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全方位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强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内涵建设

组织专兼职教师集体说课,探讨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听取学生的评教意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科研活动方面,鼓励、支持老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组织编写校本就业指导课教材。申报就业研究课题,发表学生就业教育学术论文等。

2.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安排全程化

对学生实施从入学到毕业全程化指导。由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指导、职业体验、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等构成的完整就业指导体系。

大一年级推进“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大二年级推进“五模块一实践”指导,大三年级重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训练。大四年级(雕塑系大五年级)是全方位提高教育阶段。

四、就业基地市场体系建设

为适应就业新形势,强化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就业基地市场体系建设采取行业互动、区域合作、基地依托、网络拓展、创业教育等五大措施。

1.巩固行业市场,促进行业互动

一是举办大型招聘会。每年邀请企事业单位来校参加大型招聘会。二是重点推介行业一线单位。计划每年举办多场专场招聘会,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知名校友、单位负责人来校,重点推介知名企事业单位,鼓励毕业生到行业一线建功立业。

2.重点建设,规范基地依托

与基地单位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基地合作协议意向书》,加强互动交流。根据协议,学校及时向就业基地选拔推荐毕业生;就业基地优先向学校及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招聘活动,优先接收毕业生实习,优先录用学校的毕业生。

3.有形与无形并重,拓展网络途径

利用网络优势拓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阵地,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良性互动。

一是推进网络化管理。建设开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信息网,集教育、管理于一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查询与、数据统计、政策咨询与指导等实现网络化。吸引实习生、毕业生成为网站会员,招揽企业单位注册来招聘实习生、毕业生上岗。通过网站就业信息,指导毕业生在网上投递电子求职材料。

二是举办网上招聘会。动员学生参加每年教育部主不能开展的“网上招聘周”活动,定期举办网上招聘会,使学生通过网络招聘顺利就业。

五、就业信息化建设

(1)引进职业测评网络系统和职前教育网络系统,实现了就业信息、就业咨询、数据统计、职业测评、职业指导的网络化。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发展个性,明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促进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校友资料信息库,建立健全“校友资源信息系统”。利用学院各地的产学合作站,收集并建立校友信息库;在校园网上设立校友论坛, 构建一个在校生、校友、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平台。

六、全程化就业指导实施方案

1.全程就业指导的总体目标

篇12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人才质量的高低,关系着高等院校的生存与发展。高等院校必须本着“全员管理”和“全程管理”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努力保证学(校)院教育教学系统以最佳状态有序运行,取得最佳的办学效益和更高的办学质量。

一、高职高专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依据及其组织实施

1.高职高专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必要性

教学质量是通过调查,研究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有针对性地对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难点和关键,通过科学地设计和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机制,完成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从而营造良好的教风与学风,达到最佳的教学性格。

竞争的压力,引发了生存的危机。现在,硬件设施不再是学校吸引生源的关键因素,“以质量求生存”成为每个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达到711所,在校生117.7万人,加上独立设置的专科学校和普通高等院校设置的高职类二级学院在校生,共计480万,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4.4%。事实说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类型,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职高专学校数量和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相当多的学校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办学条件明显恶化,一些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明确认识,教育质量得不到切实保障。因此,实现高职高专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的有机统一,成为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根本目的。

2.高职高专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依据

比较国际专业技能教育的质量监控惯例,一般都是遵从技能等级考核体系,通过职业技能认证考试进行监控的,较多地表现为一种贴靠教育体系的非学历教育。如澳大利亚的TAFE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就是靠获得行业和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来监控和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我国的高职高专作为专业技能类教育,目前更多的是靠学历证书来监控,其监控和评价更多依靠政府的学历证书控制和校长的责任心,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的技能教育特性,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3.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组织实施

根据国外监控与评价经验,一般由教育主办方和投资方进行监管,遵循“谁出钱、谁负责”的原则,聘请专门评估机构定期评价,学校要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负责。如德国职业教育投资的主体是雇主,则由雇主集团委托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澳大利亚TAFE是由政府投资的,其监控与评价则直接由政府通过技能等级认证来进行。目前,我国高职主要靠政府投资和学生学费举办和运转,学校主要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还没有面向市场,很多方面未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因此,政府和学生作为高职院校投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共同监控的职责,形成学校外部评价和内部监控的有机统一。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教学质量”

一是认为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即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满足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二是认为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的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同时,教学质量又常常与教学效能(teaching?effectiveness)相联系。“一个高效能的学校是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了显著的作用而不依赖于学生的文化背景及社区环境的学校,即学校通过其教学实践、常规组织和管理等而增加学生的读写能力、学术能力和社会技能”。

笔者认为,教学质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教学质量是个集合指标,其质量要素主要按照――课程、教学过程、教学组织、考试、教学研究五方面。

2.“教学质量监控”

就是有目的地对教学质量系统进行评价、监督和施加作用,使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的的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由教学质量和监控两部分组成,其中教学质量由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以及由教与学质量进而形成的课程质量、专业质量、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等组成;监控部分则由评价、反馈、纠偏与激励等组成。总之,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包括与高校教学所有活动有关的多层面概念,从办学指导思想确定、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基础设施、学术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到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教学经费使用等各方面,都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范畴。

3.“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管理机制,通过该评价体系,科学地设计和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机制,完成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评价,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层次性和反馈控制性的特点。

4.“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目的

通过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的建设,达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评估,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完善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机制。

三、目前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质量监控和评价观念落后

(1)对评价工作重视不够,只求其有,不求其质。很多院校只进行常规性的教学评价工作,评价过程欠规范,对评价数据缺乏科学的处理,评价方式单一,各院校的可比性不高。同时,学校也缺乏系统的评价组织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手段,监控和评价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2)评价多,监控少,缺乏监控意识。目前,各院校都有相应的评价手段,但缺少有效的监控措施。监控是评价的基础,由于缺乏相应的监控制度和体系,往往导致收集评价信息的难度加大,分析和处理信息的周期变长,造成评价工作的被动、间断和烦琐,难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评价体系。

(3)盲目套用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模式,缺乏针对高职高专特点的监控和评价。如上级主管部门对高职专业办学资质的评价,指标体系面面俱到,但专业内涵不够突出,不能体现出高职特色。

2.缺乏系统的监控和评价机制

(1)评价和监控的关系尚未理顺。主要表现在评价程序上以单一部门评价为主,教务处、督导组各行其是,不能形成整体评价系统;同时,评价中的主客体关系不顺,尤其是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监控与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教学监控和质量评价的操作和管理尚未形成规范和制度。主要表现在评价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人为因素过多,定量分析不足,定性结论过多,往往以一两节课来评价一位教师,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

(3)缺乏专业化的、健全的组织机构,以及科学可行的,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学院各个部门没有发挥出质量监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研室、后勤管理、各分部、各中心、各任课教师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认识不足,当发现质量危机时,不能及时预警,做到信息上下通达。

(4)缺少对监控和评价的客观评价。主要表现在缺乏对监控和评价的目的检验和效果反馈,对学年初制定的评价指标的达成状况缺少监控与测评,没有形成严密的监控体系。

3.监控和评价的目的不清,功能不全

一般来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应满足四个目的:一是为了改进和发展正在进行中的活动或方案,即形成;二是为了用来选择、证明或说明一些问题,即总结;三是为了激励和提高认识,即心理功能;四是为了行使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评价权利,即管理功能。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的监控和评价,更多的是管理功能和总结。如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多为进行管理的需要,而学校内部进行的监控和评价,也多是为了评聘、管理和选择的目的。监控和评价所应具备的改进和激励等重要功能并没有得以充分发挥。

4.监控和评价的范围不广

目前的高职高专质量监控和评价,从外部来讲,主要局限于办学条件和设施等方面;从内部来讲,主要局限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评教和少量的听课及学生成绩检查等方式进行。而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众多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方式都较少关注,导致评价范围不够深入和全面。

四、构建科学有效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一)理清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重点环节”

1.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内容

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内容着眼于全程监控。所谓“全程监控”是指通过对学生从进校到离校期间的教学活动进行全程监管与控制,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学生进校――培养过程――毕业就业(输入――过程――输出)三个方面来进行监测。

2.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环节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内在规律,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在分析研究教学过程重点环节及应达到的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对质量监控体系实施中的若干重点环节实施监控:

(1)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关系到学院教学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学院重点投入和优势与特色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一,专业设置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托,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专业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一致,并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其二,专业师资队伍和实验设备、实训基地建设,要达到专业规格培养要求的相应指标。其中师资是专业建设的主体内容,包括专任教师数量、职称、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实训实习基地,应聘有富于实践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毕业设计或实习指导教师。

其三,课程设置要反映本专业发展需求,以充分体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注重学生实际操作与运用技能的培养。课程构建方案要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际出发,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适时加以调整组合;大胆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努力建设精品课程、特色课程;教材优选率高(优先选用统编、新版的获奖教材和一定数量且水平较高的自编教材)。

其四,专业考核的社会和学生满意度较高;如1/3以上用人单位不需要某一专业,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系统测评主要指标偏低,则应加以整顿直至停办某一专业。

其五,学院必须大力投入的省级及以上的重点专业或试点专业,其教学、科研等学科建设工作应在规定期限内取得一定成果。否则将接受重新调整,使其与学院的总体发展和布局相适应。

(2)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教学质量的核心。⑤课程教学工作主要环节由预习、课堂授课、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和考试考查等部分组成(实验教学可分为准备阶段、活动阶段和总结阶段)。课程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务处有关规范,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进度计划妥善安排;考试考查要遵守学院《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做好命题管理、试卷评阅、试卷分析等项工作。任课教师除应认真执行教学规范外,在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要注重和落实学生综合素质、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与运用,教书育人、教学相长。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将依据教学管理部门有关规定和课程教学有关目标要求,检查评价任课教师的上述工作质量。

(3)实践教学。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应根据有关规定对职能部门就以下要求强化监测:

第一,建立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人才培养对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并能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予以更新。

第二,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一般不低于教学总时数的40%。

第三,各专业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由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上课。

第四,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根据需要建有较为稳定并符合教学条件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第五,校内各专业实验室、机房、运动场馆和设施应有符合相关标准的利用率。

(4)学生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身心健康等个体全面发展的水平。

(二)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测标准

1.常规的关于新生基本素质的建档与研究的工作程序。

2.建有较为完整的有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档案。

3.建立和实施“教师、管理人员评学”的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和效果进行评估。

4.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累积通过率达到一定的标准,职业证书考取率、校级以上(不含校级)科技文化成果获取率等,有一定的数量。

5.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包括签约率、应聘率、自主创业率、升学或出国深造率等)达到较高水平。

6.建立健全新生与毕业生素质比较、进行系统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

7.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对其就业能力(称职率、优秀率等)作统计和分析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保障系统

为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从机构设置、人员分工到监控信息的处理方式,都能达到监控活动管理要求,以体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系统的功能。

1.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

(1)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学院应当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院党政领导和有关人员组成。院长对教学质量负有全面责任,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为质量监控指挥、协调机构,总体把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工作。

(2)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院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主要任务是对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工作,并定期将信息处理材料报送领导小组和各职能部门;发现突出的教学质量问题,可经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下发整改通知书,责成有关部门负责解决。

(3)系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小组。本着两级管理的原则,各处、系(部)等管理部门建立相应机制,质量监控工作小组由处、系(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遵循全面、全程、全员管理的原则,履行本部门教学质量管理职责,协助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完成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等工作。

(4)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建立督导信息员队伍和督导信息员例会制度。

2.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系统

(1)制定教学质量手册。(2)制定教学质量程序文件。(3)制定教学质量工作文件。(4)制定图表、记录鉴定与教学质量记录。

3.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信息管理中心是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的工作性质是:保证教学信息收集的全面、分析的准确和反馈的及时。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根据《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收集和处理办法》开展信息管理工作。

(1)多渠道收集教学信息。(2)采取科学统计法分析质量信息。(3)及

时反馈教学质量信息。(4)分类处理教学质量信息。

4.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1)教师教学评价。由教师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成果三部分构成。以课堂教学评价为主,方式为: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具体按我院既定办法操作);对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等进行量化评价。另视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目标性听课等方式可作定性处理,从而确定质量;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以教学督导的监测评价为主。

(2)学生学习评价。建立学生学科成绩综合评价制度,由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带队干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能力和效果”,结合其本学科学习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以学生处和系部的监测评价为主。

(3)教学管理评价。教学管理评价是对学院各级教育教学管理机构进行的质量评价,除监测各部门教学管理工作的效能外,还注重对监测对象的专业建设创新发展、实践教学管理开拓能力、学生技能培养教学实绩等方面进行评价;各级管理机构的教学管理质量,由质量监控机构根据对各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5.教学质量监控处理系统

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并有效地解决问题。当发现某一教育教学环节的质量不能达标,即接近或达到警戒线时,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即予以警示,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或解决业已存在的问题。预警尤其以质量监控重点环节为要。预警之后不能进行调整改进的,要批评教育,督促改进,以维护学院的整体利益。

参考文献:

[1]吴根洲.关于构建高等教育基本原则体系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5,(3).

[2]王文良.高等职业教育监控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06,(4).

[3]蔡焱斌.论公安专科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4]刘焱,罗学科.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进程中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3,(1).

[5]俞可.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07,(2).

[6].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0,(2).

[7]朱汉,张国梁,武春友.高等学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8]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13

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但民办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不多,取得成绩较少,不能完全达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宏观上,创新创业在我国是一个新鲜事物,学校、教师与学生不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还不够宽松,创业文化特别是创客文化还没有形成;其次,现在我国对大学生创业支持的政策出台很多,但不是很完善,相关创业政策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创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创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最后,地方部门信息化服务意识不强,相关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而大学生的创业信息与社会上其他创业主体相比不对称,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深度开展。综上,在当前的形式下民办高校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是具有一定指导性,在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符合我国大学生发展规律,也是解决现在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解决就业问题,也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尤其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当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面临一个初级阶段,现在很多指标和体系还不是很健全,这是我们当下亟待完善的一个问题。

2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呼唤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2.1加强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是建立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需要

加强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是必须的,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不断加强与完善。首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某些高校是一个表面现象,没有完全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一些跟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或活动,基本都是应付了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其次,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完全结合,创新教育实际应该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但高校实际在开设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离,违背教学规律,没有体现创新教育是为专业教育服务的意识,创新教育是专业教育补充,专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基础,学生应该在有雄厚的专业技能基础上,进行创新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创新教育实施部门一般是学生管理部门或团学组织,没有应用到教学部门,创新教育应该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体现出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现在民办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问题,重在建立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当前,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正视问题存在,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问题意识,针对性地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评价指标,建立刚性指导制度,通过制度落地去建立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持久过程,高校需要健全相关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相应制度,国家会不断出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完整补充,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

2.2加强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是考核和监控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的需要

现在全社会都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国家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在民办高校都在开展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加强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绩考评,也体现出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走过的历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要科学合理,体现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特点,要符合现在学生创业要求,能完全符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评价体系建设也是制度建设完善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改革的重要过程,也是未来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加强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是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进一步开展提供保障。

2.3加强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是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需要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涉及高等教育各个层面,但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师生进行创业平台,激发师生潜能,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重在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成效,通过以政府和高校为牵头主体,大学生为参与客体,社会为服务相关方,设计可示范、可推广、可指导和可操作、涉及创新创业教育全局的评价体系,力促高校站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起点上,着眼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高校整个人才培养框架体系内思考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回应全球化时代特点和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着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朝着遵从国家战略需求、符合社会需求、让人民满意的方向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必须完善教育能力,有效利用高校创业创新资源,完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创业能力就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符合未来大学生培养目标。

3加强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

3.1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规律着力建设可示范的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辅助专业教育,共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这是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但现在创新教育没有完全与专业教育完美结合,有的学校都没有融合。因此高等教育必须以创新教育为基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建设可示范性的评价体系,对其他发展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有一点的帮助和借鉴价值。

3.2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要求着力建设可推广的评价体系

国家提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就业能力。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大学生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充分体现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提高大学生技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现在人才培养要以企业发展为根本,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必须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企业需要应用型实用性人才,高校必须改变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在提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在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过程中,要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补充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这是高校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专业教育的补充,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要求建设评价体系,是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

3.3要以教育教学为重点,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特点着力建设可指导的评价体系

教育教学任何时候都是高等教育的重点,教育教学是一个整体,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是独立的,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科学的建设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引进创新创业教育指标,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具有现实的研究价值。

作者:孙佳 宗文宙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新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及其综合评价体系探析[J].网友世界,2014(13).

[2]周雅梦,余小英.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4(15).

[3]王沛.研究生招生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