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口腔医学外科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我国的口腔颌面外科教育重要的一环就是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临床研究生在经过本科阶段对医学基础课程及口腔医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后,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接受专科培养与训练,以达到合格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要求,这也是医学本科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一环。继续医学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循证医学本身就是对继续医学教育甚至终身医学教育的一种实践。随着网络资源的发展,获取全世界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已越来越容易,而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寻找我们所需要的最可靠的证据是所有医学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临床研究生阶段,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循证医学的重要性,掌握实践循证医学的技能,必然能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也能具有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系统的能力,进而提高医疗实践效率,这也是实现医学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尝试。
2实施方法
2.1对象以已经完成本科阶段临床医学教育及实践课程,在本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临床研究生为主,也含一些低年资住院医师以及进修医师。
2.2准备学生需在研究生基础课程中学习“医学文献检索”、“统计学”以及“循证医学”等相关课程,要求掌握国内外医学科学文献的检索与评价,掌握常用的统计学方法以及应用情景,掌握循证医学概念、特征以及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随机对照试验的应用方法以及对其结论的评估方法。由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所有教师集体讨论,确定临床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整理成册。
2.3实施方法带教教师将在讲授、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病例,结合之前总结出来的临床问题,向临床研究生提出相应的待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循证医学研究。通过文献检索系统搜集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实用性进行评价,筛选出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循证医学标准对研究资料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并总结得出确切结论,以指导临床问题的解决。
2.4效果评价通过对临床问题解决的效果评价,总结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将结论整理成论文,最终达到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以及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25-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生毕业后在经认定的医院接受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为主的培训,是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培训合格的住院医师,让他们按照规范、统一的标准进行诊疗工作。口腔颌面外科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口腔二级学科,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分类复杂、治疗方案多样、临床操作要求精细等。住院医师刚进入临床中,容易出现治疗方案选择不恰当、临床操作不达标、培训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当他们轮转到口腔颌面外科开始临床工作时,因工作量大、操作要求高、诊疗经验不足、理论与实际掌握不充分等原因,造成诊疗错误的概率增大。
R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以临床诊疗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为指导,针对某一疾病或病种制定的一套标准化治疗程序和模式,是一个有关治疗、护理、康复、检验检测等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临床路径教学法”就是以临床路径为教学平台对医学生实施教学的方法。该教学方法对住院医师获取系统的现代医学知识,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接受全新的单病种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导师责任制(Tutorial system)又称为个别辅导制,导师分配到相应数量的学生,针对性的培训,因材施教,在培训期间由导师对所带教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其基础是导师和学生双方互动合作,其核心为关注和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其目的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积极探索的能力。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从 2013 年起将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引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使住院医师的出科考核、教学满意度、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等得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实施方法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2013 年 7 月―2016 年 8 月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共计 20 人,随机分为 2 组,每组 10 人。实验组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对照组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传统模式教学。分组的带教老师均为高年资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拥有较好的临床教学经验,规培生轮转时间均为 12 周 。
(二)方法。实验组:根据规定的《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四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制定相应临床路径表单。由一名导师与一名住院医师组成“一对一”的师生关系,进行导师责任制管理。导师由科室主任和教学小组讨论后选出,要求有丰富的带教经验、扎实的医学基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医德。导师要按照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及相应病种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协助住院医师制订相应学习计划,监督其完成在口腔颌面外科轮转学习,使其能熟练掌握常见病种的诊治,并指导科研资料查阅、论文翻译、实验数据分析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同时指导学生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颌骨囊肿为例,实验组首先由导师预先向轮转医师提供1份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路径治疗表单,根据临床路径所设定颌骨囊肿患者检查诊断固定流程开展渐进性提问,如:颌骨囊肿早期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查体需要注意什么?诊断相关的主要辅助检查有哪些?诊断是否明确?如何与其他疾病鉴别?治疗方案如何选择?出现并发症如何处理?后续医嘱如何?等等。第二,住院医师熟悉颌骨囊肿的临床路径表单后,询问病史查体,了解病患个体实际疾病过程,查找资料,根据预留问题寻找答案。第三,治疗方案讨论,住院医师按照预留问题向导师汇报,导师按照路径方向指导、补充和纠正。第四,由导师指导住院医师按临床路径完成病例临床治疗,以及相应科研课题资料收集、分析,导师最后进行总结。
对照组:按照《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文件汇编》要求,根据《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四版)》教材为基础,住院医师学习,带教老师讲解形式进行。
(三)考核方式。轮转期满后进行出科考试及两种培训方式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出科考试以《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四版)》为基础,分为理论笔试(40 分)、基本操作(30 分)及病例分析(30 分)三部分,总分为 100 分。以上两组学员考试及调查均由未参加本期教学的同一个老师进行。
(四)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出科考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问卷调查结果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 P
二、结果
(一)两组医师出科考试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理论笔试、基本操作、病例分析及综合总分成绩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二)学员对两种培训方式效果满意度调查。实验组在教师授课满意度、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表达能力、学习兴趣、个体化治疗方面均较传统教学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一)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规范教学流程,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临床路径的产生,是医疗人员在对某种疾病进行大量的病例诊治及分析后,按照严格次序制订的规范化诊疗计划,该诊疗过程在日常诊治中可达到最佳效果。根据临床路径的诊疗过程进行疾病诊治,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临床路径教学法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老师住院医师日常出现的问题被针对性教学,规范了老师的教学行为。临床路径表单使带教老师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操作可以“放手不放眼”,哪些操作需要亲自介入,既让住院医师获得充足的临床操作经验,又保证了治疗质量。但临床路径教学法也有缺点,临床上只有部分疾病实施了临床路径,临床路径适合单一的,或者较简单的病例,对于涉及多系统的疾病,由于其临床进展复杂多样、易变异等原因,这些复杂的疾病还未建立起标准的路径。即使执行临床路径的疾病个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变异性。因此,单纯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二)应用导师责任制有利于住院医师建立临床思维模式,培养其独立分析能力。导师责任制是指通过严格考核和观察后,结合该医师的职称及教学水平,选出高质量的导师,并对其分配相应数量的规培生,由导师针对固定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以师生双方合作互动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探索精神。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实行导师责任制,导师的责任感被提高了,导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被发挥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在导师的指导和督促下,学员能独立思考,灵活应变,积极探索新治疗方案,不仅更加系统的巩固理论知识,又能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针对口腔颌面外科的一些疑难病例,通过导师针对性指导,规培生自行查找解决方案,再由老师修改并使用,在住院医师进入临床的初期阶段至关重要。但导师责任制也存在着导师个体技术水平的差异、治疗程序和方法的不同而导致治疗结果差异等问题。
(三)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责任制相结合,取长补短,使规范化培训更有成效。由于临床路径教学法和导师责任制教学各有优缺点,我们为了寻找更好的规范化培训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到对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可以扬长补短,互相促进,既解决了临床路径教学法范围小,不灵活的困境,又规范了导师责任制灵活度大,治疗标准不够统一的难题。在本次试验中,表 1 显示,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组考核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表 2 也显示,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组在教学满意度、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学习兴趣、个体化治疗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责任制相结合是一种高效的规范化培训方法。
总之,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责任制相结合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方式,对培养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口腔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口腔医学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责任制相结合规范化培训模式时间尚短,在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及教学流程等方面尚需不断探索和完善,对该方法长远实施效果仍需不断科学评估及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朱红,丁胜,周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管理,2008(25)
[2]唐国瑶,陈建俞.我国住院t师培训制度的历史演变[J].医学育探索,2006(2)
[3]彭明强.临床路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Chin,Evid-based Med,2012(6)
001药学
002中药学
003护理学
004口腔医学技术
005放射医学技术
006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007病理学技术
008康复医学治疗技术
009营养
010理化检验技术
011微生物检验技术
初级(师)考试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012药学
013中药学
014护理学
015中医护理学
016口腔医学技术
017放射医学技术
018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019病理学技术
020康复医学治疗技术
021营养
022理化检验技术
023微生物检验技术
中级考试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024全科医学
025内科学
026心血管内科学
027呼吸内科学
028消化内科学
029肾内科学
030神经内科学
031内分泌学
032血液病学
033结核病学
034传染病学
035风湿与临床免疫学
036职业病学
037中医内科学
038中西医结合内科
039普通外科学
040骨外科学
041胸心外科学
042神经外科学
043泌尿外科学
044小儿外科学
045烧伤外科学
046整形外科学
047中医外科学
048中西医结合外科
049中医肛肠科学
050中医骨伤学
051中西医结合骨伤科
052妇产科学
053中医妇科学
054儿科学
055中医儿科学
056眼科学
057中医眼科学
058耳鼻咽喉科学
059中医耳鼻喉科学
060皮肤与性病学
061中医皮肤与性病学
062精神病学
063肿瘤学
064肿瘤内科学
065肿瘤外科学
066肿瘤放射治疗学
067放射医学
068核医学
069超声波医学
070麻醉学
071康复医学
072推拿(按摩)学
073中医针灸学
074病理学
075临床医学检验学
076口腔医学
077口腔内科学
078口腔颌面外科学
079口腔修复学
080口腔正畸学
081计划生育
082疾病控制
083公共卫生
084职业卫生
085妇幼保健
086健康教育
087药学
088中药学
089护理学
090内科护理
091外科护理
092妇产科护理
093儿科护理
094中医护理
095口腔医学技术
096放射医学技术
097核医学技术
098超声波医学技术
099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100病理学技术
101康复医学治疗技术
102营养
103理化检验技术
104微生物检验技术
105消毒技术
邱蔚六,口腔颌面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主任、口腔医学院院长、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等职,现为上海市临床口腔医学中心名誉主任。
从事医学教研工作50余年,擅长颌面部肿瘤与整复外科,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整复重建外科的开拓者之_。曾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3项。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9年获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最高奖一杰出会士奖,2010年被国际牙医学院授予该院最高荣誉――大师称号。
记者:什么是口腔医学?
邱院士:那还要从战争说起。以前的常规战争,士兵都头戴钢盔,头颈以下部位都掩护在战壕里。战争给人体的颌面、口腔损伤很大,由此所产生了诸如口腔疾病、颌面整形与康复(语言、咀嚼、吞咽、呼吸和面部表情)等问题。因此,在17世纪中期从外科系统中分出建立了牙医学的分支。以后又由于颌面外科的成熟和加入遂形成了现代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在我国是上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概念。近60年来,口腔医学在我国发展很快,尤其是颌面外科,涉及组织缺损的、修复整形的,效果都不错。
记者:什么是口腔颌面外科?
邱院士:口腔颌面外科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颧弓等)、,颞下颌关节疾病、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以及颈部某些相关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口腔颌面外科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为了防治口腔颌面部疾病的需要,口腔颌面外科与牙体、牙髓、牙周病科、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等有关学科不能截然分割;另一方面,由于它本身的外科属性,又与普通外科学、整形外科学、肿瘤外科学以及内科、儿科学等有着共同的特点与关联。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口腔颌面外科学既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记者:患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邱院士:易患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人群在医学上常被称为肿瘤的高发人群或易感人群。患口腔颌面肿瘤的危险因素常见有如下几类:
生活习惯。嗜好烟酒,有咀嚼槟榔习惯的人群。槟榔有兴奋上瘾作用,槟榔碱易诱发口腔癌。中国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为台湾、海南、湖南等。
种族差异。以黑色素瘤为例,白人患面部皮肤黑色素瘤居多。黄种人则以黏膜居多。
年龄因素。发生口腔颌面部肿瘤人群的年龄,一般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临床治疗。曾接受过放疗或化疗(包括曾接受过器官移植,接受过免疫抑制治疗者)的人群。
其他因素。具有癌前病损的人群(如白斑、红斑以及扁平苔藓等),以及具有遗传倾向的癌瘤家族。
记者:口腔颌面肿瘤有哪些分型?
邱院士:口腔颌面肿瘤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结构、生长方式、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均有很大差异。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有以下分型。
溃疡型:肿瘤多发生于皮肤或黏膜浅部,表面坏死脱落并向周围扩展,形成中间凹陷、边缘隆起的火山口状溃疡;
外生型:肿瘤迅速向表面增生,形成菜花样,常合并感染、坏死;
浸润型:肿瘤发展较快,早期向深部与周围组织生长,侵入黏膜下层和肌组织,表面稍隆起而粗糙不平,深部可扪及不易移动的硬块。
还有肉瘤:早期即呈边界不清、质地较硬、不能移动的肿块。黏膜或皮肤完整,可伴以皮下或黏膜下血管扩张;皮肤或黏膜充血,生长迅速;长大后因局部营养缺乏或继发感染才发生溃破。临床常见有纤维肉瘤和骨肉瘤。骨肉瘤早期症状是患部发生间歇性麻木和疼痛。肿瘤侵犯翼腭窝、颞下颌关节、咬肌、翼内肌、颞肌等肌群时,可引起张口困难。
记者:颌面肿瘤手术后恢复原貌的概率和生存率分别为多少?
邱院士:患者接受颌面部肿瘤手术后,功能受损、容貌毁损,修复重建是必须,也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已进行过6000多例手术同期修复重建手术:成功率高达98%。所以就目前而言,该手术是比较成熟的。
颌面部肿瘤手术后,尽快行康复治疗也是很重要的。如张口训练,语言训练等。
口腔颌面癌症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50%,其中Ⅰ期5年生存率达90%,Ⅱ期5年生存率也可达70%~80%,Ⅲ、Ⅳ期5年生存率仅20‰因而其生存率还有待提高,但癌症并非不治之症。
记者:如何预防颌面肿瘤?
专业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物理学、生物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和口腔修复等。
注意事项:每个学校的口腔医学专业在大一时的专业课程各不相同,根据每个学校的教学安排而定。
(来源:文章屋网 )
口腔医学专业要学以下课程:
物理学、生物化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毕业后主要从事口腔医学诊疗工作或预防保健工作、医学教育工作和医学科研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根据同济大学口腔医学专业设置的特点,结合学院启动的“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实践基地确立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开发创新性、设计性实践项目为手段,以多元化的创新实践评价体系为依据,以开放的设备资源、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保障,学生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挑战,不断创新”为宗旨的创新实践基地的总体目标。基地采用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建立“教师指导,以研带本,学生为主,自我管理,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和支持学生的科学研究及发明创造活动,使学生在“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早期阶段即获得了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3],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在创新实践中得到展现和升华。
2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内容
口腔医学创新实践基地包含着面向本科生的口腔转化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创新实践平台和口腔临床医学开放创新实践平台2大平台系统,主要承担了口腔基础和口腔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种植学、口腔解剖学、口腔组织胚胎学、口腔病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材料学等13门本科课程的实践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育理念,紧跟学科发展趋势,为本科生打造最前沿的实践教学项目和科学研究项目,提供最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条件保障[4]。
2.1口腔转化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创新实践平台口腔转化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创新实践平台的主要思路是依托学科优势,以科研和疾病为导向,充分利用实践平台———口腔转化医学实验室、口腔基础医学实验室、中心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开展创新性和综合设计性实践项目,在教师和导师的双重指导下早期介入科研活动,孕育学生的创新实践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该创新平台的特点是理念新,立足口腔医学学科发展前沿,突出学科交叉,着重建设口腔转化医学,并将口腔转化医学的新技术、新理念直接引入口腔医学创新实践基地中,大大缩短了有志于该方向发展的学生培养周期。口腔转化医学被认为是一个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该学科的蓬勃发展,将为学院的“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赋予更深刻的内涵。
2.2口腔临床医学开放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经过学院几年来的不断开拓,现已建设完成3个开放创新实践平台,交叉辐射了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种植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所有口腔临床医学相关的实践项目,该平台为学生全天候预约开放,并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在该平台运行中,口腔颌面外科学创新实践项目颇具特色,口腔医学院院长、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主任王佐林教授率领本科生参与到由国家民政部和李嘉诚基金会设立的“重生行动”慈善项目中,成立了本科生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制作“重生行动”普及手册,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贫困家庭中患有唇腭裂患儿的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医院为其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受到了患儿家长的热烈欢迎,上海市《新闻晨报》对此特别给予了报道。在该平台的支持下,本科生完成了临床实践项目多项,获得了本科生的一致好评。
2.2.1口腔理工创新实践平台学院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理工创新实践平台承担了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材料学等学科的创新实践项目。学生可以自己跟随指导教师到临床选择合适的病例,自己取模后灌注模型,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自己设计方案,进行义齿加工与制作等一系列自主实践项目,并完成了一定的实践产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2.2口腔仿真创新实践平台口腔仿真创新实践平台共承担了口腔种植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学科的实践创新项目。学院的口腔仿真创新实践平台达到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标准。引进21世纪国际上最先进、最符合口腔颌面部解剖和生理特点的口腔形态学系统,以此为主体形成了一系列完全模拟临床诊室的条件以及各种减压、加压、吸盘、减音设备等等。几年运行下来,该创新实践平台已经具有非常先进、十分成熟的全仿真系列装置和临床模拟设备,使用率达100%。尤其是针对改进的实践项目引进了形态成形评估系统、自动轨迹跟踪系统、测量评估系统及教师专用电脑系统,并与学生实践所用电脑联动,实现了同步视频播放等功能。
2.2.3“系统工程”创新实践平台由学校“985”二期专项投入,在国内率先构建了“系统工程”创新实践平台,其研究的范畴覆盖了口腔临床各主干学科。建立大学生自主创新、个性发展的制度,设立“口腔医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学生通过打擂台申请,每个项目资助2000~4000元,2~4名本科生组成一个课题组,由1名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做到高年级学生100%参与。“系统工程”创新实践平台向本科生全天候开放。通过几年的运行,明显提高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果。口腔医学创新实践基地条件先进、设备一流,针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增设了课内-课外结合性环节设计、实践反馈设计、交叉学科间知识点综合性设计、临床化技能训练的设计、自主性学习的设计、过程性评价的设计等,达到了预期的目标[5]。为了配合学生创新实践需要,学院不但完善了上述平台系统,还延长开放了与之配套的图书馆,并配备了管理员,方便学生课余时间查阅文献。目前图书馆拥有各种文献21780册,中文现刊80多种,外文现刊25种,期刊合订本450册,电子图书1268件。
二、积极参与口腔医学院(系)的各项建设及宣传工作
三、参与口腔科病房各种手术及口腔科的急诊及会诊工作
口腔科病房目前开房床位26张。我科病房分三组,分别为肿瘤组,创伤组及唾液腺组,我参与了三个小组几乎所有手术。在肿瘤组中担任一助,在另两组中任二助。不同主刀医生的不同风格,高强度及大量的手术机会使我的业务能力、手术技巧大大提高。在病房三位教授的培养及关心下,目前已经能独立完成各项常规中小手术,手术操作日渐规范和熟练。急诊及会诊工作是每个住院总的主要工作,和兄弟科室的住院总一样,遇到急会诊,我总是及时到达,与相关科室医师一道积极处理病人,参与危重病人的急救。有许多许多忙碌的夜晚,有许多病人转危为安的时刻,有许多许多可以回忆的惊心动魄,许多许多的历历在目,正是这种辛勤劳动为住院总赢得了荣誉,为病人挽回了生命。同时,去相关科室会诊及和各位住院总的合作使我拓展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四、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带教及教学工作
我科承担有全校口腔科学及口腔系的各项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我科有许多实习医生、轮训制医生及新参加工作的医生需要培训。我参与了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带教及教学工作,如为xx级预防医学系讲授口腔颌面部感染;为暨南大学的口腔本科实习医师讲解病历书写规范及医疗核心制度;多次为住院医师及护士讲解口腔颌面外科诊疗常规及基础理论知识;参与制定口腔医学系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课程计划制定工作。在2012年度的口腔医学系的本科教学中担任口腔颌面外科的教学秘书工作,承担了大量的理论课及实践课的教学工作,协调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口腔外科教员,共同高质量地完成了口外的教学工作。在本年度末口腔医学院的教学总结评比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专科教材目前主要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万前程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版)。首先,相对口腔本科教材来说,专科教材更新较慢,编写力量稍显薄弱,教材中选用的名称、技术方法和临床实际出现脱节,实际上参考教育部信息中心数据,近十年来口腔医学专科学生数量始终高于本科。其次,针对专科就业情况分析来说,就教材而言,肿瘤、感染、创伤等内容过多,而使用率最高的牙及牙槽外科章节内容又过于简略,细节上描写不够,按篇幅仅占整本书的七分之一,同学们在学习以后感觉仍很迷惑,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微创拔牙技术本就注重细节,专科教材则一笔带过,未能详尽描述,想深入学习却无法开展。最后,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国家教育部曾不建议职业院校开展口腔医学教育,提出专科层次只能开展口腔医学技术或者口腔工艺教育,所以教材在编制时就偏重技术而不是临床医学,适合性上就显得有些不足。
(二)实验实训效果不佳
卫生职业教育要求实训课要达到50%以上,实验实训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目前专科教育对实验重视程度均不足,开设实验课质量达标难,另外为了节约一部分成本,开展实验又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实际上实验开出率会低一些。首先,专科教育设备更新慢,很多均为本科院校淘汰以后的实验器械,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次,人员配备也比较少,专业培训的实验员太少,大部分的实验员不参与教学,仅做做收发器械,开关门的简单工作,这也导致即使有好的设备到位,使用起来也较困难,维护保养不到位,新设备老化快。最后,仿真设备使用太少,目前外科教学的传统方法为:理论课学习——教师示教——临床实习。但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当前医患关系又尤其紧张,临床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示教非常困难,学生不具备行医资格,根本没有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只能借助大量仿真设备来弥补,进行模拟操作,所以必须加大仿真操作的投入。
(三)就业率、资格证通过率不理想
目前来说卫生职业教育就业不容乐观,首先存在盲目招生情况,招生量超过社会需求量,当前口腔专业也存在这个问题,口腔专业的招生量过多甚至超过临床医学招生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了就业困难。其次当前县级以上医院招聘门槛普遍过高,从事临床工作均要本科学历以上,出现了基层医疗缺人却又招不到人尴尬场景,而私立和个体的医疗机构大多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同时,由于毕业初期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存在医疗风险大的情况,这都导致了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另外,专科毕业的学生相对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均导致了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通过率过低,通过我们调研以及对往届毕业生回访得知,大家均反映颌面外科得分率低,在通过资格考试时成为拦路虎。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首先解决教材问题
我国颌面外科教材问题实际涉及到口腔医学教育体制问题,欧美牙医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分属两个不同专业,欧美的牙医学仅学习牙槽外科知识,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的并非牙医,欧美的牙医学相对研究更深,但范围狭窄。而我国的口腔医学专科教育毕业生工作性质和欧美牙医接近,根据就业进行统计主要有三个方向:公立县级及乡镇卫生院、私营口腔医院和诊所、自主创业开办诊所,这些医疗场所均无进行大中型手术的条件,因此专科层次口腔医学培养的目标应该定位为能处理所有门诊手术的医师,门诊手术实际就是牙及牙槽外科手术。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临床工作。首先增加牙槽外科学时,由原来的16学时增加至36学时,提升至整个学时的25%,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同时增加,同时将于之相关的章节,例如麻醉、基本操作等,也稍微增加学时。其次教研室自行编制了专门针对牙槽外科的补充教材,细化充实了内容,并且增加了一下近年来的新技术新知识,尤其增加了大篇幅的微创拔牙知识,弥补了教材本章节粗糙和内容更新慢的缺陷。最后,也不是一味的将其他章节内容大删特删,其他章节疾病主要就放在诊断和预防上,比如说肿瘤,专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做的是能判断良恶性肿瘤,给出患者适当的建议即可,当今社会肿瘤高发,因此专科的毕业生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三级预防上也需要尽力,所以如何预防也需详细讲解,为国家的卫生事业作出相应的贡献。
(二)其次针对实训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也是逐年加大,我院也是抓紧这个机遇,申请到国家的支持,将实验设备进行了更新,引进足够数量的实验员,同时对实验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要求对每一个实验都要会做,每一个新设备都要会用,另外组织力量编写了适合高职高专的的实验手册,尤其加大了牙及牙槽外科实训项目,并且与我市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有重点、典型的病例,及时与学校联系,组织学生分组、分批去观摩,由医院带教医生进行操作和讲解,加深理解,最后回到学校进行讨论式教学,由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巩固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将我院的仿真头颅设备数量和种类都进行了增加,首先从数量上满了学生,使实验课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能使用仿真头颅设备,还配备了数码互动设备,方便同学学习交流,并且针对性的增加了一部分适合专科实验的仿真头颅设备,比如针对颌面外科麻醉和拔牙操作,配备了阻滞麻醉仿真头颅模型和专用拔牙模型,使得牙及牙槽外科实训更接近临床,同学掌握的更好,实习医院带教医生普遍反映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掌握的更熟练
(三)针对学生就业率和资格证通过率低问题
首先通过加强宣传与多地基层医疗机构和个体民营诊所建立合作关系,其次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率。针对专科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低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与毕业学生面对面谈话调研,发现普遍反映口腔颌面外科类考题难度较大,得分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实际工作环境难以接触到牙及牙槽外科范围之外的患者,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导致对其他章节知识点理解不够,遗忘太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从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出发,对牙及牙槽外科之外章节进行分析,除了讲解诊断和与方法外,对易考考点进行强化,同时建立了题库,采用了形成性考核的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对近几届学生的回访发现,采用了这些改革方法,本校毕业生资格证通过率比改革前显著提高。
2、腔组织病理学;
3、牙体牙髓病学;
4、牙周病学;
5、正畸学;
6、口腔修复学;
7、口腔外科学;
8、口腔粘膜病学;
9、口腔颌面影像学;
10、儿童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等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所以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口腔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的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与过去的教学有很大不同,过去学生口腔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临床操作技能上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在病人身上完成的。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继出台,由于医学生未获得合法的医师资格,临床实践中在病人身上进行临床技术操作是不合法的[1]。这就限制了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影响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全国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提出,五年制口腔医学教育仍是我国较长时间内培养口腔医师的主体[2]。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患者信赖的口腔医师,完成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创新性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对口腔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以下设想:
1 整合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
目前对本科口腔医学生讲授的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其中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临床药物学及口腔正畸学等的理论课及实验课的部分内容有重复,有些实验学时不够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实验。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授课学时,节约教学成本,我们设想整合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使各门课程相互联系、交叉融合、相互补充,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以及遗漏,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2 充分拓展仿真头模在实验技能操作中的作用
目前,我们的仿真头模系统主要用于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实验课教学。为了配合临床口腔医学课程群的实施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想充分拓展仿真头模系统的使用,让学生在仿真头模上进行牙体牙髓、牙周、口腔修复、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等各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的训练,模拟病人口腔环境进行规范的操作,让学生通过练习各种口腔诊疗器械的正确握持和使用、就诊时医患等,熟练掌握牙体预备充填、根管治疗、洁治术、印模制取、拔牙术、矫治器制作等操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实验课操作更贴近于临床,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避免进入临床实习后出现恐惧心理和束手无策的窘境。
3 实行实验室开放
设想课余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到实验室学习和研究。实验室开放的目的主要是开展大学生科研课题,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进行口腔基本操作技能练习等,在实践中锻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动手能力。
4 组织口腔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设想学生三年级进入口腔临床课程后,动员和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和周末轮流到口腔门诊学习,安排他们预诊、协助拍X线片、做牙医助手、练习书写病历等。让他们早期接触患者,熟悉医院工作环境。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不仅可以增强对医学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拓宽了知识面,利于学生增加感性知识,提高临床理论教学的效果,对未来的临床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并利用“920爱牙日”、“科普宣传周”等活动积极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敬老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与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
5 构建口腔医学生实习前模拟临床诊疗全过程教学新模式
临床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是人们根据医学发展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定义的,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临床操作能力,即对临床技能的应用,包括病历文件的书写、手术及各类临床操作等,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熟练程度和操作水平。(2)临床思维能力,主要依靠人的大脑通过观察、思维、实践运筹等来完成,是实践能力的深层表象。(3)人文关爱及沟通技巧。因为医疗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体,所以医生必须善于沟通,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支持。上述能力都必须通过临床实践获得,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同样的内容,由于临床思维以及医患关系等不同,可以在对病例的分析速度、结论的准确性以及预后的判断方面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要从这三方面入手,更应注重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3]。因此,我们在学生完成了口腔临床课程理论及实验室技能操作学习后,对学生进行实习前模拟临床诊疗全过程训练。具体设想如下:
5.1 临床实习前教育
设想安排教师为学生进行8学时的专题讲座,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教育;常见医疗法律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医患沟通交流的技巧;口腔专业医疗纠纷的特点及防范;口腔各专业学科的专业特点;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即将充当的角色,并对医疗环境、医疗仪器设备、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特点等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做好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充分准备。
5.2 利用角色扮演进行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前训练
设想需要12学时,先由教师进行演示。其方法是:教师扮演医生,抽取1名学生扮演患者,扮演为患者的学生在扮演前可指定为一个具体的疾病,允许其针对该疾病阅读教科书10~15min,以使其把该病种的症状和体征尽可能多地套在其身上。然后扮演为“医生”的教师对患者扮演者进行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询问[4]。病史采集结束后,进行全身及口腔局部检查,写出病历摘要、诊断及治疗方案。示范结束后,把学生分成每2人一组,其中一个学生扮演患者,另一学生则扮演医生,进行指定某一疾病医生和患者的角色扮演,并写出病历摘要、诊断及治疗方案。该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询问病史的技巧、口腔检查的方法及病历书写的规范要求。
5.3 进行综合病历分析
综合病历分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想需要12学时。组织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编写80~100道病例分析试题及病例分析标准答案,试题包括所有口腔临床课程的常见疾病、多发病。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分析病例,另一组学生根据标准答案给分析病例的学生打分,并纠正其诊断和治疗方案错误。该项训练的目的是培训学生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了解口腔专业疑难病例的处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4 结合仿真头模系统模拟口腔临床治疗全过程
口腔临床治疗步骤多,方法复杂、疗程长,需要多次复诊。根据口腔临床医学诊治的特点,为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在学生完成了病历书写、诊断及治疗方案设计后,我们将对学生进行综合临床技能训练。设想需要36学时,如学生的治疗方案正确,我们就让学生在准备好的仿真头模上进行首次治疗(动手能力培养),治疗完成后让学生在病历上写出治疗过程、医嘱及复诊时间,并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综合、交流能力培养)。依次进行第二、三次治疗及病历书写、医嘱等直至整个治疗过程完成。如前牙急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方案是根管治疗。首次治疗应是应急处理,方法为在局麻下开髓,用拔髓针进行牙髓拔除,置药捻于根管,开放二日(动手能力培养),写病历、嘱患者注意事项及两日复诊(综合、交流能力培养);第二次复诊检查第一次的治疗效果,如疗效好行第二次治疗,即根管预备,方法为确定根管数、1~6号扩大针、扩大锉逐号扩大根管、测根管长度、用棉花针置药捻于根管、封闭开髓孔,写病历、嘱患者注意事项及1周复诊;第三次复诊检查第二次的治疗效果,如疗效好行第三次治疗,即根管充填术,手工或用机器将根管封闭剂及牙胶尖充填于根管,拍X线片如根管充填满就可完成根管治疗,写病历、嘱患者注意事项,整个治疗过程完成。该综合临床技能训练涉及牙体牙髓病、牙周病、预防口腔医学、儿童口腔医学、修复学、颌面外科学、正畸学等。通过临床知识的强化训练及在仿真头模上的技能操作,让学生能加强记忆,熟悉各专业的临床工作流程,掌握临床规范操作、严格无菌观念,尽快适应从临床前期进入临床实习期的各项工作,避免进入临床实习后因对操作程序不熟悉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从而克服了学生的胆怯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达到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效果。
总之,培养和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是口腔医学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口腔医学生实习前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新模式的设想对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性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钱金方.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6,5(2):134-135.
【关键词】坚强内固定技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应用
坚强内固定(rigidinternalfixation,RIF)技术虽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早在1886年Hansmann和1895年WilliamArbuthnotLane就已经开创了板钉固定的先例。但随着直接骨愈合理论的出现,以及临床麻醉、影像诊断、抗生素、无菌技术、生物材料的发展和成熟,逐渐使其发展成为目前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畸形及骨缺损重建的最好方法之一。我科今年开始进行临床应用,观察研究其效果。
1病例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颌骨骨折10例,颜面部畸形1例。其中下颌骨骨折8例(颏部及颏孔区4例、髁状突3例、角部1例),上颌骨骨折1例,上下骨多发性骨折1例;颜面部畸形为颏部后缩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3-65岁。
1.2治疗方法
以显露清晰,有利于操作,瘢痕隐蔽为原则。下颌骨骨折依据情况而定,颏部、颏孔区及下颌角区采用口内切口复位固定,髁状突骨折采用口外切口切开复位固定。对于开放性骨折,若经伤口可以达到复位固定的目的,不必增加切口。固定时用钛板、钛钉沿张力带钻孔坚强内固定。上颌骨固定以恢复鼻额,颧牙槽嵴及翼上颌弓大支柱及眶下弓、颧弓、鼻弓和上颌牙槽嵴弓外形为准。因颜面部畸形行颏成形术的手术切口与下颌骨颏部骨折相同,截骨后采用X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至准备固定的位置。
2结果
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固定可靠,复位良好,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正常,口腔功能及颜面部外形良好。钛板钛钉无松动、移位和排异反应。
3讨论
3.1坚强内固定技术的治疗理念
1958年在瑞士成立了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别为该学术组织的德文及英文缩写,目前AO/ASIF已成为该领域中集研究,开发,教育及文献汇总为一体的国际性组织。长期致力于创伤内固定理论及骨外科技术的研究与教育。通过其理论和操作培训,使全世界相关领域的外科医生接受并使用最先进的治疗理论和技术,不断改善骨创伤和各种骨疾的临床治疗效果。
AO的基本宗旨在于不断提高患者肌肉骨胳系统创伤及其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推广到重建外科及颅颌面外科领域中。
50年代Muller实践中总结出“解剖复位、稳定固定、早期活动”的治疗原则,在此基础上,AO提出四项治疗原则,即“骨折端解剖复位、坚固内固定、无创外科和无痛性早期功能运动”。
直接骨愈合理论,坚固内固定技术和它的生物力学基础代表了现代内固定发展的三个主要进步。
AO治疗理念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创伤患者的面部容貌和早期面部功能能同期恢复。
3.2坚强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3.2.1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方面
口腔颌面部创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往往引起患者的面部畸形和缺损,口腔颌面部创伤防治已成为口腔颌面外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社会进步,经济飞速发展、交通繁荣和人口流动增多,口腔颌面部创伤日趋增多,交通事故是主要致伤原因。坚强内固定技术是口腔颌面部创伤目前较好的治疗手段,已经成为颌面部骨折的主要固定方法,在治疗方面口腔前庭切口和头皮冠状切口的使用率逐渐增高,这样手术切口逐渐隐蔽化以避免影响面容。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面骨骨折操作直接,复位固定安全可靠,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无需行传统的颌间牵引固定,不影响进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疗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坚强内固定术在无牙颌及开放性颌骨骨折时较常应用,效果较好。允许早期下颌功能运动,TMJ功能恢复好。其材料已从钢丝逐步被金属钛,甚至可吸收的生物降解材料取代。夹板也趋于小型化,具有加速骨侧愈合,增加骨块的稳定性,避免颌间结扎引起的营养不良和低状血症等优点。合适的钛板选择,骨断端正常位置来固定,正确处理的张力带是保证坚固内固定成功的主要原因。
由于坚固内固定技术提供了三维稳定性,因而改变了骨折断端的力学环境,有利于颌骨血供的迅速恢复,加速骨折的愈合。小钛板有着体积轻小,固定准确,组织相容性好,不需取出的优点。因此在颌骨骨折治疗中有着可靠的效果。
3.2.2在正颌外科方面
60年代期间,正颌截骨一般都用钢丝拴结作内固定,Michelet(1971)是第一个采用小型接骨板固定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骨块的学者。70年代国外开展了颌骨骨折内固定系统的研究,旨在提高骨段间的稳定性,以加快骨折的愈合,迅速恢复颌骨功能。随着固定材料的不断改进,其应用范围已从单纯的骨折固定,发展到植骨手术固定,并已渗透到正颌外科领域,而且愈来愈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大量临床应用发现,在正颌外科中使用坚固内固定(RIF)技术有许多优点:1、避免了颌间栓结之弊,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张闭口锻炼及营养的摄取,易保持口腔卫生。2、加快骨创的愈合,由于RIF提供的三维稳定性改变了截骨区的力学环境,保证了局部血供的迅速恢复和破骨,成骨细胞的迅速增殖,从而加速骨段间的愈合。3、增加骨段的稳定性,减少术后畸形的复发。4、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下颌骨正颌外科固定技术中强调三点:口内入路固定,利用接骨板固定,固定前用暂时固定器保持髁状突位置。
3.2.3在颌骨重建外科方面
坚强内固定引至颌骨重建外科,发展了重建接骨板桥接固定技术,主要用于下颌骨缺损的暂时性桥接支柱固定和永久性植骨支柱固定。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是AO三维可弯制式重建板(3-DBRP),最近,AO系统中又出现一种Unilock(universallocking)重建板,其板内面有丝扣,钉头侧面有螺纹,板与螺钉可通过螺旋产生机械锁结,进一步改善了重建板的固定效果。
参考文献
[1]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2001,179-195,434-443,459-462.
[2]皮昕主编,口腔解剖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2001,44-87.
[3]张震康,邱蔚六,皮昕主编,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解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2001.192-235.
[4]陈治清主编,口腔材料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99,3-31.
[5]崔永霞,裘琳娜,杨耀宗等.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04,24(1):57-58.
[6]王永海,石子英,顾晓明等,钛板加松后骨块修复下颌骨缺损[J].口腔医学纵横,1990,6(4):218-219.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39-03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着重强调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转变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口腔临床课大都是按课程独立开展实验教学,导致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受限,许多课程实验内容重复,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的项目少,学生动手能力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这些影响了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要转变教学观念,对以往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加大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训力度,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口腔医学人才。我院就口腔专业五年制本科口腔临床课实验教学模式做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一、整合口腔医学临床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单独设置实验课
调整、删减我院五年制本科生的口腔医学临床课程,针对《牙体牙髓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及《口腔正畸学》等主体课程的部分重复内容,在通过横向比较后进行内容合并,并指定教研室进行该内容的授课。无论是内容结构,还是课程类型,都按照突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进行重新安排,使各门课程相互联系、交叉融合、相互补充,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及遗漏,使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优化分配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如“口腔检查”,这部分内容涉及多门课程,分为临床一般检查和专项检查,以前的安排是理论课、实验课都采取按课程单独授课的方式,而在整合后的课程中,理论课由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承担,各课程专项检查内容由课程负责教研室列出教学提纲,汇总后组织各教研室共同参加的集体备课,经讨论、试讲后交由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组织授课;实验课也由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作为主讲,各课程派出专业教师参加实验授课,并针对各自的专项检查部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操作。对于实验内容较多的理论课,将实验内容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单独设课、单独教学、单独考核。如“口腔印模技术”,省去理论课部分,采用实验课的形式单独授课,同时增加学时,让学生通过试教和反复操作,更好地掌握这项口腔临床基本操作。
二、以疾病为中心,打破课程划分,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在整合课程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授课的顺序和内容,跨课程,以口腔综合门诊的诊疗形式,形成以疾病为中心的实验课授课模式。如《口腔颌面外科学》在进行完“拔牙术”实验后,在整个实验内容的安排上跨课程,按照临床上的治疗顺序,接下来安排《口腔修复学》针对牙列缺损修复的相关实验,如可摘局部义齿和固定桥等。这种授课模式不但使学生全面接触了口腔疾病,培养了学生对口腔疾病的整体治疗意识,还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口腔疾病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在熟悉临床工作流程、掌握临床规范操作、严格无菌观念的同时,还缩短了进入临床实习后的适应时间,克服了学生初上临床的胆怯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继续贯彻落实教学实验室开放制度
实验室开放不仅可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了投资效益,并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使实验室开放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将实验室开放纳入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环节中,在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和操作机会的同时,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通过指导让学生明确要完成的内容和达到的目的,避免出现松松散散或无目的地来到开放实验室的现象。同时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实验室开放逐步实施预约实验,对一些利用率较高的实验室延长开放时间,学生可以通过预约的形式,相对集中地开放实验室。增加了一个开放性、综合性临床模拟实验室。在仪器设备的准备和操作项目的设计上完全模拟临床,从器械消毒、材料准备、各类临床操作一直到医疗垃圾处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操作项目,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四、利用综合临床模拟实验室,开展操作技能比赛
激发学生的兴趣口腔医学临床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用各种材料修复牙体和制作各种修复体。对于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根据课程安排和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定期举办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比赛。学生自由报名参加,根据人数分成若干小组,由各教研室根据授课情况提供比赛项目,如“窝洞充填”、“印模制取”和“牙体预备”等。实验室根据选定比赛项目准备材料和设备,由专业教师组成评委小组,赛前根据操作流程逐项制订评分标准,比赛中由评委小组根据学生的操作步骤和规范程度打分,比赛结束后公布成绩,对成绩优异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对比赛做全程记录,查缺补漏,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参观和见习,作为实验教学的延伸
使学校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在学生进入口腔临床课程后,利用假期和周末采取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轮流到口腔门诊见习,让他们早期接触临床,熟悉医院工作环境,在逐步适应环境和了解操作流程后,安排他们协助医生做简单操作,如调拌材料、准备器械、练习书写病历、预约复诊等;同时加强与义齿加工企业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教学进度定期组织参观、见习,使学生熟悉常用的设备、材料,掌握修复体的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义齿制作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深入理解与领会教学内容。这种早期临床实践不仅可以增强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拓宽了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增加感性知识,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效果,对未来的临床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六、建立突出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实验考核模式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中,经常是以实验报告或作品作为最终的实验成绩,并按照一定比例与理论笔试成绩一起作为学期末考试总成绩。我们在建立新的实验成绩评定标准及办法时,突出了对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对原有的实验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①提高实验成绩在期末考试总成绩的比例,转变学生重笔试轻操作的老观念,使他们关注的重点由成绩转向能力,自觉加强操作能力的养成。②在保证口腔基础实验项目的原则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成绩在实验总成绩中的比例,突出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③根据考核标准,将实验考核内容分为:实验态度、实验理论基础、材料和器械的选择、操作步骤及规范程度及作品(实验报告),并根据各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我们改革了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获取一线材料,并及时总结前一段的工作经验,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改方案,做好各项教学组织、协调工作,保障教改计划更好地实施,为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