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科学防疫措施

科学防疫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24 10:36: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科学防疫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科学防疫措施

篇1

[摘要] 输血科是临床科室中一个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输血科常年承担着医院的血液供应工作,由于血液中携带大量的病毒作用于正常人身上会立即感染关乎着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医院方面应该对输血科感染重视起来。本文通过探讨输血科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建立了相关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关键词 ] 输血科;医院感染;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075-02

[作者简介] 王敏杰(1971-),女,内蒙古扎鲁特旗,专科,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输血工作。

输血科每天都要承担着大量的血液输送工作,输血科工作人员与血液的接触也很密切,而且每天都需要做好患者血液的检验和供血以及交叉配血的工作,血液使用安全是关乎于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的工作,虽然血液在进入医院之前都会经过严格的筛查,但是患者的血液标本属于生物危险品,血液中会携带很多病原菌,包括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因为这些病毒都有一段时间的窗口期,所以输血科工作人员在临床输血相容性监测和输血的过程中存在着医源的感染性,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所以输血科就成为医院重点监控的科室[1]。应该以保证医护人员安全为前提,最大限度的保证受血者的生命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文章探讨了关于输血科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1 输血科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

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输血科工作人员因为长期需要解除血液,开始的时候对安全防护意识还比较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防护意识就会减弱,而且有的人认为只有解除患者才会感染,导致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从而引起操作失误,导致皮肤直接和患者血液接触或者被针头感染,导致医护人员感染到传染性疾病,这种情况在医疗界并不是罕见的个例[2]。对于感染的情况虽然有相关规定,但是并没有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而且存在侥幸心理,在一些细节方面不注意,从而导致意外感染。

②输血科设施不合理。输血科原来属于检验科,经过医院的发展逐渐从原来的检验科分离出来,但是对于输血科来说人员分配还是不够,尤其是一些经费比较少的医院输血科的人员更少,这样就导致分配房间面积较小,很多防护措施无法按要求做出来,有的房间甚至没有生物安全柜,导致医务人员作业流程出现问题,没有按照规定规定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等。这样很容易导致医源性感染出现。

③工作人员不按照流程操作,在进行交叉配血的时候,血袋直接放在交叉配血台面上,这样容易导致病人有医院源性感染。

④输血科不配备标准的紫外线灯或者三氧消毒机,或者有的配有设备但是并不是没一次操作都按照规定使用,应付了事。

⑤对于储血的冰箱没有严格的按照规定定期消毒,因为输血科人配备较少加上血站工作比较忙导致定期消毒的事情没有人按照规定进行,长期不消毒会引起院内感染的发生。

2 建立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制度有效监督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制定输血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医院应该重视输血科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和素质培训[6],对于人员的录用应该有一定标准,工作人员上岗必须配有上岗证书。通过培训加强病人对输血科危险因素的重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关于输血科的消毒隔离制度和相应的风险评估,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就能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展开,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体检,接种疫苗等。

(2)改善输血科环境,对于输血科的设备应该配备齐全,输血科的占地面积应该在标准以上,员工用房要合理安排,房间内要严格区分好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血液在储藏室中要保证有干净的环境,发血室应该设置在半污染区,血型检查和交叉配血室应该在污染区,房间内要注意通风,安排好消毒设备,洗眼器,喷淋设备以及感应水龙头,工作台面应该随时保持整洁,地面铺防渗漏地板。

(3)工作按照规程操作。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向医护人员强调消毒隔离制度[7]。①工作的时候穿工作服,口罩手套一定要带,工作前后应该进行洗手池消毒。②每间房间都应该采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最少30 min,每天工作台面地面应该使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洗,注意擦洗器具,抹布以及拖把不得混用。③配血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样血如果有漏出的情况应该使用1000 mg/L有效氯消毒剂进行喷洒处理30 min后再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洗漏血区域进行彻底消毒。④输血科专用的血库冰箱也需要定期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每个月进行细菌监测,冰箱把手也要注意消毒擦拭处理。⑤融浆机定期进行消毒,融化血浆之前应该注意检查融浆机的密闭性,如果有漏血的情况应该立即停止使用,配血完成之后应该注意血样标本和实验材料进行分类消毒,统一做好处理并且进行登记。⑥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手套破裂或者其他与皮肤直接进行接触的伤害时,应该立即进行清水冲洗并且使用活力碘消毒,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应该立即注射乙型肝炎的疫苗。

(4)输血前应该做好检查,为了避免减少因为血液接触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发生,输血科的医疗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输血制度,包括输血前的检查,病人的身体情况了解,这样初步的了解不仅可以能够有效的避免问题血液出现而且对采血的医护人员也是一种保护,初步了解之后对每一位采血的人员都应该进行血液检查,医院输血科对入库血应该进行ALT/HBV/HCV/HIV和梅毒等多种项目的复查,各种检测试剂应该持有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药品在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合格证书,同时还要注意每批检测试剂的合格证,对于整个血液的实验操作过程质量要求应该全程控制,确保检测前中后期都能够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竭尽全力杜绝不合格的不安全的血源进入医疗市场。这样对以后的举证避免医疗纠纷有很大的帮助。

(5)对医疗废物管理应该加强,无论是实验室医疗废物还是输血后的医疗废物都是严重的污染源,每一部分都存在大量的细菌,病毒或者是毒性,对于医疗废物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做好各项消毒,配血完成之后对使用过的物品都要进行销毁,如果是反复使用的器具则应该做到高压灭菌[3]。

(6)注重操作环境消毒,每天应该对储血室,配发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对于使用器具进行消毒,工作服如果受到污染应该立即进行处理[4]。实验室环境必须配备消毒灯以及安全柜,科室工作人员每次工作之后都应该对双手进行消毒,即使是带着手套也要消毒。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中不得抽烟,饮食,接听手机或者穿污染的工作服在清洁区休息,而且禁止在工作期间与其他科室办事与互串。洗手应该按照“六步洗手法”[5-8]严格执行.工作完毕之后还应该进行身体消毒。

(7)建立输血科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对于输血科的工作人员要注意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工作人员进行疫苗的接种,普及疫苗接种,定期检查乙肝型病毒抗体水平。

3 结语

输血科是临床科室中一个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输血科常年承担着医院的血液供应工作,由于血液中携带大量的病毒作用于正常人身上会立即感染关乎着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医院方面应该对输血科感染重视起来,科室工作人员应该对感染加强认识,主动在工作中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医院感染工作能够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督查化,才能够从根本上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消除一切安全隐患。虽然近几年来关于医院输血科的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都有了一定的重视,但是由于中国的医院比较多,偏远山区的医院对于输血科的感染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缺陷,未来还是有待加强的。

[

参考文献]

[1]张评,高国静,邱艳,等.全面加强血站质量管理预防医源性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69-170.

[2]徐荣佳.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和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717-718.

[3]卢丽,范亦明,马静,等,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34.

[4]魏权利.输血科预防医院感染消毒方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022.

[5]范文,黄娥,段六生,等.医务人员手卫生与洗手依从性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45-1846.

[6]刘翠银,叶卫红.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的隐患与预防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0):1426-1427.

[7]黄海东,郭建军,李婉红,等,输血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548.

[8]孔双红.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现状及管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677-1678.

篇2

“中点四边形”是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中位线》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一系列连接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与原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从中体会图形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从一般到特殊的变化规律,全面地认识图形。课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习题:

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此题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二是对转化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的运用;三是有条理地思考、判断及用几何语言表达。它的正确答案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但大部分学生写出的答案是“矩形”,也有少部分学生写出的答案是“正方形”。因此,学生的错误在于以部分替代了整体,以特殊情况代替了一般情况,其背后,犯的则是逻辑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以非本质属性替代了本质属性。

如此多的学生出了原本不该出的错,是否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关联呢?

二、原先的3个探索活动

纵观该课,我给学生设计了3个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1】

自主探索:

连接任意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能得到什么图形?并给予证明。

【探索活动2】

解答下列问题串:

问题1如果把上面的“任意四边形”改为“平行四边形”,它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形状呢?

问题2把“任意四边形”改为“矩形”,它的中点四边形仍是平行四边形吗?会不会成为更特殊的图形?再把它改为“菱形”、“正方形”呢?

问题3改成“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呢?

【探索活动3】

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的什么有密切关系?

(2)要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矩形吗?

(3)要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菱形吗?

从这3个探索活动可以看出,学生探究是沿着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开展的,原四边形的形状也是从一般四边形逐步变为特殊四边形的。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变化规律的数学学习方法。但是,这样的设计忽视了对学生从对角线关系这一问题本质的角度进行思考的引导,而强化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等一系列重点学习过的边角关系逐渐特殊化的四边形的印象。也正因为如此,无形中将“顺次连结矩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这一非本质属性得到强化。尽管在后面的活动中,教师也引导学生去思考“要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矩形吗”,但是,前面的探究及作图留给学生的印象还是更深刻一些,以致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忽略了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自然也就影响到对解题策略的选择。

三、对3个探索活动的改进

起初,我试图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重新设计探索活动:从正方形开始逐步弱化对角线条件。但是,我发现这和前面的设计一样,都需要教师强调、突出,甚至直接指出对角线条件,否则,学生还是会过度关注边角条件。因此,我决定从一个实际问题入手:

【探索活动1*】

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 一块白铁皮零料的形状如图1,工人师傅要从中裁出一块平行四边形白铁皮,并使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原白铁皮的四条边上,可以如何裁?

【探索活动2*】

原探索活动2。

【探索活动3*】

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 如图2,探索决定中点四边形EFGH形状的原四边形ABCD的主要因素。是边、角,还是对角线?

(2) 反之,若中点四边形EFGH分别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则原四边形ABCD是否一定分别为菱形、矩形(等腰梯形)、正方形?

篇3

1.1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3年1月一2013年6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住院患者60例病历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82士16.32)岁。

1.2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生率

60例ICU住院病人中有1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7%。

2.2医院感染部位

10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中,4例为下呼吸道感染3例为泌尿道、1例为胃肠道、1例为口腔、1例为皮肤软组织感染。

2.3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侵人性操作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调查的60例患者中全部使用机械通气,其中大部分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等侵人性操作。

3讨论

3.1感染部位 调查分析显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患者的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胃肠道、口腔、皮肤软组织感染,与文献报道相似。

3.2易感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并且大部分患者在转人时已存在不同部位的感染。另外ICU内较多的有创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尿管、呼吸机使用等均可使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明显增加。

3.3防控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的处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除了病房定期通风换气外,可安装排风扇和多功能动态杀菌机。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器械时,加强常规性预防观念和实施的自觉性,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对科室内的设备、工具及时进行清洁消毒、一般医疗设备遵循专人专用原则;对于不能固定使用的物品,用后要立即消毒。感染和非感染患者要分开放置,根据医院隔离制度,采用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探视人员必须穿陪护服,戴口罩、套桂套后方可人室,减少探视次数和探视时间。

工作人员的管理:手作为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做好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洗手及手消毒原则。尽量减少侵人性导管植人,进行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减少导管留置时间。

篇4

1 前言

为了能够给临床科室的重症患者提供血液的部门是医院输血科,其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检验患者血型和交叉配血以及供血的任务都是由其来完成。并且输血科的人员和各种患者进行长期并且直接的接触,所以很会出现很多病毒性的问题,为了最大程度上的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我们要浅谈一下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隐患与预防控制措施。

2 如今输血科医院感染的病患的具体情况

2.1在获得性医院感染的情况下,输血科的工作人人员没有很好的认识到情况的危险性。很多的出现在医院感染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只是简单的认为病情的患者的是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主要针对的对象,但是他们没有很好的顾虑到可能出现工作失误的情况,当他们的操作有所失误,就会使得针头或者锐器刺破患者的血液或者皮肤黏膜上,这样就工作人员就会被感染。可是即便如此,很多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很好的认识到情况的重要性[1]。并且侥幸心理存在于更多的检验人员身上,没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经常吃饭和喝水都在实验室中进行,更有甚者连休息都穿着工作服,或者直接在值班室休息。也有出现不带工作帽、口罩和手套的工作人员,他为图方便,接听手机和共用电话的时候也会用接触过感染源的手。

2.2非常不完备的基层医院基础设施。很多的山区基层医院并没有充足的经济来源,检验科是原来输血科的叫法,而分开设置是这几年的事情,没有足够的用房面积,也没有较好的防护设施,更别提生物安全柜的防治。非常不科学的房屋设计,就难以出现相当的合理的作业流程,这样很难标记清楚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的范围,而且室内也不具备良好的通风情况,这样非常容易出现医源性的感染。对于这些隐患各级领导和医务的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解决。

3 对于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隐患的预防控制措施

3.1对于教育保持高度的重视 对于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是医院领导应该重视起来的一件事情,其中培训的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和生物安全教育等内容,不仅如此,这些医务人员不能忽视对于政策法规的学习,只有将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熟悉的记忆才能再更深的程度进行的患者护理,而且对于消毒隔离制度应该及时的定制出来,也应该有在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的紧急应对措施,这些法律法规不能够忽视,应该严格的执行下去[2]。当然,不能忽视新进的员工,要积极的进行岗前教育,而其内容主要是生物安全和医院的感染知识。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培训后,应该在上岗之前进行一次的考核,这样才能确保掌握的情况[3]。而医院的领导也不能忽视平常对于职工生理上的呵护,定时定期的进行体检和接种疫苗,并且将职工的健康档案有效的建立起来。

3.2努力将环境建设优良化 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用法应该进行一个合理的分配与安排,而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也应该严格的区分出来,并且要明确的进行标识。对于清洁区应该是摆设的是血液储藏室,而半污染区则是发血室,污染区应该是血型检验和交叉配血室[4]。当然对于实验室的采光与透风应该时刻的注意,也要定时定定量的将生物安全柜、喷淋设备、安装脚踏式等东西增添进来,从而有效的避免交叉感染。也要质地非常光滑的铺陈工作台面,并且清洗起来非常的简单,能够防止渗漏,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生物安全标准。

3.3对于工作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成 对于操作的规程与执行消毒的隔离制度应该在工作中非常严格的进行操作。工作人员应该做到在上班的过程中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口罩,并且在工作完成后及时的能够消毒。房间应该使用紫外线照射30min~1h,也要经常用氯消毒剂进行擦拭地面,当然血库中应该使用专用的冰箱进行定期的消毒[5]。对于静脉的注射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洗手是在对每个患者进行操作前必须做的事情,如果说发生了意外情况,一定要大量的用清水冲洗,在这以后在消毒需要用到活力碘,在这个过程之后预防并且上报到保健科备案也非常的重要。

3.4要严格并且规范的进行检测 在中心血站应该对血源进行严格的检测,在输血科也不能忽视这种检测。而且在检测的过程中使用检测试剂一定要非常优质,质量的控制非重要,这样才能够产生敏感并且准确的检验结果,这样不合格供血者的不合格血源就能最大程度的得到避免。

3.5对于输血之前要进行认真的检测 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是非常严重的,为了减少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坚持重复的检查以上的项目,一定要在输血前由临床医师进行检查制度,当临床医师了解了患者输血前的病毒情况,是乙型肝炎病毒,还是丙型肝炎病毒,或者是梅毒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做出检查,因为这样的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对于患者的有所责任感,也是能够更好的保护医务人员。如果直接进行治疗,而不去进行输血前的检查,如果在输血之后我们才知道患者沾染上了感染性的疾病,这样就非常容易引起误解,这样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会大大的增加,医院就会有非常巨大的医疗损失[6]。

3.6对于垃圾的分类要进行有效的处理 应该非常明确的区分开来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黄色所料袋子放置的是医用垃圾,而黑色塑料袋子放置的则生活垃圾,只要非常合理的存放,才能更好的达到处理的无害化,要严格的抵制将医用垃圾流入社会之前就没有进行消毒和杀菌处理。

3.7注意锐器的存放问题 很多的医院的有枕头锐器没有进行合理的存放,正确的存放方式应该是放入专门的利器容器之中,并且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收集、管理和登记等措施。

3 小结

对于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隐患与预防控制措施,本文首先是在分析了医院感染上管理方面的问题,然后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有对于教育保持高度的重视、努力将环境建设优良化、对于工作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成、要严格并且规范的进行检测、对于输血之前要进行认真的检测、对于垃圾的分类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注意锐器的存放问题。这些措施提出的非常具体,但是只有将理论作用于实践的时候,才能真正的达到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福照.县级医院输血科生物安全与医院感染隐患及预防控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9:27-28.

[2]王敏杰.输血科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4, 32:75-76.

[3]丁玲桃.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3:571-572.

篇5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学 意外伤害 预防措施

一、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

1.教师责任心不够。上体育课前没有认真备好课,无课时计划、无器材准备。课堂常规不抓,上课组织形式松散,个别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教法不当,讲解要领不清,动作不规范,私自离开教学区域等等。有的教师对所授班级的情况不了解,特别是对个别有先天因素而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不了解,以致在安排练习内容、任务、要求及运动量上“一视同仁”,使个别学生损伤,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在体育课或运动会上,让没有体检或让身体有疾病等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参与锻炼和比赛。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病、低血糖、高血压等疾病的学生;病弱学生及生理周期的女生;在运动会前没有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或进行必要的参加运动会的须知说明等,都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3.教师本身对做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怕麻烦,往往局限于形式随便伸展一下,有的甚至干脆不做就要求学生进行剧烈运动,特别是低温气候下,学生很容易在运动中拉伤或扭伤。

4.教师没有进行正确的指导、保护和帮助,对保护帮助研究不彻底,保护时所站的位置、角度及方法不恰当,从而造成损伤。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年龄小、争强好胜、喜欢模仿、喜欢表现自我,在做动作时不量力而行,以致使发生伤害事故。

2.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强,在做练习时,特别是在器械体操教学时不严肃,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3.动作掌握不正确,未按教师所讲解的动作要领去做,也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在激烈的游戏和教学比赛中,由于急于获胜,不记住教师讲解的方法,造成意外损伤。此外在球类比赛中有的学生缺乏运动道德修养,故意侵人犯规而造成伤害事故。

(三)其他方面

1.学生上课时服装鞋子不符合要求,或带有危险物品,以致在做练习时受伤。

2.体育器材存在质量问题,年久失修没有及时更换,安装不牢固,器材放置不合理,场地不平整,体操垫太薄,跨栏架破旧等,均是造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潜在因素。

3.意外伤害的不可预测性。是指由于体育老师和学生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抗拒的客观情况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如笔者学校曾有一学生在踢足球时不慎二人相撞,造成肾脏外伤性破裂。同时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的潮湿、温度、光线、风力等对学生的判断能力造成影响。

二、新课程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尽管造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使体育伤害事故降低到最小限度。

(一)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提高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有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选择符合资质的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规范运动场地并配备相应的器材。

(二)重视思想教育。学生与体育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爱岗敬业

切忌课中擅自离开教学区域。

(三)课前准备充分。体育教师上课前应对本节课所需场地、器材进行细致的检查,不安全的、不牢固的、高度不适合的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安全事故的隐患。对于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场地的安排,课前要一定要协调好,以确保体育课的顺利开展。

(四)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在进行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时候,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还起到了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作用。

(五)科学组织教学,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估计哪些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在器械体操合投掷项目中,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相应的预防措施。

(六)课前细心观察、询问,并尽早排除可能出在的安全隐患。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体育老师要善于观察和询问学生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如有的学生身体不舒服,又未向教师说明情况,这就存在了安全隐患,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把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七)消除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中小学生在体育课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它是由于学生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感或情绪,主要体现为:胆怯、慌乱、困惑、恐俱等,特别是女同学表现的更为明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因为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的原因,在进行一些教学内容如投掷、器械体操等时不能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或因为对这些项目的不喜欢而产生了反感心理。此外由于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环境、场地设施、一些突况等,都很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障碍。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多鼓励,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八)安全知识普及。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

(九)注意气候环境的变化。由于体育课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外进行的,夏天气温比较高,常常是烈日炎炎,学生很容易引起中暑;冬天气温又比较低,身体僵硬,关节粘滞性增强,身体各个部位不容易活动开,所以安排运动量和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气候因素,以免受伤。

(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运动损伤是体育课中难免的事情。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抵抗挫折能力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切实做好预防安全事故的工作。

篇6

2鲁甸地震灾区卫生防疫保障主要措施

此次鲁甸抗震救灾,在当地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全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疾控中心的专家紧密配合,前后方联动,高效有序地开展了震后卫生防疫保障工作。(1)迅速响应,做好抗震救灾准备。鲁甸地震发生后,该院迅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家深入开展卫生防疫形势研判,与一线抗震的疾控中心密切联动,全力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相继召开灾情研判和救援准备会议,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紧急抽组由流调、水和食品安全、媒介生物防治等专家组成的医疗防疫专家指导组、医疗防疫救援队和整建制野战防疫队做好随时前出准备;全院积极行动,紧急筹措应急专业物资,并做好应急生产准备。(2)主动作为,深入实地,科学建言献策。地震发生后,该院迅速派出专家,携带抗震防疫物资深入抗震救灾一线,了解震区卫生防疫形势,并抽组卫勤、流行病、卫生监督、媒介生物控制、健康教育等学科的专业和技术骨干,对灾区防疫形势进行科学的快速评估,分别筛查出受灾地区和救援官兵卫生防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制订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为首长机关和地方政府提供防疫决策的专业依据。深入一线的卫生防疫专家向当地的救灾官兵、防疫队员以及安置点的医疗防疫医生、志愿者和部分灾民发放卫生防病手册,进行饮水安全、传染病防控等卫生防疫知识的宣讲普及;结合CDC防疫队前期的统计数据,对灾区的水质水源和卫生防疫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快速评估,根据考察结果提出震后灾区饮水安全保障措施和建议。(3)积极防范,科学防疫。在灾区医疗防疫系统被破坏、药材补充困难的情况下,迅速建立起传染病疫情快速直报体系,确定可能暴发的传染病种类,并做好相应药品器材的补充保障工作。进行科学的消杀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源和传播途径,防止大规模传染病的暴发。为了避免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一方面对使用的水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加强对水源的保护措施,并针对本地区存在重金属化学污染的可能性,加强对相关指标的日常检测与监测。另一方面加强饮食饮水卫生保障:对食品原材料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快速检测,把好制作、供应关,落实餐具消毒要求;加强饮水净化消毒措施,保证饮水安全。开展发热、咳嗽、腹泻等重点症状监测,严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加强灾区群众安置点等区域的厕所、垃圾点的消毒和杀虫服务,用专业知识科学界定消杀范围和药剂品种用量,确保消毒杀虫效果,又有效防止过度消杀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对灾民进行卫生防疫教育工作,使卫生防疫工作深入每个人的内心,群策群力搞好卫生防疫工作。

篇7

1 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不足

受农村长期简单、传统的养殖方式影响,养殖户对防疫认识不够,农户认为防疫工作可有可无。群众对动物免疫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

1.2 防疫基础相对滞后

多数分布在农村山区和半山区的养殖户,养殖条件较差,交通条件不便利,部分村寨已成为防疫死角。

1.3 病死畜处置不妥

部分山区养殖户对病畜禽的处置极不规范,死畜处理不进行消毒或消毒不彻底,随意抛弃和宰杀食用病死畜禽,导致畜禽疾病交叉感染,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甚或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1.4 防疫体系不完善

各级对村级防疫员的关心和培训力度不够,村级防疫人员文化低、报酬少,导致村级防疫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较低,工作简单粗糙。

1.5 工作经费匮乏

各级财政在基层防疫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不够,防疫工作得不到保障。

1.6 疫苗保管和使用不当

主要存在:一是疫苗的运输、储存条件差,疫苗不按规程进行贮藏;疫苗的使用和保管不当;过期疫苗仍在使用。二是疫苗不按要求进行使用,配制比例过高或过低;三是免疫规程不合理,极易造成免疫失败;四是技术操作不规范。主要是疫苗注入不到位、使用的针头粗细长短不合适、注射部位不准确、消毒不严格。

2 工作对策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畜牧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周边国家重大疫病频发,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发展,疫病爆发的可能性随时存在,畜牧业生产形式不容乐观。各级部门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防疫形式的严峻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积极主动性。应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2 强化防疫措施

强化措施的重点是强化责任,按“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要求,认真组织村防疫员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可采取“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党员干部包群众,农户包畜”的工作格局落实责任,贯彻责任追究制。力求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工作目标,加大防疫密度,强化疫情检测。

2.3 加强宣传力度

各级部门应充分利用开会、黑板报、宣传册及标语、新闻媒体等加大防疫宣传。首先是要深入宣传《动物防疫法》的有关知识,让广大农户认识到防疫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政府和防疫人员采取的强制防疫措施是法定行为;其次要宣传疫情形式和疫病危害性,使广大农户明白“少死就是增收”的道理。要让群众认识到防疫注射是控制疫病的最科学最根本的措施;第三要帮助群众算经济账,使群众明白防疫注射是“花小钱办大事”的重要方法;另外是要宣传有关技术保障措施和损失补偿政策,让群众放心,以增强群众防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4 经费保障

政府应加大防疫经费的投入,各级部门应多渠道筹措防疫经费,适当提高村级防疫员的工资待遇,以调动村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应将基层动物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防疫经费落实到位。努力改善基层防疫硬件设施,为基层配齐必需的冰箱、冰柜、冷藏箱、高压灭菌锅等,使疫苗质量在运输、保管、使用3环节上得到保障。

2.5 抓疫情监测

结合防疫注射,做好疫情监测和处置工作,要借入户防疫注射的时机,认真搞好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病、山羊痘等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监测中一旦发现有可疑疫病,要按相关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

2.6 加强培训,提高业务

定期或不定期采取不同形式的方法加强对村级防疫员进行培训,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防疫水平及相关业务技能。并加强对基层防疫员的考评管理,健全考核机制。

2.7 健全档案管理

完善防疫报表,建立免疫台账及档案,加强痕迹管理,充分掌握畜禽防疫动态。

2.8 建立合理的科学免疫程序,认真执行免疫操作规程

免疫程序要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和养殖户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科学制定,免疫注射应按时、按量、按程序进行。首先严把疫苗的保管和使用关;空疫苗罐和废弃疫苗,要严格作无害化处理后深埋。其次要严格操作规范,做到科学免疫,在注射前做好畜禽的健康检查,健康畜体方可进行免疫注射;严格防疫消毒程序;注射畜禽的防疫用药剂量应合理。另外做到注射部位准确,使用合适型号的针头;免疫期间禁用抗生药物,以减少应激干扰。

动物防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技术要求严谨,涉及农户面广,工作量大。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防疫要求,应不断创新管理,强化机制,加强政府投入,确保免疫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防疫质量和密度,以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69-02

在我国西北地区畜牧养殖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伴随着最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养殖疫情的发生趋势也在不断上升,这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使得我们这些文化比较落后的贫困山区人们更是生活窘迫。这就迫切要求基层兽医站帮助养殖户做好卫生防疫管理。

首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农村养殖疫病多发的原因。

从目前本地区农村养殖的模式来看,一般都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养殖,养殖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获取有机肥或者是肉类自食为目的,养殖规模比较小,相对分散,管理粗放、饲养方式不科学等。

不具备合格的防疫条件。养殖人员在进行养殖的过程中,没有设置隔离区。比如一些病死的动物尸体没有固定的放置处,曾经出现过被老鼠、犬类啃食的现象,导致疫情蔓延的事件发生。

即使是养殖场也缺少专业的防疫人员,防疫制度和措施更是无从谈起。一旦发生疫情,疫情的主要控制人员就是饲养人员、药店服务人员、兽医站的防疫人员。防疫治疫的专业性不强,技术、能力较差,同时缺少防范意识。所以,即便进行了一些防疫措施,但是还会出现疫情。

养殖场所不符合动物养殖的防疫要求。一般农村进行养殖的动物的圈舍利用石、砖等进行建造,建筑结构不太合理,缺乏整体的规划。圈舍内没有设置动物取食、粪便的分开场所,再加上圈舍低矮、潮湿,没有经常性的进行清理消毒。或者阳光照射不足,养殖密度过大以及饮用水不清洁等都是造成动物出现疫情的原因。

消毒意识非常淡薄更是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农村对消毒作用的认识非常淡薄,很多饲养人员并不知道消毒的重要性,认为消毒就是简单对舍内的环境进行清理,而且忽略了舍外的环境及养殖人员自身的消毒。这就导致了疫情潜藏在这些环境当中,引起疫情的发生。即使在消毒的过程中,他们也是缺乏科学的消毒步骤,在进行酸性消毒之后又采取碱性的石灰进行消毒,降低了消毒效果。

缺少定期的消毒观念也是疫情出现的原因之一。农村在养殖的过程中,即使学会对圈舍和牲畜进行消毒,但是消毒次数比较少,而且不定时,从而导致消毒效果不明显、不彻底。所以在动物疫情出现的时候,养殖人员大多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防疫,却没有考虑到这是因为消毒不彻底才造成的后果。同时,他们在选择疫苗的过程中,往往重视只发病动物的本身,而不重视潜在的病症,非常不重视药物的有效性及药物的副作用。达不到防疫规定的要求,导致了疫苗失去效果,没有达到防疫的目的。

其次,我们来谈谈农村养殖疫病的防治的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所提出来的农村养殖防疫存在的弊端,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多方面加强防疫宣传教育,切实做好防疫技术推广工作。在农村着重宣传防疫的法律和法规如《动物防疫法》等,提升养殖户动物防疫的法律意识,加强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互相合作,实现依法治疫的目的。同时让养殖户了解养殖业的风险性,提高养殖户的风险意识,提升农村养殖人员的防疫水平和意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重视。比如:基层兽医站想要做好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管理工作,需要对兽医站负责范围内的所有生猪场和养殖户进行严密的监控,并且与养殖场和村委会签订相应的《防疫责任书》,这样有利于双方配合做好生猪防疫工作,有利于兽医站制定的防疫措施的落实。

就拿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来说吧,兽医站只有对辖区内的每个养殖场建立养殖档案,用来记录生猪防疫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疫苗注射、饲料使用、消毒记录、兽药使用、耳标领取、产地检疫、上市销售等情况,向养殖人员讲明记录好生猪养殖情况对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并且督促养殖场工作人员做好养殖档案的记录工作。帮助养殖人员树立正确的方针政策,落实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建立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及防重于治的方针政策,做好预防接种、防疫卫生、饲养管理、隔离消毒及检疫监督等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不断提高畜禽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才能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采取科学饲养畜禽的方法,增强动物对疫病的抵抗能力。只有不断加强饲养的管理,才是最有效并且成本最低的预防疫病的措施。在进行饲养的过程中,只有实施全进全出式饲养方法,供给畜禽干净的饮水,保证营养的需求,才能增强畜禽对疫病的抵抗能力。

加强农村动物防疫的技术培训工作,建立高水平的、高技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定期举办培训班、讲座,逐渐提升动物防疫病情的技术含量,保障防疫工作人员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防疫手段,保障防疫工作的科学和规范。

不断的落实消毒、卫生、隔离、免疫的防疫措施。养殖人员要针对圈舍内部和进行清扫和消毒工作,将圈舍内的污水、粪便进行清理,保障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除此之外,要定期对圈舍的外部进行消毒,在畜禽进入圈舍之前也应该做好消毒工作。每空出一批畜禽就应该对空舍进行一次清扫和消毒工作,并且空出圈舍一段时间,保证消毒的彻底性、有效性,保障下一批畜禽进入之前消毒物质已经散尽,不会对畜禽产生任何影响。在每次进行消毒的过程中,都应该采取不同的消毒液,这是因为不同的消毒液所带来的消毒效果是不同的,能够保证消毒,细菌不再滋生。比如严格的执行消毒和生猪全进全出制度。生猪养殖场要严格的做好养殖栏舍、注射器械、生猪本身、进出养殖场的车辆人员、喂养生猪的用具等日常的清洗消毒工作,尤其是要注重对外来车辆和人员的消毒工作,应对外来车辆和人员做全面的消毒工作之后才可以进入生猪养殖场。从养殖源头上做好防疫工作。

参考文献

[1]其木格,动物传染病防疫工作的几点建议[J],当代畜牧,2013,(11)

[2]刘若愚,中小养殖场(专业户)动物防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及其实施效果[J],养殖与饲料,2009,(3)

篇9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261-01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动物防疫站,为实现本辖区猪的健康成长,结合实际因素,加强对猪相关疾病的分析,同时严格落实猪防疫卫生工作,有利于推动我镇猪的健康成长。

1 卫生防疫

1.1 卫生防疫的概念

卫生防疫,主要是针对食品卫生和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由政府设立的公立机构,以实现对相关传染病的控制和检测,达到消灭传染病的目的。防疫卫生是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前提,其中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检测、预防技术咨询与服务和卫生健康教育相关指导技术等,针对相关流行病达到防治的目的,要求各行业应做好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和学校卫生等[1]。

1.2 卫生防疫针对猪的相关要求

卫生防疫针对猪的相关要求,主要包括:以现代卫生防疫要求为指导,完善养猪场的规模化建立和发展;为确保猪养殖的合理性,应实行单一饲养制度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幼猪的卫生检测,选用无病史、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针对猪的喂养饲料,应选用卫生安全的全价饲料为宜;完善猪养殖人员的养殖技术和养殖设施的完善,加大对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针对猪养殖人员进行养殖前的全面教育。

2 猪防疫卫生在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动物防疫站的具体要求

2.1 合理选址

针对猪防疫卫生在苏仙区栖凤渡镇的落实,首先应合理养殖场选址,养殖场的相关环境是确保猪健康成长的客观因素,同时有利于相关防疫卫生工作的进行。因此猪养殖场的选址,应选择在地势较高、阳光充足、放水设施完善的地区,以确保猪生长过程对阳光和水分的需要。其次养殖场应尽量向交通便利、能源丰富的地区靠拢,以方便猪的运输和相关卫生防疫工作的需要,其次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和工厂等生活密集区,以减少猪养殖过程中的生活污染进一步扩大,远离工厂和禽类加工厂,有利于避免猪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

2.2 科学划分区域

苏仙区栖凤渡镇动物防疫站对猪防疫卫生的要求,应科学划分区域,对猪生产区、生活区和管理区进行科学划分,有利于实现猪生长、生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不卫生情况下相关流行疾病对猪的感染、扩散。其次应完善消毒池设施建设,以实现对猪相关生产、生活区域的消毒处理,确保猪生长、生活环境的干净和卫生。例如针对猪养殖场消毒池的设置,其宽度应超过大门的宽度,同时其长度应在机动车最长半径的一周半以上,相应的消毒室等消毒设施应完善建设,以实现对猪成长、生活的全面消毒,确保猪的防疫卫生工作落实到位。

2.3 全面考虑自然因素

苏仙区栖凤渡镇动物防疫站对猪防疫卫生的要求,应加强对相关自然因素的分析,我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以红壤为主,略显酸性,因此针对我镇猪的防疫卫生工作,首先应将喂食场所设置在常年主导上行风处,针对粪便等处理场所应设置常年主导下风向出,同时应远离猪的生长、生活场所,以减少相关处理过程中疾病的传染。根据相关地形条件,针对猪防疫卫生设施的设置,应完善清洁到和处理道的设施,其中清洁道主要用于运输种猪和饲料等相关猪卫生防疫用品,处理道主要用于对病死猪、粪便等的处理,针对清洁到和处理道的设置,应进行平行设置,避免交叉设置,相互污染。

3 猪防疫卫生在苏仙区栖凤渡镇的全面运行

3.1 严格执行消毒措施

针对我镇猪的防疫卫生工作,应严格制定消毒措施,加强对养猪场猪生长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消毒处理工作,其中针对猪舍、生活区和生长环境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工作。同时为确保猪防疫卫生工作进行的全面、彻底,相关养殖人员在出入养猪场过程中,应落实更换工作服,同时针对备用和日用工作服,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消毒人员及其腐蚀的清洁卫生,从传播源上遏制病毒的入侵。

3.2 严格执行防疫制度

针对我镇猪的防疫卫生工作,首先应提高养殖工作人员的卫生防疫水平,加强对养殖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和相关防疫卫生业务水平的教育培训。其次应结合相关养猪场的运行规模,建立完善的防疫卫生执行制度,以实现对猪生长、生活的全面管理,同时根据相关记录,合理安排卫生防疫工作。针对病死猪,应进行生物分解,同时加大对鼠、蚊、蝇的处理,以减少其他动物对猪的间接感染。最后针对猪的生长、生活,应落实管理,以便针对猪健康状况的及时掌握,对生病猪应及时进行防疫卫生处理工作。

3.3 严格控制病源

针对我镇猪的防疫卫生工作,动物防疫站应加强与其他乡镇动物卫生防疫部门的联系,以实现对新型疾病、病源的认识,结合相关单位的处理措施,实现对猪相关疾病的完善处理,严格控制病源的产生和传播。针对病源的控制,应完善对寄生虫的控制,合理选择相应处理药物,以实现提高猪对寄生虫的抵抗力,完善对猪的检测,以实现对病猪的及时发现,根据病猪的病情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

结束语

篇10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免疫、监测、消毒、检疫、监督和应急管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畜禽群体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达80%以上;链球菌、狂犬病等疫病要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猪、牛、羊耳标配戴率100%;主要动物疫病(抗体)监测任务完成率达到100%;畜禽圈舍、屠宰场等重点场所消毒面达到100%;免疫记录规范;与规模养殖场签订防控工作责任状,全面实行兽医人员与规模养殖场(户)“一对一”监管;防疫宣传、疫病普查、免疫监管、检疫监督覆盖面达到100%。

二、工作要求

1、强化基础免疫。各村(居)要以进行自行免疫的规模养殖场(户)为重点,开展集中检查,督促其按程序科学免疫;防疫监管人员必须及时登门配送疫苗,并现场监督免疫接种。对散养畜禽和不具备自主免疫能力的养殖大户,要组织防疫人员,集中进行拉网式、地毯式免疫。兽医站要加强免疫档案建设,建立完整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规范填写养殖场(户)免疫记录,所有牲畜均需佩戴免疫标识。

2、强化消毒灭源。在开展免疫工作的同时,要以养殖密集区、行政区域交界区等重点区域,以完善畜禽圈舍、屠宰场(点)等重点场所消毒制度为关键,以合理使用、定期更换消毒药品为抓手,严格执行消毒程序,科学规范实施操作,扎实做好辖区内重点场所的消毒灭源工作,确保消毒彻底有效。

3、强化应急管理。要按照《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和疫情举报核查制度,落实防疫资金,加强物资储备,强化队伍建设,抓好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能够及时、妥善处置。

4、强化疫病监测。兽医站要充分发挥兽医实验室的作用,对本镇内家禽规模养殖场(户)进行定期采样检测,及时评估免疫效果,对于监测抗体水平不达标的,要进一步加强免疫。

5、强化检疫监督。按照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加强检疫证、章管理,规范开展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要认真抓好屠宰、经营、运输、储藏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认真查证验物,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6、强化防疫宣传。各村(居)要加强对养殖户等管理相对人的防疫知识普及和《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重点做好常年强制免疫病种、免疫程序、养殖环节监管、产地报检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的宣传,引导养殖户科学防疫,增强其履行强制防疫义务的自觉性。

三、时间安排

此次春防行动从3月8日开始,4月30日结束。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3月8日-3月19日。制定春季防疫集中行动方案,做好免疫物资储备、经费安排、人员组织和宣传发动工作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3月20日-4月20日。监督、指导自身具备免疫条件的规模养殖场,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实施免疫,落实监管、消毒和封闭式饲养管理等各项防控措施。组织防疫人员,逐村逐户对所有散养户进行拉网式集中免疫,并做好养殖密切地区、行政区域交界处、屠宰、加工、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的免疫、消毒、监测、检疫监督等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应防尽防,不留死角。

第三阶段:自查整改阶段,4月21日-4月30日。对春防集中行动开展情况自查,并做好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查漏补缺,完善资料。对免疫不到位或免疫抗体不合格的进行补免;在综合措施落实上存在漏洞的,及时整改。

四、保障措施

篇11

随着新农村的改革持续的推入,我国的养猪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农村养猪的质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农村养猪由于缺少新型的技术,特别是猪防疫的问题,成为现阶段养猪最大的问题,给养猪农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开展猪防疫的工作时,需要从防疫的源头做起,分析现阶段猪场兽医防疫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对策,从而让农村养猪更好的发展,提升养猪行业效益。

1.猪场兽医防疫的重要性

随着猪场养殖规模的扩大,猪的生产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母猪的出栏率、成活率、瘦肉率等都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随着国外种猪的引入,各个猪场种猪之间流动频繁,使得猪病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猪病由单一的病原演变为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这就需要猪场做出更好的免疫防范,从而减少疫情对猪场的效益影响。疫情的复杂、大量药物的滥用或是饲料中添加不正确的药物,都会造成病菌的抗药性产生,造成猪群的免疫力低下。因此猪场要积极的进行免疫,减少疫情对猪场养殖的影响,提升猪场的运营效益。

2.现阶段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

2.1消毒不彻底

消毒是猪场免疫的基本环节,农村猪场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因此在进行猪场的消毒时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从而保证消毒的有效性,但是在猪场中,一些工作人员不重视猪场的消毒工作,在消毒剂浓度配置、酸碱度配置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配置,或是没有控制消毒剂的保存温度等,使用长时间存放、消毒效果差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使得猪场的消毒不彻底。一些猪场的工作人员不按照消毒规范进行消毒,认为消毒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药剂喷洒等,没有对猪场的死角部位进行消毒,使得消毒不彻底,消毒药液没有很好的发挥效果,给猪场的养殖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疫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2.2免疫的方法不科学

一些猪场的免疫意识差,不重视免疫工作,在免疫处理时不按照规范的免疫程序进行,或是盲目的进行免疫,不结合本地区的疫情特点和免疫标准进行,具体表现为免疫制剂浓度不对、注射针头不合适、接种剂量不达标、出现漏针情况等。一些工作人员对于疫苗的保存过于疏忽,疫苗的保存不正确,在接种时使用过期的疫苗,或是对病猪和正常的猪同时进行免疫等。

2.3免疫不及时

一般情况下,需要定期的对猪场进行免疫检测,从而对猪场的免疫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控,尽早的查处猪疫病,为疫病的防疫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但是很多的猪场不重视疫病的检测,没有及时、深入、准确的调查本地区猪疫病的流行情况,对于猪场的疫病没有及时的检测和监控,检测时仅仅进行了表面的工作,过于形式化。

2.4防疫观念不正确

一些猪场在进行防疫免疫时仅仅重视染病猪的治疗工作,属于对疫情的免疫,猪在感染疫情之后才进行就医,这样的免疫观念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免疫是要以放为主,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重视疫情的免疫防范,不要等到猪染疾后再进行防疫,不然就会造成猪场的养猪成本过高,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加强猪场兽医免疫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消毒体系

养猪场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消毒制度,认真的做好猪场的日常消毒工作,将猪场中的死角和重点场所仔细的消毒,从而杀死和抑制猪舍中留存的病菌。消毒使用的药物要科学的调配,浓度要事宜,用合适的方法保存,不要单一使用消毒药物,要多种消毒药剂互相搭配使用,从而增加消毒效果。养猪场要提升消毒的重视程度,要每日对猪舍进行一般消毒,定期进行全面消毒,疫情出现时的紧急消毒等。猪场要建立科学的消毒制度,并且也要对养猪物品、养猪器械等进行消毒,从而从易感源头进行猪疫病的防治,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3.2科学的进行免疫操作

猪场要仔细调查本地区猪疫情的流行情况、疫情特点、疫情的流行时节等,并且调查猪群的机体健康情况,从而制定科学的猪群免疫程序。需要注意的是猪群的免疫药物不要过多,需要少而精,从而控制免疫药物。一些常见的细菌性疾病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或是注射一般性的药物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不需要注射免疫疫苗,对于药物危害大、常规药物难控制、治疗效果比较好的疫情要进行重点的注射治疗。在疫苗的选择时,要重点控制,对于疫苗的选择、保存、使用方法、注射器械等都要细致的处理,每次进行接种免疫时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疫苗的生产厂家、注射剂量、药物生产厂家等,避免疫苗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所在。

3.3建立疫病监控系统

猪场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开展猪场免疫工作的检测,定期的安排兽医人员对猪场的猪群进行免疫检查,特别是种猪的免疫情况要进行重点的检测。在观察的过程中,若发现猪群出现异常情况,要采取妥善的措施进行处理,并且要结合猪场的养殖情况调整养殖的数量和免疫情况。对于养殖条件比较好的猪场可以建立疫情免疫实验室,通过实验室观察来对疫病进行有效的观测,对染病的猪进行解剖实验,做出针对性的免疫处理方法,从而为猪场的整体免疫防疫工作做出科学的指导,为疫情的预防打下基础。

3.4加强饮食营养

提升猪的自身免疫力,就要从猪的饮食营养角度出发,在猪的养殖时要合理的搭配猪群的日粮,只有营养搭配合理,猪群才能够更好的成长。猪群生长时需要的蛋白质、能量等相关营养成分要提供足量,并且科学的搭配,可以在日粮中加入免疫营养物质,提升猪的机能,从而提升猪群的整体免疫能力,更好的抵抗疫情。不要一味的使用药物进行营养加强,避免药物对猪产生损害。

3.5科学的进行药物保健

在猪场的兽医免疫中,药物保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免疫工作,药品的保健在猪场免疫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猪场的免疫工作中,要科学的选择抗菌药物对猪进行保健,在药物选择时,尽量选择对猪的自身免疫危害小,并且能够增强猪抗菌能力的药物,比如黄芪多糖类的药物等,从而提升猪的免疫能力。使用抗菌药物要注意几个比较关键的时期,比如母猪的产仔之前、产仔后、喂养室、仔猪育肥期等。猪场要注意抗菌药物的保存和使用剂量,最大限度的发挥保健药物的效果。

4.结语

在农村的猪场进行免疫时,需要按照科学的养殖方法,提升兽医免疫的重视观念,充分的进行猪场的各方面免疫工作。调查现阶段猪场免疫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采取应对的方法,从而提升猪场的免疫工作。猪场要建立科学的免疫防范体系,采用科学的免疫方法和手段,从源头上控制猪的各种疫情,加强对本地区疫情的监控和治疗,减少猪场的养殖成本,提升猪场的经济发展效益。 [科]

【参考文献】

[1]林兆京.规模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初探[J].畜禽业,2012(7).

[2]黄佳江.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2013(12).

篇12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11-0041-01

鸡白痢是在养鸡业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主要通过鸡排泄物进行传播,同时还可以通过鸡蛋进行垂直传播。

患鸡白痢的鸡由于鸡龄大小不同,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雏鸡患鸡白痢表现为不吃饲料,不饮水,身体哆嗦,蜷缩,怕冷,翅膀下垂,羽毛脏乱,精神萎靡。粪便为白色或淡黄色的粘稠状,处有时被硬化结块的粪块封闭,病鸡呼吸困难。成年鸡没有临床症状,少数患鸡白痢严重的成年鸡表现为精神萎靡,粪便异样。成年鸡的主要病变可见于肝脏、脾脏肿大,有坏死点。产蛋鸡患鸡白痢可见病鸡卵巢萎缩,卵子变性,停止产蛋。

1 鸡白痢的净化措施

1.1 坚持种鸡群白痢病的检查

坚持种鸡群白痢病的检查。一般采用抽样调查的办法,进行鸡白痢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对试验结果为阴性的种鸡苗可以留作预备种鸡进行培养,试验结果为阳性的种鸡苗要及时淘汰,以保证种鸡群的健康水平[1]。

1.2 严格执行综合防疫卫生措施

综合防疫卫生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挑选种蛋。种蛋在进行孵化之前需要通过化学方法进行消毒,将种蛋携带的病菌杀死,特别是将其从母体中携带的鸡白痢沙门氏杆菌杀死,提高其孵化率。②孵化过程的防疫卫生措施。做好孵化场所的卫生及消毒工作。保证孵化室通风效果良好,温度、湿度等参数适宜。孵化过程结束以后还需要对整个孵化室进行彻底、全面的消毒,保证下一次的孵化过程安全进行。③鸡舍的卫生防疫。养殖户需要做好鸡舍的卫生工作,每日清理2~3次鸡粪便,降低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的传播风险。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禁止养鸡场外的无关人员进出鸡舍,对养鸡场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2]。

1.3 科学合理的防疫

科学合理的防疫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重视生物制剂的应用。生物制剂在预防、净化鸡白痢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养殖户需要认识到生物制剂的重要性,掌握使用生物制剂的技术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生物制剂。②防治鸡白痢可采用敏感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合适的敏感药物进行鸡白痢防治。

2 鸡白痢的净化效果

针对鸡白痢,养殖户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净化措施,可取得显著的净化成效。鸡白痢的净化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鸡白痢阳性率逐年下降

净化措施最明显的成效就是鸡白痢阳性率逐年下降。这是因为坚持种鸡群鸡白痢的检查,将检查结果为阳性的种鸡苗直接淘汰,有效地降低了鸡白痢的阳性率[3]。

2.2 孵化率、健雏率、育成率逐年上升

实行一系列的鸡白痢净化措施的成效还表现在孵化率、健雏率、育成率的逐年显著上升。严重的鸡白痢会影响产蛋鸡的生育能力,降低鸡蛋的质量,很多鸡蛋是死胎,根本孵化不出来。而且鸡白痢在雏鸡中影响严重,雏鸡患鸡白痢后死亡率极高。而通过一系列的净化措施,保证了成年种鸡及蛋鸡的健康水平,成功地提高了孵化率、健雏率及育成率。

3 小结

采取鸡白痢的净化措施在养鸡业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降低了养鸡场鸡白痢的患病风险,而且通过不断的、科学合理的鸡白痢净化措施,该病的病菌越来越少。因此在养鸡场中应推广该净化措施,以降低鸡的患病风险,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收益,保证养鸡场的养殖质量。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畜牧养殖业;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20

市场对猪肉的大量需求,带动了养猪场的规模化以及市场化发展,农村地区传统的养猪模式逐渐因为经济发展而发生改变,农村个体散养模式逐渐转变为集中式的规模化生猪养殖,这种模式虽然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利益收入,却给动物的卫生防疫工作带来挑战,鉴于全球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动物疫病事件,如果不及时的改革创新现有的规模化养猪场卫生防疫措施,则会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利益损失,因此,要提高养殖户的疫病预防理念,引导养殖户理性对待卫生防疫工作,在提高养殖户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卫生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1 规模化养猪场的卫生管理要求

养猪户要依据当地卫生管理部门以及国家制定颁布的卫生防疫政策,建立现代化的规模养猪场,要依照国家对养猪场的卫生防疫要求进行合理的设备配置,在细化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把控好每一个卫生防疫细节;要严格实行养殖业的全进全出制度,对生猪进行科学分组,每个猪舍要合理配置猪的数量,依照实际的猪舍大小,控制每个猪舍内生猪的数量,实行单一饲养的制度,在单个猪舍中的生猪出栏时,要做到全进全出原则,以此减少疫病多次感染;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健康无病史的优良种猪,提供专业的健康饲料予以喂养,同时配备专业的卫生防疫工作人员以及饲养工作人员,提高优良种猪的存活率以及利用率;要严格把控猪舍管理制度,对出入等行为及时做到消毒,减少疫病随着工作人员的进入,而感染到健康养殖猪,建立科学的封闭式养猪场;要时刻保持养猪场环境处在干净卫生的氛围内,以此减少规模化养猪场大范围疫病的发生[1]。

2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要求

2.1 规模化养猪场厂址选择

规模化养猪场的厂址选择要依据生猪的生理特性进行科学的选择,要考虑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开阔地区,以便于群猪的活动范围在一个较大的地方,减少因为狭窄的养殖空间而造成疫病情况的发生。要选择干燥的环境,潮湿的养殖环境会给疫病病菌提供一个良好的繁殖空间,不利于疫病病菌的排杀。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在考虑交通等公共能源便利的情况下,要远离人群密集区。

2.2 规模化养猪场的分区

养猪场的合理分区也是卫生防疫的有效措施之一,养殖户要将养殖区以及工作区进行合理的区分[2],避免混合管理,以减少工作人员带来的疫病病菌危害,同时养殖区要建立群猪消毒的空间,便于选购的幼猪可以在卡车等装载设施中进行消毒,另外要建立员工消毒室,对要进入养猪场的员工进行彻底的消毒,减少病菌的带入。

2.3 构建科学的养殖管理体系

要建立现代化的养殖管理体系,在整体养殖空间内要构建完善基础的养殖部门,如对引进的优良种猪,要建立种猪独立隔离舍,减少优良种猪的疫病感染,同时要建立疫病猪隔离养殖舍,在发现疫病猪后,要及时的对疫病猪进行隔离治疗以及养殖,直到康复为止。要注意疫病猪的养殖隔离舍要选择远离健康猪的养殖舍,并且处在下风向,避免疫病病菌的感染。另外要配置齐全养殖场必须的兽医室,以及药品种类齐全的药房,可以及时的对疫病猪进行治疗。要建立解剖室以及实验室,研究病死猪的主要病因以及疫病细节,从而增加治疗经验,减少疫病发生的情况。要建立合理正确的处理场所,及时的对疫病猪以及污物进行处理,减少二次疫病感染。同时要注意,除了优良种猪的隔离养殖舍要建在上风向,其他的隔离养殖舍,包括兽医室以及污物处理室等地要建在养猪场的下风向,在远离健康养猪舍的基础上,避免疫病的传染。

3 防疫制度的建立

要对养殖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卫生防疫知识集中培训[3],提高养殖场工作人员的卫生防疫意识,增强自身的日常防疫理念,同时通过卫生防疫知识的集中培训,也使得基层养殖工作人员具备了一定的卫生防疫能力,可以及时的对出现的卫生问题进行纠正处理,第一时间发现疫病情况,并及时的上报处理,要建立科学细化的卫生防疫制度,要求养殖工作人员依据工作安排,严格的执行饲养操作规范,在做好日常的生产记录的情况下,建立现代化的电子饲养档案,以便于及时查询。要严格杜绝非工作人员进入养猪场,减少疫病的带入,同时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在进入养猪舍时,进行细致全面的消毒,并更换工作服,养殖工作人员要严格坚守自身的工作岗位,不互相进入他人的养猪舍,从而避免疫病的互相感染,严格执行单一饲养的规章制度。要对病死猪进行规范处理,不在生产区内进行病死猪的解剖,要及时的对病死猪做密封处理,运往处于下风向的解剖室进行实验研究。病死猪的处理要严格依照规章制度,不进行市场销售,也不允许工作人员自吃以及喂食猫狗等流浪动物[4]。

4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更加规模化以及市场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在国家的经济调控下,发展模式向现代化迈进,但是卫生防疫问题依旧是现阶段规模化养猪场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要想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质量,就要合理选择养猪场位置,并依照相关标准以及要求构建养殖体系,同时加大对养殖工作人员的卫生防疫知识培训,以此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丙全,李莹,田中杰.规模化养猪场的综合性兽医卫生防疫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1(10):47-4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