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科学防疫措施

科学防疫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24 10:36: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科学防疫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科学防疫措施

篇1

课改是教育事业的百年大计,它需要教师付出的不仅仅是一年或几年的劳动,而应当是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终身的求索和奋斗,这其中,加强教师理论及业务的学习可谓是课改成败的关键。理论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的盲目,教学中的无效劳动主要是由于理论上的偏颇所致。所以,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一是要加强对哲学的学习,因为课改过程中要以辩证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要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要使课改取得成功,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得以进行,否则便不能使课改达到预期的目的;三是要不断地加强本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应了解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与动向,这样才能与教材同步,与学生同步,与时代同步;四是要加强对教学法的研讨。要使课改取得成功,教师必须熟悉各种数学教学法及其特点,并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为样才能在数学课改中有的放矢,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促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二、从数学的认识规律上着手进行课改

在数学课改中,应从数学的认识规律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相关的概念和结论,力图让学生在“做”中领悟知识,着眼点是在通过知识,发展学生智能。在这种课改方法上,要做到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一是要淡化概念。主要是针对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片面理解科学性原则,在名词、术语上孜孜以求,对概念的文字叙述字斟句酌,正、反例子反复讲,要求学生朗读、背诵等不恰当的“形式主义”而提出的。其实,概念往往带有人为因素,并非百分之百不可变动和神圣不可侵犯。概念应与知识相结合、相适应,不宜单纯在概念上下功夫。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尽快进入实质问题,就需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相关概念。二是要淡化纯文字叙述。符号化本身是数学的特点之一,对意义非常明确的公式、法则,没有必要要求学生的表达与教材上的文字叙述一字不差,只要明白公式,法则的意义,能正确运用就该认可。对文字叙述不宜规范到只有一种,甚至可以允许学生自创表达形式与符号,只要明白无误都可以允许。

如果表达形式都不允许灵活,要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只能是缘术求鱼。三是要摒弃形式理论。追求形式的严密、完整,在教学中增加了师生不必要的负担。时间没有用在刀刃上,得不偿失。注重实质是指要注意对数学规律的掌握,这不但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需要,也是掌握知识的需要。“规律可以把知识组织联系起来,知识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掌握。

三、针对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学过程中,要精心为学生备课,从中了解与记录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根据记录,逐渐发现不同的学生有哪些不同的情况,然后再为他们分别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案,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计划,加快学生们的学习速度。在为不同学生们设计不同教学方案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方案的有序性与规则性,让学生们在每个不同问题的情境中,能一个一个台阶慢慢上,步步攀高。因为每堂课虽然短短四十五分钟,但它却可以瞬间发现学生们的问题,也能瞬间解决问题。所以,老师们必须根据学生们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来判断,来为学生们设置情境,将学生们所面临的问题,逐渐精化为容易解决,又有条理的小问题,通过这些小问题来指导学生们,自己慢慢去思考,去实践,最后到真正的解决。另外,老师们的教学流程,应该面向所有学生。不能只针对绝大部分成绩偏好的,同时对比较差的学生,应多花些时间,多花些精力来慢慢引导他们。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不同学习阶层的孩子们,在每个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做到各个有收获。

篇2

“中点四边形”是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中位线》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一系列连接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与原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从中体会图形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从一般到特殊的变化规律,全面地认识图形。课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习题:

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此题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二是对转化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的运用;三是有条理地思考、判断及用几何语言表达。它的正确答案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但大部分学生写出的答案是“矩形”,也有少部分学生写出的答案是“正方形”。因此,学生的错误在于以部分替代了整体,以特殊情况代替了一般情况,其背后,犯的则是逻辑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以非本质属性替代了本质属性。

如此多的学生出了原本不该出的错,是否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关联呢?

二、原先的3个探索活动

纵观该课,我给学生设计了3个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1】

自主探索:

连接任意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能得到什么图形?并给予证明。

【探索活动2】

解答下列问题串:

问题1如果把上面的“任意四边形”改为“平行四边形”,它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形状呢?

问题2把“任意四边形”改为“矩形”,它的中点四边形仍是平行四边形吗?会不会成为更特殊的图形?再把它改为“菱形”、“正方形”呢?

问题3改成“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呢?

【探索活动3】

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的什么有密切关系?

(2)要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矩形吗?

(3)要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菱形吗?

从这3个探索活动可以看出,学生探究是沿着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开展的,原四边形的形状也是从一般四边形逐步变为特殊四边形的。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变化规律的数学学习方法。但是,这样的设计忽视了对学生从对角线关系这一问题本质的角度进行思考的引导,而强化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等一系列重点学习过的边角关系逐渐特殊化的四边形的印象。也正因为如此,无形中将“顺次连结矩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这一非本质属性得到强化。尽管在后面的活动中,教师也引导学生去思考“要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矩形吗”,但是,前面的探究及作图留给学生的印象还是更深刻一些,以致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忽略了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自然也就影响到对解题策略的选择。

三、对3个探索活动的改进

起初,我试图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重新设计探索活动:从正方形开始逐步弱化对角线条件。但是,我发现这和前面的设计一样,都需要教师强调、突出,甚至直接指出对角线条件,否则,学生还是会过度关注边角条件。因此,我决定从一个实际问题入手:

【探索活动1*】

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 一块白铁皮零料的形状如图1,工人师傅要从中裁出一块平行四边形白铁皮,并使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原白铁皮的四条边上,可以如何裁?

【探索活动2*】

原探索活动2。

【探索活动3*】

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 如图2,探索决定中点四边形EFGH形状的原四边形ABCD的主要因素。是边、角,还是对角线?

(2) 反之,若中点四边形EFGH分别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则原四边形ABCD是否一定分别为菱形、矩形(等腰梯形)、正方形?

篇3

1.1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3年1月一2013年6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住院患者60例病历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82士16.32)岁。

1.2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生率

60例ICU住院病人中有1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7%。

2.2医院感染部位

10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中,4例为下呼吸道感染3例为泌尿道、1例为胃肠道、1例为口腔、1例为皮肤软组织感染。

2.3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侵人性操作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调查的60例患者中全部使用机械通气,其中大部分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等侵人性操作。

3讨论

3.1感染部位 调查分析显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患者的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胃肠道、口腔、皮肤软组织感染,与文献报道相似。

3.2易感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并且大部分患者在转人时已存在不同部位的感染。另外ICU内较多的有创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尿管、呼吸机使用等均可使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明显增加。

3.3防控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的处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除了病房定期通风换气外,可安装排风扇和多功能动态杀菌机。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器械时,加强常规性预防观念和实施的自觉性,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对科室内的设备、工具及时进行清洁消毒、一般医疗设备遵循专人专用原则;对于不能固定使用的物品,用后要立即消毒。感染和非感染患者要分开放置,根据医院隔离制度,采用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探视人员必须穿陪护服,戴口罩、套桂套后方可人室,减少探视次数和探视时间。

工作人员的管理:手作为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做好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洗手及手消毒原则。尽量减少侵人性导管植人,进行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减少导管留置时间。

篇4

1 前言

为了能够给临床科室的重症患者提供血液的部门是医院输血科,其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检验患者血型和交叉配血以及供血的任务都是由其来完成。并且输血科的人员和各种患者进行长期并且直接的接触,所以很会出现很多病毒性的问题,为了最大程度上的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我们要浅谈一下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隐患与预防控制措施。

2 如今输血科医院感染的病患的具体情况

2.1在获得性医院感染的情况下,输血科的工作人人员没有很好的认识到情况的危险性。很多的出现在医院感染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只是简单的认为病情的患者的是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主要针对的对象,但是他们没有很好的顾虑到可能出现工作失误的情况,当他们的操作有所失误,就会使得针头或者锐器刺破患者的血液或者皮肤黏膜上,这样就工作人员就会被感染。可是即便如此,很多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很好的认识到情况的重要性[1]。并且侥幸心理存在于更多的检验人员身上,没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经常吃饭和喝水都在实验室中进行,更有甚者连休息都穿着工作服,或者直接在值班室休息。也有出现不带工作帽、口罩和手套的工作人员,他为图方便,接听手机和共用电话的时候也会用接触过感染源的手。

2.2非常不完备的基层医院基础设施。很多的山区基层医院并没有充足的经济来源,检验科是原来输血科的叫法,而分开设置是这几年的事情,没有足够的用房面积,也没有较好的防护设施,更别提生物安全柜的防治。非常不科学的房屋设计,就难以出现相当的合理的作业流程,这样很难标记清楚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的范围,而且室内也不具备良好的通风情况,这样非常容易出现医源性的感染。对于这些隐患各级领导和医务的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解决。

3 对于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隐患的预防控制措施

3.1对于教育保持高度的重视 对于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是医院领导应该重视起来的一件事情,其中培训的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和生物安全教育等内容,不仅如此,这些医务人员不能忽视对于政策法规的学习,只有将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熟悉的记忆才能再更深的程度进行的患者护理,而且对于消毒隔离制度应该及时的定制出来,也应该有在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的紧急应对措施,这些法律法规不能够忽视,应该严格的执行下去[2]。当然,不能忽视新进的员工,要积极的进行岗前教育,而其内容主要是生物安全和医院的感染知识。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培训后,应该在上岗之前进行一次的考核,这样才能确保掌握的情况[3]。而医院的领导也不能忽视平常对于职工生理上的呵护,定时定期的进行体检和接种疫苗,并且将职工的健康档案有效的建立起来。

3.2努力将环境建设优良化 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用法应该进行一个合理的分配与安排,而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也应该严格的区分出来,并且要明确的进行标识。对于清洁区应该是摆设的是血液储藏室,而半污染区则是发血室,污染区应该是血型检验和交叉配血室[4]。当然对于实验室的采光与透风应该时刻的注意,也要定时定定量的将生物安全柜、喷淋设备、安装脚踏式等东西增添进来,从而有效的避免交叉感染。也要质地非常光滑的铺陈工作台面,并且清洗起来非常的简单,能够防止渗漏,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生物安全标准。

3.3对于工作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成 对于操作的规程与执行消毒的隔离制度应该在工作中非常严格的进行操作。工作人员应该做到在上班的过程中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口罩,并且在工作完成后及时的能够消毒。房间应该使用紫外线照射30min~1h,也要经常用氯消毒剂进行擦拭地面,当然血库中应该使用专用的冰箱进行定期的消毒[5]。对于静脉的注射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洗手是在对每个患者进行操作前必须做的事情,如果说发生了意外情况,一定要大量的用清水冲洗,在这以后在消毒需要用到活力碘,在这个过程之后预防并且上报到保健科备案也非常的重要。

3.4要严格并且规范的进行检测 在中心血站应该对血源进行严格的检测,在输血科也不能忽视这种检测。而且在检测的过程中使用检测试剂一定要非常优质,质量的控制非重要,这样才能够产生敏感并且准确的检验结果,这样不合格供血者的不合格血源就能最大程度的得到避免。

3.5对于输血之前要进行认真的检测 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是非常严重的,为了减少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坚持重复的检查以上的项目,一定要在输血前由临床医师进行检查制度,当临床医师了解了患者输血前的病毒情况,是乙型肝炎病毒,还是丙型肝炎病毒,或者是梅毒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做出检查,因为这样的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对于患者的有所责任感,也是能够更好的保护医务人员。如果直接进行治疗,而不去进行输血前的检查,如果在输血之后我们才知道患者沾染上了感染性的疾病,这样就非常容易引起误解,这样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会大大的增加,医院就会有非常巨大的医疗损失[6]。

3.6对于垃圾的分类要进行有效的处理 应该非常明确的区分开来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黄色所料袋子放置的是医用垃圾,而黑色塑料袋子放置的则生活垃圾,只要非常合理的存放,才能更好的达到处理的无害化,要严格的抵制将医用垃圾流入社会之前就没有进行消毒和杀菌处理。

3.7注意锐器的存放问题 很多的医院的有枕头锐器没有进行合理的存放,正确的存放方式应该是放入专门的利器容器之中,并且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收集、管理和登记等措施。

3 小结

对于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隐患与预防控制措施,本文首先是在分析了医院感染上管理方面的问题,然后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有对于教育保持高度的重视、努力将环境建设优良化、对于工作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成、要严格并且规范的进行检测、对于输血之前要进行认真的检测、对于垃圾的分类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注意锐器的存放问题。这些措施提出的非常具体,但是只有将理论作用于实践的时候,才能真正的达到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福照.县级医院输血科生物安全与医院感染隐患及预防控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9:27-28.

[2]王敏杰.输血科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4, 32:75-76.

[3]丁玲桃.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3:571-572.

篇5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学 意外伤害 预防措施

一、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

1.教师责任心不够。上体育课前没有认真备好课,无课时计划、无器材准备。课堂常规不抓,上课组织形式松散,个别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教法不当,讲解要领不清,动作不规范,私自离开教学区域等等。有的教师对所授班级的情况不了解,特别是对个别有先天因素而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不了解,以致在安排练习内容、任务、要求及运动量上“一视同仁”,使个别学生损伤,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在体育课或运动会上,让没有体检或让身体有疾病等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参与锻炼和比赛。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病、低血糖、高血压等疾病的学生;病弱学生及生理周期的女生;在运动会前没有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或进行必要的参加运动会的须知说明等,都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3.教师本身对做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怕麻烦,往往局限于形式随便伸展一下,有的甚至干脆不做就要求学生进行剧烈运动,特别是低温气候下,学生很容易在运动中拉伤或扭伤。

4.教师没有进行正确的指导、保护和帮助,对保护帮助研究不彻底,保护时所站的位置、角度及方法不恰当,从而造成损伤。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年龄小、争强好胜、喜欢模仿、喜欢表现自我,在做动作时不量力而行,以致使发生伤害事故。

2.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强,在做练习时,特别是在器械体操教学时不严肃,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3.动作掌握不正确,未按教师所讲解的动作要领去做,也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在激烈的游戏和教学比赛中,由于急于获胜,不记住教师讲解的方法,造成意外损伤。此外在球类比赛中有的学生缺乏运动道德修养,故意侵人犯规而造成伤害事故。

(三)其他方面

1.学生上课时服装鞋子不符合要求,或带有危险物品,以致在做练习时受伤。

2.体育器材存在质量问题,年久失修没有及时更换,安装不牢固,器材放置不合理,场地不平整,体操垫太薄,跨栏架破旧等,均是造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潜在因素。

3.意外伤害的不可预测性。是指由于体育老师和学生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抗拒的客观情况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如笔者学校曾有一学生在踢足球时不慎二人相撞,造成肾脏外伤性破裂。同时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的潮湿、温度、光线、风力等对学生的判断能力造成影响。

二、新课程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尽管造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使体育伤害事故降低到最小限度。

(一)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提高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有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选择符合资质的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规范运动场地并配备相应的器材。

(二)重视思想教育。学生与体育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爱岗敬业

切忌课中擅自离开教学区域。

(三)课前准备充分。体育教师上课前应对本节课所需场地、器材进行细致的检查,不安全的、不牢固的、高度不适合的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安全事故的隐患。对于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场地的安排,课前要一定要协调好,以确保体育课的顺利开展。

(四)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在进行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时候,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还起到了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作用。

(五)科学组织教学,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估计哪些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在器械体操合投掷项目中,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相应的预防措施。

(六)课前细心观察、询问,并尽早排除可能出在的安全隐患。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体育老师要善于观察和询问学生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如有的学生身体不舒服,又未向教师说明情况,这就存在了安全隐患,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把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七)消除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中小学生在体育课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它是由于学生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感或情绪,主要体现为:胆怯、慌乱、困惑、恐俱等,特别是女同学表现的更为明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因为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的原因,在进行一些教学内容如投掷、器械体操等时不能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或因为对这些项目的不喜欢而产生了反感心理。此外由于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环境、场地设施、一些突况等,都很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障碍。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多鼓励,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八)安全知识普及。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

(九)注意气候环境的变化。由于体育课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外进行的,夏天气温比较高,常常是烈日炎炎,学生很容易引起中暑;冬天气温又比较低,身体僵硬,关节粘滞性增强,身体各个部位不容易活动开,所以安排运动量和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气候因素,以免受伤。

(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运动损伤是体育课中难免的事情。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抵抗挫折能力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切实做好预防安全事故的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