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6 15:32: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母婴护理的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29-02
母婴同室是指母亲与婴儿24h同处一个病室。由于其能够促进母婴感情交流,为后续哺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人性化护理是指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最大的舒适度的护理方式。我院自从对产后母亲与婴儿实施母婴同室人性化护理措施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年龄20-33岁,平均26.3±2.4岁,自然分娩39例,剖宫产61例,新生儿男51例,女49例,体重>2300g,Apgar评分>7分,均为单胎足月分娩,符合母婴同室条件。选择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100例,设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 实施全过程人性化护理,措施如下:①入院人性化护理,孕妇入院时,应给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为其办理住院手续、准备待产时,对其进行人性化帮助,如在休息区准备杂志、茶水等。孕妇入院后,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应积极向孕妇宣传母婴喂养知识及疾病知识,使其感受到放心与舒适;②产前及产后指导,产前,应对患者进行产前准备、产程知识及产后护理知识的介绍,放松产妇紧张心理。对剖宫产术后72h、自然分娩24h以内的产妇给予全方位生活护理,对其更衣、饮食等给予指导。恢复期产妇应鼓励其生活自理,适当活动。产科病房应设置水疗中心,教会产妇为婴儿游泳、洗澡及抚触的方法,并指导产妇在哺乳过程中与婴儿进行交流;③心理护理,加强与产妇的交流与沟通,安慰安抚的不良情绪,听取产妇的倾诉,鼓励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接触,使其尽快进入角色;④出院护理,虽然产妇即将出院,但人性化护理却尚未结束,护理人员应继续在清洁卫生、日常饮食、休息锻炼、产后复查、用药指导等方面给予合理指导,并在新生儿护理、预防接种等方面给予帮助,协助产妇办好出院手续,与产妇及其家属道别。
1.2.2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1.3 评价方法 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时间、泌乳量、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母乳喂养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
2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泌乳起始时间更短、泌乳量更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更低、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母婴同室喂养具有诸多优点:①提高护理质量,自己护理新生儿,能使产妇更加熟悉自己的孩子,医护人员每天进行的喂水、换尿布等宣教能够同时进行,产妇可以边看边学习,及时发现新生儿存在的异常情况,提高护理质量。②提高母乳喂养率,由于能够亲自护理孩子,产妇会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喜悦,听到新生儿的哭声和举动,能够刺激乳汁分泌。③促进新生儿身体与智力的发育,新生儿躺在母亲身边,听到母亲的声音,闻到母亲的气味,会得到一种特殊的抚慰,产生安全感。同时,母亲的动作、表情与言语还会锻炼新生儿的视觉与听觉,促进智力增长与体格发育。
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它将护理目标定于与患者在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环境。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穿到护理工作中,能够在细微之处体现医护人员对产妇及婴儿的关爱,提高护理水平与护理效果,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言传身教,发挥主导性,通过实际操作引导产妇尽快进入角色,使产妇掌握科学的哺育知识,加深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产妇在短时间内将身心康复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泌乳起始时间更短、泌乳量更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更低、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且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化英,田继敏.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母婴同室,提高母乳喂养[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02):168-168,123.
[摘要] 目的 对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科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来我院进行生产的足月初产妇500例,确认产妇没有妊娠合并症,随机的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250例初产妇采用临床常规助产的方式;观察组的250例患者采用责任制助产的方式。对两组产科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66 %,观察组的产妇自然分娩率是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产妇分娩期间采用责任制助产的方式可以使产妇分娩过程的恐惧心理减少,促进产妇分娩时剖宫产率的降低,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关键词 ] 责任制助产护理;产妇分娩方式;母婴结局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076-02
作为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分娩对于人类来说意义十分重大。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接生方法被科学接生所取代了,在这样的条件下,母婴的死亡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随着住院分娩方式的逐步推广,不仅能够将难产以及高危妊娠产妇及时的转入医院进行处理,同时也逐年普及了正常产妇的住院分娩。然而在最近的时间里,医疗化成为了产妇住院分娩的倾向,由于一些不必要的干预措施被过多的运用在产时护理当中,直接导致了宫产率的不断上升,而且已经成为世界上普遍的趋势[1]。这样不仅使分娩的费用大为增加,同时也使护理工作量不断地增加[2]。为了使产时保健质量得到提高,并实现优生优育的目的。选取在2012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足月初产妇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足月初产妇500例,确认产妇没有妊娠合并症,随机的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最大年龄为30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25.4 ±4.2)岁。其中对照组最大年龄为29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24.4 ±3.2)岁。在所有的临床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产妇按照产前常规护理,对对照组产妇的观察评估指标与观察组的相同。观察组采用责任制助产护理,具体如下。
①责任制助产就是弹性上班制在产房的确立,实行一名产妇专门由一名护士提供全方位以及全过程的服务。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责任制助产,在产妇临产宫口张开约2公分之后,就可以将一位专职护士配备给产妇,将一对一的全程陪助产服务提供给产妇,直到产妇产后2 h为止,同时还要以产妇的具体特点为根据,将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播放给孕妇听,还要给予孕妇以热情的支持和舒适的环境。
②在第一产程中,对产妇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严密的观察,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让产妇了解一些可以放松身心的技巧,将产房环境介绍给产妇,让产妇对医护人员和周围环境有所熟悉,并对产妇多排尿和多进食予以鼓励[3]。在第二产产程中,将进行正确屏气的方式教给产妇。在第三产程当中,除了要对产妇进行常规的处理之外,对产妇进行早吸允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还要将一些产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交代给产妇。对产妇所取得的良好的进展予以表扬,从而使产妇的整个产程都可以在鼓励、温馨关怀、充满热情以及无焦虑的环境中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将每位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分娩方式以及总产程记录下来。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的产后出血量以及总产程进行观察;②对两组难产的发生率进行观察;③对两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 16.0 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χ2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 t 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 t 进行相关检验,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66 %,观察组的产妇自然分娩率是81.6%,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后在出血量以及总产程比较
观察组患者潜伏期、活跃期以及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对于对照组来讲,观察组的产后2 h出血量、总产程、活跃期、潜伏期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2.2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娩方式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对照组来讲,观察组的难产率明显要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要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责任制助产可以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降低产妇紧张情绪。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产妇在临产后,普遍存在的、最先出现的以及最主要的就是心理状态上的恐惧不安和谨慎紧张[4]。这种焦虑和紧张可以使人体内茶酚胺的分泌增加,从而使大脑皮层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最终会使正常的子宫收缩受到影响,导致产后出血、产程延长以及子宫收缩乏力.
通过一对一的全程助产服务,责任制助产可以时产妇的焦虑和恐惧解除掉[5]。同时,还要对产妇在产程中的各种紧张情绪进行及时的处理,再加上助产士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都可以使产妇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会处于一种乐观放松的状态,产妇很容易对医院的责任制助产人员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产妇由被动变为主动,分娩的信心就大大的增加了,使有效的子宫收缩得到了促进,并减少了产后出血,缩短了产程。
护产士可以告知孕妇如何让呼吸,使其全身心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够输入子宫的氧气充足,使孕妇放松肌肉,集中精神对呼吸机巧进行运用,从而实现减缓疼痛的目的。长期的训练呼吸和放松肌肉的技巧。可以有效地帮助孕妇将恐惧克服,实现顺利地生产。
院方还要积极的与产妇以及技术进行沟通,倡导他们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呼吁整个社会引起对自然分娩方式的重视。同时,助产士在向产妇提供生理帮助和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产妇将分娩的信心建立起来,促进自然分娩率的提升一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难产率的降低。
相关的600例责任制助产的临床观察表明,责任助产的自然分娩率达到了82.7%,与本文的报告相符,没有存在差异[6]。本文通过对500例责任制助产的临床观察,观察结果如下:责任制助产可以使产时的保健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预防产后出血,缩短产程,促进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难产率的有效降低,同时还可以维持家庭稳定,促进医疗费用的减少,可以有效地保障母婴两人的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刘英. 家庭式产房陪伴责任制助产1600 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4):57-58.
[2] 陈晓军.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对自然分娩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17):2352-2353.
[3] 黄晓戈,刘博,何原 .“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2,6(5):632-633.
[4] 陈华,王雅珍,郑蓉,等.孕妇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1(6):78-88.
[5] 蒋日红,杜建华,熊春燕. 二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8(7) : 142-144.
[6] 刘青怡.责任制助产600例临床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8(5): 37-41.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3.192
整体护理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模式, 现阶段在妇产科疾病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且发挥着良好的临床效果[1, 2]。为此, 本研究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行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治疗的52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 主要探究了整体护理的应用价值, 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行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治疗的52例孕妇, 按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6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 平均年龄(27.13±3.29)岁;孕周34~41周, 平均孕周(37.26±2.03)周。研究组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27.23±3.59)岁;孕周34~42周, 平均孕周(37.34±1.56)周。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包括详细记录孕妇病情、向孕妇实施基础健康知识教育、环境护理等内容。研究组在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措施, 主要内容如下。
1. 2. 1 术前护理措施 ①加强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向孕妇介绍院内环境, 如基础设施、医生等, 以此消除其陌生感。采取专题知识讲座、发放小卡片等方式让孕妇了解孕期的保健知识以及做好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同时, 通过上述方式让孕妇明白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缺点及优点, 以此帮助孕妇选择正确的分娩措施。对于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孕妇, 护理人员应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 使其做到心里有数。②增进护患沟通。护理人员与孕妇沟通过程中, 需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详细了解及评价, 以便予以个性化的心理措施。例如孕妇担心生命危险等, 此时可向其讲解手术方法及目的, 以及通过以往手术成功的案例引导孕妇建立治疗信心, 进而缓解其不良情绪。另外, 护理人员可组织孕妇之间进行交流, 使其互相鼓励, 同时鼓励孕妇大胆说出内心的不安, 继而进一步降低孕妇的不良情绪成分。③强化术前检查工作。对孕妇的产程进行详细观察, 并嘱咐孕妇保持外阴干净。术前24 h做好皮肤清洁工作以及术前禁食等, 以此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
1. 2. 2 术后护理措施 ①严格检查孕妇病情。术后, 使孕妇半卧于病床上, 保持其舒服的, 同时密切观察及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包括腹部切口有无渗血及渗液、心率、血压、呼吸等是否出现异常现象等。另一方面, 遵循医嘱及时换药, 确保外阴区域的干净以及认真检查孕妇的导尿管, 查看其是否出现堵塞、弯曲等现象。②饮食护理。依据孕妇的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 主要以高维生素、易消化等食物为主, 排气后可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合理增加营养, 以此提高孕妇的身体免疫能力, 促进乳汁分泌。
1. 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孕妇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等内容, 同时比较两组的产后发热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研究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5.59±1.13)d、(221.36±25.69)ml、(6.58±0.67)分, 优于对照组的(7.90±2.01)d、(352.23±26.08)ml、(9.02±1.0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6.94、3.17, P
2. 2 两组产后发热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 研究组发生1例产后发热, 发生率为3.85%;对照组发生6例产后发热, 发生率为23.08%。研究组产后发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 P
3 讨论
由于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孕妇的疾病认知度不高, 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 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 很有可能影响母婴结局[3]。因此, 予以该类孕妇整体护理措施尤为重要。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 针对孕妇的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本研究主要围绕术前、术后展开了护理措施, 一方面可以增强孕妇的治疗信心, 缓解其心理压力, 另一方面则能确保孕妇术后的身体健康, 从而积极改善母婴结局。结果显示, 研究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5.59±1.13)d、(221.36±25.69)ml、(6.58±0.67)分, 优于对照组的(7.90±2.01)d、
(352.23±26.08)ml、(9.02±1.0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 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实施整体护理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安建华.对65例瘢痕子宫在此妊娠阴道分娩产程护理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3):19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195-01
一 演练目标责任制的概念
演练目标责任制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群体形式进行分组的目标教学演练。即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只要授课内容涉及护理学操作技术,则将全班分为4个教学小组,分别由4名教师负责指导,每个教学小组成员为10或12人,由教师进行示范和讲授,学生进行演练,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评价和矫正的一体化过程。教师全程负责该组的护士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护理学基础理论的讲授等,在课后由学生填写护理技能操作演练纪实册,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进行自评,再由教师进行评价和批阅。
二 实施“演练目标责任制”应注意的事项
1.对教学目标价进行合理设计
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演练目标责任制的前提。为了能使临床实际和教学有机的结合,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合理、准确,与临床实际相贴近。同时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与教学大纲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符,做到具体、明确、科学,能够表述清楚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和学习训练的内容,并且能做到恰当和规范,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利于教学评价,具有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
2.要求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演练目标责任制教学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统一,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教师事先认真准备受课内容。在备课时,可以先选定一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操作,其余教师可以在观看之后各抒己见,表达不同的看法,最后再提炼一些共性的问题,让大家对操作中的重要环节进行研究和探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要有所创新,又要保持原则上的统一。实验技能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包括试听教学、角色扮演、情情模拟、小组讨论、演练、学生回示、示范讲解等。
三 实施演练目标责任制教学的程序
1.上课前先对教学目标进行展示
在上课开始前,要向学生介绍和展示设计成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课本的重点、演练的内容及应该达到的目标,通过介绍,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实践教学的重点,明确目标,同时又可以让学习的问题、模拟实践情境的设计和讲解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践操作技能迅速地掌握,并主动投入演练。
2.实践技能达标教学
演练目标责任制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目标、教学、评价、矫正、反馈、总结和评价,这是个具有反馈性和可控制性的教学。它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监控,同时对教学方向和进度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在讲解护理学基础技能知识时,要将重点放在知识目标上,进行示范讲解时,侧重点放在态度目标和技能目标上,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样。讲授法主要是知识目标运用的方法,以案例分析为主,配合情境教学;技能目标采用的过程是示范、演练、评价和矫正。态度目标一直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示范操作时,动作要准确、轻柔、态度要和蔼可亲、时刻表现出对病人的尊重,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用以身作则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细微行动中给学生以伦理道德的感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又训练了规范操作技能。
3.评价和验证演练效果
为了对目标进行验证,就要采取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分为技能考核和随堂评价两部分,随堂评价主要包括随堂通过性和即时评价两种,也称形成性评价。课堂即时评价主要是评价语言沟通能力和各项技能的操作规范。规范操作主要包括意外处理、敏捷性、连贯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五个方面,评分方法是5分制;语言沟通包括语调、语音的柔和、语言表达的准确、通俗、礼貌、清晰五个方面,评分法也同样是5分制。
随堂通过性考试是指学生通过考试来检验每项护理操作技能演练的程度;结业技能考核是指整个护理学基础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的操作技能综合评价,也称综合性评价。教师将学生必须掌握的十项护理技能通过模拟情景,来设计案例,通过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考核,既包括理论知识,又包括技术操作。考核评分包括知识运用、尊重病人、仪容仪表、操作程序与质量、语言沟通、用物准备和整理。
四 结束语
通过在护理教学中引入演练目标责任制,能够将笼统抽象的教学变得具体、明确,具有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师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它通过讲练结合、操作演练、分组教学,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便于迅速做出反馈,通过教师随时随地地指导、矫正、规范操作,能够使学生试听感觉协调并用,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护理基础学科的学习。通过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红、敖薪、严婧、龚爱萍、费杨、谢斐、顾觉醒、胡艳红.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0(11)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目标设定法;微信互动;生存质量;糖代谢转归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c)-0102-04
Effect of systematic goal-setting combined micro channel interaction model on the manage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SHI Qirong1 CHEN Caihong1 LIN Ruyin1 YE Hongjiang2 ZHANG Ling2 LI Xiaqin2 CHEN Chen2 CHEN Pin2
1.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jian Province, Quanzhou 362000, China; and glucose metabolism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at postpartum 6-12 weeks. Methods A total of 160 patients who had been diagnosed as GDM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4 in Fuzhou General Clinical Teaching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of them with 80 patients. In terms of the ways for the management, regular traditional 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were used for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and full systematic goal-setting combined micro channel interaction model intervention was used for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diabetes knowledge awareness,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glucose metabolism outcome at postpartum 6-12 week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respective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follow up period was from the date of diagnosis to postpartum 6-12 weeks. Results The diabetes knowledge awarenes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whereas it exhibit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fter intervention: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iabetes knowledge awareness than thos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mensions of DSQL and tota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 > 0.05), whereas the dimensions of DSQL and total scor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P < 0.05).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btained from postpartum 6-12 weeks, the ratio of patients with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turning to with 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le the ratio of patients turning to have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function and suffer from overt diabet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full systematic goal-setting combined micro channel interaction model intervention has better application effects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GDM,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isease awarenes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for this disease.
[Key word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oal-setting; Micro channel interaction; Quality of life; Glucose metabolism outcome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GDM)是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尿病[1],是妊娠过程常见的并发症,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但育龄妇女在妊娠过程并发糖尿病通常不能接受或不知该如何应对疾病,表现为焦虑、恐慌和无效治疗,而且近年临床实践显示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妊娠糖尿病的干预效果尚不理想,剖析原因为缺乏全程性、目标性及实时反馈性。因此,如何实时、有效、规范管理妊娠糖尿病已成为需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在妊娠糖尿病管理中尝试采用全程目标设定联合微信互动模式干预,现将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糖尿病中心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均为80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妊娠,无家族糖尿病史,年龄24~30岁,文化程度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妊娠糖尿病诊断按照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1年指南规定标准,即空腹血糖≥5.1 mmol/L或者口服75 g葡萄糖后1 h血糖≥10.0 mmol/L,或者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糖≥8.5 mmol/L,符合3项中任意一项即可诊断。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糖尿病教育干预模式定期集中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常规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全程目标设定联合微信互动的干预模式,具体做法包括借助手机微信平台实现医患全程实时互动,医患协商制订饮食运动计划、血糖检测计划、用药行为监测管理。两组患者均按指南要求给予标准降糖治疗。干预时间自确诊妊娠糖尿病时至产后6~12周。随访期间监测患者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谱、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随访期间还完成患者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患者生存质量评定及患者产后6~12周糖代谢转归评定。两组患者研究随访完成情况:对照组脱落9例,观察组脱落3例。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生存质量量表(DSQL)及产后6~12周糖代谢转归进行评定。具体做法为:(1)以自制调查选择题问卷形式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内容包括:是否知晓糖尿病、既往是否进行糖尿病筛查、是否了解糖尿病发病原因、是否知晓糖尿病常见症状、正常血糖标准、检测血糖方法、糖尿病常用治疗方法、胰岛素知识、糖尿病危害等。问卷每题分3个等级,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2分,共50道总计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一般资料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谱、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定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及治疗维度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4个维度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生存质量4个维度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产后6~12周糖代谢转归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转归为正常糖的比例明显增加,而转化为糖调节功能受损(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4。
3 讨论
我国2008年25所医院协作组的筛查结果提示妊娠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为6.6%,每年有120万~140万例孕妇饱受妊娠糖尿病的困惑[4]。如果按照ADA 2011年指南规定的最新诊断标准进行筛查,其患病率则呈现明显提高变化趋势。2012年按新诊断标准完成的国内一项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妊娠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5%以上[5]。妊娠糖尿病对母婴均可造成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如近期围产过程可能导致妊高征、胎盘早剥、自然流产、早产、感染、羊水过多等结局;远期可致母婴出现糖代谢异常的风险增加[6-10]。特别是年轻初产妇在经受着妊娠的生理和心理改变负担的同时常常不能从容接受和面对妊娠糖尿病的诊断,多数患者处于相当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抑郁和悲观等负性精神异常情绪中,不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也不利于对疾病的应对控制[11]。
现代医学模式背景下评价糖尿病达到理想管理的目标有两大方面,不仅需良好控制代谢紊乱,而且需良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达到身心均健康[12-13]。其中生活质量应全面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等,妊娠糖尿病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疾病管理工作的精细性,一方面伴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胎儿发育对营养需求的不同,血糖水平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另一方面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和疾病进展亦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临床实际工作中若以常规的管理模式应对妊娠糖尿病常收效极微甚至无效[14],剖析原因为缺乏全程性、目标性及实时反馈性。因此,如何实时、有效、规范管理妊娠糖尿病已成为需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在妊娠糖尿病管理中尝试采用全程目标设定联合微信互动模式干预。在采用问卷形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评估中可以发现患者对糖尿病常见症状、正常血糖标准、检测血糖方法、糖尿病常用治疗方法、胰岛素知识、糖尿病危害等知识的认知程度非常差,患者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不知所措和极具不安全感。本研究采用全程目标设定联合微信互动模式管理妊娠糖尿病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全程管理,无论妊娠期间还是产后均需有效管理患者的糖代谢紊乱,才能达到有效减少母婴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二是目标设定,将患者自我管理和行为改变意图定量转化成具体需完成的目标[15],目标项目分为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医患互动、护患互动、用药行为等。已有研究证实,明确的目标设定在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起着积极的作用,使得对患者的干预管理更为有效和具有持续性[16-21];三是微信互动[22],腾讯公司提供的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微信平台已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但尚未应用在疾病管理中。本研究借助微信平台医护患三方可以做到按意愿实时选择群体成员互动共同分享管理信息和讨论管理中问题,也可以做到按意愿实时选择一对一互动清晰掌握患者状况,落实目标完成情况,针对性地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及突发事件,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改善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与常规糖尿病教育比较,全程目标设定联合微信互动模式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认知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各维度及总分评价,对患者产后6~12周转归为正常糖代谢的比例明显增加,而转化为糖调节功能受损及显性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全程目标设定联合微信互动模式干预在妊娠糖尿病管理中对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坦然接受疾病、树立信心、实时管控疾病,从而达到较好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产后糖代谢转归的目的,也为在智能网络及大数据发展的当今如何更加科学地管理慢性疾病进行有意义的临床探索。
[参考文献]
[1]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Report of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J]. Diabetes Care,1997,20(7):1183-1197.
[2] 印彤,张荣平,顾云娟,等.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8):1408-1409.
[3]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4] 钱荣立.第二届全国妊娠糖尿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5):320.
[5] 杨慧霞.妊娠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及其启示[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9):711-713.
[6] Gao XL,Yang HX,Zhao Y,et al. Variation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leptin and adiponectin in mid-trimester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J]. Chin Med J(Eng1),2008,121(8):701-705.
[7] 郭晓蕙,吴红花.我国妊娠糖尿病研究进展回顾[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9,1(6):413-416.
[8] 王林琳,侯红瑛.妊娠期糖尿病研究进展[J].新医学,2009,40(4):271-273.
[9] 时春艳,杨慧霞,董悦,等.对8665例孕妇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3):11-14.
[10] Nicolucci A,Cucinotta D, Squatrito S,et al. Clinical and socio-economic correlates of quality of life 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2009,19(1):45-53.
[11] 佟冬梅,苑红梅.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18-319.
[12] 高璐璐,沈玉兰.健康教育路径在妊娠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54-55.
[13] 李翠银,赖丽萍,尤晓玲,等.系统健康教育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结局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2):1142-1143.
[14] 廖新彬,王光娅,廖新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4(1):89-90.
[15] Locke EA. Motivational effects of knowledge of results: knowledge or goal setting? [J]. J Appl Psychol,1967,51(4):324-329.
[16] Anderson DR,Christison-Lagay J,Procter-Gray E. Selfmanagement goal setting in a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the impact of goal attainment on diabetes outcomes [J]. Diabetes Spectrum,2010,23(2):97-105.
[17] DeWalt DA,Davis TC,Wallace AS,et al. Goal setting in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taking the baby steps to success [J]. Patient Educ Couns,2009,77(2):218-223.
[18] 何文静,王爱民,叶洪江,等.目标设定法在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 21(15):1789-1792.
[19] 王英红,高琳.100例女性糖尿病患者障碍的临床调查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4,23(4):47-49.
[20] 刘桂芳.孕期饮食和运动护理干预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5):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