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26 15:32: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

篇1

埋线配穴处方是在分析呼吸系统病的病因病机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腧穴组合而成的,是埋线治疗的关键步骤。埋线处方的组成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埋线配穴处方必须根据经络理论、经脉的循行和腧穴的分布、功能及特异性,结合呼吸系统疾病涉及的脏腑、病情的标本缓急进行严密组合。做到配穴精炼、酌情加减、灵活多变。①辨证分型取穴:辨证分型取穴是根据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表现和病因病机对疾病分为不同类型,根据脏腑气血辨证进行配方选穴。例如赵维杰[1]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按照辩证分型将哮喘分为肺虚型(A型)、肺脾两虚型(B型)与肺肾两虚型(C型),发现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肯定疗效,且对肺虚型及肺脾两虚型疗效更好,病程短者疗效最好。蒙珊等将变应性鼻炎分为肺虚感寒、脾气虚弱、肾阳亏虚三型辨证分型治疗,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潘文宇将慢性咽炎分为肺阴不足、肾阴不足、痰瘀互结、脾胃失调四型进行治疗,有明显疗效。②主穴+辨证配穴:对于特定疾病,在针对性地根据主症选择主穴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症状辨证进行配穴。即分基本取穴与加减配穴。刘景洋等治疗支气管哮喘主穴选择定喘、肺俞,配穴为肺气虚配风门、脾气虚配脾俞、肾气虚配肾俞,可改善哮喘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及肺通气功能,在预防及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王基功等治疗慢支及哮喘,主穴:选择肺俞、定喘、膻中,配穴根据辨证施治选择相应穴位亦能明显改善症状。③主穴+症状配穴:对于某一疾病,不考虑辨证,仅仅根据疾病选择主穴并根据症状表现配穴。孙文善等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选用天突、定喘、肺俞、脾俞、肾俞穴,咳嗽痰多加中脘、丰隆、足三里;气喘胸闷加膻中、气海,能缓解患者气喘症状。

王伯均主穴选择膻中、肺俞、肾俞、脾俞,咳嗽甚者加天突,喘甚者加定喘,痰多者加丰隆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李珍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选择主穴处方1迎香、肺俞、脾俞、肾俞、印堂、大椎、至阳、合谷,和处方2风池、双鼻穴、风门、意舍、志室、上星、攒竹、足三里。症状配穴:鼻涕多加丰隆;肺热加曲池、鱼际;瘀肿加膈俞,肝俞;肾阳亏虚加命门、关元;便秘加支沟、大肠俞、天枢、上巨虚;哮喘加膻中、定喘、心俞。④固定穴位处方:仅仅采用了固定的处方穴位,或者是根据特定穴或特定针法进行埋线治疗,不考虑辨证、症状。涂新生仅选用定喘穴和大椎穴,在原本针灸此两穴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的基础上,采用埋线治疗,对穴位的刺激更加持久强烈,通过累积巩固治疗进一步增强了止咳平喘之功。张琳等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所有患者均采用埋线疗法治疗,治则:宣肺化痰,降气平喘。取穴:定喘(双)、肺俞(双)、风门(双)、丰隆(双)、足三里(双)、膻中。汤杰等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每次取单侧丰隆、定喘、肺俞、肾俞、足三里。下次取对侧相同穴位,可以减少患者AE-COPD次数,特别是重度AECOPD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武应臣取穴足三里、关元治疗慢性咽炎100例,调和脾胃,培补元气,提高抗病能力,达到治疗慢性咽炎的目的。

2呼吸系统疾病埋线治疗的配方用穴规律

埋线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配方取穴尽管有辨证和根据症状配穴的不同,但是仍然是有一定的取穴规律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以下特点:①强调局部取穴: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重视局部取穴。无论是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还是鼻炎、咽炎,均与肺有密切的关系。肺位于胸中,胸气街聚于胸前与背俞穴,因此治疗多用胸部和后胸部穴位,如前胸部的膻中穴,后背部的定喘、风门、肺俞,都是常用的治疗穴位。此外,鼻炎治疗中的迎香穴,咽炎治疗使用的天突穴,也属于局部取穴。②调节肺气宣发与肃降:肺病的发生多由素体虚弱,外邪乘虚而入,内伤于肺,引起肺气宣发与肃降功能失调,出现咳嗽、气喘症状。手太阴肺经“上膈属肺,从肺系”,其主治病候“肺胀满,膨膨而喘咳”,因此调节肺气以选择手太阴肺经穴位为主,如以喘为主选用尺泽、太渊、鱼际等宣肺平喘,以咳为主选用孔最等益肺止咳,手阳明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其穴位合谷具有祛风解表散寒作用,曲池穴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开通肺气的作用,主治鼻、咽喉部位的病症。③重视健脾益肾:呼吸系统疾病与肺脾肾密切相关。患病日久,殃及脾肾,肺脏功能的恢复有赖于脾的健运和肾的温煦作用。因此,健脾益气的穴位如脾俞、足三里,温阳补肾穴位如关元、气海、肾俞在呼吸系统疾病的缓解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穴位。④化痰,控制咳喘发作: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痰既是病理产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痰饮内停,阻遏于肺,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出现咳喘痰症状。因此,健脾化痰的穴位如丰隆等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定喘作为经外奇穴通过埋线可使此类穴位得到较长时间的刺激,继而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改善支气管及肺血管的微循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支气管内皮细胞和腺体分泌,从而起到较为持久的化痰、平喘作用。

篇2

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栓塞以及肺心病等;其发病原因多多是由呼吸系统出现功能性紊乱、呼吸道感染所引起,患者表现以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高热等为主[1],老年或新生儿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中将探讨盐酸氨溴索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6-71岁,平均(39.24±2.34)岁;病程3-12d,平均病程(5.58±1.62)d;支气管肺炎2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2例,气管炎7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73岁,平均(41.51±4.27)岁;病程2-14d,平均病程(6.25±1.42)d;支气管肺炎23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气管炎7例。两组患者临床症均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为主,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排除呼吸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营养不良患者[2]。

1.2治疗方法

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采取盐酸氨溴索(15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5%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2次/d),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3]

(1)治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哮喘或肺部干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X光影像检查显示肺部功能良好;(2)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肺功能有一定恢复;(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没有出现好转甚至有进一步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8例(45%),有效15例(37.5%),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愈27例(67.5%),有效12例(90%),无效1例(2.5%),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系统紊乱、感染等导致,发病时患者呼吸道内的炎性分泌物会增多、黏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尤其是儿童患者,其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嫩,而且消除能力薄弱,因此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就会造成分泌物增多、粘稠,阻塞气道,影响通气功能。因此,临床治疗以止咳祛痰为基本原则。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Ambroxol hydrichloride injection,ABX,又称沐舒坦)是溴己新的有效代谢产物(Bromhexine)[4],其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是临床中常用的祛痰剂,具有促进黏液排出的作用,并对分泌物有溶解作用,用药后可以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恢复纤毛功能;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改善呼吸道纤毛区与无纤毛区的消除作用,保证呼吸道的自净机制。有报道称[5],盐酸氨溴索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中H2O2的产生,清除氧化物H-、次氯酸(HOCl),减弱气道高反应性;此外,盐酸氨溴索还可以抑制白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减少嗜酸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在祛除呼吸系统内部粘稠的分泌物的同时还同时具有镇咳、化痰、消炎等功效。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说明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盐酸氧溴索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柯海红,袁强,刘光发,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3):151-152.

[2] 刘丽,王晓林.空气压缩泵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03(11):941-943.

[3] 张世梅.芦金萍.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1127-1128.

篇3

【摘 要】目的:以及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方法:将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间我院接诊的100 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单号组进行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双号组进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4.00% 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8.00%,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10.00% 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为研究内容,结果发现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抗生素;呼吸系统疾病;不良反应

痰热清注射液属于中药制成品,其主要成分包括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及黄芪,临床功能在于抑菌抗毒、抗炎解热、祛痰镇咳、护肝利胆等,应用较为广泛,一般对呼吸系统疾病、病毒性疾病、继发性或合并性呼吸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肝病辅助治疗、胆囊炎、胰腺炎等症状的治疗效果较佳[1]。本文主要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就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间我院接诊的100 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各50 例,其中单号组(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22 例;年龄分布于26-51 岁,平均年龄(38.17±5.63)岁。双号组(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分布于25-53 岁,平均年龄(37.26±5.0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每天注射2 次头孢呋辛,每次1.5g;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加用0.3g 左氧氟沙星治疗,同时结合其他抗生素给予患者吸氧、平喘、祛痰治疗。

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每天注射1 次葡萄糖500mL 及痰热清注射液20mL,停止其他抗生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0 天为1 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例如咳痰、咳嗽、肺部啰音及呼吸困难等全部消失,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显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改善,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但是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 痊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 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观察组50 例患者在进行了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后痊愈了24 例(48.00%),显效患者有14 例(28.00%),有效患者9例(18.00%),无效患者3 例(6.00%),总有效率为94.00%; 对照组50 例患者在进行了抗生素治疗后痊愈了17 例(34.00%),显效患者有10 例(20.00%),有效患者12 例(24.00%),无效患者11例(22.00%),总有效率为78.00%,由此可见,观察组更具优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

(2)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有2 例(4.00%)出现呼吸困难症状,1 例(2.00%)出现视物模糊现象, 1 例(2.00%)出现恶心呕吐,1 例(2.00%)出现声音嘶哑,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有5 例(10.00%)出现呼吸困难症状,2 例(4.00%)出现视物模糊现象,有2 例(4.00%)出现恶心呕吐,2 例(4.00%)出现声音嘶哑,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0%。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更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安全、低毒、有效的重要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已经被广泛认可。主要成分包含黄芪、金银花、雄胆粉、山羊角、连翘等,具有化痰、解毒、清热等功效。从中医角度看,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的功能在于解毒清热、灭杀多种类型的病原微生物,熊胆粉可以抑制病菌、缓解痉挛、平喘镇咳的,黄芪具有抗变态反应及抗炎等功效,所以痰热清注射液可以很好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有效稀释患者体内的痰液,并促进其排出体内,且杀菌与抗炎作用较为显著。从西医角度看,痰热清注射液的作用机制在于增强患者体内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抗炎效果,并逐渐提升血清溶菌酶在血液中的含量,显著缩短患者肺部啰音的持续与消失时间[2]。笔者认为,在临床用药中,除了要对谈热情的禁忌症、适应症及注意事项严格掌握外,还要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对患者用药反应史进行询问,对过敏体质患者要慎用,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尤其不能和其它注射剂共用溶媒,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对不良反应要严格控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发生的不良反应。

本文就我院100 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发现,在总有效率方面,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为94.00%,远远高于采用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的78.00%,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10.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为研究内容,结果发现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范成普, 杜杭根, 田勇. 痰热清注射液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14,10(10):485-486.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153-02

呼吸科患者的特点是老年病人占的比例多,且多数长期反复发作而住院,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炎等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笔者在呼吸科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6年,通过多方面对老年患者细心周到的护理,在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住院天数和住院频率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谈谈我们的实践与体会如下:

1 心理护理

1.1 老年患者心理特点 老年人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伴随着各系统、组织及器官功能的退化病变,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又反复发作,造成了心理方面的变化,出现焦虑、恐惧、悲衰、沮丧、孤独等心理,表现为顾虑重重,心神不宁,情绪极为不稳定, 稍不如意就发火;悲观失望、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不配合治疗,甚至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疾病。

1.2 护理措施 老年患者入院时,主动迎接搀扶到床边,做疾病知识宣教过程顺便与其交谈,了解患者个性、爱好饮食起居和习惯,心理活动等。关心老年患者,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对老年人的健忘和反复唠叨,要给予谅解,并通过语言、表情显示出对他们的充分理解和同情,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的亲人多陪伴他们,使患者感到亲情的温暖。称呼老人要有尊敬之意,以拉家常的形式专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使他们愿意向护士倾诉内心痛苦,消除或缓解其心理的不良因素。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以最大限度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以适当、合理的语言鼓励患者与疾病作斗争, 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配合治疗。

2 专科护理

2.1病情观察 老年呼吸道疾病常伴随的症状有反复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要严密观察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痛症状有无加重,注意痰液、咯血的颜色及量,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或病情容易发生突变,而且常常缺乏先兆征象,所以对老年病人的细微变化和新的症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报告医生[1]。

2.2氧疗护理 正确执行吸氧医嘱,根据病情需要给予低流量、中流量或高流量吸氧,氧疗期间护士要勤巡视,多观察,经常与患者交流,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氧气管道有无漏气,吸氧导管是否通畅,定期更换吸氧管等。老年患者由于感知和接受能力下降,文化程度较低,医学知识缺乏,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 把氧疗当作一种抢救手段,一旦缺氧症状有所缓解,就会发生拒绝氧疗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真做好氧疗前的宣教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疑虑心理。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氧疗方法,如双孔吸氧管吸氧法,患者对吸氧有异物感时可适当分散其注意力,感觉有异味时,吸氧前用温开水冲洗吸氧管可消除异味。对于鼻腔黏膜干燥的患者或天气寒冷时,可在湿化瓶中加入60~70 ℃的温开水,每天用石蜡油鼻腔,减少由于氧气干燥或寒冷天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引起的不适,想方设法使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排痰护理老年人肺功能低下,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咳痰无力,反应迟钝等,使痰液阻塞呼吸道,严重影响了肺通气功能,排痰护理非常重要[2]。因此加强气道护理, 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肺功能对促进呼吸科老年患者尽早康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护士要耐心给患者讲解排痰的意义, 教会其有效的排痰方法, 鼓励、指导并协助患者排痰, 如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击背部, 使粘附在肺泡及支气管黏膜壁上的痰液松动脱落, 刺激咳嗽咯出, 同时加强气道湿化, 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有效地畅通气道, 用氨溴索加地塞米松雾化利于痰液分解排出等。对于全身衰竭、危重、或昏迷的患者, 因肺内大量痰液粘稠阻于气道不能自行咯出者,应及时规律吸痰, 必要时采用气管插管吸出分泌物以免发生窒息。

3 生活护理

3.1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室温最好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50%~60% ,病情较轻或稳定者可适当活动,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 勤漱口、换衣服,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过度疲劳,对吸烟患者劝其戒烟并讲解吸烟的危害[3],以利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

3.2 饮食护理 呼吸科老年患者由于感染、呼吸困难、发热等因素,常导致能量消耗增多,机体处于负氮平衡,降低了机体免疫功能,感染不易控制,呼吸肌易疲劳甚至衰竭,因此必须补充足够的营养。嘱患者要少食多餐, 细嚼慢咽,防止噎食及呛咳;以流质、半流质、软食为主, 忌辛辣、凉热食物,少食产气食品,多吃高蛋白、高纤维素的瘦肉、鱼、蛋、豆类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4 健康指导

老年人常患的呼吸系统疾病大多是慢性病,对慢性疾病做好健康指导很重要,教会患者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如缩唇呼吸法、体力训练、耐寒锻炼等,通过缩唇徐徐呼气,可延缓吸气时气流压力的下降,提高气道内压,使肺内残气更易于排出,有助于下一吸气进入更多新鲜的空气,增强肺泡换气,改善缺氧。体力训练以呼吸体操及医疗体育的有氧运动为主, 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与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 体操分为卧、坐、立位体操,原则先从卧位体操开始锻炼,熟练掌握后按顺序转移到坐位和立位体操。有氧体力训练有步行、爬斜坡、上下楼梯及慢跑、太极拳等[4]。耐寒锻炼需从夏季开始,先用手按摩面部,后用冷水浸毛巾拧干后擦头面部,渐及四肢,冬季最低限度也要用冷水洗鼻部,以提高耐寒能力。嘱患者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气候骤变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彻底治疗。应避免尘埃和煤烟对呼吸道的刺激、有吸烟嗜好要戒除,同时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复发,减少住院频率。

参考文献

[1]吴志芳、张碧红,浅议老年病人的护理和护理道德[J],工企医疗,2006,5(19):67268

篇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usceptible factors,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s of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ward of respiratory department.Methods The chart files of 54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dmitted from June 2005 to December 2006 in the ward of Respiratory Department were reviewed.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was 38%.COPD(518%)was the main predisposing disease,and candidiasis(611%) was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 The main susceptib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re long-term use of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963%),hypoalbuminemia(593%),long-term use of adrenocortical steroid(333%),and diabetes mellitus.There is no specific clinical feature.Fluconazole(922%)is more efficient in the treatment.Conclusion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is are important pathogenin the secondary infection in respiratory disease.The most common pathogen is candida albicans.Combined therapy as well as treating fungus infection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cure rate of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Key words] lung;nosocomial infection;fungal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院内真菌感染者绝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1]。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的54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的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2006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病例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7~99岁,平均年龄75岁。

12 诊断标准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2]。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14 研究方法 本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有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计算百分比及统计列表等。

2 结果

2005年6月~2006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427例,其中54例发生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38%。其中确诊病例3例,临床诊断病例51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56%。

21 基础疾病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本组资料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分别占222%和111%,

22 感染的易患因素 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指静脉及口服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52例(963%),最短3天,最长时间15天,合并低蛋白血症(指血清白蛋白

23 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本组资料中酵母菌属51例(94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3例(611%)。其次为曲霉菌属,见表3。表1 肺部真菌感染相关基础疾病表2 54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表3 54例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24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上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有无色透明的“拉丝”样痰42例(778%),口腔内颊黏膜、舌表面可见白色斑点30例(556%),肺部真菌感染在X线胸片或胸部CT上的表现也无特异性,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类似,常见3种类型,即肺炎型16例(296%)、支气管肺炎型27例(500%)、炎性结节型4例(74%)。

25 治疗和预后 已发生了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全部接受抗真菌治疗,51例用氟康唑治疗,3例用伊曲康唑治疗。5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痊愈或好转49例(907%),无变化2例(37%),恶化死亡3例(56%)。

3 讨论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其中以COPD(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也占重要位置,分别占222%和111%。在感染的易患因素中常见的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多为老年人,这些患者年龄大,多有反复肺部感染,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呼吸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多种问题,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本组资料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可能易患因素的患者就有46例,占852%。由此可见,呼吸内科病房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存在多种易患因素的患者极易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本研究发现,培养出的真菌中酵母菌属最多,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11%,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3%,其他酵母菌占204%,另外还发现曲菌3例。与国内外大多数报道相似[3,4]。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线表现上无特异性,并且因多是继发感染,常与肺部原发病很难完全区分,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但在原发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发热、白细胞增加;影像学提示有新的不能解释的肺部浸润影;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用一般细菌感染不能解释的病例应考虑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合格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可做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2]。

在治疗方面,目前针对真菌感染治疗可选择的药物不多,主要有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5-氟尿嘧啶和制霉菌素等。国外资料认为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特别是全身真菌感染者应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5],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本组资料中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对于51例患者我们选择了同样对酵母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相对毒性低,半衰期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在组织体内分布广泛的氟康唑治疗,痊愈或好转47例,有效率为922%。3例曲霉菌感染患者用伊曲康唑治疗,有效率667%。我们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亦积极的控制原发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指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积极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因此,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及时应用高效的抗真菌药外,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易患因素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样极为重要的,应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钱小顺,朱元珏,许文兵,等.127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7):417-419.

2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7-7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