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检验知识点

医学检验知识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26 15:32: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医学检验知识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学检验知识点

篇1

l.-般试剂的存放方法。

(1)根据药品的状态确定存放方法:固态药品应盛放在广口瓶中,液态试剂应盛放在细口瓶中,少量常用的液态试剂可存放在滴瓶中。

(2)根据药品的感光性确定存放方法:见光易分解的药品贮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见光不分解的药品贮存在一般试剂瓶中。

(3)根据药品的酸、碱性确定存放方法:碱性物质应盛放在带有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强酸、强氧化性物质应盛放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2.特殊试剂的存放方法。

(L)防氧化:①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如Na2S溶液、KI溶液等。②加入还原剂,如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③隔绝空气,如K、Na保存在煤油中,Li保存在石蜡中。

(2)防与CO2反应:密封保存,减少露置时间,如NaOH溶液、石灰水、Na2O2固体等。

(3)防挥发:①密封,置于阴凉处,如浓盐酸、浓氨水等。②液封,如液溴用水封。

(4)防燃烧:置于冷暗处,不与氧化剂混合贮存,严禁火种,如汽油、酒精等。

(5)防分解:保存在棕色瓶中,置于冷暗处,如浓硝酸、AgNO3溶液、氯水等。

(6)防潮解(或与水反应):密闭保存,如浓硫酸、CaCl2固体等。

(7)防腐蚀:①能腐蚀橡胶的物质应盛放在配有玻璃塞或塑料盖的试剂瓶中,如浓硝酸、KMnO4溶液、氯水、溴水等。②能腐蚀玻璃的物质用塑料容器盛装,如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8)防黏结:碱性溶液应盛放在配有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如NaOH、Na2CO3、Na2SiO3溶液等。

(9)防变质:现用现配,如银氨溶液。

例1 下列药品不能用配有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存放的是()。

①浓硝酸 ②稀氢氧化钠溶液 ③液溴 ④纯碱溶液 ⑤水玻璃 ⑥氢氟酸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⑤

解析 浓硝酸和液溴都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不能盛放在配有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氢氟酸会腐蚀玻璃,应保存在塑料瓶中;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本题选A。

二、常用仪器的分类、一些仪器的创新使用及防倒吸装置

1.常用仪器的分类。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等;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圆底烧瓶、蒸馏烧瓶、烧杯、锥形瓶等;常用计量仪器,有量筒、温度计、托盘天平、容量瓶、滴定管等;其他仪器,有洗气瓶、干燥管、普通漏斗、分液漏斗、冷凝管、玻璃棒等。

2.一些仪器的创新使用。图1是由广口瓶和橡皮塞及导管组成的装置,有以下用途。

(1)作集气瓶: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 密度,则气体应“长进短出”,即向上排空气法;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则气体应“短进长出”,即向下排空气法;排液体收集气体时,应“短进气、长出液”。

(2)作洗气瓶:用于气体的除杂,如除去Cl2中少量的HCl气体,气体应“长进短出”,装置如图2a所示。

(3)作量气瓶:应 “短进气、长出液”,装 置如图2b所示。

(4)作安全瓶:

用于防倒吸装置,装置如图2c所示。

3.常见的防倒吸装置。在进行气体的性质验证实验时,要防止因气体的溶解或反应使装置内形成压强差而导致液体倒吸。常见的防倒吸装置如图3所示,其中b、d的防倒吸原理相同,即较大容积的漏斗、干燥管能容纳较多的液体,从而防止了倒吸。e只起防倒吸作用,不能用来收集气体。f除了具有防倒吸作用,还可用于收集气体。

例2 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导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具有多种功能的装置。图4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解析 安全瓶的目的是防止内、外气压出现较高的压强差,导致液体倒吸,这就需要平衡压力,如B装置,在发生倒吸时,液体被吸到广口瓶中,而防止倒吸入反应容器中。A、C、D项中,各装置的导管插在液面以下,不能起到防倒吸作用。本题选B。

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该知识点主要涉及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加热,仪器的连接与安装,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等。通常考查物质的溶解或稀释方法,防止倒吸的方法,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制气、洗气、集气、量气装置的连接方法,特殊试剂的使用注意事项等。

例3 图5所示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解析 稀释浓硫酸时,应该“酸入水”,防止液体暴沸,A项错误;O2的密度比空气大,进去的O2下沉,瓶内的空气上浮,属于向上排空气法,B项正确;NaOH溶液能够吸收CO2,但洗气除杂时气体应该“长进短出”,C项错误;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NH3、CO2、H2O(g),水蒸气在试管口遇冷变为液态水,冷凝水回流会导致试管底炸裂,易发生事故,应使试管口略低丁试管底,D项错误。本题选B。

四、化学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

1.搅拌。

(1)在结晶操作中的蒸发阶段:用玻璃棒搅拌,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致使液滴飞溅出来。

(2)在溶解固体的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固体的溶解,如粗盐的溶解。

注意事项:搅拌时不要碰容器的壁和底,同时要向同一个方向搅拌(顺时针、逆时针均可)。

2.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人容器中,如过滤操作、溶液的配制等。

3.测定性质。

(1)测定溶液的pH值:用玻璃棒蘸取液体,点在pH试纸上。

(2)检验气体的性质: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再将这一端伸到盛有待测气体的试管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4.对液体和固体物质进行转移。

例4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2.85mL KMnO4溶液

B.实验室蒸馏石油可用图6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C.溶解固体时,应使用玻璃棒向同一个方向搅拌,以加快固体的溶解

D.配制500mL0.4 mol・L-1的NaCl溶液,必要的仪器如图6乙所示

解析 A项,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只能用酸式滴定管量取;B项,温度汁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D项,配制溶液时需要容量瓶。本题选C。

五、蒸发皿与表面皿、坩埚的区别

1.蒸发皿。材质为陶瓷,用于蒸发浓缩溶液或干燥固体,所盛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2/3,装置如图7a所示。

2.表面皿。材质为玻璃。作盖子,用于盖在蒸发皿或烧杯上;作容器,可暂时盛放固体或液体试剂;作承载器,用来承载pH试纸。装置如图7b所示。

3.坩埚。材质为陶瓷,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装置如图7c所示。

例5 图8所示的仪器中,在灼烧固体物质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是____。

解析 灼烧固体时应使用坩埚和泥三角,蒸发皿可用来干燥固体。

答案:坩埚、泥三角

六、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检查图9所示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焐热(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外壁,使试管内空气膨胀,空气从导管口逸出形成气泡;松开手(或撤去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如果水会沿着导管上升,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漏气。试管换成烧瓶时操作一样。

2.检查图10所示装置气密性的操作。由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继续加水,静置片刻,长颈漏斗中的水柱不下降(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漏气。

例6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仪器或装置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

A.容量瓶

B.洗气瓶

C.分液漏斗

D.酸(碱)式滴定管

(2)下列关于不进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可能导致的后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

A.收集不到纯净气体

B.造成环境污染

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

D.引发安全事故

(3)为检查图11所示的简易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甲同学认为,只要往漏斗中加水,便可检验其气密性是否良好,经检验他的方案可行。则甲同学的操作方案、现象和结论是____。

(1)装置的气密性往往与气体的发

生、净化、收集等操作有关,所以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均无需检查气密性,但应该检查是否漏液。(2)如果不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可能出现漏气,产生A、B、C项的后果。如果可燃性气体泄漏,则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即D项。(3)对于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主要是看装置能否形成压强差。

答案:(1)B (2)ABCD (3)关闭试管夹,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水至一定量后,发现长颈漏斗导管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停止加水,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七、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1.常见危险化学药品的标识,如图12所示。

2.常见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1)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2)少量浓NaOH溶液洒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2%的硼酸或醋酸溶液。

(3)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石棉或沙子盖灭,不能用水灭火。

(4)少量液溴、苯酚洒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擦洗。

(5)误食重金属盐:立即口服大量豆浆、蛋清或牛奶解毒。

(6)水银洒到桌面上:立即撒上硫粉进行处理(生成HgS)。

3.实验安全操作的四防。

(1)防中毒:①做有毒气体(如Cl2、CO、NO、NO2、H2S等)的相关实验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以免中毒。②实验室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更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2)防失火:①实验室中的可燃性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②进行加热、燃烧等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③易挥发的可燃物应防止其蒸气逸出。④钠、钾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或水扑灭,应使用干燥的沙土盖灭。

(3)防爆炸: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用H:、C()分别还原Fe2O3或CuO之前,一定先通一会儿气体,再给反应管加热,以防气体不纯遇明火而发生爆炸。②Na、K分别与水反应时,取用量一定要少。

(4)防炸裂:普通玻璃制品都有受热不均匀易炸裂的特性,使用时应多加注意。①加热试管时要先给试管预热。②在集气瓶中做固体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③安装防倒吸装置。

例7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往往其包装上会贴有危险警告标签。图13所列物质与危险警告标签对应错误的是()。

解析 白磷有剧毒,致死量为0.25 g;四氯化碳是有机物,是一种无色液体,不燃烧,常用作灭火剂。本题选C。感悟与提高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

B.误食硫酸铜溶液:可服用鸡蛋清解毒

篇2

当前,机电一体化综合实验方法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影响着行业的技术革新,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有了新的希望和活力。机电实验设备的改进和实验内容、方法的研究必须围绕这些要素开展。依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训和面向社会实践应用方面的特点,根据多年实验教学的经验,本人对机电实训教学方法和实训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和归纳,下面谈谈对高职、技工机电教学的看法:

首先,实训环节的教学计划要围绕机电一体化专业各知识点,由点到面,由易到难。

各实训情境要根据实训室的现有实训条件进行安排,实训环节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要明确各学年、各学期学生要实习什么、如何操作、完成情况如何、达到什么标准等,以此制定具体的实习内容。要根据计划安排若干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实习条件能达到的专题实验项目,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在机电专业中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为最终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奠定实践基础。实训项目按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分类,其中综合应用项目设置为专门的实训课程。模块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厂家研发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模块化的研制和开发因为具有标准的机械接口、电气接口,所以机电一体化产品对于用户来说可以直接购买,直接安装、调试和使用,使用方便,出现故障更换方便,检测故障也很方便。同时对于生产厂家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也非常便利,甚至有些标件直接可以购买和使用。实训环节的实训课程安排和实训设备的更替都是非常便利的。

其次,落伍过时的实训内容。

我们正在开设的实验中有好多已不适应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机电专业的学生,电工类基础课应该以实际应用为主,而在其他高校早已淘汰了此种方式,但是我们取而代之的是将汇编语言或其它高级语言直接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翻译成机器码自动运行。计算机在翻译机器代码的过程中如出现错误,将会相应地提示用户,用户只需对编程修改即可,这样可大大提高实习效率。学生可通过选做一个或多个实验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不用在改错的环节上浪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平常实践课程的考核方法是教学过程考核,即按照学生的出勤率考核和学生的平时作业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最终成绩的评定,这种考核方法不能真实地考察学生最终学习成绩如何,学习效果如何、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实验特点,按照模块进行考察,即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分配实践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一个任务,按照他们的实际操作最终效果来评定他们的成绩。还可以采用口试、笔试、随时提问、综合设计等多种考核方式进行考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平时成绩水到渠成地给定了。

再次,教学方法由教师演示过程过渡到学生自作、自我设计、自己实验。

篇3

二、机电一体化教学现状

(一)教材与实际需求脱节

在新时期,高职机电一体化存在新的要求,但许多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遵循传统的枯燥,深奥,难懂的内容,不符合发展需要社会企业并与需求脱节。虽然很多学生掌握了教材的专业知识,但实际工作难度大,难以满足工作需要。他们不能很快解决实际问题。

(二)师资力量有待于增强

随着新时期的教育改革,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因此,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教师队伍还没有完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要求。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许多教师不能及时积极地改变教学观念,仍然坚持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教学理念。教学只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实践的重要性,阻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三)实验实训条件不足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性强。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精确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情况下,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和对理论教学的重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往往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理论课程远远超过了实验课时,给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目标

运用教育现代化观念深化教育思想,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争取用2年的时间,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办成特色鲜明、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国家级高职示范专业。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各岗位(群)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按照精心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抓好教学文件、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习设施与基地的建设。积极探索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办学体制,加强校企合作关系或通过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职教集团等形式,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四、以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

(一)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机电一体化属于操作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专业,因此,要想实现以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就需要高校方面能够建设相关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本校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工业机器人是当前的一项新型机器项目,其主要面对的是工业领域中的多关节机械手等相关机械装置。工业机器人能够依靠自身控制能力和动力自动实现各项功能。除此之外,它还能接受人类指挥,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进行操作。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也可以适当增加工业机器人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因此,高校方面应该建立校内的教学车间以及相关的实训教室,专门用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为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课程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学习情境,也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实践条件。学生能够在实训基地内真实接触到生产环境,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实际工作的真实感觉。除此之外,在实训基地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很多创造性思维都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二)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指导性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创新改革过程中,改变教学模式是一项重要措施。分层次阶梯式教学方法就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在实现不同阶段分类之后分别配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要求学生依次完成各阶段任务,最后进行评定。这种创新性教学模式能够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实行分层次的阶梯式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将实践教学分成四个不同阶段,并且针对每个阶段的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指标。学生要在完成第一个阶段的学习并达到要求之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个阶段的学习。在这种分层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设置的学习内容应该与实际生产的过程相连接,实际体现实践教学的重点。

(三)校企合作提供实践基地

篇4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技术技能型人才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要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学生,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来说,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1 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

在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师本专业实践工作经验少、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实践指导示范能力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显得较为突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具体表现在:从高职教师队伍的构成来说,除了一部分是有一定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和专业岗位技能的双师素质的教师外,大部分教师还是从院校毕业时间不长的本科生或硕士;从职称角度来看,低职称人数比重过大、且具有行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很少;很大比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讲授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欠缺,在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方面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如何指导,不具备把最新行业知识引入实践教学的能力。实践经验与动手操作能力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也将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2 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原因分析

2.1 教师缺乏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

高职院校中的相当比例的专任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担任一线教师的,缺乏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经验和专业岗位工作技能。这些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较扎实,但由于缺乏一线企业的工作实践,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上底气不足,更不用说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并在不同程度上对专任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做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教师的来源单一,客观上还是形成整个教师团队实践教学能力偏低的现状。

2.2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不足

高职教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内在动力普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一高职院校师资相对紧张,尤其是紧俏专业,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等,课堂教学工作量大,教师收入很大一块来自课时费;二学校对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经费不足,降低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三多数教师习惯课堂理论教学,不愿到生产一线岗位参加实践操作。

2.3 学校师资培养机制不健全,在教师行业、企业实践提升职业技能方面重视不够

学校在考虑人才培养水平的同时又要兼顾办学成本,所以在教学上往往侧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岗位培训机会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实践锻炼,教师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真正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的目的。

2.4 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没有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对教师职业技能、实践教学能力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评判标准。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把实践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3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设计与制造、信息技术与控制等三个方面的理论学术水平外,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机电设备、机电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等动手操作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3.1 鼓励更多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层次

教师要注重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教师的理论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这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为重要。学院应在政策上更加宽松,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促进教师学历水平和学术水平全面提高,使教师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提升教学能力。

3.2 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同类学校进修学习

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方向,选派骨干教师去国内示范性同类学校或发达国家对口专业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学习如何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3.3 加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

新进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理论素质是必备的条件之一,必须参加岗前培训,以便具有一套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教书育人的需要。同时,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建议新进的应届毕业生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对口基层实习锻炼一年以上,以积累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并在两年内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3.4 安排在职教师直接到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对未经过实践锻炼的在职青年教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安排他们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生产一线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学习。参加具体岗位技能培训,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一道,直接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研制和老产品的技术改造,站在实践角度来提升教师对专业理论的认识,在生产一线进行锻炼与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

3.5 利用实习、实训机会,进行传、帮、带

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而言,实践性环节较多,可以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聘请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利用实习、实训等操作机会进行传、帮、带,帮助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

4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必须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作为教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加大其在考核中的比例。结合专业学科建设和学院教师的实际状况,明确提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并根据此目标制定合理的培养规划方案,确定考核标准。在教师进修培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将教师实践经历和能力纳入教师考评晋升体系,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师评价体系特色,调动教师对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实践,促进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篇5

提升质量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核心,近几年来,为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改善实践性教学的建设,虽然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对于示范校建设来说,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想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示范校,还需要继续努力。以电子专业为例,要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是首要任务,同时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首先要从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着手

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行,从而实现目标。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势,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强化素质教育。因此,可把实践性教学体系分为6个体系:规模化的课程设计体系、现代化的实训条件体系、明确化的教学目标体系、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体系、过程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职业化的管理体系。各子体系间要合理搭配,统筹兼顾,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二、其次从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着手

教学内容的优化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因此,除应符合课程体系的要求外,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与学科专业教学体系是分不开的,必须相吻合和配套。因而按照学生知识水平的层次性和教学体系的总体考虑,对实践性教学内容可做如下改革:第一,是进行基础训练。针对低年级学生,让学生建立知识构架的概念,使他们初步了解电子元器件和电子线路的简单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作意识与基本技能操作,养成细致和规范等良好实验习惯。第二,进行综合提高,通过综合实验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创新的方法和过程,为学生提供创新能力的培养环境。第三,进行实践,通过课程设计,校内实习以及生产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进行研究创新,当然这是专业知识的升华阶段,通过大学生创新平台,结合专业竞赛和技能大赛等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三、再次从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的管理和建设着手

实践性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它融合了理论指导实践而不同于理论教学,反过来用实践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因此,实践性教学队伍应该是一支业务精、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和实验技术人员。没有合理的实践教学队伍,就会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指导教师业务的精通和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应该明白实验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不仅仅停留在授业与解惑上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这实际上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和稳定实践教学队伍是势在必行。

四、最后从开拓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着手

创新性实验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质变和飞跃。因此开拓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建立创新试验室,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为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其次,组建各类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创新实验活动。最后,建立学生的传、带机制,试着采取高年级学生帮、带低年级的办法,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友情链接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