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27 10:18: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图书管理基础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图书管理基础知识

篇1

2信息化实现技术方案

基于知识管理的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安全建设四部分内容,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建设是基础。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建设,包括信息网络构建、服务器和客户机配置、数据资源建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的信息增长和企业的发展需求,配备的设备设施要保证先进性。同时,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硬件资源,合理分配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公用信息平台整合企业中的各种信息资源,统一信息存储的格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为各业务系统提供信息来源,形成企业员工管理支撑系统。在技术实现上,为了让每一个员工都方便地使用公共信息平台,考虑建设基于B/S模式信息平台,员工只要通过浏览器就可以方便地下载、查阅信息资源。将系统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管理层,表示层应用放在WEB服务器上,用户不需要安装任何应用程序;业务逻辑层统一部署在基于J2EE的应用服务器上,数据全部存放于数据中心服务器,统一进行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由于信息系统的开放性,信息安全至关重要,要从企业的网络环境、硬件和软件系统等各方面来加强安全管理。安全建设包括硬件防火墙、数据加密、数据备份防灾、病毒防护、统一用户认证等安全措施。业务应用系统是服务于电力企业各项业务办理的信息系统,规范业务流程、管理业务数据。在对业务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基础上形成专家库、决策支持系统,为公司管理层提供重要决策信息,为员工提供业务指导。

篇2

一、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尤其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现阶段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在向数字化的方向转变,传统形态的纸质资源向着规模化的方向转变,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创建、存储和传播。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弊端,这就需要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全面的知识整合。做好图书馆的知识整合工作,需要以知识管理为基础。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的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能够为高校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整合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整合,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共享,提供良好的知识。图书馆知识整合能够为读者创造获取知识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人们在对知识进行获取的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济的兴起阶段、知识需求的高涨阶段以及知识技术的保障阶段。第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高校图书馆通过知识的整合,能够对各种层次的知识进行重新的组合和类聚,这样能够形成一个全新知识体系。通过开展高校图书馆知识的整合工作,能够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方面的异构性进行有效的消除,还能够为图书馆员的日常活动提供良好保障,这样能够对读者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相应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整合工作还能够促进知识创新和共享工作的顺利进行,逐渐提升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对图书馆业务各个方面出现的数字统计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且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交流活动,逐渐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1]。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需求与构成分析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整合工作之前,需要对图书馆已经拥有的知识资源以及需要不断补充的资源进行了解,主要包括图书馆的通用知识资源、业务部门的通用知识资源以及专家、教授和学生们的特殊知识资源等,同时还需要对高校图书馆内部知识资源的存储方式、类型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察。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的构成情况进行全面掌握,能够对整个高校知识库的内容进行划分,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数据结构,这就为后续进行知识库的规划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针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的需求进行有效分析,能够对不同业务部门和岗位之间的职责进行探讨,从而有效促进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各个部门的共同协作,增强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的运作效率[2]。

 

(二)规划和设计相应的知识分类标准

 

针对高校图书馆知识做好相应的资源构成和需求分析工作之后,需要对涉及到的知识类别进行细化、分类,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可以将通用的资源分类标准当成基准,同时还需要参考高校图书馆知识的分布规划情况、高校图书馆知识体系以及学校的学科设置情况等。在对高校图书馆知识分类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需要有效识别高校图书馆馆藏体系中的隐性知识,并将其显性化。这项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最终的知识整合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三)规划和开发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

 

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开发,是当前对高校图书馆知识进行整合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在实施的时候,需要重点把握图书馆知识资源管理系统通用性和个性化的关系。想要提升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通用性,需要积极使用一些大众化的软件功能,并不需要每个部门均使用一些专门的特定性功能,而是需要对这些软件功能表现效果进行相应的设置。而在提升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个性化的过程中,需要对高校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并对相应的知识库系统进行个性化的定制,这样能够针对各个部门、岗位、读者之间的需求进行有效满足。充分结合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中通用性和个性化的关系,能够促进图书馆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推进高校图书馆知识的良好共享效果[4]。

 

(四)设立查询和维护图书馆知识库的知识主管

 

高校图书馆中需要设立相应的知识主管,这样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管理系统的良性运行,对知识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知识主管主要负责的工作和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识主管需要对高校图书馆的通用知识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并针对图书馆的各项信息进行掌握,同时还需要了解到图书馆受众的知识需求情况[5]。第二,知识主管需要为创建图书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而努力,高校图书馆需要一个经验互享、创新氛围较为浓厚、学习气氛较为良好、合作过程充满信任和热情的良好环境,这其中就需要知识主管的不断努力,知识主管能够及时了解到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情况,读者的实际需求,以及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从而及时采用有效的措施和步骤改进高校图书馆的现有工作情况。知识主管能够对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知识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的整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类存储,这样对于读者快速查找到自身需要的图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第三,知识主管需要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还需要积极协助相关部门的工作,满足高校图书馆受众的一些个性化需求。同时积极接收读者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根据,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这样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有效推进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知识管理和创新。

 

(五)积极建立和应用知识交流平台,推动学习型组织文化建设

 

积极建立起知识交流平台,能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开发,有效使用该平台,能够让读者们获取到更多更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知识,这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知识整合的过程中,积极创建其良好的学习协作组织,能够对读者和馆员的专业技能、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分享和展现。当前高校图书馆积极鼓励图书馆管理员不断学习知识,通常是通过开展学术性讲座的形式和发表一些论文的形式进行的。同时图书馆管理员还能够自行进行有效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在一些论坛和网上课程上进行学习,这样能够和其他学员进行全面的交流和沟通,从而积极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通过建立和积极使用知识交流平台,这种自主学习方法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管理员们的日常学习通过这个交流平台能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在知识交流平台上,管理员们能够积极应用其在线留言系统,对于一些读者的问题进行解答,针对较难的问题还能够将其存储在数据库系统之中,为读者们提供反复查询的机会和条件。

 

(六)有效建立起基于知识管理的参考咨询服务机制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和参考咨询的服务机制具有较多的联系和契合点,这两者都是为了积极推进知识的创新和共享,因而可以有效建立起基于知识管理的参考咨询服务机制,这样能够有效发挥两者的作用,并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工作的顺利实施。高校图书馆将知识服务作为重要的工作方向,这样就不能够对知识管理的工作有所忽视,而是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从知识创新的角度出发,把知识管理的思想有效贯穿到现代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当中,并对现代的信息技术和高校图书馆管理员们的业务能力进行有效的利用,针对知识的隐性资源进行充分的显性化,这对于有效实现高校图书馆馆藏知识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还能够积极推进现代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篇3

中图分类号:U285文献标识码: A

1岩土力学的研究现状

岩土力学是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力学和地学相结合的一个基础学科。过去,工程中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往往多凭经验解决,但工程实践表明,单凭经验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工程规模和工程的复杂性,从而在工程设计中预测岩土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使工程具有尽可能的经济性,这些巨大的工程建设问题,大大促进了岩土力学的发展。

岩土力学试验是岩土力学发展的基础,它包括实验室岩土力学参数的测定、现场岩体的原位试验及监测技术、岩体构造的测定等。随着试验设备和技术手段的提高,岩土力学的试验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如常规的单轴拉伸、岩体弱面直剪试验、岩土应力应变破坏全过程试验和岩土流变等.

岩土损伤力学研究的重点是建立损伤变量和损伤扩展之间的本构关系,自从扫描电镜技术引入岩土损伤研究以来,我国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许江[1]等采用带有加载装置的光学显微镜进行了砂岩在不同加载阶段的损伤裂纹分析;孙钧等[2]采用带有微型加载装置的扫描电镜对岩土的微损伤扩展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岩体损伤力学的发展。另外,杨更社等[3]在岩土损伤CT识别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分形几何由于可以很好地描述岩土力学中的不规则性和不确定性,在岩土力学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2数字图像技术在岩土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2.1传统研究趋势的转变

随着岩石力学的发展,研究工作的重点已经从建立在均匀介质假设基础上的岩石宏观力学行为研究转向岩石内部细观和微观结构对其宏观力学性质影响的研究。岩石断面的数字图像包含了我们所关注的大量岩石细观信息,其处理技术也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

近20 年来,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简称 DIP)作为一种材料细观空间结构及几何形态的精确量测和数字表述手段快速地被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土和岩体的细观结构定量分析中[4]。特别是其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为人们全面认识岩石的非均匀性、内部结构特征、各组分的形态特征及相应的细观力学特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2.2数字图像技术在研究岩土力学方面的优越性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材料细观尺度上的空间结构精确测量和数字表述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土、岩石及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定量分析中。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进行的岩石细观力学研究是对岩石力学研究方法的革新数字图像量测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无损量测技术,克服了接触量测容易对测量体造成扰动、破坏以及测量误差大、工作效率低等缺点,并且可以进行局部变形量测以及动态量测。

3 结论

随着岩石力学的发展,研究工作的重点已经从建立在均匀介质假设基础上的岩石宏观力学行为研究转向岩石内部细观和微观结构对其宏观力学性质影响的研究。岩石断面的数字图像包含了我们所关注的大量岩石细观信息,其处理技术也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内外发表的有关DIP 应用于岩石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及细观力学计算的研究成果表明,DIP 具有传统测量和分析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数字图像量测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无损量测技术,克服了接触量测容易对测量体造成扰动、破坏以及测量误差大、工作效率低等缺点,并且可以进行局部变形量测以及动态量测,这些都是传统测量方法无法完成的。

(2)DIP 成功地表征了岩石的非均匀性,使我们可以方便、直观地研究岩石的不同矿物及结构对其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可以将岩石的岩性划分得更为具体,这将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数字图像处理为岩石内部细观介质的空间分布及变形进行精确测量和数值表述提供了可行途径,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可以突破将岩石当作均匀介质的传统假设,从而深化对岩石宏观力学行为的本质认识。岩土工程的建设给岩土力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挑战性的课题,为解决重大岩土工程面临的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参考文献

[1] 许江,刘婧,程立朝等.压剪应力条件下砂岩双面剪切细观开裂扩展演化特性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4):649-657.

[2] 孙钧.岩土力学在我国的若干进展[J].西部探矿工程,1999,11(1):1-5.

[3] 杨更社.岩土损伤特性的CT识别[J].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15(1):48-54.

篇4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2岁,2013年7月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为行化疗于2013年8月26日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由外科医师在手术室局部麻醉下行经右侧锁骨下静脉TIVAP植入术,术程顺利。患者植入的是三向瓣膜植入式输液港,型号为7.0 For。术后拍片显示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的交界处。患者应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CHOP)化疗方案,使用该输液港顺利做完2个周期化疗,于2013年10月26日患者为行第3周期化疗入科,入科时患者一般状态好,P 78次/min,R 16次/min,BP 120/80 mmHg。血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值范围内。2013年10月27日,护士使用无损伤蝶翼针穿刺后回抽见暗红色血液,遵医嘱给予患者输注常规液体750 ml,过程顺利,患者未诉任何不适。次日患者保持双臂抱头的姿势约30 min,在核磁室做完腹部核磁后返回病房。护士给予常规连接输液器,输液前回抽见鲜红色血液,冲管无阻力,护士给予常规输注液体,2 h后患者输注康莱特注射液时主诉右侧颈部胀痛,此时已输入约600 ml液体。护士观察患者右侧颈部略有肿胀,皮肤压痛明显,立即停止输液,回抽未见血,使用20 ml注射器缓慢推注生理盐水阻力大,且患者主诉胀痛明显,护士立即停止推注生理盐水,报告主管医师急查胸部正位X线显示导管落入右心房。

2处理过程

急请外科手术医师及心内科主任会诊。急诊在局麻下外科医师将患者的输液港底座取出,心内科主任在介入室以Seldinger法穿刺股静脉成功后置入8F血管鞘,经鞘置入回收长鞘及三叶草式抓捕器,在X线透视下打开抓捕器,捕获断管,将其缓慢拖至回收鞘内取出[2]。术程顺利,术后安返病房,患者未诉特殊不适。

3原因分析

输液港留置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红肿、抽回血困难、导管堵塞、导管感染、纤维蛋白鞘形成、血栓形成、导管夹闭综合征、导管脱落或断裂(是极为罕见的并发症)[3]。输液港有连接器专门供加强导管与输液港结合的装置,该患者导管断裂的位置恰巧就在连接器固定的上段,且有一小段导管留在底座上,固排除了导管脱落和暴力冲管的原因。输液港底座取出后经分析,患者是严重的瘢痕体质,医师在取底座期间发现底座和连接器部分与瘢痕剥离的非常困难,瘢痕部分对导管的牵拉力很大,再加上患者采用双臂抱头的姿势坚持了约30 min做腹部核磁,加大了导管的牵拉力,最终使导管裂开,但没有全部断开。患者回到病房后护士在输液前能抽到回血,由于液体的重力作用,当患者输入约600 ml的液体时导管彻底断裂。

4预防性护理

4.1确保导管位置正常与通畅对留置输液港超过1年的患者入科时要常规拍X线胸片确认导管位置。在使用输液港时一旦出现推注不畅或抽不到回血,需行X线胸片或B超检查定位确定导管在血管内方可使用。护士在给药时避免使用10 ml以下注射器注药,以免造成暴力冲管。

4.2科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进行输液港相关知识培训详细制定输液港使用及维护流程,从评估、物品准备、消毒、穿刺、固定、用药、冲管、封管、采血、更换敷料、拔针、宣教整个详细的流程指引, 并要求全科护士按照流程指引进行规范操作[4]。

4.3做好患者院内及院外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留置输液港期间可从事一般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但应避免使用带管侧手臂做剧烈外展、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牵拉运动。尤其是有瘢痕体质的患者尤其要引起重视。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自我观察有无胸痛、胸闷、肢体麻木、颈部肿胀疼痛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为留置输液港患者发放输液港维护手册,并附有患者植入日期、部位、具体使用指南、注意事项及科室电话号码,便于患者在其他医疗场所使用[5]。更重要的是为患者建立档案,加强输液港的专业化护理,并在今后的临床使用中不断修正。

5小结

输液港导管断裂是输液港最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和经济上的损失,通过对此例断管的处理,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我们对输液港的临床维护。专业护士应掌握输液港各类并发症的表现及处理方法,对于特殊体质的患者,对输液港的维护应更加重视,特别是植入输液港侧肢体不要大幅度牵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提高输液港在临床的使用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Edward T,Nelson BA,Molly E,et al.A survey of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ry fellows evaluating their use of antibiotic prophylaxis in the placement of subcutaneously implanted central venous access port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2013,206(6):1034-1040.

[2]刘学强,郭平凡,张金池,等.15例医源性血管内异物的取出经验[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2012,9(7):508-511.

[3]张望,张艳华.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护理及并发症[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05-307.

[4]柯娜,李妙苗.持续质量改进在植入式输液港维护中的应用[C].北京:中华护理学会2012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2012.

篇5

1 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原理与特点

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识别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它利用先进的RFID技术,将门禁、校园卡、图书标签、标签转换装置、自助借还机、移动盘点平台和馆员工作站系统软件融合为一体,实现了迄今最便捷的图书管理自助功能。它具有以下特点。

(1)简化读者借还书手续,缩短了图书流通周期,提高图书借阅率,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

(2)利用移动盘点平台为图书馆提供全新盘点模式,降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提高图书盘点及错架图书整理效率。

(3)图书定位使读者方便快捷查找错架图书,挖掘出潜在图书资源,提高图书资料利用率。

(4)安全门禁系统支持离线与在线工作模式,未借出图书通过门禁时,系统会自动发出声光报警,防止图书被带出图书馆,防盗技术更强,系统更安全、可靠。(如表1所示)

2 图书馆实施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基础保障

随着图书馆长期的文献积累,无限增长的馆藏文献和有限的图书馆馆舍面积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尖锐矛盾;同时也无法适应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要求的一门式管理模式。图书馆首先对原有图书馆馆舍进行了大规模地改造工程,图书馆的原有建筑是框架结构,大开间、大跨度,改造工程只需要将原来各个独立书库、阅览室的隔墙打开,将其合并形成开放式的借阅。

2.1 图书馆馆舍的改造与利用

由于农大图书馆是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式图书馆,随着学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学生数量猛增,教师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图书馆读者群数量同时随之增多,而图书馆馆舍面积维持在原有的基础上没有大的改观,使得图书馆借阅环境和阅览空间紧张,同时对门厅进行改造,安装了RFID项目的安全门禁系统及电子大屏幕,充分利用图书馆有限的馆舍面积,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同时改善了图书馆愉悦的学习环境、温馨的文化氛围和浓厚的人文气息,为RFID项目的实施提供基础。

2.2 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的调整

2.2.1 首先对改造后的图书馆馆藏文献进行馆藏结构调整

图书馆馆员对各个时代的文献资源进行甄别,部分脱离时展的旧观念、旧知识、旧技术以及部分老化、破损、低借阅率的图书文献进行剔旧处理。调整初期遵循图书馆文献剔旧工作的原则和规律,从该馆整体馆藏文献的针对性、完整性、系统性、未来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本着藏以致用,高效服务,发挥馆藏功能,满足读者需求的原则,以及保持该馆馆藏文献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馆藏的专业性与任务相一致的原则,对原有馆藏文献保留了各个时期具有经典性、代表性的著作,摒弃过时、陈旧的内容和学术观点,增强藏书活力和利用率,节约藏书空间,保证馆藏文献有效地反映最新知识和科技成果。

农大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信息服务中心,具有符合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馆藏文献特色。在长期的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中,突出与学校专业发展相适应的馆藏文献的收藏;有超前服务的藏书思想,对于一些与学校专业设置相关的领域以及专业拓展的书籍,图书馆馆员要有能力做出判断,在藏书剔旧过程中,对于非专业性图书的剔除从宽处置,一般普及性图书及发展较快的应用科学图书,保存期可以短些,而对于专业性图书的剔除要从严处置,避免造成文献的流失。并在工作过程中按照该馆文献剔旧工作统一的标准执行,如,内容陈旧,不宜久藏的图书;复本量过多,长期压架无人利用的图书;破损的、质量低劣的图书;专业不对口的图书,图书馆馆员根据该馆读者需求、馆藏特色对部分图书进行剔旧,同时设置密集书库。对尚有一定参考、利用价值的书刊,做下架处理,移至密集书库,并在自动化系统中,标明此书在密集库,以供少数读者查阅。这样既保留了馆藏资源,又使得馆藏资源不流失。优化了馆藏结构。

2.2.2 对剔旧后的图书文献资源进行数据结构调整,以适应图书馆RFID技术的应用

对于原有图书馆馆藏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按照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要求,图书馆将实行开放式、一门式服务,根据改造后图书馆馆舍的实际情况,对原图书馆各书库、阅览室的图书、期刊文献资源进行调整、合并,按照大类分别放置,保存了原有工具书库,将其与过期期刊合并存放成为综合借阅室,而现刊则根据图书按照大类归属于各个书库,形成了以第一和第二自然科学借阅室,以及第一和第二社会科学借阅室和综合借阅室为基础的开放式服务模式,满足了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借阅模式的需求。

山东农业大学选用的是远望谷集团公司的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必须通过标签转换系统将RFID唯一识别信息与图书唯一条形码信息实施绑定,并将RFID技术与现有图书馆管理系统(ILAS)挂接,实现对图书、读者详细信息的访问,从而将RFID技术集成到现有图书馆管理(ILAS)系统中,实现与现有图书管理软件(ILAS)的无缝链接。因此,图书馆需将调整合并后的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对缺失书标的图书补贴书标,有利于顺架工作的开展,将完成调整的图书由原来的馆藏地点转换到新的馆藏地点,即转馆藏,对每一本图示进行夹芯片(RFID电子标签)工作,并通过标签转换装置将数据信息转换到芯片(RFID电子标签)上,就是转数据,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使图书馆原有的条形码借阅模式改为图书芯片借阅模式,为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3 图书馆实施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体会

篇6

一、图书管理的现状

(一)图书管理体制仍然比较落后。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图书管理仍然沿袭的是经验管理和封闭式的管理,在管理中完全依靠各种手工操作进行图书的借阅、传输等,而且图书的甄选和分类等也没有切实的结合读者的真实需求,这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

(二)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物质分配和经济收入的差距逐渐被拉大,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奖金和工资等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够高涨;同时,图书馆专业基础知识的人太少,管理人员的工作业务和技能有待提升。

(三)缺乏相应的基础保障。基础保障主要包括经济基础和制度基础等。长期以来困扰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是经费的短缺以及相应的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藏书的数量和结构受到很大的威胁;而且图书管理中缺乏比较合理的管理制度,很多管理方式和理念都有待提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二、创新与改革图书管理工作的良好途径

(一)创新图书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不仅能够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而且促进了图书馆的长足发展,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与创新管理体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要根据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及读者市场的需求,更新管理理念,在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的基础上,促使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更具特色化;其次,时代的发展促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在创新管理体制的进程中,要结合实际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图书管理的进程中去,派遣专业人士结合现有的图书管理现状,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借助于网络将最新的图书馆的借阅动态、馆藏情况、人员配备以及借阅流程等曝晒于专属的网站平台上,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要不断地加强电子文献服务,尽可能多的将各类图书资源以电子文献的方式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在更短的时间内享受到更多的文献服务,同时也借助于各种先进技术,拓展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再者,要不断地强化图书管理目标,实行以优质的服务为核心,考德、考绩与考勤相结合的量化性的管理模式,在加强宏观目标管理的进程中,细化各项短期目标的建设,以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有目标作为支撑、有体制作为保障。

(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化为优秀人才的竞争,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详细一点来讲,其一,要通过员工手册内容的补充、专题会议、工作模范视频的播放等合理的手段,强化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督促他们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用文明的语言、周到的服务与和蔼的态度为读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其二,要全方位的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借助于轮岗、推荐优秀员工外出培训、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开讲座等方式,加强他们的工作技能与业务能力。同时,要通过考试、面试以及薪酬的优厚等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融入到图书管理工作中来,在更大的程度上夯实管理人员的队伍;其三,为了促使图书管理人员能够更加自如的应对工作中的新任务和新挑战,他们除了掌握传统的图书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对心理学、知识产权法、管理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所涉猎,为了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充实自己的热情,要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考核的内容要包括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读者评价等,且考核结果要与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等相挂钩,从而不仅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为图书管理质量的增强奠定了展示的基础。

(三)完善图书管理的经济基础以及制度保障。经济基础在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进程中不可或缺,而科学合理的制度则有助于引导图书管理工作朝着更加正确的轨道前进。就经济基础而言,除了必要的政府拨款、组织经费投入之外,为了汲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在图书管理进程中,可以考虑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活动,比如通过在馆内悬挂一些名言警句、播放宣传视频以及组织工作人员进社区搞文化主题的活动等,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负责人也要结合具体发展要求,与社会中的各个企业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以互惠双赢的模式吸引企业自愿投入必要的资金和支持,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莫大的活力。就管理制度而言,要逐渐的实现分配、财务以及人事制度的创新,对于工作职责范围的界定、工作标准以及岗位职责等作出更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在读者服务规范、读者利用图书的义务和权利等方面也要给予明确性的标示,让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够有章可循。除此之外,要加强设备投入和技术上的投入,积极寻求区域性计算机协作的网络联合模式,同时要学习其他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的先进手段和新型理念,力争在联合存储、联合采购的情况下解决现有的图书管理所存在的不足,及时解决目前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为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更强大的催化剂成效。

三、结语

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浩瀚广阔的图书信息使得图书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最新形势的发展需求。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图书管理得以创新的良好途径和方式,让图书管理在知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散发出更加夺目璀璨的光芒。

篇7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就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主要职能是指导学生获取相关知识,拓宽视野;协助教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知识的发展趋势,方便快捷地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信息。为保证该目的的实现,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人员应具有与图书情报相关专业的用户指导、基础知识、信息整理、技术知识、参考咨询和用户服务、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以及行政管理等知识。

2.加强培训图书管理员的思想素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员是部分教师退休之后安排到图书馆,还有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人员则是从社会招聘,或从其他行业与单位招聘或者借调而来,这种情况造成了很多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人员存在着受教育程度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因此,要不断提高图书管理员的职业素质,加强培训员工的思想素质与工作能力,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其培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为其开展“图书连连看达人比赛”等活动。同时,还要加强心理教育,使馆员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很强的热心和耐心,最重要的是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3.能够掌握多学科基础知识

由于图书馆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数据库,高职院校的所有学科都包含在里面。在这种情况下,图书管理人员有必要熟悉一些相关学科的图书资料与信息背景,这样就容易方便学生在查找图书或者图书管理员在收集管理图书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另外,高职院校图书馆收藏有比较丰富的外语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图书管理人员有必要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了解外语资源的内容,从而进行有效的信息和知识的转化,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

4.加强培养图书馆员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和科技知识不断进步,在各行各业都引入了计算机作为人力的最佳辅助工具,高职院校图书馆也不例外。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不仅具备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还有图书查阅等功能的电子索引,从而便于图书的查找和登记,但是,计算机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力,只有将两者相结合,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作为图书馆管理员,必须适应当前的网络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共享成为主要的形式。积极开展与其他图书馆的交流沟通,根据不同院校的办学特点建设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建立并完善资源保障体系,(1)要注重确立和发展自身的优势项目,不断调整与改善图书馆内的信息网络,增进信息系统服务的高效和多样化。(2)图书馆应该积极加强馆际图书合作共享,同时注意对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维护和扩展,最终实现对信息系统的有效控制。其次,图书馆管理员需转变自身职能,实现角色之间的转变,不断充实图书馆内部资源数据库,要尽全力获取社会上一切有用的知识资源,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这些信息分享给学生,创建资源分享平台,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个系统中来。最后,图书馆管理员应加强培训计算机知识。

5.充分了解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知识

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的是复合型专业人才,并不是单一的信息情报专业人才。掌握基本的相关专业知识,是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可分为低层次的基础性、高层次的专业性、通用性信息素质教育以及研究性信息素质教育等。这就要求相关的图书管理工作者能够从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出发,通过从低层次、高层次和通用性等几个方面来完善与发展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个人业务水平与服务意识,更好地胜任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员的工作。

篇8

一个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职业道德修养程度,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欧美,图书馆管理人员被列为与律师、会计师和医生等同等的专业人员,并不是任何学过图书馆学或情报学的人员都可以成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成为图书馆专业人员,必须在经过图书馆协会认可的图书馆学院或图书馆情报学院修满一定的学分,然后才能获得专业资格。而在我国,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限制,对图书馆从业人员并没有严格的专业要求,因此,图书馆从业人员来源多种多样,层次参差不齐。同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图书馆的物质条件、经济收入与一些行业形成反差,形形的价值观拥入图书馆,使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一些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信念产生危机,道德行为出现偏差。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独立学院的管理者,一定要在改善图书馆从业人员物质条件的同时,注意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尤其要让图书管理人员树立对文献,爱护备至,积极利用;对读者,满腔热诚,千方百计;对同事,严于律己,顾全大局;对外部,精诚合作,公平竞争的信念与意识。教育他们在价值观念上,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执着的事业心;在道德品格上具有以服务教学与科研,服务教师与学生为核心的道德情操;在精神状态上具有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接受新事物,追求卓越目标的热情与献身于图书馆事业的敬业精神。

二、专业知识教育

这里所说的专业知识教育是指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图书馆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有其自成体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只有掌握好这些专业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才能胜任图书馆的基本工作,使文献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被普遍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图书馆工作的条件。独立学院大都是2000年以后建立起来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更加普遍。但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工作中,并不等于舍弃图书馆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而另起炉灶。这种现代化管理仍然还要以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核心与基础。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以机器操作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操作,以机读目录代替了传统的卡片目录,以机器检索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查目,但其实质和传统业务基础工作并没有多少区别;采用计算机分编、参考咨询、网络检索,同样离不开专业基础知识。因此,不管图书馆的计算机化程度有多高,包括采访、分类、编目、流通、参考咨询等,这些图书馆的基础业务知识都是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所以,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应成为独立学院图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

三、计算机知识教育

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质量,开拓图书馆工作领域,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必要工具。没有它们,图书馆将无法完成信息时代赋于图书馆的信息中心的历史使命,无法成为信息网络中理想的中转站。计算机技术已经是图书管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就目前情况看,在独立学院图书馆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着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对操作技能不了解或不熟练的情况,这严重制约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管理现代化、自动化的程度。因此,独立学院图书馆应普遍地开展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工作。对于全体图书管理人员,应开展普及型教育,让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学会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人员,如:从事采访、编目、流通、典藏、参考咨询等工作的人员,应开展专业型教育,使他们能了解各系统程序的编制、运行、维护,能排除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故障,有比较熟练的文字输入技术等等。只有采取这种分层次的教育与培训,才能迅速地在独立学院图书馆中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保证图书馆工作自动化条件下的正常运行。

四、信息学与网络知识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应该由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效用来确定,由图书馆是不是能够查找世界范围的信息的技术系统的有效性来决定。在网络环境下出现的各种电子信息资源加强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容易满足读者的需求。因为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对图书馆的期望值更大。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及查找信息的指导者,要成功地发展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图书馆管理人员就必须要了解、掌握信息学与网络知识,这应是在图书馆管理现代化、自动化逐渐加强情况下,对图书管理人员的一个总体要求。和比较普遍地缺乏计算机知识相关联,独立学院的图书管理人员也普遍地缺少信息学与网络知识,这方面的学习更需要加强。因此,通过这种参加会议、销售商培训、在职培训、聘请专家讲学等途径,使他们逐渐掌握、熟悉信息学与网络知识,应是对独立学院图书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信息学与网络知识教育的侧重点应是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在所有教育途径中,实际操作的时间至少应该占整个培训时间的50%以上。此外,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工种的需求进行有重点的培训。

五、相关学科和新学科知识的教育

今天是科技、经济、社会之间关系日益密切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学科知识将向两个方向纵深发展,其一是高度分化,当今许多重大突破都是在极“窄”的领域上取得的,如:生物技术中的“克隆”技术、各种新材料的开发;其二是高度综合和集成,如软件本身就是一种知识集成的产品――既含有“软”的知识如程序需要设计,也包括“硬”的如载体需要制造。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趋势,使得图书馆管理人员仅仅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具有相关学科和新学科知识。

篇9

努力学习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业务方面特别是对于图书的分类知识,图书的编目等基础知识,让我更加系统而深入地了解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我决心不断努力,进一步做好图书管理工作,让图书室成为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图书管理员是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者和领航员,一名合格的图书管理员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还要具有一个系统完备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解决读者在如何使用图书资源上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图书管理,加班加点对新购进图书、及损坏图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筛选、统计、修补。

由于全校的师生人数较多,图书室借阅量非常大,乱架情况非常严重,为了确保评估目标,我就深入学习科学、合理、系统地进行了图书重新归类,倒架,排序、补贴书标等一系列工作。在整理书库的过程中,将破损、无标签的图书重新粘贴、归位、排序。在面对以往图书摆放紊乱,导致整理不便等现状时,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这些工作都是利用周六、日及假期里进行的. 在工作中不辞辛劳,精诚团结,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加班,从未因任何原因请过一天假,工作节奏非常紧张,周末都不休息,一天忙的腰酸背痛,在此毫无怨言,很好的完成了图书管理工作。

各种账目齐全,书帐基本相符。购进新书上架后,学生争相借阅,使每本书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兴趣爱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主阵地作用

本学期全校有10个班级,四百多名学生。图书室实行全天候全开架开放,学生集中借书,每天下午4:30——5:00是还书的时间,借阅时,充分发挥班干部及小图管员们的作用,同时,建议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当看到好词佳句或有启发处,能随手摘抄到读书卡上,到期末进行汇总评比,看哪位学生写得比较好。积极协助语文老师认真上好学生的阅读课。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的阅读课,三、四、五六年级每周开设两节的阅读课。上课地点在阅览室。在阅读课里主要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以及报刊杂志上的时政百科知识等内容。同学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修养,不少同学写出了有思想、有文采的读后感。

篇10

二、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不高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从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缺乏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据有关数据统计:很多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学历停留在专科层次,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不足34.5%。造成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学历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对图书管理工作的不重视造成的,高校管理者认为图书管理工作不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他们不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在职教育培训。

(二)缺乏服务意识

基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性质,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具备服务意识,在工作中要全心全意的为师生服务,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图书管理人员依托其强大的知识资源,他们面对读者需求时采取不理睬或者不屑一顾的态度,比如读者在找不到某种文献资料时,求助于管理人员时,管理人员常常会以轻视的态度应付,结果导致读者瞬间感到羞涩,进而不再愿意与其沟通。当然要求管理人员树立服务意识,并不是简单的在工作中热情服务就可以,而是要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但是很多工作人员普遍缺乏以读者为本的服务意识。

(三)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心理素质比较差

目前从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其它专业毕业的大专生、本科生,专业知识结构的不对等必然会影响图书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得他们不能正确的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刚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培训,使得他们不能快速的回答出读者的问题,影响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很多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心理素质比较差,他们不能正确的处理各种矛盾,久而久之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三、提高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首先高校要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在职教育培训,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让工作人员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图书管理人员时读者进入图书馆首先要接触的人,是图书馆的形象窗口,因此工作人员要注重着装、行为举止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形象,给读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其次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图书工作人员要具有服务意识,要积极主动地深入读者中,了解读者的各种需求,根据读者需求制定具体的服务内容。比如管理人员要及时根据读者的文化需求,引进与调整文献资料。同时工作人员要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敢于担当,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好地要求,要求工作人员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的进行知识更新:首先高校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年轻工作人员的培训在定期开展,并逐步的建立与完善在职培训机制,通过在岗培训使得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以强化;其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也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学习,比如工作人员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通过自学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最后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处理进行系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要掌握与图书管理工作相关的基础知识学习,比如外语阅读、计算机应用以及管理等学科知识。

篇11

Abstract: At present, people have a misunderstanding on the library work, that this work is insignificant, the impact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library has played a growing role of small.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aspects that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brary management work all aspects.Key words: library; library management;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

前言

有很多人认为图书管理就是简简单单的借书、还书,近似于简单体力劳动,毫无技术性可言。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图书管理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图书管理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还是一个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培养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素质,以便以后的图书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正视图书管理工作,热爱本职工作 资料室的藏书量与日俱增,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程序、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不可能管理好的,因为图书管理所包含的技术含量也非常高。新旧更替更加频繁,各种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图书管理者面对这样一个浩瀚的、不断变化的书籍的海洋,掌握它、发挥它的作用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而绝对不是简单的机械劳动。每个图书管理者必须理解这一点,认识到图书管理的重要性,正视图书管理事业。称职的图书管理员必须把图书管理当作自己的事业一样精心经营。热爱本职工作是空口而谈,要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积极地开展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图书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从而推动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注意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在生产要素中居于最重要的位置,其他所有部门的发展都依赖知识的增长,因此,知识将被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得到充分地开发、传播与应用,知识的不断创新成为推动时展的根本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学逐渐走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科学。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是人类智力资源中心和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程度,一般与所受教育的程度相适应。文化基础知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和外语等基础知识。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长期的知识积累,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能够亲自写工作计划和总结,起草报告、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学术研究著述能力。 专业素质:既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业务技术,对图书、期刊、报纸的采访、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入藏、借阅、查询、读者管理、统计等的计算机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的操作及科学排架、规范上架、保管、装订、维护等人工劳动。 图书馆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创造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素质要求较高,还要有远见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单一的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文献服务,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是图书馆、特别是报刊业图书馆的当务之急。 报刊业图书馆还有其特殊性质。报刊业图书馆是给办报的采编人员提供各种资料的,包括历史的和最新的资料信息。有很严格的时间要求,采编人员办出的报纸是为社会大众提供精神食粮的报纸,要有很高的时效性、知识性、可观性、准确性、这就对报刊业图书管理人员知识素质、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勇于吃苦,无私的奉献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报刊业图书馆在报社不属主流部门,馆员没有培训机会,只有靠自学,使自己的业务知识不断的自我更新,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才能对本行业的工作更加游刃有余,并向着本行业的前沿发展,使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不然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时代抛弃,成为图书管理工作的落伍者。

篇12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已经步入知识信息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变得日益多样化,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聚集地,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被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促进了图书管理工作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转变,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普及,还有很高校图书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而不能取得快速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的特征和优势,抓住机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图书管理工作改革,进一步推进图书管理工作快速实现信息化。

1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1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意识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要求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图书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有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还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意识,这重要是因为现阶段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年龄较大,缺乏图书管理信息化相关的专业知识,每天除了要完成必要的工作任务之外,没有多余的精力开展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安于现状,不愿意去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导致现有工作人员不能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管理工作。

1.2高校图书馆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图书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现有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图书管理工作的需要了。主要表现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所必须的软硬件设施不完善,必要的计算机、网络设施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虽然部分高校建立了校内图书查阅共享信息系统,但是往往因为网络低、网站容量小等问题导致图书管理工作效率下降;在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上投入的精力也不足,图书馆还保持着传统的工作模式,图书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文献借阅上,工作流程复杂且重复,非常不利于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不能满足信息化环境下广大师生读者对图书信息资源的需求。

1.3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能力不足

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聚集地,其根本的工作目标就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用户的信息需求。在信息化环境下,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很多读者开始转向通过网络自主查阅图书信息资源,追求形式多样化的阅读资源,而不是去图书馆借阅,这就给传统的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图书管理工作模式,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成为了现阶段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信息化环境下提高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的对策

2.1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为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及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资料参考和知识服务,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要了解服务对象的特点,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为读者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首先,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服务意识,熟悉图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体流程,为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奠定基础。其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要具备必要的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高校图书馆除了要为读者提供必要的图书借阅工作之外,还要为读者查阅、检索、下载图书信息资源提供指导和帮助,这就需要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具备情报意识,帮助读者快速地找到所需的图书信息资源,从而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然后,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工作,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还要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图书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2加强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需要必要的软硬件设施作为保障,因此高校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首先,就要为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配置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电议阅览室等基础的硬件设施,其次,要根据本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选购或开发合适的图书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系统,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保障。另外,为了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务,高校要提高图书馆和校园网络的覆盖面和网速,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

2.3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能力

高校图书馆本身就是为广大师生读者的科研、学习等服务的,在信息化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除了要满足基本的图书借阅、查阅之外,还要为读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检索、下载、共享等服务功能,以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综合性管理,因此,提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能力至关重要。在进行图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大与读者的沟通交流,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然后进行图书信息资源的合理化布局,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开架服务模式,使读者利用网络手段就可以方便地查阅和利用图书资源,从而提高图书的利用效率,图书管理工作质量也得以提升。

3小结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提升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信息化素养,加强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能力,进而使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青.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8:233-234.

篇13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249-02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造就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流平台。在信息社会里,人们对话的文献信息的广度、深度和准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相适应的现代化通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管理也越来越深入到图书馆,致使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存储、管理服务方式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不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藏书楼,已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中的一个重要站点,正在向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虚拟化、网络化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1],同时,在农村的广大基层人们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获取信息的收到还是比较单一的,这一网络技术促进知识的传播与流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地方,图书馆员就在当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图书馆工作者就要对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才能很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空间,才能跟得上时展的步伐。更好的跟人民大众服务。

本文结合本人的一些经验,探讨一下在信息时代图书馆员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网络时代图书馆发展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电子计算机作为图书馆现代化应用的工具,广泛应用到图书馆的各个领域,传统的图书馆被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络化图书馆所取代,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把信息现代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之一,图书馆的现代化是其中一项,这样图书馆就向“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以及计算机国际语言化发展”。并具有以下特点:(1)图书馆的收藏模式向网络检索数字型的方向发展;(2)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传统手工检索变为联机检索;(3)图书馆资源向声像、缩微、电子印刷等多媒体并存的方向发展;(4)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向网络资源共享方向发展。因此,作为一个图书馆员,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给读者提高准确无误的信息,给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2]。

2 网络时代图书馆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整个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手段从简单型向现代化技术型转变,服务方式由被动借还的低层次向主动提供信息的高层次转换,面对未来图书馆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服务手段多样化的发展,图书馆员必须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调整知识结构,吸收新的知识,使自身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多元知识型的人才。

(1)图书馆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图书馆员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图书馆员是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主体骨干,是图书馆任务的承担者和目标实现者。因此图书馆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思想观念,在工作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立足本职,为图书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爱岗精神。图书馆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指以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功能、权利、方针和任务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主要表现为,政治思想觉悟高、热爱图书馆事业,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一丝不苟,对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还体现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对待读者是否富有爱心、耐心,是否贯彻“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方针。只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团结互助,严谨求实,认真负责,文明服务的新风尚,才能更好地在知识信息时代体现自身的服务价值,成为优秀的信息传播者和管理者。

(3)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认为:“图书馆员作为知识的管理者,不可缺少的是关于知识的知识”。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尽,边缘学科不断涌现,现代科技知识的迅速发展给图书馆员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图书馆工作的标准经过现代化、信息化业务手段的多样化、网络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精深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信息分析能力,能从总体上概括了解知识体系及相互关系[3]。首先,随着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等多种学科日益复杂,图书馆员在熟练掌握图书馆和情报信息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掌握几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及与其相关学科知识以及网络知识,以适应图书馆发展趋势,紧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步伐。以便更好地开展好信息服务工作。其次,随着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引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广泛应用到图书馆工作中,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在掌握计算机的一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迅速、准确地为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娴熟地收集图书及信息资料为教学、教研、科研工作服务。学习掌握新技术知识和技能是对每个图书馆员的迫切需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只有掌握了图书馆自动化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图书馆各科室工作流程和技术、服务读者的方法和方式,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等,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再次,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计算机管理.要很好地使用计算机和在网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就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才能在信息网络上及时跟踪捕捉现展信息,整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因此,图书馆员不但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地业务技能及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还要掌握与其相关学科知识,做到一专多能。即“图书馆员必须是通才型复合型的人才。以适应网络时代图书馆现代化的需要。

3 网络时代图书馆员的能力

在人类历史迈向21世纪的今天,信息时代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更广博的要求。科学文化的飞速发展和进步,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信息意识都要通过能力反映到具体的服务工作中。所以图书馆员必须掌握现代管理技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图书馆要想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和和文化传播职能,图书馆员就必须加强现代技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用现代管理技术的理论来充实自己,图书馆员必须学会使用这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现代技术,另外还要备较强的获取信息利用的能力。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要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真正价值。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掌握获取信息、更新、传播、开发利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4]。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图书馆员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新形势下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对信息的感觉力、洞察力、分析力以及概括力等,图书馆员还必须有激活信息的能力,信息是财富但必须使其发挥作用,否则就是一页废纸。激活信息,使信息发挥最大效益为社会大众服务,

(2)获取信息利用的能力。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要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真正价值。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掌握获取信息、更新、传播、开发利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信息搜捕和检索的能力。

(3)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图书馆员除了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外,更要熟练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能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信息,能建立各种文献数据库,能在网上获取信息,以及网上解答读者的各种咨询,并指导读者检索各种文献信息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不仅提供“精、高、尖”技术信息,而且提供“短、平、快”的实用性信息。

(4)解答读者各种咨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咨询、数值咨询、新技术咨询、网络咨询等。不但根据读者的特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而且还能通过对读者专业特征、研究兴趣的智能分析而主动向读者推荐最可能需要的信息。

(5)较高的信息筛选转化和知识整合能力:随着社会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知识文化层次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将更需要具体的适应信息和经过转化、加工、分析、研究而形成的竞争情报,这种竞争情报不可能从网上或文献资料中直接得到,必须经过人脑的转化整合和再加工。即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提取、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向读者提供能够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一种新的知识和新的信息即信息浓缩和提炼的能力。因此,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能力能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筛选出所需的信息,并将其转化、整合为直观的知识信息,以满足社会大众需求。

4 结语

人类社会已步入21世纪网络时代,图书馆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加强图书馆员的思想素质建设,提高他们的整体业务素质能力,才能适应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从而为图书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太敏.论信息素质与人才培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8(3):81-83.

[2] 鲁蓉蓉.略论21世纪信息素质教育[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24(2):40-4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