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

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27 10:18: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

篇1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已经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更加应该予以重视。同时,实现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还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涵义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实现科学的财务管理才能更好的给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运用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方式,能有效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精细化财务管理是现今及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企业走上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在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以详细而具体的财务管理业务作为基础,在管理过程中做到事无巨细,针对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操作等都建立起一套相对应的工作流程及业务规范。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出财务管理的功能,将其作用于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当中,同时利用财务管理的监督功能来适当的拓展财务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对财务管理事项进行具体化,发挥出财务管理活动的潜能。

二、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财务数据进行了精细化的管理,财务管理的成果能从数据中表现出来。精细化财务管理实现的是流程导向管理的专业化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各项工作的协调与配合。精细化财务挂历的主要特征包括:

1.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首要特征在于工作的细化

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将日常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这样才能将宽泛的财务管理工作和企业的日常经营产生密切的联系,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整合,实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统筹管理。同时,还可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有效的提高财务效率。

2.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对财务工作的变革

精细化财务管理之所以能对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产生促进作用,关键在于它实现了各项财务工作的基本变革。例如,将财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上;将财务工作的范围拓展到了全过程的、动态的控制,不再局限于静态的事后检验;同时,财务管理工作转化成了服务型,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

3.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以企业目标为导向

企业经营的目标在于获得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进行优化,必然要进行精细化财务管理,同时还是服务于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通过深入到企业的各个细节,进而有效的拓展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范围与空间,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策略

1.改变扭曲的财务概念

在大部分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于财务管理的概念一直存在着一定的扭曲现象,诸如:有会计概念而没有财务概念;对财务在经营诊断、资金调度以及管理控制方面的作用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不到位等。这写都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充分的发挥出其核心职能。

因此,精细化财务管理应该结合企业具体的财务情况,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细化,分解和再整合,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给予财务管理部门相对应的计划、资金、财务和法律等方面的管理职能,使之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将财务管理工作延伸到生产经营领域,实现经营与财务管理的协调发展。

2.实现管理手段的精细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财务管理手段方面可以通过信息方式来实现财务管理手段的灵敏性,实现财务管理手段的精细化,确保财务管理的有效推进。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实行信息化的标准管理将使得海量的财务信息在各个环节当中顺畅的流动,不会形成“信息孤岛”。与此同时,财务部门还应该尽量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广度,建立起一个集信息收集、整理、利用以及反馈的信息体系,同时结合生产、销售及工程业务等数据信息,建立起企业的综合财务数据库,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

通过对财务管理手段的精细化,能实现企业的集成化管理,使得企业的成本、销售和费用等在企业中得到及时的响应,进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制约和控制机制,使得财务管理体系得到持续的改进和提高。

3.完善内控对策,建立内控体系

篇2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财务管理 问题和对策

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要保证在单位的经济活动中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所以,正确处理好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抓住重点,针对问题,有的放矢。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指的是财务管理要围绕一个核心,然后将财务管理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财务管理以财务的核算为中心,结合财务核算的各类方法,并且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环境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的系统化学说形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将财务管理以概念的形式展现出来,用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财务整合方面遇到的问题。对我国比较全面地财务管理方法进行探究,对于财务管理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还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因为财务管理的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只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中,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发展的模式,制定自身的财务管理内容。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制定财务管理系统的时候,只是将财务管理的内容罗列出来,并没有找出财务管理内容之间的联系。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模式不够规范,制约了财务管理的效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制定财务管理的相关理念时,出现不规范的情况,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鉴相关的资料,但是,不同的资料中对财务管理的概念和理念的解释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财务管理的概念比较模糊。关于财务管理的概念有很多种定义,有的概念侧重在资金流转层面上来下定义,有的概念则侧重在经营管理方面下定义,而且,在不同的国家,对财务管理方面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有的概念可以明确指出财务管理的范围,有的概念则比较模糊。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模式具有片面性,内容不完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制定财务管理相关规定的时候,财务管理的各个内容是独立的,财务管理内容之间不存在任何的联系,而且财务管理的内容过于冗长,没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制定财务管理相关规范的时候,对一些基本的概念也没有掌握,导致财务管理策略在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不强,财务管理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但是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中也没有制定统一的方法,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就比较混乱,每个财务管理人员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管理,大大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的效率。

(四)社区服务中心没有配置齐全的审计人员。现在,由于医疗经费比较紧张,所以在社区服务中心没有配置专职的审计人员或只配置兼职的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关的工作资质,审计人员往往在社区服务中心担任不同的职务,所以不能保证财政监督。

(五)社区服务中心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存在不足。在社区服务中心,经常会出现在同一个事项中核算方法不一致的问题,在社区服务中,配置的财务人员一般对财务技能还不能充分地了解,而且,在实际的操作中,财务的操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六)社区服务中心的药品管理无序。在社区服务中心中,药品的管理还是比较混乱的,在药品的管理中缺乏专业人员,导致药品的管理不规范,而且药品也不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也没有按照日期对库存进行管理。长此以往,导致药品的账目不能核实。

(七)社区服务中心的现金管理比较混乱。社区服务中心还缺乏有效地管理,政府也没有采取措施加强管理,这就导致了社区服务中心在收费的过程中比较凌乱,造成资金的流失。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实现财务的系统化管理,建立报账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财务的系统化管理要制定全面的财务管理规章,使财务管理的不同内容可以有机地联系起来,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在进行财务人员的配置时,要从整体出发,又要注意部分,进行统筹分析,要按照财务的岗位进行逐一配置,确保各岗位的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人员要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财务管理人员要与出纳人员进行有机地配合,财务管理人员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岗位需要进行配置。财务核算时应运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软件,一些相互关联的财务部门要实现沟通与合作,进行定期的岗位轮换工作。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实现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委派财务负责人进行工程财务区域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的时候,要对财务管理的每一块内容都有较为清晰的了解,能够明确其含义,在制定财务管理的相关之策时,一定要规范流程,确保财务管理人员都可以按照流程去做事情。在制定财务管理相关的制度时,一定要防止那些不清晰的概念的使用,运用清晰化的理论不断创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同一个区域进行多个项目的施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安排区域财务管理人员,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能够切实做好财务的核算工作,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财务会计、出纳和核算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培养新的财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人员要受到区域负责人的支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各项目之间设立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要履行资金预算、制定资金制度,减少资金外流,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资金的充足,着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济效益。

结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财务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财务管理模式还是不够规范,制约了财务管理的效率,财务管理模式具有片面性,内容不完整,所以针对这些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实现财务的系统化管理,建立报账制,实现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委派财务负责人进行工程财务区域化管理,从而使财务管理实现有序化。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优化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已经成为现实,然而实践中仍然有一些企业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被忽视。造成管理思想落后僵化,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财务管理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加上受外部市场环境以及企业体制的不利影响,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一些阻碍。由此出现了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环境均不相适应的现象。因此,优化财务管理以适应新的形势来促进现代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课题,笔记将从以下几点与各位同仁探讨学习,希望对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所帮助。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财务管理问题思考的起点。新形势下现代企业理财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长远发展,笔者认为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增加理财意识是很有必要的。笔者以为,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树立以下观念:⑴现金流观念。所谓现金流是指企业回收的可以支配用于投资和购买商品的现金,可以用于衡量企业财产的使用价值。现金流不同于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核算的收益,并不是企业可以支配使用的现金,因此,现金流在大多数情况下与会计利润是不一样的。实践中,现代企业对现金流指标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会计利润指标,这是因为即便企业的经营业绩很好,利润很高,但是如果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造成资金链断裂,将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现代企业应当提高对企业现金流的重视程度,增加对企业现金收付管理的力度。⑵利润最大化观念。利润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终极目标,因此,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应当围绕利润最大化目标去开展。要想顺利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企业强化对成本、费用、收入以及资金支付等等指标的管控,增加利润指标考核比例,为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做保障。⑶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在财务管理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货币时间价值,在经济学中的这一概念是以“机会成本”来表达的。为了更准确的衡量财富和价值,引入时间价值的概念以现值的形势将未来项目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折现。如果成本现值小于收益现值,证明项目是可行的,反之则不能立项。实践中如果不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在内,则对项目未来的收益预测是不科学、不合理的。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观念。确立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的计划、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是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实现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现代企业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能够控制企业的资金、成本、利润,就等于抓住并带动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⑸树立风险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随之增加。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应树立风险意识,能够识别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力争将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财务控制。⑴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一是合理、有效的匹配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如:不可以利用短期筹集的资金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目的是避免资金周转陷入困境;二是对资金的收付时间预测要准确,如: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和购买原料的时间、金额都要准确把握,避免造成收支失衡;三是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现汇与承兑的收支配比要合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承兑,减少贴现费用和贴现风险。⑵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目前,涉及现金、应收应付、存货等的营运资金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旋律”。企业通过购买原材料及劳务,生产销售商品来实现资金的周转。因此,一是要保持合理的“三率”既: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尤其是现金比率,它反映企业目前或近期需支付现金的能力,应努力保持企业各项现金收人之和略大于各项现金支出之和,以使资金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二是要努力降低存货。存货不仅占用资金,也增加财务费用和存货管理费用,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效益,因此,最大限度的降低原料及成品库存是现代企业应当考虑和重视的问题。⑶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堵塞漏洞,维护财产安全应当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格分离财产的管理与记录,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一个部门来做。还要注重定期检查和盘点财产,并督促管和记录人员加强管理。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在编制、执行和调整预算的过程中不仅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规定,还要对预算进行全程的监管。编制企业财务预算应当综合平衡企业财务目标,将目标在各个部门和责任人之间进行分解,企业的各种经济行为应当受到财务预算约束和控制,确保企业各项预算计划的顺利实现。如:对于新建投资项目的财务预算,应当以预算投资为重点,包括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总预算、现金支付的计划、资金来源的预算计划,预算控制办法及决策程序等等应当进行明确规定。企业的财务预算应当以盈利为重点,包括销售预算、销售成本、费用预算、盈利目标预算、现金流量预算。此外还应当重点监控重点项目和各类损失的预算。经营性流入和流出是现金流量预算的重点,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应当提高资金回笼速度。同时,财务部门应理清企业的财务预算,以现金流量为重点,严格执行资金预算。

总之,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优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加强,才能持续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篇4

1 经济附加值理论的核心―EVA

税后净营运利润减去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得到的差值被成为EVA,税后净运营利润为NOPAT,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为NA,另外本概念中还要考虑企业的加权平衡资本成本即WACC,那么便可以用NOPAT-NA*WACC=EVA的公式来阐述上述概念的核心。如果企业能够获得经济利润,则EVA>0;企业亏损则EVA

EVA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并且国内外很多煤炭企业已经开始正式在内部管理中植入EVA管理方法,同时取得了极大的实践成果。下面将列举出基于经济附加值理论的煤炭行业管理方法为企业运行做出的极大贡献:一,传统的煤炭企业通常以利润为核心,在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中存在着极大的不足,而其恰好弥补了这一点;二,这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能够适应煤炭企业间繁琐的兼并与重组模式,保证财务部门正常运转;三;基于经济附加值的财务管理方法与煤炭企业的业绩激励制度相得益彰,能够起到相互推进的作用;四,该管理方法简单易懂,无需复杂的计算方法及财务指标,确保了各个层次中主体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基于经济附加值理论的煤炭行业财务管理方法已经取得了高达14.5%效益贡献率,可谓效果显著,

2 经济附加值理论在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

1)煤炭企业已经拥有近百年的发展史,管理者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的盈亏概念,所以为了能够促进基于经济附加值理论的财务管理方法的顺利实施,经营管理层应当首先进行生产价值理念的改观,从本质上认可股东创造价值最大化的思想,使股东股本权益资本的成本观念深入人心并且贯彻实行下去。由于行业性质的限制,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莅临和方式方法都相对陈旧,无法与国际发展趋势接轨,尤其是一些体制转化较慢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因领导层仍然将重心放在企业的盈亏上面,所以判断企业经营情况好坏的标准并为改变(如图)。以EVA为核心基于经济附加值理论的煤炭行业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从本质上改变企业这种落后的评定标准,所以更加需要国家相关部分的搭理支持,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提升股东股本实用价值,并且令煤炭管理者深刻意识到权益资本成本的重要意义。

2)企业若想真正实行基于经济附加值理论的煤炭行业财务管理方法还必须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些规章制度,例如企业必须是独立的法人机构,整体的运营行为和财务管理决策都要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核心;另外,在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煤炭企业的管理制度必须确保法人治理结构的完整性,换言之,企业必须具备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和独立监事等部分。另外,因部分煤炭企业是从旧的制度改革到新的制度,所以企业内部仍会残留部分不利于新财务管理方法的地方,例如没有合理科学的企业股权结构、董事会的组成人员结构不具有独立性、监事会形如虚设等,所以这些处于改制阶段的煤炭企业必须努力克服上述问题,为新财务管理模式的植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3)因新旧财务管理模式之间存在了一定的差异,煤炭企业在植入以EVA为核心的资本成本计算方法时,必须对传统的计算指标进行调整甚至换算,保证计算口径完全一致。考虑到煤炭行业的特点,必须将资本成本的统计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传统模式中,资本成本的计算只涉及债务资本成本,而基于经济附加值理论的新型管理模式则又加入了权益资本成本,这样便能够通过EVA公式得到更为准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实际上,计算EVA值时,煤炭企业的资本成本只起到了10%-30%的作用,并且受企业生产规律与市场情况影响极大。

4)过去,煤炭企业总是按照企业盈亏来衡量运营情况的好与坏,虽然基于经济附加值理论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打破了这种观点,但在经济利润和财务利润的关系上仍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以维持两者间的关系。在利用EVA评估企业的价值时,通常会有这样一个误区,会计利润的地位高于经济利润的地位。以至于,会计理论表现上十分丰厚,可在核算经济利润时却出现了持平甚至亏损的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领导层与财务人员忽视了经济利润的存在,但事实上一个煤炭企业在会计上的盈余并不代表它真的穿凿了可观的利润,而股东财务最大化的目标也就无从谈起了。综上所述,全资成本是新财务管理模式的又一重要因素。

篇5

(一)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是对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的一种控制和管理。一般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监督、财务检查、财务诊断等环节。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我国财经的法律法规,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而是以实现收益的平均分配为目标。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经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与企业各方面具有广泛联系,能迅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它通过对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像血液一样渗透贯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因此对于企业有很大的作用。财务管理使企业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应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使企业能严格地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按照国际管理办事,为企业的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供程序的保证。

(二)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领先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成本控制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传统的产品成本的含义一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即包括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因此相对应的成本控制管理比较简单。但是,现代企业都面临竞争,传统的成本概念的理解已不能使企业获得有效的成本控制,因此,需要对成本概念有广义的理解。广义的成本概念,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中游),也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上游),同时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下游)等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成本控制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激励措施都代替不了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这一工作,它是企业成功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抓住它就可以带动全局。

二、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企业改革的加深,财务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但是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却一直没有落到实处,现代成本管理的思想没有得到创新。

(一)企业缺乏现代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管理的观念

企业传统的管理注重降低成本而不是控制成本。传统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过成本的节约来实现的,即保证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成本,主要方法有节约能耗、防止事故、以较低价格采购原材料或设备,这种财务管理的方法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而不具有成本的控制理念。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可以现代的手段避免部分成本的发生,比如,“零库存”的形式可以有效避免存货成本“零缺陷”的形式可以有效避免维修和售后成本等等。现代成本控制管理的观念在于从管理的角度去探索成本降低的潜力,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这种高级形态的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而多数企业管理者缺乏这样的思想。

(二)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的缺乏影响财务及成本控制管理的效果

企业在实践中普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招聘、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视,但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往往重视不够,造成财务人员学历不高,只是满负荷地被动处理企业的日常事务,很难有精力和能力主动钻研企业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和成本控制管理的问题。由于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造成企业缺乏严谨的科学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将经营利润达到最大化,也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如果对工作人员没有一个相对严格的约束机制监控,其行为得不到规范,就有可能在员工中产生消极怠工现象,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导致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和会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淡化了财务管理自身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的缺乏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管理的效果,因此亟待改善。

(三)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部门间信息传递不规范

由于没有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多数企业厂长、经理既是企业资产的代表者,又是企业经营的负责者,因此未能形成良好的监督体系,财务部门只是一个为企业领导服务的部门,未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有时财务信息还会按领导的意思变化,其管理职能和成本控制职能受到限制。同时,由于企业未形成现代企业的管理形式,部门间信息传递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也对企业的成本控制造成一定的影响。生产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存在错位的信息链,各个部门衔接不够规范和紧密,这样就造成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铺张浪费得不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管理的措施

为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使之真正发挥核心作用,有效控制企业成本,就必须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一)更新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

加强成本管理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就必须对预算管理与控制的机构进行合理的设置,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如果不能准确核算可以根据本量利之间有规律的数量关系和一系列业务量的伸缩性制定弹性预算方法,用于各种期间费用的预算与控制。经过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确定适用的业务量范围和逐项研究并确定各项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计算各项预算成本。

同时,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设立一个完全独立于财务部门的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根据企业内部各部门、队组等机构的设置情况,依据成本费用的发生情况,将这些部门、队组分类划成不同的费用核算单位;确定合理的费用标准,企业实际发生的每笔成本费用,结算时先经过该部门的审查,达到成本控制的要求再进行财务结算;每月该部门与财务部门联合核对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情况,以保证成本控制的实现。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监督和控制

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管理的核心与关键,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是做好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有组织、有计划地给财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促使其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培养财会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善于理财,善于管理。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开展全面的经济核算,以强化成本核算为手段,促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加强和提高,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努力降低耗费,促进效益提高。同时,完善企业的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监督机制和控制机制在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中发挥作用。

(三)加强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管理的宣传工作

篇6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 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市场化体系不断完善,政府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逐渐出现滞后性和局限性,不再适应企事业的发展。目前,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国家财政,这就决定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是以预算管理为主,片面地侧重于会计核算,忽略长期财务管理。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必须要加强战略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加强核心战略管理理论下的财务管理分析,提高财务核心战略能力,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深入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战略目标,强化风险意识,保证其健康稳定地改革和发展。

一、财务核心战略管理内涵

1、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概念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是一个新兴的理论名词,它以价值管理为核心,对会计主体和总体目标方面进行创新发展,不再局限于短期目标和利益,更加注重长期发展和长远目标,关注战略联盟的整体利益。战略财务管理不再拘泥于传统财务会计绩效评价指标,如利润总额、息税前利润等,更注重现金流量,以回收期、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评价指标财务绩效建立评价体系[1]。

战略财务管理是一种能够保持并不断增强企事业单位长期竞争优势的决策支持管理体系,该体系以促进长期发展为目标,运用战略管理的整体思想,从战略的角度,收集、分析和处理各种财务信息,合理地配置并优化企事业单位的现有资源,有助于管理决策部门对单位内部财务进行战略审视,对外部财务管理发展作出战略计划,最大程度地协调财务管理与单位发展之间的关系[2]。

2、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特点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具有战略的共性,如整体性、长期性、指导性等特点,以及财务的个性,如相对独立性、协调性和特殊性等特点[3]。

(1)整体性

顾名思义,整体性即以整个企事业单位的总体发展为对象。财务核心战略管理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制定和计划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分析行为,使财务管理分析与整体战略发展计划相一致,确保实现发展目标。战略财务管理不仅注重内部管理,也注重外部管理,其管理的资产包括有形和无形资产,对于非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更加重视,提供各种非财务信息。整体性还要求企事业单位将本部门的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财务战略相结合,构成单位的整体财务战略,协调一致,实现总体战略目标。

(2)长期性

长期性要求财务核心战略管理作用于企事业单位未来长时期内的财务活动,对其长远发展产生影响。财务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必须树立战略意识,以长远发展目标为基础,对财务战略进行长期规划和预测,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分析在单位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和预警功能,加强应变能力,提高竞争力。由于财务核心战略管理具有长期性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因此,战略财务风险管理是战略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3)动态性

由于财务核心战略管理主要基于长远的战略规划,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所以为了适应经常变动的外部经济环境,财务战略必须维持动态的调整过程,以变制变。如果环境变动程度较小时,所有财务活动必须按照原有的财务战略计划进行,体现了财务核心战略管理对财务活动的指导作用;当环境变动程度较大时,应当适时调整财务战略计划,改变财务活动。

(4)外向性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复杂多变,为了保证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使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和发展目标之间达到一定动态平衡。在进行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时,不仅要关注财务战略系统内部的信息,而且要充分考虑系统外部的财务信息,调整财务管理战略,加强财务管理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以免发生意外风险。

二、核心战略管理理论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案

随着事业单位从单纯的业务管理层次逐渐转变到战略管理层次时,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成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保证长期发展和实现长远目标的必然要求。

1、传统财务管理与核心战略财务管理的区别

传统财务管理主要将资金的运营和操作作为主要管理对象,只侧重于管理分析日常财务工作,具有较强的事务性,因此传统财务管理活动不具备全局性特点。而且,与核心战略财务管理与外部环境相融合不同,传统财务管理只是单纯地从财务的角度,独立地分析和处理单位内部的资本结构、净现值和资本成本等财务信息,只注重分析管理资产负债表等各种会计报表和内部财务指标,忽视收集和分析外部经济环境信息,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此外,传统财务管理活动主要以营利和资产增值、保值为经营目标,缺乏长期发展的战略意识,当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较大时,传统财务管理不能适时调整,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显而易见,这种的传统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很多的弊端。

2、财务管理方案在事业单位核心战略中的体现

事业单位核心战略包括一系列管理行为,而财务管理是各项战略管理活动的基础,为管理活动提供预算资金和资源的支持和保证,确保可持续地发展。财务管理方案在事业单位核心战略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为事业单位制定核心战略规划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数据信息。事业单位要想制定和规划全面、详细、具有长远性的核心战略体系,一定需要相关的内外部环境等背景信息作为支撑,这些支撑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市场环境信息和人事信财务管理方案息、市场信息等,其中财务信息对事业单位的核心战略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财务管理方案为事业单位经营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财务数据和指标。经营战略目标是核心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单位员工提供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确定执行核心战略后的收益结果。

(3)财务管理方案为事业单位的经营战略提供基本信息。事业单位必须要了解日常工作中可能发生的资金要求、财务成本、资金流等,才能确定并制定经营战略,该基础是财务管理方案出示的财务基本信息。

(4)财务管理方案为事业单位管理者评估、调整战略计划提供依据。一旦实施核心战略计划,就要在实践中根据财务管理方案提供的相关财务数据信息,不断地检验核心战略计划的可行性,分析前期预算结果与实际成本的差值。如果差值越大,那么表明整个战略计划的可行性越低,这可以提醒决策者适时地调整战略计划。

3、优化事业单位战略型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核心战略财务管理贯穿于事业单位经济财务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对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十分重要。目前,事业单位战略型财务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策略,落实事业单位的战略型财务管理体系,完善财务运行机制来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和资产利用水平。

(1)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会计人员是事业单位整个战略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不可缺少的监督者和执行者,所以必须先以规范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为起点,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调整财务管理体系。

(2)健全完善法律规范和监督机制。一方面,国家应该颁布和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作为指导,另一方面,地方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合适的法律规范和监督机制。

(3)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体系。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是以预算管理为主,为了确保长远目标的实施,事业单位必须加大收入管理的力度,根据成本与收入的实际比例(表1),评价预算的有效性并提供建议。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项目立项的依据,通过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事业单位达到最终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4)建立战略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为了保证事业单位战略型财务管理体系的实施,事业单位必须建立战略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将战略财务风险控制在与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并且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确保已经建立危机处理计划来应对各项风险,加强风险信息管理、风险评估,完善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和管理策略。

三、总结

事业单位是我国主要的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职能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组织从事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活动,参与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相对较少。战略财务管理是企事业单位战略计划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和延伸,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的突破和发展,将财务管理的重心从微观层面的内部会计核算转移到宏观层面的总体战略管理上来。因此,为了从整体、长远的角度分析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保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事业单位战略型财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佟岩.新型战略财务管理理论的内涵浅析[J].市场周刊,2010 年第6 期:50-51.

篇7

二、认识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概念

(一)分析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含义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这个新名词也是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和企业发展变化而出现的。财务核心战略管理与传统的财务管理不同,它相较与传统的财务管理坚持更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利益,并且坚持以回收期和净现值等指标的财务会计绩效评价制度,使企业可以更合理的配置和优化现有资源,使企业能够持久的发展和获利。

(二)分析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特征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动态性以及外向型四个特点。其中核心战略管理的整体性主要是使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注重内部和外部的整体管理,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财务战略相统一,并且使财务管理分析与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目标相协调,最终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另外,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长期性主要是使企业确立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并且加强对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预测和应变能力,增强企业的战略风险管理能力。还有,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动态性则是使企业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动时,学会以变制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财务战略计划,做出合理的财务管理行为。最后,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外向性是使企业要加强财务战略系统内部环境的同时,还有切实的了解财务战略系统外部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分析坚持核心战略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积极意义

目前,为了使我国企业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保障企业能够持久健康的发展,就应该坚持核心战略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的职能范围不一样,它比传统的财务管理职能更宽泛一些,不仅能够注重企业的内部环境,还能有效地关注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比较全面的参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扩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视野,从而使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财务信息和合理的策略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确定企业的发展定位和竞争能力,分析出企业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实力差距,使企业能够利用现有资源来更好地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扩大企业发展空间

现阶段,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趋势,使企业也必须要紧随时展潮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企业要想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坚持财务核心战略管理,这样才能使企业扩大发展空间,使企业充分利用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为自身的长期发展和实现经济效益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三)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要坚持核心战略管理理论下的财务管理行为,才能使企业有效的规划和安排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起合理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并且能够使企业在财务活动中有效地规避风险,使企业能够长远稳定的发展,并且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优化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

当前,虽然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的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利益,但是,我国企业在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没有使企业形成完善的战略型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抑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优化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就有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等合理有效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与企业财务核心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

国家政府要重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要颁布与企业财务核心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要约束和监督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另外,企业也应该根据外部财务发展环境和企业内部发展条件来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使企业要认真分析财务关键因素的变化趋势,并且根据财务环境来制定正确的财务战略决策并且要适时地调整,从而规避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使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得到长期性,全局性的稳定发展。

(二)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其职业能力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中的关键监督和执行者,对于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的积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和能力的培训,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提高其职业能力,使会计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防止会计人员做出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使会计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发展。

(三)完善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要随时展树立财务战略管理能力创新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使企业确立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合理配置相关的资源,而且还应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总体发展目标相协调,能够使企业适时调整战略目标依次应对各种危机和风险,克服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使企业实现最终的目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符合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治理结构

篇8

二、新经济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区别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虽然在本质上与企业的一致,但因为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特殊性,所以企业与事业单位是有区别的,以下是对新经济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对比。

1.概念不同

企业财务管理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企业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它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概念是事业单位在执行事业计划、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有关经费的筹集、运用、报销、管理和监督等事项。主要是单位预算管理,其中包括财政预算拨款、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还有收入、支出、资产、负债、专用基金的管理这几项内容。两者在概念上就有所区别,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辅助企业实现利润增长,而事业单位则更侧重于管理与监督,政策性强。

2.新经济下,创新方法不同

在新经济下企业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转变企业的理财观念,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等方法;而事业单位则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努力减少支出,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三、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从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分析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也在不断升级改善,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不例外。有些主管领导对业务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之对资金控制管理不合理,进而导致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法合理控制资金,资金支出过大等现象的出现。

2.从内部控制方面分析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对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对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淡薄,这就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有些单位在使用经费时,不能做到专款专用,还有甚者挪用项目资金来补贴日常支出。在使用专项资金时,手续不够严密。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原因就是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四、在新经济下如何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理念

1.针对财务管理制度提出改善的措施

如何在新经济下通过改善财务管理制度来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将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健全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经费报销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

2.针对内部控制提出强化的措施

事业单位应该在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制度,用来约束单位的财务人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五、新经济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理念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通过在新经济下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强化,可以缓解事业单位的竞争压力,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管理行为、提高事业单位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2.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群体服务的一种机构,而财务管理又处于单位管理中的核心位置,所以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理念的强化有利于提高事业的服务质量。

3.有利于事业单位稳定健康的发展

篇9

1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

1.1知识经济的概念

知识经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类在历史发展中自今为止一共出现了三次经济革命,即19世纪中叶在英国掀开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代表着人类从手工劳作到机器劳作的过度;20世纪中期在西方多国爆发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20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也称科技革命。19世纪中叶以前,全球各国、各地区都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要的经济形式,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以工业经济为主要的经济模式,科技革命以后出现了知识经济,并且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当今时展的潮流。知识经济是以脑力劳动为基础,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一种经济模式。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相比而言,知识经济是一种无形的经济模式,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支柱,,因此,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密不可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制造、加工、传播、使用等一系列步骤更加严密和完善。对知识经济的促进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1.2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一般都需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以及熟知国家财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继而按照国家既有的法律法规,组织企业资金流动、控制支出,处理好财务关系。简单的说,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通过计划、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管理活动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继而维持企业既有的盈利。

2企业管理创新与知识经济的关系

企业内部管理创新与知识经济,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表面上看并不存在着联系,但是其内在联系是比较紧密的,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内部管理的创新,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发展,还有利于推动企业向知识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间接性地带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化,促进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度;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从根本上促进了社会对于创新能力的重视,推动企业内部创新机制的形成。

2.1知识经济有利于企业管理创新

创新机制的形成有利于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推动国家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反观,如果国家缺乏完备的创新机制,没有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无法搭上知识经济快车的。创新对一个国家重要,对企业发展更加重要,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企业日常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现代制度的形成,还有利于激发员工劳动积极性,鼓励员工创新技术,推动产品的升级更新。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企业的内在实力更加看重,企业生产产品是否具有核心技术,企业是否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是否拥有专业的研究人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知识、人才支撑。可以这样说创新机制的形成是企业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的有利支撑,没有知识,技术、创新能力、人才,就不能建立起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因此,知识经济的来临有助于企业管理的创新。

2.2知识经济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进程

知识与技术的革新,必然会极大地推动企业创新管理的进程,企业也只有积极地推动创新机制的形成,培养员工创新意识,应用新的方法、新的理论重新审视企业旧有的管理机制,为企业管理机制添加新的元素,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开展。知识经济其本质就是以知识和信息技术形成的经济模式,更加注重知识、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形成以知识技术为核心在内打造具有高技术水准的产品,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加大对知识领域的投资,扩充人才储备,加大对先进技术的研发进度,提高企业基础管理,为技术研发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和支持。只有企业形成重视技术、重视人才的理念,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不会被淘汰。

2.3知识经济的实质是基于技术、知识创新的企业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利用科学技术系统性的处理信息、创新新技术、新知识,在知识经济中创新不仅仅体现在外贸模式的创新,更加要求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只有创新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及人员配置,才能把握住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这样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新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在知识经济的作用下,企业管理创新有了新的发展,具体表现为:(1)知识经济中企业“人本意识”有了极大的提升,知识经济更加注重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这也要求企业必须重视这方面,企业应该从制度上确立对知识、技术、人员的尊重,注重研发投入、注重员工的培养,最大程度地培养员工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员工的知识,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对投资者而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是一种福音,它可以分摊企业经营风险,改变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相对位置,弱化物质资本的重要性,强调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企业的盈利以及风险都不再独属于企业,而是分摊到个人身上,形成利益共同体,更易推动企业的发展。(2)改变企业经营目标的定位。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目标皆定位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原有的经营定位已经不适合企业的发展,企业纷纷重新确定经营目标,并将其定位于创新机制的形成、企业整体管理、长期发展战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重视专业人才、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这七个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中不仅要求企业发展自身,还要求企业突出对社会、国家经济的贡献。

3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3.1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企业财务管理核心要素是管理人员,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管理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如果管理人员职业素养较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发展,将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纳入科学的管理体制当中,避免企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财务问题,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针对于这一方面,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优化财务管理人员构成。(2)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时展的不同带来了经济模式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更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内容,因此,企业可以邀请行业内财务管理人士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时刻了解到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以及新的变化,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保持员工的财务管理创新思维,提高员工的整体职业素质。(3)员工自身也应该加强学习,紧跟时展的潮流,跟着企业发展的脚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优化日常管理机构,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为自身成为具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3.2改变财务管理模式

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核心要素,与之相配套的就是改变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可以引进高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财务工作集中化、一体化,避免传统管理模式的分散化,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精简工作内容,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专业的财务管理软件来辅助员工工作,提高企业财务核算、计划、预算、管理等整体水平,这些专业软件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保证财务工作的精密度,减少人为错误,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有实力的企业还可以自行编制这类专业软件,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双重化,这也是利用知识获取经济效益的表现,这样一来企业既适应了知识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自身实力的增长,可谓是双赢策略。

3.3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问题表现;对策;风险控制  

  

1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表现  

1.1 财务管理观念滞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财务管理的规范性要求是越来越高,但是我国企业并没有随着市场对企业的要求的提高而提高,他们在财务管理观念上任然受着过去旧的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对时间价值、边际成本、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根本没有。由于某些中小企业管理者与一般从业人员大多数具有一定的血缘、亲缘或沾亲带故的关系存在。往往使得财务管理制度过于简单和形式化,其制度的约束力自然不够强,在执行起来也很困难。最后导致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等财务工具只是嘴上功夫,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 缺乏日常现金的管理手段,并在投资上不具有科学性  

由于我国的企业大多数是采用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高度统一的集权管理方式,其投资决策主要由所有者做出。对财务管理部门也是可有可无这么一个概念。所以在资金管理方面就存在资金随意挪用,投资行为上存在短期化,没有战略眼光,原因:一是他们自身规模较小,投资面临的风险大,他们总是想投资了就能尽快见效,能立即收回投资是更好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二是他们看中多元化经营能够分散他们风险的作用和将自身企业规模扩大了的一种表现,并且有种做大的成就感,其实他们已经违背了经济规律行事,忽略了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的矛盾对立情况。  

1.3 财务控制能力差  

财务控制能力的概念是指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使用一定的方式或手段影响和操纵企业的财务行为,保证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一种行为能力,可有通常这样的指标来体现。如财务计划的完善性、控制过程的完备性、控制方法的先进性、企业的分权程度、员工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等方式方法。  

但是我国财务控制上表现出的问题,一是某些企业有一些闲置的资金,在管理上不到位,导致企业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未拿来做企业生产的周转用。二是在存货控制上处于薄弱环节,某些企业在货物的存放上,往往把货物的存放大国企业的营业额好几倍,造成资金成呆滞状态。三是某些企业在收账款的周转上表现得十分缓慢。这些企业在做生意的时候,只图眼前利益,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和催收措施,导致应收账款往往不能兑现,以至于最后形成呆账。   

2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应对策   

2.1 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体系   

篇11

“现代企业是物力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契约”这一科学的企业存在观,深刻地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使财务与财务制度发生相应的变化。从人力资本产权化的理论和实践角度,反思现有的财务理论范式、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工作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现行财务制度是以传统财务资源——物力资本为运作核心而进行的财务安排,是以传统的财务资本——资金为中心而进行的融资、投资,以及强调以物力资本所有者为唯一剩余收益分配对象的基本模式,是现行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范式的产物。其中,以物力资本所有者(即股东或出资者)为剩余收益分配的唯一对象的财务分配制度,是现行公司财务运行的核心。人力资本产权化趋势及其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使得现行公司财务范式面临创新的需要。公司财务必须改变其以传统物力财务资本的融通、投入、日常管理及对出资者的利润分配等为基本内容的财务范式,引入人力资本要素及对人力资本进行价值管理的方法与内容。为了保持公司财务实务范式的运作效率和公司财务理论范式的解释和指导能力,对这些问题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我们还可以从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来反思现行公司财务范式。现行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的主流范式还没有形成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化的财务安排,这使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很难深入,无法深入到人力资本会计阶段,即从资产和权益两个方面完整地对企业在人力或智力上的投入、产出及存量进行核算和管理。现有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理论与核算体系大都是在缺乏人力资本财务安排的条件下构建的,这无益于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化的制度创新安排。正因为如此,管理层在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和推行上缺乏足够的动力。财务制度构成财务会计核算与监督制度的基础,人力资源会计要想系统地披露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价值方面的信息,并有助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必须建立起系统的财务安排。而现行的财务范式除了关注物力资本所有者即股东对财富最大化的要求外,还未把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财务分配要求、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产出价值评估等纳入其中,这就使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和人力资本会计的发展存在制度性的障碍,始终无法从核心人力资产(或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的产权权益两个方面来设计能得到企业管理层肯定的人力资本会计制度模式。因此,人力资本产权化影响到财务与会计的实务范式和理论范式,现行公司财务范式由于缺乏创新而形成的人力资本财务制度缺位,成为阻碍人力资本会计发展的理论与实务上的障碍。

二、基于物力资本的财务范式的缺陷与创新要求

首先,从财务范式的内在缺陷来看,现行的财务范式存在“价值空洞”缺陷,而弥补“价值空洞”的根本出路就是范式创新。如前文所述,现有的财务范式是围绕着资金及其运动而展开的理论结构,以资金的筹集、投资、营运管理及利润分配为财务管理内容,利润分配制度的核心是按资分配。公司财务的核心和现实的边界是指资金运动的轨迹及其涉及的经济利益关系层面,公司财务范式可抽象为资金即物力资本的配置结构。然而,从人力资本要素与人力资本产权化发展的角度观之,这是典型的工业经济社会对公司财务范式认识的产物,其实质是物力资本所有者(出资者)及其人(经营者)的传统财务理念,其理财根本取向是对物力资本所有者财富的保值和增值,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物力资本所有者财富的最大化。而在知识经济社会,人力资本逐渐与物力资本即传统意义的财务资本一同成为企业经济的核心要素。在一些新兴行业,人力资本甚至取代物力资本成为整合资源的主导要素。像微软这样的创业企业并不是建立在丰富的物力资本基础之上,其企业价值的创造主要源于核心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非传统的物力资本即资金。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也不反映在现有财务会计核算的财务资产中,而是体现在以人力资本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上。就当前的会计模式而言,财务会计还无法有效地核算人力资产,这正是前文所指出的财务制度缺位使然。因此,在实际的企业价值和账面的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价值空洞”。现有的财务范式是含有“价值空洞”缺陷的理论与实务结构,与目前人力资本发挥重要作用的现实和未来产权化发展趋势存在很大的背离。从创新的角度来看,企业经济战略资源的结构变化,必然会促使财务理论与实务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传统“融资”、“投资”、“管资”、“酬资”的财务结构将被提升到融智与融资并重、投智与投资并举、管智与管资并行、酬智与酬资并存的新型价值管理结构。这其中孕育着崭新的财务范式,这一新型的价值管理结构充分体现了通过财务范式创新来弥补“价值空洞”缺陷的系统性努力。这些系统性的努力包括对现有财务范式下的财务概念、财务资源、财务价值观、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价值管理属性的重新审视,其目标是在崭新的基本财务概念和财务价值观念上,构建一个企业价值管理的公司财务新范式。

其次,从财务范式的管理实践来看,现行财务范式会造成管理摩擦,而范式创新是解决管理摩擦的根本出路。一方面,由于现行财务范式以物力资本为基础,人力资本外在于其理论与实务结构,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与财务管理是不相干的。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新观点,如人力资本运营资本化管理,其具体内容涉及到人力资本的股权化安排、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与权益确认等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和人力资本管理。我们并不反对把前述内容纳入广义的人力资源管理,但我们更倾向于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和人力资本管理属于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容。如前文所述,现行主流财务范式还没有定位在价值管理上,鉴于“价值空洞”的存在,人力资本要素尚未纳入财务的理论与实务范式,因此,出现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的管理摩擦,即人力资源价值管理与人力资本管理的职能管理归属矛盾是必然的。现有的财务范式未能考虑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新兴的经济要素,无法满足新的管理实践的要求,在理论解释上也缺乏力量。按现在的财务范式,是不能接受人力资本会计上提出的“物力资产+人力资产=负债+物力资本所有者权益+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的,这正是传统资金管理型财务范式在局限我们的思维。人力资源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创造,而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形成的重要资本内容,为什么不可以纳入财务管理范畴?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形成企业新的资本结构,难道不会改写传统资本结构的意义?财务难道没有责任解决人力资产的估价难题?因此,只有创新财务范式,财务的理论与实践才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财务范式的创新除了体现在能容纳新的经济要素,接受新的价值理念外,还体现在通过管理方法的创新来完成财务观念的转变和资源、资本结构上的变化。以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应对新的管理内容,正如“旧瓶装新酒”,未必相容,可能产生管理失效。人力资产评估方法、人力资本投资方法以及基于人力资本和人力资产利用效率的财务分析、针对人力资本产权的财务分配政策等,都需要在继承传统财务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表明财务范式创新只有取得方法论的支持,才能尽可能避免管理方法与管理内容之间的摩擦。至于方法的创新,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革新求异,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引入新的财务管理方法。

三、基于人力资本的财务研究前瞻

结合人力资本产权化的经济背景和企业制度创新的要求,借助于现有的人力资本理论,按照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的客观规律,构建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化的财务理论与实务范式,有利于人力资本会计的发展,也有利于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密切公司财务管理,会计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使三者各有其管理职能定位并形成有机的职能协调,这是公司财务研究的新课题。展望未来的财务范式,其创新意义体现在:未来的公司财务理论范式和实务制度不再是以物力资本为唯一的剩余收益分配主体,而是一个以物力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双重产权主体参与剩余收益分配,以物力财务资源和人力财务资源即广义财务资源为管理对象的创新范式,一系列基本财务观念的变化和财务基本理论的发展将在此基础上展开。

首先,从财务资源观来看,面对新的经济条件下财务环境的变化,财务资源的内涵和外延需要作相应的拓展,人力资本要实质性地纳入财务理论研究的范畴和财务管理实务的视野。在财务资源等基础概念的理解上要有新的突破,把财务管理的对象从狭义的财务资源——资金,拓展为广义的财务资源——物力财务资源和人力财务资源。

其次,从财务职能管理创新来看,在新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内容需要超越资金管理,把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和人力资本管理纳入财务职能管理,并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进行相应的职能协调。人力资源的管理应明确分工,如人力资源部门专门进行人力资源的引进、培训、岗位设计和优化等事务性管理,而把人力资源价值管理的职责赋予财务职能部门。

再次,从财务的手段创新来看,财务部门要进行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需要发展新的财务管理方法。比如,把管理中的激励方法系统地引入财务管理,使其有效地协调企业与不同财务主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注重激励企业核心人力资源,充分发掘企业人力资源创造价值的潜能。「参考文献

[1]张丹。人力资本要素确立的财务思考[J].现代会计,2002,(5)。

[2]兰艳泽。论财务管理的泛资源观念[J].当代财经,2002,(12)。

[3]阎达五,徐国君。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与劳动者权益的确立[J].会计研究,1999,(6)。

[4]张兆国。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创新[J].会计研究,1999,(3)。

篇1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199-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状况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资金管理的不妥善、财务的信息化水平低、缺乏现代的财务管理理念、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能力差等。如何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话题。

目前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该文明确了财务管理能力的相关内涵,探究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认证体系研究,以解决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价问题。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证体系研究为财政部门出台扶植企业、分配财政资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概述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某一组织内部的互补的技术和知识的组合,是一种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1]。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般具有如下特征:核心优势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上;核心能力是企业多独享的竞争优势或资源,通过提供满足客户的需求,带给消费者独有的价值;其他企业难以模仿这种核心能力。

企业的能力分为功能性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三种。管理能力在这三种能力中处于关键地位。企业的管理能力是企业制定战略、执行战略,最后再调整战略的一系列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强调企业的竞争优势是难以模仿的各种资源或能力、是企业内生的,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地位日渐凸显,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指的是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以持续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作为动力,充分整合企业的外部资源,优化配置企业内部的资源,以形成优良绩效,同时关注风险防范,这一系列过程中,企业拥有的关键技能和专有资源[2]。

2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2.1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根据财务管理能力的维度不同,该文将财务管理能力划分为六项核心能力,分别是学习创新能力、财务战略管理能力、内部资源配置能力、外部资源整合能力、财务的结果表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具有如下特征:(1)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具有动态性;(2)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具有系统性;(3)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具有价值性。

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六项能力是相互制约的,财务战略管理能力处于向导地位。其他的五项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外在财务表现能力。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合理配置内部资源以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如图1)

2.2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核心维度内容

2.2.1 学习创新能力

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是企业维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学习能力有助于企业的组织学习,通过组织学习,增加企业的有效知识,进而改变企业的行为。财务创新能力包含财务管理的观念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创新、财务目标创新、学习能力、财务的治理制度创新等指标。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主体,不仅包含财务管理的高层管理者,还包括全部的基层财务人员。财务学习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主要可以从财务人员基本素质、财务人员的创新能力、财务人员的学习过程、财务人才发展战略和CFO能力五个方面来衡量。

学习创新能力体现在高管和财务管理团队的素质水平上,主要的评价指标有财务管理的团队建设和财务高层的作用两方面。财务高层的作用通过财务中层人员的职能发挥和财务高管人员的作用发挥这个指标进行评价。财务管理团队的建设主要考察财务人才的梯队建设和财务人员的教育水平两个方面。

2.2.2 财务战略管理能力

企业之所以进行战略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展企业的独特战略资源,并优化配置企业的战略资源。财务战略管理包含财务战略的制定、财务战略的选择、财务战略的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存在货币资金的收支平衡战略、资本结构的优化战略、稳定发展的战略、资本投资的战略、低成本的战略、收益分配的战略、利润优先的战略。财务的战略管理能力的二级指标包括治理结构合理性、产权结构合理性、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整合程度、CFO制度、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长期化倾向、市场适应能力这些类目。

财务战略管理能力是以公司治理结构和产权结构作为支撑,提出由产权结构合理性、公司治理机构合理性、财务战略合理性组成的指标评价标准。财务战略合理性可以通过财务战略的实施与制定来评价。财务战略的实施由战略的资本运营规划是否合理、财务战略实施效果来衡量;财务战略的制定由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度、是否制定相关的财务战略来衡量。产权结构合理性可通过第二到第五股东的持股比例、股东的构成、管理层的持股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的公司治理采取“三权分立”的制度,公司的监督权、经营管理权、决策权分别属监事会、董事会、股东大会三方分别持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衡量指标有财务高管的地位和公司治理水平两个。

2.2.3 风险管理能力

风险是一种可能性,它具有一定可度量性。风险只计算可能的损失,不计可能附带的收益。风险管理主要包含预警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风险考评等内容[3]。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主要考察以财务风险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其二级指标体系包括现金保障水平、债务控制水平、风险管理措施三个指标。

2.2.4 内部资源配置能力

内部的资源配置主要是利用财务手段,对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结构调整和规划,使得财务资源与企业其他内部资源之间、财务资源内部之间、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之间的配置更为合理高效。财务资源的内部配置能力主要包括财务战略资源的整合和内部财务资源的整合两部分内容。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能力的二级指标包含资产管理水平、资金管理水平、全面预算管理和人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四项衡量指标。

内部资源配置能力由资金管理水平、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三个指标衡量。财务信息化水平考察信息化实施效果和信息化实现程度两方面。资金管理水平考察筹资方式多样性、资金基础管理、资金集中管理三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水平考察预算的覆盖率、预算制度的合理性、预算的考核、预算的执行、预算的差异分析等指标。

2.2.5 外部资源整合能力

企业的外部资源整合能力是对企业外部的关系协调能力和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主要是兼并联合、并购重组、产融结合、资本运作等整合能力。外部的资源整合能力的二级指标有利益相关者协调、战略财务资源整合、金融关系协调三项衡量指标。

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的评价体系可由对接资本市场、产融结合、协调利益相关者三个指标组成。产融结合考察参股金融机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授信情况和合作协议两方面。协调利益相关者考察企业与员工关系、与投资者关系、与政府相关部门关系。对接资本市场考察企业的资本运作水平和是否控制上市公司。

2.2.6 财务表现能力

财务表现能力是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的外在表现,主要包含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绩效指标;企业将通过财务报表对企业的管理运营的优劣进行及时的信息披露。财务表现能力是具有以下特点:财务管理能力存在于特定主体中,财务表现能力是评价个别财务管理能力整合效率的重要依据;其他五项财务管理能力是施加在财务资源上的作用力,而财务表现能力则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作用在技能、知识、资源的财务表现和结果;财务表现能力并不直接创造价值。财务表现能力的二级指标有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财务信息披露、社会贡献能力、成长能力这六项衡量指标。

通过对上述财务管理能力的六个维度进行详细的阐述,有助于企业对财务管理能力的要素找差距,进而促进财务管理的改善;对于政府的职能部门,责任主体可根据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构成情况,充分发挥间接的管理职能,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引导企业发展。

3 结语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状态并不乐观,与国际水准存在较大差距,构建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价体系,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该文首先对企业管理能力的相关概念进行说明,进而通过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能力、内部资源配置能力、外部资源整合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六个维度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整体构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体系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升级,改善我国的财务管理的落后状况,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来,财务管理能力有利于债权人、投资者根据评价体系情况,判断企业的具体投资价值。从政府角度看来,实施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之后,为政府的财政部门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进行财政资源的分配提供相应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蔡维灿.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培育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3):71-74.

[2] 蔡昌银.企业核心能力与财务管理能力研究[J].经济师,2006(1):233-234.

[3] 陈玉珍.财务风险控制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提升[J].会计之友,2007(6):86-87.

[4] 姚桂琴.企业财务能力的评价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0):219.

篇13

一、引言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经营呈现多元化趋势,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为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企业管理高层势必研究制定集团化发展战略,但在集团发展初级阶段管理层级较多,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与集权管理体制尚未找到契合点,集团公司多数情况下仅仅获得了品牌效益,对子公司的管理仍体现在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

如何真正发挥集团规模优势,实现集团化运作与发展?许多国内外优秀集团公司都经历过这样的思考。扁平化管理思想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如何明确企业战略定位、优化组织结构与强化内部管控的问题,但任何管理思想都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企业任何管理领域。在集团扁平化体制改革中,财务扁平化管理是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二、扁平化管理的概念与优缺点

扁平化管理是企业为解决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环境下面临的难题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原来的有效办法是增加管理层次,而现在的有效办法是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扁平化管理的优点是:由于层次少,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从而可以使高层尽快地发现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经过的层次少,传递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也较小。此外,较大的领导幅度使领导者对下属不可能控制得过多过死,从而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

扁平化管理的缺点是:由于管理幅度过大,使领导者对每一位下属不可能进行充分地、有效地指导和监督;每个领导者从较多的下属那里取得信息,众多的信息又有可能淹没其中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可能影响信息的及时利用等等。

三、财务扁平化管理的概念

财务扁平化管理是集团扁平化管理思想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是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是财务管理为适应集团化运作需求的必然趋势。

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到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演变,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集团内部各单位财务上的集中管理,是财务扁平化管理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实现集团内部财务与业务的集成,是财务扁平化管理的中级阶段;第三阶段,实现集团内部财务与整个供应链的集成,是财务扁平化管理的高级阶段,也是集团化财务管理的最高目标。

四、如何实现财务扁平化管理

企业集团要实现扁平化管理,首先,要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企业管理方式,包括财务管理模式的变化,因此财务扁平化管理的实现与整个企业集团扁平化组织架构的建立是相辅相成的。其次,要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观念再造

传统财务管理侧重于财务的核算管理,要转变到新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企业集团的各级员工,从最高层领导到最底层员工,都要转变业已形成的基本观念,进行创造性思维,重建企业文化。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培训,帮助员工接受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

2.流程再造

企业再造的核心领域是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理论上讲财务管理应涉及到企业的每一项活动,但传统上它只对财务的收支进行管理,对财务收支的源头——业务活动却很少涉及。要适应扁平化财务管理的需要,势必要对企业工作流程进行重组。首先打破企业部门内部界限,重组企业集团内部的工作流程,建立流程型群体,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和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集成;然后将集团内部的业务流程再造推广到整个供应链中,集成从购买原料到对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减少供应链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现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与整个供应链的紧耦合。

3.组织再造

为适应新的工作流程,企业的组织结构也要作出相应改变。传统的企业中,组织结构是由“金字塔”型的职能部门组成,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各自独立;同时,受管理幅度的限制,存在大量中层管理人员,财务部门从最高层领导到最底层会计人员之间存在很多中间管理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后,财务、业务实现了一体化,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分工界限日益模糊并趋于融合,跨职能型群体大量出现;同时,管理幅度增大,必然要缩减乃至取消中间管理层,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趋势。

五、财务扁平化管理的利与弊

1.财务扁平化管理的优点

(1)财务扁平化管理的前提是财务集中管理,这有利于财务部门内部信息沟通,便于集团各单位核算规则的统一,以及财务资源在整个企业集团的合理配置。

(2)财务扁平化管理的核心是财务与业务的高度集成,这有利于打破部门壁垒,减少信息传递层次,避免信息孤岛及信息失真。

(3)财务扁平化管理有利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断纠偏,避免短期经营行为的发生,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