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27 16:04: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风险管理分析案例

篇1

[关键词]高速路安全风险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截止到2001年底,已建成190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居世界第二位。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和投入运营,如何管好、用好高速公路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于是高速公路管理研究应运而生了,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针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安全及其股份风险管理我个人分析一下几点感悟,

一、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意义及内容

1.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时期,高速公路发生重大事故,其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都十分严重,所以,研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等特点,由于高速公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交通事故大为减少,其事故率只有一般公路的1/3—1/4,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上车速快,一旦发生事故,其严重性增大,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两倍。。

3.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教育:即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普及交通安全的常识和高速公路的使用知识;法规建设:使得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车辆建设:对车辆进行注册登记并定期检查,核发牌照及行车执照;驾驶员管理:核发及审验机动车驾驶证;道路及其安全设施的验收与管理:当道路竣工之后对道路进行验收,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维护高速公路安全秩序。

二、构建有效的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识别与衡量系统

1.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明确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性质;二是找出引起这些风险的原因。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但在许多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些定型的分析方法。按照规范的程序来考察。如故障树法、“德尔菲方法等”。

2.风险的衡量与估算。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的衡量与估算,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省财政厅对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状况的衡量与估算,二是高速公路股份公司自身对其风险的衡量与估算。

(1)省财政厅对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的衡量与估算。目前,四川省财政厅对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的评价体系是按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性与流动性能力以及市场风险敏感程度等进行监测。

(2)高速公路股份公司对自身风险的衡量与估算。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依据省财政厅的风险评价体系,对自身的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性与流动性能力,以及市场风险敏感程度等进行监测;二是对信用等级与风险的分析。

三、完善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的规避与控制体系

1.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防范及规避的主要策略。

(1)风险规避。指高速公路股份公司根据其组织风险管理或控制的成本远远高于所获取的收益,而在经营决策中采取拒绝或退出该项目的方法。

(2)风险预防。是指对风险设置多层防线的方法,即高速公路股份公司对其业务活动中所承担的风险总额,通过一定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控制。

(3)风险分散。指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通过资产负债的多样化及资产证券化等控制风险的集中。选择一些相互独立的资产和负债方式,当某种资产或负债因一定风险遭受损失时,其他资产或负债不会受影响,高速公路股份公司不会受到较大损失。

(4)风险转移。指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通过合法的交易方式和业务手段,将风险尽可能转嫁给第三者。

2.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风险规避与控制体系的内容。

主要包括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外部监管控制体系和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两方面内容构成。

(1)建立和发展高速公路股份公司风险的外部监管控制体系。

外部监管体系包括三个层次:①是要树立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充分考虑到高速公路股份公司自身特点以及不同高速公路股份公司所处的行业差异、地区差异和所有制差异,完善指标考核体系,针对各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资产流动性,质量和盈利情况,实行分别监管;②是要把防范经济风险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建立严格、真实的报表报送、分析和信息披露、信用管理和违规处理制度,实现监管重点从合规性向审慎性监管的转移;③是要积极改进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监管的工作方式,实现多种监管手段,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树立以预防为主的监管指导思想。第二个层次是社会监督,即借助中介机构、新闻媒体、人民团体等社会力量,使它们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对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

第三层次是行业自律,即通过同业公会这一社团组织统一制订行规、行约,促进会员守法经营,规范发展,从而达到互相监督、自我管理的目的。

(2)完善高速公路股份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

结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高速公路股份公司自身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股份公司内控机制势在必行,具体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①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决策、执行和监督三大系统。首先对重大业务经营问题实行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切实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以及职工大会的职能,明确各自职责,严格按公司章程开展活动,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公司重大决策中来。

篇2

所谓的电力营销系统其实就是利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针对电力营销业务的管理工作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与存储等,并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后续服务,从而形成准确的预测机制,为电力营销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也正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在市场与商业中的作用逐渐增多,所以就必须要构建起完善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一、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中安全风险的表现形式

1.技术类的风险。从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自身来讲,存在许多设计上的问题,这样也就产生了许多的漏洞,严重会造成系统数据的泄露或是丢失。如对于一些电脑黑客来说,可以轻易的入侵到计算机中,或是可以在电费统计的过程中造成重复与遗漏等现象。

2.操作失误类的风险。所谓的操作失误类风险其实就是在系统维护或是工作人员无意识的操作失误而造成的风险。如在修改电价标准的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这样也就造成了电费核算的过程中,出现误算等现象。

3.违规操作类的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是在个别系统进行维护与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采取一些隐蔽性的技术手段,更改重要的数据信息,从而造成的风险。如在某地微机员修改了用户的用电计量表标码,这样也就造成的应收电费与实收电费相差九万多元。

4.备份管理类的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是指在进行数据备份工作以后,可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数据库中与原数据库资料不符,或是在恢复数据可以前,被改动而带来的风险。

5.被非法入侵而造成的风险。通过将风险进行详细的划分,可以将电力营销管理风险划分为全局风险与局部风险。全局风险主要是造成全局性的危害,如造成系统的瘫痪或是不能进行正常工作等。而局部风险则主要是对系统中部分数据进行篡改而造成的风险,如部分用户的信息被篡改而造成的损失。

二、解决电力营销系统管理系统安全风险的措施

1.增加必要的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安全。

1.1增加保护功能来避免因突然断电或是突然出现干燥而造成的事故。

1.2增强检验的功能在对需要输入到系统中的信息与数据等进行检验,对于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则不允许通过系统。

1.3增加限制功能来限制一些错误的操作。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2.1建立出用户权限的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在管理中,可以建立出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并实现在网络环境下的岗位责任制度。同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出相应的岗位,并明确岗位的责任与权力。

2.2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对于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来说,要建立出严格的牵制制度,并明确岗位的职责范围,同时还要实现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工作,并做好岗位之间的牵制保障。

2.3建立出操作系统与系统的运行记录。首先要制定出严格的硬件操作流程。其次要制定出规范的操作规程,明确执行程序的先后顺序,以及各个硬件之间的使用与处理要求。同时还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处置标准,做好文件的各项管理工作,以便于进行统一的管理。最后,可以设计出相应的软件功能,并利用系统功能来及时记录用户对系统的操作记录,同时还要定期对系统的主管进行检验,以便于了解用户的使用情况等。

2.4建立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在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中要建立出严格的补救措施与管理制度,如在服务器出现错误的过程中,要及时采用备用的服务器进行工作。此外还要建立出全面的设备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的运行环境,避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干扰。

2.5建立出完善的档案管理。首先在电力营销系统正式投入到使用过程中以后,要保管好所有的程序文件以及软件与硬件技术资料,并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同时还要禁止无权与有权用户的不正常接触。在调用档案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有系统的主管以及程序的保管共同批准以后才可以进行调用,同时还要做好调用人的详细记录,以便于日后的核查工作。

2.6增加有效的防病毒软件进行保护。

2.7加强对黑客的防御工作。首先可以设置好防火墙,并及时安装相应的检测软件,在黑客想要入侵到系统中时,可以立刻检测出来,并将黑客拒绝到网络以外。其次要做好主机的管理工作。在系统的安全管理中,用户名与密码永远是极为重要的管理环节之一。且在实际中,网络的任何攻击都需要合法的用户名以及密码。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大部分管理人员来说,都过于重视对特权用户的管理工作,这样也就忽视了对普通用户的管理。其主要体现在了在设置用户时存在方便的心理,没有严格按照设置的要求来设置用户权限,常常是随便设置用户的权限与组别等,这样也就给黑客的入侵留下了空隙。

3.界定了工作的方向。对于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来说,是电力企业保证自己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竞争力的基础,因此就必须要建立出科学的结构体系,制定出严谨的工作流程,此外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设计工作,提高管理的水平。另外还要建立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想要提高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效果,就必须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永德.魏利.浅谈施工企业在水电工程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后的工程变更管理[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1,(08):78-79.

篇3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各个地区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建筑工程涉及的内容较多,施工时间长,容易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很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风险

1、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缺少专业的施工队伍,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非常有限,很多施工人员都是从农村招聘起来的农民工,没有经过严格的、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1],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只是派几名技术人员在现场管理,缺少专门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专业人员,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一些安全管理专业人员形同虚设,使得建筑施工现场难以实现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

2、施工企业忽视安全风险管理

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达到施工要求,提高施工质量就可以了,但是他们忽视了只有先做好安全风险管理,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要求。由于安全风险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很多施工企业总是尽可能地减少安全管理投入,一味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没有严格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埋下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3、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较低

建筑施工企业的很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普遍都缺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知识,不了解安全施工操作流程、操作规范以及相关安全施工规章制度,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和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要求,因此也会影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的效果。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1)加强特殊工种的安全技术培训

建筑施工现场包含很多项目,其中有很多施工项目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如起重机操作工、施工电梯、架子工、电工等,这些工种专业技术性很强,对其的安全要求也很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坚持持证上岗、考核、培新和教育的要求[2],针对不同工种的要求和特点,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施工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2)加强对全体人员的安全法律法规教育

建筑施工企业要对企业的全体员工,包括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加强岗前教育、安全知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通过多种安全教育活动,提高施工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找出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消除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积极预防施工现场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同时对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加强对机械操作和触电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强化安全风险意识,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人们往往受到生理或者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即使安全责任意识较强,也很难完全避免安全事故,因此建筑企业要积极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护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建筑施工现场要做好五临边、四口、三宝的安全防护措施,五临边是指屋面周边、阳台或平台边、楼梯侧边、楼层周边、深基础、槽、坑和沟周边。在这五个临边必须设置防护立网、挡脚板或者防护栏杆。四口是指通道口、预留洞口、电梯口、楼梯口。在预留洞口、电梯口和楼梯口要架设安全网、设置盖板或者安全防护栏杆,在进入建筑物的入口都要搭设安全的防护棚,三宝是指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3]。凡是进入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没有安装安全带的,必须设计安全栏杆或者安全拉绳等,悬空作业点的下方要设计安全网,在施工现场还要设计水平兜网和安全立网。对于五临边、四口、三宝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井底物体打击事故和高空坠落事故机率,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在建筑施工现场还要做好三相五线制、一箱一漏和一机一闸的安全防护,一旦施工人员发生触电,在防护措施的保护下,可以及时触发漏电保护设备,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可以有效地减少触电事故。

3、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1)科学规划建筑施工流程

建筑施工企业要科学规划建筑使用流程,结合不同施工环节的实际情况,规范施工措施,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较低,降低建筑施工安全,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2)提高建筑施工机械化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减少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数量,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即使发生安全事故,由于施工现场人员较少,可以迅速控制事故范围,建筑施工机械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还有利于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的秩序,减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

结束语:

近年来,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只要不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关注安全、尊重生命,坚持综合治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重要原则,严格按照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标准化生产,才能逐渐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关键词:调度操作;管控环节;重点监护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调度员的日常工作日益繁重。电力调度员正常拟写调度操作指令票的依据是调度检修申请票、电网运行方式变更单等;调度操作指令票从拟定到最终的执行都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控制方法,这样可有效保证电力调度的安全。但由于电力业务联系及电力调度操作均通过电话下达调度指令,鉴于这一操作方式的特殊性,调度操作监护制度却又难以落实到位。近年来,分析电网已发生的多起误调度事故,可知电力误调度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对电力调度核心环节的辩识上出现偏差,在最需要管控的环节上出现差错,从而导致误调度事件的发生。我们对调度监护制度实施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并结合黄山地区调度的工作特点,提出了调度核心业务的操作重点监护制度。实践证明,它的实施,有效提高了电力调度机构的工作效率,并保证了电力调度安全的“可控、在控、能控”。

一、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从全国情况看,电网调度安全情况不容乐观。如发生在2004年的一个事故案例:2004年6月3日XX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发生一起因疏忽了一张停电申请票,造成带工作接地线合闸的恶性误调度事故。再如:2002年,XX电网发生了一起调度误下令造成用闸刀误合空载变压器的误调度事故(该站接线为线路变压器组带线刀的结线方式);2000年,XX电网发生了一起因调度电话打错变电站误拉开关的误操作事故等。分析近几年电力调度发生的事故,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调度员未严格执行调度规程,调度操作指令票的拟票、审票制度执行不严,未与现场核对设备状态。

(2)未严格执行调度操作管理制度,工作许可及工作结束手续不清,造成误送电;当线路工作有多个工作组在工作时,在只接到一个工作组工作结束汇报而没有接到全部工作组完工的汇报就送电,造成事故。

(3)调度员值班期间思想不集中,造成调令下错变电站。

(4)现场下达调令时,对操作中现场状态未弄清,造成下达错误调令。

(5)设备维护单位对设备检修各自为政,造成设备重复停电,增加了操作的次数,造成误调度。

黄山地调要求每一位当值调度员在电力调度生产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查找每一个电力调度生产环节的危险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危险点的控制工作应明确到具体的工作点,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的开展记录必须全面、具体、有针对性;杜绝空话、套话,确保工作安全,最终实现调度安全生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自身迫切的需求,我们大胆尝试进行电力生产管理创新,提出调度操作过程中核心管控环节的调度重点监护制度,有必要在黄山地调范围内实行重点监护制度,实行重点监护制度并不意味着除上述环节之外的操作取消监护。实行重要操作步骤的监护制度符合黄山地调的工作实际,能实现电力调度安全的收益最大化,它是科学合理实施现有监护制度的具体体现,提高了调度操作的安全水平。

二、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的特征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理念,就是以调度OMS管理系统为平台,以规范化的电力调度操作管理流程为主线;分析重点管控环节并进行预控为特征;以防止误下调令为目的,实现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

现有的调度操作指令票系统通过对数据库的定义和维护,可以将调度操作指令票的程序转化成电子流程,使拟票、审票、预发等操作流程均通过调度OMS系统来实现。但是,目前使用的调度操作指令票系统功能比较单一,我们依据防止误调度、误操作的总体要求,在调度业务中划定几个重点监控的环节,其环节的执行必须经过监护调度员的确认,并将这些监护点加入应用到本系统,实现了重要调度操作环节的有效监护。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在实际运用中体现出的主要特征有:打破条块分割,充分利用现有调度资源;将制度规则数据化;在线联络,实时互动;调度操作全过程闭环管理等。

1.打破条块分割,充分利用资源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就是要打破条块分隔,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充分利用,将多个系统(停电检修申请票系统、调度操作指令票系统、电力生产PMS系统等)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系统内部条块之间、不同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达到资源共享、协调统一。

2.建立动态数据库,将监护制度规则数据化

利用计算机的程序控制和数据库的预置功能,将监护制度电子化、数据化。将调度操作全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与典型票合理加入调度操作指令票的拟写、审核流程中,有效地预防了电力调度操作中常见的漏项、错项或跳项操作等异常和未遂事件的发生,切实提高了电力调度操作的安全水平。

3.在线联络,实时互动

在调度票操作中,实现调度下令、监护调度员监控,两位调度值班员均能够在同一界面执行,实现监督,有效防止调度操作监护不到位的问题。

4.全过程闭环管理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中使用的先进技术,使得调度操作全过程实现了闭环管理,调度工作动态易于实时掌握,提升了电力调度操作管理的水平。

三、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首先是建立与调度日常工作相适应的调度日志平台。整个调度日志系统自始至终以值班日志作为主线,借助调度日志平台,调度申请票处理及调度操作过程实现了电子流转,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也就有了物质基础。 转贴于

结合电力调度运行专业的工作特点,黄山地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使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得到了保障。

1.检修申请票的审核与答复风险防范

停电检修申请票风险主要体现在电网申请停役设备时,对需要停役的设备描述不清晰,从而造成运行方式人员在批复检修方式时,造成理解歧义,使得停电范围扩大或缩少,从而埋下事故的隐患点。一张合格的停电检修申请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批复停电设备应满足现场检修工作需要;相关停电设备间的申请停役时间上应保持衔接性;批复的停役设备应满足本地区电网的“N-1”原则;电网检修方式应能保证本电区的发供电保持平衡。可见,调度员在接到运行方式转来的申请票时,只要重点监护好上述几点,对于检修申请票的风险就可以降到最低。

2.调度操作指令票的拟写、审核与预发风险防范

调令的拟写、审核、预发环节是调度台内部流程中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的风险点相似,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拟写调度操作指令票时,对当时的(检修申请票操作前时刻)电网运行设备状态不清楚,从而造成机械式地执行调度规程中的“三核对”,却遗忘了重要的内容,“三核对”的基础是电网的某一时刻点的运行方式,而非当前运行方式。

(2)多个申请单位的同一停役设备工作(如:线路及其两侧开关等工作),在调度指令票中缺少必要的对多个单位的开工许可、完工汇报等内容,易造成遗忘听取其中某一个检修单位的完工汇报而误送电操作。

(3)审核调度票与预发是操作前的重要一环,在该环节中,除了审核停役票的内容外,还需要核算电网停役后电网的潮流情况,恢复是否会发生停役时刻潮流的超限。

(4)审核指令票还需要考虑停役设备是否会对高危及重要用户的供电产生影响,若有影响,必须考虑其他相关线路的正常供电能否保证高危及重要用户用电。

3.调度操作指令票执行风险防范

调度操作指令票执行是风险最高的环节,以前环节中的一小点失误,必将在此显露出来。我们将需要监护调度员确认的步骤加入到操作票系统中,这些步骤必须经监护调度员确认后,系统才开放操作调度员对某项(或几项)的下令功能。在这个环节中的监护重点是:

(1)停役操作前,监护调度员先进行预判电网方式,判断与本次停役设备相关的设备检修是否恢复,是否存在着相关设备的检修延期情况,是否对本次操作产生影响。

(2)不过分相信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的电网信息,操作前必须核对现场设备实际运行状态。

(3)检查电网的实时运行方式与本调令的初始状态是否完全一致,若不一致,是否对本次操作(潮流、电压、重要用户供电)产生影响。

(4)同上级调度联系的合解环申请和下令的合解环操作,需监护调度员的确认后系统才开放执行功能。

(5)复役送电操作,判定申请单位数目,是否所有检修单位工作均完工。

(6)复役送电,还需判定是否对下级调度产生影响,是否已通知下级调度等。

4.调度交接班管理风险防范

篇5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风险应对

Key words: risk;risk management;risk response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116-01

0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程项目的建设高峰期,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全面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加快,工程项目的竞争日趋激烈,更由于受经济危机等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项目开发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风险。由于任何合同形式的工程项目,其合同双方的行为本质都是商业行为,最终目标都表现为经济利益,工程本身具有的复杂性、长期性独特性等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存在各种风险。然而我国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在我国不但年轻而且更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风险管理方法及手段与市场经济并不完全相适应,同时相关政策措施也相对落后。随着我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等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建设项目由拨款改为贷款,投资主体也日趋多元化,风险管理显得必要且及时。

1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工程项目风险程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通过计划、识别、估计和评价、应对和监控等,从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的过程[1]。风险分析阶段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的计划与识别两大内容,而风险管理阶段则主要做好风险评价和应对及风险监控两方而工作内容[2]。

2武汉生物基地项目简介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项目,是构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高新大道以南、京广高速铁路以东、二妃山以北、光谷三路以西的九峰乡三星村。规划占用土地面积80公顷,合1200亩,其中一期建设占用土地面积36公顷,合540亩。

2.1 建设规模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80000万元,建筑面积约23.9万平方米。

2.2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武汉国家生物产业(九峰创新)基地项目总投资8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7164.46万元,主要包括土建及公共设施投资73799.46万元,建设期利息3365万元;流动资金2835.54万元。

3生物基地项目风险管理

3.1 风险识别本项目风险识别采取专家会议法,邀请行业内在建设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方面具有工作经验的项目负责人、评审人等对本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罗列和讨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3]:①新增竞争性项目出现的风险;②销售量波动风险;③技术风险;④资金风险;⑤社会风险;⑥外部协作条件风险。

影响本项目财务收益的主要风险因素为销售量和项目投资规模。

3.2 风险评估本项目风险评估采取基于专家咨询的概率树分析。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通过多轮专家咨询,确定销售量的变化程度、投资规模变化程度及其概率分布情况;②拟定项目财务净现值(FNPV)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③构造概率树分布,将各风险影响因素组合带入财务计算,得到不同风险因素组合条件下的FNPV和FIRR及其各自的概率;④计算FN PV≤0和FIRR<基准财务收益率的累计概率,从而对财务风险做出评估。

3.2.1 风险因素分布咨询结果。根据对专家咨询意见进行汇总,得到销售额变化、投资规模波动的概率分布,见表1和表2。

3.2.2 期望值计算。将各风险影响因素组合代入财务计算,得到在20年运营期的情况下,不同风险因素组合条件下推荐方案的FNPV和FIRR及其各自的概率和期望值。

3.2.3 风险评估。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对FNPV和FIRR进行累积概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FNPV大于零、FIRR大于财务基准收益率的累计概率为85%。

风险评估结论:按20年运营期计算,本项目的财务抗风险良好,但项目的盈利能力波动较大。

3.3 风险对策通过对本项目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分析,在经营期为20年的情况下,本项目财务抗风险能力良好。鉴于未来发展环境存在的不可预见性,为更加充分的进行风险防范,有必要对项目所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防范对策:①适当延长项目营运期限,提高项目财务抗风险能力;②充分考虑、谨慎预测项目所在地购买材料的可行性以及价格变化趋势,削减市场变化带来的投资规模波动风险;③参加工程投保。④加大招商宣传力度,政府提供较明显的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基地的销售收入。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时代悄然来临,其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模式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而且也为我国的经济发提供了很大的商机。但是,电子信息是依靠网络平台储存、运输、转换以及使用的。因此,其在使用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网络上巨大且复杂的安全风险。例如,黑客攻击攻击、网络病毒的蔓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威胁。除此之外,电子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还面临着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不到位、管理理论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均使得电子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风险。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管理的安全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管理理论与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同时不断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与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为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2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风险因素

2.1缺乏完善的管理理论以及系统的管理体系。理论是一切行动的基础,对于电子信息管理这一新兴行业而言,成熟而又完善的指导理论以及系统性的管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电子信息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比较晚,导致我国目前的电子信息管理理论以及管理体系均不是十分完善,跟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缺乏相应理论以及体系的指导,我国电子信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无法取得明显成效。此外,我国现阶段对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标准以及规范比较低,电子信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2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对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从事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对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知,对风险识别工作的理解也比较浅显,甚至依然沿用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对策,这种情况极大的限制了电子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电子信息管理是一项比较细致、繁琐的,其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同时也对其工作态度有着严谨的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负责的精神状态,不让电脑病毒以及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但是,目前大部分管理人员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工作电脑上随意安装游戏、娱乐等软件,导致电脑被病毒入侵,电子信息发生泄漏,为公民的个人财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除此之外,大部分管理工作人员在移交信息资料时,经常使用U盘等不安全载体,这类移动储存设备,可被轻易的读写,而且极其容易传播病毒,为电子信息管理带来安全性威胁。2.3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问题。计算机是电子信息的载体,其对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以及风险识别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我国电子信息管理的现状来看,计算机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1技术的先天风险。电子信息以计算机、存储设备、服务器以及管理系统作为主要的硬件支撑,而现阶段电子信息的存储介质均是计算机网络。因此,计算机的硬件一旦发生故障,便会导致网络中断或者信息存储设备的损坏,进而造成电子信息数据泄露、资料丢失等风险问题。2.3.2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威胁。资源共享、信息无边界等,是现代化网络的主要特征,其在方便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为网络环境增添了许多不安全因素,盗窃、恶意篡改或者不正当访问的现象成为常态。因此,为了确保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必须设置相应的访问等级以及访问权限,并对电子信息实现加密控制。2.3.3计算机软件问题。再先进的软件都不是完美的,随着使用程度的不断深入,计算机软件的缺陷以及漏洞便会逐渐凸显出来。此时,必须要通过软件升级或者补丁安装来迅速修复软件的漏洞,以免系统被恶意攻击,发生死机瘫痪等现象。2.3.4网络黑客与病毒的威胁。网络黑客与网络病毒是无法避免的存在,其利用计算机软件漏洞或者管理工作人员的疏忽,而渗透或入侵到管理系统当中,对计算机进行攻击,导致网络不稳。系统停止工作等现象,进而造成数据资料的缺失、重要档案信息的泄漏等问题。网络黑客与网络病毒的存在,不仅极大的威胁着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同时也影响着每个个体的信息安全以及切身利益。2.4管理工作不到位。一方面,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自身的信息素养比较差,未具备信息安全意识。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期比较短暂,再加上我国建设电子政务的起点很低,种种客观因素导致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在自身素质与意识上尚未形成系统化、高水平的基础环境,同时也未能深入理解电子信息安全管理。除此之外,其在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上,存在明显的误区,这也成为了限制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针对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体制不够完善,管理制度比较落后,出现了许多安全漏洞。我国各个相关部门为了确保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一直致力于技术方面的研究,而严重忽视了软措施建设,即管理体制建设。由于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管理体制没有得到有效的细化、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电子信息管理与认证系统的不完善等,导致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管理体系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性、统一性比较低。这种现状下,一旦管理发生安全事故,便会导致事故定位不准确,难以找出事故原因,责任承担不清楚等问题,进而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3提高电子信息管理安全性与风险识别水平的方法对策

3.1建立健全管理理论以及管理体系。完善的理论以及管理体系,是电子信息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必须依靠科学的指导理论以及系统的管理体系。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仔细分析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市场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顺应自身发展趋势的电子信息管理制度。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建立起身份认证系统,以免其他闲杂人员随意参与到电子信息管理工作当中,而验证身份的信息可以是管理人员的编号、身份证号等,保证每名工作人员均有专属的通行密码。而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只需要输入通行密码,计算机便会进行自主验证,若与原本的储存的信息相同,便可以通行。3.2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管理工作人员是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提高其对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认知,增强其安全管理意识,对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断丰富自身管理知识构架,适应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储存方式,提高自身操作的规范性,确保电子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同时,工作人员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在电子信息的存储、转换以及管理的过程中,侧重于信息内容完整性、正确性以及可读性的保证。具体来说,首先,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宣讲会、座谈会等,向社会大众普及电子信息管理风险的危害,全面提高社会对电子信息管理安全性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从事不同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增强其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促使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向着更加标准、规范、可靠的趋势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并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最大限度的消除电子信息的安全管理风险,提高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进而为广大公民的信息安全提供根本保障。3.3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是确保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径。为此,在计算机的基础性硬件配置、信息储存、信息运输、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站访问与软件运行等方面,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比如,强化计算机的防火墙设置,增强对网络访问权限的控制;借助防火墙等技术,防止电子数据被随意拷贝;借助计算机系统的入侵监测技术,对网络动态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防止非法入侵;大力推行电子信息签名技术,以免发生电子信息文件被随意、非法滥用现象的发生;实行身份证实名认证登录技术,阻止网络黑客入侵系统后,随意访问登录;增强关于防病毒软件以及排查病毒软件的研发;设置电子信息访问权限时,对核心信息进行隔离,对网络区域以及信息类型实行部署,而非核心信息则可以借助授权管理进行使用;对电子信息的资源管理,必须将责任制度落到实处,进行多人协调管理,并且定期额进行岗位转换,实现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以此来避免个人集中管理制度的风险。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等进行维护、升级,将网络病毒阻拦在计算机系统之外。只有全面提高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配置,增强防查病毒的技术水平,才能在根本上为电子信息管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3.4提高管理水平。为了提高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以及风险识别能力,必须综合考虑电子信息管理的特点以及要求,制定出安全、科学的安全防范制度,找出最有效的安全防治措施。与此同时,还要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力求将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电子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要比管理技术更重要,预防对策与补救对策更重要。因此,完善的电子信息保障系统,可以显著的增强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等级。一方面,必须建立起系统的、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以此来确保计算机硬件以及部分应用软件的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必须制定出完善的电子信息管理制度,使电子信息的存储、运输、使用等程序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除此之外,还有建立并健全电子信息管理的监督系统,对电子信息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有效监管,并且要将重要的核心信息资料进行备份,增强控制职能。此外,各个管理工作人员之间也要进行互相的监督,以期更好的保证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4结论

从某个角度来看,电子信息的普及,为档案数据的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但是,就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极大的影响了电子信息的安全,同时也限制了电子信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并重点介绍了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风险因素:缺乏完善的管理理论以及系统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及管理工作不到位。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建立健全管理理论以及管理体系、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希望通过上述四方面的努力,能够全面改善我国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以及风险识别的现状,提高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进而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电子信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服务。

作者:宁富强 单位:深圳钰湖电力有限公司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识别;层次分析法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safety production;risk identifica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026-04

0 引言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万起,死亡4.1万人,其中电力行业较大安全生产事故45起[1],近几年电力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如图1[2]所示,纵观整个电力生产行业,安全事故仍然不断发生。

这些事故在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也反映出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水平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降低和消除安全生产风险,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电力企业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转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3]。

1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识别

1.1 安全生产的范围界定

电力安全生产主要包括电力生产安全、力基本建设安全、电力多种经营安全三大部分[4],本文研究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主要指电力生产安全。

1.2 风险识别

本文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领域的风险识别,调研的多位具有电力行业专业背景的专家,其中包括45%的工程师、55%的高级工程师,工龄少则6年多则17年,分别来自电力行业的不同领域,包括技术支持、运行生产、财务及行政管理等;专家单位或者主营电力生产,或者承包电力工程,或者电力多种经营,充分保证了调研对象的广域性、全面性、权威性。

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方式,了解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风险问题主要有人身伤亡事故风险、设备事故风险、电网事故风险等。通过对访谈结果和文献研究的整理,归纳出主要影响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风险因素有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劳动管理失误、违章指挥、交叉作业管理混乱等二十多个,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进行细化调研。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特性(系统整体性、过程连续性、劳动环境复杂性、高度密集性等),进行归纳整理,可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分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其他风险等五大类。

2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分析

2.1 技术风险

安全生产过程中因设备、工艺技术等引起的风险统称为技术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工艺流程,生产工艺自身未有充分的安全保障,人机界面设计是否符合人因工程原理,工艺规程有缺陷以及再设计及变更可能导致人身、电网、设备等的事故;功能设计,主要包括抗震设计、强电设计、暖通设计等;设备系统,指生产设备尤其是关键设备,如变压器设备、开关设备、调度自动化设备等,因具有一定的寿命周期,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隐患等危险;应急预案,指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设计出的应急处置方案,必须保证它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

2.2 管理风险

安全生产过程中因管理不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导致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力因素(生理及心理),例如作业人员的身体素质、作业能力、行为方式、随机应变能力等会直接左右作业人员的工作状态,影响工作效率,严重时引发安全事故;管理组织,管理者需具备沟通、协调、决策等的能力,应注意防止出现管理决策失误、违章指挥等问题;规章制度,不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责任制度和操作程序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包括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模式等,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懂,都记的清楚,也不可能永远保持警醒状态,安全意识差,凭老经验办事、侥幸心理的存在以及员工教育与培训的落后,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以上因素均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3 环境风险

安全生产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期间必然受来自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自然环境,指不可抗因素,如地震、洪水、台风等恶劣气候条件;作业环境,包括空气状况(有害气体、固体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噪声状况和微气候等因素,而作业现场涉及的高压和低压电气设备多,高速旋转机械多(如发电机、风机等),特种作业多(如高处作业、焊接作业等),因工作场地光线不足或光线太强,容易使视线受阻而引发操作失误等风险;市场环境,主要指行业竞争和市场消费需求变动引起的风险。政治环境,国家的政治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稳定性,一旦涉及到企业,就会使企业发生十分迅速和明显的变动,而这一变动是企业掌控不了的。

2.4 经济风险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变化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利率,法规,汇率。外汇汇率引起的人民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等会直接或间接促使电力企业调整生产进度而可能引起生产风险。目前国家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并不健全,其中甚至出现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导致我国电网事故频频发生。

2.5 其他风险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金风险,能源风险,合同风险。相当一部分电力事故发生是因为企业资金链的短路、合同管理的不规范,雇佣缺乏专业知识的临时工,采购劣质个体防护用具等;电力生产的能源类型有火电、风电、核电、水电等,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3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评估

基于上面风险识别、分析的结果,本文采用AHP法[5,6]进行风险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3.1 建立风险评估层次结构

结合以上风险分析结果得出一级指标有5个,分别为环境性风险、技术性风险、管理性风险、经济性风险、其他风险;二级指标为18个,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层次结构图,如图2所示。

3.2 判断矩阵和相对权重的确定

抽样选取调研专家中的部分专家(50%),采用九分位比率标度法[7]进行指标间两两重要性的比较、打分获得判断矩阵中的系数,根据比较判断得分表可直接得到比较判断矩阵结果,如表1-表6所示。

采用方根法求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w1,w2,…,wn)和最大特征根λmax。经过对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总排序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检验,计算过程略,详细计算可参考文献[8、9],结果如下:

W=(w1,w2,w3,w4,w5)

=(0.3403,0.3248,0.2037,0.0789,0.0523)

w1=(0.3452,0.3701,0.0997,0.1850)

w2=(0.1320,0.5541,0.1715,0.1423)

w3=(0.1504,0.0901,0.6017,0.1578)

w4=(0.5499,0.2402,0.2098)

w5=(0.2000,0.2000,0.6000)

根以上计算结果,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指标权重表,如表7所示。

3.3 重要度排序

依据W中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大小,按相对权重从大到小顺序给出下列风险因素重要度排序结果:

因素层:技术、管理、环境(权重>0.1);其他、经济(权重

指标层:技术风险:应急预案、功能设计、设备系统、工艺流程;

管理风险:人力因素、规章制度、安全文化、管理组织;

环境风险:作业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市场环境;

其他风险:能源、合同、资金;

经济风险:汇率、利率、法规。

根据上面结果可知,技术性风险中“应急预案”指标和“功能设计”指标分别约占37%、35%,管理性风险中的“人力因素”指标约占55%,环境性风险中的“作业环境”指标约占60%,应将其作为关键风险因素重点研究,如图3所示。

4 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

控制风险是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是落实“ 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措施。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电力企业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

4.1 以人为本,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落实安全教育与培训

管理风险在系统中占32%,其中人力因素指标占该类风险55%,针对这类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管控:

①必须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首先,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个体防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维模式;其次,定期举办电力生产风险控制方面的讲座和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最后,电力企业应当加大对员工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严格执行标准程序、实施安全检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将规章制度落实到实践中去,保证员工有章可循,防止人因差错的发生。

③定期进行安全文化宣传、安全技能竞赛和安全培训,树立员工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个体防护意识,有效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操作失误。只有进行适时、内容合理、方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形成制度,才能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位。

④监督管理是搞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内因,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对安全生产起决定作用。只有加大安全监督的管理力度,从已发生的事故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切实有效地防范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发展。

4.2 不断优化技术设计,做到科学、合理、及时、有效

技术风险在重要度排序中以34%排在第一,而其中的应急预案和功能设计两项指标又是该类风险中的重中之重,分别占37%、35%,针对这类风险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①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尤其是火灾应急预案、防地震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等的管理。定期进行应急培训和事故演练,以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的处理能力,并在演练结束后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改意见。同时,电力企业应针对情况的不同,遵循综合协调、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包括预案体系及相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和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②定期M行设备系统的维护检查和更新。通过对设备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对过时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新,不断降低故障设备诱发的风险事故。在土建安装阶段,严格做好检查和监督;在设备系统的运行阶段,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员工熟练掌握设备的详细性能,依据指南操控设备,从而降低设备破损,延长设备使用周期;在设备的检修阶段,应严格执行检修制度对设备进行拆解检查,保障设备系统的安全性、整体性。

③不断优化功能设计,如抗震设计、给排水设计、强电设计、弱电设计、暖通设计等,以降低后期因技术变更带来的安全生产损失和风险。

④及时调整工艺流程,设计合理的人机界面,充分考虑人的特性,满足能见性、清晰性、易操作性要求,避免不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人机设计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

4.3 提高作业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安全性

环境风险在整个系统中占20%,其中作业环境指标占该类风险60%,针对这类风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风险管控:

①对于定义极高风险的作业,提前做好防范,及时关注空气浓度,做好疏散工作;如遇极高危险作业,或者放弃改选其他方案,或者使用机器人代替,避免人身事故等发生;针对危险区域,加强保护措施,如适当地屏蔽电源、热源等;通过实施现场6S管理,改善作业环境等。

②针对性地选择个体防护装备工具,不仅是预防和减少风险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亡的必要手段,更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屏障。例如进入生产现场配备安全帽、防砸鞋,焊接作业配备护目镜,粉尘超标的场所配戴口罩,带电作业配备屏蔽服,进入高辐射区域配戴防辐射服等。

5 结语

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是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将风险管理理论与我国电力行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任重而道远。我们需不断深入研究电力领域风险管理的特点,切实做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力求为我国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北极星电力网.国家能源局2016年12月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情况-电力安全事故[DB/OL].http://.cn/special/?id=805156, 2012-08-03/2017-01-22.

[2]http:///newpage/.

[3]田振雨.安全风险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4]杜明峰.电力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化工管理,2013(10):41-41.

[5]钟登华,张建设,曹广晶.基于AHP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2,35(2):162-166.

[6]苗后营,王伟,宋波,等.改进AHP方法在工程评标定标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2):23-25.

篇8

引言

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调度主要起着维护电网稳定运行的作用。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结合生产能力和各地用电情况,指挥系统或人员予以适当调整。随着用电需求骤增,调度控制风险有所增加,稍有不慎,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影响电力调度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如调度系统缺陷、安全意识薄弱、管理不当、维护不周等,都有可能成为风险。所以在实际指挥调度中,必须学会风险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控制。

1.电力调度控制及安全风险控制

1.1 调度控制

就国内而言,调度系统可分为国家、区域、省级、市级和县级5个级别。这是我国当前的电力运行方式,对调控人员有着严格要求,以保证各项制度能够真正落实,维护电网稳定。电力调度安全是首先考虑的问题,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存在有环境、设备、人员不安全的情况。因缺乏经验、制度不完善,或粗心大意、错误操作,使得调度系统的安全性无法保障。对以往的电力事故分析发现,误操作占了很大比例,必须予以解决。

1.2 安全风险控制

安全风险指的是不利于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需控制风险,减少事故、降低损失。关于风险控制,依据主要是风险管理理论,可从以下两点加以分析:

①风险辨识

电力调度系统是由人执行操作的,所以人为因素极为重要。按照相关规定,防护、操作和指挥等方面的失误都属于行为性因素,对电力调度安全影响重大,需加强重视。

②风险预估

大多风险都有先兆,可以对其出现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进行预估。对电力调度风险控制而言,预估评价常采用事故发生几率、工作人员处于危险中的频繁度、风险带来的后果、风险性分值4个指标。除了控制和处理风险,更应做好预防工作。

2.电力调度控制中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2.1 客观因素

电网事业不断进步,为适应新形势要求,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被应用其中,逐渐实现了自动化调度,并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相比以前,安全性能有所提高,但系统内部依旧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如设备容易老化、使用寿命缩短;结构太过复杂,易出现故障且维修不方便;由于工艺落后,建设中埋下了安全隐患;运行模式不合理,易造成资源浪费;警告信息冗杂,可能会掩盖真实的安全问题;维修时间较长,且期间系统不能工作;监控系统或网络传输出现状况,致使不能及时掌握信息。

此外,环境因素也颇为重要。各项设备若要发挥作用,需有一个安全良好的运行环境,然而实际中此方面也有很多不足。如电源电器养护管理不到位、环境潮湿、人员过多等。调度系统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与网络连接后,可能会中病毒,或被黑客非法侵入。而雷电等自然灾害也会对此产生不利影响。

2.2 人为因素

①综合素质

包括工作人员缺少安全观念、责任意识薄弱、巡检力度不足等。部分操作人员过于信赖高科技,认为计算机操作就不可能出现失误,以至于工作中态度不认真。不按规定操作,而是凭借经验行事,加上巡视检修力度不足,导致某些报废设备不能及时更换,最终引发安全事故;或在调度指挥时,存在轻视心理,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下达命令;缺乏责任感导致经常出现错误。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调度系统的安全。

②管理缺陷

管理模式陈旧,与新技术、新设备稍有脱节。部分人员不熟悉新设备性能,也无法熟练操作,因而埋下了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工作不到我,如基础防范措施缺失、制度存在漏洞等;将重点放在了技术上,而对安全有所忽视;运行规程不完善、内容不详细、使用不科学。此外,由于管理缺陷,调度人员常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不熟悉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没有按照规定操作,加上工作量过大,极易误下命令;交接班不认真,现场核对不严,也容易造成错误。

3.如何控制电力调度中的安全风险

3.1 提高调度人员素质

人为性风险是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强人的管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首先要转变调度人员的思想观念,强化其安全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全面具体的管理制度,并积极落实。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队伍,实行责任制,明确划分各自职责,一旦出现事故,要追究具体责任,并予以相应的惩罚。管理阶层应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培训,并及时考察;或举办安全网络活动,确保网络安全。锻炼员工对故障的识别能力,并掌握简单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加强技术建设

由于自动化设备的不断深入.因此对于二次设备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要加强技术投入,以改进设备自身不能克服的缺陷,并且在电力调度过程中使新技术不断的成熟起来。首先要在采购环节把好关,对于无质量证书的产品一律不得采购在设备运行期间,做好维护工作,并且尽量改善设备环境,坚持设备巡检制度。定期对电网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并且对系统要进行实时监控,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一经发现,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之泯灭于初始阶段。

3.3 加强风险规避制度建设

①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仅要在设备、员工素质和责任性上下功夫,更要建设一套体系完备、运行有序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明确各方的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实处。做到有章可依,违章必究,在制度下做到安全有保障。

②加强电力调度现场的坚持和监督,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对于形式主义要严格杜绝,对于管理上的漏洞要及时改进。

③建立完善一系列安全管理体系,如安全责任体系及安全目标、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等。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从风险管控方面着手,切合实际,认真开展各项工作。

4.结束语

电力调度意义重大,直接关乎电力系统能否稳定运行。随着管理难度的增加,安全风险也相对增多,必须加强控制。实际指挥操作中应及时分析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应提前预估、做好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丹丹.浅谈电力调度的安全风险控制[J].信息通信,2014,22(1):109-110.

篇9

所谓安全风险管理指的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发挥群体智慧,对有效资源加以运用,进行相关的计划、决策、组织及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从而实现道路建设中人同物料、设备及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建设的管理目标。在道路建设中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减少和控制事故、危害,避免因事故而造成人身伤害、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

首先是风险的识别,这是整个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在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进行的工作,在风险的识别中,必须根据风险管理计划、项目计划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确定风险的来源和每项风险可能发生的条件和对应的概率,并对识别出的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特征描述和其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分析。项目分析又分为定性和定量分析两步,其中定性分析就是对可能影响项目的各风险的级别等级进行排序的过程,由此引发定量分析,而定量分析就是在前述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每个风险的概率及影响大小,两步的加总得到项目的总体风险程度。再次是项目风险的应对,它由风险应对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两部分组成;最后是对风险的监控,这一步骤是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跟踪,对已经发生并进行相应解决措施后残留的风险进行监察,对下一个项目阶段尚未发现的风险进行新一轮的识别。同时风险监控的另一个重要智能是检查风险的应对措施是否按计划得到实施,其效果是否在预控的范围内。风险监控的主要涉及选择备用方案、实施应急计划、采取纠正行为以及对项目计划的重新定制。

2道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应用程序

项目建设管理的安全风险防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并非每一个项目建设管理过程都会有安全风险,但每一个项目建设管理都应有相应的安全风险防范对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建设管理也是如此。

2.1 对于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即对道路建设中的风险因素加以分解,将其进行风险结构的层次性分类,之后运用反思维形式,来将不利于道路建设的因素找出来,并进行反向角度来对风险进行论证。风险识别亦是风险评估经验的不断积累,在不断的项目评估时间中,来提升对于道路建设风险识别的准确性。

2.2 对于风险的估测

风险估测即指的是道路建设中发生不利事件的可能性,这种估测结果概率的大小同建设风险大小呈反比关系。但是,单纯依靠这种风险估测概率来对道路建设风险大小进行衡量显然是不科学的,其实际建设风险的大小,还同风险概率分布的密集程度有着很大的联系。

2.3 对于风险的分析

对于道路建设的风险分析是以风险估测为依据的,对于具体的道路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数字处理,从而使之能够对风险因素加以反映。在道路工程建设中,对道路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将内部收益率、项目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作为风险指标纳入到风险因素当中。

2.4 对于风险的处理

风险处理是以风险估测和风险分析的结果为依据,为减少或避免道路建设风险而采取相应措施。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对于概率大、损失大的灾难性风险采取相关措施来降低风险量;对于概率小、损失大的风险,通过合同条款或保险来将责任进行转移;对于概率小、损失大的风险,应采取积极的控制手段,即对道路建设的风险自留。

项目立项完成后,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开始启动。首先进行的是项目周围环境与建筑物的调查,通过现场定位弄清拟建项目与周边道路、建筑的相邻位置关系,通过现场详细查勘掌握周围建筑与构筑物的现状。通过查阅城建档案资料了解周围建筑的历史、建筑结构与基础状况,了解道路与地上、地下管线(含水、电、通讯、燃气)、沟渠等的现状、数量与位置。通过入户调查和走访知情人,了解无档案记载的建筑及其它有关环境、历史变迁、民俗等情况。

3道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改进策略分析

3.1 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相关法规建设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抑制工程事故发生,需要交通部、建设部等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法规作为规范指导。当前,我国道路建设在这方面的法规尚不健全,应对其法律规定加以明确。在道路设计和施工评标中,除技术标和商务造价标外,还应将安全风险管理纳入其中,加大对于安全风险管理的投入。道路工程在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法规体系的同时,既要注重对于国外成熟、先进经验的吸收,亦要尊重中国的国情,符合道路建设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从而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风险管理法规体系。

3.2 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计划

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计划,利于科学化的决策和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道路建设必须对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于安全风险等级高和一票否决的施工方案,必须加以更改。安全风险管理中应明确风险评估、辨别分析和风险控制,内容涉及风险因素、风险源、事故发生概率、风险等级评估,来建立风险监测系统,进而来规避、转移及减缓建设风险。

3.3 以信息化技术风险管理和预警决策作为支持

道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中应发展工程预报和物探技术,进行地理地质信息系统的建立,将信息化手段和现代化监控手段同专家经验相结合,将工程范围内的软土、流沙等危险地质数据储存于计算机中,建立数据库支持体系。同时,加强对于数据的分析和预警,从而能够及时地采取事故应急预案。

3.4 加强对于重大事故的预测和防治

鉴于道路工程建设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不可预见的因素多对社会及周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防止技术亦存在相当高的难度。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应将围岩段塌方、岩爆等重大事故的预防和防止,列入到道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容中,并进行及时、科学地开展。

4结语

当前,道路工程建设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其长足的发展依赖于安全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从安全风险管理的应用程序出发,针对性地采取针对改进措施,使安全风险管理从法规、计划、预警据侧及事故防止等方面不断的完善,从而使得安全风险管理在道路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钧.浅谈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安全风险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09(3).

篇10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建筑行业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而党和国家对于建筑行业的财政拨款也是逐年增加,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道路桥梁改建,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样庞大的工程量就为建筑速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在速度得到提升的同时,一些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质量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问题带来的就是建筑行业危险系数越来越高,影响着业主的人身安全的同时,施工中的建筑人员的安全也正受到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业的从业者已经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所以该如何去提升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水平,仍然是我们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我们想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安全问题,就需要我们明确之所以会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在这方面,无论是相关的研究人员,还是一线的施工人员,都在不停的进行着探索,并且在多年的积累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他们对于之所以会出现建筑行业的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可能性:第一种是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认为,建筑安全事故是由5大因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起连锁反应而引起的。即社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A1促使人为过失A2的发生;又造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质及机械危险A3:A3又导致意外事件A4的发生;并从而产生人身伤害或意外损失A5。这五个因素是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果关系,五个因素的连锁反应就构成了建筑安全事故。第二种是综合因素影响理论。该理论强调,在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在研究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的研究造成这次建筑安全事故的基本要素,并将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分类、排序,采用从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入手,找出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并分清其主次地位的研究分析方法。实质是分清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领域的主次矛盾。第三种是人的失误理论。该理论主要是强调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类型和这些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但是上面的这些建筑安全事故分析的理论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虽然通过分析能够找到导致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但是对于为什么这个事故会发生以及它发生的关键原因是什么等等问题,这些理论没有给出满意的答复。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就必须要不断的提升对如何避免安全隐患的研究力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安全事故实际上都并不是由一种简单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个或者大部分的施工程序都出现了巨大的纰漏,才会导致建筑工程出现不可挽回的事故。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在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为建筑行业的高水平发展带来了阻碍,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建筑行业就成了他们就业的首选,所以目前施工团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农民工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也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想要让他们按照最为标准的工作流程来进行施工非常困难,而施工进程的随意化和不标准操作都是安全隐患的来源,这将会直接导致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可能得不到保障,无论是对于一线施工人员来说还是对于这些即将入住的业主来说,这些安全隐患都无时无刻的不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

三、建筑安全风险管理方法

1.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有效调节建筑安全管理的成效。中国的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的时间不过二十年,这短短的时间内很难形成有效的完善的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杠杆又没能够做到它应该完成的作用。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济手段并没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而许多施工单位为了确保本公司的经济收益不受影响,对于安全工作也是得过且过,而一旦发生了安全问题,出现了安全隐患,施工单位也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等等一系列问题正在每一个建筑工地不断的上演。2.制定完善的安全量化考核指标。想要避免安全风险的出现,就必须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操作不出现问题,将安全考核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有规可查。这不但能够降低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还能够给即将入住的居民提供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然而在实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其实很多施工单位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指标,但是在一些欧美的发达国家,一套完整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早已经发现成型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种安全风险管理系统一般由施工范围的经营状况、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出现事故的赔偿金额几部分组成,这能够全方位立体化的将一个施工单位的整体施工安全质量体现出来,这样在选择施工单位的时候,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依据来判断施工安全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我们不断的提升安全施工意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出较以前更为高效更为严谨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积极的吸收现代化的管理经验,持续更新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手段,才能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安全隐患,这样在投入使用后才能不出现事故,为百姓的人身安全负责,也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负责。

参考文献:

[1]基于博弈论的建筑安全管理研究[D].李美玲.沈阳建筑大学2011.

[2]多方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李陶然.重庆大学2011.

[3]政府治理视阈下陕西省建筑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苗立群.长安大学2014.

[4]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彭本.大连理工大学2013.

篇11

中图分类号:U2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020-02

现在,中国铁路已经历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铁路建设也因此开始全面展开。所以,铁路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且要求越来越高。铁路行车存在风险,不管是自然状况的恶劣,还是人员素质的不高,总之,人们还在不断为出行安全问题担忧。甚至是近年来,重大铁路事故频发,使得铁路部门不得不更加严肃的对待铁路行车安全问题。以下是几点铁路安全行车的管理手段和措施:

1高科技技术在列车行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在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管理者们利用各种各样的科技手段来更好地保障铁路在行车中的安全。

1.1铁路监控系统控制

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务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铁路的调度指挥、铁路机车检查、机车作业监控、检测的数据采集等。目前的车载系统已发展的非常丰富,包括机车牵引、刹车制动、辅助系统、机车控制、司机监控显示器、电器监测控制等。这些高科技手段可以通过对机车的实时监视、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运行中的行车状态是否良好、发现机车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作出处理,保障行车安全。

1.2预防防范报警系统

2009年年底,铁路红外线轴温探测智能系统已经全面建立,并且发展建设了多个探测站,用以全面的配套智能定位跟踪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捕捉到列车的车次、车号、故障问题和管理人员,通过这种配套的跟踪系统,实现了全路的联网运行,有效预防热轴事故的发生,保障列车行车安全。

当然,还有很多高科技手段正在投入应用,他们正在努力用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保护乘客的安全。

2铁路行车中存在的风险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是针对列车行车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进行有效的过滤,找到问题的根源和原因,识别他们的破坏力,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避免出现重大事故,保证列车安全运行,保障旅客的安全。在铁路行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旅客非法携带物品造成的恐慌;机械事故造成的列车失灵等。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风险的存在与防治铁路行车的风险问题:

2.1怎样识别风险

想要有效防治,就要认识风险。因此,通过之前对有关列车风险报告的分析,我们可知道,风险出现的前兆以及通过这些预兆预见将会发生怎样的风险。另外,一旦出现了这一系列的风险问题,就要通过以往的经验和数据分析,有原则性的按照风险的严重程度、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影响的面积范围大小分先后、有层次的逐一处理,使铁路作业井然有序地进行。

2.2对风险的监控

一切计划并实施过后并不是结束,我们要提高警惕,时时监控风险,不让风险发生。记录其结果,观察解决后是否还会有类似的状况发生。长期预防,并且做好记录,为将来铁路安全问题提供有用的资料。

2.3铁路行车中对风险的处理办法

2.3.1收集资料

铁路部门在铁路安全行车中会有相关的数据或者报告,这些资料中记载的都是以往事故的总结和分析,能帮我们找到类似状况发生时处理的方法,在遇到相似事故时可以避免慌张。这些事故有许多仍正在发生或将会发生,为了避免不犯重复错误,管理者应当对这些报告加以客观和正确的分析,找到并整理相关类型事故发生的特征,统计其发生的概率。

2.3.2按照列车行车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将其分类,从大风险到小风险

按照其影响范围的大小、发生时间的突发性状况、产生的后果严重程度以及补救措施的难易程度分类处理。及时处理大风险,将问题不大,容许事后处理的事故搁置。将必须马上处理,否则将会引起非常严重后果的事故第一时间进行控制和改善,将这些风险的严重后果降到最低,避免延误整治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一般来讲,所谓的大风险,是指能够造成人员伤亡、运营受阻、损失财产的风险。小风险,则是指在日常管理和运输中发生的一些不太严重的疏忽,经过纠正就能解决的风险,通常这些小风险并不会妨碍正常的铁路运行。但是,尽管小风险暂时不会带来严重影响,但也一定要避免,及时纠正。因为暂时的疏忽也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日积月累的伤害必然会给整个铁路带来灾难,甚至导致重大的事故发生。而且,正是这些琐碎的小疏忽最容易让管理人员搁置然后忽略。对于整个铁路来说,对于一个管理人员来说,对小风险更要严防死守,连续监控,保证实时查处,及时纠正。

2.3.3制定整改方案

无论是大风险还是小风险,管理者都要将发现的事故和现存事实状态记录在案。然后,在风险管理者对发生的风险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制定对应的处理方案,如大的风险要以拯救人的生命财产为最高要求,首先强调救出受困人员,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小风险要在未能造成进一步伤害之前整改。管理者首先要选择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实情实施计划内容,争取达到明显的效果。力图化风险为有利条件,转变成为铁路进

步的机会,将其负面效果放到最低,甚至达到更好的效果,按照制定的计划,逐步实现事故排除,直到彻底决绝。

3结束语

从上述可看出铁路中存在的风险,但是应用现在的科技手段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治理。只要合理制定有效的整治计划,可以有效地控制并降低这种风险,更有可能达到有利于铁路安全的一面。通过有效的分析记录,我们的管理者能够让列车更好、更快、更舒适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最期望看到的结果,也是我们对铁道部门寄予的希望。

参考文献:

篇12

2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要点

2.1安全风险管理需要与铁路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铁路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客运高速与货运重载,由于运输形势更加复杂,而且有着较大的安全威胁,对铁路行业的生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铁路安全事故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生产运输环节中,为了保证运输的安全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铁路运输各个环节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铁路行业在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时,需要与铁路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做好管理技术的创新工作。铁路企业应制定出人员、设备、环境、管理为四位一体的防控机制,形成“纵深防御”的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在风险管理时,首先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对风险程度进行合理的分析,制定出管理的方法,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还要立足于全局角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做好细节优化工作,保证安全风险管理工程更好的展开,这样才能保证管理效果的最大发挥。

2.2加强科学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

在铁路行业,还要做好安全文化的宣传工作,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这可以调动人员发现安全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全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这对铁路行业运营的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的方案。在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安全宣传工作,这有利于强化铁路职工的安全意识。铁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这为安全风险管理奠定的基础,在安全文化建设时,首先要设置安全文化的导向,编订安全文化手册,加强宣传,还要制定安全管理的措施,从而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更快达成。安全文化建设还要与铁路行业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保证安全理念与铁路部门工作理念相融合,这可以对铁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安全文化建设需要结合以往工作的经验,最好与专业的咨询机构合作,这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2.3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层级及机制

在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出有效的工作机制,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铁路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制定岗位资质管理机制,保证工作人员可以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操作。铁路部门目前正处于管理转型期,为了保证其长远的发展下去,管理者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制定出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包括分级管理、动态检查、过程控制以及评价考核等,管理人员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各级管理人员应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充分的发挥职能,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机制。

2.4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这一理论提出的时间不长,将其应用在铁路行业管理制度中,有效提高了管理的水平,还降低了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在应用与推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完善工作,相关部门应合理应用管理方法,保证其效用价值最大化发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铁路行业应用的管理技术越来越先进,一些监管的设备性能也比较高,这可以为安全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在现代化的铁路部门中,管理人员应做好设备更新工作,注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运输的安全性。设备都有限定的寿命,铁路部门的技术人员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设备安全评估工作。还要促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系统的配套升级和全面整合,使信息可以被综合利用并产生放大的效能。另外,可以运用科学的生产组织手段,把握生产的客观规律,强化计划和统筹,实现均衡生产保安全。四是开展技术创新,引入如气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分析手段,提高科技保安抗灾能力,实现“人防”、“机防”与“技防”综合治理。

2.5建立持续开放的内、外部评估体系

安全评估作为确保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铁路运输生产、项目建设、设备验收等方面得到了长期应用并发挥了突出作用。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手段促进铁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不断改进,仍是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制度化、专业化的内部评估制度和主动开放地接受外部评估,包括由政府法律法规强制的安全评估、行业组织的安全评估和积极自主引入的第三方或同行安全评估,综合利用这些评估手段,可以使安全风险管理各环节不断完善。

篇13

可以说安全事故只要发生可那么就存在危险源,危险源可以说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所以,安全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的重心就是要对危险源去进行控制。建筑工程在开始开工之前,监理的工程师就应该去参照工程的主要特征还有工程所要进行施工的内容,和相关的条件以及一些外部环境,对工程的安全风险的有关资料和信息进行统计,参照工程构成以及工程的施工阶段还有工程的风险因素等去进行相关的分类,积极的识别和确认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源。对于参考而确定的危险源,要按照事故可能出现损失的严重程度还有事故可能出现的概率分去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各种重大的危险源进行评价,按照重大的危险源的主要特征去制定控制其安全风险的具体办法,并设置危险源的清单。

2.严格审查各种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之所以要进行应急救援的预案是主要是为了去控制事故发展的方向更加的严重,尽可能的减少环境还有相关资产受到损害的程度,尽量的降低施工现场出现的人员伤亡。审查应急救援预案的过程里面,监理的工程师需要对救援的预案进行注意是不是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不同的工作程序都是不是可以进行操作,救援的器材还有救援的组织人员布置的是不是合理。

3.监视测量并且控制危险源

监理工程师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危险源的清单对各种风险去进行控制,假如建筑的工程施工条件还有施工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工程量有相关的变动,那么还需要去了解风险的控制方式是不是要按照工程的变化而进行改变。并且,监理工程师还需要去检查是不是有新的危险源会出现或是存在施工前期被护士的危险源。如果出现新危险源,那么就要去积极的识别它,同时制定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二、施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理工作

1.比较细致的了解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各方面条件

总的来说在施工的企业安全生产的条件有很多的内容,在通常的情况下,安全生产条件不会造成财产的损失或者是有关人的员伤亡。并且伴随着我国的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的推行,有一些没有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要求的施工单位是不可能取得安全生产证的书,所以也就不可能去进行工程的建设。

2.审查工程施工方案以及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对工程可以安全生产进行保障,施工的企业在工程技术上还有防护上以及管理的去建立一些相关的安全措施。对规模比较大的危险性比较高的工程来将,比如有:土方开挖和吊装的工程,基坑支护还有模板的工程等,都是需要去制定一些比较独立的施工方案。同时在进行施工的过程里,监理的工程师还需要特别的去注意核查有关的安全技术是不是都是成熟并且可靠的,是不是都有一定的可行性以及针对性,是不是都符合行业中不同强制性的标准规定,要认真的审查专项方案的计算的方法还有安全的验测结果以及主要数据的来源。

3.对相关设计文件进行了解,参与工程技术交底工作

工程设计部门在施行设计的交底之期,总监理工程师需要让手下的监理人员对设计的文件进行了解,并且积极的对设计图纸中存在的施工的安全问题以及结构上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可能出现或者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专业的监理工程师需要在设计技术交底的工作中积极的参与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够了解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的主要原则和设计上的主要构思以及对于设计质量的一些要求等,对与施工安全的环节去进行注意,并且选择新材料还有新的技术以及一些新的工艺手段,去向设计单位提出一些比较适合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办法和建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