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的相关政策

中医的相关政策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27 16:04: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医的相关政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医的相关政策

篇1

调整服务模式   

目前,我国药品零售业还处于成长期,由于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仍然没有摆脱“等客上门”的坐商经营格局。因此,零售药店应针对消费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开辟形式多样的服务模式和营销渠道。例如,重庆出现的汽车药店,经营者以汽车为店,有目的地选择农村集市,为广大农村消费者提供流动的药品销售服务,方便了农村边远地区群众购药。上海第一医药商店设置的OTC自动售药机,以及江苏、浙江等一些地区推出的“24小时药房”服务,都给老百姓的购药带来了便利。再如,国外比较成熟的经营方法━━超市药店,典型的做法是采用开架方式让消费者自选购药,这种服务方式有效地增加了药店的亲和力和与消费者间互动性,使消费者获得自主购药的便捷服务。 

丰富服务内涵   

扩充服务内涵,是药品零售企业提升服务品位和档次的重要前提。零售药店应建立以人为本、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以提高药师素质、管理质量、服务质量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层次,用细节来体现服务质量,用行动来强化服务营销,打造零售药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服务品牌。一是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训练,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使其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选药、导购、用药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消费者建立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二是与消费者建立稳定关系,经常保持联系,通过对消费者进行跟踪服务,形成消费者用药档案,从而建立了企业稳定的消费群体。例如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一些药品零售商家借鉴现代商业营销模式,推出的优惠卡、会员卡、贵宾卡等营销服务,既留住了老顾客,又发展潜在的消费人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做好药品零售的事前、事中、事后服务。根据来店消费者的病情和需求,向其准确介绍相关药品的疗效、价格、不良反应等信息,并真诚地提出推荐建议,使之想买;在消费者选定所需药品后,能给予其正确的用药指导,使之会用;同时做好对消费者用药情况的及时随访,为消费者用药提供真诚细致的全程服务。 

篇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中医文献中“顽痹”“鹤膝风”等相似,但由于中医学的固有辨证模式,使中医对RA的认识停留在辨证施治阶段。辨证施治具有其优势和特色,由于受到主观条件影响较大,如患者自身表现、医疗环境、医者主观判断和医术水平,以及学术流派观念不同等,往往会造成分型和治疗的差异,给临床医生准确判断、交流病情和为患者提供精确、规范化的治疗带来阻碍。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不断发展,西医对RA的认识和治疗更加注重参考实验室指标,各类临床观察指标也逐渐被纳入诊断和治疗标准当中。为了能更好的发挥中医学的辨证优势,中医学者应当借鉴西医的成果,不断推进中医辨证的客观化。

通过对近10年来的文献检索,笔者现对RF、AKA、APF、抗CCP抗体等几个与诊断相关的免疫学指标进行讨论分析,其他实验室指标如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等不予讨论。

1 类风湿因子(RF)

血清学RF是临床观测和诊断RA最常用也是最基础的指标,RF分IgM、IgG、IgA 3型。临床常检测IgM-RF,在RA患者阳性率为60%~80%,但特异性不高,除RA外还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干燥综合征等)、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丙型肝炎、肺结核、牙周炎及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和3%~5%的健康人以及10%以上的老年人。IgM-RF与骨侵蚀有关,IgM-RF、IgA-RF阳性患者预后差,受累关节数多,3型RF同时升高较单独1型升高的患者病情重。IgM-RF、IgA-RF、IgG-RF联合用ELISA法检测可明显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隐性RF(HRF)是指与自身IgG结合而活性被遮盖的那部分RF。由Allen将RF阴性患者的血清经酸化吸附后制备含IgM洗脱液显示出RF活性,又可被IgG抑制而证实。HRF的检测提高了RF阴性及幼年RA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和准确性[1]。

我国学者多将RA按中医证型分为寒湿阻络、湿热阻络、寒热错杂、痰瘀互结、肝肾阴虚5大证型,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RF在这些中医证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姜泉等[2]对475例RA患者进行6种证型分类,RF均数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但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按其均值大小依次排序为:气阴两虚型>湿热痹阻型>肝肾两虚型>瘀血阻络型>痰瘀痹阻型>寒湿痹阻型。谢丽萍等[3]对106例RA患者按中医证型进行RF滴度测定,发现肝肾阴虚型RF指标在寒湿阻络、湿热阻络、寒热错杂、痰瘀互结、肝肾阴虚5大常见证候类型中均数最高。胡晓蕙等[4]对122例活动期RA患者中医证型与RF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RF阳性率最高,阴性率为12%,寒湿阻络型、痰瘀阻络型、肝肾两虚兼外感型阴性率为33%。鲁丽等[5]对201例RA患者RF指标进行研究发现,RA患者RF指标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RF在寒湿痹阻与湿热痹阻、肾气虚寒证候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中医各证型的RF进行分析,得出RF-IgG按其均值大小排序为:湿热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寒湿痹阻>痰瘀痹阻。RF-IgM各证型间比较,按其均值大小排序为:湿热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寒湿痹阻>痰瘀痹阻。RF-IgA各证型间比较,按其均值大小排序为:湿热痹阻>肝肾阴虚>肾气虚寒>寒湿痹阻>痰瘀痹阻。 日本有学者[6]将RA分为气滞血瘀、阴虚内热、气血两虚、阳虚寒湿4型,对证型与临床检查、合并症进行研究,报道A/G值阴虚内热最低,阳虚寒湿最高;阴虚内热、气血两虚、气滞血瘀型RF阳性率为70%以上,阳虚寒湿为40%;阴虚内热型合并症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气血两虚,阳虚寒湿最低。于秀明等[7]将210例RA患者分为湿热痹阻、肾气虚寒、寒湿痹阻、瘀血痹阻、肝肾阴虚5型,研究显示瘀血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RF阳性率显著高于寒湿痹阻型,瘀血痹阻型RF阳性率高于肾气虚寒型。乐惠荣等[8]将143例活动期RA患者分为寒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湿热阻络型和痰瘀阻络型4组,发现湿热阻络型RF阳性率最高。黄李平等[9]将80例RA患者分为湿热型、寒湿型、肝肾两虚型、痰瘀互结型4组,发现不同证型间IgA、IgM、IgG、IgE存在差异,其趋势表现为寒湿型>湿热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两虚型。胡祖光等[10]对RA 4种证型指标关系的研究发现,湿热阻络型治疗前的IgG水平显著低于气阴两虚型和寒湿阻络型,IgM又显著低于肝肾两虚型和寒湿阻络型(P < 0.05)。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RF各指标因子在中医证候分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方路等[11]在研究中发现RA不同证候间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何羿婷等[12]发现RA患者RF、IgA、IgG、IgM、ESR、CRP相关实验室指标在证候分布上变化不明显。

2 抗角蛋白抗体(AKA)和抗核周因子(APF)

AKA是RA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在RA早期,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其对RA患者的诊断特异性为94%,敏感性为47%,也是一种鉴别RA和与多发性关节炎相关的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检验标记物[13]。APF在RA患者中的敏感性为52%,特异性为79%,可以出现在RA的早期阶段,大约30%的RF阴性RA患者可以检出,是早期诊断RA的有效指标之一。APF分IgG-APF、IgM-APF、IgA-APF 3种类型,IgG-APF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1 %~91%,特异性为73%~99%,是3种APF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但IgM、IgA同样对RA有诊断意义,其特异性与IgM-RF相近。对于IgM-RF阴性的RA,两种抗体仍可有部分阳性。说明两种APF均与IgM-RF无相关性,3种抗体不能相互替代,同时检测可相互补充[13]。

一些学者发现,AKA和APF指标在中医各证候间存在差异。李静等[14]研究发现,AKA在寒证中阳性率为52.63%、热证中为11.11%、寒热错杂证中为43.02%、虚证中为30.00%、虚热证中为35.48%、虚寒证中为17.24%。寒证和热证阳性率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尹虹等[15]对149例RA患者做APF检测并对比后发现,寒湿痹阻型和湿热痹阻型的APF阳性率比肝肾阴虚型、肾气虚寒型和瘀血痹阻型的APF阳性率高。湿热痹阻型和瘀血痹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于秀明等[7]对149例RA患者作APF检测,然后对各证型组间进行比较,湿热痹阻型阳性率高于瘀血痹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梁一琳等[16]研究发现,RA的6种证型中湿热痹阻型AKA、APF阳性分布率最高,认为此两项指标与疾病活动及严重程度相关,说明了湿热痹阻型多见于RA活动期,来势急、病情重。姜泉等[2]对475例RA患者分析研究发现,湿热痹阻型AKA、APF阳性分布率最高。

3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抗CCP抗体是一种对RA诊断价值较高的实验室标记物,诊断的敏感度为71.40%,特异度为95.20%,可用于RA和与多发性关节炎相关的丙型肝炎的鉴别诊断[17],也可用于RA和SLE的鉴别诊断[18]。抗CCP抗体在复发性风湿病中有很高的检出率[19]。

乐惠荣等[8]选择RA患者143例,其中湿热阻络型42例、寒湿阻络型40例、痰瘀阻络型33例、肝肾不足型28例,分别检测抗CCP抗体。结果发现,RA患者抗CCP抗体明显高于正常组,不同证型RA患者中,以湿热阻络型抗CCP抗体最高。于秀明等[7]研究210例RA患者发现,湿热痹阻型抗CCP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肝肾阴虚型和寒湿痹阻型。CP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环化肽,是CCP的二代产品,同时对100例RA患者作CPA检测,对各证型组间进行比较,证实湿热痹阻型阳性率显著高于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余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4 讨 论

国内外部分学者研究RA中医证型与一些免疫学诊断检测指标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就RF而言,不同学者得出的RF与RA中医证型的对应关系多不同,可能因为RF作为临床检查的一项基础指标,多提示患者自身免疫应答存在,指标偏高不仅存在于RA,也可存在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结核等疾病当中,特异性较低,所以对RA中医证型的提示影响就更小。大多数学者研究证实AKA、APF和抗CCP抗体在湿热痹阻证中阳性率较高,原因可能是由于这3项指标在RA的诊断异性和敏感性较高,能准确提示RA的临床活动期症状;而中医证型辨证中湿热痹阻属“实”证范畴,而“热”属“阳”,中医基础理论中“阳”具有向外、向上的升发趋势,可能导致机体临床反应活动相对加剧,属RA活动期范畴,所以3项指标具有高度的提示作用。同时,有些学者研究发现,各项指标在不同的中医证候当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找出RA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对应关系。找出相应关系的学者,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可能是由于不同学者在研究上缺乏统一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条件,样本量、统计方法、中医证型的划分、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等各项因素都可以导致最后研究结果的不同。这也提示研究人员,找出RA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对应关系,实现RA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是一项极其巨大的工程,需要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多学科、多地域的联合协作,制订出统一的分型和实验标准,来推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5 参考文献

[1] 潘丽恩,马骥良,李新民,等.隐性类风湿因子的测定和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 8(8):485-487.

[2] 姜泉,蒋红,曹炜,等.47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析[J].中医杂志,2007,48(3):253-255.

[3] 谢丽萍,肖敬,史伟,等.广西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380-381.

[4] 胡晓蕙,蒋连泓.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天然免疫与中医辨证的关系[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21(3):20-22.

[5] 鲁丽,吴洋,刘维超,等.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及中医证候分析[J].光明中医,2012,27(2):297-299.

[6] 刘雪芬,刘菊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汉方治疗[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16(5):4-5.

[7] 于秀明,刘明学,侯云峰,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462-1464.

[8] 乐惠荣,梁昀,袁惠,等.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相关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0):18-19.

[9] 黄李平,吕军影,何源浩,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变化关系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2,2(3):3-4.

[10] 胡祖光,洪介民,高敏,等.类风湿性关节炎四种证型与sIL-2R及其他指标关系的探讨及消风痛的疗效[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5):41-44.

[11] 方路,许东云,阎霞,等.昆明地区1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规律初探[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1):31-32.

[12] 何羿婷,付丽媛,阎小萍,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

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26-28.

[13] Saraux A,Berthelot JM,Devauchelle V,et a1.Value of antibodies to citrulline-containing peptides for diagnosing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J]. Rheumatol,2003,30(12):2535-2539.

[14] 李静,柏干苹,王勇,等.40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21):2103-2105.

[15] 尹虹,于秀明.APF与TNF-α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差异[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8):717,727.

[16] 梁一琳,刘小玲.抗角蛋白抗体对RA的诊断意义[J].河南医学,2005,1(16):49.

篇3

目的 通过膝关节X线片的测量,完善西北地区人群的膝关节影像学资料,为国人(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0例西北地区中老年人,年龄大于40岁,男女各半,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用AutoCAD软件系统标识并且分别测量记录:胫骨平台内翻角(PT角)、小腿机械轴垂直线与双侧股骨髁远端切线的夹角(FT角)、髌骨厚度和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至腓骨头尖端高度的差距(DPF)。将所得数据分别按男女组及左右侧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将所得数值同国外相关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PT角及FT角、髌骨厚度(H)及DPF在肢别上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PT角及FT角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髌骨厚度(H)及DPF在性别上有统计学差别(P

【关键词】 膝关节;测量;膝关节置换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the anatomic parameters and Xray data of adult knee joint for the Northwestern Chinese people through measuring the knee joint of Northwestern aged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prosthesis design, selection and skills of surgery. Methods Totally 200 Northwestern Chinese aged people, aged above 40 years old, 100 males and 100 female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Xray films of knee were shot in the anterioposterior view and lateral position.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angle PT, angle FT, patellar thickness, tibial plateau to fibular head distance (DPF). When the values were obtained, they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ased on gender and side. And we compared them with foreign data. Results Angle PT, angle FT, H and DPF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sides (P>0.05). The differences in patellar thickness and DPF between pati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was obvious (P0.05). The differences in patellar thickness, DPF, angle PT and angle FT between the Chinese people and foreigners were obvious (P

KEY WORDS: knee joint; measurement;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RTKA)治疗膝关节疾病日益增多。TKA目前已经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手术。多种因素决定了TKA手术的治疗效果,如患者术前关节状况、手术医生对TKA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术后功能锻炼是否积极适当等,其中假体的匹配程度和手术中假体的放置位置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当前我国临床应用的人工膝关节假体绝大多数需要进口,尚无我国独自开发研制的人工膝关节假体系列。进口假体费用较高,且都是按照欧美白种人膝关节参数进行设计的,有时会出现与国内患者膝关节不匹配的情况,而且膝关节几何形状是膝关节假体设计的必要基础之一。为了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国人的膝关节假体,对国人正常膝关节进行骨形态学测量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西北地区中老年人一些膝关节常见的影像学指标进行测量,以便于后期指导临床手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国家“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攻关课题“中国中老年人骨关节炎状况研究”中的西北地区城市、农村被调查的1000例中老年人的膝关节X线中,选择200例中老年人。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平均年龄54.31岁(40~87岁),平均身高167cm(145~178cm)。入选条件:①无膝关节疼痛、肿胀、绞锁,运动征阴性;②无既往外伤及手术史;③膝关节X线检查无明显骨骼发育畸形,无骨质退变,无内外翻畸形;④排除按照美国膝关节骨关节诊断标准诊断为骨关节炎的患者。

1.2 X线拍摄条件及其

KordarCR机,X线源距离X片夹100cm,曝光条件为75kV、15mA,不应用滤线器。放射计算估计:总计量

1.3 测量项目及方法

将挑选出的X线片通过数码相机翻拍后数据输入电脑,首先应用AutoCAD软件系统标识出需要测量的指标,包括胫骨平台内翻角[1](PT角,在膝关节正位片中,沿胫骨平台面内外侧缘作其切线,沿平台面内侧缘作小腿机械轴之垂线,两者相交之夹角)、FT角[2](在膝关节正位片中,小腿机械轴垂直线与双侧股骨髁远端切线的夹角)、髌骨厚度[3](在膝关节侧位片中,首先确定出髌骨关节面,在其中点作其垂线,垂线距离即为厚度)和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至腓骨头尖端高度的差距[4](DPF,在膝关节侧位片中,先画出胫骨的解剖轴线,再经过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和腓骨头的最高点分别向胫骨解剖轴线作垂线,这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之后再通过AutoCAD软件测量这些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测得的角度和距离的数值(平均值±标准差)输入电脑,并标明性别及肢别,首先对所测得数据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别将男女组和左右侧的FT角、PT角、髌骨厚度和DPF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与国外测量值进行统计学比较(t检验,α取0.05)。

2 结果

2.1 测量值与肢别的关系

将全部测量值分为左右侧两组进行t检验,发现PT角及FT角在左右侧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髌骨厚度(H)及DPF在左右侧也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表1)。表1 PT角、FT角、髌骨厚度和DPF与肢别的关系(略)

2.2 测量值与性别的关系

将全部测量值分为男女两组进行t检验,发现PT角及FT角在男女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髌骨厚度(H)及DPF在男女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本次测量值与国外测量值的比较

将本次实验测得的结果,PT角、FT角、髌骨厚度与国外所报道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表明,正常国人(西北地区)的PT角、FT角均明显大于正常西方人,髌骨厚度明显小于正常西方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测量内翻角对TKA手术的意义

TKA目前已经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手术,其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便是股骨假体的适度外旋位放置。这是由于在正常膝关节中,胫骨近端关节面相对于下肢机械轴存在一定程度的内翻,理论上以股骨后髁轴为参照,股骨假体的外旋放置角度应等于该患者膝关节病变前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国外文献报道[5],正常西方人胫骨平台内翻角平均为3度,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时,当股骨假体相对于股骨后髁轴外旋3度并适当偏外放置时可以获得满意的假体放置。

本次实验测得PT角为(4.06±2.03)°、FT角为(5.00±2.14)°,与国外测得的3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2 测量髌骨厚度的意义

在进行髌骨置换的手术中正确切除髌骨关节面、保留合适的髌骨骨床的厚度及恢复髌骨置换后的原有的总厚度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很大的作用。对于正常髌骨厚度的测量,FURMAN[7]等从髌骨轴位X线片上测量髌骨的厚度;MARMOR[8]用游标卡尺术中测量髌骨实体的厚度,正常为25~30mm,较小的为20~25mm;尚未见直接从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测量的报道。国内资料报道,台湾人的髌骨厚度为19~23mm,外国人的髌骨厚度为25~26mm。周殿阁等[9]报道,国人正常髌骨平均厚度为(21.84±0.16)mm,最大厚度27.12mm,最小厚度16.28mm。周飞虎等[10]对国人正常膝关节三维几何形态进行测量,其中报告髌骨宽度为(43.49±3.79)mm,髌骨高度(42.20±4.31)mm,髌骨厚度(19.21±2.66)mm。本研究测得的我国西北地区成人髌骨厚度为(21.32±0.12)mm,最大厚度为26.79mm,最小厚度16.16mm,要小于外国人的髌骨平均厚度。从国人髌骨置换的手术实践中,我们感觉到选用国外髌骨假体时,若按国外的手术原则切除髌骨软骨面并保留髌骨骨床15mm,即使选择10mm的髌骨假体,置换后的髌骨总厚度亦将大于中国人的平均最高值;同时在髌骨置换中我们发现,国人髌骨软骨面最低凹处的厚度常常只有13~14mm,要保留国人髌骨骨床厚度15mm,那么国人的髌骨软骨都难以清除干净。

因此要保证髌骨置换术后髌骨原有的厚度,只有通过减少髌骨假体的厚度或增加髌骨切割厚度两种方法。通过手术实践和术后随访观察,我们认为术中保留髌骨骨床厚度为12mm较为理想,但置换后的髌骨力学性能和髌骨置换术后的远期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随访观察。

3.3 国人的DPF特点与假体厚度的选择

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每个膝关节系统要求从胫骨近端截除的骨量都各不相同,但是总的一个基本原则[11]是:胫骨近端、股骨远端和股骨前、后髁的截骨量应该和植入部件的厚度一致,这样可以重建膝关节原本的关节线,术后膝关节生物力学改变小,可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本研究通过大量的膝关节正位片的数据测量得出,DPF的95%可信区间:整体人群为8.09~8.49mm,男性8.16~8.56mm,女性7.13~7.53mm。因为外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外后1/3,分为长、短二头,长头起自股骨外上髁,短头起自豆状体,同止于腓骨小头高度,所以对于大部分女性患者来说,当从胫骨近端截骨8mm时就有可能伤及腓骨头(FH)尖端和腓侧副韧带(FCL)在FH的止点;而男性以10mm截骨时也可能伤及FCL。但由于本实验测量的是FH尖端,是其最高点,大部分FCL附着点和胫腓关节面尚不会被涉及。

从FCL的止点位置考虑,对于大多数西北地区中老年人,合适的胫骨假体厚度在6~9mm范围内,男性患者最好选择7~9mm厚度的胫骨假体,女性患者应选择6~8mm厚度的胫骨假体。目前器械公司提供的假体系统要求胫骨截骨厚度在8~10mm,对于西北地区中老人偏厚。随着材料学技术的发展,应该研制更薄、更适合西北地区中老年人使用的胫骨假体。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再次证明,在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应该常规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髌骨厚度、DPF等影像学参数,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AKAGI M, YAMASHITA E, NAKAGAWA T. Relationship between frontal knee alignment and reference axes in the distal femur [J].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1, 388:147156.

[2]MORELAND JR, BASSETT LW, HANKER GJ. Radi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axial alignment of the lowerextremity [J]. J Bone Joint Surgery, 1987, 69A:745749.

[3]颜登鲁,李健,高梁斌,等. 正常髌骨厚度和高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5, 23(5):50450.

[4]彭毓斌,张新跃,李玉飞. 国人腓骨头高度及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临床意义 [J]. 中外健康文摘, 2007, 4(6):632633.

[5]JAZRAWI LM, BIRDZELL L, KUMMER FJ. The accuracy of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determining femoral and tibi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omponent rotation [J]. J Arthroplasty, 2000, 6(15):761766.

[6]CLARKE HD, FUCHS R, SCUDERI GR, et al. The influence of femoral component design in the elimination of patellar clunk in posteriorstabiliz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 J Arthroplasty, 2006, 2(16):167171.

[7]FURMAN BD, LIPMAN J, KLIGMAN M. Tibial post wear in posteriorstabilized knee replacements is designdependent [J]. Clin Orthop, 2008,11:26502655.

[8]MARMOR L. Technique for patellar resurfacing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 Clin Orthop, 1988, 230:166167.

篇4

为了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从其所处的特定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出发,最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会计政策时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在统一性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允许企业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具体原则、多样的会计处理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也留给会计人员越来越多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会计政策的选择通常应遵循合规性、一贯性等原则,但更应充分考虑企业经营层的管理意图和执行会计政策的成本效益。下面以企业实务中的两个案例谈谈相关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在会计政策选择中的具体应用。

案例一:资产置换收益属于政府补助还是非货币易

A企业拥有二仙桥仓库,按政府要求纳入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政府协商采取资产置换方式,换入该市龙潭总部经济楼宇区独栋式10层商务写字楼两幢及独栋式6层商务写字楼一幢。A企业一部分作为办公楼自用,一部分对外出租。截止2012年末,资产置换事项完成,不涉及货币资金。二仙桥土地账面净值823.73万元,其余不能搬走的资产及附属建筑物账面净值47.97万元,评估价值7036万元。换入楼宇总面积14645.53平方米,按政府采购价格评估的价值为8055万元。

决算审计的会计事务所与A企业在会计处理上产生了较大分岐,争论焦点在于该经济业务到底属于政府补助还是非货币易,应当适用哪个准则。

会计事务所认为,在该事项中,划入楼宇是政府采购的,属于搬迁后新建资产的补偿。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相关规定,因城镇整体规划、棚户区改造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对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有关损失、费用性支出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因此,相关补偿应作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其使用寿命期限内,将递延收益平均分配转入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

A企业认为,本次资产置换未涉及货币资金,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及认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很显然,该事项可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处理。换出资产是旧仓库,换入资产是新办公楼,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因此判定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为可靠,应当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作为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上述两种处理方法最大的差别是,前者将资产收益分期计入收入,后者将资产收益一次性计入收入。两种处理方法均不违背会计准则,应如何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呢?A企业最终选择了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企业刚完成换届,新的领导希望取得更亮丽的经营业绩;二是不涉及收入的后续处理,且收入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一致,会计处理上更为简单,涉税处理也更为便捷。

案例二:债券承销费和发行费应该分期摊销还是一次性确认损益

B企业发行7至15年的企业债券300亿元,产生承销费和发行费6000万元。B企业每年发行3至5年的中期票据和7至15年的企业债券,承销费和发行费的费率约为发行金额的0.2%。

在该业务的处理上,决算审计的会计事务所与B企业产生了分岐,争论焦点在于承销费和发行费到底应该分期摊销还是一次性确认损益。

会计师事务所认为:承销费和发行费属于其他金融负债相关的交易费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当计入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采用实际利率法按债券期限分期摊销。

B企业认为:企业每年利润500亿元以上,承销费和发行费仅6000万元,在损益中所占比重很小,直接计入损益的影响不重大,按企业重要性原则,可一次性确认损益。

两种处理方法均不违背会计准则,应如何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呢?B企业最终选择了将承销费和发行费一次性确认损益,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企业管理层采取的是较为保守的利润政策;二是费用不需要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后续摊销,在企业发行的债券数量多、期限长等情况下,会计处理更具可操作性。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可见,在企业实务中,会计政策的选择在符合会计准则一般规定的基础上,更为看重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相关性原则。会计政策的选择应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相关,体现管理者的意图。这对企业会计政策的内容和要求会产生直接影响。管理者往往会根据企业的特点以及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如果企业属于公用事业性质,公众期望企业取得合理的利润,管理者倾向于选择较为保守的利润政策,而企业属于上市公司,管理者则会选择较为激进的利润政策。如果企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管理者倾向于选择将费用支出资本化、递延分期摊销的会计政策,而企业处于稳定期或衰退期,则倾向于选择当期一次性费用化的会计政策。

二是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很多时候会权衡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和效益。在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企业倾向于选择便于理解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并尽可能地降低操作成本。在操作成本大致相等时,企业则优先选择能使会计信息更相关和可靠的会计政策。

业内人士戏说,会计是一门艺术。那么,会计政策的选择则是这门艺术中的核心内容。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不能教条式的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更应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出发,应用相关性、成本效益等原则,寻求最为合理的政策取向。

篇5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机械通气能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时间,但也会为通气并发症的出现提供机会。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2005年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thoracicsocie-ty,ATS)新指南提出的VAP定义是: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48h-72h后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1]。重症医学科(ICU)中VAP发生率高,患者一旦发生VAP就会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费用和病死率显著增加。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08年9月—2009年9月机械通气48 h以上100例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其中32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2%,32例病人均为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其中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岁。原发病: 脑血管疾病10例, 严重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 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1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2例,心肺复苏3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

1.2方法 对100例患者均行痰培养,结合临床表现,检查及化验判断。 VAP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1999年制订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VAP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体温>37.5℃,呼吸道脓性分泌物,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外周血白细胞增多(>10.0×109/L);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浸润性阴影或出现新的浸润性阴影;支气管分泌物分离出病原菌[2]。

2 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12例,肺炎克雷伯8例,阴沟肠杆菌4例,鲍氏不动杆菌2例,大肠埃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肠球菌1例。

3 讨论

3.1VAP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ICU危重患者集中,年龄偏大,抵抗力差,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比较多。医务人员缺乏防范意识和无菌观念致交叉感染。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是最普通的感染控制措施,但是广大医务人员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而导致了在最需要洗手的ICU,洗手的意识最差。

3.1.2呼吸机因素

3.1.2.1呼吸机管路因素:呼吸机管路系统消毒不彻底引起外源性感染,尤其连续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对螺纹管及其附件的清洗、消毒的间隔时间过长。

3.1.2.2冷凝液因素:呼吸环路内的冷凝液含有高浓度的细菌,当进行某些操作移动管道时,冷凝液可以进入患者气管,从而增加感染机会。

3.1.2.3机械通气持续时间:随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发生VAP的概率就越大。

3.1.3误吸因素

3.1.3.1气囊上分泌物:机械通气的患者在声门和气管插管气囊之间的间隙常有严重污染的口咽部积液存在,成为VAP病原菌的重要来源。细菌常通过渗漏进人肺内,导致细菌在肺内定植而引起感染。

3.1.3.2胃内容物返流:胃容物过多、消化道食物返流,容易引起患者误吸以及VAP。

3.1.3.3患者因素:机械通气的患者中,仰卧位是一个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仰卧位较半卧位能显著地增加患者发生胃内容物的误吸。

3.1.4人工气道及气道管理因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破坏了呼吸系统的正常防御和清除功能。吸痰,口腔护理等操作使污染机会增加。气道湿化不够及患者体液不足等引起呼吸道粘膜干操。

3.1.5抗生素因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可破坏口咽部正常菌群,致使革兰阴性杆菌得以寄生,甚至可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

3.1.6心理因素

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由于机械通气、病室环境及自身病情等因素会出现不安全感、焦虑、恐惧、孤独感等诸多心理问题,使脱机时间延长,从而增加发生VAP的危险性。

3.2护理对策

3.2.1加强病室和人员的管理

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定时通风、换气。病房地面及物体表面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d。空气用循环风消毒机进行消毒,2次/d。每月进行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细菌监测。监护室内应限制人员流动,实行无陪护制度,严格限制探视,我科将每天探视时间由1小时改为半小时。探视者进入带口罩、帽子、穿隔离衣、穿鞋套。工作人员外出时要更换工作服。在病房设感应水龙头,医护人员严格六步洗手法,做到操作前后及时洗手,特别是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和护理气管切开、插管病人前后要彻底洗手,以防止病员间的交叉感染。当直接接触患者时应配戴一次性手套,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换手套并消毒手。如遇特殊感染患者,进行床旁隔离或单间隔离。

3.2.2加强呼吸机管理

3.2.2.1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

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管路被污染,故应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Stoller[3]等研究发现,每周1次和每日1次更换呼吸机通气环路相比较,并未明显增加VAP的发病率。但如果已有下呼吸道感染,应增加更换管道的频率。

有痰液污染管道时立即更换。定期做呼吸机管道相关部件和气管深部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以指导临床用药。

3.2.2.2严防呼吸机环路中冷凝液的吸入

呼吸机环路中形成的冷凝液是高污染物。集水瓶应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在变换患者及处理冷凝液时注意勿使冷凝液倒流,并要及时倾倒集水瓶内的冷凝液。

3.2.2.3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使用无创通气可避免气管插管,可减少VAP的发生;或实施有创一无创序贯通气,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时机早期拔管,置换面罩无创通气的技术,可有效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减少VAP的发生。

3.2.3预防与减少误吸

3.2.3.1放气囊前,先吸引分泌物,防止分泌物流人肺内。

3.2.3.2肠内营养支持应注意避免胃内容物过多,每次鼻饲前观察胃内残余食物,如胃内残留过多应通知医生暂停鼻饲。鼻饲前吸痰,将床头摇高,每次鼻饲200毫升,速度缓慢。

3.2.3.3护理:平卧位是引起误吸的危险因素,因此护理应当引起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为预防VAP,对于机械通气没有禁忌症的患者可将床头抬高30-45℃。降低VAP的发生率。

3.2.4加强气道管理

3.2.4.1美国呼吸护理协会加湿加温的标准:适宜的加温温度为(33±2)℃,适宜的加湿,绝对湿度为29-32mg/L[4]。湿化液要及时加入,防止痰痴形成,减少继发感染。严格按吸痰操作规程吸痰。提倡按需吸痰,过多吸痰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分泌物增加,并且可能导致气道粘膜损伤。每次吸痰压力不宜过大。吸痰前后给予100%纯氧2分钟。

3.2.4.2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

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气管插管位里是否适宜,有无移位等,每班检查并记录,严格交接班,及时更换切口纱布,保持局部清洁干操。气囊充气要适度。

3.2.4.3加强基础护理

定时翻身、叩背,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对降低VAP的发生率有一定作用[5-6]。我科应用排痰机治疗,促使肺部分泌物的排出,预防VAP的发生效果较好。加强口腔护理每天2-3次,气管插管特别是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可采用口腔冲洗加纱布擦洗来完成口腔护理,减少VAP的发生率。

3.2.5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徽生物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预防耐药性产生的有效措施是适时轮换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现用现配。

3.2.6心理支持

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往往会产生呼吸机依赖心理,在撤机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鼓励患者多作自主呼吸试验,以锻炼及增加患者的呼吸肌和自信心。护理时应细心,灵活应用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与需求,帮助患者建立脱机的信心。

3.2.7支持治疗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常病情危重,消耗大,故需要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如全胃肠外营养或胃肠外营养和胃肠内营养同时进行或单纯的胃肠内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循环及心肺功能支持、积极处理原发病和局部病灶等。

综上所述,预防条件致病菌在鼻咽部和口腔定植、增加机体免疫力、严格洗手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呼吸环路和气道的管理、防止吸入感染性分泌物、降低感染环节、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心理支持等综合性措施,是防止VAP发生的最佳措施。但同时需要指出,VAP危险因素多,发病机制复杂,只有全体医护人员共同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控制VAP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NidermanMS.GravenDE.BontenMJ.et al.American ThoracicSociety;Infectious Diseas es Societyof America.Guidelines forthe managenmen to fadults with hospital 2 acquired.vent ilator 2associated.andhealthcare 2 associate dpneumonia.Am JR espirCrit Care Med.2005,171:3882416.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01-202.

[3] Stoller J K.Orens D K.Fatica C.et al.Weekly versus dailychanges of in - line suction catheters: impact on rates of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associated costs[J].Respir Care.2003,48:494-499.

篇6

二、我国中医药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政策法规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国家政策方面,第一,我国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起步较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国家对于科研的财政支持、信贷支持、风险基金、税收优惠、成果价值评估的规定大多仅限于原则性规定而无程序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尚无配套政策。特别是亟需发展的中医药科技中介机构,由于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第二,中医药科技中介服务业相关政策缺乏系统性。科技成果从产出到转化涉及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衔接欠严密,存在政策空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在科研立项时对成果的要求不具体,不能根据研究的周期、方向等提出不同的成果标准,对成果的现实实用性缺乏考核。②科技项目没有设立成果转化专项经费,致使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对于成果的可转化性关注度不够,结题后经费马上全部回收,成果产出的后续工作无资金支持。③只对研究项目的验收明确了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规定成果登记是否要鉴定、验收,是否需要建立鉴定、验收的程序、规范,鉴定的主体是谁,权威性如何体现等均缺少政策规定[1]。④如何规范成果登记、成果奖励、及成果推广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规定。⑤对于公益性的科技成果(如中医药适宜技术、疾病预防产品等)的推广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⑥卫生技术产品推广中的风险归责如何界定,如何规范,也缺少政策依据。

2.在法律法规方面,由于促进和规范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对科技中介服务业的有效管理和规范,多头管理、政企政事不分,致使我国的科技中介市场的运行极度不规范。国家科技部在《关于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科技中介结构的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大多数类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经济地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还未得到明确。”特别是中医药科技中介服务法律中空现象严重,由此带来的不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缺位、资本市场发展不规范等问题长期得不到切实解决,从而导致我国中医药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与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少,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也不完善。2002年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经贸委等三部门联合了《医药科学技术政策》。这是现行唯一的医药行业专门性的科技政策文件。这个文件主要是为医药产业发展的两大重点———中药现代化和生物制药产业化,提供相关政策保障。虽然其中有促进医药技术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等政策要求,但并没有涵盖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部问题,并且这个文件只是提出相应的政策要点,并没有具体的配套政策文件[2]。

3.在行业管理方面,仅有咨询、评估、技术市场等领域在少数地区实施了行业管理措施,其他大部分科技中介服务领域(包括中医药科技中介服务业)则基本没有类似的制度在实施。技术市场中科技成果转化所依据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技术转让政策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此外,科技中介机构准入制度的缺失,至使中介机构的交易撮合能力较差。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科技中介服务业中的行业管理十分混乱,直接影响了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由于缺乏前例,大部分科技中介机构只好参照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没有建立起真正适合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特点的机构组织。政策管理不健全的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业良性运行机制的确立和发展。

三、促进中医药科技中介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的建议

加快政策法规等外部环境建设是加速我国中医药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要加紧研究制定促进和规范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明确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组织制度和发展模式,理顺政府与科技中介机构的相互关系,形成法律定位清晰、政策扶持到位、监督管理完善、市场竞争平等的良好政策法律法规环境。制定与出台《关于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指导意见》,从制度与规范上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保证对科技成果的科学、有效管理。

2.要加紧制定对于中医药科技中介的相应扶持政策。要善于以制度的创新消除影响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障碍,使中医药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切实成为中医药技术成果与市场之间的沟通桥梁,增进政府与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的政策框架,完善相关政策,确保中医药科技中介服务业的顺利发展。完善、规范技术市场,落实科技成果转让法。建立科技中介机构和职业技术经纪人的准入制度、评估制度,促进中医药科技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建立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推广、转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完善中医药科技成果管理制度[3]。中医药科技成果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依托项目目标,以科技成果的研发带动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将科技成果的管理纳入项目过程管理,更新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观念,对科技成果实行科学化的管理。二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科技活动,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与应用,推动中医药科技中介作用的最大化发挥,拓展中医药科技成果市场,以积极的态度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的管理。三是加强对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规范化管理。一方面,应对中医药科技成果进行规范化的命名;另一方面,对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推广程度进行科学、严格的界定。四是对中医药科技产业给予积极地政策扶持,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科技中介的作用,引导、帮助医疗机构应用中医药科技成果,使中医药科技成果能够惠及卫生机构、惠及百姓。五是对不同类别的研究按不同标准立项、管理。六是将传统的、民间的、没立项的中医药成果的登记、认定、转化、奖励、评价纳入中医药科技成果管理范围。

3.要加紧建设健全的法制环境,营造稳定、繁荣的竞争氛围。我国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起步较晚,而且是在一个不健全的法制环境和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中成长壮大的。纵观发达国家的科技中介服务业,其发展大都有着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发达国家政府普遍注重通过建立法制规范化的发展环境,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提供稳定的保障,为行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注重加快优化外部环境来推动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美国与日本,这两个国家在这方面堪称杰出的代表,仅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先后制订了六、七部法律来规范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法制化管理方式,既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也从根本上优化了科技中介服务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从而确保了科技中介服务业在法制的约束下健康快速发展。为了发挥我国中医药科技中介的最大的功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法规体系,为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篇7

1 中国中药新药开发政策[1]

中国是传承并不断发展其传统医学的典型国家之一。但是,在世界传统医药市场上中国所占据的比重却很少,部分传统药物还需靠一些跨国企业倒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实施了中医药现代化建设,尤其加强了中药现代化工程。1996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九五”计划的重要内容实施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之后,1998年实施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得到了“九五”计划的优先支持。1999年,国家科技部发表了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产业化实施方案,同年仿制领域的基础研究项目也被反映到“973”计划里面。200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表了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后来此专项被选定为“十五”计划优先扶持项目。2002年,国家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8个部门联合发表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中国自加入WTO以来把中医药产业视为了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医药走向世界需得到包括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等的中医药现代科学证明,为此,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发表了中医药国际化、中医药标准化等计划。

2 韩国天然物新药开发政策[2]

韩国从制度上同样重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并重视天然物新药的开发。韩国的天然物新药开发政策是在如下情况下实施的:第一,在传统医药领域拥有相对的优势;第二,相比新药开发主流趋势的化学合成,基于天然物成分物质的新药开发成功率更高;第三,利用天然物的新药开发属于高附加值领域,有利于确保国家竞争力。韩国的天然物新药开发主要在天然物科学研究所、药学大学、企业研究所里进行,最近,韩医科大学和韩医学研究院也开始了部分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天然物研究得到了政府的经费支持,科学技术部的“G7项目(先导技术开发事业)”和保健福祉部的“保健医疗技术研究开发事业”等成为了其典型。韩国政府发表了“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法”(2000.1.12)和相关实施令(2000.8.17),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计划(2000-2005)”。

韩国的“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计划”从2000年开始正式实施。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至2010年开发5种以上的天然物新药,实现天然药物国家战略层次上的产业化。其最核心内容还是天然物新药开发,而天然药物产业升级为国家战略产业是新药开发的最终目标。“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计划”确定了第一阶段(2001-2005)、第二阶段(2006-2007)、第三阶段(2008-2010)、最终(2010以后)等4个阶段性目标,见表1。 表1 “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计划”的阶段性目标(略)

韩国“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计划”领域重点课题可以概括为培育天然物科学、促进天然物新药开发、开发世界级天然物新药等。其中培育天然物科学部分包括人才培养、扩建设施、挖掘产学研合作项目、建立天然物成分D/B、制定政府相关制度、实施国际规格化等建设天然药物平台相关的领域。促进天然物新药开发部分主要集中于实现产业化、提升产业体研究能力、毒性试验、临床前试验、创新新药开发技术等实质性的新药开发技术和产业化。开发世界级天然物新药部分包括持续开发新药候选物质、剂型研究及具体的工程研究、临床试验、新药开发、开拓世界市场等新药产业化所需的具体程序。

以上天然物新药开发工作主管部门为保健福祉部,而合作部门包括教育人力资源部、产业资源部、科技部、海洋水产部、农林部、食品医药品安全厅等。实质性的研究参与机关包括各级大学、研究所、企业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关包括汉城大学天然物科学研究所等;事业管理机关为韩国保健产业振兴院。

3 中国和韩国的相关政策对比

中国的中药新药开发通过中药现代化工程来实现。这个工程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建设事业,它贯穿GAP-GLP-GCP-GMP-GSP等认证体系,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相关领域。在这种巨大的平台建设过程中,中药新药开发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因此,中国的中药现代化过程远远超过了单纯意义上的中药新药开发。

韩国尽管发表了《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法》,制定了“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计划”,却不像中国系统规划的发展计划,只是聚焦于新药开发;也没有像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那样独立的政府部门,只是在韩国保健福祉部内设立了韩方政策处,因此,大部分的天然物政策包含了很多一般性新药开发的概念。在韩国,实质性的新药开发事业由汉城大学药学院下属的天然物研究所主导。

中国和韩国各自制定了符合国情的政策,一般情况下,中国的计划都能如期推进下去,相关政策的适用也非常活跃;相反,韩国的考虑因素太多,很难按照计划完成。实际上,韩国“天然物新药研究开发促进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如期完成率仅为整个计划的32.7%。

SWOT分析是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的非常重要的先行工作。从两国天然物新药开发SWOT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传统知识,国家也大力支持中药新药创新;韩国则善于利用IT、BT等相关技术进行融合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见表2。表2 中国和韩国的天然新药研究开发SWOT分析对比(略)

4 结语

目前,世界大部分的传统医药市场被拥有跨国企业的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占据着。中国和韩国在传统医学领域有很多的共同点,这不仅形成了竞争关系,也意味着诸多合作的可能性。虽然中国的研究开发规模比较大,但其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和产品化能力比较差,所以很难开拓市场。相反,韩国拥有应用化、产业化优势。所以,两国应更进一步加强传统医学领域的合作关系。最近,中韩两国政府在天然产物新药开发领域开展了一些示范性的合作项目,这预示着双方合作的光明前景。

篇8

一、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概念

(一)健康旅游的概念[1]。健康旅游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提出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指的是以追求健康为目标而进行的度假活动,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提供相关健康服务、保健设施和保健场所使人们在观光之余,还能提高健康水平,健康旅游可分为保健旅游、美容旅游和医疗旅游,保健旅游又被称作健康养生旅游,具体形式包括中医药膳、温泉药浴、气功教室, SPA瑜伽会所等以维护和增进旅游者健康为目的而展开的旅游形式。医疗旅游(含美容旅游):指人们为了治疗自身相关疾病而有目的选择旅游地点进行的旅游活动。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也不断增长,健康旅游作为三项旅游资源中的一个,以提供健康咨询、药膳调养、养生会所等服务来满足人们对长寿的渴望,依托中医药资源优势来提高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

(二)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概念[2]。中医药是华夏五千年传承和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在其广阔的疆域上,中医药依托历代名医大家,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已经成为养生保健的一种特色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中医药健康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概念,在我国旅游行业才处于起步阶段,众所周知我国地域广阔,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尤其是中药材资源和特殊地区的地理环境为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中医药健康旅游是将中医药这种名族特色资源跟健康旅游这种新兴概念相结合,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同时也是发展产业经济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相关政策

(一)《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合作协议》。2014年2月21日,国家旅游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签署了《协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突出各自领域优势,建立协调合作机制,推动中医药领域和全国各级旅游机构的全面合作,齐心协力促进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2015年4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了2015年到2020年这五年的中医药服务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依托中国中医药传统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院、中药公司企业、老字号药店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药膳食疗养生馆等资源,自主开发出中医药特色旅游专线。建设出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影响力的度假休闲区、文化广场、主题餐厅、旅游城镇等旅游景点,建立一批和中医药科技、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基地,开发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旅游商品,打造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规划》同时提出要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要发挥我国特有的中药资源优势,整合区域内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医疗机构、养生产品生产企业等资源,鼓励社会力量的加入,打造以中医健康养生保健服务为核心,融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2015年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为了促进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行业的稳步发展,必须加强各地区的中医药文化交流,推出一系列以中医药健康理疗服务、中医药保健养生、中医药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产品。《意见》还指出,根据不同地域的中医药文化特点,在恰当的地域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区,促进中医药服务产业和旅游市场相结合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制定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标准,加强行业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积极向国外宣传中医药健康旅游,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走向国际,让更多的西方国家接受中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

三、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中医药健康养生与旅游业尚未完全融合。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一种新兴产业,目前其发展才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产业链,也并未形成独特的旅游品牌特色。旅游行业与中医药管理部门联动不够紧密, 目前已经开发出的中医药旅游资源太少,还有大部分有价值的中医药资源亟待发掘形成新的旅游点。中医健康旅游服务项目太过单一,目前的服务项目只是发挥中医、中药的基本功能,未将中医药文化进行创新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健康旅游产业缺乏掌握中医药知识的旅游服务人员,规范的中医健康旅游服务需要专业的服务人员,游客很难获得良好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体验

(二)缺乏标准化的行业准则。中医药健康旅游是发展中医药的一个契机国家在宏观政策上促进中医健康旅游发展,但在这些政策实施过程中相关具体的标准和细则,或是基层地区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卫生问题,这些都是中医健康旅游业向前发展的绊脚石。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业,中医健康旅游在行业服务人员资格准入和旅游景点认定上没有较为系统的判定标准,这就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不规范的健康旅游服务,如以提供养生保健服务为噱头进行不合理收费,劣质或无效的保健品堂而皇之的在这些地方销售,以温泉为例,温泉作为中医健康旅游产业中的一项特色资源,近年来温泉地数量不断增长,然而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矿物质污染问题,在当前情况下部分地区为经济利益而盲目开设新的温泉地,这是对人们健康的不负责,也必将一起连锁反应,严重影响中医健康旅游的信誉和发展。

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的深层次联动。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为发展中医药旅游事业于2014年联合《协议》,双方部门需在该政策的基础上,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力度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根据双方的部门优势,中医药管理部门积极探索新型中医药旅游服务形式,培养专业的健康旅游服务中医药卫生人才。旅游管理部门加大中医健康旅游项目的宣传推广,鼓励新的健康旅游产业景点的建设,以多项政策优惠推动新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制定健康旅游行业的发展规划和行业准则。中医药健康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产业,应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入和安全监测机制,严格筛选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加强旅游景点的安全监测,杜绝以谋求经济利益而任意开设健康旅游景点,相关部门应建立系统的监测机制,定期对各旅游景点的环境进行测评并将监测报告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参考文献: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普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99 万人,2014年为727万人,2015年将达到749万人,大学生就业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医药院校承担着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使命,对于中医药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作用,提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不仅能够缓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还能够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并且有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当前人民生活水品不断提高,大众对于自己身体的健康及保养也越来越重视,中医在保健及养生方面的优势簇生了许多新兴行业,中医保健、中医美容、中医减肥等行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二、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为调查研究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我们对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涉及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专科共计500名在校生及应届毕业生,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472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梳理与汇总,总结出以下结论:

1.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较高

据统计发现,有45%的同学表示会考虑创业,其中男生占多数,18%的同学表示无创业意愿,其余同学表示不确定;另外有42%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创业来增加相关经验,为将来打好基础,32%的学生不赞成在校期间创业,认为应当专注于学业,其余学生持中立态度。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较高,对于创业并非完全抵触,但创业率低却又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据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数字表明: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届毕业生共计4607人,自主创业1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0.39%。

2.创业知识与能力不足是阻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原因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63%的同学认为创业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创业知识的缺乏与创业经验的不足,32%的同学认为资金不足是创业的最大阻力。由此可知,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缺乏创业知识来源与创业实践平台,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使得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不得不选择放弃。

3.大部分学生对国家出台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不了解

据调查研究,对于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法规,73.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仅有1.7%的学生表示会经常关注,对相关政策非常了解,其余学生表示会偶尔关注,知道一点。另外,有58%的学生不知道“挑战杯”创业大赛,由此可知部分大学生对于创业政策及创业活动了解甚微。

4.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及创业环境不完善

对于学校是否应该开展创业教育问题,63%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希望能够与创业成功者沟通交流,为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知识与经验,11.8%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课程没有必要,其余学生认为无所谓。以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于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具有强烈意愿,希望能够接触创业知识,为以后实现创业梦想做好准备。

三、解决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有效解决大学生创业意识问题,既要从理论上教育与指导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创业意识,又要从实践上搭建创业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树立明确的航标,更要在创业实践中解决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问题。[1]具体途径如下:

1. 提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创业将是解决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专业的特殊性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医药行业关系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获得医药营业资格的前提是拥有相关《医师资格证》或《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因此,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提高自身创业能力,更需要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与执业水品。

2. 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首先,学校应努力培养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就业观念,指导学生做到“三破三立”:破除等待国家安置的旧观念,立自主创业的新观念;破一业而终的旧观念,立准备从事多种职业的新观念;破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立开拓进取的新观念。[2]通过创业意识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选择创业道路的重要意义。第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聘请一些成功企业家及创业成功者来校担任创业导师,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创业导师队伍,分别为学生传授创业理论知识及经验指导。第三,与企业、社会联手,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提供创业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的走进创业,了解创业,激发学生创业灵感,为将来创业积累必备经验。

3. 政府应当扶持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服务及创业环境。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发挥相关部门机构的作用,实施鼓励与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与措施,确保大学生创业的绿色通道,为创业学生排除阻碍、减轻顾虑,为学生提供良好创业环境与政策支持。

总而言之,提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意义重大,学校与政府都应积极应对,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创业知识,更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创业条件与创业环境,为中医药院校学生创业保驾护航。(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基金项目:山东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调查与研究”(课题编号14CY003)。

篇10

壮医是广西特有的民族医药,广西从1985年开始招收壮医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2年起开始 招收壮医方向的本科生,但自我国1999年举办医师资格考试以来一直未能开设壮医专业医师 资格考试。经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同意,于2008年正式在广西开展中医类别中医 (壮医)专业医师资格考试试点工作。2008年7月2日,中医(壮医)专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 考试在广西壮医医院开考,考试实行三站式考试方法:辨证论治、基本操作考核、临床答辩 。考试范围以中医(壮医)专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突出壮医、中医特色,突出基本 知识、基本技能、临床经验。笔者现对2008年参加中医(壮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 生情况及其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中医药行政部门制订相关政策及有关部门对壮 医专业学生的招生、培养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报名参加中医(壮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生473名,其中执 业医师40名,执业助理医师433名。

1.2 方法

考生报名信息来自医师资格报名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按学历和工作单位不同 分组,记录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单位的报考、实考及合格人数,计算出合格率,通过考生各 站的实得分和应得分,计算出各站的得分率,以上数据采用数据库及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 析。

2 结果

2.1 考生基本情况

2008年,我区共有473名考生报名参加中医(壮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 考试,其中报考执业类40人,助理类433人;男性考生占60.89%,女性考生占39.11%; 壮族 考生占26.85%,汉族考生占63.69%,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占9.46%。考生平均年龄31岁,其中 最大61岁,最小19岁。

2.2 考生学历结构及单位分布

考生学历结构及单位分布见表1。

由表1中可看出,从单位分布来看,乡镇医疗单位的考生最多,占64.48%,考生最 少的为市 级医疗机构,仅占4.23%。从学历分布来看,中专学历考生最多,占73.15%;本科、硕士学 历考生最少,仅占5.92%。硕士、本科学历考生主要集中在省、市级医疗机构(75.00% ),而大专和中专学历考生主要集中在乡镇医疗机构(67.19%)。

2.3 考生的成绩分析

2.3.1 总体情况 总合格率为75.92%,其中报考中医(壮医)执业医师资 格实践技能考试 的考生合格率为94.3%,报考中医(壮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生合格率为7 4.3%。

2.3.2 不同考生合格率情况 从表2中看出考生学历、单位级别越高,合格率越高。

2.3.3 考试各站得分率分析 各站平均得分率分别为:第一站辨证论治77.0%;第二站基本操作63.5%;第三站临床答辩62 .9%。

3 讨论与建议

3.1 从学历分布来看,考生以中专为主,说明临床中医(壮医)队伍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且 学历越高合格率就越高,说明了学历水平与考生素质密切相关,同时也证明了考试试题区分 度良好,试题更具有公平性。建议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重视民族医药教育,并进一步完善中 医(壮医)教育体系,多培养高学历的中医(壮医)医师,同时各级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本 单位医生的培养,可鼓励通过成人医学教育等形式来提高其学历层次,提高中医(壮医)专 业医师队伍的素质,造就一支民族医药骨干队伍。

3.2 从单位分布来看,乡镇卫生院考生占总参考人数的大部分,说明乡镇卫生院对临床中 医 (壮医)医师的需求量大,且队伍不够稳定。考生试用单位级别越高,其合格率越高,可能 与单位管理、学习风气、师资条件、医疗水平及规范操作的因素有关[1]。建议医 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要加强自身建设和医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3.3 考试成绩:考试成绩能全面有效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执业医师合格率明显高于 助理医师,说明助理医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基本操作和临床答辩得分率明显低于辨证论 治,说明考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医生具有系统 的医学理论知识,还要求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2]。建议医学院校加强学生实 际操作方 面能力的培养,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也应考虑中医(壮 医)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试(聘)用单位应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强化技术操作训练,加强 带教,切实提高考生专业技术水平,使考生真正拥有作为一个中医(壮医)医师所必需的知识 和能力。

3.4 国家批准开展中医(壮医)医师资格考试,意味着壮医药从此有了合法身份。但由于 种 种原因,今年只允许具有规定学历的人员报考,对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医生仍无法参加考试 。建议中医药行政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政策,解决这部分人员的合法执业问题。

参考文献:

篇11

应用SWOT法重点分析影响甘肃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内部、外部因素,系统阐析甘肃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一、优势分析(S)

1.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逐步健全。随着“健康中国”、“健康甘肃”战略的实施和《中医药法》、《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甘肃省“十三五”时期中医药发展规划等颁布实施,甘肃省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保障措施逐步健全。

2.中医药科技创新需求日渐增长。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激发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迫切需要释放中医药科技创新服务健康的潜力和活力。当前,加快卫生体制改革,满足群众简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迫切需要加快中医药的科技创新,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

3.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力度持续增大。目前,甘肃省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力度持续增大。2014年,全省中医从业人员达到9914人,占全省卫生人员的19%,同时,中药医务人员获得了更多的进修、培训等受教育机会。

4.中医药医疗机构与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甘肃省中医药医疗机构与设备数量增加,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I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医疗机构相应增加,从事中医药服务的人员随之上升(含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由于设备经费投入较大,省市两级中医药医疗设备相对齐全。

5.中医药科研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近年来,甘肃省中医药科研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2016年甘肃省获批省部级以上中医药科研项目521项,争取科研经费1.4亿元。省级投入1043万元,资助科研课题412项。取得中医药授权专利37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31项。评选出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150项。

二、劣势分析(W)

1.中医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甘肃对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全省中医医院普遍存在投入少、欠账多、规模小、设备不齐全、功能不配套、基础建设、人才培养、设备更新等缺乏资金。虽然当地政府在经费投入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力度仍然偏小,科技创新动力不足。

2.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不完善。甘肃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绝大多数市州缺乏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虽然甘肃各级政府出台了有利于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诸多政策法规,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市县仍然没有实施。

3.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质量偏低。目前,甘肃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质量偏低,主要表现在学历层次低、职称比例不合理等方面。由于进修培训数量有限,补充专业人员数量较少且相关科技人员素质偏低,能力有限,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能力不够。

4.中医药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甘肃中医药资源总量不足、中药产业集中度低、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不能满足当前健康需求,这些因素制约着甘肃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三、机会分析(0)

1.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是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条件。甘肃不仅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也是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例如,甘肃庆城是岐伯故里,甘肃灵台是皇甫谧故里(针灸文化发祥地),敦煌医学。历经千年,在甘肃留下了丰富中医药文化底蕴,造就了许多优秀名医,这些医学典籍为中医药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2.中医药科技创新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甘肃农村和中小城市的基层群众看病时,普遍选择中医。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甘肃就建成了省级中医药医疗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又建成甘肃省中医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医药专业人才。除此之外,甘肃还出现了许多中医制药企业,其中兰州佛慈药业更是闻名中外。而全省乡镇卫生院也更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疾病,向老百姓提供中医药服务,“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等理念也被老百姓普遍理解和接受,这无疑是甘肃中医药科技创新良好的社会基础。

篇12

【关键词】中药材资源:保护

在全球兴起回归自然热以后,替代疗法和植物药开始被人们重新重视,药用植物的消耗越来越大。正是由于全球对草药需求的激增,造成了今天约1/5的药用植物正在灭绝,著名的环境保护组织――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透露说,现在世界上有4000~10000种植物面临生存危险。中草药资源保护之路该如何走. 近年来,随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工作的开展,中药材品种的种植面积、产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中医药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的刺激下,资源问题已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和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药用植物受破坏的程度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

1 我国中药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这种保护主要指政府主管部门及时禁止一些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濒临灭绝的珍稀中药资源的出口。最近,美国一些媒体披露了欧洲科学家的最新发现,即人参花蕾药用价值远远超过人参根,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各国媒体纷纷报道。一直关注人参花蕾研究的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付学奇教授大声疾呼:国家应迅速出台规定,禁止人参花蕾出口。20世纪末期,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成为医药界呼声最高、投入巨大的一项事业,然而中药资源失控状况、市场的混乱问题仍然严重。我国现有中成药品种35大类、43种剂型、5 000余种产品,野生中药资源中100余种药用植物被列为珍稀濒危植物,其中包括冬虫夏草、人参、甘草、石斛、川贝母、雪莲等。目前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 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我国每年要耗费几百万吨以上的中药资源,一些药材的滥采滥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许多贵重中药材由于过度采挖,已变成珍稀濒危物种,这必然会破坏生物圈的平衡。

2 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不完善

政府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将直接影响中药产业结构布局和发展速度。我国中药产业相关政策不完善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如目前我国的《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的条款主要针对中成药,对中药原材料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关于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的生产和流通方面的法规不完善,缺乏技术标准;医院制剂的限制政策不适合中医药临床使用的特点;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需要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3 缺乏统一规划,市场秩序混乱

近年来药用植物培植利用的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宏观科学引导,目前仍处在一种面积盲目扩大、加工重复布点、营销各自为战的生产分散、经营无序的竞争状态。培植基地的规范化、标准化步履缓慢,中药利用与工业品种的关联度低,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我国药品经营市场所提供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似冒伪劣屡禁不绝。许多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仍沿袭传统的种植方法,管理粗放,药材质量难以保证。中药材的栽培技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没有新的研究成果;苗木组培快繁技术等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品种混杂、不良限制了中药材向更高层次发展;盲目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滥用化肥和农药。同时,药材采集与种植方面的破坏性开发也导致药材质量下降。许多种植部门和药农只重视眼前利益,没有充分认识GAP的重要性;此外,由于GAP认证花费巨大,巨额成本使得很多企业难以承受。因此,通过认证的企业和基地不多,统一品牌尚未形成,难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4 中药资源保护的对策

要实现中药产业的国际化、现代化,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宏观指导,建立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我国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大力扶植、发展中药产业:中药行业的发展业已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已经写入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这些法规与政策为发展中药产业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重要政策保障。在完善政策的同时,政府应积极加强中药标准化建设,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国家中药标准物质库,并培育企业建设中药材饮片加工、提取以及中药材物流配送中心,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促进中药现代化。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应全面强化对中药材种植、采集、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大力整顿商业环境、强化行业监管。我国国家条例的不一致以及与国际条例的不一致,导致在执行当中,有很多碰撞的问题,给生产经营带来很多实际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无论是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 ,还是对我国中药文化重要特色的保护,都要受到影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野生资源,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对于涉及到保护和管理野生资源的法律法规进行研究,需要修订的重新修订,以适应客观变化的需要。加大国家的执法力度,以保护和管理好野生资源,促进中药事业的发展。同时应成立一个濒危药材的协调小组。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有关科研单位组成协调小组研究濒危药材资源的保护、发展和利用等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个协调小组,向主管部门提出政策建议或进行技术咨询。

5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开展重要野生药用动、植物培育研究,保护濒危物种,加快替代研究,统一规划药用植物园、生物保护区,保持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大力培养现代化中药专业人才。应有计划地培养造就一批中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留住高技能人才,注重人才的引进,为中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扩大家种家养。加强人工培养、野生变家种、家养技术研究,培育药用植物优良品种,生产优质药材。扩大药用部位和临床用途。有些药用植物其余部分也含有较高的有效药用成分,如杜仲叶、山楂叶作为药用部位业已载入药典,银杏叶作为保健茶也已进行开发利用。应开展扩大药用部位和临床用途的相关研究,提高中药资源利用水平。实施定向培育。中药材中成分含量极其复杂,不同种源品种中各有效成分含量相差悬殊,如雷公藤不同种源甲素含量最高与最低相差50倍。可通过含量测定和生长量选择,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实施定向培育.拓宽药用植物的利用途径。药用植物不仅仅局限在医用领域,还应开发其作为食品、化工等方面的用途,提升产品附加值。

篇13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69-02

医院是社会福利性事业单位,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医院管理高层考虑到全成本核算,充分考虑减员增效,用最少的人才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保证医院资金的正常运转。

按照医院正常工作安排,医院住院收费窗口的管理模式中医保住院收费窗口、农合住院收费窗口、自费住院窗口三者应是各自独立的收费形式。

一、医院收费中医保、农合、自费三种各自独立收费形式的会计账务记账方法

1.对于住院医保收费账务处理方法。

例如:XX医院XX年XX月住院医保收费情况如下

从月报可知,本月承担垫付医保基金327196.52元。针对报表,医院财务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150511.58

预收医疗款―260590.00

应收医疗款-医保办-327196.52

贷:预收医疗款―276720.00

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461578.10

借: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497904.29

贷:药品收入―住院收入-西药收入298722.74

药品收入―住院收入-中成药收入-2939.94

药品收入―住院收入-中草药收入-1549.81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床位收入-21055.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诊察收入-1482.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检查收入-51468.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治疗收入-19646.5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化验收入-37910.5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手术收入-4612.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护理收入-6406.2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其他收入-52111.60

2.对于新农合收费账务处理记账方法。

例如:XX医院XX年XX月住院新农合收费情况如下

从月报可知,本月承担新农合基金垫付款1308364.23元,,院新农合办存款936230.37元。针对以上,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936230.37

预收医疗款―2195324.00

应收医疗款-新农合管理中心-1308364.23

贷:预收医疗款―2427813.00

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2012105.6

借: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2199288.42

贷:药品收入―住院收入-西药收入-1173476.64

药品收入―住院收入-中成药收入-8189.21

药品收入―住院收入-中草药收入-2873.47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床位收入-87570.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诊察收入-6005.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检查收入-166333.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治疗收入-99386.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化验收入-172857.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手术收入-149282.5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护理收入-28575.8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其他收入-304739.80

3.对于自费收费账务处理记账方法。

医院财务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341277.67

预收医疗款―374400.00

贷:预收医疗款―395345.00

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320332.67

借: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341886.68

贷:药品收入―住院收入-西药收入-153121.03

药品收入―住院收入-中成药收入-2163.08

药品收入―住院收入-中草药收入-208.67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床位收入-15150.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诊察收入-913.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检查收入-20133.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治疗收入-23772.5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化验收入-26162.5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手术收入-33292.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护理收入-8346.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其他收入-58624.90

二、举例说明医院住院收费处医保、农合、自费三种合并收费形式的会计账务处理记账方法

考虑到成本核算,减少收费管理成本,医院管理高层大多是减少收费管理人员,采取将医保、农合、自费三者住院收费处合并办公方式。

以上是关于医院收费处医保、农合、自费三种收费方式合并收费管理后的会计报表,医院会计对其处理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1428019.62

应收医疗款-新农合管理中心-1308364.23

应收医疗款-医保办-327196.52

预收医疗款―2830314.00

贷:预收医疗款―3099878.00

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2794016.37

借: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3039079.39

贷:药品收入―住院收入-西药收入-1625320.41

药品收入―住院收入-中成药收入-13292.23

药品收入―住院收入-中草药收入-4631.95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床位收入-123775.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诊察收入-8400.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检查收入-237934.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治疗收入-142805.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化验收入-236930.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手术收入-187186.5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护理收入-43328.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其他收入-415476.30

通过比较分析以上会计账务处理医保、农合、自费三种住院收费方式,分开收费,单独设立收费窗口,有其优点:住院收费处工作人员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减少了医院收费相关工作中的政策性等误差;收费工作人员可以专业性地研究国家相关的医保、新农合等相关政策,并能对相关政策起到正确解释工作;便利于医院会计账务处理中的记账细节部分的分析,医保、农合、自费分开记账,便于查找错误之处。缺点是:不利于汇总记账;退补农合合基金医院要垫付大量现金,存在资金安全。

合并医保、农合、自费三种住院收费方式,其优点是:减少人员经费支出,为医院增效;收费工作人员能有余款方便退补农合基金医院垫付部分,退医保住院结账多余款项;账务处理简明扼要。缺点是:如会计记账错误,则不利于查找;财务记账人员对住院收费工作人员的存款要认真仔细地核查,以防差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