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8 14:47: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欧美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开始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名称变更反映了对材料领域研究认识的变迁,即“材料研究需要依据其行为和特征,而不是依据材料类型来进行”。1998年教育部对材料类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原来划分过细的十多个材料类小专业合并成了现在的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等六个专业。同时,在引导性专业目录中还设置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专业。虽然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大学科来设置专业是必然趋势,但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仍在探索之中[1]。同济大学当年就设置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期望以欧美的模式来培养材料学科人才。实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同济大学建筑材料工程系就为建筑材料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材料科学导论、断裂力学、表面物理化学和传热、传质与动量传递(简称三传)4门基础课程。近几年因为参与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查阅了国内外许多大学这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国内高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上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美国麻省理工(MIT)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公开信息最多,不仅有课程列表和学分要求,还有课程的详细简介。尤其是麻省理工的开放课程服务(OpenCourseWare),使得我们还能够进一步了解课程大纲和部分内容。此外,MIT材料学科是USNews全美排名第一的,他们的培养
计划应该具有更好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反复仔细研究其有关本科培养的各种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培养计划进行了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与国内同行共享。
一、麻省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
MI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设3个专业(Course)。其一为一般意义上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Course 3),学生所得学位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学学士(Bachelor of Science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其所授学位是被ABET(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授权的,绝大部分学生都选读这个专业。其二为课程选择度更大的一般专业(Course 3-A),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将获得没有特别指定专业领域的理学学士(Bachelor of Science without specification)学位,系里并不寻求ABET对这个学位的授权,只有很少学生选择这个专业,常常是医学、法学、MBA预科生选择这个专业。第三是考古与材料专业(Course 3-C),学生所得学位是考古与材料理学学士(Bachelor of Science in Archaeology and Materials),系里也不寻求ABET对这个学位的授权。从系里是否寻求对所授学位授权就可以看到,MI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本科生的主要专业是一般意义上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Course 3)。后面的讨论主要针对Course 3的培养计划进行。
1. 课程和学分要求
该培养计划的要求包括:(1)MIT的一般要求,共17门课程,其中自然科学6门,人文社科8门,限选科技课程2门,实验课程1门。(2)交流能力课程(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4门。(3)系内课程,包括一套核心课程(Core subjects,共10门课),一个论文或2个实习以及4门限选课程,合计184~195学分。其2011―2012版本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见表1,表中课程名称前面的数字表示课程号,后面跟表示学分的数字、课程性质、前修或同修课程号。MIT每门课程的学分由三部分组成,表示学习课程所需要的时间分布,中间用短线隔开,第一个数字表示讲课时间,第二数字表示实验、设计或者野外工作时间,第三个数字表示预习的时间,是以中等学生所需要时间估计的。1个学分大约相当于一学期需要14小时的学习时间。从表 1可见,一般专业课程,预习所需时间是讲课时间的2~3倍。
备注
*可以代替本先修课程的其他先修课程列在课程描述页面。
(1)这些课程可以算作必修课程或者限选课程的一部分,但不能同时计算。
(2)可以选9-12学分。
(3)通过申请,可以被类似课程替代。
2. 限选课程的选择
中列出了21门限选课程,每个学生只需要选择4门课(48学分)。理论上,学生可以在21门课程中任选48学分,甚至经过批准,还可以选择其他系的课程或者研究生课程来代替。实际上,由于材料的范围很广,这些选修课程是根据主要的研究领域来设置的,它们是: 生物与聚合物材料(Bio-and Polymeric Materials),电子材料(Electronic Materials),结构与环境材料(Structural and Environmental Materials),基础与计算材料科学(Funda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因此,在MIT材料学院的网页上,曾经列出了各领域推荐的限选课程。网页上还列出了每一个方向的咨询教授,以方便对上述领域某一方面更感兴趣的学生选课。
3. 部分课程大纲和教学情况分析
(1)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
这个课程为15学分(5-0-10),总是与“材料实验”一起选修。课程安排也是交叉进行,实验周不上课,一共有4个实验周。这样,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讲课时间就缩短为9周(一个学期14周,最后一周为考试)。其课程安排为周一、三、五各2小时的讲课(lecture),周二和四各1小时的复习课(recitation)。所以一共27次讲课,18次复习课。实际讲课为24次,另外3次课为测验和考试。最后一次考试并不是考全部课程内容,即每次测验和考试都是分段内容。
这个课程由两个教授分别讲授,每个教授都是24次课,因此可以推论,每次每个教授将讲1小时。一个讲授结构和化学键(Structure and Bonding),一个讲授热力学和统计力学学(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Mechanics)。
两部分课程分别布置6次作业,每部分每次都是2~3个题目,都有交作业的期限,没有按期交作业的,该次作业成绩为0。作业答案在交作业期限过后就会立即公布。课程总成绩由作业成绩占20%、三次测验占80%构成。得分标准为:总评80分以上A,70~79分为B,55~69分为C,低于55分为不及格。
(2)实验课程
MIT材料系内有2门必修的实验课程,即材料实验和材料综合实验。这两门课程同时还是加强专业交流能力培养的课程,所以,教学过程特别注意专业交流方面(包括论文写作、口头技术报告等)的形式要求。材料实验与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同时选修,在2年级第一学期进行。材料综合实验课(Materials Project Laboratory)基本上就是几个同学合作的科研项目,在3年级下学期进行。下面以二年级的材料实验为例,介绍其教学和考评办法。
如前所述,材料实验共4个实验周,实验周没有其他专业课。实验内容包括量子力学原理演示、热力学和结构,同时囊括了几乎全部现代材料分析研究方法(XRD、SEM/AFM、DSC、光散射等),并通过口头和书面方式加强交流能力培养。从教学内容看,这门实验课承担了教授材料研究方法的任务。
一般将50个左右学生(2011年的2年级学生只有43人)分成6个组。每个实验周有3个实验主题,每个主题下面2个实验,2个组共选一个主题,每组选做其中一个实验。6个实验同时进行。一周3次实验,每次4小时。因此,每个组每周只做3个实验(每个主题做1个实验),共12个实验。由于每个组只做了一半的实验,对另一半实验的了解,通过每周2次的1小时交流课程(recitation sections,一般隔天举行)来实现。交流课上,大家各自在黑板上即兴介绍实验的发现,回答教师和同学的提问。
该实验课由3个教授上,其中一个总负责。课程成绩评分标准
二、分析和讨论
1. 关于必修课和选修课
系内必修课程除毕业论文或企业实习外,共有10门。大学一般要求的17门课,理论上可以自由选择,但从表1系内课程的先修课程可以看出,微积分I和II,物理I和II是需要先修的,大学一般要求的6门自然科学课程就去掉了4门,能够自由选择的大学自然科学课程剩下2门。从系里建议的选课表(roadmap)可以看到,另外2门自然科学是化学和生物。所以,自然科学的必修课程实际上相当于14门。
限选课程要求包括GIR类型2门和48学分的系内选修课。有3门系内课程(共39个学分)可以作为GIR课程来选,但不能同时作为系内课程要求的学分。大多数系内选修课程的学分为12分,这样的话,系内限选课48学分需要选读4门。所以,每个学生可以有6门专业选修课程。有意思的是,在表1中只有21门限选课程,而该系主要的研究领域(或者说相当于我们的专业方向)有4个,平均每个方向只有5.25门课。如果去掉2011―2012年新增的2门课程,过去几年只有19门课,平均每个方向只有4.75门课程。看来,MIT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鼓励学生选单一专业方向的课程。实际上,在以前分专业方向限制选修课时,每个专业方向仅仅提供2~3门课程,进一步的分析见下文。
反观我们的培养计划,我们的专业方向必修课程有5门(14学分),选修课程应选4门(8学分),合计9门课程22学分。因为我们的学分是按照每周上课学时数计算的。如果按照MIT的学分计算方法,学分约为每周上课学时数的3~4倍,考虑到我们的上课周数为17~18周,而MIT才14周,因此,我们的专业方向应选学分至少相当于MIT的88学分,比其4门课程(48学分)的要求多了5门课程(40学分)。可见,我们的培养计划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方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另外,MI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关于其主要研究领域的介绍出现在3个网页上。其一是在该系的学位要求中关于限选课程的介绍网页,4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分别是生物与聚合物材料、电子材料、结构与环境材料、基础与计算材料科学。其二是在MIT的招生网页,4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分别是:半导体材料和低维系统(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low-dimensional systems)、能源材料(Materials for Energy)、纳米结构材料(Nanostructures)、材料的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 of Materials)。在介绍全体教师(Faculty)的网页,列出了30个研究方向(discipline),共122人次(有重复计算,因为实际教师只有35人),平均每个研究方向4.07人次(或1.17人)。少的方向仅1人如微技术、半导体,最多的是纳米技术,23人次。上面列出的生物工程(包括生物物理和生物技术)9人次,能源材料(包括能源与环境、储能)9人次。人数比较多的研究方向还有结构与环境材料9人次,高分子材料7人次,电、光和磁材料7人次。
可见,尽管MIT研究的材料类型很多,但其本科生培养计划中,涉及具体材料类别方向的课程特别少。
2. 关于考核与成绩
MIT很多课程的成绩评定都包括平时作业和出勤与课堂参与情况。有的课程,考试以外的项目在成绩评定中所占份额可达到50%,有的实验课程则更是高达8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MIT对大学生平时学习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与我们头脑中关于国外大学生“自由”学习的图像截然不同。
3. 关于选课进度安排
MIT材料系没有规定统一的选课进度表。但从其推荐的选课安排(roadmap)看,具有如下特点:
(1)8门大学一般要求的社科课程(GIR)分布在8个学期选修,即每学期选修1门社科课程;
(2)一年级把大学要求的6门自然科学课程(GIR)学完,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
(3)二年级起全面进入专业学习。第一学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实验2门课程,两门课交叉进行,实验周不上课。上课周每天都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实验周每天都有实验或交流,学习安排非常集中。
(4)每学期的课程一般为4门,其中1门为社科课程。
MIT二年级第1学期就学习专业基础课程,这比我们的教学计划提前很多。国内的教学计划进度安排曾经强调,前两年不安排专业课,以至于我们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被安排在第5学期,材料研究方法更是被安排在第6学期,使得高年级学习特别紧张,深入接触专业知识和方法的时间被推迟。
4. 关于培养计划的修订
从网页上能够追溯到MIT材料系1998年的培养计划,其培养计划在2003年做了很大的调整。两者的比较
这两个培养计划的最大差别在必修课,课程名称几乎完全变了。但对比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可以发现,新培养计划中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包含结构与化学键、热力学与统计力学两大部分内容,分别由两位教授讲授,似乎代替了原来的“材料热力学”、“材料物理化学”和“材料化学物理”3门课程,因为其教材之一仍然是物理化学(Engel, T., and P. Reid. Physical Chemistry. San Francisco, CA: Benjamin Cummings, 2005. ISBN: 9780805338423)。“材料实验”应该与原先的“材料结构实验”对应,“材料综合实验”应该与原来的“材料加工实验”对应。“材料的微结构演变”与原来的“材料结构”相似。取消了“材料力学”、“材料工程中的输运现象”2门课程。增加了“材料的电光磁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机和生物材料化学”、“材料加工”4门课程。取消2门,合并2门,增加4门,课程总数不变。
选修课变化较小,只是增加了若干课程,特别是生物材料和纳米材料的课程。其实,两门生物材料课程是2000年增加的,当时选修课由4方向增加为5个方向。选修课的最大变化是理论上不再分专业方向,学生可以任意选课。但实际操作时,仍然向学生推荐各专业方向的课程组合。无论如何,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不足4门,学生必然需要选修其他方向的课程。
从2003年至今,必修课没有变化,选修课则有一些小的调整(表5)。其中2005年减少了高分子化学、化学冶金学(Chemical Metallurgy)2门课程。增加了2门数学,材料热力学(原来的必修课),先进材料加工,衍射和结构,材料的对称性、结构和张量性质,材料选择,共7门课程。可见,增加的这些课程仍然是与具体材料种类无关的。2007年和2011年分别增加了1门生物材料方面的课程。可见,即使是选修课的调整,仍然在继续加强有关材料行为特征方面的课程,减少有关具体材料种类的课程。
5. 关于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过去,MI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培养目标分四类,研究型学位(Course 3)、预科型学位(Course 3A)、实践型学位(Course 3B,2003年取消)和考古型学位(Course 3C)。其中,研究型学位与实践型学位培养要求的唯一差别是不变的,即前者在四年级做毕业论文,后者在二年级暑假和三年级暑假做2个20周的企业实习,其他课程要求完全相同。现在把实践型学位取消了,但仍然保留了学生向这个方向发展的渠道,即学生仍然可以选择做毕业论文或者企业实习,学位合并在研究型学位(Course 3)中。
从2003年培养计划大调整来看,MIT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Course 3)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让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也可能是社会需求的变化促使MIT对培养计划进行调整。这从MIT选读实践型学位人数变迁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表6)。从1998年到2002年,实践型学位人数多于研究型学位的人数,2002年突然降低,与研究型学位相当。查看大学2年级实践型学位学生注册数,从2002年起突然减少,由原来每年约20人突然减少为6人。2003年培养计划调整当年,还有5人注册为实践型学位,这应该是此前培养计划延续所致。
那么,没有了实践型(Course 3B)学位,是否还有学生仍然会选择实习代替论文呢。下面从2002~2008年MIT材料系本科毕业生去向分析。除了一些研究生院,网页一共列出了38家企业和17家政府部门或咨询机构。统计2002年以后(至2005年结束,当年仅剩下1人)各年4年级实践型学位人数(也约等于当年毕业人数)总和恰为38人,与毕业生去向统计的企业单位数刚好相同。这难道是巧合?是否可以推论,2003培养计划修改之后几乎就没有学生选择去企业实习了?
MIT材料专业取消实践型学位,以及此后可能几乎没有人选择实习代替毕业论文事实,一方面可能与美国产业向国外转移,本国企业对工程师的需求减少有关;另一方面,MIT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调整也起了一定作用。因为选择实践型学位人数锐减在前(2002年),培养计划调整在后(2003年)。培养计划中去掉的必修课“材料力学”和“材料工程中的输运现象”,显然属于工程类课程。因此,其培养计划课程中增加材料研究型基础知识、减少工程知识的倾向十分明显,也说明其培养计划随社会需求进行了及时调整。
另外,尽管2003年培养计划中的必修课有较大调整,但选修课调整比较有限。而且调整前后,没有改变其材料类本科生宽专业培养的模式。
但在选修课中,把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去掉,仍然让人有点匪夷所思。例如,高分子化学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历来就被认为是专业基础课。MIT在2005年却把这门课从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去掉了。查看其高分子方向研究生培养计划核心课程,可以看到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合成化学等基础课程。可见,MIT把专业方向的一些基础知识培养放在了研究生阶段。
以上似乎给人这样的印象,如果不继续读研究生,则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是不太够的,无形中将人才培养的周期拉长到研究生阶段了。但从我自己教学的经验来看,学习高分子物理就可以了解高分子材料的行为和特征,未必需要清楚地知道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法。我的一些研究生以前从未学习高分子方面的课程,为了让他们在研究中能够理解和使用高分子材料,我就是先给他们讲授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知识。
另外,注意到MIT材料专业研究生数量是本科生数量的2.2倍,有很多研究生来自校外,特别是来自国外。所以,MIT材料专业培养计划中对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的调整,结合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安排,既考虑到了本科宽专业基础的培养模式,又打通了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之间的关联,在研究生阶段加强专业方向基础知识的培养,也便于接受其他教育背景的学生来读研究生,还是十分合理的。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金属学、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热力学、材料力学性能、金属工艺学、金属热处理、材料固态相变、材料分析技术、金相技术、金属材料学、金属学实验等。
就业方向:从事金属材料及其他在机械、能源、汽车、冶金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应用研发工作,或者材料的生产及经营、技术管理和材料的检测、失效分析等技术工作。
专业点评:未来几年,我国将在国产大飞机、航空母舰、航空发动机等领域投入巨资,本专业人才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陕西、河北等地。由于此专业工科性质很强,男生较好就业(女生可以选择材料研究方向)。
推荐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燕山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本专业与金属材料工程研究范围有所交叉,但重点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并且使学生掌握各类土木工程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测试方法和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工程制图与CAD、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粉体工程、材料制备原理、热工过程与设备、无机材料工艺学、材料工艺性能实验、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测量等。
就业方向: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专业点评:本专业分混凝土、陶瓷、新材料等多个研究方向。混凝土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人才需求大,本科学历就足以找到好工作;陶瓷研究近几年才兴起,生物陶瓷、特种陶瓷等研究前景广阔,就业或考研皆宜;高性能、多功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在发展现代武器装备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高水平人才在我国尤为紧缺。
推荐院校: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国家品牌特色专业)、巢湖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与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研究对象有所区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是高分子材料。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三大材料之一,本专业面向传统和新兴的诸如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石油化工、生物医学、新能源、海洋、国防等各类行业,培养具有理工交叉特点的人才。
主要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高等有机化学、物质结构、材料科学基础、聚合物成型加工与应用、功能高分子材料、特种复合材料等。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216-02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的需要,多学科已交叉渗透到与材料制备、结构、性质和应用各个领域。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种材料不断创新涌现,产业化的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宽专业、厚基础、高素质、重实践、强能力”原则,深化改革“材料工程应用复合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突破专业个性培养模式的约束。精心设计课程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核心环节,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大材料”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已成共识,专业课程却内容相对陈旧,逻辑和结构衔接不够紧密;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实验相对较少,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力度不够等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本专业以材料的材料制备/加工、组织结构/成分、性能、应用四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专题选修课群、工程实践课程群为基本框架的课程体系。
一、整合课程内容,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从2007年开始,以全面系统的知识学习和综合思考能力培养为主,以材料制备/加工、组织结构/成分、性能及应用等四要素及其关系构成的材料学科共同基础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构筑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三个维度基本框架的新型课程教学体系”。目前,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了“金属材料”、“材料压力加工”方向课程。为了满足“宽专业、厚基础、高素质、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按金属材料、材料压力加工二个方向的共同的或相近的学科基础、科学内涵、研究方法与研究设备,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群,体现“大材料”学科共同的知识体系。如《固态相变》与《热处理工艺学》整合成《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材料分析方法》与《材料物理性能》整合成《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融入CAD、Origin、Matlab等软件组建新《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课程等;构建6~8门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发展性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图1)。专业核心课程群以材料科学基础作为主线,安排各门课的教学内容,既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又各有侧重、特点突出。便于学生学习材料共性规律,掌握有关材料及其关系构成的材料学科共同基础知识。鼓励教师把科研项目涉及核心课程相关的基础原理理论引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完整、基本的知识观念,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应用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设置专题选修课群,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加强理论基础同时,适当拓宽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多样化、复杂化的能力。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结合材料科学进展、专业教师科研特色,本专业在培养方案个性课程模块中设置“专题选修课程群”,让学生拓宽渠道获取更多学科专业知识,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根据其兴趣、未来发展、就业需要,自主选择相关课程。具体措施是:确定3~4个重点学术方向,每一方向下设置由3~4门课程组成的专题选修课程(图2)。学生可选择进入其中一个方向学习相关专业课程,使学生在熟悉共性知识基础上,掌握一种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材料制备及组织控制技术。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宽口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能力。
三、强化工程实践课程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课程是理论教学的延续。实践课程群主要包括《综合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及《综合素质拓展》等课程。为了进一步增加实验教学的综合性、研究性、设计性、先进性,对专题实验1、2、3内容进行整合,开设《综合实验》,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专题实验1中验证性、演示性实验设计成综合性实验;专题实验3中引入3个教师科研项目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数学建模比赛、省级节能减排设计研究、校级SRT计划等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技能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校外实习基地涵盖材料制备—过程处理—组织观察—性能测试—应用的生产流程,可以满足各种实习教学的要求。引入电化教学等改革手段,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吸收消化更多学科知识,掌握专业实习重点、难点,提高了实习质量。毕业论文采用“本科导师制”,选定基地技术人员或专业老师为导师,让学生提前进入导师课题组,熟悉设备操作,以不同的企业生产问题或科研课题内容加以培养创新能力。
从自身实际出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构建了应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实施是一项系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强化试验平台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建设,课程评价体系等措施,才能确保其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叶运生,姚思源.素质教育在中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23-47.
[2]余世浩,欧阳伟,尚雪梅,等.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6):83-85.
[3]邓小民.以学科平台建设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6,23(3):17-18.
[4]邹丽霞,花明,黄国林,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8,25(1):15-18.
[5]林金辉,曾英,龙剑平,等.材料与化学化工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构建[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6):24-27.
[6]蒋淑英,孙永兴,黄万群,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J].科教文汇,2009,(22):198,223.
[7]林金辉,汪灵,邱克辉,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6):54-56.
关键词:实践;材料本科生;工程;教学;发展;新出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074-02
一、当前材料科学的基本内涵和本科生教育教学的现状
材料科学是一门偏重于社会应用的学科,它是重要的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的专业,主要从事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宽广,包括物理、化学、纳米材料、陶瓷材料等,需要培养大量优秀人才从事到社会实践当中。目前材料类本科学生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对于材料科学的认识,发展现代材料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我国材料产业的生产和发展,研究出一系列优异品质的材料产品。本科生在掌握材料科学知识比较透彻,能够很好地讲解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在实践应用当中,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捉襟见肘,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极大地不利于培养新型材料科技人才,造成本科生只会讲解书本上的知识,而在实践中不知道该怎样去做的问题。这就需要重新来确定材料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运用新型教学手段对学生材料科学进行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有树立以实践为主导进行材料类本科生的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更能具有实践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根据实践进行科研创新,促进材料科学朝着更高的水平去发展壮大。
二、材料科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在实践中不知道怎样去运用学到的知识。当下,我们材料科学教育只是停留在单纯的教学当中,很多学生对材料科学知识烂熟于心,但是一到工厂实践当中,就会显露出来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短板,他们在实践当中不知道该怎样去应运这些知识,不知道在哪些方面去进行应用。这些问题就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当中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造成知识资源的浪费和人员能力的丧失。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对于毕业后在社会当中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使得学生不能够准确地解决问题,不利于材料科学的发展壮大。
2.教师在知识传授当中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实践氛围。目前,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让学生过分注重专业课程学习,对实践操作训练安排不够到位。这种教育方式对于材料科学发展是致命的,需要教师根据知识内容,相应地开设与此对应的实践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如此,学生在实践当中锻炼了能力,使其在未来社会当中能够懂得如何应用这些学到的知识。
3.学校对实践重视程度不够,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不够充分。学校比较重视学科教育,而在实践应用方面不够重视。学校安排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科教育的学习,而在实践操作课程方面的安排程度不够,造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实践。并且,学校在教育资源上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对一些实验器材定期购买和维护的力度不够到位,造成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学资源不够使用,影响学生正确应用专业文化知识。因此,需要学校对实践进行重新定位,把实践课程放到重要的位置,集中力量发展实践操作课程,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
三、以实践为主导针对材料类本科生的教学的重大意义
以实践为主导对本科生进行教学改革,是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目标。只有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材料类本科生走入社会当中才能胜任各种任务要求。
1.实践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实践当中去运用知识,可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促进学生深层次认识知识。同时,实践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灵感的产生,学生在运用当中能够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与新的想法,知道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科技创新。这样,我们学生在材料科学当中的知识就可以进行创新学习,促进创新型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对未来如何科学地进行材料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践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进行学习。实践是应用知识的过程,只有在运用当中才能知道自己哪些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完善。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知道自己未来学习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以促进本科学生对于专业知识进行反复检验,能够让学生在书本当中知道该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此外,经过实践应用,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学习材料科学这个大类,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从而促进材料科学创新的新发展、新进步。
3.实践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进,实现合理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实践在教学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F代教学方式的重要实现方式。教师通过实践可以清晰地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当中掌握的内容不够完善,需要在哪些领域下大力度地进行教学投入与改进。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方式朝着更为科学的角度发展。如此,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学当中学到最为合适的教学课程,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管理,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可以获取知识,并促进材料科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四、以实践为主导针对材料类本科生的教学发展创新对策
1.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制度,让材料专业学生能到实践当中去检验自己。企业是个丰富的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在企业当中去充分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能力,锻炼创新思维,积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产生认同感,同时还可以让其在实践当中认识到自己所欠缺的地方。这样才能使他们回到学校学习后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与方向,促进我国人才朝着使用方向去发现,促进材料本科生教学得到较大程度发展。另外,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可以解决企业当中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及时发现他们生产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企业发展做出重要的推动作用,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积极增添学生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当前的教学安排当中,实践课程安排不够,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学管理者积极增添学生的实践课程,满足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需求,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对专业文化知识有更为准确的认识。这样教育教学水平才可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学生对材料科学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未来进入社会中才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专业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在社会当中的认可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俊霞,沈红.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5,(06).
[2]高爽,吕杰,段玉玺,王洪来,王楠.本科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管理与实践――以沈阳农业大学本科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5,(03).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研究型高等学府,为十大联盟Big Ten Conference成员,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大学之一。OSU开设的专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术领域,很多专业在全美名列前茅。
OSU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由地质、采矿及冶金系和粘土、陶瓷系合并而成,许多教师在国际相关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系里拥有一栋办公楼和两栋试验楼,拥有很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和设备,其研究方向覆盖了金属、陶瓷等电子、生物、超导、传感器、金属间化合物、先进复合材料、涂层、薄膜材料等的加工、组织及其化学、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
国内某高校(以下称A高校)是一所以土木建筑、环境市政、材料冶金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工、理、文、管、法、经、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该高校冶金工程学院由冶金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工艺与工程4个专业组成。其研究方向覆盖表面纳米化处理、超细晶材料制备、涂层材料、电池材料、钢铁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等领域。
OSU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A高校的冶金工程学院都设置有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且都立足培养材料加工类专业理论应用型人才。因此,对这两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是可行的。通过比较研究,对国内高校材料专业乃至其他理工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课程体系
OSU的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应对现代社会挑战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OSU将每学年分为Winter、Spring、Summer、Autumn四个学期。除了Summer Quarter,其他学期都安排了材料科学基础的相关课程,其专业课设置均为专业基础课,即精心为学生设计的入门课程,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展示该学科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哪些内容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深入学习,帮助学生完成从高中向大学阶段的过渡[1]。
OSU材料科学基础相关主要课程有:MSE564——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MSE342——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特性、MSE741——透射电镜、MSE205——材料科学与工程简介、MSE361——材料的力学性能简介、MSE605——材料科学原理、MSE765——材料的力学性能。这些课程共分为三个体系,205、605讲授的是材料科学基础和原理,注重介绍各类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加工工艺与其应用之间的关系,讲授金属材料、陶瓷、聚合物、化合物等材料的组织结构对其力学等性能的影响以及分别采取哪种工艺改变材料的结构获得预期性能。361、564、765主要讲授了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例如陶瓷、金属材料、聚合物、化合物等材料的拉伸、疲劳、断裂、蠕变等宏观力学性能,并阐述了材料组织结构对其变形行为的影响。
342和741讲授了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分析与表征,主要通过XRD、SEM、EBSD、TEM等分析方法对材料的位错、织构等微观组织结构的分析与表征。课程体系安排由浅及深,比如605是205的深化版,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讲解,重点对位错、扩散、钢的热处理部分进行了扩充。765是361、564这两门课程的深化版。学生可以自主的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以及兴趣选择基础课程或者深化课程,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
A高校实施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该高校材料科学基础相关课程主要包括金属学、材料化学、材料组织结构的表征、材料性能学、材料加工原理和材料综合实验,体现“组织决定性能,性能决定用途”的知识核心。此外,该高校设有材料塑性力学、凝固理论、轧制技术、冲压成型等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从材料合成到后续加工的完整知识体系,但是理论基础课程设置较少,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有待深入。
二、实践教学
实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掌握材料组织性能、材料检测方法的重要手段[2]。OSU采用分时段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即将每次参与实验的学生分成四组,四组学生在50分钟内交换使用实验仪器,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也能够让每个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环节中,并从中得到锻炼与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学院也会设计一些趣味实验,MSE361课程就设置了一个“Egg Drop”项目,就是让学生开动脑筋,采用奇思妙想确保鸡蛋从5层楼上扔下来而不破裂,要想成功完成这个项目,学生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知识,选取有效材料对鸡蛋进行保护,并采用有限元进行模拟分析。
A高校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属于验证性技术基础实验,一共包含三个内容,分别为金相样品的制备及显微镜使用,Fe3C-Fe平衡组织分析以及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实验。实验采用集中安排的形式,安排在具体的某周某节课,由教师动手操作,学生围在周围学习,然后分组完成实验操,每个学生的亲身经历比较少,通过实验获得的专业知识也会减弱。
三、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为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OSU所有的教室基本都配备有投影设施,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电子笔在PPT上勾画、讲解。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些问题,学生通过手中的clicker,按键给出自己的判断,答题结束后,屏幕上很快显示出统计结果,教师会据此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OSU课堂多采用以激发学生潜能为目标的“案例教学”、“交互教学”和“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通过教师讲解实例向学生介绍材料组织及性能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学生再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选材料进行分析;交互式教学方法,构建了一个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学习氛围,实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在小组讨论与汇报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十分重视,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强调让每个人都分担一部分工作。在展示成果时,每人都要汇报自己做了什么,并谈谈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课程在课程讲授完之后,会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个项目设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学会如何收集资料,也使概念的记忆和问题的解决迅速化。
A高校目前的课堂以讲述为主导,案例教学和交互教学方法逐渐加以应用,这样的做法对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师相对传统的讲述方式、作业布置等情况,导致对学生知识结构方向的纠偏作用比较小。学生在不知道问题的已知条件的由来的时候,往往难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堂互动的效果与美国的课堂气氛差异很大,在美国课堂上,只要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会马上有激烈的反应,若是有讨论的话,教室里马上就会活力四射;但是在中国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会选择沉默,教师需要用“点将”的方式实现互动。
OSU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作业时间和创新时间。A高校则在课堂教学上花了更多的时间,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路和时间将受到限制。
四、考核体系
OSU将考试成绩分散在日常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到课率、课堂答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实验表现和出勤)、实验评估和项目等综合决定。所以从头至尾,学生需要认真学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A高校的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来决定,期中、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实验、出勤和作业全部。因此,学生就会只注重最终的学习结果,而不注重期间学习的过程。这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五、启示与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76-03
对开设材料学科的高等院校来说,培养大批适应材料产业和技术飞速发展的宽口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1]。但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这种实践性强、投入大的学科,大部分地方高等院校的材料学科都面临着投入不足、实验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实验教学队伍编制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材料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特别是材料学科研究所需的一些大型仪器和设备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通过整合院内资源,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同时,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并进行了实践,为划转地方院校材料类实验中心的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借鉴。
一、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背景
我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从1986年设立的焊接专业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2003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6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有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和金属材料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在实验室建设初期,借鉴同类型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分别设立了材料基础实验室和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和金属材料工程三个专业实验室。它们共同承担材料类的实验教学、学生毕业设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教师科研工作等任务。但由于各专业成立的时间、实验室规模及招生的数量不同,不同专业实验室之间在设备数量、总值、人均工作量等方面的矛盾突出,严重影响到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随着各专业的快速发展,各类实验设备和仪器随之增加,使设备使用、管理与实验人员数量不足的矛盾也开始变得突出[3]。资金上,一方面由于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材料研究的高端的仪器设备缺乏,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同专业实验室建设往往力求“小而全”,常有仪器设备、工具等重复购置,造成有限资金的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07年我院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并提出了院级统一管理、教师参与、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
二、实验中心的建设思路和措施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所需实验设备不但涉及面广,而且大多设备价格昂贵,可以说是一个“贵族”学科。对于大部分实验经费不足的划转地方院校,找准办学定位,设立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室结构,多方筹措经费,完善、提高实验平台建设和管理水平应是现阶段实验中心建设的重点之一。
1.设立“大材料”的实验教学体系。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依托现有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加工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陕西省焊接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由学院统一管理组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基于“材料制备及热处理”、“材料成型加工”、“材料性能测试”、“材料组织结构表征”四个实验平台,分成五个层次进行建设。实验教学体系框架见图1。
材料基础实验主要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共基础课的知识以及各专业方向课中的共性知识,目的是加强共性和基础性知识的教育。专业方向特色实验的设置是针对每个专业学生所需的专门知识,如管线全位置焊接实验、管线钢组织性能测定实验等。在此基础上将逐渐开设《石油工程材料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分析》、《石油工程材料焊接工艺-组织-性能评定》等专业方向综合实验。综合型实验是知识体系的综合、实验技能的综合和实验设计的综合。增加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例,进一步减小验证性实验,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以往为实验而实验、为检测而检测的呆板性和单一性,使材料各个学科专业之间能够相互交叉与融合。本科毕业设计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环节,它不同于课堂讲授,又有别于科研工作。在组织学生毕业设计时指导教师在重视每名学生共性发展时,还特别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提高,通过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做实验,使特别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4,5]。同时,也充分调动基础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获得自信心。科研与研究生创新实验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具有宽材料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2.整合资源,优化实验室结构。划转地方院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大体是通过冶金与机械或金属、非金属、高分子三大类材料所依存的专业而建立的学科,侧重于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探求新材料的性能评价与使用。这种类型的学科大都有原先专业发展残留的痕迹,学科方向发展不均衡,如果一味追踪材料科技前沿的基础,往往会失去原有的特色。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充分利用原先专业发展的基础,通过资源整合,优化实验室结构,建立“材料制备及热处理”、“材料成型加工”、“材料性能测试”、“材料组织结构表征”四个实验平台。在整合实验室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的内容也进行了调整。从各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出发,调整相关学科的知识配套,使实验教学内容能随学科发展、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断更新,使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到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全院的实验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并能通过网络进行仪器设备使用的预约,从而实现学院内实验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实验室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减少资金及人力资源的浪费。
3.充分利用中省共建资金,完善实验教学平台。中省共建资金是财政部于2000年针对划转地方院校设立的“中央和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我院根据学科及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需要,通过认真组织、积极申报,截至2010年共获得800万元中省共建资金的资助。这些资金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2008年,利用中省共建资金,通过购买万能试验机、示波冲击试验机、疲劳试验机完善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平台;通过购买扫描电镜、XRD衍射分析仪等提高材料组织性能表征实验平台,使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的平台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2010年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资金建成的“国际焊接工程师实训基地”,将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工程教育相结合,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课程纳入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对在校生开展“学历学位教育+职业资格认证”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使在校生可以提前获得从业资质,不仅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素质,而且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培养国际化焊接技术专门人才,满足石油石化行业和陕西地方经济建设对国际资质焊接技术人才的需求。2010年和2011年共有80余名本科生参加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班,64名学生一次通过考核,并获得由IIW颁发的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证书,受到了哈尔滨培训中心的好评。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通过近几年中省共建资金的扶持,较好地完善了实验教学平台。目前,实验中心可为企业、其他高校或研究机构提供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服务。
4.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实验平台建设水平。校企合作的目的是要实现高校资源、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行[6]。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是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方面。我院与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焊接钢管研究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本着资产明晰、资源共享、联合研究、成果共有的原则,共同建设“焊接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校企合作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技术研究、开发平台,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企业技术发展提供服务。焊接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后,学院既可以利用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钢管研究院的产品中试生产线,又可以利用其在材料组织性能检测分析方面的高端实验设备和仪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实践平台;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钢管研究院可以借鉴西安石油大学在焊接钢管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科研攻关的优势,合作承担国家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焊接钢管研究方面的科研项目和企业的产品开发任务,为企业的生产及产品研发提供服务。通过建立研究中心这一科技平台,校企双方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不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造经济效益;同时又提高了实验平台建设水平,增强了高校的科研实力,扩展了双方在彼此领域的影响。2007年“焊接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陕西省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合作实现了“双赢”。
5.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针对实验教学中心专职实验队伍编制少的问题,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服务水平,中心采取以专职实验队伍为主体,与兼职实验教师相结合的互补互助建设方针。专职实验教师队伍将建设成为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先进实验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动手能力强,结构合理的队伍。兼职实验队伍采取聘用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青年博士为兼职实验教师,充实实验教师队伍。同时,派遣实验技术人员到同行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学习、交流,鼓励实验教师到知名大学进修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实验中心管理体系,规范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尤其是大型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并重点加强了危害性大、涉及面广的危险化学品类管理制度建设,保证了实验室高效、安全地运行。
通过对实验室进行整合、重组、优化,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采用院一级管理体制,搭建了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共享平台,并与企业共建,资源共享,实现了人力、物力、社会资源的优化利用。随着实验中心的进一步建设和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实验中心在学生培养和服务社会方面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钧林.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J].甘肃科技,2008,24(15):165-168.
[2]刘红星,陈福北,黄初升.高校大型仪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1):105-108.
[3]梅建平,王仕勤,庞超明,等.材料实验中心开放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2011,28(6):288-291.
[4]雅菁,刘志锋,辛颖,等.材料类专业实验中心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1):27-30.
[5]汪应玲,齐西伟,罗绍华,等.材料学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300-302.
1当前课程教学分析
在国家对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大部分高校具备了材料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资格。但材料专业的主要实践课程之一《材料科学实验》的现有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之间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科分工精细化使知识缺乏系统性。在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学生的知识领域逐渐向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即研究方向)靠拢,忽视了一级学科的总体目标要求。例如高分子材料方向的学生对金属材料方面的知识重视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缺乏连贯性。如前所述,学生的知识范畴通常是局限在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领域,忽略了大学(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种通式教育以及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这一特征。更有甚者,目前很多以考研为目的的学生只掌握了所需考试的那几门课程的知识,其它课程便是无人问津,更加谈不上实验实践了。即,过于强调知识的“点”,而缺乏“线”和“面”层次的理解。三是重理论轻操作。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少了实践环节,很多创新性思维就难以得到发挥,也容易导致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因此,从新形势下社会对材料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出发,本着培养创新性综合型材料专业人才的宗旨,我们提出在《材料科学实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以拓宽基础、突出应用为目标导向,努力培养出满足当今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创新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
2.1课程设置上体现创新性和综合性
近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全面规划,以掌握材料的合成、制备、测试、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围绕材料的力学、电学、磁学、光学、以及材料加工、材料成型、材料表面处理等诸多领域开设实验项目,以拓宽基础、突出应用为目标导向,为开展与材料专业有关的实验实践活动打下宽广而坚实的基础,并搭建材料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把各知识点连接起来,融会贯通,使知识由“点”的层次跃迁到“线”和“面”的层次,举例如表1所示。
2.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探索,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考评体系以及质量保障体系,重点解决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多学科交叉授课的协同性。《材料科学实验》涉及到材料的力学、电学、磁学、光学、以及材料加工、材料成型、材料表面处理等诸多领域,每个实验项目均由教学经验较丰富的副教授及以上人员担任,每名教师只负责一个实验项目,解决了多学科知识背景与多名教师授课之间的协同性。2)创新教学方式。首先通过实验原理、实验目的、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方面知识的系统讲解与分析,阐述本实验项目与基础理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然后老师做出演示实验,进一步展示实验原理和有关的操作方法;最后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开展实验,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体会,对有关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途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3)完善知识体系。通过《材料科学实验》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补充以前所学知识的漏洞。同时也为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拓宽视野、扩充知识范畴,并且利用各专业方向各自的优点和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搭建公共实验平台。在《材料科学实验》平台建设方面,通过购置新设备、综合利用部分科研设备、改造或扩展现有仪器设备功能等三个方面为《材料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搭建先进和较为齐全的实验教学平台,平台建设注重基础知识和跟踪科技前沿的双重目标。在材料科学实验这个平台上,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同时该平台也为学生的课外实践、第二课堂、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广西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提供了重要场所,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5)构建公平合理的考评体系。按照实验现场操作、数据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期末考核三方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运用和实验实践操作进行综合测评。6)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实验项目的现场指导均由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教师负责,教学管理员负责协调各实验项目的开展,分管领导进行督查,这样一整套的实验实践教学和管理系统确保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了预定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32-02
湘潭大学目前除了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结构化学之外,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这3个材料科学类的专业也开设结构化学课程,5个专业使用的教材均为周公度、段连运先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结构化学基础(第4版)一书。根据近几年来材料科学类结构化学的教学实践情况,考虑到材料科学学科与化学学科之间的差异,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学校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规范,优化适合于材料科学类3个专业的结构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有必要。
一、结构化学的内容和课程的任务
结构化学是研究原子在空间相互结合成分子或化学实体的方式(结构)、依据(化学键本质)、规律及结构与性能间的联系,它是联系材料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是材料设计的基础。结构化学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自然科学问题为其主要目标与特征,这决定了它不仅是研究化学反应机制、化学的内在规律性、各类化学体系立体构型、键型及构效关系的指南,而且已成为材料科学、分子生物学、金属有机化学等新兴、边缘或综合学科发展的支柱。结构化学不仅与化学各分支学科,而且与材料科学、物理学、地学、生命科学、冶金学等学科有广泛的横向联系与交叉。结构化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与合成化学、理论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固体物理等相邻学科一起,建立分子工程学、晶体工程学等学科。
结构化学课程是材料科学类的一门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深刻掌握微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获得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深入掌握物质结构和性能的相互关系,牢固树立结构决定性能的观点,了解研究分子和晶体结构的近代物理方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从结构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构化学的教学对于锻炼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凡具有较好理论基础的大学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后劲足,结构化学的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材料科学的特征
材料科学与工程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研究已深入到原子尺度,突出特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材料科学技术化,材料技术科学化,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日益融合,相互促进;第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相互结合,为各个工程领域开拓了新的研究内容,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最后,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使得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难以分割。基础科学与现代技术的新成果也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交织在一起。
从教材角度看材料科学,具有3个特征: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性。基础性,一方面指材料科学的研究是建立在物理、化学的基础上,没有扎实的理化基础从事材料研究与开发是难以想象的。另一方面,当前材料科学研究显示出突出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内容及规模不仅体系庞大而且纷繁芜杂,没有扎实的基础就难以抓住要害,不能适应学科的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教材毫不含糊地重视基础。前沿性是指材料科学的发展速度迅猛,只有在教材中恰当地反映这些变化,才能使学生适应日后的研究工作。应用性是指材料研究的目的而言,是为了实际应用。当今材料研究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时间大大缩短,材料研究与开发已成为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在教材中有意识地体现这一特征。
三、结构化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根据结构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材料科学学科的特征,材料科学类的结构化学课程不仅要兼顾物理系的材料物理和化学系的材料化学2个专业,包含适当的量子力学基础、固体理论和表面结构化学,还要适当地介绍一些的功能材料,不能“有理无物”,而且既要与材料物理课程和材料化学课程紧密地相联系,又要区别开来,既要与计算物理课程和计算化学课程相联系,又要区别开来,突出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简要介绍分子设计学。遵循加强基础、强化能力、整体优化、精选内容、更新知识、突出应用、反映前沿及简明扼要的原则,进行教材编写。
在内容的选取上,首先把握更新与精选,处理好“新”与“基”的关系。在加强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反映新内容,拓宽知识面,体现“少而精”、“精而新”的原则。不仅要反映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学科的前沿理论,而且应注重结构化学课程对其他课程和学科的渗透,提高综合度。其次充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不同部分侧重点不同,力求加强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掌握规律。第三,注意演绎法和归纳法2种方法的应用。RHoffmann曾说:“化学理论的最主要作用是提供一种思维方式,以总结更新知识”。结构化学作为理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该课程使学生在2种思维模式即演绎法和归纳法方面均得到较好的训练。中国传统教学偏重演绎,优点是严谨,但缺乏创新意识,而美国等国家在教学上侧重归纳,优点是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强,缺点是基础不够扎实。因此,我们力求将2种思维模式在各个章节都有所体现,期望学生受到全面的训练。第四,充分注意习题的作用。习题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做习题不仅是理解、掌握知识,而且是学会如何运用知识。虽然做习题本身不是科学研究,但对研究能力的养成有重要作用。许多科学大师都曾津津乐道于他们早年在习题中的受益。A Sommerfeld曾写信给他的学生W Heisenberg,告诫他:要勤奋地去做练习,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哪些你理解了,哪些你还没有理解。杨振宁也曾回忆他的大学学习:西南联大教学风气是非常认真的,我们那时念的课,一般老师准备得很好,学生习题做得很多。的确,“勤奋地去做练习”,“习题做得很多”,往往是达到成功的一个阶梯。因此例题习题选编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在内容多、学时少、提倡自学的当今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结构化学课程而言更是如此。习题不能全部简单化,我们编写了一定数量的综合训练题。最后,注意课外读物的作用。课外读物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原始研究论文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结构化学中,每一个基本原理或理论大都对应一位科学大师,学习他们的研究方法及写作技巧,对学生将来从事科研等工作十分有益。
因此,材料科学类的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下列6部分内容,各部分的基本要求如下:
1.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这部分内容在第1、2章中讲授。要求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掌握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薛定谔方程及求解要点,提高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深入理解原子轨道的意义、性质和空间图象。了解多电子原子的自恰场方法及中心力场近似法,了解核外电子布居的依据,了解角动量的偶合及原子光谱项的意义。
2.化学键理论和分子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在第3、5、6、10章中讲授。要求重点掌握化学键的三个基本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价键理论和配位场理论。其中第3章要求了解线性变分法处理H2+和H2,了解共价键本质及典型的双原子分子的电子排布。第5章要求掌握价键理论在多原子分子结构中的应用,掌握s-p杂化轨道的造法及键角公式。要求掌握HMO方法及其在共轭分子中的应用,掌握前线轨道理论和能量相关图及其应用。第6章要求掌握配位场理论在配位化合物结构中的应用,π-σ配键化合物和过度金属簇合物的电子结构或成键特征与性能。了解分子光谱、电子能谱原理。掌握现代化学键理论在讨论非金属化合物成键特征及结构与性能关系方面的应用。
3.点阵理论和晶体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在第4、7、8、9章中讲授。要求根据分子的几何构型确定分子所属的点群,初步了解群的表示和特征表的意义。了解偶极矩、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要求着重了解X射线衍射等方法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测定结构中的作用和应用范围,为了解与掌握现代化学中的重要实验方法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掌握描述晶体结构的表达方法,掌握金属、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性能。了解用结构化学理论研究固体表面的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4.功能材料结构与性能。这部分内容在11章中讲授。初步了解几类重要的功能材料,加深理解结构决定性能的观点,初步了解功能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015年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拟招生学科目录已公布,具体内容请各位考生查看如下:
院(所)、学科代码、名称 学科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01 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223 0801 力学 _ 01动力学与控制 _ 02固体力学 _ 03流体力学 _ 04工程力学 2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理论力学或812材料力学I 080200 机械工程 _ 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_ 02精密数控加工与自动化装备 _ 03现代焊接技术与自动化装备 _ 04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 _ 05机构及机器人系统分析与控制 _ 06机械及微机电系统结构设计 7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理论力学或812材料力学I或813电工学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_ 01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 _ 02现代测控技术及方法 _ 03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 _ 04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电子技术I或812材料力学I或813电工学 085201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_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及装备 _02现代机械系统设计 _03机电液一体化设计与制造 _04现代测控技术与仪器 _05高端装备强度与动态分析 9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9工程力学或813电工学 002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32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_ 01信号处理与电路 _ 02数字多媒体信息技术 _ 03信息光电子学与光通信 _ 0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 _ 05电子器件、射频和功率集成电路及可靠性 5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2信号与系统或823半导体物理 1、01-02方向选822; 2、03-05方向选823。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_ 01语音与音频信号处理 _ 02多媒体通信技术 _ 03信号处理理论与通信技术 _ 04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2信号与系统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_ 01自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_ 02测控技术与自动化系统 _ 03智能系统与智能信息处理 _ 04信息融合与自主导航 _ 05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6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 _ 01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其应用技术 _ 02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 _ 03多媒体通信技术 _ 04无线通信技术 _ 05嵌入式系统技术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2信号与系统 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_ 01工业过程的建模、控制与优化 _ 02系统工程(系统优化与决策) _ 03信息管理系统 _04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 _ 05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09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 _ 01集成电路设计 _02集成电路制备工艺及相关技术研究 _03微电子器件检测与可靠性评价技术 1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3半导体物理 004 建筑工程学院 246 0814 土木工程 _01工程抗震减震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方法和技术 _02结构新体系与高性能材料 _03结构全寿命设计、健康监测与可持续发展 _04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和技术 _05工程施工技术与风险管理 _06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 _07建筑环境控制及能源利用技术 119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1结构力学 或83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或843钢筋混凝土结构 或 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或846传热学Ⅰ或867流体力学Ⅱ 1、土木工程(含工民建、道桥等)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1~05,考试科目可选841或833或843; 2、给排水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6,考试科目可选845; 3、暖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7,考试科目应选846或867。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_ 01道路与铁道工程 _ 0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_ 03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8道路工程 或 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方向选848; 2、02-03方向选849或832。 0815 水利工程 _ 01水文学及水资源 _ 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_ 03水工结构工程 _ 04水利水电工程 _ 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1结构力学或844水力学Ⅱ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_01工程抗震减震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方法和技术 _02结构新体系与高性能材料 _03结构全寿命设计、健康监测与可持续发展 _04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和技术 _05工程施工技术与风险管理 _06工程项目管理及信息化 _07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 _08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技术 10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41结构力学或83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或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 或846传热学Ⅰ或867流体力学Ⅱ 1、土木工程(含工民建、道桥等)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1~06,考试科目可选841或833或843; 2、给排水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7,考试科目可选845; 3、暖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8,考试科目应选846或867。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_01道路交通安全理论与道路工程技术 _02交通规划与交通控制理论及方法 _03智能交通、仿真与可持续发展整合体系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方向选848; 2、02-03方向选849或832。 1256 工程管理(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8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005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152 070304 物理化学 _01能源材料物理化学 _02催化化学 _03纳米材料物理化学 _04界面物理化学与分离技术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84物理化学I ④887无机化学II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 01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_ 02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 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 04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2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 ②201英语一 · ③301数学一 ·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_ 01绿色化学与精细有机化工 _ 02工业催化与纳米科学 _ 03膜科学与化工分离技术 _ 04材料化学理论与应用 _ 05先进材料合成及催化应用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4物理化学Ⅲ或820有机化学I或878化工原理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_ 01环境规划与污染防治 _ 02污染控制化学 _ 03环境分析与监测 _ 04环境规划与管理 _ 05水污染控制工程 _ 0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2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 1、只有05方向招日语考生; 2、01-04方向,选856; 3、05方向选857; 4、06方向选858。 085206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 _01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先进环境能源技术 _02能源动力系统优化及工程应用 _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节能环保技术 _04动力机械及车辆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3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085229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_01水污染控制工程 _0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_03环境规划与管理 3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 1、01方向选857; 2、02方向选858; 3、03方向选856。 006 应用数理学院 98 0701 数学 _ 01基础数学 _ 02应用数学 _ 03运筹学与控制论 _ 04科学计算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数学分析 ④865高等代数 0714 统计学 _ 01非参数统计与数据分析 _ 02应用统计 _ 03生物统计 _ 04金融工程与应用概率 _ 05经济统计 1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 数学分析 ④865 高等代数 0702 物理学 _ 01理论物理 _ 02凝聚态物理 _ 03光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2普通物理I ④861量子力学或863光学 1、01方向选861; 2、02方向选861或863; 3、03方向选863。 0803 光学工程 _ 01脉冲激光技术与应用 _ 02信息光学与应用 _ 03微纳光学 _ 04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激光原理 0252 应用统计(专业学位) _01生物医学统计 _02精算统计 _03数量金融 _04质量管理统计 1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3数学三 ④432统计学 007 计算机学院 151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 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_ 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 信息安全 6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_ 01计算机网络技术 _ 02计算机软件技术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信息安全技术 8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6数据结构 00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0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8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85204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6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11 经济与管理学院 182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_ 01技术与项目管理 _ 02战略管理与社会网络 _ 0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_ 04城市管理 _ 05运作管理与质量管理 _ 06金融工程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或80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0202 应用经济学 _01金融学 _02国际贸易学 _03产业经济学 _04区域经济学 _05数量经济学 _06统计学 _07劳动经济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4经济学原理 1202 工商管理 _ 01会计学 _ 02企业管理 _ 03旅游管理 _ 04技术经济及管理 1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 1251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99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1252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20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012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60 0833 城乡规划学 _ 01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 _ 02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_ 03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 _ 04历史城市与街区保护规划 _ 05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3城市规划原理 ④503城市规划与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含园林景观)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1 建筑学(专业学位) _01都市建筑设计及理论 _02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_03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技术 _04城市设计方法及理论 4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504建筑快速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基础 ④502产品设计 接收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等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085229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_01水污染控制工程 _0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_03环境规划与管理 3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 1、01方向选857; 2、02方向选858; 3、03方向选856。 006 应用数理学院 98 0701 数学 _ 01基础数学 _ 02应用数学 _ 03运筹学与控制论 _ 04科学计算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数学分析 ④865高等代数 0714 统计学 _ 01非参数统计与数据分析 _ 02应用统计 _ 03生物统计 _ 04金融工程与应用概率 _ 05经济统计 1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 数学分析 ④865 高等代数 0702 物理学 _ 01理论物理 _ 02凝聚态物理 _ 03光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2普通物理I ④861量子力学或863光学 1、01方向选861; 2、02方向选861或863; 3、03方向选863。 0803 光学工程 _ 01脉冲激光技术与应用 _ 02信息光学与应用 _ 03微纳光学 _ 04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激光原理 0252 应用统计(专业学位) _01生物医学统计 _02精算统计 _03数量金融 _04质量管理统计 1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3数学三 ④432统计学 007 计算机学院 151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 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_ 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 信息安全 6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_ 01计算机网络技术 _ 02计算机软件技术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信息安全技术 8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6数据结构 00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0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8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85204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6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11 经济与管理学院 182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_ 01技术与项目管理 _ 02战略管理与社会网络 _ 0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_ 04城市管理 _ 05运作管理与质量管理 _ 06金融工程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或80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0202 应用经济学 _01金融学 _02国际贸易学 _03产业经济学 _04区域经济学 _05数量经济学 _06统计学 _07劳动经济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4经济学原理 1202 工商管理 _ 01会计学 _ 02企业管理 _ 03旅游管理 _ 04技术经济及管理 1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 1251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99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1252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20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012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60 0833 城乡规划学 _ 01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 _ 02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_ 03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 _ 04历史城市与街区保护规划 _ 05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3城市规划原理 ④503城市规划与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含园林景观)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1 建筑学(专业学位) _01都市建筑设计及理论 _02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_03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技术 _04城市设计方法及理论 4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504建筑快速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基础 ④502产品设计 接收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等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036 学院 10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_ 01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_ 02工程伦理学 _ 03生态哲学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科学技术史 ④825哲学 0305 理论 _ 01基本原理 _ 02中国化研究 _ 03思想政治教育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51基本原理 ④883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 035 艺术设计学院 22 1305 设计学 _ 01 产品设计 _ 02 环境设计 _ 03 服装与服饰设计 _ 04 工艺美术 _ 05 数字媒体艺术 _ 06 视觉传达设计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设计史论 ④505快题设计 505考试为6小时。 1351 艺术(专业学位) _ 01 产品设计 _ 02 环境设计 _ 03 服装与服饰设计 _ 04 工艺美术 _ 05 数字媒体艺术 _ 06 视觉传达设计 _ 07 动画 _ 08 绘画 _ 09 雕塑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622设计史论 或 619美术史论 ④505快题设计 或 506专业创作 1、01-04方向选622和505。 2、05-09方向选619和506。 3、506和505考试时间为6小时。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 _01 工业设计 _02 设计管理 _03 交互设计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基础 ④502产品设计 报考02设计管理的考生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专业不限。 039 城市交通学院 87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_ 01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_ 02道路与交通工程设计方法 _ 03交通安全理论与技术 _ 04智能交通控制与信息处理 _ 05路基路面结构与材料 _ 06道路养护与运营管理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8道路工程 或 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04方向选849或832; 2、05-06方向选848。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_01交通规划技术 _02交通管理与工程设计 _03交通信息与控制技术 _04道路设施设计与施工技术 _05道路养护与管理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03方向选849或832; 2、04-05方向选848。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 01智能交通信息处理 _ 02虚拟现实与交通仿真 _ 03物联网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 _ 04智能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技术 _ 05交通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 2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_ 01智能交通信息处理 _ 02虚拟现实与交通仿真 _ 03物联网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 _ 04智能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技术 _ 05交通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6数据结构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_ 01智能交通系统控制 _ 02自主车辆与车路协同 _ 03交通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与分析 _ 04交通信息智能化处理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_ 01智能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技术 _ 02智能车辆与车路协同控制技术 _ 03交通信息处理方法与应用 _ 04交通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技术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拟招生学科目录
院(所)、学科代码、名称 学科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01 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223 0801 力学 _ 01动力学与控制 _ 02固体力学 _ 03流体力学 _ 04工程力学 2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理论力学或812材料力学I 080200 机械工程 _ 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_ 02精密数控加工与自动化装备 _ 03现代焊接技术与自动化装备 _ 04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 _ 05机构及机器人系统分析与控制 _ 06机械及微机电系统结构设计 7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理论力学或812材料力学I或813电工学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_ 01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 _ 02现代测控技术及方法 _ 03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 _ 04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电子技术I或812材料力学I或813电工学 085201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_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及装备 _02现代机械系统设计 _03机电液一体化设计与制造 _04现代测控技术与仪器 _05高端装备强度与动态分析 9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9工程力学或813电工学 002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32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_ 01信号处理与电路 _ 02数字多媒体信息技术 _ 03信息光电子学与光通信 _ 0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 _ 05电子器件、射频和功率集成电路及可靠性 5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2信号与系统或823半导体物理 1、01-02方向选822; 2、03-05方向选823。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_ 01语音与音频信号处理 _ 02多媒体通信技术 _ 03信号处理理论与通信技术 _ 04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2信号与系统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_ 01自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_ 02测控技术与自动化系统 _ 03智能系统与智能信息处理 _ 04信息融合与自主导航 _ 05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6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 _ 01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其应用技术 _ 02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 _ 03多媒体通信技术 _ 04无线通信技术 _ 05嵌入式系统技术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2信号与系统 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_ 01工业过程的建模、控制与优化 _ 02系统工程(系统优化与决策) _ 03信息管理系统 _04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 _ 05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09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 _ 01集成电路设计 _02集成电路制备工艺及相关技术研究 _03微电子器件检测与可靠性评价技术 1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3半导体物理 004 建筑工程学院 246 0814 土木工程 _01工程抗震减震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方法和技术 _02结构新体系与高性能材料 _03结构全寿命设计、健康监测与可持续发展 _04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和技术 _05工程施工技术与风险管理 _06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 _07建筑环境控制及能源利用技术 119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1结构力学 或83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或843钢筋混凝土结构 或 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或846传热学Ⅰ或867流体力学Ⅱ 1、土木工程(含工民建、道桥等)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1~05,考试科目可选841或833或843; 2、给排水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6,考试科目可选845; 3、暖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7,考试科目应选846或867。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_ 01道路与铁道工程 _ 0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_ 03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8道路工程 或 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方向选848; 2、02-03方向选849或832。 0815 水利工程 _ 01水文学及水资源 _ 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_ 03水工结构工程 _ 04水利水电工程 _ 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1结构力学或844水力学Ⅱ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_01工程抗震减震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方法和技术 _02结构新体系与高性能材料 _03结构全寿命设计、健康监测与可持续发展 _04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和技术 _05工程施工技术与风险管理 _06工程项目管理及信息化 _07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 _08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技术 10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41结构力学或83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或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 或846传热学Ⅰ或867流体力学Ⅱ 1、土木工程(含工民建、道桥等)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1~06,考试科目可选841或833或843; 2、给排水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7,考试科目可选845; 3、暖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8,考试科目应选846或867。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_01道路交通安全理论与道路工程技术 _02交通规划与交通控制理论及方法 _03智能交通、仿真与可持续发展整合体系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方向选848; 2、02-03方向选849或832。 1256 工程管理(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8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005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152 070304 物理化学 _01能源材料物理化学 _02催化化学 _03纳米材料物理化学 _04界面物理化学与分离技术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84物理化学I ④887无机化学II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 01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_ 02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 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 04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2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 ②201英语一 · ③301数学一 ·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_ 01绿色化学与精细有机化工 _ 02工业催化与纳米科学 _ 03膜科学与化工分离技术 _ 04材料化学理论与应用 _ 05先进材料合成及催化应用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4物理化学Ⅲ或820有机化学I或878化工原理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_ 01环境规划与污染防治 _ 02污染控制化学 _ 03环境分析与监测 _ 04环境规划与管理 _ 05水污染控制工程 _ 0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2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 1、只有05方向招日语考生; 2、01-04方向,选856; 3、05方向选857; 4、06方向选858。 085206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 _01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先进环境能源技术 _02能源动力系统优化及工程应用 _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节能环保技术 _04动力机械及车辆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3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085229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_01水污染控制工程 _0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_03环境规划与管理 3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 1、01方向选857; 2、02方向选858; 3、03方向选856。 006 应用数理学院 98 0701 数学 _ 01基础数学 _ 02应用数学 _ 03运筹学与控制论 _ 04科学计算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数学分析 ④865高等代数 0714 统计学 _ 01非参数统计与数据分析 _ 02应用统计 _ 03生物统计 _ 04金融工程与应用概率 _ 05经济统计 1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 数学分析 ④865 高等代数 0702 物理学 _ 01理论物理 _ 02凝聚态物理 _ 03光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2普通物理I ④861量子力学或863光学 1、01方向选861; 2、02方向选861或863; 3、03方向选863。 0803 光学工程 _ 01脉冲激光技术与应用 _ 02信息光学与应用 _ 03微纳光学 _ 04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激光原理 0252 应用统计(专业学位) _01生物医学统计 _02精算统计 _03数量金融 _04质量管理统计 1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3数学三 ④432统计学 007 计算机学院 151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 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_ 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 信息安全 6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_ 01计算机网络技术 _ 02计算机软件技术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信息安全技术 8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6数据结构 00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0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8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85204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6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11 经济与管理学院 182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_ 01技术与项目管理 _ 02战略管理与社会网络 _ 0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_ 04城市管理 _ 05运作管理与质量管理 _ 06金融工程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或80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0202 应用经济学 _01金融学 _02国际贸易学 _03产业经济学 _04区域经济学 _05数量经济学 _06统计学 _07劳动经济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4经济学原理 1202 工商管理 _ 01会计学 _ 02企业管理 _ 03旅游管理 _ 04技术经济及管理 1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 1251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99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1252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20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012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60 0833 城乡规划学 _ 01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 _ 02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_ 03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 _ 04历史城市与街区保护规划 _ 05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3城市规划原理 ④503城市规划与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含园林景观)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1 建筑学(专业学位) _01都市建筑设计及理论 _02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_03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技术 _04城市设计方法及理论 4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504建筑快速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基础 ④502产品设计 接收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等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013 激光工程研究院 66 0803 光学工程 _ 01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 _ 02 非金属材料的激光加工技术 _ 03 先进光纤激光技术 _ 04 超短脉冲激光技术 _ 05 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 _ 06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 _ 07 微纳光学与微纳制造 _ 08 生物光子学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激光原理或812材料力学I或875材料科学基础或886生物化学 0702 物理学 _ 01 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 _ 02 激光光电子学 _ 03 强场与超快光子学 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2普通物理I ④828激光原理或864光电子学或861量子力学 085202 光学工程(专业学位) _ 01激光先进制造技术与工程 _ 02高功率激光技术与系统 _ 03激光3D打印技术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8激光原理或875材料科学基础或812材料力学I 014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30 0303 社会学 _ 01社会学 _ 02人口学 _ 03社会工作 _ 04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52社会学理论 ④877社会学方法 0352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 _ 01社区工作与服务 _ 02社会服务管理 _ 03企业社会工作 2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31社会工作原理 ④437社会工作实务 015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74 0710 生物学 _ 01细胞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_ 02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医学 _ 03天然产物与生物有机化学 _ 04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 _ 05分子检测与生物芯片 _ 06生物力学与生物电子学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1细胞生物学或683分析化学或662普通物理I ④854有机化学或886生物化学或806电子技术 1、01、05方向选621和886; 2、02-03方向选683和854或886; 3、04方向选662和854或886; 4、06方向选662和806。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_ 01生物医学电子与信息处理 _ 02生物力学及医学应用 _ 03化学生物学与分子检测 _ 04分子设计与生物信息学 _ 05药物合成工艺与新技术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6电子技术或812材料力学1或886生物化学 1、01方向选806; 2、02方向选806或812; 3、03-05方向选886。 085230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 _ 01生物医学电子与医疗仪器 _ 02生物力学及医学应用 _ 03生物制药工程 _ 04分子医学工程 _ 05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 3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6电子技术或854有机化学或886生物化学 1、01-02方向选806; 2、03-05方向选854或886。 018 外国语学院 8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_ 01应用语言学 _ 02英美文学 _ 03商务外语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61二外日语或262二外法语 ③610基础英语 ④816高级英语 025 软件学院 107 0835 软件工程 _ 01软件工程理论、技术与应用 _ 02嵌入式计算与物联网 _ 03数字媒体技术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3软件工程学科专业基础 085212 软件工程(专业学位) _ 01 物联网软件与系统 _ 02 软件工程技术与应用 _ 03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_ 04 嵌入式软件与系统 _ 05 软件工程服务与应用 9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2软件专业基础综合 026 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 22 0702 物理学 _ 01研究及发展先进“显微学”表征技术、装置及设备 _ 02跨尺度先进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_ 03研究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及新应用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2普通物理I ④862固体物理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_ 01研究及发展先进“显微学”表征技术、装置及设备 _ 02跨尺度先进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_ 03研究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及新应用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28 高等教育研究所 16 0401 教育学 _ 01高等教育与大学管理 _ 02高等工程教育 _ 03学生事务管理 _ 04大学教学论 _ 05现代教育技术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0451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_ 01教育管理 _ 02心理健康教育 _ 03现代教育技术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33教育综合 ④教育管理与教学论 或 教育技术综合 1、01-02方向选教育管理与教学论; 2、03方向选教育技术综合。 029 循环经济研究院 12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_ 01循环经济理论与模式 _ 02资源经济理论与应用 _ 03环境经济管理与评价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10资源经济学 0202J1 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 _ 01循环经济理论与模式 _ 02资源经济理论与应用 _ 03“城市矿产”理论与应用 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15生态经济学 0805J2/0830J3 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 _ 01资源循环科学与技术 _ 02“城市矿产”开发与应用 _ 03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7环境材料基础 欢迎资源循环、材料、环境、生态类等相关理工科考生报考
036 学院 10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_ 01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_ 02工程伦理学 _ 03生态哲学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科学技术史 ④825哲学 0305 理论 _ 01基本原理 _ 02中国化研究 _ 03思想政治教育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51基本原理 ④883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 035 艺术设计学院 22 1305 设计学 _ 01 产品设计 _ 02 环境设计 _ 03 服装与服饰设计 _ 04 工艺美术 _ 05 数字媒体艺术 _ 06 视觉传达设计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设计史论 ④505快题设计 505考试为6小时。 1351 艺术(专业学位) _ 01 产品设计 _ 02 环境设计 _ 03 服装与服饰设计 _ 04 工艺美术 _ 05 数字媒体艺术 _ 06 视觉传达设计 _ 07 动画 _ 08 绘画 _ 09 雕塑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622设计史论 或 619美术史论 ④505快题设计 或 506专业创作 1、01-04方向选622和505。 2、05-09方向选619和506。 3、506和505考试时间为6小时。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 _01 工业设计 _02 设计管理 _03 交互设计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基础 ④502产品设计 报考02设计管理的考生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专业不限。 039 城市交通学院 87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_ 01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_ 02道路与交通工程设计方法 _ 03交通安全理论与技术 _ 04智能交通控制与信息处理 _ 05路基路面结构与材料 _ 06道路养护与运营管理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8道路工程 或 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04方向选849或832; 2、05-06方向选848。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_01交通规划技术 _02交通管理与工程设计 _03交通信息与控制技术 _04道路设施设计与施工技术 _05道路养护与管理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03方向选849或832; 2、04-05方向选848。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 01智能交通信息处理 _ 02虚拟现实与交通仿真 _ 03物联网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 _ 04智能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技术 _ 05交通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 2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_ 01智能交通信息处理 _ 02虚拟现实与交通仿真 _ 03物联网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 _ 04智能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技术 _ 05交通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6数据结构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_ 01智能交通系统控制 _ 02自主车辆与车路协同 _ 03交通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与分析 _ 04交通信息智能化处理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_ 01智能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技术 _ 02智能车辆与车路协同控制技术 _ 03交通信息处理方法与应用 _ 04交通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技术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语
种:英语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6326
国内刊号:43-1239/TG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百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孙益民教授是恢复高考制度后首届大学生,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母校的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从事《物理化学》等专业课的教学工作,第二年起担任了化学系的实验室主任一职。
孙益民教授兢兢业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两手抓,两方面都作出了突出成绩。由于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深厚的学术功底,1987年国家教委将他派往到四川外国语学院学习,随后前往瑞典皇家工学院物理化学系学习,从事计算机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工程教学与研究应用的课题研究。在瑞典学习期间,进行了包括红外、紫外可见光谱、质谱、核磁共振、X射线、化学分析电子能谱等多项内容在内的波谱学及波谱仪器的使用维修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回国之后的孙益民教授返回母校工作,担任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的讲师、副教授,从事多门课程的教学事务,同时还承担了学校的多个科研项目,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停下自己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求索进取的脚步。自1994年起他在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攻读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稀土金属卤化物相图计算与模式识别评估”,在此期间参与了两项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其中“冶金物理化学若干前沿问题探讨”为重大项目,同时还在“无铅焊料研究”课题项目中担任了神经网络计算焊料的表面张力研究工作。
1996年至1998年,孙益民再次出国深造,就读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主要攻读方向为材料热力学研究。1998年10月份返回北京科技大学,就读于冶金学院,1999年6月份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之后回到安徽师范大学,历任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科研副院长、教授、博导等专业技术职务。
回首孙教授的求学历程,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为他今时今日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心培育人才
孙益民教授在国内外的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各类学术论文,在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稀有金属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研究、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系统研究等多个专业领域均有不凡的建树,但是谈及自己,他对自己的身份定位始终有着“大学教授”这一项,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既是梦想,也是他从未曾偏离的坚持。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初期,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傲、社会各行业都紧缺的人才,孙教授就已经选择了留校任教,从事紧张繁重的科研实验工作的同时还担任了化学系“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瑞典皇家工学院学成归国之后,回到安徽师范大学的孙益民作为科研中坚力量承担起多个纵向和横向研究项目,同时他依然没有放松教学工作,担任了“化工仪表自动化”、“分析仪器使用及维修”,用英文开设“物理化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虽然因为继续求学的原因,孙益民有五年时间分别在北京科技大学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度过,取得博士学位回到安徽师范大学后的他研究工作更加繁忙、研究任务也更重,但是教学工作始终在他的工作当中占了相当的比重。他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培养青年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先后担任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已经为祖国培养出了多位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学有所长的青年人才。
研究硕果累累
孙益民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了材料热力学的优化与计算、天然产物提取的物理化学机制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计算的应用研究、多组分共存物系浓度同时测定计算应用研究、相图模式识别构筑、新型结构材料改性研究、微波法制备纳米材料、熔盐化学与技术、中药现代化研究、农作物脱农残研究、医用复合材料研究、生物质杀菌剂研究、超临界流体提取有效成分群工艺系统研究、活性炭绿色生产工艺、重金属同时检测及脱除、农药残留快速同时测定、大米脱农残研究等多个领域的项目,2010年提出室温(常温)沥青概念,为节能减排二氧化碳做出贡献。
研究项目当中,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少已经获得了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其中的医用复合材料已经开始了有规模的产业化生产。
累累的研究硕果为孙益民教授赢得了荣誉,先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及安徽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个科研和教学奖项。
工业技术优化
孙益民教授集三十年从事高等教育经验,二十多年的科研经历以及十多年的工业实践,在数据采掘、神经网络应用、非线性科学、材料计算设计等领域的探究,以及在化学化工领域、工业技术等方面积累的经验知识,在21世纪初自主研发了多因素多水平多目标可视化分析m³VA方法。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实验科学和工业技术优化的“多因素多水平多目标问题(m³)”这一世界性难题。2005年起被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聘为谘商专家,谘商领域为材料科学、天然产物科学、物理化学、计算化学。
M3VA方法在多个工业技术领域方面得到了成功应用,确实解决了很多困扰各类企业的技术难题。如常温沥青、沥青混料研究、高分子材料改性研究、中医骨伤外固定材料、大米脱农残、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群系统研究、化工工艺优化、多元物质混合焓神经网络模型研究、重金属同时测定研究等多个工业领域中的问题。孙益民教授多次出访美国、加拿大,2011年1月又随安徽省新能源团去德国进行技术学习交流。在国内,孙益民教授一直坚持免费为企业提供工艺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90-02
Abstract:“Powder Engineering”is th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the major of powd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the major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The paper discuss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modular to the powde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summarized the condition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few years.At last,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in order to learning the course well.
Key words:Course modular,powde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teaching reform
《粉体工程》课程是我院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交叉性、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作为这两个专业,特别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增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近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粉体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能力。我校于2003年开设了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科专业,2006年升级为本科专业,在此期间,我们对《粉体工程技术》课程进行了模块化教学改革,形成了一些经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粉体工程技术》课程模块化设计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校教育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依据课程建设应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我们对《粉体工程技术》课程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即改变了传统的将《粉体工程》课程仅作为一门孤立的理论课来进行教学的做法,而根据其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其分课程组合在一起,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一个模块,模块中的课程主要包括《粉体工程专业导论》、《粉体工程》、《粉体工艺及设备》、《粉体工程双语教学》、《粉体工艺课程设计》和《粉体工程实训》。形成模块后,原课程组即转变为模块课程组,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和衔接上更加协调了,也更加有序了,使师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脉络清晰,明显促进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文件的调整和规范化
课程模块确定后,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的能力、素质、知识和技能等各方面的要求,我们联系《粉体工程技术》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相应地将培养目标进行了分解,围绕模块中的核心课程《粉体工程》确定了新的教学大纲。该大纲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模块教学大纲,其次是课程教学大纲。模块教学大纲主要有本模块简介、确定本模块的教学目标、课程组成、课时分配和模块考核方法。课程教学大纲则主要确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参考资料等。由模块课程组负责人对全部教学工作负责,做到统一管理,使本模块与其他课程教学活动的安排更加顺畅。
三、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课程模块化后,我们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使模块内各课程内容更加符合现代性和基础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统一,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优化。例如,我们将《粉体工程》这门课中原有的涉及到基本原理、经典理论和方法等的内容仍保留在该课程中,而将涉及到与时展密切相关的工艺及设备方面的内容单独分出来,开设了《粉体工艺及设备》课程,同时增加了来自生产一线的相关内容,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做到了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进行科研活动、培养专业人才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教学质量的好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1]。在实践方面,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以《粉体工程实训》的形式体现出来,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性。
四、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国内只有极少数高校开设了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又因我校的专业方向和其他高校的有所差异,因此,在教材方面可借鉴的经验较少。我们采取了各种途径,将教材的编写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教材和辅助资料的问题。例如,我们在课程模块化教学大纲确定后,组织了教师和国内著名大学的老师共同编写了《粉体工程学》一书[2],该书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被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粉体工程导论》是我校开设的具有很强特色的课程,我们则请学科带头人亲自主讲本课程,由他撰写了讲义。为了使本专业学生在就业时能够面向更多的国际化企业,我们还开设了《粉体工程双语教学》课,为此,安排了一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去国外进行为期一年的深造,回国后承担了此课程的讲义编写和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方面,我们为了抓好《粉体工程实训》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安排了一位具有硕士学位的实验师主要负责此环节,同时派遣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到目前为止,本课题组已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实验师1人,基本形成了一支学历、年龄和职称分布合理的教学梯队。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考核方法改进
我们针对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将教学过程考核和教学效果考核相结合,将课程模块总体上作为一个整体考核,按综合评定方法分出优劣,同时,对各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相关联,这样就强化了考核方法,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该模块的全部重要内容。对核心理论课程考核采用“N+2”的考核方法,“2”表示作业和笔记两项,“N”表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其他要素,如到课率、测验情况、小论文写作情况等,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可使学生不仅重视课程最终考试成绩,同时也关注学习的过程,使之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我们在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中所进行的课程模块化改革的一些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续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领域,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