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国内外招投标现状分析

国内外招投标现状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02 09:42: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国内外招投标现状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国内外招投标现状分析

篇1

关键词 :电子招投标;现状;发展对策为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交易成本,规范业务流程,增加招投标全方位透明度,我国借鉴国外电子招投标经验,在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中引入了电子招投标,各地先后开展了招标项目全过程电子化研究与探索。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新业务形态——电子招投标。

一、推行电子招投标的现实意义

1.确保招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普遍性和交互性,电子招投标方式相比其他媒介更能增加招标投标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更有利于公平竞争。同时,在强化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增加系统平台操作监督基础上,电子招投标可避免招标投标活动中的暗箱操作,有效保证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和公正。建立电子招投标平台,使招投标中的每个步骤都依法遵规、按部就班,信息披露更广泛,有效提高了招标信息的对称性,有利于招标人、投标人掌握整个招投标过程,也有利于招投标监管部门对整个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实行计算机辅助评标,使整个程序更加公开、透明,也能更有效防止暗箱操作和虚假招标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整个招投标活动“三公”原则的实现。

2.实现招投标活动便捷高效

传统招投标中,招标人或招标机构(以下统称招标人)需要向不同主管单位送审和报备大量书面材料。电子招投标中,招标人只需将文件资料通过电子招投标平台进行网上申报,相关主管部门即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审批备案。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有效提高了招投标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电子招投标平台发售、下载电子招标文件和网络传输递交电子投标文件,优化了整个招投标工作业务流程;而运用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进行评标,还大大提高了评标专家的评标效率,缩短了整个项目招标投标时间周期。

3.降低招投标活动交易成本

电子招投标的显著特点是,不仅能有效降低招投标活动时间、经济和社会成本,还能降低招标人、投标人的招标或投标成本,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和交易场所等部门公共服务成本,有效降低各种开支并节约资源,推进绿色采购。采用电子招投标后,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不复存在,投标人参与竞争的机会明显增多,由此造成竞争数量显著增多,招标项目竞争性扩大,投标价格普遍降低,招标人也从中受益。

4.促进招投标活动管理规范

随着招投标规模和范围的拓展,传统的招投标业务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规范化、效能化要求。在电子招投标平台上,全过程电子化招标项目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招标投标全过程受到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双重监督,促使招标投标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电子招投标通过系统流程管理,采用网络技术使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在电子招投标平台上按业务流程规范操作,管理部门在电子招投标平台能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监管,整个招标投标交易的每个环节始终处在可控状态,实现全过程监督和管理,确保过程的公正合法。

二、我国电子招投标的发展过程

1.电子招投标发展初期阶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实施之前,各地区对电子招投标已有初步探索和研究。1999 年外经贸纺织品配额招标中,我国首次使用电子招标方式。2001年,中国国际招标网在我国率先开始运营针对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采购的“国际招标项目管理平台”和“国内招标项目管理平台”,主要业务流程实现了在线操作,开启了中国电子招标平台先河。随后,世行和亚行项目、外国政府贷款项目招标采购也采用电子招投标方式。此后,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积极开展电子招投标系统与实践的开发与探索。2007年,四川省采用电子评标系统进行评标;2008年4月,国内首个建设工程远程评标系统在苏州开通,并于2009年7月1日起在江苏全省推行;2008年12月,宝华招标公司自主研发成功国内首个全流程网上招标平台,并顺利完成首个“网络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项目”网上招标,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全国第一个网上全流程招投标项目的诞生;2009年3月,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建筑工程电子化招标投标实施细则(试行)》,规范了工程电子招投标活动。此外,广州、深圳、南京、昆明、安徽等省市电子招投标系统也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并取得较好成效。

经过十多年发展,电子招投标在我国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覆盖领域也从货物采购逐步拓展到重大装备招标采购、建筑工程招标采购、政府采购、药品采购等领域;电子招投标已从早期的网上招标公告、公示中标结果,逐步发展到整个招标过程全部实现电子化。

2.法律法规健全与完善,推动了电子招投标发展

2012年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2013年2月4日,国家八部委联合《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确立电子招投标的法律地位,《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统一了技术规范,改变了建设技术标准不一的局面。2013年7月3日,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关于做好〈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贯彻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推动了我国电子招投标工作,成为我国招投标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3年底,国家发改委制定了《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确保了进入市场的系统安全合规,推动了标准统一,实现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需要,明确了各行政机关在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监管中的职责分工、监管重点以及监管手段。2014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电子招标投标办法》附件《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的配套文件——《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同时它也是《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附件,该《检测认证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的程序、内容、方法和准则。

3.信息技术和监督机制研究,促进了电子招投标发展

201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暨招投标经验交流会上,与会代表交流了电子招投标建设经验,探讨了接口开放以及如何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及招投标全过程真正电子化等问题。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也是单一系统向集成系统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014年7月18日,在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组织召开的电子招标投标监督机制研究课题第一次专家会议上,许多央企和各地交易中心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建成后,面临如何建立监督机制等问题,专家认为,对电子招标投标监督机制研究很有必要,新的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建设中,需要解决行政监督平台与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关系问题,也需要相应的办法予以规范。会议确定了《电子招标投标的监督机制研究》课题研究任务,探讨了将监督机制在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中落实的办法。

三、我国电子招投标现状分析

1.我国各地区电子招投标的实践我国对电子招投标主要分为三种模式:

(1)政府主导模式。以北京等地为代表,由政府招投标综合职能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直接主导,交易场所、技术支持单位协同工作的模式。综合职能部门牵头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选择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支持单位,组织实施方案并全程指导、协调、管理,将全部依法招标项目统一在一个平台上实施。

(2)交易场所主导模式。以深圳、南京等地为代表,由交易场所牵头,政府部门指导,制定运行规则,自主选择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技术支持单位,实施电子化招标,提供相应的服务,将本交易场所覆盖的项目纳入实施范围。

(3)招标机构主导模式。以上海宝华等单位为代表,由招标机构作为建设单位,自主决策、自行管理,自定运行规则、技术标准,提供电子化招标平台,为本机构所的项目提供服务。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是政府部门、技术支持单位和交易场所各方分工协作,区别在于决策管理和推进实施的范围、标准、力度有所差异。从政府部门对招投标活动的职能分工及监管方式的创新、各种模式实际应用效果以及电子招投标的发展趋势看,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电子招投标体系是电子招投标发展的必然要求。

2.我国电子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1)电子招投标建设标准不够统一。目前,我国电子招投标在技术、管理和业务上存在较大差异,系统建设、安全认证、流程操作甚至文本格式等都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比如,各地区、各行业甚至同一地区不同交易平台使用的数字证书的认证机构均不相同,且不能相互兼容;电子招投标文件制作工具及数据电文文件格式迥异,有的地方电子招投标文件制作工具在数据接口上只兼容部分造价软件编制的工程量清单。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平台之间互不兼容,难以实现资源共享,造成各地区、各行业间各自为阵、“烟囱”林立,甚至重复建设,同时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势必形成新的区域屏障、市场封锁和技术壁垒,形成“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格局,导致各地区、各行业在推行电子招投标中大量的资源浪费。

(2)电子招投标推行方式认识不一。

由于电子招投标在我国是一项新型业务形态,既没有固定统一的发展模式,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性指导文件,加上各地行政主管部门条块分割和职责分工,全国各地大部分是在招投标主管部门指导下,依托本地交易资源、监管力量实际情况推行电子招投标,导致我国各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县市之间的模式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应当由国家统一建设运营全国性的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以统一建设标准、技术规范和数据接口,有利于促进全国电子招投标的发展,避免由各地政府自行建设运营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造成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有的认为应当以省为单位全面推行电子招投标,建设运营全省统一的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每个省份根据各地招投标实际情况,创新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电子招投标,促进了全国各地电子招投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有效避免了不同城市建设、运行多个交易平台带来的投资增加、资源分散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还有的认为各市县级区域均可建设运营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以利于电子招投标稳健有序发展,避免由全国或全省统一建设带来的系统庞大、操作冗繁、运营复杂等问题。电子招投标的本意是形成信息和资源公开透明、公平共享机制的招投标市场,转变和规范行政监督方式,加强社会监督。在今后推行电子招投标时,电子招投标系统的设计应根据《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及《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要求,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

(3)电子招投标使用范围有限。目前,全国各地电子招投标系统主要应用于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领域,即实现了施工、监理、设备和材料等招标电子化,电子招投标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拓宽,电子化范围还需拓宽。目前,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勘察、设计、交通、水利、民航、铁路等项目、产品和服务采购、科研课题立项、土地使用权转让以及政府投资项目采购等招投标仍处于传统招投标阶段,也应逐步实现招投标电子化。

(4)电子招投标现有系统设计待调。2013年2月4日,国家八部委联合《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在总结我国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基础上,规划了电子招标投标的系统架构,规定了建立由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行政监督平台构成,分类清晰、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的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同时《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规定了“依法设立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招标人、招标机构以及其他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可以按行业、专业类别,建设和运营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国家鼓励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平等竞争。”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现有的电子招投标系统多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交易场所主导建立、运行,且招投标交易、公共服务和行政监督功能集成在一个网络平台。《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的出台,意味着要对现有系统中的招投标交易功能模块、公共服务功能模块和行政监督功能模块进行拆分、剥离,建设形成相互独立但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工作平台。尤其是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应当独立于行政监督部门,且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营应交由市场来进行调节,各交易平台可以公平竞争。

四、推进我国电子招投标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借鉴引用国外电子招投标的成功经验

我国招投标活动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知识与做法主要引自和借鉴国外经验。西方招标与投标活动已有较长的历史,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应用与实践,西方形成了较为成熟与系统性较强的工程招投标理论与机制。同时,在把握科技变革的契机不断推进下,信息技术与招投标活动相互融合,使招标与投标活动实现了电子化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运用。由于起步较早,西方各国的电子招投标在技术、方法等方面相对完善,制度建设更为齐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目前加拿大、美国、英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在电子招投标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而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也普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子招投标体制与市场。

国外较为成熟与广泛推行的电子招投标理论与技术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其发展模式与操作方式实现国内电子招投标的后发优势。随着《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的出台,在国内十多年的电子招投标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及借鉴国内外电子招投标的先进经验,推动中国电子招投标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运行等整个体系的发展。

2.建立健全我国电子招投标的法律体系

2013年以来,国家相继制定了《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等电子招投标领域法律法规及配套文件。这两个文件实现了为我国电子招投标的发展保驾护航作用,但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电子招投标领域法律体系,引导与规范电子招投标市场行为,确保电子招投标进程的稳健发展。例如,建立行政监督平台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的相关管理规定,创新监管方式,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立电子交易(商务)法,系统规范电子交易行为;建立电子认证及电子认证安全指南等,确保交易的安全性。

3.统筹规划我国电子招投标的全面发展

电子招投标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参与的对象众多,且权限分配的差异较大,电子招投标系统的设计应根据《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招标投标流程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我国电子招投标的全面发展。在建设电子招投标系统时,应以实现招标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为理念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必须建立在有良好的平台支持、有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实现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具备高度兼容性和集成性,建立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数据接口和信息共享的电子招投标系统,防止资源互相占用与重复建设,为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一个高度集成化、全程电子化、程序规范化、流程控制化和过程监管化的系统平台。

4.研究创新我国电子招投标的发展模式

我国电子招投标发展模式,根据推行的市场主体大致可分为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类。其中政府主导可以细分为中央政府主导的全国性发展模式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性发展模式。全国性发展模式目前刚刚处于试点阶段,日前国家发改委确定深圳为全国首个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城市,以点带面,推进全国电子招标投标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的发展及应用。区域性发展模式可以再细分为两种:对于区域范围内招投标市场发展水平均衡的地区,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对于区域范围内招投标市场发展水平差异的地区,则宜采取先行试点部分地区,再逐渐由先进带动落后的渐进式推广方式。市场主导的电子招投标发展模式,《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规定了交易平台建设运营市场化的指导方针,给予了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建设和运营交易平台的法律权利。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按照中央关于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要求,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营和选择使用等方面,鼓励平等竞争,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我国还应综合分析国内外电子招投标的实践,深入研究和创新适应中国招投标活动的电子招投标发展模式,调整招标投标行业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发展电子招投标中优化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

五、结语

电子招投标是一种创新的招标投标方式,它是传统招投标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传统招投标方式的重大改革。电子招标投标与传统方式相比,实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阳光交易”,提高了招标采购透明度,节约了资源和交易成本,创新了监督管理方式。它是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落实中央惩治和预防腐败长效机制的迫切要求,电子招投标必将为我国的招投标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星明,张翠萍.浅谈电子招投标的发展及建议[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13(1):29-32.

[2]林宗绍.我国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交易管理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建筑经济,2011(8): 48-50.

[3]衣芙蓉.试论电子化招投标的优势及未来构想[J].招标采购管理,2014(02) : 21-22.

[4]崔建涛.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项目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篇2

一、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的重要性分析

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要重点关注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投标等活动的监督和审计。由于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特殊性,其需要采购重大物资,并需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对招投标活动进行重点审计,从而提高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进行审计监督,提高建设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而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为遏制工程项目建设的腐败行为提供必要的条件。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而提升项目效益

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实施审计可以对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全程监督,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将静态监督和动态监控结合起来,进而有助于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的成本造价,了解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构成的要素,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并实现物资采购最优性价比,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所需的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可靠资料支持,以利于业主指定科学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强化项目的科学化监督管理力度,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规范市场活动,促进招投标活动的良性发展

做好对招投标活动的审计工作可以有助于规范招投标活动,通过对招投标活动进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增强招投标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及时纠正招投标活动的工作方向,并不断完善招投标活动的内容,提高招投标活动的合法性。审计工作具有监督和优化招投标市场行为规范的作用,因此对招投标活动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实行审计有助于推进法制建设,这是完善监督机制的重要环节。各级审计机关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进行审计可以对招投标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具有改进作用,同时可以为优化招投标行为活动提供相应的审计建议。

二、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根据相应的审计法规的要求可知,审计机关需要对政府投资和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需要从源头强化审计监督和控制力度。建设工程单位要提高招投标工作质量,要对审计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招投标活动中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

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配套制度作为保障,进而对招投标活动的审计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但是,就目前招投标活动中的审计工作情况来看,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法规体系不健全,存在着与政府采购法规体系界定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审计工作制度和体系需要在实际实践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其次,目前的法律法规对招投标各个环节中的非法违规行为的界定是不同的,法律法规的建设难以跟上招投标方式的更新变化,因此法律法规对招投标工作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不明显。

(二)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专业性人才

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对工作环节和内容进行把控,审计工作制度需要由各个部门的专业性审计人才执行,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审计制度的执行效果,因此影响到审计工作对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质量和效率。审计工作人员的选拔制度和筛选制度并没有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制定和修正,依旧采用以往公开招考、选调或者是引进等方式招纳审计工作人员,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能选拔出专业性强的审计人员,多数审计人员仅仅具有财经专业背景,并不具有建设工程招投标审计的专业性技能,因此审计工作的实施深度不够,往往只对招投标的程序的合法性和经济性进行审计,难以对招投标采购项目的工程计价、质量进行审计判定,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

(三)审计技术手段的科学性较差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利用和信息的分析解读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对建设工程单位而言,信息技术的利用和分析功能直接体现了单位发现招投标审计工作问题的能力。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更新迭代速度的提升,招投标活动越来越多的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评标专家网上抽取和网上标书投递等工作,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通过网络系统了解开标和评标信息,并签订网络电子合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违法违规问题的隐蔽性更强,审计工作难以及时对该类问题进行有效识别,传统的审计法律法规对该类问题的约束和处理无效,审计技术手段并没有根据时代特征进行修正,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审计工作技术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较差。

三、优化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工作的措施

(一)根据审计工作实际要求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审计工作是保证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规范性和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保障,因此要优化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工作,就要根据审计工作实际要求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各级审计机关应该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总结审计工作经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不足,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审计任务的积极向审计部门提供改进意见。同时,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仅需要有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作为保障,还需要有上行下达的执行制度保证审计法律法规对招投标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审计工作部门要根据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对审计任务进行分配,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并要根据实际审计工作情况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以便形成科学合理的审计激励机制。

(二)重视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相关的审计法律体系的执行工作需要有专业性的审计工作担任,因此单位要重视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可以定期对现有审计人才进行审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同时,审计机关要积极主动争取相应的政策支持,增加专业审计人才的编制数量,可以适当提高具有专业审计技能人才的薪酬,从而吸引更多的审计人才。在此过程中,审计机关要重视专业性人才的衡量、界定和选拔标准的设置,提高审计人才选拔制度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提高审计人才市场的竞争性。其次,审计机关要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创造交流沟通平台,可以创办专业机构开办的培训班,积极将现有审计人员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以便满足建设工程招投标审计工作对专业审计人才的需求。

(三)创新建设工程招投标审计模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工作要根据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的要求进行改进,审计机关要积极总结并借鉴国内外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先进经验,抓住电子化招投标试点推广工作的带来的发展机遇,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创新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审计模式,推动与电子化招投标平台对接兼容的计算机审计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应用进程,同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下招投标活动审计的相关规定,探索性的整合社会审计资源。其次,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聘请具有计算机和审计专业知识的人员整合计算机技术和审计要求,建立健全审计信息系统,为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同时,审计工作人员要创新审计模式,可以建立外聘招投标专家库,盘活审计资源,积极开展建设工程招投嘶疃联网审计,积极性协调工程交易中心和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部门的活动和交流,建立实时在线审计监督平台,进而实现创新审计模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付志勇.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回顾与思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

[2]耿道乾,曹凌燕.工程建设领域招标审计的突破口[J].审计月刊,2010(05).

篇3

【报告描述】

政府投资项目中,采用投资补助和贴息方式的,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而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投资补助,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和下一级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贴息,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的贷款利息贴息。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是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的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是项目方为获取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而向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一种报告。政府资金支持包括投资无偿补助、奖励、转贷、贷款贴息等。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水玻璃项目建设必要性及条件

一、项目法人概况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2、项目单位近几年财务状况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

3、项目建设内容

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5、项目目前进度

三、项目结论

第二章 水玻璃项目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

二、产品方案

1、产品介绍

2、产品特点

3、产品技术参数及先进性

第三章 水玻璃项目市场分析

一、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1、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产品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3、产品市场供需情况

二、产品市场竞争情况

1、主要生产厂商和国力生产力布局

2、产品竞争趋势

3、项目单位优势及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三、产品市场前景预测

四、项目产品市场推广策略

第四章 水玻璃项目建设条件和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厂址选择

2、自然条件及环境

3、工程地质条件

4、经济发展及投资优惠

5、原材料及能源供应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土建工程

2、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3、原辅材料及动力供应方案

第五章 水玻璃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技术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先进性

二、产品生产工艺介绍

三、主要设备选型及购置方案

第六章 水玻璃项目环境保护、节能措施、劳动安全

一、环境保护

二、节能措施

三、生产安全设施

四、消防

第七章 水玻璃项目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方案

一、项目单位组织机构

二、项目劳动定员和职工培训计划

第八章 水玻璃项目建设期、进度安排和招投标

一、项目建设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招投标计划

第九章 水玻璃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一、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二、总投资估算

三、资金筹措方案及落实情况

第十章 水玻璃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一、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二、财务评价

三、不确定性分析

四、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一章 水玻璃项目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一、政策法规风险

二、市场风险及防范对策

三、技术风险及防范对策

四、管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五、人员风险及防范对策

六、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

七、成本控制风险及防范对策

第十二章 水玻璃项目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件:

(1)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

(2)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3)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

(4)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篇4

政府投资项目中,采用投资补助和贴息方式的,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而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投资补助,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和下一级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贴息,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的贷款利息贴息。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是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的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是项目方为获取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而向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一种报告。政府资金支持包括投资无偿补助、奖励、转贷、贷款贴息等。

【报告目录】

第一章心脏瓣膜项目建设必要性及条件

一、项目法人概况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2、项目单位近几年财务状况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

3、项目建设内容

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5、项目目前进度

三、项目结论

第二章心脏瓣膜项目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

二、产品方案

1、产品介绍

2、产品特点

3、产品技术参数及先进性

第三章心脏瓣膜项目市场分析

一、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1、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产品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3、产品市场供需情况

二、产品市场竞争情况

1、主要生产厂商和国力生产力布局

2、产品竞争趋势

3、项目单位优势及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三、产品市场前景预测

四、项目产品市场推广策略

第四章心脏瓣膜项目建设条件和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厂址选择

2、自然条件及环境

3、工程地质条件

4、经济发展及投资优惠

5、原材料及能源供应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土建工程

2、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3、原辅材料及动力供应方案

第五章心脏瓣膜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技术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先进性

二、产品生产工艺介绍

三、主要设备选型及购置方案

第六章心脏瓣膜项目环境保护、节能措施、劳动安全

一、环境保护

二、节能措施

三、生产安全设施

四、消防

第七章心脏瓣膜项目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方案

一、项目单位组织机构

二、项目劳动定员和职工培训

计划

第八章心脏瓣膜项目建设期、进度安排和招投标

一、项目建设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招投标计划

第九章心脏瓣膜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一、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二、总投资估算

三、资金筹措方案及落实情况

第十章心脏瓣膜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一、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二、财务评价

三、不确定性分析

四、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一章心脏瓣膜项目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一、政策法规风险

二、市场风险及防范对策

三、技术风险及防范对策

四、管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五、人员风险及防范对策

六、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

七、成本控制风险及防范对策

第十二章心脏瓣膜项目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件:

(1)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

(2)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3)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

(4)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5)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意见;

篇5

关键词 工程承包;层次分析法;项目总承包;建设管理

Abstract

Currently, engineering in the contracting market of United States will be active day by day, the engineering companies of our country gradually get into the market of United State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tem mostly from private investment corpus, the market building industry degree is high.The main reason for the owner losing control of the project schedule and investment is that the owner doesn’t have an appropriate kind of accommodation to contract and especially lack a systematic kind of method to choose a project delivery method.

This paper aims at presenting the condition of engineering market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systematically design a whole set of method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project delivery method and contractor.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makes the complicate decision problem layer turn, carry on the elements of the lowest layer to a grade row, thus avoid the shortage of selecting the delivery method only depend on the factors of the projects and the owners’ hobby.

KEY WORDSProject Deliver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Design—Buil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第1章,绪论

1.1 研究美国工程市场承包方式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国际承包工程市场正处在一个比较快的发展时期,作为全球最大建筑市场的美国,建筑市场呈现出更为迅猛的增长势头。

进入美国工程市场前,中国工程公司必须要先了解美国工程市场的特点与政策法规,同时应研究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深层次竞争能力。通过对国际型工程公司企业能力的理论探索和对国内外国际型工程公司的企业能力的比较研究,以提升国内的工程承包商在资金、技术、人才、机制、市场等方面的竞争力,促进工程企业核心企业能力建设,缩小同发达国家知名国际工程公司的距离。

1.2 美国工程承包市场现状分析

1.2.1 市场情况

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及私企业每年建设工程项目总金额达4000亿美元以上。美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有600万,其中全职人员400万。

1.2.2 一般做法:

政府工程项目:项目一定要通过公开招标来确定承包或承办单位。各工程项目的立项单位逐项进行。业主(政府机构)在招标前委托咨询公司准备有完善的招标文件与预算。

1.2.3 政策法规:

从法律规定上讲美国是一个工程承包市场完全开放的国家。在美国设立公司很容易,按各州的注册公司法,只要通过律师向州政府递交成立公司申请、公司章程、董事会任命的公司管理人员名单等文件,在约一周的时间内即可获批准。

1.2.4 保证担保

美国的工程保证担保是一种高保额的有条件保函。对公共投资项目实行强制性保证担保,保函由经批准从事担保业务的保险公司和专业担保公司出具,保函特点为保额的有条件保函。

1.2.5工程招投标

对公共工程项目,各州都规定必须公开招标。几乎所有的招标文件都要求投标者在美国注册,受美国法律制约。

1.2.6 从业人员

美国移民法规定,在美经营业务的外国公司的总裁,总经理,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申请长期签证。此种签证的持有人在一年后可申请美国永久居民身份。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美国工程市场的现状,本文综合考虑影响工程承包方式的因素,系统地设计了一整套选择合适工程承包模式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层次化,对最低层的各元素进行优劣等级排序,最终得出各种承包方式的综合得分,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仅依靠项目特征、业主偏好等因素,对项目的承包方式进行主观选择的不足。

第2章承包方式选择的基本影响因素

2.1 项目的特征

2.1.1 .范围的明确性

项目范围的明确性和业主的要求能够影响工程承包方式的选择。

2.1.2 进度计划

在大部分项目中,时间是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如果需要一个快速进度计划,业主就必须做出决定。

2.1.3 复杂性

一个项目是否标准,是否是重复的设计或者复杂的独特设计同样是影响工程承包方式选择的因素。

2.1.4. 合同价

合同可以采用固定总价、固定单价或成本加成方式计价。

2.2. 业主的需要

业主可能有另外的需要,因此必须决定哪种组织类型更能够满足这些需要。业主的需要主要包括:可建造性研究;价值工程研究;合同包;可行性研究。

2.3 业主的偏好

2.3.1 职责

许多业主偏爱单一职责的总承包合同。在项目总承包系统中,承包商对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错误负责。

2.3.2 设计控制

业主会决定他们在设计程序中的参与程度,其将影响设计的最后结果。

2.3.3 业主在中标后的参与

业主必须决定他们在项目实施期间的参与程度。一些业主拥有专长和足够的资源,可考虑高程度的参与。

第3章 工程承包方式的选择

3.1层次分析法的介绍

层次分析法是多目标决策中确定各目标权重的方法。它被应用在多种解决非结构化问题的决策情况中,适用范围从简单的个人决策到复杂的关键性决策。其应用分为两个阶段:层次的设计和评估。

3.2 使用层次分析法模型选择承包方式

业主项目团队需要讨论和决定层次分析法模型各等级中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某层次的元素要按更高层次元素的标准同本层次的各元素进行比较。这种对比是1至9等级作为权重的。通过这一评估程序,每个因素得到一个相对于本层次其他因素的优先次序。

第4章,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的选择

4.1 项目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选择的通常做法

4.1.1 资格预审

项目总承包模式的资格预审通常是确定项目的特性,特别是确定想要参加投标的承包商的能力。对投标者能力的资格预审包括财务能力、管理能力、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内容。

4.1.2 招投标评估

在简单的项目中,推荐使用仅基于价格的评估。这种低价中标方法用于范围小且明确定义的项目,创新和备选项目并不适用。

4.1.3 最佳价值决定

为了实现最大的价值,招投标评估不仅应考虑价格的竞争力,还应考虑用户的需求、表现的可靠性、优先性和整体成本。

4.2 项目总承包模式下选择承包商的模型

4.2.1 总承包项目分类

总承包项目首先被大致划分为“简单”或“复杂”的两类项目。

按照项目这样的分类(简单或复杂),选择一阶段或两阶段的承包商选择程序,简单项目适用于一阶段选择步骤。如果项目的特征复杂,承包商的选择适用于两阶段选择过程,其称为资格预审/确定候选者名单和招投标评估。接下来,使用资格预审打分系统计算所有“通过的”承包商资格预审的分数(PS)。

4.2.2承包商资格预审打分

资格预审的标准按照标题分为:(1)财务;(2)人力资源;(3)组织和管理;(4)项目专业要求;(5)过去经验;(6) 过去业绩;(7)技术;(8)质量系统;(9)健康和安全系统;(10)设备。每个标准分为0-5六个等级。以下是这个模型使用的步骤:

(1)每个感兴趣的投标者提交的文件都要通过RRC检验的初步审核;

(2)通过审核的投标者接着进行资格预审,运用下列公式计算资格预审二级标准权重得分:资格预审标准得分Pc=(1/5)( Ws×Ss),在这个公式中m:资格预审标准中二级标准的数量;Ws :资格预审二级标准的权重;Ss:资格预审二级标准得分(0-5)

(3)然后用以下公式计算每个投标者最终得分PS:PS=(1/100)(Wc×Pc),这个公式中,N:资格预审标准的数目;Wc:资格预审标准的权重;Pc:资格预审得分。

计算出承包商资格预审的分数后,再按照他们的资格预审分数进行排序。排名靠前的投标者(一般3至5个)作为候选者。

4.2.3招投标评估

项目总承包招投标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技术标和经济标。对于需求直接和容易定义的简单项目,它的招投标评估可能只基于价格。然而,因为项目总承包方式多数用于复杂情况下,因此需要一种更细致的评估方法。此外,业主在投标者中标前对价格和非价格属性进行谈判。最后,可能有一些主要的业主关注如政治和经济等对最终决定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尽管业主通常保留对最终招投标结果做出决定的权利,但这个采购过程应遵守世界贸易组织通用采购协议的采购原则。

4.3 选择项目总承包方式的意义

项目总承包方式使运用这种方法的客户和承包商的工作更加出色并具有创新性。选择正确的承包商比低招投标标准对整个总承包项目的成功有更明显的作用,形成一个客户与承包商的双赢的环境。低价中标的方法通常适用于简单的项目。对于复杂的项目,选择最低价中标可能在以后造成更高的成本。此外,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忽视增加的利润和更佳的货币价值。总之,它可以公平的总结出传统的承包商选择方法不能总抓住机会和不能满足总承包项目需要的问题。

结论

工程承包方式以及承包商的选择是目前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本文从影响承包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入手,深入剖析层次分析法在承包方式选择中的运用,使我们对美国市场的各种工程承包方式以及选择合适承包方式的方法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同时提出了选择承包商的对策,提高了在承包方式和承包商选择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许文凯.国际工程承包.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45~48

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各地城镇基础设施功能落后和供应不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理论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中,关于基础设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投融资遇到的瓶颈、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模式的研究三个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如下:

1.1 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研究

E.S.萨瓦斯(2002)指出基础设施等公共支出结构存在严重的显现和隐现财政债务危机。邓淑莲(2003)指出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弊端是忽视市场的作用。罗建华(2013)指出城镇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单一,平台不够完善缺乏管理和引导。

1.2 基础设施融资体制中的问题研究

秦虹(2003)指出当前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过度依赖政府担保的信贷资金,不利于现融资体制的建立。何佰洲、郑边江(2005)则指出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为的体制和法律障碍。黄如宝、王挺(2006)提出我国城镇基础设施融资存在的缺陷。

1.3 基础设施融资创新模式研究

黄如宝,王挺(2006)提出投融资的创新模式,建议逐步建立城镇基础设施领域的多元化、多层次投融资体制形式。印成玲(2007)比较研究了城市投融资的传统模式和新兴模式,并肯定了项目融资的新模式。王元京、张潇文(2013)提出分主体、分渠道、分方式构造城镇基础设施多元化资金供给的投融资模式和建议。

纵览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理论在投资主体、模式、结构等方面,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2 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理论

2.1 基础设施的概念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又译作“基础结构”,源出于拉丁文“Infra”和“structure”,意为“下面,地下”和“建筑,结构”。该词最早出现于40年代初,西方国家则在18世纪中期开始使用“基础设施”这个概念。目前,最具权威的概念是1994年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提出的“基础设施为永久性的成套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所有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共同需要的服务。”

本文探讨的是城镇基础设施,其所涵盖的范围具体而言包括能源系统,水资源和供排水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讯系统,城镇生态系统和城镇防灾系统这六大系统。

2.2 城镇基础设施的性质和属性分类

城镇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同时又具有私人物品的特征,其具有投资周期长、外部性大以及成本费用高的特点。

从研究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经济规律的角度出发,按照城镇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可以将城镇基础设施分为三类:一是非经营性的城镇基础设施,属于纯公共物品;二是准经营性的城镇基础设施,属于准公共物品;三是经营性城镇基础设施,属于私人物品。

3 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3.1 美国模式

美国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决策过程中,往往要求效率兼顾公平,资金来源有联邦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地方政府担保市政债券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主要有:一是美国各级政府根据职权范围的划分,在投资上有所分工;二是美国政府提供“纯公共产品或服务”和“混合性公共产品或服务”;三是美国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财政决策和监管体系十分健全;四是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完善投资法规,健全投资服务和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各类资本参与,促进全社会投资的稳定增长。

3.2 英国模式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公共事业私有化的国家。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方面,英国主要运用了BOT、PFI及PPP等融资模式筹集建设资金。

BOT(全称为Build Operate Transfer)是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PFI(全称为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是指政府根据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通过招投标,由获得特许权的私营部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与运营。PPP模式(全称为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是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资助模式。

4 国内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授权,对城市建设和维护资金进行筹措、管理的城市建设专业投资、开发控股公司。

上海城投融资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①权益性融资,主要是通过扩大企业的所有权益,如吸引新的投资者,发行新股,追加投资等来实现,而不是出让所有权益或出卖股票。②内源性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内源性融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内源性融资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③债务性融资,主要是指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入资金。

上海城投融资的其他债务性融资工具主要有:①短期融资券;②中期票据;③公司债券;④保险资金债权计划;⑤结构性融资工具。

5 国内外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各地政府探索城镇基础设施改革之路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以供我们借鉴。

5.1 引入市场机制

从国内外各地政府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来看可以发现各国政府都毫无例外地在基础设施领域引入了市场机制。通过吸引私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领域,走市场化的道路,打破政府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因此通过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自觉的促进社会利益最大化。

5.2 政府要准确定位

由于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混合性质,因此政府应与私人企业合作来提供。对于公共物品性质的部分应有政府来承担,而政府主要是通过为私人企业提供补贴、授予私营企业特许经营权或提供一定区域的开发权来实现。而对于私人物品性质的部分,政府只需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来选择合适的私营企业。

5.3 加强法制建设

纵观国内外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之路,大部分国家都是立法先行,通过现行立法来规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改革做到有法可依,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我国地方政府也应当针对不同的城镇基础设施领域制定与颁布不同的专业化法规,使每一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都能受到法律的约束,降低市场风险。

总而言之,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合作,再加上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是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配合我国不断加快的城镇化步伐。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与国外进行比较.我国公路造价管理发展的趋势是完全正确的。即通过建设市场竞价,进行业主控制造价、行业主管部门监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原样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原因是我国公路工程造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市场机制的运行水平与造价管理不相适应。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我国市场化改革仅二十余年的时间。法制水平无法保证诚信者的最大限度保障个人利益。监控手段及措施不充分。分配制度及相关法规不足以使国家工作人员、国有企业人员全身心工作。因此,如果缺失政府造价管理,将形成权利真空,引发造价管理混乱。对公路造价管理。政府不应单纯退出。而必须开展系统研究.维护公路交通建设市场的秩序。其次。定额更新缓慢,信息封闭致使造价工作者无法有效利用已有信息。然后是束缚严重,多数交通造价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定额管理、造价测算与审查工程各阶段造价和部分工程的造价工作。但在众多的公路造价(定额)站,仍负担大量造价文件的编制,不利于造价市场的良性发展。最后是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另外,公路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刚刚起步,目前取得证书的还不足30%。能够充当总经济师的更是凤毛麟角。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二、我国公路建设造价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建设前期的问题

建设前期是指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计划任务书等批复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首要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决策部门依据公路工程项目预可研报告和可研报告的研究结果,组织咨询专家对其进行科学可靠评价,指导决策部门对项目立项进行决策。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部分深度不足,估算不准确,从而影响工程造价。其主要表现为:沿线自然条件调查不详细,如不良地质地段等; 路线方案比较工作深度不够,导致推荐方案不尽合理;建设标准和一些主要技术指标应用不合理; 重大技术措施方案分析论证不足;征地、拆迁赔偿调查深度不够;材料单价,运距调查不准确等。

2、设计阶段的问题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变更设计三个阶段。目前由于我国公路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单位的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公路建设的高峰期,以及对规划设计单位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完善,导致在这三个阶段设计过程中设计文件编制质量不高、缺项漏项多项等现象存在,这引起工程概预算定额的偏差。具体表现在: 初步设计只重视技术指标控制,忽视设计产品的经济合理性;初步设计深度不够,外业基础资料调查不详细,从而导致施工图阶段变更方案较大,造成工程造价大幅度的调整;主要筑路材料储量、性能调查不详,导致材料变更较大;对沿线地质资料调查深度不够,导致施工时现场变更较大;设计单位对设计图纸会审把关不严,出现的问题全部集中在施工过程中解决,因此造成返工和浪费等。

3、施工阶段的问题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是指工程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和消耗阶段。由于存在以下不利因素,必将影响该工程结算价格: 施工队伍投入的力量不足,施工机具不配套、误工时; 施工队伍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违背施工工序;工程现场计量准确度低,设计变更把关不严;现场监理业务素质不高,对现场出现的问题采取的处理方案不得当等。

三、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整治措施

1、加强宏观调控"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计价模式

政府部门应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集中精力做好宏观调控 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按不同的投资主体分别进行管理。我国目前采用的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方式忽略了竞争因素,使技术与经济分离, 造成公路工程造价的失真,国内外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计价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先进的计价模式,为加快工程造价市场化进程,尽快与国际惯例轨,应结合我国实际,本着统一量、开放价、由企业自主报价、最终市场形成价格的原则 研制有中国特色的公路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价方法。

2、加快我国公路工程造价信息网络建设

实行量价分离后,价格成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公路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尽快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公路工程价格信息系统,通过综合各方面知识构建公路工程造价信息网,公路工程造价信息网。包括公路工程劳务、材料、设备价格信息、公路工程造价指标信息及有关政策、定额等信息,通过此网络的建立,可让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各方及时了解最新的价格信息,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控制。

3、建立规范的造价咨询市场"提高公路工程造价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公路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内部管理混乱,业务范围窄,难以与国外的咨询机构抗衡,部分公路工程咨询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采取不正当手段,缺乏竞争力。因此,应加快公路工程造价咨询业改革步伐,使其能与国外同行竞争,具体措施为:严格划分咨询企业的资质等级,淘汰不合格的咨询机构;拓宽服务面,开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造价咨询和工程管理服务,提高竞争力;建立承担无限责任的造价咨询机构或单位,我国造价工程师普遍缺乏国际工程造价操作理论与实务知识,技术综合能力较差,既懂工程技术又懂工程经济,既懂法律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匮乏。因此,我国公路工程造价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国际惯例,学好外语,参与国内外的业务交流,了解和掌握WTO 协议及国家的工程造价,技术法规,管理体系及发展动向。

4、极推行招投标制

我国公路工程造价领域的立法应包括公路工程造价运行的各个环节: 根据已有法律,法规制定有关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配套法律或行政法规,对现有不符合WTO 规则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撤销或修正,建立、健全公路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全过程监督机制; 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的监督、审查,防止腐败; 把法律监督引入到公路工程招投标活动中,严格合同管理。为完善公路工程建设市场的各项职能,应向国际惯例靠拢,在建设任务的分配中引入竞争机制,大力发展公路工程招投标的中介机构,逐步形成市场价格约束机制。 例如,可以开放公路工程建设市场,积极发展对外公路工程承包业务,使大多数承包商熟悉国际惯例。

5、以设计阶段为重点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

公路工程造价控制应贯穿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同时必须突出重点。 显然公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项目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不是施工阶段。 而一旦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就应放在设计阶段。有资料表明,设计阶段对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度超过总造价的75 %。控制公路工程造价的措施有:推行限额设计。对公路工程造价实行纵向和横向的控制,不但要把整个工程施工图预算总金额控制在批复的初步设计概算内,而且要把整个工程分解成各个项目。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根据批复给各个项目明确的概算限额目标,要求各个项目的预算均应控制在限额造价内。

结论

公路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技术性、经济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只有系统地、全方位地采取措施,严格管理,切实落实公路工程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全面科学地在投资决策、设计、建设项目发包和建设施工阶段制订科学、合理、规范的工作程序,严格执行管理程序,正确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才能更好地加强造价控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8

一、开发建设模式概述

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业务的主要目标是将 “生地”变为 “熟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工业地产、商业地产、住宅地产等二级载体的开发建设,打造园区产业所必须的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由政府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的方式选定土地运营商进行开发建设。政府与土地运营商在整个开发建设价值链中有着不同的权责和利益点,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政府与开发商在土地开发中权责与利益

1.土地一级开发

土地一级开发是运营商在获取土地后,投入人力物力将生地开发为熟地,并且不断提高土地价值,运营商最终可以土地转让方式获取主营收益,或以土地为资本对外进行投资合作。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的特点在于开发技术简单、收益支付稳定、收益大但利润率较低。

2.土地二级开发

土地二级开发是指运营商获得土地一级开发完成的熟地后,进行工业地产、商业地产、住宅地产等使用权的转让获取一次性转让收益,或通过租赁获取长期租金收益,也可通过抵押获得资金从事其他业务。随着土地性质、物业形态的不同,土地二级开发运营模式也有所差别。但总的来说都可分为直接出售、持有物业两种形式。

二、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分析

从开发主体看,产业园开发建设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基本模式(表2):自主开发模式、开发商开发模式、合作开发模式。根据产业的具体情况,这三种基本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合作开发模式也有多种可能,可以是园区、开发商、入驻企业等开发主体之间的两两合作或三者合作。

三、工业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1.常见类型及开发模式

工业地产常见形态包括工业厂房、工业研发楼宇、物流仓储等,其中工业研发楼宇及物流仓储当前政府扶持力度较大。工业地产开发主要模式有工业地产商模式、工业园区开发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综合运作模式等。

2.国有大型企业集团适用方式

结合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开发建设现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一般作为独立运营的经济主体,负责产业园的招商、投资、建设、管理工作,建议参照工业地产商模式进行开发建设。对于工业地产项目,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可采取自主或联合开发建设,建成后租售结合的方式。

(1)自主开发建设。在具备资金实力及工业地产开发相关资质时,可采取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自主开发运营模式,获取全部物业所有权。

(2)联合开发建设。在初期不具备建筑规划、工程建造等专业能力之时,可引进具备资金实力、招商能力、具备相关专业资质的工业地产开发运营商作为合作伙伴,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开发建设,共同分享收益

(3)租售结合的经营方式。出售方式:对已建成工业厂房、工业研发楼宇、物流仓储等项目进行出售,获取项目销售后的一次性增值收益。收益相对较小,风险较小。出租方式:长期持有物业,对已建成工业厂房、工业研发楼宇、物流仓储等项目进行出租,获取长期租赁收益,实现工业地产经营的最优效果。此时,不但能持续获得物业收益,还可获取项目及周边地产的持续增值收益。收益最大,对商业运作能力要求比较高,风险较高。

四、商业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1.常见类型及开发模式

商业地产在开发区中常见形态物业包括零散商铺、商业中心、专业市场、写字楼、酒店、会展中心等,其中开发区常见商业地产物业包括商业中心、专业市场、酒店、会展中心、零散商铺、写字楼等。随物业形态的不同,经营模式多种多样。

2.商业中心/专业市场开发模式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商业中心、专业市场项目可采取由独立或联合投资商开发建设,出售、出租、自留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利用可开发商业用地,独立开发或联合投资商(大型商业机构)成立公司共同开发建设商业中心、专业市场项目载体,独立运营或引进大型商业机构对项目进行运营,提升物业价值,保证长期收益。具体操作上可采取“出售、出租、自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出售一部分黄金商铺产权,可回收项目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投资;通过出租与自留进一步提升物业价值,获取长期增值收益,也为公司自身业务发展预留空间。

3.酒店/写字楼项目开发模式

酒店和写字楼开发模式基本相同,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是自我管理模式;二是委托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是开发商选用专业管理人士主持管理工作并配备专业人员,按照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要求管理物业。委托管理模式是当所有人不具备管理能力时应考虑托管,由专业管理团队提供运营支持。专业的经营管理可迅速提高物业形象,促进周边物业较快升值,国内外已有多家集团机构提供托管服务。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酒店、写字楼项目可采取独立或联合投资商开发建设,委托专业机构管理的运营模式。公司可利用可开发商业用地,独立或联合投资商共同开发建设酒店、写字楼项目并采取委托管理模式加以运营,未来可逐渐培养自身管理团队,实现项目自我管理。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初期获得物业租金收入,同时提升周边物业价值,获取增值收益,远期可获得向园区提供生活及商务服务的收益。

4.会展中心项目开发模式

会展项目常见有三种方式:一是官营模式;二是商营模式;三是官商合营模式。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会展中心项目可采取引入政府投资建设、联合专业会展公司运营模式。首先引入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由运营公司托管并引入专业会展公司对会展中心进行运营管理。公司收益主要以获取园区影响力扩大、形象提升等带来的物业价值提升间接收益为主。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5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现状分析

1.1环境成本的定义

1998年,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日内瓦召开了第15次会议,主题是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此公告提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国内目前普遍认同此观点对于环境成本的定义。

从定义可以理解为环境成本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投入,是指同经济活动造成的自然资源实际或潜在恶化有关的成本,用于表现经济发展过程利用自然环境所付出的代价。从铁路建设项目实施的角度来看,环境成本是指同铁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有关的获取资源环境成本、制造与加工环境成本、生产环境成本、使用与流通或消费过程环境成本。因此,对于铁路建设项目环境成本控制,除了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也要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确认环境成本并加以控制。

1.2 全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建设项目方面的研究

全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建设项目方面的研究国内主要有: 赵宗厂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模式与项目特质的结合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开创性提出了指导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模式实务应用的工作指引,归纳总结了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意识,并分阶段进行强化阐释。段晓晨、雷书华在《铁路全生命周期造价计算与控制原理》一书中介绍了铁路工程建设前期、工程交易期、工程实施期、工程运营期成本控制原理,以及国内外铁路全生命周期造价计算与控制理论发展。吴君民、张允晓从企业角度出发,基于全生命周期思想,建立以产品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为导向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流程,并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建立回收再利用系统等为主要控制方法,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实施环境成本控制。

1.3 现实问题研究迫切性

目前,铁路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观念比较落后。

一方面,受传统成本控制观念影响,铁路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仅局限于狭义的生产成本,鲜有对宏观成本(包括环境成本)的考量。先进的环境成本控制理念没有注入铁路建设项目的灵魂,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浪费现象严重,环境成本控制只能“纸上谈兵”。 另一方面,曾经的环境成本整体控制观念以是否节省为标准,片面强调减少本钱,节约费用开支。这种以“本钱节约”为主导的环境成本整体控制,尤其是在铁路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会挫伤项目建设的企业为未来绩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是高昂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涉及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其他方面还会因顾及局部要求而损害企业的整体目标。

另一方面,铁路建设项目全生命环境成本控制内容不全面,范围狭隘。当前,一些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没有将环境成本控制贯彻到铁路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全程,特别是在铁路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未全面进行生态设计,招投标采购阶段未全面考虑供应商环境绩效等情况较为普遍,使相关环境成本隐匿在费用项目中,环境成本控制有待全面完善。

因此,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全生命环境成本控制势在必行。

2 控制内容研究

本文将铁路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分为投资决策、工程设计及招投标采购、施工、运营维护四个阶段,分别对此四个阶段环境成本控制进行研究。

2.1 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

在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环境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环境成本进行预测。环境成本预测是建立环境成本对象和环境成本动因之间的适当关系,用以准确预测环境成本的过程。因为环境成本预测是环境成本事前控制成败的关键,此时应对铁路建设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估,确定所能承担的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范围,并以目标环境成本为基础,进行铁路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设计,有效预防将来环境成本的发生,做好在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实施控制的准备。

2.2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及招投标采购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

对于铁路建设项目,可以在工程设计及招投标采购时将绿色设计融入了环境成本控制的思想。绿色设计是积极主动的环境响应型,考虑的是铁路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的预防,努力将污染消灭在产生源头。因此,利用这种绿色设计预防污染的思想,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铁路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及项目招投标采购单位切实落实工程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采用适合的模式与政策,控制环境成本形成的过程,以达到环境成本控制目标。

2.3铁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

篇10

关键词: 内部审计;高校;修缮工程;强化措施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university;repair engineering;reinforc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046-03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高校从基本建设向内涵建设快速转变,为了满足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提高办学条件,高校修缮改造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每年都投入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修缮工程。以江苏省高校为例,2007年全省高校修缮工程报审项目2623项,报审金额3.70亿元;2011年全省高校修缮工程报审项目3506项,报审金额6.34亿元,修缮工程投入逐年增加。如何提高高校修缮工程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工程管理水平,以发挥修缮资金最大的效益,大力缓解高校修缮任务重、资金紧缺的矛盾,是高校内部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高校修缮工程的特点,结合高校修缮工程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对强化高校修缮工程内部审计进行探讨。

1 高校修缮工程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高校修缮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给高校的后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从经费保障到专业队伍的选择等,原有的小后勤模式已难以适应。高校修缮工程呈现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修缮工程范围多而散。多是指修缮工程数量多,工程类别多,从一樘门窗的维修到整栋楼的改建,其中就涵盖了土建、修缮、装饰、水电安装、园林绿化等多个专业,散是指修缮工程单项工程造价低、工期短、地点分散,且大多项目缺乏专业设计,随意性较强;二是修缮工程的临时性和突击性。因为校园设施的损坏具有偶发性,为保证校园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在修缮上必须以最短时间修复,另大量的修缮工程主要集中在寒暑假突击进行,时间相对紧张集中;三是修缮工程管理缺位。由于修缮工程面广量大,目前大多高校后勤修缮工程管理人员结构、专业技术结构存在严重不足,工作量上往往超负荷运行,管理人员也不能亲临修缮工程的每一个现场,难以全面涵盖修缮工程的全部细节,常常会出现管理缺失的现象。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造成高校修缮工程大多无立项、无图纸、无预算、无合同、无施工方案,即使有也常常是流于形式,且很多修缮项目在计价定额中找不到相应的子目,工程施工签证繁多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给修缮工程内部审计带来一系列难题,从审计实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修缮工程没有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 随着招标投标法实施,高校大都制定了相应的校内招标制度,由于修缮工程计划性不强,实践中后勤管理部门常常以工期紧、要求高、任务重等各种原因采用拆解工程或是施工后再进行工程项目变更增加的方法逃避招标。如某学生公寓维修工程按单元进行直接发包,又比如某宣传栏工程直接发包后进行变更,结算价远高于招标规定金额。

1.2 修缮工程施工合同不严谨 由于修缮工程单项工程造价低,项目管理部门在签订合同时往往容易忽视,订立的合同条款不规范、不严谨,甚至有些项目没有签订合同。比如某维修工程以固定总价一次性包死,在结算审计时却发现其中整个水电安装以项为计量单位,缺乏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审计验证时无从下手,甚至规费、税金的比率都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1.3 修缮工程施工签证不规范 施工单位常常利用项目管理部门对现场管理不严格、不及时,管理人员对定额项目概念不清等,对口头承诺事后办理签证虚假夸大,如在项目变更上做虚假变更,多计工程量,不计减少项目的签证;在对土方类别、土方量测量、土方外运、基础处理、点工、材料价格等方面采取多计、高划、事后补签的手段骗取签证;不按计价定额计算规则签证,资料记录笼统含糊,导致多计工程量等。

1.4 修缮工程结算资料报审不及时、不规范 施工单位平时不注意资料的收集,往往集中学期结束前,尤其是年底时报送竣工结算资料,这样一方面工程时间跨度大,不便于结算资料的收集,经常会出现边审计边补资料的现象;另一方面审计任务过于集中,审计人员需在短时间内审核完大量的修缮工程结算,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

1.5 修缮工程后续审计重视不够 在修缮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校内多个管理部门,有些跨部门工程由于非专业管理人员在工程管理中扯皮、管理缺位,事后审计难以问责,不利于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的高校对修缮工程结算审计非常重视,而忽视对工程保修金审计监督,缺乏相应的保修金使用的监督机制,甚至出现保修金已退还施工单位,施工水电费却没有扣除的现象。

1.6 修缮工程审计力量薄弱 由于修缮工程数量的逐年增加、工程审计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前移,审计任务越来越重,而目前大多高校存在专业工程审计人员少、专业结构不合理的困扰,现有的审计力量难以满足修缮工程综合性审计的需要。

2 强化高校修缮工程审计工作的措施

从管理学的普遍性指导原则可以得知:最有效的管理模式是对于需求的合理规划,特别是对于合理的需求变更要有积极的应对措施,高校修缮工程审计工作亦不例外。为此要做好修缮工程结算审计,必须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牢记“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教育审计工作方针,坚持“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与时俱进,创新理念,强化措施,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修缮工程审计要求。

2.1 创新审计理念,努力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 高校内审部门和人员在开展修缮工程审计时应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高校内审大都是属于纪监审等监督部门,开展审计工作时要力戒处处以监督者自居,应树立“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的审计理念,在审计监督的同时注重加强审计咨询和审计服务,以实实在在的审计效果争取校领导和工程参建各方的支持与配合,只有上述各方真正形成一种合理的审计模式,积极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审计工作流程才能规范高效地运行。

2.2 挖掘审计资源,加强内审队伍建设 一个合格的工程内审人员应该具备经济、法律、管理、建设工程、财务、信息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从现状分析来看,目前高校普遍面临工程审计专业人员紧缺的困扰,这就需要高校内审部门积极挖掘审计资源。一是要充分培养现有审计人员,提倡“一专多能”,完善专业知识结构,组织内审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参加相关岗位技能的继续教育学习,及时了解国家、地方和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是可以考虑聘任有相关专业技能的兼职审计员,还可以采用高校内审与社会审计联合审计的办法,有条件的高校之间可以通过专业审计人力资源共享模式来加强审计力量。

2.3 完善审计规章制度,规范审计工作程序 高校内审部门应结合高校审计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修缮工程审计的制度体系,以规范修缮工程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材料采购、工程变更与签证、工程验收、工程结算、工程审计等各项工作。按照“以人为本、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事”的原则,推进审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3.1 建立修缮工程审计送审资料的“一次性告知”制度,采用主动告知方式,以详细清单列出修缮工程审计所需资料,提供标准样本并规定送审期限,加强与修缮项目管理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帮助经办人员逐步提高送审资料的规范性,这样既提高了送审环节的工作效率,更起到促进修缮工程管理的作用。

2.3.2 建立工程审计项目“限时审结”制度及进度周报告制,随时追踪检查审计项目实施情况,并可将工程项目细分为资料初审、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和审计完成等阶段,检查督促各阶段工作在规定时限完成。

2.3.3 建立审计项目动态管理制度,加强与项目管理部门沟通,及时跟踪检查、评价及通报项目进度情况,实现审计工作质量的“实时纠错”,大幅度提升了审计效率和质量。

2.3.4 建立审计绩效考核制度,公平、公正评价每位审计人员,充分发挥考核机制的约束、激励作用。

2.4 实施关键环节跟踪审计,强化审计工作程序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教财【2007】29号)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基建(修缮)项目全过程审计”,这就要求高校内审部门在修缮工程中提前介入。由于修缮工程的特殊性及专业审计人员普遍不足的情况,修缮工程实行从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到施工管理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难度较大。建议在招投标、合同签订及施工等关键环节实施关键环节跟踪审计,通过事前、事中控制的方式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防止矛盾、纠纷的出现。在阶段性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应维护学校利益,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促使审计工作有效、规范地运行。

2.4.1 加强修缮工程招投标环节审计:通过审计评价审核,揭示高校项目管理部门招标投标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从控制风险的角度,研究和梳理关键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环节和控制重点,适当强化,提出制定具体、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标准的建设性建议,促进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基本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例如随着招标投标法实施,高校大都制定了相应的招标制度,针对修缮工程招标,内审部门可采用抽样调查法定量分析招标比例,定性评价依法应招标的项目是否执行了相关制度的规定。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控制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风险控制的措施。

2.4.2 加强修缮工程合同环节审计:进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全过程跟踪审计,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控制点和介入深度,重点针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的监督,同时应在积极探索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建立健全施工合同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使合同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2.4.3 加强修缮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审计 相当一部分的施工单位抱着“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思想,又因修缮工程大多是小而散的零星工程,没有监理人员的参与,往往就是在这个环节大做文章,审计实践中这个环节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为此在工程施工中需要变更的部分,审计应推行“一线工作法”,强调审计人员在一线作业、问题在一线解决,及时进行现场签证确认,审核时必须到现场逐项丈量、计算,逐笔核实,同时要分析工程变更是否存在因设计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损失浪费。通过加强签证的准确性、真实性和规范性,提高审计效率和服务水平。

2.4.4 加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 首先应重视结算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所有的结算资料都必须是原始证件,复印件、扫描件等不能作为结算审计的依据,规定工程竣工至报送结算资料的期限,做到及时报送资料,工程结算资料应履行必要的书面交接手续;其次应重视审计的规范性,实施审计时认真执行审计署颁布的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严格审计程序,加强审计日记和工作底稿的规范性;第三应重视科学先进的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因此要不断的学习和吸收国内外科学先进的审计手段和方法,注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不断的改进、完善审计手段,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工程结算审计风险。

2.4.5 加强修缮工程后续审计,增强审计监督效果 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区别于外部审计的重要特征,通过形成 “发现—披露—处理”这一良性审计工作机制,不仅能强化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更能实现审计的价值。如通过加强后续审计,积累工程造价信息为今后造价控制提供依据,通过对具体工程项目结算审计后的工程造价信息积累、存储,统计、归类、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已完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库,即可成为以后修缮工程确定造价的参考依据,又可通过审计对比,列出高估冒算、信誉不良的施工企业,在今后修缮工程项目招标引以为戒。

3 结语

高校修缮工程内部审计是教育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高校修缮工程内部审计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在审计实践中不断创新,改变以往的思维定势,探索出正确应对措施,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审计效益,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管小敏.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篇11

关键词:建筑行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network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283-02

0 引言

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依据互联网发展企业的综合管理成为市场越来越频繁运用的手段,互联网的包罗万象、涵盖广泛、应用便捷、高效传输使之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强有力竞争模式。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认为,只有引入互联网发展企业电子商务才能使企业结构设置合理、各项工作运转连续、企业决策传达高效、工作开展扎实、完备,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就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用崭新的全局战略化目标大力的开展基于网络的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从而真正的帮助企业实现在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霸主地位。

1 国外建筑行业互联网发展与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

依据建筑行业工作的特点及交易对象我们不难看出,行业中的企业对企业(以下简称BZB)之间的电子商务为其主要的运营方式。随着建筑企业往来事物的进一步扩张,全球建筑企业间开展的网络BZB业务与日俱增,目前已有近百家的BZB建筑网站登上了全球性的舞台,成为BZB网站中最具实力的应用行业。这一数字有力的说明,建筑行业的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可喜的态势,尤其在国外发达国家更是发展的如火如荼,涉足了装修材料、建筑辅料、水泥钢筋、建筑设备等领域。据建筑在线网的调查显示,目前由于沟通不及时、文件丢失、单项管理造成的施工成本增加事件屡有发生,缺乏统一网络管理平台的建筑企业其施工成本要比利用互联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多出20%-30%。同时,由于采用了网络化的管理模式英、美等大型建筑企业迅速回笼资金,使施工工期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而据两家知名的美国网站统计,每年将互联网引入建筑市场所节省的项目成本可到达30%以上。美国的麦克姆贝公司就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该公司通过企业联合成立了“互联网建筑项目管理”网站。在行业内所有与该公司合作的单位都可以通过该网站在线设计平台功能,实现企业间的现代化通讯与工程项目的科学化设计,这为该企业的合作伙伴提供了项目开发的便利,大大节省了工程建设的周期,实现了伙伴间的实时通讯与并行设计。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效益,项目各方均会积极的参与到建筑网络平台中进行共同设跨时空的设计,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

2 我国建筑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

2.1 我国建筑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起步发展 我国建筑行业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开展虽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通过自主研发占领行业先机的楷模,他们充分抓住自身的行业优势,推出了建筑网络平台,行业信息资讯库、网上营销、决策分析与客户服务等项目。然而,我国更多的建筑企业却没能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企业的个性化发展,他们要么采用单机版软件管理企业、没有形成网络式的办公体系;要么仅建立内容看似丰富的网页,为企业拓宽宣传渠道,而网络在他们的手中则变成了单一信息的工具,与通过网络交流、集成的行业管理方式相距甚远;要么便是不厌其烦的重复性建设,没有对互联网的众多功能做广度与深度的开发。

2.2 有效的应对策略 鉴于以上不良的发展现状,我们只有充分的认识到建筑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发的工程,才能真正将网络信息技术得其所用,实现对企业内部的策划、经营及外部的交流与公共管理。目前,基于我国的消费水平、网络基础设施构建状况及社会整体环境的规范,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BZB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可以制定分阶段的构建计划,利用网上、网下同步开展的业务方式,通过互联网了解企业信息、与企业进行联系并实施网上结算等环节,同时,利用网下的拓展逐步将供应链引入电子化管理中,采用一对多的运营模式,使供应商与销售商统一联合,逐步建立网上采购的体系。另外,我国的BZB建立应以建筑行业的专业网作为切入点,依据国家标准选择适合网上销售的产品,将现有的批发市场组建专业网络,扩充建筑行业的网上营销体系。同时为了使建筑企业更好的开展招投标工作,我们应建立统一的招投标管理平台,使招标单位在合理的价格范围中实现交易成本的低优化,从而有效的防止暗箱操作、招投标工作环节不透明、有针对性招标现象的发生。

2.3 电子商务应用的前景 目前,一些国外的建筑企业网站具有独特的网上服务功能,一些网站将建筑材料的订货、处理全部通过网络完成;一些企业则通过建筑产品多样的分类广告宣传进行在线的库存拍卖;还有一些企业通过自主设计、归纳总结将信息化建筑管理专业的精品流程方案汇总并为用户提供有偿的下载服务,这种运营模式大大节省了有流程参考需求的企业自主研发的时间与成本投入。虽然,互联网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容忽视,与电子金融、通讯等行业相比,建筑业勇于创新,采用新鲜事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还相对缓慢,行业内没有通过统一的部署规范网络运营秩序、协调制造发展中的困难,各种语言数据的混乱、架构的孤立阻碍了建筑业互联网发展的步伐。针对这一现状一些发达国家做出了全新的尝试,研发了XML的全新网络数据格式并逐步完善,同时,日本也将CALS/EC作为公共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点研究对象,使互联网在建筑行业信息平台中的权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3 结语

篇12

一、引言

本科教学评估从2003年开始,国家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并形成5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将会使得中国的高校获得新一轮的全面发展。评估不是改革,但是它却能促进改革,甚至成为当前促进高校改革、加大对高校投入的最重要保障。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评估只是一种手段,它最终的目的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然,这才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改革,对高校自治、学术自由等有着非凡的意义。

在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进行调整时成立的专业,代替了原来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工程管理是一门实践应用型学科,着力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工程管理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评估势必会成为促进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工程管理专业评估体系

(一)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评估程序

1.申请条件

⑴申请单位须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

⑵申请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必须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或在国家教育部备案。

⑶申请学校从申请日起往前推算必须有连续五届或五届以上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

⑷符合评估委员会受理评估的基本要求。

⑸申请学校必须在提交申请报告的同时交纳申请与审核手续费。

2.申请时间

申请评估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申请学校应在当年7月10日前向评估委员会递交申请报告一式五份。

3.申请报告

申请学校向评估委员会递交申请报告,对报告内所列内容应进行说明并提供资料。申请报告内容:

⑴学校概况和申请评估专业所在院系简史和现状;

⑵申请评估专业的创办和发展过程,办学实绩;

⑶师资状况及在册教师简表;

⑷教学条件和设施(教学用房、实验室,教学资料和设备器材等);

⑸教学文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等)和教学管理状况;

⑹教学经费。

4.申请审核与受理

⑴评估委员会收到学校申请报告后,应在9月1日前完成审核工作,经审核认为报告情况切合实际、基本具备评估条件的,向申请学校发出受理通知,通知申请学校开展自评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递交自评报告;

⑵对申请报告中需要补充说明或进一步提供有关资料,或需要派员到校实地审核情况的,申请学校有义务予以密切配合;

⑶经评估委员会审议认为尚不具备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的申请报告,评估委员会将把不予受理通知申请院校(口头或书面)。

(二)工程管理专业的评估指标体系

表2-1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三、适应于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评估体系的实践教学改革

纵观工程管理专业评估体系,从教学条件到教育过程、教学质量,各评估指标的考核都涉及到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观测。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日益增多,合同关系越来越复杂,工程管理的难度也渐渐变大。而传统的工程管理教学环境和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实际工程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有:

1.实践教学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目前我国拥有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约200多所,按照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的要求,目前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开设课时不到总课时的20%,有的院校甚至不足10%。而我国目前大多院校只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一般仅占总课时的10%左右,而且实习环节有不少流于形式,造成了实践教学培养计划和社会需求脱节。

2.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系统性不强

工程管理专业是介于技术与经济之间的边缘性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涵盖范围较广,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必须突出专业特色,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而传统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一方面,专业课及实践教学环节学时不足,如项目管理、项目评估、工程造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施工等这类课程及课程设计学时安排相对较少,教师只能在较短的课时内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无法进行大量的综合性的模拟训练,缺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专业各实践环节安排各自独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专业课程要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实践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落后

目前,多数高校日益重视对工程管理专业软、硬件建设的投入,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仍局限于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等传统教学模式,尚未全面采用仿真工程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实战式、体验式、参与式等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4.实验室和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主要分为技术类、管理类和综合类。技术类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岩土工程等一些相关技术类基础课程实验构成。这些可以依托土木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完成。但工程技术集成展示、招投标模拟、工程项目管理模拟等管理类和综合类实验教学,需要在专业实验室完成。目前,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缺少完善的实验室,实验教学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另外,多数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流于形式,部分企业虽接收学生实习,但没有把学生分配到实际工程中去参与工作,学生每天去工地只是走马观花,动手的机会较少。

除了上述几方面问题以外,目前还存在建立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制度等方面问题,这些都是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适应于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实践教学改革设想

1.修订实践教学培养计划

在修订实践教学培养计划时,应适当调整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重视工程管理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地方和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设立工程管理模拟训练、工程教育、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社会实践等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融合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变现有的培养模式,对工程管理专业进行“3+1”培养方式试点研究(即:参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对部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试点培养)。

2.完善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尤其是实践课程设置上应参照国家当前实行的建设类执业资格考试制度规定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口的专业岗位人才,实现学校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为学生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工程管理是一门实践应用型学科,从实践应用及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还应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先进的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项目管理软件、图形算量软件、钢筋抽样软件、清单计价软件、电子标书制作系统等。这些软件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和全过程造价管理,也可应用于为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在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时,可增设软件培训类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3.改革实践教学手段、搭建教学互动平台

为了改善目前相对单一、落后的实践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在多媒体动画教学、现场案例教学和趣味性教学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

⑴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推广采用多媒体教学。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课件,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分析细致,并配以图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⑵建立工程管理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网站,把教学课件、工程案例、练习题以及其他相关实践教学资料发到的网站上,为实践教学开辟另外一条有效渠道,同时也可以为校企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搭建一个教学互动的交流平台。

⑶注重引入案例教学法,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创新观念和系统观念。一些课程,如施工技术,若仅凭课堂上讲授施工工艺,学生很难有直观、深刻的印象,若采用播放施工录像或将施工工艺制作成配有音乐、动画的多媒体课件,既可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针对一些管理类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应在积极开展案例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引入讨论教学、发散思维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可以增设招投标模拟实训环节,在课程理论内容完成之后,进行实体工程情景模拟,完全模拟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从招标公告到最后中标通知书为止的完整过程。

4.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与企业单位的战略合作关系,逐步扩大合作的力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校企共建的实训平台,建立基于企业的学习环境,切实抓好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帮助学生增强对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性质和环境的感性认识,体会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体验课堂与一线现场教学等主要教学模式,使学习过程变成学习应用知识的过程,形成丰富、统一、完整的知识体系。

加快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进程,建立以CAI中心为依托的工程管理实训中心,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条件,保证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5,优化师资结构、增强教师实践经验

目前国内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普遍缺少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往往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为改善目前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建立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一方面可以委派专门的教师到建筑业企业学习、实践,今后负责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软件教学和实训教学等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建筑行业的专家、高级工程师到校授课或举办讲座、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教学指导任务,参与人才培养;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

另外,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也是促进实践教学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实,改革目标得以实现,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措施。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尤为重要的关键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具体途径。为适应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评估体系要求,以评促建,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培养质量,可以结合目前工程管理抓也实践教学现状进行改革创新,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管理人才。

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校级重点教研项目(2012-53)

[参考文献]

[1]孙虹,刘红,程S.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129~130

[2]熊黎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2009,(4):50~50.

[3]黄海荣.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146~148.

篇13

【中图分类号】TU-4

前言:2014年,就加快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其中提到“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但是我国的高职教育由于其发展历史较短、速度较快,目前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亟待解Q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怎样才算成才的问题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一方面,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因素限制,高职院校学生长期深受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的影响,其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水平评价体系往往存在着偏重认知能力考核,忽视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个性化能力的价值;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轻视甚至无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这样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水平评价体系无疑是打着大工业时代的烙印的,这种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像生产流水线上的千千万万规格相同的零件一样,没有个性魅力,缺乏独特能力。另一方面,随着职业准入制度的推进实施,行业发展对非技术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少,对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的起步晚,经验不足,目前已经暴露出了许多尖锐的问题,其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一直在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存在着定位不清、方向不明的弊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并不能很好的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既要突出学生的能力特长,更要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建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例:

二、传统观念中对建筑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的特色集中体现在以下四点:

1)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建筑物是百年大计的产品,建筑行业素有“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安全第一”的说法。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很多环节是隐蔽工程,现有的建筑工程监督和管理机制根本不可能全方位的涉及到每一个工程细节,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操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在招投标市场以及原材料采购能方面很容易滋生违规行为,最终造成工程质量隐患。要想振兴中国的建筑业,在招投标以及施工方面向西方先进国家看齐,必须大力加强建筑行业职业道德建设。2)过硬的专业素质。建筑工程行业的许多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无论是勘探、设计、施工还是招投标等环节都是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的。所谓“一招鲜吃遍天”,高职院校毕业生如果要在建筑行业就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技之长。3)超群的沟通协调能力与适应能力。建筑行业具有资金量巨大,人流量、物流量密集的特点。建筑工地现场工作人员每天需要面对大量形形的人和事,没有超群的沟通协调能力与适应能力是无法胜任的。4)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评价成为其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现代建筑行业特点

建筑工程虽是传统行业,但却是极具生命力的行业,每年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均超过6%。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3059个,新签合同额591.1亿美元;另据发改委公布,2015年1-9月,发改委共审核批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8个,总投资金额为18131亿元。交通设施、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的改造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随着信息化技术和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发展有以下三种趋势:

方向一:“互联网+”催生智能化建筑。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云计算等,都可以打破传统发展模式,进而作用于建筑行业,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目前,我国智慧建筑市场产值已超过千亿元,并且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未来市场可达数万亿元。

方向二:现代化建筑工业转型3D打印是绝对不能缺席的角色。事实上,随着技术进步,如今3D打印实体房屋已被证明其可行性,一些3D打印实体房屋也陆续在世界各地出现。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在3D打印技术的引领下,建筑产业由“建造房子”向“制造房子”模式转变已成趋势方向

方向三:无人机、机器人开启建筑自动化。这种新型建筑防护施工机器人不仅性能优越、安全可靠、提升迅速,而且操作简单,每层提升两个人就可以搞定,节省了大量人力。

四、适应行业发展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要求:

毫无疑问,建筑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了新的挑战。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特点以及建筑工程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我们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加以总结如下:

专业能力包括1.正确识图,用图的能力,并掌握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2.正确使用、检测和管理建筑材料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筑构件计算( 设计和验算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能力 5.具有工程项目招投标和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6.认识和了解自动化设备,掌握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信息技术 6.了解最新国内外建筑行情,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