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学与哲学专业

经济学与哲学专业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02 15:49: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经济学与哲学专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经济学与哲学专业

篇1

社会科学包括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 艺术类 、历史学类、管理学类、政治学类 、理论类、新闻传播学类、社会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等多个学科的所有专业。

哲学类又包括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专业; 经济学类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保险、金融工程、税务、信用管理、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投资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海洋经济学等专业; 法学类包括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 社会学类包括社会学、社会工、家政学、人类学专业。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第一.经济哲学的研究包含了经济学与哲学的双重意义。

1,经济哲学对于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方法上的指导意义。然而无论是唯理论哲学、经验论哲学,还是实证论哲学、证伪论哲学等都没有以人类经济世界作为反思对象。而经济哲学正填补了这一空缺,它从对人类经济世界的反思出发,其哲学理念为构建经济理论体系打下基础,观念上指引经济理论发展,方法上引导经济理论逐步完善。但目前我国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已明显不适应我国当代经济的发展,而以对经济学反思为基础的经济哲学在我国的发展是有困难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的经济学和经济哲学必须相辅相成,是我国经济哲学与经济学共同走向成熟。

2,经济哲学对于人类经济世界的总体性把握, 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现实中经济现象的辨识水平,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市场经济理论与政策,从而超越肤浅的经验认知层面。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思维模式都深深的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一时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导致了许多经济思维与行为上的误区,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哲学在观念上的牵引作用能帮助我们摆脱狭隘的传统经验束缚,提高我们对经济世界的认知。

3,第一哲学是经济哲学的基础,经济哲学是对第一哲学的丰富。经济哲学与第一哲学一样是以对思维进行反思的方式确定人对存在的观念与行动,从而求得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到达对必然性的认识。但二者反思对象不同,第一哲学是对整个人类世界存在的反思,而经济哲学是对人类经济世界的反思。第一哲学与经济哲学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经济哲学必然以第一哲学对人类整个世界的总体把握为基础,它无法脱离第一哲学的根本特征而独立存在;而第一哲学对于整个世界存在的反思, 又是以经济哲学为媒介和条件来进行的,缺乏对人类经济世界的总体认识, 就难以对于整个人类世界进行反思。因而,第一哲学的发展是经济哲学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与基础,而经济哲学的发展是对第一哲学补充、丰富与延展,有利于更好地研究第一哲学。

4,经济哲学研究对哲学的升华大有助益。马克思在《资本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已经揭示出哲学与经济学不可割裂的渊源,他说:“探寻社会的奥秘, 要回到顽强的经济事实之中”。他的研究实现了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史上的革命。然而其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我们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在前苏联教条主义的哲学研究思潮的影响下,多年来我国对哲学的研究成果也收效甚微,对经济哲学的研究,将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哲学的精髓,更深入地了解哲学的经济观。

第二,我国经济哲学研究的必要性

1,经济哲学研究对解答我国目前的热门经济问题,制定正确经济决策是十分必要的。面对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贫富分化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增长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之间的协调问题、传统价值观念与新兴经济活动之间的矛盾问题、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片面追求利润导致的诚信问题、产权问题等都需要哲学的理论指引与宏观上的把握,指导我做出正确的、全面的、有方向性的经济决策。

2,经济哲学研究对提升人们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认识与理解是十分必要的。计划经济虽已远离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但它留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余毒”却多年来难以清除。倾向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体系、人生观、价值观依然在处于市场经济浪潮中的人们脑海中“作祟”,它干扰了我们对于经济世界的正确认知,导致了诸如争抢所谓的“铁饭碗”等许多不符合经济规律的经济行为的出现。而目前的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本身并不是没有缺陷的,它对经济活动的引导也会出现偏差,而人们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并没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往往固守以往的经验作出判断与决策,而单凭经验是无法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会导致经济活动的偏差,这正是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缺乏深刻认识,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的表现。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理性经济必须要有哲学理性的指导。因此,研究经济哲学,理性地认识市场经济,才能从总体上把握住市场经济发展方向,提升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水平。

第三,我国经济哲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与逐步完善

就目前我国经济哲学研究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经济哲学研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我国很多学者对经济哲学的认识还很模糊,只有一些哲学家对其产生了兴趣, 而大多数经济学家只注重对经济理论的研究,把经济哲学看成是哲学的“自我推广”,并没有认识到经济哲学是对人类经济世界的总体把握与深刻反思。而西方经济学界则已十分注重哲学与经济学的相互渗透,几乎每一位出色的经济学家都可以称得上是“包罗万象”的社会学家。

第二,并不重视的经济学范式及理论基准等的研究。缺乏对经济学范式的研究,导致产生了一种顽固的思维定式,忽视前提条件而对西方经济理论全盘接受;缺乏理论基准研究导致对经济问题的判断力失准。然而目前多数经济学书籍仍然很少涉及经济学范式等的研究。

篇3

3、 卫生管理类:卫生监督、卫生信息管理、医院管理等专业;

4、 社会学类: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等专业;

5、 经济管理类:经济学类、财政税收类、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

6、 经济学类:财政税收类、金融类、经济学、国际经济等专业;

7、 财政税收类:财政、税收等专业;

8、 金融类:金融、金融工程、金融管理等专业;

篇4

说经济学是一种哲学,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经济学的发展趋势非常不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的主流经济学追求的是向物理学等所谓的“树干”科学的靠拢,表现为去哲学化或去形而上学化的与树根的分离。琼·罗宾逊夫人的《经济哲学》,就是这一过程中这位英国古典经济学传人以卡尔·波普的方法论和科学价值观为基础向“树根”回归的努力。

罗宾逊夫人是古典经济学的最后传人,也是自希克斯之后英国剑桥经济学派的掌门人。在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她有过三次革命性创新,即不完全竞争理论的提出、对有效需求理论的阐释以及对正统资本理论的毁灭性抨击。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些只是“一种突破”。由于“革命”是指“改变了对基本问题的思考方式”,而“突破”是指“没有颠覆传统的看法或结果,只是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开始”,因此,尽管罗宾逊夫人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中谦虚地认为该书只是“提供了一箱分析工具”,但因为不完全竞争“为置身于荒凉地区的人们提供了旅行指南”并填补了“垄断与竞争之间的中间地带”;而凯恩斯经济学的阐述和资本理论的争论使罗宾逊夫人确立了新剑桥学派分析方法,所以,罗宾逊夫人是“革命”,而非仅仅止步于“突破”。罗宾逊夫人本人也认为她是“对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理论和模型做了一次春季大扫除。抛弃所有自相矛盾的命题、不可度量的量以及无法定义的概念,并重新建构一个分析基础”。

《经济哲学》是一次更为彻底的“春季大扫除”。

《经济哲学》出版于一九六二年,全书由罗宾逊夫人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系列讲座的讲稿整理而成。虽说罗宾逊夫人在书中使用了非技术性语言以争取更多的读者,但因为该书是从意识形态角度检讨从斯密到马克思以至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基本原理(罗宾逊夫人的另一本著作《经济学的异端》则从历史演变角度对相同问题进行了检讨),所以读者必须首先具有古典正统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的知识背景,才能完全读懂该书。

经济哲学是经济学最本质的部分,是经济学构建自身科学大厦的基石。如果理解了维特根斯坦的那句话:上帝准许哲学家洞悉置于每个人眼前的事物(《文化与价值》),那么,经济哲学就是对那些无法用数学公式和统计图表来解决的经济事务和经济制度的性质做的智性思考。由于罗宾逊夫人一直认为“任何一种经济体系都要有一组规则,一种能对经济体系进行评价的形而上学,一个存在于个人心中并迫使他遵循的道德心”,因此罗宾逊夫人的形而上学讨论由来已久,由她挑起的那场两个剑桥资本之争,实质上就是一场形而上学争论。虽然两个剑桥争论的对象是资本,但从那时以来,资本就没有再在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出现过,并一直是当代经济学理论中最为无用的部分。用形而上学概念解决形而下问题的古典分析方法,也在经济学分析中失去了踪迹。贴近物理学分析的形而下分析成了当今显学。在这一过程中,罗宾逊夫人的身份日渐复杂,主流经济学家的身份逐渐模糊,非正统经济学家的形象日渐显现。

表面上看,两个剑桥之争表现为同是以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两个学派对继承和发展凯恩斯理论的争论,究其实质,却是如何进行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在罗宾逊夫人看来,凯恩斯用有效需求不足揭示了经济危机的根源。虽然有效需求不足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组成,但消费需求不足是主因,引致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则是社会分配不公。因此,罗宾逊夫人主张从分配入手,对价值、效用以及积累和发展等进行概念式分析,以解决现实问题。萨缪尔森对凯恩斯理论的理解与罗宾逊夫人不同。萨缪尔森也认为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构成的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但萨缪尔森是根据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以及消费倾向等因素来探讨提升有效需求的途径。因此,使用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现实进行干预的形而下手段,是美国剑桥学派的凯恩斯主题。

不同的分析方法反映了经济学家基于价值评判的不同经济分析指向。

在罗宾逊夫人眼中,“历史不断产生出新的问题,旧的(经济学)讨论马上就成了问题”。因此,经济学要采用包括过去的论证方法和观察世界的方法在内的各种方法来解释现实问题。经济学借以获得发展的第一个问题是重商主义关于国际贸易的讨论,重商主义关注的是海外贸易商人,斯密的经济学虽然从批判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论调开始,但和李嘉图一样,捍卫的是资本家的利益;马克思则将斯密和李嘉图的论点转过来为工人辩护。到了马歇尔,基于贷款利息收入的食利阶级成了理论的主角。鉴于此,罗宾逊夫人认为古典经济学过去采用的是阶级分析方法。从魁奈开始,经济分析的基本对象就是农民、地主和手工业者,斯密只不过将这幅中世纪图景改成了由工人、资本家和地主组成的社会结构。由于三个阶级有三种不同的收入,所以总产品在他们之间的分配决定了经济的发展。斯密之后的李嘉图指出,“确定这种分配的法则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问题”。

罗宾逊夫人认为李嘉图的阶级讨论比斯密纯粹。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商品的价值由劳动的支出时间决定,不过商品要由资本、劳动和土地三者分配。在分配中,劳动者得到相等于满足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格,即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润;地主得到地租。因此,在劳动生产率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想提升利润,就必须实行自由贸易,用进口廉价粮食的方式压低满足工人生存所必需的粮食的价格和地租。

很多人据此认为,罗宾逊夫人的分析是回归李嘉图,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是回归斯密。理由很简单,罗宾逊夫人重视分配,所以她以李嘉图的分配为分析起点;新古典综合则以斯密的分工为分析起点,重点讨论分工以及专业化和自由市场经济交换的均衡。但这里有个矛盾。罗宾逊夫人一直认为“经济学缺少爱”,她的经济学不仅要反映现实问题,还要为社会送去爱。基于这种观念,罗宾逊夫人认为,斯密的经济分析“是以自然规律为依据的道德哲学,他不赞成人们之间的关系缺少人情味”,相反,“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表明他非常重视道德,并且当然希望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个伦理基础”;但是,“功利主义者李嘉图认为,三个阶级之间的关系是理所当然的关系”。正统经济学承续李嘉图分析,认为对自己利益的追求必将导致社会的共同利益,因此道德问题被一笔勾销。虽然道德问题与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密切相关,但是既然正统经济学告诉人们,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没有利害冲突,那么,大家

转贴于

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追求个人利益了。在罗宾逊夫人看来,正统经济学所谓的“看不见的手”,并不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斯密本人的学说与正统经济学的斯密理论完全不是一回事情。从经济学的人文关怀上看,与其说罗宾逊夫人回归李嘉图,不如说罗宾逊夫人回归到了真正的以道德伦理为基础的斯密理论。

但是罗宾逊夫人又不太看得上斯密对剩余产品在利润和地租之间分配的讨论,尤其不屑于斯密借原始森林中的猎人以鹿交换海狸所做的关于价格与交换的讨论。在罗宾逊看来,斯密的这个“自然价格”不太自然,应该是有了交换才有价格;有了专业化分工才有交换;有了有组织社团才有专业化分工。“自然的”技术成本根本不能脱离组织生产的社会形态而独立地决定价格。因此,斯密根据原始条件下“自然的”劳动耗费(时间)比对而产生的互利交换决定的分工,显然不符合罗宾逊夫人对“价值是一种社会现象”的认识。

价值是一种社会现象的说法充分体现出罗宾逊夫人对经济学的认识,罗宾逊夫人认为,经济学不是中性科学,经济学理论与概念受形而上学意识形态的驱动。从价值观念向效用概念的发展,就不仅仅反映出经济学从古典劳动价值论向边际效用论的演变和发展。

严格地说,新古典经济学的效用是一个循环论证且无懈可击的形而上学概念。众所周知,消费者带着收入进入市场购买效用。他们不会把全部收入都花费在一种商品上。消费者如果有理性(他们当然有理性),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经济学的最大化原则,将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一元钱的边际效用(预期从购买数量的增加所获得的效用增加)和节省一元钱的预期效用的边际效用均等化,从而使自己获得最大量的总效用。理性人都这么做!

但麻烦来了。因为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会随着购买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因而从这里推出的逻辑是:我们手中全部收入能给我们带来的边际效用(钱总是用来花费的),一定会因为我们有更多的收入而不断下降。

那么,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

所以马歇尔就说:“对一个富人而言,一个先令所能度量的愉悦和满足,比一个穷人要小。”按照这个逻辑往下推,平均主义最符合经济学原则,再往下推,富人们都把自己的钱转给穷人好了。正是因为如此,威克塞尔才说:“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本身就意味着‘彻底的革命纲领’。”但是埃奇沃思不同意,他觉得“享受能力是进化的特征,是文明的根本标志”。帕累托则认为,将不同的效用加总计算,从而证明一个富人花费一元钱得到的效用小于穷人的做法没有意义。

不管有没有意义,对效用概念进行逻辑推理的结论是,如果没有更为根本的干预经济体系的手段,放任因商品分配的不公平而使商品的效用凭空消失,就证明了工会和累进税以及福利国家这类公平原则的正确性。但从另一方面看,效用的逻辑也证明了自由放任的正确性。每个人都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花费自己的收入,一旦他将每一先令的边际效用均衡地花费在每种商品上,他就获得了最大的福利。再往下推论,对每个个人来说,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为了获取利益而自利的行为。“个人为改善自身境遇自然而然地、不断地所做的努力,就是一种保卫力量。”

于是我们又回到了斯密,但却是“与教授们所解释的斯密学说完全不同”的经济哲学,揭示的是经济学理论的意识形态内容。

虽然以罗宾逊夫人为代表的将科学哲学与经济学研究融为一体的方法成为一时之时髦,并引发了对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研究范式的质疑与批判,但实用主义的美国经济学显然已经不耐烦这种思辨经济学。杰文斯早就说过,经济学如果是一门科学,那么,经济学一定是数理科学。萨缪尔森也认为,在牛顿时代之前,运用数学语言的科学就已经取代了希腊和罗马的经典理论。就像大爆炸之后的宇宙尘埃逐渐分离扩散形成不同的星体那样,经济学逐渐远离思辨传统,走上了唯科学至上之途,以至于很多人甚至认为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就在于经济学要使用数学方法并依靠数学模型进行“演绎”。威克塞尔针对瓦尔拉斯用数学方法证明“自由竞争能使效用最大化”的做法曾经说过:“仅仅因为使用数学公式表达了他认为当时自由贸易主义拥护者们使用普通语言无法表达的观点,就认为他已经对他们未曾注意的地方进行了严格证明,基本上是一种可悲的看法。”罗宾逊夫人却认为,虽然使用代数非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x与y之间的对称关系稳定而且和谐,但数学轻而易举就完全抹掉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

或许这就是罗宾逊夫人从正统变成非正统的原因。

篇5

因此,摆在案头这本薄薄二百页左右的「小书才更显得弥足可贵。韦森所着的《经济学与伦理学──探寻市场经济的伦理纬度与道德基础》不拘泥于传统的经济数学分析方法,却用经济学家的专业眼光探究「社会制序以及制序化的伦理之纬以及市场的道德基础(第4页)。该书并不是着眼于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更不是对阿马蒂亚‧森的简单复制。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该书关注的问题与分析理路比森更进一步,甚至在当代主流经济学家眼中似乎已经超出经济学的范畴。因为作者对伦理问题的经济学的制序分析追溯回到了康德哲学。从康德哲学出发,循着罗尔斯(JohnRawls)、诺齐克(RobertNozick)与哈耶克(FriedrichA.vonHayek),到高德(Gauthier)、宾默尔(Binmore),理出了当代经济伦理学的宗谱系。

从康德哲学出发以经济学的角度关注社会经济问题,尤其是市场经济的道德伦理问题,这样的研究进路在国内的经济学研究中是罕见的。这样的研究究竟还属不属于经济学范畴的研究,这不是应当关注的问题。当代经济学的狭隘视角与单纯的分析方法已经严重限制了经济学乃至经济学家自身的发展。不关心伦理、道德与价值的「经济科学,似乎成为一套「客观、「精确的技术。而这样的「技术,对于涉及人类自身命运的问题是不具有发言权的。所以,当哲学与其它社会科学在80年代中期后将目光转移到社会道德文化问题上来的时候,经济学被拋到了讨论圈子之外。但市场经济制序的变革与重建中突现的道德伦理问题必须要求经济学家以经济学的角度来回答,经济学必须再度与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展开对话。韦森这本新作的最重要意义即在此,其在探寻道德伦理的经济学的分析中,也为经济学研究自身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探寻市场经济的伦理纬度与道德基础,作者的论辩理路既不同于森那样研究二者关系,也不同于贝克尔或波斯纳那样用经济数学方法取代一切。在本书中,作者采取的是一条独特的论辩理路。基于「道德和「伦理两个概念,韦森考察了各种学说思想的争论和演变。其首先在康德哲学那里作为对伦理探究的切入点,论及现代哲学一个核心问题,即「道德缺位。再将目光从康德转向当代政治哲学中康德哲学的著名继承者罗尔斯那里,详述了罗尔斯的政治建构主义(politicalconstructivism)中制序与伦理关系及其缺陷。并从中引出诺齐克的「最小国家论(theminimalstate)、「资格理论(thetheoryofentitlement)与罗尔斯的争议以及哈耶克的评论。由此发现社会伦理、个人道德与社会制序为同一文化演进过程之结果。然而这一演进中,道德伦理的原初发生机制又是怎样的呢?道德哲学家高德的「协议道德(moralsbyagreement)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古典式的解释。然而这种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方法能否推出道德原则却是有疑问的。著名博弈论经济学家宾默尔提出了反对观点:从理性选择中无力推导出道德原则。因为高德的「协议道德中「有约束的最大化概念很难认为是理性的。鉴于高德理论分析缺乏的坚实基础,宾默尔通过一个扩展型博弈论模型来证明人们在社会博弈中恪守承诺的可能性。但在扩展的博弈模型中,「交易费用出现了,于是,是「制序而不是「道德确保了人与人的合作。这样,通过经济学的推论,似乎「制序替代了「道德,道德变得可有可无了。但作者明确反对这种导向道德虚无主义的结论。上述的推论不能否定道德,而只能说明现性推不出道德,从「实然推不出「应然,或者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伦理是不可说的(Wittgenstein,1974,§6.421)。制序与道德不应是相互替代,而应是相辅相成的。「道德存在于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任何人类文明社会之中,并将与人类社会一起存在到永远。(第68页)

因此,市场制序应当有其伦理之纬。然而当代经济学的推导中怎么将这伦理之纬丢失了呢?为寻回伦理之纬,韦森从又回到康德,回到康德的「定言命令(categoricalimperative),因为作者发现,「康德的定言命令的伦理学法则,蕴涵着自由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第81页)。通过研究康德的「定言命令与社会博弈中的「纳甚均衡(Nashequilibrium)的关系,指出纳甚均衡本身一般不能直观显示出道德内涵。然而在「囚犯困境(Prisoners''''Dilemma)博弈中,康德「定言命令的道德法则彰显出来了。现实社会既不是新古典经济学家的伊甸园,也不是卢梭─罗尔斯的「狩猎世界,而是充满「囚犯困境的「康德世界。因此,这类「市场博弈,既需要制度约束,也需要道德基础(第110页)。于是,经济学与伦理学对话的桥梁又再度架起。接着通过市场重复博弈的进一步考察,揭示了伦理学中「黄金法则(goldenrule)于博弈论中「针锋相对(titfortat)策略的深层关系。在这段漫长的「曲径通幽之后,韦森再次回到其最为关注的问题,反思东西方文化中道德伦理在制序演进中的作用。最终确认了道德基础对于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

这样的分析理路不是单纯的经济学推导,亦不是简单的思想概述。其体现了作者学识之广博,观察角度之独特。或许这样的论述一方面会使经济学家摸不着头脑,另一方面则使哲学、伦理学界的专家讥其为「浅陋,因而两头不讨好。但是,这样的分析理路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野,这一点也是不容否认的。

有人在评论此书时认为韦森论述过于偏重于康德。但这不能认为是此书的缺陷。韦森不拒绝在某种程度上把他视为「康德主义者,该书是其「带着经济学的思考啃读康德哲学所思所悟的读书笔记(序言第4页)。如果要说该书有任何缺憾,那么我认为就是当韦森费了极大气力将经济学家拖到道德伦理面前时,却无奈地止了步:对于道德本身,无法言说。

篇6

经济学门类中的产业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为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数量经济学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管理学门类中的会计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现有教职工2517人,其中师资总数1503人,教师中教授215人,副教授529人,博士生导师98人。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暨南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

2008年,国家正式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金融学与资本市场、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等8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立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学校拥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3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303人,教授421人,副教授596人。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目前有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桥梁与隧道工程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0个硕士点。

全校在编教职工2842人,有专任教师1668人,其中教授286人,副教授58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4.3%。

山东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山东大学创建于1901年,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我国第二所国立大学。

学校现有专职教师3700余人,院士7人,教授106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9人。

学校学科齐全,特色鲜明,涵盖了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军事学11大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6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

西安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和 “985”工程建设,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管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5458人,专任教师2391人,教授、副教授1500多人。

学校有本科专业7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15个;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7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前身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创建于1951年。

篇7

教学内容上———体系完整系统,观点开放多元

是由其立场、方法和观点共同构成的。所以,《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也必须完整的统筹这三个方面。致力于最大多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基本立场表现在政治经济学上,就是他比别的经济学派别都要更加关注人———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命运,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教学中强调这一立场就能够把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很好的区别开来,在贫富悬殊较为严重的当下也更能凸显《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更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与学习思考的兴趣。

在方法方面就是要强调它的唯物、辩证的方法,在教学计划中我们有意识的把《政治经济学》课程和《哲学》课程安排在同一学年学习,这样就能使同学们用学到的哲学方法去分析经济现象,反过来又用经济学的理论和事实具体化哲学命题的内涵。例如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一经济学判断离开了哲学中联系、发展的辩证法观点是无法深刻理解的,反过来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的知识内容又会极大地充实与具体化同学们对“发展”这一抽象范畴的认识。

在教学内容体系方面,现有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普遍比较繁琐,一般的教材都多达十数章,甚至二十多章,这样就会使教学内容过于庞杂,模糊了学生学习的焦点。为此,我们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实际教学内容简化为一个导论外加八章,即:导论政治经济学概述;第一章商品经济;第二章资本主义经济;第三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第四章社会主义经济;第五章市场经济体制;第六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第七章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和第八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的科学发展。这样的安排既坚持了马克思《资本论》的经典体系,也遵循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打破了把政治经济学区分为看似黑白分明的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的传统二分法,把这两种经济制度看成是人类为了谋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总体努力的一种整体进程,同理市场与计划的优势与失灵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也得到了均衡的表述。

在精简优化教学体系的同时,我们还注重不断扩展实际的教学内容。在坚持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与核心观点的同时,也注意吸取一切有益的国内外新理论、新观点,使得《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有更大的包容性。例如,在资本问题上,我们一方面坚持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规律,另一方面也介绍科技进步、新教伦理、甚至个人的理财与生活方式对资本积累可能产生影响等开放多元的观点。其他例如在经济周期、全球化等内容上我们也尽量介绍各个学派的不同观点,拓宽了同学们的经济学视野。

教学方法上———教师真情投入,学生学讲并进

在《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对《政治经济学》课程基本理论与观点的高度认同。只有这样,《政治经济学》在教师那里才会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一种信念。而只有当教师把《政治经济学》课程当成自己的一种坚守,他才会真正的全身心投入,用激情去感染学生,并由此以政治经济学内在的逻辑力量去征服学生。

在教师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我们也根据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和转换,《政治经济学》课程第一学期的重点是要讲透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难点是要培养同学们分析经济现象时具有逻辑与抽象思维的能力。所以,这一阶段更适合采取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法———它看似“传统”但是却比“PPT”更能够保持教师教学内容的思维连贯性,在自由的讲述之间传达出政治经济学理论迷人的逻辑力量。当然,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法并不是单向的,我们还非常注重教学反馈,利用QQ群,短信,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随时发现同学们在学习中的困难与困惑,并且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解答。

《政治经济学》课程第二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分析实际的中国经济问题,考虑到同学们在第一学期已经较系统地学习了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加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师范类专业,所以第二学期的教学方法将由教师灌输为主转向强调师生教学互动,特别是抓好学生的讲课工作。在师生互动方面,第一我们开始采用开放式互动教学模式,即教师上课只提出讲课要点与问题,同学们先分组讨论,最后再集中陈述各小组的基本结论。这种开放式互动教学模式对于锻炼同学们的教学组织能力,问题凝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帮助。第二就是学生讲课。

在学生讲课组织上最大的风险就是仓促上阵,缺乏团队精神,老师偷懒,学生好玩,根本达不到以讲课促进教学的目的。在实践中,对此我们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

1)提前确定讲课内容。在第二学期一开学就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互不重复的15分钟讲课内容,并且明确自己的讲课时间,使他们及早进行充分的准备。

2)分组与小组预讲。正式的教学课时是有限而宝贵的,如果不经过预讲直接讲课,时间与效果肯定不好控制。为此,我们按10个左右同学为一组先分小组,然后在小组范围内先进行预讲,由小组成员相互检查讲义、课件,并点评预讲时的优点与改进意见。

3)正式的全班讲课。通过前面的细致安排,在全班范围内讲课时同学们对教学内容与时间的控制往往都比较到位与准确,在每一个同学讲课后,教师都要对其教案、多媒体课件,板书,语言表达、教态等问题提出简短的点评。

4)严格控制教学规模。为了确保各种教学方法取得实效,我们还注意严格控制教学规模,一直把班级规模控制在每班40人左右,这种规模使得老师讲课,开放式互动教学与学生讲课工作的效果都能够切实得到落实与保障。通过高质量的学生讲课环节,我们同学的师范职业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与完善,在校级与全省的讲课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增强了其就业竞争能力。

课程建设上———三位一体推进,理论联系实际

篇8

一、《经济学方法论》课程性质、地位与学习的意义

1、课程性质及地位

目前,《经济学方法论》课程已经成为国内众多综合类大学以及财经类大学的专业主干课。在内蒙古财经大学,这门课程是作为经济学院本科生第四学期的必修课程,同时是商务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选修课程。在本科生课程体系中以及课程方案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本课程对学生所学前期课程的理论知识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方法论的视角――获得对既有知识的新的整合与重组,从而提升学生对所学不同课程的认识能力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本课程还具有非常强的引导实际操作能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第四学期结束后即将写作的调查报告以及后续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工作的顺利展开。

2、学习的意义

根据埃思里奇的观点,教学计划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我们主要教授学生“知”的经济学,却极少教授他们“行”的经济学。也就是说,处于“知”、“行”相互割裂的状态,这使得学生们处于知道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却不知道如何将理论用于指导研究实践。而经济学方法论这门课程恰恰构建起学生对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实现“知”“行”相统一的桥梁。

此外,从我国经济学理论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方福前教授关于“中国经济学建设必须走“三化”道路的演讲中所提:中国经济学建设必须走“经济学现代化、西方经济学中国化、中国经济问题理论化”道路,根据这一提法,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理论发展中的这“三化”,笔者想,在这里方法论以及方法问题非常重要,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经济方法论方面的学习、借鉴与应用来更好地对“三化”的实现提供创新与发展路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主要是使学生从哲学层面、经济学方法层面以及经济学具体工具方法层面三个层面系统的学习方法论知识。

2、能力目标

借助于基本的经济学理论以及方法论知识,培养学生将经济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最为直接的目标就是使其具备较顺利撰写调查报告以及研究报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使其对经济学理论知识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视角,能够以这一全新视角将所学各门课程的经济学理论统筹整合为一个整体体系,成为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知”者,并建立起应用经济学理论知识来解释、研究中国经济社会现实问题的学习习惯与素养。

三、教学内容设计

导言中对经济学方法论课程的一些基本问题做出说明,如方法、方法论和经济学方法论的含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层次性;为什么学习以及如何学习的问题作出说明。特别是在经济学方法论的层次性方面,一般把经济学方法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经济学方法论的最高层次,也即是哲学层面的方法论;第二个层次是经济学的方法论即就经济学而言,将经济现象作为对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是否具有特殊的性质,那么其认识的方法、方式、途径等是否存在规律;第三个层次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即对经济现象认识的具体操作方法。教学内容中各部分的划分就是按照经济学方法论的这三个层次的顺序展开的。据此将教学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科学哲学部分,具体包括对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库恩的科学发展理论以及托卡拉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等内容进行讲解。一方面这一部分是经济学方法论的最高层次,有助于学生从深层次认识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思维;另一方面哲学思潮的发展也始终都在极大的影响着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以及经济学说的发展,从这一角度说,我们也必须较为系统的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层面方法论的基本发展历程以及成果。

第二部分是经济学领域的方法论问题,具体是按照经济思潮以及流派发展的历史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第一块内容将对古典经济学阶段重要经济学家对方法论的论述进行讲解和说明,具体包括古典经济学之前的重商主义、威廉・配第等的经济学方法论;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包括斯密、李嘉图等;以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为标志,开始了当今同根于古典经济学的两大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分立,即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基于此,本部分第二、三部分内容将分别安排经济学的方法论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第四部分内容是从方法论论战的视角对经济学方法论在西方涉及的几次大的争论进行说明,如边际主义与新历史主义学派之战、新古典综合派与剑桥学派方法论之争等。

第三部分是具体的方法问题。由于经济学也是一门社会学科,因此,这部分内容想从两个层次来讲解,一是从社会科学一般层面的分析方法来做出讲解,具体包括社会科学研究中具体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二是从经济学这一学科本身出发,来说明其主要的方法,如成本-收益分析、边际分析、数学分析等。

第四部分是应用的经济学方法论,是学习经济学方法论的最终归宿问题,即应用的经济学方法论。也有学者把他取名为社会科学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四、教学准备

目前国内关于本门课程的教材分为国内学者出版的教材和国外翻译的教材两类。一类是国内学者自主编写的教材,如张俊山、朱成全、韩永进、高本全等。第二类是国外翻译的教材,如上海财大出版社2005年翻译的谢拉・C・道写的《经济学方法论》、唐・埃思里奇(Don Ethridge)的《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由于经济学方法论课程所包含的层次以及内容非常广泛,因此,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仅仅依托于一本教材来完成课程的讲解,需要大量的辅图书、论文资料。对于这些辅材料,目前国内可供参考的图书如汪丁丁主编的经济学方法论译丛、刘永佶、程恩富等从经济学视角出版的专著、汉兹、门格尔、霍奇逊、罗宾斯、霍奇逊等国外研究经济学方法论的著名学者的译著。此外,还可跟踪国外专门关于经济学方法论方面的期刊,如《经济学和哲学》、《经济学方法论》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已经开设这门课程多年,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现实困境。一方面,教的方面,授课教师备课非常累,可以说备课费时、费力、费心血,但总体感觉收效不佳;另一方面,学的方面,学生普遍反映枯燥、没意思、没兴趣进而听不懂,最主要是感觉不到学了这个课有什么用。在上述这么严重的情况下,教学过程设计应沿着重过程、重应用的思路展开。

1、将学生的学纳入到老师教的过程当中来,真正融教与学于一体,采取四个模块相统一的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增强系统性、知识性+注重知识表达通俗性+寻找案例增强趣味性;(2)课后作业及阅读思考任务:每节课结束都布置复习及预习的内容,每下一节课开始都要检查课后复习及预习的情况;(3)课堂讨论: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与应用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4)撰写读书笔记:一学期至少要交四篇读书笔记,给学生十本左右的关于方法论的经典译著,以电子版的形式打包放在课程qq群里。其实,后续的想法,还想根据课程特征设置专门的群聊,以群聊参与的程度以及发表的看法来给予表现突出的学生以一定的平时成绩奖励,建立课堂之外的第二课堂。

2、应用“大纲+笔记”的方式来严格教学过程

即设计带有空白地方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在听课的同时,将重要条目下的重点内容补充到大纲当中去,最终形成既有调理又有实质内容的笔记。通过这一办法,对学生的上课过程做出硬性的规定,从而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3、调整考核方式

在上述教学过程设计下,对考核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将平时成绩比重至少改为50%,最后考试成绩不高于50%。具体来说,准备取消考勤分数,平时成绩包括3块,课堂笔记(15分)+读书笔记(20分)+提问互动(10分)+QQ群活跃程度(5分)。期末考试采取开放式试题,开卷考试,注重对所学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虽然增加了授课老师的工作量,但是感觉能一定程度上将学生控制在课堂以及课堂之外的这一课程学习中。

【参考文献】

[1] 唐・埃思里奇(Don Ethridge).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篇9

[2] 百度百科.教育信息化[OL].2015年1月29日.http:///link?url=XHReQhl_AeuQR2i-9RR5dchgi_eUtTvPIzKVU4ym4kHnV7J8sotvFfklG_pHDOpVo7D_cpiHSXl2ELPCx0O77q.

[3]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4] 文良.对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15-116.

[5] 蓝晓宁.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内容构建之思考[J].北方经贸,2013(4):193-194.

篇10

我国的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其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掀起,全球经济大融合进程的加剧,语言的交际优势越发凸显。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其开始从传统单一的英语专业向英语复合型学科转变,英语渐而呈现出一种融合发展之态。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犹如一轮皎洁的月亮在浩瀚的夜空闪闪发光。茶文化与英语相结合是与语言经济学这一理论相契合的,其对于茶文化的弘扬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难以言喻的重要意义。

1语言经济学的理论概述

语言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是利用经济学理论把语言作为一个变量元素加以分析,探讨其对于经济的反作用。语言经济学是语言与经济相结合而成的一门学科,其融合了语言学的相关概念,又集聚了经济学的理论,对于语言与经济的双向发展都具有鲜明的促进意义。其实,语言经济学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5年美国的经济学家雅各布•马尔沙克教授提出了语言经济学概念,将语言与经济、信息、科技以及教育相结合。而后,语言经济学科体系也由此而建立,并发展至今形成了完善的框架体系结构,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语言经济学作为一种交叉性学科体系,其既具有语言学的特征,又蕴藏着经济属性。目前,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高校也相继设立了语言经济学专业,英语与商务结合诞生了商务英语,语言与法律相结合诞生了国际法,语言与贸易相结合诞生了对外贸易。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语言的经济属性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语言从一种沟通工具转变为一种经济化元素。

1.1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经济学的产生较晚,其研究领域主要是以经济学为主,其是理论经济学模式下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语言的产生、发展以及演变与其本质问题。具体来说,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极为系统的,其通常会以某个地区或者国家的语言为立足点,从其源头开始深入研究其发展规律以及其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根据语言的形式特点,对其语言政策进行深究,并从语言政策的制定上剖析其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进而通过观察经济活动的利害性来调整语言政策,将语言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极致。再者,语言经济学研究者会根据一个国家与地区的方言文化对其当地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行规则化分析,以不同语言之间的互通性,来实现方言之间的互相融通,逐步扩大语言文化的经济影响。继而,研究者也会从与语言自身的演变规律着手,结合其潜在的经济价值,重新构建其语言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思想内涵,从而实现语言与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另外,所有的问题最后都活上升到哲学层面,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哲学领域里的物质,其研究成果即为方法论。因而,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相当广泛的,其几乎还涉及到了语言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1.2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价值

语言虽然只是个文字符号,其却承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信仰,其同时也是民族价值观的展现。而从经济学这一层面来看,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交际的基础,其是我们交流沟通的必要工具。人们可以利用其语言天赋从事语言工作或者参加某项特殊户的活动,进而获得报酬与收益,那么语言经济学的价值也就显而易见了。当然,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价值远不止于此,从国家的角度而言,语言与经济学的相关因子相融合生发出一个新的经济学概念。例如,英语与茶文化相结合生发出了茶文化英语,既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又提高了大众的英语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这一媒介,世界人民了解了茶文化,进而透过高深的茶文化内涵,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萌发敬仰之情,从而在无形中提升了我们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加强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那么语言经济学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将会愈加深刻。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英语与科技相结合催生了科技英语,企业可以通过英语引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也可以把英语作为技术输出的载体,将其先进的科学理念以英语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进而全面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提高其综合实力。

2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

2.1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

茶文化是从传统文化中分离出来的,其融合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精髓于一身,是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然而,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我们中国的茶文化内涵却一直停留在国人的世界里,甚少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日本的茶文化是在我们中华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其世界地位却明显高于中国茶文化。究其原因,我们的茶文化英语人才稀少,其不能以专业化的方式将茶文化翻译成地道的英语。而再进一步细究,则是因为我国高校的茶文化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崇尚的是分数论,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进而使得学生都沉溺于拿高分的旋涡中,其无暇也无精力再投入到茶文化的学习中。更为不幸的是,茶文化没有被纳入到教学体系的框架之中,所以甚少有人会主动学习茶文化,了解茶文化知识。由于茶文化知识的匮乏,茶文化英语的翻译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作为中国人其自身的茶文化知识就极为贫乏,更遑论其茶文化翻译作品的质量了。所以,不科学的茶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加速了我国茶文化的衰落。

2.2茶文化内涵融入不足

饮茶之风的再度盛行,使得茶文化也为人所知悉。从古老的历史中走出来的茶文化所散发出的人文艺术之光,深深地折服了国人。同时,茶文化的德育教化功能以及其为人处世之哲学也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于是,茶文化以传统文化代表的姿态步入了高校教育系统的框架中。但是,高校在进行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的培养时,茶文化的内涵并没有得到充分阐释。一方面,从教师到学生,高校对于茶文化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经济、信息以及医学等专业。所以,高校并没有根据教育部的号召,建立完善的茶文化英语教学体系,而只是简单地将茶文化英语设置为一门选修课,所以茶文化英语在校园的普及率并不高。另一方面,高校茶文化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高,其大多是从英语专业转变而来的,其教学模式依旧沿用英语教学模式,并没有以茶文化的历史底蕴为切入点,对茶文化英语进行生动形象化教学。而且,由于教师基本茶文化英语知识的缺乏,使得其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茶文化的独特气韵也没有传达给学生。

3语言经济学视角下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3.1透过语言经济学,融入茶文化的深层内涵

众所周知,茶文化知识博大精深,茶文化内涵隽永含蓄。茶文化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其应该盛名远扬而不是仅囿于我们一国之境。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培养优秀的茶文化英语人才来推动茶文化的传播。首先,高校应该以语言经济学为立足点,结合其研究对象对茶文化英语的经济属性进行深入挖掘。高校的茶文化英语教师应该从英语的语言效益理念着手,透过跨文化交际这一视角,将茶文化的深邃内涵以相得益彰的方式融入到其教学体系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茶文化的认知水平,不断扩充茶文化英语内容。其次,高校教师也可以立足于语言经济学的特点,从经济投资的角度对茶文化英语课程进行创新性构建。在语言经济学的指导下,以茶文化英语对外传播的现状为基石,开拓茶文化英语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3.2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健全的茶文化英语教学体系

从宏观层面而言,语言经济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实质是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是与当前多元化的时代潮流相符合的。因而,茶文化英语作为一种复合性学科体系,其必须与时俱进循着历史的轨迹,充分发挥语言经济学的优势,建立健全的茶文化英语教学体系,以促进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高校必须以语言经济学的宏观经济价值为指导,创新茶文化英语知识结构,以培养茶文化英语人才的创新意识。而后,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也应该从语言经济学的微观收益为出发点,对茶文化英语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设置。从当前的茶文化英语市场的人才需求出发,根据岗位的需求,培养专门化的茶文化英语专业人才。同时,教师作为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线人员,其应该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其茶文化专业知识的水平,也强化其茶文化英语的实践运用能力,进而使其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琤,徐晓晴.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以苏州科技学院为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29(5):104-107.

[2]张阔.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语言经济学分析[J].科技视界,2013(4):83.

[3]马嫣,刘宇.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9):144-147.

篇11

很多学校都以某个学科见长,基于该学科所开设的优势专业,在业内有相当强的影响力。所以,如果你就读的主专业是学校的非优势专业,那就辅修一个该校的优势专业,这样的话,你的双学位证含金量就高。例如:在财经类大学辅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双学位(如东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在语言类大学辅修语言类专业(如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翻译以及其他小语种专业);在以工科见长的高校辅修理工科专业(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光电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选我所爱,兴趣之选

如果你对主专业并不感兴趣,那就可以辅修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为将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做铺垫。选双学位的辅修专业时,尽量要让两个专业能做到“相辅相成”,比如:经济学和数学类专业、管理类和英语类专业、环境类和化学类专业、物理类和电气类专业等搭配都不错。

在选择辅修专业的过程中,还要多关注就业市场,看看现在哪种复合型人才比较吃香。当然,也要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要理性地分析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如果你数学不好,那么你就要慎选金融学这个对数学要求很高的专业;如果你天生不爱学习语言,连第一外语――英语都学得很艰难,那么你就要慎选语言类专业。

3.文理搭配,理性之选

从思维习惯的角度考虑,文理搭配是理性的“互补双修法”。例如:理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稍强于文科生,但是理科生也会存在思维弊端,需要文史哲知识的积累与沉淀,在搞技术的同时丰富自身修养,那么选择一门文科专业相搭配,可能更利于理科生整体思维的发展。比如工程技术类专业搭配文史哲类专业、艺术类专业等。同样的,文科生可以选择心理学、逻辑学等偏理科的专业来拓宽思路,训练逻辑能力。很多学校的双学位项目并不会单独开班,而是和本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课,通过修双学位,可以搭建起平时少有沟通的文理科同学之间的桥梁,何乐而不为?

4. 放眼就业,热门之选

从目前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人才类型中可以看出,有些行业确实需要具备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比如:如果你想从事与国际法相关的工作,那么法律专业加外语专业的搭配就是你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想毕业以后开网店,那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加经济学专业的搭配就是你最佳的选择。此外,媒体其实是最需要复合型人才的行业――如果你想成为财经记者,那么修经济类专业和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双学位就刚好合适;如果你想做生物医学领域的记者或编辑,那就需要具备生物医学和传播学双重背景。所以,认真考虑好自己希望在将来做哪一行,然后按需准备才是王道!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是当前非常热门的专业,介于文理之间,因此文科生和理科生都适合选修它。但是经济学双学位的准入门槛很高,比如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双学位要考生均通过英语、数学、中文写作三门考试,且综合学生原专业的学习成绩、研究成果、获奖情况及行为表现等择优录取。

篇12

与其他几类图书不同,人文社科类图书素以学术性见长。过去这些书大抵是学者写给学者看的,生产于象牙之塔,束之高阁于学术殿堂。如今,人文社会科学开始走向为大众阅读,而且颇受欢迎,这些入选图书究竟有什么特点?

首先,著名专家把高深的知识浅显化,语言平实通俗,甚至生动有趣,很容易通读全书。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的《中国古代建筑概说》,是“大家小书”丛书的一种。丛书开宗明义地解释何谓“大家小书”:第一,书的作者是大家;第二,书是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人文社科类的8本入选图书,大多具有这种特点。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经济学博士苏京春的《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直面“中等收入陷阱”这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用非专业人士所能理解的语言,条分缕析,把本来令人生畏的艰深经济学理论,解释得一清二楚。而北大哲学系教授郑开的《庄子哲学讲记》,清华教授张国刚的《〈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本来就是名师的课堂讲稿,学生能听懂,读起来自然不费劲。

其次,入选的图书注意插入配图,页面设计很美,具有相当的欣赏性。过去,建筑类图书一直是有配图的,因为图例可以说明建筑的结构比例。王澍的《造房子》则不仅于此,他的造房子讲的是情趣,而不是建造技术。读他的《造房子》,会被他的建筑美学所折服,而书中的配图,鲜明再现了他的理念和风格,文字和插图恰似诗与景的结合,历史类著作过去单纯依靠文字叙述,绝少有插图。赵丰的《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重在讲中国丝绸的制造和传播,而不仅仅是历史上的中西交通史,书中华丽的丝绸图片随处可见,给人以唯美的享受。许进雄的《文字小讲》,每个字都配有手绘的小图,生动勾画了这些古字的演变过程。在文字的叙述中插入图片,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学术趋势。不仅为了阅读的美感,也有助于增强文字的说服力。在历史学领域对此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以图解史”或“以图证史”。

再次,入选的8本图书分别涉及经济学、哲学、语言学、历史学4个学科。其中的经济学和哲学类著作,过去不太容易入选。《庄子哲学讲记》是一本纯哲学的著作,在大多数的优秀图书评选中,对这类图书都望而生畏,担心曲高和寡,读者寥寥。《庄子哲学讲记》所勾画出的庄子那种超逸出尘、天马行空的精神境界,对于尘世中的芸芸众生,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更何况,探究哲学世界,不必过于注意柏拉图、苏格拉底诸位西哲,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也不只是儒学一家。

回到前面的问题。这次入选的8本著作,碰巧多为大家的作品,它们与一般的著作有何不同?学问的深浅,眼光的高低,视野的宽窄,等等,比较之下,就会看出作品的不一样。在辛德勇教授的《海昏侯刘贺》出版之前,坊间流传不少海昏侯的传记,但是直到辛著出版,才有了一个相对可信的刘贺形象。原因很简单,要写好一个历史人物,基本前提是透彻了解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辛德勇的学术专长是秦汉史,他笔下的海昏侯是一个西汉时代的人物,而大多数传记的作者都是考古成果公布后匆匆动笔的。今天,网络的发达,资料收集的方便,使人可以迅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写出不错的东西。事实上,“中国好书”的月榜榜单中就有不少是非专业人士进入角色后写出来的。并不一定只有名家才能写出好书,但是,厚积薄发,写出特色,并不容易。

篇13

王牌专业:统计学、汉语言文学、土木工程

招办电话:0571-87951006

大学

大学是自治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在高寒缺氧的特殊环境中,从最初的帐篷学校到现代化的大学校园,从单一的师范专业设置到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2009年12月,大学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王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播电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招办电话:0891-6331646

安徽大学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普通本科教育14个学院, 66个专业,涉及哲学、经济学、工学等8个学科门类,建校83年,已成为安徽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王牌专业:英语、法学、电子信息工程

招办电话0551-3861777

广西大学

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现设哲学、经济学等9大学科门类,利用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地带、毗邻东南亚的地缘优势,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不断增强。

王牌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农学

招办电话:0771-3232999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目前其学科门类齐全、综合优势明显,校内设有31个教学院部,拥有涵盖文、理的10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79个。

王牌专业:俄语、法学、哲学

招办电话:0451-86608661

辽宁大学

辽宁大学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也是辽宁省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20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整体实力较强。

王牌专业:经济学、金融学、法学

招办电话:024-62202299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起源于宋朝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岳麓书院,现直属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已形成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等科技集团力量,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王牌专业: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招办电话:0731-8823560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地处“天府之国”的成都市区,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也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设30个学科型学院,学科覆盖了文、理、工等11个门类,已朝中国一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目标迈进。

王牌专业:口腔医学、汉语言文学、临床医学

招办电话:028-86080605

天津大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