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4 10:52: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 基本护理
1.1日常护理
晨间护理可促进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和按摩受压处。
晚间护理: 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做1次晚间护理。除重复晨间护理外,给病人擦背和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等。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协助病人进餐: 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对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1.2预防功能伤害的摆放
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下垂,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预防跟腱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棉被对足部的压迫,可用支架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
膝关节畸形预防 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关节屈曲挛缩。
肩、髋部关节的预防。(1)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髋畸形。(2)健侧卧: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方置垫子;患侧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3)患侧卧: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运动锻炼可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这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可根据病情设定关节运动计划。
被动运动: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可进行床上被动操锻炼。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1~2次,速度要缓慢,手法轻柔,循序渐进。主动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可鼓励病人做床上操,手关节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足关节、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展活动,并经常保持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书写、用筷子进餐等动作。
2 个别护理
2.1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
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预防功能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和坠积性肺炎,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重要途径,因此,卧床病人在就餐后一定要漱口,必要时社区护士要亲自或指导家属做口腔护理,如遇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口腔清洁、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2.2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对于瘫痪或床上运动困难的病人,要有定时翻身和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1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1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家属或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前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位,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做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对于在床上能活动的病人,视病情和耐受情况制定和指导自行翻身的护理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训练要循序渐进。
2.3针对大小便失禁病人的特殊护理
首先,病人要经常翻身,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受压;对于不能自己翻身的病人,家人要协助其定时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由于卧床时间太长,会引起排痰不畅,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病人要经常不断地变换。不同的有不同的作用。像发生了坠积性肺炎的病人,可以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如出现了臀部的褥疮,可以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另外,要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床单的干燥,皮肤的清洁,最好能够每天用温水擦浴局部组织,使局部皮肤血液运输能得到改善。室内要定期开窗换气,以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在帮助病人翻身、按摩、床上使用便器时,要注意不要推、拖、拉,以免损伤局部的皮肤。
还要保证病人全身营养的供给。由于这种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组织生长,修复所必需的营养。要注意一点的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
要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长期卧床的病人应该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这其中包括有口腔、皮肤、头发等方面的清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44-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轻者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等,重者可并发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而导致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患者长期卧床、术中、术后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使静脉血流滞缓,以及烧伤创伤及手术后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均容易引起DVT的发生。本文主要介绍了DVT护理方面的一些进展及预防措施。
1 DVT的护理
1.1 一般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1-2周,取患肢抬高位,肢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患肢避免大幅度活动,严禁冷热敷及按摩,以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其他部位的栓塞[1]。非急性期可室内轻体力活动。对于急性下肢DVT者,过去认为需要绝对卧床10-14d,禁止按摩,以防止血栓脱落而并发PE[2]。而近期相关研究认为早期下床活动并未增高PE发生率,相反使下肢的肿胀和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多普勒造影显示卧床休息者静脉血栓明显增大。对于急性下肢DVT是否应鼓励早期下床活动的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患者体温、脉搏、皮肤温度及色泽的变化,注意有无股青肿及股白肿的发生,以及有无胸痛、咯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或一过性升高等异常情况,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发生,每日测量并记录双腿膝上(10cm)及膝一欣10 cm)周径,并相比较,了解溶栓治疗的效果。若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应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出现上述症状,立即使患者平卧、嘱患者放松并避免活动,即予吸氧及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1.2 药物治疗的观察护理:在抗凝溶栓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鼻腔、牙跟、皮肤等
有无出血,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有无意识模糊、偏瘫失语等,并密切注意凝血机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汇报及处理。
1.3 出血的护理:出血是下肢DVT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平均为8.3%,其中颅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是最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不超过1 %,平均为0. 9%[3]。护理上应加强病房巡视,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滴速。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机械性损伤。齿酿出血,可用冷水漱口。鼻出血,可用拇、食指压迫鼻根止血或局部冷敷或用0. 1%盐酸肾上腺素棉球填塞鼻腔。对于穿刺点出血,于穿刺点上方约1 cm处压迫止血,渗血量较大时,于压迫止血后再在穿刺点处加1-2块2cm X 2cm的明胶海绵加压包扎,并加用沙袋压迫[4]。
1.4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仍处于恢复期,患肢可穿具有压力治疗作用专用弹力袜,进行辅助治疗,以改善静脉内淤血症状,并减轻患肢下垂后引起的水肿。有抽烟嗜好的患者应当戒烟,以防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出院后仍应当低脂饮食,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加强日常锻炼,避免长时间站立,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已经再通的下肢深静脉再次发生阻塞。
1.5 DVT的预防:对高危病人采取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可以减少DVT的发生,降低死亡率.(1)卧床期间要定时更换,每1-2h/次,定时进行下肢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如膝、踩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护士要进行指导、监督并检查病人的活动情况[5]。(2)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3)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如有及时通知医生。CS)合理的饮食、戒烟及保持大便通畅.(4)高危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可适当服用活血化癖中药或抗凝药物。(5)勿使用过紧衣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2 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将严重影响到病人的健康及预后,有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我们通过加强对高危病人的观察、护理及传达相关知识可预防 DVT的发生。因此护理上我们要积极预防,杜绝发生,如果发生则要予认真、细致的护理,使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fJ].护理学杂志,2002, 17(5): 399-401.
[2] 廖桂红,刘丽森,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3.
实验组病人住院期间发生坠床例数为零例,对照组病人中发生坠床例数为2例(5.26%),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肺部感染并发症中,实验组病人肺部感染病例数为1例(2.63%),对照组病人中肺部感染病例数为4例(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压疮并发症出现情况上,实验组病人未见有压疮病例,对照组有6例(15.79%)病人出现压疮,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个别病例的便秘(实验组1例,对照组1例)、血栓(对照组1例)等,均在及时处理后获得良好结果。所以总体来说,实验组并发症共出现2例(5.26%),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4例(3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骨科病人一般具有突发、紧急的特点,多为突然事故导致的骨质、创伤等病人,常常伴有巨大疼痛、心理应激障碍等。在完成紧急处理或者手术干预后,骨科病人又常因长期卧床、行动不便、对疾病认知不足、心理应激未能及时有效处理导致恐惧、无助、抑郁、焦虑、烦躁等心理[1-2]。另外除日益引起重视的骨科病人住院心理应激障碍外,住院病人常见的如长期卧床导致的褥疮、免疫力低下感染因素增加导致的呼吸系统感染、同样因素导致的尿道感染甚至是因为血液凝固性改变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也十分常见,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健康和疾病恢复进展。对于高龄病人而言,因为患者自身机体的自然衰老过程和免疫系统功能的低下,病人应对各种危险因素的能力降低,一些常见的不良因素甚至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总体来说,不管是从病人的心理应激状态或客观可观察到的并发症的发生来说,对病人的护理要求都在不断提高,要求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得到更好执行,提高其有效性[3],而预见性护理的要求恰恰成为适应这种不断提高的护理要求的可行方案。以本次研究结果来说,预见性护理充分说明了它相对于传统护理的优势,特别是在病人并发症出现方面,预见性护理对于病人健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预见性护理目前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包括入院时的前期护理和入院后的日常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167-01
吸入性肺炎主要由口腔内容物或胃、食管返流物误吸所引起,是一种危重病症,其病死率高达40%~60%。老年病人易患脑卒中、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疾病,导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和吞咽功能障碍,需卧床和鼻饲饮食,而卧床病人鼻饲饮食易出现食物返流、胃潴留、呛咳等危险因素,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严重危害病人的身体健康。为了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增加胃管插入长度、改变鼻饲、减少鼻饲量、减慢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进食,再加上插鼻饲管,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悲观失望情绪,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热情诚恳地帮助病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及时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消除病人悲观、焦虑不安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加强规范化肺功能保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意识清醒患者指导并鼓励有效的咳嗽、咳痰、深吸气后屏住,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痰液,并给予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排出的药物。对长期卧床或意识障碍患者协助有效排痰,翻身、拍背、按摩背部皮肤,每两小时一次,翻身前后彻底吸出气管、口腔、鼻腔内的痰液。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法和氧气驱动吸入法适度湿化气道,有利于痰液排出。在雾化中或雾化后患者痰液较多,要随时吸出痰液,以防气道堵塞。指导卧床病人床上主动、被动运动,防止分泌物聚集引起感染。
2.3 加强留置胃管鼻饲的护理
2.3.1 增加置管长度 一次性硅胶胃管最末一个侧孔距尖端约8,若按常规置管深度,此孔位于贲门以上食管内,当注入流食时,鼻饲液返流于咽喉部发生食物返流,易引起吸入性肺炎。为了预防食物返流,置管时应增加胃管插入长度(常规长度基础上增加7~10),使最末侧孔进入胃内,即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则注入的食物不易返流。
2.3.2 改变鼻饲时 进食时平卧位胃内容物存在于胃底、胃体、贲门、甚至食管内,患者咽喉、食管、胃处于同一水平,加上老年病人食管下括约肌屏障作用减弱,鼻饲后患者易发生食物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鼻饲时应根据患者病情摇高床头(≥30°)、取平卧位或坐位借重力作用防止食物返流、误吸。
2.3.3 减少鼻饲量、减慢速度和增加鼻饲次数 老年人胃平滑肌随年龄增长而变薄或萎缩,收缩力降低,加上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使胃蠕动减弱,胃排空延迟。老年人液体胃半排空时间为123min,青年人为47min,而固体排空时间和青年人相差不大。因此,老年人为了减少胃潴留的发生,鼻饲量由每餐350~400ml减至200~300ml,鼻饲速度由15~20min延长至40~60min,鼻饲营养液温度保持在40℃,少量多餐,餐饮由4~6次/d增至6~8次/d,鼻饲时、餐后保持半卧位时间由30min增至1h。鼻饲前检查胃内残余量,如果超过100~150ml即表示胃排空迟缓,应适当延迟鼻饲时间并通知医生做出处理。餐后30min内避免翻身、吸痰等处理,每次鼻饲后用温水冲干净胃管内残留物,3~4周更换胃管1次。
2.3.4 胃管的检查和固定 鼻饲前应验证胃管的位置,确保胃管在胃内,同时检查胃管的刻度,观察胃管有无脱出、移位。常规胶布固定胃管法常因病人咳嗽、呕吐、呃逆等反应引起胃管卷曲、部分脱出、移位,胃管末端进入食管,鼻饲时易引起误吸。因此,我科摸索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先用胶布将胃管近鼻孔处缠绕1周,以插入鼻胃管刻度线为标准,。用线绳在患者鼻孔处的胶布处的胃管上打2个外科结,形成一个“8”字形,两圈并拢,套在胃管上抽紧,这样可及早发现胃管的移位和滑脱情况,此方法增加了胃管与线绳的磨擦力,使胃管不宜脱出。在经两耳廓上缘的线绳外各穿一小段废弃的输液器管,绕过耳廓后在面颊部打一个活结,松紧度能伸进两手指为宜。此方法增加了线绳与耳廓的受力面积,减少了对耳廓皮肤的损伤。每天更换胶布,若被分泌物弄湿随时更换。
2.4 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咽部分泌物中的细菌是老年人感染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必须保持鼻、咽、口腔的清洁卫生,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合的溶液进行口腔护理2~3次/d或漱口水漱口3次/d,清水清洁鼻腔,防止分泌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食管、贲门在不进食时为关闭状态,不发生食物返流。如果患者出现神经肌肉损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食管下段括约肌、胃平滑肌收缩无力,活动不协调或肌瘫痪,使食管下段括约肌、贲门处于开放状态,增加发生食物返流的机会。鼻饲患者由于鼻咽腔、食管内留有胃管,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改变,异物的刺激使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增加,胃管的留置使食管相对关闭不全,同时胃管的留置更进一步减弱了咽反射,内容物易返流至口咽部经气管误吸入肺。老年人由于食管解剖结构的改变,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防止胃食管返流的生理屏障作用减弱,更易发生食物返流、胃潴留、呛咳。同时老年病人卧床时间长,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功能下降,胃排空延迟,易发生胃潴留。因此,如果老年鼻饲病人鼻饲时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如取平卧位、胃管最末侧孔在食管、鼻饲量过多、速度过快、间隔时间过短等原因,导致病人出现食物返流、胃潴留、呛咳等危险因素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所以,熟悉和掌握老年卧床病人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注意加强心理护理和肺功能的保护,加强留置鼻饲管的护理和口腔护理,既能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又能保证其足够的营养支持,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叶葶葶, 主编.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3.
[2] 周小萍.气管切开术后进行有效排痰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5):635.
[3] 侯学荣. 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7):800-801.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56-02
下肢骨折是运动系统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无论是手术还是手法复位,都需要一定时间卧床休息,下肢8周以上不能负重,对病人的工作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我们在授课和传单的基础上,开展了实例视频健康教育,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360例下肢骨折病人,其中胫骨骨折80例,胫腓骨骨折50例,股骨颈骨折190例,股骨干骨折40例,其中30例股骨颈骨折施行行皮肤牵引术,其余均施行骨折内固定术。病人年龄为13~94岁,男性210例,女性150例。住院天数14~90d。平均(27±3)d。采用单盲法,干预组180例,对照组180例。
1.2方法:针对骨折愈合各个时期,对两组病人在相同时间内,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指导病人、家属配合选择正确的卧位,并床上移动身体、翻身、坐起、排便、髋踝膝关节内外旋、内收、外展、屈伸、下床活动训练。进行正确的饮食配合,相同健康教育内容指导,制订健康教育的评价标准。
①对照组:后常规平卧位,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以利静脉回流;协助病人翻身,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术后12h开始指导病人活动足趾,进行肌肉等长舒缩练习;1周内活动膝踝关节;2周后进行关节屈伸活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强度由弱到强,以病人舒适为宜。告知功能锻炼的要求和方法、注意事项,让病人、家属了解和配合。②干预组:同上内容外制作标准的锻炼动作图片,分国、粤语,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部分经病人本人同意拍摄功能锻炼的全过程,回放病人观看。
2结果
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有一定的差异。见表1、2、3:
3讨论
过去许多下肢骨折病人从骨折内固定手术复位后给予石膏固定直至固定拆除,也没有得到系统的康复指导。其实,这样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骨质疏松等功能退行性病变。原因是长期卧床使肢体活动受限,骨骼受到机械性刺激减少,骨吸收作用增强,形成废用性骨质疏松。还易产生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增加患尿路结石、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的几率,精神状态也会受影响。所以在骨折愈合期间,需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3.1肌肉的等长练习:术后12h后开始指导病人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通常病人、家属认为活动会让固定松脱而不接受,但观看视频后不仅了解了肌肉收缩锻炼的方法,还认识到锻炼可以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
3.2关节的锻炼:除练习患肢的肌肉舒缩活动外,可指导患者活动骨折附近关节并逐步加大锻炼强度。由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动作须柔和缓慢。随着骨折的愈合,活动次数和强度应定时定量的增加。由于病人存在创伤心理因素,一般不愿意活动、甚至认为不能活动。此时视频教育指导让病人了解其它病人的活动情况,增加了安全感和配合度。踝关节可做外翻、内翻、跖趾背屈活动,膝关节屈曲,每日3次,每次5~10min。股骨骨折病人4周后可用双手撑床,作抬臀,伸屈髋、膝关节等动作。应指导家属按时协助病人功能锻炼。
3.3健肢练习:除患肢外,健肢也应加强活动。配合患肢逐渐练习从坐卧位起立、站立、步行、下蹲起立、上下楼梯、跑步、骑自行车等。在病人的锻炼过程中,可以摄制视频,进行对比,提高病人的自信心。
3.4饮食指导:长时间卧床休息,病人易出现肠蠕动减慢、腹胀、食欲不振、便秘等。因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选用多品种营养丰富、介于正常饮食和半流食之间的软食。在病人食欲不振情况下,观看制作软面食、豆制品、蛋类、水果等的视频,能增加食欲。
3.5生活护理:患者由于外伤骨折导致自理缺陷,需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和心理疏导。协助病人洗漱、更衣、就餐、入厕,把日常用品放在可取之处,并鼓励病人逐步完成各项自理活动;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活动,按摩骨突出部位,防止压疮;周床上擦浴1次(夏日每日1次),勤换内衣床单,并保持清洁干燥。
随着意外性骨折以及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的逐年增加,有效的骨科护理意义重大。
预见性护理即超前护理,是在治疗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和综合评价,将病人病情分为重症、急症和普通三种类型,对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护理和治疗方案如先护理急症,然后重症,最后护理普通骨折,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最需要护理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辅以心理护理,减轻病人住院不良情绪,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00例,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为17~77岁,平均年龄为43.5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56例,颈椎病50例,脊柱骨折34,四肢骨折28例,骨盆骨折32例。两组患者在遗传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经患者及家属同意,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骨折护理。
实验组:实行预见性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入院护理
患者入住医院后,护士接诊,根据病情制定适宜的护理性措施:①对患者病情表现进行评估,观察面色是否苍白、烦躁不安、出汗等休克现象,如果有需要进行氧气输送或建立静脉通路,较为严重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②记录患者病情及治疗措施,以便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1.2.2术前护理
根据具体手术要求制定不同术前准备,如有些需术前禁食的告知患者禁食禁水,为手术做好准备。对于一些情绪不稳定、易焦虑的患者做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耐心的与患者沟通,给患者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并且向其介绍治疗康复以及治疗效果好的患者,树立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患者积极参与手术。
1.2.3患者安全隐患评估
对于一些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的病人如幼小的儿童和年龄大的老人给予特殊看护,在其病床上加床栏,以防止其坠床和跌倒,并取得患者家人的积极配合不能私自将其取下。在患者床头张贴一些警示性标志如防坠床、防跌倒等,给患者讲解一些跌倒、坠床的案例,发一些手册,提供坠床案例以及正确的卧床文字及图片的描述,加强其警惕性心里。鼓励患者不要长时间卧床,适当的下床活动,以免发生性低血压,下床勿过快、过猛。
1.2.4并发症护理
术后主要从皮肤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预防静脉血栓这几个方面进行。
皮肤护理:骨科病患者大多长期卧床,易造成压疮。①接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应告知其正确的卧床、适宜的卧床时间,让患者做好一定的心里准备;②术后为患者记录翻身时间、卧床,并定期检查患者皮肤状况;③保持好室内环境,室内要整洁、通风透气,患者被褥要经常换洗、杀菌消毒;④如有需要,可使用悬浮床垫,减轻局部压迫,并适当为病人进行按摩;⑤给病人制定合理饮食结构,鼓励病人多锻炼、心态良好,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早日康复[2]。
预防肺部并发症:对于有烟史的患者要让其禁烟,并指导患者做一些深呼吸、扩胸运动等有利于肺部健康的运动。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进行室内消毒,减少病人引起肺部并发症的概率。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排尿及排便环境有所改变,所以可能会导致术后排尿排便困难。为预防术后排泄困难,术前三天鼓励患者练习床上排尿,定时排便,以减少术后置导尿管的几率。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促进消化,增强胃部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
预防静脉血栓:骨折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多,下床活动少,血流缓慢,这些都增加了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 看护医师应适时为患者进行腿部肌肉按摩,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卧床[1]。
1.2.5术后及出院护理
术后护理:患者进行手术后,医师要检测其生命体征,如出现肢体麻木、水泡或者疼痛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患者回到床位,根据手术采取的麻醉方式选择实验的卧床。
出院护理:①根据患者情况,指导饮食结构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② 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电话指导;③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术后的康复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为病人营造良好的环境、制造合理的有利于病人康复的饮食方案;④及时通知患者进行复查[3]。
1.3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对预见性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1天,预见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3天,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具有差异显著性(P
3讨论
3.1预见性护理护理有积极的效果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预见性护理比常规护理能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2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施预见性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57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54-01骨折,多发诱因为意外伤害。而骨折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很多病人都会有便秘情况发生。便秘是骨科患者常见易发的并发症之一,主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量减少、大便较干、排便费力、排便不净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有些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病人发生便秘以后,容易产生相关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影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而影响骨折及伤口愈合。目前,在临床上,我们主要采取饮食指导、心理疏导、按摩、理疗、功能训练等方法进行预防与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有86例卧床发生便秘的病人。其中男性46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为37-72岁,平均年龄为52.3岁;下肢骨折21例,骨盆骨折3例,股骨粗隆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26例,其它骨折20例;住院时间为3-24天,平均住院日数为13.2天。所有患者均无习惯性便秘或胃肠道疾病。
1.2方法分析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等护理措施,改善患者便秘症状。2结果
86例患者中,三天内自解大便的患者为57例,第四天自解大便的患者为16例,12例患者灌肠后大便,1例患者7天后才大便。所有患者无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3原因分析
便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对骨科卧床病人来说,便秘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3.1生活习惯改变对于骨折的病人来说,由于以前多采用蹲姿,利用重力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而卧床后必须在床上使用便盆,对卧床姿势不适应,而容易导致便秘。有的病人由于病房人多,自己不能入厕,只能在陪床人陪伴的情况下床上大便,感觉不方便,从而导致心理上惧怕排便而无法正常的进行排便。
3.2骨科疾病的影响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尤其是颈腰椎骨折病人,下肢骨折的病人,还有一些老年病人,因为患者长期卧床,活动量较前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慢而影响正常排便。同时,由于手术的影响,病人吃的东西不多,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分不足,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缺乏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病人有便意时,家属或医护人员没能及时帮助,患者的排便冲动消失,就不容易排便。
3.3饮食习惯改变对于骨科卧床病人来说,饮食摄入量也会较前减少,饮食过于精细少渣,缺乏一些粗纤维的食物,而纤维食物的缺乏会让大便体积减小,粘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缓慢,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还有一些病人家属为使病人早日康复,给予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大便干燥,形成硬便,腹部可触及硬块,自诉在直肠部有饱胀感或下坠感,排便费力。[1]
3.4精神因素骨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是很大的伤害,有的病人正值壮年,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但是由于车祸等意外事故造成病人形体变化,功能障碍,加之手术后常用常剧烈疼痛,失血很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障碍。很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害怕机体功能恢复不好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还有一些病人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不努力锻炼,自己失去信心,日常生活活动不愿独立,而是让护士或家人为其做各种生活琐事,依赖心理特别强而造成便秘。4护理
4.1饮食护理对于骨科卧床的患者来说,通过饮食调节来防止大便秘结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首先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只有饮食量足,才能刺激肠蠕动,促进患者的排便。骨科患者每日三餐,早饭要吃饱,要给予大量的饮水,使肠道得到充足的水分可利于肠内容物的通过。还要多吃粗纤维素的食物和蔬菜与水果。水果中的香蕉可预防骨科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其效果非常良好,病人在保证正常进食的情况下食用香蕉,排便基本能保持原有规律,且大便较软,不费力,病人自我感觉舒适。[2]还要补充高蛋白质的食物(如瘦牛肉、瘦猪肉、蛋白粉、酸奶等
4.2加强床上训练对于骨科手术后卧床的患者,患肢制动外,其余肢体应做相应的主动锻炼,病人坐在床上,两手在身体后侧扶床支住身体,腰部向上挺起,臀部离开床,然后再还原,反复做10次以锻炼腹肌,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减少腹部脂肪,还可促使大便通畅。同时可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生物反馈训练是借助先进的仪器,通过学习和训练,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能建立操作性条件化反射,从而改变其功能状况。它是利用现代电子仪器生物反馈仪将心理生理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加以处理,以光和声的形式显示给受试者,使受试者在这种“照镜子”的过程中,“看到”或“听到”自己生理活动的变化,可训练患者在排便时松弛盆底肌肉,使排便时腹肌、盆底肌群活动协调,而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便秘的目的。
4.3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骨科病人来说,可以使用按摩腹部的办法来促进排便。具体做法是患者去枕仰卧位,用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在腹部,依肠走行方向,由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环形按摩,也就是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的顺时针方向循环按摩,每分钟20至25次,每次5min,每日2次。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
4.4加强心理护理,保持乐观情绪我们要给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让患者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另外,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减轻患者疼痛,配合患者做床上功能锻炼,鼓励病人家属能陪着他,关心他,尊重他,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建立患者疾病恢复的信心。
4.5使用缓泻药物对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可服用一些缓泻药物。临床常用番泻叶3-9g浸泡于100-200ml沸水中,代茶饮用,一般老年体弱者服用100ml左右,体质较好可服150-200ml,约在服药后4-10h开始排便,可排便2-5次。还可以应用开塞露、矿物油或液状石蜡等,可以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如果粪便硬结,停滞在直肠内近口处或患者年老体弱者,可使用清洁灌肠的方法以利于排便。5小结
【中图分类号】R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52-01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人体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正常人体在日常生活及工作活动中或多或少都保持着一定的运动量,长期持续的制动及卧床是非生理性的,必然会对全身各系统器官造成不良的生理效应,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衰退及病态反应。康复医学特别是骨科康复的重要任务正是补充必要的运动刺激,防治长期制动和卧床的不良生理效应,也是提倡康复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住院患者长期制动及卧床除对前述的运动系统、器官的局部影响外,还会对全身其他各系统、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1 骨科卧床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1.1 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1.1.1 心功能减退:长期卧床可使静态心率增高,心脏每搏量,每分钟输出量减少,左心室功能减退。有报道称,完全卧床休息时,心率每2d增加l/min,而且心脏对容量负荷的反应也变差。
1.1.2 血容量改变:持续卧床时循环血容量减少。长期卧床休息,可在30d内引起血容量进行性减少,其程度以第6天为最显著。有报道,卧床4d血浆容积减少12%,也有报道,卧床7~l0d后循环血量减少700~800ml[1]。
1.1.3 直立性低血压:正常人由卧位坐起或站起,通过活跃的交感神经反射使血浆内肾上腺素水平迅速增高,下肢血管及肠系膜血管收缩,使体内血液立即重新分布,从而维持血压以保证较高位置的脏器如脑、心脏等的血液灌流。如果正常人完全卧床3周后(有严重疾病、损伤者及年老体弱者则在数天后),此种适应能力就完全丧失,在由卧位坐起或站起时,体内血液不能即时产生重新分布,出现血压下降,心、脑等组织出现供血不足,发生眩晕、心慌甚至晕厥、跌倒等,称为直立性低血压[2]。因此,对这种患者,在恢复活动的早期如离床活动时应注意缓慢坐起,加强保护,防止跌伤。
1.1.4 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浆容量减少,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加,加之缺乏运动,静脉血流速度缓慢甚至淤滞,易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尤为常见。
1.2 呼吸系统改变:长期卧床使呼吸变得浅、快,潮气量降低,肺活量及功能性残气量减少15%~30%,同时,还使膈肌活动范围下降,呼吸动度减弱,肺的廓清能力大大降低,呼吸道分泌物坠积于下呼吸道不易排出,使坠积性肺炎发生的概率增加,尤其对老年患者及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的威胁将更大[3]。
1.3 泌尿系统的改变:泌尿系统的感染及结石形成是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的问题。长期卧床的不利于膀胱的排空,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易于尿液中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长期卧床还会使骨质吸收活跃,引起高尿钙症,加上尿磷增加,尿液滞留等因素,使泌尿系统结石易于形成,而结石刺激损伤膀胱黏膜又有利于细菌的过度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两者互为促成因素,使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形成的发生率更高。
1.4 消化系统的改变:长期的卧床及缺乏运动会使食欲减退,摄食减少,并使消化道黏膜及腺体萎缩,肠道吸收功能减退,易导致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此茆,长期卧床还会引起肠道蠕动减慢,造成腹胀不适、便秘,甚至粪石嵌顿,增加肠道内毒素的吸收,恶化机体内环境,对体质衰弱者甚至还可能出现肠道内细菌移位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等。
1.5 代谢的改变持续:制动和卧床会出现负氮平衡。卧床不动的患者每天损失约2g氮,卧床5~6d,氮的流失量增加,2周时达到高峰[4]。此外,尿钙流失增加并出现负钙平衡,平均每周损失钙量约为1.5g,以第4、5周损失钙量最为明显。
1.6 神经系统及精神心理的改变:长期卧床会引起幻觉和定向障碍等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严格卧床休息数天后,可有注意力、空间和时间定向力等方面的明显改变。此外,还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不安、激惹易怒等精神情绪方面的改变。
2 骨科卧床患者护理方法
因各种原因需长期卧床的病人,护士应积极努力帮助病人,预防因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减少伤、病、残者的社会功能障碍,维持伤、病、残者的身心健康,努力使卧床病人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2.1 晨、晚间护理。
2.2.1 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晨间护理的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2.2.2 晚问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作一次晚间护理。其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或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剪指(趾)甲、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2.2 床上擦浴:为身体虚弱、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擦浴,使病人保持身体清洁舒适,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排泄功能,同时也可借此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上有无皮肤破损等。擦浴前先调节好室温防止病人着凉,助病人小便;将大毛巾铺在病人颈下,遮住枕头和被头,把小毛巾折成三层缠在护理者手上浸蘸热水,按需要用肥皂,为病人洗脸和颈部。洗眼时由内眦向外眦,鼻孔亦要洗干净;清洗颈部时注意脖子皮肤皱褶处和耳后,用稍湿的毛巾擦去皂沫,再用拧干的热毛巾擦洗干净。一般情况较好的病人可自行淋浴或盆浴,水温以41~43℃为宜,关照病人浴室门不要栓上,照顾者应随时关心病人,并给予必要的帮助,防止病人因体弱而发生意外。
2.3 口腔护理: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减低或减退,易发生吸人性、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的慢性病人,口腔内的细菌携带者比正常人多,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的携带率也比正常人高。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病人食欲,因此,对不能自理的病人,必须注意口腔卫生,以防并发症。
2.4 皮肤护埋: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定时翻身和有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一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付以表格让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如照顾者11点睡觉,可在睡前给病人翻身,晨2点前家中谁起夜,由起夜者再为病人翻身一次,5点前给病人翻身一次至天亮。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再让病人饮温开水1~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
2.5 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且又患大小便失禁,家庭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要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同时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时间(晨间、晚间)等,根据病人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2.6 并发症的护理:褥疮预防护理: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干燥和舒适度,适当变动间歇解除身体压迫;防止患者身体的摩擦和剪切力,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经常按摩患者受压部位,改善血液循环;不让出现受压反应性充血的皮肤再次受压,以酒精湿敷。
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保暖并注意口腔清洁,进行深呼吸运动训练,鼓励病人适当咳嗽清痰,每日2次超声雾化吸入,有呼吸障碍的患者可采取吸痰护理。
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注意尿道口的清洁和消毒,如留置导尿管注意选择适当的规格,并定期检验尿常规,必要时行无菌操作下的膀胱冲洗,排尿困难的患者进行反射排尿训练,注意变换,行被动锻炼或能力以内的主动锻炼。
3 结束语
护理的对象是病、伤、残者及慢性病和老年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康复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要灵活运用康复护理技术,精心的护理,耐心的引导、鼓励、帮助、监督和指导病、伤、残者,详细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只有将骨科卧床患者的护理工作做好,才能够为预防伤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或恢复病、伤、残者的身体功能,使其早日重返家庭、回归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新.卧床4周以上骨科患者长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7):214~215
[2] 胡银华.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医药版,2008,(11):54~56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47-01
随着我国居民寿命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便秘虽然不是一种疾病,但是常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烦闷和痛苦,甚至影响睡眠和饮食.便秘的诊断标准1排便间隔时间延长,超过72小时,且排便困难2大便排出困难,1次排便在20分钟以上3平时需要服用泻药或其他方法协助排便者4大便不能一次排尽,或有堵塞感,或便意不尽感5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反复发作.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25%,住院病人的发生率更高。便秘的发生率约50%。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收治老干部103人,其中男90人,女13人,卧床病人25人,年龄68-93岁,平均年龄为79岁,针对其发病原因,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健康教育,2010年收治老干部98人,其中男87人,11人,卧床病人17人,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为81岁,将2009年的病人作为对照组,2010年的病人作为治疗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及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配合中医穴位按摩,便秘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使用药物治疗者明显减少。
2 便秘的康复护理
2.1 调整饮食 1)老年人平时应多吃些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具有亲水性能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凝胶,达到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蠕动的作用。2)芝麻油、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等植物油,不仅有润肠的作用,还可以产生产生产生脂肪酸,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利于排便。3)忌用强烈调味品及饮料,如辣椒,胡椒、浓茶、咖啡等食品。
2.2 适当饮水 每天要有充分的饮水量,至少8-10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晨起饮一杯淡盐水或冷开水或蜂蜜水,能刺激肠蠕动,起到软化的作用。
2.3 养成定时如厕排便的习惯 定时有意识地引导排便,指导患者每日晨起或早餐后排便,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如厕蹲坐10-20分钟,只要长期坚持便可建立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平时有便意时,不要忍耐应立即去排便。
2.4 适当的锻炼 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长期卧床的病人,每日2-3次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10分钟,加强腹壁肌和提肛肌收缩力的练习。
2.5 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导致或加重便秘 对功能性便秘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取得信任,鼓励病人保持心情愉快,强调便秘的可治性,树立信心,告诉其老年性便秘是心身疾病,心理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可进行心理调适[1]。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促进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等。
2.6 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如厕环境 卧床病人在床上排便时,使用屏风,所用便器冬季可加温后使用,以免因便器低温而致会及肌肉紧张,造成排便困难。
3 对照组的中医穴位按摩 根据中医便秘分型采用不同的穴位,例如气虚便秘可以每天坚持捶足三里200-300下及按摩点揉太溪、关元。气秘是气机不畅属于实证可按摩阳陵泉和上巨虚。冷秘可按摩点揉肚脐、关元。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各型便秘均可使用。顺时针摩揉全腹,按摩方法:将两掌重叠,扣于脐上,稍加用力,沿顺时针方向摩揉全腹,注意力度要渗透进腹腔,令肠道能跟随手掌在腹腔中震动,也可由家属帮忙操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02-01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达,各种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被充分运用到妇产科的医疗过程中来。针对我国女性的生理特征和体质的差异,妇产科产妇生产前后的护理以及得到了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怎样让生产前的产妇得到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安抚以及怎样的护理工作能够让生产后的病人身体得到更快的康复,一直都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着重探讨的问题。
1 产前护理
1.1 正常待产护理 对妇产科待产病人的护理中要格外注重病人的饮食营养和生活作息规律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待产妇营养的摄入,对日常生活护理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其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教会病人自测脉搏,授与病人在头晕时的自我处理措施、督促其进行有氧活动,以及提醒病人睡前的排尿。待产护理的工作内容除了在生活上和医学常识上进行人为指导,对待产妇的心理安抚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护理人员应该通过医学和生活常识为待产妇的疑虑和担心进行解除,同时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信心。另外,应该向待产妇介绍分娩过程和其他卫生护理知识,让待产妇做好分娩前的心理准备。
1.2 妊娠剧吐的护理 在产前妊娠期产妇剧吐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十分耐心负责,让家属一起配合,共同对产妇进行照顾。妊娠期产妇出现剧吐时,要让家属注意少让病人受到刺激,让其多做深呼吸抑制呕吐。呕吐后需要对病人进行口腔清洁,对病人衣物穿着要宽松舒适。这个时间段不能让病人吃油炸等食物,保持饮食的清淡,也尽可能给病人吃一些病人喜爱而对病情无影响的食物。在饮食完毕之后,病人需要先保持坐卧一段时间,切忌进食完毕就马上卧床休息。在这期间的护理中,病人保持心情的舒畅和愉悦往往是最重要的,只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配合才能让护理的效果达到最佳。
1.3 胎膜早破的护理 产前护理中,一些病人会出现胎膜早破的现象。对于这些病人除了要对其羊水的状况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以外,对胎儿要进行胎心的检测和脐带方面的观察,同时也要加强对病人整体状况的巡视,防止病人的不时之需。对待这类病人,护理人员应该帮助其做好日常的进食和大小便,强调病人对会阴的清洁,保持病人的输液通畅。在这种情况下也往往免不了对病人进行鼓励,让病人维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2 产后护理
2.1 产后病人标准护理 在妇产科对于产后病人的标准护理措施和方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病情和状况定制属于该病人的特殊的护理方案。在产后病人的临床护理中,由于产后并入必须卧床静养24小时,在这过程中必须保证环境的舒适和安静,同时需要对病人家属进行沟通,让陪同家属一起协助产妇对婴儿进行哺乳。很多产妇在产后都有很多疑虑和不安的情绪,妇产科产后病人的临床护理中要试着和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病人的不安情绪来源,进行安抚,让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进行产后康复。
除此之外,对于产后病人的康复护理,专业的护理人员应该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随时进行掌握。在产后1小时内,需要对病人的各种身体状况进行监护。产后2小时内,观察病人的呼吸和血压情况是否正常。对病人阴道流血进行观察和分析,向病人及其家属强调好各种注意事项,防止在护理过程中因为病人及其家属医学常识的缺乏而导致产后护理上的差错,对病人造成不利影响。
2.2 哺乳期的护理 众所周知,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不但有利于提高宝宝身体免疫力,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智商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而很多哺乳期妈妈对母乳喂养有着例如担心变形等忧虑,另外一部分目前在怀孕前就有发育不良等症状。如何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又保护好自己的,是当今哺乳期妈妈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哺乳期可以适当的湿毛巾热敷,对起到一个刺激的作用,有利于排乳。而在哺乳时,尽可能地将乳晕部分也一同放入宝宝口中。这样的作法可以避免宝宝在吸吮时对的牵扯力,防止变形。喂奶结束前应该让宝宝自己将吐出来,防止因为哺乳期妈妈对的用力不当使受伤。同时,在哺乳期的妈妈还应该在哺乳时注意让宝宝多吸吮病侧,这有利于乳腺小结等病情的好转。另外,学会正确挤奶、选择适宜的胸罩进行穿戴以及经常对进行锻炼等措施也是哺乳期对的护理中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魏庆云.剖宫产术后早期食用蓖麻油煎蛋的临床观察[D].第三军医大学,2006.
[2] 张丽萍.妇科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0):69-71.
1.1 利用良好的首因效应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安全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应用,配合以微笑服务,体贴的照顾、温暖的语言,让患者在和谐、信赖的心理状态下恢复;
1.2 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知识的教育,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制定长期的护理计划,使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2 优质基础护理策略
2.1 要注重患者的卫生保健,对其病室应定期进行彻底清理,患者的皮肤、足部、手部、口腔等每日都应进行整洁。
2.2 维持患者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以促进其康复。
2.3 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饮食,在用餐之前应先洗手,可应用枕头等物帮助托住患者的背部,用餐时应注意调节好姿势,也可使用侧卧位的进行饮食。
2.4 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取,要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对其进行饮食指导,既保证有充分的营养,又要预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类的疾病发生。
2.5 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定期进行清理,并应保障患者的各项安全,调整好患者床护栏的高度,以保护患者的安全。根据患者的日常习惯辅助其进行护理工作,患者的各项用品应整理好放置规定的位置,方便应用。3 护理策略
3.1 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或体质虚弱的病人,痰液不容易咳出,可引起肺部感染,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还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应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做深呼吸或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者可以行雾化吸入。
3.2 预防尿路感染 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并发尿储留或尿失禁,导致泌尿系感染。在护理过程中,排尿时按压下腹部帮助排尿及减少残余尿,可进行下腹部热敷法、按摩法等,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从而减少尿路感染。
3.3 预防便秘 长期卧床的病人运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用力排便容易造成脑血管疾病,所以应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排便时按摩下腹部,或口服缓泻剂以防便秘的发生。
3.4 预防褥疮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使局部组织受压过久而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皮肤营养不良而形成,局部护理可用15%红花酒精按摩受压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消瘦的患者局部可垫棉圈、气垫,有条件者可睡气热床。如患者不能进行活动,需绝对卧床,应对其进行定期翻身、按摩等护理措施,并对其的受压皮肤处进行观察,出现问题给予解决。
3.5 预防足下垂 可用外物进行托垫,以让其肢体保持一个舒服的,如在冬季应进行足部的保暖工作,并注意不可让其受到压迫,患者还应进行下肢的锻炼,可让患者自行或患者家属帮助其进行关节的锻炼,避免其关节出现僵直等并发症。
3.6 避免患者的膝关节出现畸形的并发症 在患者的膝关节之下放置一个舒适的垫子,以保护患者的膝关节。4 长期卧床患者护理策略
4.1 患者平卧时,在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关节外展、外旋。
4.2 偏瘫病人健侧卧时:在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例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
4.3 偏瘫病人患侧卧时: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4.4 患者半坐位时: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5 促进患者功能训练策略
为了防止患者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运动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
5.1 被动运动方法适合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进行床上被动操的锻练方法,通过对各关节(上肢:肩、肘、腕、指各关节;下肢:髓、膝、踝、趾各关节)、各方向的活动,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屈、伸、旋)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l-2次;速度宜缓慢,手法宜轻柔,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
5.2 主动运动方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主动活动,进行锻练。因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是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是预防关节面发生退行性变的有效方法。6 必须重视的几个要点
6.1 口腔护理的重要作用 患者因为需要长期卧床,其口腔中会有很多的细菌,故应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避免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科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3岁到80岁。均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其中消化性溃疡56例,急性胃粘膜损害十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8例,胃癌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诱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进行,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下的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后给予禁食,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卧床休息,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而循证护理组则接受循证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措施。
1.2.1循证问题
通过文件检索以及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共同的护理问题为:(a)、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b)、活动无耐力。(c)、焦虑。(d)、知识缺乏。
1.2.2循证支持
依据提出的问题,对相关的科研结果和临床文献进行检索,并对相关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寻找出适宜患者各自情况的护理措施。
1.2.3护理措施:(1)、治疗护理:大出血时病人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血供。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和误吸,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同时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迅速准确的实施输液、输血,各种止血治疗及用药等抢救措施,并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输液开始时宜快,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作为输液量和速度的依据,避免因输液过多过快而引起急性肺水肿,对老年病人和心功能不全者尤其应注意,肝病病人忌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宜输新鲜血,因库存血含氨较高,易诱发肝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必要时采取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2)、饮食护理: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这对消化性溃疡病人尤为重要,因进食可减少胃收缩运动并可中和胃酸,促进溃疡愈合。出血停止后应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软食,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出血期应暂禁食,止血后1~2天渐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限制钠盐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且应细嚼慢咽,防止损伤曲张的静脉再次出血。(3)、心理护理:观察病人有无紧张、恐惧或悲观沮丧等心理反应,特别是慢性病或全身疾病,致反复出血者有无对治疗失去信心,不合作,解释安静休息有利于止血,关心安慰病人使其有安全感,呕血或解黑便后及时清除血迹、污物以减少对病人的刺激,解释各项检查治疗措施,听取并解答病人和家属的提问,以减轻他们的疑虑。(4)、生活护理:少量出血者应卧床休息,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限制活动期间,协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护理,如进食、口腔清洁、皮肤清洁、排泄等。卧床者尤其是老年病人和重症病人,注意预防压疮,呕吐后及时漱口,排便次数多者,注意肛周皮肤清洁和保护。
1.2.4出院指导: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很多,应帮助病人及家属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或呕血黑便时,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呕吐时取侧卧位,以免误吸,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自我护理知识。(1)a、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规律,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避免过饥或暴饮暴食,避免粗糙或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冷过热或产气的食物和饮料,应戒烟,戒酒。(2)生活起居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渡疲劳。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慢性病者应定期随访.
1.2.5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