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5 11:11: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风险控制与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外部原因
1.1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给我国企业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随着金融市场及其衍生品市场的不段发展,货币市场和经济市场的不稳定性、国家政策的变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不确定性,引发了财务风险。
1.2我国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尚未完善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确立得较晚,各种机制尚不够健全和规范,市场的风险监管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导致很多行业的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很多企业为了生存发展要可能要承担很大的财务风险。
2.内部原因
2.1企业内部资本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企业资本结构主要指企业各种资金构成及其比例。有些经营者为了扩大其经营规模,盲目地举债筹资,忽略了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企业的偿付能力大大受到挑战。一旦市场经济行情不好,企业的坏账可能增加,利润便会减少,这样一来,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和过低的现金流有可能使企业无法支付偿还债务,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大,企业可能出现财务危机甚至破产。
2.2企业自身缺乏教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若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过程中没有建立起严格、健全的管理制度,便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尤其是对企业的现金管理,一定要有健全的制度作支撑,否则,一旦出现白条抵库、坐支,甚至贪污、挪用企业财物现象,企业会遭受损失,会对企业资金的周转带来风险。
2.3企业理财者风险意识薄弱,造成企业财务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造成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内部原因。我国很多企业在财务决策上仍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问题,往往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用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由于近几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多变,我国企业不可避免地遭遇更多的财务风险。
1.我国企业的筹资风险
我国企业的筹资风险首先体现在不合理的筹资规模。有的企业为了扩大资本数额,不考虑资金的使用成本,为企业埋下了风险祸根;而有的企业倾向于无负债经营,在筹资时,能避免风险的尽量避免,结果导致资本规模太小,不利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展开和资金的周转。其次,我国很多企业存在筹资渠道单一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债权筹资和股权筹资的成本较大。另一方面是我国有关民间借贷的法规不健全,很多经营者倾向于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
2.我国企业的投资风险
我国部分企业内外投资不合理。在对外投资时,受经营者决策影响,企业可能出现盲目投资,增加企业资金运用风险;对内投资时,企业倾向于固定资产投资,由于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不高,无法较准确地核算其投资回报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风险。
3.我国企业的用资风险
在资金营运过程中,我国有些企业出现商业信用过度应用的现象。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群雄争鹿”的环境下,一些企业为了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频繁采用赊销方式的商业信用。这种手段的确起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隐藏的风险也是不可小觑的;企业的应收账款可能因此增多,甚至出现严重的坏账,企业资金周转失效,大大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济活动。此外,我国很多企业存活量不合理。有些企业存货量过大,占用资金;有些企业存货量太少,供不应求,丧失客流,市场占有率受到影响。
4.我国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
我国很多企业利润分配多采用分红和配股形式,而较少采用现金股利的形式,导致收益分配不够吸引力,可能会使很多潜在的投资者望而却步,从而增加了筹资的难度。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市场经济中,风险和收益是并存的。因此,财务风险并不能完全避免,只能将其降到最低。对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国家应该不断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稳定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但更主要的是靠企业自身对于其内部的管理。
1.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与企业理财目标、财务风险密切相联。企业在筹资融资时,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谨慎评估筹融资的条件,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和权重,保持合理的负债额度或比率。
2.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强调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系统全面的识别、分析与测试财务风险,采取科学的方法防范与控制财务分析,并对管理效果做出客观评价,要求经营者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关注财务风险这一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风险信号的监测,当应收账款增多,坏账频率上升,存货积压过多时,企业应马上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财务风险。
3.合理、合法地将财务风险进行转移
财务风险转移可以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失,减少经营活动的不利之处。其中,最常见的是购买保险。如果企业为潜在的风险购买了一定保险,当风险发生并造成损失时,企业可以从保险公司那里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即保险公司为企业承担了一部分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损失,提高了企业财务的稳定性。
4.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消极情况的一种自我防范意识。任何市场都是有风险的,因此,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一定要有必要的风险意识。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把风险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企业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
一、引言企业的衰落直接表现
在财务风险控制上,企业还处在落后的情况中,大多数企业并未真正的了解财务风险控制,也并没有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因此,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加强对企业进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公司在经营管理当中的关键部分,作用非常关键。我国,财务风险控制起步晚,可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不小的成绩。
二、财务风险具体特点
财务风险存在客观性,任何企业当中无法避免出现风险,财务风险有大小之分,并没有存在不存在之分,需要企业严密的关注财务风险管理的常态化特点;另外风险动态性变化,企业不同的运营阶段、不同的规模大小和竞争对手的不同,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范围和风险等级随之不同,财务风险在各个企业运行和竞争环境下表现出来的改变,需要准确控制,需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者需要快速的反应水平。
三、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1.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目前现代企业当中的工作人员并未有非常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存在的普遍性直接忽视掉,财务管理工作者也是这样,并未有非常高的风险防范认识,错误的认为良好的企业资金管理就能够防止出现财务风险。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企业的所有活动都肯定出现一定的风险,同时说明在所有风险当中肯定会出现财务风险,普通财务方面的决定错误也是导致财务风险的最关键的原因。目前企业管理工作者进行财务决策的同时一般都是根据自我主观意识和经验来决定的,所以,经常出现非常重要的失误,肯定会出现财务风险。所以,企业的财务风险因为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足导致的,同时对企业的影响也非常大,更有严重的会将企业经营能力直接丧失掉,最后将面临破产的局面。
2.财务风险内控低效。目前非常多的现代化单位在风险内部控制当中还存在非常多的不足之处,不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水平,内控环境不能达到优化、有关文化不先进、内控制度流于形式,管理经验落后,管理模式粗放等,组织企业工作当中,有的单位并未能够科学的将工作岗位进行设置,有些部门存在岗位权力责任不清晰、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有关的问题都不利于企业内控工作,从而将影响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3.财务风险预警不健全。不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建设工作,是带给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影响的关键因素,如果无法立即分辨出潜在的风险,后来带给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时间还是会充分不够,也无法根据这设定出比较健全完善的应对方式,最后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建立完善的风险和预警机制,作为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只有具备识别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快速反应的机制,才可以保证在风险出现之前将其扼杀在摇篮当中。
四、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
1.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效果,管理者的总体素养提升,可以更快的将市场适应同时掌控市场,这样能够将风险出现的几率降低。因此,将管理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快速的提升非常关键,管理者能够及时的发现和评价企业当中所存在的风险。这样的决策当中,企业可以充分考量到不同影响因素的原因,尽量的使用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决定,将主观臆断行为坚决反对,这样保证企业能够出现非常低的财务风险,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保证。
2.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同时,要关注到建立风险导向的控制方式,是和风险评价紧密相连的一种模式。在任何企业经营内部,风险肯定存在,企业能够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防止和分散风险。企业需要对所联系的每一个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大概了解所面对的风险的级别种类,同时将风险诱因进行探索,将尽快的探索防范和降低风险出现指数的方式。
3.完善风险控制与预警体系。伴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包含了非常多的方面,需要企业进一步将风险控制和预警系统健全。尤其是需要根据全面控制预警、全程控制预警、全员控制预警建立由财务、业务、行政单位构成的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和预警董事会会议制度一同将企业当中所出现的财务管理控制和预警工作做好,落实好工作,将工作机制完善好,提升执行力。企业要从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加强,依靠第三方机构的力量来加大风险控制和预警工作力度,例如邀请专门的咨询机构、服务机构等帮助企业开展财务风险控制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对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准有非常关键的效果。
五、结语
总之,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财务资金,是企业运行的中心,因此财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财务风险作为企业发展当中出现的威胁,需要高度关注,因此,企业规划当中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工作越发重要。企业需要合理的使用资金,将风险降低,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资金,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以及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多个措施一同进行,才可以保证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更好的有利于自我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一、财务管理及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1.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内部管理的中枢
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处理有关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等涉及资金业务活动都属于财务管理的范围。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存等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监督,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同基础,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客观要求。
(2)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是提供有效会计信息的保障
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提供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外部有关决策者需要的,企业相关利益者通过会计信息对财务活动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对未来财务活动及其结果做出预测。企业实施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为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提供了保障,从而有助于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相关利益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3)强化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是解决企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情况都会通过不同的财务指标及时反映出来,如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有方,产品质量及品种是否适合需要,销售渠道是否畅通,收入和盈利的取得是否合理等都会对财务指标产生重大影响。财务部门通过对财务指标的计算、预测、分析,寻找原因,提出有效的措施,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二、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企业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建立现代企业模式挺进时,自身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因为目前我国财务管理存在有以下问题:
(1)组织机构不合理。
(2)预算机制不健全。
(3)缺乏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2.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
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与之相对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也存在这很难大问题,主要表现为:
(1)缺乏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
(2)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抗险能力差。
(3)与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的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建设薄弱。
(4)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三、改进财务管理、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只有充分认识其重要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法人治理结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构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
(1)完善法人治理的组织结构
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控制得好坏,关键取决于其组织是否有效。企业组织结构既是发展变化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内部条件和财务战略,决定其适宜的组织体制,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降低组织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特点和区域分布状况,确定统一集中控制与适度分散管理,依管理控制成本与效率相适应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进行科学的职务分工、严格的职位设置和严密的授权管理,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确保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运行。
(2)强化全面预算的硬约束机制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各部门、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现代企业应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深入落实各部门的预算目标,因为预算指标经过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测算、论证,最后形成企业总的战略目标,它是实施管理和控制、考评和奖惩的科学的依据。鉴于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强制约束性以及与之配套的奖惩激励机制,其实施后,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增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3)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大批企业的衰退都是缘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当。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资金筹措、重大投资、营运资金、债务清偿、资产损失和税收支出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预警的及时评估、预防、控制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化解财务风险或实现损失最小化。
(4)建立健全评价和奖惩机制
企业应在全面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并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对企业董事长、经理层人员,可通过实行经营风险抵押金制度、年薪制或股票期权制度等建立奖惩机制;对企业中级管理人员,可通过调整薪金和职务的方式建立奖惩机制;对普通员工,可通过建立薪金奖励和全员持股制度完善奖惩机制。
(5)实现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信息化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了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新的内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网络技术,母公司可以随时掌握、监控遍布全球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随着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我们应当紧紧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使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全面实现信息化,尤其注重和培养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观念,广泛引进国内、国际先进的管理软件系统和会计信息电算化系统,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中的充分应用。
2.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几项措施
(1)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
现代企业应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加强风险防范能力,首先必须准确、及时地识辨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二,利用单个财务风险指标趋势的恶化来进行预测和监控。比如:1、资产净利率,净利润与资产总额之比,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2、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它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障程度。第三,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2)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增强抗险能力
为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第一,可以通过参加社会保险等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第二,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第三,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理财计划,建立风险回避机制。第四,可以建立企业的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3)加强与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的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要搞好财务风险管理,必须加强相应的文化建设,从思想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的思想,建立起全面的风险意识,工作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4)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应单独设立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另外,还要做好内部控制,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是设置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1-123-01
随着信息技术(IT)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实现功能越来越丰富,应用IT对企业进行管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实施。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必然伴随着风险,对项目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IT项目风险是指IT项目开发过程中或者项目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造成损失或者伤害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具有不确定性,其是否出现是在决策者和开发者在进行沟通和选择时决定的。为应对这种风险,决策者或者管理者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
1 IT项目中存在的风险特征分析
IT项目的行业特性决定了项目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国际范围内,若按时按质对IT项目进行评判,则IT项目的成功率维持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若按照可使用情况对IT项目进行评判,成功率可以提高到百分之四十。具体到我国,因为我国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体系起步较晚,还不够完善和成熟,成功率更低。综合分析IT项目的风险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项目的范围
项目所具有的风险的高低与项目所涉及的范围具有非常大的关联。通常项目所涉及的种类越多,所覆盖的范围越大,则该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则越多。对于IT项目而言,企业对其所能实现的功能和要求很多,会涉及多个领域,因此在项目进行中常常会超出预期,这就大大提高了项目的风险度。此外,在项目应用中,对功能性和灵活性方面的需求则进一步增加了项目所面临的风险。
1.2 系统的变更
由于市场环境变化非常迅速,故其对项目系统的变更要求也更为突出。通常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会经历多次的系统变更,这种变需要保持现有的功能还要对未设计功能进行创造,这种变更要求所带来的风险很有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1.3 需求缺乏稳定性
系统的变更主要体现为灵活性,但是系统的稳定性更应该得到重视。若系统的运行使用过程中总是出现问题或者故障,则很容易导致项目的失败。
1.4 管理的复杂性
一个完整的IT项目需要综合多个领域的内容或者需求,因而在系统设计和创造过程中会出现来自多个领域、具有不同技术背景、工作方式不尽相同的技术人员协调工作。这就使得项目结构和项目管理更加复杂,若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很容易阻碍项目的开展,导致项目失败。
1.5 新技术的应用
一个具有创新性的IT项目必然会涉及多种新技术和新思路,但是新技术和新思路的应用很有可能导致项目趋向于无法控制的状态。这主要是技术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对相对薄弱,新技术在现有项目中可能无法兼容等引起的。这种新技术的应用为IT项目带来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2 IT项目的风险控制和管理策略
综合考虑上述风险因素,在IT项目的进行中必须进行风险控制,对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进行管理,提高项目成功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种控制可以分为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两个部分。技术层面可以通过加强风险沟通、增强团队建设、制定风险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技术层面则根据项目风险的特点进行控制和管理。
2.1 加强风险沟通
鉴于项目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在充分准备、合理应对时具有一定的可避免性,可以在认识和观念上对项目文化进行转变,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执行人员的风险沟通,将这种沟通和预防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作为一种评价指标引入到考核中,提高项目涉及人员的规避风险意识。
2.2 增强团队建设
团结和谐的工作团队可以有效实现风险信息的共享,这种共享可以增强成员间的信任度,降低风险。在增强团队建设方面可以利用项目经理的领导指挥作用,对不同成员所承担的风险责任进行授权,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信任,减小因沟通不畅所带来的风险。
2.3 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流程
按照项目的进行流程可以针对不同阶段或者不同方面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流程,以减小风险损失。在项目的初始化阶段,需要对项目目标进行分析,收集相关资源,获得相关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项目的诊断阶段,则可以对具体的目标进行风险分析,依据风险识别工具或者其他判定手段等对项目进行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基线计划。在项目的评估阶段则可以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对现有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判断风险的显露水平,对极限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在项目的行动阶段则按照风险管理策略对现存的、已知的风险提供解决方案,消除这些风险对项目的影响。最后在项目完成时,进入项目学习阶段,该阶段对现有风险控制和管理策略进行总结,纠正和吸收风险管理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改进和优化风险控制和管理方案,以便于对下一项目施行更好的风险管理方案。
2.4 项目技术控制
综合分析IT项目中所存在的技术风险因素和特点,在项目进行中应该合理控制项目的范围,着重考虑项目系统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对于较大的IT项目,可以进行模块化处理,在统一的框架和规范的业务接口范围内对项目进行分割。若项目出现变更,则需要针对性的对项目使用方进行培训,以加快变更功能的适用性,减少新功能的不适应性所带来的项目风险。此外,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则需要根据实际功能需求、技术兼容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确定和测试,保证新技术的应用不会为项目带来风险。
3 总结
IT项目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整体性的工作。充分掌握项目风险的特征,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建斌,武刚,路梅,方德英,王海.IT项目风险管理关键成功因素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
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简单来说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护企业硬件和软件,保护网络存储中的各种数据不受偶然因素的破坏或者恶意的原因被攻击。对于信息安全的认定通过包括4个指标,即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保证信息数据不被泄露,保证信息数据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信息数据能够控制管理。要想做好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关于信息的传输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主要有互联网传播,局域网传播,硬件传播等等。要想实现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于保护信源、信号以及信息。信息安全管理是一项需要综合学科知识基础的工作,从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通过需要具有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技术、密码技术、通信技术。从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来讲,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时保护企业内部经营信息数据的完整。经过近十年来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经验总结,企业信息安全不仅仅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更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来帮助企业实现更好地保护企业信息安全的目标。
所以,怎样把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融合起来就是摆在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必须通过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体系实现。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是指企业在企业信息安全遭遇威胁之前,提前对企业的信息进行风险预估,并采取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活动降低企业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从而尽可能减少因为企业本身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漏洞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常见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体系建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分配机制,明确企业各个部门对各自信息安全所应承担的责任,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第二,设置规范的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标,对企业存在的可能威胁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漏洞予以风险定级,方便企业管理者对不同的信息安全管理漏洞采取有区别的对策。第三,企业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让企业内部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让企业内部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了解到规范自身行为,正确履行职责的重要性。第四,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有效融合,重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通过风险控制对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的管理方式进行正确评估,找出现行的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手段中存在容易忽视的地方。
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存在的不足
1.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而隐秘的工作,因此,必须增强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但是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很多企业对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仅仅停留在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上,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职业素养,风险意识并没有严格要求。此外,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开展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道德素质的教育培训,并没有通过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以及问责机制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实行监督,这无疑给别有用心或者立场不坚定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留下了危害企业信息安全的可乘之机。
2.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不过关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多许多技术,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密码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等等,应当说成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做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但是,现实是许多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并不过关,一方面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硬件并不过关,在物理层面对企业信息缺乏保护,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没有及时更新,一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知识也并没有及时更新,从而导致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理论严重滞后,这种技术的落后很容易让企业成为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近年来网络病毒的传播越来越猖狂,很多服务器、系统提示安全补丁的下载更新以及客户端的时常更新成为一个恼人的问题。作为一个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企业内部设备数量比较多,尤其是客户端数量占了较大比重,仅仅靠少数几个管理员进行管理是难以承担如此大量的工作量。另外,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不成熟也是一个重大的隐患。
3.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仅仅需要理论制度的完善,更加需要一系列配套监督机制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通过调查分析,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但是通常情况下,这些制度只能流于形式,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缺少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缺乏执行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执行力常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严重不足,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企业内部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并没有及时更新,使用,甚至企业内部计算机的防病毒软件还被企业员工卸载了。部分企业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不相关,认为做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仅仅是企业信息安全部门的事。第二,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没有形成联动机制,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仅仅由企业信息安全部门“一人包干”,企业信息安全反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反馈,一些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安全现状所了解的少之又少。
三、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常见的技术手段
1.OSI安全体系结构
OSI概念化的安全体系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它的设计初衷是面向客户的,提供给客户各种安全应用,安全应用必须依靠安全服务来实现,而安全服务又是由各种安全机制来保障的。所以,安全服务标志着一个安全系统的抗风险的能力,安全服务数量越多,系统就越安全。
2.P2DR模型
P2DR模型包含四个部分:响应、安全策略、检测、防护。安全策略是信息安全的重点,为安全管理提供管理途径和保障手段。因此,要想实施动态网络安全循环过程,必须制定一个企业的安全模式。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实施所有的检测、防护、响应,防护通常是通过采用一些传统的静态安全技术或者方法来突破的,比如有防火墙、访问控制、加密、认证等方法,检测是动态响应的判断依据,同时也是有力落实安全策略的实施工具,通过监视来自网络的入侵行为,可以检测出骚扰行为或错误程序导致的网络不安全因素;经过不断地监测网络和系统来发现新的隐患和弱点。在安全系统中,应急响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解决危险潜在性的最有效的办法。
3.HTP模型
HTP最为强调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在整个系统中的价值。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人员企业信息安全最为关键的参与者,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直接主导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人员不仅仅是企业信息安全的保障者,也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威胁者。因此,HTP模型最为强调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另外,HTP模式同样是建立在企业信心安全体系,信息安全技术防范的基础上,HTP模式采取了丰富的安全技术手段确保企业的信息安全。最后,HTP强调动态管理,动态监督,对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始终保持高强度的监督与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HTP模型的应用,找出HTP模型中的漏洞并不断完善。
四、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降低风险的建议
1.建设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1)充分调查和分析企业的安全系统,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的系统模型,安全系统被划分成各个子系统,明确实施步骤和功能摸块,将企业常规管理工作和安全管理联动协议相融合,实现信息安全监控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2)成立一个中央数据库,整合分布式数据库里的数据,把企业的所有数据上传到中央数据库,实现企业数据信息的集中管理与有效运用。
(3)设计优良的人机界面,通过对企业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运用,为企业管理阶层人员、各级领导及时提供各种信息,为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根本上提高信息数据的管理水平。
(4)简化企业内部的信息传输通道,对应用程序和数据库进行程序化设计,加强对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设计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风险体系
(1)确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
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风险体系的设计过程中,首要工作是设计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只有明确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明确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和工作能容,才能建立相关围绕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为目标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才能顺利通过对风险控制的结果的定量考核,检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风险,定性定量地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找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办法。
(2)确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范围
企业投资过程中,都会进行风险管理,但即使如此,还是有投资失败的情况发生。目前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尽调投入
对投资公司来讲,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很难在前期做尽调时就能将这些存在固有缺陷的项目做出充分预警。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敏锐的经济嗅觉,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做出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市场调研是一个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的过程,具有高度的专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科学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但现实中很多投资企业忽视前期尽调或是尽调不充分, 在没有充分了解市场形势,未能充分了解标的项目的情况下盲目的进行决策。这种不负责任的决策往往会将企业陷入危机之中。投资企业如果自身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够,应该求助于外部中介市场调研机构的专业人员,适时的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针对拟投资行业进行充分调研。据调查显示,专业的外国投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前用于市场调查的投入多达几十万美元甚至百万美元,对于非自身专业的投资领域,他们甚至会花高额费用雇佣专门的咨询公司对相关投资市场进行跟踪调研,并在项目投资后定期对投资项目进行再调研。但国内投资企业目前来看在投资前期用于市场尽调的费用相比之下非常少。多数投资企业忽视前期尽调,也是因为对于沉没成本的不接受。相对于前期尽调导致的沉没成本,很多投资企业老板更容易接受投资失败导致的直接现实成本,因为该成本更容易找到相应的责任人。
(二)投资公司内部治理不完善
大多数投资公司在进行风险投资的时候,为追求高收益,往往忽视高风险,而最终结果是令资本所有权人利益受损。追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没有针对投资业务制定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决策机制。公司的投资决策都是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一人决定,缺乏必要的投资论证,更没有经过民主决策,有时也会因为决策者个人偏好、缺乏经验和知识等问题导致盲目投资、感情投资等现象。不健康的治理结构导致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内控建设缺乏重要认识。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直接产生经济价值,即使可以给企业创造效益也需要一定时间才可以显现,并且专设内部控制机构对企业来讲又增加一部分固定费用,所以很多企业从董事长层面对内部控制建设就重视不够。公司领导层面的认识决定了整个公司团队的思想认识,从而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落后于其他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甚至缺失,企业员工风险意识薄弱,使企业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也间接地影响了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投资项目未能深度跟进,与创始人关系处理不当
很多投资公司在资金投出后,就只做专职的财务投资人,不重视被投资项目的日常经营及发展状况,只在周期董事会中列席会议并听取被投资企业的单方工作汇报。这种投资后放任不管的做法导致很多被投资项目在取得投资后很短时间内走向衰败,部分创始人在拿到投资后,不是将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而是用于团队奖励甚至个人挥霍。在现实中,投资人与创始人之间的博弈一直都存在。通常创始人的管理水平都是有限的,所经营的公司都是家长式或家庭式的管理,其管理和用人,决策随意性都很强,投资公司进驻后,可能要颠覆以往所有的管理模式,投资人不仅承担着财务投资人的角色,有时还需要对公司的管理运营更深层次的参与,投资人的深入管理也让创始人无法接受。
(四)未能构建有效投资风险预警系统
投资公司在对投资管理的时候都会设置相应的管理措施,但最后导致投资失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风险预警系统失效,最初设定的风险预警参数在投资项目运营过程中发生变化,但预警系统未能根据项目进展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从而导致预警滞后或失效;二是预警系统过于简单,只单纯地依靠某些固定参数对投资项目进行考核与分析,从而使深层次问题不能及时反映出来,造成投资项目虚假繁荣,使决策者失去止损的最佳时机;三是预警系统过于片面,对于不同的投资项目,每一类的预警系统侧重点不同,但针对特定投资项目,标准化的预警系统很难做到全面有效,基于片面的预警信息,投资者很容易错过真正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四是建立全面预警系统成本过高,企业为了追求高收益,都会尽量增产减支,压缩运营成本,而建立一套全面完整的风险预警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会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企业在权衡当下利弊之后,都不得不压缩甚至放弃该系统的投资。
二、基于财务管理的企业投资风险控制途径
无论是投资公司自身内部的财务管理,还是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 ,都是投资公司进行风险控制的组成部分,其风险控制工作是企业风险控制的重点。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财务专业人员
对投资公司来讲,专业的财务人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企业财务核算人员,而是承担投资公司对外投资项目财务审查尽调任务的财务专员,有的企业会把这类岗位直接定位为风险控制专员。这一类的专员不仅需要是财务方面的专家,更需要在审计,企业管理各方面都有所专长。其应是一个全方位的以财务见长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在项目前期财务尽调中,综合发挥特长,洞悉项目中的各项风险,将投资风险控制在萌芽之中;项目投资后,投资公司的专业人员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项目公司的财务工作、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专业化建议和指导;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可以适时发现项目公司的财务异常,及时提出预警。对于先天不足的家庭式公司,投资公司在对其投资后,应对其财务团队重新组建,以完善公司的财务核算。一支专业的财务核算队伍,可以客观公正的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这在风险投资项目中,对投资方是至关重要的。投资方在确认被投资项目公司的财务核算健康有效后,才可以利用其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投资效率分析。
(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在对外投资前应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从业人员的专业评价,风险预警制度的建立等,以使得投资公司能以一个专业审慎的团队去评价投资项目。具体地说,投资公司应建立和完善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流程、项目决策流程、风险预警反馈流程等。而从财务管理方面来看,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高效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其基本内容包括:建立统一的委派管理体系、会计核算系统及内部审计制度。
其中建立统一的委派管理体系是指减少家庭控制,由投资各方共同推举企业的关键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财务总监等关键管理职位,避免创始人以往的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通过外部专业人才的引进,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建立授权与分配的责任方法,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并构建科学有效的分层级报告体系,有效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是指投资公司应自上而下统一财务核算体系,有效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使各投资项目的财务数据依据一致,核算口径一致,以此保证财务数据的可比性。由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企业所有者、债权人与企业管理者在财务信息占有上的严重不对称,客观上要求通过财务制度和核算体系上的统一,使各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能够真实有效和具有可比性。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是指投资公司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在企业中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相互牵制的氛围,严格防止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单单是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而应该是对企业全流程的风险管理审计。因此,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不仅需要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更需要配备财务审计及本企业各投资相关业务的专业人才。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自我评价的一种活动,起到制约、防护、监督、促进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内部审计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三)建立高效的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是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风险的反映是通过财务数据第一时间反映出来的。所以子系统财务预警系统的建设,在整个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中显得至关重要。对于投资项目,可以采取的财务预警包括建立预算制度、重大财务事项特别汇报制度、财务异常数据汇报等。通过全面、实时、动态的财务数据传递,以达到风险能够实时掌握、监控,从而能够对投资的方案和策略调整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合理高效的预警系统在投资项目管理中,有助于投资者更快捷更高效的了解项目、分析项目,并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正确决策。
因此,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即以收集到的企业信息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发现被投资项目中的风险,并适时发出预警信号,以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这项工作应贯穿于整个投资活动中。该预警体系可以分几个功能模块,以综合评分的方式进行评价。其功能模块可以包括投资项目的核心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运行效率、创始人综合素质评分、管理团队素质评分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各投资公司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管理要求及项目特点对该系统进行个性化订制,并应定期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项目进展情况,适时对预警系统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预警系统提供数据可靠性、实用性。
(四)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注重增强机遇意识与风险意识,防范与化解重大风险。企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主体,在国家经济发展风险防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企业经营面临法治风险、决策风险、融资风险、财务风险等诸多风险,企业会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工作,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防控机制,对企业可持续成长尤为重要。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企业会计管理的风险控制,积极制订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保障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获得生存与成长。通过防范与化解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风险,确保企业顺利进行各项经营管理工作,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由此可见,深入探究、分析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对于指导企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概念与特征
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在开展会计业务时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企业相关会计规章制度、组织管理模式、技术方法及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增加。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会计工作者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会对外部经营环境及未来发展缺乏合理的预判,导致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不确定性增强,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主要有潜在性、多变性、不确定性、严重性等特征。一、潜在性会计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及会计工作的复杂性,通常要求会计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对会计工作作出准确判断,会计工作人员如果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就可能造成决策失误。会计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的潜在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与执行,任何的决策失误都可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二、多变性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与快速发展的应用技术决定了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也会随之变化,呈现多变性特征。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诱发因素较多,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对风险要素进行防范,可能会导致企业风险加剧,妨碍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三、不确定性在企业的会计风险管理过程中,各种风险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很多不同的原因都能使企业潜在的风险要素转变为现实风险,因此企业应该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规范日常会计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经营管理环境。四、严重性企业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不仅能够决定企业自身的资源配置与经营发展状况,还能间接影响行业及经济的发展。企业如果不能正视会计风险管理中的各类问题,没有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失真,为企业带来较大损失。
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管理目标不明确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完善的会计管理工作体系有利于其准确分析经营环境,最大化企业的经营利益。尤其是在新的形势背景下,企业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多种契约关系,企业面临的会计风险也日渐多样化。企业在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状况,还应该防范其他企业所带来的不确定风险,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当前,在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中,管理目标不够明确、相对应的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完善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容易导致企业会计工作落实过程中的缺陷与障碍,还可能给企业造成较多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中的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问题模糊化上,相关管理部门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不能明晰各种会计风险。在遇到可能发生风险的情况时,不能及时预警,无法做到防控风险与规避风险。此外,部分企业在制订会计管理目标时,往往忽视自身实际发展状况,不能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情况合理制订目标,导致会计管理工作与企业发展不适配,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二、风险控制意识薄弱在我国很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者非常重视企业的经营利益,却忽视了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没有制订会计管理工作中风险防控的预案。还有很多小规模的企业没有建立专业的会计管理部门,完全忽视了会计管理工作,管理者缺乏会计风险防控意识,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风险或者发展风险。企业管理者的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可能使企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损害企业利益。在企业会计管理风险防控中,会计工作人员与企业管理者发挥着同样关键的作用。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基本的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系统地核算并监督企业的资金往来,全面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管理者制订战略决策提供财务基础。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缺乏风险防控意识。甚至有的企业没有配备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部门领导者兼职会计,缺乏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风险防控意识不足。三、信息失真现象突出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人员没有高度重视工作的细节,导致会计信息记录不准确,信息失真现象突出。另外,针对同一问题往往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处理,如果会计人员采用了更加简单的方法,而忽略了工作的细节,就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传递需要工作人员之间进行及时沟通,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沟通能力较差同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存在问题也可能会造成财务信息的失真。还有一些企业过度关注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导致企业经营存在业务核算混乱、核算对象模糊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虽然信息沟通交流越来越便捷,为企业带来了便利,但它同时也带来信息传递与输入失真等诸多问题。无纸化与电子化的办公方式可能带来更多的虚假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更加重视会计风险防控问题,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为企业会计风险防控带来一定的阻碍,企业管理人员及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并熟练运用现代技术,就可能对企业的运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四、风险防控监管机制不健全由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企业的风险防控监管机制对风险防控尤为关键,有效的风险防控监督机制可以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助力企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企业内部会计监管工作存在问题,不仅不利于企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正常进行,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如果企业内部管理本身存在较大的问题,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不够完善,不能有效指导与监督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那么,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便得不到保障。目前,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防控监管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企业的风险监督职能,这增加了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风险的可能性,会给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阻碍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如果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不完善,风险防控监督机制不健全,就无法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相关对策
一、明确会计管理目标明确的企业会计管理目标,有利于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控制。1.企业会计管理目标应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应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企业会计管理目标设定得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不确定的外部经营环境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经济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企业的会计管理不仅要考虑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应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2.企业会计管理目标设定要打破利润至关重要的传统观念,要将企业的整体发展作为企业会计管理的宏观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会计管理的微观目标。企业管理者要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完善会计管理工作,有效规避企业生产经营与会计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同时,要依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会计管理目标。在企业实际管理中,管理者往往忽视会计管理,导致企业出现资金流动不明晰、投资决策失误、经营亏损等现象,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计的风险。3.企业会计管理目标中要明确对会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及技术的要求,明确每个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与职责,同时要对定期开展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培训作出明确,从而为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夯实基础。二、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强化企业管理者与相关会计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有利于企业防范会计管理风险。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领导力量,其思想认知、管理能力、风险防控意识及战略决策制订等,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提升企业管理者的风险防控意识非常重要。与此同时,也应该进一步强化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会计工作人员直接了解掌握企业的资金流信息,负责收集、整理、直观呈现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制作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提高他们的风险防控意识,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为企业管理决策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相关信息,有利于企业制订正确的投资决策及发展战略。此外,要提升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越高,其风险防控意识也相对越强,因此也更有利于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降低企业潜在的会计风险。企业要聘任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会计工作人员,同时也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及风险防控意识,确保会计职责的充分发挥。管理者是企业会计管理的核心,工作人员是企业会计管理的基础,只有两者都不断强化风险防控意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才能促进企业长期良好发展。三、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财务信息真实有效,对防范企业会计风险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的沟通与传递,有利于企业及时把握市场时机,作出正确的决策与判断。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企业要加大会计信息披露力度,以便对企业现金流、经营成果与经济效益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如果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还会造成企业管理者决策失误,导致盲目投资,甚至使企业面临比较严重的财务风险。2.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避免信息失真,要不断更新与发展会计管理手段,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效率,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四、完善风险防控监督机制在会计管理风险防控工作中,关键是要完善风险防控监督机制,对会计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环节进行实时监督,保障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制订完善的风险防控监督机制,应从内部与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分别进行。1.要制订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要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有针对性地监控、管理会计风险。同时,要及时客观地对会计管理活动进行评估,为企业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依据。对在监督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相关问题,要及时反映给企业管理人员,增强会计信息传递的透明度,以使决策更加科学化。2.要制订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优势,建立外部风险监督机制。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不确定性风险,建立会计管理风险外部监督机制十分重要,为此需强化多部门监督与参与。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给企业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防范企业会计管理中的潜在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风险防控机制。企业要想在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中长期发展,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根据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要有效规避可控制的风险,及时分析、预测不可控的风险,强化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妮.浅析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纳税,2019,13(15):86+88.
[2]徐文就.企业会计管理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营销界,2021(30):141-142.
关键词 企业 资金管理 风险控制
企业资金管理处于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中心位置,是对企业的资金流、资金调度、资金结算和资金运作等进行的系统化管理。资金管理强调对企业资金流的控制,侧重于加强和完善资金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余缺调剂与放大效益。可以说,资金管理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企业资金管理风险分析
1.投资风险分析
企业在引进项目时,可行性研究不切合实际,盲目投资,项目进行后又缺乏科学管理,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而事后又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同时企业盲目担保,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担保损失,这些都导致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这些风险既包含了企业负债筹资所面临的筹资风险,也包含了企业在运用资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产和投资活动带来的风险,最终体现为资金风险。
2.资金运营分析
在资金运营方面,企业流动资产中,如果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由于存货流动性差,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同时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因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而大大忽视了应收账款控制状况等的问题。甚至有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来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此外,企业资金配置的不合理,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风险,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运作。
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失控导致的,所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基础。总的来说,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资金周转,还可以有效防范舞弊行为,保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为此,必须全面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对策
可以说,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有效防控风险,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制定资金流动管理制度,促进资金风险管理
这就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围绕资金流动的各种信息建立考评体系,力求保证资金使用过程反馈信息的及时、畅通、准确。这也是考核企业经营工作、财务负责人工作业绩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资金流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成本、费用即经济效益的真实可靠性,为风险管理提供准确客观的标准,从而促进企业资金风险的管理。
2.建立资金的动态调控体系,保证资金的合理调控
为了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应在企业资产负债允许的范围内建立资金的动态调控体系。可以说,这是进行资金管理的基础。首先,应制定合理的资金筹措方案。为了使企业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优化,要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分析资金动态,再依据计划核定需要,对资金的合理调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强化企业资金计划约束机制,防止因为资金筹措过度引发投资过度,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带来企业死亡的风险。
3.健全管理机制,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可以说,健全管理机制是企业防范资金风险的首要条件。首先,企业的重大项目从立项目、评价、审批及资金使用计划要经相应权力机构批准,要赋予资金使用的审批权。在资金运行中,应按企业照全面预算指标编制各项资金预算,使企业的各项收支处于预算的控制范围内,从而杜绝无预算开支。其次,为了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应建立严格的资金审批制度。按照企业规划审批项目及相关环节,防范因资金决策随意性而引起资金配置不合理带来的风险。
4.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管理的目标应是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和效率性。可以说,实施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这些作用。首先,可以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制度,做好资金核算工作。可以说,抓好企业资金核算工作是实行资金有效管理的关键。在管理过程中,要统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使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的控制之下,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从而达到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确保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其次,还可以通过建立内部银行,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由内部银行负责与银行的往来业务,下属单位仅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总而言之,通过集中管理,能够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优势,规范企业资金运作。这对保证资金安全稳健运作,防范风险也起着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做好资金风险控制,才能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产生更大规模的资金并投入生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以高水平的资金管理和运作手段作为企业经营和生产工作的可靠后盾,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所以,地铁工程必须做好勘察和工程环境调查,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过程等措施和技术的制订上尽可能规避风险,以预防为主,加强各阶段安全风险的预控和管控[1]。
1地铁施工的工程特点
为了探索地铁工程的风险源,首先从探讨地铁工程的自身特点入手。地铁一般按其明显的特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地铁结构处于地下环境,必然受当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所影响。地下结构与地层紧密贴近,变形受地层(即围岩)的约束也就产生与围岩共同工作。在结构受力分析时,要考虑围岩对结构的约束抗力,抗力的大小则视结构和地层贴近紧密程度和围岩的岩性而定。
2)地铁结构埋设于地下呈长条状,绵延几十公里或更长。沿线所穿越的地层各不相同,紧邻各地段的地形、地物也会有差异。例如周边的环境、建(构)筑物、地面交通及地上、地下管线等等周边边界条件也千变万化,且相互影响[2]。
3)地铁工程受周围地质和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反过来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如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地铁经过时的振动及噪音等。
4)地铁在地下占有较大的空间,且施工时空间状态出现变化,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即人们常说的时空效应。
2 地铁施工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是一项高风险建设工程,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对拟建和在建的城市地铁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继而进行风险控制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地铁施工中风险管理与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缺乏规范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目前,安全风险管理国内没有统一国家标准,没有强制执行的规范,各个城市有自行管理的一套体系,风险管理缺乏参与各方的相互责任和义务。施工风险控制大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09]87号文件,以及用于指导的《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
2.2 设计与施工不能很好地动态结合
目前,地铁招标工期紧,设计任务繁重,现场变化情况较多,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当初设计的边界条件发生变化,施工现场仍按原设计操作;设计对周边环境的风险估计不足,技术、安全保证措施没有针对性或不完善;变更程序复杂,周边环境出现变化后不能及时更新设计文件;或者原设计的技术措施通过现场实践不能满足需要等现象[3]。有些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但施工进展快,设计为了应付业主要求出图计划,草率进行,没有考虑周边环境,甚至因场地不足或时间紧迫无法进行地勘详堪工作而出施工图,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事故等,举例来说,深圳的地质有时变化多样,仅一个车站内地质出现花岗岩至海泥,又或孤石,设计院未知的情况下,围护结构设计受力不足,施工易出现安全事故。再例:成都地铁围护结构施工中,有时存在砂卵石土中夹杂沙窝现象,土方开挖施工中沙窝中很难形成稳固的喷锚结构,喷锚时,工作面砂体受扰动往下流,更糟的情况下,地下水携带砂体从桩间流出,在桩后面形成很大的孔洞,地面塌陷。
2.3 建筑市场恶性竞争,低价中标
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较多,市场恶性竞争较为严重,有些企业为了挤进市场,低价中标。投标人为了追求利润,不惜偷工减料以降低工程成本,影响工程质量,造出类似“豆腐渣”的低质工程。低价中标以后,合同双方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承包商对承担风险估计不足,难以全面履行,以致造成烂尾工程。一些投标人低价中标后,想方设法利用合同中一些不明的条款为其中标的工程项目谋取额外的利益。降低安全系数,冒险施工。拖欠分包商工程款。低价中标会造成工程管理的难度加大,施工潜在的风险加大,易出现安全问题。
3地铁工程管理措施与风险控制
3.1做好设计阶段的环境调查
地铁工程建设前期重要的阶段就是环境调查,根据各阶段设计的不同程度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查。在设计时期要充分考虑风险,对于风险系数较大的管道采用迁改或拆除的方法来避免风险,针对需要保护的建筑文物,要在设计图纸上提出建议针对性的保护方案
3.2做好开工前的工程环境调查
设计施工方案前,要进行建筑物和管线的调查。以设计调查为基础,进行详细的施工调查,对于设计图纸上标出的各种管线和周边建筑物等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探测的方法进一步详细探明周边的管线。在地铁施工过程中,施工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管线及周周建筑物的安全,通常地铁隧道、基坑出现涌水、坍塌等事故,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管线渗漏导致的,一旦解决不好就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比如深圳地铁线路附近有开山取石(矿)的可能,必须考虑施工期间及运营后开山引起巨大振动对主体的破坏作用;另,施工前必须完成详堪工作,施工与详堪同时进行时,受工期、城市施工场地或其它客观环境影响,经常出现施工单位也没有足够的安全施工空间,更无法保证给地勘单位提供场地。
3.3加强排除施工风险的力度
对于重大风险点的内容,工程施工前要对地下管线埋藏情况必须进行探测,准确弄清楚地下管线的完好程度、性质、埋深、走向、用途、规格、容量、标高等。应提前做好相关产权单位和市政、交通部门的协调和联系,争取得到相关单位的支持和理解,充分做好必要的准备和配合工作。其一,具体施工过程中若发现管线现状与上交内容、样洞资料不符合或出现直接影响管线安全等不正常情况时,应马上通知建设单位和有关管线单位到场商议,研究补救措施,在未提出统一明确结论前,不得私自处理或继续施工,特别是全盖挖或暗挖的车站,有时污水渗漏或腐殖土回填导致地下土体存在毒气,开挖过程中应作为危险源采取通风防护措施。
其二,对于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位,现场漠视,无行动。检查过程中看见了隐患不于理睬,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小雨事故多”就是体现了这一点,同时对于安全奖金当月、季度、年予以兑现,必要时加大处理,当奖则奖,该罚则一定罚。
3.4 实行风险分级管理、预警预报制度
地铁工程与其他大型工程主要的区别在于周边环境复杂,社会影响较大等,因此,风险评价的方法较多,国内外通常采用的可概括为定性、定性定量和定量分析三类方法,地铁施工大多采用定性分析中的风险综合评价法,即根据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分析,获得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进而获得该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在实施过程中,结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根据风险等级要求,实行分级管理。对于风险等级较高,风险较大的工程,根据监测数值,实行3级管理制度,当监测结果在允许极限值的70%范围内,可以进行正常施工;当监测值在允许极限值70%~80%时,施工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监测的频率,每日上报监理、业主,现场可自行采取措施处理;当监测值超过85%时,现场立即停止施工,根据情况需求,疏散附近居民,及时电话上报监理、业主,现场有受伤情况,及时拨打120,1小时内做出书面报告,承包商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论证完成后根据专家意见采取加固和支护措施;紧急情况下根据预案必须求助社会力量。
结论
在一个具体工程项目中,可能会是多种风险的集合,正确进行风险识别、规避防范、确定切实可行的预案、工程参与各方加强管理并密切配合,是做好地下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的关键。尽可能收集施工过程中围岩和结构的动态资料作为随后工程的参考。因此,建议工程完毕后应认真、仔细总结已建成地铁工程的竣工文件,各方给以必须的支持。在地铁工程中产生的风险源十分复杂,要尽可能挖掘出可能出现的风险源,并预先加以防范。如何科学地探索风险源是今后地铁工程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2现阶段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风险控制点
二、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税务风险控制
税务风险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管理风险问题,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税务管理风险内容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初创阶段的税务管理风险
在企业成立之初,由于企业规模不大、总资产较少,这就导致企业所涉及的税务管理问题较简单,也容易解决。从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协调、信息不流通是诱发税务管理风险的重要原因;再加之企业在初创阶段需要开拓大量的市场,因此会将管理的侧重点放在业务拓展方面,这也会导致税务管理风险的发生。在企业初创阶段,税务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
(1)不能全面的了解税务政策,且在纳税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导致缴税过程混乱,最终引发风险;
(2)企业税务基础欠缺、会计管理效果不明显,导致企业在应缴金额、未按期申报缴税上存在漏洞,也会导致风险发生。
(二)企业成长阶段的税务管理风险
在企业成长阶段,营销量、服务范围明显提高,且管理规模扩大,相关管理逐步走入正轨,企业已经认识到内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在财务、税务方面投入人力,但与企业同意时期的其他管理内容相比,企业管理的重点依然被局限在企业发展资金筹措、市场扩展等方面。少部分企业受到创业阶段的错误思想影响,忽视了税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导致风险发生。总体而言,在企业成长阶段,税务风险主要表现为: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导致在税务管理中出现多缴、少缴、漏缴等下线;
(2)不了解税务政策,导致合理缴税能力确实,引发税务管理风险;
(3)尝试“纳税筹划”,但由于对税务管理政策不了解“,纳税筹划”成为额外的税务风险。
(三)成熟阶段的企业税务管理风险
处于成熟时期的企业业务稳定、管理规范、会计制度健全,企业会将管理的重点转移在成本费用控制中,税务管理也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但受到管理模式、税务管理人才队伍规模等因素影响,此阶段企业税务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
(1)纳税筹划在税务管理中所占的比例快速上升,但受到经验、专业队伍等因素影响,纳税筹划方案容易引发新的税务管理风险;
(2)受传统的税务管理思想影响,不能实现税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导致税务管理与企业发展向偏离。
(四)衰退阶段的企业税务管理风险
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需要面对企业市场大面积流失、产品积压、员工人心涣散等问题,因此会将工作重点放在新市场开拓、凝聚人心等方面。此时企业所要面临的税务管理风险主要为:欠税;制度流于形式,有意、无意的漏税;盲目的才删管理,忽视了税务风险。
三、企业控制、管理税务风险措施
(一)基本税务风险管理结构
早在2004年,COSO就在《框架》中明确了当前企业税务管理的基本要素,并从内部管理环境、设定基本税务管理目标、评估税务管理过程风险、税务风险控制方法等几方面,对基本要素的构成进行详细讨论。以企业税务管理的内部环境为例,企业在税务管理中,会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并讨论各种方法中的风险,通过明确风险属性,分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同时,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可以随时修正其他要素。
(二)企业税务风险识别
识别、评估税务管理风险是管理税务风险的重要内容,为保证能正确认识诱发税务风险的原因,需要建立税务风险识别体系。常见的企业税务风险识别方法主要为:
1.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主要通过企业利润表、现金流动表等为依据,统计当前企业的收入、负债、利润等情况,并讨论其中的分享要素。工作人员可以结财务报表所反应的内容,计算出符合当前企业实际情况的指标,通过比对法,将本企业的财务指标与本行业其他企业的指标进行对比,若对比结果提示两者的指标差别过大,就说明企业可能存在严重的税务风险。在应用财务报表分析法时,可以统计企业早期的财务指标平均值做参考对象,通过对比现阶段的财务指标与前期的财务指标,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财务管理指标走向,进而判断财务项目中是否存在异常项目,进而识别是否存在税务风险。
2.风险损失清单法。风险损失清单法的关键,就是对整个企业风险事件的产生原因进行讨论,与财务报表分析法相比,风险损失清单法的应用范围更广。当前常见的风险损失清单法就是以备忘录的形式,将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形式列举出来,并结合企业当前的管理内容对这些风险进行考察。企业决策者可以结合考察结果,讨论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并提出应对策略。从税务风险的实际表现情况来看,部分税务现象表现的较为明显,而部分表现的隐秘,但两者都会对企业管理产生影响。为避免风险损失清单中遗漏隐性风险,可以聘请税务顾问,综合讨论税务管理活动可能造成的风险,可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效果。
(三)企业信息与沟通机制
随着现阶段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是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方法;从企业税务管理风险来看,强化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税务风险控制。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一种新的营销手段被广泛使用着,因为通过应收账款的数据情况可以直接看到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的占有率,以及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应收账款增加企业的利润,扩大企业的销售量。应收账款还可以作为企业投资的手段,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运用不好,会促使企业出现坏账,死账现象,会让企业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严重情况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所以企业要想利用应收账款这个方法就要调节好应收账款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应收账款数额逐渐上升
现在社会很多企业为了获得经济效益,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防止产品积压,在不考虑收购产品厂家的经济实力的时候就盲目进行赊销,也没有充分的分析赊销时间带来的损失和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坏账、死账现象严重,这不仅浪费资源还给企业带来时间和金钱的损失。有的企业片面追求高效益,不考虑员工的利益,只关心员工销售的数量忽略销售产品回收的资金问题,这种恶性循环既没有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也使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逐渐加大。
(二)企业各部门之间责任分工不明确,遇到问题就相互推脱责任
随着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多,企业明显感觉需要的资金不足,因此企业需要赶紧回收应收账款。但是追踪起来企业的应收账款拖欠时间长的原因在于企业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到位,分工不明确。他们之间相互推脱责任,没有集体荣誉感,只做自己的事情,对别人事情互不关心,而企业没有明确规定应收账款的负责部门和责任人,因此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就相互推责任,这就导致最后账款回不回来没有人去询问,时间越长造成坏账和死账的几率也就越大,这个责任问题也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企业面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意识薄弱
企业销售产品主要依靠市场,企业在面对市场的时候就要面对市场带来的风险,但是企业领导者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按照以前的计划经济来开拓市场,这种计划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因此企业就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但是企业要想增加自己的销售量来占有市场就会采用赊销的手段,这种手段忽略了资金不能按时收回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由于企业的这种薄弱的防范风险意识就会给企业的流动资金带来困难。
(四)企业领导者法律意识薄弱,不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由于企业领导者的法律知识不足,所以企业对于销售的产品没有一个合法的合同或者按照法律走的程序,这就给一些人有利可图。因为企业销售没有正规合同,所以在购货方到期应该偿还货款的时候企业却收不上来帐,购货方这种行为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但是企业却无能为力,有的企业考虑到走法律程序所花费的诉讼费数量,因此就主动放弃依据法律讨债,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货款最后变成死账,这种现象就是企业领导者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随着时间的增加,企业的资金周转会越来越困难。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企业的应收账款工作贯穿着企业很多的部门,需要大家一起配合努力,虽然应收账款在企业中存在问题,但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一样的方法来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
(一)针对应收账款形成内部控制体制
在企业中要派专人负责应收账款的内部管理工作,这样既显得重视,又有利于企业制定一个完整的应收账款内部机制。而且企业还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有关于应收账款的工作,同时也要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做好分工工作,规定员工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企业领导者要随时对工作进行审核,奖罚分明严肃。
(二)寻找一个适合企业的结算方式
对于企业的应收帐款,企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结算方式,才能尽量减少出现的风险,现在随着经济的发达,结算方式也有很多种,有通过银行结算的支票、汇票、转账还有委托收款、异地委托等。但是企业面对的客户不同,所以选择的结算方式也应该依据客户自身的特点来进行选择,既要考虑应收账款的安全性、也要考虑回收速度,因为在市场竞争中,速度决定一切,因此企业对于结算方式应该准备充足,然后根据不同的客户的信誉和偿还能力选择不同的结算方式,减少企业的损失。
(三)对应收账款做系统分析
企业可以依据应收账款的欠款时间以及购货方的偿还能力制定表格对应收账款做分析,分析应收账款存在的风险以及价值。在企业中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催收账款,对摧收账款的工作人员要设立奖励制度,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对客户做好归类,如有应收账款没有支付的,就不要对其供货。待遇到死账问题时候要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么做就是为了减少企业的损失,保证企业的资金流通顺畅。
(四)明确责任,实行清账奖励制度
企业对于应收账款问题都应该明确责任,对销售业务部门要统一管理,规定好责任,负责销售的同时也要负责收款,销售能得到奖励的同时收账也会得到奖励,企业这么做不但能调动员工积极性还能保证资金按时收取,降低损失。
三、加强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的对策
应对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应该在应收账款产生之前预防,产生之后想办法解决,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忽视,都应该充分做好准备。但是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只有尽力去减少风险带来的伤害,所以只能控制风险。因为应收账款产生在赊销阶段,所以要针对赊销来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控制。
(一)依据客户信誉,使用赊销额度
企业采取赊销方式为了销售产品,但是赊销会给企业带来应收账款的风险,所以企业为了避免盲目赊销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设定不同的赊销额度,赊销额度的制定依据的是客户的信誉度。企业的销售人员和客户是主要接触人,所以要限制销售人员的赊销权利,企业有专门的负责人员对客户进行审核,制定赊销额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客户,尽量使用现付的手段,所做的努力就是为了保证资金按时回笼。
(二)对于企业客户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
企业利用这个信用政策来促进销售,因为信用政策里包含折扣,这就意味着为客户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信用这个政策可以有利于增加销售量,你给客户带来经济的实惠,自然客户回馈给企业的就是购买更多的产品,企业的利润随之也会增加,信用良好的客户的应收账款自然不用的非常担心,这种手段促进应收账款的收回,所以企业要对客户的信用情况以及客户的企业经营情况做深入的分析,对比。
(三)制定严格的财务审批流程,实现销售一体化原则
企业正常的赊销是由财务部门进行的,企业为了避免财务部门,因此审批程序要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一起完成,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财务部门依据销售部门提供的客户的信用情况做审核,然后在客户可以拥有的赊销量和期限严格把关,一旦出现问题就要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一起负责,大家都要对自己所提供的信息负责,遇到问题,拒绝相互推卸责任行为发生。
(四)对待超期应收账款严肃处理
企业面对超期的应收账款首先采取停止供货的手段,然后进行催款,如果在催款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与客户进行协商,尽早达成收款事项,如果在这期间客户的经济出现问题那么应该马上做出反应,要么用货进行那个抵债,要么就资产进行抵债,评估时要合理作价,不要盲目,给予客户尊重,但是如果面临企业即将破产无力偿还问题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来取得所欠的账款,以上所有的办法都是为了减少风险,尽快回收账款。
四、结束语
现在很多企业只是以为的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的进行赊销,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大量积压,而随着应收账款的逐渐增多,给企业的资金流通带来困难,同时由于企业没有对客户的信誉进行合理考察就赊账给他,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很多坏账、死账很多积压起来,因此企业制定措施严格控制应收账款,不仅对自己的企业内部制度和员工要控制,对债务人也要进行管理,制定相应的合同,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减少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魏东平.关于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时代金融, 2009(01).
从原地质矿产部管理下的地质找矿事业单位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计划项目、地质市场和多种经营”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起始,再到1999年“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的管理模式,经过3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但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仍有许多问题,财务风险突出,有的单位甚至面临着生存问题。本文就地勘单位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现状
1.财务预测、财务预算随意、财务分析粗糙
以某地勘单位为例,该单位有多个不同的经营实体,近几年来市场收入和拨款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5%和25%左右。由于取得信息、掌控市场能力不强,财务预测不尽人意。不重视预算,市场经营项目一般无预算,计划内项目有预算,但财务不懂生产流程,预算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往往虚增支出,随意性大。地勘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多半途转行出身,财务管理知识缺乏,对资金运动不能做出系统分析,不能提供真实有用的财务指标为经营决策服务。
2.成本控制、资产管理不到位
以该地勘单位为例,成本费用不按项目归集,成本核算不准确。成本费用控制、考核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以包代管,以年末一次业绩考核评价全年业绩,只看结果,不重视事前、事中控制,甚至有虚增成本等违反财经税法情况发生。因地勘单位自身固有特点,流动性大,人员分散,财产分散,财产盘点次数很少,常存在账物不符现象。办公用品、生产物资采购没有认真做到“货比三家”,部份商品价格虚高。在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上,常因对政策、市场了解不够,盲目决策,往往投资回报不及预期,有的损失惨重,财务风险偏大。
3.经济活动审计监督不力
地勘单位一般只有一个专职审计人员,且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全,受制于业务能力和体制约束,财务监督执行不力。地勘单位领导不重视审计,二级单位对审计甚至有抵触情绪,内部审计监督名存实亡。
二、地勘单位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1.体制不顺,内部控制机制缺失
事业身份、企业化经营管理机制,使事业法人身份的地勘单位及下属完全市场化的企业单位,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财政审计部门管理、监督时紧时松,由于政策限制,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单位往往处于不利地位,错失机遇。权力下放过多,权责失衡,又易形成一人独大,管理失控。体制不顺是造成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上出现问题的首要因素。
2.信息化程度不高,财务风险意识不强
很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受网络技术的限制,采用较分散的管理模式,仅仅选择会计核算模块软件,电子化程度不高,财务信息上下级之间无法共享,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工作效率低下,没有使用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地勘单位管理观念落后,普遍缺乏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对风险预测不够,防范意识不强,发生风险后应对茫然。
3.目标不一致,无全员管理观念
受诸多因素影响,目标不明,从上到下没有拧成一股绳,没有形成全员管理观念。有的只顾眼前利益,短期行为突出,长远目标欠考虑。财务人员不是专业技术不过硬,就是怕得罪人,碍于情面,把法规制度抛之脑后,不按原则办事,只要发票不假、自己不贪,就不管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成本虚增、资金“跑、滴、漏”现象。
三、强化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
1.理顺体制,健全机制
地勘单位分类改革进入深水区,多数地勘单位将完全企业化。体制理顺了,机制就活了。以改革创新引领地勘产业经济新发展,深化改革,构建地勘产业体制机制新格局。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以更大的勇气、更有力的举措,解决制约地勘单位体制机制、资源配置、结构优化、收入分配等诸多问题和矛盾,断绝“等、靠、要”思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强地勘主导产业、做优地勘延伸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地勘队伍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力提升拓展市场的竞争力。
2.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成本控制
须提高全员风险意识、成本管理意识。构建企业文化,提高全员主人翁意识。在内部形成职工的自主管理意识,完善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实现自主管理。这既是—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途径。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减少资金占用。做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减少坏账损失,加速企业变现能力,提高资金使用率。加强日常财产盘点、设备保养工作。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注重财务分析
财务风险存在于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失策都会对单位不同程度的损失。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财务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经营活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及时了解单位财务运营的真实情况。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应随时加强对财务风险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单位经营策略,提高企业整体抵抗风险的水平。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执行力
须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实施内部牵制制度,对不相容的岗位实行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严禁收入不入账;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时时了解办公用品、生产物资商品供需变化,价格变动,降低采购成本。加强执行力,不打折扣地按制度执行,提高全员的财经法规的遵从度。
5.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内部审计控制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系统,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控制的再控制。重视内部审计监督,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将审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确实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控制风险,防范于未然。
作者:朱胜全 单位:福建省地质测绘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