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6 10:16: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体育舞蹈竞赛的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体育舞蹈的训练周期可以分为超大周期、大周期以及中周期、小周期等四个基本类型。这些周期的训练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优秀的体育舞蹈运动员完整的训练过程。第一,超大周期。这个周期指的是体育舞蹈运动员重大的竞赛日程,例如:世界杯、奥运会、世锦赛等,这是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形成及发展规律的周期。超大周期一般会利用4年左右的时间来训练,这是一种训练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工作量的形式,而这种形式的内容则是由大周期环节的内容组成。换句话说,超大周期的训练内容就是大周期中主要的内容,两者包含关系,相辅相成。第二,大周期。在大周期期间的所有训练,都是根据超大周期期间的所有重大竞赛的时间、竞赛内容以及体育舞蹈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状态来确定、合理的安排的,往往这样的安排就是体育舞蹈运动员一整年的训练内容。在大周期期间,主要安排一些重要的训练方式,这些训练的方式可分作双训练的周期、单训练的周期和多训练的周期。第三,中周期。在这个周期中主要是根据运动员运动的适应规律和其超量的恢复原理来提出的。中周期是大周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也叫做体育舞蹈运动的训练阶段,而且每个训练的阶段都会消耗0.5个月至3个月等的时间。第四,小周期。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小周期一般是由7天的时间来组成的,就是一个星期的时间。小周期的训练时间又是中周期的训练内容的构成部分,一般2到12个小周期就组成了一个中周期,所以,体育舞蹈训练的中周期时间为14到84天不等。
1.2体育舞蹈训练的结构
在体育舞蹈训练的周期中,训练的过程一般是由三个阶段所构成,就是准备阶段、竞赛阶段、过渡阶段,这三个阶段看似独立,但实际上者三个训练的阶段在一整个训练周期中是互相联系的。在训练的过程中,大小周期和各个阶段训练的计划全部都是由各个周期的紧密衔接而实现的。在这些训练的周期中,每个周期都有自己的训练目标等,所以,必须要科学、合理的来安排周期的训练,充分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各项素质,使其的训练质量和竞技的最佳状态以及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的机率大大提高。
1.2.1体育舞蹈训练的准备期
运动训练的准备期,可以从运动员的心理及生理上影响其学习的倾向角度及个人的训练技能。对于运动员的生理上来说,准备期是其自身运动的力量、强度、运动速度、运动耐力及自身柔韧度形成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运动员的身体内各个器官的系统完善的重要时间段。然而从心理的角度来看,是运动员培养自身道德品质及心理素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运动员会学习许多与体育舞蹈相关的理论训练的知识。准备期一般可以划分为专项训练的阶段和普通训练的阶段等两类,在这两个训练的阶段中,运动员又有着不同的训练任务。在专项训练的阶段过程中,其任务的重点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在竞赛当中运动战术及技术运用的能力,再者就是培养运动员专项运动的素质。在专项训练的阶段中,要逐步增加训练的负荷强度,同时减小其负荷量。在体育舞蹈训练准备阶段的内容主要是根据诊断运动员的起始状态及建立明确的目标来确定的。对于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来讲,这两项内容是两个独立的环节,而这两个环节的主要内容则是整个准备期的训练计划里面重要的、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
1.2.2体育舞蹈的竞赛期
竞赛期是继准备期后的第二个训练阶段。竞赛期是训练周期当中重要的组成阶段。竞赛期主要的为了提高、巩固体育舞蹈运动员专项竞技的能力,并且是为竞技比赛充分的做好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准备,使运动员能够充分、最大化的发挥自身的竞技水平,创造优秀的竞技比赛成绩,实现全年体育舞蹈训练的终极目标。在竞赛期阶段中又可以划分作比赛前的准备阶段及比赛的阶段。其中比赛前的准备阶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体育舞蹈竞赛前期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来鼓励运动员,使其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第二,应该适当的安排一些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竞赛战术的练习,让其充分的掌握竞技比赛过程中战术高度的自动化。第三,运动员还应该适宜的安排好自己运动的负荷,使自己的体能能够在竞技时期达到超量恢复的阶段。比赛阶段中需要注意的几点:第一,主要采取重复法来对运动员的体能进行训练,然而技能训练的方法就要利用完整法来进行,并且还要与比赛法结合起来,便于能够综合的发展与运动员竞赛有关联的技能、体能和战术能力等。第二,要特别注意和合理的组织运动员在比赛期间的训练,并且对其竞技的状态进行合理的整顿,对赛间间歇充分的利用,力求做到在最短的时间里采用有效的措施以改善运动员的整个竞赛情况,获取新训练的效应。以运动员全年的训练周期为例子,这一整年当中训练的周期数目越大的话,那么一个训练周期中的比赛期就会越短。通常情况下,一整年的单个训练周期有4到6个月的准备期,而全年则属于双周期,只有1至2个月的准备期。
1.2.3体育舞蹈训练的过渡期
体育舞蹈的过渡期也叫做恢复期,这个阶段是训练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过程。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准备阶段、比赛期间的训练以及比赛的过程都将会导致运动员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紧张、高度的动员状态,就算比赛结束后,这种紧张的状态总会长时间的伴随着运动员,使其在比赛后还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这样不利于其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日常的训练。如果这样的紧张状态一直持续的话,会严重影响到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尤其对其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恢复阶段的手段有两种。第一种是让运动员自然的恢复,例如用医学、生物学及营养学等的手段来让运动员的身心慢慢的得到放松,使其逐渐放下紧张的心情,轻松愉快的享受生活。这样的恢复方式比较自然,注重对运动员的生理、心理和营养方面的调节。另外一种恢复手段是根据比赛结束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给予休息安排,休息的时间有几天到十几天不等,这是一种由运动员自己调节的手段。最后,在过渡期阶段有一个是否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要总结对一整年的体育训练,检讨哪些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知道自己什么地方需要再次突破。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年终训练的总结,总结这一年里的付出与收获,总结这一年期间的而需要改进的方面。另外还要制定出第二年的各项训练内容及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指出第二年的目标以及如何开展训练等的内容。
2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周期的特点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艺术和体育为一体的舶来文化,不仅具有服饰美、音乐美、形体美的特点,还有高度的健身、建智、建心等价值。体育舞蹈在传入我国短短的二十几年,就已经得到快速普及和发展。体育舞蹈也名国标舞。体育舞蹈内容丰富、舞蹈种类多样、风格迥异,所以学习体育舞蹈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自己喜欢且容易练习的舞蹈种类。体育舞蹈一般可分为两类受众类型,一种是一般受众,该类主要是中老年人为了健身所学习或者一些以交谊应酬、健身为目的的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和白领,甚至是一些为培养兴趣爱好的小孩;另一种是专业受众,该类体育舞蹈则是针对一些专业的学校、学生所开展的,而本文对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周期特点的研究就是从一般受众和专业受众两类来进行阐述的。
2.1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训练周期特点
对于专业的体育舞蹈学生来说,体育舞蹈不仅是其自身的一种专业技能,而且还是其将来求职的方向。所以,参加一些体育舞蹈竞技的比赛可以使学生积累经验、自我检查,是其将来求职的重要途径。对于专业的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讲,体育舞蹈几乎占了生活的大部分,所以,一些专业的体育舞蹈运动员会利用参加竞技比赛获取名次、物质奖赏等方式来扩大自身名气,更重要的是能够给自己所代表的单位争得荣誉。
2.1.1专业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训练内容
技术训练是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核心,舞蹈运动员对舞蹈风格把握程度、和舞伴的默契程度、动作的难易程度都会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体育舞蹈竞技比赛对参赛人员的耐力、灵敏度、速度和力量都有很高要求,所以,参赛人员的身体训练是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基础,艺术表现力则是重点;此外,对参赛人员进行心理训练是很关键的,通过对赛程、场地及对手的熟悉了解,才能在比赛时做到游刃有余、随机应变,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艺、水平,这对参赛人员的心理素质就有很高的要求。
2.1.2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训练方法
体育舞蹈比赛通常是由男女搭配将舞蹈动作结合音乐风格来演绎的。所以,在准备阶段通常会使用间歇法和持续法来训练,使运动员的风格稳固化、动作自动化,进而全面提升其素质;在体育舞蹈运动比赛过程中一般会使用重复法,主要发展参赛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且稳定其竞技时的状态,以便达到最佳成绩;恢复阶段主要以变换法和训练法为主,有助于消除运动员的心理及身体疲劳。
2.1.3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比赛时间跨度
对于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说最重要的比赛莫过于每年五月底举办的全球性体育舞蹈盛会,就是人们常说的黑池舞蹈节。其次就是中国体育舞蹈的公开赛、大奖赛及体育舞蹈世界锦标赛,最后就是一些专业受众国内外的比赛。一般情况下,比赛的准备期大约是0.5到2个月的时间,比赛期限有1至3天,恢复期则为0.5到1个月。
2.1.4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负荷安排
体育舞蹈运动的负荷强度及负荷量随着准备阶段的进度逐渐增加,此时要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身体素质及坚强的意志力;进入比赛阶段后,负荷量逐步减小,而负荷强度继续增加,使比赛状态得以保持和巩固,让运动员的身体达到超量恢复的阶段,此时逐步减小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消除疲劳,使运动员各项素质积极恢复。
2.1.5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比赛安排
体育舞蹈运动比赛主要可以分为检查性、适应性、训练型及竞技性的比赛。训练性的比赛主要安排在比赛期前,针对舞蹈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或者综合能力的培训;适应性和检查性的比赛大多用在比赛前,专门用来提高运动员战术的自动化能力以及对比赛场地、裁判、气候和比赛对手等的适应力,进而,为获得比赛的好成绩打下牢固的基础。
2.1.6体育舞蹈专业受众的运动恢复
对专业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恢复不仅只是恢复原来的水平,还要采取训练的手段、营养学方面手段、心理学手段及生物学方面的手段对其进行恢复,力求超量恢复。
2.2体育舞蹈运动一般受众的训练周期特点
体育舞蹈运动一般受众的训练虽然通常以兴趣爱好、健身休闲和交际应酬等为目的,但是为了使体育舞蹈运动能够更好的发展,相关的协会还是会举行一些业余的比赛,这就要求了业余的体育舞蹈运动员也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素质。业余的体育舞蹈比赛不会像国际性的比赛那样重大,大多时候都是各相关协会综合各种现实的因素一年举办一次。而参加比赛的人员也是为了锻炼、检查自己,以获得更多参赛的经验。所以,安排全年多个训练周期相对适合一些。一般比赛的准备期为0.5个月到1.5个月,比赛期为5到8天,恢复期是0.5个月到1个月。另外,体育舞蹈运动一般受众的训练方法及内容与专业受众的大同小异,只是两者的目的不一样,一个注重比赛成绩,另一个则注重锻炼和体验。一般受众的训练与专业受众不一样的是运动恢复阶段,一般受众采取的办法是积极利用音乐疗法或者休息等方式来恢复。
中图分类号:G8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1-0345-01
前言
体育舞蹈融艺术、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 ,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成为广泛流传的社交舞蹈。它是一项有着高度艺术性与技巧性的表演和比赛项目,体育舞蹈被人们称为健与美结合的典范。它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竞赛的名次评判没有量化的指标,主要依靠场上裁判员根据国际体育舞蹈的评分标准,对运动员的综合表现进行比较和评判,直接打出各队选手的名次, 因此对运动员的运动技术、音乐表现力、舞蹈编排、心里素质、临场表现等有着极高的要求。
一、精湛的运动技术
运动技术是决定运动员竞赛成绩重要的因素之一。没有运动技术做基础,其他一切都是空谈。世界冠军东尼曾经说过,要想夺冠军最重要的是基本动作,它是舞蹈最扎实的基础,就像一幢大楼最重要的根基一样。动作技术是指完成动作的合理的方法,运动员根据动作的要求,合理运用内力(肌肉收缩力)和外力(人体的重力、支撑反作用力等) ,在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的情况下,改变身体和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充分发挥身体潜在能力,从而完成动作的方法。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技巧性的运动项目,技术精细、动作难度大、艺术性强、要求舞者有较强的旋转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较好的身体素质,如:有较好的速度耐力,静力性力量与爆发性力量相结合的能力等。在体育舞蹈的竞赛中,运动技术所占分值是最大的,在比赛中,许多选手都喜欢表演各种高难度的舞技与配合,以吸引裁判和观众注意力,但是他们并没有取得理想成绩。原因是他们的基本技术还达不到艺术化的审美要求。
二、音乐表现力
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对于体育舞蹈来说也是如此。它是选手表达一定思想情绪和意境,吐露情思的主线。选手对音乐是否有好的理解,对比赛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音乐是否正确是裁判员判定分数的第一标准,而选手把音乐诠释的程度则是分数高低的因素之一。
体育舞蹈包含摩登和拉丁两大舞种,其中包含有十支舞,十支舞的音乐风格完全不同,风格特点各异。选手根据不同舞种的音乐特点,既要跳出不同动作音乐节奏的特点和区别,又要领会不同风格音乐的内涵,使人体的基本技能和舞蹈技巧充分展现。选手要善于有意识地、满怀创作激情地领会音乐的主题旋律,并培养在动作中艺术地予以再现的能力。IDTA 英国国际舞蹈教师协会考官王子文曾讲到:“当你要达到舞蹈最高境界,必须音乐与舞蹈结合一体,用情感去欣赏音乐产生不同的表情韵味,将音乐扩散到你身体周边,你已到达舞蹈最高峰。”总之,音乐的表现力在体育舞蹈竞赛中是十分重要的,在比赛中,裁判看的第一项就是音乐的表现,它于运动技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流畅的舞蹈套路编排
在体育舞蹈的比赛中,想要脱颖而出,一套完整而优美的舞蹈套路的编排很重要。体育舞蹈是一种双人舞蹈。要靠男女之间相互依托,才会产生整体性的效果。两个人可以借助对方支撑做出很多优美的配合动作,男女选手的“动”、“静”造型全面展示各舞种的艺术风格,动作的交相辉映是体育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的表现所在。以上这些特点,就更增加了编排上的难度。整个套路既要展现其独特之处,体现各舞种的技术特点,又要适合选手本身,考虑舞者的个性特点,展示出选手的个人魅力。套路动作应该能展现选手的优点和长处,避开其缺点及不足。
一个套路的好坏,取决于各种动作之间的连接是否连贯和优美。它并不是简单的单个动作的排列,而是动作间的联系、配合及完整统一。此外动作的编排还要考虑国际发展趋势、运动学原理、美学法则等。总而言之,一个好的套路对于竞赛选手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掩盖选手在运动技术上的不足,是体育舞蹈的竞赛特征之一。
四、过硬的心理素质
心理因素在比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心理素质好能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将技术水平得到正常和超常的发挥。当今的比赛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由过去比较单一的因素转变为多元化因素,其中就包括心理因素。
体育舞蹈项目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它特有的艺术表现力,要求选手不仅要展示高超的舞技,而且更要展现过人的内心气质和高雅的艺术内涵,除此之外,它的竞赛形式也和其他竞赛有很大的不同,体育舞蹈的竞赛是同组别的选手在一个规定场地上竞技,场上可能同时站着几十对选手同时舞蹈,而每对选手的套路又各不相同,所以难免发生碰撞,以及其他情况。而周围观众的情绪,裁判的态度和对手的表现,场地的适应度等,这些外在的因素都会引起选手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影响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甚至造成严重的失误。所以即使选手有了较高的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若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作保障,其技术水平在比赛中难以正常发挥,更不要说超水平发挥了。尤其是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比较接近的条件下,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也就显得更加突出。体育舞蹈选手要有较强的心理负荷的承受力及较好的心理状态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比赛的成功。
五、精彩的临场表现
临场表现主要是指比赛场上的表演情况。临场的发挥对于一个舞者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些舞者,平时训练非常刻苦,在动作的规格以及衔接上下了不少苦功,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也非常到位,可一到赛场上,见到威严的裁判和满场的观众就禁不住紧张起来,以至于动作僵硬,抢拍子,目无表情等缺点全部暴露在评审面前,而不能取得理想的预期的成绩,这也是比赛经验不足,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此外,另外舞者抗干扰性要强,不能因为别人对你的干扰而影响到自己接下来的比赛。
参考文献:
[1]孟昭鑫. 体育舞蹈拉丁舞训练内容体系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 (4) :61~64.
[2]荆光辉,谢军. 从本质的角度认定体育美与艺术美之异同[J ] . 体育学刊,1997 (1) :6.
[3]孙美兰. 艺术概论[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0~94.
[4]孟昭鑫. 浅析制约艺术体操表现能力的因素[J ] . 天津体育学院学
报,1996 (3) .
[5]柯杨宁. 体育舞蹈选手的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J].体育科学研究,2002 ,6 (4) :56~57.
前言
有些人对体育舞蹈认识比较简单,认为体育舞蹈就是交谊舞的课程化。音乐舞蹈进课堂列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体育舞蹈是由老交谊舞、民间自娱性舞蹈发展成为当代国际流行的一种竞技性的社会舞蹈。它集音乐、技巧、体能表演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建立友谊、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极好运动项目。现在体育舞蹈已发展成为了2大类、10个舞种的较完整的体系。有些学习者热爱它,但未深入其本质;有些人则认为它们神秘,可望而不可及。因而有必要对国际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内在联系、表现形式、风格、特点和难度的不同加以区别,以利于两者的健康发展,服务于大学的体育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1.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对比分析法,文献检索法、综述法。
2. 分析讨论
2.1 国际标准交谊舞的演变和发展
这类舞蹈起源于非洲的牧童舞,先后传入西班牙和南美洲。20世纪初已非常盛行,它的舞步动作刚劲有力、深沉、典雅、流畅,深受欧美群众的喜爱。20世纪初,北美和南美的一些社交舞爱好者,根据黑人的“哀歌”创编了布鲁斯舞,以抒情、沉长的滑步为特点,在美国颇为流行。1913年滑稽舞蹈演员哈利・福克斯创编出情绪轻柔、节奏活泼、风格幽雅洒脱,好像狐狸走路的福克斯舞,也称狐步舞。这些舞的出现,打破了欧洲独霸社交舞的局面,对交谊舞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此后,社交舞中充实了华尔兹、布鲁斯、快华尔兹、狐步、探戈等典型舞蹈内容。
为了对各国自行创编的社交舞加以统一规范,20年代初,英国皇家舞蹈协会集中3个方面的交谊舞专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对当时的社交舞进行了科学的加工调整,共同审定了布鲁斯、慢华尔兹、慢狐步、快华尔兹、快步舞、伦巴、探戈7种公认的合乎标准的舞蹈,也称老国际标准交谊舞,并由英国皇家舞蹈协会公布于世。从此,国际上便形成了比较统一的交谊舞舞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交谊舞”,英文为“Social Dancing”。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国际标准交谊舞又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在西方出现了自由奔放、情绪热烈、节奏欢快的迪斯科。现代交谊舞在拉丁美洲与当地豪放洒脱的文化气质相交融,又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恰恰、伦巴、牛仔、桑巴、斗牛舞,这些舞风靡一世,形成了新一代舞种――拉丁舞。1960年拉丁舞正式成为世界锦标赛的比赛项目,随着英国皇家协会教材的不断修改和更新,呈现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规范舞蹈,即当今风靡全球的体育舞蹈。至此,国际标准交谊舞已发展成了2大类、10个舞种。
第一类:摩登舞: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维也纳华尔兹。
第二类:拉丁舞:伦巴、恰恰、桑巴、斗牛、牛仔。
2.2 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差异
2.2.1 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风格特点差异
体育舞蹈包含有摩登舞和拉丁舞,摩登舞典雅大方,动作流畅,气宇轩昂;拉丁舞则热情奔放,动作洒脱,具有拉丁美洲文化艺术色彩。体育舞蹈所展示的舞蹈艺术、音乐艺术、服饰艺术、形体艺术和造型艺术,具有多元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在强烈的韵律节奏中,运用舞步、跳跃、转体、摆荡、升降、倾斜等动作,把舒展奔放的舞姿与动作技术以及独特新颖的编排巧妙地结合起来,体现出高超的技巧、优美的姿态造型,使体育舞蹈赋予时代气息和艺术的魄力,并涵盖了社会学、人文学、人体运动科学、心理学和美学等特征。
交谊舞具有高贵典雅、洒脱大方的风格特点,其艺术可塑造出人的优良气质与风度。在庄重、典雅的舞蹈运动中,渗透着欢快;在灵活、含蓄、自娱的默契配合中,塑造出光彩夺目的艺术造型美,并潜移默化地改善着自身的气质与风度。而它的技术动作比较简单,没有严格的规范性,舞者跳起来比较轻松、自然、流畅,容易学会。同时,由于交谊舞带有浓厚的娱乐艺术色彩,因而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求。
2.2.2 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动作难度
体育舞蹈的每个基本步法、基本动作以及花样组合动作都比交谊舞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属于竞技和体育表演项目。近半个世纪以来,体育舞蹈选手不断参与激烈竞争,对艺术境界不断追求,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舞蹈艺术的完善和发展,技术难度越来越大,竞技水平显著提高。然而,交谊舞是属于娱乐性的体育活动项目,技术动作较简单、易学。同时,由于比较注重竞技和表演性,所以推动其发展的动力不足,影响交谊舞的技术动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国际标准舞大赛中,大会评委对参加体育舞蹈比赛的选手技术要求与参加交谊大赛的选手的技术难度要求截然不同。体育舞蹈选手不但要求准确踩准音乐节拍,舞步到位,花样组织编排合理、精彩、有创意,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难度,同时还需要有较好的表演能力,以充分体现出体育舞蹈内在的风格特点和艺术特征。交谊舞比赛,选手只需基本踩准音乐节拍,舞步基本到位,有简单的花样,则达到了评分的要求。显然,体育舞蹈的技术动作难度明显大于交谊舞的技术难度。
2.3 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相互关系
2.3.1 体育舞蹈与交谊舞有着相同的内在结合和表现形式
从国际标准交谊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可知,体育舞蹈起源于老的交谊舞,它是从老交谊舞中派生出来的新的舞蹈体系,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体育舞蹈与交谊舞有着相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例如:体育舞蹈中有交谊舞的慢华尔兹、快华尔兹、快步舞、探戈舞等种类,它们所表达的内涵和形式相同;伦巴音乐缠绵,舞蹈风格柔媚而抒情;牛仔舞表现了西方热情奔放、活泼多变的风格等等。它们是人们交流思想、抒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极好方式,使人们自我封闭意识在这里得到彻底的解脱。
2.3.2 体育舞蹈与交谊舞均有良好的锻炼价值
体育舞蹈与交谊舞均是国际化的时尚体育运动。目前,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参与此项活动,他们根据自己年龄、性格、爱好特点选择不同的舞种进行锻炼。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起着同样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我们参加体育舞蹈和交谊舞活动应是志在参与,运动量过大、强度过高或过于追求竞赛成绩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同时我们参加体育舞蹈与交谊舞活动宜到健康的场所进行,尽量避免意外事情发生,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锻炼价值。
2.3.3 建议在高等学校中同时开展两种舞蹈
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带有强烈的体育竞技表演性,后者则具有浓厚的娱乐活动色彩。体育舞蹈中摩登舞舞姿庄重、典雅大方,女士姿态优美动人,男士则颇有绅士风度,具有迷人的艺术色彩;拉丁舞则热情奔放、洒脱豪迈,风格引人入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致使体育舞蹈深深吸引着广大师生爱好者,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丰富学生的校园课外活动具有很大帮助。若在高校大学生运动中开展体育舞蹈或是交谊舞锦标赛,对推动
这类舞蹈的开展将具有更为强大的推动作用。
结论
从文中对两者差异与共性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体育舞蹈与交谊舞都属于同类舞蹈体育,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体育舞蹈起源于交谊舞,但随着发展,各自特点风格又表现不同,同时反映出的社会性就有明显的差异。体育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舞蹈形式,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立国.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后可行性研究[M].中国体育科技,1999,(4).
[2]熊文.探讨体育舞蹈的锻炼价值[M].广东高学院学报,2001,(4).
1.健身效应。两者皆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健身运动,通过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还可以陶冶情操,是融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运动项目。
2.运动形式。两者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成套动作的。根据音乐节奏和速度的不同变化,设计和编排与音乐相吻合的动作,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
3.身体的条件。两个项目都属于节奏感和表现力极强的运动项目,所以要求锻炼者也要有极好的乐感和身体协调能力和丰富的表现力,这样才能正确和规范的完成动作,发展其项目的魅力。
二、啦啦操与体育舞蹈的不同点
1.历史背景。啦啦操于19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校园,随着运动的发展,由最初的自发组成的助威活动演变到现在有规定动作和比赛规则的正规性的竞赛模式。体育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原始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后广泛流传成为今天的国际标准交谊舞,又称体育舞蹈。
2.动作性质的不同。啦啦操是由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组成的。舞蹈啦啦操是表演性质的项目;技巧啦啦操是竞赛性的项目。两者的运动过程都是鼓舞和煽动的过程,它的作用在于营造比赛的气氛;调动观众的激情和增强体育赛事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体育舞蹈是一门艺术的表现,每一个动作都反映了现实生活,使人体动作的语言,书法和表现强烈的精神的体验,是蕴含情感和融合象征意义的人体活动。
关键词 体育舞蹈 比赛 身心健康 素质教育 价值
一、前言
学校教育贯彻“健康第一”标准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进入了整体推进阶段。高校体育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从知识性教育向素质性教育转变。随着“健康第一”和“终生体育”思想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净化,新的健康观念使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内容和方式都发生着变化。而体育舞蹈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应运而生的新兴体育项目。他涵盖了以生理学、心理学、美学、音乐、服饰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具有传播人类知识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作用,有着感化人生、教化育人、陶冶身心、超越极限、发挥创意、观赏演技、促进交往、体现人身价值的特殊功能[1]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为了让大学生真正喜欢和掌握体育舞蹈,高校应加强思想认识,提高体育舞蹈比赛在教育中的地位,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舞蹈比赛与表演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体育舞蹈运动的场所;推进体育舞蹈选项课和俱乐部化;教学内容要合理、科学、系统;多举行体育舞蹈比赛,让学生多接触这项运动并进行交流。为此,本论文试图通过对体育舞蹈本身规范性、表演性、经济型等特点,进一步对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全国普通高校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因素以及大学生参与体育舞蹈比赛及表演的必要性分析,为今后体育舞蹈竞赛的发展和深化体育舞蹈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体育舞蹈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中国,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成熟,赛事体系初具规模;2002年,由原文化部所属中国业余舞蹈竞技协会和国家体育总局所属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联合组成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后,对工作进行了总结、归纳和梳理,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机制[2]。
2.存在的问题
由于体育舞蹈运动在我国起步晚、起点低以及各方面的原因,虽然在短时间内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高校内,存在比赛规则的局限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高校宣传力度有限,缺少竞赛氛围等问题。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舞蹈的概念
体育舞蹈是摩登舞,拉丁舞的统称,因这两种舞蹈的基本步伐名称、模式、要领都经国际舞蹈运动联合会认定标准,并向全世界该标准(该会成立于1957年,总部设在德国,现在有一百多个会员国的组织,于1997年9月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为正式会员。同时,也是世界运动联盟,国际体育总会和世界竞赛协会的会员组织。同时总部设在英国的世界舞蹈和舞蹈运动理事会也于1997年12月加入,成为其员。)所以也称国际标准舞[2]。因这两种舞蹈的强度、力度、速度与其它体育运动量等同,所以划入体育运动类,统称为体育舞蹈。
(二)体育舞蹈的起源
体育舞蹈起源于欧美的传统社交,具有悠久的历史,前身叫做社交舞又称做舞厅舞。后来欧洲贵族将这些民间舞加以提炼和规范,形成了流行宫廷舞;在15世纪的文艺复兴鼎盛时期有相关舞蹈教师对宫廷舞的音乐舞场礼仪做出说明和规定,不过那时候的衣服十分讲究,男子穿紧身服饰,女子束胸束腹,因此舞蹈的技巧集中在步伐上,还强调了瞬间的爆发力,这些都为后来体育舞蹈L格的形成画上了烙印。伴随着文艺复习的风尚变化影响了宫廷舞的风格,在16世纪下半叶宫廷中又形成一种名为巴塞舞。
(三)体育舞蹈的特点
1.严格的规范性
规范性首先表现在体育舞蹈是一个完整的舞蹈系统,如同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一样,它是经过数百年历史的锤炼,几代人的加工而成的;其次表现在技术的规范性上,它严格到多一分嫌过,少一分欠火。
2.表演观赏性
体育舞蹈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既有观赏的价值又有参与的可能,被认为是“真正的艺术”。
3.体育性
体育性一方面体现在竞技性,即比成绩,拿冠军,为国争光;另一方面表现在锻炼价值上,从60年代至今,许多科研人员对体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作用做过研究,通过对人体能量代谢、能量消耗和心率变化的测定,显示出:华尔兹和探戈的能量代谢为7.57,高于网球7.30,与羽毛球8.0相近;体育舞蹈的最高心率为:女子197次/分,男子210次/分。可见,体育舞蹈引起人的生理变化是明显的,它是陶冶情操,锻炼体魄的一种极好形式。
(四)我国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现状
体育舞蹈融体育与舞蹈为一体,它不仅有较强的教育性、健身性、竞技性、自娱性和娱人性等特点,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美学价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这项运动受到教育部的重视,1987年,国家教委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增设体育舞蹈课,此后又在大学公共体育课中增设体育舞蹈选修课。1991年,国家教委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把体育舞蹈列为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科的必修课程,体育舞蹈被列为体育教学内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和青睐[5]。
三、大学生参与体育舞蹈比赛与表演的必要性分析
(一)参与体育舞蹈比赛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1.参与体育舞蹈比赛与表演对大学生气质的提高
体育舞蹈是一种能让身体得到全面锻炼的健身手段,练习者的全身肌肉的力量性、协调性、柔韧性都得到增强,塑造健康体态。
2.参与体育舞蹈比赛与表演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发展体育舞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坚持性、果断性、自制力、独立性等个性品质;使性格开朗、乐观、情绪振奋、充满生气;增进自我了解,树立起愉悦自己的态度。体育舞蹈作为客观事物,它的特点不仅满足了大学生健身、娱乐、社交等需要,从不同角度上也满足了学生的美感需要。古人说“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觉手足自运,欢之至也,此舞之所由起也”。所谓“乐心内发”就是指人的心理需要,也就是说舞蹈起源于人的心理需要。经常保持这种良好的情绪体验,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它能使人朝气蓬勃,振奋精神,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更高的理想和信念。
3.参与体育舞蹈比赛与表演促进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创造现代文化的人类本身,不仅仅只关心自己的身体美,也应注重身体的和谐发展,从而推动着高水平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建设和发展。科学的高速发展推动着人类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的推进和转变。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但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层次发展,体育的目的已远远超出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范畴。
4.参与体育舞蹈比赛与表演促进大学生身体的新陈代谢
体育舞蹈能促进和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据测试,一般跳摩登舞(或标准舞),如华尔兹、探戈舞持续时间10min的话,就可使人体新陈代谢率增加60%~80%,而跳拉丁舞,如恰恰和桑巴舞持续时间同样是10min,则增加更多。假如训练强度和密度大的选手只需持续30min的体育舞蹈,就近三万步数,行程约一万米[7],此时人体糖原储存量增多,脂肪量减少,基础代谢可处在标准范围或略有下降,而对超体重者起到一定p肥作用。
5.参与体育舞蹈比赛与表演增强大学生的心肺功能
能增强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大学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尚不完善,心肌纤维短而细,肌纤维之间的间质较少,心脏第2期孙中英,孙伟: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收缩力较弱,每博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都略小于成人。体育舞蹈属于强度灵活可控的有氧运动,据资料显示:体育舞蹈对人体能量代谢、能量消耗和心率变化影响的测定中,华尔兹和探戈的能量代谢为7、30,与羽毛球8、0相近;体育舞蹈的最高心率为:女子197次/分,男子210次/分。在进行体育舞蹈运动时,连续跳10m i n就可使心肌收缩加强,血流速度加快,心率增加,每分心输出量相应增加,从而加强了心泵功能,提高全身的代谢水平。另外,医学研究证明,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舞蹈能使人体分泌出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这些物质能把人体的血流量、神经细胞兴奋度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改善和提高机体内的功能。有关专家对每跳10min体育舞蹈收集一次呼出的气体进行分析,每分钟每千克体重的摄氧量,男子为31、2ml,女子为28、1ml,分别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60%与90%。且被测试者心率为135次/min,相当于最高心率的78%(最高心率=220-年龄)。由此推算,连续跳三曲体育舞蹈的运动量就相当于长跑(10~12km/h)、游泳(50~60m/min)、骑自行车(25~30km/h)的运动量,可见体育舞蹈所引起的明显的生理变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发育尚未完善的心肺功能。
6.参与体育舞蹈比赛与表演增强大学生的耐力素质
体育舞蹈有助于耐力素质的提高体育舞蹈比赛一般都是要求选手连续跳完5至10种或4至8种舞步才能下场休息,一曲终了,片刻另一曲又开始。摩登舞比赛都必须连续跳完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维也纳华尔兹才能退场,而拉丁舞比赛则连续跳完恰恰恰、伦巴、桑巴、牛仔舞和斗牛舞,方可退场。如参加全能比赛就要连续跳完摩登舞和拉丁舞10个舞曲才能退场休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连续跳完以上这些舞种,除要有娴熟的舞技和顽强的意志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特别是耐力素质,只有具备一定的专项耐力素质,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舞蹈技术动作,以争取比赛的最后胜利。
四、结论
当前,全国各省市纷纷成立了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并在高校中开展体育舞蹈课程,举办了各种规模的体育舞蹈竞赛。这是促进体育舞蹈在高校发展的一大助力,本文从体育舞蹈起源、特点出发,再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参与体育舞蹈比赛而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体育舞蹈比赛与表演可以提高大学生气质、增强心理素质、提高交际能力、增加身体素质,以及对教师教学的及时反馈、促进教师创作水平的提高、教学成果和经验的加强等等,更全面、更完善地构建体育舞蹈技能教学体系,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及输出人才,这些都表明了大学生参与体育舞蹈比赛与表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陈茜茜.体育舞蹈起源与发展的史学初探[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4).
[2] 肖秀显.试析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65-166.
[3] 杨彬.论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171-172.
[4] 李蕾,万道明.关于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
[5] 霍蕾.论芭蕾教育“学生潜质”的开发与培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
[6] 荣丽等.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开展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
[7] 郭邦海.体育运动竞赛规则大全(体育舞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3:2488-2491.
[8] 张清澍.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