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

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06 10:16: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

篇1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254-02

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已经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备受关注并迫于攻克的难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们体质下降的状况,国家先后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通过学校教育给学生灌输从事体育锻炼的观念,以及是否增强青少年在课余和假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1]。青少年在校期间基于学业上的沉重压力造成学生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忌自身的身体锻炼,但是在寒暑假期期间青少年有了更多的自主安排时间和自由空间,能否让学生充分利用假期阶段进行系统地身体锻炼,对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都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

该文以许昌市青少年参与暑寒假体育活动的现状为研究对象。以许昌市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许昌市青少年假期从事体育活动的状况。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青少年参与假期体育活动的频率、时间段和时间

通过调查假期青少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参加锻炼的时间段以及每次参与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习惯。调查表明: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次数在1~2次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63.9%;每周进行3~5次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5%;每周从事体育锻炼6次和偶尔参加锻炼的青少年最少,分别为13.3%和7.6%。调查所得数据不容乐观,仅有28.8%的青少年达到了每周进行体育锻炼至少三次的基本标准。其中71.5%的青少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都低于2次,未能达到正常标准。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得知,造成青少年假期从事体育锻炼频率较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校期间学习压力较大,假期中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习任务,假期期间青少年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相当一部分学生更愿意通过看电视和上网来缓解压力,因此没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锻炼。另外,青少年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从而造成了每周参与锻炼频度较低的现象。

欲想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不能太短,过长或过短的锻炼时间都不能达到有效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在参与体育锻炼时要保证一定的持续时间,适度的锻炼时间更有益身体的健康发展。由调查所得数据得知,青少年在假期中每次参与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54.3%,每次锻炼1~2小时以内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27.3%;每次从事体育锻炼2~3个小时的青少年占总数的11.2%;选择3小时以上的学生占总数的7.2%。通过所调查的数据仅从量的层面上分析可以说明: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相对合理,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若要充分保证锻炼的效果单有量依然不能不行,还必须要有一定强度作为保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讲解体育锻炼的相关原理和知识,让学生能够更为客观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

对青少年参与假期体育锻炼时间段的调查表明,学生更加倾向于下午和傍晚进行体育锻炼,选择早上锻炼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13.5%;选择上午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9%;选择下午和晚上锻炼的人数比依次是43.2%和34.1%。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得知,由于学期中的课程安排,早上都要早起学习,而放假期间有来之不易的懒觉时间,尤其是寒假期间更多的青少年不愿意早起,更倾向于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2 青少年参与假期体育活动的场地

对青少年假期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在假期期间从事体育锻炼比较倾向于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广场。选择广场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42.5%;选择学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1.1%;选择小区内和健身房的人数比是23.8%和19.8%;选择在家中进行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占总数的11.3%。通过与学生进一步的交流得知,相对其他公共的锻炼场所,青少年对学校的环境更为熟悉并且场地设施较为全面,例如篮球场地,排球场地等球类场地,因此受到众多男生的亲昵。在广场上进行体育锻炼也成为青少年的首选,随着许昌市广场体育如火如荼的开展,广场体育已经成为许昌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升华为另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在这里进行锻炼,不仅能增进健康,而且能够感受到城市和谐发展的一种欣欣向荣的繁荣气息,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许昌市健身房的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一部分青少年假期体育锻炼的地点选择了健身房,有规范的场地设施,结合专业的指导人员指导,体育锻炼相对自发性锻炼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2.3 影响许昌青少年参与假期体育活动的因素

影响青少年参与假期体育活动的分别为:时间、场地、指导、同伴、经济、技术条件、学习压力、天气情况等。选择时间的占总人数的58.3%,通过调查发现制约青少年参加假期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就是“时间上不允许”,大多数家长认为青少年在假期的最大任务就是学习,担心子女在假期在学习上有所松懈,在新学期输在“起跑线”上,盲目的增加学习任务。这样的误区就造成了青少年疲于应付各种辅导班,学习压力过大。这也与选择学习压力,占总人数的57.4%的调查数据相吻合。选择场地的占总人数的42.7%,调查发现许昌市公共体育场地基本能满足市民的锻炼需求,但是专门针对适龄青少年的活动场地还比较欠缺。选择指导的占总人说的38.2%,走访发现青少年在校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青少年身体上的参与,但对于其心理指导较少没有真正培养出兴趣,在假期缺少了教师的指导青少年就不会自主的参加体育活动;另一方面青少年喜欢从事新兴体育项目,但是这些项目的在学校的教学中是难以涉及的。青少年就缺乏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使得其假期难以参与体育活动,这也与选择技术技能占总人数32.4%的调查结果相符合。选择同伴的占总人数的33.8%,走访发现家长给自己子女安排的假期活动不尽相同,就使得那些喜欢多人同时参与的运动项目难以组织开展。青少年喜欢和同学、朋友结伴参加体育活动,相互时间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更难参与体育活动。

3 结论与建议

3.1 学校要求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除了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相应教学内容以外,更要结合当地运动项目参与特点,安排一些受制约因素少的项目设为校本课程形成本校特色。在体育课的上课形式上,安排一定量的理论课程,普及体育基础知识,使青少年对于体育的了解程度,培养兴趣,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

3.2 家长监督

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广泛多样,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物中去,不愿意受人约束,但是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长应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督促学生在学习的闲暇时间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家长还应起到重要的模范带头和监督作用,在监督的同时应注意采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法,在工作之余陪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采用合理的手段和方式引导青少年从事体育锻炼并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

3.3 社会影响

加强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尽可能在场地和设施上满足学生假期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社区在寒暑假期间尽可能的组织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趣味性体育活动,包括篮球、排球、羽毛球、舞蹈和跑步等比赛来吸引青少年参与,不断地丰富青少年假期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 一天锻炼一小时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具体表现为:肺活量、速度、力量及耐力等指标持续走低;视力低下及过度肥胖的现象普遍发生。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因素有许多,除了天生的身体疾病之外,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锻炼资源的缺少、学校教育方式的偏重、所处社会环境对体育锻炼的不重视等等都对青少年“孱弱”的身体状况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青少年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国家持续健康发展所必备的条件,为了确保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国家提出了“青少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政策。从20世纪中期提出直到现在,尽管国家教育部门一直坚持强化和完善这项法规,但实行现状却不是很理想,从青少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这个结果来看,这项为了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才被提出的政策并没有起到它原本应有的作用,而其原因却在多个方面。

一、导致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低下现状的原因

(一)学业压力导致普遍对体育锻炼不引起重视

目前,我国人才选拔方式单一,高考成为了许多生于普通家庭的孩子“出人头地”的唯一方式。家长想要子女考入高等学府获得更好的资源、学生期望通过进入理想大学来获得更高的文化及社会资本、学校则是希望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如此万众一心,高考成为了众人的目标,而与高考并不相关的体育锻炼,则被抛到了不被重视甚至常被忽略的位置上。身为初中生,在高中教W资源倾斜并不平衡的教学现状下,考入一个当地或者全国的重点高等教育学府更是重中之重,即使是初中学业并不繁重的情况下,如果在掌握了初中知识后尚学有余力,那多出的精力也会被用在预习高中的学科知识,为将来的高考“做好准备”。学生与家长当然想要青少年拥有优良的身体素质,但在与敲开重点学府的大门相比之下,并不能给学生考入高等学府带来帮助的、包括体育教育在内的其他教育,就被“理所应当”地摒弃了。

(二)生活方式及饮食导致青少年身体状况不佳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业余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选择空余时间参见体育活动的人群大幅度减少,人们更原意将时间花费在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等精神娱乐上。而青少年因为较多的空余时间、对新事物强大的接受能力、以及尚不完全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更为大量。一有时间就捧起移动电子设备,甚至在交谈、走路、进食的时候也“手不释机”,更遑论常常有青少年为了游戏、聊天等原因而时常熬夜的情况发生,这在导致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学习成长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另外,全球化的经济交流带来的物流便捷,使得人们在饮食方面有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林良满目的零食也对青少年有着极大的诱惑力。获取美味零食的经济成本极低,而相比味道多种多样的零食,三餐中绿油油的青菜、肥腻腻的肉食显得极为寡淡无味,导致青少年更倾向与满足自己的味蕾而不是补充身体所需营养。但零食不仅不能补充人体所需营养,还会导致人体在消化、代谢等等方面出现问题。美味的零食中包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氢化植物油、大量的防腐剂等化学元素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

二、一天锻炼一小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一天锻炼一小时”概述

《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是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等部门于1978年4月共同的政策,其中要求“中小学每天平均保证有一小时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体育锻炼。”,同年9月,教育部补充《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中说明:“学生每天要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和体育锻炼)。”。此后国家相关部门多次的教学条例都有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相关补充要求于规定。关于这项决策,主要有如下三项要求:1.“一小时”是指学生在校园中的一小时,校外时间不计在内;2.体育活动要求每天都达到一小时,而不是平均下来每天一小时;3.体育运动时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集体体育活动。

(二)国外体育锻炼现状对一天锻炼一小时的借鉴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普遍对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十分重视,而那些成功实例对推行“一天锻炼一小时”极为不顺的我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日本中小学生每天的校内规定活动时间高达100分钟,且形式多样,各种体育社团的繁荣在提高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得学生花费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往往超过了2个小时;瑞典政府对青少年多人参加长时间体育活动有经济奖励;美国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平均每周为12.6小时;法国中小学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达到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由上,推行体育锻炼根本上需要提高学生对于运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必要时也可以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一定精神或物质奖励。

三、结语

青少年是国家正在成长中的栋梁,是推行国家未来发展的主体,维持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是国家教育部门甚至全社会都需要重点关注的大事。落实“一天锻炼一小时”对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行动起来,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身体。

篇3

>> 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分析 “阳光体育运动”对肥胖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取向性研究 不同民族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探讨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分析 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分析 长春市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现状及策略研究* 鞍山市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普通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女性体育锻炼分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研究 大学生体育锻炼主体意识影响因素及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及促进措施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S].2011.06.

[3] 吴燕丹,李春晓,林立.民生视域下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体育科学.2014.34(3):47-53.

篇4

关键词 中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学校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意识到课外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因为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课外体育锻炼对中学生的影响甚大,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学校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学校领域积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引导中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锻炼时相对于体育课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的,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1],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渠道,是体育课的第二课堂。作为体育课的补充,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和教育的手段,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制度,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新的发展[2]。生命在于运动,锻炼有利于身心健康锻炼有利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非传染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能促进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3]。

中国青少年学生学习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它不仅长期困扰着和阻碍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而且,还严重影响着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青少年中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日趋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智力发展的主要时期。研究表示,大多数中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持有肯定的态度,其中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也在养成。马宁在《在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中,说明了课外体育锻炼在中学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4]。邵秀菊《烟台市初级中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研究》中,面对中学生体质多年下滑的趋势,课外体育锻炼对中学生的体质的影响。不少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前,成天埋头书本,之中智力,而忽视了体质,不注重体育锻炼[5]。这样,不仅导致体质下降,也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结果耽误了中学生在青少年时期体质基础的黄金阶段。因此,中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在抓好智力发展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体质的发展。课外体育锻炼对中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多方面的功能,它的实际效果超出了增强体质的作用,有促进青少年身心协调发展的全面效应;它也超出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同时它还超出了学生时代的时间界限,具有终身的意义。国内外的学者曾通过横坡面调查和追踪调查,取得了很多数据资料,发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中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的增长幅度,一般高于不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对于中学生的肌肉、骨骼系统的发育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更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内容安排符合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的规定,符合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锻炼内容,是值得提倡的。大部分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持有极大的兴趣,因为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等等。还有一部分中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兴趣不大,主要因为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不够充分,不能满足大部分中学生残疾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中学体育教师受教育程度较高,专业知识较全面,理论知识丰富,实际教学经验较少。男教师比女教师认识超出太多,男女比例失调。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值得提倡的,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健康阳光的课外体育锻炼。学校应开展更多符合中学生兴趣爱好的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培养中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要增加符合要求的体育场地器材。中学体育教师要增加上课经验,丰富自己的实际上课经验。学校还要主要男女教师的比例,适度的招聘女教师参与到体育教学的事业中。女生也要开阔视野,意识到体育的魅力,喜欢上体育,乐于从事体育事业。学校应适当地增加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引导男女生共同参加到课外体育锻炼当中,制定适应男女生不同身体素质的项目,因人制宜的引导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学校以及体育教师,在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中,要积极引导,发展全面身体素质的项目,还要加强保护与监督,防止学生意外损伤。

参考文献:

[1] 丁占伟.成都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4.

[2] 曹佃省,唐语林,汤彬,姜小蕾,谢光荣.长沙市2所中学学生课外锻炼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03).

篇5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课题, 项目批准号:2014BTY00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80-02

现如今,社会时代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不仅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更加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而在这环境背景的影响下,要从青少年就开始培养其自身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当前,大多数的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比较强烈,积极性也比较高涨,很多青少年能够逐渐的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和作用,但是在实际的体育锻炼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健康的运动理念和运动方式。比如一些空腹锻炼、运动后大量饮水、锻炼时间没有调整、运动受伤之后的紧急处理办法等等,这些不健康的体育运动行为,不仅对青少年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很容易导致青少年长期运动下养成的不良运动理念和行为。而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下,就需要对青少年的健康体育行为进行培养,让学生在享受体育锻炼的同时,能够养成健康良好的锻炼方式。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针对某地区12-16岁青少年400名,男女各200人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课题的需求,查阅了有关青少年健康体育行为运动的培养路径方面的期刊、教材等等,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当中青少年健康体育行为的培养,这些资料能够为本论文课题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支持,对分析城镇化进程中青少年健康行为培养路径提供基础知识保障。

1.2.2问卷调查法

对某地区40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对青少年当前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运动状态进行调查,为了解在城镇化进程中青少年的体育行为是否健康提供了现实根据。

1.2.3数理统计法

根据上述问卷调查法的结果,结合文献资料法当中搜集到的内容,利用表格的形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并且进行统一的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

从表1和表2的结果显示可以看出,男生每次的体育锻炼时间相对女生比较长,基本上都能够保持在一个小时至两个小时之间,而女生与男生相比则要稍微短一些,基本上集中在一个小时之内。而男生和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也不同,男生仍然比较多,基本上都能够保持在一周三至四次的体育锻炼,而女生就比较少,基本上一周也只能够有一次或者两次的锻炼,总体来说,每一天都保持体育锻炼的人数非常得少[1]。

根据上述表格不难发现,在以前,很多农村的青少年,在课程结束之后回到家中,完成基本作业之后,就会几个青少年一起约出来进行一些传统体育游戏的玩耍,比如一些跳绳、踢毽子、跳房子等等,而在当前城镇化的不断进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从原来的村庄逐渐都聚集到某一个小区,这也导致青少年在一起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城镇化进程当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即使作业完成之后,也不喜欢出去玩,呆在家里利用网络进行游戏,很少出门,这些传统的体育游戏已经很少有人在继续,所以当前青少年的体育参与时间和次数都非常得少,健康的体育行为就更加得少。

2.2课外时间安排情况

从表3当中不难看出,现如今的青少年在课外时间几乎是在网络上集中,网络游戏、看电视的非常多,利用课外时间来进行学习或者是体育锻炼的人数非常得少,这不仅是当前现代生活模式转变带来的影响,而且也是教学方式所导致的。

现如今,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当前网络科技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给现代人们生活提供有效便利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应用,能够逐渐将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转变,青少年更多的关注一些电视、网络等内容,导致青少年对于体育锻炼的关心和重视程度越来越低[2]。青少年越来越多的喜欢沉浸在网吧或者是家中的网络进行游戏或者其他的一些内容,青少年的这个阶段其自身的控制能力比较差,很容易沉迷在某一个事物当中,不仅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体育行为锻炼更加的产生了制约。另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家长给子女安排的培训班越来越多、形式和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导致学生的大多数课外时间都投入到了培训班的学习当中,更加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3.结论与建议

3.1培养青少年健康体育行为的策略分析

3.1.1学校要与家庭进行有效的合作

在当前城镇化的进程影响下,学生的体育行为培养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网络科技的兴起,但是为了能够给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就需要学校和家庭相互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学校要想取得良好的青少年体育行为培养效果,就需要与家庭进行切实有效的合作,将家庭的影响力和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对于青少年来说,家庭和学校两者的影响力非常得大。学校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过程中,有明显的优势,因为青少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进行学习和生活,而学校当中的一些规范、计划、系统性的优势,能够有效的提高青少年在参与体育活动当中的兴趣和效果。但是如果单纯的凭借学校的力量来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体育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学校在培养青少年健康体育行为方面有很多优势的方面,但是仍然存在问题,比如灵活性就比较差、并且不能够进行实际的一对一教学等等,而学校在这方面的劣势则正是家庭能够有效补充的部分。在城镇化进程中青少年的健康体育行为培养,需要学校与家庭进行有效的合作,将双方的优势和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做到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从根本上对青少年的健康体育行为进行培养和提高。

3.1.2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即使是在城镇化中的青少年健康体育行为培养,也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教育,对于学校来说,体育教师就是能够培养青少年健康体育行为的最直接主导者,学生的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离不开体育教师的组织、管理以及日常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只要在学校接受的体育行为教育和培养,都需要体育教师的指导才能够完成。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培养涉及到的方面有很多,并且范围非常广泛,体育教师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体育教师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职能才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起自身的健康体育行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或者是一些其他的体育活动当中,需要不断的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健康意识、规范当前青少年自身的体育技能、将健康体育行为的优势和好处逐渐的传授给青少年,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培养青少年健康体育的意识,以及健康体育行为的习惯[3]。

3.1.3突出体育课的基础性地位

体育课在青少年的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下,家长对于青少年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并且给青少年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对于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格外的重视,很多时间都用来给青少年报一些培训班,让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能够有所提升。但是过大的学习压力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以及生理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青少年的时间正处于比较敏感的时期,过大的压力会导致青少年更加无心学习,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学校要将体育课的地位尽可能的突出出来,让青少年能够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在体育课程当中能够释放自己的压力,不仅能够达到锻炼体自目的,而能够逐渐的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体育课程的定位局限在能够强身健体的范围内,但是实际上,体育课程的重点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利用一些体育技能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锻炼和学习,逐渐养成良好、健康的体育行为习惯,为青少年的终生体育运动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

3.1.4创设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良好氛围

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培养不是短期内就能够完成的,特别是在当前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青少年的健康体育行为培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学校要想成为青少年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主要推动者,就需要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体育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科学的健身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不仅局限于课堂内的学习,在课堂外进行一些体育锻炼的时候,也能够保证健康的体育行为,能够融入到青少年日常的生活当中。比如一些关于如何健康进行体育锻炼的主题班会、或者体育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室外的体育实践活动等等,这些都能够为青少年创设健康体育行为的良好氛围,让青少年在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下,也能够达到强身健体、健康向上的体育锻炼。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关于如何展开有效健康体育的知识竞赛、健康体育行为的展示比赛等等,让青少年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不仅对培养青少年健康体育行为有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并且能够提高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

3.2结论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和影响下,青少年的体育参与意识整体水平严重的不足,而且由于其他各个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都非常得少,长此以往,不仅不能够满足青少年的身体成长需求,而且对青少年的心理建设也起到负面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学校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合作,相互协作和补充,为青少年创设良好的健康体育行为培养氛围,增加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缓解青少年的学习压力,从根本上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体育行为,这样对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向阳.体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0(07)

[2]尚克标.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参与意识的因素与对策探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0(04)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83

1 引言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需要的体育教育课程和体育锻炼的内容是不同的。同一年龄阶段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是不一样的,差异甚大。也暴露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全面了解体育教育和锻炼对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的影响。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身体的问题。身体健康状况是已经是我们现在全民关注的问题。

2 体育教育和锻炼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正处在成长发育旺盛阶段的儿童青少年,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民族素质,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现阶段,这些祖国的花朵身体素质正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也影响到他们心理素质下降的原因。肥胖、视力下降、体力下降等相关的数据直接显示着他们身体方面的问题。自我认知度差,自卑、自私等心理素质的表现是我们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2.1 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教育

儿童青少年思想还没有成熟,自我判断和认知不足,不能够做到对事物有非常准确的辨析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之所以现在儿童青少年出现很多肥胖、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下降等问题,是因为很多儿童青少年不愿意去从事体育锻炼运动,懒惰是最根本的原因。我们该让他们积极运动,平时跑跑步,和小朋友一起拍拍篮球,大一点的青少年打打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他们暗示,他们很棒。教他们如何去做这些运动。体育教育和其他教育都有共同之处,就是我们要积极鼓励他们去做这些正确的事,减少负面的效果。他们乐于体育锻炼,我们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的机会,体育锻炼的次数多了,在体育锻炼中也找到了乐趣,自然而然地就喜欢上体育锻炼。这也会让他们自己感受到和朋友一起运动的快乐。我们的体育教育不要强制孩子们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这样反倒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只有他们自己感受到体育的乐趣才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身心更加健康。体育教育应该从儿童青少年的兴趣出发。

2.2 儿童青少年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影响至关重要。这个阶段的体育锻炼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骨骼发育。

人体的循环系统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各个器官。儿童青少年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心肌内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心壁增加厚度,心脏增加容量。可以使他们的血液循环更加通畅,全身的组织器官代谢增强。降低心脏相关的疾病形成的几率。

呼吸系统提供人体的呼吸,人体新陈代谢就需要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剧烈运动的时候就需要大量进行气体交换。经常锻炼的人身体具有很高的肺活量,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比较强的呼吸过程。

儿童青少年骨骼正处在发育阶段。让骨骼更有弹性、韧度,不易骨折、脱臼,就需要适当的体育锻炼。据调查,这个阶段经常锻炼的孩子要比不锻炼的孩子高出5厘米左右。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肯定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情绪得不到调节,就会让他们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下降,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为了减轻学习压力需要他们做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3 体育教育和锻炼对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成年人面对着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他们需要去面对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挑战。国家的现在和未来都需要他们来创造,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创造未来的本钱。成人的体育教育主要指的是在校的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心的健康。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密不可分。

3.1 成年人的体育教育

现在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一般都是娇生惯养,性格比较倔强,行为懒惰。自我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管理者要积极地去培养这部分人各方面的兴趣,体育教育也是很好的手段。多方面地组织体育健康课,让大家多协作配合运动,可以养成良好的性格,避开自闭的可能,提高身体素质,减少心理疾病。

3.2 成年人的体育锻炼

现在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个阶段的人群,到很多的环境,都是闷头的看自己的电脑和手机。在教室或者办公室长时间不运动,身体素质水平不断的降低。长期的不运动,引发的肥胖,颈椎病,体软乏力等疾病都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也使得这部分人的情绪很不稳定,在学习和工作中受到压力就会产生心理疾病。负面的情绪长时间不能释放。他们需要体育锻炼来缓解压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4 体育教育和锻炼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的衰老是不可避免。老年人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在退化,运动能力在明显的下降,各种疾病也会产生。这些是人们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想改良这种现状就需要适当的锻炼。老年人的身体条件比较差,运动迟缓。他们适合一些运动量相对小,没有身体对抗的运动。可以练练太极拳,做做健身操和慢跑等运动。这些运动不但锻炼身体,还提高了身心健康。老年人是最容易产生不良心理的群体,他们面临各种各样的生活琐事,很容易产生寂寞和孤独感。引导他们多参加体育锻炼,采用群体锻炼的方式,让他们彼此多进行语言交流可以对身心健康得到改观。

5 总结

体育是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不同年龄阶段接受相应的体育教育,进行不同层次的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身体健康直接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提高身心健康就要加强对各个阶段人群的体育教育和锻炼。

参考文献:

[1]张嘉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J].内江科技,2013,(2).

[2]朱静萍.浅谈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学课程资源,2013,(2).

[3]潘施伊,吕志刚.有氧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8).

[4]吕德军.浅谈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9).

[5]戴秋娃.体育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

篇7

2. 初中生体质现状

每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之后,人们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些队能包揽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3项第一,而学生体质却在下降?对中学调查时发现,中学生心肺功能(耐久力)等体质指标依然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中学生体质下降,正在成为困惑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难题。

现状一:初一学生一个班50米短跑3/4不及格。日前,在某中学操场,初一某班刚刚完成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中长跑测试,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要求,初一年级男子1000米跑及格线4分25秒,女子800米跑及格线3分55秒。可全班46个学生,27个男生只有8个及格,19个女生有6个及格,全班及格率不到1/3。笔者了解到,以同样的测试标准,早几天前该班进行的50米短跑测试,全班及格率不到1/4。对多所中学调查发现,学生耐力和爆发力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学的普遍现象。

现状二:初一新生不知"高抬腿"等基本体育名词。现在从小学刚升初中的学生,连"高抬腿"、"后蹬腿"和"小步跑"等基本的体育名词都不懂。事实上,体育从幼儿园时就应严格抓起来。体育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不少学校,一切都围绕考试转,中考考体育,学校就从初三开始重视体育。这种现状必须及时得到纠正。有教师透露,有的学校为了保证学生文化课学习时间,甚至擅自将国家规定的初中生每周3节体育课减少为两节。在一些小学,每周规定的3节体育课也同样被缩减为2节。

现状三:跳山羊、跳马淡出中学课堂。调查发现,跳山羊、跳马、爬竿、爬绳和秋千等体育项目目前几乎已在所有中学体育课上销声匿迹了。一位体育教师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自我保护意识又特别强。有关部门既然对跳山羊、跳马等带有危险性体育项目没有规定和要求,学校一般不会主动去开设。"

3.增强初中生体质的对策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中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为此比这提出如下建议:

3.1让"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

学校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与各相关部门应该共同做好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家长学校等媒介,让"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让体育活动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2进一步改善教育体制

学校应该保证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调整作息制度,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延长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推广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形成制度并列入课表。课外体育活动也要排进课表,形成制度。有条件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根据学校师资的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进行按兴趣分组学习,学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另外,我们可以考虑把体育纳入高中和大学升学考试科目,这样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会重视体育锻炼,从而保证了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也从被动锻炼到主动锻炼,从而为终身体育夯实基础

3.3开展好中学生校外体育活动

政府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3.4积极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除常规的全区综合性学生体育运动会和各学校每年组织召开的春季或秋季运动会外,还可以将中学按区域划分成几个片,利用周末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将竞技性体育竞赛和普及性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持续推进各学校结合传统优势项目组织以学校名字命名的各类杯赛,充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课外活动全覆盖;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1~2项学校课程设置以外的体育技能,年中或年末由学校、社区搭建展示的平台,形成体育锻炼的热潮,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成就感。

3.5加强体育教师素质

学校要采取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增强其素质修养。要正确理解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新的教学目标,注重体验快乐运动的同时,通过技能教学的生物学刺激,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重视在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几项运动技能,让学生喜欢运动、学会运动,希望以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带动学生运动体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技能。

篇8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1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接班人,我们与其共同承担着国家的未来。然而,最近的体质数据却显示着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这着实令我们担忧。

然而最令人忧虑的还不是一些青少年学生没有健康的体魄,而是许多青少年懒惰、心理承受能力弱,情绪调控能力差,缺少志气、毅力、缺少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有的青少年体力稍有不支就轻易放弃,有的青少年一喘粗气,就当逃兵,而许多青少年对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居然没有一点忧虑,对自己的怯弱行为竟然满不在乎。这些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2 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

2.1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学生无暇顾及体育锻炼

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矛盾的,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和家长一直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从目前来看,素质教育非但没有真正落实,反而对素质教育仍旧存在片面的理解。学校培养学生希望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够有好的学习成绩,种种期望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学生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中考和高考上面,没有过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所以,学习压力过大和缺乏体育运动,学生体质必定下降。

2.2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能满足体育锻炼

部分学校中因条件所限导致有些学生喜欢体育,反倒因为条件限制而对乐于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泼了冷水,导致有些孩子喜欢体育而不是喜欢体育课,进而致使对体育课产生厌烦。师资不足和器械落后等等问题导致学校体育课不能保质保量,而致使学生没有足够的体育锻炼,各方面综合因素造成了体育锻炼被无形的剥夺,这是当前国内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

2.3课余时间沉迷于网络

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网络迅速发展起来,很多学生甚至有时不需要通过计算机就可以上网,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联通网络,课堂上、课余时间、睡觉前等等。很多学生认为网络的吸引力远远要比运动带给学生的快乐要多。所以,随着时间的积累,久而久之而远离了体育锻炼。

2.4担心体育锻炼造成伤害

体育课堂上自己操作不当等等原因而出现一些不安全因素,学校和家长都会将体育活动当作安全隐患来对待。所以有些项目很难在课堂及学生中开展起来,如发展加速跑类的追逐游戏、体操中的“鱼跃”动作、“跳山羊”等等。诸如此类对体育锻炼的片面理解令体育活动的开展很被动,所以这势必成为在学校和家长之间心理层面的一块绊脚石。

2.5睡眠不足、饮食习惯不健康

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8小时的睡眠,而正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每天至少需要9个小时的睡眠。但是由于课业负担重,很多青少年的睡眠时间达不到要求,这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 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睡眠是重中之重,睡眠不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健康隐患。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这也是造成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2.6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国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了独生子女,目前青少年学生中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小心翼翼地培养孩子,担心孩子受到任何的意外伤害也都在情理之中,但无论学校还是家庭往往都只注重了学生的智育而忽视了体育的培养,导致学生缺少体育锻炼进而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如在很多中小学的田径运动会中都取消了中长跑的项目等。

3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措施

3.1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按照课程标准规范开展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应摆正体育课的位置,将体育课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新课程标准,上好体育课,保质保量。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体育课,更不得出于安全的理由,因噎废食,使体育课走过场。此外,学校应合理分配办学经费,增加体育经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3.2全面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学校、家庭和社区要共同努力,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学校定期举办多种类型的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趣味性体育活动。与此同时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3.3引导青少年科学饮食和用眼知识

学校和家长应持续关注青少年的饮食和用眼问题,在饮食上指导他们减少吃“三高”食品,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在用眼问题上,教师和家长都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用眼情况,每天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良的坐姿,控制较近距离的用眼时间,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定期监测,跟进督促指导。

3.4积极推广素质教育并减轻学习负担

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中小学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既要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篇9

1.建构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近年来,有关目前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的报导新闻屡见不鲜,足以可见,在各类新媒体产品推出的信息时代背景下,目前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饱受摧残,整体身体素质水平不容乐观。而对于中职学生这个群体而言,他们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群学生普遍年龄偏小,正处于成长青春期,是长身体的黄金年龄段,加强这类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中职学生普遍缺乏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学习的热情,在各类新媒体产品扩散的驱动下,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决定了这类学生对网络游戏、淘宝、QQ、微信等新媒体产品的依赖,甚至沉迷其中,学习的积极性都丧失了,更何况加入体育社团进行体育锻炼。

中职学生群体既处于青春成长期,又处于心理叛逆期,并不善于与现实中的人打交道,甚至害怕与现实中的人交流,选择逃避。体育社团是一种团体活动,需要团队精神,这类学生并不愿意参与这种团体活动,他们并没有那种热情与积极参加学校的体育社团活动。

总之,我们不能改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毕竟这个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引导这类学生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一系列的方式增强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在中国常说的一句话:“青少年是八、九点的太阳,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建设、发展靠青少年。”试问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如此差,精神面貌如此糟糕,谈何建设祖国?中国的未来何在?因此,建构与改革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举措迫在眉睫,需要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学生、相关政府组织的共同努力。

2.探究实践目前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构建

2.1分析的对象、分析的方法、分析的内容

针对目前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差的情况,结合中职学校体育社团构建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西某中职学校400名学生进行研究分析。

2.2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建构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完全暴露出目前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建构工作严重不足,情况不容乐观,极大地限制了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精神面貌的全面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江西某中职学校的体育社团数目仅有三种,分别为篮球、田径和武术,体育社团不够多元化完全不能满足与适应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成长步伐。同时,这些体育社团成立的时间较短,参与的人数较少,举办活动的形式不够多元化,学校对体育社团的支持力度不够,投入经费相对较少,总之,目前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多方面很不成熟,仍处于稚嫩成长期。

2.2.2目前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组织制度仍处于稚嫩成长期,直接打消广大中职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很多学生尝试一次就再也不参与,或者在活动中就逃跑,使得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出勤率极低、零零散散。内部管理制度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方面,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组织形式不够规范、随意,比如没有做出具体的活动组织方案及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另一方面,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组织目的、内容不够明确,经常让参与人员不知所云,大大挫伤中职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有些参与人员半途而废。

2.2.3中职学校体育社团有关领导者和组织者自身素质不高、能力有限、经验不丰富,很多领导者抱着玩的心态组织活动,一点章程规范性都没有,学校应该加大选拔和培养的力度。正因为这些领导者抱着玩、不负责任的心态组织活动,甚至连他们都不懂如何进行活动,试问活动能有序进行下去吗?那么参与活动的人员更没有心情锻炼身体,中途逃跑现象很多。足以可见,体育社团领导者与组织者在整个体育社团建构工作中扮演着十分关键、重要的角色,而不是游玩的角色。

2.3建构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改革对策

针对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建构现状分析,以及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目前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建构现状很糟糕、不容乐观,仍处于稚嫩成长期,必须有针对性地通过改革对策改变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建构现状,主要改革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3.1选拔素质较高、领导能力较强的体育社团领导者,同时提高与培训他们自身素质与协调组织领导能力,这是一个最根本、最基本的改革对策。正如上面所分析,体育社团领导者与组织者在整个体育社团建构工作中扮演着十分关键、重要的角色,只有首先选拔和提高体育社团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才能对其他方面进行改革。

2.3.2中职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社团支持、鼓励的力度和投入经费,比如为这些体育社团添置足够的体育设备等,在体育设备齐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同时加大一些激励奖励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充分调动广大中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体育社团长期健康的发展。

2.3.3学校应该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让广大中职学生深刻地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这种集体活动中,而不是在活动中选择逃跑。

3.结语

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繁华的阶段,与之不成正比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对于中职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正处于成长青春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改善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建构现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采取通过选拔提高体育社团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中职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社团支持,鼓励的力度和投入经费等多种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180-01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对比分析,以典型俱乐部的案例分析为基础,对当前省内青少年俱乐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1 广东省青少年俱乐部的发展现状

(1)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身体素质与1985年、1995年相比,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全面降低,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 性下降幅度较大;结果提醒我们必须要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问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为保障青少年身体健康,在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下产生的运作模式。

(2)在全国有近2400家国家支持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它们的生存状况差距巨大,一些好的俱乐部可以吸引众多的青少年参加,而差的俱乐部则因经营不善只能关门谢客。

(3)我省先后有3批共38个单位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目前广东省青少年俱乐部运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青少年对俱乐部的认识和需求,俱乐部经营和管理模式是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接受。怎样提高青少年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效率,健康有序地发展青少年俱乐部,满足不断增长的青少年对体育的需求是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4)目前广东省60%以上体育体育场地设施在学校,把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对推进人民健身运动有着积极意义。广东省参加此次省试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中小学校共有135所,分布在广东21个地级市。试点期间,从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开放工作,每年给予每所试点学校2万元经费支持。由政府支持开放部分学校体育场所,标志国家大力支持全民健身运动,此项活动对推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进程有重要的意义。

2 充分认识青少年俱乐部的重要性及提高参与意识

(1)积极广泛宣传青少年俱乐部的重要和青少年对青少年俱乐部的需求,体育部门支持以青少年俱乐部的形式,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知识、各种项目比赛,把广大青少年吸引到青少年俱乐部,另外还要通过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对青少年俱乐部的认识和认同,推动青少年俱乐部走的更远、更好。

(2)健康在人生占了很大的比重,有良好的体魄,健康的身体,才可以把掌握的知识、理想、才能贡献与社会;目前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到位。

(3)在新的形势下,广东省青少年俱乐部的发展满足了广大青少年的体育锻炼需求,但应加强对俱乐部的运营体制、组织架构、管理规范、俱乐部的产权的管理。

(4)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对身体锻炼的需要日益提高,迫切需要有大量的锻炼场所,有专门的体育专业指导员进行技术辅导和科学的体育锻炼,目前青少年体育锻炼出现难题是锻炼场所与体育指导员不足,满足不了需求和需要。

(5)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能否生存和发展,选好创建单位是关键。而实践证明,选择以下三种类型依托单位,比较有利于发展。县、市体校、(综合性项目)学校。

(6)据统计广东省大部分的青少年俱乐部在县、市体育运动学校都有创办,但所开设是以本体校原有的项目,有一定局限性,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大。比较有特色的做法是加强地方的传统项目力度,如广东省体校羽毛球、东莞石龙体校举重、汕头金砂小学跳水项目等。在学校方面如广州市一中篮球、水球;华师附中田径、游泳等均以传统品牌项目开路,带动其他运动项目。吸引更多青少年参加青少年俱乐部。

3 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目的和意义

(1)加强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引导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朝健康道路发展。

(2)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如社会福利行业等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启动,“扶上马送一程”;对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分寸积极的作用。

(3)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新的群众性组织组织形式,在我省开展有一段时间;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开展与存在,对广东省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高奋斗精神、抵制不良爱好起到积极作用,广大青少年可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身体锻炼,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学校特点,选拔、培养优秀运动苗子,为省市输送运动员。

(4)要加强、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规章制度,使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今后的运作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寻,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向良性发展打好基础。

(5)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工作中,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很重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老师、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指导工作,有一批拥有专业运动技术水平的教练、和拥有专业运动技术水平的教练老师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进行指导。使参加锻炼的青少年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6)在发展传统运动项目的基础上,开辟或引进新的运动项目,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体,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作用。

(7)有计划有步骤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比赛活动;如俱乐部之间,项目之间,城市之间等,以吸引多青少年参加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4 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思考

(1)加强管理、提高认识;开展青少年俱乐部对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对青少年的体质和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问题的研究,不断满足青少年锻炼身体的需求,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3)充分利用大、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教师资源,推进新时期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形式。

(4)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和运作;创新运动项目,以吸引更多青少年参加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体育活动,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

(5)健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制度和会员制度;制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俱乐部管理人。按会员制度的形式筹集经费,做到以“部”养“部”,保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能正常、有续、长期运转。

参考文献

[1] 韩会君.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的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2006,6.

[2] 裴立新.广东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

篇11

1、前言

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教育教学从增强学生体质逐渐转变为注重改善学生体育行为。对于处在身体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其体育行为对其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体育行为不但有助于改善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利于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身体素质的状况是衡量学生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青少年的体质水平是一个民族素质水平的象征和标志。然而,近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无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现状无疑是令大家担忧的。尽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学校体育条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仍然没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体育行为没有得到改善,还没有体育锻炼意识,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通过改善这些影响因素来影响青少年体育行为,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2、青少年体育行为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青少年由于正处在身体生长的关键时期,其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不仅取决于均衡的营养,而且还依赖于全面的身体运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中小学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体育锻炼是影响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而积极的因素。体育锻炼一旦成为一种主体行为,则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广义的体育行为包括与体育发生联系的一切行为活动,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括体育运动、体育锻炼行为,也包括体育的组织、管理、宣传、科研、教学、消费、观赏等方面的行为活动。狭义的体育行为专指体育体育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运动行为。本文探讨青少年体育行为主要从狭义体育行为进行研究,探讨青少年体育行为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分析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

体育行为对身体素质的影响是全方面的,通过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平衡肌肉(肌力)、改善身体姿态、改善体形、保持关节良好功能、提升日常身体活动能力、提升体适能水平及运动表现,而且有助于改善血液成份、提升免疫能力、稳定及改善血压、帮助控制及稳定血糖、改善睡眠、预防冠状动脉、呼吸、及代谢系统疾病,降低癌症的发生几率。体育运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预防运动损伤,降低运动伤害发生几率。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达到及保持适宜体重,帮助达到及保持适宜身体成份,预防肌肉衰退及劳损,预防骨质疏松,减缓骨骼老化,改善焦虑、忧郁,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

3、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对周围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并在不断的学习和模仿,因而青少年身边人的体育行为往往会对青少年体育行为产生直接而深入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体育兴趣、自我效能感、期望价值等个体内在因素和家庭体育氛围、校园体育文化、社会体育环境等外在因素,这些因素都对青少年体育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从个体内在因素来看,体育行为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它首先受行为个体生理、心理特点的制约。运动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最基本、最外显的生物学特征,人体的运动本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人们在从事体育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有外显可见的运动行为,而且充满着内隐的需要、动机、价值观、审美情趣、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心理活动。体育运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天遗传基础上的生理机制的制约,但体育运动作为后天的一种积极的影响手段,又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生理机能得到改善,使身体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从外在影响因素来看,家庭体育氛围、校园体育文化、社会体育环境对青少年体育行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从体育行为的社会学、文化学和经济学等多维特征来看,体育行为不是与他人无关的纯粹的个体行为,而是人们对包括他人体育行为在内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相关刺激的行为反应。这种行为反应又构成了环境中的体育刺激源,对周围的其他个体和群体又会发生影响作用。体育行为既具有受动性又具有主动性,还具有互动性。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模仿、感染、从众等社会心理互动。少年儿童通过参与体育游戏和比赛,不仅可以学习到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而且能在遵守游戏和比赛规则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社会生活所必需的道德意识和规范意识,不仅可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竞争、进取、拼博精神,而且可以培养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等良好的品质。

4、青少年体育行为的改善策略

体育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既受行为者内在生理、心理条件所制约,又受到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的行为特征。改善青少年体育行为既需要从外在影响因素入手,又要加大对内在影响因素的优化。学校教育方面,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场地设施。为体育老师们的体育教学做好有力的保障,为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提供必须设施设备。从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同时提供提高体育师资的水平的渠道和支持,让学历相对较低的老师到专门的进修学校进修,并定期开展体育教师的教研工作,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上,要多钻研教材教法,结合本地本校的特色,除了常采用的跳绳、跑步、球类运动等以外,还可把受当地人民喜欢的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引进课堂。在教学方法上,应结合体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行为和习惯。

家庭教育方面,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家庭,各个家庭对体育锻炼的观点大相径庭。因此家长在重视其它学科的同时,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健康观,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很重要,但身体好是其它方面取得好成绩的基本,基本的东西没有了,其它的成绩再好也无济于事。这样,从家庭教育的方面保证学生获得进行身体锻炼的时间和空间。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篇12

关键词体育锻炼习惯概念现状影响因素

近年来国民体质监测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能素质状况令人忧虑,甚至短期内不会出现根本性扭转。据调查,上海2001年至2005年学生体质调查果存在突出的问题,在代表男性力量的握力和代表女性耐力的仰卧起坐指标都在下降,7至12岁学生,50米×8折返跑能力下降很大,视力检测70.25%视力不佳,5年内近视率上升5.34%,肥胖率达到12.26%。北京卫生局今年公布了一些数据,中小学生视力也不好,北京小学一年级视力不良率高达36.4%,高三学生不良率高达86%,近视眼患病率从世界第三上升至世界第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果反应也不好,台阶试验合格率不高,这是数据反应的,但实际情况可能会更糟。青少年关系国家强弱,关系民族兴衰,是百年大计,是亿万家庭幸福和谐的重大问题。强身健体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这是全民健身工作重中之重。就像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我们也不能以牺牲和忽视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代价培养接班人,否则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就没有希望,美好远景就会落空。国家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由体育总局、教育部和国务院多次下发文件指导文件,学生体质研究,特别是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在理论界成为热点。

一、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

习惯是一个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概念。字典定义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从体育学的角度,金钦昌在学校体育学里对习惯的定义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1]这种定义明显满足不了理论界研究体育锻炼习惯的需求,于是学者们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对习惯进行了定义,但是学者们只是从自己的研究提出定义,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全面的、权威的定义,邱梅婷等2005年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定义体育锻炼习惯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在内在动因和外界环境交互作用下重复发生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身体运动,是在不断重复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能持之以恒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2]白文飞在义务教育阶段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种也是从生理和心理学范畴对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定义。从体育锻炼习惯的构成因子角度来定义的也有很多,莫连芳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界定一文中就是从体育锻炼习惯的构成因子锻炼频度、运动负荷和锻炼持续时间进行定义,认为体育锻炼习惯是每周至少锻炼三次,每次锻炼最少30分钟,心率大于110次每分钟,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3]。

综合各家之言,但从某一角度对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定义都是不全面的,从生理学、心理学、行为学和构成因子多方面分析,体育锻炼习惯定义应该是为了满足自身和社会的需求,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交互作用下,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锻炼最少30分钟,心率大于110次每分钟,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不断重复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能持之以恒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近年来体育锻炼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针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从文献资料上看,比较集中在学龄期,其中大学阶段体育锻炼习惯研究的文献资料最多,中小学阶段次之,学龄后(社会体育或社区体育)阶段则很少,学龄前的则更加少;从研究的视角上看,从学校体育教学的角度研究得比较多,而从课余健身锻炼的角度研究得较少;从研究的方式上看,研究如何培养和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多,如关北光在《体育与科学》上发表的中学生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轨迹及引导方法、谢春生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发表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的研究等。而对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后如何保持或不间断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上看,运用社会调查法研究得比较多,其中运用问卷调查法的最多,主要研究体院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等,如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德研究等,而采用实验法、实证法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进行干涉的研究比较少;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上看,一般性的研究比较多,体育锻炼习惯干涉理论研究较少。

三、目前我国关于体育锻炼习惯研究的阶段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纵观近年来学者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准备阶段,即集中研究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理论、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和体育锻炼习惯概念的界定等基本理论方面,其中习惯的形成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而通过实验验证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的体育锻炼习惯干涉理论的研究很少,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研究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体育锻炼习惯干涉理论更是基本没有,基本上是研究领域的空白,有一些研究也只是理论上的探讨或者是干涉理论的解释和说明。即使是白文飞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研究也只是研究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现状和影响因素。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学生体质不断下滑,要改变这种局面,最关键的是要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干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在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后怎样预防习惯不被破坏。所以说理论界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四、小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关于学生体育锻炼的研究还停留在一般性理论研究,如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指导性的关于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也有一些,但不够深入,实践性的对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干涉理论还很少涉及,这方面的研究能很好的解决体育锻炼习惯的果问题,必须要引起理论界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

[2] 邱梅婷等.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J].首都体育大学学报.2005.

[3] 莫连芳.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界定[J].江汉大学学报.2007.

[4] 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

篇13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10―0100―03

1 前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少年体质健康在国民体质健康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民体质健康的提升与维持具有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和重视广大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在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改进的过程中,体育、营养卫生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活动可直接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体育促进健康的最终目的是达成青少年的体育生活方式。本研究首先确定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基本框架,然后对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进行实证调查。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青少年体育生活为研究对象。为了顺利进行本研究,将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进行操作化定义: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指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为了实施研究,课题组将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外延界定为青少年参与体育的方式、类型、手段、持续时间、体育消费等。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根据研究的需要,按照社会调查中对问卷设计的要求,参照“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和“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等问卷设计的基本思路,设计了一套封闭式问卷。

问卷的信度检验:前后两次向天津市南开中学的50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表明,两次问卷测量结果相关系数为0.86,P

问卷的效度检验:对于效度采用专家评判法,专家一致认为该问卷题目有较好的代表性,说明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调查实施:在全国范围内按照PPS抽样方法抽取16省市共计发放问卷11000份。本次调查历时2个月,共计回收问卷10465,问卷回收率为95.1%,剔出无效问卷后,共剩余9890份有效问卷,其中有效率为94.5%。

2.2.2 实地访谈法

课题组采取结构式访谈的形式,对天津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小学、天津市南开中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学校的在校生进行实地访谈,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功能认知:青少年对体质健康影响因素认识全面,体育作用非常重要,青少年群体感受“压力”表现突出

在课题组设计的10个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选项中,体育活动的中选率排在第四位。前三位分别为:19.7%的学生选择“睡眠”,15.5%的选择“营养与卫生”,16.3%的选择“压力”,“体育活动”以12.1%的比例排在第四位,后续还有“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等(见表1)。时以上者为25.9%和78.5%,少于8小时的比例为74.1%和11.5%,由上课日与节假日学生睡眠时间来看,上课日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而睡眠时间过少其实与学生所处的环境与压力呈现正相关(见表2)。

青少年群体应该处于个体成长的关键阶段,但是外在的期望等压力导致青少年健康问题呈现。因“压力”所选比例过大,超出课题组假设,课题组在天津某中学进行了随机访谈,后来得知青少年将“压力解释为约束自我发展的外在力量”,通过访谈得知,学生压力主要包括:升学考试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和情感压力三类。而对舒缓压力的途径而言,体育运动排在听音乐、唱歌;上网;和朋友聊天;看电视等选项之后,处于第五位(见表3)。青少年缺乏积极应对的心态,很少向父母、老师等群体求援,更多地注重从自我所处的群体中寻找帮助,或在网络中找答案。

3.2 态度展示:青少年喜欢参与体育,对体育活动的功能认知中,增强体质处于显著地位,休闲娱乐等功能也受到重视

青少年群体喜欢参与体育活动,72.8%的青少年选择参加体育活动。同时课题组设计了包含十个选项的体育活动功能认知调查,增强体质以23.1%的中选率排在第一位,休闲娱乐、锻炼意志、掌握运动技能、健身健美、减肥分列2到6位。通过对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来看,青少年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偏好基本一致。在调研中,青少年群体现在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上升,这应该是传递着我国青少年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对学校体育课程运动量的调查发现,24.7%的学生认为学生体育课运动量过重,23.9%的学生认为运动量不足,50.1%学生认为运动适中,由此可见我国现在体育课程在运动量方面的设置是基本合理的。因此,基于青少年群体较为喜欢体育课程,目前体育课程强度适中,但存在体育课程被挤占状况,应引起重视。

3.3 技能准备:青少年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较好,基本上都掌握了一项以上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保障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能力,因此运动技能的掌握对推动青少年群体参与体育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调查显示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比例为21.6%,两项为27.7%,三项或三项以上的为36.8%。由此可见,青少年群体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还是比较好的。青少年群体参与的运动项目中,以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的参与率最高,其次为足篮排和游戏类项目等。街舞、攀岩等新兴类项目选择率较低,仅为2.8%,这与课题组以前的假设相左,通过实地访谈得知,这些新兴类项目需要特有的技能与专人指导,在青少年群体广泛开展尚缺乏一定基础。

3.4 外部环境:家庭、社区支持不够,学校体育课程偶被挤占,青少年体育锻炼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

外部环境,包含家庭、社区体育器械,家长的态度和体育课等,对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具有重要影响。调查显示,82.2%的家庭缺乏专门的锻炼器械,68.9%的家长支持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但是父母平常亲自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不高,仅为34.2%。由前期成果可知,家庭对体育参与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家庭的环境对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发挥着巨大作用。但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青少年在家庭中不仅难以获取体育锻炼的物质支撑,同时缺乏必要的家庭成员引导,单纯父母支持并不能引导青少年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体育活动的频率也不高,经常开展仅为10.9%,偶尔开展为62.2%,不开展26.9%,由此可见班级对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的支持度也不足(见表4)。

而对体育课程是否存在挤占或挪用的情况调查中,37.1%的学生表示学校体育课存在被挤占或挪用状况,49.9%的学生表示学校体育课程未被挤占,从统计数据来看,学校体育课程作为一项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在部分地区与学校尚缺乏足够重视(见表5)。

实地访谈中,当询问青少年对社区体育设施利用时,青少年表示现有社区体育设施基本上是为老年人健身准备的,这些健身器械不能引起青少年群体的锻炼兴趣。

3.5 行为实践:青少年群体尚缺乏清晰的体育锻炼计划,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足一小时的比例较高,超过一小时的比例较小

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计划的调查中,有73.3%的青少年表示没有锻炼计划,都是随机行为。这表明我国青少年对体育活动的自主意识尚未形成。部分青少年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体育参与时间是衡量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因此全国各地都采取了较多措施予以保障。但是调研发现,“过去一周”学生每天参与体育活动时间能超过一小时的比例仅为14.6%,少于半小时的比例为45.1%,介于半小时与一小时之间的比例为29.3%,过去一周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11.0%(见表6)。

同时对过去一周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调查显示也验证了上述调查结论,达到五次(平均每天一次)的比例仅为11.6%,参加1-4次的学生比例为73.6%(见表7)。

青少年体育消费也是衡量体育活动形成的重要方面,调查显示,过去一年无体育消费的青少年为19%,体育消费的额度在150元以下居多,达到了61.1%。调研中发现,青少年群体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缺乏劳动谋生能力,资源的获取需要借助父母等外在群体,因此在体育消费方面较低(见表8)。

4 结束语

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应该从体育功能认知、态度展示、技能准备、环境建设和行为实践等方面进行操作化。通过功能认知、态度展示、技能准备与行为实践调查后发现,青少年群体对体育具有较好的功能认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倾向性,在技能方面也有了一定积累,青少年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必要环境条件,青少年群体的体育行为实践方面,虽然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较高,但是达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在体育消费方面支出较少。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