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6 10:16: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高级母婴护理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妇女的特有疾病,一般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头痛、眼花等症状,是围产期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1,2]。本研究对我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术中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母体的出血和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因分娩住院的患者90例,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还伴有轻度的蛋白尿或水肿,血压均大于140/90mmH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28.3±4.2)岁;孕期为27~39周,平均(31.5±3.4)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19例。对照组45例,年龄为21~43岁,平均年龄为(27.6±4.1)岁;孕期为26~39周,平均为(31.2±3.1)周;初产妇为27例,经产妇为18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职业、文化程度、临床症状及血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术中护理的干预,由巡回护士完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术中母体的护理孕妇在手术过程中,由巡回护士在配合医生操作时要注意麻醉的量以及注射的速度[3]。操作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呼吸频率、幅度以及血氧饱和度,一旦出现呛咳或呼吸抑制,应立即提醒操作医师和麻醉医师。出现呛咳,可适当追加麻醉剂剂量;出现呼吸抑制时,应立即停用拔出胃镜暂停检查,协助做好抢救工作[4]。
在胎儿未娩出之前,注意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准备配好的血液,做好预防大出血的准备。另外术中要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即可的检查化验,若出现血凝不正常,立即静脉推注抗凝药物,观察患者的凝血情况。
1.2.2对婴儿的护理①胎儿娩出后,立即进行吸痰,对于孕周不足的婴儿给予吸氧以及适当的心电监护;②脐带的处理,防止感染的发生;③保温护理;④在不同时间段给患儿进行Apgar评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母婴结局情况。
Apgar评分[5],即阿氏评分、新生儿评分,是孩子出生后立即检查其身体状况的标准评估方法。在孩子出生后,根据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五项体征进行评分。满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评分7分以下的新生儿考虑患有轻度窒息,评分在4分以下考虑患有重度窒息。1.4统计学指标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定显著性差异为P
2结果
2.1两组母体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后,大大减少了患者出血的发生,也降低了患者血液循环的障碍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一般好发于妊娠20周以后[6],孕产妇特别是初产妇由于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因素常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9. 4%,国外报道为7%~12%[7,8]。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对孕产妇危害大,容易引起的流产、早产以及羊水的破裂、胎儿宫内窒息等,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因此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李秋丽等[9]对63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发现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何燕妃[10]通过对6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发现患者的血压、蛋白尿等症状明显改善,且大大提高了妊娠的结局。这些研究表明,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本研究就妊娠高血压患者剖腹产手术时进行术中护理干预,主要通过巡回护士对母亲的护理和婴儿出生后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大出血、血液循环障碍及其它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有3例,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例,24.44%。新生儿也未出现缺氧情况、呼吸道感染情况及其它并发症情况;而对照组新生儿缺氧5例,呼吸道感染4例,其它并发症7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另本研究对患者的生殖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干预的患者子宫恢复较好,无阴道炎症及宫颈糜烂发生,且患者妊娠后宫缩恢复正常,性生活都较为满意。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
本研究还对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 Apgar评分,结果发现观察组在婴儿出生后及时给药吸痰、吸氧、保温等措施,婴儿在5min后Apgar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大大减少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出血情况,降低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发生率,且新生儿评分得到提高[16],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贺金瑞,朱慧芳,刘志民,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展现状.河北医药,2010,32 ( 22) : 3215.
[2],许建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1(16):4675-4677.
[3]Zandstra M,Stekkinger E,van der Vlugt MJ, et al. Cardiac diastolic dysfunction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young women after placental syndrome. Obstet Gynecol,2010,115(1):101.
[4]Prakash J,Vohra R,Pandey LK,et al. Spectrum of kidney diseases in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eclampsia. 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10(58):543.
[5]姚秀华,温岩,孙晓峰.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491.
[6]刘允英.453 例剖宫产围手术期临床护理.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78-80.
[7]李秋丽.心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陕西医学杂志, 2011, 40(10):1424.
[8]王丽.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5(18):99-100.
[9]何燕妃.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12):110-111.
[10]韩桂凤.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1):279-280.
[11]张维萍.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吉林医学,2012,33(23):5093-5094.
[12]刘广仙.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中外医疗,2012(17):146-148.
[13]高春风.5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死亡原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9,24(6):866.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4-0093-03
doi:10.14033/ki.cfmr.2015.04.046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现代育龄女性怀孕期间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属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类型,对于如何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围生儿结局,成为产科研究的重点话题。近年来妇产科临床统计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好发于妊娠5个月以上,其主要在临床上表现为患者出现血压明显升高、各种不同程度的水肿、大量的蛋白尿,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生意识丧失、抽搐、心脏及肾脏功能减退等[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威胁了孕妇及胎儿的安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对母婴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严重者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安全。为了提高临床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将妊娠期高血压导致的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笔者所在医院对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了护理干预,同时与对照组中正常晚期妊娠的孕妇100例进行比较,以探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根据其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45岁,平均(27.0±3.3)岁;孕周25~39周,平均(31.4±3.8)周,46例初产妇和54例经产妇,均为单胎生育,且既往已排除严重的心、脑、肺等严重疾病,均否认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观察组年龄21~43岁,平均(27.0±3.2)岁;孕周26~39周,平均(31.5±3.7)周,47例初产妇和53例经产妇,均为单胎生育,且既往已排除严重的心、脑、肺等严重疾病,均否认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护理: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有目的的处理,通过传统方式向患者讲解注意的相关事项。观察组孕妇予以综合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为患者制定生活健康导航,积极向患者进行孕期相关知识宣教。通过开展孕期健康讲座、发放书面资料或电子资料,使孕妇充分了解孕期的生理特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分娩相关知识等,使孕妇充分了解,孕期发生的并发症是正常的事,是可以接受的,并通过一定的治疗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确保分娩过程安全和分娩结局良好,使孕妇建立积极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为患者制定作息时间表,并告知患者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鼓励患者适当地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阳光充裕时。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卧位姿势,尤其是孕中晚期尽量保持左侧的卧位。(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供给标准,保证每天摄取达到热量2300 kCal,其中要包括50%碳水化合物、20%的蛋白质及30%的脂肪。鼓励患者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给予进补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并随时检查体重的变化。(3)用药护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病情严重患者要提前给予药物控制,并同时增加钙剂、维生素等摄取量。(4)心理护理:目前绝大多数孕妇为初产妇,对孕产过程陌生,加之产子的重要性,使得大多数孕妇有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对孕妇心理护理十分必要,应根据每位产妇的具体请看,对其做好心理评估并采取针对性地心理疏导措施,使孕妇放松心情,积极面对孕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孕妇及其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根据孕妇所提问题,做好周边问题的解答,既使孕妇获得问题的答案,同时又能明白问题的原因及可能的结果,使其充分认知自己的状况。(5)做好基础的护理,为避免发生褥疮。同时护理人员对产妇的病情和症状时刻密切观察,要及时监测产妇的血压、呼吸、尿量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6)当产妇分娩时,护理人员要将抢救的器材和药品备齐,同时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为预防抽搐、子痫等危险的发生。孕妇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在配合医生操作的同时要注意麻醉的量以及注射的速度。同时对对照组正常晚期妊娠的孕妇100例进行护理,主要从除接受常规护理以外,还分别介绍饮食活动、分娩镇痛方法以及母婴物品准备,患者可以要求家属全程陪伴生产,这有助于产士提供的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支持和照护,其中包括产程观察、呼吸指导、抚触按摩,而且全程让家属参与。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发病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HELLP综合征、子痫前期、子痫、剖宫产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发病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产后
出血 HELLP 综合征 妊娠期高血压 子痫
前期 子痫 剖宫产
观察组(n=100) 22(22.0) 23(23.0) 20(20.0) 3(3.0) 2(2.0) 28(28.0)
对照组(n=100) 35(35.0) 37(37.0) 32(32.0) 12(12.0) 10(10.0) 50(50.0)
P值
2.2 两组围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胎儿畸形、胎儿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生长受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围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例
组别 胎儿畸形 胎儿窘迫 低体重儿 新生儿
窒息 胎儿生长受限
观察组(n=100) 2 3 2 3 1
对照组(n=100) 9 14 11 10 6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在围生期出现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而且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类型,妊娠期高血压好发于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孕产妇特别是初产妇由于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因素常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为7%~12%。其主要在临床上表现为患者出现血压明显升高、各种不同程度的水肿、大量的蛋白尿,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生意识丧失、抽搐、心脏及肾脏功能减退等。不仅临床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对孕产妇危害大,容易引起流产、早产、羊水破裂、胎儿宫内窒息等,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全身的小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的痉挛,从而损失了血管内皮细胞并造成缺血和缺氧的发生。此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其高血压导致的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及围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显著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胎儿生长受限以及胎儿畸形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陈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7):1143-1145.
[2]唐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3):28-29.
[3]曾艳花,吴雪琴.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146-1147.
[4]万淑梅,余艳红,黄莺莺,等.不同程度妊高征与母婴预后相关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194-1195.
[5]郭含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2(8):68-70.
[6]章绵珍,申萍,李冬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围生结局影响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44-146.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助产是一门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传统专业。由于母婴安全需要,我国卫生部规定没有条件的医院不能接生,我国现有助产士与产妇比例为1∶4000,而国外助产士与产妇的比例达到1∶1000,助产士与产科病床之比为1∶8-1∶10,我国助产专业现有人数远不能达到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的产妇与助产士之比。在卫生部颁发的《2005-2010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正式提出了助产专业区别于护理专业,突出了助产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地位。然而,有着百年教育历史的助产专业尚未受到医学教育界的足够重视,现行卫生类本科教育专业目录中尚未设置助产专业,而在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分类,助产专业又附属于护理学,助产士的专业技术职称也是护士职称,这与国际助产士联盟提倡的各国助产专业应独立立法的建议及北欧等国独立管理助产专业的体系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助产专业历史背景和现状,对如何加强高职高专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高级助产人才培养的现状
成立于1919年的国际助产士联盟(ICM)将助产士定位为:妇女及其家庭在围生期中护理的关键工作者。目前,在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领域已经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助产士有相对独立的国际管理机构和组织,助产士注册后享有基本的检查和处方权,常规的孕期随访检查和正常自然分娩完全由助产士全程管理。在美国,随着上世纪60年代护理本科教育,包括基础和专科护理师(含助产护师)成为美国护理教育的主流之后,硕士学位的护理教育在7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新西兰是拥有助产学百年发展历史的国家,现在其怀卡托理工学院已拥有助产士学科博士。目前,国际助产专业教育已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助产士必须具有本科以上的专业教育背景才能从业。
笔者以“助产专业”为关键词,通过百度网站进行搜索,英国有60所院校、澳大利亚有19所院校、美国有27所院校提供助产术课程。如果按照各国生育妇女人口比例计算,我国高等助产专业教育比例远不及上述各国,而且办学层次滞后。德国、英国、新西兰、瑞典、芬兰等助产士大多具有大学或硕士学历,有的已到博士水平。香港地区及国外助产教育多数是在学习护理普通学科制3年后再学习1年的助产专业课程。如瑞典的助产学教育是由瑞典大学或大学学院提供的一项高等专科教育,学生需完成3年护理本科教育并成为注册护士后再申请并完成1.5年的助产专业教育。
二、国内高级助产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助产士的专业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在全国各大医院中调查均发现,有部分医院是由护士改行经过老助产士传帮带后从事助产工作的;20世纪末许多沿海城市的卫生类中等专业学校因各种因素停止招收助产专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预计到2015年,我国助产士的需求量将达35万。当前,我国助产士尚未加入国际助产联盟(ICM),我国助产领域没有形成全程一对一管理模式,对孕产妇健康保健及相关产前教育达不到目前国际化标准,因此,培养我国高素质的助产士是卫生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1.全国大专层次的高助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但人才培养方案尚不健全。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中专层次的教育一直是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流。进入21世纪后,国内高级护理教育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小部分高校或升格中的中专学校开始在原有中专助产办学的基础上尝试高级助产士的培养,三年制高级助产大专、五年制高职助产的教育开始起步。据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招生计划网络查询资料统计,2010年,全国共有78所院校招生大专层次的助产专业学生,各院校平均招生约50人。目前,全国大专层次的高助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但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各省市本专业人才发展不均衡,人才培养规模总体上尚不能满足社会要求。
2.制约高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因素。目前,国内有关高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报道不多,供从业者借鉴学习的文献少,国家及医学界对助产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尚存不足。唐玲曾报道,在2005年国内开设大专助产专业的仅有天津高等医专等4~5所高校,全国尚无统一的教材和教学计划。2006年程瑞峰等报道,国家对高职助产专业的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岗位综合职业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尚无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标准体系。此外,在我国助产专业教育从属于护理教育,我国尚未实行助产士注册制度。这些都是制约高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根本原因。
3.业内已有发展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共识。国际理念认为助产士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接生护士,而是受过独立高等专门教育的专业医务人员。国内专家认为:助产士是介于医生与护士之间的特殊医护群体,助产士要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保护和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照顾妇女生育方面的各种需求。助产士主要应具备基础护理能力、助产操作能力、产科相关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随着国内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随着中国加入WHO对教育服务的承诺和职业资格标准国际化趋势对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影响,通过不断借鉴国外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和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程瑞峰等指出:我国的中专助产专业教育层次必须“高移”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杨纪峰、牛爱莲对河南省14个地市,各级医疗机构近10年来中等卫校助产专业毕业生在岗助产人员488名、医疗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和医师共348人、中等卫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60人、有关教学专家90名等进行了有关“助产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相关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社会对助产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改变中专层次教育为主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助产教育从业者共同的心声。
三、改革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妇幼卫生事业良好发展
因此,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加大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就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就必须以职业准入为导向为突破口改革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课程设置。我国现行的助产职业的准入制是: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后必须先取得执业护士资格,方可参加省辖市卫生局组织助产技术考核。我们以此为依据,在助产专业课程设置中主要课程与护理专业相同,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护理药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礼仪与人际交往等。另依据临床助产士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设置或开发助产专业课程,如妇产科护理学、助产技术、妇婴保健学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母婴健康要求的提高,我院于2012年6月正式开设母婴高级病房--产科一体化病房(LDRP)。产科一体化病房用于产妇待产、分娩、康复和产后至出院的全过程[3],它将妊娠、分娩、产后和婴儿的监护整合在一个连续的生活周期,所提供的服务是个性化的,重视家庭支持、叁于和选择。新生儿床旁沐浴在一体化病房新生儿日常护理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体化病房的床旁沐浴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3]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自开展以来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优质服务,大大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及医院的服务品质[1]。现将护理应用及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2年6月~2013年4月,本科室新生儿数680例,男婴386例,女婴294例,出生体重2250~4500G,平均体重3500g,平均孕周34~41w,APGAR评分》8分。
1.2目的 清洁皮肤,协助皮肤排泄和散热,预防皮肤感染;促进血液循环,活动肌肉和肢体,使新生儿舒适;了解并观察全身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处理各项问题;促进亲子间的互动,让产妇及早掌握新生儿沐浴。
1.3工作人员要求 一体化病房挑选的都是高学历、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的高素质护士;操作前要求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摘掉胸牌及手表、衣服口袋内避免有坚硬尖锐物以免划伤新生儿。
1.4病房环境 操作前30min进行环境清扫,保持病房整洁,配合柔和的灯光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室温控制在26~28℃,夏天在操作前30min关闭冷空调,冬季开启暖空调,并使用暖风机进行预热,操作前劝离过多的家属。
1.5沐浴设备 一体化病房每个病房都给予配备一套独立的新生儿沐浴设施:洗婴池池体由进口亚克力材料铸成,质地柔和,舒适接触肌肤;操作台面由高档人造石材料制造,四边做特殊包边处理,并给予配备厚度约5cm的舒适软垫;有中央控制水温设备,恒温出水设备,水温控制在38°~40°;墙式温湿度计;可移动磅秤;所用设备做到一浴一消毒。
1.6新生儿准备 沐浴前评估身体状况:体温、面色、呼吸、心率、精神状态、喂哺情况、大小便、皮肤黏膜、脐部等。遇头血肿、阴道难产的新生儿,观察24h以上,无特殊情况者再行沐浴。重症新生儿病情稳定后再予沐浴,沐浴前1h禁喂奶或喂奶1h后进行,以防呕吐和溢奶引起窒息。
1.7一体化病房床旁沐浴操作流程 ①物品准备:清洁衣服、包被、纸尿裤、一次性沐浴垫、沐浴露、0.5%PVP碘伏棉签、干棉签、消毒大小毛巾、消毒洗耳球、婴儿润肤油、消毒纱布。②调节室温水温,将新生儿抱至沐浴操作台。③核对产妇姓名及新生儿脚腕带、胸牌、性别。④脱衣、磅体重。⑤沐浴。⑥擦干,消毒脐带。⑦着衣,别胸牌并再次核对产妇姓名及婴儿表带胸牌性别。⑧向产妇或家属宣教有关事项(新生儿体重下降情况,全身护理注意事项等)。⑨保暖并协助加奶。⑩记录(体重、大小便情况)。
2结果
自我科开展床旁沐浴10个月以来,共680例新生儿,无1例受凉及不安全事件发生,满意度100%。
3体会
母婴同室床旁沐浴,顺应了国际化床旁护理模式趋势,符合我国卫生部倡导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宗旨[1]。①一体化病房床旁沐浴可最大限度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根据产妇年龄、学历满足她们不同的需求,促进产后母婴亲情的交流,使产妇尽快适应初为人母的转变,顺利度过生理、心理的波动,减少产后抑郁。②提升了产妇与家庭对医院的满意度、忠诚度,改善了家庭于医护之间的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一对一的护理服务减少了差错率的发生,并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充分尊重产妇及家庭多种权利,通过护士的指导帮助,增加了护患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③与传统沐浴方式相比杜绝了不少潜在问题及安全隐患如交叉感染、烫伤、抱错孩子、新生儿被拐等。④床旁沐浴过程中,母亲的语言、对视、愉悦的情绪对新生儿神经系统是有良性刺激,减少新生儿焦虑不安的情绪,床旁沐浴不仅促进新生儿体质量的增长,而且可改善新生儿睡眠,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⑤在床旁和产妇共同探讨育儿知识,产妇可边看,边听,边操作,这种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反复性、示范性更加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2]。⑥一体化病房开展以来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护士更加主动积极学习专科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使护理技术更加娴熟规范,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旭萍,王雅萍,陈峰芳,等.母婴同室开展新生儿床旁抚触的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12).
[2]汤新凤,楮桂方.新生儿床旁抚触对母婴健康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 2012,24(12).
[3]张美芳.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母婴床旁护理效果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 2013,12(1).
0引言
妇产科护理学是临床医学的一种,所涉及方面比较广泛而且深度比较大,加上学生是新手又涉及到患者的隐私,大多数的患者不愿意配合,这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学生学习变得艰难并且极为抽象,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困难。但护理专业需要严谨的临床知识来进行铺垫,才能训练出有足够能力的合格护士。在这里就现实的情况来说,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求积累知识,做好笔录,总结经验,同时在动手能力上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在临床实践当中很多患者因诸多原因不配合,这使得教师在代教中畏首畏尾,怕引起不必要纠纷,导致学生真实操作的机会会大大减少。这样固然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同样势必影响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及护理水平。在通过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对病例进行追根研究,模拟练习,实例视频学习加探讨等方式,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是真正意义上是有缺陷的,倘若相反的,我们把“患者”转移到课堂上,没有任何阻挠,“患者”也是言听计从,把“患者”的“分娩过程”形象的罗列在学生面前,不但可以让学生实地的动手操作,还可以体会其中真谛,这样必然会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与“患者”沟通,使得现场没有那么尴尬,这些方面都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的欲望,还可以培养对妇产科护理学的浓厚兴趣。我院成立仿真护理培训基地后,根据专业岗位职业需要,全面的统筹安排与规划,为教学构建了一个重要模拟培训平台,对妇产科护理的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1护理培训基地的基础设施
与其说我们护理实训基地是一个学生培训的场所,倒不如说是一个很小规模妇婴医院,内部关于妇产科患者所必须的设备和各个科室应有尽有。内部设有标准病房、康复训练室、母婴护理、基础护理、护士接待站、手术室等等。其中我们将妇产科与婴儿护理科结合在一块,叫做母婴护理科室,在室内罗列胚胎发育、宫内发育、产前孕检四步触诊、高级分娩及母子急救、妇科检查实训、孕妇剖腹产手术等模型。
2护理培训基地的妇产科护理教学
2.1护理培训基地护理操作技能的提高。
实训基地内,教师通过对模型的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出现误导。在实训时,教师先利用模型演示,然后学生自动分组操作并讨论,相互促进学习。练习之后,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就视频中所涉及的边在次操作边讲解。视频播放过后,学生再次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在针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例如,在课上,学生操作模型练习时,播放有关接生步骤的视频课件和产妇分娩的真实视频,让学生感觉就像在真实地感受在操作人体和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中那种紧迫,进行腹部触诊及胎心听诊实训时,先在模型上练习正常听诊胎心音和胎位分娩,然后将胎位换置,将胎心频率调高或降低,再对异常的听诊胎心音和胎位分娩,通过反复的练习,将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分娩过程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不仅仅同时大大增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基础知识更进深一步的了解和巩固加强。
2.2利用模型病例对教学效果的提高。
模型代替真实患者,是一种崭新的尝试。若是真实的患者,学生或许会真实的去操作,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随时会发生不可预料事件,如患者只相信临床医生,对实习的学生不信任,阻碍学生操作,在做错的时候还会出言不逊,辱骂学生。这样会对学生产生心理阴影,使其不在有胆识在去做。这样不但影响学习,还会耽误学习进度,耽误练习操作技能。反之,言听计从的患者,学生会在临床中学到很多知识,在新生儿出现的那一刻,还会引以自豪,不但可以加强信心,还树立心中志向。但这种又是少之又少。若是利用模型来替代,学生不但可以放心大胆的操作,教师的讲解加上产妇分娩视频的播放,虽然不敌真实,但可以让学生内心深处得到体会,为以后做真实的工作打好基础,不会临场退缩。
2.3利用模型提高病例讨论课的教学效果。
基地可以利用模型模拟一些罕见的和危急的病例,不但可以对同样的病例场景重复使用,而且对某一临床表现可模拟不同的病因,并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妥善处理。譬如,在针对高级分娩及母子急救时,模型可模拟各种各样的产程异常、胎儿宫内窘迫、休克、呼吸心跳骤停、新生儿窒息等不可预的病,同时可以进行测血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给药、吸氧等操作。还可设计产程延长和产后出血等病例,学生可以直接动手去操作和相互讨论研究,不会有顾忌。并且可在其中体会到真正临床的感觉,这样更有利于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还可以利用模型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可以根据不足处进行反复练习,提高学习效果个记忆效果。
3言传身教、正确引导
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和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可能会遇见一些腐败的现象,如医生收红包、药品处吃回扣、庸医、黑心护士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影响巨大,因此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如在进行重症患者的抢救中,每分每秒都是关键的时候,医生或许连续工作超过数小时,不能按时吃饭休息,要把患者生命放在首位。对于贫困患者,要着实处处为患者考虑,尽量减少患者的开销,让患者的辛苦钱用到真正的地方。教导学生要以身作则,不要贪图忘义。做为医者,要拥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精神,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感召学生。
4结论
妇产科是一门专业、技术性、操作性及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妇产科护理学同时也是建立其基础上的一门临床医学,只有通过临床实习才能切身去感受真正的理论所在和掌握知识的真谛。实训基地恰好提供了这样场所,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正确引导,学生品德的升华,才能为将来的临床妇产科护理学,甚至临床医学培育出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品德优良的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