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6 10:16: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级母婴护理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妇女的特有疾病,一般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头痛、眼花等症状,是围产期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1,2]。本研究对我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术中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母体的出血和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因分娩住院的患者90例,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还伴有轻度的蛋白尿或水肿,血压均大于140/90mmH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28.3±4.2)岁;孕期为27~39周,平均(31.5±3.4)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19例。对照组45例,年龄为21~43岁,平均年龄为(27.6±4.1)岁;孕期为26~39周,平均为(31.2±3.1)周;初产妇为27例,经产妇为18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职业、文化程度、临床症状及血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术中护理的干预,由巡回护士完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术中母体的护理孕妇在手术过程中,由巡回护士在配合医生操作时要注意麻醉的量以及注射的速度[3]。操作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呼吸频率、幅度以及血氧饱和度,一旦出现呛咳或呼吸抑制,应立即提醒操作医师和麻醉医师。出现呛咳,可适当追加麻醉剂剂量;出现呼吸抑制时,应立即停用拔出胃镜暂停检查,协助做好抢救工作[4]。
在胎儿未娩出之前,注意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准备配好的血液,做好预防大出血的准备。另外术中要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即可的检查化验,若出现血凝不正常,立即静脉推注抗凝药物,观察患者的凝血情况。
1.2.2对婴儿的护理①胎儿娩出后,立即进行吸痰,对于孕周不足的婴儿给予吸氧以及适当的心电监护;②脐带的处理,防止感染的发生;③保温护理;④在不同时间段给患儿进行Apgar评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母婴结局情况。
Apgar评分[5],即阿氏评分、新生儿评分,是孩子出生后立即检查其身体状况的标准评估方法。在孩子出生后,根据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五项体征进行评分。满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评分7分以下的新生儿考虑患有轻度窒息,评分在4分以下考虑患有重度窒息。1.4统计学指标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定显著性差异为P
2结果
2.1两组母体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后,大大减少了患者出血的发生,也降低了患者血液循环的障碍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一般好发于妊娠20周以后[6],孕产妇特别是初产妇由于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因素常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9. 4%,国外报道为7%~12%[7,8]。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对孕产妇危害大,容易引起的流产、早产以及羊水的破裂、胎儿宫内窒息等,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因此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李秋丽等[9]对63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发现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何燕妃[10]通过对6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发现患者的血压、蛋白尿等症状明显改善,且大大提高了妊娠的结局。这些研究表明,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本研究就妊娠高血压患者剖腹产手术时进行术中护理干预,主要通过巡回护士对母亲的护理和婴儿出生后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大出血、血液循环障碍及其它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有3例,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例,24.44%。新生儿也未出现缺氧情况、呼吸道感染情况及其它并发症情况;而对照组新生儿缺氧5例,呼吸道感染4例,其它并发症7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另本研究对患者的生殖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干预的患者子宫恢复较好,无阴道炎症及宫颈糜烂发生,且患者妊娠后宫缩恢复正常,性生活都较为满意。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
本研究还对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 Apgar评分,结果发现观察组在婴儿出生后及时给药吸痰、吸氧、保温等措施,婴儿在5min后Apgar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大大减少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出血情况,降低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发生率,且新生儿评分得到提高[16],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贺金瑞,朱慧芳,刘志民,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展现状.河北医药,2010,32 ( 22) : 3215.
[2],许建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1(16):4675-4677.
[3]Zandstra M,Stekkinger E,van der Vlugt MJ, et al. Cardiac diastolic dysfunction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young women after placental syndrome. Obstet Gynecol,2010,115(1):101.
[4]Prakash J,Vohra R,Pandey LK,et al. Spectrum of kidney diseases in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eclampsia. 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10(58):543.
[5]姚秀华,温岩,孙晓峰.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491.
[6]刘允英.453 例剖宫产围手术期临床护理.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78-80.
[7]李秋丽.心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陕西医学杂志, 2011, 40(10):1424.
[8]王丽.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5(18):99-100.
[9]何燕妃.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12):110-111.
[10]韩桂凤.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1):279-280.
[11]张维萍.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吉林医学,2012,33(23):5093-5094.
[12]刘广仙.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中外医疗,2012(17):146-148.
[13]高春风.5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死亡原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9,24(6):866.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4-0093-03
doi:10.14033/ki.cfmr.2015.04.046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现代育龄女性怀孕期间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属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类型,对于如何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围生儿结局,成为产科研究的重点话题。近年来妇产科临床统计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好发于妊娠5个月以上,其主要在临床上表现为患者出现血压明显升高、各种不同程度的水肿、大量的蛋白尿,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生意识丧失、抽搐、心脏及肾脏功能减退等[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威胁了孕妇及胎儿的安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对母婴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严重者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安全。为了提高临床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将妊娠期高血压导致的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笔者所在医院对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了护理干预,同时与对照组中正常晚期妊娠的孕妇100例进行比较,以探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根据其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45岁,平均(27.0±3.3)岁;孕周25~39周,平均(31.4±3.8)周,46例初产妇和54例经产妇,均为单胎生育,且既往已排除严重的心、脑、肺等严重疾病,均否认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观察组年龄21~43岁,平均(27.0±3.2)岁;孕周26~39周,平均(31.5±3.7)周,47例初产妇和53例经产妇,均为单胎生育,且既往已排除严重的心、脑、肺等严重疾病,均否认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护理: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有目的的处理,通过传统方式向患者讲解注意的相关事项。观察组孕妇予以综合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为患者制定生活健康导航,积极向患者进行孕期相关知识宣教。通过开展孕期健康讲座、发放书面资料或电子资料,使孕妇充分了解孕期的生理特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分娩相关知识等,使孕妇充分了解,孕期发生的并发症是正常的事,是可以接受的,并通过一定的治疗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确保分娩过程安全和分娩结局良好,使孕妇建立积极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为患者制定作息时间表,并告知患者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鼓励患者适当地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阳光充裕时。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卧位姿势,尤其是孕中晚期尽量保持左侧的卧位。(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供给标准,保证每天摄取达到热量2300 kCal,其中要包括50%碳水化合物、20%的蛋白质及30%的脂肪。鼓励患者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给予进补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并随时检查体重的变化。(3)用药护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病情严重患者要提前给予药物控制,并同时增加钙剂、维生素等摄取量。(4)心理护理:目前绝大多数孕妇为初产妇,对孕产过程陌生,加之产子的重要性,使得大多数孕妇有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对孕妇心理护理十分必要,应根据每位产妇的具体请看,对其做好心理评估并采取针对性地心理疏导措施,使孕妇放松心情,积极面对孕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孕妇及其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根据孕妇所提问题,做好周边问题的解答,既使孕妇获得问题的答案,同时又能明白问题的原因及可能的结果,使其充分认知自己的状况。(5)做好基础的护理,为避免发生褥疮。同时护理人员对产妇的病情和症状时刻密切观察,要及时监测产妇的血压、呼吸、尿量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6)当产妇分娩时,护理人员要将抢救的器材和药品备齐,同时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为预防抽搐、子痫等危险的发生。孕妇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在配合医生操作的同时要注意麻醉的量以及注射的速度。同时对对照组正常晚期妊娠的孕妇100例进行护理,主要从除接受常规护理以外,还分别介绍饮食活动、分娩镇痛方法以及母婴物品准备,患者可以要求家属全程陪伴生产,这有助于产士提供的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支持和照护,其中包括产程观察、呼吸指导、抚触按摩,而且全程让家属参与。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发病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HELLP综合征、子痫前期、子痫、剖宫产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发病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产后
出血 HELLP 综合征 妊娠期高血压 子痫
前期 子痫 剖宫产
观察组(n=100) 22(22.0) 23(23.0) 20(20.0) 3(3.0) 2(2.0) 28(28.0)
对照组(n=100) 35(35.0) 37(37.0) 32(32.0) 12(12.0) 10(10.0) 50(50.0)
P值
2.2 两组围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胎儿畸形、胎儿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生长受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围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例
组别 胎儿畸形 胎儿窘迫 低体重儿 新生儿
窒息 胎儿生长受限
观察组(n=100) 2 3 2 3 1
对照组(n=100) 9 14 11 10 6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在围生期出现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而且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类型,妊娠期高血压好发于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孕产妇特别是初产妇由于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因素常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为7%~12%。其主要在临床上表现为患者出现血压明显升高、各种不同程度的水肿、大量的蛋白尿,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生意识丧失、抽搐、心脏及肾脏功能减退等。不仅临床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对孕产妇危害大,容易引起流产、早产、羊水破裂、胎儿宫内窒息等,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全身的小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的痉挛,从而损失了血管内皮细胞并造成缺血和缺氧的发生。此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其高血压导致的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及围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显著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胎儿生长受限以及胎儿畸形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陈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7):1143-1145.
[2]唐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3):28-29.
[3]曾艳花,吴雪琴.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146-1147.
[4]万淑梅,余艳红,黄莺莺,等.不同程度妊高征与母婴预后相关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194-1195.
[5]郭含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2(8):68-70.
[6]章绵珍,申萍,李冬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围生结局影响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44-146.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助产是一门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传统专业。由于母婴安全需要,我国卫生部规定没有条件的医院不能接生,我国现有助产士与产妇比例为1∶4000,而国外助产士与产妇的比例达到1∶1000,助产士与产科病床之比为1∶8-1∶10,我国助产专业现有人数远不能达到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的产妇与助产士之比。在卫生部颁发的《2005-2010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正式提出了助产专业区别于护理专业,突出了助产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地位。然而,有着百年教育历史的助产专业尚未受到医学教育界的足够重视,现行卫生类本科教育专业目录中尚未设置助产专业,而在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分类,助产专业又附属于护理学,助产士的专业技术职称也是护士职称,这与国际助产士联盟提倡的各国助产专业应独立立法的建议及北欧等国独立管理助产专业的体系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助产专业历史背景和现状,对如何加强高职高专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高级助产人才培养的现状
成立于1919年的国际助产士联盟(ICM)将助产士定位为:妇女及其家庭在围生期中护理的关键工作者。目前,在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领域已经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助产士有相对独立的国际管理机构和组织,助产士注册后享有基本的检查和处方权,常规的孕期随访检查和正常自然分娩完全由助产士全程管理。在美国,随着上世纪60年代护理本科教育,包括基础和专科护理师(含助产护师)成为美国护理教育的主流之后,硕士学位的护理教育在7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新西兰是拥有助产学百年发展历史的国家,现在其怀卡托理工学院已拥有助产士学科博士。目前,国际助产专业教育已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助产士必须具有本科以上的专业教育背景才能从业。
笔者以“助产专业”为关键词,通过百度网站进行搜索,英国有60所院校、澳大利亚有19所院校、美国有27所院校提供助产术课程。如果按照各国生育妇女人口比例计算,我国高等助产专业教育比例远不及上述各国,而且办学层次滞后。德国、英国、新西兰、瑞典、芬兰等助产士大多具有大学或硕士学历,有的已到博士水平。香港地区及国外助产教育多数是在学习护理普通学科制3年后再学习1年的助产专业课程。如瑞典的助产学教育是由瑞典大学或大学学院提供的一项高等专科教育,学生需完成3年护理本科教育并成为注册护士后再申请并完成1.5年的助产专业教育。
二、国内高级助产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助产士的专业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在全国各大医院中调查均发现,有部分医院是由护士改行经过老助产士传帮带后从事助产工作的;20世纪末许多沿海城市的卫生类中等专业学校因各种因素停止招收助产专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预计到2015年,我国助产士的需求量将达35万。当前,我国助产士尚未加入国际助产联盟(ICM),我国助产领域没有形成全程一对一管理模式,对孕产妇健康保健及相关产前教育达不到目前国际化标准,因此,培养我国高素质的助产士是卫生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1.全国大专层次的高助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但人才培养方案尚不健全。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中专层次的教育一直是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流。进入21世纪后,国内高级护理教育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小部分高校或升格中的中专学校开始在原有中专助产办学的基础上尝试高级助产士的培养,三年制高级助产大专、五年制高职助产的教育开始起步。据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招生计划网络查询资料统计,2010年,全国共有78所院校招生大专层次的助产专业学生,各院校平均招生约50人。目前,全国大专层次的高助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但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各省市本专业人才发展不均衡,人才培养规模总体上尚不能满足社会要求。
2.制约高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因素。目前,国内有关高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报道不多,供从业者借鉴学习的文献少,国家及医学界对助产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尚存不足。唐玲曾报道,在2005年国内开设大专助产专业的仅有天津高等医专等4~5所高校,全国尚无统一的教材和教学计划。2006年程瑞峰等报道,国家对高职助产专业的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岗位综合职业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尚无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标准体系。此外,在我国助产专业教育从属于护理教育,我国尚未实行助产士注册制度。这些都是制约高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根本原因。
3.业内已有发展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共识。国际理念认为助产士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接生护士,而是受过独立高等专门教育的专业医务人员。国内专家认为:助产士是介于医生与护士之间的特殊医护群体,助产士要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保护和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照顾妇女生育方面的各种需求。助产士主要应具备基础护理能力、助产操作能力、产科相关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随着国内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随着中国加入WHO对教育服务的承诺和职业资格标准国际化趋势对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影响,通过不断借鉴国外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和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程瑞峰等指出:我国的中专助产专业教育层次必须“高移”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杨纪峰、牛爱莲对河南省14个地市,各级医疗机构近10年来中等卫校助产专业毕业生在岗助产人员488名、医疗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和医师共348人、中等卫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60人、有关教学专家90名等进行了有关“助产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相关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社会对助产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改变中专层次教育为主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助产教育从业者共同的心声。
三、改革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妇幼卫生事业良好发展
因此,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加大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就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就必须以职业准入为导向为突破口改革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课程设置。我国现行的助产职业的准入制是: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后必须先取得执业护士资格,方可参加省辖市卫生局组织助产技术考核。我们以此为依据,在助产专业课程设置中主要课程与护理专业相同,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护理药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礼仪与人际交往等。另依据临床助产士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设置或开发助产专业课程,如妇产科护理学、助产技术、妇婴保健学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母婴健康要求的提高,我院于2012年6月正式开设母婴高级病房--产科一体化病房(LDRP)。产科一体化病房用于产妇待产、分娩、康复和产后至出院的全过程[3],它将妊娠、分娩、产后和婴儿的监护整合在一个连续的生活周期,所提供的服务是个性化的,重视家庭支持、叁于和选择。新生儿床旁沐浴在一体化病房新生儿日常护理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体化病房的床旁沐浴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3]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自开展以来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优质服务,大大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及医院的服务品质[1]。现将护理应用及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2年6月~2013年4月,本科室新生儿数680例,男婴386例,女婴294例,出生体重2250~4500G,平均体重3500g,平均孕周34~41w,APGAR评分》8分。
1.2目的 清洁皮肤,协助皮肤排泄和散热,预防皮肤感染;促进血液循环,活动肌肉和肢体,使新生儿舒适;了解并观察全身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处理各项问题;促进亲子间的互动,让产妇及早掌握新生儿沐浴。
1.3工作人员要求 一体化病房挑选的都是高学历、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的高素质护士;操作前要求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摘掉胸牌及手表、衣服口袋内避免有坚硬尖锐物以免划伤新生儿。
1.4病房环境 操作前30min进行环境清扫,保持病房整洁,配合柔和的灯光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室温控制在26~28℃,夏天在操作前30min关闭冷空调,冬季开启暖空调,并使用暖风机进行预热,操作前劝离过多的家属。
1.5沐浴设备 一体化病房每个病房都给予配备一套独立的新生儿沐浴设施:洗婴池池体由进口亚克力材料铸成,质地柔和,舒适接触肌肤;操作台面由高档人造石材料制造,四边做特殊包边处理,并给予配备厚度约5cm的舒适软垫;有中央控制水温设备,恒温出水设备,水温控制在38°~40°;墙式温湿度计;可移动磅秤;所用设备做到一浴一消毒。
1.6新生儿准备 沐浴前评估身体状况:体温、面色、呼吸、心率、精神状态、喂哺情况、大小便、皮肤黏膜、脐部等。遇头血肿、阴道难产的新生儿,观察24h以上,无特殊情况者再行沐浴。重症新生儿病情稳定后再予沐浴,沐浴前1h禁喂奶或喂奶1h后进行,以防呕吐和溢奶引起窒息。
1.7一体化病房床旁沐浴操作流程 ①物品准备:清洁衣服、包被、纸尿裤、一次性沐浴垫、沐浴露、0.5%PVP碘伏棉签、干棉签、消毒大小毛巾、消毒洗耳球、婴儿润肤油、消毒纱布。②调节室温水温,将新生儿抱至沐浴操作台。③核对产妇姓名及新生儿脚腕带、胸牌、性别。④脱衣、磅体重。⑤沐浴。⑥擦干,消毒脐带。⑦着衣,别胸牌并再次核对产妇姓名及婴儿表带胸牌性别。⑧向产妇或家属宣教有关事项(新生儿体重下降情况,全身护理注意事项等)。⑨保暖并协助加奶。⑩记录(体重、大小便情况)。
2结果
自我科开展床旁沐浴10个月以来,共680例新生儿,无1例受凉及不安全事件发生,满意度100%。
3体会
母婴同室床旁沐浴,顺应了国际化床旁护理模式趋势,符合我国卫生部倡导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宗旨[1]。①一体化病房床旁沐浴可最大限度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根据产妇年龄、学历满足她们不同的需求,促进产后母婴亲情的交流,使产妇尽快适应初为人母的转变,顺利度过生理、心理的波动,减少产后抑郁。②提升了产妇与家庭对医院的满意度、忠诚度,改善了家庭于医护之间的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一对一的护理服务减少了差错率的发生,并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充分尊重产妇及家庭多种权利,通过护士的指导帮助,增加了护患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③与传统沐浴方式相比杜绝了不少潜在问题及安全隐患如交叉感染、烫伤、抱错孩子、新生儿被拐等。④床旁沐浴过程中,母亲的语言、对视、愉悦的情绪对新生儿神经系统是有良性刺激,减少新生儿焦虑不安的情绪,床旁沐浴不仅促进新生儿体质量的增长,而且可改善新生儿睡眠,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⑤在床旁和产妇共同探讨育儿知识,产妇可边看,边听,边操作,这种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反复性、示范性更加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2]。⑥一体化病房开展以来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护士更加主动积极学习专科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使护理技术更加娴熟规范,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旭萍,王雅萍,陈峰芳,等.母婴同室开展新生儿床旁抚触的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12).
[2]汤新凤,楮桂方.新生儿床旁抚触对母婴健康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 2012,24(12).
[3]张美芳.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母婴床旁护理效果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 2013,12(1).
0引言
妇产科护理学是临床医学的一种,所涉及方面比较广泛而且深度比较大,加上学生是新手又涉及到患者的隐私,大多数的患者不愿意配合,这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学生学习变得艰难并且极为抽象,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困难。但护理专业需要严谨的临床知识来进行铺垫,才能训练出有足够能力的合格护士。在这里就现实的情况来说,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求积累知识,做好笔录,总结经验,同时在动手能力上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在临床实践当中很多患者因诸多原因不配合,这使得教师在代教中畏首畏尾,怕引起不必要纠纷,导致学生真实操作的机会会大大减少。这样固然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同样势必影响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及护理水平。在通过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对病例进行追根研究,模拟练习,实例视频学习加探讨等方式,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是真正意义上是有缺陷的,倘若相反的,我们把“患者”转移到课堂上,没有任何阻挠,“患者”也是言听计从,把“患者”的“分娩过程”形象的罗列在学生面前,不但可以让学生实地的动手操作,还可以体会其中真谛,这样必然会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与“患者”沟通,使得现场没有那么尴尬,这些方面都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的欲望,还可以培养对妇产科护理学的浓厚兴趣。我院成立仿真护理培训基地后,根据专业岗位职业需要,全面的统筹安排与规划,为教学构建了一个重要模拟培训平台,对妇产科护理的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1护理培训基地的基础设施
与其说我们护理实训基地是一个学生培训的场所,倒不如说是一个很小规模妇婴医院,内部关于妇产科患者所必须的设备和各个科室应有尽有。内部设有标准病房、康复训练室、母婴护理、基础护理、护士接待站、手术室等等。其中我们将妇产科与婴儿护理科结合在一块,叫做母婴护理科室,在室内罗列胚胎发育、宫内发育、产前孕检四步触诊、高级分娩及母子急救、妇科检查实训、孕妇剖腹产手术等模型。
2护理培训基地的妇产科护理教学
2.1护理培训基地护理操作技能的提高。
实训基地内,教师通过对模型的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出现误导。在实训时,教师先利用模型演示,然后学生自动分组操作并讨论,相互促进学习。练习之后,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就视频中所涉及的边在次操作边讲解。视频播放过后,学生再次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在针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例如,在课上,学生操作模型练习时,播放有关接生步骤的视频课件和产妇分娩的真实视频,让学生感觉就像在真实地感受在操作人体和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中那种紧迫,进行腹部触诊及胎心听诊实训时,先在模型上练习正常听诊胎心音和胎位分娩,然后将胎位换置,将胎心频率调高或降低,再对异常的听诊胎心音和胎位分娩,通过反复的练习,将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分娩过程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不仅仅同时大大增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基础知识更进深一步的了解和巩固加强。
2.2利用模型病例对教学效果的提高。
模型代替真实患者,是一种崭新的尝试。若是真实的患者,学生或许会真实的去操作,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随时会发生不可预料事件,如患者只相信临床医生,对实习的学生不信任,阻碍学生操作,在做错的时候还会出言不逊,辱骂学生。这样会对学生产生心理阴影,使其不在有胆识在去做。这样不但影响学习,还会耽误学习进度,耽误练习操作技能。反之,言听计从的患者,学生会在临床中学到很多知识,在新生儿出现的那一刻,还会引以自豪,不但可以加强信心,还树立心中志向。但这种又是少之又少。若是利用模型来替代,学生不但可以放心大胆的操作,教师的讲解加上产妇分娩视频的播放,虽然不敌真实,但可以让学生内心深处得到体会,为以后做真实的工作打好基础,不会临场退缩。
2.3利用模型提高病例讨论课的教学效果。
基地可以利用模型模拟一些罕见的和危急的病例,不但可以对同样的病例场景重复使用,而且对某一临床表现可模拟不同的病因,并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妥善处理。譬如,在针对高级分娩及母子急救时,模型可模拟各种各样的产程异常、胎儿宫内窘迫、休克、呼吸心跳骤停、新生儿窒息等不可预的病,同时可以进行测血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给药、吸氧等操作。还可设计产程延长和产后出血等病例,学生可以直接动手去操作和相互讨论研究,不会有顾忌。并且可在其中体会到真正临床的感觉,这样更有利于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还可以利用模型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可以根据不足处进行反复练习,提高学习效果个记忆效果。
3言传身教、正确引导
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和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可能会遇见一些腐败的现象,如医生收红包、药品处吃回扣、庸医、黑心护士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影响巨大,因此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如在进行重症患者的抢救中,每分每秒都是关键的时候,医生或许连续工作超过数小时,不能按时吃饭休息,要把患者生命放在首位。对于贫困患者,要着实处处为患者考虑,尽量减少患者的开销,让患者的辛苦钱用到真正的地方。教导学生要以身作则,不要贪图忘义。做为医者,要拥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精神,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感召学生。
4结论
妇产科是一门专业、技术性、操作性及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妇产科护理学同时也是建立其基础上的一门临床医学,只有通过临床实习才能切身去感受真正的理论所在和掌握知识的真谛。实训基地恰好提供了这样场所,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正确引导,学生品德的升华,才能为将来的临床妇产科护理学,甚至临床医学培育出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品德优良的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目前我国对临床专科护理人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这类人才在各医疗机构数量不一、人才水平参差不齐、培养方式迥异。一些医院在国际护理机构的帮助下或通过其他途径培养了一些临床专科护理人才,他们中有部分能相对独立地开展护理服务,如门诊坐诊等,以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相对落后,人才梯队无层次,培养体系不健全。因此,构建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梯队,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非常必要。
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社会对护理的需求及护理学科自身的现状、特点与未来发展方向,可将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梯队设计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层面,将初级定位为专科护士,中级为专科护师,高级为临床护理专家,见图1。
在专科护士层面,要求注册护士经过至少2~3年临床某专科经验的积累,通过发证机关的考试和资质认证后,可获得某专业专科护士资格证书。在这个层面,护理教育应着重于提供一些培训课程,以帮助应考护士提高考试通过率;在专科护师层面,要求注册护士有更多(如5年)专科临床护理经验,且应经过护理硕士教育培养。这样,这批中层骨干临床专科护理人才不仅具备较丰富的专科经验,也能从理论和研究的角度得到系统的提升。
与此同时,护理硕士教育在护理实践方向的专科设置应作一定的分化。设置原则应以社会对专科护理人才的未来需求方向为导向,以各校自身的师资等教学资源优势为基础来综合考虑。亚专业方向可设置如老年护理专业、肿瘤护理专业、家庭和社区护理、精神卫生护理、伤口护理等;临床护理专家可定位为最高层次的专科护理人才,对其要求可设计为具有资深临床经验的护理实践方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这样设计的原因是由于护理已成为一门一级学科,学科有自身独特的包涵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知识体系,且这些知识应通过研究不断拓展和更新。同时,护理是一门应用学科,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学习、研究而获得,而获得艺术知识的甚佳方法是自身的体验和反复的实践,也就是说,护理实践需要临床经验作支撑。因此,临床护理专家作为解决专科护理问题的权威,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科护理经验,更应具备高学历背景。
本文所设计的架构将博士教育(护理实践方向)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学历要求是理想的状况,考虑到我国护理博士教育起步较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初期可对此要求作适当调整,但建议至少不应低于硕士学历。将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梯队设计为3个层面,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①多层次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将临床专科护理人才队伍设计为初、中、高三个金字塔型结构,这种模式是理想的人才队伍结构,不仅具有结构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训教学是其关键环节。传统的“讲解、示教、训练”型实训教学模式是一维的,其过分强调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熟练操作以掌握技能,学生没有自主权和主动性,难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实训教学特有的教育功能[1],导致学生的能力无法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级技能型护理人才,本校护理学院对实训教学进行了改革,现介绍如下。
1优化实训环境
按照现代化医院的规格、布局、设施进行规划,建立了面积近8000 m2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护理实训中心,包括“1个医院、5个中心”,形成了高仿真的职业环境。“1个医院”指1个模拟医院,内设护士站、治疗室、器械室、中心供氧及病房呼叫系统、内科病室、外科病室、儿科病室、母婴室、老年病室、更衣室、外科洗手室、产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5个中心”指基础护理实训中心、专科护理实训中心、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卫生技术人员考试培训中心、护士执业模拟考试中心。创造学生能看、能触、能做的教学环境,实现学生与实际护理岗位的零距离,满足学生校内实训需要,充分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整合实训设备
在确保基本实训条件完善的前提下,紧跟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设备,其中包括ECS高级综合模拟人、KERI护理模型人、妇科检查模型、分娩及急救模型、动脉穿刺手臂、电脑心肺复苏(CPR)急救人、心肺复苏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全功能手术床、全功能分娩床、虚拟静脉注射培训考核系统、臀部肌内注射训练及对比模型等。先进的实训教学条件,充分满足了护理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实践示范和学生练习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强化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形成具有“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学团队,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一方面,每学期及假期派送青年教师到临床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强化青年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实践锻炼,教师将临床护理的新技术、新理念、新动态引入实训教学,例如留置针的使用、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新版CPR技术、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和自动止液输液器的使用等。实现教学与临床需要零距离,缩短教学与实际的差距,使学生到工作岗位时就能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
另一方面,聘请临床医护人员来校兼职任教,把临床工作经验及所见所闻带入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加强教师间学习与交流,每周二召开教研室会,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集体备课,既可统一操作标准、规范示教,对质疑问题进行讨论,又可把临床新动态传授给专职教师,促进“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4创新课程设计
4.1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采用情境教学等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心肺复苏”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内模拟病房利用ECS高级综合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的教学。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通过电脑参数的调整,学生可以观察到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掌握心脏骤停的判断方法。第二步,学生运用CPR技术对患者进行抢救,通过模拟人的反应,学生可得知自己的操作是否到位,进而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复苏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会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学习的积极性升高。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带领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效果的评价,并启发学生说出自身不足之处,便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切身体会到生命重要,争分夺秒的急迫感,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4.2开放式实训教学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学生课余可到实训室练习,大大的增加了学生操作训练的机会。不仅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同时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及“慎独”的精神。
4.3与临床见习交叉进行第3个学期安排学生到临床见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医院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见习过程中,专业教师与临床带教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及时反馈,对教学与临床实际相脱离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
5更新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其中问题教学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场景,鼓励学生质疑,如学生在练习普通吸痰法过程中,教师会请问学生,如果遇到老年、儿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痰液黏稠的患者怎么办?启发学生运用批判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角色扮演法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欲望,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在实训教学中采用真人模拟、真人实践,如各种注射、口腔护理,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切身体会“患者”的感受,进而能够“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对于一些枯燥、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如整体护理查房,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用生动的案例说明具体问题并进行讨论。既能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真正实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6调整考核方式
多元主体、多元内容、多元方式评价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2]。在实训考核中采用口试、实验报告、病例讨论和临床能力测试等多种形式。考场设在模拟病房,实施患者床边考核。在操作技能考核过程中,灵活变化床号、考生号、场景的设置及物品的准备等,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强调实践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的同时,注重对患者的情感关怀和语言沟通技巧,增加人文素质的测评,素质要求包括仪表形象及语言态度,占总分的10%,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对于考核不及格的学生,考过后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当场补考,目的是使每个学生能都掌握护理操作。
7小结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实训教学,尽管很多教育者已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由于课时的限定,传统教学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所以应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才能确保实训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护理水平,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柴翠萍,赵翠枝.自主合作与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5):65-66.
[2]冉波,左凤林,谭严,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2,26(7):2001-2003.
母婴同室护理新模式,是指宝宝的所有护理操作均在床旁进行。我院已开展的项目包括新生儿抚触、沐浴、疫苗接种、足跟采血、听力筛查,健康教育等。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产妇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提高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本文探讨应用母婴同室护理新模式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示我们护理人员在产褥期为产妇提供必要的生理、心理上的指导与支持相当重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爱婴区2010年1月~2012年8月住院正常单胎头位足月妊娠,无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产妇4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0例,对照组20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次、孕周、新生儿体重对比,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妇的文化程度、新生儿性别对比,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新生儿每天由护士抱到洗婴室进行集体沐浴及脐部护理,在婴儿治疗室集中进行新生儿抚触及预防接种。向产妇发放人手一册,2次/w,集中到产科示教室,观看录像并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讲解母乳喂养、抚触,新生儿护理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观察组采用母婴同室护理新模式,选派产科专科知识丰富,母婴护理专业能力强,素质高,善于沟通的高级责任护士经过标准化职业培训后承担此项工作。孕妇入院后,对产妇及家属进行一对一的有效宣教,产后,对产妇及家属一对一,有计划,阶段性的手把手的进行指导,新生儿的一切护理均在母亲床旁进行,环境准备符合母婴同室的管理要求。对产妇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包括顺产、剖宫产产妇的产后护理须知,产妇的饮食指导,产妇的卫生与活动(产后保健体操)指导,乳汁不足及奶胀的原因及注意事项。讲解母乳喂养知识,纠正产妇不正确的喂奶姿势,扁平的纠正方法;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喂养的姿势及方法,宝宝夜间哭闹的观察及护理,新生儿吐奶打嗝的护理,新生儿臀部护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及预防接种的宣教;介绍新生儿保暖的方法,早期教育和添加辅食及计划免疫程序等。对产妇及家属一对一的进行讲述和操作演示,邀请产妇及家属参与共同操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对未掌握内容,进行强化训练,直至产妇及家属基本掌握。
1.3评价指标 产后抑郁症是在分娩后常见的一种普遍心理障碍,是介于产后抑郁性精神病和产后忧郁之间的一种精神疾患[1]。一般在产后2w发病,表现产后心理适应不良、睡眠不足,常感乏力、烦躁、易怒、悲观厌世,严重者不能照顾婴儿。本院采用Cox等设立的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来进行评分,EPDS包括10项内容,每项内容分四级评分(0~3分),总分≥13分者,即诊断为产褥期抑郁症(EPDS+)[2]。
1.4 调查方式 于产后42d内给每位产妇发放自设问卷调查表,进行家访调查或电话访谈。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2结果
2.1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见表1。
2.2 社会心理因素 两组产妇社会心理因素的比较见表2,表2可见,两组产妇的家庭支持率、对婴儿性别的接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夫妻关系的和睦、母亲角色的适应能力方面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母婴同室护理新模式适合产妇的心理需求,也适合新生儿的护理特点,床旁护理为年轻的妈妈及家属提供了手把手学习护理新生儿的机会,不仅满足了产妇及家属的求知欲,也拉近产妇与新生儿、家属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3]。使产妇尽快进入妈妈的角色,最大限度的满足其安全、自尊、爱与归属的需要,并使孕产妇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不仅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危害婚姻、家庭、社会。文献报道[4],产妇早在妊娠期即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焦虑,到了分娩期某些焦虑情绪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担心自己和孩子是否安全;以及初为人母所需的情绪重整,家庭关系的改变,经济来源的需求,以及支持系统之寻求。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引发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分娩后体内外环境发生调整、性激素的比例重新调配以及家庭关系、环境等因素都可能有关,很多研究表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缺乏丈夫的支持,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5]。
本院爱婴区根据产妇的个性特征,运用产科学、医护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采用以母婴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新模式与传统的模式对照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母婴同室护理新模式可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何仲. 妇产科护理学(第1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0.
[2]Lee DTS, Yip ASK, Chiu HFK, et al. Detecting postnatal depression in Chinese Women :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Br J Psychiatry,1998,172:433-437..
[3] 张俊茹,母婴同室探视人员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2):2697.
1.参与孕妇学校教学与咨询
孕妇学校:由高级职称护士组织并承担教学,主要开设了孕期管理、母乳喂养指导、分娩准备、怎样“坐月子”、婴儿沐浴抚触及游泳、拉玛泽减痛分娩法、怎样照顾宝宝、胎教与早教、产后保健、新爸爸训练营等课程;网络咨询及电话咨询:10余位高级职称护士经培训后组成团队,分定期和随机两种形式通过网络、电信等平台提供咨询、答疑,内容涉及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产后康复以及妇科肿瘤化疗、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指导等。
2.参与教学与培训
高级职称护士承担对研究生指导、大专院校的前期妇产科教学、省级继续教育专题讲座、院内业务讲课、病区查房以及母婴专科护士、新生儿抚触师、导乐师等的培训工作,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参与科研及循证
通过调查显示,高级职称护士科研能力及写作知识方面的得分都较高,与本院实际情况相符。本院高级职称护士多数具有特定专业研究方向,她们作为亚专科学科带头人组成相关学科团队,负责申报各类研究项目并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每半年总结汇报研究进展及下一步计划,保证各项研究课题达到预期结果。在完成临床科研的同时,高级职称护士负责培养年轻护士开展质量监控、个案研究、回顾性研究、临床资料分析等系列研究,并及时将循证的结果和学科新理论、新技术融入临床实践,制定出快速有效的临床路径。
二、体会
1.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英国卫生部于2000年首次专门设立了重症监护部门护理专家岗位,并要求该护理专家(包括助产士)至少保证50%的工作时间花费在直接与患者接触上,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临床护士能以更专业的技术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该改革效果在英国利兹大学教学医院注册护士Fairley[2]的研究中得到了充分证实,DeborahDawson[3]的研究更进一步显示英国临床护理尤其是危重症护理领域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无论在人员数量、工作年限方面均呈现上升趋势。妇产科护理专业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时间的磨练,高级职称妇产科护士以临床工作为基础,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及时提供预见性的护理措施,饯行安全护理,促进患者康复,这在重症监护、病理新生儿护理和新生儿观察护理等方面尤其能体现其优越性,而且高级职称护士在本学科具有一定的威望,是患者信任的护理人员,因此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其依从性。高级职称护士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她们成为了医生们最为放心的工作团队[4]。护理会诊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通过会诊及时解决患者的疑难问题,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目前,本院4个专家会诊组,在高级职称护士的主持和参与下,护理会诊病例数逐年增加,达到了每年近50次。
2.有利于拓宽服务范畴提升医院声誉
高级职称护士在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中,结合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对目前临床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娴熟的技巧给孕妇及家属进行教学,受到孕妇及家属的高度评价,每年500余场次的健康教育使得本院孕妇学校蓬勃发展、省内外闻名,成为浙江省示范孕妇学校培训基地;网络、电信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沟通方式,为当今社会广为使用,本院电信、网络服务自开展以来,每天完成30余条网上咨询和百余次电话服务,受到广大妇女的喜爱;导乐师的培训实现以助产士为主体的导乐陪伴分娩,在医院剖宫产的控制率、孕妇满意度、患者安全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
3.促进护士专业化发展引领学科建设
作为浙江省妇产科领域的龙头医院,高级职称护士引领学科建设方面发挥极大作用。5年来,本院高级职称护士主持省厅级及以上课题近30余项,获得各种奖项9项;迄今为止,已有10余名护理专家分别在浙江省护理学会、妇产科质控中心、护理与康复杂志和专业委员会中承担要职;本院1位高级职称护士承担全国母乳喂养知识培训工作,并成为国家爱婴医院评估员,获得全国新生儿复苏及母乳喂养培训师的资格证书;在各培训基地完成全省数百名抚触师、游泳师和近百名母婴专科护士的培训,上述工作都促进了护士专业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妇产科护理岗位任务需求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一线护理专家,根据妇产科护理岗位对中职护理专业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考新的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实用为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整合。按照目前妇产科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删减临床不常见的妇产科护理内容,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中的血管、淋巴和神经部分,增加分娩镇痛的麻醉及护理,妊娠合并贫血及糖尿病的护理,胎儿健康技术的护理[1]。整合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部分教学内容,增加巨大胎儿、羊水过少、晚期产后出血内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有而教材没有的内容)。考虑到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特殊性,还需强调人文护理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真正做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
2改革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中心,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2]。传统的妇产科护理教学“重教法、轻学法,重讲授、轻操作,重理论、轻实践,重单一技能、轻综合能力”,缺少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做,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3]。妇产科护理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场所设在妇产科护理实训中心,教师边讲解、边示教,学生边学习、边训练、边提问,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兼顾能力、知识、人文素质培养,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状况,在教学中以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为载体,让学生把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自觉构建知识体系。
3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通过这些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具体来讲,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精选临床真实病例为模版,设计教学问题,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中;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取角色扮演、模型人身上模拟、临床情景再现方法教学,使学生体验护士角色,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在精选教学方法的同时,改进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将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以图、文、声、动为一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有趣,进一步提高并强化教学效果。
4构建高仿真护理实训环境、实验实训对接工作环境
为使护生实习前减少对临床工作环境的陌生感,进入临床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角色,按照零距离接触临床的原则,模拟妇产科工作环境,建立高仿真的护理实训室,内设产科实训室、产房、母婴病房、新生儿沐浴室、妇科实训室等。装备有产床、胚胎发育示教模型、孕产妇腹部触诊模型、高级分娩与母子急救模型、分娩机转示教模型、助产练习模型、产前宫颈变化模型、会阴切开缝合模型、妇科检查床、多功能妇科检查模型、计划生育手术模型等。在教学组织、安排和实施中完全模拟妇产科护理工作过程,采用“行动导向”模式的“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妇产科护理技术操作;利用模拟病房,通过模拟临床工作环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5改革传统考核模式,建立理论考核和模拟临床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核评价以理论笔试为主,侧重于对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考核,对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等评价存在很大局限性。建立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包括单项技能操作和综合临床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及教学效果。
5.1理论考核
【中图分类号】R7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41-02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在此期间,产妇心理、生理都处于脆弱阶段,需要很好地调适恢复,如产后保健服务欠缺,易发生产后并发症,影响正常康复,甚至危及生命。产后康复对于母儿的健康和妇女产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如何促进产妇在产褥期康复,从而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并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是产科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1产褥期生理变化
1.1生殖系统的变化。一是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宫底在脐下一横指,以后每日下降1~2cm,随着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宫内膜再生,子宫体复旧,子宫约在产后6周恢复至未孕大小,产后哺乳者子宫底下降较不哺乳者快。二是恶露。产后经阴道排出的液体称恶露。最初3d为恶露血性,持续3~4d后颜色渐淡转为浆液性恶露,血性恶露的时间过长表示子宫复旧不良。浆液性恶露持续约7~10d,以后逐渐变为白色恶露,持续2~3周干净。正常恶露持续4~6周,子宫复旧不良,或子宫内有胎盘或胎膜残留时,出血多而且持续时间长。如恶露有异味常提示有感染的可能.
1.2的变化。分娩后开始有乳汁分泌,吸吮刺激是乳汁不断分泌的关键。乳汁的质和量与产妇的身体状况、饮食、生活习惯及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营养充足、生活规律、精神愉快都是促进乳汁分泌的有利因素。
2产褥期心理变化
在产褥期,各种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因素都较易影响产妇的心情,如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恐惧;对抚养婴儿的责任感到紧张;对自己失去魅力的恐慌;以及居住条件、家庭经济负担、夫妻感情、亲属的支持和帮助、产后康复情况等的担忧、焦虑。特别是孩子的外貌及性别不理想而产生的失望或自责,都会影响产妇的情绪,不良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康复,而且还会抑制乳汁的分泌,严重者会发生产褥期精神障碍。
3产褥期康复治疗
3.1促进心理适应。对产妇的心理做正确的评估,帮助产妇完成心理、社会的适应。产后的女性由于体内雌、孕激素迅速下降,致脑内儿茶酚胺减少,影响高级脑活动而易诱发抑郁,当心理压力增加、身体疲倦过度时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此,一定要让产妇保持愉快的心情,关心、体贴产妇,给予生活上的照顾,生理、心理及情感方面的支持,使产妇精神放松,心情舒畅,既可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又有利于降低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
3.2改善休息环境。产妇休息、哺乳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居室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夏季保持室内温度为22℃~24℃。冬季保持室内温度为20℃~22℃。每日开窗通风,可先将产妇和婴儿送到另一间屋子,然后通风,每次30min,上、下午各一次,新鲜空气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健康。产妇白天休息宜半坐卧,同时用手轻轻揉按腹部子宫部位,每日2~3次,可促使恶露、淤血排出,还可避免产后腹痛、产后子宫出血,帮助子宫复旧.
3.3重视护理。产后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加速恶露排出,有利于产妇恢复和新生儿健康,的护理不可疏忽。产褥期的体积和重量增加,应穿着合身舒适的棉质胸罩,以防下垂并保证乳腺管通畅。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毛巾清洁,忌用皂碱或酒精擦洗,以防皲裂。初产妇易发生皲裂,哺前湿热敷3-5分种,如出现皴裂时用儿童鱼肝油涂擦。为促进乳汁分泌,可使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通过电极对产妇内部进行低频脉冲刺激,模拟较强的婴儿吸吮,反射性地促进泌乳素及催乳素的分泌,同时改善微循环,使乳腺管通畅,改善肿胀、乳汁瘀积情况,使产妇自愿放弃人工喂养,起到支持促进母乳喂养的作用.
3.4指导运动保健。产后早期运动和形体训练对产妇形体恢复有很大影响。阴道自然分娩者应于产后6~12后起床稍微活动,产后第2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并开始做产后保健操。如:脚踩踏板运动、交替踢腿运动、并腿伸展运动、仰卧起坐运动、缩肛训练等。
4产褥期保健新模式
我国传统的产褥期是在家大吃静养,俗称“坐月子”。出院后的产妇通过产后访视及产后42d门诊检查来实现产褥期保健。调查显示,我国的平均产后检查次数少,访视率低,产后出血、感染、贫血发生率较高,农村的产褥期疾病发生率更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与保健需求也不断提高,新的产褥期保健模式应是全面化、连续化的院外延伸服务。现代医院可开设“月子中心”,产妇在康复中心接受全方位、多层次的康复治疗,或医院把多种形式的母婴保健服务延伸到家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和人文关怀强度,指导产褥期妇女学会自我护理、自我观察,重视产后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产妇遇到问题,还可以随时通过电话、短信、网上交流等方式,寻求母婴保健专家的帮助和保健服务指导.
总之,建立产褥期保健新模式,科学地“坐月子”,才能保证产妇的身心健康,有效地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育华,王波.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0):589-590.
[2] 戴钟英,蒋式时.重视妊娠和产褥期妇女的精神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工作[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12):721.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47-01
1 助产专业现状堪忧
1.1 落后的助产专业认识: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医药卫生现代化”,这一政策使国家卫生工作重点转移到医疗技术、设备及技术人才建设上而忽视了医学的人文社会性。为了降低分娩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我国从50年代就提倡住院分娩服务,医院的产科服务水平不是助产士判断和协助自然分娩的能力、技巧,而是医生的手术水平。这一现象导致中国的医学和护理专业发展取得显著的进步,而助产体制的管理政策却大多被分化到医学和护理学的管理政策,导致助产专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由于助产专业认识匮乏,我国的医院剖宫率逐年上升,近几年某些城市的剖腹产率已达到60%以上,远远超过WHO规定的每个国家的剖腹产率小于10%到15%的水平。正是“以医生为主”的产科服务使人们过分重视医生的能力而忽略助产士的价值,从而促进中国分娩医疗化的进程[2]。
1.2 依附于护理的助产专业步履维艰:瑞典的助产专业发展成熟,体系完整。该国家的助产专业教育是有瑞典大学或大学学院提供的一项高等专科教育。学生需完成3年护理本科教育并完成注册护士后再申请1.5年的助产专业教育。而在中国,助产专业附属于护理专业并不作为一个独立专业存在。通过研究各校对助产专业学生的课程安排不难发现,学校在选择教材方面随意性较大,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清楚认识到产科护士和助产士的概念区别。
由国外发达的助产发展看来,使助产专业独立于护理专业存在,才能促进助产专业的长期发展,否则助产专业将步履维艰。
1.3 助产专业高等教育欠缺:在芬兰,助产士大都具有大学和硕士学历,并有专门的资格认证。国际助产专业已发展成为独立高等专业教育,助产士必须具有本科以上专业教育背景。而在中国,助产专业既不属于独立分科,也没有专业体系,只有一些中专及高专院校培养助产人才,以及部分助产士是从护士转行,即使继续深造也只能选择护理专业的课程进行学习。正是助产士学历水平偏低、专业性缺乏,导致在孕妇分娩过程中是医生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加强助产士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以跟上国际教育的步伐,尤为重要。
1.4 助产人才缺乏:据了解,在发达国家助产士和生育妇女比为1∶1000,而我国的比例为1∶4000。全球缺70万助产士,我国缺乏33万4千,我国助产士与产科床位比严重不足,高达50.89%。这一现象与多种因素有关。瑞典助产服务理念崇尚自然分娩,认为妊娠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助产士是低危孕产妇的专业护理者,产科医生则处理难产。助产士和产科医生、产科护士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中国则不然,产科医生和护士占据主导地位,助产士的职责不明确,助产士看似社会需求低,又因为助产专业附属护理专业,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因此助产士人才大量流失,转向社会更为需求的护理专业。第二,助产专业不作为独立学科,没有完整的专业体系,培养助产人才平台较少,不能满足社会对助产士的需求。第三,助产专业高等教育欠缺,专业培训不足,使得助产士专业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孕产妇,故孕产妇过分依赖产科医生[3]。
2 助产专业前途渺茫但充满希望
助产专业 “边缘化”现状令人堪忧,然而危机意味危险中蕴含生机。正是有这些不足,才有不断发展进步的潜能。助产专业必将成为一个潜力学科专业,助产士将是社会需求的必然。
助产专业的服务对象是孕妇,肩负着母婴两代人健康安全的使命。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宝宝的健康,同时相关专业热也是意识到助产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卫生部出台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助产领域相关专业发展的方向,我国与国际助产专业人士进行的医疗实践和教学合作于2006年10月17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助产及爱与合作项目正式启动。每年将有一次为期12周的高级助产培训班。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组王立新主任已充分认识到助产士的社会需求,提出助产士必须具有本科以上的专业教育背景。全国各地中专卫校相继升格为高职高专,陆续开设了助产专科教育。以上对于我国助产专业体系的发展建立了平台,对我国完善助产士专业考核和认证制度具有显著意义。可见,助产专业正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改变助产服务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现状势在必行。
结语:我国助产专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思想水平相差甚远,中国助产专业“认识差、发展受阻、人才稀缺”的现状令人担忧。然而随着相关专业人士及人们对助产专业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它的重视也逐渐显现。我们要加强对助产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使助产士完全能胜任工作,而不是让产科医生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成熟的助产专业发展制度,关注助产专业的发展,成立学术团体和学会,定期召开学术研究会等,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助产专业体系,使我国助产专业适应国际助产联盟的要求,成为国际助产士联盟正是会员[4]。
参考文献
[1] 郭洪花,付伟.1949-2008年中国助产政策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健康研究,2009(8)
[2] 顾春怡.《瑞典助产专业的现况及启示》[J].中外护理动态.2009,(4)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性”,强调对受教育者个性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五年制高职因具有五年教学计划统一安排的灵活优势,可以科学地统筹安排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既兼顾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又可按学年分目标、分阶段安排好实践教学活动,所以临床普遍反映五年制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具有明显优势,但同时也提出了卫生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3+1”、“4+1”人才培养模式将实习放在最后1年存在的弊端,学生常常因在实习期间忙于找工作及应付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等严重影响了实习的效果,不利于医院的规范管理。为了能充分发挥五年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有优势,较好的衔接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遵循人的认知过程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认知规律,我校探索了“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3.5+1+0.5”人才培养模式是将5年的护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见图1)。第一阶段:“3.5年”为在学校和医院学习公共课程、专业课程,进行仿真实验实训和临床见习。公共课程包括德育、体育与健康、语文、英语、数学、化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学基础、人际沟通等课程,共计1602学时。既达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又保证了所学知识的基础性、发展性;同时,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相匹配,在专业情景中学习文化课程,在文化课程中渗透专业思想,使文化课程的学习更具有专业针对性、实用性。专业课程包括护理学入门、人体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病因病理学、护理药物学、护理伦理、营养与膳食、卫生保健、中医护理、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危急症护理、护理实践实训,共计1766学时。与“4+1”模式不同的是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提前,如护理学入门、人体结构与功能均放在了第一学期,并且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即邀请临床一线专家讲述个人专业成长历程、发放毕业生成才典型手册、参观护理仿真实训室,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思考专业,稳定专业思想;与医院合作积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合一”、“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组织学生的暑期临床实践活动。第二阶段:“1年”到医院跟岗实习,完成知识内化,理论联系实践,巩固技能训练成果,培养临床护理思维,提高临床护理核心能力。学校在这阶段加强校院合作,形成精细“一二三四五六”管理模式。即:①编制一本《毕业实习手册》,涵盖实纲、规章制度、安全防护、心理调适等四项内容,指导学生规范、文明、安全、快乐实习。②撰写两类文章:实习日志和毕业论文。③强化三个稳定: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稳定的合作教育管理组织;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④强化四点要素:优布点(择优选择实习点);严进点(实习前理论技能考核达标方可进点实习);勤查点(2周1次网络询查,2月1次辅导员进点巡查,1个季度1次教务牵头专项检查,每年一次校长带队综合检查);高指点(选派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指导)。⑤实施五项考核:实习前理论技能考核;实习出科考核;实习期间四次模考;综合技能巡回抽考;实习结束时的综合考核。⑥开展六个合作:校院合作制订实纲,合作带教,合作管理及考核,合作评选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及优秀实习生,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合作指导就业、创业。第三阶段:“0.5年”为学生返回学校,完成护理管理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计84学时。同时,根据个人情况查漏补缺、强化专项,做好就业前知识、能力的针对性补充,计255学时。如根据就业意向设置专科护理模块进行专项技能或技术培训;根据执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模块进行相关课程的选修;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开展护理前沿知识的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一)紧贴岗位,稳定专业思想
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时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学校抓住时机尽早在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开展主题班会、护士礼仪展示、个人才艺表演、护理专家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学校-家庭-行业“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体系,学校、家长、医院尽早磨合、形成合力,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稳定学生专业思想。使其能够准确合理的定位工作岗位,乐意服务在基层医院第一线,工作安心、踏实、吃苦耐劳,满足基层卫生服务市场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紧贴临床,凸显实践特色
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紧贴临床,学校每年深入市场广泛调研论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出发,不断修订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保证充足的理论课时数条件下,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数(见表1)。建立由实验、实训、临床见习、技能训练、社会调查、跟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创建校院合作青年志愿服务基地,开放四大实训中心,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进入实验、见习和实训环节,加大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专业都实行“4+1”、“2+1”人才培养模式,新老实习生交替均在6~7月份,老实习生撤回学校,新实习生尚未适应,又正值医院工作繁忙之际,病人多、人手紧,给医院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而“3.5+1+0.5”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高职护理实习生是在每年的1~2月份进点实习,与其他院校护生错开进实习点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院带教压力,同时与医院一年的工作周期重合。因此,“3.5+1+0.5”人才培养模式的护生实习受到医院欢迎,实习生也可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紧贴专业,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