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教育心理学自我认识

教育心理学自我认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10:19: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教育心理学自我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教育心理学自我认识

篇1

教育心理学顾名思义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同时它也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它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教学过程和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还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它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学生在常态的教学中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正常学生群里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但其具体的研究范畴是围绕着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过程的展开而展开的,那么,如果我们想发挥出教与学的有利相互作用就必须搞清楚这一过程包含的要素。一般来说,这一系统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基本上将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这三大过程交织在一起。

再来看外语教育心理学,显然是教育心理学中语言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方面。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清几个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基本概念。首先,是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一组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首先接触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其次,我们来区分一下母语与外语,这是一组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两个概念。母语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一般是指外国的语言。通过对比分析这四个概念,我们不难看出,母语不一定是第一语言,外语也不一定是第二语言,我们不能将它们互相等同。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再来思考,本文是想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心理,首先要对对外汉语教学做出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讲,这里指的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并且是一种针对外国人进行的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中、强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接下来就分别从教育心理学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中包含的五个重要要素来分析,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怎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成果的进步。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的教育心理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个人因素体现出来的影响教学效果的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生理、认知、情感三大方面。下面来分别看一下它们是怎样影响学生学习的。

(一)从生理因素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跟语言习得有关的生理因素主要就是年龄,我们都知道目前比较受学术界认可的语言习得“关键期”也叫“临界期”假说,是由伦尼伯格提出的。他的理论认为,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12岁左右)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此时大脑灵活,可塑性大。因此比较容易习得语言。这是习得母语的最佳时期。这一假说现在也被广泛运用到第二语言学习中,所以,一般认为,2-12岁也是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所以,这就启发我们,在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角色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存在的,不同年龄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方面具有不同优势。但是每个学习者都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也都不一样,我们不能认为所有人的学习语言最佳年龄段是固定的,也不是学习语言越早越好,还要看后天的学习时间长短和努力程度。我们一定要分析教学对象,根据不同年龄的学习者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从认知因素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语言学习的认知因素一般包括智力、学能、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

1.智力因素

大体来说,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机能,是成功地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组成的综合能力。人的智力水平多用智商来表示。尽管智力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教师还是应当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有所了解,要特别鼓励智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培养他们学习汉语的自信心。

2.语言学能因素

如果教师发现某些学生其他科目成绩都不错,但学习外语却十分吃力,这就说明其缺少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即语言学能,它包括对语音编码解码的能力、语法敏感性、强记能力和归纳能力等。语言学能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到第二语言学习的速度,老师要了解学生哪部分的语言学能不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反复练习,强化记忆,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

3.学习策略因素

学习策略主要是指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我们可以看学习者是否有求解的意识,首先,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任务预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汉语知识的求知欲;其次,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很容易自己推理,造成母语的负迁移等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另外;实践和记忆是学习语言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师一定要带领大家进行大量的练习,从模仿、重复到记忆,以达到学习效果。

4.交际策略因素

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即理解对话者的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尤其是初级汉语学习者,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还不是很多,在遇到自己无法用汉语表达的时候一般会采取以下几种交际策略:回避、简化、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语义替代、描述、造词、重复、使用交际套语、利用交际环境、等待、体势语等。

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交际策略鼓励和培养,并且要紧密配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从情感因素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作为个体因素的情感因素,一般包括:动机、态度和性格三个因素。

1.动机因素

动机是指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这也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有的是为了升学,有的纯粹是出于个人爱好,有的是为了旅游临时性的学习,有的是为了贸易等,教师要根据学习不同的需求和感兴趣的内容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结合鼓励、表扬等外部动力加以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适当运用竞争机制,展开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进一步鼓励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态度因素

态度是指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评价性反应,是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褒贬好恶,并反映出对之采取行动的倾向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态度一般包括:学生对目的语社团和文化的态度,对目的语的态度,对课程和教师、教材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中国的文化、历史、社会等有好感,而且教师要提升个人魅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不要让学生感觉学习汉语太枯燥又难学,这样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态度,不利于学生学习。

3.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主要体现在个性特征方面,有的同学性格内向,有的同学性格外向,有的同学自尊心很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内向的同学要鼓励其多参与课堂活动。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尽可能地排除学生的心理屏障,教师要有正确的奖罚措施,不要用不恰当的言语行为造成学生的焦虑、自尊心受挫等。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教育心理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的教师,是一名学习的示范者、教学的组织者和研究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与学习者。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对外汉语教师身份的认同、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地自我认识、自我调适与自我控制、具有教育独创性、具有情绪稳定性、能克服文化冲突以及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和有效的适应。

教师只有在保证心理素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指导者的角色功能。

三、从教学内容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除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汉语本身的基础知识外,还包括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和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对于每一种教学内容,对外汉语教师都要掌握针对汉语各方面的特点以及教学难点,根据各个内容的教学原则,综合针对不同方面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汉语语音的特点是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等。这些特点都是汉语与印欧语系的语言做比较得出的结果,所以对于很多本国语言没有声调的学生来说,汉语拼音的声调就是学习难点,也是教学重点。教师要首先排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有些学生听别人说难学,就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教师要尽量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害怕学”过渡到“想要学”。

四、从教学媒体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教学媒体就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教学内容信息的介质或工具,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为教师和学生传递信息提供了辅助作用,如:实物、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反映在课堂上,教学媒体一般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比如:板书、投影仪、计算机、录像、图画等多媒体手段。如果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配合丰富多彩的教学媒体,使教学内容生动且有吸引力,这也是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心理负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外国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媒体,既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

五、从教学环境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它可以是物理环境也可以是心理环境。而这两类环境又可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存在,并具有各自不同的构成要素。狭义的教学环境特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我们这里主要说其狭义的教学环境。就座位模式而言,我们知道西方的座位模式和中国的传统的座位模式不一样,他们通常一个班上只有10-20个左右的学生,座位也是围绕老师呈拱形排开的,不像国内课堂一排一排、一行一行排列整齐。所以,在教授西方学生汉语时,也要把每班人数控制在10个左右,座位模式也要随意些,让学生保持一个相对习惯、轻松的心态下学习,这就是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影响之一。师生关系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建立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这样才能塑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

本文开始从介绍教育心理学为切入点,先理清楚教育心理学的范畴,在深入研究其分支之一,即语言教育心理学,从而引出外语教育心理学,本文最终是要介绍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所以还要讲清楚跟语言有关的几个重要易混淆的概念,接下来,就集中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方面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这样有利于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教师找到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和心理障碍,保证学习效果。

篇2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个人因素体现出来的影响教学效果的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生理、认知、情感三大方面。下面来分别看一下它们是怎样影响学生学习的。

(一)从生理因素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跟语言习得有关的生理因素主要就是年龄,我们都知道目前比较受学术界认可的语言习得“关键期”也叫“临界期”假说,是由伦尼伯格提出的。他的理论认为,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12岁左右)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此时大脑灵活,可塑性大,因此比较容易习得语言。这是习得母语的最佳时期。这一假说现在也被广泛运用到第二语言学习中,所以,一般认为,2~12岁也是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所以,这就启发我们,在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角色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存在的,不同年龄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方面具有不同优势。但是每个学习者都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也都不一样,我们不能认为所有人的学习语言最佳年龄段是固定的,也不是学习语言越早越好,还要看后天的学习时间长短和努力程度。我们一定要分析教学对象,根据不同年龄的学习者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从认知因素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语言学习的认知因素一般包括智力、学能、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1.智力因素大体来说,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机能,是成功地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组成的综合能力。人的智力水平多用智商来表示。尽管智力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教师还是应当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有所了解,要特别鼓励智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培养他们学习汉语的自信心。2.语言学能因素如果教师发现某些学生其他科目成绩都不错,但学习外语却十分吃力,这就说明其缺少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即语言学能,它包括对语音编码解码的能力、语法敏感性、强记能力和归纳能力等。语言学能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到第二语言学习的速度,老师要了解学生哪部分的语言学能不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反复练习,强化记忆,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3.学习策略因素学习策略主要是指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我们可以看学习者是否有求解的意识,首先,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任务预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汉语知识的求知欲;其次,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很容易自己推理,造成母语的负迁移等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另外,实践和记忆是学习语言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师一定要带领大家进行大量的练习,从模仿、重复到记忆,以达到学习效果。4.交际策略因素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即理解对话者的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尤其是初级汉语学习者,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还不是很多,在遇到自己无法用汉语表达的时候一般会采取以下几种交际策略:回避、简化、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语义替代、描述、造词、重复、使用交际套语、利用交际环境、等待、体势语等。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交际策略鼓励和培养,并且要紧密配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从情感因素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作为个体因素的情感因素,一般包括:动机、态度和性格三个因素。1.动机因素动机是指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这也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有的是为了升学,有的纯粹是出于个人爱好,有的是为了旅游临时性的学习,有的是为了贸易等,教师要根据学习不同的需求和感兴趣的内容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结合鼓励、表扬等外部动力加以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适当运用竞争机制,展开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进一步鼓励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态度因素态度是指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评价性反应,是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褒贬好恶,并反映出对之采取行动的倾向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态度一般包括:学生对目的语社团和文化的态度,对目的语的态度,对课程和教师、教材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中国的文化、历史、社会等有好感,而且教师要提升个人魅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不要让学生感觉学习汉语太枯燥又难学,这样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态度,不利于学生学习。3.性格因素性格因素主要体现在个性特征方面,有的同学性格内向,有的同学性格外向,有的同学自尊心很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内向的同学要鼓励其多参与课堂活动,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尽可能地排除学生的心理屏障,教师要有正确的奖罚措施,不要用不恰当的言语行为造成学生的焦虑、自尊心受挫等。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教育心理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的教师,是一名学习的示范者、教学的组织者和研究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与学习者。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对对外汉语教师身份的认同、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地自我认识、自我调适与自我控制、具有教育独创性、具有情绪稳定性、能克服文化冲突以及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和有效的适应。教师只有在保证心理素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指导者的角色功能。

从教学内容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除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汉语本身的基础知识外,还包括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和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对于每一种教学内容,对外汉语教师都要掌握针对汉语各方面的特点以及教学难点,根据各个内容的教学原则,综合针对不同方面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汉语语音的特点是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等。这些特点都是汉语与印欧语系的语言做比较得出的结果,所以对于很多本国语言没有声调的学生来说,汉语拼音的声调就是学习难点,也是教学重点。教师要首先排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有些学生听别人说难学,就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教师要尽量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害怕学”过渡到“想要学”。#p#分页标题#e#

从教学媒体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篇3

一、别具一格的升旗仪式

我为附小代言,一进入校门黄校长早已在大门口迎接,还有一群彬彬有礼的红领巾劝导队员向我们致敬,如此端庄大方体现出了泉州附小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随后的升旗仪式上队员们佩戴充满正能量口号的礼仪带,庄严的护送国旗到升旗台前,一旁的家长朋友们也自主的参与了庄重的升旗仪式,升国旗唱国歌,全校师生齐唱校歌,感受到了泉州附小的少先队员们不仅爱国更爱自己美丽的学校。

二、耐人寻味的课堂教学

一年前我就走进过泉州附小,参加他们的期末试卷教研活动,当时就领略过泉州附小扎实和独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次我怀揣着一股学习的热情再次踏上前往泉州附小的幸福教育之路上。

此次跟岗学习主要是学习数学教学经验,这一周里我都是跟着郑晓婧老师学习,观摩她的数学常态课堂,虽然都是常态课,但节节都是精彩,郑老师课堂语言丰富生动,能抓住孩子们的内心,由于是低年级教学所以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对教材处理能重新整合,创造问题冲突,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课堂教学环节紧凑,不拖拉,抓住一节课的重难点,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教法去引导探究,在郑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显得格外的活跃,学生课堂生成的东西都能成为课堂上最好的教学素材。每每听完郑老师的课我都要反思许久,反思自己不足的地方,如何让我的课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自己观课议课的水平?使自己一次次从思想上去觉悟,去改变,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促使自己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

在多余时间我跟着其他老师去听不一样的课堂,如陈艺老师的品生课《伸出我们的手,走近残疾人》,通过亲身体验活动感受残疾人的无奈,心中油然而生的同情和尊重,紧接着从残疾人奥运会中感受到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最后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关怀、尊重、理解的种子,自己心中那颗爱的种子也开始慢慢生根发芽了。

对小学教育心理学自己也颇感兴趣,如果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真实的想法,那对于我的教育教学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提高和帮助,刚巧第一天我就路过了心理咨询室,带着好奇心走了进去,和陈静老师一番交谈后,对心理课更是充满期待,于是热情的陈静老师为我们献上了一节五年级的心理健康课《探寻潜力之旅》,课堂上陈静老师优美的语言带领孩子们慢慢的进入充满正能量的心理殿堂,通过猜测自己10秒能拍几次手,到后面实际拍手大于自己的猜测,感受自己的潜力,体会每个人存在的潜力,所谓的潜力就是做到了自己没有料到的事就是挖掘潜力,潜力通过充分挖掘是可以保存下来变成自己的能力。紧接着感受人的潜力是挖掘不完的,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也可以发掘潜力,一时不擅长,未必永远不擅长。接下来树立典范,泉州附小校友蔡国强,善于利用火药创作艺术,小时候也是默默无闻,但是通过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让自己的潜力大爆发,成当代举世闻名的艺术家。最后传授孩子们潜力挖掘的黄金法则:努力+坚持+支持+方法=潜力大爆发。相信在这一堂课结束后孩子们多多少少能对自己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提升,但愿最终也能实现潜力大爆发。

是要说我很好学吗?还是说我的兴趣太过广泛了?听说有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又兴致高昂的跟了过去,再次重温综合实践活动课,感受到综合实践的魅力,倾听了许文凤老师的《制作蔬菜拼盘》,课堂创意新颖,语言生动,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活动课,除了通过猜谜语的方式让孩子们猜猜蔬菜,还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的方式猜蔬菜,课堂呈现的教学方式多样化,能抓住课程生成的问题引导孩子如何区分"葱和蒜",紧接着欣赏美丽的蔬菜拼盘,一幅幅活灵活现、生动有趣的作品展现在孩子面前,给孩子一次美的视觉享受。最后通过动手制作蔬菜拼盘,让孩子更进一步的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临走的最后一天下午有幸参与了泉州附小的全校数学大教研活动,抓住现在的热点"微课堂"展开讨论,微课怎么设计?微课要到录播室吗?微课需要什么录频软件?微课是微缩的课堂教学吗?微课就是PPT的讲解版吗?微课的内容必须来自课本吗?困扰还有很多,随着微课数量的急剧增长,只有2岁的微课已经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学习资源,可是越来越多的老师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却存在着偏差,并出现了微课资源的内容构成随意、实用性低效等现象,这阻碍了微课的良性发展。"微课发展太快,来不及定义",确实就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所以现在是时候梳理一次它的内涵了。微课的特征就是短、小、精、悍。"短"就是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在10分钟内,以5-8分钟最佳,"小"就是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

"精"就是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悍"就是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主要就是抓住两个核心:"微而精"+"服务学习"来选题、设计、制作和应用。微课的类型主要有: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和其他类型。而现在的微课集中在讲授类、作业类和知识理解类。一个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组合而成。同时,微课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在微课设计存在突出问题"重技术,轻设计",其实微课设计才是核心,微课设计有创意,选题是关键。

篇4

关键词:职高数学;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我国在职高各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试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我国教育受到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相对欠缺。作为职业教育传统文化课程之一,数学课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任务。改革创新传统教学模式,重新构建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核心,适应现代职业发展要求的职高数学教学新模式已成为时展迫切要求。

“自主发展”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模式。该模式设计采用流程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设置的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着力点是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中促进自我的发展。以改革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规律和新知学习的规律,创立了以学生“自主发展”学习为中心命题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其基本模式如下:

图1 “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参与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必须适应当前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学习基础,与专业课相适应,与现实相联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实际水平分析基础上,应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出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环节一般可表现为:

图2 “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环节设计

该环节实施提倡授课教师集体备课,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实现资源共享。强调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的专业知识特点,结合恰当的教学时机,创设最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课堂情境,将学习兴趣进行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新课的动机,激发自主参与的热情、兴趣。

二、自主探究――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该环节是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自身素质优化的基本途径。“自主探究”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要变学生“教我学”为“我要学”,以兴趣为起点,以问题情境为背景,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体验、自主探索、自主尝试、自我总结。该环节一般可以表现为:

图3“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环节设计

该环节应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自主调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问题进行分析,选取解决策略。这个步骤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展与教学相结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问题与陈旧性知识相结合讨论,连接了新旧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有效学习。学生的任务是以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三、小组合作――发展自主合作能力

21世纪的社会主题是竞争与合作。有效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职高数学中要积极鼓励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在交往中实现再创造,发挥数学学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功能,使学生终生受益。该环节一般可以表现为: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图4 “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环节设计

本环节设计意图上是通过小组活动充分发挥个体和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力求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强调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要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在具体的合作活动中,分工要明确,方便学生各司其职,顺利完成任务,并强调集体成效。教师应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全程监控,对各个小组活动进行观察和介入,既作为活动的观察者,又要是活动的引导者,和学生形成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有效的合作,对合作困难的小组成员提供知识支持和鼓励帮助。

四、交流展示――培养交流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设立一个交流、展示平台。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还为每一位学生的提供了成功机会,体验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交流展示中,有序发言与相互补充相结合,鼓励争辩,辩论。教师用信任、激励、理解、赞扬、鞭策等鼓励性语言,予以认同、启发、推进、追问,促使小组或全班学生进一步讨论,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入的知识。对超越课堂的知识,也可适当延伸,该环节一般可以表现为:

图5 “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交流展示环节设计

本环节活动中各组负责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成果。组内成员可以适当补充。然后各个小组进行相互交流,对有不同见解的提倡讨论。通过讨论疑问,既可以检验知识的准确性,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教师在小组成果交流的过程中应作好倾听者和引导者,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以及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看待问题,认识问题的实质。

五、总结评价――增进自我评价能力

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职高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是新一轮课改的重点,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自我评价环节设计目的是促进学生主我发展,培养反思习惯,提高自我认识的调控能力。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以评价促进自我发展,再以发展提升评价水平,为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奠定基础,实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针。本环节一般可以表现为:

图6“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总结评价环节设计

该环节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组间评价,让学生主动的对自己学习知识的过程、结果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生在小组交流后,对其他组同学的学习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评判,在互相评价的同时也会促进对自我学习情况及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自我评价和组间评价时可以进行适时点评。根据同学学习评价的情况,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及学生容易出问题的部分进行解难精讲,将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结构性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时候,能有清晰简洁的结构印象。

六、拓展延伸――促进自主能力升华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要求职高数学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发展。拓展延伸环节通过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补充、完善,可以对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例题改编、问题引申、思考题、网络拓展等方式对职高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整体效应。本环节一般可以表现为:

图7 “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拓展延伸环节设计

通过教学任务延伸环节,可培养学生进行同类问题和异类问题的延伸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明确的主题,有较强的目的性,使教学突破于传统课堂延伸,通过小论文、调查研究报告、网络问题收集等方式,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数学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创造的激情,促进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尽管“自主发展”教育理念贯彻到课堂的时间还不长,但是已经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和接纳。新时代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要求。通过“自主发展”数学教学模式有效实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思维活动始终积极、活跃,教学活动不仅关注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也关注了学生课堂教学的感受,重视成功带来的积极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使得“自主发展”数学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观点得到了共识。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