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领域物联网市场前景

医疗领域物联网市场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15:37: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疗领域物联网市场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疗领域物联网市场前景

篇1

物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吸盘,将整个世界纳入其中。没有人会清楚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事物具有物联网的特质。不过,从研究机构的各类报告,我们能预估物联网产业的庞大市场前景。

Gartner预测,2015年全球使用中的物联网设备或达到64亿,比2014年增加30%。到2020年实现物联网的事物数量将增长逾3倍,达到近210亿。另据CB Insights统计,过去六年中,迅速发展的物联网领域吸引了近75亿美元投资,发生近900起交易。2010至2014年期间,物联网初创公司吸引的投资金额翻番,交易数量由91起增至221起。研究机构 IDC则预计,物联网设备及相应服务的市场容量将从 2014 年的 6560 亿上升至 2020 年的 1.7 万亿美元,增长速度将随着接入设备的增加、带宽的增长及配套服务的成熟而加速。

麦肯锡的研究认为,基于未来10年中物联网采用率的范围、经济和人口趋势,以及技术的可能发展进程,预计在2025年物联网的经济影响价值可能在3.9万亿美元至11.1万亿美元之间。不过,实际影响将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降低技术的成本,以及消费者和工作人员的接受程度。通过使用物联网,工厂产生的潜在经济影响最高可达3.7万亿/年。潜在影响第二大的将会是城市,在该环境下,物联网应用在2025年产生的潜在影响价值可能高达1.7万亿美元/年。

值得关注的是,物联网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日益显著。Forrester的调查显示,事实上,在物联网应用方面,中国和印度的公司甚至比欧美同行还要领先。根据Forrester的数据,全球19%的公司已经在使用物联网产品和服务,31%则希望这样做。而中印两国已经有75%的公司已经开发或计划部署物联网应用,另有20%对此非常感兴趣。调查还表明,已经部署和计划部署物联网技术水平最高的行业是公共事业和电信公司、化学和石油天然气公司、以及交通公司。而对物联网技术的关注一般是在安全和监控、供应链管理、库存和仓库管理、客户订单监控等几个方面。

物联网发展的重点领域

行业应用仍然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物联网多种技术手段,如传感、定位、标识、跟踪、导航等,可以实现动态、实时、无缝、全天候的监控,为行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仅大大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且能够改进行业运行模式,从技术的角度引发行业管理领域的革命,促使行业领域向着公平、开放、廉洁、高效、节约的方向发展。目前,物联网产业已渗透到城市治理、家居、交通、医疗、汽车、农业等众多领域

1.智慧城市

联网一个巨大的应用前景来自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简单来讲,智慧城市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等我们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

(1)城市基础设施

物联网主要应用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中。如云计算平台与银行管理结合可以增强数据处理能力、储存能力以及数据可靠性。利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城市设施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流量、水压和水质,对漏水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以韩国为例,其供水系统管道漏水率平均为14.1%。漏水率每降低1%,D个城市一年可以节约40万美元。仅靠此一项,韩国一个城市一年平均可以节约564万美元。城市智能电网能够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随着物联网科技的发展,全球智能电网应用开始进入发展高峰期。2013年与智能电网配套使用的智能电表安装数量已超过7.6亿只,预计到2020年智能电网预计将覆盖全世界80%的人口。此外,智能建筑在城市发展中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发掘。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2)城市治理

篇2

据悉,“十二五”规划基本构架现已成型,物联网产业将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投资机遇,也是民营企业迈向高科技新领域的福音。

“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仍处于示范应用阶段,由于物联网产业涉及行业复杂,上下游企业众多、资金链长,大型企业若进入其中,在产业发展初期并不一定会起到推动作用。为此,“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不指定大型企业进入物联网产业进行产业推动,而是从部分领域寻求突破,将细分领域的具体应用项目进行公示,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申请。通过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进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然后再逐渐扩大到更多领域,这也是今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

“十二五”规划作为产业的指导方针,具有极强的引导性,除了会对未来的整体构架作出规划外,还会针对物联网产业涉及的具体应用领域分门别类进行专项规划,每个专项都会对一个特定的应用领域进行细致规划。至此,物联网产业的投资机会将彻底明朗,而此前市场上的多轮炒作也有望转化成对产业实实在在的资金推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作为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将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考虑到具体的行业需求和产业前景,交通、环保、农牧业三大领域市场需求巨大,相关应用有比较好的市场前景,取得实质性发展的机会较大,而且,这王大领域涉及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企业和技术,能产生很好的带动效应,会成为物联网产业优先发展的方向。因此,未来五年,国家将先行发展智能交通、智能环保和精细农牧业这三大领域,并有可能进一步推出相关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篇3

“云健康”卫士面向社区、家庭、疗养康复机构,提供数字化远程医疗健康系统及健康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范围广,致力于对老人和亚健康人群的关爱与救助,其面世有着良好的市场环境。

1.1国家重视民族健康产业由于慢性病群体逐年扩大,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医疗健康产业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科技部2012年印发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表示:将重点支持10-15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扶持40-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形成8-10家产值超过50亿元的大型医疗器械产业集团。中国卫生部耗时三年完成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建设基于网络体系的全民电子健康系统、推进预防慢性病及重大疾病,大力发展民族健康产业,投入资金总规模将达4000亿。

1.2人们消费观念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对家用医药产品的消费观念也有较大转变,一些有预防和治疗功能的小型医疗器械越来越受欢迎,极大推动了家庭医疗产业的“钱景”市场。有专家指出:中国的家庭医疗器械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新兴市场领域,家庭医疗与保健工程是今后家庭的投资方向,未来完全可以把家庭医疗器械普及到每一个家庭。在西方,美国《财富》将家庭医疗器械行业列为未来10年增长最快的十大行业之首。

1.3移动互联网市场前景好随着3G(未来4G)等移动通信术的发展、快速普及和Web2.0技术的提升,网速越来越快,各种智能手机终端也越来越强大,移动互联网行业正迎来爆炸式增长,并将成为未来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摩根斯坦利的报告认为,未来几年内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将超过传统(固定)互联网用户数,带来的产业规模更将是传统互联网产业规模的十倍。据CNNIC报告,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庞大的用户和智能手机终端基数是移动互联网行业巨大发展潜力的坚实保证。从市场规模看,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059.8亿元,同比增速81.2%。无论从增速还是总额来看,移动互联网都是未来几年内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1.4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健康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其发展不仅符合人类发展要求,而且符合产业发展趋势,代表新科技革命趋势。我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的大国,健康产业前景一片光明。201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接近2万亿,这里的大健康产业指是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产业、养老服务业等。2015年,我国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6万亿元,健康管理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至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蓬勃发展的健康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2、国内外同类产品市场竞争性分析

“云健康”卫士智能平台的构建需要云、管、端三位一体的配套,集合可穿戴硬件技术、移动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云存储管理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同时需要整合软硬件技术研发、低成本配套生产供应链、权威专家团队运营支持,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因此该市场的进入门槛高,加上技术市场化应用和用户观念在近期才得到飞速的发展,可以说整个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行业竞争已激流暗涌。

2.1国外竞争情况分析目前国外市场上与“云健康”卫士类似产品提供商包括Nike、Withings、富士康和CardioNet等数家企业,如表1所示:表1国外同类型企业比较国外类似产品主要定位于时尚运动人群和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客户,通过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拉动受众人群购买消费。这些产品价格高,有人质疑其中有些产品并没有达到医疗设备水平,无法获得准确数据,无法满足普通用户对“云健康”管理的需求。

2.2国内竞争情况分析目前国内市场上和“云健康”卫士相似产品提供商主要是倍泰、东软熙康、杏林七贤等几家企业,如表2所示:表2国内同类型企业比较倍泰健康管理服务公共平台以社区为最小的运营单位,布局大型的终端健康检测设备,虽然在运营模式上体现了专业化的形象,但是扩展速度受限,只能吸引小部分具有强需求的用户。不过近期倍泰也推出“云健康”系统,后期效果有待观察。杏林七贤主要产品是健康体检软件,以健康信息管理为基础,围绕健康体检进行市场推广、服务供给和持续服务,其客户主要为大型团体单位。普通人群由于缺乏专业医疗知识,较少购买。东软熙康是专业的个人健康管理与服务方案的提供者。熙康的业务包括熙康会员体检,健康状况评估,与健康顾问交流,运动方案设计与指导等服务;熙康健康网能够连接熙康终端,动态收集个人健康与运动信息,干预会员的健康行动。会员可以通过电脑、行表、益体机来获取熙康健康云平台的服务。因此,东软熙康将与基于Android和社交网络的“云健康”卫士形成有力的竞争。但东软熙康没有有效利用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客户使用需购买熙康腕表和益体机,客户群有限。同时,它未利用时尚的社交网络,用户粘性不足。

2.3“云健康”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的竞争优势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基于Android和社交网络的“云健康”卫士研发企业具有在健康领域专家资源及软硬件产品技术上足够的竞争实力;与国外竞争对手比,基于Android和社交网络的“云健康”卫士比他们更了解中国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在技术开发、平台运营的人力资源方面,具有更低的成本优势。同时它具有几项专利技术,设置较高进入壁垒。“云健康卫士”产品能够提供心电、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的实时监测,并且多个模块可任意搭配,增强系统的便携性。它让用户更加关注长期的人体健康指标数据,做到日常健康管理与突发事件处理和疾病预防的有效结合。

3、市场推广

“云健康”卫士是医疗卫生行业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目前的认知度并不高,需要采取有效的营销措施进行宣传推广,以博得用户认可,达到造福社会的预期。具体的市场推广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宣传产品,培育用户通过活动赞助、媒体宣传(如卫视娱乐版节目、养生栏目等)、移动应用免费下载(安卓市场)等,全面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对终端用户进行培育,教育与激发手机用户的兴趣,以及对健康量化的理解认识,不断提高对这一新技术产品的认可程度与接受力。2.建立网站,展示产品建立企业网站,充分展示“云健康”卫士及相关产品,向用户演示可穿戴产品的佩戴及使用。网站设计应简洁明晰,网站色彩温暖稳重,网站内容突出产品功能和特色。另外,可设置不同栏目,如医疗保健信息、健康评估、健康管理、医患互动交流、客户信息反馈等。3.微博营销,吸引用户企业建立微博,制作精美产品图片放在微博上,告诉用户关于产品的使用方法,将广告推荐给粉丝,利用社交兴趣图谱找到潜在粉丝。在微博上每日定时定量更新5-6篇文章,分享各种健康饮食新概念,养生保健常识,时尚减肥瘦身方法与经验,并提供大量健康新闻和常见疾病症状资讯,让关注企业的微博主足不出户,便轻松获取最新最全的健康保健知识。4.微信营销,锁定用户云健康卫士在用户定位上是老人,购买者定位在中青年,适合采取亲情营销。所以,企业利用高科技技术,通过专业微信营销工具,利用GPS定位技术,对企业的目标人群集中区域进行信息推送。目标消费人群所在的集中区域包括住宅小区、社区医疗站、疗养康复机构等。而微信平台的信息推送,保证了接受信息的必然是真实的手机用户,而且绝大多数是80、90后,他们都是忠诚的电商消费人群,同时他们也是产品的购买者。

篇4

通俗解释物联网,即物物相联。可以想象为:未来某一天,电视、电脑、门、灯、燃气灶、微波炉等所有家用电器,以及社会上所有安装了终端信息上传工具的机械类、电子类器件都连在一个网络上,那时用户可以通过掌上电脑,或是某种遥控器,控制这一切。

在世界范围内,物联网被视为是继上个世纪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物联网的成熟与大规模应用将很可能引发下一轮科技和经济变革,并再次深刻改变人类目前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模式。

目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都在投入巨资研究物联网。而在中国,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相关的研究。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不但成为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更被看作世界上少数有能力将物联网进行产业化运营的国家之一。

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电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监测、智能交通、重要区域防入侵、环保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甚至千亿,预计,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物联网的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目前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正是意识到了物联网对于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以及中国在发展物联网方面的优势所在。大力发展物联网已被确立为国家意志,物联网产业也被赋予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重任。

作为物联网的主要玩家,各大信息网络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的动作最为迅捷。目前在上海世博会中,中国移动推出了世博会门票、“车务通”系统等初步的物联网应用。其物联网研究与实验不仅仅局限在无锡、上海,北京、重庆、广东等地的实验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国电信与联通紧随其后,纷纷拿出自身的物联网业务规划。而广电和国家电网也各自依托NGB和智能电网,加入到物联网的研发、建设和应用中来。

“虽然产业前景和运营商的参与热情不容置疑,但目前国内物联网发展的不足也很明显。”赛迪顾问信息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坤表示。“首先就是国家标准的制定。”王坤认为,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出台。但由于目前国内物联网标准的制定缺少前期统一的规划,导致各大参与者都站在自身利益上,各说各话。各个地区各大运营商都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力量内耗不利于标准的建立和顺利推行。“如果没有这个统一的标准规划,就会使整个产业、市场混乱,更会让用户不知如何去选择应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将成为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先决条件。”

而已经参与到NGB物联网项目中去的杭州华数副总裁赵志峰也认为,物联网作为国家工程,绝不是单个运营商的事情。国家主管部委应该做好规划,安排落实。地方和运营商都应该在统一规划下实施推进物联网工程。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内虽然在物联网研究上并不落后,但在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硬件制造上还受制于人。而目前,国内提出的各类物联网实施方案,基本上以系统集成居多,基础研发少。“很多项目成为了一个大筐子,什么都在往物联网里面装。”王坤认为,中国物联网还在初级阶段,技术、标准、产品以及市场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时间去解决。即使部分细分市场先期得到一定的发展,整个市场的成熟也还需假以时日。“在物联网项目方面的盲目推进,很容易沦为为别人打工,甚至给国家产业利益和信息安全带来影响。”

安全问题引人关注

目前,对于物联网前景的主要质疑,一是认为物物都植入感应芯片几乎是天文数字,无法实现。物物互联的数据计算量极为庞大,需要算法的革命。另一个就是物联网的安全性正受到普遍质疑。

由IBM主推的“智慧地球”物联网项目已经成为美国的物联网国家规划并在全美的范围内开始实行。该项目是以互联网为信息采集和传输通道来进行的。IBM的市场目光不仅仅局限在美国本土市场上。在中国,IBM也在大力推进其“智慧地球”项目,并和多个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

针对IBM的这一动作,不少业内人士都发出了警告。在他们看来,物联网未来将覆盖医疗、交通、能源、金融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物联网一旦遭遇敏感信息外泄等信息风险,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物联网技术标准和运营体系应该建立在国内自主创新和自主运营的基础上。

篇5

网上销售处方药的政策尚未落地,但一批瞄上医药电商物流的快递企业已按捺不住。日前,阿里旗下菜鸟网络开始杀入医药物流配送领域。更早之前,德邦、新邦等快运公司也在涉足药品配送。菜鸟等快递企业的到来,让原本“宁静”的医药物流配送市场迎来“新老势力”的角逐:一边是国药、上药以及九州通等传统的医药物流分销企业,另一边则是菜鸟网络等开始介入该领域的快递新锐,如此看来,医药物流配送市场的商战势必更趋激烈。

抢了谁的饭碗?

业界最期待的医药电商政策利好《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目前已经制定完毕。在国家力推“互联网+”战略东风的吹拂下,该政策有望加速落地。《办法》中关于处方药解禁、配送条件放宽等具体细则一旦正式实施,医药电商黄金时代或将随之而至,预计将有超过价值3000 亿元的处方药登陆线上销售。

今年4 月24 日,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持,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冷链委、北京科园信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医药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性能确认规范》国家标准启动会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医药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性能确认规范》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的全面启动。

菜鸟医药目前划归到菜鸟冷运板块当中,由于药品所需要的冷运条件比食品更严格,菜鸟为此已经投入了近百辆冷藏车以及500 多个医疗温控箱,在配送过程可实时进行温度监控,同时,还专门研发了一系列一次性泡沫包装以及可回收的中转箱,在保障快件运输安全的同时实现了温度控制,而且正在尝试构建“干线—仓储—配送”一整套医药物流的体系。满足了国家对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物流设备、营销管理等软硬件的要求,菜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的药品批发企业有1.65 万家,零售企业有14 万家。然而,95% 以上的相关企业都是中小型规模的。在高昂的成本之下,医药物流领域少数龙头企业的现状也不容乐观。

据悉,目前国内医药物流分销领军企业为国药、上药以及九州通,然而这三家企业所占份额也仅为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九州通等本身就属医药流通企业,在上游药企资源、配送资质、经营经验等方面都具备先天的优势,但其缺乏的则是“互联网基因”。九州通等企业的医药物流是B2B 模式,即向医疗机构、药店供货。而电商物流是B2C 模式,即把药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领域恰恰是B2B模式的短板。因此,传统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都面临着如何把自身资源与新技术、新模式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困惑。

从国外来看,美国的医药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而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为0.6%。据预测,依照目前的药品流通体制,药品从厂家到患者,往往需要经过多个流通环节,以最简单的“两票制”流通方式为例,即允许流通过程中经手两次,若非基本药物每次15% 加成,即意味着30% 的加价。而一旦实现互联网“直销”,即意味着这些中间的加价环节有望大幅被压缩。

由于我国传统医药商业发展仍不成熟,行业内一直缺乏专业的物流服务,不少医药商业公司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在医药物流层面。在这场颠覆性的新医药物流革命中,快递企业和医药企业之争双方都各有优劣,唯独医药商等中间环节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菜鸟向综合物流平台迈进

阿里巴巴目前的布局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电商平台、支付平台和以菜鸟为核心的物流平台。阿里近来借助菜鸟网络的物流优势在医疗健康领域落子颇多,目前除了阿里健康外,菜鸟网络、阿里云、蚂蚁金服也均有医疗相关业务。与此同时,5 月11 日,阿里巴巴集团与全球十大药企之一的默沙东宣布达成多方面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探讨在广泛的医疗领域的合作,包括专业医疗仓储、慢病管理云端数据存储及健康数据分析等云计算业务的合作。而医疗仓储物流正是阿里巴巴旗下菜鸟网络的全国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合作成为菜鸟搭建医药物流体系的关键一步。

目前,已有深圳海王星辰大药房、上海复美大药房、北京金象大药房、杭州九州医药公司等超过80 家医药流通企业进驻天猫医药馆,2014 年3 月—2015年3 月,天猫医药馆总商品交易额达到47.4 亿元。中国医药电商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天猫医药馆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医药电商渠道,2014 年的交易规模占总体医药B2C 市场的比例为46.9%。

不过,随着医药电商领域的不断发展,腾讯、百度,以及众多传统医药流通企业均在此领域展开布局,这势必会影响到阿里的市场地位。对此,阿里开始加速医药电商布局,缩短快递送达时间,将进一步增加用户黏度,以继续保持其在医药电商领域的领先地位。

阿里巴巴不但在前景广阔的医药电商上铆足了劲,而且在医药物流上也是“咄咄逼人”。而菜鸟早在去年初就正式成立了专门事业部,专注于医药物流领域,为医疗行业提供定制的物流服务。一年多来,菜鸟医药已经实现“仓干配”一体化,并开通广州—厦门—上海的医药冷运干线,服务范围覆盖佛山、东莞、中山、深圳、惠州、漳州、泉州。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天津5 个城市的消费者已经可以在天猫上享受这一服务,预计年内成都、武汉、深圳、南京等14 个城市也将陆续开通,部分城市和区域极速达服务会向1 小时内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菜鸟网络的该项服务主要服务于天猫医药馆,第一阶段已经打通了1500 家线下药房,形成网上购物、就近发货、抢单揽派的全新物流派送模式。据菜鸟网络介绍,消费者在天猫、淘宝、聚划算购买有“极速达”标识的产品,订单会通过高德地图自动分配到离消费者地址最近的门店,门店接单后,系统自动会给附近的小件员发通知,小件员抢单成功后可立即上门揽收派送,实现3 小时内送货上门。目前,包括上海复美大药房在内的共计500 多家门店,以及万象物流等医药零售企业和物流企业,均已对这一服务提供支持。

作为阿里旗下企业,菜鸟网络推出高效的物流服务,无疑将提升淘宝、天猫等阿里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力,但更重要的是,这一服务也将加快阿里在医药物流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帮助其推进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等业务的发展。

“最后一公里”待破局

篇6

谷歌有Google Glass,三星、索尼、高通都有智能手表,苹果的iWatch很可能在今年与玩家见面。今年会是可穿戴设备之年,但可穿戴设备也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隐私问题等。不过,这种担忧并不能阻止公众对网络设备的使用。与此相关,生物识别技术在今年随着可穿戴设备一起成长——除了苹果的Touch ID,还有虹膜扫描等各种方式,让身体变成移动设备的密码。

走在回家的路上,用手机远程遥控空调开机,为你回家先“暖暖场”,电饭煲则根据指令开始煮饭——别以为这些场景还是想象,它们很可能就是你2014年的日常生活。2013年底,4G牌照让4G时代顺利“降生”。拿到4G牌照的三大运营商在2014年加大LTE网络覆盖,有了更快的网络,智能家庭的构想会提速。近日,多家扫地机厂商已在产品中加入了芯片控制模块,让扫地机成为家庭移动式监控器,以方便了解家中儿童、老人的生活情况。

大数据是去年IT行业热门的词语。将通讯录、聊天信息、图片、音视频资料上传到企业的云服务平台,你是否在享受其便利之时也有一丝犹疑?毕竟,大家都在挖掘大数据,都在建设云平台,终究会有一批企业被淘汰,所储存的用户资料也可能外泄,怎么办?知名行业咨询机构IDC预计,2014年,在“大数据”技术和服务方面的支出将会大幅增长30%。今年“大数据”应用程序将会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和个人。由于担忧隐私被监控,一些企业和个人会将“私人云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应用。

跑步时人的心率如何,血压怎样,通过移动健康设备就轻松“搞掂”。即便身在千里之外,只要你有设备在身,也可以为家中亲友“把脉”,了解他们的健康状态。这些正是大家已经使用的量血压、测脉搏和计步的移动设备。同时,健康App也越来越“智能”,通过开启应用,记录自身活动,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态。据爱立信调研,40%的用户希望手机能够记录全部的身体活动,并且56%的人愿意使用手环来监测自身血压和脉搏。

PM2.5指数、上一站公交离此地还有多远、十字路口的车祸如何疏导、农田的水温是否适合种子发芽……一切都将在“智慧城市”中得到应用。三大运营商宣传了许久的“智慧城市”,在交通、医疗、环境监测等多方面进行了尝试。2014年,三大运营商将会联手产业链上的厂商,做更多事情。

沙漠中每一粒沙子都将有个ID,可以与你互动,这绝非科幻。未来,桌子可以与你互动并告诉你它“负重过大,得收拾桌面了”;镜子也会告诉你“最近脸变小了,减肥成功”……物联网不会再“捂着”了。互联网虚拟世界中的互动服务已十分普及,消费者们开始期待周围现实的物质世界也同样能够互动。数据显示,大约60%的智能手机用户认为,到2016年底,感应器可以应用于各种事物,包括医疗保健、公共交通、汽车、家居环境和办公场所。

篇7

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在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启蒙阶段(2003~2004年)

在启蒙阶段,物流行业物联网的应用是从两个独立的技术路线开始探索的,一是基于RFID/EPC的技术路线,二是基于GPS/GlS的技术路线。

1999年,国际上在RFID/EPC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概念,2003年1 1月,EPC global成立,同年,基于RFID/EPC的物联网概念引入中国,在中国成立了EPC global的分支机构。2004年4月,中国举办了第一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10月,举办了第二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同年,关于物联网的图书首次在中国出版。在这一时期,中国物流领域掀起了第一轮物联网概念炒作与应用的小,组织了一系列关于RFID/EPC的会议,一些关于RFID技术与应用的杂志与网站开始创办,人们对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也寄予厚望。在物流领域,基于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应用案例不断涌现,智慧化的物流系统开始出现。

GPS/GIS技术与物流可视化管理系统的理念,大约从1999年前后在国内物流领域开始探讨和报道,自2001年开始探索GPS在物流货运监控与联网管理上的应用,2003年开始出现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这一阶段是应用GPS/GIS感知与定位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对移动中的物流运输车辆与货物实现联网、跟踪、定位、调度、配货等智能管理与运作,初步具备了物联网的特征,但是当时这一技术路线及其应用案例并未纳入物联网理念范畴。

(二)起步发展与探索阶段(2005~2009年)

虽然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人们并没有停止物联网在物流行业应用的探索。如:针对RFID芯片成本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不断降低RFID芯片成本,另一方面,物流行业也结合实际探索RFID技术应用模式,消除成本带来的影响。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是“中国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在航运“物联网”项目中的应用。“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通过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可为货主、港口、船公司、海关、商检等相关单位提供集装箱实时状态信息,对提高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水平和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以集装箱为单元的物联网应用,很多企业还在探索以更小的物流单元――托盘物流单元为终端节点的物流行业物联网系统。比如,烟草行业对全行业使用的托盘均要求嵌入RFID标签,实现烟草物联网应用。

在GPS/GIS方面,为了实现智能调度、可视化运输管理,很多企业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物流运输GPS追踪系统,从而实现对全公司所有车辆在全国各地移动过程中的感知、定位、追踪与智能调度管理。社会的物流信息平台,也借助这一技术,对在途车辆提供在线配货信息服务,实现回程空车可就近配货、在线监控与管理,从而实现货运物联网应用。

(三)理念提升阶段《2009年至今》

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借用了原来基于RFID/EPC技术提出的“物联网”概念,从更广泛的角度提升了物联网理念,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宣布了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来临。得益于ITU在2005年的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报告,物联网理念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目前以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三大物联网本质特征。

围绕三大本质特征,目前物联网感知技术更加丰富,除RFID技术以外,面向所有感知技术开放,凡是能够起到自动感知的技术体系都可以纳入物联网感知技术体系,目前常用的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卫星定位与识别技术、视频识别或机器视觉技术等都可纳入物联网终端感知技术体系;网络方面,互联网、传感网、局域网、电视网、电信网也在走向融合,可纳入物联网网络技术体系;智能应用则更加广泛,打开了智能物流发展创新的空间,一个智慧物流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物流申的物联网技术

(一)物联网概念与主要技术体系

目前物流行业大多数人认可的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该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二)物流中应用的物联网主要技术

根据物联网的特征来划分,物联网主要有三大技术体系,一是感知技术体系;二是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是智能技术体系。下面结合其在物流行业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物流业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识别、追溯,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条码自动识别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分类、拣选、计数,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条码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定位、追踪,常采用的是GPS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RFID技术,车载视频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作业中的“物”进行监控,常采用的是视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等:

为了对物品,尤其是特殊物品的性能及状态进行感知与识别,常采用的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与GPS技术等:

综合来看,在物流行业目前最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蓝牙技术等。

2、物流行业常用的物联网通信与网络技术

在区域范围内的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信息系统,常采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网络技术,并留有与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常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在大范围物流运输的管理与调度信息系统,常

采用互联网技术、GP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组建货运车联网,实现物流运输、车辆配货与调度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与自动化: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常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技术等网络技术;

在网络通信方面,常采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M2M技术、直接连接网络通信技术等。

综合分析,物流行业为了使移动或存储中形态各异“物”能够联网,最常采用的网络技术是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3、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

在企业厂区的生产物流物联网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主要有ERP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

在大范围的社会物流运输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是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优化运筹技术等;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智能物流中心,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以物流为核心的智能供应链综合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领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智能技术。

综合来看,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ERP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等。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状况分析

(一)感知技术应用状况

在中国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首先是RFID技术。RFID标签及智能手持RF终端产品有比较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主要用来感知定位、过程追溯、信息采集、物品分类拣选等。

其次是GPS/GIS技术。物流信息系统采用GPS/GIS感知技术,用于对物流运输与配送环节的车辆或物品进行定位、追踪、监控与管理;尤其在具有运输环节的物流信息系统,大部分均采用这一感知技术。

视频与图像感知技术居第三位。该技术目前还停留在监控阶段,需要人来对图像分析,不具备自动感知与识别的功能,在物流系统中主要作为其他感知的辅助手段,也常用来对物流系统进行安防监控,用于物流运输中的安全防盗等,这一系统往往会与RFID、GPS等技术结合应用。

传感器的感知技术居于第四位。传感器感知技术及传感网技术是近两年才在物流领域得到重视与应用的技术。目前,传感器感知技术也是与GPS、RFID等技术结合应用,主要用于对危险物流系统、粮食物流系统、冷链物流系统的物品状况及环境进行感知。传感技术丰富了物联网系统中的感知技术手段,在食品、冷链物流和危险品物流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扫描、红外、激光、蓝牙等其他感知技术在物流领域也有少量应用,主要用在自动化物流中心自动输送分拣系统,用于对物品编码自动扫描、计数、分拣等方面,激光和红外也应用于物流系统中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导引。(注:上述扫描指自动输送分拣机上的条码扫描,不包括手持终端的条码扫描)。

各类感知技术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如图1所示。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多项感知技术集成应用的情况也较多,如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结合、GPS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车载视频与GPS技术结合等。

(二)网络与通信技术应用状况

现代物流的特点是系统化和网络化,目前,物流系统全部是网络化的运作,很少有物流系统是点对点的单线管理与优化。因此,物流信息化的最大趋势是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物流系统中,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往往是与企业生产系统的运作与管理相融合,物流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网络架构,往往都是以企业内部局域网为主体建设的独立的网络系统。

在物流公司,面对大范围的物流作业,由于货物分布在全国各地,并且货物在实时移动过程中,因此,物流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往往借助于互联网系统与企业局域网相结合应用,但也有企业全部采用局域网技术。

在物流中心,物流网络往往基于局域网技术,也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组建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在数据通信方面,往往是采用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相结合,新的物流信息系统还大量采用了3G通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根据对物流信息化案例的不完全统计,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占68%,采用局域网技术的占63%,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占24%,有的系统采用多种网络技术,如图2所示。

(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状况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目前,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的应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只是在企业物流系统中,部分物流系统可以做到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部分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作业。

几种重要的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一)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1、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在物流领域,RFID电子标签可以应用于自动仓储库存管理、产品物流跟踪、供应链自动管理、产品装配和生产管理、产品防伪等多个方面。大量使用RFID电子标签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和物流作业管理水平。RFID在物流业的重点应用方向包括:货运集装箱追踪与管理;道路货运车辆的跟踪与管理;托盘等装载设备的跟踪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航空集装设备、货物追踪及行李管理;机场货运车辆的智能调度与管理。

2、RFID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物联网的发展给RFID在物流业应用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物流领域,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据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物流领域的应用将是中国RFID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主要体现如下:

(1)医疗与药品智能追溯系统进入成长期。医疗领域的RFID市场已基本完成培育期,正在进入成长期,在医疗领域采用RFID可以用生机勃勃来形容,几乎每一个RFID项目都可以立即得到回报。

(2)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领域发展迅速。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等安全问题为RIFD的大规模普及提供了契机,采用RFID标签,组建智能追溯的食品物联网体系,可以监控贯穿食品和药物供应

链的实时信息,对动物的原产地和疾病进行追踪和控制。

(3)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市场需求可观,但对技术的要求则比较高。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对RFID的市场需求量十分可观,只是目前还受种种因素的限制。通过识别每一个货品、货箱及托盘,RFID标签为运营商提供了清晰了解分销链的能力,从而识别任何一件货品,检查货品状态及来源史,并将货品发送到供销网络中的任何地点。

(4)资产与物品仓储管理的增长将使闭环应用成主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如何将RFID用于闭环应用。目前的IT资产管理就是一种RFID技术在闭环的应用,通过部署RFID系统来跟踪资产设备,可以更安全地追踪到设备的位置及使用者的身份,能避免因设备丢失造成的损失,并能保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RFID技术还可用于跟踪生产环境中的工具和用品及工厂内的消耗物品。

(5)与电信技术的融合衍生出了NFC等新领域。电信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可为各行业建立物联网与信息化最后1公尺的建设提供开放、标准化的基础,极大地节约社会资源,创造经济效益。目前一些管理市场化水平比较高、信息化基础比较完善的行业,将成为RFID通信技术应用的先行行业,比如电子支付、物品管理、物流管理、生产制造、安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潜力都比较大。

总之,RFID技术在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市场前景广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更为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为了抓住RFID市场机遇,笔者建议,企业在物流业RFID技术应用的开发方面瞄准下列六个方向。

(1)针对物流行业应用RFID技术进展缓慢的现状,支持开发适用于各种物流环境的特种电子标签,包括各种材质的托盘、周转箱标签、集装箱标识标签、温度传感标签、堆场定位标签、车辆标签等。

(2)开发整合集成RFID技术的物流装备,进行RFID技术与现有物流装备的整合。

(3)支持RFID中间件的开发,开发支持多协议读写器,同时能与现有的物流仓储、运输等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的RFID中间件系统。

(4)支持与鼓励面向物流行业的RFID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示范,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RFID信息的识别、采集、传输与信息应用服务,满足物流企业进行RFID系统快速部署的需求,并与现有物流信息公共平台进行互联互通。

(5)支持物流行业RFID应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包括物流领域RFID数据规范、RFID技术与物流装备的整合标准、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操作规范,RFID中间件与物流系统、数据平台的数据交换标准等。

(6)推广RFID技术在物流业九大重点工程中的应用示范,包括在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大型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及冷链物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科技攻关、应急物流中的应用示范。

(二)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导航及授时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与GPS相类似的技术,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些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与电子地理系统结合,可以对移动的物体进行定位、追踪、检测、联网,该技术是对移动中的物品进行联网与定位追踪最好的技术手段,也是物流行业最主要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之一。

1、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GPS应用于车辆运行管理中,可对运输的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和监控,还可以对车辆进行调度,同时提供车辆报警等功能,以确保货物安全,因此,车载式GPS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可以应用于对特种专用车辆的定位跟踪、城市出租车管理、公交系统、长途运输等领域。

在基于GPS的物流配送监控系统中,GPS主要辅助实现车辆跟踪、路线的规划导航、话务指挥、信息查询、紧急救援与应急物流等物流配送监控功能。

在基于网络的GPS系统中,通过在互联网上构建公共GPS监控平台,可以免除物流运输公司自身设置监控中心所导致的大量费用,包括各种硬件配置、管理软件等。网络GPS使投资费用降低和无地域性限制的信息获取,提高了GPS的普及率,从而增加了物流业的利润。

在基于GPS技术的智能港口物联网中,通过利用GPS等技术,可建立港口物联网支撑技术与平台。如江阴打造的智能港系统,包括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集装箱卡车GPS监控软件、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软件等,这些技术为江阴打造智能港口提供了关键技术。

2、GPS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前景

随着中国物流产业的振兴,基于GPS/GIS的移动物联网技术将获得巨大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物流领域对GPS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对GPS系统的需求量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

(三)无线传感网在物流业应用领域与前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Networks)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WSN在物流的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价值,包括生产物流中的设备监测、仓库环境监测、运输车辆及在运物资的跟踪与监测、危险品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等。

WSN在物流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大规模的应用还有待时日。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得知,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十分有限,大部分还停留在学术研究或是开发实验阶段。要在物流业获得广泛应用,其中有很多关键技术还需探讨,如能量管理、节点定位、拓扑控制、MAC协议和路由协议等技术,此外,应用成本问题也需解决。

(四)智能机器人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及前景

智能机器人是物联网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物联网智能应用的执行者之一。智能机器人技术也是物联网重要的技术产品。借助于物联网,将机器人纳入物联网系统中,利用机器人的自动化性能,可实现智能作业与管理。

物流行业机器人的应用最早出现在1995年,在我国烟草行业物流作业系统中首先得到应用。当时,卷烟厂采用智能码垛机器人对卷烟成品进行码垛作业,用AGV(自动搬运车)进行自动搬运作业,节省了大量人力,减少了烟箱破损,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这时的机器人还只是单线的点对点作业,尚未融入物流网络系统。

目前,智能机器人在我国烟草、汽车、医药等行业的物流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也有独立的作业环节开始融入物流作业系统,成为现代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成为智慧物流的重要装备。

篇8

技术路线两大方向

各国在物联网技术发展路线的选择上侧重不同,主要集中在两大方向。

一是以追求技术的突破为目标,主要以欧洲为代表。2008年,欧盟推出《2020 年的物联网:未来路线图》(《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ROAD MAP FOR THE FUTURE》),全面阐明了欧洲未来技术发展以及需要突破的阶段目标:2010年前,主要降低传感器的成本和能耗;2010~2015年,重点形成局部应用的传感器网络,实现闭环的典型整合应用;2015~2020年,实现对所有对象和标签的编码,形成统一连接的物联网;2020年之后,主要是使任何对象实现智能化,全面挖掘物联网潜能,形成链接人、物与服务的统一的泛在网络。

2009年6月,欧盟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以确保欧洲在构建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该行动计划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管理设想。2009年9月,欧盟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Internet of Things Strategic Research Road Map》),明确了物联网愿景和通用定义的细化,重点对未来物联网识别技术、架构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和算法、数据和信号处理技术、发现和搜索引擎技术、电力和能源存储技术等十二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

二是以追求技术成果加快应用为主攻方向,主要以美国为代表。2008年7月,美国国家情报局(NIC)发表了《2025 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6种关键技术》(《Six Technologies with Potential Impacts on US Interests out to 2025》)报告,强调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会改变美国的国家竞争力,并详细描述了物联网关键的应用阶段:2007~2009年,在美国大型零售连锁店采用RFID标签的托盘和包装管理;2010年,在美国大型零售连锁店开始全面部署RFID,同时在医疗保健机构、大型组织和政府机构采用RFID标签管理个人档案;2011~2013年,实现用户通过手机扫描器阅读RFID标签;2014~2016年,车辆逐步具备远程诊断系统;2017年,开始普及无所不在的定位技术,初期实现手机定位技术;2018~2019年,在日常用品上安装无线接收器,推广无所不在的定位技术;2020年,重新分配频谱资源;2021~2025年,美国物联网发展进入创新、增长、机遇和变革阶段,用户和供应商通过日常物件的互联实现协同。

作为技术应用的主体,美国企业加快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如美国高通公司制定了物联网产品发展路线图,其中高端产品(包括TMS4 MSM8960 和 MDM9x15 芯片组)主要面向高端M2M应用,如汽车信息娱乐和数字标牌。

关键技术体系基本形成

随着各国对物联网技术投入的增长,以及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物联网技术领域中不少关键技术相继取得突破,加快形成了该领域的技术体系。

当前,物联网体系主要分为四个层面:感知层(用于采集信息,即传感器),传输层(用于传输信息,即传输网络),处理层(用于支持信息传输和处理,即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相关技术,主要负责提供各种类型的平台来串联各种传输网络和应用服务),以及应用层(用于信息处理,即软件平台)(见下图)。

物联网体系架构图

其中,感知层的关键技术是芯片、模块、终端技术,重点是提供更敏感、更全面的感知能力,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问题;传输层的关键技术是适应各种现场环境,构建稳定、无缝的数据传输网络,重点是解决位置服务(QoS);处理层的关键技术是实现异质网络的融合,重点解决支撑平台与应用服务平台。根据调研分析,物联网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关键的技术领域包括物联网架构技术、硬件和器件技术、标识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安全技术、能量存储技术等领域,130多项关键技术点。

MEMS技术举足轻重

由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传感器具有微型化、低功耗等特点,把信息的获取、处理和执行进行集成,已成为物联网感知层智能化终端的主要技术。同时,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对MEMS技术提出了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等要求,推动着MEMS技术的发展。

一是融合发展,即MEMS制造工艺与集成电路CMOS生产工艺融合进一步加强。将传感器与CMOS信号处理电路融合在技术上有许多优势,尤其是有利于通过CMOS技术实现MEMS的批量化生产。

同时,通过单芯片化或者芯片接合,可以大幅减少寄生容量,提升两者电路的连接性能,并有利于减小组件封装面积等。值得关注的是,在CMOS上形成MEMS的方法已被美国德州仪器用于投影仪(DLP)数字微镜元件(DMD)的生产;在MEMS周围形成CMOS电路的单芯片化方法已被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Analog Devices)用在加速度传感器等产品上。

二是制造标准化,即MEMS设计制造的标准化不断加速。目前,MEMS技术设计规则正由定制转向标准化。而随着标准化的进程,MEMS构造将作为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内核,在设计时能够被重复利用,从而降低MEMS的设计难度和成本,大大提高设计效率,据预测设计标准化后单个产品的开发周期将会缩短至 1~3 年。随着设计标准化的推进,代工模式有逐步取代基于IDM 的自主生产模式的趋势,目前从事代工的台积电、联电等领先企业均开发出了MEMS制程技术。

M2M等取得重要进展

M2M:技术标准化加速推进。各大标准化组织均从不同角度开展了M2M相关标准制定工作。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以典型物联网业务为例,例如从智能医疗、电子商务、自动化城市、智能抄表和智能电网的相关研究入手,完成对物联网业务需求的分析、支持物联网业务的概要层体系结构设计以及相关数据模型、接口和过程的定义;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GPP2)以移动通信技术为工作核心,重点研究3G、LTE/CDMA网络针对物联网业务提供而需要实施的网络优化相关技术,研究涉及业务需求、核心网和无线网优化、安全等领域;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早在 2009 年就完成了M2M的业务研究报告,与M2M相关的其他研究工作也已经展开。

无线传感网技术:研发成果丰富。节点芯片上有德州仪器(TI)、爱特梅尔(Atmel)等知名芯片企业开发处理器芯片、Chipcon等提供无线传感网芯片等;在软件上,许多著名公司为节点的组网开发了软件协议,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研发的节点专用操作系统TinyOS,为无线传感网的组建和其他方面的测试研究提供了基础。

同时,该领域有关标准已经。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了 802.15.4标准,是面向低成本、低功耗、低速率传输网络应用开发的专用无线通信协议,它详细定义了PHY和MAC层通信接口,从趋势上看,很可能成为未来无线传感网领域的PHY/MAC标准;ZigBee技术联盟制定、颁布了实现传感器节点组网的ZigBee协议规范。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企业研发的热点领域。美国德州仪器、英特尔等企业均投入巨资进行RFID领域芯片开发,讯宝(Symbol)等研发出同时可以阅读条形码和RFID的扫描器,IBM、微软和惠普等也在积极开发相应的软件及系统来支持RFID的应用;欧洲飞利浦、意法半导体(ST)在积极开发廉价RFID芯片,Checkpoint在开发支持多系统的RFID识别系统,诺基亚在开发并推广其能够基于RFID的移动电话购物系统,SAP则在积极开发支持RFID的企业应用管理软件。

成果应用不断加快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加快突破,其成果应用和产业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

MEMS:产业化正处于快速起步阶段。据统计,2011年MEMS产业规模增长率为16%,达到100亿美元。当前,MEMS的自身产业规模仍较小,但对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据预测,2016年MEMS产业将带动1000亿美元的系统应用,而到2020年,还将翻一番,达到2000亿美元。

目前,苹果、谷歌、脸谱等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MEMS团队。目前,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将成为未来两大支柱应用领域。据市场分析公司Semico Research 研究显示,未来5年,汽车电子和智能手机将是MEMS应用两大主要市场,它们对总体规模的贡献率将在60%以上。其中,2011年,智能手机中的MEMS产品销售额占20%;2011~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38%。智能手机将在2014年取代汽车,成为MEMS的最大应用市场。

M2M:应用市场增长迅速。M2M是现阶段物联网应用最普遍的形式之一。目前,M2M应用市场增长迅速,IDATE指出,2008年全球M2M通信市场规模为111.7 欧元,2013年将增长到295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4.7%。当前,M2M技术在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实现了安全监测、公共交通系统、车队管理、工业自动化、城市信息化等领域的应用。

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包括英国电信(BT)和沃达丰(Vodafone)、德国T-Mobile、日本NTT-DoCoMo和韩国SK等电信运营商着力推动M2M发展,也极大促进了应用技术研发。目前研发热点主要集中在定位/跟踪/导航、移动支付、安全/监控、健康医疗、远程抄表等领域。

篇9

1 云计算信息产业的现状

从全球市场来看,2015年全球云计算产业将达到5000亿美元。一直处于世界经济发展及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前列的美国视大数据为“未来的新石油”,美国已在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商业企业、科研院校等多个领域推进大数据应用。

国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领域产业链规模已达10000亿元,如:北京市的“祥云工程”力争打造世界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上海建造的亚太地区云计算中心,在云计算领域产业规模1000亿元等。

河北省正在大力推动物联网的发展,为云感知、云传输、云存储、云处理、云应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河北省政府提出“河北云”升腾计划,在5大重点领域与云计算产业深度融合,包括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水资源监测传感网应用、区域智能交通、食品药品行业应用、智慧城市试点等。

秦皇岛市政府与IBM联手打造的全球首个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三维互联网孵化平台在秦皇岛开发区落成。该平台可以通过云技术有效支持3D互联网应用的开发、测试和上线运营,可以显著降低相关企业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进入门槛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引领产业生态系统的形成。

2 秦皇岛市发展云计算信息产业的意义

秦皇岛市云计算产业运行模式和商业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发展水平和京津相比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云计算产业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方面,本研究将对云计算产业的重点领域的发展形势、机遇挑战、对策措施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促进秦皇岛市云计算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成为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的重要平台。秦皇岛将云计算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将对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秦皇岛打造河北省云计算信息产业新经济增长极的研究能够使《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精神落到实处。通过加快推进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推动秦皇岛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3 秦皇岛市发展云计算信息产业的做法

3.1 云计算信息产业推广的思路

(1)借助秦皇岛市举办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相关研讨会,探讨如何更好地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并通过国内外云计算相关产业交流与合作平台,吸引京津地区大量的高端科技人才作为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智力保障。

(2)合理布局秦皇岛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充分利用秦皇岛能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区位优势,积极争取更多数据中心落户秦皇岛。

(3)创新电子政务服务模式,探索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建设运行新机制,减少政府部门自建数据中心数量,促进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业务协同,为云计算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带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4)推进秦皇岛智慧城市建设,强化云计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融合应用,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广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云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力争赶超石家庄、廊坊。

3.2 云计算信息产业的阶段成果

(1)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被河北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北省高新技术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并被河北省政府列为河北省五大物联网产业基地之一。秦皇岛市依托燕山大学国家科技园和北京大学数据产业研发中心,正在全力打造发展数据服务产业,建成集数据传输与服务、应用软件、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和三维互联网技术于一体的数据产业集群。

(2)秦皇岛开发区与IBM联手建成了全球首个云计算平台的三维互联网孵化平台,该平台通过云技术有效支持3D互联网应用的开发、测试和上线运营,可以显著降低相关企业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进入门槛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引领产业生态系统的形成。

(3)秦皇岛市开发区云计算产业基地已经聚集了北方云计算中心、新线云计算、IBM技术支持的物联网技术中心等云计算和物联网企业,并在全面推动以动漫游戏产业为代表的创意文化产业发展。

(4)秦皇岛云计算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探索建立。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与企业联合培养云计算相关专业人才,依托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建立了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专家队伍,并建立了信息化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了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能为云计算发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

(5)秦皇岛已形成燕大正洋电子有限公司等几家技术进步快、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高、产业关联度强的骨干企业,信息产业的先导性、支柱性和基础性作用初步显现。

4 云计算信息产业转化为经济增长极的价值体现

4.1 创新价值

云计算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也是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神经中枢,是国际信息技术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云计算不仅是一种技术变革,更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引发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模式,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云计算最有前景的方向是应用到企业、政府的信息处理过程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特别是服务于中小企业。

4.2 应用价值

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已掀起云计算产业发展浪潮。秦皇岛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必须把握住本轮云计算产业蓬勃兴起的机会,将云计算数据产业培育成为秦皇岛重要的战略先导与支柱产业。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多数园区的基础设施、硬件条件一流,但缺乏与之配套的服务、管理体系;信息不透明,园区内部的企业信息交流不畅,跨园区的信息交流更少。园区借助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能有效整合产业链,提高产业上下游企业的聚集,提高园区的安全管理和防线控制能力。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极大地推进秦皇岛市智能工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智能医疗产品 交互设计 绿色医疗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78-02

随着医疗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未来针对医疗产品的设计将会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推进了信息医疗的脚步,通过互联网实现患者、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沟通,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保健系统。目的都是围绕患者,通过智能化,网络化的手段提供医疗服务,达到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三方面的和谐发展。然而,智能医疗的过快发展造成市场上的产品种类良莠不齐,难以形成体系,不能满足消费人群需求细化的趋势。同时产品个不突出,局限了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也减慢了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如此现状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智能医疗产品如何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何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健康状况下用户的使用需求,如何才能达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

一 医疗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公共医疗资源不足,医疗体系欠发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目前面临的医疗问题。此外,随着人们对待健康的态度发生变化,人们的保健防病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医疗模式由传统的住院就医向个人医疗产品转型,同时依附于日渐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医疗产品正迎来一个属于自己的智能化时代,“智能医疗”应运而生。

作为设计师理应对针对社会问题和产品诉求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回应。思考在信息化时代下的智能医疗产品应该如何发展;思考怎样才能让患者感受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品人性化与多元化;让患者也能够在家中使用医疗产品进行自查、康复,享受到医院救助以外的救助,并且能够在医院远程监护的帮助下,完成临床治疗前的检测、预防、观察与病后的反馈、康复和保健等护理措施。因此,智能医疗产品的智能化,个性化,多角度的系统整合设计,将成为满足广大家庭新的诉求点,同时也意味着对智能医疗产品的使用功能、使用方式的创新设计将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

二 智能医疗产品

智能医疗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视化模式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智能医疗已被列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在新型医疗改革的推进下,我国更加重视智能医疗产品及医疗信息化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未来的智能医疗产品在设计上将会表现出更强的个性化、移动化趋势。预计,到201 5年将会有约50%的用户通过手机或各种移动终端使用智能医疗应用。

三 智能医疗产品的设计缺口

目前,我国智能医疗产品市场具有广阔前景,各种具有前瞻意识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由于我国数字医疗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市场上的智能医疗产品还都停留在数据测量,保健记录的功能层面,没有将智能医疗产品与信息化的公共医疗系统接轨,导致用户所使用的智能医疗产品没有完全发挥其功能效用,仅仅是作为一种监测工具的智能医疗产品不能满足信息医疗的发展趋势。只有将家庭用的智能医疗产品与就医系统结合,完善系统设计中各环节的信息架构,才能激活智能医疗的价值。

四 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方向

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层次:一、产品设计更加注重人机关系的体现。二、产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三、关注产品使用时的用户体验,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使家用智能医疗产品的共中形成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病症表现的患者提供差异化服务。四、更加注重交互设计的表现形式。五、重点在于构建区域医疗信息网络。

五 注重人机关系

由于医疗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和其所针对的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因此,营造良好的人机关系在家用医疗产品的设计中不容小觑。信息化的智能医疗产品通过远程医疗的手段,缓解就医过程中检测过程繁琐、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在设计时更加需重视信息的易读性。其针对的用户是医疗知识或经验欠缺的普通用户,此类智能医疗产品在设计和使用上应本着易用性至上的人性化设计原则,使人机操作界面简化,考虑到各个年龄段的普通用户群体的需要。

六 注重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的定义是“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通俗来讲就是“这个东西好不好用,用起来方不方便”。因此,用户体验是主观的,是人通过经历或尝试某一事物的感受。用户体验这一领域的建立,正是为了全面地分析和透视一个人在使用某个事物或系统时候的体会。其研究重点在于内心产生的愉悦度和价值感,而不是使用物品的性能。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愈加重视用户体验的感受,无论是从信息界面还是使用流程,用户体验成为未来智能医疗产品探索的中心。

七 注重产品的信息化设计

构建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个人医疗产品,需要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使“家庭”、“医院”、“医疗”、“服务”构成相互作用的个体。使“产品、患者、医院”在直接进行信息交换沟通。信息化医疗平台的搭建,使得医疗产品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护理、保健的范畴。家庭中个人使用的智能医疗产品作为信息化医疗系统的“源头”,起到信息沟通的纽带作用。通过信息化智能医疗产品的信息共享,使医生能够直观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并且建立起患者的电子病历档案,开具电子处方,进行远程医疗指导。患者(患者家属)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即时得到医生的健康指导和医疗救助。(图1为智能医疗产品信息架构图)

八 发展条件

智能医疗产品目前还处于事物发展的新生阶段,各方面的配套服务还不成熟,走进干家万户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配合。

首先,信息化的医疗产品的建设和推广需要政策层面的有力保障。不仅在政策上开辟通道,还需在公共医疗和信息化平台等硬件设施建设上提供支持。《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重视智能医疗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针对区域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由政府出面进行资源整合,推行区域医疗合作。同时在新医改的进程中,加强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打造智能平台。并出台相关政策对信息化的医疗产品进行规范。

其次,医疗机构和社区的通力合作为构建信息化医疗平台提供了物质纽带。通过信息和云计算技术,打造信息化的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将患者、社区医院、各级专科医院串联起来,推行电子处方和数字化病历,实现信息陕速分享和搜索。同时重视社区医院在医疗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为大型专科医院分担基础患者的治疗。

最后,医疗器械产商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未来五年,我国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将以每年15%―30%的速度增长,广阔的市场前景刺激着医疗器械产商的生产动力,传统家用医疗产品也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利用医疗产品实现实时通讯,获取数据、图像,声音等已经成为基本诉求。随着远程医疗已经成为新的就医方式,医疗产品开始增加视频通讯功能并向移动、可穿戴设备转型。医疗器械产商应重视产品的技术革新,以适应市场。

篇11

医疗物联网的生命在于“物”和“网”。“物”就是对象,就是医生、患者、机械等;“网”就是流程,医疗的物联网概念,并不只是说看得见的物理的网络,这个网络必须提升到基于标准的流程。“联”就是信息交流,对象是可感知的、可互动的、可控制的。可见,医疗物联网的运行已经突破空间,覆盖了整个医院的工作。

业界认为,普及医疗物联网指导思想是移动,需要移动计算,需要智能识别。而移动医疗核心是管理观念的转变,从业务系统转向对象管理。在医疗行业最重要的对象就是患者,围绕患者的是医生、护士、药品、器械,所有跟患者有关的系统。如果把这些系统有序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有序的管理,得到的基本的效果是所有的对象都是有序地进行,在控制下进行运作,这样医院物联网系统的正确运行就有了物质上的保障。

令业界关注的是,我国在嵌入式硬软件研发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而嵌入式技术作为智能终端的关键技术,将在医疗物联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实践证实,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构建“电子医疗”体系,实现远程医疗和自助医疗,进而降低公众的医疗成本。还可以对采供血机构的血液进行自动识别和跟踪治理,对医疗废物进行电子监管,对问题药品实现快速跟踪和定位。

实现医卫资源的整合和结构优化

物联网技术在药品管理和用药环节的应用过程将发挥巨大作用。韩国政府决定,在2015年之前,国家50%的药物将配备使用RFID技术来改善库存控制并减少错误处方的数量。政府官员一直考虑将RFID技术作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认为RFID技术也将使制药公司节省约16亿美元,同时可找到不够标准的药物。

统计数字显示,美国医疗事故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国外药物不良事件为所有非手术医疗疏失之首位。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药品名称、品种、产地、批次及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的信息,都存于RFID标签中,当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溯全过程。同时还可以把信息传送到公共数据库中,患者或医院可以将标签的内容和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对比,从而有效地识别假冒药品。另外,在用药过程中加入防误机制,包括处方开立、调剂、护理给药、患者用药、药效追踪、药品库存管理、药品供货商进货、保存期限及保存环境条件等。

从目前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来看,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社区化、保健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如果通过射频仪器等相关终端设备在家庭中进行体征信息的实时跟踪与监控,通过有效的物联网运作过程,可以实现医院对患者或者是亚健康患者的实时诊断与健康提醒,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控制病患的发生与发展,这一点对于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而言,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我国行医改和医疗信息化的成功进展为医疗物联网的普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医疗信息化成为继金融、电信等行业之后,国内增长最快的应用市场之一。据统计,2009年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约为90亿元,同比增速达20%。预计2010年,这一规模将达到120多亿元,增速将超过30%。全国各地医疗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医疗物联网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共享服务,实现医卫资源的整合和结构优化,才能使医疗物联网的普及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和加快普及医疗物联网,关键的是医疗信息的共享。所谓医疗信息共享,就是以前以医院为单位的封闭的医疗诊断信息通过网络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医疗信息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多个层面。

普及医疗物联网的精华,在于它的全对象、全功能、全空间、全过程的管理,不管采用什么系统,都可以对这些对象进行管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应用都体现在对象管理。在医疗中最大的基地就是医院,如果医院能够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整体,对医疗质量和安全都会有显著的提升。

人性化医患关怀

“物联网”时代的医疗场景大多发生在人们的家中――医疗系统借助简单实用的家用医疗传感设备,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测,相关数据就可以实时上传给工作繁忙的子女和家庭医生,无论子女们和家庭医生身在何处,只要系统网络相连,子女们和家庭医生就可根据实际数据情况随时联络,以便对病患中的老人进行及时救助,并实时更新相关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对于一般的病症,医生可通过远程视频,远程操作智能机器进行干预,省去了患者往返于医疗机构在路途上所花费的时间,人们的生命也得以更长的延续。对于危重的病症,患者在家或者在赶往医疗机构的路上,就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服务――医疗机构已根据接收到的患者体征数据做好一切接收患者的准备,患者到达时可直接进入诊治阶段。

江苏省政府决定,将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信息管理系统等形式,建立和完善机构养老管理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按照计划,将建造智慧养老模式下的老年公寓,采用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手段,在地板和家电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物联网无所不在的时代,人们的临终关怀也更加趋于智能化、人性化,人们可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随时知道病床上患者的情况,减少“没能见到最后一面”的遗憾。对于那些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亲自在家照顾幼儿的家长,“物联网”可以让他们更安心的工作,不必担心幼儿在家是否饿了、是否冷了、是否尿床,或者是否发烧了,因为“物联网”会根据幼儿的需求实时做出应答――及时喂奶、及时盖被、及时更换床垫,实时测量体温并把信息传给家长做出决断。也就是说,在计算机屏幕的一角,工作中的人可以随时监测发生在家中的一切情况,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成功的实践

在普及应用物联网领域已经取得可喜成绩的无锡市,其医药卫生系统正在积极探索物联网的应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利用医院现有的HIS、LIS等系统和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患者、器械及药品的管理,用于实现对RFID标签携带者跟踪定位,对其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存储、查询、预警,主要由标签维护、权限认证、实时监控与显示、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功能模块组成。在患者医疗过程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对患者就诊流程、患者身份、患者定位、患者诊疗、患者查询、母婴对应和危急预警等进行管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患者健康管理,既是RFID技术在诊疗过程中应用的起点,又是患者健康管理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应用的新平台。诊疗过程中的检查、诊断、治疗以及治疗完成后的随访,物联网技术都可以大显身手,特别是在改善就医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等用方面都可能会彻底颠覆现有的医疗模式,在普及医疗物联网的基础上打造全新的医患管理和临床康复体系。

篇12

“物联网”号称继计算机、通信网络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有研究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1]。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2010到2015年为物联网导入期,在主导领域实现物物互联;2015年到2020年为成长期,物联网实现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为发展期,物联网全面实现智能化。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超过2 000亿元,2025年将达到7 500亿,年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等市场。由于涉及领域面广,涵盖范围大,要实现如此大规模的泛在的网络,需要大量新产品、新技术的协同发展,如低功耗集成电路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新材料及元器件技术、远程自动控制技术、无线自组网技术、高效清洁能源技术、传感器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等共同配合。

因此,物联网将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次给社会、经济各方面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技术变革,已引起了各国各领域的密切关注和研究。然而,物联网研究和开发是机遇更是挑战。联网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及产业链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实现上下游产业及跨产业的联动,形成产业联盟,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推动物联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从深层次发现和解决物联网中的关键理论问题、攻克技术难点及将物联网研究和开发的成果应用于实际,则我们就可以在物联网研究和开发的挑战中获得发展的机遇。否则,我们只会在物联网研究和开发中浪费时间和资源,又一次错过了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的机遇[2]。

1 物联网技术架构

目前对物联网的通用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依照约定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到物(Thing to Thing,T2T)、人到物(Human to Thing,H2T)、人到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3]。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信息传送、控制管理五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4]。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包括三个层次:一个是感知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来实现“物”的识别;二是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或者下一代互联网,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三是应用网络,也就是各种应用服务,包括输入输出控制终端、手机等终端[5]。

物联网终端是物联网中连接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实现采集数据及向网络层发送数据的设备。它担负着数据采集、初步处理、加密、传输等多种功能,物联网终端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物联网终端基本由感知(传感)接口,中央处理模块和外部通讯接口三个部分组成,通过感知接口与传感设备连接,如RFID读卡器,红外感应器,环境传感器等,将这些传感设备的数据进行读取并通过中央处理模块处理后,按照网络协议,通过外部通讯接口,如:GPRS模块、以太网接口、WIFI等方式发送到以太网的指定中心处理平台。

物联网终端属于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的中间设备,也是物联网的关键设备,通过他的转换和采集,才能将各种外部感知数据汇集和处理,并将数据通过各种网络接口方式传输到互联网中。如果没有他的存在,传感数据将无法送到指定位置,“物”的联网将不复存在。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如图2所示。

网络层用于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联功能,它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但它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技术结构特征如表1所示。技术已相当成熟,完全能够满足物联网数据传输的需要。

篇13

记者亲临软博会感受到,开放的交易平台、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及专业性突出的定位是吸引参展商的重要原因。每年一次的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博览会,正为南京致力于打造信息化供需对接平台,从传统的制造、能源等行业逐渐拓展到金融、政府、电信等领域;而其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在长三角地区也起到了积极的辐射作用。

从高峰论坛到参展展示,南京软博会紧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发展趋势,集中展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最新发展成果。云计算方面,微软、曙光、苏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分别展示其最先进的云计算平台、应用服务及企业解决方案,南京、呼和浩特等地政府参展推介当地的云计算产业;移动互联网方面,电信、移动、联通及广电四大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企业集中展示了4G应用等最新移动互联网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物联网方面,熊猫、南大苏福特、莱斯等多家南京市重点物联网企业和研发机构向观众呈现物联网领域最新技术和产品;大数据方面,惠普、瑞中数据等一批国内外领先的数据服务企业将展示数据获取、存储、分析处理和应用的最新技术,充分体现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智慧城市方面,南京市环保局、公安局、教育局、卫生局、旅游委、规划局、人社局、青奥办等20个部门,扬州、盐城、上海等周边地共设立超过1000平方米的智慧城市展区,全面展示“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电子政务”等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模式和建设成果;两化融合方面,南钢、国睿、钛能等企业的一批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充分展现了全国两化融合的最新成果。

会展体验

本届展会面积达10万平方米,由A、B、C、D四个馆组成。其中A馆由江苏省及南京市综合展区、知名企业展区、三网融合展区组成。展览内容包括江苏省及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最新成果、政策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B馆由国际展区、城市展区、重点园区展区、软件联盟展区组成。展览内容包括软件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内重点软件城市、重点软件园区和知名软件产业联盟的最新发展成果、成功经验和未来发展规划。C馆由智慧城市展区、物联网展区、两化融合及工业设计展区、台湾展区组成。展览内容包括智慧政务、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物流等智慧城市各领域的最新应用,物联网、北斗卫星应用、未来网络产业的最新成果,两化融合和工业设计典型案例以及台湾地区IT智慧产业的创新实践与互动体验。D馆为游戏动漫展区,是本届软博会新增场馆。展览内容包括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电脑游戏、游戏终端、动漫产品及衍生产品等,同时开展动漫体验和电子游戏竞技等互动活动。

在首次设立的“南京工业设计展区”,两个正在运行的橘黄色机械手臂四周聚拢了一层层的参观者。展台前的熊猫电子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搬运机器人和焊接机器人,我们所看到的的联动配合工作,是这套产品最大的特色。”在配合过程中,搬运机器人和焊接机器人根据对方的动作轨迹进行精确计算,焊接机器人工作时,搬运机器人能同时靠近将所需焊接的器械推送到其面前,两者配合得天衣无缝。据了解,这是南京本土企业首次完全自主设计生产的整套工业机器人,目前已应用在汽车、重型机械生产等领域。

在本届软博会上,台湾参展规模近3年来之最。台湾馆占地达6000平方米,台湾宏基、华硕、仁宝、微星等48家企业参展,围绕“智慧城市好生活”中心,在智能生活、3D动画、云端技术等方面展示了台湾先进的资讯成果。智慧农业展区,台湾厂商从凤梨生长监控开始农业如何智慧生产讲述了生产可追溯的凤梨酥的整个流程。智慧教育展区,通过一个20人班级的现场模拟授课,使参观者一同感受了一次全新的授课交互体验。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强,在本次展会上也更加突出。

软件名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