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茶文化理论知识

茶文化理论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15:37: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茶文化理论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茶文化理论知识

篇1

茶文化,是深刻扎根于我国本土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我国传统文化之一,茶文化教学在高校中的开展对于高校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可以起到突出的推动作用。当前,很多高校在意识到茶文化的重要价值后,掀起了高校“茶文化”热潮,先后开设了茶文化教学的相关课程。可以说,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将茶文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尝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理论层面挖掘和弘扬茶文化的精髓,推动茶文化课程的发展建设,进而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茶文化课程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既处于学生时期,又处于学生向社会工作者的过渡时期,在这样的时间段内,大学生群体具有思维活跃、参与感强、求知欲强、对客观事物有一定判断能力但又容易判断失准等特点。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群体的社会阅历不深,尤其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欠缺,因此,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就成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集中体现了很多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塑造,不失为一个非常良好的尝试。具体来说,高校茶文化课程的开设,可以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方面至少可起到这么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完善大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在知识结构方面仍然较为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理论知识为主,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而茶文化课程的开设,可以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一定的完善,在传统文化方面为大学生注入更多的营养,间接完善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为大学生走入社会做好准备。二是提高大学生在人文方面的思维能力。人文学科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多个社会领域和科学领域,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当代社会的人文内涵,掌握基本的人文价值观念,透过我国茶文化实现传统文化和潮流文化的融会贯通,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非常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三是增加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茶文化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我国茶文化在当代被漠视甚至丢弃,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传统文化失去了魅力和价值,而是传统文化没有被很好地发扬和传承,以茶文化课程的开设为切入点,向学生传授我国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其中蕴含的人文智慧、道德情操,可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茶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对我国传统茶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并有效增加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高校茶文化课程开设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基于茶文化的诸多积极意义,高校在茶文化课程的开设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多,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客观来看,我国高校茶文化教学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对茶文化深刻内涵的传授方式存在缺陷,导致大学生对茶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不够全面,甚至无法准确领会茶文化中的基本内涵,这对茶文化的传承、传播不利,也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利。二是茶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老套,缺乏具有现代气息的内容载体,在依托历史、偏重茶史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茶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实用性和魅力,这对茶文化在当代的继续发展不利。三是茶文化课程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缺乏学生实践环节,在有理论、无实践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成了“纸上谈兵”,在连泡茶、饮茶、品茶都没有接触过,连茶具、茶服、茶室都没有见识过的情况下,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就很难深入,偏重理论的教学方式也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四是茶文化课程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和细化,虽然一直在强调通过茶文化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但这样的目标仅仅是泛泛而谈,并未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规定,这也间接导致不少茶文化课程教师缺乏授课动力,甚至在授课中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

3高校茶文化课程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分析

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茶文化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基于良好文化素养的更加完善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基于当前高校茶文化课程客观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必要对高校茶文化课程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进行客观分析,以帮助高校通过茶文化教学将茶文化的魅力和茶文化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3.1理论教学和充分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众所周知,茶文化虽然体系庞大、内涵丰富,但却是从基本的饮茶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高校茶文化课程教学中,为向学生充分传授茶文化的内涵,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饮茶活动的魅力,这即是茶文化课程的实践环节,也是茶文化课程教学中基础性的内容。实现茶文化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基础性的茶文化理论讲授,带领学生初窥茶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基础性的茶文化理论讲授应当涉及茶文化的来源与定义、茶之道、茶之善、茶之美等,使学生对茶文化产生求知欲和喜爱感,在奠定了这样的茶文化教学基础和教学基调后,茶文化的深入教学将会更加容易开展,学生对茶文化也更容易由浅入深地深入理解;二是开展茶文化实践活动,包括饮茶和品茶,参观茶艺博物馆,感悟茶艺馆,品味茶艺精神等,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带领学生亲身体验茶艺文化的魅力,感悟茶艺精神内涵,体会茶文化内在精髓,逐步形成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并最终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实现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和知识结构的完善。

3.2茶文化教学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划分

茶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向学生全盘传授茶文化内容,相对难以做到,而且耗时耗力,因此需要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对茶文化的教学划分层次性和阶段性。从茶文化教学的层次性来说,对于非茶叶专业的学生,应当重视茶文化基础应用知识的讲授,将茶文化的通俗内容和精髓表现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对传统茶文化形成初步的、正确的理解,对于深入的茶文化内容,应当有选择性地决定是否以授课的形式进行教授;而对于茶叶专科的学生,茶文化教学则应当适当深入,不仅要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基础性的茶文化内容,也要帮助学生拓宽对茶文化的理解,以茶文化为工具实现学生人文思考能力的提升,以茶文化授课为切入点塑造学生的人文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基础扎实的、以茶文化为支撑的文化理论体系和文化理论能力。从茶文化教学的阶段性来说,茶文化教学应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以阶段性、衔接性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一层一层地品味、掌握茶文化的内涵,形成基础牢固的茶文化知识理解和理论能力。

3.3对于茶文化中“真、善、美”的教学主线的把握

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真、善、美”是茶文化的主线,在高校茶文化课程中,“真、善、美”也是教学的主线。茶文化中“真、善、美”三者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真”所体现的是茶叶之真,指的是茶叶来自自然、清新脱俗的本性、本质,“善”所体现的是茶文化内在的和谐、包容的精神,是我国民族性的象征,“美”所体现的是茶文化中追求美好、热爱美好的精神,对人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启发。在茶文化教学中,把握“真、善、美”的主线,要做到以茶叶发展史实为依据,传达茶文化的精神实质,上升茶文化的内涵和本真,展示茶文化在调节社会生活、人与人的关系乃至国家、民族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探索茶文化中蕴含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向往。为帮助学生理解茶文化中蕴含的“真、善、美”,必须通过良好的、富有情感的教学,让茶文化真正以民族精神代表的姿态走进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真正领略到我国土生土长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茶文化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文化魅力,感受茶文化在当代的魅力所在,并以此为契机完善自身的价值观、文化观。

3.4对于茶文化课程授课者能力的较高要求

基于茶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以及传授茶文化内涵的较高难度,在高校茶文化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必须为其配备教学能力突出并且对茶文化乃至我国传统文化理解深刻的教师。具体来说,高校茶文化课程对于授课教师能力的要求包括:一是必须深刻理解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于茶文化的渊源、定义、发展以及茶文化中蕴含的道德品质、人文精神、时代精神等要有深入的理解,并能以此形成茶文化的完善理论体系;二是茶文化授课教师必须本身是爱茶、敬茶的,这是茶文化课程老师应当具备的文化价值取向,在爱茶、敬茶的基础上,教师才会产生传播茶文化的热情,对于茶文化的教授才会更加一针见血、有理有据;三是茶文化授课教师应当能够做到将茶文化和其他学科的文化知识融会贯通,这将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顺畅地理解茶文化内涵、掌握茶文化精髓,提升授课的效率,优化授课的方式;四是茶文化授课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足够的授课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在有限的课时内,要通过良好的、高效的授课,将茶文化内涵有效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对茶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4结语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高校茶文化课程的开设,的的确确可以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提升茶文化课程的开设效果,以此实现大学生自身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的继续提升,必须深入挖掘茶文化的优秀品质内涵,深入探索茶文化课程的开设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茶文化教学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助力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秒高.平等参与式教学在高校《茶文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茶业,2010(1):15-16.

[2]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等.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54-156.

篇2

从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情况来看,体育学科特点要求体育教学方式与理念的创新和改变,除了要保障体育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循序性、综合性之外,还应该融入文化教学,为学生创建积极、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而茶文化恰恰能够满足大学体育创新改革的要求,将茶文化融入当代大学体育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1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

1.1人文性

现代社会将各种文明的现象综合了起来,统称为“人文”。茶文化是现代人类文明中最主要的核心部分,为了将这种文化灌输到大学的思想当中,需要将茶文化与大学体育教学相结合,确保人类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一种全新的文明形式。茶文化注重对人的重视,在对现代文明进行教育的同时,确保学生以体育运动为中心,全面发展个人素质和优秀文化素质,保证在运动的过程中,具有智慧、理性的思想,让现代茶文化作为运动的宗旨,并在不同项目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比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看不同的体育项目,并按自己的能力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尽可能的展现茶文化中具有的人文情怀。

1.2循序性

教育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不断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对各种知识进行积累,才能拥有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了保证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各高校需要以学生体育文化为中心,在宣传和进行各种体育理念教学活动中,保证学生可以耳濡目染的受到各种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并在体育运动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由于现代体育教学活动充斥着各种文化理念,因此,这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不可以揠苗助长。学生需要有理念的进行钻研和探寻,在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上,找到能够支撑项目的文化内容和基本理论,并不断地吸收和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对体育项目的探究任务。

1.3综合性

现代体育项目对学生的专业性要求十分严格,学生必须具有综合性体育素质,才能在各项体育运动中收获预期的效果。高校在制定不同体育制度的同时,需要符合各大体育赛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十分严格,才能保证学生具有高素质体育运动精神,能够拥有应对不同紧急情况的能力。学校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完整的体育运动器材,比如建立露天运动场所或者设立室内体育馆,满足不同体育项目需求的同时,让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体育项目的锻炼。为了保证满足学生在各大体育赛事活动的要求,学校需要组建不同的体育科目,比如:足球、篮球比赛,学生需要在课余时间多多磨合,保证良好的团队合作,才能在比赛中稳操胜券。还有,学校可以按照学生要求开设不同的舞蹈、健身、太极、瑜伽等课程,让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喜欢的体育项目,保证体育活动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原则。

2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2.1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由于我国的茶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将茶文化应用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将茶文化基础理论应用到教学系统中,保证系统内容的完整性与成熟性。针对现在传统的教学系统和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学到单一的体育项目,而没有了基础的文化作为支撑,让体育活动显得更为枯燥。将茶文化作为新型元素融入到体育教学以后,可以保证学生拥有强大的体育精神,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体会茶文化的精神导向与精神理念。首先,高校开展不同体育的项目时,需要以茶文化为基础,让体育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随着对茶文化的逐步理解和深入,变得更加具体。其次,茶文化可以有效保证体育运动爱好者拥有良好的运动形态和运动体质,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积极的运动思想和饱满的运动热情,才能促使运动员在各大赛事中取得傲人的成绩。

2.2促进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我国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形成了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对茶文化进行学习的过程,也是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宣传的过程。我国拥有着璀璨的华夏文明,为了保证茶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可以定期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教育课程,让学生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可以学习到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第一,在体育教学课程中开展茶文化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同时,饮茶还可以让学生及时补充在运动过程中流失的营养元素。学生在学习茶文化以后,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保证对茶文化内涵正确理解和认识的同时,深入浅出地对茶文化进行弘扬。第二,学生在运动时还可以将茶文化中的亲人、爱人思想作为基本理念,遵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让比赛更加公平、友爱。

2.3拓宽学生的知识而塑造其良好的品格

由于茶文化中融入了儒家、道家等思想,因此,体育运动员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中所蕴含的宽己待人、严格做事的思想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养成高尚的体育运动精神和思想品格。茶文化中还包含了对各种茶艺、茶道思想的展示,满足了学生精神文化需求,也拓宽了学生对茶文化的掌握和了解境界。随着学生对茶文化认知度的不断深入,茶文化也渐渐地被各高校学生所认可,由此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茶文化学习理念,学生通过学习这种怡然自乐的淡泊、质朴的精神内涵,养成了宽以待人、平等待事的处事风格,这对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平等、冷静的运动心态,重塑学生的人格,提高个人修养。

3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3.1构筑完备的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

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教学模式,茶文化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形成了一种冲击,并促使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不断完善,为体育教学增添了一股全新的文化力量。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中,学生显得更加懒散,对体育运动变得更加消极,而融入了茶文化以后,学生由于有了更好的精神寄托,因此,更渴望通过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并与文化内容相呼应的目的。建立完整的体育教学框架,让学生在有效的接受茶文化教学理论的同时,可以保证对体育教学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不应低估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能力,可以设定有阶段的茶文化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好的进步与发展。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运动需求,开展不同阶段的茶文化教学课程。其次,学生可以对教师提出的茶文化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适当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完善茶文化教学内容。

3.2完善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硬件设施

随着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需求的不断提高,各大高校已经逐步完善相应的体育教学设施和配备。为了全面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专业的训练场地和完整的训练器材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随着更多与茶文化有关体育设备的引进,增强了学生运动的兴趣,也保证了学生的运动质量,同时,可以统一发放与茶文化有关的体育教学教材,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中,接受专门的茶文化体育教学课程。学校还可以建立不同的品茶场所,按照学生的要求选择更具茶文化气息的茶壶、茶台、茶盏等茶具,保持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兴趣。由于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课程,学生还可以在课下,通过查询电脑资料学习茶文化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基本茶文化素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体育运动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的文化课与体育课同步进步,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型、综合型人才。

3.3加强茶文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工作

茶文化在被应用到体育教学的初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但这并不是首次进入校园,之前也有过多所高校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公开课程,教师也是沿用了传统的授课模式,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整体的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开展了全新的茶文化教学课程,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在保证满足学生学习欲望和学习需求的同时,让茶文化的内容可以积极活跃课堂气氛,重塑茶文化在学生眼中的形象。首先,需要有一段时间融合茶文化与课外体育运动项目之间的过程,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茶文化理论的同时,可以按照茶文化中的体育运动思想进行项目的选取,让学生时刻具有良好的运动心态。其次,由于在开展茶文化教学课程时,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因此,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更好地借鉴茶文化运动精神,让与茶文化有关的教学方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便可以将茶文化进行继承和弘扬。

3.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茶文化体育实践活动

学校在开展以茶文化有关的体育教学课程以后,学生可以不受课堂有限时间的限制,在课后,学生可以组织一定的团队进行相关的体育训练,还可以在团队中进行与茶文化有关的交流,保证茶文化思想可以贯穿到整个生活当中,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茶文化思想理念,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增设《品茶文化》、《茶叶历史》等多种课程,学生在了解这些基础茶文化知识以后,可以听取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讲座,或者观看茶艺表演等节目,保证对茶文化有更深层次的探究和理解。学校可以开展茶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学生通过课下自行组织和了解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并建立答题的团队,竞赛活动形式多以抢答、限时答题为主,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茶文化知识。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与茶文化有关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让学生可以切身地感受到来自茶文化的魅力,并由衷地产生对茶文化的敬佩之情。研究茶文化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对我国大学体育创新改革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以及体育教学的创新有所帮助。

作者:王友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卫国,冯科,王鑫.论茶文化嵌入式日常体育教学过程研究[J].福建茶叶,2016(4):262-263.

[2]向玉山.论茶文化在体育文化构建与传播中的功能机制研究[J].福建茶叶,2016(9):272-273.

篇3

引言

英语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体现出英语的魅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更加完善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茶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能够激发社会各阶层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茶文化与英语语言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深受中国人民以及西方国家人民的喜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仅可以提升英语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1大学英语与英国茶文化的关系概述

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并深深影响着世界的茶文化发展。其中以英国茶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现代人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院校已将茶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保证开展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同时讲解茶文化的背景以及文化理论,让茶文化被更多的年轻人所熟知。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国家同样重视茶文化,因此,可以适当引入西方的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更准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由于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句法以及语言场景的使用,教师可以以茶文化为背景,不断融入茶文化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对英语教学更感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截至目前,多所高校已将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利用价值,并确保在融入茶文化以后的英语教学课程变得更有意义。学生了解基础茶文化内容以后,可以更准确的理解英语词汇,并掌握重、难点英语语法和句法的使用方法,既保证学到了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又可以对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进行学习和弘扬,让英语课程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2高校进行茶文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茶文化流入英国,英国本土渐渐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并将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内容。

2.1增加选修课

与其他学科的授课方式不同,茶文化的教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可以以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掌握了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学习其它文化科目的同时,可以适当引荐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并要求教师对相关茶文化历史进行讲解,加深对其他文化的印象。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陶冶情操,顺利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

2.2不同的渠道推广

茶文化在我国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也在课堂上大力宣讲茶文化的内容,因此,学生有了更多渠道来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对茶文化进行推广。为确保学生了解更多的茶叶品种,并在推广的同时,融入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各大院校可以在图书馆设立茶展览区,并提供相关介绍书籍,让学生完成茶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任务。适当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诗词大会,要求学生在大会举办之前,不断积累茶文化的知识和内容,以便提高答题过程的精彩程度。校园内部也应大力宣传茶文化的知识,鼓励更多学生普及茶文化,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理论,确保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可以传播得更快、更广。利用校园广播的宣传方式,能够迅速提高茶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有针对性的对茶文化的知识进行宣讲,满足了茶文化爱好者的学习要求,提高了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2.3将茶文化与学生自身的专业内容结合

由于学生需要学习英语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将茶文化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推广,能够弥补学生茶文化知识的空白。教师引入的文化内容以西方茶文化为主,英国的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代表,为避免学生对学习茶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满足学生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英国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茶文化知识的精髓,进一步体会茶文化内容的价值。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在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以后,可以满足特定语境的交流需求,让交流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3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同,融合了中西茶文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搭建英语课程基础,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弥补知识的空缺。由于学生首先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对英语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同的内容,并有阶段性的进步和提高。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教育内容

学生想要更好的了解英语的重要内容,可以先从阅读西方茶文化文学作品开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学习能力,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茶文化文学作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课程,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了解英语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技巧。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因此,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加强英语知识的储备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阅读原著,以免在进行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受盗版错误翻译的影响。学生积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知识,感受作者在茶文化氛围中的思想和情绪变化,才能更真切的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价值,并进一步提高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让学生提出对阅读作品的看法,检验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状况,才能顺利完成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定任务。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以及最为著名的《傲慢与偏见》进行阅读。这些作品各有各的艺术风格,且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同时也对英国饮茶方面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概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或定期的举办英语优秀作品心得交流座谈会、恳谈会等,这将使学生在作品的交流中不断的增长自己对英国茶文化以及不同区域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东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基于英语文化理解英语知识的能力。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诸多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课程,都要先让学生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同时,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规范用语习惯,才能确保学生在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语言更为严谨,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由于中英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学生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翻译的内容应避免与中西方文化产生冲突,避免翻译以后的文章难以被理解。教师应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由于某些学生存在英语成绩较差的状况,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茶文化的同时,为避免学生出现理解歧义或无法理解茶文化根本内涵的状况,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后自行上网查阅与茶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然后教师针对这一类学生增设培训科目,比如单独出课后复习题,让学生的个人能力有质的飞跃。学生需要谨遵教师给出的教学方法,接受教师的指导性意见,才能经过不断努力,既可以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特点,又可以以英国本土的茶文化思想,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语专业的教学课程需要教师有阶段性的开展教学任务,也需要学生个人能力有层次的提高,才能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并适当的将茶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宣讲,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顺利的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茶文化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语境,让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提高。由于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更有逻辑性,学生学起来也更为方便,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性办法,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另外,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补充,或者找老师进行询问,弥补茶文化知识的空缺。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才能将制定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好的应用于实际,让学生的个人成绩稳步提高。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避免在短时间内为学生灌输过多的知识内容,假如学生无法消化和理解,那么这些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教学课程,还需教师有阶段地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慢慢融入这种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就可以从茶文化方面入手,通过优秀茶文化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重点、难点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入英国茶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阅读西方优秀文化作品为基础,先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从而用茶文化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学子,丰富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英国优秀的著名原著作品,若存在问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汉互译本,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国茶文化,更好的掌握英语语法、语感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颜学军.《失明抒怀》语言层面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2(5):2-4.

[2]袁宏.从语言层面谈儿童绘本的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1-14.

[3]彭富强.论文化与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4(8):35-36.

篇4

关键词:

中西;茶文化;比较;大学英语

在当前茶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这不仅引起了当代社会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更对当代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但是当前很多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语境中以中国思维理解、判断西方茶文化现象,出现很多文化误解和矛盾。鉴于此,如何以中西茶文化对比充实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内容;如何以茶文化对比为基点,吸引英语学习者跨文化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中西茶文化内涵比较

1.1中西方茶文化物质内涵对比

物质文化是异质文化进行比较最直观、最客观的外在形式,而在中西茶文化的物质形态方面,中西方在茶叶选择、茶具选择等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茶叶选择的差异。中国作为典型茶叶出产国,茶叶种类繁多,无论是红茶、绿茶还是白茶、黑茶、黄茶都深受我国社会青睐,尤其绿茶更是在我国茶文化中以其自然、未发酵的特点,自古以来受到一致好评和推崇。然而西方很多国家,例如英国受制于海洋气候,无法产茶,在茶叶选择上更青睐发酵性、易储藏的红茶。其次,茶具选择的差异。我国茶文化在茶具上受到儒家、道家哲学思想影响,崇尚自然淳朴,以瓷器为主。同时无论茶壶、茶托、茶盅、还是水方等辅茶具都讲究“雅趣”二字。而西方茶文化中茶具多以西方宫廷贵族元素为特点,尽显奢华和高贵。无论茶杯、茶碟还是糖罐或点心盘都凸显物质品味及贵族气质。

1.2中西方茶文化行为内涵对比

中西方在茶叶饮用中饮茶习惯、礼仪等方面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饮茶习惯的差异。中国茶文化受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的影响,重视饮茶中对茶叶自然味道的保持,注重茶味的单纯,提倡“清饮”的饮用方式。而西方茶叶消费者崇尚口感与个性,在茶叶饮用中掺杂各种材料,如:牛奶、糖等,推崇“混饮”的多重生理感受。其次,饮茶时间差异。我国茶文化中没有饮茶时间的固定要求,而西方茶叶消费者根据其生活习惯形成了“早茶、午茶、下午茶”的社交和饮用习惯。除此之外,中西方在饮茶上存在很多行为差异,但是都讲究饮茶的礼仪,只是因为社交礼仪的不同认识,在礼仪表现上两者略有不同。

1.3中西方茶文化精神内涵对比

茶文化在我国封建社会经历了数千年发展,已经将我国传统哲学思想融于其中,可以说茶文化在我国已经升华为更高的价值观层面的思想内容。其中儒家、道家哲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天人合一、中庸、自然”观念让茶饮超越了物质层面,让饮茶者在茶俗及茶事中获得更高的精神领悟或道德感受。相比之下,西方茶文化因时间较短,与西方传统价值观及哲学思想发展不同步,导致在精神层面上西方茶文化更倾向于物质文化方向,茶被视作解决消费者生理需求的物质象征。西方文化中,茶具有典型的实用主义色彩,茶、茶具、茶俗成为代表财富和修养的重要内容,茶饮活动也更多被赋予社交意蕴。

1.4中西方茶文化语言应用对比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而中西方茶文化在语言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一方面,语言含义不同。我国茶文化中语言多立足茶俗及茶相关活动,含义质朴简单,指向性较强。而西方茶文化中语言的含义被极大的拓展,多具有隐喻性和暗示性社会含义。例如,英国茶语中出现了大量“隐喻、转义”的词汇,将茶的词性和词摆脱了中国茶文化的底蕴,形成了个性化语言结构。例如“Blacktea”(红茶)与中国茶文化中的“黑茶”完全不同。另一方面,西方茶文化中语言交际范围较窄。据统计,西方常用茶语如“teaparty、teafight”等仅有不到200个,与我国茶文化中茶语言的词汇数量难以同日而语。

2中西茶文化比较对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影响

对中西茶文化内涵进行比较,正确理解中西茶文化差异,能为当代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提供重要的视角或教学资源,可以极大提高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文化性,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1培养大学生西方文化思维

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较可以让大学生在英语课程中形成对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思维,尤其在跨文化交际方面让学生能以西方思维审视西方人群的行为选择,进而在语言应用中注重自身语言习惯的规范和实用性。例如通过中英茶文化对比,学生可以认识到英语的印欧语系本质,在历史文化、社会文化方面与我国汉语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茶文化的引导下,大学生可以西方文化视角和内涵理解西方茶俗、礼仪及其他行为,形成英语思维和英语行为习惯。

2.2丰富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内容

通过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比较,学生和英语教师都能充实西方文化认知,例如可以对中西方茶叶历史、饮茶习惯、饮茶风俗中涉及的物质文化、语言文化元素形成直观认识。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中西茶文化的比较,丰富了跨文化教材的教学内容,让课堂跨文化案例更加形象具体,有助于学习形成对西方文化的辩证性认识。大学生可以在中西方茶文化元素的冲突和矛盾中,正确认识、理解英语国家文化选择,将英语语言内容与文化内容结合在一起,提高自己对文化现象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

2.3创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方法

茶文化蕴含丰富的趣味性文化元素,能以形象、生动、具体的案例吸引大学生对文化实践及语言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茶文化比较让大学跨文化教学摆脱了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形成了较为现代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文化体验、参与激发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语言的感受和判断积极性。同时这种文化比较解决了纯文化灌输的枯燥性弊端,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得以解放。同时中西茶文化中很多文化元素相较传统书本知识,更容易和多媒体、互动教学、任务式教学模式结合,提高大学生英语跨文化兴趣及实践能力。

3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与茶文化比较的接轨

大学英语要想将中西茶文化对比纳入日常跨文化教学,就必须从培养大学生交际能力出发,开发茶文化与大学英语结合的校本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现大学英语与中西茶文化的接轨,提高跨文化教学的质量。

3.1开发中西茶文化跨文化校本教材

当前,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应该将茶文化、茶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以中西茶文化为基础的校本跨文化交际教材。首先,学校应组织跨文化专家、茶文化专家、英语教师共同编写相关教材,教材的茶文化比较内容既要符合跨文化理论,又要满足英语学习和实际交际需求。其次,校本教材不仅要介绍中西方茶叶文化的理论知识,更要组织丰富对比性元素全方位展示西方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区别和相似之处。最后,校本教材必须立足真实的、实用的文化语境,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与学生日常英语应用形成呼应。如茶叶名称英、汉区别对比、茶叶饮用习惯对比,应该予以重视。

3.2构建茶文化主题的英语跨文化教学活动

中西茶文化差异性元素为教师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英语教师应该根据中西茶文化对比选取代表性内容,进行案例教学、任务式教学、情景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例如:英语跨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中西茶文化中“Darktea”的含义区别,采取案例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黑茶”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含义,进而归纳中西茶文化在语言、历史文化、社会认知心理上的差异,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对比能力。另外,教师可以根据茶文化设置情景,例如“西方茶饮礼仪”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异域文化体验中,将英语语言、西方礼仪和茶俗知识结合在一起,在文化体验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3.3形成茶文化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

大学跨文化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中西方茶文化中丰富的比较资源,以将其与多媒体结合在一起,直观生动的吸引学生在英语环境内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增加跨文化交际的感性认知和娱乐性,为培养跨文化意识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根据西方“早茶、午茶、下午茶”过程中不同茶、茶点、茶室的图片、视频,甚至电影让学生在直观的音像世界中感受茶的魅力及西方文化魅力。同时教师可以制作中西茶文化对比的PPT动画情景展示,让学生了解茶词汇、茶饮礼仪及用具的差别,了解特定茶叶词语意义及文化特殊性。例如通过“taketeawithsomebody”一词的PPT情景展示,学生直观了解到其真正含义表述“与某人发生冲突”。可以说,视频、图片、PPT可以让中西方茶文化生动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英语氛围下了解西方文化的特定内涵。

4结语

中西茶文化在物质、行为、精神、语言层面的差异,为我国大学英语开展跨文化教学提供了丰富有益的文化元素,对当代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识高度,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将中西茶文化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密切结合,让茶文化比较真正融于跨文化教学体系中,培养大学生英语跨文化的应用能力。

作者:肖少华 王立宾 单位: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汉语是中华儿女使用最多的一种语言,同时其使用人数也比较多,由此可见汉语的重要性。另外,我国有着古老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在发展中常会与各项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进而形成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教学中合理融入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与汉语能够得到世界认可的关键。通过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茶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教学内容加以丰富,为枯燥、乏味的汉语教学增添一丝趣味。

1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起源与内涵

1.1茶文化的起源

中国的《神农本草》是最早记载茶的著作:神农氏在进行百草的品尝中,因为吃到了一片毒草而即将毒发死亡,此时有一类草本植物解了神农氏的病毒,也就是“茶”,由于茶叶有着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所以也被人类视为重要药材。起初茶的数量还比较少,但一般是上流阶级的奢侈品,在中国平民百姓也比较鲜闻,后来由于中国栽培茶树规模的增加和制茶工艺的提高,使中国平民百姓慢慢地接触到了茶文化,从而在中国民间社会兴起了喝茶风潮。与此同时,茶文化渐渐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往往会在饮茶中吟诗作赋,诞生了茶文学,并规定了饮茶的动作和制茶的方法,进而出现饮茶风俗。

1.2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茶文化作为从茶叶本身的物质层次而引申出来的文化特征,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分析,中国茶文化既包含了茶具、茶品等的物质层次,又包含了茶文化和茶俗等的文化层次。而中华茶道的内容可以大致总结为喝茶氛围、泡茶使用的水、各种种类的茶、煮茶的火力和盛放茶的茶具等,它也被称为"五境之美"。人类在喝茶过程中既解决了自己的“渴”求,还能平心静气,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茶代表着清廉的品性,其生长环境、茶叶形状以及茶的甘甜都在体现这一品性,所以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应时刻进行自身反省,以此来保持美好的一面。

2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教育价值

汉语教学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首先,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汉语的认知程度,加强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底蕴充分决定了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将学生的视野加以拓展,而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汉语教学中积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其代表性相对较为强烈,茶文化与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具有十分紧密地联系,同时其存在形态较为多元化,如茶书、茶画、茶艺、茶诗等。因此,将茶文化渗透到汉语教学中,可以有足够丰富的教学题材与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以茶文化作为基础了解中国的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并增强自身的语言应用水平,实现文化素养和语言综合素养共同提高。

3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意义

3.1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作为一项独特的饮茶文化传统知识,同时蕴含着我国古代儒家、佛家与道家的三大主题思想,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主题思想也是关于弘扬古代儒家思想,儒学在反映个人文化精神状态变化方面始终强调和谐社会与茶共生,坚持和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人生理想信念;佛家中的“茶禅一味”思想,通常会在饮茶中蕴藏佛理,通过茶来领悟禅的涵义;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清静的养生观念,对会茶文化造成极大的内涵影响。就拿信阳毛尖为例,其我国绿茶文化品鉴性和观赏价值比较高,然而与信阳毛尖茶叶绿茶文化有关的许多文化名词具有一定的翻译难度,影响我国茶文化传播的关键因素就是语言障碍。但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有效路径就是汉语教学,将我国优秀的茶文化渗透到汉语教学中,既可以提高汉语课程的实践性,又能加快我国茶文化传播的进程。

3.2塑造学生懂礼、知礼等品格

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渗透了儒家思想,作为儒家代表的孔子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无礼,无礼立”,由此可见不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礼貌都是极为重要的,懂礼、知礼不仅可以展示高尚的品格,还能彰显知识水平。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更是礼仪之邦,在茶艺活动中也能体现我国利益形式,比如在倒茶时将茶水倒至七分满是最佳的,在敬茶是需双手举着茶杯。伴随着时代的更迭,人们对于个性化发展愈发重视,尤其是年轻人,严重缺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所以在汉语教学中加强茶文化的渗透颇为重要,既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又能塑造学生懂礼、知礼的良好品格。现阶段,我国社会对素质教育比较关注,而教师就可以在汉语教学中通过茶文化知识的渗透对学生开展素质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茶艺活动来塑造学生的性格。

3.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文化作为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的成果,在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一方面,我国的茶文化中蕴涵着较多的含义,“和”是最关键的部分,茶文化所宣扬的是和谐文化,教导人们应和谐相处,通过茶文化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相处方式,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的形式学习关于茶文化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互相沟通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融。所以,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水平,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交流基础。

4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教学设计

4.1教学原则

根据茶文化开展汉语教学时,教师遵循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原则,以此来保证茶文化教学可以有效开展。首先,科学性原则。在汉语教学的目标指导下,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实际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尤其要借鉴已经总结出的茶文化教学经验与教学规律,确保可以合理地开展茶文化教学工作,为增强茶文化教学效果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针对性原则。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并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更为优质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工作,保证教师所展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水平,以便于提高汉语教学成效。再者,实用性原则。教师应保证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知识后,可以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与身心健康,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避免发生空谈理论知识的现象,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认同度。

4.2教学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工作中,应选择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并构建出多样化的教学体系,以此使茶文化教学效率有所提高,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所以,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四种:体验法、参观法、理论讲授法与展示法。首先,理论讲授法,该教学方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关于讲解茶文化基本理论的知识中,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详细解释教学内容,将学生的茶文化基础予以夯实;其次,展示法,茶文化中的大部分知识点无法通过理论讲述让学生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法为学生呈现茶文化知识,如视频、图像等为学生展示关于茶叶、茶具的图片,让学生可以更加地感受到茶文化;再者,参观法,教师除了在课堂中进行茶文化教学,也可以多元化开展茶文化教学场景,带领学生参观文化馆、博物馆中的茶文化内容,感受茶文化的历史底蕴与魅力;最后,体验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茶园中进行茶叶采摘、茶叶加工等,加剧学生对茶文化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认同。

4.3教学内容

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应体现较为专业、系统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茶文化的深层涵义,而茶文化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汉语能力的作用。同时,在确定茶文化的教学内容时,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汉语基础、学习需求等方面,重点强调茶文化特点的实用性与基础性。汉语教学中茶文化内容主要分为是三个方面:第一,茶史方面。在讲解茶文化的相关概念时,应向学生介绍茶文化与茶叶的发展历史,便于学生了解茶文化的由来、演变以及在传统文化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更好的学习其他内容;第二,介绍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关系。茶文化与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文化事业,有助于学生学习我国其他的传统文化;第三,茶艺文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茶文化,可以加深对茶文化的认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茶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茶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度,确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同时还应保证关于茶文化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较为契合。

5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应用

5.1以不同角度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

由于茶文化中的知识点相对较多,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茶文化教学,加深学生对我国茶文化的认知程度。首先,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茶文化的历史,如“神农说”、“西周说”,让学生认识到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教师对茶文化的起源进行讲解时适当融入现代历史,例如“西周说”,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西周的分封制,让学生提高对历史的认识。要想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让学生在历史中学习茶文化的历史。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汉语教学时可以讲述茶对生活发挥的作用,推动中医文化的传播。例如茶具有药用的功能,绿茶不仅利尿,还能抗衰老,在困乏的时候可以喝绿茶来提神;红茶可以帮助消化,消除水肿,其中的黄酮素化合物能够降低出现心肌梗死的概率。最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茶诗教育,从诗词中学会我国茶文化。茶诗在古代中国的诗词体系中占有了颇其重要的地位,例如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所描述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所描述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嘻乳戏分茶”。而老师茶诗介绍给学生,能学生意识到中国茶文化占据的重要历史地位,从而提高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

5.2开展茶文化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

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博大精深,倘若通过浅尝辄止的方法展开教学不仅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会降低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教师为学生讲授茶文化的知识时,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师进行茶文化的知识讲座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关于茶文化的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茶文化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师在正式讲授前可以让学生对茶叶进行品尝,让其感受有着悠久历史的茶文化便于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茶叶的味道与形状。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其他活动,通过“茶吧”的方式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更好地学习我国茶文化。

5.3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茶文化知识

为了可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并由此方法来增强汉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老师就可按照学习者对茶文化的实际掌握程度,将其教育分成三种不同的阶段。针对更深层次的学习者,也就对其所了解的茶文化认识得更加深入,而老师也可对其展开深入教育,如茶马古道;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老师可向其展开有关茶文化活动的课程,使学生在了解茶文化活动内容的同时提高对茶文化的了解;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为其讲解茶的种类,进而直观地认识茶。教师在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逐渐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另外,茶文化承载着我国诸多的精神,当学生已经对茶文化的实质性内容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教学:如何从品茶中认识道家思想。由此可见,为了可以在汉语教学中更好地融入茶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所增强,教师应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茶文化知识。

5.4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教育的改革,茶文化教学应紧跟时展的进程,积极创新。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对文化因素与文化范畴加以认识,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有用的内容,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并将目前的茶文化理论知识体系予以完善,促进汉语语言与传统文化的深度整合。实践教学需要以理论作为基础,只有让理论有了突破,才能让实践有依靠,否则任何实践都将会成为虚影。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教学,单纯依靠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实现茶文化教学的目的,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教师对茶艺活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学习茶歌、茶舞,如《采茶歌》、《茶山小调》等,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采茶歌》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采茶的过程,在歌曲的学习中加深对茶文化的认识。不仅如此,在汉语教学中不管是校外还是校内,都要间生活交流与交界,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茶文化知识传授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到所学习的理论性知识,避免教学脱离实际的情况,通过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的茶文化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此外,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茶园体验采茶,之后学习炒茶与制茶的过程,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我国的茶文化,并予以深入地了解。

6结语

总而言之,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加强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强烈的教育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严格遵循科学性、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原则,以此来保证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精神内涵,更好地学习茶艺,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潘乐英.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之探——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08):108.

[2]邹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江丛刊,2020(30):59-60.

[3]曾慧瑜.浅析中国茶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导入研究[J].福建茶叶,2020(09):286-287.

[4]曾思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设计探究——以客家擂茶文化教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7):192-193.

篇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来上好茶艺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对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利于课程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茶艺;课程;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212-03

作者简介:卢常艳(1978-),女,江西奉新人,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士,高级茶艺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茶艺、调酒、酒店管理;宗桂琴(1980-),女,江苏如东人,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英语教学。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饭店设有茶室,茶楼、茶叶店、茶艺馆也越来越多。饭店、茶楼、企事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一技之长、一专之能,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人员。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是国家37个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一种,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正因为如此,国内不少院校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茶艺课程开设于2010年,首先针对的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2013年也面向航空、高铁专业开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技巧,能适应现代行业发展第一线所需的旅游企业接待岗位、酒店茶艺服务岗位、茶馆茶楼优秀服务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把中级茶艺师技能考证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使学生达到中级茶艺师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茶艺师岗位工作。

1 现阶段茶艺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1 课程学时短,生源基础相对薄弱

茶艺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一第一或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36学时,课程包含理论与实践。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同学主要通过高考,少部分是中职,升入高职院校。没有相关农林专业学习背景,与茶相关的理论基础薄弱。学生特点是不太爱理论学习,但动手能力及好奇心强。如何在36学时内,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茶兴趣,学茶、习茶、爱上茶?并能进行相应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这是高职院校酒店专业领导及老师务必思考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道路,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应当有别于茶学专业。

1.2 教材局限性

市场上高职院校茶艺教材侧重实训,理论阐述较为简单。日本、韩国、台湾茶艺等介绍相对较少,相关音频信息更是缺乏。

1.3 实训室条件有待完善

采购人员采购茶具存在各个茶具型号不相匹配,存在个别茶具数量不够等现象。部分茶具数量需要增添,实训室实训硬件设施与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

2 现阶段茶艺教学的几点思考

2.1 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不以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设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事茶艺编创与服务、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叶加工与评审等。这相对于高职高专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同学来说难度相对较大。考虑受36学时束缚及学生本身基础等原因,本课程目标仅要求同学能够对常见茶进行品质鉴别,掌握茶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茶水服务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六大茶类的茶艺表演。对茶室的管理、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后期大三第一、二学期的专业实习获取。后阶段,也可考虑把学时增加至54学时。或者在茶艺课程开设前,增设一门茶文化理论课程作为先导课程,茶艺课程作为纯实训课程。

2.2 师资的培养与提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标准。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艺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取得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茶艺师、茶艺师考评员、中级评茶师证书;参加2015年全国茶艺大赛教学指导及裁判执裁学习研讨会议;参加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执裁。学习培训与研讨会议的多次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茶艺课程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能力、水平稳步前进。

2.3 教学方式与方法改进

2.3.1 茶艺教学突出旅游专业背景。结合旅游酒店专业特点编创有旅游专业特色的茶艺表演。授课时注意结合旅游专业的中外民俗文化,适当扩充各民族茶俗知识,丰富民族茶俗表演,安排学生观看、练习傣族竹筒茶茶艺、白族三道茶茶艺、佤族烤茶茶艺。受学时限制,部分内容可上传至班级QQ共享,方便同学自行查阅,反复观赏学习。以便同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能针对不同民族进行不同茶艺表演,或者演绎民族茶艺,显示旅游酒店专业同学学茶优势。同时,要求同学思考,研究无锡本土民俗,根据无锡民俗,进行创新茶艺表演。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的编创与表演,就很具有地方特色。

2.3.2 任课教师认真备课,多渠道收集前沿信息。多渠道收集,传递茶界最新信息。理论教学,增加茶健康知识,指导同学健康、科学饮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不仅注重茶之物质面,也注意茶之精神,茶之价值观传导。茶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饮料,而是与宗教、艺术高度的结合。让同学们理解廉、美、和、敬的茶文化,理解茶文化与儒、释、道关系,从而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使同学获得自我身心净化和人格升华,在茶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使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团结互助,和谐共处。教学过程中利用QQ、微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同学线上线下交流,好文好视频共享。积极参与好文点赞,多次提交经典评论者,增加其平时成绩,促进同学主动学习与思考。

2.3.3 注重实践教学,适当延长实践课程的学时。将课程36学时分为理论学时16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其中实践课采取分模块分项目教学与考核,重点解决上课人数较多,课时较短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

解决办法一:请高年级茶艺课程成绩优良同学作为小老师,在课程上进行示范,课余实践进行茶艺指导。师兄师姐的示范,能有效激发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学长与同学间学习交流更有共同语言,学长作为小老师对同学们茶技提升也有很大帮助。高铁141班在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即大一上学期学习了茶艺课程,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掌握较好,此学年第二学期请其作为小老师在课余时间示范,指导酒店班、航空班同学进行乌龙茶茶艺、红茶茶艺学习。小老师很好的辅助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大大减轻了教师工作压力,也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与赞美。教学相长,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也大有提高。

解决办法二:课程分小组进行,课程上小组与小组间进行竞赛,竞赛成绩计入实训平时成绩,竞赛能够提高同学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实践考核分两块进行:一是小组创新茶艺,小组自编、自导、自演。二是指定茶艺,绿茶、红茶、青茶选一进行考核,以抽签方式抽签决定绿茶、红茶、青茶中一款进行考核。考虑时间性,指定茶艺小组可选派一名或多名选手同时参加。2014至2015学年的第二学期,132酒店班、141航空班及142航空班,采用此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实践考核,此考核方式既增强了团队合作性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主观能动性,同学们考核前认真准备,考核效果良好,所有参加考核同学实践成绩均为良好以上。

解决办法三:开放式实践教学,打破课内、课外时间概念。上课时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每周一、周三晚,周二下午开放茶艺实训室,学生在此时间段自由练习,鼓励同学在实训室多品、多练、多交流。

解决办法四:鼓励同学校内校外考察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民间茶事活动,鼓励茶叶茶具用品店、茶楼、酒店茶艺服务等岗位参加社会兼职。校内也积极给同学创造一系列茶艺表演机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技能活学活用。2013年11月8日年南洋学院建校十五周年大庆,2012届高铁班韩佳凌、旅游班王倩被选中进入校庆礼仪队,进行茶艺表演,冲泡接待,两人圆满完成校庆服务工作;2014年3月25日我院与苏南硕放机场合作签约,韩佳凌与王倩同学在VIP接待室为苏南硕放机场白总、成总等嘉宾进行乌龙十八式茶艺展示,同学们真诚、清新、优雅的表演得到嘉宾及院领导的赞许与认可;2014年6月12日南洋学院首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大学生职业风采展示,韩佳凌、王倩茶艺表演获得学院一等奖;2014年12月16日,高铁141班姜素玉、王左悦同学主题为师生情的茶艺表演在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也获得学院一等奖好成绩;同年姜素玉同学主持申报的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表演编创与实践成功立项。

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塑造学生人格与气质,陶冶学生美好心灵,更好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职业发展服务。赛事的磨练,使得学院学子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表现也更加自信,他们的熟练的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2012届韩佳凌同学大三就被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高铁一车队,上海虹桥站成功录用;2012届王倩同学也被上海清实网络有限公司录用。

2.3.4 作业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地理环境优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安排学生茶园采风,体验。也安排学生深入各大超市考察。具体内容如下:

作业一 主题:茶园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分小组进行,3至4人一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园实践,记录5-10天茶之生长状况,附图,并简单说明茶之生产环境,并比较六大茶类的不同制作工艺。

作业二 主题:茶叶店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中国十大名茶,用图片配与文字说明分别描述其色、香、味、形。并标注其市场价。

作业三 主题:我最喜爱的一款茶。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通过品饮实践,深度描述你最喜欢一款茶特征。

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接地气,有效调动了同学学习热情。作业制作完成后,在课堂上分小组阐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迎合了青年同学好表现、好张扬的个性,团队共同完成作业增进同学间友谊,每次课堂作业汇报现场气氛热烈,作业完成效果良好。

2.4 合理选择、使用教材。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适当选用参考教材。2010年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选用的教材是饶雪梅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茶艺服务实训教程《茶艺》,该教材有点注重实训,是平面化教材,没有音频资料。2013年,选用周作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茶艺》,此教材侧重实训,附有光盘,便于同学课后学习与演练模仿。缺点是理论表述相对较少,音频资料无法反应行业最新动态与茶艺表演,创新茶艺欠缺。选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施兆鹏主编的《茶叶审评与检验》,作为课程参考教材,对常见茶叶品质鉴别与审评知识补充。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丁以寿主编的《中华茶艺》有关茶具选配及择水候汤阐述较为详细,可作为相关资料的补充。另外注意利用互联网查询文字资料、音频视频资料,充实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当前最热点日本抹茶道、煎茶道、台湾茶艺、唐代煮茶、宋代点茶等视频,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南洋学院为民办院校,民办院校的学生情商较高,对理论知识兴趣较弱,动手能力强,课程组也在准备开发适合南洋民办院校学生使用校本教材。

2.5 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并不断完善。老师应根据现有的实训条件合理安排实训教学,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根据特定的茶艺表演适时增添些好用、耐看、益茶汤之器具。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茶艺表演就根据师生情这一主题需要添置了竹制茶荷2个,150毫升紫砂功夫茶壶2个,150毫升紫砂公道杯2个,手工刻绘干泡茶盘2个,田园风桌旗1个。为保证实训课程上课需要,也要因时因地不断增添茶具,茶具购买与添置规格参照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比赛用具列表。2015年6月,为改善茶艺实训条件,学院与大益爱心基金会洽谈,积极筹建大益爱心茶室,此项目正在洽谈中。

3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文本,《茶艺》课程教学任道重远。作为一名高职院校茶艺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每一位茶艺课程教师需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使教学更为健康、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周作明.茶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前言.

[2]王岳飞.茶既滋养人的身体,也滋润人的精神[J].福建茶叶,2007(4):40-41.

篇7

一、课程现状分析

旅游文化课程是旅游类高职高专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旅游管理(会展管理、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导游等专业而设置,同时也可作为校级、校际公选课面向本校或周边其他院校非旅游专业而设置。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学科,它兼具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时刻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它是与旅游密切联系的文化理论课,许多理论问题只有结合现实中的旅游活动、风景名胜,尤其是人文景观中的文化内涵探析,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及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调查我校目前旅游文化类课程情况,可以看出:尽管开设科目有语言类、旅行社业务等,教学内容和手段依然存在不足,地方特色内容少,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对未来旅游文化类课程设置的构想:希望开设民俗类课程、园林艺术、茶文化、宗教文化等,希望提高语言表达技巧、推销技巧、人际沟通能力。这些都需要改善优化教学来实现。

二、课程优化的理念与思路

(一)在知识方面

使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领会我国旅游文化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增加地方特色内容,增进对中华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热爱;

(二)在素质方面

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培育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在能力方面

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识别旅游文化的能力、分析探讨旅游文化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

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应用,知识与技能,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着力造就高素质的高职旅游人才。

三、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在课程内容组织上,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实践知识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结合(导游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构建成理论,实践和考核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目标。

理论适度:旅游文化是综合的文化现象,它是由不同质态文化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我们认为在中国旅游文化中,历史、建筑、园林、饮食、民俗、旅游景观与山水文化、旅游文学艺术、宗教等是客体文化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内容。

形式多样:在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上,力求形式多样化:理论+实践+素质教育。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课程与教材特点,课程组统一要求,规范教学活动,采取课堂理论讲授、专题小讲座、案例分析与景区实地教学等的实践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内容。

注重实践:

1.有效利用各类资源。无锡有着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又是我国吴文化重要发源地,同时我校拥有的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验室、教育旅行社,均为我们的《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性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这些校内外实训基地,多媒体教室,导游模拟实验室,景区、景点实地考察参观学习来进行互动教学,情景教学,加大了课程实践教学的先进性和开放性。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本课程实践性教学采取的是:课堂实验+实地考察+专题实践,具体设计为:

课堂实验:就某一个关于旅游文化的案例,规定学生在课后利用网络查找收集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在实验课上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小讲座、演讲等形式进行旅游文化知识的实践运用,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课外考察:按教学计划,结合课堂实验有关内容,集中安排去一些文化旅游景区,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了解本地文化的表现形式、特征。

实践锻炼:结合景区、景点实地考察,针对一些具体景点、景区,实地模拟导游进行讲解,或为景区做义务讲解员。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的丰富内容、特征以及无锡本地著名景点、景区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有比较透彻的了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探讨旅游文化现象的实践能力,达到了课程注重实践的教学目的。

四、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三个课堂”,抓住“四个环节”。

以我校《中国旅游文化》课程为例,利用“三个课堂”,使本课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理论与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到景区实地教学,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以实践激励学生自觉成才,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增加大学生的自身内涵。同时,抓住“四个环节”:①理论教学。以理论阐述结合专题小讲座,向学生系统传授《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理论教学以内容必需、够用为度。②案例教学。以案例分析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实验教学。设置专题实验项目,编写相关专题实验指导书,开展专题研究实验,训练学生实际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撰写专题实验分析报告,加强研究性、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达到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学以致用。④实地教学。在校内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到本地景点、景区实地教学、校内导游模拟实验室模拟训练,在实践中深化了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加强教学效果。

通过“三个课堂”联动互补,“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地教学”四个环节,构成整体推进的大课堂育人体系,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使《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达到了旅游文化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