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用耗材储存管理

医用耗材储存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08 17:17: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用耗材储存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用耗材储存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F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271-03

医疗器械是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的采购与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门科学。经过多年的摸索,笔者所供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医疗器械的采购与管理模式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真正按照经营管理模式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做好医疗器械的采购与管理工作必须抓住各个环节,从源头着手。

一、建立规范的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制度

1.明确医疗器械采购与管理制度的范围和职责:医疗器械包括医疗仪器、医疗设备、医疗器具、医用耗材、体外试剂及检验材料。医疗器械的投入是医院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要有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我院在编制全院新一年度设备计划前,设备主管部门需综合全院各科室根据其业务的性质和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进行申报的情况,结合医院发展和社会需要,按批准项目内容进行采购。首先是确保重点学科投入,对科技含量高,能推动科研工作发展的医疗设备应优先购置。其次是在满足各科室开展正常业务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购置和更新所需的设备,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我院近五年来业务发展很快,住院病人数量急剧增多,在大型医疗设备上及时增添了如64排螺旋CT、大C臂DSA、核磁共振仪、数字化胃肠造影仪等高、新、尖设备,为满足社会需要和医院诊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医疗器械的采购方式与权限:我院医用耗材以前的采购模式主要是:临床使用科室申请――设备科议价――正式采购。这种模式缺少了同类产品的比较和竞争,造成医院医疗成本偏高,患者医疗费用增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卫生局从2004年开始对常规医用耗材组织医疗机构进行统一招标,参加招标并中标的产品纳入采购目录。我院所需采购的医用耗材均需在中标品种中选用并和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决不允许采购非中标产品。对于中标产品的价格原则上规定一个招标期内不允许上调,使我院医疗成本降低,让患者从中受益。对于新材料的采购,医院采购中心编制了《一次性使用卫生材料申请表》,由临床使用科室对所请购的新材料提出使用理由,并对其先进性、是否为医保产品及价格等进行如实填报,由医务科或护理部审核签字,再由采购中心负责人以及院领导的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采购使用。这样既满足了临床的需要,又严格规范了新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采购流程的管理:医院制定强化采购申请单和科室定期申报的制度,对常规医用耗材的购买都必须由临床科室主任或护士长详细填写《常规物资使用计划表》,并且规定在每周一集中申报使用计划,采购部门每周汇总采购,在满足临床科室需要的同时,尽量减少库存,增加资金周转。杜绝了医师直接与厂家销售代表联系,边购进边使用的错误做法,因这样存在着购进验收不严格,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规范采购、验收行为,要有完整的记录

1.医疗器械的购置必须从大局出发,密切结合临床学科和医院的实际,确实有利于临床学科的发展和医院的发展,并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应当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采购医疗器械必须索取供货商的生产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等。我院购进医疗器械前对供货企业进行审核,审核供货企业的合法证件、是否有此类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范围;是否有加盖企业印章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复印件;购进的产品是否有产品合格证;购进医疗器械的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其次,购进医疗器械应有合法票据,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记录。购进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供货单位、购进人员、购进数量和购货日期。

2.医疗器械入库验收管理:首先,医疗器械验收工作应在与其储存条件相符的待验区或合适的区域进行,验收人员应根据原始凭证,对购进的每一个医疗器械品种进行逐批、逐次的验收。进行验收时应核对医疗器械的生产厂商、供货单位、品名、剂型、规格、包装规格、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等是否与单据相符;医疗器械包装标识、标签、说明书是否符合要求;验收工作中发现质量有疑问或资料不全、手续不清的医疗器械,应予以拒收,并按规定进行处理。对包装进行验收:确认大小包装完好、无破损,是否有封装不严等情况。对标识进行验收:和国内生产企业的供应商档案核对,确认内外包装文字标识,与档案内容载明的医疗器械产品名称、注册证号、生产标准、生产厂、地址、联系电话等相符合。进口医疗器械应贴有中文标识,除了应标明名称、规格、注册证号、生产厂外,还应标明商名称、联系方式等。用于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还应标明卫生部消毒灭菌许可批件。验收合格可入库的医疗器械由保管员根据验收结论将医疗器械放置于相应的库区,并做好记录。储存医疗器械的外观质量和包装质量应完好无缺,数量准确、账物相符。采购和仓库保管人员要加强对医疗器械法规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水平,增强执行医疗器械管理法规的自觉性,绝不使执行法规流于形式。

三、仓储的管理

1.仓库的分区分类管理:医疗器械应按其温度、湿度要求储存于相应区域中,保管员每天定时两次做好医疗器械储存区温湿度监测记录,发现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立即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温湿度记录做到妥善保存。储存的医疗器械应按用途分类存放,并根据医疗器械的批号及生产日期依次排列。如仓库对医疗器械不分区也不分类存放,就会存在混批使用现象,甚至造成了部分医疗器械过期失效。

2.医疗器械养护管理:保管人员应每季度对储存医疗器械的包装质量和外观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但对下列情况应酌情增加检查次数:①储存时间长的医疗器械;②距离失效期半年(近效期)的医疗器械;③已发现质量问题的医疗器械。一般每月检查一次。因所有医疗器械的流动均有完整和详细的记录,管理严格,具备可追溯性,避免不合格品流入医院,避免因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导致医疗事故。

四、医用耗材的管理

1.医用耗材的库存管理:对医用耗材进行集中采购和科学管理必须与库存管理结合起来,库存管理的目的是保持库存量和采购次数的均衡,提高运行效率,维持适量的库存,降低成本。实施“零库存”管理或“二级库房”管理。“零库存”是利用相关的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存储单元,以最大程度减少物资存储,建立快速供货网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许多高值类耗材只能根据患者术中的实际情况才能确定型号及规格,具有反向物流的特点,而现代通讯与物流配送为医院高值耗材实行“零库存”管理奠定了基础。对于需要在手术过程中确定品种规格的高值及植入性耗材,可在相关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后,采购中心通知供应商将产品直接送到手术室,由手术室器械护士和手术医师共同验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库房对医用耗材库存管理的能力。对一次性卫生耗材根据临床科室使用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采购计划,对常规耗材设置了高储与低储临界值,进行动态管理。(1)可以使库存量大幅度下降,月平均库存占压资金与全年消耗比也大幅度下降;(2)使得仓储面积减少;(3)降低了库存风险,一次性材料周转周期小于1个月,保证了临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日期距出厂日期在一年以内;(4)管理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作流程的严谨合理和制度化,出入库批次减少,退库次数减少,无积压浪费,物流工作量降低。

2.医用耗材在管理上的尝试:一次性医用耗材已成为医疗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院的发展,耗材的采购量逐年以20%的速度递增,特别是心血管类患者所用的材料占的比重最大,所以对这类材料的管理有待于依托完善的信息系统,将高值耗材的采购、存储、使用纳入医院的信息系统,提升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再者,一次性医用耗材品种繁多,分类标准不统一,现常规按用途分为:手术室常用耗材、麻醉类、外周介入、心脏起博器、医用高分子、卫生材料及敷料等十几个大类,这种方法虽然贴近临床医务人员的实际使用,但缺点在于过于杂乱繁多,如能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统一制定一次性医用耗材的分类,给每个材料定下统一的编码,将繁多的材料逐一编码登记,输入计算机生成结构完整的数据库,将会使产品在名称上统一,采购价格统一,收费项目统一等等方面有更加完善的管理。

五、供应商的管理

在采购管理过程中,评价供应商的目的在于获得预期的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力争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优的产品和服务。我院评价工作由采购中心组织,采购部门中处于物流链环节中的工作人员、使用科室代表,以适当的比例组成评价小组。制定评价指标后,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保证度、数量保证度、时间保证度、信誉保证度、服务保证度、协议执行度等进行评价。维护和发展良好的供应商,淘汰不合格供应商,开发有潜质的供应商,不断推陈出新。对大型精密医疗设备来说,维修保障特别重要。设备的可修性、易修性如何、备件消耗有无保证、使用维修资料和工具是否齐全,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包括售后服务负责单位、服务承诺、保修期、响应时间、备件供应情况、本地维修力量、技术支持等,都是筛选供应商和选购设备时必须予以认真考虑的重要内容。

篇2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273-02

一、引言

(一)医用耗材管理与分类编码工作

医院耗材品种规格繁多,临床使用量大,需要对其进行分类编码管理。2007年上海医院的王敏提出当前的分类编码工作存在着几种类型:一是经验型分类,缺点是随意性大;二是厂家标准型分类,缺点是各厂家分类标准和方法不统一导致医院分类重复和错误;三是注册证型分类。缺点是同一个产品多种名称的问题往往会造成医院分类重复和错误。2006年南京总医院吴敏从临床诊断治疗的时效性出发,将医用耗材分为不允许缺货医用耗材和允许缺货医用耗材二大类。2009年第三军医大学张俊才提出了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和CVA分级法即关键因素分析法(critical value analysis)对医用耗材的重要性和优先等级进行管理。201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器材设备处的韩春雷提出了医用耗材分类编码与统一高效的监管体系的关系。2013年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支付制度与医学编码研究中心的于丽华系统地介绍了2012年出台的“一次性用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方法。201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傅谭娉介绍了PQ分析法和ABC分类法在医院低值耗材分类管理中的应用。因此,综上所述,2012年出台的“全国一次性医用耗材分类编码方法”为规范和完善医用耗材分类编码制定了统一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仅仅围绕耗材类别、使用范围、用途、材质、规格、厂商等进行粗放的分类,为达到医用耗材更为有效的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此本文提出了融合ABC和CVA分类技术的医用耗材编码方法,在全国一次性医用耗材分类编码方法的基础上融入ABC分类技术、CVA分类技术,实现对医用耗材的有效管理。

(二)全国一次性医用耗材分类编码方法

“一次性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是对2012年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中出现的一次性医用耗材名称的规范和分类。编码如图1所示,包括耗材的类别、使用范围、用途、功能、材质、规格和厂商七个要素,采用数字和字母组成的11位混合码进行编码,确保每个耗材所得到的耗材编码具有唯一性。按编码管理规定,中央规范管理前四级分类,各省规范管理后三级分类。

(三)ABC分类技术

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又称帕雷托分析法,即主次因素分析法。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ABC分类法一般是对根据物品的金额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方法。

(四)CVA分类技术

CVA分级法即关键因素分析法(critical value analysis),将物品按照临床的重要程度进行划分优先1级,优先2级,优先3级。比如某耗材虽然金额不大,但它是抢救病人的必备耗材,就可以将它定位为优先1级,在耗材库存管理时予以重视,保证一定的安全库存量,绝不允许缺货。CVA分级法则强调医院工作效率的保障。

二、融合ABC和CVA分类技术的医用耗材编码方法

(一)医用耗材的ABC和CVA分类表

(二)融合ABC和CVA分类技术的医用耗材编码

如图3所示,在图1的一次性医用耗材编码表上增加两列,一列是ABC分类,另一列是CVA分类。融合ABC分类技术,针对耗材的金额重要性不同,合理减少金额量大的耗材的库存占有量;融合CVA分类技术,对耗材的临床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对于绝对不能缺药的保证适当的储存量。这样,针对不同类别的耗材,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

三、讨论

2012年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提出的“一次性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对医院耗材的管理规范化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要对庞大的医用耗材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还需在此基础上引进新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ABC分类法可以将医用耗材进行资金占用率排序,通过CVA分类法可以将医用耗材的重要性和临床需要程度进行排序,从而可以将将有限的管理资源集中到最需要的地方,本文融合ABC和CVA分类技术,在原码位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位编码,根据不同耗材的重要性差异进行区别化管理,在保障医院的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耗材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

参考文献:

[1] 王敏,葛毅,邓厚斌,李先军.关于医院医用耗材分类的标准和方法[J].医疗设备信息,2007(3)

[2] 吴敏,汤黎明,于京杰,赵曙光.关于医用耗材分类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6(10)

[3] 张俊才,袁瑜.医院低值耗材的综合分类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09(12)

[4] 韩春雷,陈默蓉.医用耗材分类编码与统一高效的监管体系[J].中国医学装备,2011(7)

[5] 于丽华,邵晓军,黄春芳,吕雪菁,江芹.《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工作手册》一次性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3(2)

[6] 傅谭娉,周力.PQ分析法和ABC分类法在医院低值耗材分类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4(11)

篇3

库存是很有价值的资产,但是它也可能会变成沉重的负债。大量的库存对于那些要求供应有保障,需要很长前置期并且认为库存是合情和理的人看来是一种安全保障。但是很不幸,为保持库存花费的额外成本是很难弥补的。一般来说,每年库存花掉的费用大概是商品价值的25%~40%。而对于一些商品,尤其是那些单价低而体积又大的商品,这部分的费用会更高。

最理想的状态是没有任何库存,当客户需要的时侯供应商能够及时地提供。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从管理还是从使用的时效看,都需要一些库存来保证运转。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满足客户运作要求和成本效益的条件下,将持有库存量降到最低。

一、零库存的涵义及其对企业的作用

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要储备和没有储备。所谓的零库存,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它并不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

零库存的提出可以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企业通过实现零库存管理,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免去仓库存货的一系列问题,如仓库建设、管理费用、存货维护、保管、装卸、搬运等费用、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及库存物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

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四大流中的物流部份,库存管理对物料进、存、出进行台帐管理,也就是管理各物料供应和需求的关系,既要达到供需间的平衡,又要尽量压低物料的库存量,因为它会占用(积压)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企业通过实现零库存管理,优化应收和应付账款,加快资金周转。

二、零库存管理的产生

虽然传统的仓储管理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好处,如:可以避免缺货,保障向客户供应;应对各种意外变化;保证生产与经营过程的连续进行;缩短供货周期;应对产品季节性需求波动;通过价格投机获取利润等等。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仓储占用大量资金,增加库存利息支出,为仓储而发生的不动产投资增大等,更有甚者可能会掩盖企业的管理缺陷,不利于责任明确以及提高管理水平。而与此同时,生产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对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而“零库存”作为一个新的降低成本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方式便应运而生。

三、零库存管理的发展

零库存管理作为产生于日本的先进管理方式,在日本企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零库存管理在日本已经拥有了供、产、销的集团化作业团队,形成了以零库存管理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目前,零库存管理方式不仅在日本,在美国、欧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均有广泛的应用。

零库存是当今时代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是综合管理实力的体现。实现零库存需要在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经营活动中环环相扣,在实现零库存的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障碍,零库存带来的风险不可忽略,其可行性更值得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因此,在实行零库存管理时,应积极地思考和改良,不能盲目实践。

四、建立零库存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

(一) 要求企业自身强大,能够让有实力的供应商唯你马首是瞻;

(二)供应商的质量过硬,交期保障,成本适宜;

(三)运输的方法、耗用时间快捷简捷,能够应付突发事件 。

五、唐山市工人医院的后勤服务改革――医用耗材“零库存”管理

(一)目前的状况分析

唐山市工人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其收入2006、2007、2008连续两年在河北省排列前茅。目前,工人医院在唐山地区医疗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很多公司都同意以较低的价格将产品投放到工人医院,甚至有些公司把供应工人医院产品作为向其他医院进行产品推销的有力依据,尤其是介入、心外、神外等科室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更是垄断了唐山地区的医疗市场,这些决定了工人医院医用耗材的耗用量是任何一家医疗器械供应公司不能忽视的,这为工人医院实行“零库存”模式运行提供了前提条件。另外,工人医院于2003年成立了配送中心,专业的配送队伍24小时为临床提供医用物资配送服务,有丰富的配送临床配送经验。尤其是配送中心二级库房的存在,保障了临床手术急需物资的供应。

唐山市紧邻北京、天津两大城市,高速公路的修建,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使得物资配送在很短的时间内到位。在日常的采购中深有体会,偶尔出现急需的非常规手术物品短缺情况,赶紧与北京的供应商联系,上午打完电话,下午一上班公司业物员就把货物送来,保障手术的顺利的进行。令人不得不感慨北京大公司的仓储实力和反应速度,这也令我们萌发了实行“零库存”运营模式的想法。而且唐山本地大大小小的供应商不少于200家,工人医院附近就有几家,每家供应商都有充足的库存,这也为工人医院库存前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我院的医用耗材“零库存”管理

鉴于医疗市场环境和工人医院在地方医疗市场的地位,唐山市工人医院具备了实行“零库存”运营模式的条件。

2009年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将对医院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医药分家,药品收入的流失,在现行的制度下医院很难维持收支平衡。医院应该跟上这种变化,扩大医院上游业务。在这种情形下,工人医院决定建立自已的三产公司,经营医院所需的物资。这样不仅可以为医院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由医院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新公司,熟悉医院物资流通的各个流程及环节,了解医院的需求,能够很好地保障临床物资的供应,解决了医院的后顾之忧。而且库存前移,实行“零库存”管理,可以减少库存医院运营资金的占用,优化医院的资金结构,使医院在医改后能够良性运营。

参考文献:

[1]于春华,汤黎明.从现代化管理角度探讨医院器材“零库存”.医疗设备信息 2005;2:56-57

篇4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5-73-02

医院的大量流动资金被药品和各种材料占用,由于我院药房托管的成功实施,使我院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解决了400万元的流动资金。因此加强对医院各项物资采购工作的管理是医院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环节之一。我院为了降低消耗,规范物资采购行为,减少成本,打造节约型医院,满足临床使用一次性卫生材料的合理性、安全性和低价性,提高医疗质量和诊疗水平,在严格执行青海省卫生厅集中招标采购中心的产品目录的基础上,采用医用耗材代销合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有医用耗材在我院进行议价,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使老百姓得到实惠,实现了库房“零”库存管理(是指除计划范围内正常采购的医用耗材、办公用品以外的临时或急需物资,按使用数量采购回来进行进货验证后,医院库房办理入库、出库手续后直接交送使用科室使用,医院库房、科室库房不再存放)。按照我院的办院方针和经营理念,针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医药费虚高的现象作出以下规定:所有物资采购(除大型设备、药品外)必须由采购部门统一采购,其他科室和个人不得以各种理由私自采购;大宗物资需进行招标、议标后,报院采购领导小组审批,执行采购计划;物资采购入库前执行物资进货验证制度;并由监察科、质管科、财务科对采购行为进行监督,如有违规采购或采购流程不符合规定的物资,一律禁止入库,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

经过几年的运行,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我院的物资采购供应工作更加合理规范,工作有制度、人员有落实、环节有监督、质量有保证,特别是我院目前实施的物资进货验证制度,在全省医院属首创,此举切实防范杜绝了假冒伪劣物资流入我院,切实保障了医疗工作的安全有效。

1 加强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青海省医疗机构集中招标采购的医用材料中标目录,在中标目录中优先选择优质低价的品种应用于临床,并且协调计价部门严格控制零售价,切实落实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的《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集中招标药品价格及收费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的精神,使患者进得起院,看得起病。对未列入招标范围的卫生材料,在院采购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院监察审计科的监督下,在院经济资源部的直接领导下,进行议标、议价,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所使用产品必须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范围;二是使用前必须小批量试用合格方可申请采购,并有质管科对其资质进行ISO9000:2000质量认证;三是所申请的材料必须三家以上的供应商分别议价,最终确定采购。采购供应部门根据院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程序,结合各科物资使用情况以及库房物资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办理审批手续后根据院、科领导签字审批的数量进行采购,未经领导审批的物资,不得盲目擅自购入。

(1)事前批准,并严格按采购审批权限执行。所有采购,必须事前获得批准,未经计划并报审核和批准,不得采购。采购员必须根据需求计划选择供应商和报价,报价单必须经采购管理会计审核签名并经财务科长认可后送院长审批,审批后的报价单作为依据由采购员填制正式采购订单,同时分送采购管理会计留存备查。所有采购的审批,必须按权限明确分工进行。

(2)召开采购管理会议。针对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采购管理的政策修改或更新、重大的采购事项,财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主持召开采购管理会议,采购管理会议可以固定在每个月末举行,也可以根据需要临时性召开,一般由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主持,各成员及相关主管人员参加。

(3)医用表格的印制。医用表格属院级受控文件,印制应按照《医院质量手册〈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分别由医务科、护理部、质量管理科审核审批,报送质量管理科认证备案,凭审核部门签发的《医用表格印刷审批单》办理印刷。院印刷厂与有关审核科室协商价格后,再进行印刷,并将审批单和验收入库单报送财务科,作为付款的依据。未经审核审批的不得印制。

(4)为了规范财务制度,防止科室在采购活动中出现违规现象,经院长提议要求材料会计由财务科指派,人事关系隶属财务科监督管理,从而预防了事故的发生、增强了监督机制。为了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要求保管员与会计每月进行对帐,并要求次月5日前将结果上报财务科核查,要求半年度盘点库存,并将效期物资按规定作出相应的措施,不允许库房有过期失效物资和报损物资存在,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解决了以往医院多报损的现象,达到近七年内库房“零”报损(是指医院库房内储存的计划范围内采购的医用耗材、办公用品的储存期限一般定为一个月,最长不超过两个月。在管理过程中,物资除自身材料及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等因素以外,没有发生因人为保管不当造成霉变、损坏、过期、腐烂的情况发生)的目标。严禁卫生材料供应厂家(商)利用非法手段对其产品在我院做促销活动,一经查实立即停止其供货资格。

2 严格采购流程[1-3]

为了规范医院物资采购的程序,在经济资源部的领导下与财务科等其他相关科室协商制定了《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医院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医院卫生材料、器械采购管理规定》以及《办公用品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使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根据院办公会关于降低消耗、创建节约型医院的精神,我院对医用耗材进行院内招标采购,得到了预期的效果,部分材料的供应价比卫生厅中标价低30%以上,使患者得到实惠、使用科室降低了消耗。在采购过程中为了降低消耗,减少使用成本,采取了采购物资货比三家、比值比价的原则,有效解决了价格虚高、质量一般的现象。并要求供货商将大宗物资送到医院进行进货验证记录,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日常工作中按照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标准执行,采购供应部门日常采购物资分为计划采购、临时采购和急需物资采购三种。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购买的物资,均应由质管科、使用科室和保管员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后办理入库和建帐手续。

(1)计划采购由库房保管员根据医院需要,提出书面申请,报请科室主任、财务科、经济资源部逐级审核后,由院长批准后实施。

(2)临时采购计划由使用科室提出书面申请,先报请采购部门、主管副院长逐级审核,院长批准后,由采购供应部门实施。要求申请科室对本科室申请的材料在有效期内用完,并要求采购部门与供货商签订《青海红十字医院医院医用材料代销合同》,从而控制了申请科室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控制了库房物资的积压现象,达到“零”库存管理目标。

(3)急需物资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报经济资源部批准,由采购供应部门实施后上报院长批准。

3 效果

我院经过对物资采购制度及采购流程的规范,做到了采购有计划、有审核,既有集中招标采购,又有临时议标采购,实现了临床一线的即时性。做到优质、低价的原则。通过完善物资验收制度,坚持了不验收的物资不入库;要求供应商的三证齐全,确保了物资的质量、物资的储备始终处在有效期内。认真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办院”的方针,做好物资的供应分配工作,做到上接、下送,坚持按医院的有关规定发放定额物资。在财务科的监控下,材料会计办理出入库手续时认真负责,缺一份单子都不入库,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坚持与保管每月核对帐物,确保出入库物资帐物相符,未出现明显差错,实现了“零”报废的记录。坚持所有物资入库的制度,杜绝了消耗成本无法正常核算到科室的现象。入库的物资库存时限原则上不超过两个月,实行谁申请谁使用;不使用或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申请科室的责任,做到“零”库存管理。采购人员及时清理债权债务,遵守财经纪律,物资采购工作的帐目做到一月一清,在院纪委的领导监督下与供应厂家签订廉政责任书,杜绝了医务人员和采购管理人员收受“红包”的现象,净化了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树森,王伟. 强化采购管理 降低医疗成本[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 3:49-50.

篇5

物流是一门科学。物流科学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新兴学科之一,它揭示了物流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是管理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是应用系统工程的科学成果,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可以更好地实现物流的时间和空间效益。现代物流要求既要降低成本,又要充分满足受供者的需求。

物流的概念自80年代初从日本引入我国以来,其研究对象主要是集约化生产的企业、连锁经营的零售业和各类形式的储运业等。而物流在医院方面的应用研究和实践则是近些年的事,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共识。为此,根据物流学研究的一般规律,综合医疗行业的特征,力求探索医院内部在原有的物流基础上进行流程再造,以最少的资金成本保障医院的物资供应,是作者思考的目的所在。

医院物流研究的产品主体是药品、医用耗材、办公用品等大宗物资,其资金用量约占医院年收入的40%~50%,是医院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其重要性对于任何医院而言均是不言而喻的。医院物流不能照搬其它行业物流的经验,例如,一般行业物流把配送作为其最后环节,而医院物流需要对配送后的物资进行有效监控,部分物资使用后还需回收。医院物流的实现方式可有多种选择,不一定拘泥于一种模式,可在现有条件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一般情况下,如果医院的信息网络运行较健全的话,实行网络申领,按需配送,有效监控,合理储备的物流方式是可行的。

医院物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库存管理和最佳批量模型。传统思想认为仓库里的物资越多,表明单位兴旺发达,现在则认为零库存是最佳的库存管理。当然,合理的储存是医院进行持续性医疗活动所必需的。这里需说明一下库存与储存的区别,库存单指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物资,而储存则是指包括库存在内的各个环节所有物资的总和。库存管理的目的是在满足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库存进行有效的控制,力求尽可能地降低库存水平。

医院使用的物资种类繁多,每个品种的价格不同,需求量也不等。为了使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能够得到最佳的利用,应对物资进行ABC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别的物资决定不同的库存、采购方式和配送方式。ABC分类是按物资占总资金的比例和占总品种的数量的比例这两个指标进行分类的,下面以医用耗材的ABC分类举例:

具体地说,A类物资为高值耗材,品种约占医院使用总品种的5%~15%,而使用资金占资金总额的50%~60%,C类物资为低值耗材,品种约占医院使用总品种的60%~70%,而使用资金占资金总额的20%以下,B类物资介于两者之间。

对物资进行分类后,根据医院的经营策略和实际使用情况确定不同的库存和采购方式。A类物资:为零库存物资。由于这类物资价格昂贵,时间要求不高且是不可计划的,一般采用定时招标即时采购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物资往往是国家法律法规特别关注的物品,应对进货渠道、质量、有效证件等严格把关。C类物资:为计划库存的物资。由于这类物资单价不高,数量较大,是医院持续开展医疗活动的保证,不可断货且是可计划的,一般采用集中招标采购下的定时、定量供货方式。B类物资:介于上述两类物资之间,可视情况而定。医院每次订货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库存水平和总成本。经济批量模型就是通过平衡采购进货成本和保管仓储成本,确定最佳的订货数量。在年需求量是已知和连续的,订货到货间隔时间是固定的且不发生缺货的条件下,下列数学模型成立:Q=2D·I/J 其中:Q=最佳经济批量,D=年需求量,I=每次进货成本,J=单位货物仓储成本。例如:医院年需采购胶片10000张,每资订货成本是100元,胶片的单位仓储成本是4元,则最佳经济批量Q=≈700(张)每年的订货次数,N=10000/700≈14(次)每次订货的时间间隔为:T=365/14≈26(d)

经过2~3次的配送到订货点,经过一定的到货时间(t)间隔后,恢复原有存的库存水平而完成一个周期[1]。

配送是物流最具代表意义的节点运动。从环节上看包括了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送达时间要求等,同时还融合了存储、分栋、配货等活动。事实上医院的供应室、病区药房等均可看成是配送中心。

配送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定时、定量、即时、看板供货等等,这与病区的需求量及需求方式有关,从医院的现状看以下几种方式比较合适。(1) 定时配送方式:以周配和日配形式为佳,在病区的病人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一般C类物资的需求量是一个相对确定的数量,这种配送方式要求配送中心通过一定的形式(如网络)掌握各病区的住院病人数。(2) 看板供货方式:一般为B类物资,要求配送中心按照各病区根据自己的工作特征和节奏提出的需求,适时配送物资到现场的方式,是需求与供应同步运转的一种行为方式。(3) 即时配送方式:一般为A类物资,根据病区对于一些特定物资提出时间要求、供货数量、品种规格后,到货及时进行配送的形式。配送的基本环节有备货、理货、独立配送与共同配造三个。一是备货。为了使配送持续运作必需存一定量的货源保证,储备是按照一定时期内配送活动要求和根据货源的到货周期有计划地确定的,一般以2~3个配送周期为妥,而安全储备则以库存形式,采用先进先出的方式轮转。二是理货。理货是配送的重要内容,也是配送区别于送货的重要标志。作业人员拉着集货箱在排列整齐的储货架间按配货单所列的品种、规格、数量将某个病区所需要的物资装入集货箱内,然后集中码放。三是独立配送与共同配送模式。独立配送模式是由一个配送主体独立完成一类物资(如医用耗材)的配送活动,其组织体系相对较专业和简单,而共同配送模式是为了提高物流效率,以几个配送中心经整合后共同进行配送的形式,也可建立共同的储备区,分别理货,共同配送,就目前而言,由于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医院一般采用独立配送的形式,与一般配送概念有区别的是,一般配送出去的物资与储备物资不发生关联,而医院内各病区尚未用完的物资仍应视作储备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一个合理的时间间隔内,正确地反馈各病区的物资储备是必需的。(4) 回收:由于医院是一个特殊行业,许多物资使用完后不能随意丢弃,需回收后经专业处理,目前多数医院设专人回收交由专业公司处理,也有承包给专业公司上各病区回收并处理的,事实上,应回收的物资常是容易人为流失的物资,医院完全可利用回收的环节对这类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物流管理带来了标志性的进步。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任何单位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医院一定要树立人才是支柱,信息是生命的经营理念。物流信息反映的是资源、仓储、配送等物流活动各个环节的内容、形式及其发展变化。目前市场上开发并应用于医院的有《库存管理系统》、《供应室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等,在空间上是互相独立的,尚未整合成整体的物流管理系统。但若将进入医院所有的物资纳入一个系统进行管理,由于受专业知识和人才的限制,目前实施的难度较大。而对现有体系进行流程改造,先按物资分类进行物流管理,在分系统运行成熟的情况下,再整合成一个系统进行管理是比较切实可行的。目前,物流人才不足和物流人员的知识不到位是制约医院物流发展的瓶颈。物流工作的实践性非常强,物流人员要求有财务知识,熟悉医院的业务和供应链管理,能提供整体规划方案并懂得现代物流理念和一般贸易规程,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并能处理数据信息及精通电子商务。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医院的物流人员要有敬业精神,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内涵。

篇6

《中国医院院长》:在耗材管理中,既要保障临床的及时需求,又要保证耗材质量安全可靠。如何才能平衡物流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周丹:问题的解决还要依赖于严格执行供应目录。事实上,选耗材更多的是选厂家。因此,对供应商的评估非常重要。只要把采购流程的源头控制住,后期耗材物流才会相对通畅。而对供应商的评估,应该由器械部牵头,包括临床、管理、采购等部门联合制定。

对耗材的管理不能单纯针对某个产品,最终还是要过渡到供应商。医院筛选出合格产品后,可以让一些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物流商负责物流配送。比如美国4大物流商控制了全国70%的产品流通。只要供应商出现问题,将立刻被物流商踢出局,这就意味着死亡。而且单一的物流商可以确保医院所有物品的质量可靠。但目前中国还不存在此类物流商。

《中国医院院长》:医院储存定量耗材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和人力成本。耗材库存管理对此有何优化模式?

周丹:由于目前医院对耗材普遍采取寄存模式,供应一般都不会有问题。但现在医院采用的库房模式,仍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还增加库存。

我认为,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药品和耗材直接从院外送至科室或药房。但如果供应商很多,都进出医院就会很麻烦,所以需要一个统一的物流商。届时,整个医院的药品和耗材流通模式将发生颠覆性变化。器械部的任务主要是遴选供应商,更改采购目录,剩下的工作都交给物流公司。物流商则根据采购目录进行配送。由于物流商和供应商没有直接利益关系,效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提高。

《中国医院院长》:如何在耗材管理和临床医生决策中寻求平衡?

周丹:耗材管理是院长与医生的博弈。在我管理耗材期间,我会听取科室意见,但不是某个医生的意见。当时,我们制定了一个游戏规则,由科室自主讨论进入供应目录的产品,凡是进入的产品,我们都认为其合格,但同一耗材的厂商不能超过3家。这种由科室内部决定的好处有三:其一是缓解了耗材管理部门和临床部门问的矛盾,其二是尊重了临床自主选择权,其三是达到了管理目的。

不过,即使只有3家厂商,仍不能完全消除采购员、科主任或医生与厂商间的猫腻。所以,在对供应商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又做出了如下规定:得分最高者可以得到医院80%的供应量,第二名可以得到20%的供应量,第三名则为替补。而且在供应环节间,供应商一旦出现问题,将立刻除名。这样供应商的压力非常大,其工作重点就放在供应服务上,而非单纯在科主任或医生公关上。

篇7

精益管理来源于日本,主要目的是对标准流程进行建立,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管理,使整个系统透明化。同时融合便捷的操作方法和高度进行控制,确保能够及时的为手术提供相应的材料。满足客户所需的耗材数量,确保所管理的物品能够满足库存量的标准[1]。医疗耗材为手术室每日工作主要的物资,其手术耗材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会因为使用量大而造成资金的流失和浪费。此外其库存量也是非常大的,其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这也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保证资源充裕的条件下对医疗耗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管理。针对某院2011年2月~2013年7月的手术医疗耗材进行精益管理,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院手术室中包括洁净的手术室7间,手术主要涉及的科室有很多,其中涉及的科室有泌尿外科、外科、妇科和骨科、眼科,以及中医外科、耳鼻喉科等科室。2011年~2013年的手术量达到7257台左右,每月的医疗耗材的成本大概为10万元。现阶段医疗耗材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库存物资方面的增加;其会占据很大的库存面积。医疗耗材供应不及时;因为手术室的医疗耗材有很多,其能够造成库存储备量的不断增多,从而出现估算的错误,就会影响正常的供应。储备量大;医疗耗材出现损坏或是过期,从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人员的浪费;采购方面需要专业的库存管理人员进行采购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员的流失和浪费。

1.2方法

①成立初始化库

采用医疗耗材的管理系统,并成立医疗耗材的库存,每次需要对领取的医疗耗材进行记录,如领取医疗耗材的品名和产地、使用情况方面、供货的公司、配送人员,以及领取耗材的数量、有效期、批号和检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记录。

②物品的状态的跟踪

定置管理;定置管理需要医疗耗材设立一个专门的库存档案,档案可储存于手术室的库房内部,定期将物品进行清点和安置,确保其摆放得当,这也便于手术时的取用和日常的清点。手术室的护士长可负责或是指派1位责任心强的护士进行对每批货物包装、有效日期的检查工作,及时进行相关的汇报,如发生耗材的质量问题或是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需要和厂商进行及时的沟通,处理的方法退货或是更换要结合实际来决定。

标识清晰;医疗耗材的管理系统中需要确保其标识清楚,手术室的护士长需要和供应商保证定期联系,根据使用的情况及时进行反馈,目的应达到产品质量和包装方面的不断完善。同时,外包装的标识要保证明显、清晰,如物品的名称、批号和有效期等必须有明确的显示。

1.3 各类数据的统计

账目方面的管理;科室内部需要保证由专员对每日手术的清单进行录入,通过医疗耗材方面的相关管理系统对每天耗材的使用量、库存的实际情况进行监察。同时需要成立专业的库存,对每日的业务台账进行记录,确保货物进、存和出几方面工作可以正常运行。

1.4设立相关的紧急供应系统

配送系统;手术室的配送需要将每天手术前所需要使用的耗材进行出口,当前手术室主要通过具体供应单位为医院配送相关的医疗耗材。手术室所需要的物品再送至物流配送的公司进行托管。2周左右和配送公司结算,确保能够及时清单。每月月底把当月的清单进行汇报,形成每月清单。通过相关数据的输入方便医疗耗材的管理工作得以有效的开展,这也对库存量的储存和结算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响应系统;为规避医疗耗材的供应方面出现不及时的现象,需要对供应商和供货的时间、地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通过每月的数据库所提供的具体数据决定供货的总体数量。如手术量突然增加或其他因素导致医疗耗材的库存量出现最小库存量室,就需要通过紧急的措施进行解决,第一时间和供应商取得联系,要求其马上送货。如库存量突然加大,也需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调整工作。

2 结果

2.1 医疗耗材库存量的变化

在实际实施精益管理方法的2个月左右,医疗耗材库的资金方面降低了9.01%左右,而且其处于完善的阶段。同时医疗耗材在采购的周期也缩短了2/3左右,提高了周转,并降低了库存和浪费。

2.2 实施医生对物品供应满意度的对比,如表1。

3 讨论

手术室通过对手术医疗耗材进行精益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库存量,达到零库存又加近了一步,其不但能够符合医疗耗材特点,还能够确保医疗耗材的整体质量、安全。为供应商和医院的管理库存也提供了条件,将其风险控制到最低,从而维护了双方的利益[2]。避免出现漏收和少收费的问题,降低资金和耗材的积压,将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具实效性,从而也防止出现耗材积压而造成的过期现象出现,实现真正意义医疗收费和耗材同步的目的。与此同时,其更方便于制订耗材的供应计划,能达到可控的效果。手术室推行精益管理,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建立并保证优质环境和耗材的安全性,跟踪管理能够有效的加强医护人员对医疗耗材存放位置进行规范管理,清楚的标识可以有效的减少等待和取用耗材的时间,同时可以保证手术的整体质量和效率[3]。

由此可见,实施精益管理后手术室的库存量明显降低,同时提高了周转率和医生的满意率,有效控制了资金的成本问题。

参考文献:

篇8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56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2

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让管理工作更科学、更高效,有利于维护机构各项制度的落实,而基于全局视野来看,加强该项工作的质量,更能保障新医改机制在基层的顺利落实和运行。低值易耗品管理缺失是多年来我国旧医疗体制弊端下的产物,2009年之前的医改一直致力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普及,而忽略了对其内部管理机制的调整;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实施难度的增大,导致其内部控制混乱,内部管理不足,为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制造了风险。因此,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是当务之急。对此,本文立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前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低值易耗品管理工作的优化。

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的特点

低值易耗品管理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部分,更是关系着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一个重点环节。我国于2015年2月重新修订了《医药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旨在规范和完善医用耗材管理机制,构建更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其中,对于低值易耗品的规定,一般为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下的设备和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下的专业设备,或其单位价值达到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但使用期限较短或易于损坏需要经常补充和更新的物品。而从管理方面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管理主要涉及了3个层面:①通过财务管理的介入来规范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和库存,加强成本控制;②管理工作应受相关制度的监督保障;③构建制度维系下的数量登存,对于易损、易耗以及可能造成污染破坏的低值易耗品,严控库存数量,定期盘点登记。从目前来看,具体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的主要包括听诊器、血压计、容器器皿、手术器材、桌椅、橱柜、被服等。由此可见低值易耗品的品种繁多,涉及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药品等,管理工作不仅难度大,而且专业性强。

2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采购制度不健全,审核手续不严格

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关系到了产品质量,进而影响着医疗安全,因此,严控低值易耗品的质量,健全采购制度,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的审核,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从目前来看,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存在的两个弊端。

一是定点采购。目前,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择取耗材供应商方面,往往采用“定点”的方式,这种方式会促使医用耗材市场形成新的市场割据和垄断格局。同时,定点采购还严重削弱了采购程序的透明度,许多采购项目都是通过供求双方的电话联系,其间缺乏监督环节,缺乏对耗材质量的检验。

二是高价采购。低值易耗品虽然价格低,但用量大,因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也产生着较大的影响。但从目前来看,这项工作极易出现高价采购,个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招标负责人与投标方责任人采用协议的方式抬高耗材价格,其间差价的一部分会成为院方相关人员所谓的“好处费”,这种高价采购形式在产生巨大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耗材采购的透明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带来了风险。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格

当前,有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低值易耗品的会计核算采用“一次摊销法”,即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支出或成本,这种核算方法显然过于简单。在实践中,有些低值易耗品能够反复使用,而一次计入支出或成本,会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财务账面无法准确反映低值易耗品的库存数量、使用情况和成本占用,如此,则极易为会计工作带来风险。相对来说,目前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相应的制度对该项工作进行制约,或只是流于形式上的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不进行定期的盘点,不进行报废审批,不进行日常维护,使各部门的低值易耗品管理游离于监控之外,形成账、物管理工作脱节,造成资产流失和浪费。

3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管理的措施

3.1 深化低值易耗品采购机制改革

在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立足于自身现状,摒弃传统的低值易耗品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低值耗材机制改革的新路径。首先,要改革采购管理模式,建立领导班子高度统一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实现耗材集约化、模式化管理,在采购、价格、质量和人员配置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监管,优化采购流程,严控产品质量,增强耗材采购的透明度。其次,要增强对采购项目的管理,建立多级建项审核机制,从低值易耗品短缺到采购项目的确立,实施全程监督审查,以增强采购项目的透明度,提升采购项目的可行性。为避免因监审手续烦琐、过程过长所导致的耗材采购项目落实困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采用“提前报”和缩减审批环节的措施,按照耗材管理制度,确立耗材的最低限量,实行信息化审批程序,将监审过程通过互联网来传递,以确保低值易耗品采购项目尽快立项并尽快实施。

3.2 建立低值易耗品综合管理机制

低值易耗品综合管理机制的建立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一是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平台,立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供应链的实际情况,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联系机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纽带,同时对低值易耗品实施信息化市场调研、计划管控、运输、验收、结算、储存和配送等运作机制,全面实现信息化运营模式,使低值易耗品管理机制更透明、运行更顺畅。二是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让制度来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监管,确保各项工作实现制度维系运行和规范化运作管理。三是要增强库存控制,库存过量或是过低都会影响低值易耗品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避免因库存问题而加大管理难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将库存控管纳入制度建设中,配合制度建设,增强库存管理。四是要建立低值易耗品管理档案库,将日常管理活动的所有细节录入档案库,以备查阅并为以后的管理制度变更和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3.3 以优化会计核算来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

严格来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耗材保管相辅相成。因此,优化会计核算,是降低成本风险,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从目前来看,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最好的方法是采用低值易耗品收付实现制,而真实全面的反映财务状况又需要采用权责发生制,然而实践证实,两者在现实中是存在冲突的。由此,在新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找到一种既能满足预算管理、又能真实反映低值易耗品占用成本状况的有效方法。

首先,对于日常关于低值易耗品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方法,期末进行数据调整,以尽可能的满足预算管理的需求。权责发生制是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产出应当归属的时段作为标准,来确定当期(月、季、年)收入和费用的方法,其优势在于能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提高低值易耗品的利用效率。

其次,针对权责发生制的弊端,为了期末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关于低值易耗品的财务状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采用“双轨制”会计核算办法,即日常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期末同时生成预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同时将预算报告作为财务会计报告的一部分来进行审核处理。如此,则能够有效消除权责发生制的弊病,大幅提升预算管理效率,并增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 结 语

低值易耗品管理机制的建设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践中,机制建立的主旨并非仅仅为了加强管理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机制建设,能够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发现该项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为消除风险,并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因此,推进相关制度建设已刻不容缓。

主要参考文献

[1]俞吉波.勿以事小而不为――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易耗品管理[J].中国经贸,2016(6).

[2]谭小玉.医院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方法――配给制[J].基层医学论坛,2013(32).

篇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药品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同时,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药品不断更新换代,新品种的药品不断涌现,这些都给药品的库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管理难度。库存医用耗材、医疗器械、药品及针剂等等都是医药公司为保证医疗服务活动正常进行必须储存的物资,它也是保证企业进行日常活动销售的物质基础,但与此同时医药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如何加强医药耗材库房管理,更科学地做到有计划的采购、保障市场销售单的供应、减少资本浪费、减少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和损失、降低成本、提高医药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2.研究意义

根据医药公司的特点结合药库的实际情况,药品品种繁多,金额权重不等从而提出ABC分类管理法,有所侧重有所重点管理。同时提出存货在企业的流转过程中体现的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优化管理思路相结合,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存货管理体系,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研究创新

存货管理从形式上看不仅仅是单纯的管理存货,而其实质是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优化管理思路相结合,我们从立体上,全方位的把握存货管理,要有创新的思路,要有创新的管理模式,提高存货管理质量,从而将管理的水平有个质的飞跃。

二、医药公司存货管理的整体规划

1.医药企业存货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药品物流企业是为各个药店医院提供各种医药器械,药品,医用耗材等物品的企业,因此存货管理的对象主要为药品、试剂、器械三大类。同时品种繁多及金额比重不等,给存货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

医药库存的品种及形式多样化。医药物流与其他行业的物流相比具有很多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药品品种繁多、分类复杂。

医药库存的某些药品对仓储条件的特殊性要求,给库存带来很大困难,有的药品对库房温湿度的严格要求,有的药品气味特别大要防止药品之间串味,等等这些现实中存在的特殊性都给库存工作带来困难。

医药库存的进库出库的频繁化,以及零星补货,退货时常发生都给库存管理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鉴于以上医药企业存货管理的复杂性,以及管理上对实物和价值实现的要求,存货管理就显示出非常重要的地位。

2.医药企业销售的特点对存货管理的影响

在药品市场销售链管理中,为了占领市场、扩大销售,企业会根据各地的消费水平不同,各地制订了不同的产品销售的价格,同时会规定只能在当地进行销售。但是有些违规的批发商以较低的地域价格取得产品之后,又将产品在价格高的地方进行低价倾销,扰乱了市场秩序,使企业的整体利益受到了损害。但是由于缺乏真实、全面、可靠、及时的事实数据,企业虽然明知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是对这种违规的现象也是无能为力。因此为了避免此类违规现象的发生,企业必须进行后续的跟踪调查,并及时的将信息反馈。企业在销售、配送过程中采集产品的单品条码信息,根据产品单件标识条码记录产品销售过程,完成产品销售链跟踪。

药品在销售过程中由于中转的环节多、周期长,零散发货和零星的补货及时到达率较低,还有丢失、破损等问题经常发生;药品在销售过程中有关信息反馈迟缓,不能及时的预测市场的变化,因此造成市场的反映也迟缓,影响了市场销售,缺乏了市场的竞争能力。

三、医药物流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1.国家药品监管的GSP认证要求对医药企业的影响

国家药品监管的GSP认证要求医药物流在配送环节上,对药品批号、生产时间、效期、来源、随货单证等要求都非常严格,在仓储环节上的量化指标要求也极高,所以信息系统必须支持高精度的运作模式。因此我们要对公司存货的管理及其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

2.存货管理中保管方面存在人员素质低,硬件设施差的问题

人员素质方面。存货管理人员一般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存货管理知识,管理经验不足,无法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对存货进行管理。

硬件条件跟不上。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医药库存的某些药品对仓储条件的有特殊性要求。但是目前企业硬件条件有限,有些药品没有严格分库区存储,有些特殊药品需要分别存放于不同温度条件的库区但是企业没有严格执行。

3.财务核算精确度差

在财务核算中由于医药企业行业的特殊性药品品种繁多、分类复杂,财务人员对产品了解不够,导致财务人员盘点工作不到位,账实不符的现象很严重。核算的失真是医药存货控制的很大缺陷。

4.跨部门的合作不够深入

各管理部门对存货管理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各部门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财务部门要求减少库存从而达到资金占用最小,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采购部门希望存货数量越大越好,这样就降低了采购的次数和采购的价格从而降低采购成本:销售部门则希望存货越多越好,这样就避免缺货断货。总之,众口难调,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导致信息不通,加大存货管理难度。

四、医药物流企业存货管理三位一体的优化思路

1.“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医药行业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医药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整合和规范,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缩短存货周期,寻求经济最大化,不得不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利用全球性的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的高效运作,从而使传统上的存货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实现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使医药企业的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化。

2.“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存货管理设计

(1)信息流管理是存货管理的必要条件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色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流共享,提高企业效率的必要条件。因此,完整的信息流管理是存货管理的必备条件。

库房存货管理实行条形码管理。这是一种方便、便捷、高效的管理方法,同时运用ERP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库房存货管理水平,控制库存,了解分析库存,向各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为决策者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2)实物流管理是存货管理的必须过程

任何一个企业最终目的都是为销售服务的,因此存货管理就围绕着销售来进行采购存储。

根据本企业药品品种繁多、分类复杂,我们运用ABC分类管理方法,A类指的是药品的品种数约占总品种数的10%,销售额累计约占总销售额的70%,针对A类药品经常检查库存量,及时进行调整减少不必要的存货:C类药品的品种累计比重约占70%,销售额累计约占总销售额的10%,针对C类药品采取简化管理,减少采购次数:B类药品介于A类B类之间,实行中间性管理。

为了有效控制药品储存质量,对药品按其质量状态进行分区管理,为杜绝库存药品的存放差错,必须对在库药品实行色标管理。药品质量状态的色标区分标准为:合格药品为绿色;不合格药品为红色;质量状态不明确药品为黄色。

(3)资金流管理是存货管理的目的

存货管理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有很大份额,因此加强企业存货,对存货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控制都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合理的存货管理能够避免资金链发生短缺,同时减少资金的占用,完善存货的风险管理系统。

3.“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存货管理的实施

实现三位一体的存货管理,实质上就是在实物流方面应用信息系统通过各部门的协调运作实现资金流的最优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由此可见存货管理中的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个管理体系。因此要做好与存货相关的各个环节工作。

(1)加强存货采购方面管理

采购是存货管理的前提,一方面,库管人员要认真核查采购的单据做到无遗漏,无缺损;另一方面,要对采购起到相互监控,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

(2)加强企业存货的保管

加强企业存货保管,提高仓储人员的素质,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库存商品有着特殊性,因此仓储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仓储管理知识还要求有相关的药学知识,同时企业应定期邀请专家对仓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药品保管水平,提高存货管理效率。

(3)加强企业存货销售的管理

销售是企业的最终目的,销售人员要结合存货的信息流了解存货,认真学习存货的相关知识,从而做到对实物进行引导性、有方向性推销,减少差错率,减少不必要的退货,提高存货周转率,提高效益。

(4)针对国家药品监管的GSP认证要求存货结构的调整

针对国家药品监管的GSP认证要求库房要做出一系列的调整,必须对存货管理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内控管理思想,做好人力资源建设,为实现存货管理三位一体整合提供保障。

五、结论和建议

1.主要结论

篇10

1.引言

我国的医药行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药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统购统销,价格上实行国家统一控制、分级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医药行业逐渐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药品生产领域向外资开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药品流通行业一直没有对外资开放,出现了大量经营分散、市场竞争能力差的批发企业,使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呈现出“市场分散、地方割据、企业规模小、流通秩序乱、整体竞争能力弱”的基本特点。在我国承诺向外资开放药品分销业即将到来,弱小的药品流通企业即将与在资金、管理和技术上占优势的国外流通巨头进行面对面竞争的时候,重构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大力发展医药物流与医药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改革的当务之急。

2.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分析

考察我国医药行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见图1),不难发现其供应链有如下两个基本特点:

(1)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多、交易渠道复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多,交易层次多是非常明显的。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通常,各级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都可直接对医院和零售药店进行销售,因此,药品在流通环节上的去向多样,往往难以监控。

(35%

办事处

生产领域(35%)

消费者

(100%)

调拨、批发(50%)

零售(15%)

流通领域(65%)

图1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示意图

(2)信息不对称、物流效率低,批发环节所占成本比重过大

过多的交易环节和复杂的交易渠道使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流动无序,必然导致在流通过程中效率和效益的损失,直接表现为流通环节在药品价格构成中所占比重高达65%,其中批发环节占50%。批发环节成本高,必然导致销售成本上升,从而迫使药品趋向虚高定价,使药品价格居高不下。需要指出的是,批发环节成本高除上述原因外,我国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医药商品作为特殊商品的消费特性及医院作为强势买方的市场特性,在我国医疗机构特有的“以药养医”利益机制的趋动下,形成了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即药品的价格越高,医院获利越多,医生的回扣越多,反过来导致企业产品定价越高。

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与我国医药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调控不力,市场流通秩序混乱密切相关。在我国医药流通领域,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分散、效益低下的局面还没有根本的改观。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我国有医药批发企业16000家,几乎与医院的数量相当,平均每个企业的年销售额为1000万元,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名列前10位批发企业销售额合计占市场总额的20%。2002年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和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也只有120亿元和70亿元。而市场规模比中国大10倍的美国全国只有5家一级批发商,其中美国医药商业三强——AmerisourceBergen,CardinalHealth和Mckesson就占全美96%的市场份额。零售市场则由RiteAid、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垄断,市场份额在60%以上。数量众多、经营分散企业的出现,必然导致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使企业的效益低下。目前,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为0.6%,而美国的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以上这些数字的反差,显示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营销对象全国化、流通技术和设备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

3.中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成为我国“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我国将于2004年对外资开放药品分销市场,对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和药品流通行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正如国家经贸委指出的那样:没有分销的外资企业仅是一个生产车间,而分销一旦开放,竞争的天平可能出现更大的倾斜。为了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医药流通体制,迎接外资的挑战,原国家经贸委在《我国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提出用5年的时间,“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建立10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0个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个左右。”

推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就是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重新构建一个新型的药品流通模式(见图2),做大做强医药产业。为此,在制度层面上首先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坚决推行GSP认证制度,取缔非法的医药市场,强化对整个行业和市场的监督管理;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医疗机构采购制度,进一步推行以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为主要内容的新型采购制度和新型交易方式实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提高。在技术层面上要推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医药电子商务在全行业的应用,推动现有批发企业向商和配送商转变。

区域配送中心

地区配送商

区域结算中心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消费者

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图2新型药品流通模式示意图

这一新型医药商品流通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供应商与分销商通过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进行网上价格撮合;成交信息直接传递到区域配送中心,通过地区配送商进行配送;分销商通过区域结算中心直接与供应商进行结算,并支付医药电子商务提供商和配送商相应的费用。此外,区域配送中心有一套相对独立的配送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相连。在这一模式中,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虚拟的医药电子商务市场)与交易各方相连,是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居于核心位置。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通过与真实的物流配送系统和区域结算系统相互协调的运作,实现医药商品的高效流通。归纳起来,这一新型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易方式电子化

通过医药电子商务系统的虚拟,医疗机构和零售商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进行交易,商流变得公开、透明,批发环节将不复存在,因而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

(2)交易手段信息化

改变原有信息采集和流动的低效和无序状态,采用信息化交易手段,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完整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使信息流变得有序、透明,从而大大降低收集和处理医药商品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3)物流系统扁平化

将原来多层、分散、杂乱的批发商经过科学整合,改造成以中心企业为极点,覆盖整个区域的配送网络,彻底改变原有物流系统混乱无序、效率低下的状况,使之成为一个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层次简单、运作高效的物流系统。

(4)采购形式多样化

既可以进行独立的分散采购,又可以进行集中的联合采购,兼顾个性化需求和降低成本的要求。由于可以进行实时采购,因此可以缩短采购和储存周期,减少库存,既满足临床需要,又尽可能减少了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5)政府监管现代化

政府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对医药市场进行全程监控,彻底改变政府监管手段严重滞后,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状况,各种市场监管信息公开、透明,市场准入机制严格、规范,使医药商品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可靠的保证。

在这一新的药品流通模式下,将形成新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见图3)。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原料企业、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分销企业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多层的中间批发环节将消失;医药批发企业将失去传统流通职能,向药品商和配送商转变;交易渠道单一;所有交易过程将公开化,信息透明,政府将有能力对交易全过程进行监管。因此,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使药品流通环节成本大大降低,可从60%降至25%,从而极大地减轻消费者的医药负担。

4.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在我国新型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电子商务系统和物流系统是相互依存的两大子系统,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了现代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运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日等国就已广泛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替代手工订单处理流程,通过传统的EDI、便携式订单处理系统和互联网生成的订单占订单总数的90%,电子商务成为主流模式。这些国家的医药企业致力于推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活动的信息化。如强生公司年信息化建设投资达到10亿美元以上。在美国,药品经销企业为医疗机构和其他分销机构提供各种信息系统,包括订单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及处方调剂系统等,以降低供应链成本。美国佛罗斯特——沙利文市场调查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每年花费在医药供应上的830亿美元中,有230亿美元是纯粹的流通费用,如果采用电子商务,在不降低美国人医疗保健水平的基础上,至少能够节约110亿美元。

(35%

生产领域(35%)

消费者

(60%)

调拨、批发(10%)

零售(15%)

流通领域(25%)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物流信息流

图3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示意图

电子商务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应用,缘起于国家从2000开始推行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拉动。由于药品品种规格繁多,工作量大,程序复杂,为了高标准地完成招标采购任务,既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又保证操作程序的公平合理,电子商务自然而然被引进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当中。目前,医药电子商务正借着国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

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以B2B模式为主,它占了整个医药电子商务交易的绝大部分份额。在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领域,以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最具代表性。目前,“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在全国28个省推广应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已累计网上成交60多亿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见图4),目前已发展到全面进行网上采购的电子交易场阶段,即医疗机构可以全面上网采购,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可以全面上网销售,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全面上网监管,从而初步实现了我国药品流通方式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向国际惯例靠拢。

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V3.0是能够为整个医药卫生行业的买方和卖方提供电子交易场所服务的第三方独立系统,由数据准备、成交撮合、订单处理、结算服务、会员制管理、交易监管六大子系统构成[2](见图5)。该系统不具有传统实体药品市场的物理形态,但却能够提供实体药品市场的交易服务功能,代表了现代药品流通发展的方向。其主要特点是:

(1)同行政机关和药品交易各方不存在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是独立的第三方公共平台系统;

(2)利用会员服务体系进行企业及其产品信息的数字化,实现数据准备与成交撮合的分离,因而可实现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3)药品生产企业在委托企业进行配送服务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进行投标报价,从而可以建立网上经销体系,以减少中间环节,规范流通渠道,推动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4)可以在集中、联合、分散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公开竞价、邀请竞价、询价、浏览等多种采购方式,方便了医疗机构的采购;

(5)采用客户端、浏览器和电话、传真等多种方式进行订单采集,全面支持采购订单电子化;

(6)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电子交易监管服务

总之,电子商务被引入医药行业后,将形成一个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将整合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成为整个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其信息资源可在行业内共享,从而为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重建与医药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招投标系统

l网上招标

l两种成交方式

买方采购系统

•全面上网采购

•四种成交方式

•半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电子交易场系统

l独立的第三方系统

l六大子系统同时运行

l六种成交方式任意选择

l全程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l多种方式确保订单执行

l政府全程的监管服务

l

V3.0系统

(2003年)

V2.0系统

(2002年)

V1.0系统

(2001年)

图4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演进示意图

5.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配送制发展

重建我国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就是要全面整合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实现“四流”在系统内的有序流动、协调运转。从理论上讲,实现物流配送系统与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就能够实现四流合一。

政府监管

销售合同目录

采购计划

采购单

销售订单

采购入库记录

采购应付细目

销售应收细目

制定采购计划

发送采购计划

订单分发

订单配送响应

订单到货管理

销售应收管理

采购应付管理

药品采购结算

交易保

障服务

交易统

计分析

交易分

析管理

采购结算服务

销售结算服务

资金划拨管理

退货换货管理

全国数据中心

地区数据中心

交易数据中心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数据

数据

数据加工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权威数据

及监管

政府监管

政府监管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

药品采购目录

自主采购目录//集中采购目录

集中采购目录

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

医疗机构及药品零售企业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公开竞价

邀请竞价

询价采购

直接采购

成交合同

政府监管

采购中介服务

药品采购中介组织

卖方开户银行

买方开户银行

采购合同目录

销售出库记录

图5海虹医药电子交易市场结构功能示意图

国外先进国家的医药物流配送系统高度发达,如美国有65%左右的处方药由批发企业配送,全美的经销企业每天需处理25万份订单,1000万条信息,配送到12.5万个分销机构中去,隔天配送的响应率高达95%,准确率达到99%,每个订单条目的配送成本仅有0.3美分。世界第一大医药连锁企业——Walgreen位于威斯康星州的配送中心占地90000平方米,配送分布在8个州的902家药店,品种达80000余种,日进货量达11.73万件,职工1200人,年销售额10亿美元。作为美国最大公司之一的强生公司在新泽西州建有三个自动化立体仓库,负责149亿美元药品的订单处理、药品配送和数千名医药代表的供应保障,员工仅有160人,配送成本仅占药品销售收入的0.5%。

目前,重建现代区域医药物流体系正由构想变成现实,医药物流投资热正在形成。如深圳市2002年的药品销售额为95亿元,80%的企业自办物流,全市共有94家批发企业,仓库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物流成本占经营成本的20%,销售利润率仅为0.67%。为改变药品经营原有的换仓模式(从大仓换到小仓,从甲仓换到乙仓),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深圳市计划在2003年组建集采购、储运、配送为一体的现代药品物流体系,辐射珠三角乃至华东和华南部分地区。

我们认为,相对于医药交易平台,我国的医药物流更为落后。今后我国医药物流发展方向是独立的第三方专业物流,一方面企业单一的物流在成本上无法与大型的第三方专业物流相比,且投资较大;另一方面异地设立药品仓库在政策上受到国家的限制。目前,我国只批准了十家企业进行异地设立药品仓库的试点。发展医药第三方物流,目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作为一个新兴的基础设施项目,应该从区域物流建设入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以现代供应链理论和物流管理理论为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合理进行规划布局,统一进行宏观调控,在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质量、快速度地重建我国的医药物流系统。

第二、在各地区域医药物流建设实践中,要根据各地的市场状况和资源特点,在引导企业进行大量的兼并重组,减少数量,提高资产和经营规模的同时,将新建和改造结合起来,合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兼顾先进性与实用性,实行“网络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第三、搞好医药物流信息化工作,以信息流支撑物流的运作。要开发先进实用的信息系统,做好与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电子商务平台和银行结算系统的接口。

第四、国家实行政策优惠,出台配套措施,打破地区壁垒,优化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医药物流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五、加强人才培训,全面提升人员素质。“”版权所有

第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回款瓶颈,促进医药物流产业的良性循环。

6.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