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9 18:19: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营养与食品卫生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95********(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3个月]
公 司:上海XXXXX食品有限公司
行 业:快速消费品
职 位:质量管理/测试主管(QA/QC主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
学 校:上海大学
自我评价
熟练掌握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的操作,能对上述仪器的故障做出原因分析并排除;掌握化学分析(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非水溶液的滴定)方法,按照分析检验规程或标准,对原材料、中间体、成品等物件的技术指标进行测定,或进行定性测定,或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分析,为评定其质量和水平提供依据,或为试验研究提供分析测试数据。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快速消费品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质量管理/测试主管(QA/QC主管)
工作经验
2013/7—至今:上海XXXXX食品有限公司[1年3个月]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
质检部 质量管理/测试主管(QA/QC主管)
1.负责现场与质量相关内容的监督控制及相关工艺参数的检测控制;
2.成品、半成品的微生物常规检测(细菌总数、大肠杆菌)和理化检测;
3.处理质量投诉,与相关部门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杜绝质量隐患;
4.协助质量经理建立、维护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编写产品流程、供应商程序等文件;
5.根据GMP规定检查车间卫生及硬件设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不符合项报告并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
6.微生物样品取样,并根据结果放行原料及成品。
2012/7—2013 /7:上海XXXX饮料有限公司[ 1年]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质量部 质量检验员/测试员
1.协助维护公司质量体系运行。
2.负责质量月报,数据的汇总、整理和分析、制作各类型图表及数据的定期维护负责文件体系的维护及相关文件的维护。
3.GMP修改并监>!
教育经历
2008/9 --2012 /7 上海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
证书
2010/6 大学英语六级
双语教学满足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培养创新人才,使学生增强接受国际最新科技的能力,增强人才的竞争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能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同时,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得到增强,使学生在本学科领域能熟练地使用外语,为增强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打下基础。
1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相应的双语教学教材 选择适合讲授和学习的教材开展教学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教材匮乏,仍未出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材,自编教材将造成学科教学随意、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导致教师备课难度加大。
1.2 师资队伍建设 限制双语教学广泛开展的瓶颈是师资队伍薄弱。高校教师多数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但英语能力尤其口语表达方面能力欠缺,难以用流利的英语传授专业知识,更难在课堂用英语解释问题,而公共英语教师虽外语水平高,但缺乏专业知识,也难以承担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双语教学工作。
1.3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双语教学的授课和学习方式,还包含专业术语表述,这导致了学生英语能力与学科目标之间的差异,可能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开设阶段为大学三年级,此时,学生有的通过了六级考试,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未通过四级考试。且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相差甚远,从而增加了教学难度。
1.4 教学方法与手段仍有待完善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文字、图片、影音和动画等均可应用到教学中,而不仅仅是用多媒体取代黑板和粉笔,但目前许多教师并没有用更多的时间去开发、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教学方法和手段仍然单一,相反,由于课堂上教师仅依靠课件进行讲解,甚至双语教学时有的教师照读课件中的英语,不能给学生很好的解释。
2 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合理选择教材 目前,由于没有适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的中英文双语教材,因此,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统编教材,将两者的内容有机融合。在探索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双语实践中,使用全国统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及英文原版教材Nutrition and Health,选择恰当的中英文教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仅用英、美国家的原版教材进行教学或是将中文教材翻译成英语都是不适合的,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而且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这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时必须将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2.2 提高双语授课教师的专业外语水平 双语授课教师最好是海外归来的学者,这些学者经过多年国外语言环境的熏陶,口语较流利,更能胜任双语教学工作。但这部分人群数量有限,满足不了双语教学对大量师资队伍的需求。因此,高校应利用现有资源,选拔专业水平高,英语较好的教师进行英语培训,通过参加英语培训和搜集各种媒体资料来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时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深入浅出地将专业知识阐述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2.3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英文专业文献 在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时,不能只依靠授课教师阅读英文原版教材,还应指导学生大量查阅英文专业文献。国外的英文原版教材如Nutrition and Health对各种食物营养及烹饪方式的阐述上,与我国差异较大,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查阅英文专业文献。教师在授课前,应提前将授课教案和复印的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查阅有关的英文文献,课堂上与授课教师形成互动,这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
2.4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2.4.1 讨论式教学 这种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师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开课时,将全班学生分组,课堂讨论以组为单位进行。鼓励学生阐明观点,在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
2.4.2 充分利用多媒体作辅助 课堂中将预先精心制作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课件内容展示出来,尤其是专业名词和基本原理均采用英汉双语表述,并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手段加以解释,在课堂上供学生学习,授课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反应和接受情况,并及时调整以便阐述清楚。双语教学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对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先让学生解释,再由教师补充完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能加深印象。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根据学生兴趣让各组学生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重点章节如营养素基础的相关研究制成双语课件供学生交流学习并分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4-0065-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大学科内容,主要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作用机制以及据此提出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规等,是一门具有很强专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学科[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快速增长以及三聚氰胺、地沟油、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对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对新时期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我们对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密切联系实际,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优秀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知识和内涵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现课程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有必要及时更新授课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根据学科和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我国当前营养和食品卫生的现状,与时俱进,舍弃陈旧过时的内容,增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疾病谱的转变,人们对于健康的观念从临床治疗逐渐转为疾病预防,作为与人的饮食健康密切相关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医疗和预防工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如增加了饮食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预防的相关内容,补充了食品营养标签内容的解析等。此外,由于课本知识相对于学科的研究现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而学员仅从课本获取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在课程教学中,教员可以大量浏览相关学科的研究论文,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以开阔学员视野,满足学员的求知欲望,并为学员以后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1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具体典型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案例式教学重在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一门科学性、社会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的许多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较多实际案例,在讲授相应内容时,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让学员在具体的情景中体验事件过程,深入分析案例,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所学与所用相结合的目的,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食品添加剂”这一章节时,教员会给出影响广泛的瘦肉精事件、红心鸭蛋事件、饮料塑化剂事件等案例,将学员按每组4~5人进行分组,学员需要查阅资料以全面了解案例,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解决方案,并准备好PPT。针对案例,学员不仅要查阅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种类、在食品工业中的意义和作用,还要了解目前有关食品添加剂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可能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问题以及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方法,最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预防措施。学员讨论汇报结束后,教员对学员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对其中涉及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员只是启发和引导,学员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了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2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员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员到相关场所开展教学活动,脱离教室和纯理论的学习环境,将实际事物直接作为教材,学员面对真实事物学习,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实际[3],有助于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这一内容时,我们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该内容涉及一些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等内容,相对单调枯燥,不易记忆。在授课之前,教员首先联系了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口碑较好的上海某食品有限公司,并提前进行现场调查以熟悉环境,结合教学大纲,制订授课内容。授课当天,教员带领学员进行现场参观和实地了解,并观看了瓶装饮料生产的全过程,在参观过程中讲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内容,学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现场提问非常积极,并总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现场教学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即现场性和直观性,学员身临其境去感受和理解这种本来枯燥乏味的标准和规范,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2.3辩论式教学法
辩论式教学法是以学员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某一教学内容中以问题为导向,根据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分析及辩论,从而获得学习专业知识的方法[4]。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辩论式教学更注重学员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引入辩论赛,营造竞争与合作的气氛,更能培养学员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内容,我们采用辩论式教学方法,如食品新技术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教师提前把辩论的题目和相关的规则告知学员,设计好辩论的程序和环节。学员通过翻阅大量的图书和资料,整理归纳,选取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通过小组讨论制订策略,在课堂上进行辩论,不仅要努力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随机应变反驳对方的观点。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协助者,起导向作用,只对辩论内容和效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学员是主角,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上的热烈辩论充分唤起了学员学习的热情,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员积极向上、竞争与合作的精神。辩论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深化,有利于学员对疑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活力、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最好的体现,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研究创新的能力。为了加深和巩固学员所学的理论知识,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而以往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多为验证性、模仿性实验,学员只需根据实验讲义的步骤操作就可以完成,限制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我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采用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验前教员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本教研室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设计实验课题和研究内容;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并进行分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汇报并讨论实验方案可行后再实施,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用PPT汇报结果,并撰写论文。研究型实验教学不局限于一堂课,有可能贯穿于整个学期,让学员有充分的时间查阅资料、设计和修改实验方案,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并让更多的学员广泛参与实验过程,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提高其综合能力,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科研的相互促进和融合。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提升学员综合素质
在科学技术和知识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要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不被淘汰,仅仅依靠课堂所学远远不够。为了丰富学员的课外知识,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强化实践应用能力,我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由感兴趣的学员自由报名参加,由两名教员全程指导,时间为一学期,活动内容实践性较强,如食堂食品卫生的监督调查、某个班学员的营养调查等,一般分为3个阶段:方案制订、具体实施和整理总结。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也可能是学员未来工作中所要掌握的技能,学员普遍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整个活动过程积极性非常高,在遇到困难时,也总能齐心协力想出解决办法。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员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受到学员的广泛好评。
5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营养与食品卫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培养专业知识过硬、实践技能过强、综合素质过高的新时期医学人才,是国之所需、民之所求。为此,我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更新了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强化实践技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周喜,高雪萍,李海燕,等.案例式教学法在食品专业有机化学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5,44(13):130-131.
[作者简介]吕和荣(196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江苏连云港222006)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60-02
一、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实训课程的现状
实训课程是高职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达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据对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实训课程的状态调研表明:我国高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训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错位,对实训课程的管理尚有一定的欠缺。表现在:一是实训课程的课时和时间安排不合理。实训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小,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二是缺乏高素质双师型实训教师。现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专任教师大都是生物、化学专业等相应专业的教师,专业背景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新时期在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上更新的需要。三是校内外实训基地不健全。尽管各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实训室,但教学设备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专业课的实验实训环节很难有效地开展,同时,部分学校校外基地的建立流于形式,不能切实为学生提供实训环境和必要的专业技术指导。四是实训内容长期不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训方式单一化,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实训课程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大多高职院校没有真正基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制定一个严格的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发展,抑制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策略
1.实施分层次、递进式实训体系,推进“理实一体化”。长期以来,实训课程一直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内容缺乏相对完整性、系统性和独立性。为改变这一现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实训课教学内容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技能和基本功的训练。在第一学年,可以在理论课学习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机体营养状况的检查能力和评价方法,着重训练各种营养门诊检测仪器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居民膳食营养调查表的设计方法,并到居民社区进行营养知识宣传、咨询及指导居民膳食营养,了解不同人群存在的营养问题,使学生掌握居民膳食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人群营养健康检查的方法和评价指标。第二个层次是单项实训。在第二学年开设实验室营养配餐基本操作和技能,进行各单项实训技能练习,按照不同人群的膳食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营养餐食谱。到校内实训基地学生食堂进行实际操作,到社区开展居民膳食营养调查技能训练,并能独立完成居民膳食营养水平评价。组织学生到医院营养科进行见习,掌握典型病例的营养治疗方案,并针对临床营养的特殊需要,让学生掌握配制各种肠内营养餐、流食及匀浆液的方法。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公共营养师资格培训并通过认定考核,为下一步进行营养实习以及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增加学生烹饪技能训练与营养膳食管理实训课程,使学生获得厨师资格证和相关技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到食品企业和餐饮单位了解食品加工与功能食品加工技术,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有效地保存其营养价值和保证食品安全问题,防止食品污染事件的发生,为今后学生在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准备上广开门路。第三个层次是综合实训。即在第三学年进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在校内外实训过程中开展多项营养学综合技能训练,如开展营养门诊、营养治疗流程及营养代谢等实训,通过实训学生能够针对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制定膳食食谱,并对其进行营养教育和健康咨询,从而提高了学生针对不同的个体和群体做出营养调查和评估的能力,掌握膳食调查结果计算和评价的方法,并根据分析和评价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提出相应的膳食改进建议。
2.更新观念,加大双师型实训师资的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同时又具备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适应本专业建设发展需要,学校应立足于实际,更新观念,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和聘用兼职教师来进行实训;另一方面建立灵活有效的培养机制,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和培养,帮助教师转换角色,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此大大改善学校高素质、双师型实训师资缺乏的现状。同时为了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教师到多家医院营养科、大中小学、幼儿园、宾馆、饭店、运动队、食品企业、社区、养老院等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掌握第一手实践经验,使学校的实训课程由“纸上谈兵”状态,发展到把实训课程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并处于“实战”状态。同时聘请专家开办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营养师技能培训,由业内专家对实训师资的教育教学能力及行业、职业实训能力进行评估,合格者上岗。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通过培训,我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实训师资整体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不但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了丰富的实训经验,能游刃有余地开展实训教学,彻底解决本专业学生实训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突破瓶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凸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同时也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和教学改革的难点。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我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根据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特点,构建了以校内实训室为辅,校外实训基地为主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进一步夯实了专业实践基础。一方面在校内建立了“营养实训室”“营养配餐室”,并正在建立“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室”,同时又与生物系、化学系进行资源共享并建立了基础技能操作实验室,满足了本专业学生实训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与我校专业委员会协作,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现已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淮安市人民医院营养科、连云港市卫生监督所和常熟创兰集团等建立了专业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技能培养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及工作流程,感受企业的文化,并且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解决了专业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的专长、技能、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达到了高职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培养目标。
4.改革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了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彰显实训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校本着突出实践能力、注重过程等原则,对现有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梳理和反思。针对以往实训课程考核依附于理论课程考核体系的弊端,对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针对不同阶段的实践层次,采取分阶段考核,考核内容分成两部分:一是专业应用能力的考核,包括营养成分分析能力、食品质量管理能力、食品卫生质量检验控制能力、社区人群营养与食品分析统计能力等。二是操作应用能力的考核,包括营养设计与食谱编制能力、营养教育能力、营养评价、指导与监督能力、健康评估与保健指导能力等。考核方式有笔试、口试、答辩、现场测试等多种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考核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殷建忠,陆林,吴少雄,等.云南省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人才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6).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和主干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作用机制以及据此提出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规等[1]。因此,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性、高素质的应用型优秀人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改革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
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面临着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新挑战。首先,来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一些与营养相关的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发病率快速上升,对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国民合理营养的健康教育问题日益显现,医务工作者所担负的合理营养的健康教育任务日益加重。再者,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食品加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及应用,食品污染物检测的复杂化使得食品卫生突发事件以及食品安全新问题频频发生。其次, 我国原有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体系已经明显滞后于我国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发展的现实状况,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 如何科学地选择适应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合理选择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柱和基础[2]。根据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社会需要以及自身实际情况,我们选择孙长颢主编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版教材。这本教材知识全面,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当今生命科学的新进展。如植物化学物是21世纪全球营养学界的研究热点,第六版用一章的篇幅对植物化学物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针对我校实际教学情况,我们编写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指导》,选择的实验内容即满足专业培养要求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学生对知识是否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第6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包含十四章内容,知识点多,内容繁杂。如何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让学生切实学到知识且不感乏味,关键在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
根据教学计划及大纲的精神, 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合理取舍, 总的原则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学习到基本理论和方法, 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用技能, 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较为熟练地应用有关的知识。营养学部分,重点讲解营养学基础、各类食品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社区营养及营养与疾病;食品卫生学部分,讲授重点在食品污染以及预防、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以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和卫生监督管理。通过上述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系统的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材上的其他内容,采用专题讲座、实践学习等方式介绍。我们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了植物化学物的知识。目前有关植物化学物的研究较多,新的研究结果不断涌现。我们把最新的研究结果介绍给学生,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热情。
(三)改革并完善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灵魂,教学方法选择是否适宜,对教学效果能产生较大的影响[3]。传统的课堂教学, 往往采用 “灌输式”教学,老师滔滔不绝讲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减退,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抑制。因此,为避免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我们尝试教授与引导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式。避免事无巨细的讲解教材内容,而是在阐述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讲授不同人群营养时,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我们让学生根据各类人群的生理特点结合营养学基础知识对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及膳食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教师在教授时对同学出现错误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释。这样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讲授食物中毒的内容时,我们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案例,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学、查找文献、分组讨论等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原则及调查处理方法。通过对一个案例的完整分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教师在设计案例及组织教学过程中,也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2.实验教学 实验是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是现代医学的基石。实验教学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素质。传统的实验课由实验技术人员准备实验器材、配置试剂,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另外,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为理论课服务, 多以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内容为主,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很小。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加上一些学生对实验课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因此上实验课时缺乏积极主动性,不愿动手, 敷衍了事,导致实验教学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针对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预习,对疑点、难点进行记录。②教师讲解:实验课上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对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疑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在书写实验报告时,不仅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还要求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③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完成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学中,选择2~3个实验内容让学生们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试剂的配置、实验条件及实验步骤的确定和完善、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的严谨性、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④适当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如鲜奶卫生学评价综合性实验设计,通过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以及相应的卫生检验指标综合判定鲜奶的卫生状况。
(四)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我们采用多媒体形式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并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大量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的使用,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变得形象、直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巩固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寓学于乐。此外,我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进行了网络课程建设,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指导、参考资料、练习题等上网对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起到了互补的作用。
(五)改革课程考试方法
“一考定乾坤”的终结性考核评价制度在中国的本科教学中可谓根深蒂固。过分注重终结性考核的结果,造成有的学生平时不认真读书,而热衷于在期末考试时猜题、押题、作弊投机,其结果是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没有构建起来,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我们对课程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从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向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引进较为科学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方式。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形成性考核,包括:上课考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平时作业、课程小论文、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创新、社会实践等。在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
三、结束语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是学科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全面、系统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优秀人才,为改善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服务。
参考文献:
1.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面临的新问题与挑战
①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并存:一方面由于膳食结构和经济发展不均衡,一些地区和人群仍然存在营养缺乏病;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已经出现营养失衡或“过度营养”问题,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公众营养问题日益严重,亟待解决。②我国营养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也是制约解决公众营养问题的因素之一。③新营养科学强调从事营养科学和食物、营养政策的专业人士,最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是必须在生物学、社会和环境这三个层面综合地开展工作。因此,培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人才也必须注重这三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④营养产业的发展依赖于营养科学和食品科学等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相关专业的人才,而且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性人才。⑤随着食品加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与应用,加之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出现了许多食品安全新问题,如食品添加剂苏丹红、瘦肉精等对食品的污染,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等事件的出现,均表明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对国计民生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均可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改革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高素质专业人才,应对营养与食品卫生的新问题与挑战非常重要;同时,对学生营养学实践技能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应该放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
1.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实践教学内容不合理。在实习教材的指导下,目前的实践教学内容以食品卫生与食品检测内容为主,而营养学的内容较少,笔者认为这样的设置不太合理。其原因有:①食品卫生监督检测主要是食品药品监督检测机构负责,且主要由卫生检验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不会涉及太多食品检测的工作;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缺乏营养学方面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难以应对营养学的问题和挑战,难以将营养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公共营养问题。因此,改革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内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单一。受“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实践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讲、学生按部就班地做,且基本上集中在实验室或课堂上,很少有课堂外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利于学生的思考,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何合理、科学地选择与其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一些教学内容如膳食调查,若仅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是纸上谈兵,未必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必须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和创新,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的改革
2.1教学理念的革新
21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当代中国,没有任何时候比今天更需要培养创新意识、更需要推崇创业精神。高等教育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们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以及各种技能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它既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又是人类创造性智力和创造性品质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新的视角面对当前营养与食品卫生的新问题和挑战。
2.2教学内容的改革
注重整合教学内容。在现有的预防医学教学体系中,有一些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的情况,应将其理顺整合起来。例如把食品检测的相关内容整合到卫生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如:食品中营养素含量的测定,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测定)把人体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整合到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实践教学中,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以营养学方面的实践技能为主(70%)、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居次(30%)。
设计多种实验类型。要打破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的传统实验项目,保留部分基础实验项目,增加一些综合性强的实验项目设计一些创新型实验项目。
以培养实践能力的目标为导向,合理设计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应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掌握营养宣传、营养教育与咨询的基本技能,故应开设实验项目②、③、④、⑥;应掌握个人和群体营养与健康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故应开设实验项目⑧、⑨;应掌握营养干预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故应开设实验项目⑩;应掌握食品卫生监督和食品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的能力,故应开设实验项目;也应熟悉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故应开设实验项目。
除了安排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师应鼓励支持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实施中,指导学生申请学校的大学生科研项目等。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多样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简单仪器的使用,操作技能的培训,可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可通过开放实验室随时学习,现场观摩调查可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分别调查,最后分组汇报,统一讨论,由教师指导点评。对综合性、创新型实验,可由教师提供课题范围和大致要求,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由组合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准备实验,完成实验,独立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实验调查中遇到难题,鼓励他们通过查资料和研宄讨论,自己解决,让学生参与一个科学研宄的全过程。总的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贴近实际工作和生活,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从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取知识和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互动式教学,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准备在实验全过程中非常重要,而且也要花相当多的功夫才能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其中要完成相当多的细致工作,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而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在正式上课前要独自备课、预讲、准备实验器材、预实验等,学生只在上课时完成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就完了,没有参与实验准备。因此,学生缺少实验准备的学习和锻炼,这可能是刚毕业的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较差的原因之一。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可将一个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参与一次实验的全过程,称为协助教学组。该组学生要参与教师的备课,预讲、准备实验器材、预实验等,在实验准备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细致的指导,让他们掌握实验的重点、难点、注意事项等。在正式上实验课时,该组学生要协助教师教学,组织实验讨论、协助指导其他组同学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要协助整理实验室,收集并预批阅实验报告后转交教师批阅,最后完成协助教学报告。
3.教学改革的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过程,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①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变了,认识到实践学习的重要性,极大地提高了实践的积极性,学生自发成立了兴趣小组;②学生的动手机会更多了,学生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④学生的思路更开阔了,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想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了创新意识和大胆尝试的冲动。体现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即PBL教学模式,特别是学生在讨论中提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例如当前营养卫生问题和中国传统的养生问题;⑤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膳食调查”实施过程中,首先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坐在一起进行一次头脑风暴,每个组确定某一特定人群如大学生、医生和护士、长途汽车司机、退休老人、糖尿病病人等人群作为膳食调查对象;然后分别编制调查问卷,通过集体讨论、教师指导等方式进行修改;接着实施调查,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最后撰写调查报告及总结,与教师讨论并修改。整个过程需要4一5周,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在上述5个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
4.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中尚存在的问题
4.1 完善实践教材
现有的实践教学教材没有包括上述的实验项目故编写和完善新的实践教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编写教材应掌握的原则:①注重实验项目的选择,不局限于上述项目;②注重编写形式的创新,不拘泥于理论课程的表述形式;③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材中,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
4.2 教师的培养问题
新的实践教学内容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以下几方面注重培养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有更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学术水平。教师要有更全面的专业知识、更高的学术水平才能胜任实践教学工作。因为只有特别关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领域的学术动态、目前主要的热点问题,才能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才有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一些实践活动。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food hygiene and nutrition food related curriculum problem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on the professional food relat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the specialty food related courses.
Keywords Food Hygiene and Nutrition; food related cours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实验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纽带。①实验教学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设置时间较短、开设院校少,其培养模式尚不成熟,教学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实验教学环节中还存在诸多不足。②③本文通过笔者近年来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部分院校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有益经验,谈谈对该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该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现状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专业代码100402)原名营养学专业(专业代码100204S),学制四年,为医学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19所高校开设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专业。设置该专业的高校主要有综合性大学(如扬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医类院校(如徐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等)、中医类院校(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以及农林类院校(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校。④据统计,现阶段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医院营养科以及食品、生物科技、餐饮等相关企业。
徐州医科大学于2008年获批了食品卫生c营养学专业并于2009年9月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迄今已经连续招收8届学生,每届招收约50名学生。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知识,能在教学、科研、医疗保健、食品卫生监督以及公共餐饮等机构从事营养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以及营养教育和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由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营养学及食品科学等4个模块组成,其中营养学和食品科学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我校食品科学模块的专业课程主要由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卫生与安全、食品安全检验技术、食品工艺学导论、功能食品学和食品安全监督等7门课程(以下简称“食品相关课程”)组成。食品相关课程总学时为351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为256学时,实验课学时为95学时。
2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新专业,各个高校均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办学经验不足的情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1)实验教学内容结构不当。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学生动脑、动手机会偏少,导致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2)学生主动学习观念不强。(3)实验教学设备陈旧,现代化教学设备数量不足或缺失。(4)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偏少。(5)考核方式单一,成绩评价体系尚不完善。(6)学生创新能力不足。(7)实验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师资短缺。
3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3.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项目
以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实验教学内容中去。通过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压缩简单验证性实验,逐步淘汰落后的、过时的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操作的综合实验能力。经过实验教学改革,我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比例均达到90%以上,部分课程达到100%。这些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准备工作
传统的实验准备工作主要由实验中心教辅人员完成,而学生对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不甚了解。我们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如参与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仪器的调试、预实验等工作,使学生对实验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此外,指导学生科学的采集部分源于日常生活的实验样品,也是一种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良好手段。如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和大肠菌群测定实验中样品采集自校内河水、教师办公室饮用桶装水及实验室自来水等水样;色素测定实验中样品采集自校内超市出售同一品牌的三种不同风味的碳酸饮料;蔬菜农药残留测定实验中样品采集自学校周边的农贸市场;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中的样品来自不同品牌的香肠。由于样品源于日常生活,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环节的兴趣。⑤近年来,本专业依托省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大力建设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教学实验室,引入了一批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测试手段,如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凯氏定氮仪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脂肪测定仪测定食品中的粗脂肪含量,农药残留速测仪测定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食品中的微量元素等。这些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测试手段的使用顺应了时展的需求,使学生能更好地与毕业后的实际工作相衔接,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3.4 重视校外实践教学环节
食品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与食品生产实践联系密切。搞好实践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食品生产企业参观和生产实习,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与食品生产企业的合作,能够使学生对食品企业的生产过程、食品原材料的加工、食品的生产、检验分析、品质控制等环节有所了解。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可以向带队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提问并进行讨论,克服了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5 改革实验教学考评方式
加强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估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⑥传统的实验成绩考核主要是依据实验报告进行考评,考核形式单一,无法体现对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规范性考查,导致学生只重视实验报告,而忽了实验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主要从实验纪律、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协作能力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4个方面完成实验考核。实验纪律考核占比10%,主要考核学生有无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是否轮流参与值日等内容评定。实验基本操作考核占比40%,主要考核学生基本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如仪器设备的使用是否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协作能力占比20%,主要考核实验小组成员在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占比30%,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情况、原始数据记录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情况。通过这种考评方式,学生需要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合理分析实验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6 鼓励学生开展研究型实验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部分学有余力且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开展课外科研训练,以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欲望。一方面鼓励学生组建科研兴趣小组,选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课题,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研究项目构思、标书的撰写、实验的实施以及研究成果的发表等工作。近3年来,共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校级7项。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担当科研助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优劣,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专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注重新进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同时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能够迅速地适应教学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部分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出国进修,以提高专业素养,以此保证包括实验教学在内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全面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
4 结语
实验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后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讯作者:李远宏
L芑鹣钅浚盒熘菀窖г阂判闳瞬趴蒲衅舳鹣钅浚D2014002)
注释
① 马万里,刘丽艳,齐虹.本科生创新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6:248-249.
② 顾翠英,韩志芬,夏花英,孙丽红,朱明哲,刘霞.营养学专业教学实验更新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2.3:27-30.
③ 戴霞.高等中医药院校营养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63(11):69-70.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式,这种教学方 法一直在课堂中普遍采用。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但是这种教学方法 容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的发挥,阻碍了学 生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具 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可以采用讨论法。在教 师的指导下,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教师 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获得或巩固知 识,这样全体学生参加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 合作精神,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营 养与营养相关疾病的知识,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 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使 学生了解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生原因,临床 症状以及营养防治措施。这种方式避免了空洞的 讲述课本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对于食品卫生方面的内容,可以采 用参观式教学法,尤其是食品安全和食品加工等 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教学示范基地 或食品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观察和学习,使学生 通过参观更好地了解食品卫生管理、食品新技术 和食品加工技术方面的知识m。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 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 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 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 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大量 的调查结果表明,凡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大多是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H。如何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师作 60 为知识的传授者,本身要对课程产生兴趣,只有 这样教师才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资料、 准备课件和认真备课。教师的个人魅力也非常重 要,教师的积极投入和热情会感染学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学生对知识是否感 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 生,我们在选择知识点的要求和对专业学生不 同,对非专业的学生我们可通过从介绍营养学基 础知识为切入点,然后引入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 和供给、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合理膳食和各类 食物的营养价值等全面系统地为学生打下基本的 理论知识3。另外,在讲授食品安全和卫生方 面的知识,要与时俱进,多结合大家已知的案 例,这些内容都与学生平时的实际生活关系密 切,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课堂离不开师生互动,更离不开师生的沟 通,语言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教师要利用课堂 阵地,对学生进行表达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摒除自卑心理。大 部分学生不主动参与交流,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因 素。很多学生害怕答错、怕丢脸、怕同学取笑的 心理往往使他们不敢主动参与交流,不敢主动回 答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大 胆说话,这样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便于对 症下药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充分认识 互相交流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通 过创设情境模式让学生参与,引起学生语言交际 的欲望,激发他们语言交际的热情。教师在教学 中,要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表达实 践。课堂上可以多提些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 际自由发挥,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内容不受 限制。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激发学 生自身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 能力®。
4 考核方式多样化传统的考核方式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主要研究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目的是指导人们合理饮食,达到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该门课程实际上包括两个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的学科――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所谓的“富贵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的科学性。除食物营养外,人体营养和公共营养等领域均需要营养学专业人才。随着食品污染和食品卫生问题的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在两会被提出,食品安全评价体系、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部门需要食品卫生学人才。然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实验课程安排不多,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献计献策。
一、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受传统“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验过程中缺乏思考和钻研能力,实验操作的主动性不强。因此,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前提,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授课时间。实验课要安排在理论课后,且间隔的时间不能太久。通过理论课的引导,让学生对于将要进行的实验充满期待,跃跃欲试。如在学生完成营养配餐的学习后,开展食谱编制的实验课,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实验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讲授鲜奶的卫生质量检验之前,先给出大家关注的“大头娃娃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本次实验的实用性。
3.设置悬念。实验讲授前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把材料的准备、实验的步骤写在纸上。通过思考,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在正式实验开始时就会更专注。如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教学,课前告诉学生今天要去粮仓采集样品,让学生思考需准备哪些工具和材料?如何采集和带回?
二、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验教学人员应该有耐心、责任心以及很强的应变能力,要熟悉本专业的前沿研究,掌握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近年来食品卫生问题、安全事件的根源及解决办法,以备学生随时的提问。实验教学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一,做好准备实验。对于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骤要充分思考,考虑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总结相应的解决办法。第二,开展实验教学研讨会,集中实验教学教师及有经验的专家,为更好交流实验教学经验提供平台。第三,实验教学人员申请、参与课题研究,投身科研工作,充分发挥科研促教的作用。第四,积极参与学校、教研室组织的研修深造和学术交流,拓展知识面,追踪学术前沿。
三、发挥实验教学过程中细节的促教作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验课只有28个学时,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果蔬中还原性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等7项。
因此,如何抓住仅有的几次操作性实验,通过课堂实验的细节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总结如下:
1.分组时注意组员的性别搭配。实验课通常要分小组进行。如果学生自行组合,通常是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而实验的效果通常是女生组较好,男生组普遍贪玩、不认真。如果分组时教师按照一定的比例适当分配男女生,实验的效果往往更理想,学生动手的热情也高涨。
2.小组内合理分工。实验小组内明确分工,合理利用有限的实验器材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如食用油脂的卫生检验实验中,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的检测可以在小组内由不同的组员轮换进行。
3.改进实验考核方法。目前,大多数院校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是考查实验报告的撰写,其中实验结果的好坏是拉开实验课成绩的关键。在实验过程中,虽然有些学生认真进行了实验,但是由于个人操作、误差的存在等原因,实验结果并不理想。有鉴于此,有的学者建议可从实验基本素养、设计实验论文的质量和科研讨论的积极程度三个方面全面进行考核,以4∶ 3∶ 3 的分值来评价经典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科研小组讨论的实施效果。
四、实践教学走出课堂
传统的实验课,采取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解、学生动手,这样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的实验课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走出课堂,以义诊的方式到农村基层完成膳食调查、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等的实践。一方面,更换教学场所,体验新的环境,学生总是充满新奇和向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在所学和所用之间搭起桥梁,让学生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对知识的掌握会更扎实。此外,走出教学大课堂,通过与形形的人沟通,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紧急事务的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状况。
以上是笔者对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以及对该实验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议。不当之处,还请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为了适应长学制教学需求,我系对营养与食品卫 生学的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将实验课分为3 ~4个 主题进行,每个主题再分若干板块,通过查阅文献、 现场观察、实验室检验、小组讨论等多元化形式相结 合的方式。目前该改革已顺利实行一个学年。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我校预防医学专业长学制学 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本科阶段实验课程设置和 知识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评价我校现行实验课程 设置情况,反思不足,提出进一步改革的建议,以 更好的体现专业特色,适应长学制教学的需要。
1 方法
选取当年教授的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长学制学 生75名。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 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设置的看法和建议、学 生对实验课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学生对考核方式等 方面。通过本系老师集中按要求完成问卷,收集到 的资料通过整理用epidata 3. 1软件包建立数据库; 用构成比分析描述。
2结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5份,回收问卷75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75份,有效率100%。调 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2.2 学生对于实验课程设置必要性的评价53.3%的学生认为开设实验课非常有必要,33.3% 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必要,13.3%认为可有可无。
2.3 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目的的明确程度 8.0%的学生很明确,62. 7%的学生比较明确, 24.0%的学生一般明确,尚有5.3%的学生不太明确。 2.4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内容的满意程度 总体而言,16.0%的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 非常满意,46.7%的学生比较满意,26.7%的学生 认为教学内容一般,10. 7%的学生认为可以对该课 程内容进行调整。其中,就实验课的内容与理论课 的教学内容的结合程度:25.3%的学生认为结合的 很紧密,45. 3%的同学认为结合的比较紧密, 21.3%的同学认为结合的一般紧密,1.3%的同学 认为不太紧密。就实验课的学习对理论课的学习和 促进作用方面:5.3%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46.7% 的同学认为作用较大,37.3%的同学认为作用一般,10.7%的同学认为作用较小。就实验课内容与 今后学习及工作实践的结合程度:5.3%的学生认 为结合的很紧密,40. 0%的同学认为结合的比较紧 密,45.3%的同学认为结合的一般紧密,9.3%的同 学认为不太紧密。
对于课程的具体内容,16.0%的学生希望课程 是纯动手实验,26.7%的学生希望是理论讲解和教 师主导的案例分析相结合;29.3%的学生希望是理 论讲解和以学生为主导的分组案例讨论,22. 7%的 学生希望是外出参观,另有5.3%的学生希望是以 文献阅读。
2.5学生对于教师授课态度和水平的满意程度 学生从教师对实验课内容的讲解情况、具体指 导情况、是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实验课课堂气 氛,四个方面对教师的授课态度和水平的满意度进 行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满意度 为100%,说明教师对于授课内容的准备符合学生 的标准,教师授课水平较高。
2.6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为 80%的试 卷成绩和20%的实验课成绩的总和作为期末考试的 总成绩。69. 3 %的学生普遍认为课程的考核方式合 理,22.7%的学生认为一般,但是仍有8.0%的学 生认为有待改进,应该更加重视实验教学。
2.7学生对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结合实验课的内容要求和自身情况,33.3%的 同学认为自己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掌握了 85%以 上,64. 0%的同学认为掌握了 70 - 85%,另有 2.7%的同学认为掌握了 60 -70%。
对实验课的具体教学效果方面,72.0%的同学 认为扩充了知识面,56. 0%的同学认为提升了团队 协作的能力,49.3%的同学认为提升了解决问题和 实际运用的能力,48.0%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动手操 作的能力,32.0%的同学认为实验课是一种有效的 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18.7%的同学认为提 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17.3%的同学认为增强了归 纳总结的能力,13.3%的同学增强了文献检索的能 力,另有4. 0%的同学认为只做了简单的重复工作。
2.8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态度和感兴趣程度从学生对于学习态度的自评结果发现,88.0% 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态度十分认真。学生对于课程 的感兴趣程度显示,只有9.3%的学生对于实验课 不太感兴趣,其余学生对于课程感兴趣。
2.9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扩充情况的意见对于课程内容的扩充情况,大多数学生认为实 验课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同时增加复杂实验、案 例分析及企业参观的内容。
3讨论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学科的特点规定了教学 的特点和方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 泛,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 和实践能力,而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是完善预防医学 教育最直接的体现。如何更合理、更加优化的设置营 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设置更 加满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意识十分重要。我系现 行的实验课程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满意度 从2009级的43.1%上升到2010级的62.7%。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在实验课教学 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课的课 程内容,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是带教老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果显示,学 生希望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是单纯的模仿 和重复实验,希望能够自己设计、实施实验,提高 实验的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增加设计性 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表明“以学生为主 体”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培 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 自学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03-01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手段,根据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并通过归纳演绎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于上个世纪最早提出的,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充分认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门重点学科,也是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不仅能理解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将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应用于指导全民合理营养、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全民健康素质[1]。当前课堂学习、实验室验证、笔试考核的传统讲授方法已难以完全满足该课程的高要求。许多教学实践表明,兼具学生主动性、互动性合作两大特点的探究式教学法,能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文旨在阐述如何将探究式教学法有效地应用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实践之中。
1 探究式教学过程
1.1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由教师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摸索实践,进而在实践中亲自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原有的知识框架之中,学生再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毋庸置疑,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地更透彻,掌握地更牢固[2]。
1.2 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这些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兴奋状态,会主动参与教学,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例如,在讲授凯氏定氮法检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原理时,结合当前热门的“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件,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添加三聚氰胺可以提高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值?在讲授鲜奶的卫生学评价时,鼓励学生把自己订购的鲜奶带到实验室来进行检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评价自己每天喝的鲜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这些问题情境很好地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了知识的探究者,激活了创新思维。
1.3 实践与寻求结果
这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如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漫无目的或茫然失措,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影响学习效果。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在学生实践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必需的实验条件和资料,并鼓励学生亲自去查阅、搜集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进而验证之前提出的假设。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选择在实验课这种小班课上进行探索式教学,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3~4名学生,并指定组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建设能力[3]。在学生的实践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各小组的进展,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指导和规范探究的过程。
1.4 验证与得出结论
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求证,而不要妄下结论。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就必须把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进行推测与验证。在学生得到前后不一致的实验结果时,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寻找问题的所在,理解导致错误结果的关键实验步骤在哪里,深刻理解实验操作的原理。最终,使学生在充分验证和对实验本身的理解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且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展示他们探究的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 探究式教学效果
我们采取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了学生对于探究式教学法的看法和建议。内容涉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否紧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否有效,知识结构构建是否合理以及能够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持肯定态度,且普遍认为这一教学法能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习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并且提高了语言表达、信息收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今后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
3 结语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要想通过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效果,应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3.1 正确定位教师引导者的角色
虽然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应该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甚至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充分。教师要想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就要求他们要对教授的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对探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考虑,而且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形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3.2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具有了“主人翁”精神,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由原来的被动给予变为主动获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层次不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程度不好把握,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必须根据实际课堂情况,积极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3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
探究式教学要求突破常规教学在内容和时空上的局限性,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时,延伸课堂的职能,并可辅助网络资源、以及课外书籍等方式扩展课堂学习内容。教师应将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改革教学内容
教材的出版常常需要一定的周期,这与学科的飞速发展产生矛盾。因此,为了适应学科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或者将通过参加全国和(或)国际学术交流会获得的前言知识等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对教材中的内容加以适当的修改、补充,选择那些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感兴趣、能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另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坚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讲授肉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时,穿插讲授如何在市场上辨别肉类质量,并联系当前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讲述一些禽流感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在讲授营养与疾病时,根据治疗原则列出具体的食谱,让学生明白怎样吃才健康;讲授保健食品章节时,结合当今社会上流行的营养误区以及一些广告对保健食品的错误报道等,引导学生对一些不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不良的饮食习惯等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这样不仅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营养学知识并建立正确的营养观念。通过上述改革,明显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水平。
2 改进教学方法
2.1 创建宽松与和谐的教学环境: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老师总是居高临下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有些老师甚至错误的认为,老师越严厉,课堂纪录才会好,才能完成教案中的教学任务。这样严肃紧张的师生关系,往往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他们健全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课堂上必须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上老师平等地对待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以丰富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授课做到声情并茂,通俗易懂,详略得当。对于学生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切忌训斥、讽刺、挖苦,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厌学心理。总之,在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中,遵循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由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有些是灌输者)转变为知识门径的指路人、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我们与学生一起观摩、一起实践、一起讨论,打成一片,这样逐渐消除了学生的胆怯和依赖心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逐步形成了一种以创新精神来看待问题、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使学生在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各门知识。
2.2 教学方法多元化,培养学习兴趣:在我国,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讲的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这种观念使学生养成了对老师的依赖性,不敢也不想向老师、书本和权威理论提出质疑,导致老师和学生间成为传授与接受的教学关系。同时,由于课时少,老师在教学中为赶进度往往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生硬灌输知识,这种方法总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智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减退,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制。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方式时紧紧围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这个中心,最终促使学生将被动学习行为转变为自觉学习行为。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渐放弃教学的主角位置,避免满堂灌和过分细致详尽地讲解教科书中的内容,而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重点、难点,不仅重点突出,而且还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并以点代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样既避免了老师讲述多而杂、乱,又可防止学生学得多懂得少的不良后果。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少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而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剖析营养学的误区与个案举例相结合,将营养学知识贯穿于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中,例如按照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设计出代表性的问题,课前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对回答有误或者不实的问题加以分析、解答,同时每次下课前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题,并给他们推荐一些相关参考书,鼓励学生通过相关的专业网站浏览最新的营养学动态和研究进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手段。重视课件的制作,充分利用Microsoft Powerpoint 、Flash 和Authorware 等软件,精心制作出有个人特色的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同学兴趣和主动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营养缺乏病章节时,收集相关图片,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缺乏症状的印象,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营养不平衡的严重性,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媒体教学中,应对重点内容加以适当的板书,板书的内容力求简单,少而精,条理清楚,给学生以“画龙点睛”的启示。
3 改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如果大肠菌群存在于食品中,表明食品未做有效的消毒处理、加工后保存条件不良或消毒又受到污染。快速检验大肠菌群,有助于食品的卫生管理,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本文探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在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
1 乳糖胆盐发酵法
1.1实验原理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式阴性无芽孢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1],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
1.2 实验前准备
1.2.1 检验样品
食糖、糖果、饮料、蜂蜜、饼干、果冻、饮用水等7类食品共381份
1.2.2 培养基和试剂
冰箱:0℃~4℃;恒温培养箱:36℃±1℃;恒温水浴锅:46℃±1℃;显微镜:10﹡~100﹡;均质器或灭菌乳钵;架盘药物天平:0g—500g,精确至0.59;灭菌吸管1ml(具0.01L刻度);100ml(具0.1ml刻度);灭菌锥形瓶:500mLo;灭菌玻璃珠:直径约5mm;灭菌培养皿:直径90mm;灭菌试管:16mm或160mm;灭菌刀、剪子、镊子等
1.2.3培养基和试剂
乳糖胆盐发酵管;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乳糖发酵管;EC肉汤;磷酸盐缓冲液;0.85%灭菌生理盐水;革兰氏染色液
1.3 实验方法步骤
1.3.1 检样稀释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 (mL)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用灭菌均质器,以8 000r/min~10 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l:10的均匀稀释液。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人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l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1.3.2 乳糖发酵试验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发酵试验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醉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三管,置36℃ 士1℃ 温箱内,培养24h士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1.3.3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 土1℃ 温箱内,培养18h~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1.3.4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个一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式阴性无芽孢杆菌,挑取该菌落的另一部分,接种乳糖复发酵管,置36℃ 士1℃ 培养箱内培养24h士2h,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2结果
采用乳糖胆盐发酵法测定和最可能数(MPN)法,对食糖、糖果、饮料、蜂蜜、饼干、果冻、饮用水等7种食品381份样品进行大肠菌群检测,结果显示:检验合格的样品均为330份,两种方法对样品检验的合格率相同,均为86.6%,两者合格符合率100%;两种方法对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相符的有365份,符合率95.8%;不合格的51份样品有16份的结果略有不同,占所有样品的4.2%。
3讨论
乳糖胆盐发酵法是根据大肠菌群分解乳糖胆盐中的乳糖,产酸产气,并且使伊红美蓝培养基中伊红与美蓝结合而成黑色化合物,故菌落呈黑紫色,在实际工作中,熟悉大肠菌群菌落特征色泽和形态,对检出率影响很大。为了避免假阴性的判断,通常需要多挑菌落,只挑取一个菌落,由于机率问题,尤其当菌落不典型时,很难避免假阴性的出现[2]。判断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挑取菌落数与大肠菌群的检出率有密切关系,所以挑菌落一定要挑取典型菌落,如无典型菌落则应多挑几个,以免出现假阴性,因而造成工作量加大。并且一般来说,产气量与大肠菌群检出率呈正相关,但随样品种类而有不同,有米粒大小气泡也有阳性检出。对未产气的发酵管有疑问时,可以用手轻轻敲动或摇动试管,如有气泡上浮,即应考虑有气体产生,做进一步实验观察。正中情况的阳性检出率可达半数以上。对可疑菌落的选择和判断非常重要,因此这种检验方法对检验人员的操作经验和熟练程度要求比较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