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

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为了降低汽车废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压缩天然气(CNG)成为替代汽油、柴油的首选清洁燃料。该燃料能降低汽车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延长汽车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由于该燃料所具有的强大市场发展潜力,近年来,全国各地CNG加气站的兴建数量逐年增加。然而,由于CNG具有易燃、易爆和易泄漏等危险性,同时运行设备又处于高压状态,一旦发生事故(遇火源易发生火灾爆炸),将对站场周边居民和环境造成巨大的风险和破坏。

一、工艺流程和设备概述

CNG加气站的主要作用是将天然气经由压缩机加压后,增压到20-25MPa,再经过高压深度脱水,充装储存,运送到各个城市输入管网,向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和工业企业用户供应天然气。

1.工艺流程。CNG加气站的一般工艺流程是从天然气管网进气,经计量调压装置后进入净化脱硫系统,再进入压缩机组,压缩到25MPa,然后经过高压脱水装置进行处理,可直接将压缩天然气注入车载气瓶给汽车加气,或注入CNG拖车的气瓶运往子站。

2.主要设备概述。CNG加气站的主要设备有气体预处理系统(进站计量装置、过滤器、干燥器等)、压缩机组、储气装置、售气机等,其中核心设备是压缩机。

第一,气源调压计量系统。气源压力要求与压缩机进气压力的匹配,主要进站计量装置目前采用的计量装置有孔板流量计和涡轮流量计。第二,压缩机系统。压缩机是CNG加气站的关键设备,国内生产天然气压缩机主要有V型、L型和ZW 型。该系统还包括循环水冷却系统、传动机构系统、气缸辅助系统等。第三,深度脱水装置。汽车用CNG的水露点为在汽车驾驶的特定地理区域内,在最高操作压力下,水露点不应高于一13℃ ;当最低气温低于一8℃,水露点应比最低气温低5℃ 。主要通过再生循环和来处理天然气含水,以达到合格的CNG。第四,地下钢管储气井或高压储罐,用于存储高压气。第五高压管道。CNG高压管道最高工作压力达25 MPa,同时压力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大。

二、CNG加气站风险识别

1.腐蚀性。输气管道中的天然气除甲烷外,还含有少量的硫化氢、可溶性硫化物、水分及二氧化碳等组分。若CNG加气站没有脱水和脱硫设备,硫化氢在潮湿的环境下会对管壁及设备造成应力腐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造成事故隐患。

2.静电荷聚集性。天然气本身是绝缘的,当其在较高流速下流经管路进入容器的过程中或压缩气体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由于强烈的摩擦作用,有产生静电的特性,静电聚积到一定电位时就会产生静电放电。如果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火花能量达到或大于可燃物的最小点火能,就会立即引起燃烧或爆炸。

3.膨胀和压缩性。CNG加气站要求将进站天然气经脱水(硫)、压缩等工艺,最终增压至25MPa。由于天然气具有压缩性,使得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天然气储存了大量的压缩能,导致系统处于高压运行状态,容易发生超压,若系统压力超过了其能够承受的许用压力,压力容器和管道会出现裂纹,最终超过设备及配件的强度极限而发生爆炸事故。

4.工艺设备风险

(1)压力管道(容器)超高压泄漏。CNG加气站运行过程始终处于高压状态,系统高压运行容易发生超压现象,很容易造成管道、压力容器泄漏;当压力超过设备和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时,有可能发生爆炸或局部破裂,造成天然气的大量泄漏。

(2)管道腐蚀泄漏。在高压状态下,H2 S水溶液对输气管道的腐蚀作用进行得很快,即使溶液中H2S的质量分数很低,容器及管道的硫化物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应力腐蚀破坏,造成管道腐蚀,发生天然气泄漏。

(3)压缩机爆炸。天然气经压缩后温度会迅速升高,如果压缩机内循环冷却水水质差,冷却系统不能有效运行,会使设备内温度过高;高温就会导致压缩机内部的油黏度降低,失去作用,使设备的运行部件摩擦加剧,造成设备内温度超高,容易引起火灾爆炸。另外,如果压缩机气缸油选择不当、加油量过多、油质不佳或过滤器污垢严重,吸人气体含尘量大均易形成积碳。积碳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当压缩机系统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15%-75%时就会发生爆炸,并引起压缩机爆炸事故。

5.设备控制系统的危险性。设备控制系统主要是对加气站内各种设备实施手动或自动控制。因此,加气站内存在着潜在的点火源,各生产环节防静电接地不良或各种电器设备、电气线路不防爆、接头封堵不良,在天然气稍有泄漏时就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三、CNG加气站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措施

1.注重工艺安全,保证气质符合要求。由于CNG加气站气质来源存在差异,应根据气质情况,设置脱水、脱硫设施。以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等酸性气体或水分,防止设备管线腐蚀和钢质气瓶发生“氢脆”或防止在减压膨胀过程中出现冰堵。对特殊气质如含烃气质.应考虑增加除烃装置。在日常的管理维护中,应按规定进行气质监测,及时更换脱水剂、脱硫剂。保证气质符合要求。也就是保证加气站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

2.加强对井管储气技术研究。加强对井管储气技术研究,是日后解决安全问题的必然要求,由于泥浆的差易性,压力小不可能穿过垮塌物(段)到达设计位置,往往只能将泥浆固在井口段。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当水容积确定以后,一般情况下,设计深度不要超过120m。我国的技术体系并不是特别健全,部分环节仍然存在争议和探索的空间。小于120m的设计深度符合社会需求,也符合技术上的规范;其次,上部30m-40m之间,必须加大一级钻头的尺寸,下入井管,值得注意的是钻井时需采用清水钻井,才能得到一个理想的成果,部分地区由于客观条件上的限制,仍然需要采用泥浆钻井,此时的泥浆比重不能过大,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保证钻井质量。最后,要灌入固井水泥,当下的要求是采用油井专用水泥来进行工作,并且通过大量数据和资料的指导,优化选择比重。

3.辅助电加热(保温)、降温及强制通风设备。在净化设备循环再生过程中会发生节流制冷效应,因此如果天气偏冷的时候,并且恰好天然气本身带有少量的水分,就会使天然气马上结冰,产生冰堵,增大了整个管道的压力,安全隐患堪忧,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管件或者阀门处使用辅助电加热或者保温设

计;另外气体的压力会随着温度的增大而上升,如果储存瓶组在高温地区下或者天气下使用,应设置相应的降温措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喷淋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储气的效率,同时又能使储气瓶组的最高储气压力能够满足安全的要求。天然气的密度远远小于空气,发生机械爆炸(如压缩机机体爆裂、机件解体等)的概率非常低,如果能保证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完全可以消除发生恶性事故,因此储气棚还必须具备通风系统,但对于储气井是例外。

通过对CNG加气站风险识别和分析评价可以知道,CNG加气站为较高风险的企业,主要生产环节都有较大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产生较严重后果,带来较高的经济损失和较大的社会影响,但CNG加气站的风险也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深入理解其特性、特点,掌握驾驭控制的方法,CNG加气站完全可以做到安全平稳地运营。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财务制度的管理越来越趋于规范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市场经济的多重考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和银行信贷管理来说,更加重了管理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一、财务报表分析识别

财务报表分析是了解企业会计和财务数据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识别,银行信贷人员可以评价一个企业的会计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知道会计数字的扭曲程度并通过会计手段来“纠正”扭曲;通过运用会计灵活性,评价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合适与否,进而可以及时认清企业发展的趋势和潜在的问题,为银行的信贷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的财务信息支持。

1.资产负债表分析

(1)营运资金分析。营运资金通常表明企业是否有清算能力,即企业是否有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和能否按现有水平继续经营。

(2)长期经营资产分析。长期经营资产的基本会计问题是计价基础。计价基础是应当资本化的长期经营资产的成本或价值,不能被高估或低估。每年应摊销的费用是资本化成本的一部分,应该在资产被消耗时计入损益表。长期经营资产分为两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3)长期负债分析。主要考虑是否所有的长期负债都已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特别是对未实现的收人。进行长期负债分析时,应注意企业是否为了满足营运资金、抵押贷款、个人担保、再融资等的需要而优化债务水平,此外,还应进行对比分析并判断是否合理。

(4)表外融资和或有负债分析。表外融资是企业的一种潜在债务,尽管其未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但会影响未来现金流量,在分析资产负债表时,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要求信贷人员不仅要分析财务报表本身,而且还要仔细分析有关报表的补充资料。

2.利润表分析

在分析利润表时,应对构成收益的各个项目十分清楚,分清哪些是正常的收益和损失,哪些不是正常的收益和损失,并据此判别企业的主营业务活动所占的权重。

3.现金流量表分析

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现金流量分析首先是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与本期的净利润相比较,以确定本期盈利的好坏。如果企业有较好的盈利状况和较高的现金流量,说明企业的赢利是真正的赢利,并非是通过“造假”出来的。如果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在几个期间为负数,而净利润为正数,或者企业的净利润在一定范围内一直高于本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说明企业的赢利状况较差。同时还应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相结合进行考虑。其次,是用过去的现金流量预期未来的现金流量。在预期时,可将现金流量划分为经常发生的现金流量和不经常发生的现金流量;另外还可与相关账户相联系,将其分为长期的现金流量和短期的现金流量。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通过以上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信贷人员可以了解很多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但由于财务报表在产生的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本身存在许多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在运用财务报表,通过对它的分析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还应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报表数据分析的滞后性

财务报告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及时性,对于银行的信贷决策和管理者来讲,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是越快越好,及时性是会计信息重要质量特征。就企业年度财务报表而言所披露的会计信息间隔时间过长,就越缺乏及时性,也就越缺乏有用性,财务报表的分析一般都是在财务报表编制后才进行的,在使用时往往已经过时。同时,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均属于历史性的,对预测、决策只能起参考作用。

2.报表分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财务报表分析的生命。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时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要求企业管理当局应当遵循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实际上,财务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

3.会计方法本身也有局限性

我们知道,列入报表的仅仅是可以利用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我们对报表的分析仅仅是分析了那些报表中列示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是受客观条件制约、或是受会计方法的制约而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

4.会计计量方法也有局限性

会计计量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这就要求有一个能综合各类经济业务的计量单位作为计量各项经济业务的影响及其结果的共同尺度。会计所提供的主要是企业经济活动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数据和信息。然而就用货币单位作为会计统一的计量尺度,实质上存在着货币是稳定的这一假设,因为如果货币不稳定就没法把它作为统一的标准尺度。然而这一假设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由于通货膨胀,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就不能反映当时真实的成本费用和收益状况,从而导致财务信息的模糊性。

财务报表分析只是信贷管理人员用来评估风险的一种工具,尽管这类分析有其局限性,但它在帮助信贷管理人员估量和控制风险上仍然相当重要。

三、如何提高信贷风险防范能力

由于财务报表分析仅仅是原则性的,又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而实际情况千变万化,因此,这就要求信贷人员有较强的业务素质、敏锐的洞察力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来分析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信贷风险的防范能力。

1.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2.信贷人员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考虑的问题越多,越要更经常审阅客户的财务报表,特别要关注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项目和范围。

3.充分分析财务报告内容。财务报告由基本财务报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几部分组成。而财务报表则是其基本部分,附注是为了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作出的解释,财务状况说明书也是按照《企业财务通则》要求而作出的详尽披露,它们弥补了财务报表信息反映的有限性,这样,信贷管理人员对于信贷风险的范围就能有一个清楚地了解。

4.企业内部财务报表可能与它们公布的报表并不相符,这就要以客户的财务比率与行业标准相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

5.充分发挥信贷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报表进行分析和评价时,除掌握数据资料和计算有关的分析指标外,还应研究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对报表数据的影响程度;收集和掌握报表之外的、对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资料;认清企业潜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同行业比较分析时,选择适合的比较对象等。

6.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信贷人员还必须多加询问和查询,了解企业的行业信息、市场信息和信用信息,结合这些信息,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篇3

简单地说,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应对市场风险防范、处置措施和方法的系统的管理机制。建立了一套这样的完备的防范、处置机制,在常规市场一般意义的风险和非常时期突发的市场风险来袭时,企业才不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为要建立这样一套机制,有必要对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或防患于未然,或化解于无形,以保证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风险。风险和危险的含意是不同的,风险含有不确定性,而其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预估的;危险则只意味着一种不好的预兆。因此,有时虽有危险存在,但不一定冒其风险,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化解于无形或降低至最小,使之不发生或最小限度的发生,甚至利用风险所带来的转机,开辟新的生产经营领域及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风险可以这样定义:风险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风险一般具备以下要素:一是事件将发生不希望发生的变化;二是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三是事件将引起不良后果。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必须结合各行业、各企业自身的特点,符合或顺应其客观发展规律。企业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

表层上看,风险管理是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行为中的风险进行管理;深层次上分析,风险管理是指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评价等风险分析活动,对风险进行规划、控制、监督,增大应对威胁的机会,以成功地完成过程并实现总目标。风险管理的主体是风险管理人员,客体是生活经营活动中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大型、复杂的生产活动过程,应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相应的风险管理负责人。

二、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等几个阶段,下面分述之。

风险规划。指决定如何着手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规划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将其形成文件的过程。这套策略和方法用以识别和跟踪风险区、拟定风险缓解方案、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从而确定风险变化情况并配置充足的资源。在进行风险规划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风险管理策略、预定义角色和职责、各项风险容忍度、工作分解结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风险规划过程的运行机制是为风险管理过程提供方法、技巧、工具或其它手段、定量的目标、应对策略、选择标准和风险数据库。其中定量的目标表示了量化的目标、应对策略有助于确定应对风险的可选择方式、选择标准指在风险规划过程中制定策略、风险数据库包含历史风险信息和风险行动计划等。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包括面临的和潜在的,对它们进行特性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减少结构不确定性,即发现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的后果做出定性、定量的估计。这一步骤需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明确风险源并对其进行分类;二是对风险源进行初步量化。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一项有持续性、反复作业的过程和工作。因为风险具有可变化、不确定性,任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改变初始风险的性质而产生新的风险。对风险的识别,不仅要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对各种客观统计资料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规律及特征。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情境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定量分析,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找到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于衡量风险的严重性,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目的是将各种数据转化为可为决策者决策提供支持的信息,进而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排序。在确定风险评价准则和风险决策准则后,可从决策角度评定风险的影响,计算出风险对决策准则影响的度量,由此确定可否接受风险,或者选择控制风险的方法,降低或转移风险。风险分析和评价的主要方法有:专家打分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概论分布的叠加模型(CIMM模型)、随机网络法、风险影响图分析法、风险当量法等。

篇4

通信工程安全监理工作流程

篇5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我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项,并在《基本规范》中单辟一章,就风险评估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规定。这说明国家和企业已经意识到风险评估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识别企业风险,建立风险评估系统,进一步改善内部控制呢?

一、国内外企业风险评估体系研究综述

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该公告提出内部控制结构的三个要素: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进入90年代以后,COSO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将内部控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部分,实现了内部控制由三要素向五要素的飞跃。自此风险评估被纳入内部控制系统之中。最新内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愈发趋向目标一致,某些内容也有较大重合,COSO也于2001年起着手进行风险管理研究,从最初的将风险评估作为一个要素纳入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到目前的着手进行风险管理研究,足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趋同性和风险这一因素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近年,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学者们在理论观念的引进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由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的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进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研究的现实意义

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其衰亡是从内部开始的,外部力量不过是其死亡前的最后一击”。企业的存亡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既然一个企业的衰亡也是从其内部开始的,那若要寻求企业的生存发展之路就必须从其内部抓起,内部控制正是基于这一点才得到了世界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同时,市场经济从微观角度来说是一种风险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的基本单位时刻置身于风险之中,越是开放发达的市场经济,其中蕴藏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越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和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风险己经成为企业关注和管理的焦点,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核心的内部控制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不断充实和发展,以求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正是基于这个基础,风险的概念逐步进入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减轻或避免风险是内部控制活动的目标,各种风险因素是内部控制的对象。所以,企业要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就要识别和衡量它所面临的风险及其风险因素,这是采取有效控制活动的依据和前提,这里的识别和衡量风险就是风险评估。目前COSO整体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把风险评估作为一项基础要素纳入到内部控制框架之中,这一发展是理论顺应客观实际发展的必然结果。

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内部控制的缺失和不健全是导致会计舞弊泛滥的根本原因之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极度缺失和对风险的忽视是导致我国企业生命周期短的根本原因;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控制活动和发挥应有作用的基础。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要使控制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必须清楚所面临的风险,并对整个企业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然后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活动。其实内部控制也就是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活动,如果毫无风险,也就不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搞什么内部控制。既然风险的存在是控制的原因所在,进行风险评估就成为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和关键。无论是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还是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作为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条件的风险评估却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研究会计和审计的人都早已熟知制度基础上的审计,但风险基础上的控制观念还是个新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体系。因此,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研究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鉴于风险评估在我国内部控制中的运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建立风险评估系统。

(一)确定全面风险管理目标

风险是指企业在未来经营中面临的、可能影响其经营目标实现的所有不确定性。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目标,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业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落实风险理财措施,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和方法。

企业目标是企业宗旨的具体化,是企业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所指向的终点。企业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目标。只有先确立了目标,管理层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确定全面风险管理目标要做到: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应与员工沟通;企业计划和预算与风险管理目标、战略计划及当前情况具有一致性;业务活动风险目标要具体;领导层参与制定企业风险目标并对其负责。

(二)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企业应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本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应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

1.在财务风险方面,企业至少收集以下信息

(1)负债、或有负债、负债率、偿债能力。(2)现金流、应收账款及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资金周转率。(3)应付账款及其占购货额的比重。(4)成本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5)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

2.在市场风险方面,企业至少收集以下信息

(1)产品的价格及供需变化。(2)产品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变化。(3)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情况。(4)潜在竞争者、竞争者及其主要产品情况。

3.在运营风险方面,企业至少收集以下信息:

(1)新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策略。(2)企业组织效能、管理现状、企业文化,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重要业务流程中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3)质量、安全、环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曾发生或易发生失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4)因企业内、外部人员的道德风险致使企业遭受损失或业务控制系统失灵。(5)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

企业对收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

(三)风险识别

企业风险的识别应当以一种系统方法来进行,以确保公司的所有主要活动及其风险都被囊括进来,并进行有效的分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技术水平,风险识别主要以定性识别方法为主,适当结合定量识别方法,同时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引进和加大定量识别方法。

企业应选择适当的风险识别方法,保证风险识别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具体措施有:

1.建立科学的风险识别方法体系,对企业和各职能部门随时关注企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提供指导。

2.对风险识别方法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企业和各职能部门使用统一的识别方法体系对风险识别结果进行描述。

3.利用历史事件诸如违约支付、产品价格变动等,关注未来事件诸如人口变动、新市场条件以及竞争者行为等对风险进行趋势分析和关注。

4.建立损失事件数据库,通过事件列表、事件分类、内部分析、推动讨论和会谈、流程分析等方法进行风险识别,确定风险因素发展趋势和根源。

(四)风险分析

企业风险分析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特别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可以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为最终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风险分析及度量,需要充分地获得企业在历史年度内发生的各种风险的次数以及所导致的损失,统计时段越长,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越高。风险评估不仅要了解历史上各种风险发生的频率,还要充分考虑风险的客观环境是否改变,如果有变化,就要在历史数据的趋势分析上进行修正。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实际上难以量化,它们至多只能定性地被描述为“大的”、“中的”、或“小的”风险。

企业在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概率)和风险发生的条件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

1.企业基于风险识别的结果对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行分析评估,选择采用诸如预期估计或情况评价等术语来表达潜在的可能性,或采用数据或图表的形式来描述和评价风险发生的概率。

2.企业建立风险分析模型,通过关键风险指标管理方法、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等定量技术手段和会谈、工作组会议等定性评价技术对风险发生的条件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风险发生的具体条件。

3.企业自查与外部检查、事前与事后检查相结合。

4.企业引进技术手段,由日常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入手,按照既定的模型做预警提示。

(五)风险评价

企业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评估风险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确定风险的重要性水平的过程。企业风险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分析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和确定风险的重要性水平。企业风险评价通常是和风险分析同步进行的,因而其方法也和风险分析相同。

企业风险评价的控制措施有:

1.企业对于重要事项面临的重要风险可能带来的重大影响,应当通过定量分析技术,确定各种可能性造成影响的数量,从而为企业采取恰当的风险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企业应当按照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对风险进行排序,明确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

3.企业应当对重要风险予以特别的关注,避免重要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损失。

(六)风险管理策略

一般情况下,对战略、财务、运营和法律风险,可采取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换、风险控制等方法。

1.企业针对各种风险建立确定风险应对措施的程序和方法,对具有较高发生概率、影响重大的风险优先考虑。

2.建立一套广泛适应的风险决策判断标准,即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和企业的风险承受程度确定不同的决策。

3.企业对降低风险水平所需成本进行合理分析,评估风险应对措施的成本与效益。

4.企业选定风险处理措施后,根据剩余风险重新校订风险。

5.企业要持续获得风险变化信息,有效地控制、管理风险,防范新风险的产生。

6.对重要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四、结论

企业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一次风险评估并不能一劳永逸。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险应对策略,以避免由于原来选择使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无效而影响内部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当企业经营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必须保持应有的灵敏度,针对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以使企业的目标在变化了的外部环境中得以实现。我国企业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才能真正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真正促进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玉环.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J].会计之友,2008 (10).

[2] 马宏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

篇6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RiskIdentification)的内容包括3个部分。(1)识别并确定项目有哪些潜在的风险。(2)识别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3)识别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项目团队成员均应参与到风险识别的过程,以便增加成员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和责任感,也均应认识到风险识别是一项不断重复的过程,因为在项目的进展中可能会有新的风险出现,旧的风险也可能会消失。风险分解结构(RiskBreakdownStructure)是风险识别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有助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现引起潜在风险的多种原因,具有多种分类结构,企业可以选择以往项目总结下来的结构或者引用新的结构。

3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包括定性风险分析和定量风险分析,后者一般在前者完成后进行。3.1定性风险分析定性风险分析(QualitativeRiskAnalysis)对已识别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排列出优先级,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和风险应对计划。风险的发生概率分为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客观概率是通过历史数据统计或大量的试验进行推测的,主观概率是通过专家经验或讨论进行推测的。客观概率比主观概率的准确性高,但在实际项目中有时很难收集到足够的历史数据或做进行大量的实验,所以主观概率不可或缺。概率影响矩阵(ProbabilityandImpactMatrix)是定性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已识别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对项目造成的影响的组合,划分出风险的高、中、低级别,并以不同的颜色标识优先级(见表1)。3.2定量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QuantitativeRiskAnalysis)是对定性风险分析中排出优先级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的过程,但有时会因为缺少足够的数据建立模型,而无法实施定量风险分析。预期货币值(ExpertedMonetaryValue)是定量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把方案中每个可能性的价值与其发生的概率相乘,再将所有乘积加在一起得出该方案的预期货币值EMV,从而辅助项目决策,通常在决策树中使用。

险应对计划

风险应对计划(PlanRiskResponse)是按照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来制定应对策略的过程。风险的应对策略包括回避、转移、减轻和接受4种,等级较高的风险通常采用回避和减轻策略,等级较低的风险则采用转移和接受策略。项目经理应该为每种风险选择至少一种应对策略(高优先级的风险可能需要备用策略,以防当前策略失去效用),得到全部项目关系人认可后为其指定一个明确的应对负责人。风险应对计划的对象是已识别的风险,但项目过程中存在着未知风险,无法进行主动管理,项目经理除了可以定期进行风险识别外,还可以通过分配一定的管理储备来应急。

5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RiskMonitoringandControl)是在项目中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风险,识别新的风险,实施风险应对计划并评估其效用的过程。偏差与趋势分析(VarianceandTrendAnalysis)是风险监控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可以通过分析项目当前阶段的挣值和计划价值、实际成本的差别,分析出项目的进度与成本是否出现偏差,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实施风险应对策略或使用管理储备应急。

6结语

在信息系统项目中,风险管理既是一项管理流程,保证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实现项目的按时按质完成,同时风险管理也是一项投资,不仅涉及人员的投入,还有资金和物资等的投入,因此其成本不应超过项目的预期收益,当一个项目完成后,企业应该对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建立主要风险清单,作为组织过程资产为下一个项目的风险管理做参考。

作者:李文彬 单位:韶关供电局

参考文献

[1]柳纯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篇7

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同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形成风险管理的依据。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组织确定信息安全要求的途径之一,属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通过风险评估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并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等级,从而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将风险控制在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风险评估是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的,风险评估遵循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的程序进行,按照这个程序的要求,我们拟对风险控制目标和风险分析进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第二十条明确地指出:“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目标设定是进行其他程序的前提。在管理当局识别和分析风险并采取行动来管理风险之前,首先必须要有目标。目标是有层级的,可以分为具体目标和战略目标。

一、具体目标

1.财务报告目标

一份可靠的财务报告为管理者提供适合既定目标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它支持管理者的决策并对主体活动进行监控,包括生产质量、员工与客户满意度结果、市场营销计划的成果等等。其中对外的报告还涉及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管理当局的讨论和分析以及向监督机构提交的报告等。

2.经营目标

经营目标与企业经营的有效性相关,设立经营目标的目的在于推动主体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中提高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经营目标需要反映主体所处的特定的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

3.合规性目标

法律和法规确定了最低的行为准则,企业从事活动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同时企业的合规记录可能会对它在市场和社会上的声誉产生极大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4.资产安全性目标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要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资产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而内部控制恰恰就是维护资产的安全性,使之各项活动顺利的开展。

恰当的目标设定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尽管目标为企业从事活动提供了可计量的标准,但是它们的重要性和优先程度各不相同。所以,企业应该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的目标。应当确保战略目标、具体目标和企业的风险容量相一致,不合适的目标会使企业承受太多不必要的风险,或者风险过大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明确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管理当局设定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并为组织确定具体目标。尽管一个企业战略目标一般是稳定的,但是它的具体目标却是动态的。具体目标应随着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重新调整,以便和战略目标相协调。作为高层次的目标,战略目标反映了管理当局就企业如何努力创造价值所做出的选择。在考虑备选战略目标时,管理当局要识别与一系列战略选择相关联的风险,并考虑它们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企业希望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里的成本是指企业各项资源的投入,包括了人、财、物以及放弃收益的机会成本。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是指识别所有可能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的损失风险,即找出影响预期目标实现的主要风险。这项工作要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入手,通过各种识别工具和方法来发现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即辨识风险,然后建立详细的风险清单,进行风险分析。识别过程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风险的辨识,即感知风险,找出各种风险及其存在之处;其次是对风险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引起风险的各种原因和可能的结果。风险识别的主要目的不仅要帮助企业认识和发现风险,还要为企业提供如何管理风险的思路。只有充分地识别风险,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

风险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各种客观的资料和风险事故的记录来分析,归纳和整理,以及必要的专家访问,从而找出各种明显和潜在的风险及其损失规律.风险具有可变性,因而风险识别是一项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要求风险管理者密切注意原有风险的变化,并随时发现新的风险。因此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系统性、连续性和全面性的原则。系统性是指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不同风险也有这样那样的联系。识别风险需要系统分析这些内在的联系,科学把握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发现真正潜在的重大风险。连续性是因为万事万物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事物在变,风险的质和量也在变,还有可能出现以前没有的风险。如果不是连续性的工作,就很难发现经济单位面临的潜在风险。全面性是指企业要尽可能对各个部门、各个重要环节或各个重要阶段进行识别和检测风险,不要放过任何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

为了系统、全面地认识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人们一直在研究和探索风险识别的方法。先介绍一种基本的风险识别方法——风险清单。

篇8

什么是安全风险管理?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从宏观角度而言,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存在于系统中的人、物和环境,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系统;而从微观角度而言,风险管理的对象就是指风险因素、危险源、隐患和事故等。

一、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

安全风险管理它是一种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它构建了科学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实现了良好的制度和措施保证,安全靠什么保证?安全靠良好的制度来保证措施的落实。事实证明,过去那种靠“人盯人、人管人”的管理机制,已经与当前的科学发展时代不相适应,甚至说可以制约着安全管理的发展,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以“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构建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是要把消除各种安全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目标的一种体系。

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增强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构建安全风险的防控体系,达到强化安全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各项生产和运输安全。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是对现有安全管理的总结、提炼和延伸,是突出预防、控制过程、实现闭环的科学安全管理体系。实际上是对正在实行的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工作思路的延续,是一种更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由风险管理的基础信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等几部分构成。风险管理的基础信息主要是指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的各种资源,以及实施风险管理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它是以后风险识别和分析的依据。风险识别是通过识别风险事件、影响范围、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潜在的后果等,建立初步的风险识别表。风险识别不仅要考虑有关事件带来的损失,也要考虑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它重点是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来进行识别。风险分析是指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如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等)对分析出的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的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为风险分级和风险控制提供依据。风险分析主要是分析导致风险事件的原因,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等。一般情况下,首先采用定性分析,初步了解风险等级和揭示主要风险。适当时,才使用更具体和定量的风险分析。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都不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如何处理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即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识别及分析的结果,首先按照高风险事件优先控制的原则进行风险控制;其次针对风险事件的前因和后果,风险控制的措施应按照“成因消除、频率降低、后果控制、后果减轻”的优先顺序来选择。对于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能真正切实起到控制作用,这还需要从适用性、可靠性、符合性、成本效益性等各方面来进行评价,确定安全风险是否能够有效控制。评价合格后我们就可以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并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在实施中,我们还要进行不断的进行监督检查,确定控制计划的可行性,按照P(计划)、D(实施)、C(检查)、A(总结)的程序不断的来完善风险控制。

三、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武汉铁路局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站后二标项目部在风险管理方面狠下功夫,宁西铁路全线施工都属于既有线作业,列车来往频繁,安全风险极大,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列车伤害和铁路行车安全事故。项目部依据风险管理系统方法,对所有作业项目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评价,识别出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工序,每月将评价出的中高风险工序进行公示,使所有施工人员都切实明白身边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风险级别。

依据营业线施工的特点,宁西铁路全线共识别出通信铁塔安装组立、自轮运转设备运行,接触网安装,承导线架设和调整等高空作业风险,为了控制此重大风险,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控制措施,落实“三位一体”防护制度,落实全员培训上岗,班前进行安全讲话与安全交底,施工人员正确佩戴防护用品用具,防护员加强现场监控,以及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等来进行风险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监督检查中,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梳理出营业线施工中数量和频次发生较多的违章行为,如列车经过施工地点施工作业不停止、无防护上道作业、防护员未正确接车等安全隐患,项目部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措施,整改完成后再次进行监督检查梳理分析,违章次数和频率大大减少,安全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良好的执行了风险管理的PDCA程序。

项目部定期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利用板报、标语、横幅等宣传载体,强化安全风险管理意识,落实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破解安全风险管理难题,进一步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对安全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安全风险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干部履职尽责、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促进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通过到基层、到班组宣传、讨论,听取意见和建议,发现和解决影响施工安全的实际问题,促进项目和施工现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四、再接再厉,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在当前全路都在学习安全风险管理的大好形势下、在全国狠抓安全管理的时机下,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的紧迫形势,整理思路,宣传发动到位,形成人人知晓、个个明白的氛围。要组织管理管理人员先学一步,让全体管理人员明白什么是安全风险管理,如何实行安全风险管理,了解掌握其真正的内涵、意义和要求。在管理人员先学习明白的基础上,再组织一线施工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学习,使施工人员正在真正的明白各自岗位上存在的风险,不断增强责任与危机意识、积极推进安全工作的开展,确保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9-23 -02

绪论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1月20日的2011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公告,2011年,我国汽车市场实现了平稳增长,汽车产销量双超1840万辆。在整车市场取得突破的同时,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快速发展,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依据我国汽车工业“十二五”规划草案,2015年,中国将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从汽车制造大国转向汽车强国,预计2015年产销量达到2500万辆。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空间依然巨大。但是目前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大多规模较小、缺乏创新能力、开发手段相对落后、整体水平较差,在高新技术零部件方面,对于跨国公司的依赖程度还很高。如何在我国当前良好的汽车销售前景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格局下,全面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力和项目开发能力,缩小和消除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是摆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中每位项目开发从业人眼前的重要课题,其中项目风险的分析和防控又是最基本的一个问题。

一、 研究意义

首先, 从国际国内市场发展形势看,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确面临很好的增长机会。但如果不解决内部存在的瓶颈,仍然难以抵御来自全球的竞争。目前除跨国企业外,我国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在项目开发中的风险分析和防范都是粗放式的,相比较国外系统化,工具化,量化的管理方法来说,还有不少差距。因此,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针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自身的状况,结合跨国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对项目风险分析及防范的方法进行探讨,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项目开发风险的分析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其次,随着我国近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产业链的日趋成熟,我国这个世界工厂已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地区,这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但另一方面,随着国内企业的飞速崛起以及众多国外汽车零部件巨头来华投资建厂,汽车零部件在我国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汽车主机厂对零部件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质量技术,优惠的价格,及时的交付能力外,更注重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以依托其具备可持续的增长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项目开发中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成为零部件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风险分析的思想形成于1916年法国经营之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的《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一书,但并未形成完整体系。直至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风险分析的研究在欧洲和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开展,风险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应用到不同种类的企业中。这些风险分析模型将风险识别和评价贯穿于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当中,体现了动态分析的特点,从而使风险分析的观念有了大的飞跃。

而我国风险分析的研究起步较晚,段开龄教授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推动风险分析的应用,发表了《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教育》专题报告。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出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标志着我国风险分析的研究从翻译引进向自主研究的转变。1997年后风险技术的研究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期,相关的学术著作和文献大量涌现,研究和应用领域也深入到了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并推出了系统缝隙方法。

三、项目风险相关概念

(一)有关风险的概念我们可以从风险管理学、经济学、保险学等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定义

风险有别于危险,风险包含着某种不确定性,每个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估计的,而危险则只是一种不良的预兆。所以有时虽然有危险存在,但并不一定非要承担这样的风险,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使之不发生。一般情况下,风险可以这样定义: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产生的潜在可能性。具体地说,风险一般应具备以下要素:(1)事件(不希望发生的变化); (2)事件的发生含有不确定性;(3)风险的影响(后果):(4)风险的原因。

将风险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即:

R=f(P , C )公式中,R—风险,p —概率,C —后果:(如下图)

(二)项目风险管理的含义

项目风险管理存在于各行各业。并且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规避风险和最小化风险后果影响的过程。

四、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

项目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立了风险管理的系统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风险,从系统过程的角度来管理理风险。一般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5个阶段。

(一)风险规划

风险规划指决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规划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将风险管理形成文件的过程,依靠策略和方法用于识别和跟踪风险源和风险范围;拟定风险应对反应计划;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进而确定风险变化情况并配置充足的资源。在进行风险规划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有:规划开始时,我们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形成文件。前期工作:确定目的和目标;明确具体区域的职责;明确需要补充的技术专业,规定评估过程和需要考虑的区域:规定选择处理方案的程序:规定评级图;确定报告和文档需求,规定报告要求和监控衡量标准:如有可能,还要明确如何评价潜在资源的能力。

(二)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直接的、潜在的)的所有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减少系统结构不稳定性,即发现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后果做出定性的评估。该步骤需要明确两个问题:(1)明确风险来自何方(确定风险源),并对风险事项进行分类,对风险源进行量化。(2)对风险的识别不能仅仅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对风险的测量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从而找出各种风险的特征及规律。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 德尔菲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情景分析法、故障分析法等。

(三)风险分析和评价

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影响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找到影响系统稳定的主要风险源或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严重度排序、风险的可探测度和可接受的风险底线。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可探测度,由此衡量风险的严重性。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目的是将各种数据转化成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进而对各种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度等级。在确定风险评价准则和风险决策准则后,可从决策角度评定风险的影响,计算出风险对决策准则影响的度量,由此确定可否接受风险,或者选择控制风险的方法,降低或转移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损失的严重性的同时还应考虑风险损失的相对性。在确定损失严重性的过程中,必须考量每一风险事件和所有风险事件可能产生的所有类型的损失及其对主体的单独影响和各种风险因素间的交互影响,既要考量直接损失、隐形损失,也要考量间接损失、无形损失。风险影响损失发生时间、持续时间、频度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对企业正常运营的影响至关重要。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概率分布的叠加模型、随机网络法、风险当量法等。

(四)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就是对风险提出对应的处置办法。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得出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与既定的系统规格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危险等级,从而决定采取何种措施有效处理风险,可以从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风险后果严重度和风险结果发生的探测度几个方面提出多种策略。

(五)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即是人们通过对风险识别、评估、处理各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监控风险实际是监控生产活动的进展和环境,即状态的变化,其目的是核对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的相同,要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控制计划,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当前风险监控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技术可供直接应用,原因在于风险具有复杂性、变动性、突发性、超前性等特点。风险监控应该针对风险的根本问题,制定量化的风险监控标准,采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预测系统,做好应急预案,才能实现高效的风险监控。有效的风险监控工作可以指出风险处理活动有哪些年正常之处,哪个风险正在成为直接问题,掌握了这些情况,管理部门就有充裕的时间采取纠正措施。同时,建立一整套管理指标体系,使之能以明确易懂的形式提供正确、及时而关系密切的风险信息,是进行风险监控的关键所在,风险监控的主要方法有:审核检查法、监视单、风险报告等。

五、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效率的迅猛提高,项目的规模化以及技术和组织处理的复杂化日益突出,这无疑增加了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项目风险管理对保证项目实施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组织项目运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六、结束语

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越是艰巨的项目我们越是要从细节出发做好防范和监控,使导致项目发生异常的风险最小化,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正常运作,最终达到我们对项目结果的期望。

参考文献:

[1]全球市场格局促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做大做强 —— 生意社,2010-01.

.

[2] 王凯.汽车零部件企业采购控制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12.

[3]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J/OL].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2011-07.

[4] 郑彦翔.关于浅议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文献综述[J/OL].2012-04.

篇10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外各种介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书籍被介绍到中国,风险管理的课程已经逐步在走进大学课堂。风险管理教学、研究和应用开始起步,企业经营领域的风险管理专著开始面世,在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已开始应用风险分析的理论,风险管理研究已成为管理学科研究领域中重要的课题。

风险管理力求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之正好符合有关方在时间和质量方面的要求。一方面,风险管理能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另一方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使生产活动中面临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员或机构进行企业风险管理活动,每个人或部门往往只针对自己工作中的风险独立地采取一定对策,缺乏系统性、全局性。企业中的风险管理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管理;企业中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间断性的,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指导。

构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是在对相关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分析可能导致生产活动中出现风险的根源性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企业各生产环节管理与运作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充分重视企业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并对风险分析的理论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将对成功实现企业目标,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风险管理的内涵

1.风险的含义

风险和危险是不同的,风险包含着一种不确定性,每个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估计的,而危险则只意味着一种不好的预兆。因此,有时虽然有危险存在,但不一定要冒此风险,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使之不发生,甚至带来转机。综上所述,可以这样定义的风险: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具体地说,风险一般应具备以下要素:(1)事件(不希望发生的变化);(2)事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3)风险的影响(后果);(4)风险的原因。

将风险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即

R=f(P,C)(1)

式中,R--风险,P-概率,C-后果。

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我们很容易混淆的概念:不确定性是客观事物永远发展变化的客观特性,是产生风险的原因。虽然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两个概念经常互相使用,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不确定性仅仅考虑事件发生的肯定程度,而风险则要考虑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不确定性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并不完全是坏事,关键要看不确定性是在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相反。再次说明,风险是针对不希望发生的事件而言的,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发生的可能性;

(2)一旦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由此知道,有两类事件的风险性质是没有争议的,一类事件是“高可能性,严重后果”,对这类事件可以立即判定属于高风险问题;另一类事件是“低可能性,轻微后果”,对这类事件我们可以立即判定属于低风险问题。有两类事件的风险等级的判定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它们是:

(1)高可能性,轻微后果;

(2)低可能性,严重后果。

这两类风险性质的判定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人由于持有不同的立场、观点,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判断。图中的后果严重程度如果逐步增大的话,人们在做出决定时会越犹豫,在这种情况下,对项目风险等级的判定会更加依赖个人的解释。这时,主管人员一方面要依靠不同领域的专家,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准备,对判定风险问题作最后的决断。

2.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管理涉及到各个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

从表层上分析,风险管理就是对生产活动或行为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从深层上研究,风险管理是指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评价等风险分析活动,对风险进行规划、控制、监督,从而增大应对威胁的机会,以成功地完成并实现总目标。风险管理的主体是管理人员,客体是生产活动中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大型、复杂的生产活动过程应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相应的风险负责人。

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由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控制、监督等过程组成,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职能,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保证生产活动顺利完成;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要符合经济性原则,充分体现风险成本效益关系,不是技术越高越好,而是合理优化达到最佳,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科学规避风险;风险管理具有生命周期性,在实施过程的每一阶段,均应进行风险管理,应根据风险变化状况及时调险应对策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动态风险管理。

三、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几个阶段:

1.风险规划

风险规划,指决定如何着手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规划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将风险其形成文件的过程,这套策略和方法用于识别和跟踪风险区;拟定风险缓解方案;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从而确定风险变化情况并配置充足的资源。在进行风险规划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风险管理策略、预定义角色和指责、各项风险容忍度、工作分解结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规划开始时,我们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形成文件。早期的工作是:确定目的和目标;明确具体区域的职责;明确需要补充的技术专业,规定评估过程和需要考虑的区域;规定选择处理方案的程序;规定评级图;确定报告和文档需求,规定报告要求和监控衡量标准。如有可能,还要明确如何评价潜在资源的能力。

风险规划过程的运行机制是为风险管理过程提供方法、技巧、工具或其他手段、定量的目标、应对策略、选择标准和风险数据库。其中,定量的目标表示了量化的目标;应对策略有助于确定应对风险的可选择方式;选择标准指在风险规划过程中制定策略;风险数据库包含历史风险信息和风险行动计划等。

风险管理计划在风险规划中起控制作用。风险管理计划要说明如何把风险分析和管理步骤应用到项目之中。该文件详细的说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的所有方面。风险管理计划还要说明项目整体评价的风险的基准是什么,应当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以及如何参照这些风险评价基准对项目整体进行评价。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面临的、潜在的)的所有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减少的结构不确定性。亦即发现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后果做出定性的估计。该步骤需要明确两个问题:明确风险来自何方(确定风险源),并对风险事项进行分类;对风险源进行初步量化。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应是一项持续性、反复作业的过程和工作。因为风险具有可变性、不确定性,任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改变原有风险的性质并产生新的风险。对风险的识别不仅要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对各种客观统计资料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特征及规律。

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情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应用广泛的故障树方法。故障树方法简称FTA,是用于大型复杂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的一个有力工具。利用FTA来分析一个系统时,我们关心的是找出造成某个不希望的事件(顶端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原因,FTA使用演绎的方法找出使顶端事件发生的可能的次级事件,反映了各次级事件引起顶端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就像一颗以顶端事件为根的倒长着的树,故障树因此得名。

3.风险分析和评价

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大小)、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找到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此衡量风险的严重性。

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目的是将各种数据转化成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进而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排序。在确定风险评价准则和风险决策准则后,可从决策角度评定风险的影响,计算出风险对决策准则影响的度量,由此确定可否接受风险,或者选择控制风险的方法,降低或转移风险。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时应注意风险损失的相对性,即在分析和评估风险损失时,不仅要正确估计损失的绝对量,而且要估计组织对可能发生的损失的承受力。在确定损失严重性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每一风险事件和所有风险事件可能产生的所有类型的损失及其对主体的综合影响,既要考虑直接损失、有形损失,也要考虑间接损失、无形损失。风险影响与损失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频度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

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概率分布的叠加模型(CIMM模型)、随机网络法、风险影响图分析法、风险当量法等。

4.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就是对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得出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的危险等级,从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有效处理风险,可以从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风险后果大小三个方面提出多种策略。

5.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就是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处理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监控风险实际上是监控生产活动的进展和环境,即情况的变化,其目的是:核对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的相同;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控制计划,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在风险监控过程中,及时发现那些新出现的以及预先制定的策略或措施不见效或性质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然后及时反馈,并根据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重新进行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和处理,同时还应对每一风险事件制定成败标准和判据。

风险监控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技术可供使用,由于风险具有复杂性、变动性、突发性、超前性等特点,风险监控应该围绕风险的基本问题,制定科学的风险监控标准,采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做好应急计划,实施高效的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任务是根据整个(风险)管理过程规定的衡量标准,全面跟踪并评价风险处理活动的执行情况。有效的风险监控工作可以指出风险处理活动有无不正常之处,哪些风险正在成为实际问题,掌握了这些情况,管理部门就有充裕的时间采取纠正措施。同时,建立一套管理指标体系,使之能以明确易懂的形式提供准确、及时而关系密切的风险信息,是进行风险监控的关键所在。

风险监控的主要方法有:审核检查法、监视单、风险报告等。

四、总结

风险管理是一个全寿命的动态过程,与管理的四个阶段,即启动、规划、实施和结束阶段密切结合,渗透在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之中。在企业有效开展风险管理能够促进各单位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能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经营环境,能够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大胆创新、探索性地恰当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成为关注的一个热点,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安全保障、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志码,A

20世纪80年代初期,风险管理的理念开始中国随后国内开始进行风险管理的研究。有部分企业开始引进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管理的理论,采用风险管理的经验识别、衡量和风险估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已经在我国的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金融行业、食品安全行业、电力行业和石油行业等,但是风险管理的理念一直未被应用到供水行业。21世纪以来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逐步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城市供水行业中来,如世界卫生组织为了风险管理在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应用指导出版了《水安全计划手册》——供水企业分步进行的风险管理,德国水气协会的TSM体系等都是风险管理理论在城市供水系统应用的典范。但是截止日前在我国范围内,风险管理的理论还没有在城市供水行业内得到系统的应用。供水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又是公共事业,供水安全是衡量我国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将风险管理理论系统的应用到我国城市供水行业中保障我国供水行业的安全也是当务之急。

1 城市供水系统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一般是通过事故的现象和导致的损失事件表现出来的。目前学术界对于风险的一般定义为:风险主体遭受损害的不确定性及其后果的综合,即风险主要包括2个方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所导致的后果危害性2个方面。城市供水系统的风险当然也离不开风险的一般定义中的2个主要因素,但是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城市供水系统中的风险进行范围的界定。众所周知,城市供水系统也包含许多方面如供水企业的运行规划、财务、供水系统运行指标等。但是在风险管理刚刚引入城市供水系统的初级阶段不可能将供水企业的所有内容均纳入到风险管理的范围之内。在此城市供水系统的风险主要指在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能引起供水系统的水质、水量和水压以及人员安全等方面的风险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风险,而对于引起城市供水系统其他方面的风险暂不纳入城市供水系统风险的概念之内。

目前我国的城市供水系统主要包括4个子系统:取水子系统、制水子系统、输配水子系统和二次供水子系统等。因此城市供水系统风险管理是指供水企业等风险管理主体,通过采用合适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城市供水系统中影响水质、水量、水压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并针对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现存条件下经济可行的风险应对措施来综合处理城市供水系统中的风险,以保障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行。

2 城市供水系统风险管理流程的建立

在我国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明确指出,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明确环境信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监督和检查等6个主要流程。在成功将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引入到城市供水系统的国际标准如:水安全计划手册和W1001《安全可靠的饮用水供应一正常模式下的风险管理》中关于城市供水系统风险管理流程也都基本依据风险管理的六大基本流程建立。结合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特点以及风险管理的六大基本流程建立了我国城市供水系统风险管理的流程,如图1所示。

2.1明确环境信息

明确环境信息是进行城市供水系统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供水系统的环境信息进行了充分的了解,才可以使后面的风险评估更准确。环境信息一般分为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环境信息。在明确城市供水系统的环境信息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可以采用安全调查表法确定城市供水系统的部分外部环境信息和大部分的内部环境信息,对于明确的内部环境信息可以采用城市供水系统特征描述的方法,将明确的内部环境信息进行清晰的整理。

2.2确定风险准则

在进行城市供水系统风险管理时必定要风险管理的风险进行严重性的等级划分,而风险准则即是组织用于评价风险重要程度的标准,反应了供水企业对于风险的承受度。需强调的是组织在制定风险准则的时候要注意与组织的既定风险管理方针相一致。风险准则主要确定以下内容:城市供水系统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风险的度量方法和风险等级的确定等。

2.3风险识别

对供水系统进行风险识别就是通过识别供水系统中的风险源、风险源可能的影响范围、可能造成的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的后果等,生成一个全面的风险列表。风险源识别不单单是识别风险事件,还要考虑其可能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所有重要的原因和后果。不论风险事件的风险源是否在组织的控制之下,或其原因是否已知,都应对其进行识别。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根据供水系统的特点,可以选择安全调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和事件树分析法等综合使用全面识别供水系统中的潜在风险源,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供水系统风险源清单。

2.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根据风险类型、获得的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的使用目的,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为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提供支持。风险分析要考虑导致风险的原因和风险源、风险事件的正面和负面的后果性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后果、风险源的相互关系以及风险的其他特性。

风险分析可以是定性的、半定量的、定量的或以上方法的组合。一般情况下,首先采用定性分析,初步了解风险等级和揭示主要风险。适当时,进行更具体和定量的分析。风险分析的定量和定性方法有很多,根据供水系统的可以分为多个影响层级以及同一层级的风险事故可以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特点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分析。

2.5风险评价

篇12

2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内容和过程

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过程大体归纳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4个方面。

2.1风险识别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识别就是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从而辨识出可能影响隧道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工期、费用、环境等目标的风险因素。识别内容包括在施工过程中,哪些风险应当考虑,引起这些风险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风险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如何。识别的原则是收集和研究资料、确定分析方法、确定隧道施工风险的主要类型、分析主要风险的构成、建立风险系统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2.2风险分析

进行隧道施工风险分析,有助于确定不确定因素变化对施工方案的影响程度,有助于确定工程造价对某一特定因素变动的敏感性。所以要针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其对实际环境和施工方案的敏感程度,预测并估算相关数据和采取预防措施的费用,或在不同情况下得到的收益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各种机遇的概率,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等。

2.3风险评估

在识别和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后,要对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对发生风险的概率及其破坏性后果做出评价。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施工前期,要针对地质等不确定性因素,通过定性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影响施工的关键因素进行预测,为制定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数据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地质信息、周围环境及设计目标等,选用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定性的评估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等,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有敏感性分析法和风险矩阵法等,本文将采用风险矩阵法对石长铁路柞树湾隧道施工进行风险评估。

2.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在确定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后,在分析出风险概率及其风险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项目设计参数、项目总体目标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应对措施,将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或可控制范围内。风险应对措施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担、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等。

3石长铁路柞树湾隧道施工风险识别与分析

3.1工程概况

柞树湾隧道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新港镇,属于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中的联络线隧道,用于连接京广线与石长铁路,隧道起讫里程为BXDK1+865~BXDK3+929,全长2.064km。其中明洞1.284km,暗洞780m,洞身最大埋深17m左右。柞树湾隧道下穿长沙绕城高速公路,在BXDK2+520~+540段与既有石长铁路下行线垂直相交,在BXDK2+585~+615段与京广铁路、捞霞联络线相交,在BXDK2+670~+705段与石长铁路上行线成110°夹角相交,在BXDK3+760~+840段与长沙市主干道金霞路(芙蓉北路)近似垂直相交。该隧道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条件较差,基本为Ⅴ级围岩~Ⅵ级围岩,地面有水塘及大量民房,施工难度大,安全要求高。

3.2施工风险识别与分析

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收集该隧道地段的水文和地质资料、设计和技术标准、下穿铁路和公路及其他建筑物的情况,针对编制的施工方案和拟采用的工法等,对所需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根据施工图设计阶段所做的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资料以及合同中反馈的有关信息,针对现场情况和施工水平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归纳起来分为2类,施工技术风险和施工管理风险。该隧道施工管理风险包括施工进度风险、项目成本风险、施工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施工进度风险主要指现场环境条件和施工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会导致工期延误;项目成本风险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控制不当会导致工程投资增加;施工环境发生变化,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机械操作不当,施工方案存在不确定因素都会引发施工质量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施工过程中发生塌方、涌水、触电、火灾、爆炸、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会引发安全风险。

4柞树湾隧道施工风险评估

采用风险矩阵法对柞树湾隧道施工进行风险评估(即采用概率理论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进行评估),先对风险评估中的威胁、脆弱性、资产3个基本要素进行识别、并赋值,从而确定风险事件中威胁出现的频率、脆弱性严重程度、资产的价值3个评估指标值;然后根据风险基本要素识别的结果和矩阵法原理,由威胁出现的频率和脆弱性严重程度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值,由脆弱性严重程度和风险事件作用的资产价值计算风险后果值;最后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值和风险后果值确定风险等级。

篇13

关键词:自筹工程 风险识别 风险估计 风险评价?

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就是分析测算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对建设项目预期目的带来的影响,评估各种风险发生概率及损失大小,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应对风险,减免损失,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及风险防范对策的选择。由于军队自筹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资金性质特殊,面临的风险往往比其他经济活动更大,因此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十分必要。

一、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识别与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识别就是在风险发生前运用特定方法系统地识别影响工程目标实现的风险并加以适当的判断、归类及鉴定的过程。风险识别对风险发生的地点、时间、条件及造成的影响作了初步的分析和判断,使军队自筹工程建设单位能正确识别存在的风险,为下一步风险评估奠定基础。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财务报表法、流程图法等,军队自筹工程中常采用流程图法。

流程图法就是根据工程实施先后顺序,对每阶段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罗列来确定存在的风险。如出包的工程,在项目准备阶段,存在资金未足额落实的风险;在招标阶段,存在违规招标的风险;在签订合同阶段,存在合同不完善的风险;在合同履行阶段,存在合同违约风险;在建成使用阶段,存在质量缺陷需返工的风险。但是采用流程图法所得到的风险识别结果比较笼统,因此对于大型自筹工程,需要进一步细化分析。

经过风险识别可明确工程存在的风险,主要有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合同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

二、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估计与评价

(一)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是建立在有效识别工程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风险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方法估计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大小。风险估计包括估计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失两方面内容。军队自筹工程风险估计常用方法有估计风险发生概率的概率分析法和估计风险损失的敏感性分析法。

1.风险发生概率的估计

概率估计法分为理论概率分布估计法和主观概率估计法。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军队自筹工程中普通的营房工程和基础设施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风险分布模型如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等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而一些特殊项目并不能直接套用理论概率分布,如医院手术室,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等,这时需要建设单位根据自己或专家的经验推测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即主观概率估计。主观概率估计与个人的经验积累程度、主观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知识水平有很大关系,因此不同的人要赋予不同的权重,这样得出的结果才能保证其可靠性。

2.风险损失的估计

风险损失的估计最常用的方法是敏感性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是考察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因素变动时所导致的工程建设项目目标受影响程度即敏感性,并据此确定风险损失的大小,为工程风险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敏感性分析,注重那些发生微小变动就给工程项目带来较大损失的风险因素,即敏感性较大的风险因素,在这些风险上投入主要精力。在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敏感因素主要包括资金的投入,合同履行情况,自然灾害,市场价格变动等。

(二)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评价

投资风险评价就是在风险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对工程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风险影响程度对风险等级进行排序,将其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进行比较,作为下一步如何防范风险的依据。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和等级。风险评价常采用专家打分法。

专家打分法指通过向专家征询意见后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确定风险排序,掌握工程风险概况。其步骤为:第一步,利用风险识别和估计的结果,得出各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及对工程的影响程度,确定每项风险因素的权重;第二步,确定每项风险因素的等级值,从高到低按10分制打分,分值越高影响越大;第三步,将每项风险的分值乘以权重后得出该风险的综合得分。将分值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得分较高者即为关键因素。在确定风险排序及关键风险时,对于部队战备需要或与官兵利益紧密相关的项目,批准后即使面临较大风险也不能将之定为关键风险。

四、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的防范对策

经过风险分析后,军队自筹工程建设单位就可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对策。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风险防范思想教育,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军队自筹工程建设单位及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教育,重视风险。要树立全员风险防范意识,把风险防范意识贯彻到参与工程建设的所有人员中;要树立风险防范全过程意识,在自筹工程建设实施的全过程中都要提高警惕;要树立风险防范法律意识,依据合同和法律法规来解决风险问题。

(二)落实风险防范责任,做到奖惩分明

要落实风险防范责任,从单位首长到负责具体工作的个人,按照不同职责范围落实相应的责任,通过考核确定各单位和个人的风险防范工作绩效,对于风险防范效果好,主动规避风险的单位和个人要奖励,而不采取主动措施防范风险的单位和个人则要予以惩罚。

(三)正确选择风险防范手段,灵活应对风险

应对军队自筹工程投资风险要选择合适的风险防范手段,灵活应对风险。常用对策有四种:一是从源头上切断风险发生的可能,即风险回避;二是通过恰当的途径将风险转移到其他主体上,即风险转移;三是若风险发生可采取适当措施使风险损失尽量降低,即风险缓和;四是危害不大的风险可以由单位自己承担,即风险自留。自筹工程建设单位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防范手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