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计算机编程初级教学

计算机编程初级教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11:11: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计算机编程初级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计算机编程初级教学

篇1

一、计算机编程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编程语言教学在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编程语言教学是一个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抽象化和模块化。一般情况下,在教学中,中职学校大多数都把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教学重点方向侧重于对学生的自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理论教学安排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缺乏对理论学习的兴趣,缺乏理论知识的储备。

2.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中职院校所进行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教学虽然是初级化编程语言的教学,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学习仍然是较为陌生和复杂的。虽然计算机编程语言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方向不能改变,但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进行较为灵活化的改进。现在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教学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形式出现厌烦情绪,无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3.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

由于各种原因,各类中职院校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生源质量出现了下降的现象,根据我多年教学工作的经验发现,当代学生大部分存在厌学情绪。上课时,身在教室心在游戏,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层出不穷。

二、计算机编程语言教学的改进措施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中考中没有发挥了自己应有水平的学生,然而这样的结果出现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学生智力比别的孩子差,而是因为学生在初中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在计算机编程语言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基础薄弱、对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要扭转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对学生的态度。

2.教师要积极扭转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在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计算机编程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教师队伍的整改开始。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适合相关学校情况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尽量多地在课堂上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化教学地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情景化教学和多角度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

质量。

3.适当调整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教学目标内容的制订一方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社会市场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化完善的培养。同时在初级编程语言的教学中根据相应的学习教学情况也可以适当渗透高级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篇2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课程,计算机网络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与众多专业都有交叉,这主要是由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决定的。各大高校非网络和计算机的工科专业均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因课时较少,导致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1-2]。目前高校部分专业已经纳入卓越计划,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文提出了向面分层分流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设计,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实验,满足学生在初级模块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基础实验,再通过分流,因材施教,将学生按兴趣和特长引入到高级模块,实现针对性培养,让优秀的学生有成就感[3-4],达到利用较少的学时,也能在特定方向深入学习,完成高级实验项目,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1面向分层分流的实验项目设计

为了提高教学效益时间比,将计算机网络的课程组织结构进行重构,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基础模块中基础实验操作。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将提高模块分为两个方向:网络工程和网络编程。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和调研后的学生兴趣与市场需求,本课程实验分层分流模块化设计如图1所示。图1计算机网络分层分流模块化设计经过学生问卷调查和对其他国内外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研究,基础实验选择了简单的路由器配置实验和客户服务器程序编写,要求所有学生独立完成。提高实验则更强调设计性和综合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保证学生在固定的学时内,能够深入某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2网络工程方向实验项目设计

网络工程基础实验:采用sybex公司的路由器模拟器sybex-router,现成的拓扑结构,包含Cisco2611路由器3台、运行终端模拟程序PC两台和Cisco1900交换机一台。路由器每个接口和PC机的IP地址已经分配好,只需要简单配置即可,内容如表1所示。网络工程高级实验:如表2所示,采用PacketTracer6.2,自己设计网络拓扑,作IP规划,完成网络设备的基础配置后,再进行一些高级功能的配置。

3网络编程方向实验项目设计

网络编程对学生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其中的基础实验,要求编写客户服务器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客户端能实现与服务器的连接。(2)客户端从键盘输入一行字符信息,发送到服务器。(3)服务器将收到的字符显示为字符对应的ASCII码。(4)服务器把转换后的ASCII码发送到客户端。(5)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ASCII码,将其显示在屏幕上。网络编程高级实验:编写客户服务器程序,可以实现以下功能:(6)服务器支持多个客户端的连接,客户之间的通信要求通过服务器中转。(7)当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时,服务器会要求客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用户名和密码保存在服务器名为user_pass.txt文件中。(8)如果密码不正确,服务器会要求客户重新输入,如果3次出错,则连接失败,客户的IP将被锁定10分钟,才能再次发起连接请求。(9)客户认证成功后,服务器支持客户发送表3中的命令,作相应的处理。如果服务器不能识别的命令,将会在客户端显示错误信息。在基础模块上的分层分流方法和递进式的实验项目设计,可以解决因课时较少导致实践能力训练不足的问题,还可以解决针对不同兴趣爱好学生因材施教的问题。

4结语

对我校15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实测证明,该实验方案的实施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践应用能力。课后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

作者:文展 李文藻 文成玉 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杨婕.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5(13):168-169.

篇3

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为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提供帮助。学习程序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编程方法、语法知识及基本思想的学习来锻炼其分析能力、解决能力、设计能力和思维能力。如何就当前教学情形与学生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改革,以及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计算机人才,是值得广大技术教学机构及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1.缺乏计算机基础及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计算机程序的学习不仅需要较为扎实的计算机基础,而且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然而在技工学校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是可想而知的。技工学校学生因为基础薄弱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力不从心,再加上学生们并未能充分认识计算机本身解题,所以他们对计算机产生了一定的畏惧感,在心底对计算机的学习设置了一道障碍。另外,许多学生对程序设计这一课程缺乏兴趣,在上课的过程中不积极听讲,且在课堂上有玩手机、讲话、睡觉等不良行为,在课后也不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上述两种问题,他们感觉不到学习程序设计的意义所在。

2.缺乏先进教学方法

从当前的学习形式来看,在程序设计的课堂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讲述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的模式。虽然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实践的机会,然而大多数学生都遵照课本上现成的操作步骤或实例来进行编辑调试,一旦调试成功就表示任务完成。此种教学方法仅仅只是让学生认识一些层序设计语法及调试技巧,并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通过程序设计语言并结合具体情况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照书操作的行为十分不利于其分析能力的培养。

3.缺乏有效的全面考核方法

当前所采用的考核方法主要以笔试为主。笔试有个很大的弊端,通过死记硬背将知识引入脑海,但是在考试过后,转眼即忘。正是此种考核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检验,也不能将教学已经取得的效果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在考核问题上应进行进一步的改善,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

二、促进计算机编程教学的具体方法

1.引导学生明确程序设计语言定义

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心中对计算机程序设计通常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他们觉得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都是计算机“高手”,实则不然,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大系统下虽然需要资深的计算机程序员来进行分析与设计,但是基本的初级程序员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程序设计语言当做一个语言工具,并使学生明白它是一项对控制机器进行描述的语言,还可以进行运算并方便程序员之间相互交流的语言。就拿学习英文来举例,英语同样是用于交流的一种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向英语为母语的人明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程序设计语言不仅使程序员可以看懂,而且在编译软件的帮助下让计算机能够看懂,使其按照“语言”的指示来执行任务。另外,在学习编程语言的时候为了鼓励学生,教师还要向学生说明编程语言的语法及词汇量远远小于任何一类用于现实生活交流的语种,从而尽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

2.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伪代码的概念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关于使用流程图来对算法进行描述。然而,流程图的框图结构只有在算法清晰的时候才方便编写,一旦初学者或程序员对算法不明确,框图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大多数初学者并不爱使用流程图。初学者通常都比较热衷于直接使用计算机语言来进行编写或者直接用自然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而自然语言的描述通常缺乏准确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伪代码,不仅能让学生轻松接受,还能对算法进行有效描述。另外,伪代码的使用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消除对程序编写的恐惧感,并在看过程序设计语言专家的经典教材后就会发现他们在对通用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描述的时候所采用的都是伪代码。

3.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调试的理解

技工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具有较强的实验性,虽然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语言本身且能写出一些程序,但是每次实践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就算是一个很小的程序也会存在着不少的错误。问题的存在并不在于编写程序中的语法问题而是学生们在算法及逻辑所引起的错误让他们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以帮助学生解决调试问题:第一,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般编程工具的基本手段,如编程工具软件带的step into,step over等调试手段,并且在讲述过后让学生当堂练习;第二,教师要将平常所积累调试经验传授给学生,通过实践来引导学生。教师在工作中所遇到的BUG通常是小错误,而错误的概率越小却意味着调试难度也将随之增加。因此就需要对那些错误的具体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然后通过程序编写前写的伪代码来确定可疑程序。在可疑程序确定之后便开始设法让这类程序进行反复运行以增加错误出现概率进而积累程序所显示的信息并将之用来确诊。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程序设计语言在计算机领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技工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认清编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具有针对性地对之加以解决,以促进将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计算机人才的最终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4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定位在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科学合理地确定培养目标,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具有独立学院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确定不同于其他院校的质量标准和要求,还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去实施教育行为达到教育实效。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很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个方面是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要积极探索一种方法,如何在校提高学生编程能力,这是培养计算机高级应用型人才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缺点是基础不够扎实、自制能力、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不够。为了提高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学质量,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上进行改革,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1.目前计算机实践教学概况

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普遍的现象是:学生学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虽然考试通过了,但绝大多数学生反映不会设计和编写一个程序。去应聘时,感觉大学三年什么也没有学。原因是:

1.1在大学四年里,虽然不少课程都涉及到算法和编程,但由于各门课程教学都是孤岛,无法对学生编程进行系统考核。在实验教学指导上,老师包的过多,限制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实验教学中,通常是由按教师编制好的步骤进行,使得学生容易出现依赖性,缺乏主动思维,因而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利。

1.2多数任课老师不太清楚,学生更不清楚大学四年学习后,各门课程的衔接,更不清楚四年学习,我们将培养怎样的“职业标准人才”,因此,出现学生学完所有计算机课程后,编程能力很差,甚至无编程能力。

1.3在教学计划制定后,较多的注重课堂授课质量的提高,对实践教学部分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忽略解决实际工程能力的培养。创造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少。尤其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够。

1.4学生实验报告抄袭现象较严重,程序不是自己编写,而是将他人的程序拷贝过来,甚至连名字都不改的拷贝过来。

2.软件人才编程量化考核的几点建议

编码行数是判断软件开发熟练度及从业经验的重要指标。根据行业现状,达到20000行编码并具有相关职业素质的人员可被认为是一名合格的软件从业者。分析了我们的教学计划,对我系计算机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编程量化考核的思路,并进行探讨与实实践。具体做法是:

2.1确定编码条数。分析计算机专业学生有关编程课程特点及IT岗位对学生的基本需求,确定四年来学生在高级语言的编程能力上要达到初级程序员的水平。定位四年来学生阅读和编程的程序条数达到12000条的指标。并探讨把要求学生完成上万行编程语句作为量化考核,量化深透到各门课程训练(课程设计或课程实验)中,从而使实践教学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虚拟到真实,把专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2.2确定编码量化指标。参照按一个合格的程序员的“职业技能标尺”,将编程量化总指标分解到涉及的各门课程中,给出四年有关课程的编程量化指标如表1所示。

有了这个指标,各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和实验指导老师都明确实验的要求,学生也明确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编程能力要有哪些提高。防止上课和实践脱节。

2.3加强实验指导书的编写。根据编程量化指标的要求编写实验指导书,一般指导书的内容要求先读后编,不断提高学生的编程兴趣和技能。

2.4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每一门有关课程都要有一位专任老师参加编程量化实践教学。承担实践教学的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经常讨论编程量化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2.5严格教学环节,优化考核办法。实验结果的验收方式是考核很关键的问题,最初几门量化考核课程最好使用逐个学生验收的办法,防止学生抄袭现象,督促学生很好完成课程实验内容,即使程序是拷贝其他同学,为了验收,他也要很好的读懂,真正了解程序的编写

2.6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其他教学一样,计算机软件教学过程同样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双边活动过程。要将量化考核的标准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四年来,自己在编程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初步实施

上学期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根据编程量化的要求,针对算法的实现,让学生阅读了进程调度、作业调度、存储管理、文件系统等近1000条的程序,编写了近500条的程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但对操作系统的算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对C语言编程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学生反映这次课程设计收获较大,由于有编程量化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生,加上最后实验的验收是一个一个的进行,学生很认真、努力完成任务,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增强了我们开展编程量化教学探讨的信心。如果有关课程都能执行编程量化考核标准,四年下来,相信一定会为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打下很好的基础。

4.存在问题

4.1如何对学生编程进行系统考核。

4.2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课老师一定要参加实践教学,使得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篇5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72-05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言

自20世纪末美军提出“网络中心战”概念以来,战争模式逐渐从武器平台对抗转变为以网络为中心的体系对抗,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场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军革浪潮。从根本上说,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推动这一变革的原动力。鉴于网络技术对军事行动乃至整个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成为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初级指挥人才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

计算机网络一般被视为计算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在军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全期培养计划中长期作为拓展知识面的选修课对待,教学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严重影响了后续军事网络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初级指挥人才的职业价值取向,按照理工大学“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通信工程专业定位出发,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设计。

1 教学目标定位

1.1 专业定位

传统上,计算机相关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学时十分有限。然而,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并且在战场“制信息权”争夺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通信工程专业初级指挥人才必须深入了解网络原理才能胜任未来联合作战的岗位需求。2006年,美军在新版的联合出版物《联合通信系统》中提出不再使用“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系统”这一术语,改用“指挥与控制(C2)”和“通信系统”替代心,这反映出新军革背景下通信与计算机融合的发展趋势。即便是在民用领域,“三网融合”技术也使得传统通信网络“终端+传输+交换”格局向“终端+云”模式转变。因此,笔者认为军校通信工程专业必须加大计算机教育的比重,某种意义上说应该将其作为“准计算机专业”对待。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IEEE和ACM制订的《计算课程体系2005(CC2005)》是世界范围内广泛认可的课程设置指导性文件。根据CC2005的定义,所谓计算是指“任何需要、得益于或者创造计算机的面向目标的活动”。计算学科主要被划分为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软件工程5个专业。

2008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推出的最新版《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CFC2008)》指出: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使他们掌握应用计算机的知识,能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成为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推荐的课程体系进行适当修改,进一步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军队高等教育首先是国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具体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应满足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军队高等教育又有其独特的职业价值取向,即培养胜任部队第一任职的“基础宽厚、信息主导、技指合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初级指挥人才。从CC2005划分的专业来看,面向部队初级指挥岗位的通信工程专业更接近信息技术专业或信息系统专业,具体的需求可以表述为:在特定军事应用环境下,通过选择、创造、应用、集成和管理的网络通信技术来满足作战需要,或者关注战场信息资源的获取、部署、管理及使用,并能分析战场信息需求和相关的组织运用过程,详细描述、设计、组织、维护与作战目标相一致的网络通信系统。

笔者认为,使学员理解现代指挥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在战争实践中发挥作战效能应该是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具体目标应该落实到针对网络体系中的各种部件、装备乃至系统做到“能组网、懂管理、会应用”,这应该是军事院校通信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和鲜明特色。

1.2 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是增强学员的信息素质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这一观念基本上已经形成普遍共识。由于计算机网络是当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之一,课程内容非常庞杂。而对于军校通信工程专业来说,计算机类课程学时非常有限,远不能与地方高校同类专业相比。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定位一直比较模糊。早期计算机网络并不单独设课,而是采取在一些涉及网络的相关专业课程中泛泛介绍7层协议概念。近年单独设课后,一度出现了宽带通信网与Internet的主线之争。目前仍然存在偏重基础理论还是偏重应用能力的分歧。

CFC2008对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要求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TCP/IP协议作为基础,以Intemet作为实例讲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学会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方法,了解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从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教学应该以Internet为主线,并且要强调基本原理。

笔者认为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为教学重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素质教育要求必须着眼学员未来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必须培养学员关注表面现象背后的科学问题,锻炼对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网络应用能力同样需要给予高度关注,这一点对于军校学员尤其重要。如何处理学时有限的矛盾呢?关键是要摒弃用一门课解决所有问题的幻想,通过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和分层次的应用能力培养环节达到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并举的目标。

结合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笔者梳理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与网络相关的模块见图1。数字通信原理、计算机硬件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是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本定位是使学员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协议工作原理和基本网络工具的使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后续课程理解和掌握军事网络的技术特点,比如战术环境下对网络协议、设备、组网应用的特殊要求。网络应用能力则可以通过学员自主选择开放实验,或者在本科导师的指导下申请创新课题,完成毕业设计得到必要的培养和拓展训练。

2 教材选取

目前公开出版的计算机网络教材种类繁多。笔者重点比较了几本获得大多数本科院校公认的教材:Tanenbaum教授编著的《计算机网络》、谢希仁教授编著的《计算机网络》、Peterson和Davie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Kurose和Ross编著的《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Tanenbaum教授与谢教授的《计算机网络》早期版本都以OSI 7层协议模型为主线,较新的版本改为以TCPhP的5层结构来组织内容,并结合了一些新出现的技术和标准。课程内容从物理层向应用层自底向上讲解网络的概念、基本原理、技术和体系结构,教学比较偏重理论,不便于开展实验。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同样采用自底向上逐层讲解的思路,但是作者反对严格地分层,强调计算机网络的系统观,围绕“为什么这样设计网络”阐述关键技术和协议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需要有充足的学时保证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选用了《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讲授内容以Intemet为线索,自应用层向下逐层讲解协议原理。自顶向下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讲解体系结构内容枯燥、不易理解的通病,从学员最熟悉的应用层开始层层深入。该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精心设计了大量的课后实践任务,使复杂的网络问题变得易于理解,便于学员开展自主学习。

3 教学内容安排

对于计算机网络这样飞速发展的领域来说,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是不可取的,应该着重培养学员的洞察力,能够通过自己思考辨别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哪些是本质的,哪些是表面的;因此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既要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学员的接受能力,同时还要强调网络基本应用能力。

对于不同专业来说,普遍认可的方法是对教学层次和内容进行分类,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笔者认为即便对同一专业的学员也应该提供分层次的自主学习和实验环节,鼓励学员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深入钻研网络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笔者按照通信工程专业初级指挥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以解决学时不够这一突出矛盾。理论教学内容仅选取了教材《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的前5章,具体内容和知识点见表1,强调重要概念的对比理解。实践环节区分了协议分析实验、编程实验、虚拟实验、开放实验和创新课题5个层次,见表2。其中,协议分析实验、编程实验和虚拟实验要求课内完成,开放实验和创新课题则由学员自主选择。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规定在毕业设计开题之前每名本科生至少要完成一个开放实验或创新课题。

4 教学方法设计

鉴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一直在探索和推广以小班化教学模式进行本课程的教学。近几年,笔者多次承担了计算机网络课程重点教学改革试点,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综合运用的基础上,总结了两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

4.1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归纳分析”的模式,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课程教学中,困扰学员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网络协议为什么要分层?教材第1章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并不能完全打消他们的疑虑,实际上这个问题必须等到对整个网络的发展史、广域网、局域网等基本概念以及网络程序设计有一定认识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因此,笔者并不急于解释这个问题,而是让学员带着这个问题从应用层逐层向下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直到最后安排一次课堂讨论,得出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答案。再比如,讲解HTTP协议时,笔者首先从早期互联网上多媒体信息共享不便的问题,讲到Berners-Lee在一个“灵感”启发下用3个创新发明了万维网,然后通过军训网上的具体实例分析,发现非持久连接HTTP协议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引导学员提出并发连接、持久连接、流水线式持久连接等改进方案。最后,结合当前万维网信息检索不便的问题,展望未来语义网的发展。实践证明,这种问题驱动的方法符合计算机应用教育的特点和学员的认知规律,让学员从关注知识点转向关注思维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2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

笔者根据班级人数制定了十几个课题,不仅侧重原理应用同时也兼顾理论。课题主要是用Wireshark分析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交互过程,另外还有Diikstra算法和Socket网络编程,以及ALOHA和CSMA协议性能分析等。教员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示例程序和课外阅读材料,要求每个学员完成所有课题,课堂上指定一名学员上讲台简短报告完成情况,就其中的重要原理和问题展开集体讨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情况说明,这是在课内学时有限的情况下,督促和引导学员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网络技术,锻炼网络应用能力的好方法,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

篇6

作为承担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职院校,理应承担起应用软件初级开发人才的培养任务。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软件专业,主要是软件工程专业,仍然沿用软件工程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是本科的微缩版,没有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起一套独特的、完整的、适用的教学体系,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本人借鉴国际著名IT厂商,参照国内多家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对软件工程专业技术课程,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1. 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要掌握的专业技能是使用当今最流行最先进的高级语言进行编程,学生毕业时应取得中级程序员资格,能在系统分析员和软件工程师领导下进行应用软件编程工作。

2. 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作相应的改革与调整。围绕各阶段学习的中心任务,第一学年要打好基础,第二学年要强化主干,第三学年要以典型工程引路,通过强化实训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课的安排每学年各有侧重。

(1)打好基础

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年在学习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的同时,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C语言”、“数据库”、“dHTML”、“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等专业基础课程,为学习主干课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我们还特别重视这一阶段学生的打字训练。要求每一个学生的汉字录入速度达到60字/分钟,只有打字动作规范,熟练到能够轻松盲打,编程才能精神集中而不易疲劳,工作才能高效而愉快。当今软件大国印度是我们要学习、借鉴的对象,我们的程序员在英语沟通能力上和打字能力上普遍不及印度程序员,如果说英语沟通能力上他们有优势的话,那么在中英文打字这一点上我们就没有理由一定要输给他们。

(2)强化主干课

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掌握的工具的先进性和熟练程度。在基于WEB的开发环境下,JAVASCRIPT、JAVA、JSP、XML是当今最先进、最流行的编程语言,是程序员最爱选择的开发工具。熟练地掌握这些编程工具,形成一条得心应手的工具链,就为学生独立开发小型软件或参与开发中型软件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工具,就必须强化训练。有所为就得有所不为,在课程设置上减少平行课有利于强化训练。开了JAVA,就不开C++、C#,开了JSP,就不开ASP,这样学生们就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在有限的几门语言上,避免“样样通样样松”的弊端。又由于JAVASCRIPT、JAVA、JSP等语言风格一致(都是面向对象的)、语法一致(都沿用了C语言的语法),避免了不同类型语言之间的混淆,减少了学习的难度,确保学生们学得懂、用得上。

(3)典型工程引路

实训课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有效手段。实训课贯穿于三年学习的全过程,但越到高年级,实训的综合程度越高。这一阶段的实训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案例也更接近于典型工程。实训课的最后阶段就是毕业设计。在做典型工程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写出的程序应结构合理,符合软件规范,具有可读性,应备有完整的相应文档。为此,在第三学年专门开设有“软件工程”课程。

二、积极推进教与学的改革

教学改革一方面是教,另一方面是学。一方面是老师,一方面是学生。要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措施,着力提高教师授课的艺术性、科学性、趣味性、形象性,从学生方面着力提高参与性、实践性、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和学相互促进,各有收获。

教师方面除要求提高常规教学的能力之外,特别是软件编程课教学方面,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尽可能多地在机房上课,使当堂学的内容当堂消化,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感性认识,通过亲手实践使课堂知识尽快地掌握。在学生基础文化素质普遍薄弱的情况下,采用多模式的教学方法和突出个性的学习方法,通过适合学生特点的指导学习(如演讲、辩论、项目实习等),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与应用工具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与职业素质。要探索出一套多模式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课、上机课、学习指导课、在线学习课融为一体。以理论课讲授专业知识;上机课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实习课学习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在线学习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14-02

1 前言

过去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敢尝试采用基础编程工具进行教学,但是从实际上看,基础编程工具有助于初中学生逐渐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子计算机操作方式,特别是基础编程工具对于学生的综合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思维有着较为积极的辅助作用。未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更加日新月异,初中生在接触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时,也应该适当地接触一些基础编程工具,这样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应用技能,随之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当前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克服过去在编程工具的应用上缺乏综合运用思维的缺憾。因此,应该重视初中信息技术与基础编程工具互相之间的结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应用水平。

2 基础编程工具概述

目前,电子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比较深入的阶段,特别是信息化产品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智能化的移动电话还有平板电脑等都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已经逐渐接触一些信息化的工具,他们对于信息化的认知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深入,并且也影响了他们在信息技术类课程学习时的学习偏好,他们对于电子计算机技术也有自己的兴趣,这些都会影响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方向。

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特点,基础编程工具的引入有一定的必要性。编程工具实际上是电子计算机千变万化技术的根源,对于当代的信息技术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过于深奥的编程技术内容不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所以只有从简易的基础编程工具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相应的技术内容,并鼓励初中生学习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当前基础编程类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种,Hopscotch技术类的编码编辑类软件。Hop-scotch技术主要是为每一个初步学习编程工具技术的人提供基本编程设计工具。运用Hopscotch这一类技术可以相对轻松地进行教学。Hopscotch可以拖曳各类代码的方式进行程序开发,其特色就是对于编程代码符号的个别控制,在运用上相对比较便捷。不过Hopscotch软件主要是依靠iPad平板进行编辑。而Scratch软件则是一种免费的编程编辑方式,其允许初学者对动画或者游戏等通过在线社区进行分享,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基础编程工具的操作模式,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编程的基础概念,而且也以分享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1]。

第二种,Alice等基础的动画编程工具。Alice软件是一种免费的3D动画编程软件,这样的一种软件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和互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电子计算机的动画编程模式。学生通过Alice软件能够进行简单的视频动画编辑,体会动画编辑的乐趣,掌握基本的立体3D编辑模式等。Tynker软件与上述软件也相仿,这种在线编程软件也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动画的编辑过程。因为Tynker软件是基于可视化的编程语言,这样也就不需要学生掌握相对比较复杂的编程语法,只需要学生将这些可视化的代码组合在一起,就能构成一个具体的项目。

第三种,Hackety Hack软件类的编程教学工具。Hackety

Hack这一类的编程工具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编程教学,使用Hackety Hack软件的学生不需要掌握编程经验,而是以开发型的简易编程语言进行桌面应用开发,而且更侧重于进行教学和引导,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发展有比较大的推动作用。这类软件与Kodable软件类似,主要是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掌握编程的方法,特别是游戏和编程的指令互相之间结合,并且提供不同层次和课程的编程教学内容。

第四种,RoboMind软件等属于游戏编程教学类的软件。RoboMind主要是让W生在操作游戏界面之中逐渐学习基础编程的工具和方法等。从RoboMind软件的内部结构上看,其对于编程代码采用如同积木的方式,让学生逐步学习基础编程的方法,这种方式也是以游戏作为主要的引导模式。而类似Etoys和Waterbear等编程软件工具包,也是让学生采用拖曳游戏的方式,以可视化的编程语言作为基础,让学生在不需要编程语法的基础上创建一些新的文件,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操作[2]。

从上述四种类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编程教学软件和工具,都具备各自的特色,其出发点都是让日常的教学更加便捷,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日常的编辑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编程学习。这种学习有其便捷性,也有助于初中学生提高学习编程方面的兴趣,实际上有助于带动学生更进一步地学好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知识。

3 基础编程工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基础编程工具是多元化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当前基础编程工具的各种类型所呈现出的特性,有的放矢地鼓励学生运用这些编程工具,更好地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特别是当前初中学生普遍缺乏电子计算机编程的基础,在语法的掌握上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主要难点和重点,用好基础编程工具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基础编程工具探索和解决问题。

从当前的实践状况看,基础编程工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采用游戏类的编程教学软件,引导初中生逐渐形成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初中生还处于一个年龄相对较低的阶段,他们往往好奇心比较强,喜欢玩一些游戏。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抓住初中生的这种普遍爱玩的心理,通过游戏类的编程工具进行逐步引导,让学生通过拖动编程代码的一些模块,或者在游戏当中体会电子计算机编程的基础知识。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全面地分析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疑难,运用在线教学互动平台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进而不断地提升对电子计算机编程的热爱,让学生真正运用好这种游戏类的工具,同时要避免学生沉溺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电子教学平台上的远程监督控制,对学生在编程工具游戏中的具体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尝试运用编程工具进行编程的兴趣和信心。

2)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注重采用一些教学类的编程工具,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这些编程模式,从而带动学生逐渐掌握初中信息技术知识。虽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之中并没有真正将编程方面的知识纳入知识系统框架里,但是初中学生适当地掌握一些编程工具和应用技术还是有比较大的必要性,因为这样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电子信息化编程的思维,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课程中相对比较难的内容。如办公室软件中的一些基础操作,实际上也和部分简单的基础编程手段是相似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引用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接触一些教学类的基础编程方面的工具,进而更好地把握住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里的部分重点和难点。从本质上看,很多电子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都会体现出一定的信息化编程思维,这些思维的普及和推广,也可以通过教学类的基础编程工具进行引导教学,以此让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渐热爱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综合运用技能。

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应该相对注重让学生参与到三维动画编程运用中。因为很多初中学生比较喜欢观看动画,他们对于三维动画的热爱和关注,也可以成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地尝试运用基础编程工具,对一些简单的三维动画进行编程和设计。在初步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手把手地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尝试,对于学生在编辑三维立体动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面授或者是在线控制教学等方式进行指导。学生在基本掌握了动画基础编程工具的运用方式之后,应该让学生适当地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应该注重以引导为主,特别是观察学生在编辑过程中的进步和困难,让学生逐渐掌握电子计算机的一般编程模式,在基础编程工具和教学软件里面体会编程的基本内涵,从而为学生更进一步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奠定良好基础[3]。

综合上述分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基础编程工具的结合,需要关注学生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积累经验。在学生尝试过编程的行为和成果之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让学生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整,更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等。从培育的角度看,二者的结合仍然是将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上,这也是初中信息技g教师应该要关注的内容。

4 结束语

结合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可以看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加入一些信息化编程的技巧,特别是基础编程工具的融会贯通,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未来的信息技术课程必然要面对更大的知识量,如果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以学生的真正需求作为中心,那么就没有办法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立足于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际,要善于运用基础编程工具,带动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彩娟.慕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20):89.

[2]徐瑾.网络语言给予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63.

[3]董竞霞.浅谈初中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

篇8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教学方法。把“项目教学法”引入高职教育,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含义是:高职制定、指导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与计划,组织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实施计划,进行自主学习、践行、操作,以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针对学生程序设计基础较差的情况,通过示范项目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并架起学习新知识的支点,然后运用知识迁移、协作讨论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CBE理论

CBE指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掌握和运用,也就是以职业或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为从业能力的基础,注重“学”并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受时间和环境限制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的系统方法。其核心是要使学生具备胜任未来从事工作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了以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以CBE理论和方法来编制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它始终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或“会干什么”,能力的培养被真正突出出来了,成为了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目标。

2.充分体现了“必需、够用”的原则。

根据技能学习的需要,要学习什么技能,就必须相应地学习什么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对于掌握这一技能是“必需”的。同时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对于掌握和运用这项技能来说“够用”就可以了。

三、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采用CBE理论的教学模式

我在我校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CBE理论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该方法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进行专业岗位分析。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及电子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根据岗位需求,一般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程序设计要求是:能应用C语言进行算法分析、程序设计,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程序设计工作,为以后有关课程的学习和从事软件开发奠定基础。

2.C语言课程专项能力分析。

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模块化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规则和程序调试方法,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程序设计基础。主要的教学目标包括:掌握C语言语法,能够熟练运用基本程序结构解决简单问题,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原则并能针对复杂问题进行合理分解,掌握基本算法分析与设计知识。

我以C语言课教学为例,将每一个专项能力分解为:学习任务、算法分析、编程步骤、必备知识、要掌握的特殊技巧、工作态度、注意事项,等等。每一专项能力都包含知识、技能、态度和反馈四个方面,并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对“熟练掌握三种基本的程序结构”能力进行分析,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三种基本程序结构的概念、算法,以及应用场合等;在操作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使用不同的C语句完成程序的编写过程;在工作态度方面,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眼脑手齐上阵、责任心强,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3.阶梯式教学分析

C语言中的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又是学生在大学中接触的第一门编程类课程,是比较难教、难学的一门课程。根据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对C语言课程的需求。我将课程设置为三个阶段:初级基础阶段、中级加强阶段、高级提高阶段。这样体现了C语言课程各阶段间的链路关系,体现了学生应学习的三项核心技能(三种基本的程序设计、数组及函数的使用、指针与文件的使用),其他课程(位操作与编译预处理等)则拓展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程设置中也体现了所学科目和内容“够用”为度的原则。

4.精心组织实施教学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比较单调,要求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举一反三和自学的能力,因此在计算机专业中应用CBE教育模式时,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帮助学生制订适合自身个性的学习计划,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定,具体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一体化、分阶段式教学。

在教学中要实行集中学习,一体化教学,教师上课时要少讲解理论多传授操作技能,在不同的阶段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初级基础段中学生主要完成单一问题的程序设计。在中级基础段中学生分组完成复杂问题的程序设计,而在高级基础段中学生分组完成大型问题的程序设计。

(2)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

将一个教学模块划分成多个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及要达到的标准。例如,在编程实现九九口诀乘法表的显示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正面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分组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将每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分成6―10组,每组5―6人,并让技能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在平时授课和实训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各组之间展开竞争,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

(4)采用过程性考试。

为了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该课程采用过程性技能考核,教师根据学生上课、上机、任务完成、工作态度等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分过程。

(5)加强技能考核。

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最好争取获得计算机软件知识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或初级与中级程序员等。

四、结语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从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的要求。从与前几届学生进行对比发现,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由于学习更为集中,时间大大缩短,效率大大提高。由于加强了实践环节,课堂教学紧跟实践教学,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大大增强。

篇9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高速发展,电脑的日益普及,网络已经越来越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我们平常在网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网页。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网页已经是集合了多项技术,其中包含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方面的内容,另外还有包含了编程代码的交互式网页,以及带有数据库的交互式网页。人们对网页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项技术的表现,更多的是重视多项技术的整合效果,既要求网页的下载速度快,便于浏览;又要求页面的设计能引人注目,多姿多彩。这对《网页制作》的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实际教学中又存在以下的几个问题:

(1)《网页制作》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含了网络基础、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编程等学科的知识。从网络基础来说要求首先懂得Internet的基本知识及应用,懂得使用FTP或WEB上传网页到服务器;从平面设计来说包含了图片处理、色彩搭配、文字样式等的知识;从动画设计来说需要懂得FLASH动画、GIF图片的制作等;从编程来说需要对HTML和在ASP、JSP、PHP等编程语言中至少一种有所了解。要在短时间内把这么多门课程的内容都讲授完是不现实的,若是每个内容都面面俱到,则学生会觉得什么都学了,但又什么都没有学懂。

(2)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学习程度,专业设置等方面的不同,学习起来存在差异性。

(3)学生对于制作网页都有强烈的兴趣,但是由于多数教材都是根据网页制作软件的不同功能划分成各个章节,然后按章节对各个部分进行单项练习,不少学生都在这种枯燥的单项练习中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2.1 采用分层次教学

本人在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曾分别担任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的《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于上面提到的前两个问题深有体会。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两个专业学生的基础不同,专业设置的课程不同,学习起来存在差异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是在第五学期开始学习本课程,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了《网络基础》和《C语言》两门相关的课程,对于网络和编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基础,且同步开始在学习《Photoshop》和《Flash》两门课程,对于图像和动画制作方面已有所了解。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是在第三学期开始学习本课程,在此之前只上过《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电子商务》两门稍微沾边的课程,同步学习的则有《网络基础》一门相关的课程。显而易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具有比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基础,且已具有简单的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能力。

为了使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的学习《网页制作》这门课程,根据各个专业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不同专业对网页的要求不同可以把教学大致分成三个层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这门课程。

初级是要求学生掌握网页设计软件的使用,能制作简单的个人网站。懂得使用一些常用的代码为网站增加一些特效,使其功能更强大,更美观。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片处理能力,但只限于使用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

中级要求熟练使用网页设计软件、图片处理软件及动画设计软件制作网页,能针对不同的对象及要求制作相应类型的简单动态网站。这里还不要求学生具有编程能力,但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他人已经编辑的代码或是应用程序。

高级要求具备网站规划与管理能力,掌握一至两门网络编程语言,例如ASP、PHP或JSP等,能制作例如电子商务网站等带数据库的动态网站。

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情况应对他们提出中级的教学要求,而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则提出初级的教学要求。当然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再降低一些教学要求。电子商务专业也是同样的道理。采用这种分层次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本课程进行学习,也可以有效的防止学生因为觉得学习难度太大而放弃对本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发挥跨学科之间的教学合作。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就可以与《Photoshop》和《Flash》课程的老师进行合作,安排学生制作相同主题的图片,动画和网页。学生不再是单纯的上网找素材,他也可以自己制作图片,制作动画,然后使用到他自己制作的网站中去。

2.2 采用实例性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网页制作与其它计算机软件的教学相比,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上都有其特殊之处。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呢?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敌们;强调发展、突出能力、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激发兴趣、主动学习应是教师在教学中遵循的原则。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于网页制作都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教材中一味的安排进行枯燥的单项练习又十分反感。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实例性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采用实例性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地接触到一些优秀,完整的网页,开拓学生的视野。先让学生模仿制作一些优秀的网页,使他们在边学习边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他人的网站设计的思路和设计风格。通过成功的模仿不但可以使学生建立起信心,还可以使学生提高网页制作和网站设计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实例性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把枯燥的单项练习有机的结合到实例制作中去,让学生在模仿实例的制作过程中,也完成了对各个单项的练习,这样即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又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始本课程的学习时,就明确告知学生会在课程的最后阶段要求他们独立制作一个网站,并且会在机房的服务器中建立虚拟空间保存他们的的网站,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学生机上浏览到每个人的作品。一方面可以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有自由发挥创意的空间,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可以促使他们更加用心的去学习这门课程。

3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在《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一些总结和探讨,我将继续努力以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篇10

1.教学实施落后,不符合教学发展需要

计算机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等知识的学习,只要有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教学活动就可以顺利的开展,计算机教学技术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学设备作为硬件支撑,才能使教学顺利地开展。但是经过笔者的调研,发现在乡镇农村地区,由于资金的原因,教学设备相对落后,一些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配置低,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一些软件也较为缺乏。而有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甚至连基本的计算机教学硬件设备都无法保障,这些都不利于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教师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计算机教学虽然已经被纳入到了公共基础课的范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的依然是文化知识教学,大部分学校并未意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师资队伍较为薄弱。如,在部分乡镇农村中学,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在招聘的时候,关于这方面的教师招聘也比较少,计算机教师多是由其他学科,对计算机教学有一定兴趣的教师来兼任,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的计算机教师缺乏。

二、应用新技术开展初中计算机教育的策略

新技术是近几年来,随着科技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技术,他们主要是依托互联网的支撑才得以诞生的。在计算机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新技术主要是“虚拟现实”(VR)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融入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的交互。主要可以应用VRML语言、全景环视技术、Java语言等技术来是实现虚拟现实,使用简单,便于推广。下面,笔者就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谈一谈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全景环视技术进行计算机教学

全景环视技术是新技术中一种较为常用的计算,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制作一些模拟与现实相似的动画,这种全景环视技术较为直观,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适合热衷于探索新鲜事物的初中生学习。例如,学生在学习“Flas初步”的时候,关于制作动画的步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不是十分清楚,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全景环视技术来进行演示,这样学生理解知识的时候更加简单容易,教学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在这种新技术教学中被激发出来。

2.运用VRML语言进行计算机教学

VRML技术同全景环视技术一样,也是新技术中的一种技术应用,只是不同于全景环视技术,VRML技术更多的是用来制作文档,它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文件头,即给浏览器提供文件的版本信息;注释,以#号开始的说明文字;节点,场景信息的单位,用来描述场景中的造型、灯光等;属性值,描述及改变节点属性的大小。由VRML技术所包含的部分可知,它主要是用在一些浏览器和场景上的。这项技术对于初中生而言也许较为陌生,但是在学习“VisualBasic初步”这一单元时,教学的内容就要较多涉及浏览器和虚拟网络场景的内容,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插入这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对于新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3.运用Java语言进行计算机教学

Java语言在虚拟技术中应该可以称得上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一种语言,它是一种简单的、跨平台的、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解释的、健壮的安全的、结构的中立的、可移植的、性能很优异的多线程的、动态的语言。相较于前面所说的两种新技术,这一新技术,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运用Java语言,可以将其与编程相结合,它比人们常用的一些编程语言简单、实用,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学习编程的时候,通过运用Java语言,可以使学生见识到网络信息技术的神奇,了解编程世界的变化多端,激发学生探究计算机技术的欲望。总之,计算机教育是初中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抓住时展的机遇,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学会运用新技术,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落实初中生的计算机教育,提升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乡镇农村地区的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彬.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

篇11

关键词:文科生;工程能力;计算机教学体系;“三段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近年,围绕着办学理念和方针的讨论在一些大学展开,文理相互渗透和结合已成为一种共识,他们正在努力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改革。与此同时,新的教学方法改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诸如“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改革”、“场景教学法”等针对培养文科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在这几年被逐渐提出。分析这类教学法后,我们不难看出它们的共同弱点是,针对高校文科学生“工程经验”、“过程规范”、“工程流程”、“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培养不足,而且也不成系统。

在此,我们提出高校文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以弥补国内在这方面的不足和空缺。检索结果表明,目前尚未发现与本教学体系内容相同的教学研究。

2目标和条件

(1) 研究目标

高校文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计算机教学体系”旨在探索针对高校文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而建立起的一套计算机教学方法体系。为此,我们将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研究:针对高校文科生工程能力培养,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修改专业课程设置、设置计算机课程系列、培养师资队伍、以该教学体系为中心推广应用。具体研究目标是针对文科生工程能力培养:

・探索“计算机教学体系”指导方针与策略;

・探索“计算机教学体系”;

・设计一套计算机课程系列;

・设计课程系列的课堂教学结构、步骤、教学方法模板;

・该教学体系的推广应用。

(2) 假设条件

本研究主要针对高校文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而展开的,它不适合高校理工科学生。假设文科院校或文科专业在全程教学计划中开设了三门系列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编程语言类课程(如VFP或VB)和“管理信息系统”。或者至少开设了两门系列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包括PowerPoint、FrontPage和一种编程语言)和“管理信息系统”。或者正准备进行教学改革,增加类似课程的文科院校或文科专业。

3课程体系建设

文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计算机教学体系”是一个以工程项目驱动为核心,以学习竞赛方法的教学体系。该体系分为三个阶段:初级工程能力、中级工程能力和高级工程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工程项目为主线,通过老师分专题授课,展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竞赛,分析、设计、实施工程项目,然后由老师讲评。

该体系要修改文科专业的全程教学计划,增加具有工程性质的课程系列,如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和管理信息系统。有这类课程的文科专业,要加强工程教学的力度,分阶段逐步提高学生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该体系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

・第一段――“计算机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初级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基本的工程技能技巧。

・第二段――“计算机语言课程”,可以是VFP,VB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工程工具的能力。

・第三段――“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可以是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IT项目管理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一般工程的流程,管理方法,并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工程教学法课程设计

⑴ 计算机基础课程(见表1)

⑵ 计算机语言课程(见表2)

⑶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见表3)

5系列课程大纲

⑴ 计算机基础课程大纲和实验大纲(见表4和表5)

(2) 计算机语言课程大纲和实验大纲(见表6和表7)

(3)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和实验大纲(见表8和表9)

6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不是按部就班地把一本教材一课一课的讲完。其关键是精讲重点内容,同时以工程项目为驱动,使学生主动学习,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见表10。

参考文献

[1] 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教育组. 析美国文理综合本科学院的教育本质及办学模式[J]. 世界教育信息,2006,(6).

[2] 秦福利. 高校促进“文理渗透”的若干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3] 骆方,郝若平. 文理交融、学科交叉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从科学与人文健康融合的角度阐述学科发展的趋势[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2).

[4] 彭庆华. 美国文理学院的教学质量特征[J]. 学术探索,2005,(3).

[5] 彭庆华. 美国文理学院的微观管理[J]. 教育评论,2005,(2).

[6] 彭庆华. 美国文理学院的特殊作用及其启示[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7] 朱宏清. 美国文理综合本科学院及文理教育探微[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

篇12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 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首先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设计,制定出一个有效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才能使学生编程能力能够循序渐进地发挥出来。作为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应该定位在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程序设计思想,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熟悉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和设计规范,解决程序编写和调试中的困难。若新生程序设计的第一门课就讲较难学的C语言,会使得没有任何编程基础的大学生们对编程产生可怕以及恐惧的心理,从而对今后的程序设计课程望而生畏,产生了抵制情绪。若是在上C语言的课程之前,先安排一门初级入门的或是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就会使得学生慢慢体验到编程的快乐,增强学习编程的自信,编程技能的提高则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2、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计算机科学的教育是一个具有延续性和整体性的系统工程,许多课程如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和软件工程等都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对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的第一门程序设计类课程,不少学生的编程技巧和能力还较弱,想象空间较窄,所以不宜把目标定得过高。根据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的不同,将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分级制定更具有实际意义。教学目标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各类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到各自理想的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与热情。

3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在讲解语言的基本语法,所选编程实例大多用于语法规则的验证和说明。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使得学生在学过语言后,见树木不见森林,吃不透、用不活所学语言知识,在调试程序时,经常对一些不正确的执行结果不知所措,在开发综合应用程序时,软件设计能力较差。在应用型本科的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我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不少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由浅入深注重经典算法分析

老师授课时对每一种经典算法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来进行举例分析,在学生真正学懂的基础上,可以先让学生模仿编程,在编程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最后独立完成作业的这样一个渐进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这种典型案例教学法的启发下,自然、轻松、透彻地理解并掌握新的知识,编程技能得到提高。

3.2 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

当今的现代教育思想,是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思想。首先引领启发学生学习观察世界、积极的寻找发现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不难,难的是对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寻求解决方案的同时,必然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主动寻找答案的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参与问题讨论的热情。在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实际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在进行编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刚开始需要给学生一些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充分讨论,给出解决方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给以分析,最后给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够正确的使用好问题式教学法理念进行教学,训练,慢慢地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就定会提高。

3.3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的编程兴趣,是学生学好程序设计课程的关键。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

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将一个综合性程序设计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程序设计模块,分散到教学环节的各学习阶段中去教学,每个小模块的程序设计学生掌握起来容易,而学生在一个又一个小程序设计成功的驱动下,体验着一次又一次迈向成功的喜悦。而这些小程序很容易就能“组装”成一个看起来很复杂的综合性项目,学生通过这样一步步地项目驱动去实现从编写简单的小程序到灵活运用语言编程解决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的转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编程的能力,充分地展示了应用型本科教学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4建立多种自主学习平台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大学学习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教为辅。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编程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建立起这种学习方式的架构。

4.1协作式分组自学

将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学习,每组成员成绩要有梯度,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该组组员的学习及讨论,在这种协作式的学习中,各种学习上的问题得以及时讨论消化,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开扩解题思路,思维方式、学习经验等方面相互影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2搭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可以自主学习,在课外也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网络平台还可以为学生的自学、复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包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网络课件、教学录像、课程设计、参考资料,以及提供个性化辅助。师生之间建立起来实时与非实时的交流通道,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5 适当地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编程比赛

目前,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编程比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秀出自我的舞台,学生们在比赛上获得的奖状也能够为将来的就业增加一份筹码,而这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编程设计比赛展现的学生作品,只有使用了先进的编程技术、包含有创新思维的,有特色的作品才可能获奖,学生们积极参加这一类型的比赛,就会对编程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有一个相当清晰的了解,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让学生的编程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6改变考核方式

考核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指挥棒,如何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编程目的就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运用所学编程语言,设计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而程序设计过程就是一个反复上机设计、运行、调试再运行再调试序的过程,传统的笔试考试完全脱离了实际,无法考核学生编程和调试程序的能力,缺陷是显而易见的,程序设计类考核方式最好是上机考试。

为此我们可以将考试分解到平时学习的每个阶段,学完一个阶段内容,完成一次上机作业,平时的上机作业考勤占期末考核成绩的50%。期末考核则可以完成一个综合性的编程题,考试时间也可以适当增加为4小时,期末上机考成绩占50%,取消理论考试。平时上机考核成绩透明,让学生在平时保持紧张状态,认真完成每一阶段的学习。在这种考核形式的促进下,学生每次都能看到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热情。这种形式考核通过的学生,编程能力是完全能够适应工作需要的。

7结束语

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传统的教育观念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本文通过以上六方面的教改探究,意在提高大学生的编程技能,让学生能学有所长、所用,毕业之后能胜任编程设计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蒋颖 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编程技能的改进与实践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年1期第33页

篇13

2. 重视程度不高。非高考科目的信息技术学科地位低,学生把其作为“副科”看待。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开设随意性大,随意缩减信息技术课时的设置。另者,很多家长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认识有偏见。再之,由于缺乏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学好学坏一个样,因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也不高,课堂反映冷淡消极,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只是机械完成。

3. 知识储备不足。我县共有47所初级中学,其中只有不到10%在县城区,其余均在山区。很多来自乡、镇初级中学的高一新生反映在初中阶段没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电脑。从高一新生调查问卷中,也反映了这个问题,虽然有80%的学生接触过电脑,但接触电脑的主要途径是在家庭或网吧,而不是在学校。虽然学生们或多或少接触过计算机,但大多数人知识还比较片面,信息技术基础总体薄弱。

4. 学习能力低下。由于信息技术是操作性强的学科,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状况,一般有以下三种:一是学生通过学习和点拨,基本能完成课本的任务。二是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对计算机知识十分感兴趣,理解能力强,肯钻研,课本上的知识不能满足他的学习需要。三是学生由于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动手能力,久而久之形成自卑感,学习过程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们不敢跟同学们一起探讨、向老师请教,独立完成任务非常困难。这样,学校教学任务完成的差异性很大,好的学生 “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无法完成任务。

针对我县的现状和信息技术的特性,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学有所得,提高信息技术素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