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多动症康复培训

多动症康复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11:11: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多动症康复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多动症康复培训

篇1

一、早期干预的定义

美国学者McConnell(1944)给早期干预作出了定义,即早期干预是家庭和学校为残障儿童(0-3岁)尽量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主要有两种形式:(1)为有可能在日后生活中存在学习和行为问题的儿童提供的预防措施或补偿服务,一般在小学阶段开始提供这种服务;(2)为已出现的缺陷或症状提供的医疗服务(转引自韩同美,2007)。该定义认为早期干预的对象是残障儿童,而且很注重家庭的支持。

二、早期干预的对象

从以往研究可以看出,我国接受早期干预的特殊儿童有:听力障碍婴幼儿、视力障碍婴幼儿、智力障碍婴幼儿、自闭症婴幼儿、运动障碍婴幼儿、脑性瘫痪婴幼儿、感统失调婴幼儿、多动症婴幼儿、颜面损伤婴幼儿、多重障碍婴幼儿。以上这些专有名词,在内涵上可能有彼此重叠的地方。例如,“感统失调”婴幼儿中,可能就包括了“多动症”婴幼儿。另外,医学研究者特别关注低体重儿、早产儿和高危儿的早期干预,这三个专有名词在内涵上也可能有彼此重叠的地方(杨希洁,2003)。

三、早期干预的主要研究内容

(1)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可概括为三早,即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早期验配助听器和早期进行听觉、言语训练。0-3岁聋儿的早期干预,是最关键的时期,越早干预越好。婴儿期聋儿干预方法包括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交往训练、动作发展训练、认知能力的训练以及个人―社会行为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以半年为单位进行的(万选蓉,2004)。另外,也有研究者对儿童进行唇、齿、舌、气息的训练。例如,口唇运动练习包括张口、闭唇、示齿、圆唇等,父母将各种运动按一定顺序编排成唇操让儿童训练,起到很好的效果(徐雪娇,江琴娣,2009)。如果家庭与康复机构共同干预,效果是很好的。康复机构培训家长,家长学会对聋儿特殊教育的方法,回家后再对聋儿进行训练,儿童就有可能聋而不哑,也会更早回归社会。

(2)视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视残幼儿入学后,对其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能力及日常行为习惯等各方面进行干预。对视力障碍儿童的训练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是进行行为干预,主要采用游戏活动法、认知行为塑造法、忽视和增强法、奖励和惩罚疗法、身体放松法来对多重残疾视力障碍儿童进行干预(谭间心,2006)。但是,行为干预的效果在短期内不明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教育过程,所以需要老师的爱心和耐心,并且需要老师把训练、康复技术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方可达到显著的效果。

(3)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干预,主要从五大领域着手,即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或认知能力)和个人-社会行为(包括生活自理),这五个领域几乎包括了儿童早期的所有行为。和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一样,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也需要家庭训练和学校训练同步。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理解能力比较差,在家强化的训练,比单纯在校训练要好得多,这样也有助于增强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力。

(4)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陆汝文等(2000)采用“早期训练纲要”(FFK)对自闭症儿童早期社会能力评估和家庭训练指导。“早期训练纲要”是将儿童早期的260项社会技能,以生活自理、精细动作、粗大动作、语言能力、思维感知五个方面内容系统排列而成的。使用“早期训练纲要”持续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家庭训练,可以使患儿达到五岁正常儿童的基本技能,且内容系统、规范、易于操作。

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药物干预和教育干预来控制。关威(2006)认为药物能帮助改善其症状,若是结合行为治疗和教育康复训练,可以有很大的发挥潜能,并能提高其社会生存能力。药物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控制某些症状,但是要注意个别化,因为不同儿童的症状不同,且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虽然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后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给他们良好的干预训练,就能使他们的症状有所改善。

总结

特殊儿童家长需要参与到子女的早期教育中,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尽最大努力挖掘儿童自身潜力。教师应对特殊儿童充满热心,且具有关于儿童生理、心理、康复等方面的知识,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并与医生、家长、社区服务者等密切合作,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早期干预亟需各方人士加强关注,贡献各自所长,我们要认识到早期干预对儿童发展,尤其是对残障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政府、学校、医院、家庭都要积极的配合,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早期干预、参与早期干预。

参考文献:

[1]关威.谈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1):112.

[2]韩同美.法律保障下的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7,(9):5-6.

[3]胡岢.听力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4,(1):49-50.

[4]李琳.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训练探析[J].教师,2009,(4):55.

[5]陆汝文,邹冰,陈玉珍.儿童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方法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2):30.

[6]谭间心.多重残疾视力障碍儿童行为治疗的个案分析[J].教育导刊,2006,(3):55-56.

[7]万选蓉.简述聋儿早期干预理论及实施方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3):46.

篇2

【Abstract】〖W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practice in children’s ment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2712 cases, the method: Using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ot using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of childre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 mental intelligenc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sults: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conclusion: a clear role in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Key words】 Children HTK HT training; Feeling concord,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感觉统合失调是影响儿童心理智力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临类型有多动症、焦虑症、精神卫生问题等,感觉统合失调的患儿因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粗心、固执、脾气暴躁、怕别人碰触身体、攻击性强、容易吵架、缠人、爱哭闹,胆小害羞、缺乏自信、动作不协调,笨手笨脚,做事、写作业磨蹭、学习成绩不佳。偏食,餐饮习惯不好。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咬手指、无法戒除奶嘴、写字不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④发音不佳,语言发育缓慢,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爱玩旋转游戏,时间长不会眩晕等。众所周知,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感觉学习”起步的,人类通过视、听、嗅、触、重力来感觉外界事物,从而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通过感觉学习这种自然又不被重视的要求人类的自身也得到发展。只有感觉统合被协调,相互默契配合,身心才能实现平衡。因为我们的遗传基因中保持着这种能力,所以从生到死,生命中的每一刻我们都在进行着感觉统合。但如果孩子的“感觉学习”严重不足,就会导致其大脑所接受的感觉信息缺乏,从而影响孩子大脑的全力发展,产生一些行为异常,这就是感觉统合失调。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自2000年6月1日起根据感觉统合理论,即感觉统合训练,正式开始咨询,评价及训练儿童,对儿童多动症,孤独症及精神卫生问题等进行规范诊治训练,同时开展智力测验等,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自2000年6月1日~2009年6月1日,笔者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多年来,儿童查体27120余例,其中感觉统合失调2712例,本文对2712例感觉统合失调患儿中,使用感觉统合训练(观察组)与未使用感觉统合训(对照组)在开发儿童心理智力方面进行了对照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2000年6月1日~2009年6月1日笔者儿童查体感觉统合失调患儿2712例,年龄6月~7,7岁~14岁.

对象构成情况如表Ⅰ。

表1 感觉统合失调构成情况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为对象中同意并坚持使用感觉统合训练者,对照组为对象中不使用感觉统合训练者,在儿童查体过程中落实两组患儿感觉统合训练情况。

1.2.2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方法:是一套以滑板,圆桶,平衡台,吊揽为主的消息运动训练疗法,治疗过程孩子感到十分快乐,训练过程中,可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制订感觉统合训练计划,诸如空间知觉,瞬时记忆,数字及语言能力特殊能力训练计划,对儿童学习能力进行调整,富教于乐,极易为儿童接受。

通过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培养了孩子以下10项能力:①客观思维能力;②创造性思维能力;③决断能力;④解决问题能力;⑤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⑥有效的学习能力;⑦适宜人际交往能力;⑧移情(角色互换);⑨处理感情互动能力;⑩处理压力的决策能力。经观察,儿童经过3~6个月的训练治疗,较好地开启了儿童心智,显著有效率达85%,改善了儿童胆小害羞行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及情绪不稳定现象,提高了学习成绩。

1.2.3 正常感觉统合训练。

1.2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χ检验,测算P值范围,归纳结果有无统计学意义,论证使用感觉统合训练对感觉统合失调患儿的作用。

转贴于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2712例感觉统合失调患儿中,接受使用感觉统合训练患儿1944例,占77.73%未使用感觉统合训练者604例,感觉统合训练者1944例,占92.22%,感觉统合失调者164例,占7.78%,在604例为使用感觉统合训练中,正常感觉统合训练者148例占24.50%,非感觉统合训练患儿456例占75.5%.

2.1 对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见表2。

表2 感觉统合失调训练与感觉统合关系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χ=1220.76,远远大于26.52,P<0.01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可以说明,感觉统合训练有利促进感觉统合失调恢复的作用。

3 讨论

感觉统合训练是美国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博士爱尔丝(AyresA.J)根据多年脑功能研究成果,终于在1972年提出感觉统合失调理论,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多子女家庭日益减少,少子女家庭结构导致婴幼儿感觉学习不足造成.具体原因可为:胎位不正,早产,剖腹产,摇抱少,婴幼儿期活动空间不足,爬行不足,依赖学步车,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放纵,过度干涉,也有一些原因不明,我国最新研究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国内都市化生活步伐的加快和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大中城市孩子感统失调率达到80%,其中30%为重度感统失调.这一问题已日益受到广大家庭,老师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行了感统的感觉统合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信誉.对儿童的智力开发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领证残疾人数。截止20__年10月底,全区持证残疾人为 人,其中女性为 人。

二、主要工作。

1、开展服务与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促进残疾妇女就业。

我们贯彻实施市府____号令和区府__*号文件精神,开展了20__年残疾人按比例分散就业申报工作,推荐 名残疾人就业。据统计,全区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的残疾人 人,已就业的 人,未就业的 人,就业率 %,其中女性就业人数 。

依托全区各个培训机构资源,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提高残疾妇女职业技能。今年先后举办了营业经理中级、种植养殖业、残疾人工作者社工培训、残疾人餐厅服务、残疾人工作者和法院法官中国手语初级培训班等各种培训班 期,培训人数 名,其中参加培训的女性人数达 %。

2、加大力度,做好农村残疾妇女扶贫工作。

继续推行各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发挥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辐射带动效应,帮助扶持残疾人脱贫。目前,____个区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共安置残疾人 名,其中残疾妇女有 名。基地还定期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培训,提高贫困残疾妇女的劳动技能,为贫困妇女残疾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3、落实现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保障残疾妇女和儿童基本生活。

至 月底,全区享受重残无业人员社会保障为____人,其中城镇____人,农村____人。符合申请的____名城镇重残人员已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对农村____名重残人员进行了门急诊补贴,补贴金额____万元。对____名农村患大病、重病贫困残疾人进行了医疗费补贴,补助金额近____万元。新增____名城镇重残无业人员参加养老补助,转入5名,退补5名,领取16人。为8 名城镇推保人员按月足额缴纳了社会保险。实施20__年扶残助学“春雨行动”,有 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获得入学补贴,金额共计 万元,其中高中学生 人,大学生 人。

4、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推进残疾妇女和儿童的康复工作。

今年我们对7岁以下在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发放“阳光宝宝卡” 张,组织 批 名残疾人到市、区医院进行免费康复体检,有 名重残无业人员到寄养机构实现了寄养,有 名白内障患者享受复明手术经费补贴。为____名下肢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车。筹备建立精神病人社区日间照料站,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全天候的服务管理。区残联康复科与____幼儿园共同开展“幼儿多动症康复训练方法的初步探讨”课题研究,向市残联提出立项申请,现正在调研之中。

5、智障人士“阳光之家”工作取得新成果。

全区____家“阳光之家”、____家“阳光工场”共吸纳____名智障人士学员参与简单劳动、康复训练,其中女性学员 人。对全区____家“阳光工场”分片定期举行教研活动,依托辅读学校开展教学人员跟班随教培训,探索更适宜智障人士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活动,促进阳光之家学员发展。6月组织两批智障学员参加上海市“阳光之家“训练营。参加上海市“阳光之家”智障人士文艺汇演,荣获“阳光编排奖”。开展全区“阳光之家”学员技能大比武,____名智障学员参加了烹饪、面点、剪纸、文字录入等6个项目的竞赛选拔,经过角逐选出10名优秀学员参加上海市“阳光之家”的智障学员技能比武活动,他们在比赛中赛出风格、亮出技能 ,获得个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团体三等奖的佳绩。

6、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妇女和儿童文化生活。

助残周期间举办首届残疾人____比赛,百名盲人看电影,区残疾人文艺汇演,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组织____名视力、听力、肢体等残疾运动员参加市第七届残运会。开展“庆奥运、迎残奥”系列残疾人体育系列活动,600多名残疾人运动参加了比赛。各专门协会结合残疾人特点,组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活动。

7、积极推行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便利。

篇4

近年来,现代康复技术被应用到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方面,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培智教育开创了新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在培智教育过程中,对现代康复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薄弱环节,使得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的融合发展陷入困境,严重制约着培智教育活动的正常发展。现结合智障人功能康复需求的五个方面,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学习能力和劳动能力、家庭生活能力、社会生活能力、取得良好生活质量的能力,对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进行探讨。

总的来说,从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体系上看,可归纳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注重心理健康、注重基本技能与康复、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三个层次呈递进的关系,且因目标群体不同在目标定位上也各异:第一层次注重心理健康为基础目标,适宜所有学生;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则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在目标定位也不尽相同;第三层次在第二层次注重基本技能与康复上,有了更高层次的发展,进而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针对学生中具有发展潜能的群体而言的。纵观当前培智学校的培智教育目标体系,促使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势在必行。

融合发展策略

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 生命是平等的。人们要用爱给智障群体撑起一片天。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是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之一。坚持处理好“医”与“教”的关系,创新出了“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理念和模式,是利用医疗手段促进智障学生康复的有效举措。在具体做法上,可根据医学康复的应用行为分析技术理论,结合多动症、自闭症儿童行为特点,采用回合式教学法,只给孩子很少的“信息”。因为目标较小,往往是二选一,指令、反应和结果的有效性也就较高。同时,加强对儿童进行言语与语言、注意与模仿以及行为矫正等教育康复训练。

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促进康复 智障儿童的训练是他们各方面康复实现的基本途径。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促进康复,对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在对智障学生进行生理康复的同时,还应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促进康复,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康复训练。从现代康复技术的应用上看,毫米波疗法对促进康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中,毫米波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传递,可以在短期内重建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条件反射联系的功能协调平衡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里的发病部分,并阻隔刺激源,改善导致应激性紊乱的由遗传基因决定的结构性约束,达到细胞层面的治疗,提高机体功能和适应能力。将这一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结合起来,可以使细胞通透性提高,有效控制智障儿童的极端情绪和自伤、反抗、攻击等极端行为。

开展恢复就业技能的康复 “康复”是指重新得到能力或适应正常社会生活。开展恢复就业技能的康复是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康复基于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中,由于就业机会和信息渠道的缺乏,智障者的就业机会较小,即便他们进行了一定的康复性训练,获得工作的能力实在有限。针对这一现状和特点,应结合智障者的实际情况,对部分目标群体适当加强职业技能的康复,有意识地渗透职业康复的内容。这样的康复训练和技能培养,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此外,还应在恢复智障人群就业能力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取得就业机会,使中轻度的智障人士有更多机会进行就业,如开展智障培训中心,帮助智障者通过支持性就业服务找到工作。

促进智障者重返社会的康复 智障学生康复训练的目的是适应生存、融入社会。促进智障者重返社会的康复,可以说是培智教育的重要目标。在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的融合发展中,促进智障者重返社会的康复,不仅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体需要,将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而且也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对智障者应加强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使其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积极变化,让他们尽快恢复身心健康,早日参与正常生活,重返社会。

在社会飞速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之下,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培智院校而言,在融合发展现代康复技术和培智教育的过程中,应利用多种手段或途径,积极探索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现代康复技术与培智教育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锋.智障儿童构音障碍矫治的个案报告[J].绥化学院学报,2014(7).

[2]刘鹏,姜合合.试论如何做好培智班的班主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

[3]张万波.使用适合的生态教材 探究学生生命价值[J].科技信息,2014(15).

篇5

专家简介

王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神经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癫痫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神经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孤独症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儿童癫痫及其共患病、神经遗传性疾病、脑损伤神经保护等临床诊治与研究。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徐秀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儿保学组副组长。擅长儿童早期发展、儿童营养及饮食行为、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学习困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儿童营养与发育行为问题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全天

刘合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儿童康复部主管,康复治疗师,教育学硕士。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残疾分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治疗学组委员。对小儿脑瘫、自闭症及相关儿童发育障碍病症的评估和康复治疗有丰富经验。

正确认识,早发现早诊断

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狭隘兴趣为核心症状,常伴有语言障碍或智力低下。2014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在美国,每68个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在中国,保守估计,每100个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

自闭症孩子,早期有哪些预警信号?

自闭症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发展障碍,它并不像某些先天性缺陷那样在孩子出生之时就能表现出来。尽管敏感的家长可以在不满一岁的婴幼儿时期就能感觉到孩子的与众不同,发现孩子的早期自闭症征象,一些有经验的医生也能进行早期诊断,但对于大多数患儿来说,还是要等到一定年龄才开始明显地表现出自闭症症状。

正常儿童的发展是有其一般规律的,当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表现出明显落后或异常,甚至出现一些自闭症行为征象,家长就应该引起重视。如:到6个月大,孩子还没有出现大笑或其他热情、愉快的表情;到9个月大,孩子对声音、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仍没有互动式的分享;到12个月大,孩子还不会咿呀学语,不会做手势,如用手指指物、给他人展示东西、伸手够东西、招手等;到16个月还没有语言;到24个月还不能说出两个字组成的有意义的词,对周围的人表现得漠不关心;在任何年龄出现言语、咿呀学语、社交能力方面的退化。

怀疑自闭症,应该去哪里就诊?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自闭症的预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表现可疑,应尽快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就诊。目前我国开展自闭症诊断的专科主要包括儿童精神科、发育行为儿科、儿童心理行为科、儿童神经康复科和儿童保健科等,家长应对此有所了解,去医院就诊时才能少走弯路,避免上当受骗。

诊断自闭症,有哪些方法?

对于家长来说,当医生诊断或怀疑孩子有自闭症时,普遍都会在心里打一个问号:我的孩子真的是自闭症吗?医生诊断的依据是什么?需要做一些什么检查吗?目前,自闭症的诊断需要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士实施,包括对家长的访谈、对孩子行为的临床观察以及完成一些必需的量表和测试,然后基于医生的经验和判断、根据通用的诊断标准,可基本得出诊断结论。同时,量表、检查和检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助明确诊断或鉴别类似的其他疾病。

科学干预,帮孩子打造正常人生

自闭症最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高强度的科学的教育训练。尽早开始通过科学、系统的干预,几乎所有的自闭症儿童都可以得到改善。很多专家认为,自闭症是终身性疾病,是不能治愈的。如果从生物学异常的角度来说,这也许是对的。不仅是自闭症,大多数的发育行为疾病,如多动症、学习障碍等也被认为是不可以治愈的。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看,也许可以说:自闭症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某个人能够在这个社会中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人是一个正常人;如果这个人成年后除了可以独立生活、工作,甚至还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可以结婚生子,那我们就可以认为他与普通人无异。事实上,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生动的例子都表明,自闭症儿童可以拥有正常的人生。

接受现实,坚强面对

当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相信没有哪位父母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面对这个足以影响孩子甚至是家庭成员一生的消息,父母的心理反应是复杂、反复而持久的,如震惊、迷茫、质疑、侥幸、悲伤、自责、愤怒、埋怨、拒绝、退缩、失望等。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但不管经历怎样的情绪变化,最终家长必须接受现实、坚强面对,从内心深处接纳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不一样,无条件地爱这个不一样的孩子。

教育训练,长期坚持

医疗机构在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但由于自闭症康复训练有着高强度、长期性、一对一程度高等要求,形式以教育、训练为主,而非服药、打针、手术等常规医疗操作,这在资源配置、人力安排等方面大大影响了医院开展自闭症康复训练的可操作性。因此,大部分医院通常只能以家长培训班、短期训练、门诊随诊等形式,以教授训练方法、监测康复进展为目的开展对患儿的康复服务工作。不过,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医院开设专门的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可以专业、规范地对自闭症孩子进行一对一地训练。

目前,为自闭症儿童提供长期教育训练的主要是特殊训练机构或学校。但是,这些机构质量良莠不齐,专业性、规范性存在很多问题,很难满足数量庞大的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训练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一些慈善公益项目的启动,这些问题将会得到逐步缓解。

在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训练过程中,他们的进步往往很慢,甚至在某一段时间,某些方面可能会出现停滞或倒退现象。因此,家长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历程,应该做好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积极与医生、老师配合,进行多方面的治疗和教育训练,促进孩子的康复,为孩子打造他与众不同但又接近正常的人生。

Tips:“星儿”父母的4大误区

病急乱投医 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父母往往病急乱投医,道听途说,带着孩子到处奔走,一个机构不行再换一个机构,一个方法无效再换一个方法,结果耽误了最佳训练时机。

急于求成 自闭症儿童需要终身干预,教育康复是一个特别漫长又艰苦的过程。一些父母急于求成,短期训练后看不到效果就伤心绝望或轻言放弃。

自我隔离 有些“星儿”父母担心别人异样的目光,就将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孩子与社会接触,这对孩子是非常不利的。要帮助孩子,父母首先应该坦然面对,大大方方将孩子带出去,为孩子创造正常的社会环境。

不注重塑造孩子的行为或技能 有些父母心疼孩子,不忍对孩子“严格”训练,有些家长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对孩子进行科学干预,结果都达不到帮孩子提高生活技能的目的。

推荐2个专业网站

“蓝色海洋”俱乐部(.cn)

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启动了中国首个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自闭症信息网络平台――“蓝色海洋”俱乐部,定期为会员更新最新的自闭症治疗与干预研究成果、现状以及自闭症患者陪护方式等相关信息。俱乐部会员享有最先了解相关公益活动讯息及优先报名权利、免费领取俱乐部赠送的自闭症相关书籍、每月通过微信公众号(蓝色海洋)获取自闭症相关信息等服务。

“爱在路上”儿童康复教育网站()

因不忍心看到一些家长因信息闭塞而延误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更不想看到一些病急乱投医的家长误信网络或广告信息而给孩子误治,2010年,刘合建等一群热爱儿童康复事业的专业人士建立了“爱在路上”儿童康复教育信息共享平台。这个由康复医生、治疗师、特教老师、家长和社工等共同构建的平台,致力于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一站式”的康复服务,为儿童康复治疗师提供专业的线上交流平台,其中包括自闭症的一系列知识和教育训练方法、专业康复机构等信息。

延伸阅读:对自闭症的科普共识

为了唤醒社会对自闭症的重视,联合国于2008年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 “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针对中国自闭症的现状,2015年4月2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自闭症之声(Autism Speaks,全球最大的自闭症科学与宣传机构)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100多家单位、组织及国内外自闭症的诊断和干预专家,了以下科普共识。

1.孤独症谱系障碍也称自闭症,是有明确的生物学致病基础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2.自闭症以社会交往与沟通障碍、兴趣局限、行为刻板为主要表现;

3.自闭症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4.自闭症的诊断目前主要依据行为特征,尚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手段;

5.不看人、不理人、不指点是自闭症婴幼儿重要的早期征象;

6.自闭症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关键;

7.持续保持每周25小时以上的科学系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患者的预后;

8.自闭症早期干预训练建议以改善交流、行为、认知、情绪为重点,同时注意生活能力的养成;

9.父母和家庭的参与是自闭症孩子干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0.两岁以下的自闭症干预适宜在家庭的自然环境中进行;

11.自闭症孩子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需要更多人的接纳和理解;

12.自闭症孩子危险意识较弱,需要家长精心呵护和社会关爱帮助;

13.友好接纳的学校氛围是学龄自闭症孩子融合教育的关键;

篇6

明年10月,伯纳比将举办第二届美洲冠军杯轮椅足球赛,为此,FIPFA的裁判委员会决定举办此次为期三天的裁判员会议,以便为比赛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2011年的轮椅足球杯来说,此次会议意义重大,会议除了商讨关于冠军杯比赛的相关事宜外,还会进行裁判员资格评审会议,通过严格的评审会有更多优秀的轮椅足球裁判员进入到国际裁判员的队伍中来,成为促进轮椅足球发展的重要力量。

FIPFA,是由加拿大各区域轮椅足球爱好者共同组成的民间团体。它的主要任务是实践、鼓励、协调和支持各个区域轮椅足球的交流与发展,同时,有责任监督轮椅足球竞技比赛的公平与公正。

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诊断自闭症

《New Scientist》:英国精神病学研究院的克里斯汀・艾克尔(Christine Ecker)开发了一种软件来确定自闭症的解剖学特征,用这种软件可能只需要进行10分钟的脑扫描就可以诊断自闭症。

艾克尔的团队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0位成年男性自闭症患者、20位注意力缺陷(俗称多动症)患者和20位健康对照者的脑部进行了扫描。他们使用一种称为“支持矢量机(SVM)”的机器,这种机器可以分析数据和确定图形,还可以比较各组之间的重要差异,比如皮层皱褶和大脑弯曲度的差异。

SVM用于构建模型,它可以判断脑扫描结果属于自闭症组还是对照组。在将原始的扫描结果输入这个模型后,诊断自闭症的准确度达到90%。

伦敦大学的尤塔・福尔斯(Uta Frith)说:“研究者很谨慎地将这个工具用于特定的研究对象,她并没有声称这种软件对于任何类型的自闭症都有用。这只是个开始,未来还必须在新的组中检验这个方法,看它是否能达到相同的结果。”

澳大利亚:承诺政府资助残疾儿童

(BBC新闻)7月29日,澳大利亚首位女总理朱莉娅・吉拉德来到位于墨尔本地区的失聪儿童康复中心探望这里的失聪儿童及其家长。当日,吉拉德宣布政府将给予每一个有6岁以下残疾儿童的家庭1.2万美金,以帮助他们进行康复治疗。这就意味着,有超过8000名6岁以下的残疾儿童将因此而受益。此外,工党还表示要投入100万美元资助150名残疾人士找到工作。

总理吉拉德女士在当日的讲话中公布了今年政府在墨尔本的残疾帮扶计划,她说,残疾儿童的早期预防及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澳大利亚将一如既往地加大对残疾人士的帮助。此外,吉拉德女士还宣布,另外2万名6岁至13岁的儿童可以申请医疗保险范围的治疗退税资格。 根据政府的数字统计,澳大利亚15岁以下严重残疾的儿童有18万,到2030年全国将有230万残疾人。

日本:

研发机器人驱动装置

近日,日本的大学城筑波,新推出一款名为“HAL”的机器人套装以一个月2200美元的租金接受租用。该款机器人套装可以读取使用者的大脑信号,从而帮助行动不便的人士实现遛弯的梦想。可想而知,这一发明可能对残疾人和老年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HAL”是“混合辅助四肢”的缩写,即通过感应器与人体皮肤的接触,读取人体大脑信号,从而操纵机器四肢运动。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足有22磅重的电池安装在套装的腰间,电脑捕捉到大脑信号后继而控制绑在大腿和膝盖的机械运动,从而实现机器协助人体运动。

Cyberdyne,一家在东京郊外的筑波成立的新公司,将大规模生产“HAL”。在该款机器人套装展示会上,一段录像还显示,部分瘫痪的人穿着套装可以慢慢地从椅子上站起来。

“我们目前正准备向全世界推广这款机器人套装。”该款套装的设计者筑波大学的山开教授说。

无以伦比的独臂美人:凯利・诺克斯

出生于1985年的恩菲尔德(英国一个镇名)姑娘凯利・诺克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世界上最美的独臂佳丽,她在23岁时赢得了英国BBC3 的一项特殊模特选美大赛(Britain’s Missing Top Model)桂冠,成为继维纳斯之后世界上最漂亮的另类女性。目前,已经成为专业模特的她正在为顶级时尚摄影师兰拍摄大片,同时她的美图已经登上了玛丽克莱尔杂志。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残疾人!” 凯利总是一如既往的乐观和自信,“这也许是人们觉得我很美丽的原因吧!”

能够参加模特比赛也是一个偶然,一天凯利在Facebook上看到了残疾模特的比赛广告,“我就对自己说,去试试吧!于是,我就赢了!”凯利笑着说,“没有不可能的事,这就是我的收获!”

美国:2010年无障碍产品博览会展示新型轮椅驱动设备

篇7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孩子,虽然不聋,却对外界充耳不闻,虽然不哑,却不愿开口说话,他们像星星一样纯净、漂亮,却也像星星一样冷漠、孤独,这群孩子就是孤独症儿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他站在你面前却无法与你交流。“多少次,我在梦里听见宝贝叫我妈妈,梦见她张开双臂和我拥抱,但醒来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左手紧紧握着自己的右手。”自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后,小悦的妈妈四年来都做着同样的梦——孩子突然间不自闭了,可以开口叫自己妈妈了。可是让人无奈的是,目前人类还无法获知患病的具体病因,更令人无奈的是,自闭症儿童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给无数病儿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孤独症,已成为儿童疾病之首

孤独症首次报道是在1943年,一个美国医生第一次从孩子身上发现了孤独症。70多年来“孤独症”逐渐被医疗界认识,进而越来越多的孩子被确诊患上这种疾病。我国最早诊断孤独症的是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的创始人陶国泰教授,1982年,他在《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婴儿孤独症的诊断和归属问题》的文章,明确指出我国存在着婴儿孤独症。

其实,大家常说的孤独症,在医学界准确的说法是孤独症谱系障碍。2013年5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正式将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合并命名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这是一组以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发病于0~3岁时期。

孤独症的儿童,表面看与普通儿童没有任何区别,但是由于起病年龄早、沟通和学习能力低下,无法认知新事物等功能损害明显,如果放任病情发展,长大后他们无法融人社会,无法自理生活。因此一直以来孤独症被认为是具有很高致残率的严重精神疾患。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的种种统计均显示,孤独症已经成为儿童疾病之首,超过儿童肿瘤、白血病、艾滋病、糖尿病的发生率总和。2014年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美国孤独症患病率达到1/68。在中国还未开展过大型的自闭症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一般估算认为现有60万~180万患者。仅就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门诊统计,一周接诊300多名孩子,其中约1/3的孩子最终被诊断为孤独症。

作为一类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不断攀升的孤独症患病率已引起各方瞩目。随着诊断能力、早期干预、康复训练质量的提高,孤独症的预后正在逐步改善。目前认为孤独症早期诊断价值很大,越早发现,康复成功率越高。国外已有研究显示,有近500/0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认知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经过治疗可以接近正常水平。

低龄患儿,可疑就应开始干预

孤独症属于终身疾病,0~6岁是早期干预的黄金期。干预原则:越早越好,但任何时候都不晚。

不过多数学者认为,始于2岁以内的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的预后,而如果可以再提前一年,即孩子1岁左右就能被发现,并给与干预,效果会更好。因为此时,婴儿的问题行为尚不突出,同时又是婴儿神经系统可塑性的最佳时期。现在世界各国有越来越多的报道,孤独症儿童由于及时开展早期训练而有了改善,走向了康复,甚至进入普通幼儿园、小学、中学,拥有正常的人生。总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肯定是可以改善孤独症的,不仅轻度孤独症患者能得到康复,重度孤独症患者相当一部分也能得到康复。

随着对孤独症认识的提高,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典型孤独症诊断并不困难。然而,这主要是指针对3岁以上临床表现典型的患儿。对于3岁以下尤其是2岁以下低年龄儿童、对于不典型病例以及阿斯伯格综合症患儿,即使具有相当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诊断也存在困难甚至争议。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在孤独症准确诊断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或拖延。

影响早期诊断主要有几个因素:一是孤独症患儿多数不存在外貌异常;二是虽然孤独症的孩子会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但家长总是以“孩子还小,长大自然就好了”或“贵人语迟”之类的借口安慰搪塞自己,从而错过了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黄金时期;三是典型的孤独症不良预后不仅让家长心存恐惧,也让专业人员在患儿年龄小、症状尚不典型之际不愿意或不能够做出“孤独症”的诊断。

事实上,对特别年幼的早期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方法,与所谓的幼教(早教)学校的教育内容并无差异,主要是全面性的干预,目标不仅包括减轻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减少不适当行为,还包括促进儿童语言、认知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但这种“干预”必须是持续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围绕孩子所能做的事情开展。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统计手册第五版指南中指出:一旦孩子被发现患有孤独症,就应该在60天之内接受全面性的干预,且应该全年接受每周至少25小时全面性的干预。干预一般是父母主导的,一对一的活动、游戏、言语和非言语的互动等。

因此,一旦家长发现低龄孩子存在潜在可疑因素或表现,一定要明白越早干预,孩子康复的效果越好,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因为此时孩子还小,症状不典型,不必追求一个精确的诊断,对于低龄孩子只要存在可疑危险因素都应该给予干预。此法有利无弊,千万不要为了等待明确诊断而耽误宝贵的早期干预时机。

如何早期发现孤独症

目前,对于六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对于六个月以上的婴幼儿,以下特征可以作为早期发现的警示指标:

4个月大时,孩子不会看着别人的脸微笑;

6个月大时,没有明显的笑或者快乐情绪的表达;

12个月大时,喊他的名字没有反应、没有呀呀学语、没有一些互动的手势(如指点、挥手、拿东西给你看等);

16个月时,不会发单音;

24个月时,不会讲2个字以上的词。

任何年龄段出现语言发展的倒退,原来会说的话不说了,都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此外,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使用一个叫做克氏行为量表的工具。简单的说,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下列14项行为中的7项以上,家长就需要立即带孩子到专业机构检查。

这14项行为分别是:①不易与别人混在一起玩;②听而不闻,好象聋子;③教他学什么,他强烈反抗如拒绝模仿、说话或做动作;④不顾危险;⑤不能接受日常习惯的变化;⑥以手势表达需要;⑦莫名其妙的笑;⑧不喜欢被人拥抱;⑨不停地动,坐不住,活动量过大;⑩不望对方的脸,避免视线的接触;11.过度偏爱某些物品;12.喜欢旋转的东西;13.反复又反复做些怪异的动作或玩耍;14.对周围漠不关心。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在临床早期发现孤独症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共识和进展。通过对初级妇幼保健工作者的培训,及对大众尤其是年轻父母的健康教育,在1岁前后发现孤独症是可能的。美国儿科学会已经指南,要求初级保健工作者在第9个月的常规保健中,开始注意婴儿的目光接触与母亲交往的能力等,并且要求建立多级的预警机制,以期早期发现。相应的一批针对1岁婴儿的筛查诊断量表也正在研发之中。

训练,最重要的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孤独症还没有“特效药”。孤独症的治疗分为四大类:行为和交流干预、饮食干预、药物治疗和其他补充替代医疗。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教育引导干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训练。其次是饮食,第三是药物,最后才是其他方法,包括音乐疗法和海豚疗法。

篇8

河南濮阳县第二机关幼儿园 李爱红

每个孩子都渴望老师的关心,他们的内心需要老师爱的滋养,特别是一些特殊需要儿童,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在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如今提倡无差别教育,人们希望他们与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教育。作为幼儿园教师,就应该了解特殊需要儿童与正常儿童不同的心理特点,并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使特殊需要儿童接受适宜的教育,这样更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我主张在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接纳特殊需要儿童,使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教育选择权在于家长,尽管在现实层面,幼儿园似乎比家长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但这只是目前因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而造成的暂时现象。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这种情况也会随之改善。长远来看,融合教育为特殊需要儿童将来工作、生活、融入社会积累最初的经验,定将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

在开展融合教育、全纳教育的幼儿园中,一些教师和家长会有这样的担心:特殊需要儿童可能会分散教师的精力,影响普通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这种认识可以理解,但也是比较片面的。对于能力弱的特殊需要儿童,幼儿园应安排一位助理教师,负责协助特殊需要儿童的入园适应工作以及其他课程的参与,等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助教老师可慢慢放手。其实,在帮助特殊需要儿童的过程中,普通孩子能获得有益的经验,其社会性的发展也能得到促进。

让更多人一起行动

河南郑州市颍河路幼儿园 文 静

我曾经有个朋友的亲戚,家里的孩子是多动症患者。孩子去过很多幼儿园,都被拒收了。我知道后,向家长表示,我们园愿意接收孩子。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最终那位家长也没有来我们园报名。

特殊需要儿童确实很需要大家的帮助。但是现在回想起自己当年的举动,觉得似乎又有一些冲动。因为教育特殊需要儿童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教育经验,而当时的我以及我们园,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孩子真的入园了,我们是否能够教育好呢?别的家长会不会反对呢?

当我看到《河南教育》(幼教)杂志刊登的奇色花幼儿园的报道后,觉得很欣慰,原来有一群人在为特殊需要儿童做着自己的努力。只可惜这样的幼儿园太少了,大多数的幼儿园都不太具备这样的能力,不敢接收特殊需要儿童入园。希望全社会都关注特殊需要儿童这个群体,幼教同人们都去关注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问题并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至少在面对那些程度较轻的孩子时可以用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使一部分特殊需要儿童可以到普通的幼儿园中,和普通的孩子进行融合,早日康复。

新加坡的做法

新加坡花拉公园小学 杨宜颖

对于特殊需要儿童是否能够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融合教育和全纳教育这一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每个特殊需要儿童的情况都是不同的,笔者认为,我们要从怎样能够让特殊需要儿童发展得更好的角度来考量。

特殊需要儿童从医学的角度可以分为能够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与无法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两种。在新加坡,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有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自闭等倾向,就需要带孩子到儿童专科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完成检查后,医生会出具报告,告诉家长孩子的疾病进程以及是否能够纳入普通幼儿园生活。有的孩子虽然有特殊需要,但是仍然有能力适应普通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可自行选择进入普通幼儿园或者进入特殊需要幼儿园。

对于那些经过医生诊断情况比较严重的特殊需要儿童,医生会推荐其进入特殊需要幼儿园。这里的老师受过相关的培训,他们会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各种帮助,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笔者认为,如果孩子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家长可选择进入条件较好的普通幼儿园,与普通的孩子在一起能够感染到更多健康的气息。0~6岁是孩子身体和智力飞速成长的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即使孩子进入了特殊需要幼儿园,家长还是要密切监控孩子的情况,并定期带孩子进行复诊。一旦情况有所好转,就应该考虑让孩子进入普通的幼儿园,接受主流教育。在新加坡的小学里,不乏特殊需要儿童在主流学校情况好转的例子。在主流学校里除了普通教师,还会配备经过特殊培训的老师。他们每周会与特殊需要儿童谈话一次,同时密切监测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如果他们有什么异常举动,会马上对其进行辅导,帮他们解决问题、适应普通学校的生活。

点亮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灵

河南三门峡市实验幼儿园 李 萍

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我认为融合教育无疑是当前一种比较合适的教育模式,而且学前阶段也是最佳的融合时机。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十分赞成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也乐意接收特殊需要儿童进入自己所在的班级生活。但必须承认,真正做到融合教育并不容易,但我们要有信心、有勇气去尝试。开展融合教育实践我会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择适宜的对象,按照恰当的比例编班

先从接纳轻、中度且无严重行为问题的幼儿入手,而且一个班建议不超过3名特殊需要儿童。一方面教师能照顾到全体又能兼顾到特殊需要儿童,另一方面特殊需要儿童也不会对其他儿童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使两者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2.创设有针对性的硬件设施与环境

包括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器械、专业的老师、适合儿童的教具材料和宽松的心理环境。因为对于特殊需要儿童而言,除了参与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还要在特定的时间里接受专门的康复训练,因此必须采用“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要有特殊技能的保教人员或能提供指导的专家资源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教师的态度、能力是实施融合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一方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一定的特殊专业技能,掌握处理特殊需要儿童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实现特殊需要儿童的融合教育。

4.要有支持、理解、参与的家长团队

开展融合教育,首先要让家长充分了解和接受融合教育,征得家长支持、理解,共同营造一个爱的环境,平等接纳这些孩子。同时还要注重培养班级其他儿童的责任心、同情心,让孩子们尽自己所能去关爱和照顾特殊需要儿童。

爱就在身边

河南濮阳市中原油田培训中心第二幼儿园

李翠珍 裴立云

我们班的小益发育迟缓:虽然已经五岁了,可是看上去比同龄的孩子要小很多;语言发展有障碍,只会几个简单的单音;行动相对缓慢。

她刚到我们班时,我就明白这个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所以我让班里的每个孩子都帮助和关心她。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都非常懂事。她不会穿衣服、鞋子,孩子们都主动去帮她;吃饭时,孩子们会主动把饭送到她跟前;上厕所时孩子们会牵着她的手,有时候还帮她提裤子……

我原本以为她什么都不懂,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有一次大扫除,我和我们班的生活老师擦玻璃、擦灯管,爬上爬下的,干完活儿我就坐在凳子上休息。小益看到了,走到我跟前举起小拳头给我捶起腿来,眯着眼睛看着我笑。她这个简单的动作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心底的温暖和感动,我没想到她这么懂事,这么乖巧。

后来,我渐渐地发现,很多事情她心里都明白,就是表达不出来,所以只能借助动作来表达。比如想吃东西时,她会用手指指她的小嘴巴;想上厕所时,她会指着卫生纸让我拿给她;想看动画片时,她就去拿遥控器;想听故事时她会把书放到我手里……

现在的小益脸上经常挂着笑容,很喜欢上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的关系也非常融洽。有一次玩玩具的时候,她的同桌小蕾缺一个小轱辘,小益正好有,她主动把自己的小轱辘递到小蕾的手中。我看到后表扬了小益,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开心。

直到今天,虽然她还不会用“甜言蜜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一下课就会主动走到我的身边,伸出小手摸摸我的手臂或拉拉我的衣角,对我甜甜地微笑。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虽然小益并不是完美的,但是只要你走进她的心灵深处,让她感受到爱与温暖,她就会用同样的爱和温暖回报你。在这种爱的传递中,我也同样觉得特别满足、幸福。

散落凡间的精灵

篇9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培智教育中来,凭借其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智障儿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智障儿童的缺陷得到有效补偿,潜能得到最大开发,教育教学效果得到增强,成为培智学校和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也越来越被智障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我国教育部在2007年印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的培智学校培养目标是:“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这一培养目标的制定,为培智学校的办学方向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为特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出更加清晰的培养目标。因此,培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需要借助学校这个教育教学的平台,整合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通过教师培训、课堂授课、学生管理、家校协作等多种渠道,努力使培智教育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2通过教师培训、业务交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

近年来,特教学校的招生对象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轻度智障学生越来越少,中重度的智障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多数学生在存在智力障碍的同时,伴有自闭症、多动症、语言障碍、脑瘫症状等多重障碍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智障领域中各类症状的儿童,虽然已经对部分症状的病理采取治疗、康复等措施,如唐氏综合症等,但是还有许多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其病理所在,治疗、康复都在探索、实践之中,如自闭症等,甚至将来还会出现未知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地缓解培智教育跟不上的矛盾,各类培智学校都会通过各种方式的教师培训、业务交流,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期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培训既可以是外出学习、交流,又可以是邀请专家、教授来学校做专题讲座、业务指导,更可以是教师进行学历进修、信息技术软件学习等教育教学知识、能力培训。无论哪种形式,现在都离不开文本加多媒体演示课件,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的呈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如公开课展示、班主任工作交流、教师基本功大赛、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等活动,更是将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演绎到极致,信息技术凭借其极强的表现力和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起到极强的辅助作用。教师通过培训、业务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还在信息技术应用中成功地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做好服务工作。

3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逼真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动静结合的画面,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学生带进一个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知识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如在教授培智数学“钟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为主要辅助手段,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得出“钟表”这一谜底,此时教师出示各种各样钟表的图片和实物钟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钟表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钟面上每个数字的位置,教师先请学生观察钟面,尝试说一说后,告诉学生先在钟面的正上方写上数字“12”,然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依次从右往左写出数字“1~11”,并且借助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现场演示书写,使学生更直观、清楚地了解了数字的位置。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对“整时”概念的记忆、识别,教师设计了“什么时间,小龙做什么”的练习题,将不同的“整时”钟面和小龙活动图片分成两部分安排在同一个界面上,借助电子白板的拖曳功能,让学生用电子笔把正确的“整时”钟面拖到相应的活动图片上。通过这个人机互动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争相参与。在最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环节,教师链接、播放“珍惜时间”的视频,帮助学生认识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纵观整节课,教师巧妙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性,把学生带到一个乐学、爱学的情境中,不觉枯燥、乐于参与。尤其在教学“整时”这一环节,教师恰当地运用电子白板的遮挡、探照灯、书写、操作功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突破教学难点,非常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学生也融入这种情境中,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在学生的各项管理、教育中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为学生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这不仅仅表现在对学生的冷暖关怀、能力培养、情感培养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生活的信心,成长为一名自信、上进的学生。如学校有个班级中有一名学生胆小却热爱唱歌,另一名学生羞怯却喜欢跳舞,他们的认知能力都比较差,属于不受重视、被遗忘在角落的孩子。为了帮助这两名学生重拾信心,找回自信,教师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课余时间打开教室里的电脑播放优美的歌曲,让爱唱歌的小玉跟随哼唱,喜欢跳舞的小杰翩翩起舞,虽然他们的歌声不够动听,舞姿不够优美,但是每当音乐响起,他们的脸上就会洋溢着快乐、幸福的表情,让一旁的观者也陶醉其中、深受感染。时间久了,他们会主动要求播放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声音也更加响亮,也更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自信心随之增强。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校还经常对学生进行防地震、防火灾、防雷击、防溺水、防食物中毒、不和陌生人说话、不给陌生人开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如果单靠传统的说教,智障学生很难记忆、理解,其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学校都会播放一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教育视频、图片,借助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围绕主题开展多样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环境;必要的时候还会创设情境,进行相关演练,这样更有利于智障学生真正学习到各种安全知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家人、适应社会。

5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家校协作工作

我国残疾儿童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一名残疾儿童背后代表着一个不幸的家庭,甚至有的家庭中还不止有一个残疾孩子。每一个残疾孩子的家中都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泪水,求医、康复、训练,他们一直都在坚持,无助、迷茫、冷眼、讥讽,是他们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他们在期望孩子进步的同时,也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对于教育、管理学生的班主任来说,与家长的接触最多,联系也最为密切。为了重拾家长的信心,帮助学生在家校协作的良性环境下快乐、健康地成长,班主任除了通过面对面谈心、家长会汇报这些传统的交流途径外,还可以采用QQ、微信、电子邮件、电话,实现更丰富的家校联系。正是有了这些信息技术手段,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才会更加及时、方便、贴心,双方才会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学生的状况、变化,并且做出相应的反应,使问题得到最好的处理。班主任会将学生的进步情况整理成册,归入档案,供家长查看;有的班主任会把学生在学校的活动照片分门别类、做好收集、整理工作,不仅在家长会上展示给家长观看,还通过U盘或邮件发送的形式交给家长保存,这对于家长来说是孩子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难得资料,弥足珍贵;有的班主任会搜集优秀的育儿心得和康复、训练知识讲座,通过传统的或信息技术手段告知家长,帮助家长更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孩子实施家庭方面的教育。正是有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家校联系才会更加密切,家校协作工作才会更加顺利地开展。

6结语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被教育者所重视,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课件的准备相当充分,课件做得也相当精彩,在课堂花费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去欣赏课件,然而却忽视了所教学科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发展的根本宗旨,忽视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喧宾夺主,失去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江苏省电教馆徐晓梅主任的一段话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答案:“信息技术不是一个神器,它没有神奇的魔法,不会自动发挥作用,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技术,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情境和教学资源,再设计好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信息技术才真正能起到画龙点睛、如虎添翼的作用。”因此,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要充分认清信息技术在智障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真正让信息技术起到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成为教师的好助手。

参考文献

[1]王红,王斌.不要让语文课变了味:多媒体不当运用例谈[J].现代特殊教育,2012(11):40-41.

篇10

精神病福利院是苏州市民政局直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系江苏省民政系统一级精神病院(省民政系统最高级),1984年更名为苏州市普济医院为了区别于管办分离改革的市属医院,经市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和市编办批准,改称为苏州市精神病福利院增挂普济护理院牌子;市慈善总会在我院设立慈善病床15张,至增至110张(实际开放65张),用于城区特困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3月,市残联在我院成立苏州市精神残疾人庇护中心,为社会特困群体中的精神残疾人士提供庇护。

主要职能:负责收养治疗市区内三无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康复军人、退伍军人;对市区部分社会特困精神病患者开展慈善医疗;负责治疗与护理城市救助管理(收容)中查无地址、姓名的受助精神病患者,并对其中超过6个月以上的转为三无精神病患者进行收养治疗。

二、加强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随着苏州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苏州市社会救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我院服务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对我们的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重点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2、实施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法规、制度开展工作。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依法执业,诚信服务活动,狠抓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多年来,我院始终按照二级专科医院的标准和要求,认真落实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法规,严格执行三级查房、病历书写、病例讨论等核心医疗制度,聘请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等国内知名专科机构专家、教授来院查房授课,指导工作。同时还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取得uks证书(由世界最权威的质量管理认可机构之一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证书)。近年又在同级专科医疗机构中率先引入his系统、电子病历、办公oa系统等,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我院继取得市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质后,已实现了相城区、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医保定点全区域覆盖。连续多年获得市社保局医保定点先进单位。,在接受市卫生局医疗机构年度校验的145家单位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苏州市依法执业、诚信服务a级信用等级单位称号,并且处于获此殊荣的9家单位前列。

3、全面整合资源,推行医、护、康、社、教、养六位一体服务模式。把帮助提高服务对象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作为医疗护理康复业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医、护、康、社、教、养六位一体模式。一是优化医疗质量,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推行团队服务模式,对病员实施多人(医生、护士、

社工等)参与、相互协作的小组服务工作,并积极开展音乐放松疗法、催眠疗法、脑电治疗、森田疗法、心理治疗和可视音乐治疗等,进一步健全院科两级质控组织,完善各项医疗制度。二是重视细节管理,深化护理服务内涵。以构建躯体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为一体与援助、自助、互助相结合的整体护理援助系统为目标。实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并举的服务方式,全面推行个性化护理并逐步推进服务对象个案护理计划,分类服务开展率达100%,分级护理率达100%,个性化护理率达100%。针对病员生活能力状况开展自理能力再训,并引入互评互比激励机制,激发病员参与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三是探索社工介入,完善康复治疗体系。将社工工作全面介入精神病患者康复辅助治疗体系,尝试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帮助休养员自行开展小组工作。相继成立休养员缝纫组、腰鼓队、电脑之家等11个兴趣小组,每天安排病员开展收看电视、下棋打牌、阅读报纸等活动,每周定期组织书画、器乐、手工和功能训练等康复活动,每月举办中大型工娱疗味活动,如组织生日聚会、放映电影、卡拉ok等,在各大节日举办拜年会、元宵节猜灯谜、重阳登高等联欢、庆祝活动。此外,积极联系工疗加工活,拓展康复辅助项目,并通过各类途径将休养员手工作品进行义卖。四是设置特教课程,推进特殊教育工作。将休养员思想文化教育列入日常康复服务项目,开设教育培训课程,开展健康宣教,普及消防常识。同时,对精神残障儿童、青少年设置特教课程,开展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五是完善保障机制,强化生活照料服务。重点抓好病员的膳食供应和饮食营养,聘请专业营养师调配花色品种和科学膳食,对糖尿病、痛风等疾病对象专门供应特殊饮食,每月给三无对象发放零用金,用于在阳光超市内购买零星食品。同时根据季节变化,及时添置和更换在院病员服装,做好冬季保暖和夏季防暑工作,确保病区空气流通、地面整洁,尽力保障好休养员的在院生活。

4、积极探索创新,打造苏精福特色业务工作模式。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和保障好收养收治对象这一中心任务,不断加大业务建设力度,拓展视野,创新思路,探索实施四大特色业务工作模式。一是住院患者的分类管理模式。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一个病室的患者中,其病重、病情、病程等分别有明显的差异,对开展有计划、有步骤并带有群体性的康复医疗活动颇为不利。初,我院根据病人生活活动能力,躯体情况等将病人相对分类。这样就从客观上为分类管理创造了条件,继而对全院患者按康复需要对不同对象给予不同康复措施。分类管理既可以保证不同功能的康复医疗措施能顺利展开,又可使群体性的康复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不零乱,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二是模拟社区生活情境模式。本院住院病人中半数以上为慢性精神病人。长期的住院生活,使这类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减退,衰退倾向日趋严重,为此,我们参照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院内开设了诸如休养员阳光超市、复康工作坊,成立了休养员阳光工作室等一系列模拟社区和生活场景,以提高患者社交技能及加强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体现到自身的价值。同时对室内外的墙面及活动场所、病室等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和布置,努力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温馨的舒适环境。三是省内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随着我院收治对象中流浪救助精神病人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日渐增多,由于他们的医疗、护理、康复及教育具有特殊性,下半年,我院成立了省内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科,致力于儿童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学习困难、多动症、抽动症、注意、情绪、睡眠、进食障碍等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干预。同时还将逐步向社区拓展和延伸服务,为更多有需求的精障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四是特色老年精神科。围绕老年科的业务工作,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关怀服务。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要,重新进行功能定位,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开展医疗(精神科治疗)、护理(生活护理、躯体护理、心理护理、自助、互助或介护等)、康复(肢体康复、心理康复等)或其他服务,侧重个性化,做好个案,为我院及苏州市老年精神科医疗工作提供一个理想的服务模式。

三、特殊人群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家民政精神病院,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可以说是逆水行舟,艰难行进。就我院近几年收治对象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来看,目前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病人压床,床位周转缓慢。住院病员病情日趋慢性化,趋向退顿,加之家属和社会的原因,一旦入院,就较难出院(而本院与各区民政部门及家属鉴定的协议住院期为3个月,我院医生也经常性敦促监护人办理出院手续),以致长年滞留院内,长期占有床位,影响继续收治(每个区都有为数不少的慈善对象在排队等待)。这使得慈善床位的效率、作用未能最大化,对整个社会特困对象来说,也有失公平。

3、精神病患者并发传染病及严重躯体并发症时转诊治疗困难。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增龄、器官功能减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等原因,并发各种传染病及严重躯体并发症的情况日渐增多,同时由于社会目前普遍对于精神病患者存在一些偏见,一旦这些患者需要转诊时,卫生系统综合医院又面露难色,不愿接收,以致此类患者常常得不到及时救治。

4、社会接纳度低,家属、监护人配合不够。一方面与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对于精神病患的认知、关注、关心不够有关,另一方面,这些患者的家属也多为弱势群体,客观上根本无力来关心患者,一旦将患者送来我院治疗后,则再也不闻不问,甚至当被告知患者并发严重躯体并发症或传染性疾病需转诊治疗时,也是不予关心,或是显得无可奈何,甚至表示让他(们)任其自然。

5、法律保障相对滞后。流浪精神病人是城市救助中的弱势人员,也是民政精神病院收治的主要对象之一,他们大多由于病史不详,或认知障碍,无法提供有效信息等,难以进行及时、正确的疾病诊断,从而无法确定是否住院监护。而国内目前尚缺相关法律规定,一旦日后家属起诉,院方利益将难以保障。如何做到救治过程中既保障救助对象的权益,又防范医疗纠纷、医疗缺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给医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应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6、人才引进困难,技术力量薄弱。民政精神病院大多由于名称(多冠名精神病院、福利院等)、收治对象、医院条件、工资薪酬等原因,人才引进困难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即便勉强引进,往往也难以真正留住人才。相对于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业务技术力量与社会不断发展的服务需求带来压力和挑战,所有这些都使单位建设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不相协调,甚至对单位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成为制约民政精神病院发展的瓶颈。

7、对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教育培训不足。目前,民政系统的精神科专业人员一般都是依靠卫生系统的精神病院提供培训,而提供精神专科护理员的培训机构更是几乎没有。在专科护士的培养方面,江苏省目前暂未开设精神科专科护士的培养班,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组织培训。

8、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由于流浪救助精神病人大多病史不祥,且他们的生活环境恶劣,行为异常,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概率较高,而在院精神病人均为群居生活,且传染病大多有潜伏期,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9、外来救助病人交流沟通困难。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往往很多救助病人为外地来苏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也有一些是来自偏远山区,文化程度低,还有很多为智障病人,交流成为最大的难题。希望能够有多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帮助寻找他们的家人。

10、收治病人老龄化,护理风险增加。近年来,整个社会进入老龄化,自然我们收治的对象也出现同样的情况,老年人占到65%以上,因此生活护理量较重,与此同时,跌倒、哽噎等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这就更需要我们多培养一些全科护士来应对。

四、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争取政府重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病致贫现象日益加重,特别是精神疾病,使很多家庭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同时,由于精神病人的社会危害大,反复发作,需要住院和长期服药维持治疗。因此,对于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精神病患者开展医疗救助,只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多部门协调联合,列入政府的发展规划中,要像养老中的阳光计划,残疾儿童中的明天计划那样,加大对精神残疾弱势群体的资助,使他们感受阳光和雨露。

2、民政部门对民政精神病院要有明确定位。要正如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中残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的那样:加强分工协作,卫生、民政、公安、教育、司法、残联、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部门、单位和团体要针对日益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民政精神病院要立足服务民政保障对象,真正履行好民政职能。

3、争取社会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场合和条件,开展多种活动充分进行宣传,征得社会的同情和关爱,赢得社会支持。

4、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要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结合民政精神病人的特点,逐步将封闭式管理向相对开放式管理模式的转变;大力加强人性化服务,把单纯的医疗服务向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服务模式转变;要从重视疾病治疗向重视病人身心康复和社会功能全面发展的转变。

四、民政系统精神病人服务工作与社会支持

民政服务民生,民政工作尤其是精神病防治这一重任需要依靠公众与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加强病人管理,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建档工作。各区、街道要安排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发现、建档、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督促实施。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报告、登记管理制度,基层要建立病人档案,加强分级随访管理,并定期向社区管理人员汇报。可借助我市实施的中央补助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工作开展病人的诊治、随访、健康教育等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病人管理档案,为我市掌握重性精神疾病资料及开展病人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技术培训,做好基层医务人员的随访指导工作。为有效实施好医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内容,建立健全我市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各级各部门医疗机构要注重对精神卫生专科医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组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的师资培训,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力度。适时对社区精防工作人员、民警进行专门培训普及常识,加强对有危险行为倾向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有效组织实施病人随访指导,切实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管理工作。

篇11

特殊儿童是指在身心发展的某些方面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儿童。近些年来,我校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积极开展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实验工作,取得了初步的实效。

一、建立健全组织,形成工作网络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我们首先成立特殊儿童跟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由校长亲自抓、负总责,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和少先大队等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班主任具体分管的工作网络。我校还注重这方面的建章立制工作,先后制定了《特殊儿童筛查制度》、《特殊儿童评估制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奖励措施》等各项规范和实施细则,逐渐形成了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共同关爱特殊儿童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校本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教育活动的实施、学校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我们以校本培训为基本途径,大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通过培训,自学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后,能正视和研究智力落后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安排教学活动,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长和对学生的了解,针对特殊学生的特殊教需要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个别辅导,从而把特殊学生统一于同一教学进程中,教师从事特殊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广泛开展活动,探索特殊学生的随班就读的工作途径

1、科学筛查,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学期初,我们召开班主任会议,在保密的基础上对全校学生进行严格筛查。对特殊儿童的确定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把所有学习成绩差的同学都认为有智力障碍,特殊儿童的范围扩大化;二是认为只有聋哑盲傻才是特殊儿童,忽视情绪行为异常、多动症等特殊儿童。这两种情况都会对儿童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前者使正常儿童身心受到损害,使潜在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后者使特殊儿童不能认识自己发展的可能性,教师也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时间久了,会使这些儿童的残障程度进一步加重,会影响以后身心的康复和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测查评估的程序:在申报、筛查、测查鉴定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方式方法,以此分析评估,建立档案。根据特殊儿童的不同的特点,安排其到教师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班风健康的班级就读,并与班级班主任和教师一起研究教育计划和工作措施。

2、以爱温暖特殊儿童,扬起自信的风帆

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对于特殊儿童,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与关怀。首先,教师要承认其差,尺子要放低,不能操之过急。其次,用爱去温暖特殊儿童,独具慧眼,能够发现特殊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他们自信自立自强。最后,要把爱传给每一个同学,要引导鼓励普通学生主动与特殊学生一起学习、活动,以更大的爱与宽容去对待他们,以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校风和班风,补偿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缺陷,使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激发自信心。

3、营造和谐氛围,提高特殊儿童交际能力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我们一直都把班级看作是一个大家庭,同学和老师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要互相关心、尊重、帮助每一位成员。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我们教师除了自己完全而非勉强地接纳那些特殊的学生外,还在班上创设一种积极的气氛,使特殊儿童完全融合到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班集体中。

4、因材施教原则,注重个别化辅导

我们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各个教育环节予以调整,制定和实施个别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调整

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使用的教材与普通学生相同,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适当参考了培智学校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作出安排,对特殊学生的教学要求有适度的弹性,对教学内容的难度做了降低。

(2)课堂教学的调整

我们教师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力。各科教学都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对特殊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矫正,对他们加强个别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进行对全体学生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对特殊学生的个别化辅导,注意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课堂提问、学生的回答、学习习惯的表现等,及时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每一点希望的火花。

(3)考核评估方案的调整

对特殊学生的考核评估,不能简单套用对普通学生的考试方法。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对特殊学生的评估标准,其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缺陷矫正和补偿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这些方面有利于残疾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提高法。

篇12

从科学发展史看,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思想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二是具有较强烈的社会需要,特殊教育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开始对它的学科与概念体系进行探索。

一、关于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1]。

二、学科建设的内涵

提到学科就会想到专业,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学科是指按门类划分的系统知识,或称知识门类,是现代高校所设专业的基础依据;专业是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方案和计划总称,是对应专门训练、培养专门人才工作的一个系统概念[2],学科建设是对学科的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试验基地的建设,它包括学科内容建设和学科管理建设,而学科建设又包括研究方向、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验基地、管理工作、学术交流等[3]。

三、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一)立足需要,探索不同研究方向

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方向既要考虑到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又要兼顾学科发展的意义。我国以前的特殊教育主要针对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而今的教育及研究对象已经扩展到自闭症、多动症、学习困难和超常等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这是特殊教育学科应对时展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一些新兴的研究方向必然会不断的出现,例如,老年痴呆可否纳入特殊教育研究范畴,或者随着人类医学和基因学的发展,也许不再有盲聋弱智等现在传统意义上的残疾儿。特殊教育学的学科要想不断发展,必然要立足于教育实际和时代要求,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二)立足学科,打造精盾学科队伍

学术队伍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学术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学术梯队结构的不断优化是学科优势积累的基础,只有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才能推动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4]。学术队伍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上,欢迎其他学科背景人员的加入,鼓励拥有非教育学科背景的人员报考特殊教育学研究生,扩大研究视野;二是推动建设一支以广大教师和干部为主体的研究队伍,要鼓励教师的进修、学习,专业教师进行学术交流,进行不同学科的横向合作和学术成果交流,参加国内国际的专业研讨交流会。

(三)立足实践,建立实验研究基地

教育学学科下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者都应包括广大基层老师,如果将教育的研究交由专业学者,将广大的一线教师作为非专业者排除在外,那么这种专业学者与一线教师的分离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研究队伍方面不够强大,基层教师也不能及时得到理论的指导,就造成了特殊教育研究者论文脱离实际,基层教师论文以经验性为主,理论性不强的双重问题。因此,特殊教育学科研究需要克服个体经验式和纯哲学思辨式的弊端,加强实证研究的规范与传统,使特殊教育学科理论建立在科学经验研究的基础上[5]。

实验研究基地是学科研究应用于实践前的试验之地,在学科建设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特殊教育应建立一批跨系科、跨专业的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如康复科学研究所、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所、残疾人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残疾人辅具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通过承接科研项目和课题,组织多学科协同攻关,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6]。另外,这种实验基地还包括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合作,研究者在不同的特教学校进行研究,才能提高实验研究的效度和特教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理论来源于实践也要应用于实践,与特教学校的合作,把特教学校作为实验研究基地,正是从实践中产生理论。

(四)立足高效,明确管理责任分工

我国特殊教育现有管理系统格局松散,教育系统有除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特教班、高等特殊教育学校等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民政系统有社区康复和儿童福利院等机构,在残联系统有职业培训中心、聋儿康复中心等机构,在卫生系统有中心、医院等,此外还有民办的特殊学校、与国外基金会或友好团体合办的函授学校等;这种办学模式使得资源分散,不利优化配置与整体规划实施;多头负责,不利规范运作与同步发展,影响特殊教育各环节的标准化运作、衔接、评估与监督,好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共享,责任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7]。因此,特殊教育的管理要突出教育部门的主管功能,集中整合、统一管理社会资源集中优化整合,以真正提高特教水平与办学层次,在战略规划高度上,强化政府行为,增强政府对特殊教育的宏观调控能力。

(五)立足未来,培养特教人才

据教育部2007年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特殊教育培训的统计数据显示,在34990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中,只有18976位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仅占54%,换句话说,目前在特殊学校工作的教师中的人有46%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8],很多特教老师都是普通学校外调过去,由于特教学校的教育对象特殊,加上老师的心态问题,就导致特教学校毫无生气的景象。目前我国有为数不多的师范大学设立了特殊教育学院,能够为三大类特殊教育学校培养教师,但很难满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需求,要想解决此问题,国家多建几所特殊教育高等学院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问题,按照国家“十一五”计划,中西部未来要建设特教学校至少需要上万名特教教师,仅建几所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难以解决,因此可以采取双资格的认证制度,鼓励有意愿从事特殊教育的有志者提供从业资格。

四、结论与展望

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是一件长久的事务,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时间比较短,学科建设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之,立足社会现实和学科需要,探索研究方向、打造精盾的学术队伍、积极招揽人才,欢迎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和研究,建立实验和研究基地,明确特教的责任分工,积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学术交流,从这几个方面出发,相信特殊教育的学科建设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5 

[2] 李丹青.学科建设:转型期高校发展的根本[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2):1-4 

[3] 梁传杰.学科建设理论与实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4-15 

[4],[6]何侃,丁勇.错位发展: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创新战略——基于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跨越式发展的个案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9,(6) 

[5] 邓猛,肖非.特殊教育学科体系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9(6) 

篇1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154-02

高等师范的特殊教育和残疾人高等教育共同构成了高等特殊教育的学科体系,其中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主要是指为特殊教育学校或者康复机构培养教师和其他与残障人群有关的社会服务人员,是高等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师范大学中从事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二级学院或者系,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等,此类高校作为传统师范类院校,师范类专业有优势,特殊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实力较强。第二种是中等师范特殊教育学校与其他院校合并升格为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如郑州师范学院是在原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成立了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类似的高校还有潍坊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等,这类高校从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较早、师资力量比较强,是当地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首要力量。第三种是由中等特殊师范学校独立升格为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辽宁特殊教育师范专科学校等,此类高校重视特殊教育专业,以特殊教育为特色,打造特殊教育相关专业方向群。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以及社会需求的增加,很多高校通过申请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或者扩大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因此,认真研究高等师范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30多年来我国高等师范特殊教育的发展

1.办学规模

1984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开始招生,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开始招收第一批特殊教育本科生,首批招收15个学生,随后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学院等高校相继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截止到1998年,全国总共建立了35个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7所高等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2所省属师范大学设立了本科和大专层次的特教师资培训部。蒋云尔、李泽慧的统计数据表明:到2007年底,全国涉及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学校共18所,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合计8000多人,远远满足不了特殊教育发展的需求,必须增加支持力度,扩大办学规模,培养更多优秀的特殊教育师资。2008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支持和鼓励高等师范学校开办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新模式。2014年,中国残联等七部委联合《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随后各个省陆续出台了本省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明确支持本省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如《海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明确提出,“在省属师范院校设立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山西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也明确提出,“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专业自2014年起每年招生人数达到200人以上,其他师范类院校和有条件的高校适时增设特殊教育专业,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很多高等院校应国家政策和社会要求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统计,截止到2014年,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61所高等院校计划招收特殊教育专业学生7260人,相比于2012年实际招生人数增加77%,办学规模较以往有了很大增加。

2.办学层次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培养主要以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为主,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所培养的特殊教育本科毕业生主要定位于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专业课教师,1997年上海市教委颁布《关于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力争到2002年左右使80%以上的教师达到大学专科毕业程度,10%的教师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程度。随着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特殊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已从20世纪的中等特殊师范教育模式,经由专科特殊教育培养模式向本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转变,比如南京特殊教育中等师范学校,在2002年升格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正式更名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与江苏师范大学合作培养手语翻译研究生,办学水平得到提高。此外,北京师范大学于1993年首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硕士点,随后华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开设特殊教育硕士点,截止到2015年,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知,我国共有15所大学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学术型硕士,特殊教育专业型硕士点也具有了一定的招生规模。培养特殊教育专业的博士始于华东师范大学,根据已有资料查知,到目前为止共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招收特殊教育学专业博士。整体而言,我国高等师范特殊教育由专科层次为主向本科转变,形成了以学士为主,学士、硕士、博士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3.专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培养主要由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承担,随着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培养主要由本科、专科层次的院校承担,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盲、聋、培智三类特殊学校,由于专业不细分的缘故,多以综合化的特殊教育通识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师范生主要掌握特殊教育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不针对某特定残疾类型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对特殊教育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但是由于泛泛而学的缘故没有一样是精通的,很难满足对某一类残障儿童进行专业性质较深的教学或康复工作。

随着特殊教育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情绪障碍、自闭症、学习障碍、唐氏综合征、阿斯伯格综合征、注意力缺陷与多动症等新的残疾类型不断出现,他们的教育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另外,从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趋势来看,一部分聋校、盲校、培智学校正从单一型向综合型的特殊教育学校转化,这对特殊教育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掌握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熟悉和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以适应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教学需求。但是整体而言,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仍然按照特殊教育专业大类开设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盲、聋、智障三类残疾儿童上,远远满足不了特殊教育对象扩大的需求,培养出来的特殊教育人才与市场需要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即原有的特殊教育专业已经不能适应特殊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当前已经有部分院校在原有特殊教育专业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拓展专业方向和学科领域,发展集特殊教育、心理教育、康复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于一体的多元化专业发展平台,具体而言主要为以下两个方向。

第一,细化特殊教育,培养专业化人才。如毕节学院的特殊教育专业形成了以“服务+实训”为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方向,并逐步形成了以特殊教育专业、康复训练专业、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教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方向群。重庆师范大学的特殊教育专业分为特殊教育职教师资、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方向。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专业细分为手语翻译、学前教育、学前融合教育等方向。这样细化的结果是培养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培养出的人才更具有操作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某一类残障儿童的教育和康复工作。

第二,增设新的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医教结合”“教康结合”等理念的指导下,华东师范大学于2013年开设教育康复学专业,并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合作,本科学生不仅仅要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还要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修满60个学分,学生毕业时既可获得教育学(教育康复专业)的学位证书,还可以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康复治疗学的学位证书,很多高校也在特殊教育培养方案中开设康复课程,甚至划分了康复方向,部分师范院校通过申请开设运动康复学专业,为中国特殊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兰州城市学院将小学教育课程与特殊教育课程相结合,开设了小学教育(特殊教育方向)。这些复合型专业的开设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 分析与展望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