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设施农业现状

设施农业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15:15: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设施农业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设施农业现状

篇1

一、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指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下进行生产的农业,包括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工厂化禽畜养殖业、工厂化水产养殖业三大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设施农业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发展。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行业中,使用设施农业模式的占比80%以上。这体现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其农产品行业的先进性。

二、设施农业气象业务

(一)设施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现状

农业气象业务泛指为农产品提供气象预警、产品预收报告、天气情报等相关数据的业务。改革开放初期,农业气象就已成立,分国家、省份、市、县4个等级的农业气象预报。主要预报农产品的收入、农业气象专题分析和土壤墒情报告等。主要的技术方法是通过农产品的种植情况与本年度的气象预报情况进行数据模拟计算。另外,通过近50a的气象数据与大气探测数据预报本年度的气象状况。其预报误差均小于5%,在每年收获前两三个月前。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同时也肩负气象灾害的预警与防范工作。我国地域辽阔,但气象灾害频发。在我国的各级气象部门中,技术人员通过使用先进的摇杆技术、农作物生长模拟程序等手段模拟农作物在低温、干旱、水涝等情况下的产量,并提前做好预措施。由于设施农业的生长环境往往具有反季节特性,因此近年来农业气象业务中也逐渐加入了设施农业的气象报告数据业务,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1.初步设立的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成熟度不足

由于当下设施农业的气象业务数据编制工作才成立不久,并没有真正提供反季节农作物产品的详细数据。其数据在反季节的匹配性上略有不足。

2.气象灾害的预期时间较短

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而言具有毁灭性打击,这是由于当下设施农业多数是以大棚的形式建立人造的温室以提高农产品的产值。此类大棚成本高,稳固性差,一旦遭遇台风、暴雨之类的气象灾害,大棚结构会瞬间荡然无存。不仅农民的农作物产品受到危害,大棚损失的成本也没法回收。基于这种状况,设施农业对气象灾害预期时间的要求要比其他行业的要求要更高,预期时间在72h时以上为最佳,这也是为了向农民提供为农产品施行保护措施的必要时间。但在现有的技术中,往往难以达到72h的预警时间。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起源已久,但在自改革开放以后就没有特别大的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当下气象探测装备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急需更新。另外,基于优化气象预测结果的要求,原有的站点布局也应得到更新。

(三)基于设施农业气象业务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利用大数据原理,建立设施农业

需求因素数据库以种植业的温室大棚为例,温室大棚在设立初期需要当地长年的阳光状态、湿度状态及风力状态的数据。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阳光大棚设置的位置与需要设置的设备,是大棚设计的前置条件。在面对如此繁杂的数据类型,气象部门也应设置大数据数据库,对该类的数据进行长年的统计与记录,并根据设施农业的不同需求将此类数据进行分类编制。

2.扩大站点分布,提高气象预警技术

在当下的气象预警技术中,站点的气象探测数据往往具有准确可靠的参考性。因此,提高站点的分布范围,加快数据分析的速度,是解决当下预警时间较短的有效措施。此外,气象预警部门应当不断引入新型人才,创新自身的气象探测技术,为提高预警速度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探索气象业务服务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我国现代农业经历近些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农业气象业务可以借用经济学的原理,探讨与现代农业的合作发展模式,实现互惠共赢的局面。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多,居住用地与商业、工业用地不断减少的态势已经是预料之中的现象。设施农业的大力发展也是提高我国当下粮食产量的必经途径。因此,发展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是当下气象部门的核心工作。该文仅从个人角度分析了当下设施农业气象业务的状况,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读者更多的相关思考。

篇2

1赤峰市气候特点及其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位于大兴安岭南段和燕山北麓山地,同时也是广大河流流经区,多山地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同时赤峰市属于半干旱地区和暖温带地区,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寒冷且漫长,春季又比较干旱少雨,并且大风大气也比较多,夏季和秋季都比较短暂,因其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加上在市内多山地丘陵,使得赤峰市境内经常天气变化多端,气象灾害频发,大风、暴雨、冰雹及干旱等是赤峰市主要的几种灾害。赤峰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立了一些优质的蔬菜示范区和林果业种植,其产品销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赤峰市的设施农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设施种植受到天气影响较大,再加上该市的农民对设施农业投入的大棚的结构简单,其抵抗大风、冰雹、积雪的能力比较差,因此遇上大风天气、冰雹天气和下雪天时,大风、冰雹和积雪容易破坏设施,为设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威胁,同时也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是有效保证设施农业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

2赤峰市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现状

赤峰市为了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市内气象各部门不断的增加设备和引进先进设备,加强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对于市内一些偏远的乡镇地区,通过安装气象服务站或者通过给用户手机免费的发送气象信息等方法把气象信息送到每家农户中。以便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3赤峰市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3.1气象服务内容单一

赤峰市气象服务相关部门对于设施农业方面的气象预报涉及的方面比较单一,不够全面,通常只是一些常规的天气预报和灾害天气的预警而已,但是不同的地区,其气象会有所偏差,但是赤峰市气象服务部门很少将这些大环境与小环境相互联系起来,没有完全深入到基层农户中去,没有很好的了解设施农业种植户的真正的需求。

3.2气象检测服务不够全面

设施农业种植户,通常会在设施大棚类安装气象要素的检测仪来获取小气候的资料,同时这也是气象部门为设施农业提供气象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气象部门除了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提供了相对较好的服务以外,其余在农业种植前以及收获后常容易忽视一些气象预报,使得在选种育种以及收获储存和运输方面依然容易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目前这种不全面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仍然存在。

3.3缺少专业人员

赤峰市内有的气象服务站的气象专业人员比较少,有的气象站台一人有着多种职务,也有的地方气象服务站的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比较低,这已经不适应现展较快的农业产业结构,同时有的地方的气象服务台的设施设备还比较单一,因此设施农业气象服务除了急需引进一批先进的技术之外还需要引进一批高技术人才,建立一支专业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队伍。

4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对策

4.1加大科技投入

气象预报的及时、准确有利于气象服务的开展近年来,赤峰市各级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在财政上也对其进行大力的支持,使得各地方的气象部门的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气象化水平较以前也有所提升,但是气象服务事业是一种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同时气象服务事业也是一项科技性的事业,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对气象服务事业的科技投入。

4.2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

现代农业其科学技术含量较高,需要广大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民不断的提高自身素养,因此气象部门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渠道大力的宣传气象服务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开设一些培训班,为农民讲解气象要素和设施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帮助农民掌握一些农业气象知识,让农民学会用一些科学的、先进的技术进行设施农业的种植,从而更好的促进设施农业的发展。

篇3

中图分类号 S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222-02

鄂尔多斯市位于北纬37°35′~40°52′,东经106°42′~111°27′之间,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温热、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来临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的区域。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市设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稳定市场物价、增加农牧民收入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发展现状

1.1 发展规模

截至2012年底,全市设施农业建设总面积已达到3 835.73 hm2,实际可利用面积1 056.16 hm2。其中,温室面积850.07 hm2,大棚面积206.09 hm2。

1.2 设施结构

主要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全部钢架结构。日光温室结构类型主要有土打墙、双二四墙夹土、双二四墙夹保温板类型。智能温室数量较少,主要用于育苗、科普宣传和观光旅游。

1.3 经营模式

主要有企业自行建设经营,企业建设农户承包,政府投资建设、农户承包经营以及农户自行建设经营等模式,涉及的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共509家。其中公司60家,经营面积474.43 hm2,占总面积的44.9%;合作社36家,经营面积421.71 hm2,占总面积的39.9%;自行建设的农户有(种植面积在667 m2以上)413户,经营面积160 hm2,占总面积的15.2%。

1.4 种植结构

设施蔬菜种植种类主要是西红柿、青椒等相对耐寒一类的茄果类蔬菜和普通叶菜类,占总产量的98%以上,果叶菜比例约为2∶1。设施蔬菜栽培充分突出提早和延后生产的作用,实行多茬次、高效栽培,冬春茬西红柿、青椒分别于3―4月开始上市,延后栽培最晚延迟至12月中下旬,果菜类供应期可达300 d以上,较耐寒的叶菜类蔬菜可周年供应。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4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是地处三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全乡没有工业建设项目,农业生态环境较好,没有大气、水源、土壤等污染,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理想场所[1]。果树和蔬菜已成为三元区中村乡的主导产业,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发展果树和蔬菜设施栽培是提高土地产出率、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和种植效益的有效措施,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村乡果树和蔬菜设施栽培实现了零突破,现有果园设施栽培面积5.2hm2;蔬菜设施栽培面积13.3hm2。虽然总量不大,但对全区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本文通过对三元区中村乡果树和蔬菜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1发展现状

三元区中村乡地处三明市区的水源保护地,不宜发展工业项目,三元区政府确定中村乡重点发展生态农业项目来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三元区中村乡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实施农业强乡战略,致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果树和蔬菜设施栽培实现了零突破,已建立1个果树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和1个蔬菜设施栽培示范基地。

1.1温室调控蔬菜设施大棚示范基地

位于中村乡米洋村,2013年,由福建省三明市华兴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与米洋村签订16年土地流转承包合同,建立13.3hm2标准化温室调控蔬菜大棚,配套建设1套自动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引进种植圣路易斯圣女番茄、东升南瓜、冬春55黄瓜、美浓甜瓜、黑眉2号长豇豆、黄子金玉香瓜、台湾桃改2号地瓜叶、圆叶白花芥蓝、顶峰菠菜、泰国双椰树空心菜等新品种;示范推广台湾无土化、立体化栽培技术、自动水肥一体化技术等。

1.2葡萄新品种设施栽培示范基地

位于中村乡中村村,2011年,由三明市三元区中村洋头家庭农场与中村村签订18年土地流转承包合同,建立5.2hm2葡萄新品种设施栽培大棚(其中标准化大棚3.3hm2,简易大棚1.9hm2),配套建设1套手动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引进种植夏黑、醉金香、红乳、寒香蜜、巨峰、金手指、香悦、美人指、波尔来特、摩尔多瓦、着色香、红芭拉多、状元红、黑芭拉多、A07等十几个早中晚熟、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风味的优质鲜食葡萄欧美品种和欧亚品种;示范推广南方葡萄设施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

2存在问题

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时期,三元区中村乡的果蔬设施农业发展已初具雏形,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2.1设施栽培面积不大

全乡果蔬设施农业面积还不及设施农业发展较好的村的发展面积,仅18.5hm2。

2.2装备水平不高

全乡果蔬设施栽培装备水平仍然低下,还有1.9hm2简易大棚;自动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仅在蔬菜设施大棚示范基地应用,葡萄设施栽培基地还应用较落后的手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程度也不高,目前仅有简易的耕作机械、喷药设备推广应用,施肥灌溉实现一体化,还没有实现耕作、田间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

2.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2个设施栽培示范基地内排、灌沟渠,机耕路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抵御冰雹、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差,不方便机械化耕作。

2.4保险机制不完善

目前,各级政府只为水稻种植和母猪养殖投保,还没有为果蔬等设施农业建立自然灾害保险机制,2014年全乡2个果蔬设施栽培基地都受到较严重的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农户和企业损失惨重。

2.5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市、区、乡财力薄弱,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各级财政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设施农业的发展,从而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

2.6人才紧缺

目前,全区只有一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中村乡没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不能为设施栽培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3对策

3.1落实政策,项目带动

要认真落实中央、省政府出台的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惠农政策和《三明市建设农业强市的若干意见》、《三元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刚出台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策划生成符合扶持设施农业政策导向的项目,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以项目带动果蔬设施农业的发展。继续按照“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支持和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整合资金发展设施农业[2]。

3.2抓好平台建设,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通过建设区级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及乡镇信息中心,抓好服务,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解决发展果蔬设施农业土地连片建设的瓶颈问题。

3.3完善保险机制,减少投入风险

果蔬设施农业投入资金大,遇到冰雹、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损失也大,因此,急待国家出善设施蔬菜、设施水果等保险机制,通过各级财政出资一点,项目业主出资一点的办法解决保险费投入,减少项目业主果蔬设施农业投入风险。

3.4优先扶持,加大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在土地整治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省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规划建设中优先考虑设施农业用地建设,完善设施农业排、灌沟渠,机耕路等基础设施,提高抵御冰雹、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和机械化耕作水平。

3.5引进人才,搞好全程服务

设施农业是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产业,要积极引进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至少保证一个乡镇有一名这方面技术人才,从政策宣传、引导、设施建设、栽培管理、销售等环节,为农户和项目业主搞好全程服务。

作者:罗源树 邓孝祺 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三明市三元区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

篇5

设施农业的出现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和进步而逐渐兴起的一个农业发展模式,它是与自然农业生产模式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一个可以人工调节的、适合其作物生长的环境氛围,从而让农作物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率。有关国外的设施农业技术的发展其起步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左右,最初意识到设施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性的是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因此这些国家在农业设施发展的投资力度比较大,同时国家政府也提供了一些了农业设施补贴的方针政策。而这些发达国家中设施农业发展较快的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他们在世界设施农业总占地面积量中拥有一定的分量。这些国家对于设施农业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无土栽培、温室培养等方面研发出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方法。

1.2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探究

我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对于一个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因此国家始终对农业的发展和未来走向放置在关键位置,同时对于设施农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从时间的角度看,我国的实施农业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比如说唐朝人们用天然的温泉水去种植培养农作物如瓜果等。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发展轨道后,人们普遍对塑料大棚种植和玻璃温室种植比较注重,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我国温室种植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在传统温室种植的基础上又前向跨越了一大步。又由于我国在交通运输及其铁路、公路建设上有了越来越显著的成就。所以,我国南北方的设施农业技术实现较便捷的交流平台,大大增加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蔬菜等农作物大棚种植和温室培养技术的交流频率。到本世纪初,也就是2001年,我国的设施农业的占地面积已经达到200多万平方公顷,在世界设施农业面积范围内成功跃居于第一位。

2 我国设施农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对策

然而,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和成长过程都不是只有利而没有弊端的,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在给我国农业种植带来高产量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国的设施农业技术水平较低。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设施农业总体水平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发达国家在对农业的科技化发展提出的口号是“用最大的投入获得最高的生产量”,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和技术方面相对落后,于是在设施农业技术的新进展上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基础设施条件不足。我国的设施农业中栽培种植面积在总体上较大,但是其所用的设施水平却较低,在我国的采用设施农业技术,如无土栽培、大棚种植的农户中,他们大多使用的是及其简单的设备,其简单程度到有些设施仅仅可以用来防雨和保温,因此这种低水平的农业设施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较差,其设施的技术水平与设施的使用费用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三是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基础的土地使用率低,资源浪费率较高。由于一些农业基础设施的技术跟不上,其结构也不完善等因素,就会造成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对土地占用率较大却又得不到高效的使用从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情况。

这对这一系列的设施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寻找相关对策,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设施的使用水平,让我国的设施农业进入一个新台阶。下面提出几个主要的问题解决措施,首先,应该加强对农业设施技术先进的国家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而技术水平和设施利用的理念,然后再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本身情况,采取融合创新的措施,促使我国设施农业保持在良好发展的水平上。其次是要坚持设施农业的发展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因为我国地大物博,其气候条件也多种多样、水文、地质也有所不同,我们在发展农业设施时要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设施体制逐步走向完善。此外我们还应该重视对于设施操作者和管理者的专业水平的培养,提高他们对设施使用的高端操作技术水平,从而做到设施价值发挥的最大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对于我国设施农业的未来展望

从整体上说,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水平的提高空间很大,对未来我国设施农业的进步应秉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我们要密切的将设施农业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完善设施的配套体系和整体技术水平,在设施的节能、环保上大下功夫,以响应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号召。与此同时,要把农业设施的研究发展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结合,利用高效的网络科技实现农业设施的智能化,这必将会给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带来可观的发展前景,因为它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设施的现代化。此外,我国是一个十三亿的人口大国,这对粮食的产量需求有更高的要求,在这十三亿人口的农业大国的总体背景下,我们对设施农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人们对蔬菜粮食的干净、卫生。营养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在倡导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今天,在设施农业的农作物生产中也对其产品的质量要有严格的把关。

4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工业、农业。林业等方面发展迅速,国家及其政府一直关注的就是三农问题,可见有关农村、农业问题对于我国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对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对未来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前进行科学合理的展望。 设施农业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道路不断迈进的必经阶段,我们有必要再次提高对农业设施的深度认识。民以食为天,只有充分保障国家在农业方面的稳定持久的发展,我们才能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足够的发展实力。解决好农业问题,尤其是对设施农业问题,我们才能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占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毫无疑问,设施农业是我国当代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成分,因此我们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对待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问题,这需要国家、社会,甚至是个人的共同努力,积极为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大力培养相关的科技人员,完善其设施的措施及其管理体系。

篇6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设施农业包含设施栽培和饲养。设施包括各类型玻璃温室、连栋温室(塑料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阳棚)等,还包括所有进行农业生产的保护设施。河西地区地处西北干旱气候区,日照充足,土地资源紧缺,适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面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队伍萎缩、农民增收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首先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

1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层的原始温室;到清代末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温室,其结构形式为一面坡式,以玻璃作为透光材料,夜间采用草帘保温;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保护地栽培技术,但由于设施条件和技术原因,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20世纪60年代末,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在北方地区出现;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并很快得到推广,地膜覆盖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得到迅猛发展;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栽培面积已达210万hm2。目前我国设施装备不仅应用于园艺作物,也广泛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河西地区的设施农业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试验示范,到9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2000年以后温室数量开始急速增加。从刚起步的蔬菜育苗,发展到辣椒、番茄、黄瓜等蔬菜产业,再扩展到西瓜、草莓等水果产业及温室养殖等畜牧业。随着农业合作社的成立,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基地经营模式,正向现代化农业模式逐步发展。

2河西地区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土地瓶颈

农业生产结构中,土地要素是最重要的。承包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原本紧张的耕地被再次细分,导致农业经营规模小、交易成本高、分布不集中,缺乏规模优势,而且种植的蔬菜品种多而杂。目前河西地区经营少量耕地的农户为农户总量的大多数,而经营较大规模耕地的农户却很少,多数大棚由散户经营,在良种选用、技术升级、加工运输方面难以达到先进水平,阻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2.2人力资源

目前,河西地区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本相对匮乏,农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中老年人,许多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科技知识的储备不足,导致农民不易接受新管理模式、新技术手段、新设备使用及新的经营理念,一些老年农民依然凭以往经验进行农业生产,许多先进农业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应用、滴灌、膜下暗灌等,不能很好地被应用到设施农业生产中去。

2.3产销衔接

河西地区由于缺少专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营销组织,很多农产品外销只能依靠少数农民经纪人联系外地客商来收购,有些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影响了农产品外销,制约了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4设施农业规模

设施农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复合型产业。目前河西地区设施农业基本上还是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户个人无力投入高额资金发展更好的设施农业,若扩大生产规模仍会遇到土地流转难度大等问题,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缓慢。

2.5设施技术研究

河西地区设施农业起步晚、发展慢,技术研究与生产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目前设施农业发展主要有花卉、苗木、蔬菜、菌菇、养殖等,种养技术和设施装备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工厂化高效农业设施技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在全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设施农业的技术研究发展很快。今后我们应大力开展自主研发,推广、完善适合本地的设施类型及栽培技术。

3河西地区设施农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3.1提高对设施农业的认识

要从战略高度去认识设施农业,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既不能“一窝蜂”式扩大设施农业规模,也不能“蜗牛”式发展。河西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重点发展高效、特色、设施、生态、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的发展要结合实际,用发展的眼光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本地区大力推进适合发展的设施农业模式。

3.2加强农业生产队伍素质的建设

设施农业对从事生产和开发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的设施和技术必须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生产者运作才能充分发挥其先进性。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现代农业思想、熟悉现代农业理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并且具备创新能力的农业技术、经营管理和研究开发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河西地区设施农业生产队伍的整体素质。

3.3扶持设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连片成规模、规模出品牌、品牌出效益。设施农业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只有进行规模化生产才可能形成品牌效应,占领市场,使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与持续利用,从而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在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基地,促进设施农业企业的发展。目前,土地流转政策允许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得到转让的农户或经济组织可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基地化、农场化集中管理,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3.4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辟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个体农民的市场力量较弱,缺乏竞争力。设施农业的发展必须引导具有相同产品、相同利益、相同市场地位的农户组成利益共同体,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规,规范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使其健康积极运行,创造更高的农业效益。

3.5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篇7

中图分类号S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68-01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农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限制,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加强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生产力。

1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确保粮食安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求坚守1.2亿hm2耕地红线。而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用地需求也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瓶颈日益突出。设施农业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以及劳动生产率,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6]。

1.1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设施农业是高科技现代农业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的显著特点。为了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开发自然条件和生物潜能,设施农业综合利用了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降低水资源、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大量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农产品,实现了农业“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的目标[4-6]。

1.2设施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设施农业的发展促使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转变为精细集约型,实现了多季生产、四季创收。既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又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1.3设施农业发展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物安全

发展设施农业,可实现集约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施肥管理、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更好地实现无公害的目标。同时,设施农业还可以通过调控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度和周年持续供应。

1.4设施农业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设施农业主要种植果蔬植物,种植结构得以优化,种类和品种得到丰富,局部生产和环境条件逐步改善,农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使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1.5设施农业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

设施农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因此,农民必须具备较高的农业专业知识和技术管理手段。在品种种植、栽培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方面需要逐步提高,通常需要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农业技术能力,并且对周边农户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2设施农业发展模式

目前,设施农业投资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示范园区模式。由政府主导建园,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实行企业化管理,其功能主要是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农民技术员培训。二是企业投资自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或租赁承包土地进行设施建设,集中连片,企业自主(雇工)生产、经营,主要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三是专业合作社投资自营模式。本着农户自愿的原则,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农户按投入土地多少自行种植管理,产品统一销售。四是农户自建自营模式。主要是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庭院经济。

3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资金缺乏

在鄂尔多斯地区,日光温室蔬菜、设施蜜瓜和食用菌、设施花卉的平均效益分别为22.5万~30.0万、30.0万~45.0万、52.5万元/hm2。虽然设施农业效益可观,但是投入成本较高,农民普遍难以承担设施建设的资金。比如,2012年新建砖钢结构温室、土钢结构温室分别需要投入150万~180万、105万~120万元/hm2。可见,虽然有政府补贴,但是投入成本压力依然较大。另外,温室、大棚等设施尚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抵押,所以抵押贷款也比较困难。

3.2科技人员短缺

现阶段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市级或以上机构,在农业地区真正懂设施农业技术的专业人员较为缺乏。科技人员缺乏是目前鄂尔多斯市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率较低、设施农业科技含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3设施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较低

一是设施蔬菜生产管理还比较粗放,加温、增光、增施二氧化碳等措施较少;二是优质特色品种、设施生产所需的适肥品种、复合高抗品种、耐低温弱光品种等蔬菜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不够,难以形成地方特色蔬菜。三是安全、生态意识不强,无公害、绿色蔬菜高效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和集约化种植模式推广力度不够。四是一些日光温室构造不够科学,采光和保温性能较差,几乎都没有加温设施,冬季生产受制约多[4-6]。

4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

4.1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一是要积极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提高设施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能力,加快设施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二是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应(下转第172页)

(上接第168页)

用新技术的能力,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带动设施农业的发展;三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对现有科技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2-4]。

4.2调整种植结构和方式

一是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业效益,对设施农业进行优化组合,如根据品种和种植方式灵活的特点,同一品种通过露地栽培、地膜覆盖、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种植等方式在同一地区分批播种,实现分批收获,分批上市;二是对产前、产中、产后实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以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提升产品质量,发挥品牌优势,保证食品安全。

4.3创新设施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自我积累发展为基础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入体制;二是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大户等集中,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发展设施农业。

4.4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通过试验示范,逐步引进国内外名优新品种以及新的实用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打造特色品牌;通过推广保温性能好的厚墙体、半地下式温室结构,实行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增强设施农业生产能力。

4.5抓好批发市场和营销组织建设,解决产品销售问题

一是要规模化种植,才能有较为固定的客户、市场;二是要标准化生产,把好投入品(农药、化肥、水等)关,达到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三是要商品化处理,做好包装、加工和服务,创建品牌;四是建设专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产销合作组织,发展农村经纪人,让经济人走出去,多方联系客商,搞好产销衔接,以提高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4.6发展特色建设,推动设施农业发展

一是抓好典型特色示范户、示范园区建设,使农民看得见,学得会,以推动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二是依托地方旅游资源优势,开展“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名、特、优、新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设施农业,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亮点[4-5]。

5参考文献

[1] 强毅,周爱兰.论宁夏设施农业制约因素、突破路径及发展战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1):12-14.

[2] 程大庆,梁丽芳,胡进亮,等.延庆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25(1):11-14.

篇8

1门源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门源县设施农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程度得到很大提高。截止目前,建成了1万亩的高原蔬菜生产基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3%。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2000万元,占全县总产值的4.5%。自2010年以来,门源县在州委、州政府的安排统一部署下,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新途径,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蔬菜生产基地,使全县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2主要做法

2.1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科学布局设施农业发展区域

我县为了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按照“稳粮油、抓草业、扩蔬菜”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决定把设施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立足“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的原则,划分设施农业发展区域,现已形成了以泉口、东川2个镇为核心具有一定规模的日光温室集中生产区和塑料拱棚发展区,辐射带动周边设施农业发展的新格局,为以后将我县打造为高原夏菜生产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2.2以“藏区菜篮子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石,更是发展设施农业必备的装备。近五年,门源县利用“藏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多渠道争取设施农业发展资金,增大设施农业方面投资的比重,据统计,累计超投入2.5亿多元,用于修建日光节能温室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截止目前,在泉口、东川2镇建成集育苗、生产、观光为一体的智能连栋温室2栋,面积0.133hm2;日光节能温室1000栋,66.67hm2;高标准节能温室100栋,6.67hm2;塑料温棚100栋,6.67hm2。在东川、浩门2个农贸市场集中地建成农产品保鲜库6幢,占地0.33hm2,使用面积3000m2。设施农业生产区水、电、路齐全,通信畅通,实现了门源县农作物由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多季增收的跨越。

2.3以培育扶持龙头手段,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

设施农业在门源起步晚,发展水平有限,农户分散经营模式由于存在缺技术、管理粗放、农产品销售与市场对接难等弊端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县积极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化合作社等实体参与设施农业生产,并在基础建设、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资金和项目的扶持,形成了“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通过近年努力,已有大禾公司、门源鑫盛达蔬菜专业合作社等5家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的企业和合作社成为我县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主力军,极大的带动了设施农业规模和水平的发展,产品优势明显增加。同时每年解决周边1500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农民从业门路增多。

2.4以冷凉区位特点为优势,发挥夏菜生产优势,拓展市场

门源县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夏季气候凉爽湿润、非常适宜蔬菜生长的优势。因此,我们在种植品种布局上,立足实际,日光温室种植辣椒、草莓、韭菜等特色品种,塑料拱棚种植甘蓝、娃娃菜、菜花、西葫芦等喜凉蔬菜,供应8、9月份市场。由于定位准确,门源县“青鲁缘”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草莓,实现了周年生产,产品已成功打入深圳市江南水果批发市场,每亩每茬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娃娃菜、甘蓝等蔬菜每亩产量超过3500千克,除供应当地超市、菜店、学校食堂配送需要外,销往西宁等周边地区。为实现农产品无污染、品质佳的优质优价,培育了青鲁缘基地“泉口翠玉”果蔬产品,万亩蔬菜基地“极彩7X”高原有机果蔬等高原品牌,有效拓展了销售市场。

2.5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农业科技运用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目前我县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从业者普遍素质低,难以适应发展需求。因此,自2012年起,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农民1350人次,其中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民200人,占培训总人数的15%。2017年州县支农资金安排50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奖励,其中对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奖励资金为10万元,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农民参与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从业者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每年聘请本省农民特派技术员2名,从事设施农作物种植的现场技术指导,为种植户解决实际生产当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加强与河西学院、山东援建等技术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示范,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种植者收益。

2.6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为手段,助力设施农业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就必须经过生产过程监控和实验室终端检验。为推动门源县设施农业持续发展,我们狠抓质量安全,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做到企业自检、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抽检,以保证我县产地设施农产品安全,确保大家吃上放心菜。2016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在全县蔬菜生产地区抽检样品300个,没有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的启动,为今后发展设施农业,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起了一个好头。

3对策建议

3.1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设施农业优势区域

根据门源县的气候和环境条件,针对不同蔬菜品种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不同需求,制定设施农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乡、村,分层次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优势区。

3.2突出特色,打造“反季节”品牌

重点以东川镇、泉口镇为中心,扩大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和高原夏季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加大地方特色产品的开发,打好高原夏菜“反季节”品牌,提高消费者的认可程度,走以品牌拉动销售和生产的路子。

3.3强化技术集成,提高实用技术普及率

要继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为设施蔬菜发展贮备更新换代品种和技术,并在东川镇、泉口镇建立高效示范温室,展示新技术和各项增产技术组装配套,为大面积推广普及做样板。同时,积极探索降低生产成本、劳动强度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设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种植效益。

3.4提高技术服务体系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

首先加大投资力度,增强硬件建设,提高技术服务体系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充分应用现代媒介网络、展销会等,改变过去一张嘴、两条腿技术服务方式。其次要与青海大学等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更新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素质和服务能力,为设施蔬菜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再通过本县专业队伍,加大对菜农的培寻力度,培养高素质农民。

3.5转变经营理念,发展统分结合等经营模式

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经营模式,推行企业将土地、设施、农资投入、品种安排、产品标准、产品价格等统一起来,以农户为分散管理的“统分结合”方式,将企业和农户利益捆绑,激励农户多劳多得,同时使数量和质量得到保障,最终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新模式。

篇9

丹东地区特色产业在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势头,也促成设施标准小区建设步伐加快,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设施农业种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一些既具地方特色,又有技术优势的产业异军突起,县、区也由此在“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基础上,开始实现“一县一业”、“一区一业”规模化生产,出现东港的草莓、振安区的蓝莓、凤城的山野菜、宽甸的食用菌等一大批特色品牌。目前,丹东市设施农业生产面积已超过4.1万亩,年产值突破6.7亿元,为全市农民增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设施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规划引导

部分县区发展速度过快,一些地区设施类型、栽植种类、栽培季节雷同,区域比较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设施设计建造不规范

3.技术推广不到位

普遍重视硬件设施建设补贴,忽视技术推广服务等软件投入,品种、技术和人才贮备不够。

4.设施装备水平不高

三、发展对策

总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设施小区建设为重点扩大生产规模;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强化新技术推广;以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全面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大力推行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加强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储藏、加工和包装业。

1.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迅速扩展生产规模

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特点,合理布局,发挥区域优势进行生产。市政府明确对各区域进行规划,今后几年,丹东市将重点支持沿海出口创汇型的设施农业,林区特色型设施农业,鸭绿江中下游地区规模化发展的设施农业。

2.具体规划要切合实际

在具体建设的实施上要坚持规模发展,在规划上坚持“六个围绕”,即围绕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建棚;围绕公路沿线特别是高速公路建棚;围绕交易市场建棚;围绕老区建棚;围绕领导班子过硬的乡、村建棚;围绕荒山、荒沟、荒坡建棚。

3.强化技术服务指导,确保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产

设施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是集约化、高科技的新型产业,要求有较高工作效益的技术服务体系,要求有较高技术素质的农民。因此,必须下力量建设与设施农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要吸收专业人才充实改造乡镇农技队伍。大量招聘园艺、蔬菜生产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适量选聘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农技队伍中来,争取达到每个新建设施农业小区至少有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民服务。

同时,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对大棚生产户的培训应搞好针对突发病虫害防治知识技能的应急培训,一个蔬菜品种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培养出新一代懂科学、善于接受和运用各种新技术的新型农民。各地应从设施农业发展需要出发作出培训规划,力争使每一个新建小区都有一两个经过培训的技术示范户。

4.依靠科技发展设施农业,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引进推广应用力度

树立依靠科技获取设施农业高效益的意识。大力推行温室、畜舍、厕所、沼气池“四位一体”建设模式,把设施农业纳入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轨道;大力推广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微灌节水、长季节栽培等新技术;应用立体栽培技术,合理安排茬口,实现全空间、全季节生产,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加强新优品种引进、试种、繁育和推广工作;大力推广应用自动卷帘机、落秧器、滑车、滴灌等其它棚内作业机械。认真搞好棚内耕地地力保护和培养,预防各种土壤病害,实现可持续生产。

篇10

2008年以来,建昌县的设施农业发展极为迅速,尤其以养马甸子乡、和尚房子乡等乡镇的设施农业发展规模最大。建昌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建昌县设施农业发展,每年都拿出大量资金用于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到目前为止,该县蔬果播种面积大约4万亩,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辣椒、青椒、豆角、草莓、油桃等。其中,日光温室面积0.5万亩,大棚1.9万亩。全县设有省级示范区50个,市级示范小区20个。从效益上看,每栋温室(80米×7.5米)年纯收益2.0~3.0万元,每年为农民增收2~3亿元,可实现3万人就业。随着建昌县朱小线“绿色长廊”工程的开启,拉动本县经济增长,将设施农业发展带向新的高度。

建昌h设施农业生产采取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调整土地、统一施工、统一品种”,从而形成产业优势。其投入有靠政府扶持(占1/3以上)、银行贷款(占1/3)和农户自筹(占1/3以下)三种途径。在经营方面,农民以户为单位,自主经营,通过经济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批发形式出售,走向市场。县农村经济局设有蔬菜办,各乡设有蔬菜站,主要从事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定期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使农民达到技术过硬,投入热情高,从而提高产量的效果。

2.建昌县设施农业的政策措施

建昌县设施农业在政策上都给予了很大扶持。一是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每栋温室(80米×7.5米)政府扶持资金5000元。二是政府负责各棚区的水、电配套资金。三是政府对各棚户打井给予300元的补助。四是进行土地调整,在土地合同法要求的前提下,负责协调有分歧的土地。五是县农业技术部门负责技术培训工作,下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六是各乡镇政府为设施农业发展制定地方优惠政策、奖励措施。

3.存在主要问题

3.1资金不足

棚菜生产尤其是日光温室大棚的资金投入较大,若要继续扩大生产,许多支农资金难以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设施农业的发展。

3.2农业推广部门职能难以发挥

由于乡镇改革,大部分基层农业、农机等推广部门被取缔或被削弱,使许多农业项目难以推广。

3.3农民素质较低,发展思路滞后

篇11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优势;对策;浙江建德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一种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4]。

1建德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目前建德市塑料大棚面积为1 906.67 hm2;节水灌溉设施达到2 624套,应用面积近2 000 hm2;湿帘降温设施近200套,养殖房舍应用面积逾2 hm2;投喂和畜粪处理设施430台套;冷藏保鲜设施34套,冷库容积达2 365 m3;水稻工厂化育秧设施9套,育秧能力666.67 hm2以上;2006年底建立组培室1个,组培室现有建筑面积140 m2,大棚温室170 m2,共投入建设资金70余万元,年产草莓脱毒种苗2万余株。其他设施如中耕、修剪、植保等设施大量引进使用。

建德市的设施农业主要分布在草莓、蔬菜、西瓜、茶叶、柑桔、畜禽养殖等产业。其中大棚设施主要应用于草莓、蔬菜、西瓜、中药材、柑桔产业中。节水灌溉设施主要应用于草莓、蔬菜、西瓜、茶叶、中药材、柑桔、花卉苗木等,养殖设施主要应用于畜禽、水产等产业。纵观建德市设施农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起步早。建德市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试种大棚蔬菜,随后一直发展较慢,随着大棚草莓的推广建德市设施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应用领域也在扩大,大棚设施在西瓜、中药材、柑桔、蔬菜等产业得到广泛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大棚草莓应用微滴技术,节水灌溉才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至2004年,大面积应用于各种植产业,应用面积在杭州市乃至全省属于领先水平。二是层次低。建德市设施农业结构简陋,科技水平低。大棚多为竹木结构,设施简陋。高层次、高水准的钢架结构大棚、连栋温室较少。大棚主要用于反季节栽培,主要作用就是保温;畜牧养殖主要是一些笼舍、湿帘降温、投喂和畜粪处理设施。一些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的如无土栽培、机械化养殖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三是效益明显。农业设施的应用实现了增产增效。草莓节水灌溉应用增产10%以上,柑桔节水灌溉应用增产10%~15%,湿帘降温设施的应用,7—9月蛋鸡产蛋率增加15%左右。设施栽培草莓平均产值达到15.45万元/hm2,是传统种植利润的4~10倍。总体来说,建德市设施农业还处于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主要是保护地栽培,尚缺乏高层次的工厂化栽培,设施装备、结构类型及管理生产方式等水平也不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德市设施农业经多年发展,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缺乏科学规划,总体水平较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各产业之间不平衡,从地域分布上建德市采用设施栽培的主要集中在草莓和蔬菜产区,产业上以草莓、蔬菜、西瓜为主;先进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机械化水平、管理措施配套服务功能需进一步加强。二是经营分散,规模较小。建德市农业设施为基本上是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农户信息不灵,生产盲目性大,一旦市场销售不畅,经济损失很大。三是政府投入的扶持资金不足。虽然目前根据政策,对连片2 hm2以上钢架大棚补贴1.5万元/hm2,对于其他滴灌、畜禽养殖等设施国家补贴30%。但设施农业作为高投入、高标准、高产出、高效益、低消耗的优势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前期投入资金数额大,农户的资金不足制约着设施农业向较高的层次发展。四是种植模式单一。种草莓的就一直种草莓,种菜的就一直种菜,长期连作,病害加重,从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降低了生产效益。

3发展优势与前景

农业部下发了《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意见》。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切实把握发展机遇,扎实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建德市设施农业现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设施农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有:一是有建设基础。总体上建德市设施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步伐不断加快、档次不断提高,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二是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建德市从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试验设施农业技术,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适应建德市农业生产环境的设施农业技术,并培育了一批熟练掌握设施农业技术的技术人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推广体系。三是有扶农惠农政策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的各级扶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应用设施农业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四是有发展前景,是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设施农业是当前农业领域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人口增长过快,土地资源有限,食物短缺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建德市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不足,发展设施农业是建德市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转贴于

4今后发展重点

根据中央和省、杭州市有关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建德市下阶段发展设施农业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示范园区为纽带,以主导和特色产业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当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创新技术,提高档次,加大投入,着力发展大棚温室栽培设施、微喷灌设施和养殖配套设施,建立一批高档次、高质量、高效益具有建德特色的设施农业基地,使建德设施农业上水平、出特色、增效益。按照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科学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建德市下一步设施农业重点应放在:一是在大棚及配套设施上,重点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种植业的标准钢架大棚,鼓励连栋发展,引导普通大棚的改造升级。二是在微蓄微灌及配套设施上,重点发展山地、缓坡地和旱地的蔬菜、水果、茶叶、蚕桑等经济型微蓄微灌及配套设施。三是在规模畜禽养殖设施上,重点发展畜牧小区、自动供料、供水、控温、控光、控湿、消毒、沼气及沼气发电设施。四是在农机装备设施上,重点发展果品、蔬菜采后分级包装、贮藏保鲜设备;果茶桑园耕作、修剪、采摘、植保等机械;食用菌生产设备;粮油作物播种、翻耕、收割等设备。

5对策

一是做好规划。设施农业涉及农机、农艺、土地、水、电、路、物资供应、大棚建造、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多方面。要加强对发展设施农业进行科学认证,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为设施农业发展务实基础。二是加大投入。设施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投入,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形成国家投入、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农民自筹等多元化投资方式,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为设施农业的发展作保障。三是建立示范园区。集中财力,按照国家扶持一点、地方补助一点、生产者自己承担一点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批标准化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四是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主体,以项目建设为纽带,组织农户进行连片种植或建立畜牧养殖小区,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五是以目前市农业局水果站草莓脱毒繁育组培室为基础,成立市设施农业组培中心。从目前季节性供苗发展成为长年性供种,从单一培养草莓脱毒种苗,发展成为生产蔬菜、西红花、西瓜、白茶、花卉、铁皮石斛等多种组培苗的综合性农业组培中心,逐步把组培中心建成全市农业产业种苗供应基地或在全省有特色的农业良种供应基地。组培中心在为全市提供优质、无毒优良种苗同时,也可部分解决长期连作带来的植物病害问题。六是引进、试验、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的耕作制度,因地制宜选用和推广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如铁皮石斛可发展连栋或智能大棚,蔬菜推广钢架大棚。要积极引进试验抗病新品种及无土栽培等先进技术,采用合理的耕作和轮作制度,大力推广土壤消毒、组培脱毒苗、异地育苗等技术措施,以解决长期连作植物病害多的问题。

6参考文献

[1] 秦晓宇.设施农业在我国大有可为[EB/OL].云南园艺博览(2008-10-23).http:∥agronet.com.cn/News/Detail-436794-o.aspx.

篇12

[关键词]

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现状;发展前景

葫芦岛市是农业发展为主的地级市。随着中国农业建设力度的加大,葫芦岛市的农业要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其中具有高科技成分的农业机械装备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多年来,葫芦岛市的农业发展都有赖于农业机械装备的合理应用。葫芦岛市的农业生产,设施农业主要的手段,即处于生长阶段的农作物需要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通过为农作物创造优化环境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1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类型

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作用是控制农业环境,调整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因素。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中,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选择设施农业机械设备,以将农业机械设备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更好地对农作物因子以及农作物生长环境以调整和控制[1]。设施农业的特点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所需要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分为不同类型,即农业耕作机械、灌溉与施肥机械、烟雾机械和温度调节设备等等。农业耕作机械是用于大棚或者温室等环境中的专业机械装备,不仅可以发挥多种功能,而且适应大棚的有限环境,能够满足大棚或者温室的特殊环境需要,以提高大棚或者温室中的农作物耕作效率。农业耕作机械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中属于是基础装备。灌溉与施肥机械,其中,农业灌溉机械设备可以在大棚或者温室中进行各种灌溉操作,诸如滴灌、喷灌以及微灌等等功能都得以发挥,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还提高了农业灌溉效率。农业施肥机械设备在施肥中,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需要进行调整施肥方式,以实现有效施肥[2]。烟雾机械,是用于调节大棚或者温室的温湿度的机械设备,主要是采用静电作用使大棚或者温室内烟雾弥散,且在烟雾中适当地添加农作物所需农药,以发挥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农业温度调节设备,是根据室外气候环境以及大棚或者温室中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环境温度调整。农业温度调节设备在热能交换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资源损耗,而且还提高大棚和温室的室温调节效率,以为农作物塑造可以健康成长的环境。

2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现状

中国设施农业机械适应中国的农业环境而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设施农业机械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伴随着农业市场而不断地完善技术,且形成了规范的设施农业机械技术标准。到目前为止,设施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已经规模化,而且依然处于发展进程中,对设施农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设施农业机械在为农业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在具体应用中尚存在着不足,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设施农业机械发展上还存在着滞后性,不仅机械设备的加工工艺比较落后,而且缺乏创新力度,无论是材料的选用,还是技术的进步,都会由于创新不足而使得农业机械设备难以跟得上进步速度不断加快的农业产业,对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3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前景

3.1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趋于小型化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研发要能够跟得上农业发展的步伐,就要从设施农业需求出发,将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趋于小型化设计,且将多种功能集合为一体。与手动机械设备相比,电力动力驱动的小型设施农业机械设备使用更为便捷,而且还要与农业中所常用的机具配套使用[3]。比如,在农业作业中,耕种、施肥、灌溉、除草等作业,都可以使用小型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来完成。

3.2苗木移植用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研发设施农业中,苗木移栽是重点工作环节。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进行苗木移栽,就是使用机械手将苗木移植到指定的位置,并按照要求栽种。如果育苗温室中采用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进行苗木移植,可以提高苗木移植质量,且移植的苗木的成活率也会有所提高。

3.3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新能源研发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要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积极使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等等,都属于是可再利用的清洁能源,将这些能量经过能量转换设备而转化为电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其提高电能输送效率。总结综上所述,现行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结合设施农业,形成设施农业机械设备运行环境,为农作物的生长资源,包括水分、温度、阳光以及土壤等等以有效控制,以实现农业的丰产增收。

参考文献

[1]李中华,丁小明,王国占.北京市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05):300—302.

篇13

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国家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连农业发展应该紧跟国家的步伐,实现持续对农业发展的。同时,大连还应该根据其农业发展现状将设施农业的经验融入到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来,进而使得设施农业能够进入市场经济体系中。设施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大连地区应该讲设施农业的稳定发展作为主要目的,大力推动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1. 设施农业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设施农业是一种封闭式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主要是通过建立温室、大鹏等形式来人工控制气候,使得作物能够生长。人工制造形成的封闭空间不会受到任何来自外界自然环境的天气的影响,同时人工控制还能够自由调节控制、阳光、资金以及劳动力等要素。设施农业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人类为了实现高效农业生产而创造的技术[1]。设施农业利用温室中的人工控制温度与湿度能够有效的延长农作物的生长期,显著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建造温室的过程中同时也大量提升了太阳能、土壤的利用率,同时,延长生长期意味着产量大幅度提高。例如,在温室中栽培的黄瓜相对普通环境下生长的黄瓜,其产量达到20倍左右。又例如,美国科学家开发的番茄种植技术,大大缩短了番茄成熟期,一般情况下需要五个月成长,而在该技术下番茄成熟只需要两个月。作物成熟时期缩短意味着产量大面积提高。设施农业能够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提供稳定的农作物产量,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2]。

2.大连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2.1设施农业建设设备简易。目前大连地区设施农业建设大都是停留在设备简易的状态,设施的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效率也相对更低。有的设备仅仅能够起到简单的防雨、保温作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低下。同时,设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作物生产依然是以人力劳作为主。

2.2设施设备整体技术水平有限。大连地区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十分欠缺,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大。全市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有限,更新频率慢,真实技术不高,实际指导能力较弱,有很多农业实际问题无法妥善解决[3]。

2.3产业后续管理薄弱。农作物生产规模有限,选择品种也十分凌乱。农民大多数没有规划组织意识,随意性较强,没有统一的管理。相关政府部门在进行设施农业推广的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生产、轻市场的情况。

2.4农民群众意识不足。有一部分农民已经习惯了传统化的种植,对于新型的生产方式无力接受。由于设施农业在推广初期阶段资金投入较大,部分农民担心种植失败,无法收回成本,不愿意发展设施农业。

3.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进一步强化政府推动力。政府在推广设施农业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大连地区的设施农业发展就必须重视政府的推动力。首先,各级政府要完善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在推动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应该秉持着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全方位考虑到设施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特点来进行规划组织。在关注实用型设施建设的时候,需要根据设施的特点来进行难度层次划分,使得设施农业的整体规划更加科学。摸索全市统一设施、技术的标准,进而加快设施农业标准化的脚步。在制定相关规划的同时,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全方位提升规划的效果。其次,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之间要开展协调的工作配合[4]。由于设施农业推广实施需要涉及到各个民生部门,例如农业、金融、财政等。因此政府应该尽快建立起部门协调配合体系与信息共享平台,让各个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设施农业的发展进度,进而能够尽力解决设施农业在推广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流转价款、提供再就业岗位、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来吸引农民能够自愿流转土地。

3.2完善设施农业基础建设。建立全市统一农业设备与技术标准。转变以小区建设规模进行资金扶持的行为,实现技术标准与标准区域相结合的方式,如果小区没有达到设备与技术的相应标准则不予进行资金扶持。同时,政府可以转变补贴方式,选择使用温室与大棚净面积数据为准来发放补贴。实行旧棚改造计划,妥善的利用已有的资源来进行改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大力推广农用机械设备,例如眷恋掉撞击、秧苗移栽机等,降低人工劳作强度。

3.3强化市场体系建设

3.3.1探索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多元化资本支持。吸引多元化资本进入设施农业的发展过程。民营资本、国外资本等融入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不单单能够解决设施农业的资金需求,同时还能够推动设施农业常用革新。

3.3.2规范创新农资市场机制。强化基层政府部门只能,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对农资流通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不合法的农资经营活动进行打压,给农民构建和谐的销售环境。积极引导农产品销售市场转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方向发展。对目前现有的批发市场价进行改组,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组。

3.3.3完善农产品销售规划。完成农产品销售规划,冲破陈旧的摊位制模式,积极参与、配送、连锁等销售形势,丰富市场交易模式。更加可以顺应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热潮,探索网络交易等符合市场运作的交易形式。强化机制机制创新,向农户方向产、市场销售稳的方向努力、重点支持农产品的冷藏、储存、运输等销售环节。参考竞价拍卖、直供送货等现代化交易方式,让优质、无机、绿色的果蔬能够直接进入超市卖场。

3.4大力支持品牌建设。大连市要充分重视设施农业的开展,积极主动的进行农产品国际国内质量产品标准认证,注册商标,打造知名品牌。严格按照无公害产品的规定与商品质量标准来进行生产流程,制定标准的产品生产技术[5]。积极进行果蔬产品绿色认证,全方位提升蔬菜产品的质量。定期组织蔬果农产品博览会或展销会,推广当地无公害、绿色、知名品牌的果蔬,提高市场占有率。

3.5增强科研投入。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建立农业资金的正常运作。将科研投入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降低各个部门之间由于重复只能而造成的资金浪费问题。重新调整科研结构,加大科研投入,吸引专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设施农业推广中来。

4. 结束语

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大连地区的设施农业正在处于现代农业的关键转型时期,其在深入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资源与环境的限制,而在市场竞争方面也必然受到国内的压力,因此其必须要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尽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将农业地域与作物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将设施农业的进步与发展真正落实到发展观下,最终实现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农村经济。(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学群 , 崔凯 , 李瑾.天津郊区设施农业(种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 2015, (02):33-39.

[2]徐娥.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 (05):114-115+1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