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特点

初中数学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17:41: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数学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数学特点

篇1

(1)目标的特点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数学起着关键的作用,大部分理科的课程都是在数学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的。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多方面的因素所确定的,包括数学内在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充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和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根据这些特点直接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是:教授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传授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可以在其他理科学科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2)内容的特点

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全部过程中初中数学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内容可以分为图形和几何、函数和代数、综合和实践、统计和概率四方面。一方面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小学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它也是高中甚至是大学数学学习的基础。高中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根据初中数学知识展开的深化和扩展,所以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在初中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更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全部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在内容上的特点决定了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对初中数学教学重视的必要性。

(3)对象的特点

教学模式的选择主要是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学对象全部是青少年。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智力快速发育,对事物的认知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可塑性。他们的精力十分充沛,兴趣爱好也十分广泛。学生的情绪波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对自己缺乏信心。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需要运用抽象思维进行思考,但青少年的抽象思维仍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应该认识到青少年的这些特点,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科学合理的引导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同时建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和模式。

2.初中学生学法的特点

数学的教学往往只注重对于教学的研究,很少有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探讨。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特点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举足轻重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具体方法应分为研读、牢记、善思、勤写。

(1)研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死记硬背,对于知识并不理解,导致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学习效果严重受到影响。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这个特点,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研读的技能。根据具体的学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深刻理解数学公式的概念和因果关系,把握教材的重点,深入学习难点。研读,就是深究原理的深入阅读。疏通知识的原理和结构关系,归纳总结重点内容,认真把书读懂,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研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牢记

在课堂的学习中,我们必须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改善学生在课堂上消化不良的特点。教导学生在研读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类比,学习联想式的记忆。在理解知识本质属性的同时,学习理解记忆。通过归纳总结学习的知识,学生学会进行系统化的知识记忆。对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指导应做到传授方法和转变思想相结合、教法和学法相结合、课上和课下相结合、个别指导和统一指导相结合,建立学习数学知识纵横交错的网络方法,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不能死板教条,应该因人而异地选择记忆方法。

(3)善思

数学课程的学习离不开思考,善思则明理,提高了对知识掌握运用的能力。不思则愚钝,简单的背记不能掌握运用知识,不能成为知识真正的主人。引导学生善思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实行启蒙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使学生从多思做起。②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境进行探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追根问底的习惯,引导学生进行深思。③根据问题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善思。④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篇2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更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朝着多样性、丰富性的方向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并展示给学生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通过丰富性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图形的变化》一课时,教学目标为:对图形之间变换关系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为:将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平移、翻折等转换成新的图形;教学难点为: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和空间想象能力。此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来完成以上的几点教学要求。首先,为学生准备纸片与剪刀(以上道具也可让学生自带),使学生渐渐走进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了解生活中各种图形是怎样获得的。学生将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等的纸片进行直线裁剪,然后观察纸片所形成的各种形状。这样,通过游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其次,教师利用硬币、三角尺等物品,并根据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以上物体在旋转后是否形成了新的图形。也可通过平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平移是否可以形成新的图形。通过以上方式,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使学生渐渐体会和感受到了图形的变化。再次,教师对教学要点进一步巩固,以图形展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想象以及动手的形式,说出所展示的图形分别是怎样形成的,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体会到图形变化的乐趣,并有效培养自身的创新与想象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探究性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探究性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充分运用探究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它是一个生动活泼、连续的、共同参与式的教学和学习过程。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一课中,教师可设置利润与利润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正确答案。如:振华商厦服装柜在销售中发现,某品牌童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可盈利40元。但为庆祝“六一”,商场决定采用降价促销方式来扩大销量,提高盈利。市场通过调查得知:若每件童装降价4元,则每天可多售出8件,但若是商场想销售此种童装平均每天盈利1200元,那童装应该降价至多少呢?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析得知童装每降价1元,便可多售出2件,以上问题的等量关系为:单件盈利×每天售出总件数=每天总盈利(1200元),通过此关系,便可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解:设每件童装需降价x元,列式为:(40-x)(20+2x)=1200,整理为x2-30x+200=0,并解得x1=10,x2=20,由此可知,每件童装需降价20元,每天才可盈利1200元。

需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同时,应根据实际的情况或题意来决定方程解的取舍,避免学生列出不合题意的解。

三、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践性特点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之所以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主要原因是因为其脱离了实际。”由此也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初中生之所以不愿学习数学,主要是因为初中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脱节,数学实践性不强,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基于以上因素考虑,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当中,应注重实践性的设计特点。

篇3

开讲在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的导言,是新课进行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之间情感共鸣的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或用目光扫视教室、或叫学生朗读、或温故而知新、或创设情景诱发思维、或设疑布障,引起悬念、或实物演示,加强直观、或动手试验,巧设铺垫、或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导语、就可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当学生情绪热烈, 兴趣深厚时再转入正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我结合初中数学新课标的特点总结一些引入新课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以旧带新引入新课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入新课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如新课标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发学生思维,为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思考,从而进行类比联系,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通过这样的引入最后定理的证明这一难点就会很容易突破.而且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复习时间大大缩短,保证新课质量。

二、联系生活实例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如讲“解三角形”时可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 再如,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时,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了。

三、提问,质疑引入新课

例如,有些教师在讲授“负数”时,他并不是像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差多少才够减?差2”。这时可引进记号“-2”表示“差2”,并指出:除0以外正数前添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这样引入新课能有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常用得引入新课方法。但需要提出得是:所提得问题难度要适当,既要学生面对适当的困难,以达到引起探索的兴趣。又要不能太难,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入手,不然,就达不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四、通过练习,讨论,归纳引入新课

通过练习,讨论,然后再对数学对象进行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引入新课。这是常用的方法。对于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使用多媒体,有时会省时,省力,同时能增加课堂容量。也便于学生`比较观察。如果暂时没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事先设计一些题目在随堂练习上进行归纳。比如引入平方差公式的一组多项式乘法练习。

(1) (x+1) (x-1) =

(2) (y+3) (y-3) =

(3) (a+2) (a-2) =

(4) (3a+b) (3a-b) =

(5) (4+a) (4-a) =

可以让学生先做,然后点击答案并用不同色彩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特点,通过练习,归纳,猜想的方式引出平方差公式。这样引入新课的方法往往是应用于有关公式的新课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发现的能力。但选取的例子不要太难。只要能便于学生观察,发现结论即可。

五、设置悬念引入新课

设置悬念的引入手法,我们对此并不陌生。悬念就是灵感集成的火花,它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想,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后兴趣,乃至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悬念的设置,在技巧上应是“引而不发”,令人深思,富有余味。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引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万事贵乎始”就像听故事,如果开头很精彩,你肯定会希望一听到底.因此精彩新课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将学生从“要我学”被动学习情绪激发到“我要学”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上来 。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著《开讲艺术》

[2]何百通,崔益红《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研究》

[3]盛建武《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数学)》

篇4

在整个的数学教学的系统当中,初中数学学时所占的份额是很大的,同时,它又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与代数、综合实践、图形几何和概率统计构成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初中的数学可以说是小学数学与高中和大学数学的过渡。因为初中数学的内容对于升学以后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基础的知识,学好初中数学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轻松很多。但是要学好数学,小学数学的学习的好坏又会对初中数学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高中的数学课程,是一个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拓展的过程,对于高中的数学仅仅只是把初中原来的问题定量化的一个过程,说白了,就是用初中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高中的问题。因为高中的问题,是从初中数学问题的复杂化得来的。一栋大厦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它基础的部分,地基打不好,会对整栋大楼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初中数学也一样,作为整个数学教学体系的基础,它的作用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鉴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更加重视数学教学的工作。

2.初中数学教学对象的特点

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模式的不同。而决定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主体对象就是青少年。人的智力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正是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但正是这个特点,使得初中生形成了以下的这些特点:兴趣面比较广、可塑性比较强、较强的求知欲望、有充沛的精力等等。这些特征使得他们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更大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是他们的这些特点,使得他们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大的求知欲望。但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受到了冲击,时常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也使他们缺少相应的意志力。由于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还是处于一个初级学习的阶段,受到外界的影响,也使得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受到了限制。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数学上的指引。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认知能力为其最终目标的,并不断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以及学习的习惯。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新模式

1.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的讲授模式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最原始、最简单的一种教学模式,那就是讲授式。讲授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对知识的概括性以及系统性会比较强。在进行讲授式的课堂上,教师大多是以语言描述的形式系统性地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以及能力的。在初中数学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在备课的时候先想好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解析可以使学生理解得更加的透彻。所以,教师们会先对所要学习的课程进行系统性的概括之后,根据不同的知识重点,或者知识要点进行解剖,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很好地接受老师所总结的内容。对于讲授式的教学,对学生也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学生在听课的过程当中,千万不可以开小差,根据老师传授的知识可以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讲授式是教学模式的重点,当时处于节约时间的考虑,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运用一些辅助工具。

2.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谈话模式

首先,先来说明一下什么是师生谈话模式。师生谈话模式就是说,学生根据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与技能,针对教材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由于没有了教材的辅助,使得学生不再依靠课本来进行思考问题,而是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获得一些新的知识和能力。作为一种诱导性教学方式,师生谈话模式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

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讨论模式

学生讨论模式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有教师事先设定好一个教学问题,然后把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们之间可以很好的协作,使得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获得一些新的知识与能力。虽然学生讨论模式的涉及范围会比较小,但是对于学习的效果却有了显著的提升。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工作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对于学生的建议,教师会有较少的评论和正确与否的判断,而更多的是关注了学生之间是否相互启发,以及启发性有多大。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63-01

初中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显然,它具有学生学习的一般任务和特点。但是由于数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严谨性,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它在学生学习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是学习其它学科,特别是理科的必要基础和工具。因此,初中数学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都有其特点。

初中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是:(1)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方法、数学语言等的理解和运用;(2)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用数学工具和仪器的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3)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刻苦钻研,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初中数学学习的三个特点

1.1数学学习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积极的智力活动。由于数学内容是在人们对现实的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多级抽象概括,甚至把它们理想化、纯粹化、形式化成为表面上好像与客观实际完全无关的符号和图形。它们都是不能单纯用感觉器官去觉察的,必须通过思维才能理解。另外,初中数学内容是采用公理法思想运用逻辑方法来论述的。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和方法时,必须通过他们自己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解、推理、判断、想象等一系列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数学学习特别需要运用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反过来,如果学习数学时,对数学知识能够做到知道、理解、会用、系统化、沟通综合、迁移、推广、创新,必然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有人把数学学习譬喻为"思维的体操"就是反映数学学习的智力活动。

1.2数学学习发展规律与数学历史发展过程相类似。从初中数学的对象来看,初中数学内容的安排,基本上与数学历史发展过程相类似。先学习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知识,主要是常量数学的内容,接着学习函数(主要是初等函数),解析几何,微积分的知识,主要是变量数学的内容。初中学习常量数学时,所运用的思想方法主要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思维形式。可是,学生学习变量的内容必须运用运动、变化、发展、对立统一等辩证观点去考察数学对象。因此,教学思想方法从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发展到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是数学思维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对初中生学习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关头。

1.3数学学习具有广泛联系的特点。我们知道,数学对象普遍存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方法总是表现于非常抽象的形式,但是它们都有客观的基础和现实的来源,它们都反映丰富的具体的实际内容。特别是初中数学许多内容与客观实际的事物形象和数量关系有直接的联系,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都有各式各样的具体的现实模型。数学方法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社会、生产以及各个学科的领域。数学与学生学习的各门科学知识都有直接的或者间接的联系,特别与自然科学的学习有密切的关系,数学思想方法又可以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因此,数学学习要广泛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特别要广泛联系其它学科的学习,所以,数学学习具有广泛联系的特点。

2.初中数学学习的四点要求

2.1学习数学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数学学习既然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积极的智力活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更要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学习数学必须积极主动、刻苦钻研,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进行积极的智力活动,顺利地完成学习数学的任务。

篇6

1.语言要亲切,富有感情。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亲切、感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差生,更应该如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数学自然就学好了。

2.语言要精练,提高效率。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理解不了,讲课语言繁琐累赘,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语言要精炼,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语言要生动,且要通俗。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

4.语言要幽默,要具有趣味性。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特点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的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的、填鸭式的传统模式。特别是老教师,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角色地位没有转变,导致“新课标”实施没有落到实处。

在我看来,新课程标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在使用北师版数学新课程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高谈阔论,情绪高昂,数学课象科学课一样,做起了实验,学生常作一些工艺品、小制作等。如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三节:《截一个几何体》,我就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萝卜或土豆和小刀,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切截,对做得好的在讲台上进行展示,老师带上印泥,让学生切出来的截面印上印泥再盖在白纸上,截面的形状就出来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也高,就是成绩差的学生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了,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比如,七年级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第七节:《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事先让学生带来大的硬纸板,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制作七巧板,并展开想象,用自己做的七巧板拼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图形,既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六节《镶边与剪纸》一课中,学生在课堂上剪出了许许多多漂亮的图案,平时成绩不好的同学也剪出了非常漂亮的图案,老师及时给予了表扬,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大众化数学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结合使用新课程的实际,我个人认为课堂上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数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老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大致是: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②提供背景材料,引导布置探索内容,参与讨论;③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④完善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学生应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育从“文本教育”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智慧的指路人。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爱护学生,另一方面要唤醒、激励发展学生。

2数学课堂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课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多种多样,除了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课、做练习之外,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等活动;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也可以动手设计、制作和实验,还可以通过观察、探索、归纳等。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认为,数学学习是现实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新课程中,每个知识点基本贯穿在一个现实情景中,注重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知识的探究过程,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立足社会需求。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及学习过程经历化,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我仍然让学生去经历具体的探究过程。如讲到《频率与概率》一章时,我基本上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如掷硬币、投针实验等,通过大量的实验,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再比如在学习完《视图与投影》后,让学生用平行投影及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测量了校园内树和旗杆的高度。使学生体会到进行数学研究的方法以及感受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可选择性。

3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

讨论、合作是学习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是促进学生智慧(成果)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4数学课堂是承认差异的课堂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目标是单一的,要求所有人都达到同一个目标要求,都成为“精英”,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有调查反映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成就10%的精英(高分低能),约40%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而有少数的学生则完全放弃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教育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对后进生是一种教育权利的变相剥夺。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已从客观上肯定人的差异性,认为不同的人在学习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只要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是巨大的成功。同时,新课程又认为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每个人都要学习知识,根据能力大小可多可少。这种理念下的评价机制,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持久保持,能让后进生吃得着,优秀生吃得饱,每个学生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

5数学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课堂

数学教学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讲数学史,可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宏扬爱国主义精神讲数学思想、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新课程的每一处知识背景材料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资料。学习数学所体现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等诸多方面,一起构成一个全方位的德育渗透体系。

6数学课堂是情感发展的课堂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不考虑超负荷训练的数学课程可能会给很多学生留下太多的阴影,造就很多失败者的心态,并以这种心态面对今后的人生。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而新课标下的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7数学课堂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

幻灯片、多媒体制作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互联网则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舞台,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课程要求的改革,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策略思想,把思想观念的变革同模式与方法的变革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通过质疑、调查、尝试、研究体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篇8

首先,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感知材料中的数学术语和符号,并能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里面就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其次,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和易产生歧异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第三,数学阅读要认真细致。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的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数学阅读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的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

第四,数学阅读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是通常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例如:把一个抽象表述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为用你自己的语言;把符号形式和图表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言语的形式以及把言语形式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和图表形式;把一些用语言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为用直观的图形表述形式;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表述正规定义或定理。

学生的数学语言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水平发展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理解能力差。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那么在新课改中,帮助学生提高数学阅读水平就至关重要。

2 数学阅读的操作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学习新知识的环境。进行课前导学,达到承上启下的效果,即设置一些既能复习旧知识,又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检测题,题目应少而精,有启发性和适度的延伸性,使学生有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新的印象。

创设探索新知识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根据新知识的内容设计出新颖可读、有趣、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探索新知识提供兴趣。这一程序要求教师在课前下大量功夫,仔细斟酌课标、教材,深刻理解课标对本部分知识的具体要求。

根据新知识的框架结构和教学目标提出阅读要点,把要点变成具体问题一一列出,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知识骨架和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最初的印象,并以这种印象为主线且贯穿于课堂的每一个细节,这样学生阅读时有针对性、有目的性,避免了阅读自学时索然无味的盲目性,同时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记忆和理解得以强化,并在老师的提示和引导下解决有关问题和学习完整牢固的知识。

第二个环节:阅读和自学。学生在提示的引导下阅读本节课的有关内容,阅读一般分两、三遍进行,先粗读,后细读。对照阅读提示仔细推敲有关定义定理、法则、性质和公式的来龙去脉,对于例题仔细思考每一解题步骤的依据。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作笔记,记下重点、体会。并逐一回答提示中能够回答的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一时不能得出结论,但通过第四环节教师的讲授,能够解决这些疑问。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要求自己认真巡视,发现有共性和典型的问题,为下面的讲授提供信息,即知道哪些问题以后必须详讲,哪些只需简单提示即可。同时有计划地在巡视中辅导某些差生,达到培优补差目的。

第三个环节:讨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鼓励学生反问,提倡通过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讨论学生可随时发现自己的对错,从而改进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提高质疑能力、答辩能力与思辨能力。在此期间,教师要充分给出与提示相吻合的问题,使讨论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避免漫无边际的讨论和一言不发的局面。

第四个环节:讲授。讲授时重要的环节,也是解决问题的环节。教师在前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讲授”,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前几个环节的质疑问题,从而建立新的指示体系。讲授时既不能运用旧时的每个知识点面面俱到的满堂灌,又不能无目标不适时的加深加宽。我采用的原则是:重视基础知识和知识间的结构联系,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讲清概念:认识它的来源、性质和相互联系,然后运用概念解决一些问题,强调概念应理解重点字、句,注意其内涵、外延和本质,反对死记硬背。

篇9

1、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开放题教学的前提初中学生思维发展中,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有主要地位。初中生能够日益理解事物的复杂性和内在联系,在判断推理上能够自觉地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初中生的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初中生喜欢怀疑、争论、辩驳,不轻信家长、教师或书本上的权威意见,而是经常要独立的、批判的对待一切。这些都为开放题教学提供了前提。

2、新课标教材是开放题教学的源泉新课标教材是以一种开放的形态编制的。一方面,教材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开放性问题,这些可以直接为开放题教学服务;另一方面,新教材涉及到了许多的社会生产生活问题,提供了大量有趣丰富的生活背景,这些为教师编制新的开放题提供了素材,也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习惯提供了条件。

二、抓住开放题的特点,深入开掘开放题的价值

常见的开放题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二种:

1.条件开放探索类。这类题的特征是缺少确定的条件,仅给出问题的结论,让解题者分析探索使结论成立的条件,而满足结论的条件往往不唯一。这类问题的解答要求解题者要善于从问题的结论出发,逆向思考,探因索由。

2.结论开放探索类。这类题常给出问题的条件,让解题者根据条件探索相应的结论,并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往往呈现多样性,或者相应的结论的“存在性”需要解题者进行推断,甚至要求解题者探求条件在变化中的结论。这类题它要求解题者能充分利用条件进行大胆而合理的猜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类题主要考查解题者的发散性思维和所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篇10

数学是一门科学,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是对社会生活中的数字现象的抽象与总结,从而形成了一般性的规律。无论是对数学的教学还是对数学的学习都应该谨记这一点。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但是又是对一般社会生活的抽象。这就决定了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诸多特点。不同的教学工作者有不同的表述,有的老教师认为“知识的联系性、解法的指导性、习题的发散性”是数学知识的三性。还有老教师认为“数学知识生活性、丰富性、探究性等特点”。笔者对数学知识三性的认识是从实践性、丰富性以及探究性三个方面来理解的。实践性是指,数学知识本身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并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的。丰富性就是指,数学知识从组成来看,包括运算、图形以及规律等内容,其丰富的内容构成了数学这一科学的大厦。探究性是指,数学知识本身不是仅仅通过发现就能发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被发现,并且进行一定的抽象和模型构建才能转化成数学问题,才能促进数学的发展。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知识的教学都应该从以上三性出发。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初中阶段是一个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都有着重要的变化与发展。从思维层面来讲,青少年开始逐渐摆脱小学生式的知识接受型思维,感性思维,中学生由于生活常识和学习知识的积累,对于所学习的知识本身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主观意愿开始偏向于抽象性的思维。对学习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

三、初中数学教学发挥数学知识三性特点

(一)教学设计应符合实践性

教学设计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学开展的前提。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既要满足常规教学要求,又要进行个人创造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高效的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设计应该从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学模型入手,常见的实例入手,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贴近初中生的社会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有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

(二)教学内容应符合丰富性

前文已经述及,数学这一科学的大厦是由非常丰富的内容组成的。数学知识体系是一个丰富的知识海洋。因此对数学的教学就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授。应该把握数学内容的体系化,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对即将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举例来讲,进入初中,学生开始学习代数知识。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代数时,学生要经历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里的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小学的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呈现教学资源,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数学中要把握全章主体内容的深度,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再讲述如何列代数式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代数式的一些初步应用知识。要注意始终以小学所接触过的代数知识(小学没有用“代数”的提法)为基础,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与复习,并适当加强提高。这样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使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三)教学方法应符合探究性

篇11

新课程倡导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把握数学结构的本质,撷取其中鲜活、富有想象的原型,从中提炼、构建数学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亲切和数学智慧的力量。

在《图形的变化――数学实验室》的教学中,有这样的一道数学题:

请你构造一些图案,使每一图案含有2个三角形、2个圆和2条线段,并给图案加上恰当的解说词(如左图),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将课本中“平行”条件去掉。因此,本题的答案千变万化,例如,在学生的作业中,更有别出心裁的创意:如下图,真是诗情画意般的设计;2008年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有的学生就这样设计: “北京好运”。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设计促使学生动手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老师和学生在一起争论,进行平等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民主意识。

二、开放性

新课标着力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强调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数学开放题是达此目的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把学生从单一、僵化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也为数学应用和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

例2(八年级上册P43~44复习题3)下图是由5张全等的正方

称图形吗?

分析:这样的数学题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其积极思考。本题有多种答案,例如:

每个学生都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按照自己的原则设计出不同的图案,学生在运用轴对称原理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与有趣。

三、探索性

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在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需要学生心智、操作、情感等多方面技能的支持以及多种感官的参与。包括尝试操作、想象归纳、抽象概括等。学生正是在探究实践中学会了创造。

例3(七年级上册P123例题)用火柴棒按以下方式搭小鱼。

搭n条小鱼用几根火柴棒,与同学交流。搭20条这样的小鱼用几根火柴棒?

答案:搭20条这样的小鱼需要122根火柴棒。

四、有趣性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审美需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这是数学新课程在问题表现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例4(七年级上册P126)丢番图(Diophantus,约公元246~330年)被认为是代数学的鼻祖,但历史上没有一本正式的著作里留下他完整的生平,甚至于连他的国籍都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有趣的是,他竟然有一个墓志铭,上面镌刻着他的一些情况:“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十二分之一。颊上长出了细细须。又过了生命的七分之一才结婚。再过5年他感到很幸福,得了一个儿子。可是这孩子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儿子死后,老人在悲痛中活了4年,结束了尘世的生涯。”你知道丢番图结婚时和去世时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吗?

分析:设丢番图去世时年龄是x岁。根据题意,得

又如(八年级上册P136复习巩固1):如图是我国四大银行的标志:

篇12

一、试卷讲评存在的问题

(一)改完试卷就等于背好课

经常有老师说:试卷改完了,就只等着上课了. 言下之意,大概了解了学生的错误,可以把试卷的正确答案讲解出来,这堂课就完成了. 这完全疏忽了试卷讲评课是学生查漏补缺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老师以讲评试卷为载体的一种特殊的复习课,如此粗略的备课能有效果吗?

(二)就题讲题,平铺直叙

许多老师讲解时不分析考察的知识点及各题难易程度,没有对知识总结归纳,类比拓展,没有充分体现师与生的思维过程. 学生把讲评课当成纠正错题,老师也觉得自己在唱“独角戏”, 这样的课堂能有效吗?

(三)不知取舍,面面俱到

一张试卷二十多道题目,有些老师每题都讲平均用力,很多题目学生已做过多遍,再听就感到厌烦,可是老师总是不放心,花大量的时间在讲解,这样重复的无效的劳动,学生能有兴趣吗?

(四)老师焦虑焦躁,不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考试成绩出来后,有些班级的学生成绩不理想,有些同学对纠正过多次的题目,仍然出错,老师心中顿生怨气,一上课就大发雷霆,忘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没有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长此以往,这个班的成绩会有转变吗?

二、试卷讲评课的特点

(一)时间紧,容量大

一套试卷的知识容量大,所涉及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个学科一段时间的全部数学知识. 既要包括教学目标中规定的所有内容,又要体现各知识点应达到的水平要求;既要考察对知识技能的记忆、再现、模仿,也要考察对知识、方法产生发展过程的探究与理解. 努力体现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三维目标要求. 而讲评课在短时间内,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原因,知识、技能的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等要讲解透彻,其信息容量较其他课型来说都是最大的.

(二)评价性

评价是在测验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判断,讲评课中的评价是通过试卷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的分析,数据的处理. 用其信息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教师考察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还是教师适时的调整、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三)补救性

评讲课中,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薄弱环节,典型错误进行及时的矫正与补救,使之达到澄清认识,巩固强化,完善数学认知结构的目的.

(四)综合性

一般的数学测试题,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考察数学思想方法灵活应用程度;既有基本题又有中档题和难题;涉及知识面广,综合程度高. 因此决定了试卷讲评课无论是在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还是在数学能力上,都具有较高的综合性.

三、试卷讲评课的原则

(一)突出针对性与层次性

试卷讲评一般不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而是强调其针对性,即教师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理解偏差或思维谬误等,要准确分析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薄弱环节,找出试卷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针对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讲评,帮助学生找出导致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指明解题的正确思路、方法和规律,切忌就错论错. 只有帮助学生真正搞清楚出错的原因,并指出解此类题目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对试题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并做到药到病除.

(二)注意创新与变化

试卷讲评课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但讲评内容决不应是原有形式的简单重复,必须有所变化和创新. 讲评卷时要注意变换讲评的方式,讲评时可以讲解知识点、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等;也可以讲评学生考试时的临场心理和临场发挥等.

(三)重视激励与肯定

篇13

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以及现代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村教育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掌握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课改已经有几年发展历史,但农村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使得课堂教学可以在有限时间内生动起来,让学生做主体。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概述

数学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与定量刻画,并且逐渐对其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形成相关方法与理论,再将其广泛应用的过程。作为人类创造的文化之一,数学的内容、思想、语言与方法都是现代文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将数学应用在教学上,则其学习内容应该具有一定意义,并且具有现实性与挑战性,促进学生们主动勘察、实验,并对其进行猜测、验证和推理,然后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等。数学教学的内容表达方式应该不一样,从而适应学习的多样化需求。数学学习要有效,就必须主动进行实践,从而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但是学生们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思维方式都不一样,其数学教学就必须生动、主动以及富有个性化。而在偏远山区,其农村数学教学应该将其生活特色体现出来,再从其中的细节来体现学生们的需要,将生活中的数学教给他们。初中数学来自于生活,到最后也必须回到生活中去,才能使得数学更加有活力。

二、结合农村学校新课改特点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一)结合农村学校新课改特点激发学生们数学兴趣

1.培养农村学生的爱心

素质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农村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住在偏远山村,去到学校上课就要远离父母、走山路。这个时候就应该使得学生们获得老师的爱、关心和支持。一个有爱心的学生会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自发向上。而教师的爱与关心都是学生们学习的力量源泉,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教师理应给予学生们学习上的关心、帮助以及鼓励。

2.利用好奇心而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农村孩子对数学这个拥有解决问题的巨大功能和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神奇世界有着让常人无法想象的好奇,但是数学教育却没能对这一部分进行有效利用。传统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一直都是一成不变的计算与练习,让学生们感到枯燥无味,没有任何兴趣。因此,应该利用一些小实验来对其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行激发。比如通过剪好的三角形纸片,将三个剪下的角拼在一起会组成什么角,让学生去得出结论,受到启发,也使得他们对三角形的内角与定理产生感性认识,不但培养了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3.激励学生们的成功感

增强学生们的成功感可以促进学生们产生学习兴趣,并且维持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在求知欲比较强的情况下,会更努力参加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而且取得进步。积极体验过成功的数学学习之后,学生们会对数学课程更加关心,产生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们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自我表现,进行自主创造性学习。

(二)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农村生活中的数学

教师应该采取启发式教学,再与实际相结合而巧妙设置问题情景,以调动农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创新思维,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有关规律,并且对其进行掌握。教师必须要比较擅长提出激发学生们兴趣的问题,将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都始终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教学与农村生活环境相结合,使得学生们对知识具有更加深刻的记忆,感受到其中的用处和乐趣,并且可以深刻体会数学带来的无穷力量与应用价值,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们体验到自主探索的乐趣。教师们应该结合农村学校的地方实际,对学生们好奇心比较强、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进行充分利用,从而组织相关教学,推动学生大胆创新。另外,创设探究情景也可以让学生们学会自主探索。当教材情景与本地学生实际不合,就应该尽可能解决,布置一些实际应用的练习来培养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数学和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而对其生活进行观察,挖掘相关数学素材,创设学生们感兴趣而且熟悉的生活与学习情境,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从生活中感觉到数学的存在,充分认识到数学的积极作用,增强学习兴趣与信息,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奉敏.结合农村学校新课改特点,优化初中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2(4):25~26

[2]刘爱美.优化初中教学课堂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9(9):37~3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