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4 09:56: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水产养殖发展方向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各级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通过4个月的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违规使用禁限投入品的行为,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预防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做好春节期间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建立长期有效的水产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二、工作重点
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是:饲料、渔药、水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各县(市)渔业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的饲料、渔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销售部门,渔业生产重点单位逐一检查登记,发放水产养殖业禁限使用的渔药及饲料添加剂清单。认真做好以下两方面的整治工作:
(一)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渔用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及生产企业,加强对水产养殖场自配料的监管,规范渔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产品采购、销售、使用记录档案。
(二)严厉查处水产养殖环节违法使用国家禁用的兽药或其它化合物,重点是孔雀石绿、氯霉素、己烯雌酚、硝基呋喃类、环丙沙星、磺胺类、红霉素等禁限用药物行为。
三、责任落实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县(市)渔业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能和通知要求,进行拉网式排查,抓好整治工作,涉及跨区域、跨行业案件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四、时间安排
根据省农业厅和州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分三个阶段完成各项整治的任务和目标。
(一)自查自纠阶段(20__年12月10日—20__年1月10日)
各县(市)渔业主管部门组织辖区内的饲料、渔药、渔业生产、销售环节的企业、摊、店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宣传发动群众积极提供案件线索,加强调研,收集情况,分析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范围及需要进一步监管的对象。各县(市)于20__年1月15日前将阶段总结报送__州渔业工作站。
(二)清理整顿阶段(20__年1月11日—3月10日)
各县(市)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从严查处,对问题单位公开暴光,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各县(市)于20__年3月10日前将阶段总结报送__州渔业工作站。
(三)规范巩固阶段(20__年3月11日—20__年4月10日)
根据前一阶段整治成果,建立和完善监管制度,帮助饲料、渔药、渔业生产、销售环节的企业、摊、店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各县(市)于20__年4月20日前将阶段总结报送__州渔业工作站。
从资源储备来看,我国水域面积辽阔,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具有发展水产养殖行业的先天优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水产养殖行业正在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创新养殖理念,运用现代技术提升水产养殖附加值,是现代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探索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方式,是水产养殖从业者与理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引进名优品种养殖
在我国现代水产行业中,明显存在着结构化分化的问题,低端水产养殖品种供大于求,价格很低,但是高端水产养殖品种价格却一路水涨创高。在开展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提升经济效益,就要引进名优品种,实现精品化养殖,推动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从养殖品种来看,要以名贵水生生物为主,包括甲鱼、河蟹、鲈鱼、淡水白鲳等品种都具有广阔的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引进名优品种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水文条件,根据当地气候,进行有针对性的引进。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品牌的塑造,打造全产业链,形成品牌效应,进而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在名优品种引进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销售辐射圈,要根据自身销售范围,确定养殖品种,根据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选择最优化品种,很多水产品种虽然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但是在本地没有市场,在引进时候就要慎重选择。
二、全面发展规模化水产养殖
在开展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养殖状态,形成规模化养殖。通过开展规模化颜值,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集约,提升经济效益。开展规模化水产养殖,可以引进大规模操作机械,提升劳动效率,同时在规模化基础上,实现水、电、路的统一配置,可以提高劳动效率。通过合作养殖等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水产养殖的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特别是在水产养殖产业链打造上,可以引进相关交易主体,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提高水产养殖附加值,实现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同时,开展规模化养殖也可以打通销售环节,提升经济效益。基于此,可以看出,现代化规模经营在养殖行业已经得到充分发展,是现代养殖行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推广集约化养殖模式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想提升经济效益,要大力推广集约化养殖模式。举例来说,在饲料投放过程中,要尽到科学化喂养,引进现代喂养技术,通过混养等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集约化养殖,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节省相应开支,进而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不管是在种苗引进与饲料采购过程中,都要充分发挥多样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实现养殖资金的有效利用。与此同时,要充分重视科技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通过引入现代养殖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水产养殖品种的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科学养殖方法的运用。
四、大力开展互联网营销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水产品不容易保存,因此销售环节至关重要。要想提升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就要打造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给水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的水产品销售模式一般都依托于集市和市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水产品营销过程中,要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影响,运用“B2C”营销模式,减小水产营销的中间环节,通过网络打造自身水产品经营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开展网络营销过程中,要充分借鉴现代互联网营销理念,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和多媒体社交平台开展营销,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五、注重水产养殖的层次性
在开展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养殖的层次性。首先,要注重养殖品种的层次性,单一品种养殖很难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可以通过不同品种混养的方式,有效提升养殖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水产养殖销售而言,也要注重层次性营销,要根据季节变化,打好反季销售时间差,均衡水产品上市时段,避免在供大于求的时候集中上市水产品。在水产品传统淡季,可以采取保本销售的方式,在水产品消费旺季,要加大水产品供应量,达到抢占市场的目标。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做好节日期间的水产品供应,因为在节日期间消费者普遍对水产品r格缺乏敏感度,可以有效提升附加值,提高水产品经济效益。在水产品销售环节,还要做好储藏和运输工作,提高水产品保鲜度,进而提高水产品销售价格,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正在由劳务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是现代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创新养殖理念,运用现代养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水产养殖附加值,实现水产养殖集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邢丽荣,徐翔.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池塘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的比较[J].生态经济,2016,32(7):143-147.
中图分类号:S9-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专业化分工也越来越细,水产养殖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有了更加细致的要求。只有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有效地满足水产养殖业对人才的需求。现阶段,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做好专业建设目标定位工作,采取科学的建设策略,提高特色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目标定位——专业建设的首要环节
2.1在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过程中,办学主体应当寻求自身的发展特色
在自身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水产养殖专业改革,完善水产养殖专业教学。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需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依据,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特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工程和教学质量提升等文件,密切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对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和技术的需求,根据学校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应当进行全方位变革,而变革的首要环节就是合理的目标定位。培养特色人才是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目标指向。制定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目标应当根据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教学活动内容也应当符合水产养殖业生产和经营的需求,以此为基础大力培养具有求真务实精神和扎实理论基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有效解决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中遇到的一系列矛盾,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科学管理和开发。
2.2培养特色人才是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重点目标
不同的中职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师资情况、人才地域差别、学校基础设施等,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水产养殖管理人才、水产动物饲料和营养方向人才、水产经济动物病害防治方向人才、水产增养殖方向人才等是建设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的目标定位。
2.2.1在素质结构上
不同细分专业方向的人才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不但要牢固掌握水产养殖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而且要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养成求实创新意识、价值效益意识、环境意识、竞争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能够胜任水产养殖产业的相关工作。
2.2.2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应当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自身的水产养殖管理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灵活的运用到水产养殖产业的相关工作当中。
2.2.3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应当突出本学科特有的专业知识
通常水产养殖专业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水质分析、生态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微生物学等知识。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水产经济动植物增殖养殖、病害防控、饲料和营养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前沿研究,赋予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更加鲜明的特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时代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3 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建设策略
3.1 创新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理念
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灵魂与先导式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对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绩效与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需要重新评估传统的以职能、技术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构建能够符合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型教学理念。建设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的理念应当具有层次性,不但包括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还包括专业精神的指引,实现教学形神统一。
3.1.1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需要重视运用科学精神的引导作用
培养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学生在掌握水产养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一些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树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利益与冲突、经验与反思中不断发展。
3.1.2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需要重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改革水产养殖传统的以教材、教室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3.2 改革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管理机制
完善激励性管理模式是改革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管理机制的重要目标,通过鼓励学生和教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和教职工的内在动机与需求,以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在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管理机制应当从过程式管理向目标式管理转变,从行政化管理向民主化管理转变。积极推行教师、学生、社会、专家多方结合的管理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构建开放式的管理体系,促进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建设朝着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增加学科教学的活力。总而言之,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应当从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高度出发,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专业教学方法。
3.3 重新构建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模式
为了实现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目标,就必须采用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培养模式。
3.3.1以水产养殖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
合理确定水产养殖的专业方向,并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在综合考虑学生素质、从业能力、岗位需求等诸多因素后,合理确定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融入到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当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提高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的针对性。
3.3.2将专业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水产养殖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构建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时,应当采用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方向,找准科研项目和生产企业,以到场地实习或项目实验的形式开展专业教学,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3.4 调整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师资队伍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建立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重要保证。在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时,必须根据水产养殖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注重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的互补,在人才培养、人员配备和人才引进方面,注意向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上适当倾斜,为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做基本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师必须不断补充、吸纳新的知识,以适应现代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教学的需求。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工厂、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4 结语
终上所述,建设中等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产业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满足水产养殖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关中职校就必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通过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以及能力水平等,使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尽快适应专业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文红,程光平,马瑞宁.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课程改革途径初探[J].高教论坛,2012,04(20).
[2] 刘焕亮,刘长发.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4,01(20).
引言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废水任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家和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在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水体中,鱼虾排泄物和食饵的残渣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会是随之迅速恶化,若不及时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但会影响养殖生物的数量和质量,随意排放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综合相关资料,对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作一总结,并对今后发展动向作一展望。
1.物理法
物理法是根据用水和废水的物理特性,通过机械、物理的方法除去水中悬浮物质或有害气体,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泡沫分离、逆渗透、吸附等。
2.化学法
2.1氧化处理
即用臭氧、高锰酸钾、次氯酸等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加以氧化的方法。有效氯不仅能杀菌,也能与存在于水中的其它还原性物质如Fe2+、Mn2+、NO-2、S2-等发生氧化还原作用。而针对水体定物质的去除,利用添加不同的化学物质。从而达到净水效果也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处理法。
2.2混凝
在水域中利用电子中和产生混凝效果,是水域中胶状例子凝集在一起,因重力作用下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常用的絮凝剂有铝盐、铁盐、石灰及有机絮凝剂等。10-20ml碱式氯化铝水溶液(固液比1∶50)可澄清1吨浑水,5分钟内水中泥沙含量减少90%以上,而且防止了鱼病的暴发,促进鱼类的生长。
2.3离子交换
其原理是设计填充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以及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当水流经过时水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被交换树脂上的阴阳离子吸附,从而降低水中离子浓度。此方法主要应用于科研和水族馆。
3.生物处理法
3.1生物过滤
生物过滤是指任何采用活体生物去除水中杂质的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植物过滤、微生物过滤、动物过滤等。
生物过滤器的主要影响因素:(1)氨氮浓度;(2)溶解氧浓度;生物过滤器工作中需要大量溶解氧。因此,溶解氧常常成为过滤器氨态氮去除率的一个限制因素(3)有机物含量;(4)pH 与碱度;(5)水温;(6)水体的对流混合作用
目前集约化水产养殖水处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微生物过滤,即各种类型的生物膜滤器。但生物膜滤器存在生物膜熟化时间长,需要定期反冲洗,容易造成硝态氮积累等缺点,又植物滤器单独使用对养殖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率较低,因此通过大型海藻过滤、生物膜过滤和动物过滤复合处理养殖循环水技术,优势互补,达到水质净化和废物综合利用的目的。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欠缺。
3.2好氧处理
目前好氧处理在污水处理厂中是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它是由活性污泥中的好氧菌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在不影响养殖物生长的情况下,使水中的BOD和COD得到降低。
3.3特定生物处理
实践证明,光合细菌等微生物,水浮莲等高等水生植物,高羊茅、黑麦草等陆生植物,螺、贝类,以及适当放养量的鲢、鳙、鲫、罗非鱼等鱼类都有一定的净水作用。
光合细菌是一类以光为能源,以CO2或有机碳化物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的特殊生理类群。光合细菌能够提高溶解氧浓度、降低氨氮、消除硫化氢和有机物,从而达到有效改善养殖水质的目的。光合细菌包括两大类群,即不产氧型和产氧型光合细菌。不产氧型光合细菌-紫色非硫细菌(红螺菌科) 在72 h内可去除高达90%的氨氮,对有机质COD的去除,净化水产养殖水域及增加溶解氧的作用也十分明显。
水培高等陆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效益的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工程的实际应用和生产上,还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例如工程的最优设计参数和水力学参数,黑麦草、高羊茅等在不同季节和生长期对养殖废水的适应性方面,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4.消毒杀菌
目前,采用杀菌方法主要有两种:臭氧和紫外线。臭氧杀菌有以下优点:(1)增加溶氧、脱色、氧化可溶性污物。(2)不受水中氨氮含量及pH 值的影响。(3)高效、快速、消毒时间短。(4)不增加水体中的固形物,有利于循环用水。但还存在设备费用高,维护较困难,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等不足。紫外消毒的优点:(1)无需化学药品。(2)杀菌作用快,效果好。(3)无臭味,无噪声,不影响水的口感。(4)容易操作,管理简单,运行和维修费用低。
显然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从费用和操作维护方便性考虑,有使用紫外线方法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随着对污水消毒的日益重视和运行经验的积累,尤其是在循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紫外线消毒技术定将得到发展。
展望
随着世界性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今后各国将采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式。单一处理已经不能适应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需要。因此,集合多种处理方法设计低耗高效的水产养殖水处理工艺,达到养殖废水的回复利用和对环境的无污染,是今后的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魏海峰,代智能,刘长发. 复合生物过滤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渔业现代化,2008,35(1):28~31
[2] 杨丹菁,靖元孝. 植物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2008,27(6):522~526
[3]曹涵.循环水养殖生物滤池滤料挂膜及其水处理效果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 2008
在渔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养殖模式曾对我国水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起了重大作用。但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水产养殖模式的种种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除了难以抵抗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之外,传统养殖模式多数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以北京密云水库网箱养鲤鱼为例,亩产在20吨以上,似乎经济效益可观。但是其后果却是水库水质转肥,其中氨态氮增加了7.3倍,活性磷酸盐增加了10.3倍,不得已而禁止网箱养鱼。
与传统粗放型养殖模式相比,设施渔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设施渔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能迅速运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抗灾技术;二是设施渔业是一种环保型、节水型、高产值的养殖模式;三是设施渔业的生产效率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