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水产养殖发展方向

水产养殖发展方向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14 09:56: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水产养殖发展方向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水产养殖发展方向

篇1

在各级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通过4个月的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违规使用禁限投入品的行为,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预防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做好春节期间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建立长期有效的水产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二、工作重点

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是:饲料、渔药、水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各县(市)渔业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的饲料、渔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销售部门,渔业生产重点单位逐一检查登记,发放水产养殖业禁限使用的渔药及饲料添加剂清单。认真做好以下两方面的整治工作:

(一)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渔用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及生产企业,加强对水产养殖场自配料的监管,规范渔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产品采购、销售、使用记录档案。

(二)严厉查处水产养殖环节违法使用国家禁用的兽药或其它化合物,重点是孔雀石绿、氯霉素、己烯雌酚、硝基呋喃类、环丙沙星、磺胺类、红霉素等禁限用药物行为。

三、责任落实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县(市)渔业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能和通知要求,进行拉网式排查,抓好整治工作,涉及跨区域、跨行业案件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四、时间安排

根据省农业厅和州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分三个阶段完成各项整治的任务和目标。

(一)自查自纠阶段(20__年12月10日—20__年1月10日)

各县(市)渔业主管部门组织辖区内的饲料、渔药、渔业生产、销售环节的企业、摊、店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宣传发动群众积极提供案件线索,加强调研,收集情况,分析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范围及需要进一步监管的对象。各县(市)于20__年1月15日前将阶段总结报送__州渔业工作站。

(二)清理整顿阶段(20__年1月11日—3月10日)

各县(市)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从严查处,对问题单位公开暴光,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各县(市)于20__年3月10日前将阶段总结报送__州渔业工作站。

(三)规范巩固阶段(20__年3月11日—20__年4月10日)

根据前一阶段整治成果,建立和完善监管制度,帮助饲料、渔药、渔业生产、销售环节的企业、摊、店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各县(市)于20__年4月20日前将阶段总结报送__州渔业工作站。

篇2

从资源储备来看,我国水域面积辽阔,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具有发展水产养殖行业的先天优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水产养殖行业正在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创新养殖理念,运用现代技术提升水产养殖附加值,是现代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探索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方式,是水产养殖从业者与理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引进名优品种养殖

在我国现代水产行业中,明显存在着结构化分化的问题,低端水产养殖品种供大于求,价格很低,但是高端水产养殖品种价格却一路水涨创高。在开展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提升经济效益,就要引进名优品种,实现精品化养殖,推动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从养殖品种来看,要以名贵水生生物为主,包括甲鱼、河蟹、鲈鱼、淡水白鲳等品种都具有广阔的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引进名优品种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水文条件,根据当地气候,进行有针对性的引进。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品牌的塑造,打造全产业链,形成品牌效应,进而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在名优品种引进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销售辐射圈,要根据自身销售范围,确定养殖品种,根据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选择最优化品种,很多水产品种虽然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但是在本地没有市场,在引进时候就要慎重选择。

二、全面发展规模化水产养殖

在开展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养殖状态,形成规模化养殖。通过开展规模化颜值,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集约,提升经济效益。开展规模化水产养殖,可以引进大规模操作机械,提升劳动效率,同时在规模化基础上,实现水、电、路的统一配置,可以提高劳动效率。通过合作养殖等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水产养殖的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特别是在水产养殖产业链打造上,可以引进相关交易主体,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提高水产养殖附加值,实现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同时,开展规模化养殖也可以打通销售环节,提升经济效益。基于此,可以看出,现代化规模经营在养殖行业已经得到充分发展,是现代养殖行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推广集约化养殖模式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想提升经济效益,要大力推广集约化养殖模式。举例来说,在饲料投放过程中,要尽到科学化喂养,引进现代喂养技术,通过混养等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集约化养殖,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节省相应开支,进而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不管是在种苗引进与饲料采购过程中,都要充分发挥多样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实现养殖资金的有效利用。与此同时,要充分重视科技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通过引入现代养殖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水产养殖品种的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科学养殖方法的运用。

四、大力开展互联网营销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水产品不容易保存,因此销售环节至关重要。要想提升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就要打造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给水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的水产品销售模式一般都依托于集市和市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水产品营销过程中,要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影响,运用“B2C”营销模式,减小水产营销的中间环节,通过网络打造自身水产品经营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开展网络营销过程中,要充分借鉴现代互联网营销理念,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和多媒体社交平台开展营销,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五、注重水产养殖的层次性

在开展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养殖的层次性。首先,要注重养殖品种的层次性,单一品种养殖很难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可以通过不同品种混养的方式,有效提升养殖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水产养殖销售而言,也要注重层次性营销,要根据季节变化,打好反季销售时间差,均衡水产品上市时段,避免在供大于求的时候集中上市水产品。在水产品传统淡季,可以采取保本销售的方式,在水产品消费旺季,要加大水产品供应量,达到抢占市场的目标。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做好节日期间的水产品供应,因为在节日期间消费者普遍对水产品r格缺乏敏感度,可以有效提升附加值,提高水产品经济效益。在水产品销售环节,还要做好储藏和运输工作,提高水产品保鲜度,进而提高水产品销售价格,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正在由劳务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是现代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创新养殖理念,运用现代养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水产养殖附加值,实现水产养殖集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邢丽荣,徐翔.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池塘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的比较[J].生态经济,2016,32(7):143-147.

篇3

中图分类号:S9-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专业化分工也越来越细,水产养殖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有了更加细致的要求。只有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有效地满足水产养殖业对人才的需求。现阶段,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做好专业建设目标定位工作,采取科学的建设策略,提高特色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目标定位——专业建设的首要环节

2.1在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过程中,办学主体应当寻求自身的发展特色

在自身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水产养殖专业改革,完善水产养殖专业教学。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需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依据,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特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工程和教学质量提升等文件,密切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对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和技术的需求,根据学校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应当进行全方位变革,而变革的首要环节就是合理的目标定位。培养特色人才是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目标指向。制定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目标应当根据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教学活动内容也应当符合水产养殖业生产和经营的需求,以此为基础大力培养具有求真务实精神和扎实理论基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有效解决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中遇到的一系列矛盾,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科学管理和开发。

2.2培养特色人才是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重点目标

不同的中职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师资情况、人才地域差别、学校基础设施等,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水产养殖管理人才、水产动物饲料和营养方向人才、水产经济动物病害防治方向人才、水产增养殖方向人才等是建设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的目标定位。

2.2.1在素质结构上

不同细分专业方向的人才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不但要牢固掌握水产养殖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而且要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养成求实创新意识、价值效益意识、环境意识、竞争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能够胜任水产养殖产业的相关工作。

2.2.2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应当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自身的水产养殖管理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灵活的运用到水产养殖产业的相关工作当中。

2.2.3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应当突出本学科特有的专业知识

通常水产养殖专业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水质分析、生态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微生物学等知识。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水产经济动植物增殖养殖、病害防控、饲料和营养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前沿研究,赋予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更加鲜明的特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时代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3 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建设策略

3.1 创新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理念

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灵魂与先导式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对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绩效与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需要重新评估传统的以职能、技术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构建能够符合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型教学理念。建设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的理念应当具有层次性,不但包括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还包括专业精神的指引,实现教学形神统一。

3.1.1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需要重视运用科学精神的引导作用

培养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学生在掌握水产养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一些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树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利益与冲突、经验与反思中不断发展。

3.1.2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需要重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改革水产养殖传统的以教材、教室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3.2 改革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管理机制

完善激励性管理模式是改革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管理机制的重要目标,通过鼓励学生和教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和教职工的内在动机与需求,以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在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管理机制应当从过程式管理向目标式管理转变,从行政化管理向民主化管理转变。积极推行教师、学生、社会、专家多方结合的管理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构建开放式的管理体系,促进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建设朝着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增加学科教学的活力。总而言之,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应当从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高度出发,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专业教学方法。

3.3 重新构建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模式

为了实现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目标,就必须采用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培养模式。

3.3.1以水产养殖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

合理确定水产养殖的专业方向,并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在综合考虑学生素质、从业能力、岗位需求等诸多因素后,合理确定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融入到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当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提高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的针对性。

3.3.2将专业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水产养殖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构建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时,应当采用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方向,找准科研项目和生产企业,以到场地实习或项目实验的形式开展专业教学,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3.4 调整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师资队伍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建立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重要保证。在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时,必须根据水产养殖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注重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的互补,在人才培养、人员配备和人才引进方面,注意向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上适当倾斜,为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做基本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师必须不断补充、吸纳新的知识,以适应现代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教学的需求。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工厂、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4 结语

终上所述,建设中等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产业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满足水产养殖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关中职校就必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通过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以及能力水平等,使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尽快适应专业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文红,程光平,马瑞宁.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课程改革途径初探[J].高教论坛,2012,04(20).

[2] 刘焕亮,刘长发.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4,01(20).

篇4

引言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废水任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家和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在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水体中,鱼虾排泄物和食饵的残渣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会是随之迅速恶化,若不及时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但会影响养殖生物的数量和质量,随意排放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综合相关资料,对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作一总结,并对今后发展动向作一展望。

1.物理法

物理法是根据用水和废水的物理特性,通过机械、物理的方法除去水中悬浮物质或有害气体,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泡沫分离、逆渗透、吸附等。

2.化学法

2.1氧化处理

即用臭氧、高锰酸钾、次氯酸等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加以氧化的方法。有效氯不仅能杀菌,也能与存在于水中的其它还原性物质如Fe2+、Mn2+、NO-2、S2-等发生氧化还原作用。而针对水体定物质的去除,利用添加不同的化学物质。从而达到净水效果也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处理法。

2.2混凝

在水域中利用电子中和产生混凝效果,是水域中胶状例子凝集在一起,因重力作用下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常用的絮凝剂有铝盐、铁盐、石灰及有机絮凝剂等。10-20ml碱式氯化铝水溶液(固液比1∶50)可澄清1吨浑水,5分钟内水中泥沙含量减少90%以上,而且防止了鱼病的暴发,促进鱼类的生长。

2.3离子交换

其原理是设计填充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以及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当水流经过时水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被交换树脂上的阴阳离子吸附,从而降低水中离子浓度。此方法主要应用于科研和水族馆。

3.生物处理法

3.1生物过滤

生物过滤是指任何采用活体生物去除水中杂质的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植物过滤、微生物过滤、动物过滤等。

生物过滤器的主要影响因素:(1)氨氮浓度;(2)溶解氧浓度;生物过滤器工作中需要大量溶解氧。因此,溶解氧常常成为过滤器氨态氮去除率的一个限制因素(3)有机物含量;(4)pH 与碱度;(5)水温;(6)水体的对流混合作用

目前集约化水产养殖水处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微生物过滤,即各种类型的生物膜滤器。但生物膜滤器存在生物膜熟化时间长,需要定期反冲洗,容易造成硝态氮积累等缺点,又植物滤器单独使用对养殖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率较低,因此通过大型海藻过滤、生物膜过滤和动物过滤复合处理养殖循环水技术,优势互补,达到水质净化和废物综合利用的目的。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欠缺。

3.2好氧处理

目前好氧处理在污水处理厂中是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它是由活性污泥中的好氧菌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在不影响养殖物生长的情况下,使水中的BOD和COD得到降低。

3.3特定生物处理

实践证明,光合细菌等微生物,水浮莲等高等水生植物,高羊茅、黑麦草等陆生植物,螺、贝类,以及适当放养量的鲢、鳙、鲫、罗非鱼等鱼类都有一定的净水作用。

光合细菌是一类以光为能源,以CO2或有机碳化物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的特殊生理类群。光合细菌能够提高溶解氧浓度、降低氨氮、消除硫化氢和有机物,从而达到有效改善养殖水质的目的。光合细菌包括两大类群,即不产氧型和产氧型光合细菌。不产氧型光合细菌-紫色非硫细菌(红螺菌科) 在72 h内可去除高达90%的氨氮,对有机质COD的去除,净化水产养殖水域及增加溶解氧的作用也十分明显。

水培高等陆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效益的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工程的实际应用和生产上,还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例如工程的最优设计参数和水力学参数,黑麦草、高羊茅等在不同季节和生长期对养殖废水的适应性方面,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4.消毒杀菌

目前,采用杀菌方法主要有两种:臭氧和紫外线。臭氧杀菌有以下优点:(1)增加溶氧、脱色、氧化可溶性污物。(2)不受水中氨氮含量及pH 值的影响。(3)高效、快速、消毒时间短。(4)不增加水体中的固形物,有利于循环用水。但还存在设备费用高,维护较困难,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等不足。紫外消毒的优点:(1)无需化学药品。(2)杀菌作用快,效果好。(3)无臭味,无噪声,不影响水的口感。(4)容易操作,管理简单,运行和维修费用低。

显然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从费用和操作维护方便性考虑,有使用紫外线方法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随着对污水消毒的日益重视和运行经验的积累,尤其是在循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紫外线消毒技术定将得到发展。

展望

随着世界性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今后各国将采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式。单一处理已经不能适应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需要。因此,集合多种处理方法设计低耗高效的水产养殖水处理工艺,达到养殖废水的回复利用和对环境的无污染,是今后的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魏海峰,代智能,刘长发. 复合生物过滤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渔业现代化,2008,35(1):28~31

[2] 杨丹菁,靖元孝. 植物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2008,27(6):522~526

[3]曹涵.循环水养殖生物滤池滤料挂膜及其水处理效果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 2008

篇5

在渔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养殖模式曾对我国水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起了重大作用。但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水产养殖模式的种种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除了难以抵抗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之外,传统养殖模式多数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以北京密云水库网箱养鲤鱼为例,亩产在20吨以上,似乎经济效益可观。但是其后果却是水库水质转肥,其中氨态氮增加了7.3倍,活性磷酸盐增加了10.3倍,不得已而禁止网箱养鱼。

与传统粗放型养殖模式相比,设施渔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设施渔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能迅速运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抗灾技术;二是设施渔业是一种环保型、节水型、高产值的养殖模式;三是设施渔业的生产效率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较高。

篇6

中图分类号:S9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79

我国北方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进行淡水水产养殖业,但是,由于各种问题的不断产生,致使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一直是裹足不前。因此,相关的研究者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对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尤其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也越来越重视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就对此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1 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1 h境污染严重

北方现阶段的淡水水产养殖主要实施高换水率、高投饵率、以及高密度等模式进行养殖,虽然可以提升养殖的效率与产品的质量,但给周围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养殖地附近的水体,恐怕已经无法恢复以前的状态。与此同时,随着养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1]。

1.2 爆发性疾病

在北方的淡水水产养殖中的繁殖季节,会出现很多爆发性疾病,已经严重阻碍到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北方的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爆发性疾病的危害极其严重。爆发性疾病具有治疗困难、类型广泛、以及时间短等特点,因此,这种爆发性疾病一旦出现,立即迅速传播,会导致淡水鱼大面积的死亡。

1.3 养殖技术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北方淡水水产养殖的技术比较落后,由于大部分的养殖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对于先进的养殖技术的要领也掌握不住,因此,无法在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融入先进的养殖技术,致使养殖业的产量低、发展也不稳定[2]。

1.4 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一直都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造成很多严重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如下:养殖人员的技术得不到提升;养殖人员缺少工作积极性以及科学的管理理念;养殖户与养殖人员技术脱节;养殖户得不到先进的养殖理念与养殖技术;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无法与时俱进等。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 北方淡水水产养殖的技术应对措施

2.1 加强绿色渔业的发展

面对北方淡水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养殖户应加强绿色渔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对养殖户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养殖户的无公害意识;相关部门应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不断开发新的鱼类养殖品种,并严禁使用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进行养殖;加强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共同进行绿色渔业的发展[3]。

2.2 主动学习新技术

对于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的爆发性疾病,相关部门必须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并有效掌握与判别各种鱼类的病症特点,并进行追踪记录,可以及时发现鱼类爆发性疾病的规律与原因,沉着应对,可以提前进行保护或预防。与此同时,养殖户还要不断对养殖饲料的选择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以此减少鱼类爆发性疾病的发生。

2.3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对于现阶段的淡水水产养殖户而言,必须提高自身的养殖技术与科学管理理念,可以定期参加一些相关的技术培训或者技术探讨等活动,进而参观一些优秀的养殖产业并学习经验。与此同时,养殖户还要了解当下消费者的特点以及市场行情,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提高渔业的产量,进而增加经济效益[4]。

2.4 完善管理机制

对于北方现阶段的淡水水产养殖的发展而言,应在短时间内快速完善水产养殖业的管理制度,确保养殖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可以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在各大淡水水产养殖户中加大管理机制的宣传,确保养殖户可以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积极地进行淡水水产养殖业,进而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以此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

3 结论

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若想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引进新的主动学习新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现有的养殖技术,以及从本质上完善淡水水产养殖的管理机制,进而可以有效的把握好市场的发展方向,并加强绿色渔业的快发展,才能促进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以此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盖春雨.淡水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与应对措施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6(03):23,25.

篇7

二、上海水产养殖业的整体结构变化

(一)渔业产值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整个农业的总产值在快速增长,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业的产值高速增加。渔业在农业产值的比重也逐渐上升。

(二)海水淡水产品产量结构演变从图中看出,上海水产养殖业的产量一直以海水产品为主,特别是1987年之前,每年淡水产品的产量不足海水产量的一半。但是,过度的捕捞会对近海和内陆渔业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1985年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随后1997年提出了“大力发展养殖,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新时期渔业方针。1987—1997年间,淡水产品产量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仍然少于海水产品的产量。1998年,淡水产品的产量首次超过了海水产品的产量,并且在随后的几年内(1998—2005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随后,由于内陆水域污染治理以及禁止挖塘养鱼,导致淡水养殖的产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同期远洋捕捞得到重视和支持,海水产品的产量又出现了回升的势头。因此,在2006—2008年间,淡水和海水产品产量基本持平。

(三)淡水养殖情况从图3中可以看出,1980—2008年之间,上海市全市的淡水养殖面积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80—1986年,稳步增长阶段。养殖面积从2万公顷增加到3万公顷,在1986—1999年间,养殖面积一直在3万到3.5万公顷这个区间内波动。随后,养殖面积又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并在2003年达到极值4.5万公顷,随后开始下降,并在2008年降到3万公顷以下。淡水养殖产量的变化,从1980年开始,直到1984年,稳中有升,1985—1988年,产量从5万吨增长到10万吨,在此期间翻了一倍。1989—1999年,11年期间,淡水养殖的产量增长缓慢,增幅仅为50%,达到了15万吨。2000—2003年,淡水养殖的产量增幅巨大,4年内从15万吨增长到了23万吨,随后开始下降,2008年则下降到了15万吨以下。通过对淡水养殖产量和面积的相关性分析,二者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262,为显著相关。可见淡水养殖产量和淡水养殖面积呈同步变化的趋势。故而,反映养殖技术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水产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迄今为止,人工选育品种较少,养殖技术比较陈旧,同时水产加工业的技术尚不成熟,直接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三、上海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分析

从2008年上海市淡水养殖情况表可以看出,上海市2008年全市的淡水养殖面积为29103公顷,淡水养殖产量为158905吨,10个区县中,以奉贤和崇明养殖面积最多,产量也最多,是主要的养殖基地。松江、浦东、宝山和闵行因靠近市区,导致产业结构与其他各区不同,水产养殖业所占比重较小。

(一)淡水养殖的空间分布情况从有关资料中可以看出上海市10个区县内部的淡水养殖的分布特点如下:1.崇明县的淡水养殖主要分布在南岸,但实际的养殖基地都是分布在崇明县的北部。2.青浦的养殖面积和产量均位于前列,靠近淀山湖的金泽、练塘、朱家角三个镇的产量和面积之和均超过全区总量的75%,但因为近年来淀山湖禁养的缘故,主要是三个镇周边分布着的小鱼塘。3.奉贤区内淡水养殖业发展均衡,与杭州湾相邻的乡镇,有滩涂广泛分布,故面积分布更广,产量更高。4.南汇全区除芦潮港发展旅游业外,其余乡镇发展水平相当,且淡水养殖面积大多分布在200~400公顷之间。5.除上述区县外,由于市区的扩展,水产养殖业只零星分布在郊区的,而且面积与产量均较小。

(二)淡水养殖场的分布2008年的数据显示,上海市的养殖场一共有755个,百亩以上的养殖场有406个,且均集中在崇明岛的北岸和东岸、青浦的淀山湖附近。主要品种为鱼、虾、蟹、鳖、龟等,占地185611亩。养殖方式基本为池塘养殖。主要的养殖场分布在奉贤、青浦和崇明三大区。其中奉贤的养殖场数量最多,养殖面积最大,共有223个养殖场,具有养殖基地认证并且为无公害产品和产地的基地共有130个,养殖面积为63428亩,占总的养殖面积的1/3。其次是金山和青浦两个区,其中青浦的养殖面积超过金山,但养殖场的数量不如金山多,故而青浦的养殖场规模较大。金山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常规鱼、白对虾、蟹、鳖、海翠斑、罗氏沼虾等;青浦是常规鱼、青虾、白对虾、鲈鱼、鲃鱼、鳖、龟等。

(三)名特优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从表2看出,上海市名特优的生产已经有相当的规模。全市2008年名特优总量为57808吨,占淡水养殖总量的36%。从区县层面来看,奉贤远远多于其他9个区县,且名特优的产量占到淡水养殖产量的70%。金山、宝山两区,虽总量不多,但是已在这两区具有一定规模。名特优的主要产品为罗氏沼虾、河虾(稻田河虾)、南美对虾等。且在上海已经形成三个新的产业带,即沿杭州湾的海水虾类产业带、环长江口的河蟹产业带、沿黄浦江上游及淀山湖的淡水虾类产业带。名特优水产养殖业发展强劲,将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最主要产业,是未来水产养殖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篇8

[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286-01

引言

严格意义上来讲,淡水养殖属于内陆水产业,大多以水塘、湖泊等内陆水域为平台进行鱼、虾等水产品的养殖。就我国区域划分的情况来看,淡水养殖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东南地区,这是由于东南地区的地势高低不平,并且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在农业条件环境较差的背景下只能尽量开发淡水养殖。其中小规模淡水养殖凭借其投资小、风险小以及便于管理等优势成为了农民们的主要选择。

一、当前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现状

1.养殖对象

就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情况而言,小规模淡水养殖的主要养殖对象有鱼类、虾类、蟹类和贝类等品种,其中鱼类包含了青鱼、草鱼、黑鱼、鲤鱼以及鲢鱼和泥鳅等诸多可使用淡水鱼,虾类包含淡水龙虾、青虾以及罗氏沼虾等,蟹类则大多为河蟹,贝类主要有螺丝和牡蛎。这些养殖对象都是适合与淡水养殖条件,并且在养殖规模大小上要求较低,因此成为广大小规模养殖户的主要选择对象。

2.养殖模式

从养殖模式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在小规模淡水养殖模式上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但是鉴于环境条件的不同以及养殖对象的差异,使得养殖模式的选择上也各有侧重。就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小规模淡水养殖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类:

2.1湖泊及河道养殖。湖泊及河道养殖模式主要是利用湖泊的天然饵料和人工投放私聊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水产养殖,这种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养殖费用,并且由于天然饵料较多的因素也使得此类养殖模式下的水产品更加接近野生,使其品质更高。但是这种养殖模式对于外在条件具有较高要求,此类养殖模式的水源应当同外界相同,为此需要设置相应的拦鱼设施。

2.2水塘养殖。相对于湖泊及河道养殖模式来说,水塘养殖的最大区别在于水源不与外界相通,在这样的条件下自然不需要设置拦鱼设施。从规模的对比上,水塘养殖相对于湖泊及河道养殖的规模小了许多,但是却更加便于管理。并且水塘养殖适合混养,养殖密度较大,使得这种养殖模式下的产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2.3稻田养殖。从实质上来讲,稻田养殖模式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充分利用,借助于生态学原理来使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在这种环境中的养殖对象将会以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为主要饵料,甚至不需要人工投放饵料,不仅能够促进稻田的增产增收,更直接缩减了养殖费用的支出。在此类环境中养殖的水产品往往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2.4网箱养殖。就我国目前的养殖模式来看,网箱养殖在小规模淡水养殖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和普遍,这种养殖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空间较小,饵料投放准确,且便于捕捞,具有较高的产量。

二、小规模淡水养殖的未来发展方向

1.强化养殖技术,提升产品质量

鉴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对于水产品的需求仍然将会呈现出上升趋势,在这样的条件下小规模淡水养殖也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小规模淡水养殖中,很多养殖户在养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上存在很多盲区,而相应的主管部门也缺少对小规模养殖户的应有重视,使得小规模淡水养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摸索中进步。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部门应当给予小规模淡水养殖更多的重视和帮助,促使养殖户人人懂技术,懂得如何去寻找销路。在未来的小规模淡水养殖过程中,不仅要使养殖户掌握必要的养殖技术,取得技术上的进步和提升,更要重视产品质量的强化,严格限制有可能对生物造成伤害的抗生素和化学药品的使用。通过加强养殖场地管理的手段,来逐渐恢复养殖生态环境,促使养殖场地和附近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2.拓展水产品的销售工作

与此同时,对于广大小规模淡水养殖户们来说,做好养殖工作,提升养殖产量和质量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寻找到能够长期合作的销售渠道。为此,在小规模淡水养殖的未来发展中应当建议当地主管部门或具有足够实力的单位或个人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联营模式,由这些主体向养殖户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分类养殖,统一采购及销售,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养殖户的销售困扰,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小规模淡水养殖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为市场提供更加高质、丰富的水产品。

3.产业的有效整合

此外,小规模淡水养殖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当注重对产业进行有效整合。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网箱和王伟养殖方面缺少整体性计划,没有明确的产量目标。并且大多网箱和围网养殖都是以家庭为单位,针对于此方面的问题在未来发展中应鼓励养殖户建立各类形式的养殖协会,逐渐完善产业链。为了切实保护淡水养殖条件和生态环境,还应当保护和优化内陆淡水水域的水环境,对其进行全年的监测。最后,各水体渔业管理机构还应当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渔业管理条例,通过发放养殖许可证的方法和手段来对养殖面积加以掌控,促进养殖面积的合理设置,避免养殖过度而影响到水质,促进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在监测水质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对水草种类和数量变化的监控,为围网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结束语:历经多年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淡水渔业的发展来说,养殖技术的进步是重要基础和保障。而作为淡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走向。为此,我们应当充分重视起小规模淡水养殖,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合理布局,为我国水产养殖的发展壮大作出应有贡献。

篇9

1.1水产养殖业总体平稳发展

近些年,随着天津促进都市渔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实施与落实,水产养殖业总体平稳发展。受干旱缺水及城市综合开发的影响,天津市的水产养殖面积不断萎缩,由2006年的4.34万hm2缩减到2008年的4.08万hm2。之后,由于设施渔业发展的推动,2010年水产养殖面积又恢复到4.27万hm2。尽管水产养殖面积有波动,但水产品产量还是逐年提升。至2010年,总产量稳步增长到34.30万t,单产水平提高到535.94kg/亩(15亩=1hm2,下同),渔业总产值也增长至51亿元。随着产量、产值的增加,渔民的人均年收入也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渔民人均收入达13589元,较上年增长了3.03%,比同期农民的年人均收入高70%。而随着渔业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优化,2010年设施渔业的养殖面积更是迅猛发展到56万m2,全市集生产、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渔业因之而加快发展。

1.2休闲观赏渔业蓬勃发展

休闲渔业作为近些年兴起的新兴渔业产业的分支,突出体现以“渔文化”为特色,集垂钓、旅游、观光、餐饮等于一体,展示现代渔业的多种功能,是渔业“一产”与“三产”结合的有效形式。天津现有各种规模的休闲垂钓园百余处,垂钓面积达133多hm2,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垂钓园内功能完善、设施先进,供游客进行以“赏鱼、钓鱼、品鱼”为主要内容的游玩与消遣,渔业综合效益突出。同样,随着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对水产品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天津的观赏鱼养殖业快速发展。观赏鱼养殖品种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交易量稳步增长,相关企业或养殖户的收益也快速增长。天津现有达到一定规模的观赏鱼养殖场(户)几百家,年产各类观赏鱼苗近10亿尾,产值近3亿元,观赏鱼养殖现已成为全市渔业发展的新亮点。

1.3渔业发展的园区化格局初步形成

借助渔业发展的天然优势,天津从2005年起通过产品集聚、投资倾斜、科技带动等具体措施积极建设以彭泽鲫、南美白对虾、海珍品及浅海滩涂贝类为代表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全力将水产养殖的天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渔民增收。通过产业带建设,全市从事水产养殖的优势产区更加集中,优势产品更加突出,且对周边区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而随着优势水产品产业带的形成与扩展,全市渔业发展的园区化建设也加快推进。仅2005~2008年,全市建成的水产养殖示范园区就达106个,其中彭泽鲫园区45个,南美白对虾园区32个,海珍品园区22个,良种鲤鲫鱼园区5个,滩涂园区2个。此后2年,受惠渔政策和渔业产业化带动的影响,全市水产养殖示范园区的数量进一步增加,都市渔业集约化养殖、园区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1.4渔业产业化体系不断健全

实现渔业产业化是提高渔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天津的渔业发展始终坚持龙头组织带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市先后培育形成天祥、盛以、海发、立达、凯润、泽酩等一批水产龙头企业以及正跃、洪彪、益多利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构建起“公司+养殖户”、“合作社+养殖户”、“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水产养殖产业化经营体系。这些企业或合作组织通过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引进和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建设标准化水产养殖园区或基地,并通过多种形式与水产养殖户确立了稳定的产加销、产供销关系,进而完善了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这样不仅推动了高效水产养殖模式和技术的示范与推广,而且促进了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展和效益的提升。

2天津都市渔业发展的特征

多年来,天津的渔业发展始终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渔业科技化、设施化、多样化和质量安全化建设,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

2.1科技化水平快速提升

“十一五”以来,天津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加速推进了一批成熟、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水产养殖科技化水平的提升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海水养殖方面,近年来累积推广应用“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等近20项科研项目,促进了全市海水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全面提升,在环渤海区域现已处于领先地位。池塘养殖方面,利用生物调控、塑料膜护坡、循环水养殖、微孔增氧等专业技术,使标准化、专业化、节水型的养殖模式逐步得到推广。另外,当前部分企业还采用全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将养殖用水通过蛋白分离、生物净化、液态充氧、臭氧杀菌等相关水处理工艺,使饲料、渔药、土地、水资源得到高效集约利用;而有些企业则通过采用工厂化周年养殖技术配合专用鱼饲料的开发,使养殖单产由15kg/m3提高到30kg/m3,有效提升了全市水产养殖业的科技水平。

2.2设施化程度逐年提高

在政策的影响和科技的带动下,天津以工厂化养殖为代表的设施渔业快速发展。仅以工厂化养殖为例,2004年全市工厂化养殖面积为5.73万m2,2005年较上年增加1.07万m2;2007年,由于相关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设施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工厂化养殖面积迅猛增加至24.34万m2;2008年,受自然灾害影响,工厂化养殖面积有所降低,而产量却达到1314t,较上年增加564t,切实体现了设施渔业养殖节水、环保、高产、集约化的特点;之后2年,工厂化养殖面积更是迅速增加,到2010年已达56万m2,较上年增加了21%。天津的工厂化养殖虽初具规模,但在全市水产养殖格局中所占的比重依然偏低。据测算,工厂化养殖面积不足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1%。因此,天津的设施渔业仍需加快发展。

2.3多样化渔业并存发展

由于天津市各地区的区位条件及水域资源不尽相同,天津的都市渔业呈现多样化并存发展的态势,各区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渔业发展路线。环城四区紧邻水产品消费市场,养殖水面普遍较小,设施化、科技化程度较高,加之水面维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已形成以休闲渔业、观赏渔业、种源渔业为主的现代渔业体系。滨海新区作为临海区域具有较大面积的浅海滩涂,极为适合滩涂贝类的增养殖和海珍品养殖。经多年发展,滨海新区的海水池塘养殖技术和海珍品工厂化养殖技术已较为成熟,形成了以设施渔业和增殖渔业为主的现代渔业体系。宝坻、静海、宁河、武清、蓟县等远郊5个区县养殖水域面积广阔,以大面积养殖池塘为主,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较为完备,适宜开展水产品的无公害健康养殖。目前,这5个区县以生态渔业为主,是天津重要的淡水产品供应基地。

2.4质量安全化程度稳步提高

当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随着养殖产量与规模的增加和扩大,天津渔业主管部门更为重视水产养殖的质量安全工作。相关人员深入到水产养殖公司(场)或养殖户检查渔药、饲料的存储与使用情况,验证渔业投入品的使用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进而确保水产品从苗种、饲料、用药到加工、包装、销售全程依标生产。在产品质量监测中,全市建立了“农业部药残监控”、“水产品例行监测”和天津市“节日期间水产品监测”3项例行监测制度,且监测范围扩大至流通领域,保证了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经过努力,截至2008年,全市共创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279处,累计认定无公害水产品420个,养殖水面依标生产率达到55%,质量安全程度稳步提升。

3天津都市渔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天津都市渔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且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现代都市渔业发展目标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3.1资源环境制约明显

水产养殖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较高,依赖性强,对污染的承受能力较弱,故渔业是水域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近年来天津近岸海域污染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赤潮仍时有发生,导致生物资源种类趋于单一;虽然内陆区域河流、池塘、洼淀等养殖水面较多,但地表水质较差,且未得到有效治理,加之降水量偏少,养殖用水补充不足,导致对鱼类增养殖的承载能力下降;而地下水的长期超采已造成地面沉降,并形成多处地下水漏斗区,宜渔水资源更加短缺。另外,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大面积的养殖水域、滩涂被填平或挤占,养殖水域空间不断地被挤压,养殖水面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遇到了更多困难和阻力。因此,今后天津的都市渔业必须由外延式发展向节水、节地、集约、高效的内涵式发展方向转变,以拓展养殖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

3.2科技带动能力仍需增强

天津都市渔业发展的科技化水平虽有提高,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推广,但技术多通过项目从外地引进,区域内渔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仍需增强。一是专业科研力量相对较弱。在全市范围内,除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水产研究所专业从事水产科研、教学、推广工作外,没有一家较具实力和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从事水产科研工作,从而导致天津的水产科技水平在全国整体处于落后地位。二是优质苗种的繁育工作需加快推进。由于多年的累代养殖、近亲繁育,加之鱼类产卵场遭到破坏、环境恶化等原因,天津常规和特种水产品的种质资源已严重退化,急需强化水产遗传工程技术研究,以培育出健康优质的水产苗种,促进都市渔业的持续发展。三是科技推广普及力度需强化。都市渔业发展不仅需要水产养殖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广大基层水产养殖从业者和经营者科技素质的提高。为此,相关部门应通过技术转让、科技培训、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强化水产科技普及工作。

3.3关联产业的发展有待深化

尽管近年来天津出现了一批水产养殖龙头企业,但其业务多以鲜活水产品产出为主,关联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首先,水产品深加工能力偏低。现有龙头企业多以水产品初加工或饲料供给为主,缺乏专业性较强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与此相对应,市场上仍以鲜活水产品销售居多,而高附加值的健康水产生物制品的供给则有限。其次,渔业服务业发展仍显缓慢。就种类而言,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全市水产养殖仍集中于食用商品鱼、虾、蟹类,而以观赏鱼养殖、垂钓、餐饮、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服务业在整个渔业经济中所占份额仍偏低,从而延缓了都市渔业多功能的开发。此外,全市在水产养殖设备购置、疫病防治、市场体系完善、合作组织建立、渔业品牌宣传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方面仍有待深化,产业链有待延伸,综合竞争力还需强化。

4加快天津都市渔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4.1坚持都市渔业的内涵式发展

面对资源环境制约明显的现实,天津都市渔业的发展应坚持节水、节地、集约、高效的内涵式发展方向。第一,加强对现有水域环境污染的治理。水产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在进行水资源合理调控利用的同时,应通过切断污染源、水质净化、水质监测等措施加强对水域环境的污染防治,全面提高水域环境容量和水体自净能力。第二,注重水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天津的宜渔水资源有限,相关部门应通过推广光合细菌、EM菌等生物技术彻底降解水中有害物质,高效分解水中残饵、排泄物以改善水质;同时运用物理、化学等综合技术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在保证水产健康养殖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与综合利用[1]。第三,重视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渔业主管部门应依据天津建设生态宜居城区的发展规划,加大现有渔业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切实保护重要渔业水域资源,保证渔业发展的地域空间不被侵占或挤压,同时加快相关水域环境的生态修复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都市渔业的生态服务功能。

4.2重视都市渔业高新技术的研究

篇10

“渔”趣在课堂

你见过这样的课堂吗?一人、一锅、一鱼,桌面上是各种调味品,每个人都要亲自动手做香酥烤鱼。同学们先将鱼去鳞、去鳃、去内脏,然后将其清洗、腌制、油炸、调味、烘干、冷却、真空包装。最后的成品色泽棕黄,口感酥脆,有五香的、糖醋的、麻辣的……这就是我们专业的水产品加工工艺课。在这堂课上,你还能学做鱼丸――以两条鱼作为原材料,先将鱼处理干净,接着用机器绞肉,再加入淀粉、盐等调料,手动搅拌到最佳的黏度,然后就开始捏鱼丸了。在这样的课堂里,你不仅能学到知识,还get到了生活技能,难道你不心动吗?别急,我们还有更有趣的课程,游泳可是我们的必修课,其他专业的孩子想修这门课程挤破头都不一定修得上,所以我们总是会引来无数人的嫉妒。

“渔”趣在实践

每年4月中旬,我们专业的大三学生就要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生产实习。生产实习就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展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生产实习的主要内容有设备的整修、鱼苗的繁育(包括亲鱼的培育、亲鱼的捕捞、人工催产、人工授精、鱼苗的孵化、鱼苗开口饵料的制作、投喂、活饵料培育、鱼苗出售)、鱼苗常见性疾病的防治等。其中,拉网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会的技能:渔网的两端分别需要一人撑篙、一人踩下纲,在收网起水之时,撑篙人需要和拉网人员配合默契,脚一拉一抬,手一松一落,慢慢地将鱼儿收入网中。这个时候,经常能听到汉子们的吆喝声。

“渔”趣在课外

刚入校时,我就发现寝室的窗台上养着4条小鲫鱼,学长说这是我们水产学院的一个传统。每年,水产学院都会为新生举办水族造景大赛。当时,我和小伙伴们找来了一个60cm×30cm的玻璃缸,然后铺垫底沙、选择沉木、加水、种植水草,并将它取名为《狮山旁,南湖畔》。最后我们拿到了二等奖,奖品是可爱的斗鱼。

・小贴士・

篇11

对任何行业来说,质量保证是行业发展的前提。但是,我国的渔业的质量却没有随着市场的增长而增长,相反我国的鱼类品质越来越差。虽然20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成功突破了4大家鱼的人工培育方法,改变了我国4大家鱼一直依靠人工捕捞鱼苗的情况,推进了我国淡水养鱼业的发展。我国还对外引进了白鲫鱼、罗氏沼虾、淡水白鲳、罗非鱼等优质鱼类品种,还开发了牙鲆、银鲫、团头筋等野生鱼类,还对鲤鱼的品种进行了选育。但是,相比鱼类的巨大市场我国可人工培育的质量优异的淡水鱼类品种还不多。我国鱼类市场上出售的鱼类大多是没有经过人工改良的野生品种,而且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很多鱼类品种都在退化,成熟期变短、生长速度变慢、抵抗各种疾病能力变弱、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渔业的发展。

1.2我国渔业的抗风险能力低下

随着我国经济和经营理念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渔业也经历着从粗放型养殖模式向集约型养殖模式转变。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总是在创新-适应-报废-接着再创新的怪圈中循环,造成我国的水产生产水平不稳定的局面。科研成果的滞后性使我国的水产生产水平总是达不到最高标准。科研工作者对水产生产科学知识的普及力度也不够,使得渔民完全没有能力抵抗病害和人为灾害。由于鱼类市场化时间比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抗病抗灾系统,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并不能准确地诊断出鱼类的病原菌,不能实现鱼类疾病的对症治疗,这也制约了我国水产业的发展。

1.2鱼类饲料产业化水平低下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我国的水产养殖总量占据世界养殖总量的70%以上,所以,我国水产饲料的消费和生产也处于世界之最。但是,由于我国渔业市场化起步较晚,政府对渔业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相关领域的研究也较少,造成了我国的水产饲料生产工业和工艺较发达国家的饲料生产工业差距很大。我国已经开发出来的饲料大多针对半成鱼或者成鱼,能够用来饲养幼鱼的饲料很少。而且饲料直接关系着鱼类的成长期和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饲料工业的落后也造成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落后。我国的饲料生产量不能满足我国水产业对饲料的需要量,造成了我国不得不从国外进口昂贵饲料的局面,增加了养殖成本,制约了我国水产业的发展。

2我国渔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鱼类食物的需要,也为了提高我国渔民的经济水平,应该加快现代化渔业生产管理体制的建设,将渔业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充分表现出来。

2.1渔业要以人为核心

渔业的领军者要明确市场风向,使渔业结构和鱼类品种与时俱进,带动我国渔业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努力增加渔业利润。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渔业结构保障渔民的经济来源,保持渔民养鱼捕鱼的积极性。渔业管理者还要努力为渔民建设减灾防灾体系,为大户型渔民开设养鱼保险,保证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2保证鱼类的质量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各个行业的生存法则。鱼类养殖业也要树立起牢固的质量安全意识,保证水产品的安全,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健全水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水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大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2.3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为了使我国水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我国的渔民应该使用合理的养鱼捕鱼模式,在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开展好对鱼类生长环境的保护工作,保护并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野生鱼类的生长空间、保护好濒危鱼类,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一致,全面推进资源保护和环境修复事业。

篇12

1、渔业经济产量增长,全年统计市渔业产量3.2109万吨,较去年增加4746吨,增长14.7%,养殖产量2.5615万吨,较去年增加2311吨特种水产产量1.0103万吨,较去年增101吨,扑捞产量达到6494吨,较去年增加2435吨,渔业产值达到3.41亿元。

2、养殖面积增长,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87000亩,较去年增加7000亩,主要是09年冬水产开机发,沼泽地、低洼池改造,养殖面积有所增加,二是稻田养鱼、养虾进行改造也增加了养殖面积,三是2012年而水较多,湖泊水位较高,一些渔民又围栏水域进行养殖,增加了养殖面积。

二、产业发展的特点

1、渔民对渔业养殖业积极性高涨,水产品价格一直出现涨势,近几年水产品价格没有出现回落,稳定价格,渔民纷纷加大投入,开挖渔池,高密度精养,相应提高了渔业养殖面积和产量。加上惠农政策,柴油补贴市小龙虾产业化扶持奖励也刺激养殖业投入。渔民养殖积极性高。

2、渔民标准健康养殖示范作用明显,我市有20个小龙虾基地,自08年推融会贯通养殖日记制度,于2012年10月进行了验收,示范作用明显,全市有8000多亩养殖实行了养殖登记制度,提高了渔业产量,通过投入日志,掌握所养品种长势,渔民总结了有投入就有收益,在小龙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投饲料养殖与粗放养殖产量就有明显区别,投料养殖小龙虾,个大、长速快、繁殖率高、成活率高,产量翻番。

3、特种水产养殖仍然是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今年一些养殖户在池塘湖泊套养鳜鱼成为渔民的养殖经验,甚至有主养鳜鱼的专业户,也这是渔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特种养殖的特,渔民套养鳜鱼增加收入明显。

4、预防渔业病虫害是水产渔业丰收的关键,全年鱼病虫害6次,收集病虫害信息14条,特别是赤湖区水草出现腐烂现象,及时指导渔民预防起了重大作用。2012年重大鱼业病害发生较少,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这是进行池塘改造消毒清塘的结果,渔业产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5、渔业捕捞产量增加,这是2012年雨量较多,水位高涨,造成池塘鱼养殖有部分外逃,加上水宽水深,鱼类生长速度快,这是捕捞产量增加的原因。

6、灾后恢复生产及时补苗补放也是夺取渔业增产的重要因素,今年开展渔业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措施得力,补放苗种及时,渔民损失降到了最低。

三、2013年水产分析

1、特种水产价格不会出现很大波动,特别是小龙虾今年价格有所下滑,明年一定会上扬,发展螃蟹小龙虾鳜鱼是特种养殖的主要品种,大力发展特种水产,走特色之路,是渔民增收途径。

2、推行标准化生产,健康养殖也是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引导渔民走健康之路是渔业工作的努力方向。

篇13

1开发环保型水产饲料的必要性

对水生动物而言,饲料必须投喂到水中才能被食用。而常规水产饲料一旦入水会受到温度、pH、渗透压、水流冲击等因素发生断裂、剥落、溶解、溶胀、粉化等反应,污染养殖水体环境,影响水产品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据研究表明,传统水产饲料入水5min的重量损失即可达到13%左右,入水2h的重量损失高达24%(范林君和姚维志,2005)。有学者对国内外4种水产饲料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饲料进入水体5min失重率在19.9%~40.7%,表明有1/5~2/5的饲料完全未被水生动物采食,而直接存留在水体中,造成严重的饲料资源浪费和水体环境污染(柳旭东等,2009)。此外,即使被水生动物摄取的饲料,也会因为营养含量、比例问题及水生动物消化吸收的能力限制而不被利用,剩余部分直接排泄到水中,造成环境污染。欧洲研究表明,鲑鱼养殖过程中,饲料中的氮约有20%被直接溶解在水中,60%的氮虽然被鲑鱼摄取,但依然随排泄物进入水体,只有约20%的氮能真正用于鲑鱼的生长(戴子坚和蔡春芳,2002)。一般来说,只有20%的配合饲料可以被水生动物吸收利用,剩下的80%均以各种形式被排放在养殖水体中,造成水中有机氮磷含量升高、溶解氧含量下降,水体富营养化,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和细菌,破坏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进而引发水生动物疾病,或者造成死亡,给水产养殖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赵春平和周庆安,2002)。此外,由于水产饲料中蛋白质来源主要是鱼粉,其添加比例较高,而我国鱼粉产量不足,严重依赖进口;鱼粉价格的走高和其资源的日渐匮乏也提醒我们,要尽可能提高水产饲料中蛋白的利用率,以减少资源浪费(杨志刚等,2009)。因此,提高传统水产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利用率,改进饲料加工工艺,大力发展环保型水产饲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2环保型水产饲料的核心要点

环保型水产饲料是指严格按照水生动物的营养需求,同时考虑饲料原料的组成及其与水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优化营养配方的设计,使用安全高效的添加剂,改进饲料加工工艺技术等方式,尽可能提高饲料养分的消化利用率,改善饲料适口性、水中稳定性、沉降速度等指标,减少其对养殖水体污染的一类绿色环保的饲料(杨学芬等,2003)。环保型水产饲料的核心要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1)按照营养平衡理论,结合水生动物的生理特性进行饲料养分的科学配置;(2)添加安全有效的添加剂,促进水生动物对营养素的吸收,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3)提高和改进水产饲料的加工工艺,使其具有良好的适口性、水中稳定性等;(4)按照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科学合理的投喂(罗璋等,2010)。

2.1科学合理的水产饲料配方设计不同种类

水生动物的营养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性,即便是同一类水生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环境和日粮配置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准确估测水生动物的营养需求及所用饲料原料的消化率是科学合理配制水产饲料的关键。但由于水生动物的种类繁多,其生活的水体环境也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因此,进行相关的营养代谢研究十分困难。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陆续开展水生动物的营养标准研究,先后制定鳗鲡、草鱼、罗非鱼、鲤鱼、中国对虾、虹鳟、青鱼、鲫鱼、大黄鱼等20多种水生动物的配合饲料营养标准(冷向军,2009),极大推动了水产饲料行业的发展。但与美国、日本、挪威等渔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生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相对落后,这些渔业发达国家饲养鲽鱼、鲤鱼、鳟鱼等特定鱼类的饲料系数已在1.0~1.3,饲养其他水生动物的饲料系数也在1.5~1.8,相比之下,我国大多数水生动物的饲料系数还在2.1~4.0,差距很大,在水产饲料营养方面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晴,2006)。

2.2安全高效的添加剂使用

虽然添加剂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量很少,但却有着显著作用。如酶制剂可以降解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有毒有害物质,提高水产饲料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以补充水生动物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提高饲料养分的吸收利用,减少排泄物对水环境的污染;微生态制剂可以帮助水生动物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同时减少氮的排泄,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诱食剂可以提高水生动物的摄食速度和摄食量,减少水产饲料的浪费;中草药添加剂可以改善水生动物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因此,水产饲料中合理使用添加剂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同时降低排泄物对水环境的污染。

2.3饲料加工工艺技术的改进水产饲料的营

养价值不仅与饲料原料中的营养素含量有关,还与饲料产品的加工工艺密切相关。饲料加工技术对产品的颗粒大小、混合均匀性、饲料形态、耐水性、沉降速度等指标均有很大影响,并直接影响水生动物对饲料养分的吸收利用(李忠平和周岩民,2002)。水产饲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主要包括粉碎、仓储、混合、调制、制粒等工序,而生产环保型水产饲料的要求,主要是对上述工艺过程的进一步完善,如膨化、氨基酸包膜、淀粉熟化、高油脂添加等工艺,使其产品更加营养高效,同时更加符合环保的要求(杨志刚和陈乃松,2007)。

2.4采用科学合理的投喂方法

传统水产养殖产业中,有“定质、定位、定时、定量”和“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摄食”的投喂原则。在现代水产养殖中,还需根据水生动物的种类、生理状况、水体环境等情况,合理制定投饵料量、投饵料方法及投饵料比例,以期最大程度地提高水产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水产饲料的浪费及对水体的污染,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陈淑蕴等,2007)。

3环保型水产饲料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环保型水产饲料的开发应用符合现代水产养殖的发展需求,但在其开发应用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由于我国水产饲料的发展相对较晚,水生动物营养需求研究比畜禽营养落后不少,因此,水产饲料的针对性和使用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都要大打折扣。在环保型水产饲料的开发中,如何确定水生动物的精准营养需求及据此进行相应的营养配方设计成了关键所在。以合成氨基酸的添加为例,其在水产配合饲料中的使用不仅存在效果稳定性和最适添加量的问题,与畜禽动物相比,还有其他许多因素需要考虑,如水生动物种类、原料组成、合成氨基酸工艺、投喂方式等(刘崇新和谢骏,2013)。其次,水产饲料中使用的添加剂虽然具有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污染和浪费的功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酶制剂的耐热和最适pH范围会影响效果发挥;而酵母等微生态制剂的添加也可能因为原料来源、菌种选择、发酵工艺等因素影响到水产饲料的质量,造成添加效果不佳的情况(黄沧海,2015)。再次,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的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大部分中小型水产饲料企业缺少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也无力进行饲料加工生产线的更新升级,缺少进行环保型水产饲料的生产能力。最后,由于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养殖生产中对饲料安全越来越重视。但我国在绿色饲料生产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导致实际生产中乱用添加剂或违禁药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环保型水产饲料的推广应用。

4环保型水产饲料发展的对策

针对环保型水产饲料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只有从多方面统筹协调,共同进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水产饲料市场的现状,推动环保型水产饲料的应用,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4.1加大研究投入

不管是水生动物生活习性、营养需求的研究,还是水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我国与日本、美国、挪威等渔业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差距,这也反应在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资源消耗、投入产出比等方面。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环保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推动水生动物营养需求、饲料营养价值、精准营养配方、高效添加剂使用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环保型水产饲料的消化率、利用率,节约饲料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水产品品质。

4.2加快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产业升级

一个健康成熟的市场少不了相关规章制度的管理和约束。因此,为了促进水产饲料产业规范、健康的发展,一定要加快推进水产饲料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地引导和规范,也会促进环保型水产饲料的推广和应用。此外,对于积极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的中小型饲料企业,国家应给与一定的扶持和优惠,推动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应用,促进整个水产饲料行业的产业升级。

4.3加强水产饲料的质量安全监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