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管理职业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职业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14 14:50: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建筑工程管理职业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建筑工程管理职业分析

篇1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使得建筑行业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而随着建筑企业的逐渐增多,各个建筑企业间所面临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如何能够在此新形势下,在确保建筑企业自身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做到良好的效益并持续发展,是现阶段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从根本上分析,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在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达标的基础上,只有进行必要的成本分析与控制,才能减少建筑投入资金,并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就目前发展形势而言,对建筑企业进行必要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影响施工单位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管理策略”的研究,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 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施工前所制定的目标缺乏合理性

很多建筑企业中的造价员,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测算,选择依靠传统的预算定额,作为当前建筑项目的参考和借鉴,此种现象在现阶段的建筑企业中较为常见。而有些建筑工程造价,不仅参照传统建筑工程预算数值,更仅将当前产品、材料、人力等成本信息,进行市场询价,便草草计算出建筑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但此种测算方式既缺乏科学性,又缺乏合理性,使得此种造价测算与现实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脱节严重,以此种方式所制定的目标成本,就缺乏准确性。

1.2 缺乏良好的财务管理以及成本信息收集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若要有效的控制好施工项目成本,不仅需要对成本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还需要对企业财务进行细致的管理。而很多建筑企业无法对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管理,致使在进行施工项目成本测算过程时,应用到的信息对当前施工项目所起到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同时,有些建筑企业也未在财务方面进行科学性的管理,更缺乏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致使此类建筑企业的很多财务开支缺乏计划性[1]。并且,有些企业又缺乏良好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既无准确的债权与债务结算,又缺乏明确的资金账户信息核对,此种现象的出现,将严重影响企业对施工项目进行良好的成本控制和管理。

1.3 缺乏对分包工程管理的严格性

现阶段,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施工分包时,所采用的分包方式大多为包工不包料,而如若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施工,则建筑材料方面涉及到的费用便不能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且,很多缺乏规范化的分包流程中,会出现资金与计价不明确等现象,此种现象将直接导致企业施工项目成本超标[2]。此外,有些分包单位为得到建筑施工项目,所提交给建筑企业的工程施工价格极其低廉,而建筑企业仅考虑到价格的优惠,不但疏忽对于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更为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埋下项目成本隐患,进而使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成本,无法做到合理的控制和管理。

1.4 项目施工中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

在建筑企业的项目施工阶段,能够对企业项目成本造成影响的方面众多,如若无法对此种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做出明确的管理和控制,便会使建筑企业的项目成本得到无端的增加。并且,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上,缺乏较为合理的建筑材料管理,而对于整体施工项目成本中,占据主要位置和绝大比重的建筑材料来说,未做好详细的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将会使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造成采购成本的提升,且会出现建筑材料未按照计划进行采购的现象,若出现此种现象,将直接导致建筑工程中施工材料的过量积压,不仅投入成本提升,还会因过量积压材料,而导致材料损毁严重。进而使项目成本同样过量增加[3]。

2 强化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措施

2.1 健全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对于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而言,应当在建筑企业内,合理建立出企业内的资金控制与管理体系。同时,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项目成本控制制度。并且,在逐渐取消专款专用制度的前提下,依照施工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对建筑企业内的众多资金以两种形式作为划分。其一,是资产负债,其二,是所有者权益。通过此种划分,便可以使企业中的产权所有更加的清晰,进而来确保企业资产及负债等处于真实状态。此外,全新的财务指标体系,也是建筑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和举措[4]。唯有如此,才能将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真实的经济能力,通过此指标体系对外传达。与此同时,对于传统的资产折旧制度,应在建筑企业内予以改良,以取消计提修理基金为前提,进一步提升资产折旧率。

2.2 加强建筑企业质量管理

首先,作为建筑企业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的主体内容,无论是鉴定成本、预防成本或是故障成本,都对企业的工程项目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建筑企业在不依靠其他外界因素协助的基础上,按照工期与施工要求,使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合格验收,则其所涉及到的施工项目成本则必然会有所降低。这也充分体现出工程质量对于建筑企业的重要性。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不仅涉及到材料、机械设备等的采购、控制与管理,更涉及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技术层面的质量控制,唯有做好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并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施工管理费用的控制,才能对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成本做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进而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5]。

2.3 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的索赔意识

若建筑企业能够有效的提升自身的索赔意识,则能够很好的降低项目成本。建筑企业的索赔意识,来自于对专业施工项目知识的了解,以及敏锐的职业嗅觉。若项目施工中出现类似于工期延误或额外增加费用等现象,此时应依靠良好的索赔意识,使建筑企业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6]。同时,建筑企业也应将员工利益作为自身利益的一部分,唯有企业员工或项目施工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受到应有的保护,才能使其在工作中发挥出超出自身能力的力量,更好的为企业创造价值。例如:为施工人员购买商业意外伤害保险,这样在施工人员出现状况而导致施工延误时,企业能够拿起有效的法律武器进行自身利益的维护。

2.4 加强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2

1、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淡薄,而且片面认为成本管理与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仅仅重视财务方面的登记与账务管理,却忽略了施工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一方面施工企业领导阶层缺乏成本管控意识,进而无法推行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另一方面领导阶层在成本管理方面的认识误区也会对施工企业员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整体成本控制意识匮乏,最终无法实现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引起建筑工程造价总成本的提高,不利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长远发展。

2、成本管理和控制制度体系问题

完善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制度体系是强化成本管控的重要制度保障,然而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都不完善,首先表现为缺乏相应的成本管理机构,而且没有专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导致很多成本管理措施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其次表现为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无法对施工企业的各项成本支出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控,忽略了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监管,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资源浪费的现象频发,而且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遏制。此外,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以及政策支持,从而导致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低下。

3、全过程的动态成本管理问题

成本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相对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建筑施工企业从施工设计阶段到现场施工阶段再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然而我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仍然局限在事后控制,忽略了事前和事中控制,缺乏对建筑工程全面的管控,很容易导致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资源浪费,甚至时常发生工程返工,不仅延误工期,增加工程造价总成本,甚至还无法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仅靠事后成本控制往往于事无补,后果不堪设想。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1、强化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

强化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成本管控意识,主要是为了促进全员参与,贯彻执行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具体而言,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树立施工企业全体职工对成本控制的正确认知,领导阶层要以身作则,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可以结合典型的案例分析,强化其成本控制责任意识,鼓励职工积极配合成本控制工作。而且施工企业要加强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以及施工部门等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及时反馈成本管理信息,提高整体的成本管理效率,节约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成本开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健全完善成本管理和控制制度体系

健全成本管理和控制制度体系,一方面需要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机构,并聘用专业的成本管理人才,注重成本管理人才的引进以及后期培训和教育,同时要明确成本控制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贯彻执行成本控制措施;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和奖惩机制,对建筑施工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管,对于任意浪费施工资源的行为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以示警戒,而对于积极配合成本管理并取得一定成效的相关工作人员要给予奖励,通过奖惩结合,并严格监管,可以实现良好的成本控制效果。此外,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控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支持,企业需要利用法律保障来强化成本控制的执行力度,降低建筑工程总成本,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

3、重视建筑施工企业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充分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合同规范要求以及施工企业的具体施工条件,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进度、技术方法、以及质量和安全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筹划,优化施工资源配置,并制定相应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施工资源的目标措施。同时,还需要明确目标责任成本,并将其作为编制施工工序标准成本以及确定施工作业层的考核指标,而且要通过市场调查,明确工程项目施工风险,以便及时做出应对和调整措施,对相应的施工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强化成本控制。

在现场施工阶段,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规划和布置,并利用施工企业的技术优势,调动有关成本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并对施工技术、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以及具体的施工工艺进行综合分析,优化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尽可能地降低施工资源消耗,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开支。其次,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监测,制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以及安全操作流程,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增加工程项目总开支,同时要及时排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因素,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再者,对于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管理,要确保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机构冗余以及人员闲置,同时要加强对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强材料和设备的检测,保证其规格以及质量达标,而且要控制材料设备采购的数量,避免资源浪费。具体而言,就材料成本管控来说,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领料制度,明确材料去向,避免施工材料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而对于机械设备要进行定期维护,避免机械故障延误工期,同时对于不经常使用的而且购置成本非常高的机械设备,可以通过租赁手段来降低成本开支。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 质量管理 现状 对策

对一个建筑企业来说,建筑工程质量则综合反映了其管理、技术和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状况。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目标之一,是工程建设的根本。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成为业内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规范建筑企业管理、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管理工作中值得研究的课题和重要的工作。本人根据在监理行业的经验,对建筑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做一些探讨。

一、建筑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质量,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综合体现了其经济、技术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而对一个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工程质量则综合反映了其管理、技术和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状况。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些施工企业和开房商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不能实现全面、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管理。通过对我国建筑企业的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市场存在较多不规范的行为

在工程建筑管理、招投标、施工监理、质量验收的办法环节中都存在暗箱操作。比如内地一些房地产开发,在建筑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国家公用建筑必须实行监理制度。一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力,部分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不廉洁行为,一些地方质量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收受开发商或施工单位的好处以后,循私舞弊,乱开口子乱送人情,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地方的劣质工程或危房居然被评定为优良工程或合格工程,当然会助长质量下滑趋势。更有甚者通过不正当手段招投标,结果导致建筑行业混乱,加剧了建筑行业的竞争。

(二)未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或者走过场

有的建筑企业为了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忽略质量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保障;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只是把这些认证作为企业的资源,当作企业的形象宣传,并没有严格按照直链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认证工作走走过场。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体系,它的贯彻执行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顾客对其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帮助企业达到持续成功的目的。

(三)参与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由于近些年建筑行业发展迅猛,难免造成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企业仓促上马,主要负责人专业知识不足,工程管理部门临时组合,力量薄弱,素质不高,对一个开发项目从一开始就力不从心;有的业主不懂得工程监理的重要性必要性,不愿意聘请专业监理公司来监理开发项目;有的业主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思想严重,质量意识淡薄,没有把质量管理放在应有的高度位置上,过份依赖施工企业,自己又不深入现场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实际上使工程质量处于放任自由状态;有的开发商经营思想不端正,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理解片面,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甚至不惜以降低质量标准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二、影响建筑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

对一个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工程质量则综合反映了其管理、技术和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状况。建设工程项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策划、决策和实现过程中影响质量形成的各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直接承担建设工程项目质量职能的决策者、管理者和作业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及质量活动能力;二是指承担建设工程项目策划、决策或实施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咨询服务机构、工程承包企业等实体组织。前者是个体的人,后者是群体的人。

(二)技术因素

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因素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直接的工程技术和辅助的生产技术,前者如工程勘察技术、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材料技术等,后者如工程检测检验技术、试验技术等。建设工程技术的先进性程度,从总体上说是取决于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取决于建筑业及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对于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主要是通过技术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优化技术方案,发挥技术因素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作用。

(三)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中的组织因素,包括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管理组织和任务组织。管理组织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三者的有机联系构成一定的组织管理模式,其各项管理职能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的事项。任务组织是指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任务及目标分解、发包、委托;以及对实施任务所进行的计划、指挥、协调、检查和监督等一系列工作过程。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角度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系统是否健全、实施

任务的组织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无疑将对质量目标控制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社会和环境因素

任何一个建设工程在决策阶段的考察中,都要首先考虑这个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所在地的社会稳定情况。如果建设工程所在地的社会处在动荡之中,那么这个建设工程项目就存在着巨大风险的。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社会因素,表现在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及执法力度;建设工程项目法人或者业主的理性化程度以及建设工程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建筑市场包括建设工程交易市场和建筑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程度及交易行为的规范程度;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及行业管理成熟程度;建设咨询服务业的发展及其服务水准的提高;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的状况等。 建设工程项目的实行要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进行,所以一个建设项目的决策,立项和实施,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风险识别与管理所必须考虑的环境因素。

四、加强建筑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各部门配合,加大施工管理力度

随着《建筑法》的颁布实施,这一现状将得到改变。因此必须积极持久宣传贯彻《建筑法》,严格依法治建,规划、建管、造价、招投标、建筑执法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围绕工程质量安全服务,形成“综合治理”态势。一要高度重视监管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是强化监管、提高效能、解决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监管脱节,破解信息不对称制约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抓手。二要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联动。对信息平台反映出来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市场监管的手段及时予以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录入监管信息平台。三要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在规划现场放线和办理施工许可时,必须先办理好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四要严格监管施工企业资质审批制度、严格监管招投标的管理和控制,严厉打击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资质挂靠,出让资质、以包代管、违法分包、人员不到位、安全措施不力等突出问题。五要严厉打击压级压价和低价承揽工程等违法行为。保证管理人员到位和质量安全设施的投入。六要严格建筑执法,对违法违规违章建设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二)建立健全全质量管理体系

TQC即全面质量管理。其基本原理强调在企业或者组织最高管理者的质量方针指引下,实行全面、全过程的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具备:制定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的组织系统,进行工序管理,质量问题的分析处理,质量保证体系等内容要提高项目质量管理的整体效率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必须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高效率项目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施工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一要建立一套有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有保证质量的责任制和措施、有完善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有必要的会议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的严密、高效管理组织,使各项管理都有基本的工程程序、规程和管理标准。二要制定出严格的奖罚制度,落实到各班组及个人,充分调动起建筑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只有严格执行质量责任制,明确落实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人人有责,才能形成一个质量保证体系。

(三)强化参与人员质量意识

作为建筑企业,要想搞好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就应该强化参与人员的质量意识,包括公司的领导层、管理层、具体操作层以及监督人员。只有参与人员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内涵走向新的高度。首先要强化企业领导的质量意识,公司领导层要注意建设企业质量文化,创造企业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这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一个方向和趋势。公司领导必须认识全面科学,克服“重工程进度,轻工程质量、重经验,轻理论”使全体员工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努力提高工程质量,争创创优工程。其次强化管理层和监督层等职能部门的质量意识。各个部门要切实落实部门的职能分工,严格控制质量关,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监督保证作用。

(四)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工程质量监管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往的监测与验收方法,已难以适应建筑工程质量的检验需求。新形势下的质量监管形式,应加大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管的科技含量,合理配置相应的质量检测设备。在工程项目的监管工作中,钢筋位置的测定仪、混凝土的超声检测仪等设备,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管中受到广泛应用。通过检测仪器的使用,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检验的精确度,以便监管人员能科学合理的分析及判断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并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还有行业通用的ISO9000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其管理的核心,是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通过操作、记录、检查及修改等方式,控制工程项目的质量过程,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质量循环,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以及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持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建筑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管理的头等大事,应该大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杜绝工程质量隐患,为社会发展造就质量更优的、更佳的建筑工程,为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版

2.单殿武,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改革[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1)

篇4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建筑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是必然趋势,更多的外国建筑公司会进入中国市场从事建筑业务,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虽然有所增强,但与世界上著名的建筑承包商相比,在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使我国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流动性强的特点,在管理上难度较大,行业内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经济效益较差。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

1、财务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适应建筑市场环境的基本条件

建筑施工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具有生产周期长、生产流动性大、产品生产不可逆性、收款期限不确定性等特点。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项目时都需要垫付大量的工程款,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工程项目按照施工环节来分解实施,不同环节材料物资需求量不同,这就加大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同时,建筑企业所涉及的会计核算也比其他企业复杂得多,不管是会计科目还是原始凭证都需要工作人员认真审核、仔细分析,以及工程结算后的工程应收账款的处理。也就是说,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确定财务预测、制定财务计划、实施财务决策等财务活动来统一规划实施。因此,财务管理是其适应建筑市场环境的基本条件。

2、财务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必要手段

建筑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贮存和流通,同时资金流通周期较长,款项回收速度慢,因此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主要存在三方面的财务风险:投标风险、筹资风险和资金回收风险。建筑企业为了争取更多的项目,在投标书中盲目压低工程报价,对投标项目风险预测不充分,最终以微薄的利润甚至倒贴成本的代价来获得合同,结果造成企业入不敷出、损失惨重。建筑企业为了维持企业经营的现金流,通过各种渠道融资,如抵押不动产向银行贷款。虽然企业扩大了经营规模,维持了运营,但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还债压力和财务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垫付了大量的资金款项,客户不能及时还款,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变现。因此,只有不断改进企业资金管理方法,进行合理预算,加强应收账款回收,才能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尽有效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不少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出现了脱节的现象。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统一有效的财务管理,很难支撑企业持续长久的经营。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收支管理混乱,执行程序缺乏统一标准。第二,存货制度不完善,材料采购、调度等效率低下。第三,成本预算误差较大,无法有效指导工程的进行。这些财务管理体制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使得企业运作效率低下,成本耗费较大,最终会阻碍建筑施工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2、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不尽科学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步骤,第一步事前预算,第二步事中控制,第三步事后核算。在以往的财务成本管理中,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只关注事后核算,而忽略了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最终导致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效果不明显。

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有待提高

由于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急需招聘大量财务管理人员,进而造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养的参差不齐,这样会带来两方面不利的影响,第一,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容易出现贪污做假账等有损建筑施工企业利益的恶劣行为;第二,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够高,无法提出有效的财务管理建议和制定有效的财务管理计划,难以对施工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和控制。这两方面的问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长期经营运作极其不利,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着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相关措施

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是一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将新型的管理理念渗透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是确保工作准确性、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监督控制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要不断更新拓展财务管理理念,又要脚踏实地,采用层层递进的多道财务保安防线,实现财务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还应立足自身优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手段,改造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以成本、效益为核心,通过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节支增效,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良好的企业管理基础。

2、加强企业财务核算工作

财务工作是真实反映一个企业一定时期或时点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本的活动,如果财务基础工作混乱、随意,则无法为企业投资人、外部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信息反馈及分析,无法为下一步进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参考数据。企业应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真实、可靠地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以规范的财务工作督促、带动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有效运行,强化对企业资金、固定资产的安全管理。

3、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编制财务预算,对财务目标进行综合平衡,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责任人,并通过财务预算来约束和控制企业的财务行为,保证企业各项计划的完成。新建投资项目企业的财务预算,以投资预算为重点,包括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总预算、现金流出量的计划、筹集预算计划,在财务管理制度中确定预算控制办法及决策程序。持续经营企业的财务预算,以盈利为重点,包括销售预算、销售成本、费用预算、盈利目标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对费用预算的重点项目和各类损失要进行重点监控。现金流量预算的重点是经营流入量和流出量,要确保资金回笼,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规范财务会计行为,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设计再好的财务管理制度,也需要有与之配套的专业财务人员执行才可发挥作用。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是加强领导重视。领导在重视财务管理的同时,会关注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从提高财务人员社会地位及薪酬水平入手,使财务人员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取得整个企业及员工的理解配合。财务人员要熟悉工程造价的审核、预决算书的编制及审核、建筑材料的审价标准和工程完工程度的测算方法,对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二是企业在进行财务人员招聘时多向财会专业毕业人员倾斜,摒弃小型私营企业那种认亲为贤的错误用人机制。不但要在财务知识方面对应聘者进行考核,还要关注财务应聘者的职业道德、人生观,避免日后违反财经法纪的发生。

结束语

总之,财务管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只有顺应时代变迁,积极更新管理思想,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升财务人员队伍素质,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有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当前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发展。因此,如何加强房地产企业对建筑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 工程质量管理定义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广义的工程质量管理,泛指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其管理的范围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决策、勘察、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一般意义的质量管理,指的是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

2 房地产企业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意识薄弱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注重开盘、交楼等目标的达成而忽略工程质量管理。在工程进展过程中,由于不重视对质量的管理,造成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制的不健全。另外没有把工程质量控制摆在首要管理制度上,造成质量管理制度成为一种摆设,没有真正的运用到建设工程当中,造成工程项目质量问题频发,无法保证工程的优质建设。

2.2 设计阶段对工程质量关注不足

质量管理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设计阶段很多企业会把成本控制作为重点,与此同时却忽略工程质量问题的解决。对于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因为要加速资金回笼,整个开发的进程非常快,花在设计的时间也会比较少。设计主要包括方案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方案设计阶段通常花费时间比较多,这样就会导致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时间所剩无几而导致设计质量不高、漏洞百出,从而影响现场质量控制以及有效的成本节约。

2.3 全面质量管理流于形式

提高组织质量管理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全面质量管理,其要求是全体员工都要参加,然后将质量管理作为中心来进行展开。随着人们对住宅质量要求的提高,全面质量管理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可是在很多房地产企业中并没有把其作为一种实质性的推广而是仅仅限于形式。当房地产企业进行考核时,他们主要是针对部门的核心业务来进行,但是对于工程质量就只与项目部的相关人员有关系,这样根本就不能把全员调动起来参与工程质量管理。

3 解决房地产企业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提高各级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管理的效果。因此必须让施工人员牢记“质量第一”的观点,将质量创优意识让员工时刻牢记。

(1)把质量责任制落实到管理人员,让每个施工人员都有质量管理意识,保证好每个施工过程以及环节的相关质量。要对施工人员不断加强相关的质量意识教育,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讲解和指导,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施工人员的思想观念,要让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掌握全新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理念。

(2)建立质量考核制度。通过对施工人员培训、考核,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精心施工,消除在建筑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通病,保证施工质量。

(3)加强对于施工和质量管理人员的约束和监督,制定严格的相关规章制度,奖惩结合,对于有贡献的人员要进行奖励,同时,对于的人员要进行严厉的惩处,造成相关质量问题的还要坚决追究其相关责任。

3.2 设计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

负责设计的人员需要先把建筑工程项目了解清楚,并按照其要求来做,在与开发单位有了一个深入的沟通后再根据当地的地质、气候以及建造结构等相关条件设计施工图纸。设计人员将图纸设计完成后,不应马上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应对图纸进行会审。组建好会审小组进行会审,并且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这样就可以在最早的时间内发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构造不规范、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修改。

3.3 加强全面化的质量管理

(1)集成化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的集成化有项目各目标的集成、项目各参与方的集成、工程质量形成各阶段的集成等。因为每个参与的质量目标都不一样,所以不能对项目的质量来进行有效的管控;但是只要有一个个体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项目质量,而且还会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因此在确保专业分工的基础上,要保证工程质量管理从整体上出发,所以对项目各参与方的集成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工程质量不仅取决于本阶段的管理,还取决于上一阶段的工作效果和两个阶段的信息交流情况。大型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确实需要快速完成项目的开发,这是无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实行对项目目标的集成化管理,可以把质量、进度、成本三大目标进行很好的协调,在保证了项目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将工程质量目标实现;而在项目各目标的集成化管理中,项目经理就应该发挥好整合资源和协调的作用,让各部门服务于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2)标准化管理

房地产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标准化主要有工程质量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产品的标准化、工程质量标准的标准化、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的标准化等。当前大型的房地企业都已初步完成了产品的标准化,包括了很多产品体系,并在不同的城市进行复制性的开发。产品的标准化可以加快开发的速度,还能减少突发性问题出现的概率,这样就使得企业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产品的质量。可以根据不同业态的特点来建立工程质量标准的标准化来统一工程质量评估体系,从质量管理行为、实体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对工程质量进行多维度的评估。

(3)精细化管理

要做好前期的工程策划以及做好工程质量的预控是房地产企业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工程项目策划是指根据建设工程总体目标要求,按照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将建设项目来进行系统分析,把建设活动的总体战略来进行运筹规划,同时对建设活动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考虑和设想,这样有利于在建设活动的时间、空间、结构三维关系中选择最佳的结合点重组资源以及展开项目运作,为保证项目获得满意可靠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前就做好详细的规划,并细致分析工序的搭接、工期、工艺、质量保证措施、注意点等,这样有利于在过程中以此为依据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例如,很多企业会为了销售以及增长的需要,去追求项目的进度,可是在一些条件下,追求进度是可以事先通过优化工序,改进工艺等条件去实现的,其并不一定会影响到质量,关键是要把前期的策划以及现场的协调做好。但是这方面需要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不断的完善整个体系。

4 结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工程项目中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房地产企业自身的利益和竞争力,还关系到社会稳定问题,如果发生严重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后果十分严重,所以一定要做好房地产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问题的研究工作,落实工程项目质量监管措施,同时积极优化改进有效的措施,为消除工程项目质量问题打下基础。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45-02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市场需要一大批精通工程管理业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对工程管理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国内近几年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学生的职业素质还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根据教育部文件的精神,高职院校必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加强专业课程的联系与整合,构建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之与职业需求有效地接轨,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笔者通过对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回访和网络资料的收集,发现在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工作中,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相比并不具备优势,同时,在工程相关领域具体经营管理工作中,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建筑经济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相比优势也不明显。纵观全国的高职院校,很多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相近的专业相比并不具备差异性明显的核心特色,这样就使该专业在就业及职业发展方面处于尴尬地位。因此,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细化和特色定位,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现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分析研究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课程体系设置。

对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调研

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尽快胜任工作,就要清楚地了解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职业能力。为此,我院组织专业教师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行业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了走访调研,并组织了由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专业教师等各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研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掌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建筑工程内业管理工作领域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建设工程投标策划、投标报价、工程预决算、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职业岗位群出发,明确了支撑其职业或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后,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分解为四大核心能力,即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能力、建筑工程投标报价能力、建筑工程投标策划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篇7

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切实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但是,近年来,建筑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诸多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引进了一些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的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新型施工材料,另一方面施工技术、施工工艺不断创新且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新形势下,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快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步伐。

1项目管理法

项目管理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管理法,其指的是以项目经理负责机制为前提,应用科学合理的措施,科学规划工程施工过程,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有效把控,优化配置施工中所用的各项资源,提高施工效率,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工程预期目标。将项目管理法有效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能够对建筑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管理与把控,最为关键的是可以实现对每个环节的有效控制,从而能够切实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对项目管理法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第一,可以对工程施工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从而有利于施工的顺利开展、施工总体效率的提升,保障工程能够按期完工;第二,在建筑工程中合理运用项目管理法,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调配,还可以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从而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第三,通过有效运用项目管理法,可以实现工程建设中各部门间的有效交流、沟通,从而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协调解决,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为了充分发挥项目管理法的优势作用,开始施工之前,应全面分析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要求,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同时,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相关人员的管理,从而保障施工的顺利开展,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管理法的应用思路

2.1确立项目经理,确保其能力符合要求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为了充分发挥项目管理法的优势与作用,必须确立项目经理,并要确保其能力符合要求。原因在于,项目经理是主要责任人,既要对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负责,也要对各个方面进行负责。项目经理在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享有人财物处置权、指挥权以及决策权,若是其能力不符合要求,不仅会严重影响项目管理法作用的发挥,也会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带来诸多隐患。鉴于此,在实际应用项目管理法的时候,必须提高对项目经理的重视程度,从而在源头上确保项目管理法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对于项目经理,所具备的主要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丰富的经验以及法律意识。项目经理必须全面了解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有丰富的经验,且要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合法依规地发挥项目经理的作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是仅安排一个人来担任项目经理,通常无法充分发挥项目经理的作用。因此,项目经理通常是以部门形式存在,安排多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不同方面内容进行分别负责,以确保建筑工程管理效果。二是必须具备领导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项目经理才能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确保项目管理法的有效应用。

2.2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有规可循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为了实现对项目管理法的有效应用,必须建立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有规可循、有据可依。第一,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来有效约束个人行为,并对整个组织的行动进行有效协调,确保施工能够得到顺利开展、有效进行。在建立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为确保其科学性,应充分考虑建筑工程实际,确定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以科学的管理制度,来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提供制度支持,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而确保管理制度符合工程实际,还可以保障管理制度的权威性。第二,应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为了充分发挥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有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其原因在于,施工安全与否,对工程施工效率、施工质量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工程项目,必须遵循“安全是第一要义”的安全准则,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便会直接导致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鉴于此,有必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并认真执行,安排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视、检查,切实保障施工安全。同时,针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安全教育,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活动、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提高人员安全意识、自救能力,从而实现安全事故发生率的降低、减小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第三,应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实际应用项目管理法的时候,也有必要建立可操作的、详细而又科学完善的责任机制,从而为工程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在建立责任机制的过程中,应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相关管理职责进行精细化地划分,规范管理行为,却把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避免互相推诿责任现象的发生,便于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明确责任人,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果。

2.3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篇8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了使得建筑业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加大对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只有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一.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缺乏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培养方法不够先进,仍然依靠着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1]。对此,我国必须对该传统模式进行改革,努力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在贯彻落实培养活动前,应止呕定好相关培养计划,比如配制适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并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规定,以确保培养工作具有方向性。专业培养计划是作为实际教学的指导性依据,能够有效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与此同时,还应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形成理论教学、模拟教学、实践教育以及实地实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在这种模式下,不仅能掌握基本的建筑工程管理理论知识,而且还能获得动手操作经验,在实践实训中巩固所学知识。建筑工程管理的新培养模式的执行能够培养出熟练建筑工程技术以及精通建筑工程管理的混合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主要内容

2.1培养具有一般职业能力的人才

培养具有一般职业能力的人才是指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包括能够判别真伪、美丑与善恶等,以及能够正确处理好公共关系的能力。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加强政治理论课教育等来实现。

2.2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

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是指要求人才熟练掌握相关职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力。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要求努力将员工培养成具备现代建筑工程意识并能对建筑工程中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缜密处理的人才[2]。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应具备能够熟悉审核相关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具备能够灵活指导现场施工的初级专业能力;具备能够对建筑工程进行预算等的能力;具备能够及时分析处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专业能力的培养一般主要是借助课堂教学、课内实验以及校外实训等环节来实现对人才的综合培养。

2.3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主要是指培养人们适应岗位的能力。人们在接受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其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高,有助于促进人们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综合职业能力的排样主要是对人们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个人能力等进行培养。专业能力是指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测量方法的能力以及外语沟通交流能力等。而方法能力要求人们掌握收集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筛选的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要求人们能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与工作伙伴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3]。

三.改革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

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建筑工程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关工作人员改革对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下提出能够有效促进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4]。

3.1加大改革教学方法的力度

可通过加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力度,加大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力度等来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教学中应坚持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有效结合相关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3.2关注个人适应社会能力的教育

在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还应注重对人们社会沟通方法以及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适应未来工作模式的变换。在培养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时,应充分考虑个人因素的影响,加大对个人适应社会能力的教育力度,使得人们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形成独特的专业素质。

3.3结合相关科研成果,改革课程体系

据相关社会调研结果表明,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可以结合相关科研成果,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综合考虑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技术人员的成长规律,可通过开发出融教学与管理为一体的课程体系[5]。对校内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组织思想教育活动,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并不断探索培养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新培养模式,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人员具体典型的新时代高素质特征。教师运用最先进的教研成果指导人才的培养工作,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3.4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

可通过对社会进行广泛调查研究,深入了解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与素质。听取来自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性建议,并积极吸收其他企业或院校的改革经验,以新教育理念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需要有关工作人员改革对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有效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国,武云甫,何卫国.高职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05):63.

[2]胡世华,杨永昌,韩军霞.中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15(5):24.

篇9

1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控制的概述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对于建筑工程实施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建筑质量标准,对整个建筑施工工程进行材料、施工、技术等上的标准化质量管理。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旨在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实施,保障建筑的质量安全,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和品质。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包含了很多方面的管理控制内容,包含了从建筑项目初期的建筑设计审核、建筑材料质量管理以及建筑施工收尾质量验收等。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需要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依据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确定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的环节,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和保障。

2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所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当中,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影响建筑质量的最为直接的因素,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一直都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现状来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2.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是日新月异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是在不断地发展与更新中的。但是在目前实际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我们往往缺乏对新的质量管理技术的研究和使用,大多时候会根据以往的建筑施工经验来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这就容易导致我们实际使用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和技术跟不上时代变化的需求,造成工程质量控制的不足,从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效果,为建筑工程施工以及建筑安全埋下隐患。

2.2建筑施工管理缺乏系统性的质量控制体系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并且建筑工程管理贯穿整个建筑项目的全过程十分的重要。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很多时候建筑管理机构并不只有一家,而建筑企业并没有建立科学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和体系,这就容易使得建筑管理机构之间的混乱。缺乏系统性的质量控制体系还会使得建筑管理缺乏效率和监督,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和质量安全事故。

2.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限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及管理的核心还是由管理人员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的。在我国实际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很多的质量控制人员他们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这里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指专业素质,还包括了职业道德素质。在专业素质上面体现在对于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并不熟悉,管理控制能力有限,从而使得质量控制缺乏效率。而在职业道德素质的层面,就体现在部分质量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责任感,对于一些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隐患问题并不上心,这就为建筑工程施工和建筑的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

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控制水平的措施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贯穿着整个建筑工程管理,它决定了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安全以及建筑物的质量,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安全。下面我们就对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控制的水平进行一定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3.1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体系

要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对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提升是十分有必要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第一,严格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和管理手段,对管理人员的施工质量管理过程进行严格的规范化要求,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合理地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第二,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潜移默化的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帮助管理人员树立良好的质量控制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心与道德心;第三,定期进行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及考核,使考核结果与奖惩相结合,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更好地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监管。

3.2建立健全合理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合理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指的是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对工程质量控制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标准。严格规范质量控制的各个步骤,对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等进行整体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施工项目要求、施工场地的情况等来制定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标准,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保障工程项目安全有效地完成。

4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日益的提高。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问题,影响着我们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从管理方面入手,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管理,建立健全合理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尽量减少工程施工的人为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能。

篇10

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更是直接关系到了工程的质量、安全、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的重要的工作。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不是单单的一个阶段性的东西,而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工作,从横向观察,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了施工进度的管理、施工安全的管理施工质量、成本的管理;从纵向来看建筑工程管理时工贯穿于建筑工程的项目投资、设计、工程的准备、施工、竣工等所有阶段。

一、当前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内容和现状

(一)建筑工程管理内容

目前来说,建筑工程管理和过去的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管理的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扩大,并且管理的手段也相应的得到提升,即使如此,这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依据我国基本国情,根经济学规律将各种不同的资源结合起来并融入到建筑工程中,主要就是实现建筑工程和经济效益的共同进步发展。建筑工程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包括了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等主要的阶段,管理内容包括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二)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1.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不合理。我国工程建筑的主要方式还是承包和分包两种模式。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承包企业共同管理负责工程,建设单位主要负责工程的监督管理,而主要的建设工作由承包企业负责。承包企业的施工人员应该具有足够的施工技术和操作水平,但是却缺乏关于工程的管理意识;建设企业的监督管理人员虽然起着监督管理的作用,但是却不能参与到实际的施工中,难以发现施工过程的不足之处,就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措施解决问题。小型企业还好,工程简单,对施工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要求不是太高,普通的管理模式完全够用,一旦是大型的建筑工程中仍然延续这种管理模式,那么就会出现更多的问题,由于大型的工程工序复杂繁多,旧的管理模式不仅使管理工作耗时耗力,最后还达不到要求,造成更多的浪费。

2.建筑工程管理机制尚且不健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如果管理机制不健全就不能规范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管理中就容易出问题,比如说工程施工管理中没有指定严格的管理标准就不能保证工程质量,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就很容易出事故,而且事故时候责任无法明确。建筑工程制度不健全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我国关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较少,没有对工程管理提出实质性的规定,导致管理制度的不规范。管理方面来说,建筑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资金分配不均,管理中常常减少监督人员,工程管理部门人员匮乏,工程管理工作不到位。

3.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为了节约资金,减少资金的大量投入,我国建设企业在工程管理人员的选择时往往忽略专业人员的选择,多数的管理人员都有其他的职能,最终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过于低下。管理人员职业素质低,直接影响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管理工作,进而影响到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效果。我国多数的建筑企业都忽视管理人员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反而过于重视技术人员,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知识水平较低,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这样的不重视造成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更加低。

4.过分重视工程进度,忽视工程质量。国家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建筑企业的生存能力也得到了考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需要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从而发挥自身优势。但是一些企业却过分的追求工程进度,忽略了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最后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影响企业声誉,给企业未来生存带来不便。

面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科学的管理,改善管理效率,让工程在质量合格的情况下降低工程施工时间,安全生产,节约资金,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发展。

二、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措施

(一)建筑工程管理机制的健全完善

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建设工程管理发面,企业严格遵循规定管理体制的制定程序,在满足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工程管理体制。工程开始前需要将相关审批材料交由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只有审批结束并且通过才能开始施工。如果审批没有通过,就需要找到驳回的原因,解决出现的问题再去审批。工程竣工之后需要将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交给相关的专业人士审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划分好工作责任,明确责任人、管理人员等的具体工作要求,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给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做好监督工作。

(二)建筑工程中重要环节的管理需要加强

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某些环节的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工程经济效益,成为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这些环节,需要加强管理工作,进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对建筑过程的所有资金分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资金的大量浪费。施工安全方面需要做好现场的安全工作,有效的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同时快速高效的完成工程建筑。

(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管理人员管理意识

很多管理人员忽视工程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过于关注经济利益,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不顾及公司长远发展,使得企业在后期发展中收到很大的限制。还应该加大施工的经济投入,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将企业发展和管理相挂钩,鼓励员工创新管理意识的发展。

(四)工程管理中引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显著特点,计算机网络系统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同样的,在建筑管理中也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建筑工程现代化管理。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软件被开发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从一开始的招投标到竣工阶段都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不仅仅需要现代化的施工技术,还需要更加有才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工作,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层需要给予更大的支持,建立一个专业管理团队,定期对团队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训练,让他们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确保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土洞建筑工程快速发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随着建筑工程建设的到来,我国建筑行业企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积累以及管理经验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建筑工程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对建筑工程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以及管理精度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当前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的整体状况,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对提高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1、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1.1 工程管理工作是发现建筑工程隐患的依据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建设过程中不但要保证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必须保证建筑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随着建筑层高的不断增肌啊,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设工程中的安全隐患成为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避免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影响,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消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例如,通过施工管理,增强工程人员培训、施工监督力度,确保项目安全生产、建设资金到位。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1.2 遵循管理效益最大化原则

所有企业经营的目的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建筑企业自然不能例外。而企业效益实现的基础是施工安全,而安全因素贯穿于整个施工环节中,包括投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将这些作为管理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来源。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将安全施工作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的方式,将人力、物力、资金等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确保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

2、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经历了近十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论在建筑技术、建筑材料,还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等相关行业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作为软实力方面的内容,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与当前建筑工程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需求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水平,主要存在于这样几个方面:

2.1 建筑工程管理意识相对淡薄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建设型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因此建筑行业依然是当前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诸多建筑供水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不重视建筑工程管理重要作用的问题,“重技术,轻管理”的观念依然十分严重。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有技术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不需要通过其他的投资来进行管理,导致很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甚至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工程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2.2 忽略建设项目人才管理

在建筑工程管理行业中,因为整个操作程序相对复杂,且建设周期较长,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通过密切配合的方式才能持续进行。但是,当前建筑行业市场中存在着高端技术人才缺失的问题,而企业往往因为资本需求的原因而不愿意使用高成本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为使用一般人员就能够解决问题,而对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限制作用。而与世界其他国家工程行业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缺少的正是高端技术管理型人才,这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整体发展的绊脚石。

3、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3.1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工程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工程管理效率的提高极为有益。例如,通过分析现代工程管理对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投资方式的改变对施工项目效益的影响等信息,都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得到科学的解答,这对于简化建筑工程管理手段,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更愿意实施科学的管理方式极为有利,也成为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意识的重要方式。

3.2增加管理技术的创新力度

对工程管理措施进行完善和改进,施工人员需要积极的思考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加剧的建筑行业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企业必须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利用技术创新的方式实现企业新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要通过与时俱进的方式,将高质量的设备和技术引入其中,通过管理技术的创新实现对企业效益的深入挖掘,将技术逐步转化成为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同时,在管理模式方面,企业也应该积极创新,通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方式,使得企业的各项管理策略在该模式下得以高效执行。

3.3 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职业素养

建筑工程由于其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参与建筑施工,尤其是一线施工项目的人员主要是农村务工人员,其整体素质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做好施工作业人员,尤其是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以及技能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 加强对基层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其施工流程化理解能力;(2) 为施工人员制作易于理解的与其劳动作业内容相关的安全操作手册与质量控制策略,提高其安全意识;(3) 培训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培训方式,例如编制质量控制口诀等方式,增强其接受能力。

结论:

从建筑工程的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应该针对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管理意见,仪器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必要性;问题;应用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也得到了提高,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等科技方式,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合理,既可以为其提供实时的数据分析和信息反馈,重要的是对成本也能够实现有效控制,还很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基于此,对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2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首先,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其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其次,由于该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建筑施工的把控就变得很难,这就很容易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设计和施工时出现偏差,造成工作混乱,进而引发安全事故。此时信息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因为它可以很轻松的对工作进行统筹安全,根据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规划,而且能够动态管理施工现场,包括其中的项目指标,这就很好的保障了建筑施工质量,便于施工管理者进行决策和掌握现场施工情况,然后及时把不安全因素排除在外。通过信息技术还可以科学预测和调整施工过程,哪里不合理,就能立即实施处理,方便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再次,建筑工程的固定性从客观上要求其管理要引入信息技术化。建筑工程与一般的工程还是有区别的,它涉及资金多,人员多,建筑物大且固定,其安全稳固是最基本的要求,鉴于上述这些原因,建筑施工的时候必须要能做到跟踪管理,对施工当中的所有信息数据都要尽可能的进行收集,用以分析和反馈,帮助建筑工程师和管理层进行决策,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3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分析

第一,伴随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逐渐认识,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所以,绝大多数建筑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也有的企业实现了资源共享,由此可以看出,建筑单位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比其他发达国家晚很多,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操作的时候,不能熟练的掌握流程规范、实时监控、组织协调、资源统筹信息技术中的功能,同时在工程预警、工程成本实测、风险识别上也较为薄弱。第二,信息技术应用不平衡。建筑工程管理包含的范围较广,而且我国经济发展也不均衡,这就使得发达地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就应用的比较多,而且在这方面的意识比较强,但是在不发达的地区,建筑工程管理还采用人工模式,受条件所限,信息技术在当中的推广和应用还是比较难的。第三,信息技术软件跟不上发展需要。我国的建筑行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软件技术上和国外来比还是有很大差距,这些都对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影响形成了制约。

4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4.1建立工程数据库

现在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对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都比较重视,尤其还有很多建筑企业都建立局域网,做到行业内的资源共享。企业应建立工程数据库当做信息技术资源站,通过各种数据库和信息资料来形成统一管理,由此做到信息的共享性、准确性、适时性,让建筑管理人员在调用数据的时候规范化和系统化,方便工作完成的同时保质保量。

4.2工程管理的适应性要增强

建筑工程管理原本就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作,而且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就无形当中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最常见的情况比如运输情况的变动,导致施工材料不能及时运输和应用,进而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日期和施工质量。另外,建筑施工材料的采购,质量达标与否,价格是否合理,而且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很容易受到天气、稳定等方面的影响,这些也都对工程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通过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设定一些变动参数,让设计者和管理者能够在看到这些数据后进行专业科学的分析,降低决策的失误率,提高信息反馈准确率,然后保证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安全。

4.3信息系统一体化

由于建筑施工管理程序多、工作杂,不但包括三个阶段(前期的成本预算、招标投标、勘察设计,中期的人员流动、物资配备、质量安全、施工现场,后期的验收、竣工等),每个阶段重点不同,而且每个阶段的涉及到的工程数据很多,不可估算。因此,应该建立动态的立体网络化管理,以此打破之前各部门分工管理的局限性,实现信息系统一体化,从整体上协调建筑施工的进程。

4.4管理平台多层化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由多个单位来相互合作完成,而不是一个孤立的项目,比如像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每个单位又分管不同的工作,例如合同管理、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等,所以,信息技术在当中的应用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达到管理平台的多层化,能够统一所有协作单位,通过数据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充分确保建筑管理的有序有效。

5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要想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在其当中引入信息技术是必然选择,考虑到现在国内的信息技术的落后因素,以后该项工作应该受到建筑行业管理者的重视,进一步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夯实基础,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有实质性进展。

参考文献:

[1]赵李艳.关于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5(22):262~263.

[2]翟月.浅谈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77~78.

篇1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功,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向“平民化”方向发展,较好地满足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高职培养的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中实训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机械的,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灌输式教学中实训内容的确定,实训方法、实训步骤的制定,实训场地的选择,实训准备等都由学校或教师完成,实训时学生只需按规定的步骤机械操作即可。

以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实训以建筑材料试验、单项技能实训(课程实训)、综合技能实训、仿真实训为主,缺乏系统性、真实性,和施工现场差距较大,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帮助不大,不能满足高职学生零距离就业的要求,名为实训,其实还是停留在实习的阶段。训的程度、内容和深度都达不到就业单位的要求,企业缺乏认同感,更谈不上感兴趣了。综上所述,目前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偏离企业实际、忽略岗位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就业心理落差较大、企业岗位责任不清、团队意识不强等特点。

1.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能力分析

建筑工程专业的就业岗位可分为内业和外业,内业岗位主要包括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设计员等,外业岗位主要包括测量员、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监理员等。根据高校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专家访谈和社会调研,可以将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划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1.1一般职业的能力

一般职业的能力是指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社会,判别真伪、美丑与善恶的基本能力,较好的团结协作、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及其他从事职业活动普遍需要的各项能力。一般职业能力可以通过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教育与管理、公选课、课程教学实施、实践性教学、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培养。

1.2专业的能力

专业的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具备现代工程核心意识,能将工程实际问题置于科学、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伦理道德和自然环境下仔细思考和缜密处理;具备熟悉和审核建筑工程施工图纸和施工技术相关文件,组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和指导现场施工的初步专业能力;能够编制施工阻止技术方案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能力;能够编制建筑工程概预算和施工现场的预算、决算、具备工程项目招投标报价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预防、分析处理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能力;具备管理工程施工合同、编制工程招标方案投标文件和施工索赔的能力;具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具备建筑工程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初步能力;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和用计算机处理文字表格的能力。专业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课程的一般教学、课内实训、现场操作及校外的生产实训等环节进行。

1.3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指目前国际上注重培养的“关键能力”,指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培养、方法能力培养、社会能力培养和个人能力培养等。

职业综合能力无法通过单纯的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实现,主要通过日常的思想教育和管理、良好的班风校风建设、丰富的课外社团活动、适宜的心理辅导、三育人活动的开展,结合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促进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通过改革考评方法,特别是日常行为和思想品德实践的量化考核,对综合职业能力进行量化测评,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

2.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训联动模式的构建

实践课程是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制订实践课程时应充分考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相关企业的岗位设置和对从业人员的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实践课程,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笔者从三大课堂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多方位联动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即第一课堂指以教师授课的形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二课堂主要指以学生课外活动为载体所进行的各项比赛竞赛等;而第三课堂主要是指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实践为主的实习活动。

2.1第一实践课堂

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指配合理论授课展开的一系列实践训练,包括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汇报、情景模拟及借助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的实训,还包括课程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该课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同时,通过前面对该专业职业岗位和核心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课堂的任务包含对学生分项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两部分。根据在建筑施工企业调研反馈的信息,建设行业涉及的相关规范、手册等内容很多,企业多数以此作为施工质量监控、技术管理的依据。但在实际的理论体系课程教学中,学生很少接触这方面的内容,理论知识偏多,可操作性知识偏少,学生在实际顶岗实习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应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增加适用性内容的讲授,完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课程体系中适当安排实践环节,充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使用工具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第二实践课堂

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主要由学生社团、学生会、学科技能竞赛与科技活动,各类考证指导及培训及校内实践等部分组成。这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这给学生将第一课堂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学以致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这个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策划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生自我实践为主体,但要求教师也参与进来。

就学科技能竞赛而言,教师可以以帮助学生联系项目、赛前指导、比赛活动点评等形式参与其中,既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能使比赛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第二课堂的专业比赛和竞赛等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建筑施工一线岗位中操作性环节较多,要求入岗人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强化实践环节,多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

2.3第三实践课堂

第三课堂则主要指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实践为主的实习活动,包括学生到企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也包括校企合作开展的订单培养、产学研合作教育等形式。该课堂是提高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业务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其中,企业见习是学生到企业实际观摩工作的业务流程,可以对工作岗位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顶岗实习是指让学生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实际操作,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提高和锻炼专业技能;而毕业实习则是一段比较长时间的顶岗实习,是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一个过渡。

高职院校应满足建筑企业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第三实践课堂体系,建立单项和综合联动实训模块。抓好单项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如建筑材料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测量实习、建筑制图(包括CAD绘图)、施工现场操作工艺等。重视综合实训,学生完成单项技能实训后,进行施工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通过到企业生产实习,使学生熟悉了建筑施工的过程,并感受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流程,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和技能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认知实践开始了解建筑企业,增加感性认识;校内实训时边学边练,掌握基本技能;跟踪实践时逐步熟悉工程,掌握工作过程;仿真实践时综合模拟,全面提升岗位能力;顶岗实习时真实体验职业。高职院校应重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认知实践、校内实训、跟踪实践、仿真实践、顶岗实习环节,建立认知实践时的学校主导,到校内实训、跟踪实践时的工学交替,仿真实践时的校企共管,顶岗实习时的企业主导的多层次联动实训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全面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存文.就业导向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2]史美东.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建工特色专业建设[J].科技信息,2012,14.

[3]张云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