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技术的发展

农业技术的发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14 14:50: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业技术的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业技术的发展

篇1

(l)政府所拨放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直接造成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展开,并且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从而迫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自负盈亏。

(2)专业技术人员与非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严重失调,使得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文化素质水平比较低下,继而难以有效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3)推广手段、推广方法、以及推广内容的不完善,使得农业生产无法提供更好的社会化服务,无法适应现代集约型农业的发展,从而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4)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服务职能的错位,直接导致了农业技术的推广被暂时搁置,进而直接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因而,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迫切需要解决在当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的探析

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须以产业化和市场化为导向,促进农业生产经营者密切关注农业科研成果,从而更好地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多元化发展进程。而对于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一般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l)从国家的角度来讲,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推动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运行。因而迫切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整合与综合推广,并且强化对推广组织的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公益性职能。同时,加大推广经费的投入,在提高推广人员专业素质、创新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2)从基层农民合作机构的角度上来看,需要在加快发展、依法管理的同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并且用现代化科技知识与经营理念来提高农民的推广意识,继而在规范运营的同时,带动农民投身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当中来。

(3)设置与农民合作组织密切联系的科研、推广机构,能够在指导农民的基础上,使得科研单位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当中来,从而在转让科研成果的同时,有效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

(4)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递渠道迈入了多元化进程,所以,通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大众传媒的沟通,也可以深化、普及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必要性,从而在各方各面的共同合作之下,规范、有序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篇2

前言

精细农业及精细农业技术

精细农业是(Precision Agriculture, Precision Farming, Site-specific Farming Agiculture)等名词的中译,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即,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精细农业由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精准农业并不过分强调高产,而主要强调效益。它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精细农业技术是将“3S”技术、通讯、自动化技术与地学、生态学、农学等集成,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动态管理,在GPS技术和GIS技术集成系统支持下进行农田作业操作,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精细农业的主要支持技术包括: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DSS―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ES―专家系统,VRT-变量控制技术,采集与处理技术,IAT―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技术等。

精细农业已经在很多国家实施,虽然世界上有关精细种植技术的研究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的速度之快令人吃惊。精细农业已经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与农业产业的结合的产业,并且经过检验是适合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最有效途径,这无疑将成为21世纪领先的技术。美国八十年代初提出的精细农业的概念和设想在九十年代初进入生产实际应用,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部分技术和设备已趋于成熟,但由于其发展是本着实用、经济、效益、的原则进行的,所以仍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健全。除此之外,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巴西等都有开展精细农业的研究。日本也将精细农业的研究列入了“21世纪农业机械紧急开发课题的研究”。国际上对这一技术的开发研究有广泛的认同,精细农业必将成为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

我国对精细农业的研究是建立在一批专家引进国外的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的经验开始的。随着精细农业的研究的深入,我国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究。但总体上说我国对精准农业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较系统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体系。

我国是一个约有9亿农业人口的大国,我国现有耕地约1.3亿公顷,但每年损失耕地近43.3万公顷。如何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已关系到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精细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理论和实践,以农田作物的时空变异为基础,在区域内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优化的变量投入,实现最高的产量、最优的品质、最低的农业环境污染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精细农业的关键是准确地绘制农田信息的分布图,发送给田间作业农业机械,针对该地域的情况,因地制宜进行作业提高效率和收入。只有将精细农业技术思想引入信息关系的研究中,利用GPS和GIS技术研究信息的采集与表达,定性和定量地研究,绘制空间分布图,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插值方法和采样方案,结合数学方法,定量地确定了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掌握这些影响规律,从而准确地预测产量,并经济有效地进行农业生产的精细管理。

但目前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应用于切实的农业生产仍存在巨大障碍。土壤数据采集仪器价格昂贵,性能较差,大面积高密度土壤取样化验成本太高,很难推广应用;而遥感技术由于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问题,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卫星(1~3 m)、飞机航空遥感、田间高架遥感服务的提供,加强遥感光谱信息与土壤性质、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及土壤养分在线实时检测技术的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DGPS 的定位精度已完全能满足精细农业的技术需要,但与自动化机械的结合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今后要研究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系统,安装在国产农业机上,降低成本,有利于推广使用。

精细农业是为适应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高的作物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其经济效益与经营规模成正相关,据有关文献报道,适用于精准农作技术实践的经济可行的最小面积约为85.6公顷。机械化大农场的运作模式,是推动精细农业发展的有益尝试。

精确变量施肥技术在我国发展的前景

虽然我国农村自然条件差异大,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素质较低,经营单位小而分散,机械化水平低,全面实施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尚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但是精确变量施肥追求降低生产成本与避免环境污染同样适合中国国情。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细农业变量施肥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发展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有利条件:

(1)推广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的人才队伍基本形成。农民是科技进步的基本力量,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新技术的推广。由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推广,年轻农民基本达到初中文化,还有一部分农民具有高中文化水平。另外,由于高等院校的扩大招生和每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农村已有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可以承担科技普及和推广任务。

(2)土壤和植株速测已基本实现。土壤和植株的测定分析是精细农业变量施肥的技术的基础工作,过去这些工作必须在设备先进、条件优越的实验室进行,费用较贵,影响了实用先进技术的推广。现在,便携式移动测试设备的应用,为推广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

(3)农户精细农业变量施肥平台已经建立。精确施肥技术的核心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系统(RS),它是在西方农业大规模经营和高度机械化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我国农业状况与西方一些国家差异较大,发展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受到一定限制。但是,近几年来辽宁省农科院环能所科技工作者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了一套适合家庭土地承包经营的变量施肥技术系统软件平台,可以满足以农户为单元的精细农业变量施肥的技术要求。

(4)把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物化到产品中,使之成为实用技术。通过GPS定位系统采集农户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分析,在确定目标产量的前提下,利用变量施肥系统平台提供肥料配方,以单质肥料为原料配置复混肥料或BB肥,把这些高科技含量的肥料提供给农民,将达到变量施肥的目的。

(5)建立网络连接实现技术、数据共享。建立和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并与其它网络相连,形成全方位的农业资源网络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开通精确施肥土壤养分信息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精确量化施肥和科学化管理,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指导农民施肥。

综上所述,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是一项先进使用的技术,利用该技术不仅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在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合理的利用化肥资源,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精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是应该大力发展普及的技术。

篇3

关键词:

农业经济増长;农业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农业收入,这种现象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另外,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也多是粗放式发展,经济增长的方式没有达到最优。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必然是走可持续与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本文重点针对农业技术来研究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发展的概述

(一)农业发展中的相关概念

在我国农业是指依托土地资源进行动植物生产的产业。农业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谓狭义的农业主要指依托土地资源进行种植农作物的种植业。广义上的农业还包含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及相关的副产业。所谓的农业技术是在农业活动的生产活动中,农业从业者为实现增产与增收,对从事的农业活动进行的技术改造与优化活动。在农业领域内,农业技术的进度对农业发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外在表现有:落后技术的淘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产值的增长、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虽然有了明显的增长,但在农业的产业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有:农村耕地种植面积的大幅减少,人地矛盾日恶化;农业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较弱;农业技术发展缓慢;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农业经济整体呈现不出规模效益;农产品供过于求,竞争力弱;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

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改变农业生产要素的质量

农业技术进步可以改变农业生产要素的质量,以此可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业技术进歩的作用首先通过生产要素的改变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主要是农作物、鱼类、林木及牲畜。通过改良农作物、鱼类、林木及牲畜的品种可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农业中生产要素的品种提升,需要现代的农业种植与遗传学的文化知识,更需要对所依托的土地资源进行改造与优化;需要改造生产工具与器械,提升生产效率;另外,还要提升生产所依托土地资历的利用率,以此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二)优化农业生产环节

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要素的优化中,更通过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表现出来。整个农业的生产活动中,通过利用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可以优化土地的基础建设,改善耕地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的状况;还可以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与产业化的发展。在农业延伸产业上,农业加工业发展可以通过技术发展,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其产能与品种。在流通环节,通过农业技术的进步,依托先进交通工具与便利的交通设施,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快速交换。此外,企业可以建立起功能齐全,渠道多样的信息网,加强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联系,以此促进农业的经济发展。

(三)改良农业的产业结构

农业不仅仅是指农业种植业,它包含了多个产业统。通过改良与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的可以促进农业的经济发展。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提升农业的增长质量,农业的产业结构也会得以优化与改良。举例来说,畜牧业与渔业可以通过改进农业技术以此优化其产业内部的结构,甚至优化两部门产业间的结构,从整体上使整个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得以优化,最终是农业得以发展。

三、农业技术进步的优化策略

(一)提升农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要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着手。首先。国家农业管理部门,特别是科研部门应该改变其技术研究方向。当期,我国地方的农业科研部门的关注重点是农业生产,科研重点几乎全部在农业生产上。农业科研部门应将科研重点放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上,发展可持续的循环农业。除此之外,科研部门应该关注农业的品种改良、信息技术提升等。其次,农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不应该忽视政府的监督作用。在农业科研领域中,所有的科研项目经费往往是由政府部门来提供。政府在农业技术提升中,充当了投资人的角色。在整个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中,政府部门更应该发挥其宏观管理的角色与监督者的角色。再者,积极推进农业科技的产业化。农业科技的产业化主要是指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这种产业化是指上市农业发展与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高新技术园区开发与拖入,通过政策、地域及农产业优势吸引农业科技企业与单位入园,实现农业科技的产业化。

(二)加强农业产业的教育

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要不断的加强农业产业的教育。加强对农业从业者的职业教育,使其成为农产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开展实用农业技术的培训,增强农民的科学生产意识;积极引导与强化农民及相关从业者的市场观念。农业技术提升的关键是农业从业者对新技术的运用。因此,农业从业者应该积极接受农业产业教育,增强其科学文化素质,并在农业生产中将农业技术及相关知识运用起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推动农业的市场环境改革

农业技术的发展也依赖于农业产业本身。通过对农业产业进行改革,为农业技术发展创造良性的市场环境。农业技术的发展本就随着农业市场环境变动而变化,市场对农产品与生产机械需求增加,市场上众多参与者会更多的关注于通过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以获取更多农产品。因此,通过对农业产业进行改革,增强市场对农业产业的需求,改善农业产业的市场环境,最终,创造有利于农业技术发展的市场环境,以此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

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与传播有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要做到及时、有效地将最新的农业技术推广给农业从业者。最终,能够帮助农业从业者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技术的推广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和研究体系。技术推广与研究体系要坚持以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对农业技术进行多元化的技术推广与研究。要避免单纯依靠政府主导,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民及相关从业者、农业经济组织、农业技术研究企业的力量,要做到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五)提升农业技术队伍素质

农业技术的提升离不开专业的农技研发人员,提升农业技术研发团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才是关键。对于农业技术研发团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核实对农业技术团队的培训工作。因此,农业技术研发团队要加强对其从业人员的培训;在进行人员招聘时,要对研发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不仅要求研发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知识,还要求研发人员具有大量的农业经验;对农业技术研发团队而言,还应该完善对其考核评价制度。团队及研发人员素质的提高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制度的作用。通过对相应人员进行考核与评价,以此激烈其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冯妮丹.广西农业技术进步的测算与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科技大学,2011.

[2]高桂华,张南.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内蒙古农业循环经济分析为例机[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3(01).

[3]高启杰.中国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其相关制度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4(02).

[4]焦红兵.科技进步对经济増长作用的分析的[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07).

[5]牛凯.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3):652-659.

篇4

俄罗斯是世界军事大国,在综合实力方面与美国难分伯仲,但是俄罗斯的粮食产量却处于世界倒数水平,不得不靠大量进口粮食来满足国民生活需要。中国是世界粮食产量大国,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少等因素,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依然是国家的巨大挑战。尽管国家早已着手解决三农问题,但是从全国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部分地区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业中对原有生产要素增加投资的收益率低,对储蓄和投资缺乏足够的经济刺激,导致传统农业持续停滞落后,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因此如何通过农业技术创新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到现代农业四个发展阶段。现在一般引用的“现代农业”概念,脱胎于近代农业的发展模式,通常也将两者并在一起讨论。“现代农业”,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男耕女织的传统小农经济而言的,利用现代新型种植技术发展的农业。目前世界上对“现代农业”并没有非常确定的官方定义,因为“现代”二词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现代农业”的含义,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获得新的内涵。文章另辟蹊径,从三个特殊的视角,去解释现代农业的内涵。

1.1生产效率

古代农业,主要采取人畜手动劳作的耕种方式,生产效率低下。首先,古代都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一家一户的劳力难以推进耕种和收获速度;其次,古代的耕种技术落后,主要以“二牛抬杠”为主。即使华北平原开发了新的耕种技术,也因为古代闭塞的交通难以将先进技术传播;再次,古代没有先进的化学肥料以及人工降雨人工施肥等条件,农作物生长主要靠自然光照和降水,农作物遇到病虫害也只能听天由命,“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模式未知性太多;最后,古代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四季劳作不同还要受地主的压迫,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而现代农业不同,借助人工降雨人工施肥天气预报等先进科学技术,能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先进的耕种工具,提高了耕种的工作效率并且保证了稳定的工作质量。农民对自己耕种的土地拥有自主选择权,收获的多寡都是自己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1.2机械设备

古代农业主要以犁、耙、铲、锨等作为耕种工具,是“二牛抬杠”式的耕种模式。这种种植方式速度慢,一次性耕种面积小,受天气,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大。农作物收获也只能靠镰刀等工具收割,人畜运载,消耗时间长但是效率低。现代农业建筑在工业技术发展的动力基础上,借助现代先进的农业机械,一天就可以完成古代耕种工具一个月的劳动量。在播种时,播种机一次性可以完成两米宽土地面积的播种任务,并且人只负责开播种机,更先进的西方国家,甚至实现了无人驾驶播种机的耕种模式。农作物收获时,更是省力,现代化的收获机械,可以实现一次性收割农作物秸秆,粮食颗粒脱壳,粮食装袋三项工作。是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性的变化。机械设备是现代农业区别于古代农业最主要的动力基础。

1.3劳动者技能

劳动者技能也属于界定现代农业概念的一部分。古代农业的劳动者,在年复一年的耕种实践下,自然也积累了一部分耕种经验。但是这里要说的劳动者技能,是关于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的,关联新的科学种植新知识的劳动技能。为了促进农业更好更快发展,国家大力支持农民学习新的种植技术,也鼓励更多农民放弃传统的种植谷物小麦类粮食,转而去尝试养殖业,渔业以及新兴的蔬菜果树种植等新领域。政府也着力于投资农村果树修剪技术培训机构,养殖业培训机构等各种培训机构的建立,力求提高中国农民的种植技术,让科学知识帮助传统农业发展,让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带动整个农业生产界活跃起来。

2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要探究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首先要对概念进行充分了解。农业技术的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业技术创新仅仅指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发明改造的新的种植技术或者种植机械。广义的农业技术的创新还包括农业创新技术在具体种植过程中的应用结果,涵盖了农业生产新技术从开发到完善的过程,并对整个农业生产要素进行重新分配,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产生多种经济效益的总和。文章主要从广义角度阐述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2.1生产效率提高

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农业技术创新作用的体现。例如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采用了套种模式,即稻田种水稻也养鱼。水稻的花粉散落在水田里,成为了鱼最好的饲料。鱼的游动也能帮助水稻松土,排泄物更能帮稻田施肥。农民一次性可以获得两份收入,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例如我国高原地区,山地多,平原少,传统种植方法所生产的农产品从产量方面无法与平原地区竞争,这就意味着面对耕地较少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发展高效农业,引导农户精耕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质量为目标,加强现代农业知识、技术的推广应用;围绕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加大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结合高原、山地地貌特征,推广普及各类农用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从而达到生产效率的提高。

2.2生产质量提高

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生产质量提高,重点表现在大棚蔬菜种植以及农田施肥上。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例,现在大棚内都建有电子监测仪,能够随时监测蔬菜的生长情况,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状态等,根据电子网络的精确分析,得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全自动的大棚管理模式,更会实现自己开棚顶接受光线,自动喷水施肥等种植技术。未来5G移动通信技术在蔬菜种菜方面的应用,更会实现蔬菜与电子系统的互联。针对播种的质量方面,以东北人参种植为例。人参作为珍贵的药材,其种子价格昂贵,一斤都在三百元左右,前期资金投入巨大。传统的人参种植,是采用人工手抓撒播的方式,手掌容量的大小,播种人员的经验,播种人员的专心程度,甚至自然风向都会影响种子撒播的均匀度和实际入土数量。人工难免会出现种子撒出实际面积的情况,种子的浪费在所难免。但是中央十套播出的《我爱发明》栏目中,有人发明了人参种植的机械,类似于大型小麦播种机,可以保证每一粒人参种子都能播种下土,提高了播种质量,受到大力推广。

2.3农民素质技能提高

农业创新技术的应用依托于农民的个人素质和技能。在传统农业时代,农民大都是“经验式”的播种和收获,利用牛、马犁地,几乎不需要很高的技能。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民掌握信息化技术、新兴种植技术、新型农用机械的使用等,而且要不断更新已掌握的的知识和技能,这无形中提高了农民的技能,提升了农民的素质。

3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的注意事项

凡事都有两面性,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也不例外。在大力推广创新农业技术的同时,也应当清楚看到创新技术背后,存在的隐患和挑战。具体如下:①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必须思考如何科学利用农业创新技术;②育种科技的快速发展,涌现许多高质高产的品种。这些品种大规模的种植,会间接淘汰低产品种,导致农产品种类单一,失去多样性。而单一品种容易产生病虫害;③农业技术的创新是建立在工业和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且必须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与土地。

4结束语

现代农业科技的大力发展和创新,一方面给人们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帮助,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也给人与自然的相处埋下隐患。到底应该怎样科学利用农业创新技术,这是农业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工济民,刘春芳,申秋红.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模式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09(2).

篇5

1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效率和水平已经成为了各项生产技术的衡量标准,农业生产中也同样如此,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要做好现代化的管理,提升种植技术的管理,做好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合理的应用机械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农业机械化技术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有效的减少了农民的工作强度。现代农业发展中必须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农业技术的推广,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技术,这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所在[1]。传统的人工劳作方式效率普遍较低,消耗的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所在。

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难点

2.1缺乏完整的推广体系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主要是受到农业部门直接的管理,在推广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推广计划,做好推广项目的确定和管理,但是当前许多的农业部门缺乏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了解,所以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没有足够的规划,并没有纳入到政府的正常议程中。

2.2农民综合能力低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并不是单方面的,也需要农民对机械化技术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合理的进行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但是当前农民的综合能力水平相对较低,对现代各种农业机械都缺乏了解,难以全面掌握和使用新型设备,这也是当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一个难点[2]。

2.3推广意识薄弱

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当前许多的基层政府人员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对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力度也就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受阻。

3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策略

3.1多做实验,示范带动

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最好的推广方法就是进行田间地头的试验,做好田间试验工作,让农民看到机械化技术带来的高效。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试验,定期召开现场演示会,为农民做好技术的宣传和讲解,农户看到机械化技术所带来的效果,对农业生产应用机械化技术经济效益有一个直接的了解[3]。

3.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在农用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农机资金补助是做好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重要前提之一。在机械化技术还没有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接受时,政府需要做好补助金的下发,通过补助金来带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并且很多农民难以担负大型机械设备的投资,所以政府有关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财政方面的支持,加快农村的建设发展,使得农民有足够的资本去购买农业机械,从而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3.3加强宣传力度

农民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点所在,在农业机械的推广过程中农民对机械设备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认为新设备会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不敢去购买,所以极大的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的引导教育,在城乡一体化的工作中要做好对农民的宣传,使得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有更多的了解,要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培训工作,定期通过多种渠道对各类机械化技术进行宣传、讲解,从而促使广大农民可以了解到各种机械化新技术的操作过程,了解其中的工作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合理的应用,有效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4]。

3.4做好推广项目计划工作

篇6

1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科研成果与实际需求不相适

应众所周知,农业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果有利于我国农业遵循科学发展观,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的产出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农业科技在创新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市场需求,对产品的研发要求过高,使得科研成果很难符合实际。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业科技人员,我们除了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努力提高自己素质及科研水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促使科研成果能够推动农业的发展。

1.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与原来的农业增长模式相比,现在农业生产的增长模式更加趋向于集约型增长,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农业技术在商业与农户上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近年,在多数的企业中,推广农业技术的工作人员掌握的知识不够丰富,阻碍了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使得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竞争的时候失去了优势,难以在市场上立足。

1.3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脱节

农业技术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农户。但是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农户对于农业技术的兴趣都比较低,这给农业技术的普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农户的经济水平低下,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技术上去;另一方面农户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农业技术的接受程度也就比较低,这些都导致农业技术的普及更加困难。

1.4资金不足

虽然在投资农业技术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对此做出了具体的说明,且对农业技术的资金支持力度也与日俱增。

1.5基础设施不健全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农业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资金匮乏,信息技术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各种设施筹备不全,很多现代化信息技术不能被学习掌握。对于现阶段农户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通过信息技术为农户解答疑惑,导致很多农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

2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建议

2.1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经济投入

各个地区的政府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广农业技术的政策,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在使用这些投入资金的时候,各个地区的政府应该制定好相应的使用政策,确保所有的投入资金都能够被充分地利用。

2.2建设完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做好推广前的市场调研,使农业技术的推广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其在工作中能够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在农业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推动其普及。

2.3构建农业技术推广运营新模式

在推广的时候首先要明白农户的实际需求,其次再依靠新型合作社的力量,最后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从而扩大农机技术推广的范围。还可以开发和利用民间资本,进而形成多样的金融投资模式。

2.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科技兴农战略指将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质量。并逐渐形成产学结合的推广机制,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中,并加强此过程的交流与指导工作。

2.5发展农业技术服务组织

在普及农业技术的时候,可以运用到多种力量,尤其是社会力量,这样就可以形成社会型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继而成立服务组织。各个地区的政府也可以建立多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对于一些大力发展农业技术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支持。政府还可以组织农业技术的培训,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培训,为普及农业技术做铺垫。

结束语

为了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应该将农业技术的推广作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并且投入更多的资金对其进行支持。政府部门在对其进行重点关注的同时,更应该时刻关注投入资金的落实情况,确保所有的资金投入都落实到了需要的地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篇7

农业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更是受到科技创新的巨大影响。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技术,不仅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实现了生产模式的创新。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然而,目前虽然我国有大量的农业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却少之又少。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因此,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将当前工作的重心放在农业技术推广上来。这也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以小型私人企业或者农户个体为主,这是当前我国农业结构的主要形式。农业生产规模不大,大型的农业主体也为数不多,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科研成果一般具有公益性质,作为公共物品而存在。科研成果超过了农户和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可以承受的范围。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要政府的扶持,利用国家财政资源。

2 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科研成果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毫无疑问,农业新成果的开发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农业研究同实际生产需求没有很好地结合,追求高、精、尖,往往脱离了生产实际,因此很难在实际生产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农业科研人员,应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提高科研水平,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和专业素质为己任,加强同农业生产的结合,使科研成果能够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2.2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同以往的增长模式不同,当前的农业生产趋于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企业和农户对于农业技术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目前,技术推广人员有着较为单一的知识结构,这在大部分企业中是普遍的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现象无疑是不利于企业发展和创新的,使企业在市场中难以站稳脚跟。企业的领导阶层中农业技能水平较高,然而占人数绝大多数的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却较低,导致这种不均衡的现象存在于企业的内部,企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2.3 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脱节

广大的农户是农业技术的主要服务对象,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农业技术,农户的积极性都普遍不高,进而对农业技术的推广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农户的文化水平的局限,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户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到新技术上。此外,在开展农业技术创新时,缺乏相关的市场调查,导致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往往脱离生产实际,在农业生产中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4 资金不足

虽然各种法律法规对于保障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有着明确的规定,并且投入的资金也日益增多。然而,农业技术推广所需的经费依然严重不足,必然会引发各类问题,并阻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2.5 基础设施不健全

信息和技术是农业生产中尤为重要的生产力因素,然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缓慢,经费不足,导致设施严重落后,因此无法应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对于目前农民面对的服务困难、信息匮乏、技术短缺等问题,无法有效地解决,更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

2.6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要服务于基层,一般来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工资待遇较低,工作条件也不好。因此,很难留住人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数量日益减少,到其他的岗位工作。而具有高职称和高学历的人T也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导致人员队伍的素质整体不高。

3 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建议

3.1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经济投入

各个县市应该积极配合国家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政策,加大对工业技术推广的投资,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的经济来源。对于有限的资金,各县市级政府应加以充分的利用,并且调查和审核资金的具体落实情况,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资金。始终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有效利用资金,如果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资金投入的比重,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建设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制度,使各部门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切实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工作,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在互相监督中,共同发展,在农业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新突破。

3.3 构建农业技术推广运营新模式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构建新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营模式势在必行。应切实了解农户的实际需求,着眼于市场。通过新型合作社为辅,政府投资为主的方式,积极扩大农业技术推广的范围。除此之外,还应给予农业企业的投资开发以适当的优惠政策,增加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贷款,开发和利用民间资本,进而形成多样的金融投资模式。

3.4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科技兴农战略主要是将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质量。并逐渐形成产学结合的推广机制,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中,并加强此过程的交流与指导工作。成立专门的农业技术指导小组,将现有的农业技术资源进行整合,定期一些农业科技新成果,并积极将其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将科技成果落实到实际生产上。

3.5 发展农业技术服务组织

如果有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将会形成现代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企业更多地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农民技术协会、种养大户也将成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多支持这些组织和企业的发展,鼓励它们采用多种形式向农民推广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

4 结束语

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应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大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力度,政府部门应将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此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并将资金落实到实际生产中,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总之,应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视起来,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晶,肖海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4(1):41-45.

[2]王新波.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J].法制与经济,2014(12):115-117.

篇8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1.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在朝着现代化的农业转变,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必然少不了科学技术的支持,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我国农业生产在整体上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可长期持续当前的农业发展模式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发展的进程必然会受到阻碍。

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

强化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快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农业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可以将科学技术转化成农业生产的动力,提高农业的粮食的产量和生产效率,提高畜牧、水产等综合生产的实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提升农业生产力,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缺陷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中,工作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大面积技术推广的需求,同时,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高新科技的掌握程度也偏低,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上的缺乏,使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无法达到要求的标准,加上推广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实际推广的效果不明显。而且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对技术推广工作给予相应的重视,使得推广工作无法得到快速有效的落实,许多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的农业技术不能第一时间推广到基层农民手中。

2.推广对象技术基础较低

基层农业技术主要是在农村进行推广,推广的对象也是以农民为主,目前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都很低,大多数农民是在小学毕业之后就回家务农,文化水平和素质有限,对于高新技术和知识的掌握较慢。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对象对技术进行快速、熟练的掌握,但是由于农民普遍素质较低,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对高新技术进行理解和掌握,使用方法和操作上也不是很熟练,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由于这种不熟练而放弃使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这为基层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选择

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主要采取的是组织传播的模式,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农民只能很被动的对技术信息进行接受,技术传播的效果较差。推广的技术信息中缺少实用的农业技术信息,与农村的生产实践无法进行紧密的结合,有时会对农民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使农业生产蒙受损失,这种技术推广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必须采取新的方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针对农民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可以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时选择体验传播的方式,使农民亲眼看到农业技术产生的效益,才能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单纯的技术信息宣传很难达到技术推广的理想效果,可以在农村选取科技示范户,在他们的土地中首先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其生产力,在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后,农民自然看到了农业技术带来的实惠,激发其对农业技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改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1.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

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加大对农业科研技术的开发,提高农业技术的水平,逐渐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提升我国农业技术生产的总体实力。

2.加强技术推广团队建设

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技术推广的团队建设,增加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技能,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加强技术推广人员对推广工作的重视,才能使其在推广工作中更加的认真负责,提高基层技术推广的效果。

3.技术推广理论要联系实际

在基层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要充分考虑推广地区的实际情况,所推广的技术是否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需要,以及农民的实际需求。要在进行技术推广之前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对农民的具体需求进行及时了解,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篇9

2循环农业技术范式理论的形成依据

循环农业技术范式理论建立在生态学、系统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它以技术哲学领域关于“技术范式”及其发展转换的研究成果为生成本源,以生态伦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耦合为支撑体系,以人与自然关系演变及中华传统生态文明为文化渊源,形成循环农业技术范式理论基本框架。

2.1循环农业技术范式的结构分析

循环农业技术范式是生态伦理学与现代技术的耦合体,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思想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构成了循环农业技术范式的主体框架。基于循环经济的目标诉求,生态伦理学与现代技术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性。一方面,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应用伦理学,其生命力主要在于把人的生态伦理意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态伦理实践,使其提倡的生态维护、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道德原则对人类经济活动提供重要的价值引导;另一方面,只有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才能够把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经济思想变成现实。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分析,生态伦理学为现代技术提供了“生态观”的价值导向,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固而持久的道德关系;而现代技术则作为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载体”,为循环经济提供了实践工具,二者交融互动,既推动生态伦理学的不断升华,也促进现代技术的理性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合理而长久的经济社会关系。循环农业作为一种体现生态环境价值要求的经济发展方式,只有将人类技术经济活动建立在生态伦理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实现维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双重目标。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试图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道德关系的生态伦理学,与倡导提高经济效率的现代科学技术,就成为互为补充、相互支撑、相得益彰、臻于完善的耦合体,成为循环农业技术范式的支撑和本源,共同支撑循环农业理念和循环农业实践的深化。

2.2循环农业技术范式的特征分析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科学生态伦理观是循环农业技术范式的决定要素,树立了技术范式的“生态哲学”或“生态学世界观”。

2.2.1循环农业技术范式的技术价值观认知

循环农业技术范式的技术认知基于科学生态伦理观。它强调“生态价值”的全面回归,主张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向生态化转向,承认“生态位”的存在和尊重自然权利,摒弃人类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这样的技术价值观指导下,技术创新的实践过程由技术效益化向技术生态化转换,倡导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技术。

2.2.2循环农业技术范式的技术特征属性

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技术学等关键性原理及其基本规律与各种现代技术耦合构成了循环农业技术范式技术“硬核”的理论基础。在其指导下,技术研究者建立基础性的技术类型选择与发展效果的评价体系,使技术创新活动始终实践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要求,使技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像自然界整个生态系统循环一样,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生产率最高。循环农业最主要特征是产业链的延伸和资源节约,因此其技术支撑重点体现在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以及农村生活环境建设几个方面。

2.2.3循环农业技术范式的技术共同体

从生态学角度看,循环农业技术范式的技术共同体构成已经突破一般性技术范式的技术共同体定义,把范围从“人-技术”关系扩大到了“人-技术-自然(环境与资源)”系统。在微观层次,主要包括技术人员的组成;技术人员与生产人员(技术使用者,包括农户、农业企业等)以及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人、技术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之间的耦合方式。在宏观层次上,主要指循环农业的组织方式及其运行模式,包括:以生态农业模式的提升和整合为基础的循环农业模式;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为目标的循环农业模式;以及以循环农业园区为方向的整体循环农业模式。

3循环农业发展与技术范式升级

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农业的发展需要传统技术范式的变革。现代农业发展所依托的传统工业经济技术范式的逆生态性,使之在“改造传统农业”的同时,却导致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而且,这些问题在旧的技术范式下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我国循环农业发展将最终依赖于技术范式升级。需要探讨的是,从现代农业技术范式到循环农业技术范式,虽然是一次全新的技术范式选择,但这种变换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经纬,而且也仍然离不开现代工业化技术基础原理的支撑。尚未发生由于技术“硬核”变革导致的技术认知和共同体的嬗变。也就是说,还不足以引发一次技术范式的“革命”。

3.1传统农业技术范式的“理性回归”

中国古代“天人调谐”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和客观规律,要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天人调谐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模式。剔除其包含的信仰成分,不难发现这与循环农业技术范式的科学生态价值观具有一致的思维原则和价值观。虽然循环经济符合天人调谐的理念,然而中国传统农业技术主要还是依靠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经验积累,靠直观的或表观的观察形成一套技术思想体系。传统农业技术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逐步完善,而且长时期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这种稳定状态一方面维持了传统农业的繁荣和传承,使中国传统农业和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又阻碍了技术革命和创新,使得近代以后远远落后于西方。因此,引进和结合西方现代农业技术成果对农业传统技术进行彻底的改造和提升,是实现现代循环农业的外部动力。可以认为,现代循环农业是在中国传统农业生态理念延伸基础之上对现实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既不是对传统农业技术范式的“回归”,也不是现代农业技术范式的“革命”。

3.2现代技术范式的“技术硬核”尚未突破

拉卡托斯(Lakatos)认为,一个技术范式体系的建构是在技术硬核和外层保护带基础之上的。其演进也有2种类型:一种是技术硬核的变革,称之为技术范式革命;另一种是技术硬核不变,只是外层保护带技术进行了完善和提升,从而改善了技术范式的支配效果。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技术学等关键性原理及其基本规律与各种现代技术耦合构成了循环农业技术范式体系的理论基础,在其指导下,技术研究者遵循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质量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将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各种资源要素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并据此建立基础性的技术类型选择与发展效果的评价体系,使技术创新活动始终遵从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要求,最终使技术系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像自然界整个生态系统循环一样,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鉴于从技术形成与发展的本质特性来看,各种现代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依然是循环农业技术范式“技术硬核”的主要部分,变化只是发生在技术间的组合方式与应用方法,属于完善和提升阶段,因此,尚不能够把这种技术范式的演进称为技术范式的“革命”。综上,从概念的内涵看,“进步”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其内涵相当宽泛,不利于对现象的精确表达;而“创新”虽然是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却又包含了明显的“破坏性”成分,必然会有人要经历痛苦的过程。同时为了避免与“技术创新”混淆,笔者认为把这种技术范式的转换称为“技术范式升级”更为恰当。

4结论

篇10

1.1 在众多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营模式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与限制,尤其是农业政策,技术普及等推广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尤为明显。由于农业技术管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波动,会使原来的技术推广方案规划与实际执行的现实管理实行相去甚远,这会导致整体技术推广进度的延误,耽误整体技术的推广效率,影响整体技术政策的预算与结算。预算本应该与整套的技术推广管理方案相辅相成,但是技术推广结算效率的限制使得具体技术推广方案落不到实处,或者由于整体管理的方案的不合理导致整体资金的上下浮动,致使农机技术无法顺利普及。总体来看,技术推广者必须根据整体的农业流动状况制定积极有效合理的农机推广方案。

1.2 农机推广的运营方案的不合理和中途不断地改变也是导致管理方案不断改变的重要因素。整体的专项资金流动项目与整体的农机推广管理方案是相互配套实行的,一方面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另一方面的进度实施。但是在现实的农机技术管理中配套管理方案的规划往往成为了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从而使整体的资金规划缺乏了整体管理方案的导航,导致整体资金运营效率的降低和方案落实进度的落后,不能如期进行农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所以选择一个完美合理的设计方案是解决农机技术推广的首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为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随着农机技术推广的运营速度不断加快,建立技术管理中的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中的创新能力也是限制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如何解决好这一战略性问题,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可靠有效的技术推广管理方案的创新属于现代农业管理的一部分,技术推广管理方案创新能力必然依赖于整体技术发展能力的提高。目前,众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推广运行的实际进度与整体农业计划的具体实行效果是衡量企事业单位农业方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指标。我国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农业管理在世界同期发达国家的农业运营管理排名中仍居于中下游地位。显然,我国存在明显的差距。虽然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我国的农业技术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技术推广管理的创新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

2 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间二者的关系

2.1 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工作主业都与农业操作和农业规划有关。二者都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都是在规划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都显现着农业发展的趋势,都在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2.2 社会实践的历史因素造成的。

在社会主义计划农业条件下,技术的推广的保持基本上由政府在整体的操控下完成,农业工作的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职能和区划范围不是很清晰。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导了农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建立与发展。

3 如何运用农机技术推广管理的创新方式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篇11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新举措,2007年在水稻等农产品产业链开展试点,2008年启动包括蚕桑产业的50个农产品产亚链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2007年农业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为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在水稻等农产品产亚链开展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后,从目标规划深入研讨到对职能定位认识,各阶段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对我国现代蚕桑产业健康发展技术支撑作用凸显。

1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是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依托创新优势的地方科研机构,以产品为主线,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建设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紧密衔接、服务农业社会发展的产业技术体系,得到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农业部启动水稻等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试点,在服务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新增40个农产品开展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蚕桑农产品进入体系建设。产业技术体系框架由研发中心与试验站构成,设有国家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与首席科学家岗位,研发中心由6个功能研究室组成,每个岗位聘请专家,由中央财政支持基本研发费。从事产业技术发展基础性研究工作,解决国家产业技术发展重要问题。收集分析技术发展动态信息,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监管功能研究室运行。另一层级按农产品区域生态特征,中央财政支持试验站每年30万元研发费,开展产业综合集成技术试验示范,调查生产实际问题,监测分析疫情等动态变化。全国设置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954个岗位专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农业技术管理机制创新,50个产业技术体系吸纳近2000位农业科技专家,创新了科技管理方式,选题立项把握产业需求,重点考核技术应用效果,经费支持实行以任务定经费的方式稳定支持优秀专家。促进科研人员深入一线,加强应急科技服务能力。产业技术体系抓住农业产业特点,蚕桑产业纳入50个体系中,推进蚕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2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构架

篇12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相关工作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农户建立示范户,以起到推广示范作用。

1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相关的数据和调查中可以看出,农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即效率不高和推广不彻底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农村人口比较多,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能力不足,不愿意使用农业新技术和新设备,还是愿意采用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科研投资的力度,科研成果也不断增加,但是在进行科研成果推广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给农业推广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为此,应该充分调动科技的力量,将科研转化为具体的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1.1农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低

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技术的依赖性比较强,同时需要对技术进行及时推广,在掌握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形式还是以传统的经营模式为主,农民资金比较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此外,一些农民对新技术的优势认识不足,不能及时更新观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

1.2农民文化水平低

从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的构成情况来看,一些老年人和儿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另外,一些地区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导致农民不能及时接受新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也制约了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效率[1]。

1.3农民得到的实惠较少

农村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政府的重视,许多地区纷纷建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该种农村组织形式的建立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提升了农民的工作效率。然而,一些偏远地区农民获得的补偿比较少,因此,该种形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经济问题。

1.4农民缺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接受教育的水平普遍比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差,同时一些农户经济实力低下,对新技术的接受态度不积极。并且,一些农村地区农业科研力度较低,这就需要相关工作部门和科研单位进行配合,不断提升农业科学技术的使用效率,为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奠定基础。

2解决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对策

2.1建立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

在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通过积极引导的方式使一些人先致富,让其起到带头的作用。同时,可以在农村建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发展新模式,使农民在该种模式的影响下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更加容易接受新事物。此外,针对有经济实力的一些人,相关工作部门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从而也引导这一部分人积极投入到农业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上,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2]。

2.2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的政策引导

在农村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新产品的开发,鼓励农民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通过帮助农民使用互联网来实现对国家政策的认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提供政策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让更多的农民愿意为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3积极探索农业新技术成果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一些现代化机械设备和技术应该被积极地使用和推广。首先,应该鼓励农民认识到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优势和特点,只有对设备和技术的功效和优点有清楚的认识之后才能更容易接受,才能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和落后保守的思想理念,让更多的农民在学习新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3]。

2.4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篇13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是在农业环保性发展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它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采取厌氧发酵技术,将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等进行无公害处理,对废物循环再利用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就沼气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来讲,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池三改”“生态家园”“联户沼气”等多种形式的能源生态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沼气生态农业技术中,其以建设沼气池为主,农户可以根据自身从事的农业行业来选择不同的建设模式,就“一池三改”来讲,它以农户庭院为基本建设单位,每户建设一座8~10m3的沼气池,然后对对厕所、厨房等进行改造,这一模式对于从事养殖业的农户来讲非常有益,不仅能够对农户的垃圾进行无公害化的处理,还能解决农村的生活用能,对农村环境的改善、农民生活的提高、农村生产条件的改善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就沼气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言,随着农村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在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不断发展的需求中,沼气产业也需要由单纯用户用沼气和小型沼气向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发展目标,大型沼气池的成功运行,即通过在一处建池,能够实现全村用气目标,对城乡燃料一体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

在农忙时节,农作物秸秆数量庞大,近些来,随着环保宣传的加强,人们意识到了农作物秸秆的重要性,即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开发利用的途径上也非常的广泛。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上,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有着明显的提升,其中比较常见的为“生物反应堆”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将秸秆埋在农作物的根系土壤中,加入菌种后用地膜覆盖,形成秸秆反应堆,而后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碳来为农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氧气、肥料等,保证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改良土壤环境,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根据农村当前的实际需求,大力组织实施生物质量能源工程有着良好的前景。在这一工程下,对秸秆进行大面积回收利用,依靠国家大力扶持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秸秆成型加工企业、秸秆收储站,积极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还田等成熟技术,培育生物质产业,扶持生物能源的开发,促进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

3推广精确农业技术的发展

生态农业的技术发展中,精确农业技术的推广尤为重要,而在精确农业技术中,精确施肥和和精确灌溉技术是推广的主要方向。我国地域辽阔,但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许多地区严重缺水,而在这些地区,农作的生长就需要精确的灌溉技术来保持。从目前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来讲,一般氮肥仅处于20%~40%,而农药在农作物上的附着率还不足10%~40%,大量农药的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这种情况下,从未来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精确施肥对化肥、农药使用量的精确控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残留,对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在精确灌溉技术上,在旱作农业区建设集面补灌设施、推广覆盖集雨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将滴管、喷灌、微灌等适合于旱作的节水技术进行综合利用,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