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4 14:50: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质量管控风险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 前言
东风发电厂系上世纪60年代末开工,70年代初建成投产的引水式发电站,对其进行增效扩容改造属首次,整个项目改造由外来施工队伍承担。本文重点分析了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管控的安全和质量风险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地管控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东风发电厂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概况
东风发电厂是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改善环境、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水电枢纽工程。本次改造历时时间长,施工任务重,存在参与施工的人员多、施工过程复杂、现场交叉作业较多等情况和特点,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管控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涉及外来施工队伍就显得更为重要。
3 风险因素分析及管控措施
东风发电厂增效扩容改造,涉及2台套2.7MW水轮发电机组、机械、辅助设备、电气设备等多个项目拆卸、改造和安装,安全和质量管控的重点有以下几方面:
3.1 施工前重点是施工组织安排和准备
施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的第一道安全防线,如果对各环节考虑不全面、不充分,会直接影响后期施工,需要着重把控的风险点有:(1)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导致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失控;(2)施工准备不充分,影响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3)不按要求对到位设备进行质量验收,影响工程质量。
防控措施: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工程规模、特点、施工环境及条件,一是制定详细的施工工作方案,成立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施工安全目标、安全职责、施工方法及安全技术措施等,编制质量计划,明确主要质量目标。二是做好人员、材料、设备和施工工器具等方面准备,组织人员安全专项培训并考核合格;合理搭配作业人员,明确各施工阶段的工作任务、主要危险点及安全措施,准备施工用工器具、材料等,满足施工需要。三是对到位的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充分做好施工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等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措施。四是各施工场地及营地按要求配置足够可靠的环保及消防设施,确保安全文明施工。五是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要加强工作沟通和配合,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安全、技术和质量问题,保证施工高效率进行。
3.2 施工中重点是过程安全和质量管控
施工阶段涉及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拆卸、测绘、安装和电气设备安装与试验、土建施工等,易因施工过程组织不力、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不严、习惯性违章等引发人身、设备事故,需要重点把控的风险点有:(1)在机组和主变压器拆卸、安装等过程中容易出现高空坠落;(2)在现场电源搭接和使用的工作电源不合格容易造成触电伤害;(3)在电缆沟洞打开后未及时恢复、主厂房发电机层机坑打开后施工等容易出现踏空伤害;(4)在盖板搬运、起吊发电机转子和土建及基础整治时容易出现重物砸伤及异物飞溅伤人;(5)在动火作业过程中不按《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和技术措施容易引起电弧灼伤,甚至出现火灾事故;(6)整个施工过程中拆卸、安装、试验环节质量把关不严容易出现质量事件。
防控措施:由于涉及多个工作任务,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定期召开施工协调会,认真分析各施工阶段现状、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重点防范施工作业行为和施工质量,杜绝超能力和非计划施工,避免因违章作业、质量问题发生不安全事故和质量事件;完善工程建设应急机制,建立日常安全巡查机制,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小组对重点施工环节实施跟班监督,特别是行车吊装必须有经验的专人负责统一指挥,现场设置安全围栏和明显的标志;涉及升压场、电气设备安装等高空作业必须全过程正确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涉及电气试验等使用的工作电源,必须考虑作业环境并使用合格的工作照明;涉及主厂房发电机层机坑、电缆沟洞打开后要及时恢复,不能及时恢复或工作间断时必须在现场使用围网或警示桩等;盖板搬运要防止磕绊,放置平稳,基础整治必须正确佩戴护目镜,防止飞石入眼造成伤害;动火作业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作业票,现场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动火工作间断、终结时清理并检查现场。为确保施工质量,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各工序组织管理的合理性,针对问题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每一项施工任务结束后,要实行“三检”制度,对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特别是隐蔽工程,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设备运行单位东风发电厂要加强安全监管力度,监理、建管等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刚性执行施工日计划,全面落实好现场风险管控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做到安全、质量、进度“三不误”,保障作业过程安全。
3.3 施工结束后管控的重点是安全、质量验收
整个施工项目竣工后将进入验收环节,也是检验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阶段,如果未严格按照“三级验收”要求进行,可能会影响工程质量,导致设备“带病”入网运行。
防控措施:此次施工项目涉及水轮机转轮、主轴装配、导叶及接力器安装调整和发电机轴瓦研刮、定子和转子装配、轴承各部分检查及间隙调整等项目,安装、装配质量非常重要,要严格参照国家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东风发电厂检修规程、竖井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艺等相关技术规范。施工单位施工质量验收小组除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把关外,还要在工程竣工后认真做好整个工程安全和质量验收,以及竣工资料的整理存档;参与验收的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进行专业的安全质量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必须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完善后,方可出具验收合格报告,保障整个施工项目安全和质量。
4 结语
安全和质量是每一项工程控制的两大核心,东风发电厂增效扩容改造由于战线长、任务重,分析和管控好整个施工项目的安全和质量很重要也很必要,本文通过浅显的论述,其最终目的是保障施工项目安全顺利完成,希望能起到借鉴作用。
近年来,建筑工程监理地位不断提高,监理机制日益完善,监理范围不断扩大,压力不断增加。面对快速发展的建筑工程,如何跟随发展变化,优化监理工作模式和方法,成为研究的重点。建筑工程监理实践,若能够强化风险管控,对保障工程的效益和质量等目标实现,起到积极作用,能够促使监理价值实现。
1建筑工程监理新形势
从实际情况分析,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面临新形势,体现在以下方面:1)监理环境日益复杂。受到土地资源限制与建筑需求等的影响,使得工程建设环境更加复杂,同理监理环境也如此,工程建造期间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增加风险管控难度。2)监理对象新型化。近年来,各类新技术和新工艺等的运用,带动着质量与安全等形式变化,监理对象呈现新特点,采取以往的监理手段“有些吃力”,难以实现监理的全面覆盖,要进行监理优化和创新。3)监理工作要求提高。最初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围绕质量与安全,如今逐步扩大到多个方面,包括进度和造价等,更加注重监理风险的控制。
2建筑工程监理中风险的特征
2.1不确定性
根据建筑工程实践总结,发生的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等,很多是因为不确定风险因素引发,此类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有着较大的挑战。首先,风险发生概率具有变化特点,难以确定几率。其次,工程风险来源比较广泛,比如天气、人员以及疫情等,都会引发相应的问题。最后,不确定风险难以快速识别,管控工作比较被动,若缺少对风险的全面认知与了解,极易造成风险产生概率增加,造成更大的影响。
2.2客观性
建筑工程风险具有客观性,不会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并且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转移,为客观真实存在。很多建造任务都是相应的环境下开展,受到环境中的因素影响,难以实现对环境变化的高效控制,极易产生风险,给监理任务的执行提出诸多难题。
2.3可控性
实际上多数风险通过采取合理的方法都能够有效解决,进而减少工程损失。从建筑工程监理的角度分析,当产生风险后,采取相应的手段,实施风险控制,探索适宜的解决方法,防范与控制低风险。例如,吊装施工风险,对其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围绕场地和起吊设备、人员以及操作等,采取风险控制,营造安全的作业环境,采取吊装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加大安全管理,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3建筑工程监理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3.1增强风险意识
建筑工程监理实践中,实施风险管控措施,要树立风险意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进而驱动行为,落实风险管控工作。从当前的情况来说,要增强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认识到自身的风险管理职责,进而认真落实各项监理工作。这需要制定完善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明晰风险管控责任,由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做好内部宣传,增强监理人员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严格把控各项工作的落实[1]。
3.2引入BIM技术
从建筑工程监理前沿分析,BIM技术逐渐引入和应用,正在掀起监理改革浪潮,很多地区已经开展在监理领域推广BIM技术。基于BIM技术实施建筑工程监理,能够强化风险管控,体现在以下方面:1)现场环境。搭建建筑施工现场的可视化模型,依据建筑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等,为材料和机械设备等的布置,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提出相对较优的方案,减少现场无序组织和其他问题的发生,实现对进度和安全等的风险防范,保障工程的效益目标实现。2)质量风险。最初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就是集中于设计优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逐渐拓展到工程管理,为建筑工程质量全过程管控,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设计环节通过协同设计、碰撞检测分析等,实现质量风险的事前控制。施工期间发挥技术交底和质量动态化控制等优势,助力生产质量风险的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3)安全风险控制与其他管控。基于BIM技术,开展安全文明施工风险,能够为安全管理和绿色施工管理等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对于监理人员而言,利用BIM技术和平台,高效参与建筑设计和施工等全过程的管理,通过和相关部门的高效共享信息,保障风险管控工作高质量落实,进而发挥监理的作用。
3.3加大监理队伍的建设
建筑工程快速发展,不断涌现新事物,使得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发生变化。若想要更好的适应发展,强化风险管控能力,要注重监理队伍的建设[2]。结合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围绕环境和技术以及材料等内容,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针对形成的风险管控方案,对监理人员所需的知识和技术,组织专业人员对监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高质量落实风险管控工作。对监理行为和风险管控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建筑工程风险,实施预警制度,强化预防管控能力,保障监理工作落实到位。
3.4优化风险评估流程
1电力建设项目中风险管理
1.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指的是电力工程开展的整个过程,包括前期建设和后期的维护。而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发生这些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提前预警,针对风险的不同类型及发生风险的不同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实现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与其他类型的风险管控是不一样的,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在复杂程度上要比其他项目的风险管理更加困难。这是由于:①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出现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不确定的,而这些风险可能会出现在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因此,对其进行全面掌控比较困难;②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不同于其它项目,它对风险管控的质量和要求都很多,这就使得风险管理工作者必须具有专业的风险分析能力与实际的风险管理处理能力,同时这些人员要对电力行业非常熟悉,才能有效的对风险进行管控。
1.2电力建设项目中风险管理的意义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全国人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用电需求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工程市场的建设已经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建设市场的主体已经建立完成。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统计,2016年我国发电量为59111亿kWh,同比增长达到4.5%,预计到2020年我国电力需求将为80000亿kWh,装机容量也将由2016年16.4亿kWh增加到2020年的近20亿kWh。由此可见,今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电力建设市场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市场。而由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自身正在的规模大、周期长、难度大等特点,使得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可能性就会更大。因此,企业必须将风险管理作为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责任意识上抓起,建立健全项目风险的管理体系,以减少由于项目风险存在漏洞而引起的工程延期、成本增多以及工程质量受到影响等情况,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失,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风险因素分析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贯穿于项目的设计、施工、调试以及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本文从项目自身风险和参与方的风险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2]。
2.1项目自身的风险
(1)工期风险。虽然目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从工期上来看,总的来说是基本能够达到工期目标要求,但是也有少数单项工程、单位工程拖期而导致整个工期延期的情况也很常见,这当中的主要原因一般是,业主对于预付款、进度款等款项支付的不及时、图纸变更、设备设施到位不及时、工程质量不合格等等,导致整个工期不能按时竣工。(2)质量风险。这种情况一般是由设计错误、原材料、半成品等质量不合格、设备维修不到位以及施工方案等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的,导致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验收不能通过。(3)安全风险。主要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自然灾害,如暴雪、洪水、山体滑坡等不可抗力引起的,以及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等。(4)成本风险。主要是利率上调、原材料上涨、追加投资以及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等的赔偿,以及财务费用的增加等等。(5)人身安全风险。主要是指人员在高危作业或设备巡视、检修、施工等日常工作中,由于工作疏忽、主观违章或没有按工作流程与堆积要求实施作业等,造成人身伤害的可能性。
2.2各参与方的风险
(1)建设单位风险。主要是由于业主由于自身原因不能按照合同要求及时进行付款,不能按期将甲供件送到现场,不能提供相关施工许可证明等等情况。(2)施工单位风险。主要是施工单位管理落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合同及图纸理解不透,现场管理混乱等;另外,还有设备材料供应商等,不能按期交货也很常见,这些都是风险的主要因素。(3)设计单位风险。主要是指设计单位人力不足、人员素质能力问题,使得施工图纸设计不符合业主要求、设计方案不合理、不能按时交付图纸等等。(4)调试和监理单位风险。调试企业人员调试水平、能力、不合理的调试方案等原因都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同时,监理人员素质、技能水平以及管理能力、不能准确下达命令、对工程管理不到位等也会形成很大的风险。
3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控措施
3.1风险责任意识管控措施
无论是采用技术手段,还是采用购买保险的方式来避免风险,这些手段都只是使风险得到转移、分散,而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风险。不从根本上管控风险,那么风险早晚会发生,风险承担的不是业主就是承包端。因此,要想从源头上真正的管控风险,就必须要树立牢固的风险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无论是业主、承包商还是施工单位都要认识到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将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有专人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以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3.2风险教育管控措施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提高的关键在于教育,必须定期进行风险教育、风险知识培训,让员工对风险识别、风险防范有足够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管理质量。风险识别上,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结合施工环境、工程特点等进分析,列出项目风险清单,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对工期、质量、安全将产生严重影响的风险。风险防范上,注重风险案例、风险信息资料与实际管理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项目风险清单,将其作为手册供管理者参考,及时规避风险。
3.3设备质量风险管控措施
在设备质量风险管控上,应该从设备设施的招标、设计、采购等环节入手,控制设备设施的供货质量,杜绝由于设备设施质量不合格而引起不必要的质量、安全事故。另外,在设备质量风险管控过程中,还要逐渐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设备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严禁越过质量红线,在施工阶段、安装以及调试阶段也要对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管控,杜绝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最后,对于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设备,要适度地运用到电力工程建设工程中,解决由于气候变化而对输电线路产生影响,不能保证运行稳定等问题,保证电力企业电力设备的平稳、安全、有效运行。
3.4人员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人员安全是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头等大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安全风险管控,要以管理为切入点,结合电力施工作业现场的特点,如工序交接、各专业之间配合等,对作业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等都要进行风险识别分析,专业技术人员要针对不同作业任务、不同操作过程以及不同作业环境进行梳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等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从各环节入手来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来保证人员安全[3]。
3.5建立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电力企业应建立应急预案。应急预案通常为综合性预案,一般都包括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以及具体操作程序,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以及应急资源的需求等,尽可能减少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另外,还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应急人员的实际救援能力。
3.6大型施工作业方案
针对大型复杂的作业项目,应提前确定大型施工器械摆放位置的合理性,施工流程与现场实际的一致性,备品备件准备的充足性,组织人员编制大型施工作业方案和措施,并组织学习,达到人人明确工程任务、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及危险点等,实现施工方案的全面优化,施工作业人员对方案的全面了解,现场作业流程的无缝衔接。
4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难度高,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风险也是正常的。但这意思并不是说,可以对风险不管不顾、任其自由发展,而是要从根本上找到风险点,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并从原因入手去找出避免风险发生的措施,从而为电力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促进电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建浩.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分析[J].电子制作,2014,3.
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施工风险也不断地提升,使得加强工程合同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基于合同管理内容,加强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与进度等的管控,及时控制影响因素,降低风险因素对建筑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确保工程能够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1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需要承包方与发包方之间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对项目施工做了明确的规定,工程各项施工内容均需要基于合同规定来开展,以确保施工的质量与进度。若疏忽了对工程合同的管理,则会使得工程进度与质量失控,增加施工风险。若能够有效的开展合同管理工作,则能够避免上述问题,同时还能够为各类施工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2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类别
2.1控制型风险
基于控制程度来划分工程合同管理风险,则可以分为可控型风险与不可控风险,如图1所示。对于可控制型风险,在进行合同管理时,要采取规范化管理流程,基于相关流程,来解决合同争议以及信用评价等问题,进而最大限度上确保工程合同主体的经济利益。而不可控型风险,主要是指合同签订时,受到经济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合同未能正常签订或者履行等,对此则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
2.2管理型风险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基于管理角度,则可以分为直接管理风险以及间接管理风险。直接风险管理工作是指合同全过程中因为直接责任所造成的合同风险。间接管理风险是指合同主体非风险所造成的直接责任人。建筑工程企业在签订工程合同时,若合同人员对相关条款内容不够明确或者管理不规范,缺乏对工程合同的有效监督,则会给工程合同管理,造成直接风险。当企业参与到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若工程合同相关人员,违背工程合同内容,造成合同变更,则会造成间接的工程合同风险。
3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控制策略
3.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提高合同管理效率,加强对合同管理风险的管控,则需要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合同,明确参建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而避免后期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在进行建筑合同拟定时,要做好反复审核工作,避免发生缺项问题或者漏项问题等,基于建筑工程合同范本相关内容,规范化拟定合同内容,以确保发生合同纠纷后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企业效益。在进行合同拟定时,还需要明确建筑工程正式生效的时间以及合同签订的时间,做好合同时间把控。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的规定建筑工程材料成本以及索赔相关内容等,清晰规定总体造价。做好合同文件保存工作,比如工程招标合同书,为后期合同管理,提供原始资料依据[2]。
3.2构建合同风险预警体系
针对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则需要做好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工作。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选定合同对象,将其信誉等级作为分析指标,以选拨具有较强信用资质的施工单位在。做好合同全过程的综合风险评估工作,以及时发现工程合同隐藏风险,基于风险等级,制定预警机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同时需要建立风险机构,针对合同管理风险做全面的评估分析,加强和工程合同管理风险的分析与研究,明确风险的诱发因素,进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风险跟踪管理,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降低合同管理风险,进而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控,全面提高工程合同管理效率。
3.3加强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主要包括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等,对于成本的管理,需要做好建筑工程项目预算与计划,以及成本控制与核算等工作。成本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益,专业人员需要以生产经营为工作重心,落实项目经理成本管控体系。做好成本管理,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益与质量。需要加强对施工物资的管理,加强物资采购与使用的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及时做好工程量核算工作,针对极易造成工程造价变动的因素,则需要做好相应的管控,以确保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效率。
3.4质量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质量是工程的灵魂,是管理的核心,更是评价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因此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历来都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中心。质量管理工作综合性较强,而且较为复杂繁琐,也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难点,影响因素较多,而且多为不可控因素。从某一角度来说,质量管理影响着工程进度与工程造价管理,因此加强对项目质量的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这需要施工单位做好质量把控工作,施工监理部门做好质量监管工作,若发现质量问题,则需要及时做好修正工作,以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进而确保工程建设的效益。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工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做好技术交底与人员技术培训工作,督促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开展施工作业,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做好工程检验工作,重点检查隐蔽工程的质量。
3.5加强施工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施工进度管理是主要内容,与其他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比如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对此需要做好施工进度管理。这需要施工单位及时上报施工进度情况,监理部门需要做好施工进度督查工作,若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则需要组织各方做好更改施工技术的讨论工作,研究能够赶进施工进度的变更方案,以此确保施工进度。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施工组织工作,确保施工材料与人力配备充足,合理的分配施工项目,在避免发生交叉施工的前提下,开展并行施工。
4结束语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受到各种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较大,对此则需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对合同人员队伍的建设,完善信息化合同管理系统,进而全面防范控制合同风险,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除了需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因素以外,工期较长以及投资较大等项目特征也是增加项目风险以及提高项目协调难度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公司对海外项目各个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详实的分析,制定出妥善、可行的应对和管控方案,并建立系统、完善的项目风险管控体系,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处理海洋项目风险隐患,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加快公司国际发展战略的实现。
1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风险特点
1.1地质以及海洋环境方面的风险
地质以及海洋环境风险是海洋石油工程难以回避的重要风险因素,潮汐、大风以及高盐分等复杂气象以及环境条件,都会对海洋石油工程的正常进行以及建设成本带来极大影响,而地质方面的风险因素,主要是指海洋石油工程的开展前夕,对整个海上施工地质环境了解不充分,导致后续施工过程中原方案不可行,施工成本增加[1]。
1.2项目所处区域政治环境风险
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政治风险主要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状态存在差异,部分国家的社会稳定性较差,甚至还有部分地区正处于战乱状态,这些情况会对海洋石油工程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工程正常开展带来极大影响。
1.3项目东道国经济政策风险
项目东道国经济政策是海洋石油工程海洋项目必须面对的挑战,也是会对海外项目带来极大影响的关键因素,会导致项目东道国经济政策发生变动的要素较多,除了东道国自身经济状况、市场发展规划等内部因素,还包括东道国国际地位、国际话语权甚至其他大国的干扰等外部因素,如果项目东道国外汇管理以及石油税率等方面突然出现一定的变动,会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效益甚至工程正常进行带来极大影响。
1.4国际油价方面的风险
国际石油价格处于不断波动的势态,就近几年而言,国际石油价格长期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而海工作为中国唯一集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设计、陆地制造和海上安装、调试、维修以及液化天然气、炼化工程为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公司,国际石油价格的高低会对海洋石油工程数量以及项目利润带来极大影响。
1.5海洋石油工程自身风险因素
海洋石油工程自身存在的风险因素,也是影响工程正常开展以及项目效益的关键要素之一,其中主要包括项目合同风险、工程财务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施工作业风险以及技术工艺风险等,由于海洋石油工程普遍存在投资金额更大、涉及到的专业领域更多以及质量标准更高等特点,再加上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材料在工程建设当中的应用,无形中提升了海洋石油工程技术、设备、材料、资金以及人员等风险的发生几率[2]。
2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项目风险识别意识较为匮乏
海洋石油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意识,关系到是否能够把控好工程建设进度,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以及是否能够提前发觉风险隐患,这对海洋石油工程风险管控工作水平以及项目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我们对风险识别意识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在国际市场风险因素识别方面的实效性、全面性以及详实程度也较差,通常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项目回报率的研究方面,对工程项目相关风险因素的定性分析、科学判断以及理性预防等工作不到位,不仅会对海外项目正常进行留下了巨大的威胁,也不利于持续推动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3]。
2.2项目风险管控体系以及专业风险管控机构方面的不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国际海洋石油工程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在不断提升,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技术工艺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的风险评估以及管控工作也逐渐向着更加专业、系统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发展时间也较短,导致项目风险管控体系以及专业风险管控机构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与不足,比如,受项目实践经验较少等因素的影响,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风险评估和管控机构大多存在工作模式较为粗放的现象,除此之外,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也是制约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风险管控体系以及专业风险管控机构快速发展的要素之一。
3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各阶段风险管理措施
3.1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投标阶段风险管控工作
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投标阶段的风险管控工作,可以划分为投标前的风险评估、投标期间的风险管理以及投标结束后的风险总结等环节。首先,投标前的项目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是着眼于整体层面对工程相关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这需要组建由各个领域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的项目风险评估委员会,从项目外部风险以及内部风险两个层面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其中,项目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工程区域地质和海洋环境特点,东道国社会环境稳定性、经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宗教习俗等,而项目内部风险因素则需要根据自身资金、技术水平等综合实力,对工程施工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以及合作方风险等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汇总各方面风险因素分析和评估结果,遵循集体探讨、民主决策的方式决定是否参与该工程的投标。其次,投标期间的风险管理是关系到工程投标结果以及项目效益的重要环节,其风险管控工作主要涉及到投标决策风险、投标文件编制风险以及合同谈判风险等几个方面。投标决策风险一方面需要对项目业主方信誉以及竞争对手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详实的收集和分析,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招标文件中的技术文件以及投标规则进行深入研究;投标文件编制风险主要指是否能够根据项目特点编制高质量的技术方案,以及在尽量保证企业自身项目利润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报价,这是关系到工程企业是否能够中标的关键环节;合同谈判风险主要是指企业谈判人员需要采取妥善、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将合同中的不合理条款以及风险因素进行排除或转移,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合同中相关方的职责以及索赔条款进行明确,这对合同谈判人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合同谈判人员具备工程项目实际参与经验,更需要谈判人员对东道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有着全面、深入地了解。第三,投标结束后总结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由项目投标小组以及风险评估小组对投标期间的各项工作及其风险因素进行汇总、整理,并将最终形成的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投标风险数据库交由工程执行部门,一方面可以为工程项目后续执行阶段提供更加详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高工程项目风险管控工作质量。
3.2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执行阶段的风险管控工作
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执行阶段风险管控工作成效,对工程整体建设进度、建设质量、项目投入成本以及项目利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需要企业在保证项目风险管理实效性的基础上,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效率,从而为海油石油工程的正常、有序开展以及企业项目效益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保障。海油石油工程海外项目执行阶段风险管控工作需要企业建立专职、专业的风险管控体系,主要是由风险预警监控、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估以及风险应对等环节组成的项目风险管理闭环。首先,需要提前建立健全的项目风险评估程序、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缓解计划以及风险应急方案,一方面为项目执行阶段风险管控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项目执行阶段风险管控工作的高效开展。其次,规划合理、有效的项目风险识别流程,是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执行阶段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项目风险的识别,可以召集项目各环节的负责人以及各领域的专业人员,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对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汇总,并编制出项目风险识别登记表,以便为后续的项目风险分析工作以及跟踪管控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第三,项目风险分析工作主要是通过矩阵分析法等手段,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分析,主要是从风险因素发生概率、风险因素对项目成本和建设进度产生的影响程度等几个方面,对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各个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类型、危害级别以及处理优先级等方面的划分,并针对危险等级以及影响程度较高的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项目风险因素登记表进行调整和完善,最后按照提前制定好的项目风险管理预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妥善、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第四,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风险监控工作,一方面是根据项目风险因素登记表,针对未发生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监控,以便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妥善处理相应风险,进一步降低项目风险对工程项目正常开展以及项目效益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对已出现风险的处理过程以及最终处理成效进行跟踪监控和分析,确保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风险管控工作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原有项目风险发生的新变化以及新出现的项目风险,最后将项目风险监控分析相关数据信息更新到项目风险数据库当中。
3.3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完工收尾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
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完工收尾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组织项目投标团队以及项目管理团队相关人员开展风险管理交流讨论活动,并对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以及管控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一方面需要对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和有效措施进行总结和归纳,另一方面还需要深入挖掘和改进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失败和不足之处。除此之外,公司还应加大项目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力度和资源投入力度,比如,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建立更加科学、健全的项目风险管理模块以及防范预案,提高对项目风险的反应速度以及处理质量,推动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专职化、专业化以及规范化发展,以便能够不断完善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风险管控体系,促进公司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4结语
总而言之,项目风险管控工作作为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之一,无论是在保证工程正常、顺利开展方面,还是在保证海洋石油工程企业项目效益以及企业持续发展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控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除了应加强项目风险管控体系以及风险管控模式的改革完善以外,更应立足于国际发展层面,加强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加快专业项目风险管控机构发展步伐,从而为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更多的助力与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放,段梦兰,张龙.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海洋油气项目集风险管理[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03):6.
1.建筑施工常见风险
建筑施工阶段中常见风险类型多样,例如市场环境、政策方针会对建筑工程产生负面影响。为有效抑制风险作用,建筑工程施工应审时度势,做足充分准备、掌握优质信息,明确市场动向,针对施工中容易引发的变更现象做好预防控制,创设补救方案措施,引入保险、索赔手段,降低风险影响损失。倘若没有树立良好的成本控制目标,仅注重提工期、赶进度,便会引发经济风险。因此应有效树立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意识,施工人员应提升敏锐洞察力,引入有效防控措施降低风险影响,基于信息汇总、前期调研,科学掌握建筑材料价格波动状况,实施采购管理把关。还可通过风险转移、有效分散、优质施工建设策略,抑制风险作用。施工生产实践阶段包含项目投标、组织建设、经营生产、验收竣工结算等具体内容,因此必然包含较多风险影响,例如材料风险、施工技术风险、管控风险、安全建设风险、机械设备应用风险、财务及法律风险等。针对不同风险因素影响,应采取适应性预防控制策略,优化施工管理效果。
2.建筑施工风险影响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令建筑行业环境日益更新,发展渠道逐步拓宽,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施工建设水平要求也日趋细化、全面,因此进一步增加了建筑项目施工管理难度。同时令实践进程中增加了较多不良风险因素,将会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投入、成本效益目标实现、结算履行、施工建设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对于一些规模庞大的建筑工程,需要投入可观数量的成本资金。倘若受到不良风险影响,便会引发决策失误、资金周转断裂、支付不利、合同管理效能不强,履约行为不佳、影响项目工程形象与施工企业声誉,形成质量事故及不良经济损失等问题。为此,优化建筑施工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管控策略,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效益目标,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
3.建筑施工风险管控科学策略
3.1建筑施工风险有效识别
要想提升建筑施工风险管控水平,优化实践效果,应优选风险控制方式,做足全面分析研究,进行风险因素有效识别,进而综合判定风险等级、影响作用状况。有效的识别风险方式包括路线研究、角度分析、侧重点明确等。为优化风险识别效果,应依据风险控制对象做好各项因素比选衡量,进而合理制定风险控制分析方式。就建筑施工工程而言,应进行施工特征分析、现场环境风险因素识别、施工进度状况分析与具备风险管控资源研究。例如对某类建筑分项施工工程,为优化风险识别,在项目开工前期,基于现场环境尚未构建,较多风险因素没有全面显现,为此可引入资料分析、专家研究、综合调查探寻等方式做好风险识别,为有效管控施工风险,识别路线优选尤为重要。因此应依据建筑施工工程各个承包标段实施有效分析,就具体施工工序展开风险识别。在施工前期,应依据类似项目进行合理对比预测,并做好施工工序完善模拟,准确进行风险源头预警测评,明确风险事件成因以及相应转化管理客观条件。可将各类建筑施工分项项目或分部工程视为具体风险辨析单元,做好动态风险管控。对于风险辨析较为复杂的建筑施工项目,可依据较小规模工程单元展开风险辨析,例如依据分部工程进行研究,或做进一步细化分解,依据分项项目展开风险管控。引发建筑施工风险因素类型多样,各个相同属性项目施工手段、工艺、客观风险条件环境均包含相似内容,因此可通过风险管控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借鉴类似项目风险处置方案优势提升风险综合控制水平。还可引入专家咨询、跟踪调查实践管理模式,创建建筑目标工程优质风险预测控制体系。
3.2建筑施工风险科学管控机制建设
为夯实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控基础,可应完善管控风险机制体系建设,优化实践管理效果。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具体建设规模、风险等级水平、管控标准、实践目标与现有资源管理集成、内部环境状况等,均对机制建设产生综合作用影响。因此应在机制建设实践中,引入员工积极参与,并设置专项管控岗位,为机制建设营造完善保障。同时应组建良好的风险控制机构体系,涵盖负责人、实践操作人员与专项技术人员,还应吸纳外界人员共同参与,完善制度保障、领导管理与组织建设。应依据建筑施工风险成因、具体发展状况实施动态跟踪调控,并基于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明晰权责利关系,令建筑施工管控风险体系形成良好、完整的有机整体。
3.3建筑施工风险优质管控
为优化建筑施工风险管控,首先应做好战略目标规划、明确相关操作标准、整体环境状况。对于实际存在风险应做好有效识别分析,科学评估研究,衡量风险影响具体作用标准及发生机率。而后应选择良好的施工风险管控策略,明晰操作制度,创建有效的风险反应方案及实践手段、控制制度。对于风险管控效果应进行动态管理评价,做好风险管控效能、水平、不足缺陷的优化管控机制评估总结,并高效完成风险管控上报工作,做好相关操作流程的进一步优化更新。风险偏好各异现实存在,为有效降低建筑施工风险影响,应由企业风险偏好意识入手,令其体味到建筑施工风险形成的严重影响,进而在重视管理中,降低风险作用。同时,针对施工环节应做好工程保险,促进风险转移。可通过三方保险,对建筑安装施工、设备机械应用、高空作业、危险项目操作、意外人为事故、自然风险影响引发的经济财务损失、人身安全威胁做好补偿管理,进而激发风险转移。当前,我国针对建筑工程保险的实践服务类别相对有限,操作款项内容陈旧滞后,无法全面符合建筑市场快速扩充建设需求。因此,应对款项进行更新设计,依据建筑施工风险类别做好完善补充,明确施工保险费具体出处标准,令工程保险操作有据可依,真正创建完善的建筑施工风险保障。
建筑施工单位还应做好管控机制创新,优化实践工作秩序,为风险决策制定创设优质环境。应引入矩阵管理模式,发挥项目经理核心管控职能,并成立专项风险管理机构,做好优化监督控制。另外,应强化合同管理,引入谈判模式,有效限制风险因素的进一步扩充。应针对责任免除各项款项内容做好细化分析,不应盲目准许各项业主方提出的免责要求。应确保双方风险的有效划分与明确规定,进而赢取合同谈判主动,保障施工方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在承接施工项目后,应同供应施工建设材料方科学签订相应合作合同,进而有效预防施工材料价格上涨给施工方引起的不良经济损失。同时应优选具有良好经验资质的工程分包方,进而促进施工风险的进一步转移。另外施工方应科学引入现代化施工工艺技术、优质施工方案,体现创新科技效能价值,赢取行业竞争主动,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优势特征,跟上时代潮流,开创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新局面。
4.结语
总之,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风险因素不良影响,风险管控科学作用,我们只有明晰风险来源,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科学实践策略,才能缩减风险作用影响波及面,有效实现良好的成本效益、质量工期、安全施工建设目标,抑制风险隐患,提升工程建设水平,并创设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科]
通信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个方面,其中外部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发展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社会通货膨胀、金融领域改革和国际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通信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影响;内部风险则主要是在通信企业自身的管理过程中,通信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在管理内容、制度约束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偏差都可能为企业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
当前我国的通信企业主要是集中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独大这样一个局面。移动、联通、电信都是特大型企业,均为境内外上市公司,其财务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效果,但必须注意到的是,虽然企业规模庞大,但不存在多级分支机构,如省、市、县甚至到乡镇的财务管控。因此,有效地管控和规避财务风险是通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胜的前提,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必须从根本上加以重视。
二、当前我国通信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方面的主要问题
1、对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不够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的任何经营行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从我国各个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不少企业往往只是重视财务工作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保障职能,没有及时发现和清楚看到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这为通信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当前我国通信企业对财务风险管控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是看到了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收益增长,并将其作为财务工作业绩的主要方面。然而,当前我国通信市场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人们对于通信运营商和通信服务有了更宽广的选择余地,通信消费不旺的现象越发严重,这些都是财务风险爆发的重要导火索。很多通信企业的管理者却没有及时看到这种变化,在管理手段上未能及时跟进,同时也没有很好地激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的风险防控意识,使得财务风险管控环节越发薄弱。
2、财务管理制度不能满足现实要求
通信企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成本回收需要较长的运行周期、服务项目众多且存在时间较短,这些都是通信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所在。因此,通信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必须科学地分析各种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当前我国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风险的分析、防控和评估等方面的关注度不够,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和约束。很多通信企业都建设有财务日常管控系统,用于管理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但是与财务日常管控系统配套的操作流程、跟踪机制和补救措施却不够完善,对于各个风险点的覆盖也不尽全面,对从海量的数据中揭示具体的风险难以起到支撑作用。另外,通信企业在内部检查制度方面仍有待完善,对于收入确认、收入资金稽核、成本核算、工程资产核算等大项工作检查落实不够具体,没有严格落实检查流程,往往是按部就班地当作例行性工作来开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过场”现象,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通信企业属于信息含量高、技术更新快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对员工的能力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够胜任实际的管理工作。但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当前我国通信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素质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很大程度制约了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影响了财务风险管控的水平。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工作专人负责制落实不够严格,对于相关岗位人员的从业门槛把握不严,存在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兼职的现象,这极大地影响了通信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正规化水平。二是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得不到与时俱进地提高,财务方式方法长期停留在传统水平上,对日常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很多新问题缺乏创新性的解决措施,难以以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开展工作,对于很多潜在的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敏锐性,影响了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通讯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通信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意识
通信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与垄断性的服务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便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这种发展形势和经营行为本身就会产生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防止盲目地追求经营规模和投资数量,应当提高财务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强化财务风险管控的常态化运行机制,从企业发展战略的大局着眼,科学地谋划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一方面,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切实革除以运营资金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思想,将企业投资、筹资、资本结构、财务风险预测与控制及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也纳入到财务管理活动的整体框架中来,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内部人员从上到下都对财务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思想上的统一性,确定行动上的一致性,力争营造一种良好的风险管控内部环境,并将其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通过多种措施,固化成一种常态化的财务管理工作。
2、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确保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我国通信企业需要重点加强的方面。首先,制定科学的财务风险管控策略。在投资决策管理上,针对国内金融市场存在的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等内容,进行项目评价和预测,运用财务管理的相关方法,对投资项目的货币时间价值进行分析、预测、比较,从而选择最佳方案。在融资决策管理上,选择正确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渠道,做好充分调查、研究工作,切实避免决策上的盲目性,以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大局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在集约化财务管理上,通信企业必须逐步实现集中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等,建立完整的利润分配制度,促使各地分公司成为收入和成本中心,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由分散型向集中型的转变,精化管理层次,提升财务管理层次,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并最终消除和避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其次,加强企业内部检查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风险管控工作。重点是要对员工是否严格遵循客户服务准则、财务人员有无舞弊现象等进行检查,并将这种内部环节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做到实时跟踪、实时反馈。最后,要完善财务日常管控系统,强化对财务风险的分析和管理工作,对重要风险实行派单处理,跟踪活动效果。同时系统需具备对日常会计核算质量的及时校验、自行纠错、实现月末关账前系统强制整改的逻辑设置功能。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素质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现已作为化疗静脉给药的重要途径,与传统静脉给药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给药相比,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疗效[1]。PICC置管有着不可预测的风险,可出现系列并发症,导致留置管失败。流程管理是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改造、完善,以持续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管理方法[2]。为了减少PICC患者的并发症,控制置管风险,我科进行了PICC流程管理再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血液病化疗患者PICC置管463例的相关资料,其中男243例,女220例;年龄18~76岁,平均(48.5±11.6)岁;白血病155例,淋巴瘤87例,多发性骨髓瘤8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75例,其它64例;首次化疗124例,多次化疗339次。将流程管理前(2011年1~12月)225例视为对照组,将流程管理后(2012年1月~12月)238例视为实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PICC置管常规进行护理及管理,即置管前宣教、置管中配合、置管后维护;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流程再造。
1.2.1 加强组织管理 成立PICC置管质控护理小组,质控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由科室临床护理经验丰富、PICC置管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担任,成员由科室专业护士组成。质控小组根据我科置管现状,结合PICC置管技术准入要求,进行PICC置管流程改进,并制定流程管理考核标准。
1.2.2 培训及考核 通过参加外出、医院及科室组织的“PICC置管临床规范应用”学术讲座,原则上护师以上职称人员需取得“PICC置管资质证书”。要求每位专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PICC置管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能处理置管出现问题,有一定风险防范评估能力,质控小组定期进行目标考核。
1.2.3 内容 ①操作前:对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主动了解其情绪、病情,查看患者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报告单及收集其它基本资料;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做好患者宣教工作,让其缓解负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静脉给药条件进行评估,并汇报给PICC置管质控小组,质控小组进行相应会诊,选择首选静脉和备用静脉,进行置管安全评估,制定风险规避措施;准备好PICC置管所需用物及环境;做好置管宣教工作,告知置管的配合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操作中:再次给予解释、安慰,尽量让患者取舒适位,操作者态度和蔼,严肃认真,严格按流程规范无菌操作。③操作后:置管成功后,建立维护登记本,进行交接班,有利于管道及时维护,向患者发放PICC置管维护手册,确保置管安全使用;护士长及质控副组长定期检查及询问患者,内容包括:责任护士健康教育是否到位?是否按要求进行正压封管、更换敷贴及肝素帽,对出血、静脉炎、堵管、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处理是否及时;科室定期召开质控会议,进行PICC置管风险进行反馈、总结、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以利PICC置管质量持续改进。
1.3 效果评价 ①采用我院“PICC置管质量考核标准”及“化疗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两组患者PICC置管质量及满意度评价,总分均为100分。②统计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
1.4 统计分析 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ICC置管质量考核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见表1。
2.2 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例次共18次,分别是穿刺点出血5例、静脉炎4例、导管移位3例、穿刺上肢肿胀3例、血栓形成1例、导管阻塞1例、局部感染1例,对照组并发症52例次,分别是静脉炎13例、穿刺点出血10次、穿刺上肢肿胀9例、导管移位7例、导管脱落5例、血栓形成4例、导管堵塞3例、导管感染1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明显(χ2=21.79 P
3 讨论
PICC作为一种静脉化疗途径在临床应用已突显出许多优势,但PICC置管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操作各过程中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风险中人为及系统因素[3,4],进行PICC置管流程再造是确保医疗安全,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体现。
血液病化疗患者静脉用药时间长,药物毒性大,且疾病及药物原因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凝血功能障碍,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等诸多因素,可能造成PICC置管感染、管道滑脱、穿刺部位出血、穿刺上肢肿胀等并发症;如果护理健康教育不到位,既不能满足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又缓解不了患者焦虑悲观情绪,致使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治疗依从性相对降低。通过流程再造,加强PICC置管质量过程监管,避免了因护士个人水平、能力不足而造成的缺陷[5],让护士主动学习,业务水平提高,在PICC置管各阶段规范操作及做好风险防控管理,及时发现并能正确应对风险,因此流程再造后考核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置管并发症明显减少,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重视PICC置管流程管理,严格操作规程,是控制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符合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医改政策,优化流程管理是一项有效的医疗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赖婉雯.血液病化疗患者留置PICC 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121-122.
[2]苏凤兰.流程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28(15):2906-2908.
(Sichuan Zhongcheng Coal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Chengdu 610072,China)
摘要: 在建筑市场中,任何项目均有风险,协作项目的风险尤为突出。完善协作项目风险管控体系,规范协作项目风险管控流程,提高风险管控制度执行力,加强对协作项目的有效管理和监督,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多种项目管理模式协调发展,对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及稳步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any project has risks, especially the collaborative projects. To improv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collaborative projects, standardiz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rocesses of collaborative project, improv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executive power and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oversight of the collaborative project can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nd is essential for the expansion of business economic scale,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the steady,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 : 建筑施工企业;协作项目;风险管控;方法
Key words: construction companies;collaborative projects;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methods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151-03
0 引言
在现代建筑市场中,协作项目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市场经营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协作项目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如何规范风险管控程序,加强协作项目风险管控能力,防范和规避协作项目经济、法律等风险,确保企业经济效益和维护企业社会声誉已是当务之急。
1 协作项目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协作项目的存在是一种市场需要,协作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重点是对项目风险进行管控。然而,受自身管理实力、项目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协作项目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1.1 协作准入制度不健全,项目投标风险较大 在企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方面,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缺乏足够的思考和规划。基于眼前暂得利益的考虑,在协作项目准入方面,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没有一套系统的评估制度,对项目合作人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综合管理能力等因素缺乏严谨的、完整的、具体的考核标准,项目协作准入的随意性较大。协作项目在经营方面有着或多或少的资源关系,对项目的获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然而,在项目投标过程中,协作合作人单纯依靠所谓的“关系”,并未认真研究招标投标市场政策和招标文件规定,或者恶意要求使用资质围标,恶意使用投标所需专业技术人员注册证书,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社会形象、资质和注册人力资源声誉造成了较大风险,影响了企业在建筑市场上的良性发展。
1.2 项目分布点多面广,实施过程风险偏大 目前,稍具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具有多个资质,专业涉及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公路、桥梁、地基与基础,甚至矿山、隧道等领域,这就决定了协作项目类型多样、地域广等特点,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造成了一定难度。协作项目的分布点多面广,各个专业工程的跨度较大,部分项目处在偏远山区或人烟稀少的地区,而建筑施工企业在各个专业工程领域的人力资源有限,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协作项目的安全、技术、质量、进度、工期、资金坐支等风险必然给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经济、法律乃至政治风险,造成经济效益得不偿失的现象。
1.3 风险制度执行力不够,风险管控效果欠佳 当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比较重视承包项目的风险管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承包风险抵押、安全风险抵押、民工风险抵押制度,积极防范协作项目实施带来的各种风险。然而,绝大部分协作项目合作人还没有完全认同这些管理制度,总认为建筑施工企业管得太紧、办事程序复杂,办事效率较低,对企业的风险管控持消极不配合态度,不及时完善业主合同、内部承包协议的签订手续。同时,建筑施工企业针对“管松了要出问题,管严了合作人不配合”的现象暂时未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导致现有风险管控制度的执行力不够,执行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的现象。
1.4 合作人综合实力不强,企业面临后期风险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对协作项目合作人缺乏有效的评估,往往会出现协作项目基于特殊原因通过了项目评审,或者协作项目没有进入评审程序就得到默许进行施工,企业并不能真正掌握项目合作人的真实综合实力,面临着后期项目实施过程的各种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对施工条件变化、人工材料涨价、管理不到位等因素造成可能损失时,协作项目合作人优先考虑自身利益,而不会考虑项目整体的运行,工程项目往往会因此陷入困境,合作人也会甩手走人或者与企业解约。作为合同主体,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业主、建设行政部门的责任追究风险,乃至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2 完善协作项目风险管控的方法
针对协作项目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规范项目协作风险控制和实施过程风险管控方面着手,完善协作项目风险管控及决策机制,加大风险管控力度,提高企业防范、控制、规避风险的能力。同时,对协作项目合作人要提高服务质量,做好耐心解释、换位思考工作,强化多层次、多元化的合作,吸引真正具有综合实力的社会资源进入企业,促进企业经济良性发展。
2.1 提高协作准入门槛,防范项目合作风险 根据市场行情,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协作项目预先制定项目合作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人力资源实力以及管理费标准,对潜在风险较大的专业工程设置协作禁区,提高准入门槛,积极防范合作风险。协作项目向建筑施工企业提交协作申请之时,由经营部门牵头,财务、合同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投标等部门配合,对协作项目合作人的资格、资信度、技术实力、经济实力、工程管理能力等进行严格的全面审查,达不到规定标准的项目拒绝合作。此外,在协作项目投标、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逐步完善《协作项目合作人综合实力评估表》,职能部门配合据实填报,由企业相关领导签字审批后由合同管理部门、经营部门、工程管理部门、投标部门存档备案,作为合作人后续项目考察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2.2 规范项目投标程序,有效控制投标风险 近年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加强和规范施工招投标活动的政策,对招标准备、扩大市场竞争、招标文件编制、投标资格审查、串标行为查处、项目监管实施等十二个方面作了更严格的规定,明确规定将加大建筑施工企业投标资格的审查力度,进一步规范评标工作程序及行为,对恶意低价中标、围标、串标等行为加重处罚力度,建筑施工企业投标违规行为将计入建筑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企业的信用度将受到降级,1~2年内禁止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施工投标等处罚。在协作项目投标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的投标、经营、合同管理等部门认真研究各类协作项目管理的文件规范,深刻理解并灵活掌握文件规定,吃透文件精神,严把协作项目报价关,严格控制恶意低价中标、串标、围标痕迹过于明显,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合理规避投标过程的相关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工程专业人员执业(职业)资格证件管理力度,努力降低专业人员证件因协作项目投标文件使用带来的风险。
2.3 完善合同评审制度,积极组织合同谈判 针对协作项目,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合同追踪制度和信息反馈渠道,建立由造价、技术、安全、财务方面专家组成合同评审小组。协作项目中标后,合同管理部门合同评审小组及协作项目合作人,深入研究合同条款、业主特殊要求与规定,对业主合同进行评审,充分预测合同风险,采取积极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有效减小合同风险量。合同评审通过后,造价、财务、安全、质量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合同谈判工作,一般项目以协作合作人为主,企业派员参与谈判进行把关。重点、重大项目企业派专员负责,和协作项合作人共同与业主进行合同谈判,在挖掘合同潜力的基础上,力争扩大合同预期效益。
2.4 及时签订业主合同,完善内部承包协议 实际工作中,协作项目合作人主观上认为只要上缴管理费,其他的事情建筑施工企业就不能也不必多管,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导致合作人不积极开展业主合同签订工作,工程项目已施工较长时间却未签订施工合同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在协作项目合同管理工作中,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部门应根据协作项目备案情况,积极与项目合作人沟通,必要时可以通过电话、书面等方式与项目业主涵接,按照《建筑法》、《合同法》有关规定,在合同可控的前提条件下及时签订施工合同。在签订业主合同的基础上,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安全管理、工程管理、法律、人力资源等部门应从服务和监管的角度,按照企业项目内部承包管理制度,与合作人及时签订项目内部承包协议、安全目标责任书、质量目标责任书,以及廉政合同和人事劳动合同,防范和规避协作项目在安全、质量、行政监管、社会监督等方面的风险。
2.5 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全面实施动态管理 协作项目的过程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项目管控措施到位对于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有着积极作用,在过程动态管理中宜做到松紧有度、全面监控。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质量、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应积极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协作项目监管细则,对项目安全、技术、质量、经济运行等方面实施动态监督管理职能,加强施工现场各种管理要素的控制,对项目的材料供应、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实施全过程监督控制,确保项目风险处于受控状态。建筑施工企业还要强化服务意识,设置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工程综合服务团队,分专业分行业加强对项目安全、技术、质量、造价等方面的服务指导,及时解决项目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协作项目整体经济效益。
2.6 增强资金风险意识,严格资金支付程序 协作项目在资金使用上面临的风险较大,部分项目承包人素质不高,潜意识里希望尽快尽多领取工程款,会通过与业主、监理勾兑套取或透支工程款,这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这种现象,企业要增强资金风险意识,主动与协作项目业主、监理保持经常、必要的沟通交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内部监督控制的同时,防范和杜绝项目承包人透支工程款而不用于项目本身施工而带来的经济和法律风险。在资金支付方面,进一步完善工程款支付程序,在确认工程款到账情况下,由协作项目合作人填写付款申请表,通过专业公司/办事处初步审核,安全管理、工程管理部门签署付款意见,审计、财务部门根据协作项目内部承包协议和承包人履约情况进行审定及合理支付。
2.7 协作项目总体评价,建立协作资源数据库 通过对协作项目实施风险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对合作人的实际施工能力、经济实力、管理能力、资信度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综合评估,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确定协作项目合作人的综合能力水平。对综合能力不合格的合作人,在再次合作时可采取不合作或提高风险保证金缴纳比例等措施,以避免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在对协作项目总体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协作资源数据库,在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充分利用和发挥协作资源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开拓新领域做好铺垫工作。通过协作项目的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在每个专业资质方向发掘2~5名优秀的合作人,并通过对协作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完善协作项目承包管理制度和办法。同时逐步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核心施工管理团队和项目内部承包团队。在后续的协作项目合作中,选择信誉良好、资金实力较强、技术力量雄厚、管理能力较强的协作项目合作人。
3 结束语
在协作项目的风险管控中,建筑施工企业只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管控制度的执行力,严格执行风险管控流程,建立协作资源数据库,强化协作准入和项目过程管理;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果,加强对协作项目的指导,就能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为企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积极保障,有效推动企业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广州地铁新一轮线网建设中,有11条线(段)工程同步建设,累计同期在建360多个工点,遍及全市各区。在如此大规模、高强度的建设形势下,加上技术与管理力量的不足,加剧了安全风险管理的难度。
针对以上现状,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地铁”)建立了安全风险分析与评审制度,通过施工单位自身排查、分析风险,并组织风险评审,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加强监督管理,通过实施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实现工程建设风险的及时辨识、分析、处置与消除,减少工程建设风险的发生,避免或降低事故、险情事件的发生。
风险分级
按技术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从危险性大小依次为Ⅰ、Ⅱ、Ⅲ、Ⅳ级。Ⅰ级表示是极其危险的、不可控的、不能继续作业的;Ⅱ级表示是高度危险的;Ⅲ级表示是中度危险的;Ⅳ级表示是一般危险的。风险等级可通过制定有效的针对性安全防范措施进行降级。
按管理层级划分,将风险等级为Ⅰ级、Ⅱ级对应的风险点划分为总公司级;风险稍小的Ⅱ级对应的风险点划分为总部级;Ⅲ级对应的风险点划分为中心级,重大的Ⅲ级风险点可为总部级;Ⅳ级对应的风险点划分为项目部级。
总公司级风险点:重大风险源、过江隧道掘进开挖、穿越既有线路、超深基坑开挖、周边环境很复杂等工程。
总部级风险点:较大风险源、爆破工程、深基坑开挖、穿越复杂地质条件等工程。
中心级风险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盾构始发、到达、开仓作业,高大模板支撑,起重吊装,隧道开挖,轨行区安全等。
项目部级风险点:日常施工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源,盾构掘进等。
风险分析与过程管控
新线新建工点(含车辆段工程)在开展风险分析与评审前,必须做好“四个报告”(地质补勘、房屋调查鉴定、管线调查评估、周边环境调查报告),作为风险分析与评审的基础。项目开工之前,施工项目部按照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指南》(建质[2012]56号),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工程地质补勘、房屋调查鉴定与调查、管线调查评估和周边环境调查,形成“四个报告”,作为开工的必备条件,并纳入开工前安全交底及安全验收范畴。
各施工标段,由法人单位组织开展工程重大风险分析与评审工作,编写风险分析评审报告,并组织专家评估咨询后,作为工程风险防控的重要指导意见。为落实施工企业的主体责任,积极发挥施工单位各层级(集团、分公司、项目部)管理与技术优势,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的特点,要求由施工企业法人单位牵头,对本企业中标广州地铁的所有工程项目逐个标段进行工程风险分析,从项目部、分公司、集团公司三层次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分级落实防控责任人,组织内部或外部专家进行评审,形成《重大安全风险分析与评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送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业内专家对《报告》进行咨询与检查,提出意见或建议;再由企业法人单位组织修改、完善,编制专项方案和责任人,严格组织落实实施。
每月,各施工项目点组织进行安全风险源的辨识、动态更新,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召开评审会,全面分析与评审。
每季度,各工程中心组织所辖工点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动态更新评审工作,并对其进行初步评审后报质量安全部。质量安全部组织总部季度安全风险排查动态更新评审工作,并将结果上报总公司安全监察部。
每年年初,各工程中心组织所辖工点开展本年度工程安全风险排查评审工作,并对其进行初步评审后报质量安全部。质量安全部组织总部年度安全风险排查评审工作,并将结果上报总公司安全监察部。
监督与考核
广州地铁建设事业总部将安全风险管控情况纳入各工程中心、各部(室)年度安全责任目标考核。通过安全会议、安全检查等形式不定期通报安全风险管控情况。对现场单位制定安全奖罚制度,按照奖优罚劣,奖罚平衡原则,对现场违章行为、不安全状态进行经济处罚,将每季度所处罚款项,全部用于奖励各条线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排名前列的单位。针对问题隐患重复出现的标段,采取约谈单位负责人、通报批评等形式督促落实,纳入企业诚信综合评分。
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单位)未履行管控职责,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质量安全部将根据总公司、总部相关规定,采取约谈、通报等形式督促整改。
建立了安全生产联动工作机制,一年组织两次约见施工企业上级单位(如中国中铁股份、中国铁建股份、广东省建工集团、广州市建筑集团),两家单位高层领导,面对面沟通,做到信息互通,形成上级单位、法人单位、项目部三个层级齐抓共管局面。
应用案例分析
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线施工2标为例,介绍风险分析与评审的实施情况。
风险分析
八号线北延段施工2标按陈家祠站、陈家祠站前暗挖段、陈家祠站―彩区间、彩虹桥站(含连接通道)、彩虹桥站换乘节点、彩虹桥站―西村站区间共6个工点分别进行了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估。(见图1、2)
本标段共计辨识出Ⅲ级以上安全风险点15个,其中:Ⅰ级风险0个,Ⅱ级风险9个,Ⅲ级风险6个。
以陈家祠站的Ⅱ级以上风险及保护措施为例:八号线陈家祠站前暗挖隧道施工对运营中的一号线陈家祠站的影响主要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如果超前支护措施不强、工法选择不当、隧顶失水固结引发地层沉降变形和土体扰动偏大,会导致一号线陈家祠站轨面沉降、地铁一号线的停运或结构破坏,造成施工安全风险。
风险预防预控措施
鉴于陈家祠站前暗挖隧道上方所处的特殊环境条件,直接的保护措施难以实施。因此对于地铁一号线陈家祠站的保护,主要通过控制陈家祠站前暗挖隧道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土体扰动和沉降变形来实现。根据以往经验和陈家祠站及其周边环境状况,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1.管理措施。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并建立联动机制;编制暗挖隧道的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履行审查批准程序;建立并实施领导带班制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做好各项演练;数字化管理平台软件切实运用到各项管理制度、风险管控措施和专项方案中;做好各项方案、预案的交底工作,并对作业层人员进行作业前风险管控交底和培训。
2.技术措施。暗挖隧道下穿一号线陈家祠车站,范围内施做大管棚超前支护,首先施做不受既有围护结构影响的部分,待开挖至既有围护结构并拆除后,再施做剩余的拱部超前大管棚。暗挖隧道采用非爆破开挖以减小对围岩的扰动。暗挖隧道施工严格遵守“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方针。在完成对一号线陈家祠站主体段穿越后,及时施做二次衬砌。制定专项监测方案,设置自动监测系统对运营的地铁一号线受影响段实施全过程动态监测,确保一号线运营安全。
风险过程化管控的若干举措
鉴于该工程具有施工风险点多、等级高,工程规模大、结构形式多,技术难度高、工程地质复杂的特点,广州地铁将其列为公司级重点工程项目,要求施工单位和项目部按公司重点工程管理要求,每周按时向广州地铁报告项目相关情况,进一步加强对该项目的管理,并做好以下工作:
1.将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列为一级,由广州地铁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专家审批。
2.专项方案必须严格按广州地铁和中铁二局的专项方案管理办法和规定履行编制、报批、交底、实施、变更修改程序。 提出了7个一级专项方案。
3.施工单位成立风险管理和技术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帮助和指导,施工单位及项目部应定期向“中铁二局广州地铁土建工程管理和技术专家组”报告工作情况。关键环节和重大专项方案实施前,两级专家组必须共同赴现场进行交底和指导。
4.部署实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各关键工序和环节进行有效卡控,使各项管理制度、风险管控措施和专项方案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
5.按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紧急情况下响应及时、处置得当。
应用成效
长期以来,信贷风险就是银行业乃至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信贷风险仍然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众所周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中国金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巨额不良资产以及低下的银行经营效率便是中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集中反映。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势必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方法、度量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同时,还应该根据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继续探索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即基于上述问题作为出发点,设立部分量化指标,对信贷风险管控内容进行动态评价,既有对过程的评价,也有对结果的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对整体单位或个人进行绩效奖励以及职务晋升一种依据。
本文中信贷风险管控效能评价包括四个内容,分别为支行评价、任期内行长评价、管户客户经理评价和营业网点评价。信贷风险管控效能评价要坚持授信尽职为主旨、指标体系为框架、信贷资产质量为内容、处理措施为保证等四个基本原则,评测结果可以将应用于信贷人员的行政奖励和处分、经济奖励和处分以及单位业务的停牌和扩大授权等。
一、支行经营效能评价
对支行经营效能评价分八个模块,分别为贷款质量状况、新发放贷款质量状况、贷款分类偏离度、贷款分类迁徙率、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贷款综合利息收回率、贷款收益率、低效客户退出。
贷款质量状况从四级分类和五级分类两个方面设不良贷款压降计划完成率、不良贷款占比、不良贷款余额下降率三个指标。
新发放质量状况设2000年以来不良率(五级分类)、2005年以来不良率(五级分类)、当年新发放贷款不良率(四级和五级分类)三个指标。
贷款分类偏离度(五级分类)设立相对偏离度和绝对偏离度两个指标。
贷款分类迁徙率(五级分类)设正常、关注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内部下迁徙两个指标。
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设当前值和进步值两个指标。
贷款综合利息收回率设当前值和进步值两个指标。
贷款收益率设存量2003年以来收益率和进步值两个指标。
低效客户退出设退出计划完成率和退出贡献度两个指标。
二、任期内行长评价
为体现对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状况的评价,设立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两个内容。其中效果评价包括任期内贷款质量状况、承兑兑付率、任期内新增贷款质量状况、年均贷款综合利息收回率、优良客户结构占比优化状况、信贷担保结构改善状况等指标。
行长必须切实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我行信贷政策审批授信业务,充分考虑业务风险的可控性,是否对每笔信贷业务的风险分类进行认定和审批。有权审批人必须在在书面授权范围内按程序进行授信业务决策,要能根据贷审会审议意见形成并签署具体、明确意见。
信贷审批中不允许出现下述状况:未经授权擅自审批授信业务;采取特殊方式越权、变相越权审批授信业务;违反程序、减少程序或逆程序进行授信决策;放宽审查人员及贷审会设定的限制性条款审批授信业务。授信中不得出现下述现象:授信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或项目;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以贷款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和增资扩股的授信业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股票、期货、金融衍生产品等投资的授信业务;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业务;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条件;违规审批同意发放异地贷款;以贷收息或违反规定进行以贷收贷。不得审批客户未按国家规定取得项目、环保、土地或其他按照国家规定需必须具备的批准文件。
贷款质量状况(四五级分类)设立不良贷款余额下降幅度、不良贷款余额年均下降率、不良贷款率下降百分比、不良贷款率年均下降百分比四个指标。
设立承兑兑付率指标,是在行长任期内签发的银行承兑中兑付金额与签发金额的比例,反映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资产质量的高低。
任期内新增贷款质量状况以任期内新增贷款不良率反映新发放贷款质量的高低。
年均贷款综合利息收回率反映任期内平均贷款综合收息率的高低。
优良客户结构占比提高以任期末任期初时差动态比较及年均提高率两个方面进行动态反映。
以抵质押担保结构占比反映信贷资产缓解风险能力的高低。
三、客户经理管贷质量评价
客户经理管贷质量评价是反映客户经理在业务调查、贷后经营管理等环节中尽职行为的评价,是客户经理管贷能力的综合评价。客户经理管贷质量综合评价包括管户存量贷款不良率、调查投放贷款不良率、调查新增贷款不良率、管户不良贷款降低率、管户贷款收息率、贷款本息收回计划完成率、不良贷款清收计划完成率、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到期贷款逾期率等指标。
管户存量贷款不良率指客户经理现管理的全部存量贷款中不良贷款占比。
调查投放贷款不良率指其所有经办调查发放的贷款中目前不良占比。
调查新增贷款不良率是其经办调查发放的贷款自某年份时段以来良余额占比。
管户不良贷款降低率指年末年初及离职与任职以来管辖客户不良贷款占比下降百分比。
管户贷款收息率指特定时段内实收利息与期末表内应收息与表外应收息和之比。
贷款本息收回计划完成率指金额特定时段内贷款本息收回金额与收回计划比值。
不良贷款清收计划完成率指特定时段内不良贷款清收金额与不良贷款清收计划之比值。
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指特定时段内到期贷款现金收回(含收回再贷)金额与到期贷款总额比值
到期贷款逾期率指特定时段内逾贷款金额与到期贷款总额比值。
四、营业网点信贷管理评价
对营业网点的信贷资产质量评价,是为进一步提高单产效益,对营业网点的辖内贷款资产质量进行整体评价的一种方式。对营业网点的信贷资产质量评价包括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下降率、单项信贷产品不良贷款率、单项信贷产品不良贷款下降率、新发放贷款质量、贷款分类偏离度、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优良客户占比、抵质押贷款占比等指标。
五、评价事后处理
对支行进行经营效能评价,一是作为等级行参考数据体系,二是作为信贷转授权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各支行进行转授权额度与授权业务品种的划分。
第一,直接因素——审计程序的适当性。
审计质量,顾名思义是审计过程中的活动效率及成绩的情况,审计质量问题也就是审计风险,审计过程中的相关程序的适当与否是造成审计风险的直接因素。审计程序的问题主要是内在审计次序的颠倒及缺失问题,最集中的表现是工作底稿问题。在很多审计实务当中,审计人员往往先进行测试并记录结果,最后根据己经实施的测试填写审计程序。这样,审计程序成了审计人员手中的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审计质量无从谈起。
第二,主观因素——审计专业化建设情况。
审计人员是审计程序的执行者、监督者和协助落实者,无疑是审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员工方面的因素比较繁多,主要有个人素质、职业谨慎、时间精力、人力资源流动问题等方面。个人素质方面是胜任能力问题,如果缺乏胜任能力的人参加或主持特定审计项目肯定会影响审计质量,导致审计风险;职业谨慎方面事关职业道德,缺乏职业谨慎容易出现故意为之的审计风险;时间和精力问题主要存在于旺季,在季报、年报和赶上工PO的时候,审计项目应接不暇是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无效率的审计工作,影响审计质量;人力资源流动问题主要存在于外部审计组织,往往出现一个项目先后有多个人暂时负责的情况,反复地熟悉、融入会降低审计效率及质量的。
第三,利益导向——成本效益分析及落实情况。
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程序的实施都需要以一定的成本为前提,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审计组织开展审计项目过程中要考虑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业务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成本效益等因素,为了降低成本以便最大化地追求利益,容易偏向于使用资质缺乏但廉价的审计人员,压缩审计时间或程序,不惜牺牲审计质量。国家审计或企业内审虽然没有明确的盈利责任,但鉴于有限资源及相对繁多的审计项目任务,也存在成本考虑因素,往往进入追求所谓量化意义上的任务完成,而忽视审计质量的高低。
第四,宏观背景因素——审计环境。
独木不成林,全面确保、提升审计质量还需要营造适当的审计环境,公司治理结构其实是微观层面的审计环境,制约着特定单位的审计工作质量水平。此外,与审计紧密相关的还有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从经济环境来看,真正的市场经济机制尚未形成,审计人员常常处处碰壁,往往带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自行减少测试范围和获得必要的审计证据,最终牺牲审计质量;从法律环境来看,我国颁布了《会计法》、《公司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等等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一个与国际接轨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法规系,但远不健全,实践层面的落实更是惨淡不够,往往流失于文本档案之中。
二、管控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
如上诸多因素导致了系列审计项目质量的惨淡,甚至出现了监守自盗这样的审计舞弊行为,影响了世人对审计工作的信任和信心。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在不同角度管控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
第一,创新审计方法。
审计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展和境遇的变迁不断变化的,僵化的经验不仅不能有效管控,反而容易滋生新的风险。对此,一方面要顺应时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引进一些高效实用的审计软件,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比重,实行业务质量控制的自动化、计算机化,实现系列风险的事前、事中防范,提升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坚持多种审计类型和方式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和推广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的审计方法,满足审计程序的多方面需求,从多角度管控审计风险。
第二,厉行全质量控制全流程地管控审计风险。
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审计风险管控同样也具备相应的体系特征,应当按照这种体系厉行全质量控制全流程地管控。加强调查研究和项目论证,保证审计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明确获取审计证据的权限和程序,规范取证的方法,明确取证的责任,强化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此外,编制审计底稿、信息报送、报告的出具、决定的下达等审计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也都需要加强质量控制,全方面地管控审计风险。
第三,强化审计独立性。
审计工作的核心在于其独立性及由此产生的客观性,只有成功地做到确保审计独立性,从能从根基上杜绝绝大多数审计风险。对于企业,审计委员会、审计部门要切实确董事会充分支持审计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形成确保其独立性的权威机制,为防止管理层或其他职能部门干预审计工作提供足够支持;对于社会审计组织,要坚守职业审慎,杜绝出现基于利润考虑而为争取审计服务项目不惜牺牲审计质量现象的出现,自觉保持第三方独立性的职业操守;对于国家审计机关,应该适当进行体制改革,把归属权由行政部门转移到人大系列,形成独立于行政机关的态势。
第四,重视跟踪和监控。
审计工作本身带有部分监督的成分,不过对他者的监督同样也需要其他他者的监督,审计工作同样也需要相应部门、机构或人员的监督。对于企业内审而言,这种监督有如下几种表现方式,一是审计人员或相关管理者的自我跟踪评估,根据确认整改情况倒逼总结审计质量的高低及相关经验;二是董事会及相关人员现场或即时监督审计工作的过程,事后检查和审核审计报告;三是外部审计机关及社会审计组织的相关审计及监管活动,以交叉审计的方式来确提升保审计质量。这些,需要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良好机制,以内控体系的整体有效性确保审计质量。
三、提升审计质量的几点原则
众所周知,风险管理不等于绝对化地消灭所有风险,审计质量控制也不等于绝对化地管控所有的审计风险,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故此,在提升审计质量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系列重要原则。
第一,资源共享原则。审计风险的管控和审计质量的提升不仅仅是某个单位审计项目的问题,更是审计领域的普遍宏观问题,需要整个审计领域携手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对此,国家审计机关、企业内审、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专业协会等系列组织携手合作,在不断丰富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经验和信息积淀,以同类被审计单位的参考资料、相关行业背景知识、风险评估信息、相关行业法律法规制度等方面的信息为主体内容构成,构建行业信息数据库,为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提供相关信息,避免审计失误或审计浪费,提升审计质量。
第二,成本效益原则。审计风险的管控和审计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其中轴线就是以组织目标为指向的最低成本促成最优效益,即成本效益原则。在特定审计项目中,如果管控、规避部分审计风险需要付出的代价多于接受审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完全可以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权衡利弊,采取适当接受部分审计风险的策略,而不是一味地绝对化地管控审计风险。
近年来江苏地区电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目前已经建设输电线路8.5万千米,每年新开工输电线路约2800千米。已经建设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943座,每年新开工变电容量约2500千伏安。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网项目建设的水平和要求越来越高。“十三五”期间是我国能源电力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十三五”电网规划和电力建设主管部门要求要提高电力投资的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电力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全面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有效防控电网项目造价风险,有效提高投资效益成为新的课题。
一、研究综述
近年来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管控越来越受到行业和学术界的重视。2011年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逐渐应用到电网项目的招投标和结算之中,市场化因素更加明显。限额设计、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和全寿命期造价管控有效降低了电网项目概算超可研、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风险。钟波等(2004)统计了电网项目的风险因素和管理问题,提出了电力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策略①。安磊等(2014)结合故障树法对电网项目的建设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②。谢传胜等(2001)通过风险识别、风险指标体系构建和风险评估,系统地分析了电力项目风险③。刘超等(2006)对水电工程造价进行了评估和预测,研究风险大小对水电项目造价的影响程度④。章昀玥等(2016)建立了电网工程造价风险评估体系,分析了引起电网项目造价偏差的影响因素⑤。雷碧涛(2007)等采用了模糊分析法研究了不同风险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⑥。
二、电网项目造价特点
电网项目主要由变电项目、送电线路项目和通信项目组成,包括建筑工程、电气安装、设备调试、通信工程和系统启动调试等多个子项。电网项目造价特点决定了电网项目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超高压变电项目建设的标准工期一般是13—15个月,造价管理主体多样,有电力主管部门,还有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等参与主体。投资能够达到几个亿,工程可能跨越几个省份的不同地形和地貌,建设的技术要求很高。电网项目造价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造价管理环节传递性
为确保电网项目建设工程造价管控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工程造价在每个阶段的可控性,电网项目造价管理要经过决策设计阶段、招标采购阶段、建设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等十几个造价管控环节。不同的管控环节有不同的管理规范和工作要求,也面临了不同的造价管控风险。不同阶段的管理要求具有传递性,造价管控风险也会相互影响。
(二)造价管理控制动态性
电网项目造价控制要经过可研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结算和竣工决算等主要阶段。同时会受到技术方案变化、设计变更、招标工程量清单开列不准确和现场签证等因素的影响,造价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
三、电网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等级评估
按照风险大小将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等级划分为四级,分别为:低风险、一般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电网项目造价风险一般发生在决策设计阶段、招标采购阶段、建设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各个环节,按照电网项目风险等级内涵、接受准则和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矩阵,通过对参与过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管控的专家进行访谈和发放问卷调研,对江苏地区2012年以来投产的220千伏新安至邢柏线路工程等41个输电线路项目和江苏天目湖500千伏变电站扩建主变工程等45个变电站项目进行造价风险管控情况分析,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整理、汇总,对电网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四、电网项目造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等级为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主要是在初步设计、编制结算书、审批施工结算、编报结算报告和项目结算监督阶段。所对应的主要风险因素是初步设计概算结余率过高、重大工程变化未履行手续、签证内容不合理承担施工单位费用、土建工作量确认不真实、材料认质认价不规范、物资领退料环节不规范。
(一)初步设计概算结余率过高和重大工程变化未履行手续
初步设计概算结余率过高一方面是按规定增值税不计入项目实际投资等政策因素导致。另一方面是因为招标设计费用结余、工期缩短产生的建设期贷款利息结余和勘察设计深度及质量不足导致概算过高等技术和管理因素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建设管理人员对现场实际情况不了解,现场管理不到位,完全依赖施工单位和现场监理人员对变更设计的审核把关,对招标情况与实际施工情况疏于核对,导致设计变更要求形同虚设,对应该履行设计变更手续的未履行审核手续,多支付施工单位费用,从而导致重大的电网项目造价风险。
(二)签证内容不合理、项目建设管理人员未对现场及招投标合同进行确认,直接签署意见
对施工合同、施工工艺不熟悉,对理由不充分、不成立的项目准予签证。签证办理时间和周期过长,给承办人和利害关系人暗箱操作留下隐患。为规避一些工程方面难以处理费用的处理,或者规避一些复杂费用处理程序,采取违规变通形式进行虚假签证。甚至与施工单位串通,认可不合理签证或虚报的工程量,为施工单位谋取非法利益。
(三)实际工作量和损耗
如土建工作量确认不真实。对于涉及工程造价的隐蔽工程,施工方更愿意绕开相关管理程序,以联系单、图纸会审、会议纪要、竣工图的形式,作为办理竣工结算的依据。若现场管理不到位,极易失实造成重大损失和造价风险。材料认质认价不规范。认价形式不规范,未详细说明品牌、规格等能够确定价格的关键信息。对非暂定价材料进行重新认价。可以套定额确定综合单价的,以独立费的形式进行了认价。材料认价粗放,价格高于同期信息价等因素导致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物资领退料环节不规范。电网项目,特别是输电线路工程物资计划上报不准确,结余物资通过其余多个工程中转、领用、报废,导致了造价风险的存在。
五、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管控措施
(一)初步设计概算结余率管控
电网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工期长、社会影响面大、建设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应适度考虑预度。为有效降低工程投资结余率,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率,造价管理工作应向两端延伸。一是要深入研究,参与确定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最大化利用往年建设管理经验,配合新建变电站站址、线路路径方案优化比选,为费用预估提供合理化建议,减少工程估算与实际投资偏差。二是落实初步设计管理要求,发挥勘察设计质量、监理质量的后评估成效,实现初步设计达到施工图深度,避免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产生重大方案调整,减少工程概算与实际投资产生重大偏差的可能性。
(二)重大工程变化造价管控
重大工程变化造价管控应加强重大工程变更的审核审批,认真判断责任归属,严格区分业主单位工程质量提升而变更、施工单位因不平衡报价后企图多结算费用而提出变更和设计深度不够而提出变更等情形,切实控制重大变更和工程造价风险。项目建设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招标工程量审核管理,对于安全质量要求以及其他工程管理要求在招标工程量审核时予以添加,对需要设计变更的严格履行设计变更手续,对设计变更规范性严格把关。
(三)现场签证管控
一是签证时认真核对招投标文件和合同规定,投标人已报价费用和应该考虑的项目措施费不应签证,并做好核对记录,加强技经人员对签证流程把关审核力度。二是正确判断发承包双方责任,加强业务学习,应由施工方负责的费用不予签证。三是将变更签证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纳入履约考核,在合同条款中增加对施工单位变更签证存在虚报、假报等行为的经济处罚条款。四是对设计变更签证事项实行“事前审批、一项一签、一事一单”原则,杜绝事后补签。
(四)实际工作量和损耗管控
对土建工作量要确认管控。电网项目管理中参建各方要认真履行职责,牵涉重大造价调整的隐蔽工程,相关的会议纪要、联系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均应严格管理程序,确保隐蔽结算内容可控、有序、真实。重大签证工程量需附图并注明尺寸、标高,并应具有计算过程,附影像等支撑材料,签证附件作为计量依据,要有参建四方会签确认。对材料认质认价要管控。在材料认质认价方面建立规范的认价流程,完善认价机制,充分利用市场询价、比价等手段,公开、公平、合理地确定材料价格,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防范电网项目造价风险。对物资领退料要管控。一是在每个工程建设过程及最终投产时对物资上报计划及结余进行对比并形成分析文件台账,对上报物资结余较大的进行详细分析,并查明原因。二是严格物资计划填报要求,确保计划准确。三是开展每批次物资计划内审、外审情况的管控,通过审查减少物资领退料风险。四是加强对设计深度的管理,有效控制物资结余量偏差。电网项目工程造价风险可能出现在决策设计阶段、招标采购阶段、建设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十三个造价风险环节。本文通过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矩阵建立和访谈调研,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对电网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等级评估,明确了初步设计、编制结算书、审批施工结算、编报结算报告和项目结算监督阶段的较高风险等级。
结合
电网项目造价管控实践分析初步设计概算结余率过高、重大工程变化未履行手续、签证内容不合理承担施工单位费用、土建工作量确认不真实、材料认质认价不规范、物资领退料环节不规范的造价风险因素,并提出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管控措施,能够有效管控电网项目工程造价风险,有助于江苏地区“十三五”期间电力投资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注释:
①钟波.基于软计算理论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与算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②赵志刚.基于网络分析的电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③谢传胜,侯文甜.基于列和求逆的电力工程项目风险模糊评价[J].北京:科技和产业,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