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

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15 10:08:2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

篇1

一、影视艺术的综合性

影视是一门年轻而又现代的艺术。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综合了各种艺术的元素,同时还形成了有别于其他艺术样式的独特的艺术特性。了解和把握这些特性,无疑将有利于提升我们感悟影视艺术魅力的审美能力。

(一)影视是艺术和科技的综合

纵观影视艺术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实际上就是一部影视科技的发展史。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传统摄影到电脑动画,每一步发展和飞越都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拟音、数字式录音、变焦组合镜头、高科技仿真技术等新成果的诞生都是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技的进步,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并不断开拓出影视艺术新的表现领域,丰富了其表现能力。据介绍,美国的皮克斯、梦工场、蓝天工作室等动画界的领头羊,无一不是依靠自主研发的动画渲染系统软件而获得稳固的领先地位。由于三维技术研发的长期积累,这些公司将3d动画迅速转换为立体电影可谓驾轻就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永亮在电影科技论坛上介绍说,世界电影史上票房前几名的影片,《阿凡达》《泰坦尼克号》《指环王》等都成功运用了大量数字科技。

(二)影视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

影视从文学艺术中学到了表现复杂社会生活的叙事手段,在绘画、建筑和雕塑中学会造型结构和技巧。在音乐艺术中学会在时间流程中展示各种音效的节奏感,从戏剧中吸取它通过调动系列影视手段展现的戏剧冲突,同时还吸取了戏剧演员的表演艺术特长等。影视艺术是集造型、表演和语言等艺术诸因素于一身,并包容摄影、剪辑、录音等的新艺术。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部动画片进一步开拓多种综合艺术元素的才能,有意识地尝试将本文由收集整理公众对动画的认识引领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

影视是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它所调动的一切手段,无论是文学的、绘画的、建筑的,还是音乐的、戏剧的或者是蒙太奇手段,目的都必须是创造出鲜明而生动的视觉符号。影视视觉造型性的核心因素是画面构成的造型,画面是构成影视的基本单位,是影视的基本语汇。

(一)影视艺术的视觉性特点

影视可以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影视的视觉性中的一大特点。在戏剧中,也可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但由于观众与舞台的距离和视角相对固定,因此有很多限制。为了让后排观众看得更清楚,演员的肢体动作往往有些夸张,而有些细小却又极其重要的动作,观众稍不留神就忽略了。

如在朝鲜影片《卖花姑娘》中,双目失明的妹妹在得知母亲死去时,从外面回来连跌几跤,跌散了药包,最后跌倒在地,双手还在向前抓的一个动作,就把其对母亲的爱、失去母亲的悲痛表现得很有感染力和威慑力。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情感

影视还可以通过镜头,将脸部表情、眼神和细节等放大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影视的视觉性中的又一大特点。影视中人物的表情、眼神、细节,比其他艺术都更细致入微,更接近生活原貌,其表现力也更强,影视可以用特写、大特写等镜头来表现,而其他艺术无法做到。

如国产影片《归心似箭》中玉贞送给魏得胜那管小烟袋,就是以物托情。因此,影视艺术善于借助物件作为细节,展现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这种以物托情的艺术手法,最能引起观众浓厚的兴趣。

三、影视艺术的逼真性

影视的逼真性是影视艺术的突出魅力之一。文学反映生活,虽然可以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但毕竟不是实闻、实见、实临。音乐虽然也有形象,但它的形象很难捕捉,主要是情绪传达的逼真。绘画、雕塑虽然可以很逼真地表现形态,但它不能表现动态的生活。而影视的逼真性是极为突出的,它能逼真地呈现出所拍摄对象的性质。

(一)影视的逼真性来自于照相式的纪录性

影视是一门从摄影发展而来的艺术,能够直接记录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物的状貌。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在他的《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中说:“电影按其本质来说是摄影的一次外延,因而也跟摄影手段一样,跟我们的周围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近亲性。”又说,“电影的基本特性是跟照相的特性相同的。”如1988年上映的动画片《龙猫》带有其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利用一些自然景物切入主角的意识流之中,让观者的心得到最真切的共鸣。

(二)影视的逼真来自于它的连续的运动性

所谓“逼真性”是指其逼真地记录、传真并复制显现与存储活动对象的性质,是现代科学技术给它提供的便利。影视具有通过不断变换的画面表现人和事物的运动特性。运动使影视具有连续吸引观众的特殊魅力。影视画面的运动在延续时间中获得叙事性功能,得以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表现多种矛盾纠葛的发展,从而多方面展示人物命运和个性。

(三)影视的逼真性来自于它的声光色

科技的发展又使影视能再现事物的声音和色彩。解决了录音还音等问题,电影就从无声过渡到有声。解决了色彩,影视就从黑白过渡到彩色。影视剧的导演们立足于真实,利用一切造型手段,力求缩短银幕和生活的距离。声音这个维度的增加,使得影视给观众的感受更加真实可信、生动自然。因此,影视的逼真性具有很大的认识价值,尤其是优秀的影视艺术能以非常真实感人的形象帮助我们深入认识社会、了解世人。

四、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分析

(一)影视艺术鉴赏的策略

区别于一般的观摩影片,影视艺术的鉴赏要求观众从感知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甚至到审美意义的层面。其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心理和作品相关信息的准备。现在看电影还是存在一种隐性的“礼仪感”,观众总是按照个人的喜好或情感平衡及释放进入影院的。但从市场调查来看,目前绝大多数观众观赏影视作品最主要还是停留在强调影视的娱乐功能上,于是消遣、调节成了观影目的的代言。而影视鉴赏者明显区别于一般的观众。他们有更为强烈鲜明的目标感,并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心理上表现得更为紧张,积极获取各种视听信息,在思维上也显得更为活跃,往往会出现至少两种观影思维:一种是将自己同化、融入作品;另一种则是呈现一种游离状态,会打破原先剧本的叙述模式,不断思考、联想、分析、判断、推理,从而挖掘影视片中的艺术蕴涵。

二是对影视作品相关信息的准备。信息面很广,可以包括故事梗概、人物简介、时代背景、主创人员的特点和风格等。这一切资料来源可以通过媒体的各种渠道,鉴赏者可以借助它来准确把握,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理解作品。所以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在缺乏准备的观众那里,会黯然失色,大打折扣。

三是要合理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分解对于鉴赏影视片来说是必需的,但分解又因为它对部分、阶段或因素的提取而往往忽略对影视片的整体观照和把握。这样就需要鉴赏者在分解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综合。这个过程要求鉴赏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片经验以及储备的影视知识等,对分解过程和分解结果进行整合。

最后,为深入鉴赏影视艺术而要努力做的是,在泛读的基础上,至少要对同部作品精读两遍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影视艺术鉴赏的审美素养。

(二)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

1. 内容鉴赏

从内容上鉴赏可细分为宏观、微观和影视风格三个角度。宏观角度一般是和文学内容密切相关,如社会的、民族的、时代的意蕴。以内容的方式进入影视片鉴赏方法之所以成为最一般、最普遍的方法,这与影视艺术和文学的根本联系有关,与电影的观念有关,也与鉴赏者的知识储备有关。对主要以故事情节为叙事框架和表情达意的影视作品,以文学的方式进入影视作品,一定要抓住人物活动的有关事件,仔细领会该事件中表现了人物何种性格特点或思想境界。如我国影片《长恨歌》是一部很有影响的作品,对于主人公王琦瑶这一形象,观众由于文化修养、审美趣味等积淀的不同,肯定通过事件对她的看法会各不相同,人物评价也存在差异,但观赏者都是通过事件去评价人物的,其进入作品的鉴赏方法是一致的。

其次,通过情节和人物的安排寻求导演的创作思想及作品主题。但是有的影视片,由于艺术家们创作心态的多元化、审美视角的多侧面化、创作手法的多样化,导致影片的思想内涵的复杂化和主题指向的多元化。如谢晋导演的《清凉寺的钟声》是一部多蕴涵的影片,其主题相当丰富。它既表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又宣传对生命的热爱,呼唤和平;还有深层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的交流等。对于类似这样的影视片的鉴赏,虽然也可以通过情节、人物活动、细节等安排来分析,不过要仔细地琢磨体会导演的创作意图,特别注意其主题思想寓意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83-01

一、影视赏析学习的重要意义

影视艺术作为当代主要的艺术类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从视听两个层面为观众提供了可以欣赏的艺术主体,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其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高职影视编导专业顺应了这样的市场需求,迅速强大起来。影视赏析课程不仅是影视编导专业学生学习影视制作与编辑技巧的重要课程,也是一门审美情趣的培养课程。通过观赏影视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各种美,在带来身心愉悦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影视作品的鉴赏水平。

二、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影视赏析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影视赏析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我认为进行科学有效的影视赏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审美观念,完善知识结构

要进行影视赏析,首先需要在审美观念上加以改变。影视赏析不仅注重对影视作品的观赏,也注重评价。作为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要摒弃传统的影视欣赏观念和习惯,不能停留在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赏析上,专业的学习要求我们对此进行调整,更加关注对影视创作艺术的鉴赏,例如,对影视表现手段的分析与关注,剪辑手法与蒙太奇手法的把握,场面调度等。其次,完整科学的影视赏析知识结构是我们进行影视赏析的基础,这也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作为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具有完整科学的影视赏析知识结构是达到一定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科学的鉴赏知识和方法指导下,才能有根据、有方向、有策略地进行影视艺术的鉴赏。

(二)对于影视艺术表现手段的熟练程度决定着专业素养水平的高低

影视艺术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段花样众多,对这些艺术表现手段的熟悉程度决定着一个影视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当学生能很快看出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段时,说明他对于视听语言的掌握达到了一定高度,对视听语言的语法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这样的学生会很容易掌握作品作者的意图与手法,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把握作品,这是影视赏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影视艺术一些细节的处理和设计往往具有很大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如果对表现手段不了解或不熟悉往往会被忽视;服装、长空镜头、构图、光线以及作品的开场、结尾的设置等,都是在进行赏析时由于不熟悉表现手段容易忽略的部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要想做好影视分析,必须先熟练掌握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段。

(三)对影视艺术风格的鉴赏与评价体现了较高层次的影视审美情趣

在影视作品中有几个方面能体现出较高层次的审美情趣,作为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高职层次的学生,这是一种更高的追求,而非硬性的要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提出让学生了解,这也是快速使学生掌握影视分析技巧的手段。首先是表演风格。演员的表演风格形成标志着表演艺术的成熟。其次是导演风格。导演作为一部作品的组织者和指挥摄影者,艺术风格、专业素养、思想感情乃至个人性格都会在作品中留下或多或少的印记。

(四)影片评论与影评的写作是对影视赏析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

学生掌握如何,教学效果如何,对于影视赏析课程来讲,影片评论与影评写作是最好的检验。影评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延伸,多维地展开对影片的思考,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对影片充实而丰满的评价,而观者也能从一部影片中汲取最大化的艺术信息,提高审美情趣。在影评的写作上,可以把写作重点放在表现手法的分析上,对于构成影片的主线要有准确的把握,对影片样式、风格和审美特征的分析和评价可以适当减少。虽然美学评价是我们对影片评价的重要补充,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但是,高职层次的教学重点在于快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结语

影视赏析是一门寓教于乐的课程,但是对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讲,它的专业性高于娱乐性,学生影视鉴赏水平的提高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

篇3

一、中外美学研究中美学非功利思想的溯源

政治经济得以迅速繁荣,在政治和经济的繁荣下,学术领域,自然科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哲学学科的变革与发展,经验主义思想架构得以建立。在美学对于美的认识中,美在于形状的比例和颜色,这个观点已经成普遍流行的态势。以经验主义的代表培根却认为“秀雅合度的动作的美才是美的精华,是绘画所无法表现出来的”这句话已经包含了审美非公利心态的雏形。而随后的霍布士在他的著述《论人性》和《巨鲸》中对人类心理活动进行了系统化得深入讨论,作为英国经验派心理学的始祖,霍布士创立了经验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一切人类思想都起源于感觉。康德的美学思想在《第三批判亦即判断力批判》得以体现,书中提出,非功利是审美活动的第一契机,随后非功利性这一境界自此被树立。这一观点的核心在于主体放弃同对象的利害关系,从而更多的关注审美对象的形式,认为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和不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

二、美学非功利思想在现代影视艺术鉴赏中的体现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高度综合的综合性艺术,集合了戏剧、文学、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并又具有自身的艺术特质。在影视艺术鉴赏时,我们同样应该注意到影视艺术的非功利性审美。例如在影视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因此对于影视艺术的非功利性审美的阐释,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影视艺术的欣赏过程更多的依靠着人的审美直觉。从表现手法来说,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更为直观。而镜头画面体现出的内容既有人文环境社会百态,也有自然风貌。如山水风貌,蓝天白云这种自然画面所带给我们的美感就是一种非功利性审美。即使反应社会生活,人生百态的画面,同样也蕴含着审美的非功利性。诸如影视镜头中所表现出的人性之美,就是一种单纯的感动,一种单纯的美学鉴赏。在影片《藏北人家》中通过表现藏北牧民生活,表现人与大自然的恬静淡远、和谐安宁的关系,应当说给予观众的就是一种非功利性审美。另一方面,影视艺术的传播途径也是大众传播,拥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化文化繁荣发展的当下,大众文化逐渐形成,其特征也日渐显现,休闲、娱乐、时尚都是大众文化的主要元素。大众文化的特征在于内容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易于被大众所接受。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影视艺术所表现的内容包罗了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是人的潜意识,都是影视语言的表达范畴。因此,这一特性使得影视艺术易于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甚至影视语言由此超越了国界,种族和语言。而身处社会环境中的大众,所需要的是如何获得身心的放松、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愉悦这种非功利性的审美。当鉴赏者进入审美的虚静状态之时,其实用的狭隘的功利观念就消失了,这种状态就体现了美学的非功利思想。结语通过对美学非功利思想的溯源和美学非功利思想在当下艺术鉴赏中的应用,我们可以认定在中西思想文化先哲的眼中,非功利性承担着审美的主要任务。而当下最大众化的影视艺术中,非功利性审美依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非功利性审美实现艺术鉴赏的主要推动力,因而对于美学非功利思想应当不断地探索和追求。

作者:王怡飞王永生

篇4

一、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清,理念较为陈旧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就是指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的培养和熏陶,使之掌握人类的艺术审美经验,受到美的感染,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2]。高校公共影视艺术课是以影视艺术为具体对象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其定位应该是通识教育课、艺术素质课。遗憾的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理念的相对落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干扰,加之课时不足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教学实践违背课程定位和目标,与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正确理念背道而驰。

2、教学方法不合理,理论与鉴赏实践脱节

传统的公共影视艺术课大多是采取面授理论知识与影片观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面授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相对完整性,而缺点则在于面授的理论知识常常无法与鉴赏环节有效对接,造成课堂面授枯燥乏味,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造成冰(理论面授)火(影片鉴赏)两重天的尴尬局面,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影视作品的鉴赏中去,从而无法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3、鉴赏影片的选择较为随意,针对性不强

一方面,?影艺术诞生至今已有超过一百二十年的历史,在电影作为艺术的历史进程中,为人类留下了无数经典作品;另一方面,每年新创作生产的影视作品又层出不穷。这样一来,巨量作品与有限课时的矛盾就凸显了出来。这个矛盾要求教师在选择鉴赏影片时一定要从课程出发,从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出发,不能孤芳自赏,更不能随波逐流,要有针对性地因地制宜。

4、考核方式、评价标准较为单一、陈旧

公共影视艺术课在考核和评价方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沿用其他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课程考核方法与评价体系,如课堂考试或课程论文等,过分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点和完整知识体系的记忆和掌握。这一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经过长时间的检验可以说是较为符合大多数课程的要求的,但是,对于公共影视艺术课来说,其并不符合通识教育的内在要求,显得较为单一和陈旧。

二、课程改革路径

针对公共影视艺术课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探索。

1、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与课程结构,从侧重系统性的知识传授,到侧重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公共影视艺术课的传统教学方法更侧重于影视理论、电影史等方面的系统性、成体系的知识传授。在中医药高校中,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以医学类专业学生为主,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他们而言,课程的定位应该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应以拓宽知识视域、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思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地做出了如下改革尝试: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摒弃系统性、完整性的知识体系,围绕具体影片构建知识体系。具体做法是,树立鉴赏活动在教学内容中的核心地位,使影视理论、电影史、影视批评等相关理论知识紧密围绕在具体作品和对具体作品的鉴赏活动中,从而使理论讲授与鉴赏实践更为紧密的结合。例如,课堂放映了某部影片,理论讲授就紧密围绕这部影片展开,抛开电影史的时间逻辑和影视理论的体系框架,只讲授与本片和本片鉴赏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其更好地为鉴赏实践服务,从而更侧重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二,教学方法上,革新课堂面授理论知识+影片观摩的传统教学方法,突出以影视鉴赏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每次课,学生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先欣赏具体影片,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鉴赏实践,理论知识只讲授与鉴赏实践相关的电影理论、电影史、批评方法,与影片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理论内容全部忽略。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说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上存在一定欠缺,可是它更注重鉴赏实践,更加侧重于学生影视鉴赏实践能力和具体操作能力的训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前文所叙及的“冰火两重天”尴尬的课堂窘境,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某次课鉴赏影片为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先放映影片,继而在后续鉴赏实践中,围绕影片为学生讲解阮玲玉及其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中的地位,继而从影片纪录与虚构融合的表现方法入手,为学生讲解再现与表现的美学观念以及二者的互动与融合,最后再从女性意识和个体生命的角度为学生阐释影片。总之,贯彻以鉴赏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为鉴赏实践服务。

第三,以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正确理念为指引,在教学目标上,革新以往过于重视知识掌握的弊端。“通识教育”,意为“全面的教育”,或“综合的教育”,“它的内容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负责任的公民,它的实质是‘和谐发展人’的培养”。[3]基于此,公共影视艺术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抛弃以往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养的陈旧思路,而调整为培养和提升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高度重视鉴赏影片的选择

影视艺术是以具体、鲜活、生动、感人的影片作品为载体的,上文已经陈述公共影视艺术课教学内容和方法层面的革新思路,提出以影视鉴赏实践为核心和导向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样一来,鉴赏对象也就是影片的选择就成为了关乎整个教学活动成败的重中之重。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思路:

第一,如何对待经典影视作品?电影艺术一百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经典影片,从欧洲艺术电影到好莱坞类型电影,从伯格曼、费里尼到黑泽明、斯皮尔伯格,佳作名导数不胜数。公共影视艺术课当然有责任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这些作品,宣扬艺术电影。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要注意度的把握。有些任课教师出于自身影视专业的背景,对这类艺术气息浓郁的影片较为偏爱,对非文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取向考虑不足,授课中大量以这类影片作为鉴赏对象。因为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和课时所限,导致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使得鉴赏实践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笔者看来,对经典艺术电影应该采取少而精的态度,鉴赏影片不应全部局限在这一范畴,以内容和形式上易被学生接受和产生共鸣为准则,选择一到两部即可。

第二,影片的选择注重时效性和话题性。影视艺术既体现在电影史教材中的经典作品中,也体现在“正在进行”的电影创作和生产中。每年,国内外都会上映无数影片,有些影片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成为一段时期内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社会话题甚至是社会文化现象,社会影响巨大。笔者认为,公共影视艺术课中的影视鉴赏活动应该为这样的“话题电影”留下空间。一方面,这类影片因其时效性和话题性能够得到更多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大大提升学生在鉴赏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另一方面,这种选择能够使影视理论知识、影视鉴赏活动与“正在进行”着的电影创作生产实践产生关联,更加“接地气”。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这一选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三,因地制宜,选片凸显不同地域、不同院校的自身特色。我国幅员辽阔,高校众多,不同地域和学科类型的高校之间差异巨大。因此,公共影视艺术课在选择鉴赏影片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从而凸显出不同地区、不同学科背景院校的自身特色。以笔者自身为例,笔者任教于陕西某医学院校,选择鉴赏影片时,一方面笔者会从地域特色入手,选择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一些中国西部电影佳作;另一方面笔者基于所属学校的学科类型,会选择一些与中医药题材相关的经典影片,如赵丹主演的《李时珍》等作为鉴赏对象,从而在教学中体现出地域和学科类型的不同特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评价标准,从单一的知识性的考察到评价方式、标准的多元化

篇5

影视文瑙冷是电影文学与电视文学的合称,是新兴的文学样式。影视文学的历史远不及传统的诗歌、兑肩女文汉戈剧,然而,凭借电影、电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影视文学在一个世纪以来迅玉孟发月是,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至于一上舍弃了影视文学,当代文学便显得残缺不全。但是在高校教育中富有文化含量且影响人终身发展的影视文学批评教学却是一个薄弱点。因此,加强影视文学作品的教学是时展的寰导璧薯,影视欣赏的开展将会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抚岑一个新的生长点。

一、存在的问题

丰目又寸于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而言,影视文学应该说是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人们对影视文学的认识非但不及传统的文学样式,甚至七匕刁互如又寸影视艺术的了解。我们已有数以百计的交日本文学史和对各类传统文学体裁的研究专论,我们也刁尽乏影视艺术史、影飞见哩论甚至影视制作各个环布亏的专论,但说到影视文学作品教学的习究状况,则不免相形见细。当今的影视文学还处在年轻阶毛n,虽然影视文学批评的教学应该是高校中文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但就目前课堂教学现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在鉴赏实践训练课上会发现:学生分不清戏剧艺术与剧本之间的差异、分不清景爹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差异,且在对剧本与藻丝视文学进行鉴赏时不能结合戏剧与影视艺术的特点和要求;在鉴赏交流活动中,学生交流最多的是诗歌和刁、说作品肩交文次戈匕,只有个同学涉及居鉴赏,基本没有涉及影视文学的鉴赏。即便涉及到影视文学,也只是停留在“看”的低层次学生通常会被作品情节的曲折、场面的火爆、人物命运的坎坷等吸引,为之动容和感慨,远未达到对影视文学内涵和意蕴“鉴赏”和“批评”的高度。更为尹龙重的是,在对我校民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他在7TH少观看电视作品,电影则更少,这样扎七鉴赏根本天访戈起。

二、原因的分析

综合分析上述大学生在影视文学鉴赏中存在的问题彦割京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影视文等特比评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影视文学批评既是一门艺术教育课,又是一门美育课。由于影视艺术的大众化特点和影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寓教于乐的特点,能够通过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待点以及风格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培养和增强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这样的一门课是应该受到重视的,可事实恰恰相反。就目前堂教学现状来看,影视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并未引起学校和老师的高度,有时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越图比境地。在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专科阶段没有安排影视文学扎七评课程,本科阶段这门课也只是属于选修课。同时配备的教师也很少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素质,实际授课也很随意。对于严重缺乏影视作品积累的民族学生没能够做适当的引导,而是直接进行王里论讲授,这就如同从未看过《子夜》,去要空空地分析吴孙蒲这一人物形象一样,绝对不会收到好的授效果。其次,影视文学批评教学的内容简单化。就笔者了解到的情况看,各校对于影主见文学批评教学内容的设计可谓五花/又门,或者手巴这门设训一为影视基础知果,或者将计‘为影视作品分析课,甚至索性把它设计为影视作品又见摩课。问其故,都说因为缺乏一部比较成熟的教材作为设计程内容的依据。诚然,不拘泥于教材本应是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学的-勇原贝,同样一门课程也允许有与众不同的材受形式,但是,凡事总得有个规矩,不拘泥于教材并不等于不要教材,教无定法也并非随心所欲,不然,这些既缺乏目标规定性又缺乏讲授系统性的故法就会给该门课程的教学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联系民族院校在高校教育中的特殊,在影视文学批评课的选材上可以突破教材指定的范例,进行影片分析时侧重选择一些有代表胜的反应民族生活的作品,这样对课程内容的灵活置能够以兴趣带动学习,然而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学内容简单化的问题,真正联系学生实际清况的教学探索很少。再次,影视文学教学的方式单调化。目前我们在影视文学批评教学时,方式极类单攀调,基本忽视了影视文学独有的特点,而简单的将影视文学作品作为一般的文学作品来教授,导致影视文学作品独有的感染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不能真正打动学生,提升文学审美能力。另一极端做法就是大量运用现代化媒付次影示教学内容,用观看影视作品代替文学作品的解读,用新技术代替对语言的,用图像和声音代替对文字的体认,学生的兴奋点往往只停留在视听尧乡觉上,只满足于声像画面带来的直觉衫习惑,感官的愉悦替代了}胜层面的思考追问,以肤浅的感性内容替代了深度的生活体验,批变万丈了看电影看电主见剧,成了一种休闲交是乐活动。综上,影视文导特比评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教学内容简单七、教学方式单调化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必要性的探究

1影视文学批评教学是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教育除了加强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居文学样式的教学之外,还需要补充翻社洋血液。而影视文学的教学应该说是最有生命力的,它融合了文学、音乐亲留舀、美术、雕刻等多种艺术形态特点尸手力口上电脑合成等科技手段,无仑是画面的动感、质感还是音响效果,都是相当出色的。影视文学暑本本身来源于文学,和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学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比如刁、说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表现技巧,诗歌的扦清,散文的意境,都为影视文学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营养。影视文学作品教学是实施语文综合活动的最佳平台。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清的共鸣;它可以让学生发掘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它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诵、表演房论等方式来提高鉴赏水平。在影视文学作品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者阶导以提高,审美能力不断得到加强,艺术品位也随之逐步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胜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应该把影视文学作品澳女学方文在文学教育的卫匡璧慈位置。

2.影视文学批评教学是提高民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鉴赏影视文学作品质己指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又寸影视艺术的美学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之斤欠赏者本人又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与体验,因而能夕读彭视文学作品的各个层面进行更深人的读解,并在址匕着鳌础上通过欣赏,受到美的感染,在心王里仁得到愉悦。这就说明如果学生对影视作品没有一沪定的感受和积累,则提高审美与鉴赏能力等目标京允无异于一纸空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就成了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原著刁屯和由此改编的影视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鉴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人点。学生下门对原著小说的理解和我们对改编的影视文学作品的讲解可以互为参照,其间的异同可以帮助学生衫成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与经验素材积累,学生头脑当中会对影视作品的独特之处留下深刻印象,对人物形象的理助释更加彩磷夕火,特别提岁寸影视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使其对影视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在高等民族师范院校中文专业通过影视文学扎七评教学来提高民族学生的文化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其原因是:现代的中小学生刃见看影视作品已成为他们继学校教育之外最主要的受教途径之一,而观看影视作品对其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初步刃爹成影响重大,所以,他下门的邓昨誉行为必须受到正确的引导。而类似于笔者所从教的学校培育的大学生将来恰好是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们的教育者,即未来的中刁、学语文教师,其清感态度和价值劝职寸中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异绮与难以估量的作用。所以,提高民族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是一项有益于后展的、意义深远的事业。

四、影视文学批评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篇6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鉴赏并非一般的欣赏活动,而是围绕艺术作品开展的感受、理解和评判等一系列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与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共同构成完整艺术体系。[1]对于学生来讲,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与自身的创造力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加强对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的欣赏和感知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拥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才能产生对各种艺术作品的感知力。高職院校在培养学生时,需要认识到学生将逐步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应当增加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促使学生积累经验和阅历,实现创造力的发挥。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学生艺术鉴赏教育,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美术、影视等各种艺术作品的强大感染力,加强艺术活动交流,在生活中获得丰富感受,保持活跃的思维,继而充分激发创造意识,成为创新型人才。

(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得到人文艺术的熏陶,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从而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开设音乐、美术等艺术鉴赏等相关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艺术享受、产生学习兴趣。在各种影视、音乐艺术活动中,学生可以丰富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实现情感升华。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得以获得更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可以借助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释放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在遭遇困难时保持良好心态和强大精神动力,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学生也能持续从音乐、美术等艺术欣赏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克服各种困难,取得可持续的发展与进步。

(三)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方面需要注重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组织、参与艺术活动能够使学生充分表现自我能力,展现较好的综合素质,顺利走上职业道路。职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完成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求学生具备职业素质。而职业素质由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各种素质组成,所以需要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2]开设艺术鉴赏课程,使学生掌握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知识可以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学会欣赏、鉴别和评价各种形式艺术作品,具备一定审美能力,学会思考和感受,从而健全人格。参与各种艺术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勇气,引导学生从事艺术创造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可以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高职院校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一)课程内容单一

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方面尽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是大多存在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为学生设置的艺术鉴赏课程主要包含《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和《舞蹈鉴赏》。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学习。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各种形式艺术各有其特点,具有不同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在学生文化素养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同作用,不能简单地相互替代。对于学生来讲,单一进行某门课程学习容易引发审美疲劳,不利于审美再创造活动。从课程内容安排情况来看,教学的中心内容主要是近代经典中外艺术作品,着重进行作品体裁、历史背景和具体内涵等基本知识点的介绍。这些内容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手段落后

从高职院校艺术鉴赏课程教学情况来看,仍然延续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进行艺术作品的播放,然后侃侃而谈介绍作品相关知识。在该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知识。各种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更像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与学生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作品欣赏活动中。有些教师将艺术鉴赏课程当成是专业课程,偏重于进行理论内容的讲解,使得课堂气氛相对严肃,无法接受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严重抑制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更倾向于收看网络上的各种综艺娱乐节目,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利用微信、QQ与同学、朋友讨论新闻八卦,却难以静下心来欣赏经典艺术作品。

(三)活动缺乏创新

从本质上来讲,艺术鉴赏作为审美再创造活动需要将艺术欣赏、艺术评判和艺术创造等活动组合在一起,通过开展丰富活动加强主体审美感受和理解,促使主体产生艺术创作需求。高职院校艺术鉴赏课程活动大都是简单的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观赏类活动,与生活联系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交流和个性化需求,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学生的艺术基础参差不齐,入学前较少真正接触各种艺术形式。一味要求学生凭借自身感受进行艺术欣赏较难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会导致学生将艺术鉴赏看成是听歌、看图等活动,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学生获得的艺术体验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深刻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无法产生艺术创作的欲望,更难以达到艺术鉴赏的培养要求。

三、高职院校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一)丰富艺术鉴赏课程内容

艺术作品不同于物质产品。不同艺术门类具有一定共性,即遵循美学规律,通过形象塑造反映生活,带有作者审美体会,并向欣赏者传递情感。[3]与此同时,不同门类艺术也具有各自的艺术特性。例如,音乐属于听觉艺术,包含音色、旋律、音符、节奏等基本要素,能够通过听觉感官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在审美方面带有音乐的协调性、不确定性,同时又具有时间上的统一性。[4]在情感传递方面,音乐需要借助乐器或嗓音进行情感表达。绘画则为空间艺术,以笔、纸、颜料等为载体,包含线条、色彩等基本要素,通过视觉感官给人带来造型上的审美感受,在审美方面具有可视性和直观性。在情感表达上,绘画作品需要借助构图、造型等进行情感氛围营造。在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进行培养时,还应使学生获得各种感官体会,掌握不同学科审美特征,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全方位培养。从这一角度来看,必须对高职院校艺术鉴赏课程内容进行丰富,即要完成音乐、美术、舞蹈、影视、戏曲等各种艺术门类鉴赏课程的开设,介绍不同艺术门类作品的不同表现方式和审美特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鉴赏方法进行艺术作品欣赏,促使学生对艺术魅力产生更深体会。

在实践教学中,考虑到课时有限,教师可以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围绕固定主题进行各种艺术作品的展示,促使学生加强对各种艺术门类的比较,加强对不同艺术形式审美特征的把握。例如,教师可以“莲花”为主题,通过播放舞剧《莲花》,指导学生在欣赏音乐、舞蹈的基础上了解敦煌彩塑的故事,欣赏敦煌壁画与彩塑。通过对音乐、美术、舞蹈等不同艺术门类塑造“莲花”纯洁形象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和熟悉不同艺术门类的技术知识和规律,加深对不同艺术语言的美学特点理解,进而从不同角度加深體会作品的深刻内涵。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影视作品同时展现多种艺术形式。例如电影作品就是以音响和画面为媒介,利用银幕在多维时空中完成视听形象塑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属于综合性艺术。[5]从电影作品的画面中,学生可以欣赏到美术艺术。从电影作品的插曲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电影作品的舞蹈表现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舞蹈的节奏和韵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对各种艺术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从中吸取精华,继而提升审美知觉力、敏锐感受力和艺术想象力等,为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二)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艺术鉴赏课程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营造的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艺术欣赏活动中。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在艺术鉴赏方面基础的不同以及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要实现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法帮助学生获得艺术感受,促使学生顺利理解相关艺术作品。例如,在对马奈创作的绘画作品《吹笛少年》进行欣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表现当时法国艺术氛围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体会作者透过作品传递出的自负感和才气。采取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作品情境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欣赏作品。

其次,教师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作品魅力。针对各种舞蹈作品、绘画作品和音乐作品,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收集相关资料,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例如,在欣赏“中国剪纸艺术”的专题活动中,教师可以搜集不同的剪纸作品,然后制作成PPT以加强作品的直观比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来欣赏作品,掌握不同剪纸作品的形象特点,感受民间艺术形式的魅力。通过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师可以直观形式展现作品背后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历史故事等,因此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文化内涵的认识,促使学生逐步融入到作品营造的意境中,产生对艺术作品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强烈体会,继而得到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6]

此外,为强化艺术鉴赏教学的互动效果,满足学生的沟通交流需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开展教学。具体来讲,就是在专题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展现相同主题的不同艺术作品。不同小组的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作品,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作品欣赏。采取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艺术欣赏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完成分工,通过团队合作了解作品历史背景等,加强对作品深刻内涵的挖掘,继而更好地欣赏作品的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同时也能实现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在艺术鉴赏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视野,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因此,它能够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艺术鉴赏活动形式

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审美经验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拓宽艺术眼光和获得丰富阅历,才能不断提高鉴赏能力。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具体艺术鉴赏活动中不断积累实战经验,创新高职院校艺术鉴赏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积极性,真正培养艺术欣赏能力。

首先,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课外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艺术社团,促使学生加深对各门艺术的了解。例如,在音乐艺术鉴赏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建立歌剧欣赏和民族音乐等各种社团,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不同形式的音乐。另外,组织歌手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实现自我价值,产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只有频繁接触音乐后,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才能达到一定水平,实现对音乐节拍、音高、调式等元素的辨别,敏锐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体味不同乐曲的情绪变化,领略音乐作品的深刻含义。

篇7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影视创作之中,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同时对我们影视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影视艺术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和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综合艺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影视教学已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优化和改革,以适应新形式,促进新发展。本文对新形式下的高校影视教学现状和应对做了初步的探讨。

一、新形势下的影视教学的特点

(1)人文性

影视艺术教学首先具有人文性,不言而喻,影视艺术作为一门艺术必然具有人文性。电影电视凝聚着人类数千年的文明成果,它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影视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些优秀的影片更是具有深远的价值,其作用之大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决定人生的道路。影视艺术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还可增加生活体验,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养,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2)综合性

影视艺术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因为影视艺术高度融合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雕塑、摄影等艺术元素,进而形成了独特的品质,形成视听综合、时空综合、表现与再现统一、技术与艺术统一的一门独特艺术。

(3)开放性

影视艺术教学具有开放性,影视教学内容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也随之变化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课堂之中,电视、广播、网络等一切提供影视信息的地方都可用来学习。

(4)实践性

影视艺术教学具有实践性,它要通过观摩大量的影视片来传授知识的,它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一种切身的感受。

二、新形式下影视教学的变革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影视艺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其教学特点有着明显不同。所以,影视艺术教学的教师需要用全新的理念来进行教学,要具备全新的影视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多进行互动,进行情境教学。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在师生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情境中的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对经验和知识的获得也是高效的。

影视综合素质是在不断的学习和长期实践中慢慢积累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设施,用大量优秀影视片断的鉴赏来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审美观,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参与,激发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自主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手段对当前影视热点进行评析,从而进行更大范围的学习和探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进行转变,具有深远的意义。

(2)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

传统的影视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讲授影视知识,集中观摩少量的影片。其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时间学生只能听老师“讲电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素质,限制了影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非常必须的。我们在现代影视教学中,应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对大量影视片断的鉴赏来引导学生学习,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再现情境,更能启发学生对表象的分析、概括、综合,促进思维的发散。学生通过影视的欣赏和评价,锻炼了他们的鉴别能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很多,影视鉴赏教学也从听老师“讲电影”转变成为真正的“鉴赏电影”。

在实际教学中,择片是相当重要的,除了要增加影视鉴赏的容量,更要注重影视鉴赏的质量,使鉴赏的内容和教学内容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仅要使学生感受到那个时代影视艺术作品的语言特征、拍摄水平以及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经验和鉴赏水平,并可以自主地欣赏解读其他影视作品。在择片过程中,先要以类为选择范畴,然后选择其中优秀的作品作为授课的备用影片。所谓类型电影就是根据约定俗成的类型要求和原则制作出来的影片,它广泛地涉及到题材、人物、特技等影片内容、形式的多个特点。类型电影是现代电影商业化生产意识形态生成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世界各国均有体现,且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反复循环,占主导地位。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影时,既要使其对该类型电影有一系统的了解,又能够分辨不同国别、导演在风格、构图、语言、主题等方面的差异性,还要能对类化电影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前景有自主的判断。

(3)丰富教学内容

影视艺术是一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它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无穷的魅力。需要我们用适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这种魅力发掘出来,传播开来。所以在影视艺术教学中要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从单一的课堂教授中走出来,从社会、生活、媒体等实践中吸取养分。

电影和电视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影视艺术的内容也在快速的更新,而传统的课堂教授单一、固定,主要是对经典影视作品鉴赏,讲授一些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对现代影视作品及其发展的前沿知识和热点内容讲得很少,甚至没有,这对影视艺术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必须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在现代影视教学中我们需要跟踪影视发展的趋势,及时地来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通过合理地引入现代影视的前沿知识和热点话题,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韩国电视连续剧和欧美电影风靡一时,在空闲时,学生们都喜欢看这类影视,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应及时增加和更新相关关韩剧和欧美电影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引导学生来正确理解影视热点的魅力和其社会背景。

目前,高校的影视教学普遍存在着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如何解决在规定的学时中,既能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又能引入现代影视的前沿知识和热点话题等是值得影视教育者们重视的。在教授的过程中,通过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还可以对补充的内容只做简单的背景介绍,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聊天工具与教师、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互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习、鉴赏和娱乐结合起来,把经典影视和现代影视结合起来,把经典内容的讲授和当前的热点分析结合起来,来充分实现影视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传统的影视艺术教学模式已无法适用。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影视艺术鉴赏的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影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与课时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在学到影视知识的同时,又能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创造力。总之,信息技术在影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审美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萍.信息技术在高校影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

育技术,2005,19(03):86-88.

[2]邱铭浞,高源.高校影视教育课程的静态思考[J].教育理论

研究,2010,32:290-291.

[3]贺晓宏.高校影视文化课的意义与《影视赏析》课教学改

篇8

影视艺术教育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分支,相对于其他艺术类学科(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更具有普遍性和易接受性,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作者在参与高校影视鉴赏实际教学过程中,把对影片的鉴赏加以分类,学生受教收效良好。

1影视作品鉴赏的分类与选择

随着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人们早已熟知的影视作品不断被注入更多的新鲜元素,使影视作品的题材更加丰富与多元化,对影视作品尤其是电影作品选择性地鉴赏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影视艺术是一种融合了多种艺术样式,最终形成自己个性化表述手段的艺术种类,所以,鉴赏影视作品也不能以偏概全,而是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才有可能全面地领略影视艺术的独特魅力,这在鉴赏电影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电影作品的欣赏以及教师的讲解过程,是对影片形成印象乃至再认识的过程;通过对不同电影作品广泛地视听过程,是影视艺术展现全面、真实的故事情节的过程。上述的这些过程是相互关联并会产生能动作用的,因此,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选择适合的、优秀的电影作品,同时对影片的欣赏加以分类,是对学生进行影视艺术教育的良好手段,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影视作品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电影自20世纪初期诞生后,“类型”观念被借鉴进电影领域,逐渐门类划分详细,形成了不同的“电影类型(Film Genre)”,早期卢米埃尔兄弟和爱迪生拍摄的“旅行观光片”、梅里爱的“舞台幻想片”、格里菲斯的“剧情片”和弗拉哈迪的“纪录片”等都属于分门别类的结果。随着二三十年代美国好莱坞逐渐成为全球电影制作的中心,好莱坞制片厂体制下的电影类型得到扩展、完善和定型,形成了代表美国电影主流的“类型电影”。“类型电影(Genre Film)”是指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类型、影片场景和电影技巧等方面具有明显相似性的一组影片。今天的我们,面对的是发展了百年的电影艺术,影像艺术传播的技术手段与观念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于电影艺术的欣赏与类别划分就更加趋于明显。因此,对于整个世界电影的多元化发展而言,以美国电影分类标准为参照,影片的十三种类别①让人们的欣赏似乎更加有章可循。作为当代电影的忠实爱好者――高校青年学生而言,影视作品尤其是电影作品的鉴赏采用较为合理的影片分类方法,不仅仅是学生对作品作为表层意义的观看,更多的是会为梳理更为清晰的剧情、抽绎更为深刻的思想精华而必取之径。

2艺术教学中歌舞剧型影片鉴赏的把握

大学是学生正式步入社会的第一个台阶,是学生心理定型、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高校艺术教育以学生的心理和人格为本,让学生的自我感知力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有所形成和提高。我们经常会想到,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是与多方面因素联系密切的。影视欣赏课程的设置以及相关专业的设置,无不证明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成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途径。我们也深深明白,影片鉴赏不仅仅是对影片表层元素的粗浅了解,而是对影片深层意蕴的艺术把握。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随着影视产业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电影不仅越来越普遍地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方式,而且也逐渐成为培养人们的精神气质和艺术品格的重要手段。影视艺术教育能够陶冶当代大学生的情操、激发人的创造性灵感。美国心理学家和创造力研究专家吉尔福特对人的创造力进行了细致的归类和分析,他认为创造力具备六种特性表现,即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不难看出这六种特征的创造和培养成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与塑造的重要目标。关于吉尔福特创造力的研究应用于高校影视艺术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影片分类原则的基础上,着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不断更换类别的影视作品加以归类和思考,对不同类别的作品进行深入考究,达到“鉴赏”的目的,使其创造力逐步得到了锻炼。

在十几类的电影类别中,歌舞剧影片(the Musical)是美国电影中以歌唱和舞蹈为中心内容的特殊类型。歌舞片的文化传统可谓丰富多彩而源远流长:古代的歌舞音乐、古典戏剧、民间舞蹈、近代的歌剧音乐、芭蕾舞、现当代的轻歌剧、轻歌舞剧、小型讽刺歌舞剧、舞台歌舞剧、歌舞厅表演和现代舞,它的直接灵感来自具有浓重歌舞剧和戏剧传统的纽约百老汇。影片的故事情节几乎是用音乐来表达出来的,视听效果具有震撼力,非常吸引大众眼球。美国电影市场最卖座的十部最佳歌舞片包括《雨中曲》、《音乐之声》、《绿野仙踪》、《欢乐时光》、《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西区故事》、《窈窕淑女》、《锦城春色》、《爵士乐大全》、《芝加哥》等。本文举歌舞剧型的影片作为本文涉及到的影片欣赏与分类的示例,把歌舞音乐影片独立出来进行分析,是因为歌舞剧影片表现手法的特殊性。它使大学生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抽象思维的锻炼,而且面对影片本身,青年学生也接触到了更多的音乐和戏剧知识,接受多种艺术形式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这是在观看其他类别影片时无法做到的。

在开展高校艺术教学中歌舞剧型影片鉴赏时,不仅要本着欣赏电影作品类别的统一性原则,而且要尽量把握歌舞片艺术体裁的一致性。上文提到,歌舞片的文艺种类来自于多种音乐形式,这些音乐门类听起来区区几字,差之千里。若想使学生在一部并不熟悉的影片放映之后就要进行深入考究,教育者的任务不能少:呈现给学生时就应该本着“门类之内再需细化”的原则,把歌舞剧影片也作个“再加工”。

3歌舞剧影片(The Musical Film)《歌剧魅影》的再度创作性

十九世纪前后音乐剧开始进入了旺盛发展的时期,至今为止百余部较为成功的音乐剧作品几乎在其上演之后的几年至几十年内被改编成为电影的形式发行并上映。《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又称为“歌剧院的幽灵”,是由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写作的一部小说,由音乐剧大师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1948~)先后改编成音乐剧以及电影的版本。《歌剧魅影》这部为时2个多小时的影片由华纳兄弟公司出版发行,它为观众展现出的是一场音乐盛宴,一场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一个韦伯音乐创作与编剧的最高杰作。继音乐剧《歌剧魅影》1986年在伦敦首演、1988年在百老汇登台之后的2004年,影片版被搬上了荧幕。《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这部充满神奇和悬念的世纪巨作,吸引人之处数不胜数,仅从影片的音乐视听制作角度而言,便可长篇阔论。韦伯在音乐创作中,兼收并蓄,体味观众的审美心理,把握了一条既具艺术性且又生动可感的创作思路。此剧情节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悬念迭起,人物内心情感揭示细致,重唱布局十分精当,半音进行的“魅影”主导动机贯穿剧情进程,造成扣人心弦的戏剧紧张效果,这也成为歌舞剧影片更吸引观众、更具特色的一点。电影版的《歌剧魅影》在保留原著的原创性之外,对故事的情节进行了重新诠释,使得其立足于其音乐本体的基础上为电影标上了更多大众化、通俗性、商业性的标签,增加了更多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机会,强化了这部作品的音乐社会功能。《歌剧魅影》音乐剧版的狂热歌迷成为保证电影版票房的巨大支持,2005年这部电影刚刚在英国和北美的各大影院亮相,就已经获得了包括最佳艺术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电影音乐原创在内三项金球奖提名的殊荣。

在《美国电影研究》一书中,把与《歌剧魅影》同类的影片统一划归为歌舞片(The Musical Film)系列。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整部影片是以舞台上的戏剧、音乐、舞蹈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影片开头的芭蕾舞排练场景和影片中段处的“假面舞会”与音乐融为一体,并没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反而更加衬托出剧中剧表演的鲜活性,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剧中剧的安排是整部影片的重要特点,它使得影片中的舞台表演更真实、与主题更贴切,营造了歌剧院的典型环境。这种艺术的综合性是歌舞剧类型影片旺盛活力的源泉。

整部影片突出了近似轻歌剧的表演风格,各位演员的演唱亲自担当也唱法多样,结合古典歌剧、流行唱法、摇滚乐等多种形式,演绎出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古典抒情与摇滚元素的跨界融合,增强了歌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实这种多元化音乐元素的交织,也正是《歌剧魅影》超越了年龄与风格的界限,为全世界的人们所喜爱的关键原因吧!这是一部值得欣赏的、优秀的歌舞类影片作品。

4从歌舞剧型影片管窥类型影片鉴赏的意义

根据上文,我们了解到歌舞剧型影片在类型影片当中属于具有特殊之处的音乐歌舞型影片类别。对于经典的歌舞剧型电影而言,只能说是众多类型影片中的“沧海一粟”,但它却成为观众了解电影与名曲的重要载体,以电影的手段不仅表现了多彩的剧情,而且用声画结合的独特方式把优美的旋律呈现在大众眼前。当代大学生是广大青年的主体,他们对社会生活以及艺术知识求知欲望强烈,通过在高校内广泛开展影视艺术欣赏与教学活动,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多元化社会的窗口;同时,广大青年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望与音乐欣赏的需求,在影视作品中歌舞剧型影片的观赏中得到了汲取。

综上所述,艺术普及教育包括影视艺术教育对于青年形成良好的世界观、道德观,形成创新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增强学科综合性与广泛性的同时,影视艺术教育包括本文详述的类型电影艺术欣赏也是影响深刻的,把影视艺术教育与综合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来培养全方位、综合素质高的合格人才。

注释:①美国类型影片包括:西部片(The Western)、歌舞片(The Musical)、喜剧片(Comdy)、剧情片(Drama Films)、犯罪(警匪)片(Contemporary Crime:Detective&Gangster)、恐怖片和悬疑惊悚片(Horror Film&The Suspense Thriller)、科幻片(Science Fiction,SiFi)、战争片(War Film)、历史传记片(The Historical&Biographical Film\\Epic Film)、黑(Film Noir)、社会政治片(SocialPolitical Drama)、动作片(ActionAdventure)、好莱坞“大片”(Blockbuster)。

参考文献:

[1] 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篇9

2课程开设

针对学生们所学专业不同,学生们的文化艺术的素质养成教育形式也应该有不同层次的侧重点。高职院校里的学生专业多样,需要使公共艺术课程达到良好的效果需增加艺术实践类课程使学生锻炼的动手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就更应该注意在任意性选修课程中开设与专业对口的艺术类实践课程,达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限定性选修课程以鉴赏为中心,以审美为主线,融合艺术基础理论和作品鉴赏分析,为学生奠定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基础。任意性选修课程以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线。例:我校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了具有提高性质的任意性选修课。这些课程有的是为具有一定艺术素养或在艺术方面有所追求的学生开设的;有的是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开设的,比如我校开设的“惠山泥人”地方文化特色类艺术实践课程;有的是为特定专业开设的、体现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课程,比如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设“工业造型设计”类课程,使模具设计从单纯的数控设计转为机械与艺术设计的有机结合;“舞蹈形体训练”课,在给学生讲授相应的舞蹈基本知识外还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形体训练;“书法鉴赏与实践”课,让学生在欣赏中国书法艺术的同时,进行课堂的书写实践练习;“手工装饰画”课则将中国传统与现代的手工艺设计方法融入装饰画的设计实践练习中,这些理实结合的课程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丰富了学生的修养,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些课程定位在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这能更好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也强化学生们的认知实践与动手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目标是贯彻国家艺术教育政策法规,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感情,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重塑信心的机会和平台,切实提高综合素质使其终身受益。

篇10

20世纪中叶以来,艺术鉴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注意。随着艺术教育的不断推进,审美教育的不断加强,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丰富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正如《辞海》中所释,艺术鉴赏体现在:“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通过艺术鉴赏,使得学生“品格得以完善,思想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精神得以升华,身心得以发展。”为此,高校开设了音乐鉴赏、舞蹈鉴赏、影视鉴赏、美术鉴赏等课程。然而,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学生教学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给当前的艺术鉴赏课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改革创新艺术鉴赏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当下高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一、艺术鉴赏课程的重要意义

艺术鉴赏就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利用个人的视觉、听觉等感知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等对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它是在不断的感知、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中,获得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自19世纪实证论批评家重视对作家的研究,发展到20世纪中叶结构主义、符号学重视对艺术作品本身进行研究,直到20世纪下半叶接受美学理论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影响广泛,充分表明艺术鉴赏主体与鉴赏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受到人们的普遍承认和肯定,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大多数高校将艺术鉴赏课程当作实现审美教育,完善美育的有效方式。正如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通过艺术鉴赏课程的开展,让学生掌握并了解一名鉴赏者同样可以在审美再创造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才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知、鉴赏,体会艺术作品蕴含的思想和创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即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之中,从而获得强烈的美感。好的艺术作品,让欣赏者能够与作者实现穿越时空的对话和交流,这是艺术鉴赏课的意义所在,也是主要目的。以艺术作品为媒介,让鉴赏者与艺术家进行交流,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获得美的熏陶、美的体验,达到对学生美育的目的。

然而当代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升学压力,面对严峻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等诸多原因,很多学生失去了对艺术的追求,认为艺术只是消遣,是文艺青年的梦想。因此,大大忽视了对艺术素质的培养。当今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对学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对其他方面的诸如综合、艺术等能力同样有要求。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基地,学校一定要重视开展艺术鉴赏课程,学生重在参与艺术鉴赏类活动,培育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二、当前高校艺术鉴赏课程存在的问题

自从教育部2006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公共艺术课程教育已经成为普通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指导方案》中的要求,各大高校设置的公共艺术课程有《美术鉴赏》、《音乐鉴赏》、《影视鉴赏》、《舞蹈鉴赏》等均以全校选修课呈现。这一项举措是教育部实施素质教育、改善美育教学模式以及提高学生艺术素養的重要途径,对塑造学生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高校的艺术鉴赏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的艺术基础相对薄弱

艺术鉴赏课程有效的融合了旋律、节奏、造型、色彩、舞蹈、影视等多种元素,而理解并熟知各门类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是做好艺术鉴赏的前提。如“在观赏京剧时,哪些懂得京剧程式和技法的人,仅仅从几个人的打斗场面中,就能理解到这是千军万马的沙场……”然而,在现当代艺术教育中,很多学生往往一时兴起学习一门艺术欣赏类课程,但由于缺乏对基本艺术知识的了解,久而久之日觉枯燥,渐渐失去学习艺术的热情,更不要谈艺术鉴赏了。高校广泛开设的艺术鉴赏课程好似形同虚设,对学生艺术的兴趣的培养和熏陶并未尽人意。

另外,在中国美学中,艺术作品常常追求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西方美学追求一种“意蕴”。只有当学生充分调动审美心理中理解因素,才能真正领会和感悟到艺术作品中的深层含义。才能深刻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空白”和“不确定性”。但是当下大部分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知识面有待提升,加之很多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实践认知能力,没有更好的契机去自觉的感受艺术,接触艺术。仅仅为了学分而学,为了毕业证而修,导致高校整体艺术课程教学质量不佳。

(二)高校艺术鉴赏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化

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优秀作品的实践,更离不开相关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当下不少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师为了学生了解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掌握基本艺术素养,在教学中多展示了很多中外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其中不乏很多晦涩难懂、高水准的国际化作品。课堂上,老师从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类型、色彩到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侃侃而谈,更多的专业术语、理论教学呈现在教学始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教的很用心很卖力,学生学的很辛苦很困惑。讲解―欣赏―讲解的模式成了教师的专用模板,而公共艺术课程渐渐的变成了专业理论课程,有时学生因一些专业术语的费解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由积极主动学习变为被动消极接受,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畏学情绪。因此,单一的教学方式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的教学接受质量,教学效果不好,更达不到艺术鉴赏的最终目的,又何谈美育。

三、关于改进高校艺术鉴赏课程的策略

(一)提升高校教师专业教学技能,激发创意课堂

教师的引领和带动对教育成效的好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是教育事业的关键。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除了需要熟悉并掌握艺术基础知识,还需要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现代教学中,高校教师早已进行理论讲解和多媒体展示结合的方式授课,如何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如何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是当下高校专业教师需要首先思考探讨的问题。面对李白的诗、贝多芬的音乐、山人的绘画、曹雪芹的《红楼梦》、费里尼的电影,教师如何将最初感知到的可视可听的形态、形象和形式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和鉴赏能力传授于学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采用多种样式对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影音、资料、图像等更为直观生动,不仅使学生获取到更大容量信息,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课堂趣味性。另外,对于高校开展的艺术鉴赏课程应积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方针。加强对现任教师的培训,提高艺术鉴赏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安排学校的骨干教师到一些专业性强的机构或者学校进行进修,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师阅历。同时,高校艺术鉴赏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加强相关艺术门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艺术知识,了解当前社会一些好的艺术作品,紧跟时展的步伐。

(二)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自主探索

高等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更为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创新创造精神。因此,高校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以学生为主导,充分挖掘、发挥学生在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解疑答惑,积极解决学生的困难问题。比如,通过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探索优秀艺术作品,有效将生活和艺术联系在一起。环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在多媒体运动基础上,搭配合情的图片和音乐,在视觉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当下互联网信息,实施翻转课堂。课前将学习的重点内容,以简短视频或者课件形式展现,学生自行观看后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进行资料的检索,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将问题困惑一一记录,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对一些学习常见问题统一作答,在师生个性化的接触与互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升,自主探索模式占据了主导。通过“翻转”由学生掌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相对轻松避免遗漏;也大大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動,让教师由原来单纯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习的引导着。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思维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如艺术展览会、文博会等,多带领学生到感受现场,体验艺术作品的魅力。通过现场感受,不仅了解艺术品的表现形式,而且还能感受到现代一些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拓展视野,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丰富高校教学资源,为全体师生所用

目前高校艺术鉴赏课程一般由大二、大三两学年实行全校集中选课,受课程容量等影响,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进入艺术鉴赏课堂中接受艺术教育。美育全民化无法全部通过课堂传承实现。同时,教师在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授课时,学生的专业背景、人文素养、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为高校的艺术鉴赏课程带来一定的难度。而教学资源的丰富可给予让课上、课外学生充分学习的机会丰富,因此,健全艺术鉴赏课程教学资源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基本的课程教材、教辅材料外,影像资料、艺术类期刊杂志、画册等通过不同的视角传递艺术信息,对培养学生欣赏、鉴赏及艺术批评能力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目前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在接触到艺术作品诸如看了一幅画、听了一首乐曲、读了一首诗之后,往往会在脑海中对这幅作品加以“好”“很好”的主观评价,而不会形成较为深层次的认识和领悟。因而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广阔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鉴赏视野,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教学资源的扩充还包括整合共享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如其他专业艺术院校、艺术作坊、文化馆、美术馆等,将高校校与其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在校内与校外资源结合中极大丰富课程知识面,开拓学生发散思维,激发求知欲与探索精神,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艺术鉴赏课程在教育课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艺术鉴赏课程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感知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和学生必须引起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手段、提升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宋毅,董华著.艺术鉴赏[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3]孙菊茹,等.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彭吉象.艺术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赵鑫.高校美术专业鉴赏课刍议[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5):262-262. 

篇11

引言

艺术古而有之,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它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文化,拥有其独特的特性和个性,艺术还可以展示和传递不同时代的美学思想,从内在层面启迪人们,随着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影视艺术形式诞生,因此将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二者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审美欣赏的效果,其多样性也打破了艺术与影视之间的禁锢,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影视艺术对传统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我国影视艺术和审美欣赏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互相独立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指2000年以前至2000年,此阶段我国影视艺术发展的并不成熟,许多影视艺术作家作品不被人们欣赏,而且当时高校影视艺术教学主要都是效仿苏联的绘画教学内容和方法,影视艺术教学课程内容十分单一,就是为了简单的让学生掌握影视艺术鉴赏的技巧,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按部就班的学习影视艺术,因此在此阶段,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二者是互相独立发展的,没有什么交集。(二)萌芽-冲击-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指2000年至2009年期间,此阶段我国的影视艺术全面复苏,已经步入成熟时期。许多影视艺术家的作品家喻户晓,在这样的强烈冲击下,高校影视艺术教学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其专业课程设置上陷入了迷茫,影视艺术教学内容逐渐趋向观念化、拜金化、以及活跃化,而且影视艺术很大一部分是单纯的模仿、跟风,影视艺术内容没有深度、缺乏真实性,缺乏作者的真情实感,完全是机械的仿照,这一时期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二者基本处于缓慢发展和延续的阶段,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1]。(三)回归艺术本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指2009年以后,影视艺术经过上一阶段的发展已经退入寒冬时期,影视艺术作家的创作陷入危机,因此艺术也进入了自我完善、自我调整时期。同期高校的影视艺术教学也回归了艺术的本质,合理配置课堂资源、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利用多元化的影视艺术教学模式,逐渐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创造能力、良好的审美视角、精准的审美手段,在影视艺术创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把握鉴赏的灵魂,使学生真正爱上影视艺术,回归艺术本质,这一时期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二者是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概述

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艺术奇葩。艺术作为人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衍生的精神产物,它的具体内涵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早在史前的旧石器时期,艺术就已经产生了,这时候主要是指一些绘画但其应用的范围十分狭小,主要集中于记录日常生活活动或者是崇拜图腾等方面。艺术发展到奴隶制和封建社会时期时,生产力得到大量的解放,生产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高,艺术的主要功能就是对神人、圣人、灵魂、宗教以及统治者等进行歌颂,大肆宣扬其功德战绩,达到教化启迪人们大众的目的,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演化,艺术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已经具有多元化,它不仅是民族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联系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审美欣赏主要是指对于整个艺术作品的赏析和鉴赏,通过审美欣赏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水平,不仅仅在影视作品中发现美,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发现美。

三、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相互影响

(一)影视艺术对审美欣赏评判尺度的影响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影视艺术对审美欣赏评判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审美欣赏评判尺度受到影视艺术的影响,逐渐模糊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的评判特点,不再沿袭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方法,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了人们视觉感官的价值。通过对形态各异的不同审美分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审美欣赏充分发挥影视艺术的独特性和批判性,不盲目以自我为标准,通过对作品进行鉴赏传达出深刻的美学思想,提高人们审美欣赏能力和水平[2]。(二)影视艺术对审美教育情感的影响影视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作品能够让广大观众直观的感受魅力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就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审美因素,这一方面通过影视作品能够透露出一种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转换,属于一种由浅入深的审美欣赏过程。另一方面,欣赏者通过对影视艺术进行分析和解读,然后结合自身情感,按照作者的意图进一步被引导到新的审美高度,增强其审美欣赏的能力。四、提高影视艺术中的审美欣赏水平的有效策略(一)创新影视艺术发展模式现阶段,随着我国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影视艺术发展也逐渐呈现出于传统发展不同的面貌。在此影响下,影视艺术创作者应该对现阶段的创作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时俱进,使之与其相适应,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同时影视艺术创作者应该创新影视艺术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图像、文字、语言、声音等多媒体辅助工具,让欣赏者能够直接感知艺术作品,与此同时,还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发展模式,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模式和多模态共同使用。这样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欣赏者欣赏影视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能发挥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性,锻炼欣赏者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优化审美欣赏效果。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影视艺术对审美的重要影响,将二者有效结合在一起,共同为我国影视事业的进步做贡献。(二)转变审美欣赏的方法和角度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加快,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对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审美欣赏要转变传统的欣赏角度和方法,开拓创新与时代接轨,发挥影视艺术在审美欣赏中的巨大作用,利用其新颖性、独特性、传递美学理念,从而更好的为我国审美艺术服务。因此审美工作者应该转变传统的审美欣赏的角度和方法,审美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手势、表情、动作等形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属于影视艺术中的一种新型表现手段[3]。(三)充分了解审美欣赏的主流思想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相关影视艺术创作者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适当地介绍有关作品的背景资料,然后还可以把作品和其他的作品进行对照,以激发欣赏者的积极性和兴趣,更加有利于欣赏者对于整个影视作品进行整体的把握。影视艺术创作者还可以利用动画、图表等方式展示影视作品的色彩和结构组成,从而提高欣赏者的兴趣。最后,影视艺术创作者还可以根据欣赏者的能力,帮助其制定不同的审美欣赏内容,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审美欣赏艺术的主流思想,从而真正将影视艺术与审美欣赏二者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整个形式艺术和审美欣赏创作者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让更多的艺术创作家认识其中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够在充分了解审美欣赏的主流思想基础上,实现我国影视艺术又好又快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的审美欣赏价值就在于能够美化和净化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不仅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塑造人格,因此审美欣赏的功能和作用是十分重大的,在影视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审美欣赏发挥的作用也是如此。因此要想提高影视艺术中的审美欣赏水平就需要通过创新影视艺术发展模式、转变审美欣赏的方法和角度以及充分了解审美欣赏的主流思想等方法,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个审美欣赏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整个审美欣赏的效果,从而促进我国影视艺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影视艺术事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让广大欣赏者在观看影视艺术作品的基础上,提高整个审美欣赏的能力和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杨云.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审美导入[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篇12

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开设了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学安排主要是参照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的相关专业进行的,但是戏剧影视表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普通高校实行以上著名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显然是不科学的,一是学生的素质不高,大部分学生的表演理论知识和基本功都比较缺乏;二是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不能与高等院校相比,教师教学经验和阅历匮乏,学生缺乏舞台表演锻炼的机会。所以,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为目的。[1]

二、戏剧影视表演多元思维教学的重要性

多元思维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是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先进的表演特色与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视听资源,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表演思维和方式。目前,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多元思维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利用先进的科技资源弥补传统经验教学中的固有思维模式,做到将声乐、表演有机的结合,不仅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影视表演素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其他专业课的学习。

三、基于多元思维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

1.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第一,要更新教学观念。在众多的艺术高校中,“重艺轻文”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都有着优良的艺术天赋,但在文学修养方面却严重缺失,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演员不只是面对的一个死角色,而是要奔着将角色dylw.net演活的心态去演,赋予角色灵魂,创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而这些都需要深厚的文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对剧本、人物心理、故事社会背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此,在对表演系开设的课程中,还应增加文学科目,鼓励学生们去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自身的文学修养。

第二,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戏剧影视表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集体授课模式已满足不了它的需求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集体授课为主,小组课,个别辅导课,专业表演课等作为辅助开展多元化的教学,争取以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来赢得学生的喜爱。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提供指导、点评和建设性意见为主,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课题自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自的想象力去塑造演员形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必须依靠学生自身去摸索、去反复练习和掌握,教师只能以身作则,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启发学生们自主探索和创作。表演专业的教师要站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去观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各自的优缺点,因材施教,更好的去诱导和启发学生学习。

第三,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资源。戏剧影视表演并不是像数学、物理等一些很抽象的科目,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觉进行教学,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为影视表演提供了一个更为直观和专业的平台,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如图片、声音、文字和视频等教学资源的呈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不同艺术派别的辨别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观看,来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提升他们的表演素质。

2.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演水平要从日常教学做起,在平时的表演活动中,要善于从多角度对人物做全面的分析,如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人物的心理状态怎么样,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何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积累的经验,一个优秀的演员,只有将编剧笔下的角色演活,完美的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才能更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演人物的生活中,真切的去感受、去体验。

3.实践表演形式的多元化

戏剧影视表演的实践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各大节日晚会(元旦、中秋、国庆等),个人主题音乐会、各种音乐才艺类比赛等,参与这类比赛既可以得到专业老师的现场指导,也可以使自身的表演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此外,校园内部还具有一些专门的表演社团,可以积极的参与其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探讨,提升自我素质,获取更多锻炼的机会。[2]

4.培养学生表演鉴赏能力的多元化方式

一是利用观赏性艺术表演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在学习了一定的表演学的基础上,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观赏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或校内外的一些比赛作品,利用小组讨论和自由表达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演出节目进行评价,并找出作dylw.net品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提高学生们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演欲望。

二是利用公益讲座和影视讲座的授课方式提升学生对表演的鉴赏能力。学校可以在自身能力范围内,邀请影视表演的专业人才,如表演家、艺术家等来校举办公益讲座,让学生们近距离的接触艺术的魅力,通过表演家对表演技巧和对剧作人物的剖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敏锐的洞察力,进而提升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3]

5.教学影视作品选择的多元化

各国影视作品的特点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方面的选取教学素材,例如欧美引领时尚潮流的好莱坞大片、奥斯卡影片等代表欧美特色的作品,可以作为对欧美表演剖析的题材,此外,在我国各民族的艺术表演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可见,世界之大,各个国家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表演特色,在选择影视素材时,教师们也应拓宽范围,做到与时俱进,择优选取。利用多样化的表演素材,扩大学生的表演范围,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影视视听享受的要求更高了,信息化的时代,一切都在快节奏的进行,尤其是影视业的发展,比其他行业的更新换代更快,所以,教师们要结合实际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表演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专业的表演人才。

参考文献

篇13

本刊与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的著名音乐家们为繁荣我国艺术文化事业,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宗旨而构建成的艺术文化传播平台而举办:中外名家艺术大讲堂。将平面媒体与娱教互动结合的方式,在于为爱好艺术的有志之士,提供一个与国内知名艺术专家全方位学习、交流、展示的空间,并将其打造成为继《艺术人生》、《百家讲坛》之后国内第三个与著名艺术专家、学者接触的精英品牌。“举艺术名家之力,兴艺术教育之火!”是我们全力办学之宗旨。理念是学习、交流、传播、发展!以学习为基础、以交流为中心、以传播为方式,以发展为目的,本着对艺术的传承发扬精神,为爱好艺术的学者们打开学习之门,培养创作新人,给有梦想有才能的未名者创造成功的机会,为能更多的发掘出潜在的优秀艺术人才及作品。

目标群体

艺术创作的人 创作精神的人 谈论艺术的人 享受精神的人 敢于创新的人 关注音乐的人 爱好音乐的人

发行渠道

主渠道:全国各大书店、全国高等院校图书馆(音乐专业院校)、邮局征订、报亭等特殊渠道

共赢传播:央视娱乐栏目合作、央级音乐电台、多家网络联盟、明星官方fans网站、唱片公司、星级写字楼、高档娱乐休闲场所、度假村等。

主要栏目

    封面人物:音乐人物、艺人新秀等音乐人才!美术书法名家、教授!让更多人了解到你的风采!体会到你的优越!

    谱乐声音:各院校及广大音乐爱好者词曲原创作品展示台,让“伯乐”看到你的存在,让优秀作品为更多人共享交流,词作可寻谱者,谱乐寻找佳词的互动平台。

    校园沙龙:展示校园最新动态、招生、活动资讯,各大院校“名师高徒”专访,校园留言,让师生之间更为了解!

    资讯:选登各影院、剧院上演信息,专辑发行等文艺快讯!

    音论乐坊:音乐类相关评论,内容涉及音乐研究、科研成果,介绍学习乐器的方法、挑选、保养等专业文章,音乐历史解析、音乐现象评论、音乐理论创新,品评音乐风格,分析中外音乐差异,影视歌曲、戏曲、艺术歌曲、西洋歌剧等作品赏析、评论类文章及音乐创作过程等相关音乐专业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