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15 10:08: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

篇1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培养建筑设计能力的最主要途径。

目前,各高校建筑设计课程的设置,基本采用按照建筑类型进行训练的模式,题目由易到难,规模由小到大,渐次深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各种常见的建筑类型一一尝试,在对比之下,对于把握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重点非常有效。但是,随着现代生活对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建筑类型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单纯依托类型的设计训练方法暴露出许多局限性,如学生思维易受限制,设计手法灵活性、适应性差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课程设计的训练思路进行调整改进,取长补短,使建筑设计课程的设置更加合理化。

第一,在题目的设置上,变现行“类型设计”为“空间设计”。

强调“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将空间设计作为课程设计训练的主线,具体建筑类型作为辅线。从单一空间、复合空间到组合空间,训练学生对空间的感知与创造能力;建筑类型作为题目载体,起着辅助的作用。

同时,具体进行题目设置时,应真题、假题结合设置。

真题具有真实的基地环境,便于学生结合具体情况找寻设计切入点,获得构思灵感。对训练学生的空间感知、把握空间尺度等也大有裨益。但实际项目往往条件限制较多,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全面的设计训练。假题的设置往往可根据训练目标“量身定做”,能够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展开训练。但易失之于空泛。因此,应二者结合,扬长避短,以达到最优的训练效果。

第二,在内容要求和评价模式上,变“结果控制”为“过程控制”。

传统的设计课程的内容要求多是以最终成果要求的形式出现,基本上就是最终正图的版块内容,于是设计课程成绩就基本依据成图所传达的设计水平来进行判定。这直接导致学生重视设计结果,而忽视设计过程,往往设计周期内几番推倒重来,设计变成“撞运气”,运气好抓住灵感就发挥好,运气差没想法就一塌糊涂,非常不利于设计方法的掌握。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能动性,将设计过程掌控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深化方案。过程的控制需要具体体现在每一阶段的详细要求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各阶段应解决的问题、理解步步深入的重要性,并将各阶段的表现纳入到整个评价体系中,促使学生体会到完整的设计过程,逐渐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达到“掌控全局”和“把握个体”的效果。

在大的方面,发挥群体的带动、激励作用,通过设计组、讨论组掌控整个设计的进度。将全班划分为若干设计或讨论小组,引导小组内进行交流和互评,发挥群体内各成员的相互激发、激励作用,带动整个小组深化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置专门的、开放的讨论空间,以满足小组讨论和个人深化方案的不同要求。指导教师聆听、参与小组讨论,适时提出问题、引导方向并作出评价,使讨论避开弯路、沿着可发展的方向进行。

在细节方面,教师要适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标准细化到个人。针对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使其在自身水平上获得提高并多加鼓励,更利于学生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设计内容和主题选择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反映现实,引发其对现实问题的思考,鼓励其从点滴细节尝试解决之道,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务实精神。一名合格的建筑师,不仅要有处理建筑功能与形体的能力,也要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与职业道德感。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在设计指导中,好的设计离不开对现实中人的处境、行为的研究与关注。欧洲一个教授来国内游访,有感于天桥下露宿的打工者,遂于归国后拟出设计题目,要求学生设计适用于此类人群的轻便、易装拆的临时建筑。这启示我们,基于现实思考进行的设计训练才真正体现了设计的本质: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第三,需要加强快速构思能力的训练。

一个设计周期内,虽然有进度的控制与要求,但学生往往感觉“前松后紧”:入手慢,进度滞后,后期深化时间紧张、不够用,最后熬夜、拖图,又影响到下一个设计,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以训练快速构思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快速建筑设计(快题)不可或缺,是建筑设计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贯穿在课程设计中。快题训练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便于快速找到设计的切入点,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第四、融会各专业基础课程,为设计课程所用。

如果说低年级阶段的建筑设计主要强调功能合理、形式美观,满足“适用、美观”的话,随着年级渐高,“坚固”也将成为设计要求的一部分,即,我们要将建筑结构、构造、材料等纳入设计范围,关注到可操作的细节,使设计深度更进一步,为业务实践及就业铺平道路。

低碳、节能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反映在建筑行业就是对节能建筑的倡导。建筑的节能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反映在建造过程中的节地、节材,更重要的是为使用过程中的低炭、节能提供支持、打下基础。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虽然不可能有很具体的体现,但却需要建立概念、综合考虑。这就需要很多建筑技术方面的知识作支撑,甚至是一种从技术出发的全新的设计思路。

同时,注册建筑师考试制度的施行,也为建筑学专业课程训练指引了方向。与建筑师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的训练应该引入、贯穿到设计课程之中。

《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等看似理论的课程,也要激发起学生们的思考,听闻历史,思之当下,由此及彼,探究不同历史文化下的建筑反映对于今时今日的建筑设计的启示。不仅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也要有仰望星空、思虑文化的眼界与胸怀。

第五、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设计课程的影响。

身处数字化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电脑和网络带来的便利,建筑设计领域也毫不例外。随着电脑的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段,绘制图纸、计算日照和节能等指标、建立三维模型等,大大地提高了效率,基本已取代传统的手绘、手算方式。

建筑学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并在设计课程中运用,进行计算机绘图的实践。这也是在为设计院实习和就业作准备工作。计算机绘图的准确、直观与高效是毋庸置疑的,但需要强调的是,设计前期尤其是一草阶段的构思最好手绘表达,这是由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的。手绘手段,灵活、方便,表达起来速度快,利于激发、捕捉灵感,适合于充满变数的前期构思阶段;计算机手段,严谨、准确、快捷、高效,适合于基本定稿的后期绘图阶段。学生往往易沉浸于计算机的各种便利,忽略手绘表达的必要性,这是需要警惕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手绘草图进行构思是掌握设计方法的重要途径,绝不可忽视。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把双刃剑,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和设计的不同阶段,区别对待,合理引导,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六、毕业设计指导“双师制”。

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往往是紧随设计院业务实践之后的,为了增加实践机会,许多学生愿意选择一边在设计院继续实习,一边进行毕业设计。这种局面下,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机会减少,毕业设计的质量难免受到影响,因此大部分学校持谨慎态度,造成“毕业设计”和“提前就业”之间的矛盾。学生出于增强就业竞争力等因素的考虑,往往会千方百计来应对,甚至“舍弃”毕业设计,即只求及格、顺利毕业,而选择“提前就业”。

为应对这种越来越突出的矛盾,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与其“堵”,不如“导”。既然学生愿意选择设计院的环境来完成毕业设计,那就把实践部门的优势发挥出来,学校可以聘请设计院中具有一定职称或资历的建筑师(如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等)担任相应学生的第二指导老师,配合学校的指导老师,共同参与到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学校通过开题报告、调研报告、中期成果检查、毕业答辩等不同阶段的要求,对毕业设计进行进度控制和成果检验。

这种双师制的模式非常适合于和实践紧密联系的建筑学专业。它能够充分发挥不同环境的优势,使毕业设计系统、规范、有序,同时立足现实可行性,深入、全面。

以上种种思考,都是基于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的特殊性而引发的,是在教学实践中的切身体会,希望能够对广大建筑学专业师生有所启发,大家共同思考,促进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的更好发展。

篇2

【论文摘要】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我们紧抓住机遇,基于农村中学自身艰苦的办学条件,应充分发挥非体育专业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促进体育学科的教学及研究,全面提高农村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是我国现今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真正落实体育新课标,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山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问题,很多山区中学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由于教师从事兼教学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基本功不够扎实,再加上相关的考核评价办法不够完善,因而兼教学科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给体育教育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试图就山区农村中学教师兼教体育学科造成的影响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效果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1.山区农村中学教师兼教体育普遍存在的原因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农村山区中学师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大部分山区农村中学还存在客观、主观的诸多问题。诸如学校硬件设施差、管理制度跟不上、教师老龄化趋势,尤其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还存在着骨干教师流动大,年轻教师进不来,素质差距越来越大等问题。目前,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改进措施,这既是重中之重,又是当务之急。因此,山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编制不足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 1.1 客观因素尤为突出

师资不足。教师缺乏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中突出问题,特别是山区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缺乏,兼职和转科、调岗的教师较多,无法保障农村学校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更不能保证体育活动的高效开展。

 1.2 影响山区农村中学发展的瓶颈因素

1.2.1 学校领导体育与健康观念滞后

不少学校领导思想落后,对学校工作只谈不做,学校体育工作形不成长期的制度,体育教师的评价制度和待遇得不到落实。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

1.2.2 农村教师待遇低,工作条件艰苦,农村教师岗位缺少吸引力

合格教师招不进来,年轻骨干教师外流,造成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老龄化,素质差距大。

1.2.3 教师观念老旧,把体育学科当成“副业”

教师长时间局限在场地不足,体育器材少的环境下教学,很容易丧失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导致教师没有进取心,知识面狭小,创新思维能力降低。教师甚至把体育当成简单的课外活动,它是纯粹的“副”科。可见,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体现了盲目性、随意性。

2.山区农村中学教师兼教体育造成的负面影响

山区农村中学教师校际间分布不匀,教学差异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校领导是否重视体育。虽然师资配备不足,但重视的学校配备了1-2名体育课程相对集中的兼教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实际工作中也注重培养和锻炼体育兼职教师;那么农村体育教学也会得到逐步地提高。不够重视的学校存在体育课随意安排或分摊现象,评价考核制度也不健全,体育课随意被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并不是兼职专代,而是有其它学科教师或分管学校其它工作的人员兼代,兼职并不是因为有专长、有兴趣,而是学校为了凑齐课程,应付上面检查。

每年文化课的安排具有流动性、随意性,兼教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差距较大。作为大多数学校领导和兼职体育教师都把体育教学作为凑足课时的“副业”,在思想上很放松,没有把这门课程当回事,更谈不上从专业的角度去认真研究教材,大多数的兼职教师从未参加过体育专业培训,不了解什么是体育课堂常规,不会运用基本的教学口令,更不要谈体育教学质量了。学校领导更多看重的只是“主科”的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自身体育素质不高,教学无创意,学生兴趣就提不高,教师更不能科学地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引导和指导不到位,体育锻炼强度不够,体育活动形式涣散;甚至为了便于操作,选择活动项目时故意避重就轻造成难重点项目少练或不练。少课、占用课时现象也就不期而遇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贬低了体育作为一门运动技能学科本应具有的科学性、严肃性,致使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非常低下。

3.对山区农村初中兼教体育现象的思考与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是关系到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师资的建设制约和影响着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从山区农村中学水平看,远远还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但很大程度上兼职教师填补了体育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用科学客观的眼光看待农村中学的不足,尽可能加大农村学校教育的建设。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需要长久机制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3.1 转化提高领导和教师思想,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学校领导者和教师需要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本着以全面发展,科学学习,积极向上的理念教育学生。着力加强教师评价制度,科学安排课时,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为学生创造合理科学的学习环境。

 3.2 因地制宜,合理科学的应用器材,扩大活动空间

山区学校体育场地限制,兼职教师尽量发挥体育场地的作用,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体育场地情况,选择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进行各项教学内容的训练。这样既解决了场地问题,也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更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专业知识,转变农村学校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探索农村中学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融入民族体育运动,训练中穿插游戏,休息中体现师生的融洽,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快乐、阳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能力。

 3.3 加强建设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科学合理核定编制

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教育,促进均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注意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调整城乡师生比例标准,以保证农村教育的基本需要。在每年招聘教师时应按比例招聘、引进专职体育教师,有计划、分阶段逐渐配齐体育教师。

4.分层、有序地对兼职体育教师实行转岗培训;

针对农村中学教师的现状,开展多层次、多门类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教学能力上台阶培训,面向农村,在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同时,培养足够数量的、能胜任农村中学教学工作的教师。首先要重点抓好中青年教师的全员培训,其次要切实把好新师资培训的教学入门关,逐步提高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三是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和培训进修奖励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转岗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业务水平。四是建立上岗后的再培训制度,每个学校配备1-2名体育专职教师,注重培养和锻炼体育兼职教师;充分调动学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开展体育教研活动;落实各项具体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发现问题时注意工作方法,尽可能从实际出发,为体育教师争取和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4.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总之,在对山区农村中学体育存在的问题中,我们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与时俱进,用科学的培训策略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便利条件,积极探索山区农村体育教学发展的思路,促使兼教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以提升,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于向.浙江省农村普通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4):65-69.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9-0079-01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幼儿数量的增加,园所数量的增加,需要幼儿教师的数量也会大大的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可以说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路径,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是否认同这个专业对工作以后是否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

龙宇(2016)认为专业认同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接纳水平,对专业的认可与情感态度以及对专业的投入与付出行为的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本研究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識接纳水平,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可与情感态度以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投入与付出行为的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大一到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总共有200人,男生11人,占总人数的5.5%,女生189人,占总人数的94.5%。在调查中,大一学生为63人,占总人数的31.5%,大二学生有49人,占总人数的24.5%;大三学生为46人,占总人数的23%,大四学生为17人,占总人数的8.5%;研究生为25人,占总人数的12.5%。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借鉴专业认同已有的研究,结合学前教育学生的特点,编制《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问卷》,考查被调查者对学前教育专业看法的信息,问卷由20道题构成,分为三个维度: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以及专业行为。利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检测的20个问题的Alpha值为0.866。经过题总相关分析,删题后检测的Alpha值为0.881,问卷信度较好,可以继续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针对本问卷进行相关分析显示,各因素得分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418~0.924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同时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方差分析显示,Sig值在专业认识和专业情感上都小于0.05,表明在专业认识和专业情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经过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在专业认识上,大一、大二没有大四和研究生的认识度高,大三没有大四的认识度高,可能是由于大一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不久,对本专业知之甚少,大二对专业只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四和研究生则经过了多年专业的学习,对专业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在专业情感上,大二没有大一、大四和研究生专业情感度高,大三没有大四情感度高。大一学生刚刚接触专业,对专业有着好奇的心理,想要进一步去学习。而经过一年、两年的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可能比较枯燥难学,他们可能认为这些理论课的学习对以后当幼儿教师实用价值不大,抱着“得过且过”的懈怠心态。研究生的情感度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专业的热爱,想要深入地学习,对专业有好的评价,对专业的前景看好。

二、教育建议

(一)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产生积极学习行为的强大动力,其学习动机越高,专业认同感也越强。学校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学前教育专业,例如应该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知道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为以后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

(二)学校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理论、技能和实践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让学生的学习是多方面的。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三)国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和鼓励

应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学前教育,同时国家应对学前教育事业支持和鼓励,引发公众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同时,也应加大投资力度,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从而增强这一职业的吸引力。

篇4

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基础。但近些年来,我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新的问题与矛盾,既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近几年来,学前教育仍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稳步向前发展,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用人单位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教学模式已显现出不少问题,例如,学生只重视技能技巧类课程(钢琴、舞蹈、手工、绘画等)的学习,而忽略专业理论课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等)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考试评估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欠合理;学生教育教学技能欠缺……

为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得更加完善,凸显幼儿教育的特色,结合以上问题,提出若干建议,仅供参考。

一、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

由于中职学校招生宣传及学生实习就业等原因,专业汇报演出已成为展示学生技能技巧、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的确,这一形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许多家长都领着孩子慕名前来学习,各大幼儿园也纷纷与学校学生签订就业实习合同……但据近几年学生实习情况跟踪及各园长的信息反馈来看,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着实有待加强。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技能,而园长们反映,大部分学生的技能技巧都很好,但却不知道怎样组织一堂课?更别说优质课了……虽然,学校开设了《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由于其属于专业理论课程,相对技能技巧类课程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都说理论必须与用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建议建立实习基地,用于学生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建立常驻幼儿园见习和实习基地

针对学生教育教学技能欠缺的情况,建议与幼儿园建立稳定的见习和实习的关系。对幼儿园来说,可以增强园方的名誉和影响力,对学校来说,可以提供学生更多见习和实习的机会。作为师范生,必须将理论结合实际,通过见习和实习,她们才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建议第二学年下学期可适当安排一周或一月的幼儿园实地见习。

三、举办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竞赛

各个地市每年都会开展有关音乐、舞蹈、朗诵等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或多或少的对学生学习的重心有所影响,学生们都偏爱技能技巧类课程的学习,而针对以后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的竞赛基本没有。因此,建议举办有关教育教学技能的竞赛,这样才能够让她们更重视自身教育教学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己——未来的人民教师。

1、说课比赛

说课,是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说课活动能有效的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教学的积极性。这是教师提高教学素养,增强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目前,说课已成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也必须具备说课的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比赛

这一比赛的实行,是为弥补说课的不足。说课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毕竟是“纸上谈兵”,看不到教师如何临场发挥,看不到教师驾驭教学活动的艺术,也看不见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效果和幼儿实际思维的过程。因此,建议举办学生教学活动设计比赛,切实提高学生组织课堂的能力。

3、讲故事比赛

讲故事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全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竞赛中已有涉及,希望能继续开展。

四、建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因中职学校生源素质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学习成绩,大部分学生不重视、不在乎,不同程度上给任课教师带来困扰。所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建议建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例如,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实习、毕业相关联,对于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做适当的要求——补考,如补考仍为通过,则继续留校学习,推迟实习时间。

五、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较多,学习任务很重,一周下来,每天七节课安排得满满当当,有些甚至安排到了第八节课,课时严重超量,教师与学生都很疲倦,却很无奈,删减哪门课程都难于实现,针对这种情况,如若可以,建议做如下的调整:

1、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调整

钢琴、舞蹈等专业技能课时为每周四节课,学生分半上课,也就是说,每个学生一周只能上到两节专业技能课,除掉回课及练功的时间,学生用于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少得可怜,同时,学生每年都有较重的演出任务:毕业汇报演出、校园艺术节及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类比赛等,为了能够更加圆满的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长足的提高,建议第二学年适当增加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量。

篇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儿童的文艺才能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大高校和高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而开设的教育专业,这些未来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多方面才艺,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模仿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

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广泛关注,但是部分学校进行的提高舞蹈教学水平的教学改革方向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为提高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模仿艺术类舞蹈专业的教学情况开展本专业教学,但结果是既不能达到艺术类舞蹈专业水平,又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去甚远。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改革应从自身专业特点出发,将舞蹈技能培训与学前教育技能相结合,进行符合专业要求的教学改革。

(二)课程更新速度跟不上幼儿教育变化速度

随着教育意识的广泛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优化,对舞蹈类型的选择变化快,对舞蹈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内容的变化跟不上幼儿教育行业的发展变化速度,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难以胜任现代化的幼儿教育工作。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不合理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程安排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课程安排情况决定了学生能否接受到系统完整的舞蹈技能培训以及幼儿教育方法。课程安排由校方负责,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课程安排情况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针对幼儿舞蹈的教学课程相对较少,学生缺乏对幼儿舞蹈技能的掌握,不符合学前专业特点,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二)教学方法落后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方法普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实质性的创新,不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舞蹈创造能力。当下幼儿教育发展迅速,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自编舞蹈能力,对幼儿舞蹈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根据具体的风格要求进行舞蹈创作。但是学前教育专业落后的舞蹈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对学生的培养与未来的岗位要求不符。

(三)教学模式单一

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课程之一,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单调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舞蹈课程本身属于艺术类范畴,兴趣对艺术类专业学习有关键影响。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不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舞蹈教学注定会事倍功半,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建议

(一)开展符合专业特色的舞蹈课程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要从专业特色出发,结合当下学前教育行业的具体情况和其舞蹈教学要求,对本专业舞蹈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使培养方向符合学生未来的岗位要求。了解幼儿教育的舞蹈课堂形式和当下流行的幼儿舞蹈种类,根据岗位需求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舞蹈技能的培训要结合幼儿教育技巧,使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舞蹈技能同时擅于开展幼儿舞蹈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舞蹈基础训练课程中,帮助学生解放僵硬的肢体,开发自身的柔软度,注重对舞蹈表现力和控制力的训练。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加入幼儿舞蹈成分,使学生善于挖掘童趣,为以后的幼儿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二)丰富课堂形式,加强创新培养

改变传统舞蹈课堂教学单一的形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舞蹈创作能力。可以开展小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注意将舞蹈基础好的学生和舞蹈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发挥舞蹈基础好的学生的榜样作用,带领其它学生进行舞蹈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舞蹈学习信心,发现舞蹈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蹈创作和舞蹈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合作,丰富课堂形式。

(三)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注重应用和实践,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从实际应用中提高舞蹈技能,为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积累经验。比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幼儿艺术培训基地参观,或者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加强学生对行业现状的了解,通过观摩和活动体验开拓视野,丰富经验,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提前准备。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舞蹈演出活动,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舞台经验,敢于表现自我,提高自信心。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不同于艺术类专业的舞蹈课程,要注意与自身专业特点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的同时具备学前教育能力,在教学内容中多加入一些幼儿舞蹈的元素,使学生擅于挖掘童真童趣,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洪玲.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师专业化发展[D].苏州大学,2007.

[2]刘天娥.高校本科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篇6

学前教育是教育之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重视,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因此,很多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开始扩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高职院校在当今情况下能否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教师的需求,能否保证培养的学前教育教师的质量渐渐提上日程,为人们所关注,其根本就在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笔者希望通过对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能够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前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国家在2012年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该《指南》在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理解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基础上,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阶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部分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该指南明确了当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及方法,是幼儿园的纲领性文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必须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为依据,依托幼儿园而生。因此,国家的政策法规给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提供了一个导向标。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实依据。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提供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当然也必须以社会的需求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能体现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社会价值。

幼儿园及家长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制定培养目标的基础,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课程设置。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除了要有理论的导向之外,还要考虑社会需求、幼儿园及家长的要求等这些现实要素。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与专科院校相比,实习实训时间较长,专业课课时设置相对较少,每学期专业课只有十几个学时。相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比较重要的教法类课程有些院校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的,更谈不上课时的合理性,相比较之下,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比例较大,导致很多学生对舞蹈、钢琴等课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教法类、游戏类课程。同时,信息技术课程只是笼统开设,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课件制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过于单调。

自《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将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及专业基础课融合为五大领域,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前教育研究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教育的方式与模式也变得多样化,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依然很单一、传统,跟不上社会需求,虽然开始重视实践课程例如教法类课程,但是课程设置依然停留在学前三大学、游戏论等传统课程设置上,幼儿园环境创造、幼儿行为观察等课程很多高职院校都不开设。

(三)师德兼顾较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素质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再加上虐童事件屡见报端,加强幼儿教师的师德修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强烈要求。随着虐童事件频发,很多家长开始给教师送红包对自己的孩子多加关照,这就导致很多教师理所应当地收受家长的红包,甚至有的教师明目张胆索要,如果家长不给或者少给,就会通过孩子来警告家长,这样的现象给教育带来了恶劣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师德的教师对社会的影响更为巨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三、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课时。

随着新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实施,师范类院校及专业,不再像以前毕业直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而是所有学生必须全部参加国家的统一考试,考试合格方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准入制度越来越严,对学生的理论功底要求也相应提高。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重实践,轻理论。学前三大学作为学教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必须保证每周的学时,此外,游戏创编、教法课、计算机等课程也应该增加课时,而不是仅仅增加舞蹈、钢琴、绘画、手工等技能课的课时。

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要进行优化、整合,使之符合社会的需求。对于一些重复性较高的课程科学进行删减,有的高职院校开设《幼儿园课程设计》,又开设五大领域教法课等,所教内容很多都重复,导致很多学生反映教师所授内容重复并且要求不一致,学生无所适从,两门课程可以整合为《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既可以缩减课时,又可以节省精力。

(二)增开相关课程,充实通识性课程。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受访的幼儿园对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满意,认为一些课程内容太过老旧;认为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要求开设一些新课程,例如,很多幼儿教师反映我们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够了解孩子;还有的认为在进行主题环境创设中,实践能力太差;有老师认为目前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很少,不懂技巧,而家园合作不但经常而且重要,所以建议学校开设《幼儿行为观察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班级管理》等课程。

针对一些院校课程设置陈旧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选派教师到兄弟院校中参观考察,引进一些新的课程,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课程结构,不定时请幼儿园一线教师来院作报告分享经验等。

另外,通识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科学的地位,好多高职院校几乎没有相关通识类课程的开设。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园科学教育等领域的活动,幼儿教师承担着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对于孩子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有益的生物、物理、化学现象都要能深入浅出地作出适当的、科学的解释。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基础太差,很多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都不懂,再加上新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实施,《综合素质》也对学生提出了一定要求,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通识课程的设置,适当增加通识类课程的知识,对今后培养高素养的幼儿教师有极大帮助。

(三)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教育中起着以身示范的作用,尤其是幼儿教师,幼儿期是建构人格的关键期,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起到重要影响。因此,在职业教育阶段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师德教育,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很多学生反映幼儿教师工资低、社会地位低、职业认同感低,因此最重要的是首先,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部分学生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前,对这个专业的职业方向和工作性质的了解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学校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他们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及职业生涯等。学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要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让学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意识,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的幼儿教师。其次,提高学生的行为素养,很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幼儿园之后,不能够为幼儿提供榜样示范作用。因此,要求学生在学校中加强自身行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戴娇娇.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6).

[2]陈雅芳.中职起点三年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1(6):35-37.

篇7

近年来,幼儿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及社会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也相应地广受关注。在学前教育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中,钢琴教学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幼儿艺术涵养、提升学前教学质量。但是,在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中,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而如何结合学前专业特点开展教学活动,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钢琴演奏和伴奏水平,提升钢琴教学总体质量,是当前摆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这使得与专门的音乐院系开设的钢琴课程以培养钢琴精专人才有所不同,它侧重于培养以后能从事幼儿教育活动,胜任幼儿教育工作的人才,因此根据这一目的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钢琴和音乐教学,使学生掌握钢琴基础弹奏技巧及基本伴奏能力,具备弹奏和编排儿歌简易伴奏的能力,提升艺术涵养,陶冶学生情操,从而为以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师上课主要采用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从而容易导致不认真备课,随意讲授的情况,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倾向于“灌输”式教学,只顾自己讲课,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反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不顾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出现唱“独角戏”的现象。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音乐知识,难以真正参与教学实践,从而无法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死板,课堂教学趣味性不足,不但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增大学生学习压力,最终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偏难

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忽略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在平时的教学和曲目练习过程中,选取难度很高的曲目配合教学,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基础训练的强度也不够,比如说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音乐表现、识谱认音、节奏节拍的把握等。由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专业侧重培养从事幼儿艺术教育工作的人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更强调学生具备基本的钢琴弹奏的知识和演奏能力、伴奏技巧。

(三)教学实践不足

目前学生对所学知识实践的机会偏少,主要依靠考试来进行艺术实践,平时相对重视钢琴弹奏技术方面的教学,然而,学生要掌握基本钢琴演奏和伴奏技巧,只是依靠课堂时间练习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大量地实践和不断地揣摩。艺术实践训练的缺乏,一方面难以培养学生的乐感,另一方面导致欠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无法应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实际及变化。教学实践的不足,会产生课堂效果不明显、学习效率低、学生的依赖性强、整体教学质量低下等后果。

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对策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面目前主要问题表现在上文提到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接下来,笔者根据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实践,给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一)实行多样化教学方法

当前,在地方院校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要学会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要不断尝试、创新和探索各种教学方法,比如采取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愿成立合作小组,共同探讨、交流钢琴演奏基本问题,互相敦促互相监督,不断锻炼提高钢琴演奏及伴奏能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钢琴教学中,广泛开展探索性教学,教师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并及时纠正在弹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突出基础性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源来源较差,学生的音乐基础底子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基础教学。同时,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幼儿教学工作,所以他们不需要像专业钢琴演奏者那样学习钢琴,要求基本能完成幼儿歌曲伴奏即可。所以在钢琴教学中,一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难度适中、实用性强的教材,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钢琴基础课的学习,强化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服务于幼教工作的理念,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敦促学生加强自主练习,在这些练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丰富学生的音乐修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基本技能。

(三)培养实践性综合能力

艺术实践活动将钢琴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进行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实际教学能力及艺术实践能力,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要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音乐专业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接触面,因此视听能力的增强利于加快学生识谱读曲的速度;二要提高学生的伴奏能力,钢琴即兴伴奏是兼有即兴创作和即兴演奏的活动,是钢琴教学实践阶段的基本要求,它体现着学生钢琴应用能力的高低。而通过钢琴伴奏的学习和实践,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钢琴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钢琴弹奏水平和应用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李木一.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

[2]谢姿媚.地方院校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1,(12).

篇8

一、前言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关注。2007年在十七大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明确强调重视学前教育。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章明确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加快普及学前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学前教育发展缓慢,因此,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和潜力都在农村。我们必须抓好这个关键点,加快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众所周知,师资力量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然而,当前农村的幼儿师资存在诸多问题。

二、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现状

(一)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严重短缺

根据当前颁发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目标,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在这个目标的背景下,我们将需要大量的农村幼儿教师。但是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严重短缺是一个全国性问题,据2005年统计,我国幼儿园师生比平均为1:30.2,农村幼儿园甚至达到1:36.1,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全日制幼儿园1:7-8的师生比。[1]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小丫跑两会——民生心意大调查”中有位网友留言:“农村幼儿园现在缺少国家支持,孩子多教师少。有的班级有七八十个孩子,只有两个老师,孩子都管不过来”。

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福利差,工作环境很艰苦,没有保障,学前教育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更宁愿到城市或者沿海发达地区从事别的职业。尽管《教育法》早已明确了幼儿园教师的“教师”身份。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在制定教师编制和相关待遇时,仅限定在“中小学教师”,并未将幼儿教师列入其中,造成教师缺编、无边的严重现实问题。学前教育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导致人们对幼师这个职业缺乏信心,相应的报考学前专业的人数在逐步下降,随之幼儿园老师培养渠道骤然减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数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二)农村学前教育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农村学前教育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它要求教师既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同时还要具备基本的身心条件和艺术素质。[2]而目前在农村任教的幼儿教师有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中师毕业的非学前教育专业,他们里面大部分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相关的知识教育,对幼儿生理特点和心理规律缺乏认识,在幼儿园中“保姆式”和“小学化”现象特别明显,这种教学方法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三、保证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建议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们农村学前教育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我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以下自己的建议

(一)国家政策确保得到实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2010-2020年学前教育的发展的三大任务之一,并且提出了“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的具体任务。国家只有确实解决长期困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待遇等方面的困难问题,农村的幼儿教师切身利益得到保障,才对农村的学前教育职业重拾信心,才能吸引学前教育毕业生愿意服务农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提到,实施中西部特岗幼儿教师计划。以往的特岗教师都是针对中小学,往后农村幼儿园也可以效仿之前的特岗教师方法,为农村幼儿园注入一些先进的理念、新鲜的活力,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当地教师相融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顶岗实习也是保证农村幼儿园师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园对学前教育的毕业生需求在逐步加大,甚至供不应求,毕业生大多数会选择在条件好的单位就职。在这种情况下想录用专业的毕业生是难上加难,想把他们引入幼儿园,可以采用每年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这样可保证每年都有全日制本/专科生到农村幼儿园实习,他们整体文化水平较高,接受过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当地的教师趁这机会长时间相处,交流,学习。同时实习生到农村幼儿园顶岗实习可以把他们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来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为毕业后进入幼师角色作准备,得到一定的锻炼。

(二)国家要加大对师资培养的投入

在2010年6月30日召开的学前教育专题讲座中,有专家指出现在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不少难以适应幼儿教育岗位,建议主要采用初中后五年的幼师培养方法,这个幼师培养方法为保证幼师质量提供保证。需要大量的幼儿教师是形势所需,而目前幼儿教师的培养渠道很少。国家要建立相应的政策,鼓励相关学校在保证生源素质的情况下扩招幼师专业人数,同时也鼓励之前没有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开设这门专业,国家政府要给予相应的鼓励措施。在教师录用时,严格执行录入制度,统一考核,具有幼儿教师资格且成绩合格者人员方可入职。

(三)各单位政府落实教师继续教育

政府应对学前教育的教师给予培训和相应的教师资格待遇,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地位。政府投入时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保证。【3】农村幼儿教师年龄水平、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参差不齐。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培养目标的确定也不一样。要确实的达到提高不同层级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就要曾基层做起,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制定从低到高的培养目标,这是农村幼儿教师培养的基础。师资培养的平等性原则也是很重要的,师资培养方案的目标是促进所有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发展,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切忌简化过程,指重公立幼儿园教师或只重条件优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而忽视第一层次学前教师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9

从古至今,古老的教育观点延续至今,“应试教育”一直注重对于学生应试知识的训练,以及职业技能的培训,素质教育实施较缓慢。但是在教育不断发展的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的素质观念的专业人才,因此本文对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的素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建议。

1对于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的素质情况的概述

我们分别对不同地区的十所该类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1关于职业道德

调查结果显示,在专业素养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整体状况良好,除了少数的教师存在不足外,总的来说,其职业道德的平均值相对较高。

1.2关于教育事业方面的价值观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在学校学生结构的问题上,大部分教师持“学困生偏多”的观点,不过整体来说,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在对待学困生的教育方面,少数的教师则在如何对待此问题上表示没有信心、对待学困生很无奈等。

1.3关于能力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80%的任职教师是很合格的并且素质水平中等偏上,其足以胜任教师的教学工作,并且在某些专业知识方面有较高的教学经验,教学时更加娴熟。据分析,他们只是欠缺实践的能力。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整体素质水平是属于中等偏上的,但也有部分教师拉低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据分析结果统计,学前教育教师在管理学生经验比较丰富,并且在日常的教学积累中,他们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教育学困生的经验方法,这是非常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不过也有小部分的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在教学工作上有所欠缺,因此,本文将针对这类教师的调查仔细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素质方面的缺点

2.1科研经验不足

由于工作环境和学校能力等原因,该类教师在科研方向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参与过相关科研的也是寥寥无几,仅有的几个有过科研经历的教师,也大多是为了学校评职称而做,且多数都是学术性的研究,而非关于其专业的研究。

2.2工作热情不高

据调查,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由于收入不高,且国家暂时没有针对该类教师的奖助政策等,不仅使得这方面的人才大幅度流失,也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此外,有小部分教师对于教育失去信心,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他们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有一种错误的判断,认为自己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起不了作用有挫败感,从而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从此一蹶不振。2.3缺乏实践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数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和能力,他们完全靠教师的讲解和传授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但是,在问卷调查中,有一半的教师表示自己其实最生疏的就是相关专业实践类的教学,只因他们本身也很少有去企业进行相关实践的机会,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没有积累,这就会影响教育效果。

3如何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

针对上述三种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提出如下几点相应解决办法和建议。第一,学校应该合理地安排对于其教师队伍的培养,应该鼓励他们多多参与研究,并设立奖励制度,对于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行鼓励。安排其教师与相关职业的教育专家接触、合作的机会,比如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增加一些项目研究的合作,让教师在合作中增强科研能力,丰富科研经验,跟着专家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并且针对其教师遇到的困难或短板,提出建议,以此来使其教学素质得到提升。第二,关于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看待学困生的问题,应该对其进行劝说,鼓励和指引,使其能够适应当代的教育形势,并对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还应使对于学前教育教师的评价系统更加合理化,剔除以前传统的评价系统里的弊端,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奖励的措施,激发教师的教学信心和热情,使他们能更深层次地感受到被认同的感觉,从而提升教师的素质。第三,根据调查显示,在以往的学校传统里,教师都是通过去学习进修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对于学前教育教师来说,他们最缺乏的是相关的职业经验,而非理论基础知识,因此应该给这类教师去实践进修的机会,以提升教师的素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的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对其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不足的地方,最后笔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对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所帮助。

作者:李永静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97?03

职业认同感指的是个体对某一职业的性质、目标、内容形成的态度和价值。职业认同感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过程。职业认同感对于在校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倾向。职业认同感涉及人们对某一特定职业的感悟、认识、态度、社会评价与期望。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大学生的积极性、成就动机和择业取向。本文通过质性调查,揭示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职业认同感状况。

一、调查目的

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作出了统领性的政策规定和指导。学前教育迎来了较好的发展契机。农村学前教育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为地方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一些西部的边疆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也较为迅速。所调查的H校位于西部边疆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学前教育事业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的需求,从幼儿园的数量,城乡两级幼儿园的比例,幼儿园的师资等方面都与优质的学前教育要求相差甚远。在该自治州,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是女教师。

由于对学前教育存在认识误区,幼儿园教师中女教师占有的比例一直较高,幼儿园男教师则受到一些歧见。报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也较少,有的男生甚至是被调剂到该专业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职业认同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就业取向,他们对于幼教职业的热爱和忠诚度,已经引起社会上一些幼教机构的关注。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从本科常规教学工作中,了解地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男生的职业认同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云南省H校2009-2011年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H校是2003年4月组建成立的,属于西部边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位于云南东南部。以H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校的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专科生始招生于2004年,本科专业招生于2009年,截至目前,有415名毕业生(男生39名)。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还走访了一些幼教机构和其他一些地方院校,并联系了2005-2008级已经毕业的男生。

调查方法包括个案法、观察研究法等质性研究方法。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H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基本情况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2009-2011年H校学前教育专业总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长,但男生人数和比例却逐年递减,三年中招收的男生比例仅为11.37%,说明男生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所占的比例较低。

(二)学前专业男生职业认同感现状分析

1. 专业自我意识薄弱

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专业自我包括:自我形象的正确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职业动机、工作境况的满意感、职业生涯的清晰认识、未来前景期望较高等。[1]具有高职业认同感的学生对于自我的形象能有准确的把握,能在学习中积极参与专业实践,对于未来职业有强烈的动机,能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在追求职业价值过程中能得到一种自我实现。

调查显示,2009-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的24名男生,仅有6名男生报考了学前教育专业。其中1人报考的原因是因为想当老师而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非云南籍考生,H校在该生所在的省份,师范类专业只有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另外5人报考的原因是觉得自己考分低,报考学前教育专业更有把握被录取,甚者有学生表示,一看到“学前”这两个字就觉得是“没出息”的专业。

以2009级学前专业学生为例,第一学期刚开始,就有1名学生放弃大学的学习,选择入伍;而在第一学期结束时,5名男生申请转专业并得到批准,而留在学前专业的10个男生中,有1个要考教育学类研究生,还有3个打算自主创业(有开办幼儿园的想法),剩下的6个男生虽然已临近大四,但还处于对专业和就业的迷茫阶段。

而涉及到对专业的看法时,2009级和2010级的15名男生中,有4人开始觉得学前教育专业是个“好玩”的专业,能锻炼人,对后代的培养也很重要,但是要改变其余男生的看法,还需要一段时间。通过访谈不难看出,学前教育的男生对人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并不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积极的自我体验,还没有形成较好的专业自我意识。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男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成绩偏低,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不够。

2. 专业理想存在认识偏差

教师专业理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能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具有明确专业理想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十分投入,愿意终身献身于教育事业,会努力提高专业才能和服务水平,尽可能维护专业的荣誉、团结和形象。[2]通过和其他任课老师的交流,我们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发展空间大不大?他们不关心就业前景,更关注的是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多面性。

通过调查网络和前几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学前教育的男生非常清楚男性在幼教队伍的地位是比较高的,有男生戏言:他们是幼教的“国宝”“抢手货”。正因为这种良好的就业前景和环境,目前在读的男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还保留了一定的热情,这也是吸引他们留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最重要的砝码。经过前一阶段的专业学习,大一大二两个年级中15名男生有4名表示将来会选择在幼儿园工作,而且认为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而其他的11名男生也表示即使不在幼教第一线工作,但还是会从事和幼教相关的工作。

而2011级男生虽刚入校,但就调查情况来看,男生的状态相对积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容忽略的是,学前专业男生的职业理想很容易受到现实的冲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对“男幼师”的性别歧视。根据我们对2004-2008级学前专业男生的跟踪调查来看,毕业的15名男生中,仅有1人仍在市机关幼儿园工作,在此期间,虽然也有3人在幼教机构工作过,但最后都以转行告终。笔者联系了仍在幼儿园工作的这名男生,谈及职业发展,他的语气充满无奈。虽然幼儿园非常重视他,基本上他提出的要求都能满足,他本人也比较喜欢孩子,愿意待在幼儿园工作,但是一出园门,只要谈到他的工作,别人都会以异样的眼光看他,他的家人也多次表示希望他能换个工作。这应该能代表一部分学前教育男生的看法。对于问及如何看待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和幼教机构女生多的现象时,24名男生中只有1个男生认为这不合理,应该扩充男幼师的比例,而其他人均认为无论从性格的角度还是社会的角度来看,女性更适合担任幼师。

3. 专业情操责任感不强

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专业情操体现在幼教事业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一个教师若具有较好的专业情操,一般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男生们的专业情操责任感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通过教育实践形成的合作关系,H校所在的地方幼儿园方面表示,无论从幼儿园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幼儿性格的养成来看,都急需男幼师的加入。所以在引进师资的时候,对男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一再降低,一旦引进,基本上提出的要求能满足的尽量满足,但即便这样,也无法留住男幼教,幼儿园方面表示很无奈。

而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角度来看,基本上没有男生会以当幼儿园老师为荣。这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一方面因为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因而他们自身很努力。比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2009和2010级学前专业的男生都会主动掌握一到两种专业技能,无论是班级活动还是院级校级活动都热衷参加,并且在班委的选拔上也能占有一席之地。以2009级学前专业为例,10名男生中有6名担任班委,在访谈中,学前专业的男生也表示在女生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学前教育专业,他们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各项活动中,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班级同学都给予了更多关注,因而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他们也希望院系能更多地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培养专业素养。而另一方面,他们对真正的见习和实习不够重视,对于去参加见习和实是倍感尴尬。以2009级学前专业为例,10名男生都认为专业技能和知识很重要,而对于见习活动的安排总是抱持一种“去看看”的心态。而不是一种学习的心态,而且10名男生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他们在和女生一起学习幼儿舞蹈等课程时觉得很尴尬,认为这类课程是“女性课程”,因而在学习这类技能时,大多扭扭捏捏,学习起来不自然。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2010级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中,而且很多学前专业的男生认为幼儿园老师应该被称呼为“老师”,而称呼“男阿姨”“男保姆”让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幼教教师这一职业望而却步。

四、讨论与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如何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幼教师资,是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地方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培养稳定的、适合地方幼教机构发展的男性幼师队伍,不仅是地方高校也是幼教机构的关注点。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职业认同感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仅仅依靠提高经济待遇是不够的,这只是一种短期的做法,治标不治本。

篇11

1.中职校不敢向学生承诺:培养幼儿园教师。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包括中师、中专(职)在内的本专科院校共培养幼儿教师231286名,其中中师、中职培养人数为200000名(86.5%),目前还在不断增多,他们都只有中专文凭。2010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学历要求都在大专以上,也就是说这20多万中专毕业生是不能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没有资格证也就意味着不能走上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因此,中职校也就不敢向学生承诺我们的专业培养方向是幼儿园教师。

2.中职校还没有做好培养保育员的心理准备。有学者建议中职学前教育可以把培养方向转向为“培养保育员”,因为我国目前对保育员的学历要求相对较低。笔者就十九个省市的中职国培学员提供的调查信息显示:90%以上的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能走上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岗位,部分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不到三年,有的只有两年或一年半就被幼儿园“抢走”了。

尽管这些幼儿园的做法都违背了国家幼儿园教师资格任用要求,但中职校还不情愿把培养方向转向“培养保育员”。原因之一是因为目前这样的“教师”还有市场,原因之二是因为教师似乎比保育员更有档次,更能吸引生源。今后如何定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职校来说都很模糊,是在等待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明朗,还是追随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中职校的生源数量得不到基本保障,为了生存,中职校招生不断降低要求,放宽标准,来者不拒,生源全部是普通高中升学无望的学生。这些学生综合素质低,学习能力、学习态度都不是太理想,即使中职校的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也不可能在三年内完美“打造”这些学生。然而,社会及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应具备全面的育儿知识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解读孩子的能力、环境创设的能力、教学组织和反思能力等。显然,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很难达到这样的素质要求。难怪常常有幼儿园园长抱怨中职校毕业的幼师生悟性低、文字功底薄弱、提升潜力不大等。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一)贯彻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顺应全国教师资格国标省考趋势。教育部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建立“国标省考县聘”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管理机制试点。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将是大势所趋,同时教师资格准入门槛也在提高,中小学教师要达到专科以上水平。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幼儿教师资格和准入门槛同样也会不断提升。为了顺应全国教师资格国标省考趋势,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应加强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比重,改变原先重弹唱说跳、轻文化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模式。同时为了顺应教师资格准入标准可以尝试2+1中专、3+2大专或3+4本科模式,在校学习与自学函授相结合,学历提升与进修并举,目前这些模式已在江苏、浙江等地部分中职校实行。

2.课程建设瞄准幼儿园教师岗位能力要求。不久前,上海市出台了新的“幼儿园岗位能力标准”,许多地方纷纷效仿。不改革课程结构,中职生远远达不到这些要求。如其中的幼儿教师必须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并具有依据这些特点进行教育的能力、对幼儿进行身心保育能力、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的能力(包括组织幼儿开展生活活动、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的能力)、创造性地制订教育计划灵活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组织形式生成课程的能力、创设活动环境的能力等等。

对照要求可知,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太陈旧,重知识学习,缺乏专业能力培养。建议完全可以把现行的手工课程改为幼儿园环境布置,把幼儿卫生学改为幼儿保育,或者实行“学科课程专业化,专业课程实践化”等改革,如语文课和幼儿文学相结合,舞蹈课、体育课与幼儿户外活动指导相结合等等,当然这些改革还必须有过硬的师资作为前提。

(二)以促进就业为突破口,发挥专业特长优势虽然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幼儿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但随着各级各类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幼儿教师的饱和现象即将出现,中职校如果不主动寻求改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将十分困难。以促进就业为突破口,发展专业特长优势不失为一种好思路。

1.利用特长优势,拓展就业渠道。学前教育专业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艺术领域的,中职校可借此培养各种艺术特长人才,学生就业时就可以有多方面的选择:越来越多的早教中心的育婴师,各种企事业单位的文娱组织人员,各区文化站街道居委会相关的文化宣传人员,各种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导人员,琴行、画室、少儿舞蹈工作室的教师,还有一些相关行业如健美中心、瑜伽馆、婚庆策划人员等。

2.利用专业优势,走出专业学专业。在教学管理中,可以设置大量的选修课,赋予学生更多更充分的自主选择的空间。还可利用职业学校专业众多的优势,开放所有专业,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或特色专业,让学生走出专业学专业,使学生具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三)多举措吸引优质生源,逐步提高中职学前专业学生准入门槛生源质量在师范生培养中具有关键作用,如果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门槛低,就会造成培养困难,无法保证输送出的幼儿教师受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欢迎,毕业生就会遭遇就业尴尬。一旦就业困难,招生就会越发降低门槛。久而久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就很难走出这样的恶性循环,被市场淘汰的不仅仅是学生,也包括专业和中职校本身。

篇12

中图分类号:G6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13-01

如今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别是英语的早期学习,可是目前幼儿园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缺少专业英语教师和良好英语水平的幼儿教师,而幼儿园聘用的英语教师又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为幼儿园提供优秀的英语师资是高职学前学校刻不容缓的任务。而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一、高职学前专业学生英语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前专业学生的英语现状

(1)高职学前专业学生来源的主要渠道是职高、中专、初中毕业的学生和高中毕业生。他们中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兴趣。个别学生对英语感兴趣, 但对语法的掌握也仅局限于简单的了解,至于听、说和写的问题就更为突出。英语课学时少,每学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试,因此,在学生看来学与不学没什么区别,只要能拿到相应的学分顺利毕业就足够了。大学英语课程结束以后,有的学生就再也不接触英语了。

(2)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足。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去幼儿园,早教中心或培训机构从事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就业前景广阔,这些教育机构一般多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很少关注学生的英语水平,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大多数学生在就业和继续深造方面,会选择前者,不选择考研也就不再重视大学英语课程了。又由于自身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强,幼儿英语教学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少有学生敢于承担。

二、学前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与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英语能力的要求有很大偏差,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学结构的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培养目标,采取有效的培养途径。其次,有些教师思想认识上本身有偏差,认为学前专业的学生只要掌握好学前专业的知识就行了,英语只不过是国家对高职课程设置的一种要求而已。

2、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因而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得不到及时辅导,进步很慢;基础差的学生,产生挫败感,失去自信心,直接影响了教学进度和质量。

3、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材短缺。也是导致教师在讲授中没能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创新的问题所在。

(1)师资缺乏

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师一般由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担任,他们具有较好的语音面貌和英语语言教学能力,但同时,英语专业老师不太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具体需要什么什么样的老师,因此,尽管老师会很尽力去查资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不能用幼儿教学实例来进行教学阐释,也不能告诉学生目前幼儿园英语教学常用的方法和技巧,这就造成学生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2)对策探究

由于以上几个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前英语教学的质量,为适应国家对高职高专英语教育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进一步掌握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更好地开展英语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从多年的实际教学实际活动中,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三、教师要纠正思想认识错误,充分关爱学生

教师要认识到,随着幼儿英语教学的升温,学前教育的学生拥有自然的语音、语调,较好的听力和口语水平,并掌握基本的英语课堂教学用语及幼儿英语课堂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竞争中更具优势。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挑战自己,勇攀高峰。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现状,课下多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学习英语的困难所在,针对问题,向他们建议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出不同的阶段目标,而最终达到的目标就是能胜任幼儿英语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合格的幼儿师资。

2、高职学前英语教师要改变教学只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思想。应树立为英语教学一切以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经验证明,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是不利于语言学习的。因为人数多,教师忽视学生的基础,多侧重讲授,轻操练,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因此,高职学前英语教师要兼顾学生的英语程度,教学中多运用听说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形象、直观的优点来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制定合适的学前英语教育教材

篇13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102-03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缓慢,亟须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就广西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仍存在生源素质不高、办学条件有待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失调、内涵建设有待深入等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与指导,才能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试分析广西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背景分析

(一)幼儿教育发展缓慢

近年来,广西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广西学前教育发展较为缓慢,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到2010年,全区共有幼儿园5349所,在园幼儿数118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4%,学前一年毛入园率74%,“入园难”问题较为突出。二是公办幼儿园数量偏少。在全区5349所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仅有532所,仅占9.9%左右。三是农村公办幼儿园严重不足。农村公办幼儿园仅占农村幼儿园总数的5.7%。四是城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进程,发展不均衡。全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仅占全区1126个乡镇的19%。五是民办幼儿园规模小、比重大。民办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90%,但在园(班)幼儿仅占全区在园(班)人数44.3%。民办幼儿园规模小,园均规模为110人,保教质量水平低,严重制约幼儿园的发展。六是经费投入不足。2010年全区财政学前教育支出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例仅为0.85%。七是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幼儿园办园活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学前教育师资紧缺

一是现有师资队伍数量不足。2010年,全区有幼儿园教师3.7万人,其中编制内教师8089人,仅占教师总数的21.9%。二是专业化水平不高。幼儿园教师有教师资格证、专业对口的不及50%。三是满足不了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规划,到2013年实现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至少需要增加2.1万名幼儿教师。

(三)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2010年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后,广西先后《关于当前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提出了“到2013年,全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628所,在园幼儿达到133万人,幼儿园教师新增2.1万人,达到5.8万人,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58%,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80%,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适龄幼儿基本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的总体目标,各地政府均相应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要求“城镇住宅小区应根据建设规模,按照相关规范配套建设幼儿园,农村按照‘一镇一园’、‘村村覆盖’的要求整体规划,构建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现状分析

为了解决学前教育师资不足问题,作为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2010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允许具备条件的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此举一出,极大地激发了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热情。目前,广西共有52所中职学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超过1万人。2013年4月,教育厅组织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情况专项评估,据了解,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喜忧参半,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生源数量充足,但整体素质不高

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激发了广大学生报读学前教育专业的热情。短短两年间,广西共52所中职学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共招生1万多人。在目前中职招生艰难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广受追捧,招生火爆,成为一些中职学校招生的主要支柱。各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多完成当年招生指标任务,有些学校甚至超额完成。南宁市第四职校2012年学前教育专业招生1000人,仍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各学校纷纷提出扩大招生规模的要求。

在因生源数量充足而欣喜的同时,各校也对生源质量不高而感到担忧。学前教育专业属于师范类专业,对人才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也有着更高的期待。目前,生源质量主要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身体素质不行,学习舞蹈、形体等课程效果欠佳;二是文化基础较差,难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必备理论知识;三是艺术悟性不够,对弹、唱、跳、画、手工等技能形成造成影响;四是情感心智不够成熟,给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带来困难。

(二)教学设施设备基本满足教学需

要,但仍难以满足本专业内涵发展的需要

许多学校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时,购置了大量设备,新建了一些实训室。这些设施设备基本满足该专业的教学需要,但对于办学质量的提升仍有大差距。主要问题是:

1.缺少相关实训室。大多数学校没有建设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实训室、婴幼儿卫生保健实训室、幼儿科学与社会活动实训室。

2.没有独立实训室。一些学校语音室与微机室共用,手工实训室与画室一起,琴法教室与琴房共用;许多学校只有五六十人的大琴房,没有单独的小琴房。

3.教学设备陈旧短缺。一些学校资金投入不够,致使实训室简陋,教具陈旧,如钢琴、电子琴、电脑等。个别学校只有两三台钢琴。

(三)师资队伍结构失调,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严重不足

由于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二级”转变,原有的中师师资流失严重,导致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严重失调。一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严重缺乏,许多学校连一个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或专科毕业的教师都没有;二是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不足;三是转型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培训进修,许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都是由相关专业的教师担任教学,但没有经过专门的针对性培训。师资队伍问题是目前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

(四)偏重办学规模扩张,专业内涵建设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由于是新办专业,许多学校重在办学规模的扩张,对专业内涵建设重视不够或把握不准,导致专业建设出现一些偏差,主要体现在:

1.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不够完善。一是专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一些学校在规划中缺少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大多学校缺少专业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面向定位等等。二是专业内涵建设没有得到重视。一些学校在规划中只列出了招生规模、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基地)等方面的目标,没有围绕专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考核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校企合作等内涵进行筹划与设计,使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显得简单、浅层次,低水平、没内涵。三是缺少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许多学校在规划中只有目标,没有设计出建设思路与建设措施,更没有组织保障、人员保障、机制保障、资金保障等,使得规划欠缺完整性、科学性、可执行性。

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没有围绕幼儿教师这一岗位所需求的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一是幼儿教师核心能力课程得不到应有重视,课程与课时不够;二是课程与教学设计不完善,如“五大领域”没有分开开设;三是一些学校还存在因人设课现象,有师资就开课,没师资就不开课。

3.技能培养存在偏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儿教师,教学技能是核心技能,弹、唱、跳、画等是基本技能。但一些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把握不准确,导致在技能培养上出现偏差,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弹、唱、跳、画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上,忽视了教学技能的培养。

4.教学改革还欠深入。如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中,目前仍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尤其是如何开展“园校合作”(幼儿园与学校),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双优人才”(艺术技能与教学技能双优秀),仍需深入改革。

(五)人才培养质量良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有待提高

据了解,因市场需求旺盛,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质量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一些学校的学生尚未毕业就已经接到用人单位的邀约。一些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学校对外展示特色与实力的窗口,外出参加表演或接待,成为各种文艺汇演、节日盛典、活动仪式上的亮丽风景,得到各界的赞扬与肯定。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大多流向广东等发达省份,留在本地尤其是中小城市工作的学生不多,特别是留在乡镇从事幼儿教育的学生很少,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三、对策建议

(一)适度扩大招生规模,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要实现“全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628所,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需要一大批幼儿教师,因此必须在目前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为广西乃至珠三角提供更多的学前教育师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引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对口率;加大对教学队伍的专业培训,增加“国培”、“省培”名额,争取近期内对所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轮训一遍以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内培训,尤其是幼儿心理学、幼儿学科教学法等内容的培训,帮助转型教师尽快提高教学能力;开展教学竞赛、经验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专题教研、科研,“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不仅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而且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三)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科学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论证,准确定位专业发展目标,科学拟定建设措施,建立健全改革保障机制,确保专业建设的科学性与操作性。二是根据幼儿教师岗位的需求重构课程体系,突出教学技能的培养。三是加强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构建“园校合作,学教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强化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培训培养,通过演、赛、教、用等方式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五是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建立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平台,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达到培养人才及扩大专业影响的目的。

(四)搭建“立交桥”,理顺中职生升学及职业资格证问题

根据最新的文件要求,“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原则上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试点期间适当放宽到中等幼儿师范毕业”,这意味着将来中职毕业的学生是不能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解决中职毕业生升学深造问题,搭建学前教育专业“中职―高职―本科”的“立交桥”,建立“直通车”渠道,是当务之急。

(五)加强管理与指导,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与指导,一是严格控制该专业设置的准入,重点支持有师范办学基础的学校办好本专业,重点扶持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办好本专业,根据地方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专业布点,避免该专业布点过滥过快。二是制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规范教学条件配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改革、考核评价、教学管理等教学行为,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三是成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该专业指导、培训、交流、比赛、科研等平台,引导该专业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四是定期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专项检查评估,动态监测专业办学情况,促进该专业健康发展。五是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资金、项目等形式,扶持该专业做大做强。

(六)出台配套措施,确保专业健康持续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