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消除公共安全隐患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消除公共安全隐患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篇1

引言: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电是一种很具弹性的能量形式,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色彩,电又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源。由于人们对电的知识了解不够,涉电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社区的一些工作场所,安全用电成为影响社区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消除社区工作场所用电安全隐患,是确保社区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就社区工作场所用电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消除这些安全隐患,提出一些建议,防止涉电事故的发生。

一、社区工作场所用电设备现状及存在的安全隐患

通过对社区工作场所用电设备(产品)的调查发现,部分基层队的工作场所用电设备(产品),还在使用胶盖式刀形开关(无型号),主电源进线仍为麻皮铝芯线,室内明敷为塑料绝缘铜护套线,配电开关柜内为螺旋式熔断器或CJ10系列交流接触器,电源箱内配置DZ10系列塑壳断路器,Y系列电动机仍然在一些场所使用等等。这些有着能耗高、效率低、性能落后、环保性差等特点的电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用电安全隐患。

在排查中还发现,一些办公区域用电线路存在“瓶颈”现象,如:相同线径铜铝或铝小铜大混搭、同一回路导线存在三处以上连接点或同一连接点接触面过大、同一支路导线出现线容量两头大中间小、导线超负荷等。2012年10月社区办公楼的一间办公室用电线路发生的火灾,就是典型的线路“瓶颈”现象,这起火灾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线径的铜铝混搭(即改造后的社区办公楼主电源及各办公室进线明敷导线为铜芯,办公室墙壁内暗敷导线为铝芯,电气设备前级导线又改造为铜芯,存在着铜铝混搭和线径相等的现象),造成局部点电流过大,热耗较高,办公室内导线敷设又未根据实际用电容量进行配线,造成电路火灾。

由于我们对电器设备知识认识不足,员工的责任心不强,安全用电意识淡漠,安全用电方面一直存在着事故隐患,致使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涉电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单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也使受害人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经济上受到了伤害。

二、社区工作场所用电设备的整改措施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员工理论水平

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但学习却又不能是盲目的,要提高社区工作场所的安全用电质量管理水平,首先要从最基础、最根本,也是从最实际的方面加强学习。

在用电基础知识和用电专业设备知识的学习中,要全面掌握电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提高员工操作用电设备的水平,增强防范安全隐患的意识,以确保安全生产。事实证明,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要通过强化安全知识的学习,有效地提高员工安全隐患的认知能力,增强人们自觉、主动地排查安全隐患的意识,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设计理念要有长远和全局观念,对能耗高、效率低、性能落后、环保性差的电器设备进行整改

社区目前的电器设备老化现象比较普遍,需要改造的电路工程较多,在改造设计前,设计人员应深入现场,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要结合现场和操作人员实际需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社区应鼓励、支持并倡导一线员工积极参与设计组织等前期工作,设计出合理的用电线路及电气设备配备图。文化宫礼堂一楼大厅照明,在设计图纸中由二楼配电控制,这一不切合现场实际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被一线员工发现及时并进行了整改,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也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

2012年10月社区办公楼办公室用电线路发生的火灾事故提醒我们,电气设施的设计必须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根据房屋设计使用标准,电气线路容量(配电回路数、导线截面、插座数量、开关容量等),并至少要考虑到未来十年负荷增长的需要进行设计。在设计中,要加大导线线径、增加分支回路,提高电气安全水准,避免电气火灾和其他电气事故的发生。在整体设计中,对容量较大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宜从配电箱以放射式配电,对各层配电箱宜采用分区树干式配电,不宜采用单支多线式配电。导线及断路器选择时,要前后级之间相互配合,前一级断路器整定值至少比下一级断路器整定值高一级。

下面为分区树干式图和单支多线式图

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整改措施,用电线路的事故隐患,将会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三)加强材料选购和配置,杜绝不合格产品

目前,市场上各种质量的电器设备品目繁多,参次不齐。因此,要在材料的选购上练就“火眼金睛”,要加强采购人员和使用人员对用电设备(产品)的辨别能力。同类产品首先不仅要具有合格证、安全证等,更重要的是从外观上看其绝缘层、内部导体材料及触点部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对比,同类产品进行外观及内部质量对比,如两个厂家同为2.5mm2规格型号的铜芯电缆,虽然都有合格证,商家都说是达标线,但真正符合国标的与标注为国标的线径及铜芯质量却大相径庭,价格也是相差甚远。不同类产品进行容量及功能对比,同一线路负荷中单联开关只能使用于日常小功率的线路控制,而气控开关性能及容量就更高些,安全性更稳定些。如西区活动室乒羽馆照明,由于是大功率防眩照明,易适用气控开关而不适用单联开关。通过以上比较就能掌握最基本的区分用电设备(产品)质量的优劣及适用相匹配的工作用电气产品及配线。

通过加强在材料选购和配置方面的管理,可有效地杜绝不合格电器产品的进入,这也是消除安全隐患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结束语

电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需要依赖电缆、电线引导着,开关、断路器控制着,凭借灯光、音响效果才能感知它的存在,而这些电能的载体却是看得见、摸得着。只要通过学习,员工自身的业务素质有了切实的提高,真正掌握了电器设备的特性,就能分辨其质量好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就能从根本上消除用电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篇2

道路桥梁是社会的基础设施,也是衡量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保证设施完善、创造安全快捷方便的交通环境是道桥养护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如何在减少维修成本的前提下保证养护质量是目前道路养护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加强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道桥养护管理工作是公路、城市市政设施完善,创造安全快捷方便的交通环境,充分发挥其使用功效的重要保证。养护维修工作人员通过对道桥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被损坏的设施部位,保证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及出行环境,从而实现道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我们通过开展道桥养护调查,及时为日常的道桥养护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从而保证养护的优质服务水平。加强道桥养护的管理工作,可以及时弥补道桥在施工中的缺陷和不足,帮助解决在道桥在投入使用后遇到的问题,从而延长道桥的使用寿命。在道桥养护中提前做好道桥病害预防措施,及时进行治理,降低维修成本,保证道桥的高质量服务水平。目前我国道桥养护的技术较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从业人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做好道桥养护管理工作,我们必须要拓宽视野范围,注意吸收和引进新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施工操作方法,从而促进道桥养护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道桥养护管理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公路、桥梁及城市市政设施的建设发展迅速,设施量迅猛增长。传统的道桥养护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道桥养护管理工作的需要。在当前的道桥养护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养护工作的的滞后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设施的使用寿命,不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影响道桥养护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

第一,人们的主观意识没认识到道桥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我国很多地区,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重建轻养”的主观意识明显,忽视了设施养护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这些思想导致大量基础设施建成后,一直处于日常养护不到位的状态,从而使设施在短时间内就受到破坏,大大缩短了使用寿命,不能充分发挥道桥设施在交通、运输中应有的作用;

第二,建设期存在质量隐患,养护管理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我国大部分公路、市政基础设施的修建主要是靠政府补助,自筹资金难度较高,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赶工期,求效益,忽略质量控制,设施的建设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用于道桥养护的资金不足,致使病害不能得到及时彻底的消除,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道桥的使用寿命,影响道桥的正常运营;

第三,车辆超载现象比较严重,对道桥的损害程度比较大。由于很多地方对于车辆超载现象的管理和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地方的道桥遭到严重破坏。车辆超载现象给我国道桥的安全使用造成严重的破坏,进一步加大了养护工作的难度。

第四,政府没有出台重要的道桥养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保证道桥养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很多地方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制裁那些违反道桥使用的行为,使道桥的管理工作缺乏有力的行政权力,从而导致道桥设施遭到肆意破坏,加大了养护维修的工作量,无法保证养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道桥养护模式落后,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低。很多地方的道桥养护设备比较落后,科技含量低,传统的养护方法导致设备、材料浪费现象严重,工作效率低下。在我国的道桥养护管理工作中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影响道桥养护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三、如何提高道桥养护管理水平

由于我国的道桥养护管理水平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养护管理工作在道桥正常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第一,加大道桥养护管理的宣传力度,从主观意识上重视道桥养护的必要性。摒弃“重建轻养”的意识,通过报刊、媒体等多种途径来宣传道桥养护的重要意义,帮助人民树立爱路养路的意识,为道桥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为道桥养护工作的展开提供稳定的资金渠道。道桥养护是每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一方面国家对道桥的养护要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道桥养护部门要开拓思路,拓展资金来源,弥补养护经费不足带来的影响,从而保证道桥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为社会提供一个交通便利的运行环境;

第三,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制裁车辆超限超载、违章掘路现象,从根本上解决道路被破坏的问题。政府应该出台重要的政策法规,严格制裁违规现象,从根本上保护道桥设施免受破坏。公民应该把道桥养护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共同爱护道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民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

第四,加强对道桥养护工艺的研究,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汲取国外先进养护方法,引进先进的养护设备,改变传统落后的养护模式,从而使养护工作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加强道桥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道桥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保证道桥养护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束语

要提高道桥养护管理质量,我们必须要坚持建设和养护管理并重,不能重建不重养,实现道桥养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道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雅红.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7).

[2]孔庆普;;城市桥梁养护与管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篇3

按照公司《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解决根本问题消除根本隐患专项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XXX决定自即日起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专项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

(一)开展涉爆粉尘专项整治

粉尘颗粒物浓度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排放标准的,应规范设置环保除尘系统,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应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对环保设施和项目应进行消防审核验收,依据《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对标整治重大火灾隐患。按国务院安委会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要求,以粉尘作业场所10人及以上工序为重点,聚焦除尘系统互联互通、控爆措施、落后工艺、除尘方式、火花探测、粉尘清扫等6项重大事故隐患,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务实“精准销号”,销号率100%。

(二)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加强有限空间作业资质管理、风险辨识管控、安全警示标识、危险作业方案论证审批、协力单位统一协调管理、现场旁站监护、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应急处置和应急物资保障等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坚决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有限空间作业规定,未经审批严禁作业,严禁盲目施救。

(三)开展燃爆毒危化品使用专项整治

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厂房和装置、库房、储罐(区)等场所必须通过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坚决消除重大火灾隐患。未经规划许可批准、违规搭建的用于储存易燃易爆易中毒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依法拆除。从事危险化学品仓储作业等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危化品作业检维修方案论证审批、协力单位统一协调管理、现场旁站监护、应急救援等规定,强化临时作业安全风险管控。加强危险化学品溯源管理、储存仓库、安全距离、“两重点一重大”、防火防爆防中毒、监测监控、禁配物质混放混存、危险废物收集和贮存、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应急处置和应急物资保障等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专项整治,严防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中毒事故。

二、活动要求

(一)自查自改(即日起至2021年11月30日)。各单位根据对应专项,按照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任务表(附件1),对照各类专项检查表(附件2-4)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并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隐患整改措施一览表(附件5)在11月26日下班前报XXXXXX统一汇总。

(二)督查验证(2021年11月27日—30日)。由XXXX将收集的隐患上报表分发给XXXXX各区域督办人员,由督办人员对各自管辖作业区和协力单位进行自查情况实施验证,验证有问题的立即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整改方案。

篇4

二、排点及职责分工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监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开展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针对我区公共安全形势,本次公共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活动重点有五项:

一是工业公司负责对非煤矿山、工业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建材、铁路道口等行业和领域的隐患进行排查,主要包括非煤矿山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是否按设计开采;危险化学品是否按规程操作,电火源管理是否到位,是否按要求生产、储存,是否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冶金、建材等工业企业是否符合作业标准;铁路道口是否设置警示标志等。

二是公安派出所负责对爆炸物品、消防、治安、公共场所、交通车辆等隐患进行排查。主要包括危爆物品使用、储存、运输情况;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共场所消防事故隐患情况;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等设施情况;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安全驾驶和道路交通事故隐患情况;生产经营、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个人的安全隐患情况;企业、金融系统、学校的安全隐患情况等。

三是教育办负责对学校、幼儿园校舍、教学设施、饮食卫生及周边环境等隐患进行排查。主要包括中小学校舍安全、危房整改与消防,在校学生的交通、消防、森林防火、防毒、饮食卫生等安全知识教育和监督管理情况;理化试验、化学危险品等安全管理及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安全情况;校内学生饮食的卫生检疫情况;校办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情况。

四是土地办和林水站负责对建筑施工现场、房屋拆迁、城市供水、公共交通、液化石油气及防汛等隐患进行排查。城市供水水源防护及供水设施运行等情况;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资质、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设施设备安全技术性能等情况;城区防汛工作检修、防汛物资储备及防汛队伍组建等情况。

五是交通站负责对道路运输、水上交通、运输车辆等隐患进行排查,主要包括岭区、弯道、险工险段、病险桥梁和易发生水毁路段情况;司乘人员持证上岗、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性能、超限、超载等情况;水上驾驶员持证上岗、渡口设施、渡船安全技术性能及救生设施配套情况。其它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搞好本行业管理范围内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三、排查时限

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动员阶段:召开全区大会,部署公共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活动;制定方案;开展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宣传活动。

(二)排查整改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展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活动。

(三)总结验收阶段:主要任务是各部门将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情况上报区政府,区政府抽调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四、排查方式

(一)区领导亲自领导,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开展地毯式检查,不留一处死角,不漏一个隐患,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跟踪督促隐患整改情况,直至隐患彻底整改完毕。

(二)对难以确认和不能立即排除的事故隐患,按省有关事故隐患评估的规定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制定整改方案。

(三)对排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能整改的要责令相关单位立即整改,对一时不能整改的事故隐患,在整改期间,要采取死看死守,制定防护措施和落实隐患监护责任人的方式,督促其在短时间内予以彻底整改。

(四)对历史形成的事故隐患,要采取边报告、边防范和边治理的方式,对隐患实施有效监控,防止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五、工作要求

篇5

我国公共安全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等方面,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辽宁省棚户区改造为数百万户困难群众解决了住房问题,并带动了落后地区就业、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成为改善民生、加速城市区域建设与协调发展的重要政策,同时对于解决当地的公共安全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棚户区是城市、工矿企业、林区、垦区周边集中连片的以平房为主的居住区,普遍存在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缺少独立的厨卫,采光通风不足,市政设施供给不完善,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等明显特点。这些因素使得棚户区的公共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体现在环境、消防、饮用水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涉及到除安全生产以外的公共安全体系的其他各项内容。因此,作为政策的积极效果之一,棚户区改造对于改善当地公共安全体系,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具有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一、集中连片棚户区的安全问题

1、房屋年久失修造成居住安全隐患

棚户区的形成大多按照就近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相继在各工矿企业周围建设了大量的简易住所。这些房屋建设年代久远,大多数都超过了其合理的服务年限,当时的设计标准与当今社会的居住要求相去甚远,许多加固标准为临时标准,结构存在安全隐患。棚户区内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一般不足15平方米、人均享有公共服务设施面积不足1平方米,人均绿地等多项指标均远远低于当今国家标准,给居民的居住安全带来隐患。

2、道路交通问题

棚户区交通条件普遍较差,道路布局和设施建设方面有很多缺欠。很多棚户区仅有一条主干道连接至市区,企业自身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学校、机关等均沿路布置,道路的等级和功能没有区别,很多重型卡车也只能由此通行。随着时代推移,新增的交通量对原有交通设施提出严峻考验,拥堵、路面破损、交通事故等时有发生,为棚户区居民的日常出行造成诸多不便。

3、市政设施简陋

在市政设施方面,棚户区在建设初期并没有统一规划布局供电、供水、排水、供暖、供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许多棚户区居民多依靠邻近煤炭生产工厂的自备井取水,生活污水、雨水则仅依靠明沟自由排放,垃圾亦是随处乱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的棚户区根据经济状况,修建了一些简陋的供电设施、供燃气设施等,但由于节约成本,很多电线、燃气管凌乱穿插,不便检查和维修,同时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4、各种灾害隐患

棚户区的建筑质量普遍较差、未达到国家抗震标准,有的棚户区还处在煤炭采掘沉陷区,地质情况复杂,棚户区内街巷不足1 米,一旦发生地震、火灾等突况,后果不堪设想。此外,棚户区根本没用任何人防工程设施、生命线系统设施的规划建设,灾害发生后救援难度也相当大。

5、社会治安问题

棚户区低廉的租赁价格“吸引”了大量低收入流动人群居住。棚户区的隐蔽性、无主管的环境使得许多违法犯罪活动滋生,严重扰乱当地的社会治安。棚户区的许多居民为企业职工,保障体系远不如政府给予的社会保障,这一群体也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辽宁棚户区改造对于改善公共安全的积极影响

辽宁的棚户区改造对于改善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居住条件的改善提升了家庭生活的安全性。与过去低矮的平房相比,迁入新区的棚户区居民在生活条件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居住环境的内部安全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观。第二,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消除了诸多安全隐患。棚改新区的供暖、用水、用气等都纳入统一的市政建设,不再是以往依靠家庭自行供给,以往棚户区的消防安全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缓解。第三,生活模式的改变带来社会治安的明显好转。棚改新区改变了过去高密度的居住环境,极大提升了居住的外部安全性,降低了很多入室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的机会与风险。

三、进一步提升辽宁棚改新区公共安全的思考

棚户区改造使得居住环境、硬件设施、道路交通等方面有了根本性变化,在此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居民应共同努力,建立长效机制,多方面夯实棚改新区的公共安全基础。

1、基于本地情况,积极促进棚户区经济发展

棚户区公共安全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贫困人口的集中出现。棚户区大多坐落于大型工矿企业周边。随着企业转型与居民下岗失业数量增加,居民的生活困境引发了居住条件、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各种公共安全方面的问题。棚户区改造使得当地居民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解决这些公共安全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棚改带来的有利政策时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进行重新规划,并充分利用棚户区原有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就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带来的各种公共安全问题。

2、树立公共服务理念,完善棚户区公共安全机制

随着棚户区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的改善,居民潜在的公共服务与安全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国家通过集中投入的方式进行棚户区改造,改变了当地的各项基础设施与生活模式,对于解决棚户区公共安全问题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但集中投入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更为关键的是建立公共安全的长效机制。地方政府要转变观念,树立公共服务的理念,将公共安全作为一项公共服务纳入整体的政府工作。在确保履行基本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积极吸引社会资本与非政府组织的力量,通过创新各种合作模式,提供更加全面而有效率的社区公共安全服务。

3、注重文化建设,创造和谐社会空间

棚户区改造的最终目标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而文化建设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生活条件改善和经济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加强棚改新区的文化建设对于增进居民相互了解,促进居民互相支持,提升公共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棚户区居民常年集中工作和居住,具有相似的工作经历、生活习惯和文化认同感。当集中居住的居民不再为公共设施的利用斤斤计较时,更容易投入社区文化建设与社区公共服务中。公共空间与社区集体意识的形成,也必将形成良好的归属感与社区凝聚力,这将形成维护棚改新区公共安全的又一个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立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求是, 2013(24).

[2] 李毅.煤炭资源型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邯郸市峰峰矿区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3] 郑文升等.中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棚户区改造与反贫困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