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

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15 11:49: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

篇1

本刊“热点聚焦”关注的“佛山物流突围”,就是一个不错的案例。由是,本期从一个侧面把激活佛山现代物流的幕后“英雄”推到了前台。

无论是地方党政,还是进出关境监督管理部门,在佛山“现代物流”的激情舞台上,他们尽管扮演的角色不同,履行的职责各异,但都目光远大,情意款款,为“现代物流”可持续、和谐、快速发展的行政作为同样值得称道。

现代物流这个21世纪的新兴朝阳产业,是继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个利润源泉,被称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虽然物流运作是企业的客户服务行为,但客户服务的一系列手段和运作过程不仅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关,而且与公众利益甚至与国家经济安全有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政作为是物流运作的重要力量。这是物流行业区别于其它行业,物流企业区别于其它企业的最主要特征

篇2

一、引言

在现代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发展下,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使得企业拥有了更持久的发展能力。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的依赖于物流行业,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又对物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市场竞争中电子商务将物质资源的优势进行了一定的削弱,因此商品与物流的融合将成为物流发展的新方向。此外,电子商务为物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技术和平台,将会重组物流的整体结构,物流服务效率能够提高的重要原因也是电子商务将物流的供应链减少。在此基础上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特征,使物流管理能够进行创新改革,这是保证物流管理与时俱进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发展特征

(1)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是依托于网络信息和通讯技术而产生的,所以其发展核心也正是信息化。因此现代物流要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需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这也是现在物流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电商背景下物流发展的基础就是数据信息,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的储存数字化等等都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内容。

(2)自动化发展。物流的自动化发展目的是为了扩大物流的作业能力,采用自动化分拣、识别、配送等等,能夠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误差的同时扩大利润。

(3)网络化发展。物流的网络发展借助着网络资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两项重要的外部条件。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活动的特征之一就是将物流的信息化延伸到网络化,网络化也就是信息化的必然结果。物流网络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的及时存储和的形式,庞大的物流信息网络,形成了物流各部门之间的纽带,实现了物流全过程的网络化服务,促进了整个物流系统的发展。

(4)智能化发展。作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新趋势,基于信息化和自动化物流管理也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

(5)多功能系统化发展。集约化电子商务要求物流能够根据客户要求完成相关配送服务,因此物流在不断地追求系统全面化的高效服务,在多功能服务的方向不断完善发展。

(6)服务人性化发展。物流服务的人性化就是能够根据用户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提供相应的便携化服务,这样一来物流不但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柔滑性还附加了增值服务。

(7)协作化发展。为了提高竞争力,物流公司将与其他公司合作,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了物流公司与生产公司之间的关系。

三、现代物流管理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物流企业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

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没有满足专业化服务及社会需求的能力。而且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依然以传统的模式为主,对于电商的信息化业务操作不成熟,还没有充分利用到电子商务的优势。

除此之外,在这些中小企业中物流设备的投资不足,基础设施都相对老化,整体自动化、机械化的水平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效率,同时增加了物流运输的成本,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还浪费资源。

(二)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们国家物流企业的起步晚,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展的很快。而这也带来了物流管理上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物流管理的体制建设没有跟上物流发展的脚步,使得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成熟,企业经营管理混乱,业务能力水平低下,在物流管理的体制上也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

同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网络体系也并不健全,影响了物流管理中信息传递的效率。

(三)传统管理理念束缚,缺少专业相关人才

大多数物流企业受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大多数企业还是更加看重生产,而不重视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管理,使电子商务与物流没有更好的结合。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不足也会导致企业管理不规范,影响物流服务质量,缺乏创新精神。

虽然物流行业已经是国家建设的主动力了,但是物流相关工作人员却依然稀缺,而且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的人才素质要求比较高。这也是导致物流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职业,从业人员对电子商务行业掌握不足。

四、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革新办法

(一)完善制度管理,政府加强扶持力度和监管

为了能够保证物流企业的快速、稳步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于物流管理相关制度法规的完善。在支持和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融合中,政府应在有关政策法规方面提供支持和协助,为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统一的发展规划,积极健全物流配送设施,加强软件硬件建设促进其发展。

(二)创新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结构转型

物流企业要提高管理理念,创新认识,制定出符合发展规划的管理模式,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此外,我们必须重视供应链的管理思想,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对产业链的监管,集中和整合资源优势,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物流成本。

在企业多以中小型分散为主的问题上,实现结构转型,现代物流要形成一体化规模。可以在电子商务的应用管理下,通过结合信息管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新型物流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创新。

(三)着重培养物流管理相关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管理水平

篇3

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 Logistics)。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现代物流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客户对物资流通过程的及时性、安全性的要求,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原告在实现空间中位移中所进行的运输、仓储、加工以及配送等多个环节整合在一起,以一个整体面对社会的物流需求,这也是现代化物流的一个特点之一。如果说物流网点是第三方物流的骨架的话,那么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就是第三方物流的灵魂。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流通中的物流问题已转向研究供应、生产、销售中的物流问题方向。而一个现代化的实时的分布共享的信息化系统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另一法宝。为了满足于现代商业社会对于信息的高速准确的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对于企业未来市场与效应起到决定性作用。现代物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物资流通过程及时性的要求,必须借助于高效的信息系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这种及时性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全国联网的IT系统,能提供在线的、准确的信息支持和传递,为公司管理层和客户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参考。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传递的快慢、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生存。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与客户的沟通更要依赖与高效的信息系统。

二、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依托先进的SQL数据库,基于intranet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运输与仓储环节的各项查询工作。第二,企业内部建立以intranet为基础的局域网:各个部门之间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高效的信息传递;总部可以SQL服务器及时掌握各分公司运作点的各项信息。第三,向客户开放的客户查询系统:第三方物流企业向部分客户提供开放的查询系统,客户只要得到系统的身份认证就可以像公司员工一样进行所授权范围内的所有查询活动,以便及时掌握其物流数据信息。图1是国内某第三方物流企业干线运输作业流程的信息传递过程:

为了确保在运输过程中车辆的安全性,实现实时跟踪,物流企业须将部分车辆已经安装了GPS全球定位系统,但是考虑到成本的原因,所以这些设备可以只对一些优质的客户提供。

三、功能分析

所以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还要具有以下功能模块:操作功能:包括记录订单的接收、回单的签收、货物的在途跟踪、订货内容、安排存货业务、出库管理、作业程序的选择、运输车辆的选择与控制、路线的安排、仓库库位的选择与管理等功能。这一功能主要特征表现为日常化、规模性、规范化、高效率。控制功能:物流信息系统不仅要完成一些基本的操作层面的功能,还要具有使各个子系统之间、各个操作环节之间具有很好的协同运行的控制。并且要能够通过合理化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和鉴别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决策功能:这是面向管理层的子系统,主要是用来辅助管理层的决策活动,通过对基础业务数据的提炼与分析,运用相关的模型分析运算物流费用、时间、效率等数据,同时对于物流方案的设计、评价,对未来的货流、存货进行预测和分析。同时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更高一层次的信息要求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与企业客户以及其他合作伙伴之间信息系统的对接。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要将与其他合作伙伴或者客户之间数据对接口提前预设好,可以使得数据通过EDI形式或者直接联网通过专门的通信通道进出于公司与客户企业之间。信息的加工、传输的监控全部由系统的设备或软件执行。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物流信息可以在整个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组织起来,信息流动十分顺畅,对公司以及客户或者合作伙伴的工作效率都有很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TPL或3PL),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是伴随现代物流理论的理念业务外包经营理念被引入物流管理领域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物流形态。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发货者或委托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本身不拥有商品,也不参与商品的买卖,但他是联系第一方和第二方的纽带,属于中间物流环节,由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行驶在一定期限内提供全部或部分服务,包括运输、储存、包装、配送等单一环节的服务活动和一体化综合性物流服务或多功能物流系列化服务。

中国国家标准(GB/T18354-2001)“物流术语”中是这样定义第三方物流的:由供方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所需要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服务既可以是某一环节的物流活动(如:将汽车零部件配送给汽车经营商),也可以十几个环节或综合性物流服务(如:运输方式、仓库管理、配送及包装);既可以是物流系统设计、信息管理等高层次物流服务(如:站在货主角度提供从系统设计、计划、管理到实施全面个性化服务),也可以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性物流服务。

第一,个性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根据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生产经营已逐渐从以少品种、大批量为特征的大众营销阶段转向以多品种、小批量为特征的差异化营销阶段,讲求以市场为导向。

第二,综合性物流服务。综合化物流服务将是衡量第三方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准。第三方物流以知识化服务为其主要特征,注重综合运用专业化、细致化、科学化的现代物流知识,利用行业背景优势,与客户加强战略层次对话,了解客户运作,实施联合创新,为客户提供物流体系的设立、改进、整合,全面提升企业运作效率与效益。

制造商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为了加强物流业务的管理和监控,保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获得较高服务成本性价比,只愿意雇用少数几个物流服务商。这就促使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了综合化服务的能力。

第三,信息处理功能。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技术主要有:EDI技术、GPS、GIS、Barcode、电子商务等。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的重要形式,伴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发展,是物流业发展的高层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在仓储、运输业务方面不断熟练,用户和物流服务提供者之间重要的物流与市场信息通讯体系的建立及个人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和EDI技术的推广,都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兴起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开始传到我国,它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外购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非凡是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熟悉逐渐深化,视其为“第三利润源泉”,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随着物流热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涌现出许多物流企业,2001年仅北京市注册为“物流”的企业就有120多家,上海截至2001年底挂“物流”名称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又有质的提高,物流服务功能显著改善,出现像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业。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还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给链的全程服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

集中和整合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向。主要原因是:一是大的公司有意将供给链的主要环节外包给尽可能少的几家物流公司;二是建立一个高效的全球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需资本的投入日益增加;三是许多第三方物流供给商都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来扩大其服务能力。

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功能,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非凡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据可依;二是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三是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世界大型物流公司大都采取总公司和分公司体制,总部采取集权式物流运作,以业务实行垂直管理。建立现代物流企业必须有一个能力很强、指挥灵活的调控中心对整个物流业务进行控制和协调。真正的现代物流必须是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利润中心,企业的组织、框架、体制等形式都要和一个中心相匹配。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运营模式上存在新问题,国外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值得国内物流企业借鉴。

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时间盗用和空间效用。就目前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有些公司偏重于仓储,运输能力不足;另外一些公司则是运输车辆很多而在全国没有多少仓库,靠租用社会仓库来完成对客户的承诺。我国有几家大的物流企业拥有全车性的仓储网络或货运网络,但是这个网络的覆盖区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客户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很关注网络的覆盖区域及网络网点的密度新问题。有关网点的建设新问题应引起物流企业的重视。世界大的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给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凭借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这些物流客户也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企业,国内物流企业必须在信息系统上增加投入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市场定位。

由于现代物流产业分工近一步细化,第三方物流向专业化、综合化发展趋势明显,有效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需要高技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C第三方物流的运作实质是一个物流管理的问题,即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员优的效果。在国外物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而在我国开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高校只有100所左右,仅占高校总数的1%,研究生的教育也刚刚起步,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也不多见。物流尚且如此,专门的第三方物流就更落后。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研究从1998年开始起步,中国期刊网上从1994年~2000年的七年中,有关第三方物流主题的文章不过十余篇,目前国内的高等院校中也还没有培养出真正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企业转型首要的是转变观念,提高物流企业职工的物流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的物流意识。目前应着力抓好三个转变:一是由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产物的物流企业,只有从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才能向物流企业转型,与市场经济接轨;二是由市场垄断分割观念向市场一体化观念转变。物流企业要解放思想,树立变市场条块分割为全国市场一体化,变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分割为商品市场一体化,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割为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新观念;三是在企业管理观念上,要在企业的思想观念、经营战略、内部管理、服务水平、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根本改变,使现代物流理念深入人心。

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国有资本从物资流通行业退出是必然趋势。因此,物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都应按照符合市场规律的产权形式规范,走先改制、后转型的路子。但从现状看,要物资企业全部退出市场也不现实。由于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相关政策也未完全到位,因而为平稳过渡,避免震荡,保持社会安定,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改制方式包括资产置换、重组再生、兼并联合、整体或部分买断等,使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职工参股、控股或全部职工股的多元产权主体,国有资本实现部分退出或全部退出。经营上实行承包、租赁、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等多种方式。同时,结合转换企业机制,并在围绕和抓住企业主要优势的基础上,向相关领域延伸,发展现代物流。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据可依;二是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三是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振华,黄慧.《现代物流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篇5

一、公路零担物流的概念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指的是托运人一次托运的货物不足3吨(不含3吨)的为零担货物。按件托运的零担货物,单件体积一般不得小于0.01立方米(单件重量超过10千克的除外),不得大于1.5立方米;单件重量不得超过200千克;货物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不得超过3.5米、1.5米和1.3米。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的主要特点是一票托运量小,托运批次多,托运时间和到站分散,一辆货车所装货物往往由多个托运人的货物汇集而成并由几个收货人接货。

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主要有安全、方便、迅速及时和经济等优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商品流通量、流通速度和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小批量货物托运量不断增加,又促进了它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催生了其新功能和新特点:代收货款;服务方式更加灵活;更加快捷和高效;与银行合作,使资金的调度、周转和使用更加地方便、迅速和安全;实行了计算机网络化。

二、公路零担物流的流程

一个稍具规模的公路零担物流企业需要具备5个方面的条件,要在一个中心城市设立多个营业网点;要有一个中心分拣库区;要有一支集中货物的运输车队;要有其业务所涉及到的地方的网点;要有一批较稳定的专线运输车辆。

第一是营业网点,它一般设在企业的所在城市商品零售、批发集中的市场,是企业最前沿的业务部门和收入的源头,主要承担着收货、收取托运费、办理托运手续、返还代收的货款、发放返程货物等业务。

第二是中心分拣库,它的任务是将市区内各营业网点集中到此的零担货物,按照其运输的方向进行分类、装卸、移送、拣送、堆垛、入库、出库;该环节不是物流基本活动中的仓储环节,不产生任何价值。

第三是市内集中货物的运输车辆,其主要任务是将各营业网点所收的零担货物运送到中心库区,它不构成公路零担运输中的“运输”环节,不产生任何的价值,其偶尔的上门送货也不是“物流”意义上的配送,只是其服务功能的一种延伸。

第四是运输网络,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由公路零担物流企业独资的建的。与当地的一些零担物流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合作办的。与当地的物流企业合资合作,一般以当地为主。一些经营者为方便经营而借名挂牌的。这些网络,基本上属于单一的运输网络,为货物中转性质的,并不是“物流网络”。

第五是专线运输车辆。专线运输车辆的多少,其可靠性和稳定性都支撑着其经营的规模和水平,保障着其正常的运转。大多数公路零担物流企业,自购小部分车辆,构成核心运输力。让社会车辆挂靠于企业,使之成为企业的一个较为稳定的运力群体,但存在安全和商务两方面的风险。临时雇用的其他社会车辆。

三、公路零担物流的效益

衡量公路零担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是要看其收入水平,二是要看其成本水平,其中运费部分是重头。

收入这一块比较单一,却不简单,因为从事零担货物运输的实在太多,竞争太激烈,在相对条件下,绝对量地大幅度增加收入的可能行是不大的;因此有的企业,要么扩大经营规模,靠量冲击,拉动收入;要么降低收费标准,吸引客户,增加收入。前一种方法是简单地扩大再生产,增产不一定增收;后一种方法则违背价值规律,会造成进一步的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更加的混乱,损人又不利己。

运输成本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我国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公路运输上,运输成本更是占有大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汽车运输的成本太高,尤其是动力费用部分,在长距离的运输中,其高成本的缺点更为显著,一般比铁路、水运要高出很多倍;公路零担物流的运输载体是汽车,所以它也回避不了汽车运输高成本这一规律的,因此:一方面是成本不断地攀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货物托运的价格又不能回归自我,二者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

正因为如此,汽车运输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公路零担物流的经营水平、能力和方向。公路零担物流自身的性质、特点和运作模式,也规定和限制了它经营发展和盈利的空间,总量不是效益,规模不等同于利润。看待公路零担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必须是动态和系统的,不是静止和单一的。

四、公路零担物流与“代收货款”

公路零担物流企业的运转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大量的资金靠企业的营业收入是远远不够的,靠企业自身不断地投入也是不可能的,而完全靠银行的贷款又是不现实的。

所谓“代收货款”是指随着市场经济节奏的加快,商品(物资)的流通速度也越快,信息化、网络化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很多客户都是网上交易或电话订货,然后由供货方代订货方发货托运,并委托承运方代其在订货方收取货物时将货款收回,然后再由供货方(发货方)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从承运方领回自己的货款,这一做法,通常称之为“代收货款”,这一新的服务方式和功能,方便了两端的客户,也给公路零担物流企业解决了流动资金的大问题。

代收的货款数额一般情况下它与收入的比例之平均水平是1:30-40;假如一个零担物流企业每天的业务收入为10万元的话,那么其代收的货款可达到300-400万元;而且“代收货款”的过程,明显有一个时间差,少则三、五天,多则八、九天,在此时间内,会有千万元左右的资金掌握在零担物流企业手中,为其所用;日收人越多,则代收的货款就越多,其累计余额甚至可达上亿元,在解决了零担物流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的同时,还保证了其经营的可能与空间。

“代收货款”已成为公路零担物流业别具一格的经营特色,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各方之间息息相关,紧密相连,难以分舍。其中,作为主要受益者的承运者一方(公路零担物流企业),是为中间环节和甚为关键的一方,所以,务

必要讲诚信、履诺言、守行规,严格遵守市场的游戏规则,维护客户的利益;如此,方能互惠互利,相安无事,长相厮守。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一利,必有一弊,由“代收货款”所获取的大量资金,可以支撑公路零担物流企业的运转,但“代收货款”也是其软肋,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资金链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严重,不堪设想。

五、公路零担物流的小结

公路零担物流的存在与发展是不容置疑的,它的地位和作用应予以充分肯定,但是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它是一个资金需求量大,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且简单,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回报率又很低的行业。公路零担物流行业若要维持一个较稳定地状态、有一个较好的前景,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市场要规范,行业要诚信自重;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自身:要自律,要做好自己的功课,要量力而行,要更新管理和经营的理念及其手段,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和措施,要有战略眼光和战略规划。

公路零担物流在物流大范畴、大领域中属于其中一个系统上的一个分支,基本上处于末端的、低层次的水平上,主要是在物流市场的微观、低端和末端,以及非主战场上活动并发挥作用;尽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它不可或缺,但其主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拾遗补缺、填空补洞性的;公路零担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尽管也采用了一些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但它的性质、特点及其运作方式,它的市场定位以及所从事的领域和所服务的对象,决定了它在“物流”领域中的地位、作用、水平及发展,决定了它不可能是“物流”的主流,更不可能归于现代物流。如果说物流是一条大河,公路零担物流则是这条大河支流上的一条小溪;如果说现代物流犹如大洋E乘风破浪的一艘巨轮,公路零担物流则是在江河里荡漾的一叶轻舟而已。

六、现代物流殛其发展

物流之概念非常地宽泛,现代物流是一个新兴的复合产业,不论从内涵到外延,内容到形式,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涉及到多个部门、专业和行业,所以发展物流,必须要树立大物流的理念,发展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传统物流指的是物品的储存与运输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活动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各种物流功能相对孤立、不能控制整个物流链、价格竞争、无外部整合系统和分散管理等。现代物流则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发货、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加工及物流信息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物流活动模式,它强调物流功能的整合,实行供应链的全面管理。现代物流是一个全新的系统概念,它包含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物流性位移的全过程,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进了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在―起。

篇6

一、RFID技术概述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是目前最为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它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可大幅提高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成本。

RFID技术克服了条形码识别技术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易受到污染和损坏、无法更改等缺陷,可为供应链提供即时数据。Forrester Research零售业分析师认为,若采用RFID,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扫描条码的人力成本。因此,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调度、管理和平衡供应链各环节(跨区、跨国)之间的资源交得日益迫切,以产品电子代码(EPC码)和RFID为核心在互联网之上构造"物联网",将在全球范围从根本上改变对产品生产、运输、仓储、销售各环节物品流动监控和动态协调的管理水平。

二、RFID技术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

现代物流是传统物流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注重服务、人员、技术、信息与管理的综合集成,是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在物流领域的体现。它强调物流的标准化和高效化,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提供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快速、实时、准确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是实现物流标准化和高效化的重要基础。RFID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一)增加供应链的可视性

提高供应链的适应性能力通过在供应链全过程中使用RFID技术,从商品的生产完成到零售商再到最终用户,商品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商品本身的信息,都完全可以实时、准确地反映在企业的信息系统中,大大增加了企业供应链的可视性,使得企业的整个供应链和物流管理过程都将变成一个完全透明的体系。快速、实时、准确的信息使得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做出快速的反应,提高供应链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降低库存水平

提高库存管理能力现代物流管理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为主要目的。库存成本是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降低库存水平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将RFID技术应用于库存管理中,企业能够实时掌握商品的库存信息,从中了解每种商品的需求模式及时进行补货,结合自动补货系统以及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解决方案,提高库存管理能力,降低库存水平。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RFID技术的使用,能大大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使得企业能够更有效地整合其业务流程,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此同时,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准确、实时的物流信息,并能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

三、RFID在物流信息系统中应用的优点

RFID在现代物流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对货物的跟踪。RFID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动化增加生产力并限制人工干涉,避免人为错误;获得快速的后勤管理,取得即时的供应链动态资料,实现供应链的完全可视化,加速物流的运送并改善对运送的控制;减少多余的资料录入并且提高资料的正确性。

由于RFID标签可以唯一的标识商品,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结合构建的物流信息系统可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上跟踪货物,实时的掌握商品处于物流的哪个节点上。应用该项技术,可以实现如下目标,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一)缩短作业流程

对于配送中心,出入库在平时作业中占很大的比例,将托盘上和包装箱上贴上RFID标签,在配送中心出入库口处安放阅读器,这样出入库时,利用叉车将货物送入(出),在出入口处无需停止进行扫描,在流程中捕获数据,阅读器可以远距离的动态的一次性识别多个标签,计算机根据所阅读到的信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记录,大大节省了出入库的作业时间。

(二)改善盘点作业质量

由于每个包装箱和托盘上都贴有RFID标签,进行盘点作业时,只需要利用手持式RFID阅读器经过所有货架,阅读器就自动获取所有标签上的信息,利用PC机进行盘点记录。利用RFID技术将大大减少传统盘点作业中所出现和遗漏等差错,增强了信息的准确发生、可靠性。

(三)降低运转费用

由于RFID技术可以动态的同时识别多个数据且识别距离较大的特点。在出入库作业过程中,验收和出入库几乎是同时完成,无需再同以往的先将货物堆放在收货区等待和扫描,而直接可以接货后验货入库和拣货后验货出库。这样大大减少了货物在配送中心内的运送次数。降低了搬运所带来的设备费用和人工费用。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2]严余松.物流信息与技术[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篇7

从传统物流渠道的角度来看,商流是从制造商经批发商、零售商到消费者的流程,与之对应的传统物流则是从制造商经储运企业到批发零售企业再到消费者这样一个流程。现代物流同传统物流相比突出特征表现为:物流反应快速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服务系列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目标系统化;物流经营市场化;物流手段现代化;物流组织网络化。衡量现阶段的物流发展水平,应以上述“八化”作为一个基本的评价指标。

什么是现代物流?概括地说:

第一,现代物流是囊括有形要素禀赋与无形要素禀赋的全过程流通;

第二,现代流通是面向全球市场的全开放流通;

第三,现代流通是涵盖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的流通;

第四,现代流通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相对分离,并在一定结点上连接的流通。在传统的流通方式中、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是合一的,现代物流由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发展,实现了这四流的相对分离。由于技术的支持,商流、信息流、资本流效率大大提高,交易成本有效降低甚至接近于零。但是物流不可能被减化,因此现代流通最重要的交易成本就是物流的成本,最主要的占用时间就是物流的时间。

第五,现代流通是以消费需求为起点的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以消费需求为起点就是说需求创造了物流量。所以,在研究所有流通问题和物流中心问题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市场对物流的需求,现代物流能力标志着一个国家、区域和地方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现代物流是我国在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现代物流产业也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支柱产业。

第六,现代物流是对国际贸易的巨大支撑。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国际物流量,现代物流由于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得以更加顺利地进行。如果说全球化的推进靠的是各国经济加速发展,那么现代物流就是融合的连接剂。加快我国传统物流的现代物流转型速度,推动物流产业新一轮革新,实现新世纪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形成已成为目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业转型面临诸多问题

尽管近期我国物流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还处在一个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期,物流总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与现代物流“八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落后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社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二是物流企业内部设施落后。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财政对物流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不够,造成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虽然国家财政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每年投资额达到了GDP的5%,但由于“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影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运输网络密度分别为1344.48/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每人,分别只相当美国19.6%和15.8%、德国的9%和15%、印度的24.9%和48.3%、巴西的71.3%和88%。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使得我国交通运输矛盾异常突出,主要表现为运输线路里程少、密度低、运输负荷大、运力紧张、陆运“瓶颈”制约问题尤为突出。

同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和分布不合理,54%分布在东南沿海,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虽然近几年政府加大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但物流基础设施整体落后现象一时无法彻底改变,这一切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应用和开发。

在物流行业内部也存在物流设施落后的问题。我国物流业所拥有的一些设备和设施,有多数是上世纪20~60年代兴建和配置的,大部分设施已经陈旧老化,装卸搬运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下,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业作业的要求。物流行业内部设施建设的落后直接导致了物流运输和仓储存管的现代化水平不高,专业化作业程度较低。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单元操作、购货、运输、装卸、制单等操作许多还由人工完成,货物流转周期长、库存量大、库存成本高给企业和社会造成极大浪费。

2.物流技术落后

突出表现为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落后。

物流技术一般是指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不仅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硬技术,如流通加工技术、包装技术、物品标志技术、物品运输技术,也包括软技术如物流规划、物流设计、物流策略与评价等物流解决方案,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应用,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如GIS、 GPS、 EDI、 EOS、 barcode等。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技术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运用水平。即体现在硬技术方面的建设应用不足,更突出表现为软技术方面的严重滞后,许多物流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在物流设施上投资不够,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储运企业面临严重的设施老化、物流作业手段落后问题,致使物流作业效率低下,费时费力,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导致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十分落后,还不能满足商家追求快速反应和为顾客提供最大化的增值服务的要求。据资料显示: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处理水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1%。

3.物流资源利用率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物流设施,经济体制转轨后由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部分企业仍在盲目发展物流设施,这种“大而散”、“小而全”的物流布局,不仅阻碍了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同时也造成大量资产的闲置和资金浪费,不符合物流行业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以仓储业为例,我国仓储业的工地、仓库等资源丰富,并有长期从事物流业的基础和一定客户群,但仓库的年均吞吐次数仅为3―4次,利用率极低。

据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中国物流市场第三次调查”结果显示,物流设施利用率低,物流供给企业不能通过自身成本的降低来优化客户的物流成本,例如汽车回程资源严重限制,回程空驶车率达37%,库房利用率为79.1%,铁路专线利用率只有54%等等。

4.物流发展观念落后

由于受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体制和观念束缚,物流理论一直未受国内企业和学者的重视,目前还处在介绍接受国外先进物流理论时期,缺乏理论创新和突破还谈不上物流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和体系化。这些都促使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中管理人员的观念陈旧,缺乏系统的物流知识、市场意志、服务观念,质量意识淡薄,不能运用现代物流理论来施行物流运作,导致物流企业的作业效率低下,运作成本过高,资源浪费严重。

除了观念落后之外,我国物流还面临人才奇缺的难题。由于长期以来的“重物质生产轻物质流通”的思想影响,国家对物流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培养都不够重视,物流教育水平落后。在全国高校中设置物流专业或开设物流课程的仅占总数的1%,硕士生教育刚起步,博士教育还未开始。除了教育性开发不足外,还有国家物流政策滞后等其他企业外部因素,这些因素导致物流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高级人才如物流经理更是奇缺。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物流行业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占7.5%,这一水平远低于其他行业,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出现了老化等现象。据北京一家专门为外资企业服务的猎头公司介绍,目前外资企业需要的物流经理人才日益增多,但北京人才市场上符合要求和条件的物流人才却是凤毛麟角。

三、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思考

根据以上对我国物流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我国物流业落后的原因主要源于两点:一是体制;二是粗放性经营。解决体制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政策支持,而解决粗放性经营的问题,除了政府必要的宏观调控外,更重要的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

笔者认为,发展我国现代物流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实施努力。

1.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首先,协调政府管理职能,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这点很重要,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其次,要打破垄断,减少政府干预,创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再者政府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为物流业健康发展提供运行平台。还有,推进物流产业标准化进程很重要,这点欧盟各国做得很好,值得我国推荐。他们主要做法是:第一,针对物流基础设施装备制定基础性通用性标准,例如统一托盘标准、车辆承载标准、物品条码标准等以保证物流活动顺利进行。第二,针对安全和环境制定强制性标准,如空气清洁法、综合环境责任法等。第三,支持行业协会对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如欧洲物流协会制定物流用语标准、物流从业人员标准等。最后,政府制定必要的多向型政策,引导鼓励物流业发展,并且支持物流知识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加快物流现代化的进程。

2.推动物流技术现代化

首先要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在物流基础建设方面,应由各级政府充当投资主体,实行政府“搭台”企业还借的办法来发展我国物流产业。政府要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其次要提高物流装备现代化水平。面对入世和发展现代物流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重视物流装备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一方面也要支持和资助科研工作在物流方面的研究和创新,鼓励企业建立物流研究机构,鼓励产、学、研结合,加强应用性物流装备的开发和利用。再者,要用信息技术改造我国物流行业,现代物流发展是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特征的,发达国家现代物流起步较早。从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商用化开始信息技术就被广泛应用到物流领域,时至今日,无论从信息技术应用深度还是相应的物流基础设施、信息手段,第三方物流都已相当成熟,并形成了一个及时、高效、反应快速的物流网络,相比之下,我国还处在现代物流信息化管理的起步阶段,因此加强物流信息化技术开发利用已刻不容缓。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应当推动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企业行动建设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两者形成合力,更快地加强信息化技术发展速度。

篇8

二、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管理的特征

传统的物流和配送企业需要建造大面积的仓库,而现代物流企业通过强大的物流信息管理功能,可将散置在各地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大大拓展,既减少了生产企业库存,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优化了库存配置,又刺激了社会需求,有利于宏观调控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征更表现在:

1.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自身的商品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及有效的客户反映、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发展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

2.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物流自动化的设施众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

3.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即外部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二是组织内部的网络化,即所谓的组织内部网。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

4.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而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5.柔性化。20世纪90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资源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三、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物流管理观念及政策上的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视程度不足。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二)现代物流管理硬件设施上的问题

1.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2.物流专业人才短缺,加上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3.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下,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功能,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基地建设发展缓慢。

4.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的管理程度较低。电子商务企业只有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我国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如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EDI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跟踪技术等较少应用,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电子商务时代现代物流模式创新

(一)B2C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创新

B2C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目前B2C交易额虽不及B2B的交易额,但从长远来看,B2C电子交易将取得长足进展,并最终在电子交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由于B2C模式下的物流配送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而现有的第三方物流难以满足B2C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B2C模式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涉及到的安全、支付、标准、法规、信用、物流等诸多问题成为B2C模式发展的障碍。

2.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时间和成本”的创新理念。

3.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委托机制制约了B2C模式的发展。

4.B2C环境下第三方物流流程再造滞后与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

图1给出了B2C交易模式流程图,通过这个流程图,我们可以看出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此,B2C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主要创新点有:

1.应体现第三方物流的委托机制创新,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在B2C交易体系中接入客户信用管理模块、合同管理模块和BPR模块,使第三方物流融入B2C交易体系,实现物流管理模式创新。

2.在高度信息的基础上,物流和集成信息流贯穿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集成信息流是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整合,它们实质上都是以信息的方式传播。在这种时代下的经济活动表现出来的是高效率、低成本、灵活性、有序性、安全性等特征。它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对各种信息能够准确、高效地分门别类;同时又能快速、及时、有效地根据外界要求对信息进行集成整合,以一个集成包的形式展现在客户面前,让客户在最短时间内买到最满意的产品。而此时的物流有了集成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更能做到安全、及时、准确的送达客户指定地点,让客户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他所需要的产品,达到客户满意的目的。此时的物流可以从容地突破区域性的限制,达到全球物流一体化。

(二)B2B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创新

B2B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成功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行涉及到信息基础设施、信用关系、支付手段等因素,还涉及积极参与商务交易的企业及政府等方面的关系。但是目前B2B交易模式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大多数交易场模式违背了买卖关系的基本原则。

2.多数网站只能提供一般通用的产品,不能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3.现有B2B模式中拉长了供应链,造成制造商对供应链的困难。

4.对顾客来说,目前交易仅仅注意价格因素,不能满足买卖双方的要求。

5.B2B网站交易模式下卖方虽能接触到更多的买家,但由于竞价的原因,只能进行低价交易,这种明显偏向买方的方式使得卖方收益甚微。目前竞价交易存在许多弊端,为了让交易双方在B2B模式得到增值,必须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B2B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创新点有:

1.构建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在站点上交易信息并收集客户需求使企业与供应商、购买商建立广泛的网络联系,逐步实现EDI“无纸贸易”、网上订单、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等现代化管理手段。

2.优化企业物流网络体系。美国DonRatliff博士提出了物流优化的10项基本原则,认为通过物流决策和运营过程的优化,企业可以获得降低物流成本10%~40%的商业机会。这种成本的节约必然转化为企业投资回报率的提高。

篇9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初步形成

自1996以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基本技术环境、网络框架、运营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建成了网络应用平台、通信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构架的网络平台,在全国60多个地市开通节点,初步形成了科学规范、安全实用、功能完善、覆盖全国、联通世界的电子商务平台专用网,为全国的电子商务交易提供信息及网络服务。

2.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瓶颈问题

(1)搜索引擎面临的问题。买家在网上进行购物时,面临着怎样在众多的商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以最优惠的价格,最好的品质买到。搜索看起来很好操作:只要买家在输入关键字,搜素引擎就会在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并返回web页面进行连接,但是根据NEC研究所最近研究表明,根据目前互联网的使用规模,至少有10亿网页要建立搜索引擎,然而,现在只能对其中的50%建立索引,还有一半不能够建立索引,这并不是技术问题造成的,而是部分在线商家希望保护自己产品的价格隐私权。因此买家在进行网上购物时,就必须一个网站接着一个网站进行搜索,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为止。

(2)交易平台的安全问题。电子交易平台的安全问题依然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商务交易平台和规则,使大多数人可以足不出户的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但是在方便人们的同时,也引来了人们的质疑,作为一个虚拟的交易平台,安全问题能得到保障吗?曾经就有一个调查公司对电子商务的前景进行了一项调查,有43%的人不愿意在网上进行购物,当问及他们原因时,超过8成的消费者担心遭黑客袭击泄露信用卡的个人信息。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1.我国物流业的主要特征

现代物流是指将信息、运输、库存、仓储、装卸、搬运、包装等集为一体的新型集合式管理,其目的是尽可能的降低物流成本,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我国物流业主要有8大特征:物流反应快速、物流功能集成、物流服务系列、物流作业规范、物流目标明确、物流手段现代、物流组织完善、物流信息明确。但是我国目前物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成本高、网络化水平低的缺点,就目前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物流被广泛的认为是企业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加紧研究物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2.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正向着全球化、信息化、系统化的方向迈进,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核心,使用先进的技术对传统的物流业进行优化,从而达到较低运营成本、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的目的。就目前的国际形势观察,第三方物流正在物流服务的流行模式,就目前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有69%的公司愿意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21%的公司正在积极考虑是否要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全球化的脚步正悄然走来,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变成了一个整体,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走向了兼并与收购的道路,增强了物流业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更有利于消费者。

三、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1.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影响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受到了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企业、政府、个人以不同的形式纷纷加入到电子商务活动中,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经权威部门调查,中国信息产业总规模已经达到15000亿人民币,电信业务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6%,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由此迈进繁荣阶段,按照物流费用占商品交易额30%这个比例计算,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利润是相当可观的。

2.电子商务使物流业改变竞争状态

物流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在传统的经济活动中,这种竞争往往是依靠降低物流成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来进行的,在电子商务的时代,这些竞争内容虽然还存在,但是其中的效性却打了折扣,原因是在电子商务的时代,需要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物流平台对物品进行合理的流动,对一个企业来讲,即使规模再大,也是很难实现的。这就要物流企业联合起来,在竞争中达成一种协同状态,从而实现高效化、系统化、合理化。电子商务使用网络技术让物流配送过程变得更加简化,信息传递的时间大大缩短,同时还使交接、结算等手续可以在瞬间完成,物流配送周期缩短,经营效率得到提高,增强企业之间的竞争意识。

3.电子商务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

电子商务全球化、高效性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业的高效性和全球化,物流业要想达到这一水平,良好的通信网络、交通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是最基本的保障。物流管理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物流效果的高低,同时也影响了电子商务高效率的实现,只有提高电子商务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并将制度有效的实施,才能确保物流的畅通及安全,实现物流的国际化、高效化,从而使电子商务得到更好的发展。物流企业要想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就要遵循以下几点要素: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健全物流企业管理体制;树立物流成本概念,增强员工的物流成本理念;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健全成本考核制度;优化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减低物流成本;物流管理部门作为对物流企业进行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的部门,是企业管理系统优化的主导者。优化企业管理可以从物流作业效率入手,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还需要物流部门与销售和生产活动连为一体,实现生产、物流、销售一体化,进而实现供应链的完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物流系统的优化,从而更好地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电子商务使世界变得更小,让人们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进行购物,但是,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虚拟的交易平台,只有将虚拟体与活体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具有整体优势。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必须与电子商务协调合作,才能立于企业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10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mmerce needs of modern logistics support, the vast majority of e-commerce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log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 socialization, specialization, globaliz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rn logistics showing a more electronic, virtualization and network, e-commerce related technologie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mmerce and modern logistics, the application mode of modern logistics in e-commerce activities.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technology; e-commerce; modern logistics mode

中图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电子商务概念,已成为当今商务活动的全新模式,同时向物流产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电子商务时代,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加强对物流的管理,与网上交易过程的顺利对接,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需求,已成为现代电子商务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不仅给物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其具备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等一系列的新特点。由此要求物流向系统化、社会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传统的物流技术与现代的电子商务技术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其得到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电子商务化的物流模式也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

一、电子商务化的物流技术

1、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Bar Code)、数据库技术(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快速反应(QR)及有效的客户反映(ECR)、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与观念在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应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

2、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

3、网络化

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的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

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 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不可阻挡。

4、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5、柔性化

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20世纪90 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系统(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另外,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新特点。

二、电子商务化的现代物流模式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主要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顾客要求为宗旨、获取系统总效益最优化的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电子商务的企业主要有自营物流模式、物流战略联盟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

1、自营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就是电子商务企业本身来完成产品的配送。企业内部设立物流职能部门,自行出资购买物流设备,由电子商务系统来统筹支配整个电子商务过程,企业内部协调合作,从而实现电子商务“四流”的高效完成。

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本身有强大的物流配置,物流业务成为企业的核心优势之一,于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时候,利用原有的物流资源就可以开展针对电子商务的物流活动。这类企业以批发、零售商为主,比如美国的沃尔玛公司就采用了这种物流模式,能够很好地调度这一庞大的物流配送体系,是它成功的关键。自营物流企业,直接支配物流资产,所有的资源都服务于一家企业,它控制物流职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维护了企业和顾客间的长期关系。有利于建立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2、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社会分工的细化促使这些专业物流公司的出现,利用专业设施和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为客户制定和实施物流计划。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将其国内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美国邮政和联合包裹(UPS),将国际物流委托给国际海运公司等专业物流公司,自己专心于网上销售业务。

UPS在120个国家和地区有占地3500万平方英尺,拥有超过1000个设施,提供的主要业务包括物流与配给、运输(包括空运、海运、路运、铁路运输)、货运、国际贸易管理和清关。亚马逊根据商品的类别设立不同的配送中心,然后根据订单的不同,把货物进行组合包装,然后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运送到收货人手中。亚马逊还采取了一种“邮政注入”的方式来降低物流费用,减少送货成本。

3、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企业联盟就是指在物流方面通过签署合同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滚动、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企业之间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三联家电与厦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全新供需链战略物流联盟”协议,双方共同尝试运作这种全新的家电生产、流通的供需链体系。目前厦华在山东的物流部门已经全部取消,基于商流和信息流而产生的所有物流环节都交给三联来解决。物流联盟运行之后,双方将可以利用因特网“面对面”决策,厦华不仅可以快速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还可以借助三联家电完善的销售网络进行市场拓展,降低企业流通、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作效率。据测算,该体系顺利运营后,生产企业的流通、交易成本将下降30%左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正在逐步成熟,对物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电子商务企业所采用的这三种物流模式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自营物流在资金和人才充足的条件下能够得到顺利开展,电子商务企业能够独立进行物流活动,保证其效率和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能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使其能专注核心业务,降低成本,实现跨区域发展;物流战略联盟是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联手,合作方式有很多种,“双赢”是双方合作的共同目标。

三、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现代物流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电子数据交换(EDI)、条码(BarCode)等。正确和有效地将这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物流活动中,将能很好地解决电子商务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1、条码技术的应用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地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条码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物品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借助自动识别技术、POS系统、EDI等现代技术手段,企业可以随时了解有关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并即时做出反应。条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如果将条码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将很大程度上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实现物流管理的初步现代化。

2、EDI技术的应用

EDI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俗称“无纸贸易”。EDI技术很好地满足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要求,利用网络技术和标准进行数据交换,快速准确地实现交易。另外,还可以将EDI技术应用在电子商务物流上,使物流企业能快速准确地获知商品交易的信息流,以便及时和准确地进行物流活动,达到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

3、GIS技术的应用

通过空间数据进行快速搜索和复杂查询是GIS的看家本领,GIS能提供从最简单的点击式查询到辩证思维的空间分析方法,GIS最引人入胜的作用是通过各种假设分析来模拟区域内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而且GIS的操作结果可通过高品质和高信息含量的可视化地图、影像、多媒体等方式加以直观表达,这是GIS无与伦比的优势。正是地理信息技术的空间查询和分析能力,使物流过程中,可以迅速、准确地掌握供需双方的地理分布,确定物资调运的数量和运输方式,决定运送货物的数量、种类、到货方式等,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收益。将GIS应用于电子商务物流,可以使物资的高效、合理流动,达到物资配给效益最大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很强的时代特征。

4、GPS技术的应用

GPS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GPS在物流中普及应用后,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三方应用,车辆使用方、运输公司、接货方对物流中的车货位置及运行情况等都能了如指掌,透明准确,利于三方协调好商务关系,从而获得最佳的物流流程方案,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将GPS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物流中,可以使电子商务活动更加明朗、更加具有电子商务的特色。客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获知其所购买的商品目前处在哪个位置,甚至可以准确地知道该商品离送到他手中还需要多长时间,使客户买的放心。

电子商务是21世纪的商务工具,而现代物流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支点。在信息化的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与信息流的配合也变得更重要,必须借助现代物流技术。只有正确而有效地将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才能很好地解决电子商务物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电子商务物流更好地服务于电子商务活动,也使电子商务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璐.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哈尔滨铁道科技.2007.

[2]林孔团.浅议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商业研究.2003.

篇11

一、 前言

目前,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来自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严峻挑战,这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危机。在此大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的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不仅成为一系列国际会议、国际组织研究报告的主题,而且成为国际热点议题和社会焦点。2003年的英国政府报告《能源白皮书》最早指出低碳经济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我国政府不仅庄重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而且将发展低碳经济做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来贯彻执行。

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任务十分紧迫,各个行业节能减排的低碳方式都需要探讨和理顺。尤其是现代物流行业,做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的物流行业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据统计,物流业的油品消耗量约占全社会油品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因而成为我国重点节能减排产业。

二、 现代低碳物流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1. 现代物流在低碳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做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的现代物流在低碳经济中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尤其是现代物流的运输功能在物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直接影响着碳排放的程度。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现代物流采购与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现代物流总费用为8.4万亿元,运输费用为4.4万亿元,占社会现代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8%。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交通运输业CO2排放量占全世界的16%,仅次于能源生产业和家畜生产业,高居各行业第三位。这些都决定了物流行业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行业。

过去十年来,全球CO2排放总量增加了14%,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增长率却高达25%之多。欧盟大部分工业领域都做到了成功减排,但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却在十年间增长了22%。鉴于物流运输的高排放,据推测,如果实行碳减排可至少减少10%能源消费空间,表明我国现代物流的碳减排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鉴于现代物流在低碳经济中的特殊比重,如果在物流行业大力开展碳减排,将会大大促进我国低碳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

2. 发展现代低碳物流的重要意义。

(1)发展现代低碳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加大了对地球环境的污染程度。而现代物流运输工具是尾气排放的主体,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只有大力发展现代低碳物流,控制车辆碳排放,才能有效改善当前环境。现代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模式是粗放式的,尚需低碳化理念的指导,同时,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以高昂的现代物流成本以及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随着现代物流需求的加速增长,节能减排任务不断加重,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低碳物流,已经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2)低碳物流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核心能力指标。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乃至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核心指标不再单纯的是盈利能力,而且以资源利用率和环保为代表的低碳物流,也就是说,低碳物流逐渐成为企业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核心能力指标。

从竞争最传统的成本角度讲,大力发展低碳物流可以大大降低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因此,企业要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从战略层面上重视低碳经济,制定出企业的低碳物流发展路径,大力应用现代低碳物流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最终形成企业重要竞争力。

(3)全球“绿色壁垒”要求低碳物流与之相适应。目前,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绿色低碳革命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将低碳经济作为战略发展目标。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各国及国际组织对现代物流领域的环保要求非常苛刻。一方面在传统关税壁垒下更注重“绿色壁垒”,将拒绝进口不具备低碳环保的产品,或对高碳产品克以极高的重税。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具有低碳环保资质,通过ISO 14000环保体系认证,才能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因此,中国企业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进行国际化运作,就必须从企业各个方面严格按照国际化的绿色低碳标准来进行。

三、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现代物流发展策略

1. 树立现代低碳物流科学意识。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全社会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当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的现代物流运输采用了低碳经济模式时,就会对生产和消费领域产生积极影响。当公众树立了低碳环保生活意识后,就会主动地改变浪费能源增加污染的传统消费生活模式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模式。因此,政府要通过各种媒介向全社会宣传环保和低碳经济的现实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科学环保意识,使民众自发购买具有低碳标识的产品和服务,最终为发展现代低碳物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就企业层面而言,企业组织的高层不仅自身要深刻地意识到现代低碳物流的重要性,还要使企业所有员工深刻地意识到现代低碳物流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企业要不断地学习相关低碳经济理念,时刻树立敏锐的低碳物流意识,主动地采取低碳排放措施,使低碳物流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 完善现代低碳物流法律法规。目前专门针对现代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物流政策法律法规,在宏观上物流活动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

(1)需要建立相关的物流环保法规,在发展现代低碳物流中起到主导、引领、助推的作用。比如,控制和监督现代物流活动的污染源头;严格限制废物和废气排放量;限制交通流量和调控交通源。

(2)利用政策法规来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物流低碳技术和设备。比如,给予积极推广使用碳排放量低的运输设备以及引进重大型节能环保设备或者改造现有物流设备的企业以政策支持;对采用甚至研发现代低碳物流技术的企业,政府进行税收减免。

(3)政府可通过产业规划与财税金融政策的对低碳物流产业进行扶持,比如,通过财税政策加大对现代物流产业优化升级和低碳特征强的企业的支持力度;出台政策鼓励银行低息贷款给造富于民生的低碳物流项目。

3. 重视现代低碳物流人才培养。和国外物流业相比,我国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运营体系较传统,这与低碳经济理念相悖,这和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低碳物流专业人才有关。为促进现代物流发挥重要的减碳作用,要大力培养低碳物流专业人才。

(1)将现代物流管理与环境科学结合起来,加强政府、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低碳物流项目的研究与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培养低碳物流高端人才。

(2)企业可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自己的低碳物流人才。如企业和高校合作,培养自己需要的低碳物流专业理论人才;或者对现有员工进行职业培训,使其成为不但具有现代物流操作技能,而且有强烈低碳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3)积极利用高校平台培养现代低碳物流人才,鼓励开设现代低碳物流专业,将低碳经济思想和现代低碳物流理念导入到高等院校现代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中,开展各种层次的物流学历教育,推行相应职业资格考试,建立各种渠道以适应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

4. 物流合理化是低碳物流关键。所谓物流合理化就是通过对物流设备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以及对一切物流活动进行优化管理,使整个物流体系运行趋于合理的过程,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经营目的。通过促进物流合理化,可以大大减少碳排放量,因而是实现低碳物流的关键。

现代物流作业合理化是实现低碳化的重要途径。在生产环节,要科学需求预测,推行JIT生产方式,努力实现零浪费、零库存。在仓储环节,设备和设施要合理化布局,仓储操作要统筹规划,以提高仓储设施利用率,节约仓内运输成本,减少仓储成本。在运输环节,要提高运输载体的实载率、减少空驶率、避免对流运输、无效运输和重复运输以实现运输合理化;选择最优运输路径和运输方式如多式联运、共同配送及先进的运输方式等;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减少公路运输等。在包装和流通加工环节,大力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如无碳低温包装材料或可降解材料等;鼓励包装材料二次利用;以可降解材料逐渐替代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在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上,加强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使用RFID、数据库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控,以使整个物流系统优化,达到减少浪费,促进物流作业的高效率和低碳化。

5. 加强现代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物流低碳化的过程,是需要物流企业亲自践行的,因而物流企业在低碳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执行角色。企业不仅要具有低碳意识,更要将环保、低碳作为其重要的社会责任来履行。真正要实现物流低碳化,必须从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抓起,利用先进物流技术,整合现代物流资源,通过科学高效地规划,优化企业内部的各种物流活动,包括优化生产环节的物料流动配置和优化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和流动加工等环节物流活动,大大减少碳排放和物料的浪费,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要挖掘节能减排的创新潜力,时刻从每一个物流细节上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企业要将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避免环境污染等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目标。要紧密跟踪和学习国际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和措施,制定出本企业物流低碳标准,超前做出本企业的低碳物流战略部署,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6. 加强低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是企业物流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硬件保障,加强对低碳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大大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减少碳排放。

(1)可利用与改造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根据现代物流的功能优化,对物流设施的规模和布局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提高现有设施的高效利用率,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整合效能。(2)扩大交通运输业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和建设力度,如对公路、铁路、航空和航海运输等设施要加大投入,尤其是铁路、航空以及短距离的城市配送等设施;(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及低碳物流工业园区的建设。在园区的设计时,将低碳物流的概念融入园区的各项功能规划中,比如在园区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绿化设计、水循环、光伏照明、产品包装设计等环节使用低碳标准来规划设计。

目前我国相对落后的低碳物流基础设施急需升级和改造。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重复建设的现象出现,避免重大浪费,同时要拓宽各种融资渠道,鼓励资金雄厚的企业进行投资。

7. 广泛应用低碳新技术新手段。新技术新手段往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直接会给企业带来高效率和高效益。低碳经济及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手段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现代物流行业,低碳技术也是发展现代低碳物流的关键途径。广泛应用低碳物流新技术新手段能大大提高效能减少碳排放。如运用新能源机械装卸搬运、电子扫描、RFID技术、立体仓库以及自动化包装作业等现代物流技术;运用GPS和GIS技术对在途物流车辆进行全程定位跟踪管理;运用数据库技术和远程信息交换技术进行供应链各企业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运用智能运输系统(ITS),对运输线路优化设计,能减少物流车辆行驶距离与缩短运输时间,减少空驶、重复运输等不合理运输,大大减少了碳排放。

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设备和设施的综合利用能力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左右,因此,需要引进世界先进的低碳技术,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研究和开发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或者进行自主研发低碳物流技术,逐步开发和完善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为代表的多元节能低碳技术体系。

8. 重视逆向物流体系的低碳化。倡导现代低碳物流不仅要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低碳化,还要考虑供应链上逆向物流的低碳化。要加大逆向物流的投入比重,不然的话,就会带来更大的资源浪费和更多的碳排放,比如如果不回收有缺陷零部件,企业就必然要重新生产新的零部件,这一整个过程包括采购、运输和生产等环节都会增加碳排放量。如果对企业运营中出现的有缺陷的零部件、边角废料、次品以及损坏货品,进行回收再资源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对于报废的汽车、重工机械等大型工业产品,可将其拆解成零部件甚至原材料,原材料进行再使用,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对于终端客户和零售商的退货,批发零售商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可以直接回收再利用。对于消费者群体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废旧物,可进行分类回收,甚至将生活垃圾进行发电产能。对一些家用电器、计算机、手机、高压锅等消费品可通过以旧换新的绿色营销模式来实现回收再利用。最后,将少量实在无法利用的废弃物进行降解、焚烧和填埋处理。

9. 构筑低碳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提高现代物流效率的前提,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企业物流就不能称作现代物流。只有建立相应的低碳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才能更好地应用物流信息技术,使物流作业流程的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实现高效率、低碳化物流的目的。构建低碳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现代物流运作模式。通过互联网上的信息共享,与交易有关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能够迅速实现。对现代物流企业可以构建现代物流信息、查询以及电子交易网络信息化共享平台,建立销售渠道,推广物流业务,应用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处理物流业务。构建低碳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有利用各物流企业间的合作。比如,如果没有信息共享平台,现代物流企业就会各自为政,不能相互协作,造成运输工具实载率低,多次中转、搬运导致货物受损等情况发生。同时,由于信息不共享,导致仓库空置率上升,利用率不高。总之,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可以让企业实时掌握和了解最新的物流信息,大大降低了无谓消耗、碳排放量和企业成本。

四、 结束语

随着人类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源能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的程度日益加剧,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全人类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面对这一危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鉴于现代物流在低碳经济中有着很高的比重,低碳经济的顺利实现需要大力发展现代低碳物流,同时,低碳物流也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对企业而言,大力发展现代低碳物流,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而且有利于企业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新的、跨越式的发展。对于社会而言,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现代低碳物流,也是建设低碳导向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周宏春.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启示.中国经济报告,2010,(1).

2. 徐旭.低碳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模式.商业研究,2011,(4).

3. 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1).

4. 姜燕宁,郝书池.基于低碳经济的物流服务创新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2,(1).

5. 袁琼.低碳交通运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科技,2012,(3).

6. 李丽,刑俊兰.低碳经济趋势下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研究.商业时代,2011,(31).

篇12

网络商务环境下,在我国图书业致力于发展网络商务的进程中,认真研究、分析图书出版发行业中现代图书物流配送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图书物流自身的特点,推动图书发行网络商务,是我们每一个从事于图书出版、发行、管理的机构和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领域和不可推卸的责任。鉴于网络商务主要以网络为平台,为统一说明,本文把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网络商务、互联网商务等名称统一称为网络商务。

一、网络商务环境下我国图书业发展现状

1.我国网络环境概况

200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报告,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互联网普及率从2007年7月的12.3%快速提高到16%;2007年12月的宽带网民数已经达到1.63亿,占网民总体的77.6%,比2007年6月增加了4094万人,比2006年12月的1.04亿增加了5938万人。目前中国网民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2.我国图书业发展现状

把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商务形式运用于传统的图书出版发行、物流配送领域,这既是图书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图书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也是网络商务得以有效应用的一个非常适用的领域。据称,中国每年图书行业的总价值约1000亿元,在流通中的费用约为700亿元,如果全面推行以网络为主的网络商务,将极大地改变整个图书的传统业务流程,有利于促进图书网络商务的诚信、和谐、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电子图书出版总量近20万种,为全球第一。目前,我国已经开展数字图书服务的省级图书馆达55%,全国81%的重点高校开展了电子图书服务。当前,全国约有100家出版社开始同步出版电子书,已经开展数字图书业务的图书馆用户超过1000家。2004年,我国网络出版市场实现规模性增长,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累计销售电子图书总册数达805万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近年网民通过互联网购买过的商品(多选题)中高居第一位的是:图书、报纸、杂志及其他纸质出版物,占47.2%。由此不难推断,我国图书业网络商务已经站到新型商务领域的前端。

在图书业网络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仔细研究分析国内外尤其是本地区与跨区域图书业网络商务发展的现状和图书现代物流的现状,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推动图书业网络商务应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商务环境下的现代图书跨区发行特点和涵义

网络商务环境下的现代图书跨区发行,是相对于传统环境下图书储运流通来讲的,其特点及涵义已经发生较大改变。

图书物流与网络商务的连接,使网络商务环境下的图书跨区发行具备了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人本化等为特征的内涵:第一,图书跨区发行信息化。图书物流信息化表现为图书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第二,图书跨区发行自动化。在信息化基础上,加之机电一体化的实施,图书物流自动化在省力的同时,又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了物流作业的差错。图书物流自动化的设备设施非常多,如条码或语音或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第三,图书跨区发行网络化。图书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网络商务下图书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国际互联网络的急速普及和发展令图书物流网络化成为未来必然。第四,图书跨区发行人本化。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图书物流的运作引入人本化理念和方式,既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图书物流领域中提出的,也是现代图书物流自身发展的需要。图书物流人本化要求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物流配送,没有配套的人本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灵活组织和实施图书物流配送。

三、加强和完善我国图书业在网络商务环境下的跨区配送与发行

要建立一个现代图书物流管理及跨区发行信息系统。现代图书物流业必须符合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和信息管理网络化等要求。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要以先进物流理论为指导,从图书业物流业务流程整合入手,采用国际互联网、企业网、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和识别的自动化。现代图书物流管理及跨区发行信息系统组成一般有:运输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客户管理信息系统;运输(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发行管理信息系统。

在网络商务环境下,以网络为主的图书商务活动以一种带有鲜明网络特征的商务活动过程,正在给图书业出版、发行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它对图书行业的影响会远远超过图书商务的本身,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与人参与到图书业的网络商务活动中来,我国的图书网络商务发展将会促进图书出版发行整个领域增速前行。

参考文献:

篇13

我国物流从业人员从物流人才需求定位方面,可将其分为高、中、初三个层次。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不健全,企业及个人对物流理解不准确,想要达到物流人才的供需平衡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育中,较多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为主,老师进行填鸭式灌输,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企业渴求高级物流人才,而供给市场即学校,大多数提供数量众多的初级物流人员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物流新手,因此产生了物流人才供需严重不对称的现象。

1.2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

在高职“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学中,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老师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只重视知识的学习,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性。这种被动学习,使学生很容易单从技术层面理解和学习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把它当作技术课程来学,而忽视了自身物流岗位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文/何雁

1.3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的任课教师基本都来自电子商务专业,或者是物流管理专业甚至是财经专业,基于认识上的偏差,不少人简单的认为,电子商务物流就是“物流+电子商务”,他们对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现代物流运作理解不透,在“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的教学中,或偏重于物流管理,或偏重于电子商务,没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因此产生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脱节。

2、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根据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称连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就业性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组成电子商务物流团队,通过现场交流、问卷调查、参观访问、三种方式对连云港市的几十家物流企业进行了调查,依据专业发展目标和调研结果,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明确了物流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了解了物流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此来设计符合地方性应用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

2.1课程体系设计依据

2.1.1罗伯特•M•戴尔蒙德提出的课程体系创建模型

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最终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罗伯特•M•戴尔蒙德提出的课程体系创建模型中所指明的设计顺序:首先从学生、学科和社会三个最主要的价值取向出发,分析课程体系的编制需求且说明培养目标和时间安排。然后对课程体系进行编制、实施和评价。最后通过反馈信息,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实现教学目标。

2.1.2按照培养目标设置岗位素质知识体系

复合型人才指具有两个以上(含两个)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基本能力的人才。现代市场环境下,中小型物流企业虽需要物流管理专业方面高、精、尖专门人才,但他们更加欢迎既懂得经营管理、商务操作,又懂得运用网络为现代物流服务的复合型人才。电子商务物流是个交叉性课程,涉及面广,加之教材内容复杂,章节间系统、关联性较不明显,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而高职学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培养的目标是能满足社会需要的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事现代物流活动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教师应教什么和学生应学什么。针对现代物流企业电子商务的岗位素质需求确定连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知识;掌握主要电子商务物流技术;掌握商品出货和包装的要求;掌握快递收件、运输、派件的相关知识;掌握逆向物流知识;掌握商品采购、入库、保管、盘点、库存控制的要求和方法;掌握对外销售物流和货运物流的知识;理解供应链构建原则、影响因素;了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服务管理,掌握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方法。

(2)能力目标:熟悉物流的基本流程,熟悉现代物流技术;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包装快递商品;能够对快递公司进行比较选择,熟悉快递公司的业务;能够完成退换货操作;能够完成仓储相关作业的操作;能够给客户提供良好的物流方面的客户服务;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降低物流成本。

(3)素质目标: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2.2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的编制、实施和评价

综上所述,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连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是依据完成电子商务物流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项目设计以一般电子商务物流过程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采取理实一体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3应用与创新环境平台的建设

根据素质培养目标要求,为确保培养目标和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顺利实施,必须要建设好应用与创新环境平台,形成“营造创新氛围、强化专业技能、提升岗位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环境,它包括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与实践基地建设两方面内容。创新文化氛围建设是基于岗位需求“以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将“第二课堂”、“社团课程”(各种集体活动与竞赛、艺术体操、宿舍文化活动)等素质教育内容纳入到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建设中,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沟通等能力的培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