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

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15 15:39: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

篇1

1.1制定培训方案

查阅文献,针对在校中医学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以卫生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教材为蓝本,进行修改、筛选和补充,制定在校中医学本科生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培训方案。

1.2培训对象

在广西中医药大学2009级中医学本科生中医专业、对外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和传统中医专业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制定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另随机抽取60名未接受中医全科医学培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

1.3培训方法、目标及内容

(1)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践与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总体目标。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熟练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3)培训内容。①理论授课:由具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等相关课程。②临床实践:主要掌握内、外、妇、儿各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原则及基本用药,熟悉相关的养生保健、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掌握各科相关的基本技能操作等,将制定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临床实践手册,在学生大学五年级进行临床实习同时进行,由相关老师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③社区实践:大学五年级实习期间,安排培训对象到我校附属医院相关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实习,由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老师带教,要求掌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熟悉社区常见病中医社区康复的基本疗法,熟悉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应用等。

1.4问卷调查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包括学习必要性认识和授课形式选择调查等项目)、择业意愿和全科医学基本知识的调查。培训对象分别在培训开始和结束时填写相同内容的调查问卷。

2调查结果

2.1调查表发放收回结果

观察组于培训前发放问卷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8份;对照组发放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9份。观察组培训结束发放问卷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60份;对照组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8份。

2.2统计学方法

采用Update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调研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学生培训前后对全科医学认知度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组间比较及组内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学生培训前后择业意愿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选择医院、选择社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内容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两组学生培训前后全科医学基本知识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基本达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

按本课题设计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方案,由调查结果得知,经培训后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基本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将基本的中医药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中医预防、养生保健、健康教育等领域,并熟悉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基本达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此外,很多学生表明,经培训后,自我的中医知识更加全面、扎实与稳固,心理素质有所提高,能融洽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说、教、诊、治等临床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今后的择业、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2

就诊准备 找中医看病前,最好不要化妆,因为化妆会掩盖真实的面色,从而影响望诊的进行。也不宜吃带有色素的食物,因为色素会使舌苔染上相应的颜色,从而不利于舌象的判断。此外,就诊前也不宜做剧烈运动,因为运动会使气血和脉象发生改变,从而降低诊脉的准确性。

就诊资料 若以前做过检查或曾找其他大夫看过,则建议带上检查报告或前面大夫所开药方。有人担心中医不愿看西医检查单或别人的药方,其实不是这样。一个好的中医,既不会排斥西医学的检查方法,也不会无视其他医生的诊治记录。相反,他们却常常能从这些资料中获取到更多关于疾病的信息,从而对疾病做出更精准的判断与更准确的治疗。

就诊流程 看病之前最好先在脑海里将不舒服或最想治疗的症状按由重到轻的顺序默想一遍,以免因紧张而“临诊忘言”。有的患者事先将这些情况写在了纸上,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推荐使用。若是复诊,则可先说经上次治疗后减轻或消失的症状,然后再说本次新增或变化不明显的症状。

开始就诊 看诊的时候,建议大家主动地陈述病情,先从最难受的主要症状说起,其次叙述疾病的起因和治疗经过等,或根据大夫的询问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以使问诊能够顺利进行。伸舌头时,要自然放松,因为紧张可能会使舌头充血,从而影响舌诊的准确性。把脉时,不建议多说话,因为说话可能会对脉象造成一定的影响。

饮食宜忌 拿到方子之后,大家最关心的便是平时饮食该注意些什么了。一般情况下,均宜清淡、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凉、辣、油腻的不吃或者少吃。但也不绝对,事实上,除某些特殊疾病外,一个最简单的原则就是:想吃什么就可以吃点什么,但要做到好吃的不多吃,不好吃的也要吃。另须了解的是:这些都是病忌而非药忌,即使不服药,也是应当注意的。

煎药方法 煎药用具以砂锅、陶罐或不锈钢锅为佳,忌铜、铁、铝等易腐蚀器皿。一般情况下,煎药前需将草药浸泡半到1小时,然后酌量添水并开火煎煮,约开锅半小时后倒出,再添水煎第二遍,然后兑一起(共约500毫升),分二或三次喝完。其他如先煎、后下、冲服等特殊煎服法遵医嘱即可。

篇3

郭小平(临汾市中医院院长):生存还是死亡?姓“中”还是姓“西”?这是当前很多中医院面临的困惑。在西医成为主流医学的大背景下,中医的发展受到很大冲击,全国大多数中医院处境艰难,“西化”现象严重。中医院何去何从,成为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重大课题。这次会议明确提出的山西省卫生厅中医药振兴工程实施方案,为我省医学的未来发展探索出一条道路。比如我们医院目前的中医药产业化道路的探索,开发一些中医药边缘产品,比如我院内部中药制剂的研发和饮料厂合作的保健饮料项目等。中医的发展不要在外伤和急症里钻牛角,要发挥自身优势来发展。

目前,中医院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主要做两方面工作。第一是中医康复。对于一些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后期康复上,相比西医,中医的诊疗费用可以说少得很多。第二是我们一再强调的“治未病”思想。现在许多人都意识到,健康医学已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人的身体会经常出现各种各样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不断进行解决。如果能在病变出现之前,重视预防保健并及时导入医疗手段,对患者来说十分有益。“治未病”的“治”其意思是治理、调节,顺应自然。这也说明“治未病”首先就是要达到养生保健,未病先防。随着人们对减少疾病的重视超过治疗疾病本身,“治未病”也成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指导思想。

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张秋万(阳泉市中医院院长):目前我院1500平方米的门诊综合楼已经开始分两批投入建设,力争使医院达到地市重点中医院的基本要求。我院已成立有三十多年,由于资金的缺口,前期发展受到了很多制约,2006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和我院职工自筹资金的努力下,医院无论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有了很大改观。我院的专病专科目前已经颇具规模,肝病、中风、针灸、皮肤科、小儿推拿等已成为我院中医特色科室。面对中医药振兴工程,我们已经做好全面发展的准备。

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积极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服务,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我院已经着手准备开展“治未病”理论体现的冬病夏治工作;老中医看病时,以弘扬传统中医医术为特色,坚持望闻问切,辨证论治,以中药饮片治疗为主。由于价格低廉,疗效又好,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尤其是不孕不育专科,利用中药灌肠和内服中药,不仅治愈率高,而且费用上相比西医治疗节省很多;目前在探索阶段的蜂疗,治疗风湿、糖尿病等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并得到了阳泉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

通过“治未病”,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李祥林(运城市中医院):运城市中医院成立于1984年,现共有135张床位,由于硬件条件不够完善,使医院专科发展受到制约。可喜的是,在振兴中医药发展这个大背景下,近7年来,从2002年至今,我院在建设重点中医院方面发展的不错,住院人数也将近增长了150%,但还是存在住院难的问题。目前总体来说,财政投入没有到位,使中医院经营上出现瓶颈。希望我省卫生厅能出台一些具体政策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下一步我院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简、便、验、廉”的特点,继续推进“三名三进”工程(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让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具体措施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建设新型医院。引进一些先进设备;第二,建立中医治疗结肠炎、肾炎、不孕症等中医特色治疗科室;第三,举行运城市名老中医评选,在政策上给予老专家鼓励和肯定;第四,拜师带徒。我院5个老中医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如何传承下去是重中之重;第五,组建一个脊椎病患者专科门诊,运用中医综合疗法通过按摩、药物治疗,和一种特殊的牵引床等方法使患者康复。

在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我们还是考虑建立“治未病”的预防体系。比如预防小儿感冒,我院已经建立了固定处方;在所有疗法中,针灸、按摩治疗的费用低廉,尤其是针灸治疗脑病有西医不可替代的优势,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再比如,我院治疗一例不孕症的病人,全部费用控制在5,000元以内,这是西医治疗不孕症不可比拟的。

辩证论治发挥强项

柴瑞霭(运城市中医药研究所):中医药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总体上看来,中医药事业底子薄,基础差,进一步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我省制定的中医药振兴工程实施方案为我院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振兴中医药的发展。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前所未有的重视,并给予我院大力支持,为我院投入资金建设7000多平米的的住院大楼。

篇4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279-03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笔者于2013年5月至7月对湖南省某中医院来就诊的患者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并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研我们将前来湖南省某中医院就诊的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对目标人群的锁定,使调查结果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本次调研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第一手资料。问卷设置以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以及态度测量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包括患者选择来此中医院就诊的原因、患者群体结构、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满意度以及看法、建议等。问卷发放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实际回收110份,有效问卷102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率92.7%,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结果

(一)患者群体结构

调研发现,前来此中医院就诊的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5―35岁之间,且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以上班族居多,且大部分患者收入在3 000―5 000元/月,相对来说收入水平较高。

(二)患者忠诚度

1.患者就诊次数

数据显示,来此中医院就诊的患者看病2次以上者达到了78%,说明患者选择到中医院就诊的忠诚度是比较高的。

2.选择到此中医院就诊的原因

数据显示,患者选择到此中医院就诊的原因中,“中医特色鲜明”排在首位,为67%。其次为“医疗水平高”(15%)、“以往就医习惯和经验”(15%)、“就近方便”(15%)。

(三)患者满意度

调研发现,患者对此中医院的满意度较高。相对来说,选择“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率是比较低的,但患者对看病过程、等候或排队时间的满意度极低,有3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如表1所示)。

(四)对此中医院的总体认知

1.对此中医院最不满意的方面

调研发现,患者对此中医院最不满意的是等候时间过长,比率达70%。

2.是否会介绍其他病人来此中医院看病

数据显示,患者会介绍其他病人来此中医院看病的比率较高,选择“一定会”和“会”的患者占52%,还有41%的患者选择“可能会”。

3.需要改进的方面及建议

根据问卷显示,被调查者认为需要改进的方面有:看病等候时间过长、大厅卫生条件差、拿药秩序混乱、医生与病人交流时间过短、排队挂号窗口少、候诊区座位少等。对于建议方面,被调查者认为应简化看病流程、增设特殊人群通道、开设代煎药服务、取药等候区采取广播+电子显示屏的方式通知拿药者、加强引导人员素质、建议医生少开成药多开汤药等。

三、建议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一些改进建议。

1.继续做好医务人员服务

虽然患者对此中医院医务人员服务满意度总体来说较高,但整体比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选择“很满意”和“较满意”的比率最高也只有76%,对医务人员的解释、交流及服务内容表示“很满意”和“较满意”的患者只达到56%。因此,该中医院应继续加强医务人员服务效率、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力争赢得更多患者的信赖。医务人员应加强培训学习,强化服务竞争意识,对每位患者微笑服务。对待患都要态度和蔼、举止端庄、语言亲切、热情大方,主动关心体贴患者,与患者多沟通,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并能正确把握病情,充分说明开具检查和药品对患者病情的必要性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解释,打消患者的猜疑心理,减少误会。

2.改善就医流程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患者对看病过程、等候或排队时间以及医院卫生环境的满意度相对较低,最不满意的是等候时间过长。据调查,患者进入医院就医常规要经过挂号、就诊、检查、划价、交费、取药等,而且每个环节均须排队,而患者在医生面前诊治时间、医生与病人交流时间过短。因此,医院应改善患者的就医流程,减少候诊时间。医院应实施人性化的就医模式,比如,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减少患者检查排队;优化服务流程,整合服务内容,改善就医秩序,提高服务效率;采用电子挂号、简易门诊等多种措施,免除患者排长队之苦。

3.优化就医环境

人性化的就医环境是影响患者心理满意度的一项重要条件,如便利的交通,洁净、肃雅的就医环境,适宜的温度,宽敞的侯诊大厅,清晰的标识,开水、杯子的供应,适当增加休息区等,能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和愉悦感。针对医院噪声大的问题,可设置书架免费供患者取阅,营造一个安静、文明的治疗休养环境。此外,还可以增加其他相关服务项目,改善就医环境,打造温馨的就医氛围。比如,对医院建筑环境布局及功能要求进行必要的改进;建立鲜明的就医流程识别系统;制作合理的医院人员上班流程图并置于醒目处;设立各检查科室的易于分辨的指引标志;设专职分诊护士、导医、护送人员,并佩戴服务标志;配备就医环节的相关配套设施,如平车、担架、轮椅等;完善电话咨询系统,等等。

除此之外,医院还可以简化看病流程、增设特殊人群通道,开设代煎药服务、取药等候区采取广播+电子显示屏的方式通知拿药者,医生少开成药、多开汤药等等。

参考文献:

[1] 熊小兰,唐运章,蒋萍,李进娥.门诊患者满意度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2,23(22):128-129.

篇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23-02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缓解了这一局面,但国家和个人的医疗负担过重,依然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以下几点是重要因素:①我国在疾病的防治上长期存在着“重医疗、轻预防;重大医院、轻基层医院”的倾向。[1]“重医疗、轻预防”,对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金投入少,公共卫生职能偏废,防治脱节。对于传染病,我国已经能够对其中的十几种进行疫苗注射等有效预防措施,但对于非传染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预防措施,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不能下降。社会老年化、社会环境变差、社会竞争压力增大等因素,也使得患病率增高。这都使得治疗疾病的总成本上升。“重大医院、轻基层医院”,医疗资源配置悬殊,使得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②诊疗技术快速发展。大型医疗仪器和设备层出不穷,治疗手段日益更新,伴随着的就是医疗费用无上限的上涨趋势,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③以药养医的弊端。国家对卫生部门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现象屡禁不止,加重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

另一方面,亚健康状态一直困扰着人们,现代医学却一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 5%(第一状态),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 20%(第二状态),75%的人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WHO 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2]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感觉倦怠、注意力不集中,或心情烦躁、失眠,或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或腹胀、便秘,或腹泻,或心慌、胸闷,甚至有欲死的感觉,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下降,然而体格检查并无器官上的问题。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包括:心理障碍、胃肠道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下降等。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除了疲劳和不适,不会有生命危险。

基层医院开展“治未病”工作能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疾病防治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四个方面。中医经典中有诸多论述,[3]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素问?八正神明论》谓:“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灵柩?逆顺》也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难经》中就有“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的说法,医圣张仲景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中也说:“见微知著,弥患于未萌,是为上工。”

基层医院开展“治未病”工作应以以下三个方面为主:

(1)宣传养生观念,普及养生知识。目前社会上有股“养生热”,但水平和目的都良莠不齐,人们难以辨别。有的人认为养生很难、很玄妙;有的人认为自己很健康,不需要养生,或不重视养生。医院应利用自身的权威性,以张贴宣传栏、发放养生知识手册、门诊咨询相结合的方式,为群众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和方法。中医养生包括调畅情致、均衡饮食、规律起居、劳逸适度、顺应天时等方面,能做到这些就是养生了。

(2)亚健康的调整。对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首先要让其有正确的养生观念和方法。其次,通过辨证论治,根据其具体体质或证型,开出具体的食疗方、膏方等,有条件的可以结合针灸、艾灸、按摩、推拿等方法,必要时,直接用中药进行调治。根据其实际生活情况,可以推荐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气功等锻炼方法,并提供可靠的学习途径。

(3)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一个特色疗法,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比较旺盛,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阳虚阴盛的宿疾得以恢复,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变异性咳嗽、鼻炎、慢性咽喉炎、咽异感症(梅核气)、关节炎、冻疮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目前,医疗负担过重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模式已成共识。200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提出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2008年全国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治未病”健康工程旨在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已将“人口与健康”作为11个重点领域之一,明确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4]中医学丰富的“治未病”理论和方法,对于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长,将对我国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也是保障居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为此,2009-2011年,笔者针对农村和社区的中医药卫生人才培养问题展开了系列调查,旨在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在江苏省内的南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13个地级市间展开,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786份,有效问卷736份。问卷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调查对象的年龄16~84岁,家庭人口数1~8人,学历从文盲到大学本科以上。其中居住地为自然村304人(41.3%)、乡镇210人(28.5%)、城市社区222人(30.2%),居住当地时间在15年以上506人(68.8%),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下612人(83.2%)。

本次调查针对社区和农村居民的医疗现状、医疗选择、去或者不去农村/社区医院就诊的原因而展开,并征求居民对农村和社区医院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2 结果

2.1 医疗现状

2.1.1 年医疗费用支出 针对“您家庭一年之内用于医疗的费用约多少”这一问题,在736份问卷中,选择“1000元以下”302人(41.0%),“1001~2000元”226人(30.7%),“2001~3000元”135人(18.3%),“3001元以上”只有73人(9.9%)。

2.1.2 医疗模式 针对“您的医疗模式是哪种”这个问题,“公费医疗”41人(5.6%),“医疗保险”274人(37.2%),“合作医疗”124人(16.8%),仍然有297人(40.4%)需要“自费医疗”。

2.2 医疗选择情况

2.2.1 中西医的选择 面对“您家庭看病一般选择中医还是西医”这一问题时,选择“西医”387人(52.6%),选择“中医”只有88人(11.9%),选择“无所谓”261人(35.5%)。这表明在农村和社区居民中,中医的医疗市场只有11.9%,如果

我们努力争取,可以达到47.4%(选择“中医”和“无所谓”两项之和)。

2.2.2 医院的选择 当问到“您平时有小病需要看医生时会选择所在社区/农村的医院吗”,选择“总是首先到所在社区/农村的医院去”179人(24.3%),“大部分时候都选择所在社区/农村的医院”312人(42.4%),“偶尔会选择所在社区/农村的医院”186人(25.3%),“从来没去过所在社区/农村的医院”59人(8.0%)。也就是说,92.0%的家庭都会有在农村或社区医院就诊的经历。

2.2.3 选择去所在社区/农村医院看病的原因 关于“您选择去所在社区/农村医院看病的原因”,选择人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方便”621人(84.4%),“便宜”237人(32.2%),“服务好”137人(18.6%),“医疗水平高”53人(7.2%),“医疗设备先进”22人(3.0%)。在“其他原因请列出原因”有“熟悉医护人员,好讲话”、“可以赊账”、“晚上或急诊时方便,离家近便于家庭护理”等。

2.2.4 不选择去所在社区/农村医院看病的原因 关于“您不选择去所在社区/农村医院看病的原因”,选择人数从多到少依次为:“社区/农村医院有水平的医生太少”288人(39.1%),“社区/农村医院的就诊环境差”236人(32.1%),“不相信社区/农村医院的诊疗水平”223人(30.3%),“社区/农村医院的医疗费不能报销”79人(10.7%),“社区/农村医院并不比大医院价格便宜”89人(12.1%)。在“其他原因请列出原因”有“担心大病被耽误了”、“医疗设备差,技术和器具都不到位,不适合对潜在病因的诊疗”、“医生水平低,药品种类少”、“服务态度差,医生素质差”等。

2.3 医疗卫生人才状况

问及“您觉得自己所在社区/农村医院的医疗卫生人才如何”时,认为“非常缺乏”157人(21.3%),“比较缺乏”456人(62.0%),“正好”110人(14.9%),“数量充足”只有13人(1.8%)。

2.4 对农村和社区医院的建议和意见

问及“您觉得现有的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机制应在那些方面加以改进”时,选择人数从多到少依次为:“经济待遇的政策保障”401人(54.5%),“培养方向定向化”322人(43.8%),“相关政策的长效化、法律化”285人(38.7%),“招生就业政策的调整”281人(38.2%),“个人发展的政策保障”257人(34.9%),“家庭安居的政策保障”254人(34.5%)。在“其他原因请列出原因”有“建议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医院去”、“改进社区/农村医院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提高待遇,吸引毕业生到社区/农村落户”、“对社区/农村医院医生待遇应有政策保障,国家政策应给予倾斜”等。

3 对培养面向农村和社区的中医药卫生人才的思考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①大部分人都有在农村/社区医院就诊的经历,但明确表示会选择中医看病的人只有11.9%;②虽然大部分人都有在农村/社区医院就诊经历,但究其原因都是出于方便、便宜等“被迫无奈”之举,出于相信农村/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等主动方面原因的人数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居民尽管到农村/社区医院看病,但对农村/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医疗设备心存疑虑。其中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观的因素外,“不相信农村/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培养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卫生人才

在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预防、保健、养生显得尤其重要。而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其重视整体、防重于治等健康观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观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有着惊人的相似。社区和农村医疗机构又是提供家庭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内容的主要机构。由此可见,大力培养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卫生人才不仅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农村/社区医院的要求,更是我国建立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但本次调查结果却显示,在农村/社区医院就诊的居民中明确表示选择“中医”看病的人群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由于居民对中医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在于中医的专科门诊在农村/社区医院的设置有限。

为此,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考虑,如何让中医药在农村/社区的医疗保健中发挥作用?如何培养适应农村和社区需要的中医药人才?笔者以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应该从农村和社区的实际出发,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3.1.1 结合区域特色,大力发展区域中医药教育模式 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从各区域、郊县医疗卫生实际出发,结合中医药特色和学校的优势,设置中医保健、中医养生、社区护理、社区助产、全科医生、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专业。《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卫农卫[2010]7号)指出:“从农村卫生和乡村医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规划。认真组织实施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1]因此,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在提供社区学历教育时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在为农村/社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同时,为已在农村/社区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形成农村/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特色。

3.1.2 “产教结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中医药高等院校可与各区域、郊县卫生院合作办学,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课

程设置、教学大纲等,发挥各自优势创造办学条件,共同培养农村/社区医疗所需要的人才。如此,学校可以发挥自身的技术服务、实践实训条件等优势条件,农村/社区医院可提供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指导教师等便利,农村/社区医院与高等院校优势结合,按照农村/社区医院的岗位要求培养人才。

3.2 结合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实际,改革中医药教育教学内容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临床技术和适应能力都很强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对此,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设立与基层需求相符的专业和配套课程,如强化妇幼保健学、预防医学、养生康复等知识,提供多样化的、适合农村/社区医疗实际的选修课程等。

3.3 通过政策保证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人才数量和质量

3.3.1 实行“大学生中医官计划” 参照“大学生村官计划”,推进实行“大学生中医官计划”。通过政策优惠和保障个人长期发展规划,鼓励优秀的中医药专业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医院去,既可以很好地完成农村/社区医院健康教育、康复治疗、预防保健等任务,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社区医院人才缺乏、人才队伍不足等问题。

3.3.2 继续做好“免费定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免费定向”医学生是解决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医药高等院校也参与了“免费定向”医学生的培养工作。但由于当前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招生都是单列的,放低门槛,适当降低分数线[2]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免费定向”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保证“免费定向”医学生能“留得住”。

3.3.3 农村社区人才培养政策应当法律化、长效化 在笔者之前进行的医学生服务社区农村意向的调查中,“经济待遇”和“个人专业成长”是医学生服务社区农村的最大阻碍因素[3]。本次调查显示,农村/社区居民也有54.5%的人认为“经济待遇的政策保障”是当前农村/社区医疗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和改进之处。虽然目前政府对到农村/社区工作的医学生有适当补助和个人发展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的长久性和持续性是广大农村/社区医务工作者所担心的问题,因此,农村/社区医学生的经济补助政策、继续教育职称晋升政策、相关奖励、社保、退休、家属照顾等政策应当法律化和长效化,这是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卫农卫[2010]7号) [EB/OL].[2010-03-31].http:///gb/jsswst/index. html.

篇7

努力钻研继承祖传医术

立志远大终获国内认可

正所谓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岳士才年轻时就立下了这种信念,面对着家里传承几代的祖传技艺,岳士才挑起了岳氏中医的大旗。在1989年的时候,岳院长考入了长春中医药大学,在四年的时间里,他精益求精,认真钻研中医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不只是满足于家传的绝学,而是博采众长,结合了古代和当代各中医名家的理论和著作,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父亲工作的诊所。因为岳氏中医的医道好、技术好,治疗过不少人,因此当时已经年过古稀的父亲就十分的辛苦,来看病的客人总是应接不暇。而想要帮助父亲分担的岳士才当时还得不到病人的信任,出于父亲身体健康的考虑,岳士才第一次有了自立门户的想法。

在岳士才的努力下,岳氏万全堂脾胃病门诊部就成立了,当时的门诊部和长春中医中药研究院合作。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岳氏万全堂,有名气才能有患者,有患者才能让医生的医术发挥出来。正当岳士才思考如何扩大岳氏万全堂名气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就来了,当时岳士才在报纸上发现了刊登的寻医问药专栏,就寻思自己家传的技术这么好,真医真药,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个节目宣传宣传。于是就打电话跟当时的负责人王编辑谈,谈了大概有两个多小时,终于让对方相信了自己的医术确实好,而这时候王编辑就直接给了岳士才一个考验,当时这个栏目总编正好患有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岳士才当即就同意帮助总编治病,让总编看看岳氏医术到底如何!不久之后,编辑部就派人专门过来为岳士才的父亲拍摄了一个三分钟的小专题,当专题播出后,第二天诊所的病人就爆满了!这样的情况大概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而岳氏万全堂的名声也一下子就打响了。岳氏万全堂也就这样一点一点儿的发展了起来,平均每五年上一个台阶。随着病人越来越多,岳士才觉得诊所的规模很难满足病人们的需求。

1997年,国家成立全国专科病治疗中心,带着自己对未来的美好规划,岳士才到了当时的北京,当时国家在全国各地找了许多的名老中医坐堂看诊。因为采用的是自主盈亏的模式,所以很多中医一开始都是亏钱的,因为中医往往在自己的区域内很有名气,而当时突然到了一个新地方很难有人认可。两个月之后,就有不少的中医纷纷退出。岳士才却坚持了下来,出于对自己祖传技术的自信,也抱着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发展岳氏万全堂的愿望,岳士才在北京坚持了三年,当时的他住着5元钱一晚的地下室,有时甚至就在诊室内的沙发上睡一宿,终于让他成功的得到了国家“中医特色门诊”的称号,也成功的申报了国家级课题“萎缩性胃炎逆转癌前期病变”,而这一成就作为一个民营门诊部来讲,还是从一个当时还没有副教授职称的岳士才来说,是从建国以来都没有过的!当年,岳士才又以民营医院主治医生的身份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健康之路》栏目,现场为全国观众答疑解惑!这一上就上了三次。终于在2005年的时候,岳氏万全堂脾胃病诊所正式更名为“长春岳氏万全堂医院”。岳氏万全堂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如今的岳氏万全堂已经成为了全国知名的脾胃病专科医院。

多年经验成就仁心好医术

多年义诊更显高尚品德

岳士才告诉了记者治疗胃病的心得,“治疗胃肠病不能以消除炎症和溃疡作为痊愈认定,要根治胃肠病必须针对引发炎症和溃疡以及病理改变的发病原因进行有效治疗,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岳院子说,“治疗肠胃病要对患者施之健脾强胃、和中理气、升清化浊、生肌杀虫、祛寒通络、补肾升阳的方法。健脾强胃以消食导滞、恢复胃肠动力;和中理气以消除胀满、嗳气;升清化浊以消除烧心反酸、修复坏损黏膜;在恢复胃肠生理环境的基础上杀灭寄生病菌,消除致病因素;再通过疏通经络调护肝肾,使人体肝脏从整体上处于阴阳平衡,清除病因,增强自身免疫力,做到因人施治、直达病灶、从根本上治愈的目的。”岳士才带领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反复临床实践,终于研制出了岳氏第五代胃肠病药。岳氏胃药不仅通过了吉林药监局审批,还进入省市医保、新农合目录,惠及百姓。

岳家中医能够治疗许多肠胃病的疑难病症。临床上对反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炎、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食道溃疡都有很好的疗效,治疗胃肠病的同时对顽固性便秘、胆囊炎、乳腺增生、缺铁性贫血、心脑供血不足的心脏病、眩晕、失眠多梦、部分高血压病人都可得到有效的调治或痊愈。这是中医异病同治的临床原理。

早在1991年冬天,当时有位在国家机关工作的李先生听到岳氏中医治疗胃病很神奇,就带他老伴来看病。这位老人日夜胀痛,连续五六天不能进食,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大面积糜烂,在大医院治疗无效,找到岳氏中医。当时是岳家第四代传人岳国u为其诊疗,诊断为“胃幽门处水肿造成狭窄”,开了岳氏系列胃药,服用一个月之后,这位老人胃病就被治好了。

岳氏胃药治疗胃肠病远近闻名。曾经有位病人大量喝酒,胃2/3溃疡,有20cm的溃疡面积,这在西医看来简直无法治疗,“这位病人胃疼痛难忍,治疗这位病人,加大剂量,每4小时吃一次中药,止疼的中成药吃6袋,健胃的吃8袋,很快胃不疼了,这用的是去腐生肌的方法”。如今,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症前期,岳氏胃药的效果令患者有目共睹。

现在,岳氏胃药逆转癌前病变被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岳氏万全堂医院被中华中医药学会确定为“脾胃病临床技术继续教育基地”。岳氏胃药临床突破了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克隆病、复合型溃疡服药治愈的医学难题,可谓中医的创新。

溃疡和炎症是胃肠病的表象

治疗胃肠病要从根源入手

无论是在讲座中还是答疑解惑中,岳院长始终强调戒不了生气、不遵守医嘱,就不要来岳氏中医院看病。岳氏中医五代家传,不仅秉持诚信与责任,更珍视患者的口碑。看中医一定要标本兼治,形象地说:树根都烂了,树叶怎么会绿呢?溃疡和炎症是胃肠病的表象,治疗胃肠病要从根源入手。岳氏中医以整体治疗观出发,从脾、胃、肠、肝、肾五方入手,依据于脾主运化、胃主和降、六腑为通的原则,创建了健脾强胃、消食导滞、平肝潜阳、行气开郁、攻补兼施的独特疗法。并且,采用中医传统君臣佐使配伍理论,因症施治、因人施治,虽然使用的依旧是纯中药制剂,但因方剂配伍不同,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

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万病皆源于心”。恶劣的情绪,忧郁的精神,对人健康的损害甚至比病菌、病毒更厉害得多,情志是可以杀人的。情志可以杀人,亦可以救人。良好的情志,犹如一剂心药,对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力,是任何药物所不能代替的。岳院长特别强调,气是百病之由、忧郁是万病之源。例如,工作压力大,紧张程度高,很容易形成大寒体质;心烦气躁很容易胃胀,而且随生气随胃胀;但是,饭后胃胀主要是由于中气(脾胃气也,后天之本)不足,引发胃动力不足,胃肠蠕动力量小,造成胃部积食,不能及时排空。因此中医治疗胃肠病要根据个人脉象,在临床上针对性用药施治。另外,当代社会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社会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例如经常生气可能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白内障、胆囊炎、多梦失眠等多种疾病。这些病的产生与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尤其是人的坏情绪,如紧张、抑郁、生气、悲伤等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情志保健必须重视,不可等闲视之。

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是预防“寒从脚起、病从口入”的重要手段。岳院长指出,要做到“寒凉生硬辣”食物不可取,寒凉或者过热食物不可吃,过硬之食不要碰,生吃食物要当心,辣食伤身体,暴食出危险,快食易生病。

除去在医术上的不断琢磨研究与创新,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医世家,岳士才院长还经常做一些公益义诊的活动,以自己的医术造福地方百姓。去年1月25日,为160余位市民朋友现场免费传授岳氏中医脾胃肠养生心得。岳氏中医第五代传人岳天生、岳素侠、岳士才三位老中医悉数到场,为患者们把脉看病,免费义诊,答疑解惑,看病吃药分文不取。

而且作为黄埔后人的他,从岳院长爷爷那一辈开始就免费的给全国的黄埔老人免费看病,帮助了许多从那个战争年代走来的老人们解决了身体上的病痛。因此凡是他们治疗过的黄埔老人一提起岳氏万全堂都赞不绝口!

如今的岳氏万全堂中医院在岳士才院长的带领下坚持“一切以为患者着想,建群众满意医院”的方针,树立“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倡导“文明行医,诚信经营”,积极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多年来与长春市民政局合作免费为低保贫困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经常开展送医送药下乡、下社区活动,用优质的服务,较低的收费回馈社会。因此,他们的医院先后被国家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中医名院,中华名医协会评为“全国十佳胃病医院”。

官网:

篇8

针刺、艾灸、刮痧等中医疗法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上都已经非常成熟了,这一点在古典医籍和现代研究早已得到很好的证实。

下面就针灸科的一些常见病举例说明:中风后遗症:这个时期的治疗主要是在社区进行。针刺方法是先针刺头针,然后做肢体的按摩和功能锻炼,再做体针和艾灸,最后是拔罐,这些疗法的综合利用,往往能起到非常好的疗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而三甲医院,由于分科太细,患者要做综合治疗往往要到不同的科室,增大了患者的就医难度。

高血压: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而且其发病日趋年轻化,一旦确诊,在调护不好的情况下基本上就是终身服药,由于药物的耐受性导致药量越来越大,种类越用越多,不仅加重患者和国家的医药开支,而且给患者产生很多不良反应。中医疗法对高血压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常用的方法有耳穴贴豆、耳尖放血、体针、刮痧、拔罐等,合理地使用这些技术不仅能够稳定血压,减少患者的药量,而且在高血压急救时能安全平稳降压,即刻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睡眠障碍:这个病的治疗可以采用针刺、背俞穴走罐、耳穴贴豆等方法,疗效确切,安全、便捷、价廉,无毒副作用,可以从根本上调整患者的体质状态,从而改善睡眠质量,避免了患者长期服用安眠药的不良反应。

篇9

从有记载的第一部医学书籍《黄帝内经》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而中医的发展历史比这更久远;西医只有短短一二百年的历史,传入我国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它从开始在中国发展到现在,就始终保持强劲的势头,长期占领了超过70%以上的医疗市场。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相信西医的人群占有人口总量的绝对多数,而相信中医的人群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西医不但有一支数量多质量高的科技队伍,而且从看病到药品的生产销售,都是高投入高回报并出现高效益的良性循环;中医则相反,出现了队伍逐步缩少、人员素质呈下降趋势不可逆转、药品的销售也长期处在低投入和低回报的不良状态中。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没有形成有效的发展传承链。中医学是地地道道的民间自然科学,由于它的传承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在中医学上经常出现的秘方一词,即指一种医疗手段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和地域内保密存在的,这一思维使受益者范围缩少,而且掌握它科学性的人也极有限,不能得到发扬光大;而师徒授受的有效传承方式不利于大规模培养后继人才。

2.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技能评估体系和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对于中医师的技能评估,基本上是沿用了西医师评估的方法。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这一评估体系目前不能反映出中医师的真实水平,出现了能看病的医师学历低职别低不够资格,而不能看病的医师却有高学历高职别的现象。另一方面就中医师的培养和教育而言,应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即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反复循环过程。而目前的教育是以理论为主的教育,使医师的职称与能力脱节。

3.人们对于中医治病疗效在认识上出现偏差。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受到经济、时间、效果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容易对于中医疗效产生误解,发生这种偏差的原因一是人们把快治快好作为选择治病的首要方式,而忽视了西药对于身体的毒副作用;二是高水平的中医师不多,疗效不确定;三是中医治疗的方法及标准不统一,所使用的药材无法实现量化的统一标准;四是对于恶性的重症病人办法少且手段不多。

中西医的诊疗优劣比较

就西医而言,临床诊断依据是病人的表象特征和有形量化标准,在治疗上针对性强,以解决局部性病变而达到治疗之目的。而中医则不同,是从整体上去分析和判断,以人体是否出现了不平衡,如以五脏之间的平衡、身体阴阳的平衡以及身体与环境的平衡是否被破坏来确定是否有病,还可以诊断出亚健康状态。所以,中医的诊疗方法是全局性的,而西医则基本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目前的情况看,西医在治病理念上多采用“围、堵、压”的方法,虽然短期内好得快,但副作用大,易对身体器官造成损害,而中医多采用“疏、导、衡”的方法,通过调动机体的能量,强降弱补、高减低升,达到机体康复之长远目的。笔者认为,在治疗中要确立中医的战略地位及西医的战术地位。比如在对癌症病人的治疗中,运用中医理论在发现之初对这种癌细胞导致的机体非正常平衡状态进行调整,然后进行手术治疗,恢复期再应用中医药治疗,这样能使癌症病人复发率低并痛苦少,在生存质量高的状态下实现康复之目的。

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

1.西医强势而中医弱势的状况在短时间内还不会被改变。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科学的发展还将继续带动西医发展到更高的水平,而且人们对其危害性的认识还没有到达否定的程度,所以,客观地讲,西医的强势发展状态还将持续至少几十年。

2.西医与中医在未来将合二为一。西药的毒副作用将越来越凸显,禁止使用的种类和数量也将越来越多,而可开发和研究的化学药品将越来越少,必然出现西药由化学向天然过渡的趋势。在此情况下,西医将与中医合并,最终实现互补双赢,完成医学的整体性结构的调整。西医治疗性药物将被天然的中药所代替,这一回归是自然的,也是客观的,它符合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3.疾病的预防性治疗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治疗将由目前的病变性治疗向倾向性治疗过渡,对于疾病的早期预防性治疗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放眼中医,面向未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未来中医的发展前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下面就发展中医事业谈几点看法:

篇10

至今我国中医的诊断方法,还是沿用四诊、八纲、二十八脉。大夫给患者号脉,问问病情,然后开方子,到药房抓药。患者的病情怎样,需要等下一次来看病时,再问,再号脉,再开方子,再抓药。如果中医大夫看病有了偏差,那就只好换大夫或去看西医。中医看病,一凭知识;二凭经验。可经验这东西,可变性太大,很难把握。

笔者有位朋友病了,他找了三位当地有名的中医大夫诊断,三位大夫有三个说法,而且开的方子大不一样。此刻我这个从事多年中医药研究的老科技工作者,对中医产生了极大的疑惑,到底用哪个方子好呢?中医能看准病吗?后来他去看西医,经过化验和检测,确诊为急性胆囊炎。像这样一项简单的病,中医就是确诊不了。可见,中医的诊断方法应当改进了。

西医对患者的诊断有一系列科学的程序,如使用听诊器、血压计,作化验、B超、X光透视,作心电图、脑电图和CT等诊断手段,然后根据多项化验或检测结果,再对诊下药,有的放矢,治疗效果就好。例如:某人患有胆结石,用中医四诊法,就很难判断准确。可西医做个B超,马上就可以发现有没有结石,它在什么部位,有多大的体积。又如:某人患糖尿病,用中医四诊法,就很难准确地判断出来。可西医经过化验、检测,很快就有准确的结果。再如:某人患了肺结核,用中医四诊法,就不一定能准确诊断。可西医只要经X光透视,很快就会做出准确的诊断。在古代和近代,中医的四诊法,还是很先进的,因为当时的科学不发达。可是到了现代,西医科学突飞猛进,而中医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就远远地落后了。

所以,中医的诊断方法需要改进,要有所突破。不要再抱着传统的老方法不放,固步自封,这是没有发展出路的。

中医的诊断方法要突破就要引进西医的检测方法。如:先做“四诊”,然后做必要的功能化验、检测,再开方抓药,这样治病的效率和效果会大大提高。这种诊断方法的改进,必须要从全国中医大中专院校的教育开始,从临床实践上加以改进,逐步推广,形成规律和规模。相信这样做,不但中国人能接受,就连外国人也会叫好。

治疗手段上的突破

一直以来,中医治病的手段是很多的。如:吃药、针炙、拔火罐、按摩、推拿、刮痧、药浴、外敷、药酒等。可经过长期的演变,现在只剩下开方吃药了。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治病手段,也丢得差不多了。

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学针灸、推拿和按摩,回国后自己开诊所。可我们许多中医院的大夫,有会针灸、按摩、推拿的,在治病时,不使用这些治疗手段;有的根本就不会,问其原因,回答是学校没有教过。我们的中医能不能把这些方法,分别做为治疗手段呢?

在一些偏僻的地区,人们看不起病,像拔火罐、针灸、推拿、按摩、刮痧、药浴、外敷和药酒等治疗手段,使用得很充分,而且见效快、效果好。

可越是到了大城市,这些治疗手段几乎就见不着了,这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外科手术,好象只是西医的专利,与中医无缘。难道中医就不能引进外科手术吗?笔者提出这个论点,很可能会引起许多人,甚至是中医界同仁们的非议。据传,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是外科手术的专家。他给关羽做过取毒箭头的外科手术,很成功。他还提出要给曹操作开脑颅的手术,后被曹操所害。几千年过去了,我们的中医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把外科手术引进到中医中来,这需要中医界的同仁们很好地去探讨、研究。

前不久,国内第一所中外合资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和中西结合医院,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挂牌。这所医院的创办人,是侨居荷兰的中医博士杨江清,他们成功地解决了中医在治疗手段上的突破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典范。特别是中医和西医不能互相排斥,要互相融合,彼此互补,互为依托。

药材种制上的突破

所谓中药材种制上的突破,是指中药材在种植和炮制上必须改进、有所突破。

我国的中药材,绝大部是分散的药农在种植,他们为了求得药材上的高产出高回报,在种植药材时,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样使得药材的质量大幅度地降低,本应该拿来治病的药材,也治不了病了;没有毒性的药材反而有毒了,这种局面不改变,中药是没有前途的,甚至还会走向衰落。

在药材的炮制上,分散的药农们,不可能严格地按标准和要求去加工。尤其是像熟地黄、炙甘草、炙当归等一些药材,它的药性就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更有甚者,有些药农为了谋取暴利,竟然以假乱真或以次充好,这样对中医药的推广和应用是十分有害的。药材不像服装或小商品,它是用来给人治病的,来不得半点虚假。

在中药材的种植和炮制上,国家要制定或修订严格的标准,大力宣传和推广这些标准,收购中药材的单位,要培养得力的人才,从严把关。

当前,我国在中药材的管理上,存在着两种极端,要么是放任不管、任其发展;要么是一管就“死”、标准极严。这两个极端都不可取。去年《健康报》对中药材GAP认证的争论,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现在国家的GAP标准极严,从理论上看它是对的,但从实际上看它不符中国的国情。因为一般的小种植基地是搞不起来的,那些松散的药农们,更无法去运作。这样做等于扼杀了一大批小种植基地的药农和100%的分散药农,而这些人所种植的药材,要占全国药材总量的80%还要多。这就需要国家对当前GAP认证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修改,要改到能使大部分药农只要经过努力,都能通过认证才行。

要实现中药材在种植和炮制上的突破,难度是很大的,需要在土壤、种子、种植、采集、加工或炮制、收购等多个环节上下功夫,层层把关,最终目的就要提高中药材的产量、质量。

成药加工上的突破

几千年来,华夏子孙世世代代,都是吃中医汤药长大的,至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西方大多数人为什么很难接受中医药呢?主要原因就是一句话:“煎药麻烦,吃药太难”。转贴于

有一位住院患者,曾对笔者说:“中医好,能治病,可就是吃药太苦太难了。

我坚持了10天,后来一吃中药就呕吐,没办法只好改看西医。”一语道破了中医药的缺陷和中医药必须改进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有些制药厂家,对中药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如:XX胶囊、XX冲剂、XX针剂,效果很好,但这些药只是中药里的凤毛麟角,太少了。像这样的中成药,就是我们发展的方向、要突破的目标。

篇11

许多慢性疾病西医治疗很难获得令人惊喜的结果,去看有经验的中医或中西结合医师,常能获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例如早、中期的肾病综合征和肝炎,辨证选用中药汤剂治疗,几个月的疗程便可明显见效。又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可用西药控制症状,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夏秋季节应用中药抗风湿胶囊和抗风湿药酒,可使有些病例获得临床治愈,有些得到缓解。再如妇女月经不调,西医基本没有办法治疗,中医调理则有几百年的经验积累。

首诊最好看西医

首诊主要是诊断疾病,在疾病的诊断上最好先选择现代医学。中医的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综合患者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四时五气”,来辨别病人的虚实寒热。尽管具有整体思维的优点却失于精确。你完全可以想象,一个肺癌的患者如果首先就诊于中医,得出肺阴虚的结论对其治疗是怎样的不利。现代医学尽管被指责工于还原论,被指责离开了仪器就无法看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化的检查设备,如X光、CT、MR(核磁)等极大延伸了诊断触角,至少尽可能地避免了危重疾病的误诊。当然,现在你走进任何一家中医医院,你也可以发现这些检查仪器,而且大多数西医医院有的检查仪器,中医医院都有;你也会发现中医医师给你的诊断也是用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这是传统医学的进步而不应该饱受“中医西化”的骂名。在身患疾病时首先选择现代医学,最好能明确诊断,或至少排除可能的危重疾病,初诊患者不能满足于“某某虚”“某某实”的诊断,这些“虚”“实”的诊断下可能掩盖的是一切致命急病或重病。

说得清病源的看西医,说不清病源的看中医

有些疾病目前西医已经了解得相当透彻,可以先看西医;了解不清楚的病情,可以试着以中医来治疗。如不少女性身体不太好,常常有莫名其妙的病症,到医院用仪器检查又查不出一点点毛病,各器官完全正常,这时适合看中医,用中药来调理。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这些疾病西医往往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篇12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个说法,也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外用一些膏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中医医学认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寒冷的季节,疾病的发作来势凶猛,变化迅速,症状不易控制。而中医的“冬病夏治”法则巧妙地避其锋芒,利用夏季症状缓解时,通过调补五脏,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人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中医理论认为

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候,此时刺激穴位,可强壮阳气。在穴位所贴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这时用一些温养的药物来调和脏腑,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有助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增强身体抗病能力,预防哮喘在冬季发作,或减少发作,体现了中医的阴阳学说,经络穴位等治疗理论。

在西医看来,穴位敷贴无法用更为科学的话语来解释,但它确实能起到缓解疾病的作用。

4种疾病的贴三伏贴

冬病夏治适合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等。

如果是儿童,以下几种最为适合。

1 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变异性炎症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约有1.5亿人患有此病。

哮喘一般因受凉、运动、吸入某种 刺激性气体或过敏原,造成胸闷、喘憋,胸部好像有重石压迫,感觉吸入气体不够用,发出响亮而高的典型哮喘音。

目前不少家长都误以为只要小孩长大了哮喘就可以自然痊愈,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治疗,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由于小孩大多病情较为单纯,加上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正是治疗哮喘的最好时机,只要坚持治疗,不少患儿到青春期后都可以痊愈,

2 慢性支气管炎比较容易分辨,它总是伴随以下几种情况。

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现。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在急性发作期咳嗽更为严重。

咳痰:患者在咳嗽时多有痰液咳出。

喘息与气短:早期病例没有喘息与气短,但当病变发展到引起较小支气管的广泛损害后,或由发作性的气道痉挛,而引起喘息发作,或因为持续性的明显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才出现活动时的呼吸困难。气喘时肺部听诊有哮鸣音,临床上称为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3 有些宝宝,只要是进入寒冷季节或是气温骤变时,就爱出现感冒,往往这次刚好,过半个月就又犯病。一年中有3个月时间处于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并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的宝宝,或者反复发作,年复一年,症状出现时间越来越长,缓解时间则越来越短的宝宝,最好用中医治疗。

4 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极为常见的一种慢性鼻黏膜充血的反应,病因主要是因为过敏反应,主要的临床症状有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涕倒流、夜间突然咳嗽。过敏性鼻炎容易发生在儿童身上,尤其以5、6岁大的儿童居多,这些宝宝常合并有皮肤过敏或气喘的病史,如果合并有这些病史,做家长的应特别留意。及时进行治疗,有利于缓解症状,预防疾病进展。

穴位敷贴宝宝最欢迎

冬病夏治可用敷贴、针灸、拔罐等疗法,其中穴位敷贴更适合宝宝。

1 由于是外部用药,患儿无痛苦,疗法简便,宝宝易于接受。

2 在夏季,天气暖和,人们穿单衣,脱衣治疗也就较为方便。

3 经济实惠,治疗费用低。

4 所用药物是药厂配好的方剂,使用非常方便。

三伏贴关键时间

敷贴疗法要看阴历时间,一般是每年夏季头伏、中伏、末伏各贴一次。每伏中任何一天均可治疗。一年三次为一疗程,连续贴3年效果尤佳。今年的初伏为阳历的7月1 9日。妈妈们千万不要忘记哦!用红笔在日历上标一下,做个提醒。

呼吸道疾病一般取背部的定喘、肺俞、脾俞等等,将药膏贴在穴位上。敷贴时先按摩背部穴位,然后用胶布固定药丸,维持6~1 O小时即可。因小儿肌肤薄嫩,所以用药力求缓,不宜过猛,因此主张贴4小时即可。贴后皮肤有烧灼感。

一般1岁以上儿童都可进行敷贴治疗。

敷贴疗法不犯错

1 有些情况不宜敷贴疗法。比如1岁以下的儿童不宜治疗,因为皮肤娇嫩;皮肤有破损或起疹子日寸;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感冒、正在咳喘等)的病人;过敏的病人,药物过敏或是对胶布过敏的宝宝,均不能贴。

2 因为敷贴后即可回家,但夏天天气热,易出汗,药物容易因出汗而无法固定住,因此在贴好后,不要让宝宝跑跳,以免出汗后药物不易固定。贴够4小日寸后,即可揭下。不可私自粘贴时间过长,损害宝宝皮肤,造成皮肤感染。贴后6小时才可洗澡。避免宝宝搔抓敷贴部位。

篇13

2. 自律神经问题。如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的治疗效果不错,这份研究结果被刊登在1998年的《美国医学期刊》上。研究方法是将患者分三组,一组吃同样的中药,另一种依体质给予不同中药,最后一组则是给安慰剂,结果发现前两组病人的状况都比安慰剂效果好,且针对个人体质给药的治疗效果持续更久。

3. 不孕。中、西医共治是全球治疗不孕的趋势。新近研究指出,针灸和中药可提升受孕率。2011年澳洲的研究显示,以中药调理治疗不孕4个月,比起吃西药或做人工受孕,成功受孕率提高3.5倍。研究人员指出,中医长于精确掌握并分析月经周期变化,找出不孕的原因,并借由调整月经周期达到顺利排卵、怀孕目标。

4. 干燥症。像风湿、红斑狼疮或更年期等造成皮肤干痒,中医可用滋阴的药让身体恢复调节水分功能,不会再干巴巴的。

5. 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炎等,中医可让过敏症状获得较好的控制。以过敏性鼻炎为例,吃中药可让鼻子畅通,而且不会产生昏昏欲睡的副作用。中、西医合作防治哮喘,比如运用刮痧、穴位按摩肺经(手上虎口的合谷穴),达到控制气喘效果,能减少患者住院和急诊次数。

6. 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调理。目前中医尚无法根治糖尿病和高血压,但可缓解慢性病患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如糖尿病患的手麻脚麻,以提升生活质量。中药可控制血压、血糖,防止疾病继续恶化、减少并发症,如果控制得当,可以减少西药用量,但不可能完全停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