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16 09:23: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77-01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也有因异常物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通过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5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护理,认为加强对病人在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安全护理、并发症预防、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护理,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 临床资料 57例病人,男36例,女21例,年龄42岁-87岁,平均60.7岁,脑梗死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所有病人均经过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脑梗死54例,多发性脑梗死2例,脑干梗死1例。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多在无前驱症状时发生失语、口角歪斜、肢体偏瘫等症状,病人和家属都很难接受现实,因此病人容易出现焦虑不安、被遗弃、忧郁多虑、愤怒易激动等心理变化,这些均不利于疾病康复。护理人员首先从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同时认真的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的起因、病程经过、临床表现及预后。其次向病人说明起病初期是疾病关键期,病情变化较大,病人应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让病人感到温暖、亲切,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愉快地接受治疗。

2.2 病情观察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瞳孔及意识状态变化,如发现病人一侧瞳孔散大或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出现脑疝。本组57例病例中出现9例脑疝,死亡1例。一旦出现脑疝应遵医嘱立即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输入,30min内输完。同时监测病人的24h连续心电、血压、血氧,经常巡视病房,并做好应急措施。

2.3 饮食护理 应给予病人高热量、易消化流质食物,不能吞咽者给予鼻饲。鼻饲食物可为牛奶、菜汤、米汤、肉汤和果汁水等。另外,也可将鸡蛋、牛奶、菜汁、淀粉等调配成稀粥状的混合奶。每次操作前先抽吸胃液,以确保胃管保留于胃内。一般采用分次间断适量推注和滴注的方法,推注量每次不超过200ml,每次一般间隔2h,注入速度不能太快。鼻饲液不宜太粘稠,每次灌入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否则容易堵塞管腔。鼻饲液温度控制在38-40℃,鼻饲前应将床头摇高30-45°以免呛咳,鼻饲时,应加强病人所用餐具的清洗、消毒,胃管应妥善固定。

2.4 安全护理 急性梗塞死出现偏瘫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或跌倒,对躁动不安者要采取防护措施,如专人陪护,床旁设护栏,必要时使用保护带,防止病人拔除各种管道,翻身和下床时有人协助和扶持。

2.5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5.1 预防肺部感染 本组病例中>60岁43例,占本组病例的76%。由于年老体弱,呼吸道功能减弱,尤其是昏迷病人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滞留,肺部易发生感染。本组病例就有20例发生肺部感染。此时对神志清醒者,应鼓励病人用力咳嗽,尽量把痰咳出。对昏迷病人,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吸氧,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和拍背,帮助痰液的排除,防止窒息或坠积性肺炎。

2.5.2 预防泌尿系感染 脑梗死病人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的病人行留置导尿管,留置尿管期间,用0.9%氯化钠500ml加庆大霉素8万U进行膀胱冲洗2次,每日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并用0.05%碘伏棉球擦洗会阴,按时留尿送检,警惕泌尿系感染。

2.5.3 预防便秘发生 急性脑梗死病人由于需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很容易发生便秘,所以首先让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训练在床上排便,要为病人营造一个排便的环境,注意用屏风遮挡,并教会病人如何用力。其次每天可给病人吃一些香蕉、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日早晚给病人按摩腹部。3d未大便者,可遵医嘱给予麻仁润肠丸或大黄苏打片等缓泻药,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帮助排便。

篇2

【摘 要】目的:探讨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1 年1 月1 日-2013 年06 月30 日进行治疗的200 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 例患者。结果:在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后,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在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康复情况方面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可提高其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优质护理;脑梗死;临床护理

了研究优质护理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找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工作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本文将对所在医院2011 年1 月1 日-2013 年06 月30 日选取100 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并详细记录,再进行统计学分析,效果十分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 年1 月1 日-2013 年06 月30 日我院康复科共收治脑梗死急性期病人20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58 例,女42 例, 年龄45~77 岁。将200 例患者自愿进行分组研究,即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 每100 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200 例患者一律采取基础脑梗死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营养神经元等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自主进行床上移位、坐位、站立等功能练习。在接受日常治疗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对优质护理组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加强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等。以4周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1)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脑梗死患者一般均有以偏瘫为主的肢体运动障碍。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还需要协助患者尽早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如果病人病情、体力允许,自我按摩或用健侧上肢对患侧上下肢锻炼。依据病人情况,适当调整活动的时间和次数,由少渐多。卧床期间,经常变换,保持关节功能位置。早期在床上练习翻身,逐渐训练从卧位转为坐位( 为预防性低血压),床头的高度应逐渐抬高,于病人背部垫以被褥,让病人靠着锻炼躯干肌肉,然后让病人扶着床栏起坐和独立坐起,病人能在床上稳坐后,让其坐床沿使双下肢下垂,并练习下肢活动准备下地站立和步行,不要急于让病人行走,让其体会迈步及保持平衡,逐步达到能自己行走,老年人可扶拐或手杖行走。运动过程要循序渐进。

(2)对症护理。脑梗死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且不易咳出,容易导致呼吸道阻塞和吸入性肺炎。所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及时清除痰液显得特别重要。鼓励病人及时排出口腔内痰液及呕吐物,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协助病人翻身叩背,促使痰液松动便于排出;对于无力咳痰者,准备吸痰器,以便随时吸出;仍无效时,行气管切开术,每日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吸氧时注意给氧的温化、湿化。尤其是要给患者定时翻身,以每1 ~ 2 小时翻身1次为宜,同时需要保持患者皮肤的干燥清洁[2]。

(3)饮食护理。急性期应禁止饮食,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待病情稳定后,根据情况可给予鼻饲饮食。建议患者少食用高脂类食物,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减少摄入可能增加血液黏度的食物[3]。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恢复肢体活动功能, 生活能够自理,自觉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 100%;显效:能够独立行走,自觉症状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0% ~ 89%;有效:症状体征均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 40%;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18%。临床总有效率=(治愈+ 显效)/ 总例数×100%。

1.4 数据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优质护理组治愈68 例,显效27 例,无效5 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62 例,显效17 例,无效21 例,临床总有效率7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急性期病人采取早期康复干预后,优质护理组病人在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在脑梗死确诊后的积极救治和相应的全面护理显得非常重要,对患者日后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消除他们的焦虑、紧张、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开展个体化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其心理以及功能方面的恢复水平,同时使得病人的精神状态得到稳步提升,促进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脑梗死病人往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部分危重患者意识不清、昏迷甚至死亡,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既要切实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还要配合医生用药,进行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给护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对2013年3月~ 2014年3月收治的20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200例患者中,男127例,女73例;年龄42~77岁,平均60.9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

1.2护理 (1)密切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出入量的变化,必须加强监护,经常巡视患者,并做好应急措施。如患者一侧瞳孔散大或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脑疝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速尿20mg,快速静脉输入,要求在30分钟内输完。(2)用药护理:溶栓前让患者平卧,耐心讲解有关溶栓的注意事项,头部抬高15~30°,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配合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如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头颅CT检查等,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语言、肢体活动及血压的变化,保证血压控制在适宜范围;溶栓时,药物必须溶解后立即使用,以免失效,注意所用药物的滴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同时遵医嘱应用改善循环、脑细胞活化剂等药物。(3)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我治疗的意志行动。护士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2],激励病人配合治疗。脑梗死病人发生偏瘫等功能障碍、心理难以接受,加上生活不能自理,往往陷入绝望、抑郁状态中。通过言语疏导、爱心看护与照料,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并发症护理:昏迷患者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滞留,肺部易发生感染,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和拍背,帮助痰液的排除。需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或静脉注射氨溴索化痰注射液。及时吸痰,防止痰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坠积性肺炎。对于有意识障碍又有高度误吸危险者,应尽早实施气管插管;偏瘫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发生褥疮,护理人员要加强皮肤护理,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交接班时要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对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行留置导尿管,留置尿管期间要进行膀胱冲洗,并用0.05%碘伏棉球擦洗会阴,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按时留尿送检,警惕泌尿系感染;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在用药过程中、用药后要加强巡视,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尤其注意意识、瞳孔以及肢体活动的变化情况,每15~30min观察1次,当病人发生头痛、呕吐、脉搏慢,呼吸慢而深、血压升高、言语不清、肢体再度出现活动障碍等,提示并发脑出血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5)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最终使患者复行走和语言清晰,使残疾减轻到最低限度,康复应及早进行,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即可进行康复训练。

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肌力恢复Ⅴ级;显效:肌力达Ⅲ~Ⅳ级;有效:肌力达Ⅰ~Ⅱ;无效:级数无变化,肌力仍为0级。

2.结果本组200例患者,115例患者治愈,62例患者显效,20例无效,3例死亡,有效率88.5%。

3.讨论

脑梗死通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约占90%;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脂症[3]。我国城市居民中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首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59.8%[4]。如何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切实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完成用药及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艰难的工作。我们总结,严格掌握溶栓指征,缩短脑梗塞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护士在溶栓前后应做好护理配合,进行严密观察是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和条件,在溶栓用药期间积极配合医生,遵医嘱用药,注意不同药物的用量及滴速,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强化心理护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提高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依从性,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减少合并症,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存质量。综上所述,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监护,完善心理护理,严格执行用药护理,进行预防并发症护理等措施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护理人员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5.

篇4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供血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居民中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首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59.8%[1]。脑梗死通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约占90%;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脂症[2]。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危重,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预后差。现将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病人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2 例 中 男 73例,女49例;年龄52~85(65.1±7.76)岁。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确诊。其中基底节脑梗死38例、脑栓塞4例、大面积脑梗死15例、小脑梗死9例、脑干梗死12例、腔隙性脑梗死26例,多发腔梗1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96例;冠心病史38例;风心病史8例,糖尿病42例;脑卒中病史16例。

1.2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11例,其中嗜睡8例,浅昏迷至重度昏迷6例,另有5例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住院1~3 d渐至嗜睡昏迷;以头痛为首发症状2例;以四肢抽搐起病2例;35例以言语不清、肢体乏力起病。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血压升高50例,失语15例。

1.3治疗原则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及时应用脱水降颅压,消除脑水肿,对一般梗塞灶则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 血管扩张剂以改善脑循环,神经营养剂和预防感染等治疗,结果死亡7例,自动出院6例,余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2护理

护理人员必须熟悉脑梗死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这样才能按照病程的不同时期采取各种预防和护理措施,将所致的后期损害降到最低。

2.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病情每1~2小时监测T、P、R、BP,如有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剧烈、频繁呕吐、躁动不安、颈项强直、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慢,即有梗死面积增大、出血或者脑疝的可能,如突然失语,肢体偏瘫程度加重、意识障碍加深等。可能有新的血栓形成,应及时通知医生。意识障碍者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0~15°,并偏向一侧。意识不清者发病24h内应暂停进食,24h后给予鼻饲饮食记录出入量。

2.2药物护理使用甘露醇快速滴入,一般250ml 20~30 min内滴完,防止外渗。应用抗凝时,定时监测KPTr,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有无口腔黏膜、牙龈和皮下出血及血尿、黑便等,备好鱼精蛋白锌、6一氨基己酸等药物对抗治疗 ;应用血管扩张剂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时,应缓慢滴注,并且要严密监测血压变化,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供血不足加重脑损害。

2.3气道管理保持良好的氧合是脑卒中治疗的基础,如有低氧存在,应立即以2~4L/min吸氧,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如保持头侧位、淸除口腔分泌物、定期拍背、吸痰等,尽快纠正低氧。对于有意识障碍(GCS评分小于8分)又有高度误吸危险者,应尽早实施气管插管[1]。

2.4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入院后即对病人进行Braden评分,必要垫气垫床。不能自主翻身病人,协助每1~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刺激咳嗽,及时排痰。使用便器时避免擦伤皮肤。床铺保持平整、干燥。予口腔护理、会阴护理bid。做好导尿管护理。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对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脑栓塞急性期应严格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切忌饱餐,帮助病人翻身时动作要轻,并保持大便通畅。合并糖尿病患者,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更应加强皮肤护理及足部护理。

2.5心理护理脑梗死发病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难以接受,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的状态中。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我治疗的意志行动。护士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可采用发放宣教小册子或集体看康复录像带的形式,还可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的宣教。要富有同情心,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为患者康复提供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激发患者进行康复的兴趣,激励病人配合治疗。

2.6康复护理

2.6.1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偏瘫侧肢体处于良肢位,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肿胀。双下肢尽量避免输液,以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在脑梗死急性期,一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主要以预防并发症及继发障碍的出现,并为今后的康复训练做准备。功能锻炼主要采取床上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活动偏瘫肢体,做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和坐起、站立、步行锻炼,防止肢体挛缩、畸形。

2.6.2语言康复训练向患者解释语言锻炼的目的、方法、告诉患者失语是暂时的,语言功能的训练,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互动练习[3]。体贴关心病人,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

2.6.3饮食护理对吞咽障碍病人进食前予提供适当休息,能坐起的患者取躯干垂直头正中位。坐起患者,一般采用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这种可以减少食物向鼻腔返流和误吸,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鼓励患者自己进食,进食过程中让患者充分咀嚼,确信吞咽后继续进食。床前要有吸引装置,如所进食物滞留,鼓励患者头转向健侧,并控制舌头向麻痹的一侧,消除残留食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篇5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脑梗死;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08-02当前我国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1]。2型糖尿病是引起人体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脑梗死的发生往往伴有糖尿病,两种疾病相互作用,使得临床治疗难度加大,易复发且预后效果差[3]。为了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护理干预方法,本院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1例进行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为34-68岁,平均年龄为49.3±18.9岁。2型糖尿病患者病史为2-18年,平均病史为11.7±7.6年。经CT检查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不同部位脑梗死,其中1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2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1.2方法: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病症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51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42例患者使用胰岛素药物治疗,9例患者使用降糖药。脑梗死发生后,对患者首先使用常规治疗药物,起到抗凝、改善循环、调脂和营养神经等。对11例血压过高患者使用降压药和脱水药,3例患者使用了尿激酶溶栓处理治疗,23例患者使用了综合康复治疗(按摩、针灸、理疗等),46例患者使用了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所有患者经医护人员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处理,无一死亡。

1.3诊断标准:①显效:空腹血糖控制至正常水平(4.4-6.0mmol/L)且无其他明显病症;②有效:空腹血糖控制较好(6.1-7.8mmol/L),部分病症消失,生活部分自理;③无效:空腹血糖控制不好(>7.8mmol/L),病症无明显变化,生活不能自理。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所有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情况比较:所有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情况比较结果显示,具体数据,(见表1),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效果明显,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所有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情况比较(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护理干预前510(0.0)0(0.0)51(100.0)0(0.0)护理干预后5129(56.9)17(33.3)5(9.8)46(90.2)p〖6〗0.0003.讨论

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发生紊乱后,会产生一系列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控制其体内的血糖浓度是关键。由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发病部位和发病程度不同,导致护理干预措施也会有所区别,主要护理方法如下:

3.1血糖监测: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就是机体内的血糖浓度,如果患者发生脑梗死,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在应激状态下会加速升高[4]。血糖监测主要使用快速血糖仪检测,操作简单方便。及时准确掌握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可以有效指导其调整胰岛素用量,控制病情。

3.2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后,其体内的血糖水平会迅速升高,使得糖尿病患者病情进一步加剧,且脑梗死范围变大,更不利于治疗,此时需要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进行降糖药物的使用,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医护人员不仅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还要教会其快速急救方法。

3.3饮食护理:控制饮食是控制体内血糖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5],患者应多食用低盐、低钠、低碳水化合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患者每天要准时定量进餐,有效掌握好进餐时间和降糖药物的使用,两者相互配合好可以保持体内血糖水平稳定。

3.4心理护理: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长期折磨着患者的精神和意志[6]。一旦发生脑梗死,患者会极度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念,情绪低落,生活质量下降[7]。医护人员需要耐心细致为患者做治疗讲解,关心安抚其心理,鼓励其战胜病魔的决心,增强其生存的信心,使其积极配置治疗,早日康复。

3.5康复护理:对于发生语言或者行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每天指导其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循序渐进逐步增强其锻炼程度,由弱到强,由被动到主动,由简单到复杂。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安全,谨防意外发生,以免对患者造成再次伤害。

3.6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习的方式,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合理的健康行为,正确认识疾病,掌握自我监测和用药方法,防止病情恶化,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8]。

3.7预防和控制感染: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抵抗力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发生脑梗死病情更重,发生运动功能障碍后,大小便不能自理,容易发生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使得病情更加恶化。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其的基础护理干预,及时翻身和拍背,清理患者口腔,加强病房管理,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严密监控各种致病菌的滋生。

本次研究表明,根据不同病人的病症,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病情程度较轻的患者恢复较快且好,年龄较小的患者恢复效果更好。在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大部分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病情也得到了明显好转,大大降低了疾病对患者造成的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高丽华,吴亚斌,柏兴华.老年脑梗死伴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682.

[2]李仙萍.5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229.

[3]许文灿,陈慎仁,陈永松,等.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发病和预后及与血脂的关系[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1):32-33.

[4]董珊.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6(2):38.

[5]马晓萍.再发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9例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70.

篇6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也是导致中老年人残疾、死亡的主要原因[1]。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病死率高[2]。有效的护理措施如严格饮食管理,规律服药,科学锻炼,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控制好患者的血糖等,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2009年6月~2012年5月共收治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5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54~76岁,平均66岁,其中脑血栓形成32例,腔隙性梗死21例,脑栓塞3例。意识模糊12例,神志清楚44例,肢体无瘫痪18例,单瘫8例,偏瘫30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WH01997年制定的标准,全部病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其中入院后被首次确认糖尿病者30例。所有患者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所有患者空腹血糖在7.6~18mmol/L之间。

1.3 疗效判定和预后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定[3]。对患者进行早期积极治疗和综合护理,发病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为治愈16例,显效22例,好转12例,无变化6例。

2 护理措施

2.1 指导用药

定时检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掌握各种胰岛素的使用特点、注射部位、注射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切不可随意增加降糖药量。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药物服用方法:如磺脲类药物应于饭前20~30分服用。双胍类药物应于饭后20~30分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则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应指导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掌握自我注射技术。

2.2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病人治疗的基本措施,脑梗死病人大多卧床,运动量相对较少,需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定时定量供给食物,避免引起餐后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部分脑梗死病人长期卧床,易造成排便困难及便秘。应给予低脂、低盐、低糖、富含维生素及膳食纤维、适量蛋白质饮食。轻度吞咽困难者宜选糊状饮食,避免进食汤类或干硬食物,进餐速度不宜加快。对伴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要及早留置胃管,鼻饲流质饮食,保障供给所需热量,以调整代谢紊乱,控制病情。

2.3 康复训练

适量运动不仅能减肥,还能提高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血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强心肺功能,延长或避免各种并发症。应保持每日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基本不变,尽量安排在餐后1~2h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做操等,因此时人体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一般不宜在空腹时运动,如确有清晨锻炼的习惯,也应在运动前适当进食。

2.4 定期监测血糖

要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应用胰岛素和服用长效磺脲类药物患者,防止低血糖反应发生。可每日用血糖仪监测指端末梢血糖水平,每日4次(早晨空腹,早、中、晚餐后2h监测)。低血糖一旦出现应立即治疗,可进食少量甜食或含糖饮料,必要时给予静脉注射50%葡萄糖静脉注射,直至血糖平稳后停止。

2.5 加强基础护理由于病人多数卧床,肢体活动障碍及大小便失禁,血糖高,容易发生感染。做好皮肤、口腔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平整,2 h翻身、叩背1次,不能自行咳嗽排痰时给予机械吸痰。留置尿管者会阴擦洗每天2次;清醒者可进行肢体的主体运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2.6 做好出院宣教工作。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糖尿病的“无知”状态,指导病人坚持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按时吃药,定时进行血糖、血压监测,控制体重,严格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以预防脑梗死的再次发生。

3 讨论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慢性病。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回归社会、家庭意义重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且血糖明显增高者,多数梗死范围较大或多发,且较无糖尿病患者症状重、恢复慢、预后差。糖尿病患者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升高,血浆内某些凝血因子增加。高血糖、高血脂造成内皮细胞损伤,致血小板功能亢进,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血流动力学异常,使血液高粘、高凝、高滞,加之糖尿病长时间伴有微血管病变及循环障碍,增加了脑梗死的风险。脑梗死的愈后和康复不仅取决于及时的诊断治疗,而且很大程度上与施行得当的护理措施有关[4-5]。有效的护理措施如严格饮食管理,规律服药,科学锻炼,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控制好患者的血糖等,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肢体活动功能和语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恢复。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减低高血糖水平对脑血管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调动自身潜能,为改善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回归 社会 创造条件。采取以上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晓梅,董耀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3):26-26.

[2] 董亚贤,梁凤桃,黎振平,等,急性脑梗死的基础治疗〔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6):6-8.

篇7

脑梗死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若不能治疗,会导致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对病人的生命造成较大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目前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采用溶栓疗法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观察,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采用溶栓疗法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男性41例,女性55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9.6±1.8)岁。其中52例病人发病时间≤3h,其余44例病人发病时间3~6h。对患者进行脑部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压均小于200/110mmHg,参与研究病人均无溶栓禁忌证。

1.2 方法 给予病人溶栓前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静脉推注尿激酶50万u联合生理盐水20ml,对病人进行30min的静脉滴注尿激酶100万u联合生理盐水100ml,体重≥75kg且滴注后无明显效果者静脉滴注尿激酶25~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溶栓后给予病人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每8~12h一次,对病人进行连续3~15d的滴注,每天溶栓治疗4h后给予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持续10d。溶栓1d后,给予病人阿司匹林500ml药物口服,每天一次,连续10d后,药物剂量改为200mg,持续3个月,对病人的病症进行观察。

2 结 果

病人康复情况较好,其中26例病人在治疗1h内基本恢复语言功能,舌头可伸到口腔外。36例病人在给药30min内治疗效果不明显,追加尿激酶50万u后,肌力恢复至3级以上,其中25例病人在治疗4~9h后肌力出现恢复。6例病人在治疗8h后出现偏瘫,脑CT显示病人出现大面积脑梗死,3例病人治疗无效死亡。半年随访,26例病人痊愈,336例病人出现明显好转,25例病人病情好转,治疗总有效率为90.6%。8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占90.6%。

3 讨 论

临床认为发病6h内治疗效果最佳。因此,病人送诊后,迅速而准确地检查出病人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保证病人能够尽快接受诊治。病人治疗前,医护人员要对病人的病史进行收集询问,掌握病人的手术禁忌证,对于器质出现严重损伤及消化系统严重溃疡者,有过脑溢血病史者要排除,对病人的血常规及脑部CT进行速度准确的检查,对病人的心率、血压等进行监测,保证病人的舒张压控制在100mmHg以内,收缩压小于200mmHg。

在进行配药时,严禁使用酸性液体进行稀释,使用药物必须低温保存,药物抽取后立即使用。输液时,医护人员必须陪护在旁边,对病人的输液情况进行观察,并对病人的感受进行询问。溶栓剂对病人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在输液早期病人的肢体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出现激动兴奋情绪,医护人员要对病人进行安抚,引导病人保持平和心态。病人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后,医护人员要对病人进行密切观察,并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治疗后一周内禁止下床,保证充足的休息。连续3d每隔2h对病人的P、R、BP进行监测,病人病情稳定后可改为12h1次。医护人员要对病人的感受进行询问,同时观察其语言恢复能力,以及神志、四肢肌力等。如果病人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呕吐、瘫痪程度加重、意识障碍、头痛等现象时,医护人员要对病人进行检查,检测病人是否出血,进行紧急救治并马上通知主治医生进行抢救。

脑梗死病情发展且比切较凶险,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通常有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恐惧、紧张心理,医护人员要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讲解,将治疗办法及效果告知病人及其家属,消除病人的疑虑,帮助病人树立康复的信心。

对于不能正常饮食病人,医护人员在病人治疗后3d给予鼻饲,保证患者正常的水分及营养需要,在进行喂食时,床头抬高15°,避免食物反流导致肺炎,对于病情康复较好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适当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

本次参与研究的病人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总康复率为90.6%,同时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说明在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并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及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莫剑锋.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5):26-28.

[2] 吕峦.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1,26(35):423-424.

篇8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6年6月到2017年1月诊断为脑梗死患者进行入组研究。共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0人。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40±19.5岁。两组年龄、疾病程度、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防止尿潴留的相关方法与措施,对患者采用能有效防止尿潴留发生的措施。

1.2.1 心理干预。脑梗死患者多伴发相关的身体偏瘫或者行动不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患者的性格特征,患者主观认为自己身体机能下降。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患者的工作情况、文化程度、社会心理因素等等,针对个体化病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辅导,暗示患者机体功能代偿能力较强,增加患者恢复的信心。护理干预组的护士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医患沟通,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让患者解除心理负担,对于疾病处置有不了解的地方积极询问。

1.2.2 对于脑梗死认知。患者及家属对脑梗死疾病缺乏全面认识,这与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及教育背景相关。护理干预组患者,以简单明了的语言给予患者及患者家属全面细致讲解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包括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脑梗死治疗方法,脑梗死的并发症,脑梗死的护理常识。对每一项检查叙述其必要性及检查的目的,提高患者对于检查以及治疗的依从性。使得患者对于疾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认知疾病的基础上进行疾病的治疗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

1.2.3 辅助恢复排尿功能。帮助患者自行排尿时预防尿潴留最好的办法,例如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或者用温热的水袋敷腹部,刺激膀胱,促进患者排尿。脑梗死患者的运动也非常重要。尽管脑梗死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但尽早进行积极有效的身体机能锻炼能减轻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对于不同肌力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功能锻炼。对于完全偏瘫无活动的患者,指导其正确地摆放四肢,家属尽量增加其健侧卧位与患侧卧位互换的方法,每2-3小时翻动一次;对于能在床上进行自主活动但不能下床的患者,告知主动运动的必要性并鼓励其主动运动;对于能下床运动的患者,可以对其进行步态锻炼,从低强度逐渐过渡到高强度,随后锻炼其平衡力。如果上述措施无效,可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进行药物治疗。

1.2.4 药物监督与指导。脑梗死患者多有其明显的诱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其他的一些基础疾病。对于这样的患者,不仅要对脑梗死进行治疗,还要监督患者对于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正常的生活节奏,告知患者对于诱发疾病控制的药物重要性,以及这些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嘱咐患者按医嘱服药可以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等,增加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与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在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后观察并记录尿潴留病例数与发生率、成功排尿时间以及在院时间,应用以上指标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护理干预措施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脑梗死是目前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发生主要是脑部供应的血管发生闭塞或者血栓脱落阻塞血管腔,以脑缺血性梗死以及脑软化灶形成最为常见1。脑梗死导致威胁患者的身体机能与社会适应能力,同时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心理以及经济负担。积极有效的临床以及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并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适度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

本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处理患者,观察患者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研究中发现,护理干预组患者发生尿潴留的概率(16.67%)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3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护理干预组患者排尿时间(8±2.1)明显早于对照组(12±3.3),提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早期排尿。患者的住院时间也随之缩短,平均住院天数为8±3.2,较对照组15±2.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尿潴留在脑梗死患者的并l症中较为常见。总所周知,尿潴留可以引起多种不适,主要是尿液排出不畅引起患者泌尿生殖道内细菌留置,不能被尿液及时冲刷走,引起患者泌尿系感染。对于脑梗死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尿路感染可上行或通过血源性引起患者全身感染。对患者病情控制不利。

护理干预措施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有研究发现诸如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等因病人情况而制定护理策略都可以减轻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好转的几率2-3。本研究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患者心理干预、患者病情的知情以及功能锻炼。可见对患者给予积极的辅助指导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行之有效。早期的护理干预措施介入能增加患者对恢复的信心,增加患者对于治疗的主观动性。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61-01

我科自2008年6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4~82岁。均为2型糖尿病病人,病程3~20年。所有病人均作空腹及餐后血糖检查,有些病例作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检查,所有病例均作头颅CT或MRI检查,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29例,颞叶梗死4例,顶叶梗死7例,额叶梗死3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1例,大面积脑梗死5例。50例病人中9例出现意识障碍,29例出现完全性肢体偏瘫,12例不完全性肢体偏瘫。

2治疗方法

视病情除应用脱水、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溶栓、抗凝等治疗外,还有饮食控制、调节血糖、控制血压、降血脂、预防和控制感染等。

3 结果

通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除2例死亡(1例大面积脑梗死,另1例脑干梗死)。其余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出院时血糖均降至正常,其中20例病人肢体肌力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褥疮、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4 护理

4.1 入院时的护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中相当一部分无糖尿病临床症状。如入院时原发病未找出,机械用一些含有葡萄糖的药物,会加重病情。及时诊断关系到病人的治疗及预后,对脑梗死病人入院后及时排除有否糖尿病的可能甚为重要。

4.2 病情观察:由于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可先后或同时侵害全身多个器官,因此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的病情观察要有整体观念。着重观察脑梗死的病情变化,观察神志、瞳孔、肢体运动等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还应注意有无高血糖或低血糖,加强病房巡视,一旦发现病人有头晕、心悸、乏力、出汗、面色苍白、脉搏快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本组病例有4例出现低血糖症状及时报告医生,服用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我们常用快速血糖仪测血糖,及时了解血糖情况或留取标本检测血糖、尿糖变化,为医生准确用药提供依据。同时我们亦注意其它系统器官的功能变化,如有无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尤其值得注意这种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而脑梗死所应用的如甘露醇、β- 七叶皂甙钠等药,对肾功能都有一定的损害,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肾功能衰竭,所以要注意肾功能的监控,如尿量、尿比重、血肌酐和尿素氮等的监测。尽可能减少脱水剂的应用,多采用小剂量甘露醇或用速尿交替,或用肾功能影响小的甘油果糖注射液等。对已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要严密观察尿液变化,主要对尿量、性质和尿色的观察,严格控制水的摄入,每日进液量应等于前一天排出量+500ml。在应用如尿激酶等溶栓剂或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时,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用药前后注意监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有关纤溶指标。

4.3 饮食护理: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一般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形成,血液呈高凝状态,其特点是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糖、血液流变学异常。因此,治疗高凝状态,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指导病人进低热量、低脂肪饮食,根据病人体重和工作性质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占饮食总热量50%~60%,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脂肪约占总热量30%,三餐的热量分配为1/5、2/5、2/5[1]。同时病人多有吞咽困难而需鼻饲,用餐要注意准时、定量,保证供给所需热量,避免引起餐后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脑梗死病人应少食动物脂肪,应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以降低胆固醇,从而减轻病情的复发。脑梗死病人多数长期卧床,容易造成排便困难及便秘,主食应采用高纤维素饮食,如新鲜蔬菜等食物。高纤维素饮食不但能使血糖缓慢下降,而且具有软化大便的作用,并可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现代营养学的研究表明,多吃粗纤维食物有4大好处:一是改善胃肠道功能,能够防治便秘、预防肠癌;二是改善血糖生成反应,降低餐后血糖含量,帮助治疗糖尿病;三是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防治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四是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病的发生。

4.4 高血压的护理: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除动脉粥样化外,糖尿病动脉尚可发生纤维硬化,它与粥样化改变均可使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血管弹性降低,顺应性减低,导致高血压发生。管理血压在护理中是很重要的,因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为了维持脑灌注压已适应了较高的血压水平,如果快速降低血压会造成脑灌流量的减少,影响脑梗死的康复,甚至有的降压药还使糖尿病病情加重。我们采取的方法是: 低盐饮食,心痛定10mg或卡托普利12.5mg每日3次口服,血压大于160/105mmHg时舌下含服,可以把血压调整在正常偏高水平。每日测3次血压,必要时6小时测1次血压。

4.5 预防感染,加强皮肤黏膜的护理: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由于糖、蛋白质、脂肪代谢障碍,使体质变弱,对细菌的抵抗力差,因而还容易发生各种细菌感染,特别是皮肤容易发生疖、痈,其他如呼吸道感染、肺结核、肾盂肾炎、牙周炎等的发病率也比健康人高,另外此类病人多为瘫痪卧床,反应迟钝,易发生褥疮或糖尿病足。我们给予病人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消毒病室,防止褥疮和口腔感染。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头偏向一侧,喉头有痰及时吸出,每天早、晚各做1次口腔护理,可自理病人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避免口腔溃疡发生。瘫痪病人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经常翻身,每2小时1次,每次给病人翻身及黏膜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及时注意有无异常变化;因脑血管病病人常使用溶栓、抗凝及扩血管药物,应观察有无出血点、瘀斑与皮肤黏膜改变,有无牙龈出血及鼻衄等;经常观察注射胰岛素局部皮肤有无硬节及皮肤的弹性降低,如出现注射局部皮肤组织瘢痕太多可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应及时更换注射部位; 感觉障碍的肢体洗浴和热疗时,水温不可太热,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温度觉减退,常因水热发生烫伤而继发感染; 女性偏瘫、昏迷病人加强尿道口、阴道口及黏膜的护理,定期冲洗,注意观察黏膜及分泌物的颜色及气味,必要时做细菌培养防止发生泌尿系统的感染。本组病例护理结果:无一例发生感染。

4.6 心理护理: 由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多为老年病人,病程较长,可能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瘫痪病人恢复慢,又要长期控制饮食及使用降糖药物会造成不适,病人多有表现悲观、抑郁、失去信心的情绪,因而加重病情。本组病例心情平静,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因此,我们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我们要耐心细致与病人沟通,向病人介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程特点,使其对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生存质量。

4.7 加强功能锻炼: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运动也是增加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运动可增加肌肉等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病人在病情稳定、心功能良好、无出血倾向时应及早锻炼,每日将病人瘫痪肢体进行被动伸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营养及肌张力,能下床活动的病人,鼓励多下床活动,通过功能锻炼,有效地预防病人患肢废用性萎缩的发生。

4.8 出院指导: (1)让病人做好自我监护,自测尿糖,如有条件,学会正确使用便携血糖仪监测血糖,严格控制饮食。(2)继续坚持康复期治疗,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而且要持之以恒,活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失语者每日上下午用一定时间进行语言训练,听广播、读报、对话。(3)坚持用药: 降糖药、防止血小板凝集药、降压药、降脂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告知用药注意事项,教会病人胰岛素注射技术,定期到医院测血压、血糖、血脂,使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4)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篇10

脑梗死就是医学上的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流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脑梗死病人的并发症一般有吸入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吞咽困难所致营养不良等,其中肺部感染是脑梗死患者直接走向死亡的最大原因之一。现在我们把我们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32位脑梗死的病人们的护理情况和经验进行整理总结。

1 患者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们医院神内科住院治疗的32位脑梗死的病人,男患者21人、女患者11人;这些患者的年龄都在74~91岁之间,患者们的平均年龄约为84岁,全属于高龄患者。这些患者住院的时间一般在两天到三周,平均6天。患者中有18位患有动脉粥样硬化、7位高血压患者、6位患者有糖尿病。这些患者同样的症状有:痰多、咳嗽、胸闷、胸口疼痛,这些都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留取这些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和为患者胸部拍片检查发现患者的肺部出现炎症性变化。这些患者都是根据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选取的,均符合标准。根据《医学感染学》制定的医院感染标准:(1)出现胸痛、胸闷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2)双肺闻及干湿性哕音,呼吸音减弱或有不同程度的肺实变体征;(3)体温>37.5℃。伴有自细胞计数>10×109/r。;(4)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5)X线胸片呈炎性改变。在这些标准中,一旦出现符合其中三项标准的患者就可以诊断为肺部感染。

1.2 结果

我们所选取的32位患者在我们护理工作人员细心的照顾下,21天后患者的病情都有所好转,再进行胸部拍片复查的时候,肺部的阴影已经逐步消退。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在患者的急性发作期间应该完全卧床休息,取舒适平卧位,尽可能的避免头部的活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为预防患者出现压疮护理人员每2个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注意为患者保暖,在患者卧床额期间,我们应为患者取一个对功能最有利的位置(肩关节外展45―60度,前屈30度,内旋15度、肘关节屈曲近90度、腰关节背屈20―30度、手各关节大致呈握鸡蛋的样子、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足趾向前、膝关节稍屈15―20度、踝关节90―100度、跖趾关节10―15度。)这样可以预防肢体变形而失去肢体正常的功能。病房的环境应该保持安静整洁、禁止不必要的家属探视,给患者食用低脂低钠的饮食,如果患者在进食上有困难可以给患者食用半流食,必要的时候给患者下鼻饲管,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呼吸道顺畅、低流量吸氧。

2.2 呼吸道护理

如果患者是昏迷状态,要为患者吸出口腔内的分泌物,清醒的患者可以尽可能取坐位,然后让患者尽可能的自己咳嗽,昏迷的患者或者自己不能用力咳嗽的患者可以在每次翻身的时候拍背或者电动排痰,遵医嘱为患者雾化吸入也是改善患者痰液形成的有效方法,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顺畅,改善患者缺氧的情况。

2.3 常规护理

将病房的温度保持在22摄氏度左右,空气湿度在60%以后为宜,病房根据天气选择通风的时间,在天气稳定情况下应定期通风,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是相对清新的,病房应该每天紫外线消毒一次,减少患者吸入性感染。如果患者不能自理,护理人员应该定时为患者清洁皮肤,及时处理口腔分泌物,预防口腔溃疡发生。在患者的床旁放置吸引器,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吸出口腔分泌物。注意患者的尿量和做好尿道的清洁,让患者保证充足的入量。

2.4 心理护理

脑梗死患者病程比较长,医药费是一项很大的开销,很多的家庭都因此四处背债,庞大的经济负担和长时间的卧床,患者的心理状况一定出现了各种问题,如:焦虑、拒绝治疗、烦躁、恐惧等。患者的心里状况对疾病的治疗与恢复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对患者的生活与治疗方面细心护理,还要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32位脑梗死伴肺部感染的患者里有一部分的家属已经放弃了治疗,但是我们工作人员还是很耐心的解释,关心尊重患者个人。我们要开到患者乐观的面对自己的状况,要以积极的态度接受与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人员的照顾,一定不能持有负面情绪,在我们为患者梳洗的时候情形的患者试着在我们的协助下自己完成能能力范围内的操作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2.5 营养护理

给患者食用低脂低钠的饮食,如果患者在进食上有困难可以给患者食用半流食,必要的时候给患者下鼻饲管,少食多餐,以避免一次给患者过多过快会导致胃痉挛和呕吐的发生。在辅助患者进食的时候要让患者小口的慢慢的吃,以防呛咳引起患者缺氧。

3 出院指导

把脑梗死的注意事项和相关情况告知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患者出院以后任何动作都要放慢速度,不能着急上火、不能做剧烈的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但是患者还是应该适量的参加一些活动,可以舒缓心情和改善血液循环;跟患者说明此病的并发症的预防,以防患者病情再次恶化;患者出院后不能再喝酒吸烟了,注意血脂情况,患者的体重不宜肥胖;加强锻炼患者的呼吸功能,遵医嘱按时吃药,积极治疗原发病。

综上所述:一般脑梗死伴肺部感染的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人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又伴很多其他病症,患者的病程都比较长,生活不能自理,护理工作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患者的各项情况,采取有利的护理措施,尽可能的防预脑梗死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Prass K,Meisel C,Hoflich C,eta1. Stroke-induced immunodeflciency promotes spontaneous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is mediated by sympathetic.

activation reversal by postlmDke T helper cell type 1-11ke immu―nostimulation.J EXP Med.2003,198:725-736.

[2]徐雅萍,李晓霞,周玉等.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l(4):810-811.

篇11

【中图分类号】R743;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44-02

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新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龄≥60岁人口占13.26%,≥65岁人口占8.87%。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将增加[1]。高血压作为脑梗死独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被流行病学研究证实[2]。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临床治疗中除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灌注等以外,积极的心理护理、生活方式的改善等都对预防脑梗死复发,并发症以及预后改善有重要作用。我科于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治了158例老年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通过积极的疾病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8例患者中男82例,女76例,年龄60-92岁,平均(72.1±12.5)岁。入院时收缩压165-200mmHg,舒张压90-115mmHg。发病前均有高血压病史,全部病例均符合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3]。经MRI确诊,全部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2010》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治疗根据病因、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确定治疗方案,遵医嘱应用溶栓、抗凝、血管扩张药及脑代谢活化剂等治疗。

2.护理

2.1 健康指导及时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制定健康指导计划,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向患者介绍有关脑梗死、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治疗、护理、功能锻炼、预后情况等,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我照顾能力[4]。

2.2 基础护理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病房内将日常用品和呼叫器置于病人健侧随手可及处,病床安装床栏,地面防湿、防滑,避免患者跌倒。对于压疮风险较高的病人,给予气垫床,每2 h 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等。

2.3 溶栓、抗凝治疗护理 对于符合溶栓条件的病人,给予经介入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抗凝治疗用药后观察皮肤青紫瘀斑、黑便、牙龈出血等,并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2.4 饮食护理 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摄盐5g以下,减少脂肪摄入,给与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的食物。对出现吞咽障碍患者,给予软食、半流质或糊状食物,护士指导病人充分咀嚼,尽量端坐,头稍前倾,防止病人出现误吸。对不能进食的患者给与胃管鼻饲,每次鼻饲前检查胃管在胃内,每日给患者口腔护理2次。

2.5 早期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训练偏瘫,语言功能障碍。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训练计划,告知患者锻炼的目的、方法,增强患者信心。卧床病人瘫痪肢体功能位摆放,做好瘫痪肢体主动、被动运动。做运动时缓慢,嘱病人患肢用力,使瘫痪肌肉收缩,同时辅以理疗、按摩、针灸。对语言障碍的患者,告知语言功能的训练,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互动练习。

3 结果

4 讨论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本病急性期的病死率为5%-15%。存活的患者中致残率约为50%。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最重要的是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其他还包括患者的年龄及卒中的病因等。

近年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年死亡率和时间点患病率分别为219/10万、116/10万和719/10万;农村地区分别为185/10万、142/10万和394/10万。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人数600万~700万。高血压是脑梗死常见的病因。本组患者在脑梗死前有高血压,而且患者年龄较大,尤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应维持在发病前平时稍高水平,因为血压较低导致脑灌注量不足,加重脑梗死。脑梗死发生后,发病6小时内进行溶栓,快速恢复脑灌注,抢救缺血半暗带很重要,但同时要防止出血转化。因此对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穿刺部位及远端组织的皮肤颜色、温度及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变化等要密切观察。

对于肢体和语言障碍患者,在疾病恢复期,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功能恢复训练要贯穿于护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指导患者调畅情志,选择打太极拳、散步等项目进行锻炼,气候变化注意保暖。平时应经常监测血压,坚持服药,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定期复查。经过护理改善患者危险生活方式,研究证实,危险因素是导致中风的关键[5]。本组患者通过对高血压并脑梗死进行病情观察、护理、健康指导等,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刘梅林,郭艺芳.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J],2012,(02):31-39.

[2] Dubow J,Fink ME. Impact of hypertension on stroke. Curr Atheroscler Rep,2011,13(4):298-305.

[3] 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中华高血压杂志[J],2011,(08):701-743.

[4] Gurr B. Stroke mood screening on an inpatient stroke unit. Br J Nurs,2011,20(2):94-9.

篇12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Full care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1 case, the problem for the emerging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nursing care plans, care for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performance-based evaluation summary experience, accumulated for future nursing experience, and discover the problem, make the corresponding correction. Methods whole brain obstruction car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1 case of nursing problems that appear to develop appropriate care plan,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the corresponding sum up Evaluation.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 Diabetes; High blood pressure; Care

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室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而未能得到及时?充分的侧肢循环供血,使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现象所致①?而高血压和低血压都会导致脑梗死的发生?本病例患者有15年的高血压病史,是导致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人由于血糖长期偏高,可引起广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管弹性减退,所以糖尿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糖,高血压的患者更易发生脑梗死?脑梗死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我所在的所在医院神经?内分泌内科于2009年8月收治1例高血压?糖尿病继发脑梗死的患者,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8岁,与2009年9月16日因“突发性左侧肢体活动障碍1天”,CT示“左侧基底节外区可见低密度病灶影,边缘较为模糊,中线结构居中,脑室系统形态尚好;老年脑”,由急诊拟“脑梗死”收治入院?查:T:37℃,P:76次/分,R:18次/分,BP:170/110mmHg,神志清,口齿不清,双测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存在,右侧肢体正常,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上肢肌力Ⅰ级,左侧下肢Ⅱ级,右侧肢体均为Ⅳ级,四肢针刺觉无降低,共济检查欠合作?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余,糖尿病史5年余,无传染病史?过敏史?家族史?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为患者提供可靠的疾病治疗和预后信息,关心病人,让患者表达自己所担心的问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虽为慢性疾病,但是只要坚持治疗,配合合理,病情还是可以控制的?耐心解释口齿不清的原因,消除患者的紧张,平稳患者的情绪,让家属给与精神上的支持,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沟通环境?

2.2 饮食护理:让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热量的糖尿病清淡饮食,控制摄入总热量,配合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②?多食纤维素高的食物,选择软食?半流质或糊状?胨状的黏稠食物,避免粗糙?干燥?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戒烟酒?

2.3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意识?瞳孔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体温?血压升高?意识不清或肢体活动障碍,立即通知医生,配合进行处理③?严密监控血糖,嘱患者及家属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及降糖药,合理运用胰岛素,谨防低血糖的发生?

2.4 安全护理: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运动障碍,感知觉差,因此要高度重视跌到的危险因素,加强患者安全防护?床头应有“防止跌到”的警示标志,床铺要有保护性床栏,走廊?厕所要有扶手,以方便病人起床?扶行?地面保持干燥,防湿?防滑?嘱患者穿合身衣裤,防滑鞋?行走不稳者,选用三角手杖等合适的辅助工具并要有人陪伴,防止受伤?

篇13

笔者对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2例脑梗死患者,男44例、女38例,年龄60~80岁,均经临床表现和CT确诊。初次发病者57例,再次发病者25例;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者52例,失语者l6例,两者并存者10例。通过治疗和健康教育等措施,52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有47例肢体功能改善,有效率90.4%,语言功能障碍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所提高,所有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有很大提高。

2 健康教育

2.1 教育形式采用书面教育、示范性教育及随机性教育等多种形式,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同时注意交流技巧,做到通俗易懂。

2.2 致病高危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的教育脑梗死的五项致病高危因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有文献报道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人发病年龄早、意识障碍重、预后差,如能及早发现糖尿病并及时治疗是可以改善脑梗死预后效果的[1]。同时,脑梗死的致病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劳累、情绪激动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提高患者对高危因素的认识并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彻底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改善疾病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3 心理指导由于老年患者常有失落、孤独、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和自尊心比较强等心理特点。护士应主动、热情地与病人、家属交流。讲解脑梗死的相关知识,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必要性。治疗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鼓励病人积极锻炼,控制情绪波动,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减少刺激和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预防疾病复发。

2.4 饮食指导老年人机体各种系统功能减退,活动量减少,应给予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如水果、疏菜、鱼虾、豆制品、海带等,少食用动物脂肪和刺激性食物,如浓茶、辛辣的食物等。一日三餐均以微饱为宜,切勿暴饮暴食,特别是晚餐,适当控制总量,防止超重,且保持大便通畅。

2.5 语言功能康复指导由于失语患者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而非常痛苦。为了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增强记忆力,笔者耐心、有计划地对病人进行语言训练。从发单音节、单字、单词、认识人、物品名称开始,做到反复读、反复认,经常与他人进行简单对话,促使他多说多练;经常做口控操、呼吸训练,指导病人坚持每天收听广播、读书,让他们读出声来,以提高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

2.6 肢体功能康复指导康复训练要在治疗师、护士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并教会家属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步态训练,肌肉松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力量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防止跌倒损伤,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强调正确的训练模式。

2.7 出院教育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应克服不良嗜好,进低盐低脂少糖饮食。同时,要保持心态平和,注意劳逸结合,变换进动作宜慢,转头不宜过猛,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教会患者康复治疗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告诉患者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当出现肢体麻木、乏力、言语不清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有问题可采用电话咨询,并定期来院复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