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9 10:26: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sleep disorders i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 1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and in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re were 60 cases in each group.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cogn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score on admission and after 4,8 weeks nursing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on admission,PSQI score after 4,8 weeks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same group (P=0.000).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PSQI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after 4,8 weeks nursing intervention,PSQI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Elderly patients;Sleep disorder;Nursing
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良好的睡眠质量让人身心愉悦,但调查结果显示:93%的老年住院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入睡困难是老年患者失眠的主要类型[1]。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心理、住院环境、疾病影响引起睡眠障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诱发、加重躯体疾病[2];有的患者甚至由于?L期失眠而出现精神紧张、抑郁或者焦虑等负性情绪而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夜间频繁起床而增加摔伤等意外事件发生[3]。目前,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是老年科护理工作中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途径之一[4]。因此,对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心理护理能有效疏导患者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而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着重改善患者错误认知,并结合行为训练,来改善患者的不依从行为[5]。本研究笔者进一步探析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前瞻性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有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所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江门市卫生局、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在患者或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前提下,前瞻性?x择2014年6月~2016年2月在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20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入院前均未使用抗焦虑药、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②入院后进行睡眠评定存在失眠者;③思维正常,意识清楚,能正确理解以及回答问题;④所有患者年龄≥60岁,发病后72 h内入院;⑤脑梗死或者脑出血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排除标准:①重症精神疾病、器质性睡眠障碍、躯体疾病及药物使用等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②存有意识障碍,同时伴显著的焦虑和疼痛;③既往有严重的睡眠障碍史,例如周期性肢体运动、慢性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及不宁腿综合征;④存有显著的痴呆和认知障碍,且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65.00±73.00)岁,平均(69.00±2.19)岁;平均病程(12.10±6.23)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3.67±4.67)年。实验组中男32岁,女28岁;年龄(61.00±72.00)岁,平均(66.50±2.34)岁;平均病程(11.89±5.34)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2.67±3.7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受教育程度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为期8周(2个疗程)的常规护理措施,如为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病室保持安静,空气流通,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睡眠习惯。睡前热水泡脚,多喝牛奶促进睡眠,禁饮咖啡、浓茶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周期为8周(2个疗程),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心理护理 入院后第1周每晚18时给予患者心理辅导,消除因住院引起的紧张、焦虑,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生活。安排相处融洽的病友同室,减少住院寂寞感,指导患者自行心理调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2.2睡眠行为[6] ①松弛疗法:每晚20:00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松驰疗法,15 min/次。让患者保持身心、肌肉放松,利于患者尽早入睡、降低惊醒水平,促进深度睡眠。松弛疗法包括生物反馈治疗、深思训练、自身训练及进行性的松弛训练等。②认知疗法:一旦发现患者有不良睡眠习惯、对失眠的错误认知现象时及时纠正,建立有效应对睡眠状况的信心,告知患者对睡眠质量要求个体差异性大,重点在于睡眠质量并非睡眠时间,降低因想睡觉而失眠出现的焦虑。③睡眠限制:通过减少卧床时间,提高有效睡眠率。一般将老年患者睡眠时间限制在5~7 h/晚,计算患者的睡眠效率,>90%可适当增加卧床时间,
1.3观察指标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分,患者在入院时,护理干预4、8周后进行PSQI评分,PSQI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催眠药物等5方面,总分为0~21分,得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以>7分作为睡眠障碍的参考值[7]。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当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护理干预4、8周后PSQI评分的比较
与入院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8周后的PSQI评分逐渐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入院时,两组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周后,实验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各项因子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实验组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睡眠障碍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致使患者精神差、注意力下降,甚至导致老年痴呆,并加速人体衰老的进程,引发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严重者还会有自杀倾向[8]。研究[9]显示,老年患者睡眠障碍除与冠心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有关联外,心理因素也是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病因,随着年龄增加,患者生活中负性生活事件、家庭问题等可增加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率,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近年来的研究[10]显示,不良睡眠行为也是导致老年人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睡眠无规律、睡前饮酒、吸烟、长期卧床久坐、无午睡习惯等多种行为均可影响睡眠质量,认知行为疗法是美国睡眠医学学会1级推荐的非药物疗法[11]。本研究针对心理、睡眠行为等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采用心理护理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改变患者的睡眠的信念系统,发挥患者睡眠自我管理效能,多措施并举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
【中图分类号】R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21-01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1]。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2]。睡眠障碍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将近年来干部病房老年人睡眠障碍临床护理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6月对我科收住的58例老年人进行筛选,其中4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年龄均大于75岁;冠心病4例,糖尿病10例,肺癌2例,肠癌术后2例,高血压病30例。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病理因素等方面的内容,以问卷的形式在入院3-5天进行面对面的调查。
2 结果
本组48例中社会心理因素41例,占85%;环境因素26例,占54%;病理生理因素18例,占38%。
3 相关因素分析
3.1 老化因素
老年人的睡眠模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睡眠时间提前,表现为早睡、早醒;也可以出现多相性睡眠模式,即睡眠时间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瞌睡增多。近研究发现,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是昼夜节律和内源睡眠诱导因子,夜间褪黑素的分泌与睡眠质量和睡眠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老年人尿6-硫氧褪黑素显著低于年青人,其功能下降可能是老年人及老年性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机制之一。
3.2 躯体疾病
调查发现,84.7%的老年人因基础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导致睡眠障碍。凡因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不适、强迫、长期卧床、咳嗽气喘等均可导致睡眠障碍[2]。2003年国际睡眠基金会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健康状况差,老年人的医学问题越多,睡眠问题多。大部分老年人患有前列腺肥大,夜间起床次数多,严重影响睡眠。
3.3 社会家庭因素
调查表明,社会家庭因素是影响老年男性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离异或丧偶、子女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亲情关系改变等社会问题不断冲击着老人固有的思想观念,当不能及时调整心理时,睡眠障碍作为一个不良后果,可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干部病房老年人一般收入较高,个别子女因下岗或其它原因导致无经济收入或经济收入差,靠老人的经济收入生活,导致子女间关系不和谐,影响老人的情绪导致睡眠差。
3.4 不良的睡眠习惯
老年人的常见不良习惯有:每天睡眠时间无规律,白天躺在床上的时间过长,打瞌睡,晚上睡不着,夜间起床看电视;睡前饮水过多,夜间起床上厕所等,不良的行为习惯破坏了睡眠-觉醒节律,是引起失眠的原因,使一过性失眠或短期失眠成为慢性失眠。
3.5 环境因素
老年人对环境因素改变较年轻人更为敏感,调查显示[3],住院老年患者的失眠原因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77.9%的患者因对病房环境的不适应导致失眠。居住在繁忙的机场或铁路附近,病房呼叫器和电话铃声,监护仪的报警声,睡伴或病友的鼾声等环境噪音的不良刺激也可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4]。
3.6 精神疾病
失眠也与老年人的精神疾病相关,诊断抑郁有意义的体征,也是精神分裂和其他精神早期临床首发症状[5]。祁富生[6]研究发现,老年人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存在全面的睡眠质量降低。
4 结论
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既影响患者的精神和体力恢复,又影响疾病的康复,严重者可致疾病的加重,延长住院时间[7]。本次调查表明,影响住院老年人患者睡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心理、环境因素是最常见的因素,其次是生理病理因素。在临床工作中,认真及时发现睡眠障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保证患者住院期间有良好睡眠,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2018-2021.
[2] 李志彬.住院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J].广西医学,2004,26(10):1518-1519.
[3] 王晶,马莉冰,杨品.163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5,11(7):510-511.
[4] 杨亚娟.席淑华.脑卒中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0-752.
【关键词】 老年人;睡眠障碍;影响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睡眠质量会逐渐下降〔1〕,而睡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2〕。研究表明〔3〕,睡眠障碍是其他潜在情绪或躯体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但老年人睡眠障碍经常被医师忽视,失眠症状被伴随的躯体疾病掩盖〔4〕。因此,了解老年人睡眠障碍现况及其不可干预和可干预的影响因素,可为采取非药物应对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间采用按比例男女、城乡分层抽样方法对22个省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2 200(100份/省)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 102份,回收率为95.5%。受访对象年龄60~106岁,平均年龄(67.26±6.26)岁,其中男性1 075(51.1%)人,女性1 027(48.9%)人,城市1 043(49.6%)人,农村1 059(50.4%)人;小学及以下1 134(53.9%)人,中学721(34.3%)人,大专及以上247(11.7%)人;退休前从事职业为主要脑力劳动者437(20.8%)人,主要体力劳动者1 107(52.7%)人,脑体兼有者325(15.4%)人,不工作者233(11.1%)人;北方1 347(64.1%)人,南方755(35.9%)人。
1.2 调查工具 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用来评判睡眠质量,量表按照要求经综合分类成7项,每项按0、1、2、3分记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PSQI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的标准〔5〕,单项得分>1分,表明该项存在睡眠问题;②自行设计影响因素调查表,量表经预实验的重测信度为0.92。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由44名本科生担任,调查前统一培训,明确调查项目,并培训睡眠健康教育知识,经考核合格后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统计。
2 结 果
2.1 老年人整体睡眠状况分析 2 102名老年人中1 048人总分>7分,占49.9%。PSQI各因子得分情况:睡眠质量(1.18±0.71)分,入睡时间(1.25±0.95)分,睡眠时间(0.74±1.01)分,睡眠效率(1.13±1.21)分,睡眠障碍(1.29±0.59)分,安眠药物(0.25±0.63)分,日间功能(1.33±0.79)分,总分(7.19±3.84)分。睡眠质量项>1分者637人,占30.3%,入睡时间项>1分者739人,占35.2%,睡眠时间项>1分者477人,占22.7%,睡眠效率项>1分者771人,占36.7%,睡眠障碍项>1分者685人,占32.6%,安眠药物项>1分者170人,
占8.1%,日间功能项>1分者780人,占37.1%。
2.2 老年人PSQI得分的一般因素分析 见表1。PSQI得分总分与各单项因子分与地区、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目前是否从事工作等有关,南方、女性、农村、文化程度低者、目前正在工作者、老年人睡眠质量差。
2.3 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表2显示的是依次顺序,其中R2值越大,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越大。表1 老年人PSQI得分的一般因素分析表2 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次调查发现,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9.9%,平均总分高于7分,单项中5项平均得分高于1分,提示老年人睡眠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睡眠障碍会使老年人免疫力降低,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神经衰弱、感冒、胃肠疾病等。应重视老年人的睡眠问题,改善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PSQI得分总分与各单项因子分与地区、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目前是否从事工作等有关,南方、女性、农村、文化程度低者、目前正在工作者老年人睡眠质量差,差异有显著性。南方差于北方可能与南方地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缺乏与子女交流及存在某些与睡眠有关的生活习惯有关;女性差于男性可能与老年女性对家庭关系、儿女前途、甚至第三代人的生活琐事较男性更为关心,处于家庭生活的中心,容易受家庭生活影响有关〔6〕;农村老年人中大多是文化层次较低,对于如何保健和如何科学睡眠等缺乏相应的了解和学习,这也是造成睡眠差的主要原因;目前正在工作者老年人睡眠质量差,与工作压力有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身体状况>睡前想事情>睡前想如何入睡>患病情况>南北方>年龄>文化程度>是否规律三餐>退休前职业>性别>距离晚饭后睡觉时间>灯光亮度>睡前是否泡脚>睡前是否喝饮料>是否固定时间起床>是否午休>睡前情绪状况>城乡>现在职业>睡前洗热水澡>晚饭情况>睡前活动情况,提示应关注老年人睡眠的影响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老年人正常的睡眠改变,不需要特殊治疗,在应用镇静催眠药之前,首先试用非药物治疗,包括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控制刺激、睡眠限制等〔4〕;也可采用中药足浴按摩达到养血安神、解郁的效果,同时通过足底穴位按摩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安神和助眠作用,对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有肯定疗效〔7〕。
参考文献
1 赵 瑛.老年神经精神病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08.
2 陈长香,岳静玲,李建民,等.离退休老年人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4):5367.
3 关月嫦,黄如意,梁娜红.离退休老年人1000例睡眠卫生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312.
4 刘永华,伏杭江,葛才荣.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1903.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唐山市区离退休老年人300名,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28份(76.0%),男性130人,女性98人,年龄50~ 94(67.8±7.9)岁. 采用汤慈美等[1]睡眠状况调查量表,该量表共7项,其中睡眠充足情况含4个选项,其他6项含5个选项. 其中的内容按照睡眠质量的好差进行排序. 每项按照1~4分或1~5分评分,合计总分,每人得分7~34分. 采用自行设计的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影响睡眠相关行为等. 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X2分析. 总分大于14分者说明有睡眠质量下降情况. 228人中总分15~20分者100人(43.9%),男55人,女45人. ≥21分者(平均每项3分)38人(16.7%),男17人,女21人. 7项中选择5分者73人次,选择4分者215人次,选择3分者338人次. 说明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睡眠问题,且女性更差. 下例与老年人睡眠习惯有关(表1).
2讨论
睡眠是人类生存必需的重要过程,睡眠的好坏与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国外研究显示,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与其心身健康状况密切相关[2-3]. 睡眠障碍直接影响身心健康,失眠者常伴有情绪障碍,以焦虑状态多见,由于兴奋性增高、过度敏感,使情绪不稳定,严重者可失去控制. 还可损害记忆能力,严重者可损害认知 功能,甚至出现行为紊乱[4]. 针对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改变老年人对睡眠的错误认识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睡眠行为习惯,提高睡眠质量,使失眠症状得到改善. 调查显示16.7%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碍,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数的不断增加,对于老年保健问重视. 睡眠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建议全社会都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关注老年人的睡眠,表1不良睡眠习惯与老年人睡眠质量(≥3分)的关系尤其是帮助老年人提高睡眠质量. 更加重视老年女性保健,因老年女性对家庭关系、儿女前途、甚至第三代人的生活琐事较男性更为关心,处于家庭生活的中心,容易受家庭生活影响[5]. 改善目前较差的睡眠状况,从而提高其生命质量. 多失眠和易醒,早醒[6]是老年人常见的睡眠问题. 且许多因素影响老年人的睡眠. 有不良睡眠习惯者与无不良习惯者在睡眠质量评估逐项中显示有差异[7]. 因此,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鼓励规律睡眠,参加社会活动,进行阳光浴和户外活动,夜间避免过度饮酒和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建议白天适量短时间睡眠,创造有利于睡眠的环境,调整睡前情绪和心理,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掌握促进良好睡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汤慈美,芦宋玉,王全明,等. 气功在改善老年人睡眠中的作用[J]. 老年学杂志,1990,10(2):97-98.
[2] Beullens J. Determinants of insomnia in relatively healthy elderly. A literature review [J].Tijdschr Geriatr, 1999, 30(1):31-38.
[3] Kim K, Uchiyama M, Okawa M, et al. An epide miological study of insomnia among the Japanese general populatiaon[J].Sleep,2000,23(1):41:47.
[4]Harvey AG. Acognitive model of insonia [J]. Behav Res Ther, 2002,40(8):869-893.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232-01
睡眠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大约40%的老年人存在一种或多种睡眠疾患[1]。很多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睡眠的需要就会减少,因此有些睡眠疾患容易被忽视。长期的睡眠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从而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此,本文在查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对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睡眠疾患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防治措施,旨在为改善老年人的睡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借鉴。
1 老年人的睡眠疾患
1.1 失眠
失眠现象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很普遍,约有30%的人有此问题,7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79%出现睡眠效率降低[2]。世界卫生组织对失眠下的定义是[3]:(1)辗转无法入眠;(2)无法持续睡觉;(3)多次反复睡、醒;(4)半夜醒来后,无法在入眠到天亮;(5)以上各种情况交替发生。具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可能表现为夜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等。次日精神差,食欲减退,日常活动减少,白天打盹,从而影响其日常生活功能及膳食营养状况,并产生负性的心理感受,直接影响了心理卫生和生活满意度,使生活质量下降[4]。失眠可以与很多因素有关。80%以上的老年人因基础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导致睡眠障碍[5]。心理因素也是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消极情绪积压能够导致老年抑郁症与相关睡眠障碍等[5]。
1.2 鼾症
鼾症即是在睡眠过程中打呼噜,轻度的打鼾基本不影响身体健康,若是在睡眠过程中伴有暂时性的呼吸完全停止的鼾症则要加强重视。在大于65岁老年人中,睡眠打鼾的发生率可高达60%,其中有20%~40%发生呼吸暂停[1]。具体在老年人表现为睡眠过程中频繁打鼾,有时出现暂时的呼吸完全停止。
1.3 睡眠颠倒
睡眠颠倒是一种昼夜节律失调的表现,也是老年人常见的睡眠障碍中的一种。它表现为白天精神不佳,易疲劳、打瞌睡,而晚上则表现为无睡意,无法入眠。这一定程度上与老年人睡眠结构、生物钟的改变有关。
1.4 白天打盹
白天适当的打盹可以恢复体力、缓解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晚上的睡眠不足,是一件有益健康的事。但若白天常打盹就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白天嗜睡并不是老龄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1]。常表现为每日打盹次数多,醒后感到头晕、疲惫、视物模糊等,有时在看电视时、说话时或是坐着时也会打盹。出现这些现象时因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2 老年人睡眠疾患的防治措施
2.1 健康宣教
宣教有关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属对其的认识及重视。在平时生活中要有适当的锻炼和适量户外活动。睡觉时选择右侧卧位和软硬适中的睡眠用具为宜。打盹时不宜坐着,以免因脑血供不足和醒后立即站立走动而增加发生跌倒的危险,同时也容易着凉而引起感冒。睡前用温水洗脚,听比较柔和悦耳的音乐使浮躁的心态得以平和等都有助于睡眠,但切勿观看暴力刺激的影片影响睡眠质量。在饮食方面,根据老年人饮食特点制定品种丰富,易消化的低盐、低脂食谱,戒酒[6]。睡前避免食刺激性食物和饮咖啡、茶等能增加兴奋性的饮料,可以饮适量热牛奶帮助睡眠。
2.2 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
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对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也十分重要。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包括环境的色调、睡眠用具、温湿度、声音以及光线等因素。一般睡眠环境的色调可以选择深蓝色或绿色,有助于安定情绪尽快入眠。睡眠用具则根据季节选择舒适的、柔软的以棉质为优,因为棉质布料更适合于老年人的皮肤。环境湿度在60%~70%,温度在28度左右,有助于睡眠时舒适感的提升。环境光线宜暗不宜亮,在暗环境下更有助于进入睡眠状态。
2.3 心理护理
大量资料表明,不良的情绪对睡眠有严重影响[6]。所以及时给予家中老年人适当的心理干预,消除不良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是改善老年人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不管是退休后的角色转变还是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亦或是老伴早去的孤单等等都影响着老年人心理、情绪的变化。因此平时多与老年人聊天,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并给予适当的疏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2.4 按摩治疗
取足三里、大椎穴、气海穴、内关等穴位,每天按摩2次,用推、揉、搓轻手法按摩表面和四肢[6],调整与失眠关系最为密切的心、脾、肾和脑的功能,调畅气机、健脾养心、调整脏腑、平衡阴阳、安神定志,使机体各部机能协调平衡[7],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2.5 建立正常的睡眠周期
想要建立一个正常的睡眠周期就要养成一个良好、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白天做适量的体力劳动或运动,晚上准时睡觉不熬夜。睡眠-醒觉紊乱的患者,要有意识地建立规律性睡眠-醒觉模式,平时无特殊情况不要卧床,只有在有睡意时才上床[2]。每天下午在固定的时间小憩,避免白天多次小睡,有助于获得理想睡眠[8]。
2.6 指导用药
在非药物治疗都不起作用时应遵医嘱接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般在患者上床后给药,以避免在药物发生作用时增加老年人跌倒损伤的危险因素,保证患者的安全。服药前后切勿饮酒,酒可增加安眠药的药效,从而产生生命危险。患者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擅自长时间服用或增大剂量,以免机体产生抗药性和其他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韩芳.重视对老年人睡眠疾患的认识[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1):1-2.
[2] 韩方.老年人的睡眠谁做主[J].家庭医学,2010(8).
[3] 谢英彪.失眠[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8.
[4] 李颖军,孙晓春,王琼,等.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2009,12(6):615-617.
【中图分类号】B84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20-01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医学水平的进步,人们的寿命不断增加,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大多数老年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虽然睡眠质量对人的生命不构成威胁,但是它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并且他同时也是潜在情绪或躯体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1]。近几年,针对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起学者的关注,究竟是睡眠质量差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还是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睡眠质量的障碍呢,本文针对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市315例老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其中包括194例男性,121例女性,年龄在60岁-90岁。平均年龄在(75.9±4.5)岁。其中有61例为独居老人,254例非独居老人。
1.2 研究工具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数据进行评分[2],评分内容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障碍7个部分,这7个部分的总和为睡眠指数,每个部分按0分-3分4个级别评分,各部分得分的总和就是最后的区兹堡睡眠质量总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包括抑郁、焦虑、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等部分,每个部分按0分-4分5级评分。
1.3 统计学软件 采用SPSS 14.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采用X检验数据变化。
2 结果
2.1 老年人睡眠质量状况 将315老年按年龄进行划分,60岁-65岁为A组,66岁-70岁为B组,71岁-75岁为C组,76岁以上的为D组。通过比较,在睡眠质量和入睡时间维度上,A组得分明显小于C组(P
2.2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2.2.1 根据老年人的PSQI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的得分分析,老年人PSQI总分以及各成分得分与SCL-90总均分以及各因子得分除睡眠效率与躯体化以外均呈正相关,并且除睡眠效率和睡眠时间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均有影响。详见表2。表2 老年人PSQI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得分的相关分析
2.2.2 不同睡眠状况老年人在SCL-90总均分的比较 根据统计三种睡眠质量老年人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人们步入老年后,睡眠质量几乎不可避免出现下降,睡眠质量的好坏对患者的身体情绪存在直接影响,本文主要对60岁以后的老年人进行睡眠质量的测定,60岁是一个人进入老年阶段的开始,也是离开工作岗位或者刚离开工作岗位不久的时间段[7],这段时间是一个过度期,工作压力突然没有了,空闲时间多了,这时人的心理会有一定影响,过了这段调整时间,可以寻找新的方向,每天有事做,虽然睡眠少了,但是睡眠质量却很好[4],在70岁-75岁的老年人这时身体状况开始下降,这时对生命开始关注,心理产生了恐惧感,睡眠质量受到了影响,过了76岁,这时老年人的心态也变了,不在看中生死,只希望开心[5],这时睡眠质量会得到一定改善。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通过PSQI总分与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分(除睡眠效率与躯体化之间)有直接关系,并且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通过研究发现睡眠质量对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得分有直接影响[6]。所以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相关的关系。通过本文对315例老人进行研究,证实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我们应该重视老年人睡眠质量,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曲晓婷,曹鸣蕊,李晓波,等. 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5( 7) : 852-3.
[2] 陈江敏. 瑞安市不同人群健康教育效果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 8( 1) : 42-5.
[3] 丁艳萍,郭忠伟. 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失眠症180 例睡眠质量分析[J]. 人民军医,2011; 9: 780-1.
[4] 徐继梅. 社区老年人睡眠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1; 3(1): 92-3.
[5] 孙玉梅. 聊城市老年人群睡眠质量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 19(1) : 1-4.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24-0035-02
我国老年人口在2000年就已经达到了11%,成为名符其实的老龄化国家。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速度快,程度高,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因此维护老年群体健康,延缓衰老,实现健康的老龄化变得日趋重要。而老年人随着生理上的衰老,全身功能逐渐减退,很容易并发各种疾病,需要住院治疗。住院后因环境改变、心理、疾病等种因素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加之睡眠障碍本身就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因此使更多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睡眠障碍,或使现有的较差睡眠状况加重。虽然睡眠障碍不会直接威胁生命,却可造成焦虑、激惹、情绪不稳、烦躁不安、精神疲乏,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因此,给予针对性护理,满足住院老年患者休息与睡眠的要求,改善睡眠障碍,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1 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睡眠的常见因素
1.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首要因素。因老年人入睡潜伏期长,深睡眠减少,故对环境的要求较高。①环境陌生:老年患者多年来养成固定的生活习惯,加之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很难马上适应医院的陌生环境。②噪音:病房噪音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如监护仪、治疗仪、呼叫器发出的声音,护士夜间操作、开关门,同病室患者走动、打鼾声,卫生间的洗漱、冲刷厕所声等。③光线:夜间做治疗时要开灯,有的患者有看书入睡的习惯,监护仪发出的光亮,楼道照明灯光等,使病室无法暗化。④其他:病室的温度、湿度、整洁度、空气污浊,床铺的软硬,枕头的高低、软硬等。
1.2 心理因素 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住院后心情复杂,对各种检查、治疗心存顾虑,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使交感神经兴奋而致入睡困难。①不适应角色转换:老年患者住院前曾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由于疾病不得不接受住院治疗,角色发生了变化,但很难马上适应新角色,因此出现心理负担,表现出焦虑、紧张。如过去在家中担任重要角色,住院后对家中的大事小事放心不下,还有些老人住院前在单位担任重要职位,住院后无法工作,表现出严重的失落感。②担心疾病:担心所患疾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遗留残疾、面临死亡等。③经济因素: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减少,住院花费又太多,自认为已年逾古稀,会给儿女带来太多的负担,于心不忍。
1.3 不良的生活习惯 老年人多年来的生活模式中养成了许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吸烟、晚餐过多或过少、睡前喝大量水引起夜尿次数增加,睡前喝浓茶、饮咖啡类饮料、看刺激性电视、服用兴奋类药物等,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影响睡眠。
1.4 疾病因素 由于疾病折磨,无法保证患者有一个舒适的睡眠。如疼痛、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皮肤瘙痒、被动、活动受限,以及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内分泌代谢病、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等。
2 改善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对策
2.1 加强基础护理,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①保持病室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适宜的温、湿度,一般冬季在16~20℃,夏季在25~28℃,湿度在50%~60%。②选择有一定弹性又适宜身体曲度的床垫。枕头软硬适中,枕心可以用中药成分的物质填充,如夜明砂、、成桑叶等更利于睡眠。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污染的衣服床单。③主动热情地接待新患者,耐心细致地为其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同病室的病友,以便尽快熟悉新环境,减少陌生感。④避免干扰,减少噪音来源。根据个体的生物节律安排睡眠时间,避免在有效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患者睡眠的医疗护理操作,干扰睡眠周期的自然过程,必须进行的治疗和护理操作穿插于患者的自然觉醒时进行。护士做各种操作时做到“四轻”。将监护仪、信号灯等的报警音量调低。⑤根据患者的听力、病情、性格安排病室和床位。治疗车车轮要定期上油。设法清除厕所和洗手间的流水声。⑥暗化病室,夜晚进行操作时尽量使用壁灯,手电光线不要直接照到患者颈部以上,病房楼道夜间用地灯照明。
2.2 细心观察,耐心倾听,做好心理护理和行为治疗 ①关心安慰患者,耐心的讲解睡眠卫生知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稳定情绪。②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其内心的痛苦、不安和苦恼,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情,设法帮助解决其面临的困难,使患者有依赖感和安全感,与其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③与家属及朋友共同努力,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其解决后顾之忧,稳定情绪,减轻心理负担。④行为治疗常用的有松弛疗法,通过身心放松,使自律神经活动朝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并使警觉水平下降,诱导睡眠的发生。刺激控制治疗主要用于睡眠环境的改变,使新的睡眠环境与迅速入睡建立条件反射的关系,病房的环境更接近家庭环境。
2.3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①讲究睡眠卫生,坚持规律作息时间,与患者共伺制定作息时间表及睡眠日志。劳逸结合,根据病情白天进行适当活动,最好进行室外运动,如散步、气功、做操等,可使身体产生疲劳感,利于入睡。午睡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h。②指导患者睡前1~2h停止紧张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不谈论兴奋的话题,化解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睡前不要喝太多的水,入睡前1h排尿。戒烟限酒,睡前少喝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料,可以喝一杯热牛奶,就寝时听柔和、舒缓的音乐。③建议睡前淋热水浴或早晚用温热水泡脚20 min,按摩涌泉穴,均可改善睡眠。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穿宽松舒适的棉质内衣,勤更换。④选择正确的睡眠姿势,最科学理想的是屈膝右侧卧位,样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舒畅,还可使心脏、肺和胃肠的生理活动降到最低。⑤教会患者松弛疗法的技巧,如选择最佳,微闭双目,自然呼吸,放松全身的骨骼、肌肉、韧带、血管、神经。⑥合理膳食,睡前不要过饱或饥饿。
2.4 减轻病痛折磨,积极治疗原发病 任何躯体病痛均会影响睡眠,为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睡眠,护理人员要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合理舒适的,疼痛患者可以应用心理、行为疗法,转移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呼吸困难患者可以吸氧,改善其缺氧状态。
2.5 合理用药,避免成瘾 治疗睡眠障碍的理想药物应具有迅速导眠、维持足够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且无成瘾性。尽管催眠药可暂时缓解睡眠障碍,但长期应用可导致依赖、作用丧失和药源性失眠,停药时还会产生反跳性失眠。因此,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①苯二氮卓,具有抗焦虑作用,中等剂量有镇静作用,对老年人尽量选用半衰期中等的药物,如去甲羟安定、硝基安定、氯羟安定、阿普唑仑。范围较窄,容易过量。半衰期长的药物反复使用可致严重的蓄积中毒,对老年人不适宜。②抗精神病药物大多有镇静作用,须注意剂量不宜过大,短时间应用,症状改善后逐渐减小剂量至停药。③巴比妥类药物对肝脏毒性大,易产生耐药,停药后易出现戒断症状,药量增大容易发生呼吸抑制,现已少用。④入睡困难的患者可应用小剂量VitB1睡前30 min口服,它不属于镇静催眠药,确有镇静安眠的作用,无安眠药的副作用,如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患者,用VitB1代替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如用牛奶联合服用,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陈小红.浅谈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药产业资讯,2005,7:38-39.
[2] 王超,张玉.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老年医学,2004,13(1):63-64.
[3] 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8):2018-2019.
[4] 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961.
[5] 于超,张玉.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老年医学,2004,13(1):63-64.
[6] 龙小丽,高建苑.老年住院患者状况调查及相关要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6-44.
[7] 徐晓燕,冯丽云,姜乾金.退休老年群体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4):443-444.
睡眠是人们的生理需要,除可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关系密切[1]。老年人睡眠障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大,睡眠质量会逐渐下降[2]。有研究证实[3],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睡眠质量也较正常人差,觉醒次数显著大于正常人群,睡眠持续时间也短于正常人群,而不良的睡眠会进一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升高。住院患者作为特定的人群更需要有充足的睡眠,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睡眠形态紊乱的发生率高达50%[4],影响患者精神,体力的恢复及疾病的康复。因此认真分析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制定并严格执行正确的护理对策,从而保证患者住院期间较好的睡眠质量,对提高降压效果十分重要。
1 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可能原因
据调查,42.5%的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睡眠不良[5]。其中焦虑和患者入院后对医院环境短时间内不适应的是引起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第一,老年人退休后,随着社会和家庭地位及人际关系的改变,出现心理落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患者的心理活动。第二,患者往往会担心疾病对身体的影响,如治疗效果如何、长期服药是否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等。焦虑情绪易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悸、头痛、易醒等不适,导致睡眠障碍,降压效果不理想。第三,住院期间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是医院环境。老年人习惯于相对固定的安静环境,入院后短时间内对医院环境很难适应,如床或枕头的高度不适,病室内灯光、气味等;特别是噪声,诸如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的说话声、脚步声、打鼾、病房信号灯的铃声、护士夜查房开关门声、厕所冲水声、院外噪声等均会干扰其睡眠。第四,夜尿增多,咳嗽等干扰睡眠,主要与高血压、前列腺病变,某些降压药物的使用(利尿剂可致小便次数增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引起咳嗽等)、精神因素等有关。
2护理干预方法
患者入院后在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睡眠条件和睡眠环境:关闭不使用的机器,尽管降低噪声;病室光线、温度、湿度适宜;应用屏风或提供单间保证个人隐私空间;定时通风,保证空气清新;将打鼾患者安置在单人间病房,避免病友相互影响;在可能的情况下,医疗护理操作安排在白天集中进行,将晚间必须进行的操作安排于患者自然觉醒时进行,减少患者被动觉醒次数。②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活动、休息、睡眠时间表,并督促和监督其有规律活动。一般情况下,白天除午间30~40 min休息外,嘱咐患者白天不再睡眠,可安排其与他人聊天、读报、看电视等,晚间准时休息,使患者清楚感受昼夜交替的信息,建立合理的睡眠周期。尽可能满足患者睡眠习惯,如睡前洗漱、洗澡、看书、体育活动等;嘱照顾者给患者用热水泡足,轻轻梳头,按摩百会穴等诱导睡眠。③健康教育:护士参与医疗方案的制定,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讲解睡眠、疾病相关知识,用药原则等,解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睡眠习惯;及时了解患者每天睡眠情况及主观感觉,帮助分析影响睡眠的原因,及时消除干扰因素。④对严重失眠患者遵医嘱咐当使用镇静剂。
3 尽量控制住院期间睡眠的干扰因素
住院期间干扰患者睡眠的大部分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如对于焦虑的患者,劝说其保持情绪稳定,学会自我调节,鼓励其多与其他患者交流,并取得患者家属和子女的协助。高血压需要长期治疗,有些患者担心其预后和药物不良反应,除向他们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外,还可以列举一些成功病例,使其树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改善睡眠,提高降压疗效。对于焦虑情绪严重的患者,与其主管医生协商后给予抗焦虑治疗。
最大程度地给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患者入院后,主管护士详细地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同室病友,尽快消除其陌生感。保持病室通风良好,消除异味,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对于打鼾患者,尽量将其与睡眠时对声音敏感的患者分开。治疗护理等操作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常向家属宣传病室保持安静的重要性,嘱咐陪护人员患者睡眠期间尽量避免发出声音等。制定并执行护理干预措施后,睡眠不良患者的睡眠情况明显改善。
4正确的护理干预有助改善睡眠,提高降压疗效
“睡眠不良”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出院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为睡眠良好,>7为睡眠障碍)评分明显下降,提示所采取的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是有效的。林梅兰等[6]证实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在实施心理干预、睡眠行为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下降,护理干预对其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都有所改善。
以往的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异常与高血压有关[7]。如Scheer等[8]观察32~59岁中年人群,其中期平均每晚睡眠不足6 h的人,2年后高血压发病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1倍多。睡眠不良会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升高。据吴萍等[5]研究:睡眠不良患者入院和出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明显高于睡眠良好患者。出院时,“睡眠良好”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降至正常范围;“睡眠不良”患者PSQI评分及血压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入院时,舒张压降至正常范围,提示良好的睡眠质量后对于降低血压是有益的。引起高血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复杂多样,在其住院期间,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最大程度地避免影响睡眠的因素,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能提高患者住院期间降压治疗的疗效,而且对出院后改善睡眠质量及维持血压稳定都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2(18): 2018-2021.
[2]赵瑛,肖世富,夏斌,等.老年神经精神病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08.
[3]Silva AP, Moreira C, Bicho M, et al. Nocturnal sleep quality and circedian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J].Rev port Cardionl,2000, 19: 991-1005.
[4]刘义兰. 住院老年病人睡眠质量及干扰睡眠因素的调查[J]. 护理研究, 2001, 15(3): 146-148.
[5]吴萍,文燕,安丽萍,等.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8, 43 (5): 421-423.
[6]林梅兰,洪音,徐俊,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 87, 8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及人们对保健意识、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老龄化人口大量增加。老年人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文化教育程度低,影响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及时就诊。由于老年患者就诊及时性和疾病临床表现的不典型造成治疗时机丧失,因此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1 临床资料
老年人健康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衰退,导致各种器官功能低下,老年人常存在多种基础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肿瘤等,由于长期住院及慢性疾病的折磨,而出现焦虑、抑郁症,影响患者的睡眠,睡眠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还将意味着老年患者将忍受更多的心理痛苦。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老年患者的抑郁及睡眠障碍,并逐步探讨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护理方式,把患者看做是一个心理、生理、社会的人,在做好患者生活护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他们的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的需要。
2 讨论
前言
睡眠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人体健康与否的关键因素。老年人作为人群中较为特殊的群体,睡眠质量对其健康的影响更是尤为突出,游泳运动作为经典的有氧运动,对于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以游泳运动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为切入点,进行研究,通过对老年人基本情况、从事游泳运动的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后效果以及参加游泳运动的动机等方面的研究,以求找到游泳运动为改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理论依据[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本溪市明山区1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的要求,在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上查阅了有关本论文研究的相关论文、书籍、学刊、材料等,在整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还通过百度搜索等网络信息查询系统查阅了相关信息,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充实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区内富虹游泳馆、本溪市游泳馆、三江倍力游泳馆、三江游泳馆老人平均发放问卷,填写,并当天回收。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率98份,有效率98%。
1.2.3 数理统计法
应用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运用了百分率、平均值等多种运算方法,重复运算一些复杂的数据计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4 访谈法
对长期坚持游泳锻炼的老年人进行访谈。访谈提纲见附件1。
2 结果与分析
2.1 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2.1.1 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年龄情况调查
游泳老年人的年龄情况与其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从调查表1可以看出,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年龄在60-64岁之间的有65人,占总人数的66.33%;在65-69岁之间的有28人,占总人数的35.90%;年龄在70-75岁之间的仅有5人,占总数的5.10%。说明参与运动的老年人的年龄与运动的人数呈反比即随着年龄的增大,参与游泳运动的老年人数量在减少,尤其在70岁以上年龄段的老年人人数最少。根据访谈可知,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体能方面因素或与家人的影响有关。
2.1.2 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运动前睡眠时间情况调查
研究表明,60-70岁的老年人平均每天睡眠8小时,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随眠9小时,9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每天睡眠10-12小时。根据表2数据可知,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睡眠时间多数集中7小时左右,睡眠时间在5-6小时的老年人有8人,占总数的8.16%,这部分老年人存在睡眠不足的现象,应引起注意;多数老年人睡眠时间在6-8小时左右,睡眠时间在6-7小时的老年人有46人,占总数的46.94%;睡眠时间在7-8小时的老年人有38人,占总数的38.78%,说明多数老年人睡眠时间存在不足,长此以往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大。
2.1.3 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运动后睡眠时间情况调查
根据表3数据可知,睡眠时间在5-6小时的老年人仅有4人,占总数的4.08%,这部分老年人仍存在睡眠不足的现象,应引起对老人其他心理或疾病健康的注意,家人可以带其做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查,从而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睡眠问题;多数老年人睡眠时间在7-8小时左右,有64人,占总数的66.33%;睡眠时间在6-7小时的老年人有11人,占总数的11.22%,说明多数老年人在睡眠时间上基本能够达到标准,游泳运动对老年人睡眠时间的影响较大。通过访谈了解,老年人普遍反映睡眠质量提高较大,这可能与老年人白天参加游泳运动产生一定的疲劳积累,夜间需要积极的睡眠得以恢复有关。另外,老年人在游泳运动过程中,心情舒畅,身心均得到锻炼,这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2.1.4 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参加游泳运动前睡眠质量调查
睡眠质量对人体的日常生活,甚至整个生命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已有相关文献报道,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自身激素水平和机能水平不断下降,导致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在对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做关于睡眠质量的调查结果显示,根据表4所示,在98名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有27人表示入睡困难,占调查总人数的27.55%;睡眠过程中易醒或早醒的人数最多,有45人,占总人数的45.92%;同时有5名被调查老年人也表示在睡觉过程中,有时会做恶梦,占总数的5.10%;夜间起夜上厕所的老年人有11人,占总数的11.22%;睡眠正常的老年人有10人,占总人数的10.20%。说明在参加游泳运动之前,睡眠状态正常的老年人比例较少,仅占十分之一左右,这可能与老年人体内激素水平下降,生理机能水平下降,缺少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关,睡眠障碍时常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困扰着老年人的生活。
2.1.5 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参加游泳运动后睡眠质量调查
根据表5我们可以看出,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参加游泳运动后,整体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入睡困难和夜间易醒或早醒两项指标上,分别达到了总人数的9.18%和35.71%,睡眠正常的人数有38人,占总人数的38.78%,说明适当的游泳运动对改善老年人身体机能和睡眠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睡眠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整体将得到提升。
2.1.5 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参加游泳运动频率的调查
根据表6数据可知,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参加游泳运动的频率在每周2次排在第一位,占总数的46.94%;每周参加游泳运动1次的老年人有17人,占总数的17.35%;每周锻炼3次和3次以上的老年人分别有28人和7人,占总人数的28.57%和7.14%。说明每周2次的运动量对老年人这类特殊人群来讲是较为合适的,过多的运动往往可能对于大多数老年人难以承受。
2.1.6 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参加游泳运动时间的调查
根据表7数据可知,参加游泳运动在0.5-1小时的老年人有9人,占总数的9.18%;在1-1.5小时的老年人有46人,占总数的46.94%;在1.5-2小时的老年人有32人,占总数的32.65百分之;而多于2小时的老年人仅有11人,占总数的11.22%。说明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在参加游泳运动过程中,每次游泳运动的时间呈现拱形分布,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一般时间都控制在1-2小时之间,这可能与老年人自身特殊的生理机能有关,老年人适当的进行游泳运动对睡眠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而过量的运动可能时而其反;过少的运动却又不能达到运动的真正效果,建议每位老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运动方案,在老有所乐的同时,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
2.1.8 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参加游泳运动动机的调查
根据表8数据可知,对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参加游泳运动动机的调查中,老年人放松心情和保持社会认同均有6.12%;为调剂生活而参加游泳运动的有3.06%;有8.16%老年人是为了打发时间;排在老年人参加游泳运动前三位的分别是锻炼身体、保持体力,维持精气神和追求快乐,满足兴趣,分别占总数的43.88%、17.35%和15.31%。说明在参加游泳运动的老年人中,大部分老年人是想通过游泳运动起到强健体魄,娱乐身心,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事实证明,合理的体育运动确实能够达到这一作用。游泳运动作为典型的有氧运动极适合老年人群体参与,对改善其睡眠有显著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在参与游泳运动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上较为科学合理。
3.1.2 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参加游泳运动以后,多数老年人在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方面得到改善,这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3.1.3 本溪市明山区老年人在选择游泳运动的动机方面多数老年人处于保持健康和娱乐身心为目的,这对老年人能够长期从事游泳运动较为有利。
3.2 建议
3.2.1 老年人应保持运动状态,在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科学的参加运动。
3.2.2 游泳运动对老年人睡眠质量有较好的影响,坚持游泳运动睡眠质量才能更好的得到保证,老年人可以健康、安逸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影.慢跑对老年人心、肺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2):104-105.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异常及过度等症状[1]。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住院后因环境改变、心理、疾病等多种因素,使更多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睡眠障碍,或使现有的较差睡眠状况加重。因此,给予针对性护理,满足住院老年患者休息与要求,改善睡眠障碍,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1 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3月我院内二病区共收治年龄在60岁-100岁老年患者81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3例,20位丧偶、8位是离异后再婚、2位是独居未婚的、55位双方健全。住院最短7天,最长31天,平均住院12天。患者入院后由于环境、心理、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有20位患者因环境因素而影响睡眠,有29位患者因心理因素影响睡眠,27位因疾病因素影响睡眠,5位患者有长期服用催眠药史。护士在住院期间给予了针对性的护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 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睡眠的常见因素
2.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首要因素。
2.1.1 环境陌生。老年患者多年来养成固定的生活习惯,加之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很难马上适应医院的陌生环境。
2.1.2 噪音:如监护仪、治疗仪、呼叫器发出的声音,护士夜间操作、开关门,同病室患者走动、打鼾声等。
2.1.3 光线:夜间做治疗时要开灯,有的患者有看书入睡的习惯,监护仪发出的光亮,楼道照明灯光等。
2.2 心理因素。住院后心情复杂,对各种检查、治疗心存顾虑,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而致入睡困难。
2.2.1不适应角色转换。老年患者住院前曾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由于疾病不得不接受住院治疗,角色发生了变化,但很难马上适应新角色,因此出现心理负担,表现出焦虑、紧张。如过去在家中担任重要角色,住院后对家中的大事小事放心不下,还有些老人住院前在单位担任重要职位,住院后无法工作,表现出严重的失落感。
2.2.2担心疾病。担心所患疾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遗留残疾、面临死亡等。
2.2.3经济因素。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减少,住院花费又太多,自认为已年逾古稀,会给儿女带来太多的负担,于心不忍。
2.3 疾病因素。由于疾病折磨,无法保证患者有一个舒适的睡眠。如疼痛、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皮肤瘙痒、被动、活动受限,以及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内分泌代谢病、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等。
2.4不良的生活习惯 。老年人多年来的生活模式中养成了许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吸烟、晚餐过多或过少、睡前喝大量水引起夜尿次数增加,睡前喝浓茶、饮咖啡类饮料、看刺激性电视、服用兴奋类药物等,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影响睡眠。
3 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对策
3.1 睡眠状况的评估[2]
3.1.1 睡眠状况评估的必要性。睡眠状况的评估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和对疗效做出评价,可以扩大观察病情的眼界,全面了解和掌握病情。
3.1.2 睡眠状况评估的内容
(1)睡眠史。可以向患者或其家庭成员了解患者睡眠-觉醒周期、睡眠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白天后果及病程。
(2)睡眠问卷。可以全面评估睡眠质量、睡眠特征和行为,以及与睡眠相关的症状和态度。
3.2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加强基础护理
3.2.1 主动热情的接待新患者,耐心细致地为其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同病室的病友,以便尽快熟悉新环境,减少陌生感。
3.2.2 保持病室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适宜的温、湿度,一般冬季在16 ℃~20 ℃,夏季在25 ℃~28 ℃,湿度在50%~60%。
3.2.3 选择有一定弹性又适宜身体曲度的床垫,枕头软硬适中,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污染的衣服床单。
3.2.4 避免干扰,减少噪音来源。根据个体的生物节律安排睡眠时间,避免在有效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患者睡眠的医疗护理操作,干扰睡眠周期的自然过程,必须进行的治疗和护理操作穿插于患者的自然觉醒时进行。护士做各种操作时做到“四轻”。将监护仪、信号灯等的报警音量调低。
3.2.5 根据患者的听力、病情、性格安排病室和床位。治疗车车轮要定期上油。设法清除厕所和洗手间的流水声。
3.2.6 暗化病室,夜晚进行操作时尽量使用壁灯,手电光线不要直接照到患者颈部以上,病房楼道夜间用地灯照明。
3.3 做好心理护理和行为治疗
3.3.1 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其内心的痛苦、不安和苦恼,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情,设法帮助解决其面临的困难,使患者有依赖感和安全感,与其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3.3.2 关心安慰患者,耐心的讲解睡眠卫生知识,介绍成功实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稳定情绪。
3.3.3 对失去配偶或有孤独感的老年人,特别是老年男性,应与患者的家庭成员及朋友共同参与,为其解决后顾之忧,稳定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3.3.4 行为治疗常用的有松弛疗法,通过身心放松,使自律神经活动朝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并使警觉水平下降,诱导睡眠的发生。刺激控制治疗主要用于睡眠环境的改变,使新的睡眠环境与迅速入睡建立条件反射的关系,病房的环境更接近家庭环境[3]。
3.4 减轻病痛折磨,积极治疗原发病 任何躯体病痛均会影响睡眠。护理人员要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合理舒适的,疼痛患者可以应用心理、行为疗法,转移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呼吸困难患者可以吸氧,改善其缺氧状态。
3.5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 帮助患者寻找不良卫生习惯产生的原因,与患者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白天可进行适当活动,午睡不超过30分钟,睡前1小时排尽小便,睡前温水泡脚,饮热牛奶等。
4.5 合理用药,避免成瘾。治疗睡眠障碍的理想药物应具有迅速导眠、维持足够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且无宿醉反应和成瘾性。尽管催眠药可暂时缓解睡眠障碍,但长期应用可导致依赖、作用丧失和药源性失眠,停药时还会产生反跳性失眠。因此,护士应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服药的最佳时间及方法、常见的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避免私自停药或改变药量,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3]。
参考文献
1一般资料
3老年性痴呆病人合并主要躯体疾病所占比例的主要分析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除了精神分裂症以外,其余的无论是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肺部感染及其他的并发症等都在逐渐增加,尤其是脑梗塞、肺部感染及骨折等对于高龄老人更是尤为突出。在欧美国家,60岁以上痴呆的患病率为10%,80岁以上为20%-30%。痴呆的致死率也很高,在西方国家,老年痴呆是继心脏病、肿瘤和中风之后,排在第四位的导致死亡的疾病。这对正处于老龄人口大国的我们,提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应对措施更显得非常重要。
4老年性痴呆病人合并主要躯体疾病的生活、安全护理及心理护理
4.1生活及安全护理我们要帮助病人自理日常生活,而不要一切都代办。保护好病人的安全,积极预防意外的发生。
4.1.1环境安排及饮食护理老年人居住的病区应当舒适、安全、简洁,病区内阳光应当充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老年痴呆病人因精神症状支配可出现拒食、少食或随地捡食脏物等,我们应该注意观察病人的饮食情况。老年人许多因无齿或装有义齿,加之服用抗精神障碍药物,吞咽功能比较差,故必须注意食物的软硬度并协助病人进食,防止噎食或窒息。同时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饮水。对有异食行为者,应严加看管,防止捡食异物,造成危险。随着年龄的增加,痴呆老人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4.1.2睡眠及排泄的护理老年痴呆病人睡眠障碍是一个常见症状,包括失眠、嗜睡、睡眠颠倒等。我们应该寻找其原因,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引起的失眠,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因躯体不适难以入睡的,可给予药物处理,有睡眠颠倒者应让其白天多参加活动,如看电视、散步。排泄方面因老年人胃肠蠕动较慢,加之服用抗精神障碍药物故便秘较为常见。对此应让病人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多运动,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发现病人3日无大便,可给予大便软化剂,对于经常便秘的病人,可鼓励其喝些蜂蜜水或用手掌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这样有利于肠蠕动。
术后谵妄也称急性意识障碍,是伴有注意力、感受、思维、记忆、精神运动和睡眠周期障碍的短暂性器质性脑综合证。是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为多因素引起,与创伤、应激、疼痛、低氧血症等有关。使老年患者增加褥疮、肺部感染、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08年1月收治髋部骨折患者共225例,其中27例出现谵妄。
1临床资料
本组27例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68~90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粗隆骨折13例;行骨折复位动力髋内固定12例,闭合经皮加压螺纹钉固定术8例,髋关节置换术7例。麻醉方式:全麻5例,区域麻醉22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或脑中风后遗症18例。
2方法
术后进行谵妄评定。用谵妄评定方法CAMCR(中文修订版)评定谵妄的临床特征。内容包括:急性起病,意识障碍,思维混乱,意识水平改变,时间地点定向障碍,记忆减退,知觉障碍,精神运动兴奋,精神运动迟缓,波动性,睡眠-觉醒周期改变。必要时使用吸氧,全身支持疗法,地西泮或氟哌啶醇进行治疗。
3结果
本组27例术后当天发生5例,术后1~5d发生12例,首次都发生在晚间,白天减轻或正常,持续12~36h。表现为突然起病,意识恍惚,思维混乱,失去自制力,答非所问,伴有不同程度的幻觉,躁动,缺乏依从性。其中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20例出现贫血(血红蛋白<90g/L),16例有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8g/L)经吸氧,全身支持疗法,地西泮或氟哌啶醇肌注或静滴等处理后治愈或改善出院。
4讨论
4.1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病因及发病机制①低氧血症。术中、术后低氧血症,组织器官缺氧,造成各组织器官代偿功能低下,缺氧时中枢神经递质释放减少,导致脑功能受损,是造成谵妄的原因。本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在术后第1天,与导管给氧治疗后症状消失。持续吸氧使血氧饱和度大于90%,可减少谵妄[2]。②术后疼痛。疼痛是机体对具有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疼痛持续不断可引起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使心理处于应急状态。最明显最直接影响睡眠时间和质量,引起睡眠功能紊乱。③睡眠障碍。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与睡眠功能紊乱有关[3],导致术后老年人睡眠紊乱的因素很多,诸如外科手术打击、疼痛、饥饿、药物因素、病房噪音、夜间的护理操作、害怕手术等心理应激状态。④手术应激反应。手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血浆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浓度升高,刺激越强烈增高水平越高,老年人机体应激能力降低,调节系统可靠性减少,对应激原敏感性增加,应激反应强,异常兴奋传导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谵妄。⑤药物毒性作用由于老年人对药物反应敏感,而且代谢或肾功能异常也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所以麻醉用药要谨慎。有报道老年人应用阿托品、东莨宕碱和氟西泮等中枢性抗胆碱能药物增加谵妄的机率。并有研究表明用外周性胆碱能拮抗剂有效减少术后谵妄[4]。同时药理学研究发现,镇静药物对谵妄有双重作用,即有效缓解焦虑、幻觉等症状,也有可能会导致镇静过度和加重谵妄[5]。⑥贫血脱水低蛋白血症术后24h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可引起脑水肿、缺氧等,更可引发谵妄或加重。Marcantonio[6]认为:水、电解质紊乱是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4.2谵妄的预防与治疗手术前预防可最大程度改善病人的内科情况,包括治疗术前代谢异常、低氧、脱水、心力衰竭和感染,加强营养以及个体化护理,积极纠正病人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老年性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即使未能发现一些危险因素,对于老年患者我们仍应提高警惕和加强监护。手术中预防措施包括维持充足的氧供,维持正常血压,水、电解质的平衡和正确使用,麻醉方式应尽可能的简单[2]。尽量少用或不用中枢性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等。手术后预防包括积极有效的镇痛,并让病人有充足的睡眠,及早处理各种外科并发症。一旦出现谵妄,应及时发现并治疗基础性病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氧血症,营养并精神支持,减少环境刺激。为防止自残和控制情绪,可少量应用一些镇静药物,氟哌啶醇具有活性代谢物少,抗胆碱作用弱,较少引起镇静和低血压,被推荐为首选用药。使用镇定剂过程中严密检测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免过量抑制呼吸。本组我们用氟哌啶醇治疗手术后谵妄病人,临床效果较满意。
【参考文献】
[1]赵海宁,袁成材.综合科老年期谵妄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92.
[2]MARCANTONIO,ER,FLACKERJM,WRIGHTRJ,etalReduingdelivium,afterhipfracture:arandomizedtrial[J].AMGeriatrSoc,2001,49:52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