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9 11:31: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智能交通原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2设计原则本系统设计方案中遵循稳定性、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规范性、扩展性、易操作性、安全性、易维护性和高度兼容性等原则.
1.3设计依据本系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华南师范大学交通秩序管理规定》、其他相关国标及部标等相关规定.
2系统的构建
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用在校园宽带网络之上,系统主要由交通管理中心、车辆进出口管理终端、无线对讲系统和道路视频监控系统组成.
2.1系统结构图系统的结构图见图1.车辆进出口终端采集车辆进出数据;视频监控终端采集视频信息;无线通信系统保证指挥调度顺畅;车辆数据及视频信息通过校园网传送到交通管理中心,交通管理中心负责处理信息(包含利用GIS实现地理定位)、在大屏幕显示信息、存储信息及事件处置。
2.2车辆出入管理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集感应式IC卡(校园卡)技术、远距离智能识别技术、车牌识别、视频监控、图像识别处理及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实现车辆出入的全自动化管理,即对车辆出入控制、核查、显示及校对车型、车牌等进行科学而可靠的管理.系统采用了国际上领先的远距离无线识别技术和双卡认证技术,其实用性、先进性、安全可靠性、性价比较高.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布局图见图2.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功能:(1)基本功能.具有远距离智能车卡、月租卡、临时卡、管理卡和特权卡等各种管理权限和工作模式,可根据要求设置成不收费或分时段计时收费方式,不停车收费(ETC).(2)远距离智能识别功能.校内车辆或月保车辆若配备远距离识别智能车卡(放在前挡风玻璃处),该车进、出校区无须停车刷卡,离出入口4米左右,系统会远距离识别,自动抬闸放行.(3)自动出卡功能.对于临时进入小区卡的发放,采用自动出卡机自动出卡(人工发放亦可).(4)中文显示功能.采用高亮度LED显示屏,全中文显示操作提示、时间、卡有效期、收费金额以及问候、祝福的相关信息.(5)语音提示功能.正常操作可提示“请取卡”、“欢迎入场”、“一路顺风”等相关信息,误操作或非法操作则给出相应提示.(6)对讲功能.在管理中心安装对讲主机,各出入口安装对讲分机,保证各出入口和管理中心的联络.(7)车牌自动识别功能.本系统可同时启用车牌自动识别功能,即车辆出入时系统自动识别车牌号码,并连带核对入场时IC卡号,以增强车辆身份管理.(8)图像识别功能.在车辆出入时,自动摄取车辆外型、颜色、车牌号码等图像信息,可对比识别并存储供查阅.(9)双卡认证功能.车辆出场时,对车辆和驾车人双重认证,避免车辆被非法盗走.(10)防砸车功能.采用专用技术配合车辆检测器实现防砸人、车功能.
2.3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部署在出入口、停车场、主干道及危险点上.整个系统的网络结构见图3.(1)视频监控系统遵循NGN网络架构.①控制流与业务承载流相分离;②业务流不依靠流媒体服务器转发,克服系统瓶颈;③更高的系统稳健性:核心服务器故障,业务可正常运行;④模块化结构,便于系统升级和新业务开展;⑤可平滑扩容,适合大规模部署.(2)系统特点.①标准的全IP架构[6];②显示清晰.一次编码,全网数字化,提供端到端的高清晰动态图像,实现所见既所得,可以把校园监控清晰地进行大屏显示,采用H.264/AVC编码标准[7];③使用方便.前端云台、摄像头、报警器和广播等高速响应,以快速控制现场,方便校园网的监控需求;④存储可靠.专业、稳定可靠的存储,实现端到端的集中存储,集中管理和综合利用,在校园出现意外情况时,可以安全可靠调用所需图像.
2.4交通中心管理系统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交通管理中心作为华南师范大学保卫处的事件处理中心、调度中心和数据中心,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它包括了基础环境、信息系统集成、大屏幕电视墙以及系统操作平台的建设.基础环境按现在常规的标准建设.这里主要描述大屏幕电视墙系统的建设.整个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建设要求整体设计美观、大方、合理,充分显示现代化的特点并与大厅格调及工作性质相融合.大屏幕显示系统能显示从网络送来的各种信息,局域网上任意一台PC、工作站和服务器都可以大屏幕作为自己的虚拟,对监控信息、信号、电子地图(GIS)、图像胶片、照片和摄像机等多种图像信号进行投影、放大、播放和下载.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由投影显示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和控制终端组成,可对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和各种计算机图像信号进行综合展示,形成一个查询准确、显示全面、操作便捷、管理高效和美观实用的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为了节省投资及运行成本,大屏幕系统不采用传统的DLP投影显示系统,而是采用通用的6块55英寸的高清晰液晶监视器,以2*3排列方式组成一面布局平衡的大屏幕显示墙.
2.5视频、语音报警系统本系统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在校园实现以下功能:(1)报警系统集成到校园的整个安防系统中,实现与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地图及其他系统进行报警联动.(2)实现多路电话进行排队显示主叫号码并显示报警地点.(3)数据网络系统,能实现多条件录音和视频查询、播放.(4)可以同时接受多起报警,系统自动排队接入系统,并进行录音,同时根据警力分布情况进行出警调度.(5)可远程进行语音报警录音和视频查询,并且主机可控制终端的开机与挂机.
通常来说,空中交通管理中人为因素的控制非常重要,它主要涉及到人员本身能力素质、人与人、人与设备以及人与信息之间等多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空中交通管制由于涉及范围广、技术难度高等特征,对管制人员要求比较高,另外往往实施起来操作难度较大,并存在出现技术性失误的风险,并且相关研究也证明多数航空事故背后都有人为因素的原因。因此本文聚焦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能力素质优化研究,以期提升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岗位胜任力,提升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最终降低人为因素对于航空事故的影响。
二、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能力素质要求
根据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的能力素质冰山模型,能力素质一般可以分为显性的知识技能以及隐性的动机意识两个层面。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来说,其能力素质也可以按照两个层次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基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根据执照类别签注的不同,空中交通管制员需要承担包括机场管制、进近管制、区域管制以及雷达管制等不同的工作内容。在以上过程中需要与对大量的信息和指令进行处理,而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是以上工作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比如数字敏感度就是空中管制员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使其能够面对精准复杂的数字不出错。另外还包括快速应变的能力。空中交通情况瞬息万变,常常需要管制员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除了基础的知识技能之外,快速反应能力也是需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快速应变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同时与其他的能力诸如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等也密切相关。
第二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空中交通管制责任重大、工作强度高,因此需要管制人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和相关的人格特质显得尤为重要。在繁重的管制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对工作压力进行一定的自我调节,避免情绪和压力对于工作质量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确保精神或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些都对于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
最后是责任意识和职业修养。由于空中交通管制责任重大,一旦发生事故就容易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是空中管制人员必备的一项素质。这其中包括认真细心、专注程度以及工作热情等基本素养。
三、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能力素质不足及问题
知识技能层面上,目前空中交通管制人员还在存在着水平不足和素养缺失等问题。这与当前的人员培养方式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目前空中管制人员主要都是在实践中通过师徒带教的形式对相关岗位技能和知识进行学习普及,虽然这样可以使得实际岗位经验得到很好的传承,避免知识脱离实际应用的情况。但是这种获取知识技能的方式造成了在知识来源方面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局限,也对空中管制人员持续的进步造成了一定限制。
在身体和心理素质层面,虽然目前整体上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年龄不大,在体力精力方面能够满足岗位需求。但是由于在岗人数较少以及工作强度较大等原因,特别是节假日的值班、加班属于常态,这也导致大部分从业人员处于长期的疲劳和工作乏力状态,长久以来对管制人员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动机意识层面上,目前空中管制人员还比较缺乏服务意识。当前在自我定位认知方面,大部分空中管制人员将自己更多定位成为管制而非服务的角色,这导致在空管的过程言语、沟通等比较生硬,缺乏服务性。另外由于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年龄普遍不大,虽然保证了体力精力,但在工作经验、职业素养等方面也造成一定的缺乏。
四、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能力素质改进方向
基于以上能力素质需求以及现状问题,未来空中交通管制员能力素质改进方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在知识技能层面,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技能水平。除了目前传统的师徒带教等方式,未来可以进一步从招聘、培训等多个环节促进完善相关的知识技能。比如在人员招聘时注重相关专业和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在招聘的过程中对英语、沟通表达能力、快速反应等基本能力进行重点考核,确保与航空器的交涉无碍,并且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在招聘完成之后,需要对于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使其熟悉岗位应知应会。上岗之后,除了通过师徒带教等方式进行经验和知识技能的传承积累,还需要确保定期的学习与实践操作学习培训,不断更新相关的知识结构,重点加强空中管制人员在英语水平、表达交流、指令解读等方面能力,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不断提升其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以满足适应未来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需要,并对培训和工作绩效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发掘知识技能中的欠缺,并在后续的培训方案中予以调整和补足。
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层面,目前高强度的工作给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组织上对此问题缺乏相应的重视,导致在空管人员群体中出现了一定的主观上的消极情绪,并导致了工作不细致、缺乏耐心等问题。这需要在工作安排、调休等机制方面予以缓解,并且在航站楼、办公室等场地通过设置简单的健身场所、休闲放松场所的方式予以释放疲劳、缓解压力。同时,未来还需定期进行心理培训和辅导建设,普及相关心理知识,授予一些心理调节的小技巧,进一步增加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在情绪调节和压力自我疏导等方面的提升,并且要根据不同的性格特质教授不同的减压方式,确保能够在冷静中处理各类紧急突况,保障空中航运的安全。
以往发展心理学的认知发展观,强调在研究儿童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的同时,应特别重视研究儿童发展中的非普遍性问题。普遍性领域的发展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而在非普遍性领域,就并非人人都能达到相同的发展,因为这需要个体特殊的条件和持续的外部支持(如教育)。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传统的智力观念,指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生产和创造成果所需的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Il]共有七种或更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语言智能(un,istieIntelli罗nee)、逻辑一数理智能(肠gieal一mathematiealIntelli-罗nee)、空间智能(SpatialIntelli罗nee)、身体一动觉智能(Bodily一kinesthetieInrelli罗nee)、音乐智能(MusiealIntelli罗nee)、内省智能ontrapersonalIn-telligene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音乐智能是一种独特的智能。非普遍性发展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一,非普遍性发展理论“帮助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更多样化地观察、了解儿童的智能结构特征和强项,如对在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方案打下基础。”第二,多元智能理论以一视同仁的方式看待“七智”,把长期以来相对不受重视的音乐教育提到应有的位置,而不仅仅是以往所认为的那种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第三,多种智力是相对独立的,但不是孤立的,“几乎每一种文化角色或任何尖端产品的产生都需要各种智能和技能的结合。”因此,音乐教育需要综合运用学生的各种智力,而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也离不开音乐智能的辅助。第四,加德纳认为,创造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发展离不开创造力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同样被摆在重要位置。因此,音乐教育中,不能只是知识、技能的训练和灌输的模式化教学,还应注重审美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学会“艺术的生活”。以非普遍性发展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多彩光谱项目研究始于1984年,分别从多元智能的各个领域出发,给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开发了一套新的课程和评价方法,并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特点调整课程和活动设计。在多年的实践中,多彩光谱项目被广泛应用,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多彩光谱项目中的音乐活动
多彩光谱项目按多元智能理论把智能分为八个领域,根据八个领域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学习和评价活动。在音乐领域中,多彩光谱同样提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现从目标、内容、手段、评价等方面对多彩光谱中的音乐活动作简要阐述。
(一)明确的目标
多彩光谱项目认为,学校音乐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三种能力—演奏、音乐感知、作曲,这三种能力是决定成功的“关键能力”。
1.音乐感知:包括培养“对音乐变化的敏锐性”、“对速度和节奏类型的敏锐性”、“分辨音高”、“辨认音乐及音乐家的风格”、“辨认不同的乐器和声音”。
2.音乐演奏、演唱:‘能保持准确的音高”、“能保持准确的速度和节奏”、“演唱和演奏乐器时富有表现力”、“能再认和再现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音乐特性”。
3.音乐创作:“创造出有开端、、结尾的音乐作品”、“创造简单的记谱体系”。l3]
(二)丰富的学习内容
根据以上目标,多彩光谱项目设计了相应的学习内容:音乐感知方面,有“音筒配对”、“‘画’音乐”、“探究乐器的音乐”等;演奏音乐方面,有“梳子和纸雷”、“韵律诗”、“五音阶合奏”等;作曲方面,有记谱、节奏型、为电影配乐等。还有一个特别的项目—“带回家的活动”,有“我听到火车开来的声音”、“家庭音乐”等内容。I4J
(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途径
为适应不同儿童的不同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多彩光谱项目探索出多种音乐教学手段:
1.个别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幼儿在音乐方面的个别差异,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其所需的教材、教法、评价,促进其音乐智能的提升。
2.“搭建桥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而多元智力之问虽是相互独立的,但并不彼此孤立。因此,可以建立儿童智能强项与其他学科领域之问的联系,以强项带动弱项。这样,我们首先要找出儿童的智能强项;然后,一方面进一步发展其智能强项,另一方面“搭建桥梁”,即“利用儿童在其强项领域的经验,引导他进人其他广泛的学习活动中”。例如,可以利用儿童对节奏的敏感性,使其在跟随音乐的运动中锻炼身体。而目_,这不是单方向的,如果一个儿童的强项在其他领域,就可以通过那个领域的成功体验“搭建桥梁”,使其进人音乐领域的学习。
3.“带回家的活动”。它强调儿童与家长共享有关儿童智能强项的信息和培养的方法,提出一起活动的建议。如“家庭音乐”这个活动,让孩子对自己家里和别人家里的各类歌曲进行收集和比较,学习和感受各类音乐,可拓展孩子的知识和兴趣。另外,在活动方式上,多彩光谱项目既有自由游戏,又有结构性活动;既有儿童为主的小组活动、大组活动,又有教师指导的小组活动、大组活动等。
(四)客观准确的评价活动
1.两个评佑方面—创作性刚量、感知测量
根据所要求的“关键能力”,多彩光谱项目进行相应的“关键能力鉴别”。创作性测量利用专门设计的活动深人考察,更全面地挖掘儿童音乐创作中所需的各种能力。活动分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先获得对儿童的总体印象,再对其表演逐乐句地评价,寻找其音乐智能的个别差异;第二时段,专门针对音乐智能强项的儿童进行,进一步发现其潜能。感知测量通过音乐感知活动进行,旨在评价儿童辨别音乐差异的能力,分为五个部分:“歌曲识别”、“错误识别”、“敲击匹配”、“听音匹配”、“自由敲击”。‘“以上测量都使用观察表及录音,以便评价更客观准确。
2.多彩光谱文件夹
多彩光谱项目为每个儿童创制一个文件夹或档案袋,里面可以装有关于这个儿童的各方面信息。而对于音乐活动,我们可以收集关于这个儿童的录音带、录像带、音乐活动的照片、作品以及教师记录等,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智能强项,有效地对孩子进行评价。多彩光谱项目在儿童学习及评价方面,都体现出与以往学习、评价不同的特点。正是由于这种独到之处,它给美国教育带来了活力,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不少启示。它在美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也被广泛应用于世界范围幼儿园的教学与评价。
三、多彩光谱项目对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一)必须更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和学习内容
每一种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它所确定的目标是否适合儿童并最终得以实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实施,幼教改革的进行,推动了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然而,在实际中存在一些问题:反复批判“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却导致部分教师忽视儿童知识技能的学习,走向另一极端;一直呼吁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却往往进行单纯的模仿和训练—“所谓创造,只能停留在说的层面上”。原因很多,但我们必须达成共识,即教育目标应当更加明确具体,学习内容必须适应教育目标。明确具体的目标才能使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有的放矢,避免误解;相应的丰富的学习内容才能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多彩光谱项目明确制定了感知、演奏(唱)、创作方面的目标,并依此设计相应的培养感知、演奏(唱)、创作能力的教学内容,努力将目标落到实处。它不仅立足于当前,更立足于每一位孩子的长远发展,进行切实有效的音乐教育。我们有必要为孩子今后学习、欣赏音乐创造必要条件,使音乐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因此,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和学习内容的更新尤为重要。
(二)习应丰富音乐教育手段和途径
在教学手段方面,多彩光谱项目也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在“搭建桥梁”、“带回家的活动”以及录音机、录音带的使用等方面。“搭建桥梁”实际上就是建立儿童智能强项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问的关系,以至各学科之间可以互相促进,用强项带动弱项。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够找出智能强项,但在用强项带动弱项方面做得不够。这也是“学科化”带来的不良后果—“学科之问壁垒森严,缺乏有机联系,把儿童心智结构分割成许多支离破碎的部分,不能融合和迁移,不仅艺术、科学、社会几大领域存在分裂,即使是艺术学科门类之间(美术、音乐、文学等),艺术学科结构之问(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也存在难以弥合的鸿沟。”171现在,新大纲强调“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2002年6月18日,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今日之儿童艺术教育”国际研讨会也大力呼吁“学科生态”,要使“不同学科之问互生互补、相互融合、平衡和谐”。‘8J而如果要达到“相互渗透”,实现“学科生态”,我们可以“搭建桥梁”:一方面,看到“音乐教育对多元智能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学科的结合促进音乐智能的发展”。l9]在课程设计中,同样可以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学科教学相结合,设计发展学生多方面智力的综合课程,以利于学生从智力强项出发,带动弱项发展,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带回家的活动”其实是一种家园联系,但却是多彩光谱项目的特色。家园联系虽是我国幼儿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目前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家长的力量却少之又少。多彩光谱项目的这种作法,使家庭、学校共同担负起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和音乐熏陶的责任。音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音乐教育带回家,会使学习更丰富。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唱从幼儿园带回的歌,跳在幼儿园里学会的舞,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幼儿园多开展“带回家的活动”,不仅对促进幼儿园教学、更对提高孩子的音乐修养大有裨益。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通常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种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音乐是感性的,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习音乐的人自己去体会与感悟。而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想像力的发挥。选择多种音乐风格的唱片放给孩子听,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每种音乐的情境,大胆地想像,将促进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画”音乐这个活动,就是极好的从欣赏到想像、让孩子去体验的例子。
(三)应探索更佳的评价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评估面单一,以儿童在某一方面达到什么程度来衡量音乐教育质量的高低,单纯重视表现或音乐活动技能或音乐活动结果。它忽视儿童综合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评估,也不能体现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水平提高的要求,评估十分片面。多彩光谱项目倡导从多方面评价儿童的学习,也注重音乐创造、感知方面的评价。它的评价理念是“尽量扩展儿童智能概念的范围,提供一个在广阔领域内评价智能的实用技术,改变那种不考虑人所处的环境和文化,总是孤立地与人所从事的实际社会活动相分离地进行评价的方法”,为我国学前音乐教育评价提供了有力的参照。一种评价手段如果合适,将大大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设置多彩光谱文件夹,注重对孩子的形成性评价,模糊了课程和评价的界限。评价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评价的结果也更加真实客观。录音带和录音机的使用也提高了评价的效度。例如,在唱歌活动中将儿童唱的歌录下,不仅减轻了评价过程中的负担,还可以为活动之后进行评价提供依据。评价是为找到智能强项,为个别教育做准备,而非为评价而评价,更不是为了鉴别音乐天才或音乐低能儿。多彩光谱项目的评价做法理清了评价的观念,为因材施教做准备,同样值得借鉴。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给儿童提供的环境,能够帮助儿童把自己看作是各种智能的完美混合体。所以,要营造一种让儿童感到安全、自由、快乐并且受到重视的氛围、环境。
(一)设置适合发展多元智能的墙面
美化活动室的墙面。活动室内的一侧墙面上主要是动物类,每个小动物身上都写着自己的英文名称,随机提问儿童这些小动物的英文名字――发展儿童的语言智能;另一侧墙面上主要是小朋友锻炼身体的动作,在每个动作旁边都有其英文标志,鼓励儿童模仿墙面上小朋友做动作――发展儿童的身体运动智能;在室内的后墙面是海底世界的挂图,如果儿童能画出海中的一种动物,并说出其英文名字,就将其作品贴在挂图内――发展儿童的空间智能和语言智能;在室内的正面墙上是奖励专栏,每当儿童正确的说出一个英文单词,熟练地唱一首英文儿歌,流利地进行外语对话,或根据英文单词做出准确的动作,都会在其名字后奖励一颗小星星。每周末进行评比,谁得的星星最多,谁就是“智多星外语宝宝”――发展儿童的自我认识智能。
(二)布置利于发展多元智能的外语角
教室内设置外语角。根据教学内容在外语角内放置适当的卡片和实物,并且要定期更换那些卡片和实物。假如第一周放置动物类:kitty、elephant、lion等,下一周要换成植物类:tree、flower、grass等。鼓励儿童观察这些物体的颜色以及形状――发展儿童的自然观察智能和空间智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问儿童外语角里物体的英文名称――发展儿童的语言智能;引导儿童在外语角里进行简短对话,如“May I come in?”,“Yes,come in.――发展儿童的人际关系智能。
二、创设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外语环境
(一)营造信任和安全的学习环境
通过情感互动使儿童接收到信任和安全的信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他们的学习不会受到紧张或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干扰,因而更易接受学习内容,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树立儿童对学习外语的自信心,来自教师的良好情感信息,会给予儿童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由此增加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语言信息
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而刺激儿童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儿童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因此,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语言信息是关键。在儿童外语教学中选择语言信息的时候,尽量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当前的知识经验。如可以选择打招呼、称呼等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联的语言信息,也可选择用餐、旅行等反映儿童生活的信息。
(三)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儿童输入语言
儿童更多地倾向于视觉学习和感性学习,他们喜欢视觉感强烈的课本,喜欢多样的学习形式。在教学当中可以充分利用外语故事、歌曲、游戏和活动向儿童输入语言。如可以把教学内容编成歌曲或童谣,让儿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外语。
(四)提供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
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儿童进行情感交流。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的动作,都会让儿童感受到爱和支持。他们也会为此做出积极的回应。不管在游戏中还是在活动中,教师都应不吝微笑并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向儿童发出积极的信息。在一种受支持和鼓励的环境中,儿童的学习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开创多个智力领域的评价环境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268-02
0 前言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2007国家教育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它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的特点,能在单位时间内增加更多的信息量、能将授课过程中的一些很难直观表达的问题,生动、灵活地表现出来。因此,多媒体教学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个高等学校建立了起来。经济管理院系怎样建好、用好、管好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更大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讨的问题。
1 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不足
一般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由中央控制器、控制柜、投影机、屏幕、计算机、影碟机、录像机、功放、音箱、话筒等组合而成。其核心部分为中央控制器,其他的硬件通过与控制器连接并受控于它来实现多媒体教学。然而,由于传统的中央控制器功能单一以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管理归属不同,建设地点分散,建设时间、规格和型号不统一等原因,给教师的使用和管理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结合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将其引发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使用手续繁杂
教师使用多媒体所需要办理的手续繁杂。课前一般需要履行以下手续:填写使用登记表、取控制柜钥匙、打开柜锁、开启必要的设备进行授课;下课后,还需要将所有设备复位、关闭电源、锁好柜门、归还钥匙。
1.2 故障排除不及时
多媒体系统的硬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之间的连线复杂,设备的故障率高,排除故障和维护的时间长。出现一些常见故障,只有通过电话或者下课时通知维护人员才能解决,不能及时排除,这样就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1.3 维护管理工作零碎繁重
在处理计算机病毒、系统破坏、软件丢失、系统和病毒库升级等问题时,只能在本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必须逐一操作而不能同时进行。这种单机的恢复无疑给维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1.4 使用培训效果不明显
虽然开课前进行使用培训,但是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又忘记了操作步骤。还有因设备不统一而让教师搞混了各自的操作,造成在运用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人为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且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 基于网络环境下智能中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势
如何克服上述问题,更好的方便老师们的教学,我们提出了基于智能化集中控制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整体设计。在对各厂商生产的硬、软件产品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可选择一些在市场上比较成熟、稳定性高且功能上完全能弥补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不足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创造性地建立多媒体教学智能中控管理系统。这样的系统将由中控管理子系统、监控管理子系统、网控管理子系统、流媒体课件实时录播系统组成,与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2.1 批处理开关机
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室的多媒体中控管理子系统实现对所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内的主控柜和各种硬件设施(如电子柜门、电脑、投影、电动屏幕、功放、IP电话等)的批处理开关机。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上课的老师就无须填写使用登记表和领用、归还控制柜的钥匙,从而可简化多媒体使用的手续。
2.2 内置IP电话与远程控制
能够在中央控制室通过监控管理子系统以及中控管理子系统中的内置IP电话与远程控制功能,及时发现并维护多媒体教学系统出现的故障,做到出现故障能在第一时间内解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故障对正常教学的影响。只需在中央控制室通过多媒体网络中控管理子系统,就可以对每一间多媒体教学系统内的计算机同时进行查杀病毒、软件安装和系统升级,这将大大减轻管理和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3 网络环境教学质量监控
监控管理子系统以及中控管理子系统允许教学管理人员在校园网内任何有计算机的地方,通过授权就可以实时对每间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授课情况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方便管理。
2.4 实时录播
在中央控制室可通过流媒体课件实时生成子系统,由一名操作人员控制,就能将优秀教师所授课程的内容进行实时的录像、整合、编辑、播放,提高时效性,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3 网络环境下智能中控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
3.1 系统概述
多媒体智能中控管理系统由智能中控管理系统、监控子系统、流媒体课件录播子系统、网控子系统四部分组成。能根据课表自动开启或关闭教学系统设备,自动诊断故障。通过图形化的显示界面,实时显示多媒体教学系统内中控、投影机、计算机、主控台的工作状态。远程监视教学系统计算机桌面内容并能接管键盘和鼠标,方便进行远程处理与控制,从而实现对故障的快速排查与维护。全方位、高清晰、实时监控,随时提供设备状态预警。系统能自动生成流媒体课件,完成宝贵的课件资源积累。
3.2 总体结构设计
整个多媒体智能中控系统,是由总控室、传输网络以及各独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三部分组成,其中总控室包括一台专业服务器和多台高配置多媒体计算机,分别完成设备控制、视频监控、网络控制、教学录播、课堂直播等工作。传输网络包括现有校园网和监控网络。多媒体教室内设备都可通过IP数据包在校园网上传送。监控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可通过专用监控网络来传送。各教室相对独立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多,由智能中央控制器进行集中管理,主要完成上课时教师所需AV设备间的视频、VGA信号的切换等。
3.3 主要系统功能设计
(1)智能中控管理系统。
系统应操作简单方便,可实现远程一键开启与关闭教学系统内所有设备(投影机关闭时可设有3-5分钟散热延时),并完成设备检测与故障排查。教师只需按课表安排,进教室即可进行多媒体教学。主控台有蜂鸣器提示教师推开主控台,教师在柜门锁闭时可通过一键呼叫功能与主控室直接联系;非接触式IC卡,可实现刷卡自动打开主控台和多媒体系统。
多媒体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可由控制计算机与教室内集中控制器组成,所有操作由控制计算机向集中控制器传送232串口指令完成。集中控制器具有VGA矩阵、视频矩阵、音频矩阵、讲台门磁、投影机断线、电脑断线、大门门磁、投影灯开关检测模块、IP电话对讲、一键开关机等功能模块,通过集成电源管理,控制电动幕、投影机、电脑、功放等设备。
(2)监控子系统。
多媒体教学系统全部实现不间断高清晰数字监控和全数字录像,能实时监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课堂和设备运行情况。监控系统可同时保持与教务处长及教学主管副校长、校长办公室的连通,真正实现高清晰教学质量实时监控。监控系统的录像(其摄像头可以远程任意变焦、350度自动旋转)、回放、自动保存、更新都可通过内网实时传递,同时还可以通过大屏幕背投系统监看所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监控信息可经过系统录制、编辑后,作为节目源供播放或点播。
监控显示画面可手动、自动切换,可25帧/秒全屏显示,可单画面、四画面、十六画面回放,压缩算法MPEG-4/H.264,录像速度50-200M/小时/路,音视频同步,可设置COM口与485的转发速率,可控制云台镜头与快球。
(3)流媒体课件实时录播系统。
流媒体课件自动生成子系统的功能是通过软件实现完成宝贵的课件资源积累,把整合叠加的视频、音频和计算机图像(课件)数据保存到教学系统端或者远程服务器上。系统可采用流媒体技术课件到Internet。视频课件同步录制、同步生成、同步直播、同步网络存储、实时点播。适应宽带到窄带。
在视频压缩策略上拟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MPEG-4压缩编码技术,对连续性或清晰性计算机画面采取智能变率的压缩技术,清晰度可调,以调整数据量;采用流媒体格式传输,可以选择不同的编码压缩格式;实现在窄带上传输动态性高的变化。通过VGA采集,不需要在教学用计算机上安装任何特别程序,就可以将计算机显示器能显示的内容全都采集(包括视频画面)。系统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管理,网页式录入、维护;自动生成、自动同步更新记录库。
(4)网控子系统。
网控子系统可以对教学系统中各计算机进行远程管理,进行系统病毒库升级、远程维护,达到实时维护的效果。具有网络对拷功能,可以快速将一台机器上安装好的系统部署到整栋教学楼的所有计算机上。网控系统通过发射端收集所有网卡的MAC地址,在发射端进行排序,然后将参数传递过去,就能将所有的计算机的IP地址进行自动分配、修改并固定下来、通过传递参数还能实现批处理修改计算机名、设置DNS和网关等。
4 结束语
随着国家、省、校三级教育质量工程实施方案的出台,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重中之重。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与管理,与教学改革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管理院系要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参考文献
某市检察院接到群众匿名举报,称李某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5万元。检察机关在未立案的情形下,电话通知李某到检察院来。李某来到该院后,起先对受贿一事矢口否认,在办案人员的耐心法律教育下,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该案在审判中,对被告人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自首有不同的意见。
分歧意见:
李某在办案人员的法律教育下才交代犯罪事实,能否算“如实供述”?检察机关掌握的匿名举报材料是否属于“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罪行”?李某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形下,主动交代犯罪事实能否算自首?针对上述焦点形成三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自首。理由是:李某在未对其立案、采取强制措施,没有强行要求其到案的情形下,仅凭检察机关的电话通知,主动来检察院,应属于“主动投案”。
第二种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不构成自首。理由是:李某是凭检察机关的电话通知来到检察院的,其目的是以为协助检察机关调查其他事情,没有投案的动机,不能算“主动投案”。而由于李某是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如实交代犯罪事实的,是检察机关举报材料已经掌握的罪行,不符合特别自首规定的“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中的“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两个要件,不能构成自首。
第三种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特别自首。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李某的行为符合这一特别自首的规定。
评析: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其理由是:
一、在未对李某立案、采取强制措施情况下,主动来检察院,是否属于“主动投案”的问题?所谓“主动投案”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犯罪以后尚未到案前,基于本人的意志而向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负责人员承认自己实施了某种犯罪,并自愿置于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负责人员的控制之下的行为。这里首先要求有投案的动机,即意识到自己是因为犯罪而到司法机关,并自愿置于其控制之下,依司法解释的规定,亲友陪同或强制下也算。而从本案来看,李某是认为自己是去司法机关作证,根本没有意识到是因为自己的犯罪事实去检察院并接受其控制,并无投案的动机。并且证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不能简单地把去司法机关作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视为“主动投案”。所以,李某“主动投案”的说法不能成立。
二、李某在办案人员的法律教育下才交代的犯罪事实,能否算如实供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主动投案后的如实供述法律与司法实践中并没有排斥办案人员的法律、政策教育,因为这里也完全存在他们认识不到位、思想有反复的情况。但是,应有个期限。这个期限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所提到的“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即应在一审判决前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主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学前儿童更需要特殊的照顾,因为他们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潜在智能。所以教师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才能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智能被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人的智能有言语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形体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界智能智能。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幼儿在学习母语时是在语言环境中对语言进行不断地实验、运用,学习的方式也是多样、有趣的,例如听故事,唱歌谣,看图片等。所以幼儿在进行第二语言习得时,也应该遵循第一语言习得的规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为幼儿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组织各种英语课堂游戏,给幼儿机会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幼儿的第二语言习得将取得更好的效果,多元智能也得到发展。所以幼儿园英语教学应遵循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游戏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
1.多元性。八种智能要素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八种智能同等重要。以往教师往往通过一种或者两种智能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学前儿童,生理、心理随时都在发展着,教师不能依据某一事情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定位,所以我们更要关注每位同学的不同智能的发展,全面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
2.差异性。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这种差异性是由于环境和教育所造成的,不同环境和不同教育条件下的个体的智力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应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注意差异性的体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3.实践性。加德纳强调智能不是上天赐予少数幸运者的一种特殊的脑内物质,而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拥有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课堂活动的布置突出英语学习的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全面参与,如教师应该多准备贴、涂色、剪纸、制作、边线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全身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在实践中进行英语的学习和体验。
4.开发性。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关键在于开发。他强调,帮助一个人彻底地开发他的潜在能力,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体系。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的不同智能进行开发,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通过固定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机会,挖掘潜在的智能。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原则
1.兴趣第一原则。好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儿童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儿童学习兴趣为主,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进行颜色教学时,教师可让儿童指身边的颜色以考察学生对颜色单词的理解,这发展了儿童的形体智能;教师也可让学生进行颜色歌曲《Who’s wearing yellow today?》的演唱,通过演唱对单词的掌握更进一步,同时也发展了儿童的音乐智能;教师也可让儿童进行绘画,或是五彩缤纷的图画,或是绚丽的彩虹,让儿童说出自己所画的物品的颜色,这发展了儿童的空间能力和语言智能。
2.因材施教原则。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例如小班的同学注意力较短,教师可多准备一些动手的活动,如贴卡纸、做手偶、连线、涂色、找不同等。学生依靠这些动手活动集中了注意力,也理解了英语。而面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教师可用一些小组讨论:Where are you from?角色表演: We are in the shop.小组竞赛To list words as many as you can.调查问卷:Which kinds of fruits do you like best?等方式进行教学。当教师布置的活动学生能够完成时,学生的满足感也会让英语学习有更好的进展。
3.学习内容生活化原则。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通过实物视觉、触觉、味觉等进行认知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越是与他们生活经验接近的他们越容易理解。例如,在教授水果单词banana的时候,教师可让儿童将香蕉一个一个地传下去,每名同学手拿着香蕉,并且闻一闻之后大声地说banana,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涨。再例如,讲授一些大自然的单词时,如cloud,stone,leave,tree,water等,教师可将实物带到班级进行展示,也可指向窗外的云和树,让学生感知单词的含义,也发展了他们的自然界智能。总之,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就在我们身边,学生随时会对学习过的单词进行联想。
4.学习环境英语化原则。儿童在语言习得的过程就是对语言的体验、互动的社会化过程。所以教师应尽量让学习的环境英语化。但是在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简单的课堂用语,并且加入一些肢体的动作来为儿童创造英语环境,加强儿童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做游戏前想把班级分为两大组,我们不要说I will divide all the students into two groups.而是说This is group one and this is group two.当然要边说边指着小组,以加深学生的理解。针对个别学生难懂的课堂用语,教师也可用母语简单的进行解释,之后就要一直用英语来表达,为学生逐步创设一个英语化环境。
5.教学方式多样化原则。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短。单一的教学方式会生儿童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会加强学生的兴趣,适当开展课堂游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儿童猜手中的手指数量;教师可让儿童根据数字来进行拍手或者跺脚;教师可让儿童一个一个地传数字或者扔球说数字;教师可让儿童数身边的物品。如果在讲授动物单词时,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动物声音的模拟或者动作的模拟。如果在讲授家庭成员时,教师可让儿童进行绘画,或者模仿不同人物的外貌特征。总之,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的运用,既提高了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发展了儿童的多元智能。
参考文献:
[1] Harmer,Jeremy.How to Teach English.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一)负责国家及省有关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指令的贯彻实施。
(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云南省道路运输条例》及交通部规章,对辖区内道路运输(含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机动车维修、道路客货运站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以及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等)经营实施行政许可。
(三)制定全州行业发展规划,制定道路运输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建立有关的道路运输管理制度,合理调控运力、安排站点布局。
(四)负责组织运输市场的服务质量、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建立全州道路运输投诉处理机制,调解运输纠纷。
(五)掌握__州道路运输价格、税收的执行情况,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按分管权限,提出调整和修改的意见。
(六)组织实施重点物资、大宗物资、港站集散物资的运输,组织实施重要节假日旅客运输,组织实施指令性抢险救灾、战备物资运输,并进行监督检查。
(七)根据本州运力与运量情况,按时向有关部门和上级交通部门提供需求信息,进行宏观调控,组织车辆结构调整和推进技术进步,组织本州的道路运输站(场)规划、布局,组织本行业的科研项目、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八)负责本州道路运输行业的生产经营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统计、汇总及上报工作,组织道路运输业的各种基本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反馈,开展咨询服务,组织市场调查和预测。
(九)核发、管理道路运政管理机构的各种证、牌及票据、凭证、单据等,负责道路运输规费的征收、管理。
(十)负责本州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推广经验交流,负责对道路运输企业和运输行业协会的监督、指导工作。
(十一)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落实上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和指示,对全州道路运输行业实施安全监督管理。
(十二)承办州人民政府和州交通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工作职责,州交通运政管理处机关内设10个科、室、大队,下设12个运政管理所。
(一)办公室
1、组织起草综合性的工作计划、报告、总结、规划、决议、通知和规章制度等有关文件,并督促实施。
2、负责组织安排有关会议,会议记要,落实和检查会议精神执行情况。
3、掌管运政处印鉴,起草公文、函电,审核各科室以运政处名义制发的各种文件,负责公文收发、传阅、催办及管理。
4、做好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并负责指导监督各科室档案工作,负责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5、负责日常内部事务处理,协调科室之间的工作关系;督促和检查全处考勤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6、负责全州运政系统信息管理工作,保证电子政务正常运行,负责周期性转存文件和其他各种数据文件,保障文件安全。
(二)人事宣传科
1、负责全州运政系统人事、工资、职改、养老保险、职工福利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等人事工作,并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台帐、档案。
2、根据上级机关的要求,结合全州运政系统的工作实际,负责全州运政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管理和纪检工作。
3、做好__州道路运输行业宣传工作,组织完成人力资源的统计上报工作。
4、组织撰写本州交通运输行业和运政系统的精神文明创建规划,抓好精神文明创建的日常工作;并组织抓好干部职工的素质教育工作。
(三)财务科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和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对全州运管系统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2、负责全州运管系统的预算、决算编制汇总上报工作;负责拟定年度规费征收和经费使用计划,负责对各县有关规费征收任务的下达。
3、做好票证的计划、管理和领发工作,建立健全领、发登记台帐。
4、做好行业统计工作,按时报送各种统计报表,建立健全台帐。
(四)旅客运输管理科
1、负责贯彻执行旅客运输行业管理法规、政策、规章和全州旅客运输市场的管理,拟定全州旅客运输市场发展规划。
2、按权限对全州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及线路、班次及客运站实施行政许可。
3、负责全州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及客运站的监督管理。
4、负责全州农村客运的规划和发展工作。
5、负责处理旅客运输过程中的纠纷和投诉。
6、制定和组织实施道路旅客运输应急预案。
7、定期上报和公布道路旅客运输的统计数据。
(五)货物运输管理科
1、负责贯彻执行货物运输行业管理法规、政策、规章和全州货物运输市场的管理,拟定全州货物运输市场发展规划。
2、负责对普通货物和危险货物运输经营实施行政许可,审核上报国际道路运输相关手续。
3、负责对全州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普通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国际道路运输)及货运站(场)的监督管理。
4、负责处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纠纷和投诉。
5、制定和组织实施道路货物运输应急预案。
6、管理和发放特种货物运输准运证。
7、对全州运政系统的基本建设进行规划和管理。
8、定期上报和公布道路货物运输的统计数据。
(六)驾驶员培训管理科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
2、负责本辖区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站)开、停业的审核、上报工作和本辖区汽车驾驶员培训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
3、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州汽车驾驶员培训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拟定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站)管理制度,建立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站)档案、台帐。
4、组织实施全州营业性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的审核、培训、考试。
5、组织对本辖区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站)的检查,督促其完成交通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按规定权限处理违法办学行为。
(七)车辆技术管理科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法规、政策、规章。
2、负责全州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及强制二级维护制度的实施、检查和协调服务。
3、负责汽车维修企业、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资质和质量信誉考核,对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质量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检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4、负责组织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的宣传贯彻并监督实施。
5、指导和监督维修经营者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国家、交通行业的维修作业工艺规范,积极推广应用汽车维修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
6、组织对维修质量纠纷的双方进行维修技术分析和鉴定,并对维修质量纠纷进行调解处理。
(八)运输安全监督科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
2、制定全州运管机构关于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工作的规章制度,督促全州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全面落实“三关一监督”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职责。
3、负责全州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全州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检查、考核和评价,实施对各县(市)运管机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考核评价。
4、组织排查全行业和本系统内部安全生产隐患,并及时提出预防和整改的意见。
5、做好道路运输gps二级监控平台的管理工作。
(九)办证服务中心
1、负责全州道路运输业行政许可事项的业务受理和送达,做好道路运输经营行政许可的统计上报工作。
2、负责全州道路运输证的监督管理。
3、负责办理驾驶员培训学校教练车证制证工作。
4、负责全州营业性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的办理、审验工作。
(十)交通运政稽查机动大队(加挂政策法规科)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道路运输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规章,并负责做好运输行业普法工作。
2、负责全州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及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查处非法营运车辆,组织专项整治活动。
3、负责全州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中出现的 突发事件、紧急事件的处置,维护辖区内道路运输市场的稳定。
4、负责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审核工作和道路运输案件的复议、诉讼工作以及全州运政系统的法制工作。
5、负责对全州运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督察工作,组织全州运政执法人员、运政协管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6、负责运政系统执法人员的资格培训及执法证年度审验工作,查办、催办、督办有关人民群众对运政执法的投诉。
7、负责全州道路运输企业的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工作。
(十一)12县(市)运政管理所
1、负责国家、省、州有关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指令的贯彻实施。
2、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云南省道路运输条例》及交通部规章,对辖区内道路运输(含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机动车维修、道路客货运站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经营实施行政许可。
3、制定本县(市)行业发展规划,建立有关的道路运输管理制度,合理调控运力、安排站点布局。
4、核发、管理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各种证、牌及票据、凭证、单据等,负责道路运输规费的征收、上缴。
5、组织实施重点物资、大宗物资、重点港站集散物资的运输,组织实施重要节假日旅客运输,组织实施指令性抢险救灾、战备物资运输,并进行监督检查。
6、根据本县(市)运力与运量情况,按时向有关部门和上级交通部门提供需求信息,进行宏观调控,组织本县(市)的道路运输站(场)规划、布局。
7、负责本县(市)道路运输行业的生产经营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统计、汇总及上报工作,组织道路运输业的各种基本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反馈,开展咨询服务,组织市场调查和预测。
8、负责组织运输市场的服务质量、经营行为,价格执行等的监督、检查,调解运输纠纷。
9、负责对本县(市)运输经营业户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10、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落实上级和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和指示,对本县(市)道路运输行业实施安全监督管理。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园建设、办学规模、教学科研、师资建设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毕竟高职院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较短,教育教学的经验积淀还不够,因此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譬如人才培养的理念、定位、方案、管理及实施等急需完善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欠佳,学习方法不科学、目的不明确;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背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受上述原因的影响,当前的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难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各学校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教学理念,以及客观实际情况,导致不同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也各有不同。就整个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种情况: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口语教学方式,这是一种严重落后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的主体性,教师取代了学生,学生严重缺乏英语口语实践,这注定难以调动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口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要优于教师为中心的口语教学模式。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教学存在它的局限性,比如老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科学、合理、及时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决;三是以语言为中心的口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看到了语言在口语表达及交际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忽视了语言本身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忽视了学生学习并运用语言的实践要求。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忽视了从沟通能力的角度来思考、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将从沟通能力提升的维度,探讨在沟通能力提升视角下英语口语教学的合理有效措施,以期推动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1953)认为沟通是指某个人传播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的过程,它是传者向受者传递信息以改变被传者的行为的过程[1]。而关于人际沟通能力的含义,Kathleen K.Reardon(1987年)在《人际沟通心灵相遇》提出:“人际沟通能力水平是指你的行为适合情境,并帮助你实现个人或关系目标的程度。”[2]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对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起到极为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的效率,是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下面基于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阐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研究沟通主体,因材施教,实现口语教学的适应性
奥苏贝尔(D.P. Ausubel)和加涅(R.M.Gagne)等的研究都已说明,学习者对某项学习目标的学习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和了解的程度是教学工作的决定因素之一[3]。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研究学生在口语学习中所表现出的特征,比如在性格上,一部分学生表现大胆外向,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主动承担口语学习任务;一部分学生文静内向,在与其他同学的口语交流中主动性不够,导致教学的趣味性、创新性、有效性不高,这些学生往往需要在他人的引领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口语交际;一部分学生在口语练习过程表现胆怯,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声音小,举止不自然,难以在公共场合充分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难以有效地传递信息;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台上紧张,手足无措,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同样严重影响自己口语能力的提升。面对沟通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口语老师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征,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而言,口语操练分组就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小组成员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同学,而不能简单按照坐的位置就近分组,这样让积极主动的学生带领其他同学讨论话题,快速优质地完成口语任务。在此过程中,内向、胆怯、紧张的学生在受外向活跃同学的影响下,逐渐克服自身的缺点并逐步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正因为有了对班上每位学生沟通能力情况的掌握,老师在口语教学内容的选择才有了可靠的依据。由此而安排的口语材料、教学内容和口语任务才能满足个体学生的需求,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加强沟通指导,关注学生,实现口语教学的针对性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不是教师简单地布置口语任务,让学生自行操练完成就可以。事实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好沟通指导,首先要做好表率。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口语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还是积极的参与者与示范者。教师只有参加到学生的口语活动中,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肯定学生的进步,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教师与学生的无缝沟通,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情感上能进一步接受老师,使得口语教学活动能更加顺畅地进行。另外,教师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具体的沟通示范起到了现身说法的作用,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教师要重视心理上的指导,对那些心理素质不好,和陌生人生交流或在公开场合讲话感到紧张和恐惧的学生,要从心理学的角度采取恰当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指导,制定相关有效的措施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让他们大方、自信、自然地进行口语沟通交际。培养大学生主体沟通意识,形成主动沟通的思维习惯,重构自己的行为模式,以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喜欢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理环境[4]。教师可以制定专门的口语教学情况跟踪表,详细记录每位学生在沟通过程中的进步与缺点,这样能够判断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发展状况,能够直接了解同学们在口语学习中是倒退、收效甚微、或者是进步显著,这样有助于口语教学的进一步实施。
三、丰富沟通内容,联系实际,实现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效果。同样,口语教学的内容选择也决定教学的成效。那应该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呢?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英语口语水平出发,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性格、爱好、水平的语言材料;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有效、有梯度、有体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每一堂口语课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在口语的表达或者与他人的沟通方面取得连续的进步。教学内容的体系化能够保证口语教学的严谨和科学性,从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仅是来自教师的选择,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些话题自选一些口语材料。这样一方面防止老师选材的个人意志性,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潜力、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都是无穷的,所以发动学生自主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口语材料,能够进一步提高口语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四、丰富沟通技巧,方式多元,实现口语教学的多样性
沟通技巧对于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熟练掌握沟通技巧的人而言,他们无论是在台上发言,还是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或者参加小组讨论等各种场合,都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是,有时我们也会发现一些人不能很好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些人不能有效沟通不在于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够,而在于他们的沟通方式缺乏合理性。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加强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第一,教师要加强学生在口头语言沟通技巧的训练,如初次见面时常见的问候语,选择哪些常见的话题来开始双方的沟通交流等。第二,教师要注重学生姿态语言沟通技巧的训练,如通过台上演讲时的眼神、站姿、手势等各种姿态语言的运用,达到与他人进行互动沟通,引起对方兴趣和共鸣的目的。沟通技巧的传授不是简单地做一个专题讲解就能够迅速解决学生的问题的,所以沟通技巧传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如视频讲解、老师或者学生示范等,这样学生能迅速地领会并运用沟通技巧。
五、搭建沟通载体,立足实践,实现口语教学的可操作性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最重要的特征是实践性。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性就要求教学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沟通载体,真正体现出本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师要思考以何种载体来承载口语教学内容。第一,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该以活动为载体,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具体的活动中才能得以提高。比如英语演讲比赛、对话活动、集体讨论、英语戏剧等。第二,选择各种话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操练,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实现该人才培养目标还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与他人的沟通效率,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促进口语教学任务科学高效地完成,最终推进高职院校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卡尔·霍夫兰.张淑华.企业管理者沟通能力结构与测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3:12.
一、多元智能理解观
多元智能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在当时的美国,判断人的智能一元化观点颇为流行,在此观点的影响下,美国建立了许多“统一制式”学校,每个学生在学校都学习相同课程,考试评估采取类似SAT和IQ的各种形式。加德纳教授认为此种方式有利于英才教育,但是对于其他很多人来讲却有失教育公平,在这一背景下,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具有七大智能,它们分别是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这七种智能在人类处理日常信息、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通常是以组合的方式运作的。后来在《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中,加德纳教授强调他不否认其他智能的存在,但对于这些智能的确认和界定持谨慎态度。
多元智能理论在世界多国得到了重视,并被积极运用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在这一过程中,加德纳教授注意到由于世界各地对教育改革过分热情,教育的目的被戏剧性地忽视了。为此,他在《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中明确提出应该将“理解”作为教育的一个直接目标,甚至是第一目标。他认为真正的理解是“如果一个人能把在任何教育背景下所获得的知识、概念和技能(此后合并简称为知识),应用到与这些知识确实相关的新的事件中或新的领域内,那么他就实现了理解。同样,如果他不会应用所学知识或选择了不恰当的知识,来解释变化了的新形势,那这个人就没有实现真正的理解。”以其所提出的多元智能七大智能为理论基础,他给出了通往理解的七个切入点,它们分别是运用叙述切入点、运用逻辑切入点、量化切入点、基本原理或存在切入点、运用审美途径作为切入点、运用经验途径作为切入点、运用学生之间的协作途径作为切入点。加德纳认为通过在课堂上实现理解的多元切入,有利于转变学生单一的学习和理解模式,有利于在理解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进行运作,培养学生带着专家的思维去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最终实现真正的理解。
二、传统英语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以语言知识的传授为基本要务,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的重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通常面临的课堂实际情况是:在为数不多的课时之内要完成既定的、繁重的教学任务;用全校统一规定使用的一两本教材,去面对诸如班级大、学生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机目的差异较大、对语言知识内容的要求各异的现实情况。故而常常出现的情况是:课堂教学设计往往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此处的以教师为中心并不单单指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从头讲到尾,更多的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方式、对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的筛选和组合方式所决定的一堂课在学生面前的展示方式,这种方式由于以上所谈到的一些客观实际情况的影响,往往具有单一性,很难顾及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与要求。所以即便是一堂经过精心设计、内容满满的课上完时,教师们也会发现,学生众口难调,常常会顾此失彼;同时,很难兼顾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培养,而且学生中普遍存在对课堂内容的实际掌握与教师预期值之间相距甚远的现实情况。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且也在课堂上得到了积极应用,在学生中也获得了一定好评。但是在课后,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抱怨在课堂上收获不多。
三、反思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在长期的教学中的确积累了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解观无疑给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从更高角度来反思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全新视角。
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反思的是传统的以学生为中心或者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一堂课的中心应该是随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推进而有所变动的。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单纯地喊口号让学生来唱主角。要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之前,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恰当地考虑到并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以表现为不同学生之间智能强项的差异,也可以表现为不同专业学生由于其所受专业训练的影响而表现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运用智能组合模式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加德纳教授认为要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其途径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可能适合的途径不同。教师的中心作用首先肯定不是单纯的知识展示,因为这已经既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要求,也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更不能满足国家社会发展对个人能力的多元化要求。课堂教学过程在以教师为中心时,教师的中心作用应该是就某个语言知识或文化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智能组合模式,给学生打开通往理解这些知识的不同途径,让学生通过这些不同的途径,找到能促进语言学习的智能强项(这有助于极大地缓减和削弱学生的学习焦虑)。再通过教师的中心作用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途径,如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审美途径、协作途径,促使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些知识。虽然打开理解的多元化切入点并不一定能在每个学生身上实现专家思维培养,但是就语言学习来说,笔者认为如果教师有效发挥了这一教师中心作用,那么由此呈现的课堂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同时在客观上极有可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口语教学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实用性都直接关系到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培养方面存在起步晚、学生水平欠佳、教学理念与模式陈旧、系统性欠缺等弱点,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和本科院校的口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赶上本科院校相对先进的口语教学水平,同时兼顾高职院校本身独特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重心,就必须加强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这其中包括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与他人沟通的交际能力。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不仅影响到与同学、老师及他人的相处、在大学社团活动中参与度、与他人的分享度和接受度,还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与他人一起分享学习中的收获与喜悦,还可与他人合作并攻克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及时咨询老师、询问同学。因此,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就大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笔者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针对人际沟通能力对将来的求职就业是否有帮助进行了问卷调查,在3086人返回的有效问卷中,回答帮助很大和帮助较大的学生占了87.56%,而认为没有帮助的同学仅占0.81%,具体情况见下表: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和质量目标对于学校来说非常重要,高职院校必须树立质量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那么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最后消费者,用人单位对学生又有哪些具体素质上的要求呢?就此,在相同背景条件下,在用人单位招聘高职高专学生时,会更看重哪些方面?针对这一问题,本次问卷对219家公司进行了调查,结果更看重人际沟通能力的占了75.8%,比选学习能力的差不多多了13.24%,具体情况见下表:
一些高职院校在口语教学中简单地认为提高学生口语就是要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掌握口语交际的常见句型,强化口语的不断操练,设置情景进行模拟练习,等等。这些看似非常实用且有效,但是这样的教学理念与实践都忽视了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即缺乏对学习对象的深入调查与研究,缺乏对教学对象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这样就导致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高。口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非常高的教学,学生在口语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不仅受制于自己口语方面的知识和文化方面的积累与实践,而且与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密切相关,更与本身的沟通能力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本课题组特意从沟通能力的角度,就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是否很困难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只有20.19%的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没有问题,而剩余学生都存在问题。一些学生在公开场合讲话觉得很困难;一些同学和陌生人讲话局促不安;一些学生在与他人的交际过程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结果引起他人的不满而导致交流不能进行,所以哪怕学生的口语知识储备很大,但是因为自身的沟通能力的欠缺,仍然无法实现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即与他人进行正常有效的沟通交流。为了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沟通能力,本次问卷调查专门对146名教师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学生沟通能力情况的看法,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54.11%的老师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沟通能力一般,认为较差或很差的分别占19.18%和0.68%。因此,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能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得以呈现,反之,学生的沟通能力欠缺就会严重妨碍学生的正常英语口语表达,英语口语教学也就难以取得成功。另外,有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也许不是很好,但是因为具有丰富的沟通方式与技巧,仍然能在实际的交际中顺利完成任务。所以,沟通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成败,这就要求教师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而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考虑学生运用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中的沟通能力,就会促进学生沟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口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纯正的语音语调、地道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口语词汇能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交际的信心、手段方式也不断强化,最终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关系是密切联系、互为促进的。
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通过前面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整体水平不高,这将极大地限制口语教学效果的强化。因此,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就必须了解哪些因素限制了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鉴于此,本次调查从普通话水平、沟通的话题和内容、沟通的方式和技巧、个人性格、心理因素、沟通对象、环境和氛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3086名接受调查的学生中,他们认为最影响沟通的因素是沟通方式和技巧,有68.92%的学生选择了沟通的话题和内容,66.53%的学生选择了个人的性格,选择沟通对象、心理因素和环境氛围的学生所占比例比较接近,分别是49.74%、48.02%和43.52%。那大学英语口语教师应该实施什么样的策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呢?结合本次调查,笔者认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实施如下策略:
口语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沟通方式和技巧的教学。从调查中已经知道,学生沟通能力的最大问题在于沟通方式和技巧,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专题讲解、视频演示、学生讨论,以及沟通示范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沟通方式和技巧。教师也可以采用对话、小组讨论、公开演讲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沟通方式和技巧。例如,在对学生上台作的Presentation进行评价时,就可以对学生在台上的表情、姿态语言、眼神交流、语速、节奏等进行指导,指出应该如何有效利用各种方式来与台下观众提高沟通交流。
口语教学中应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沟通话题和内容。教师必须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研究大学生的社会特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1]。具体来说,一是在每次备课时要思考学生所在班级的整体特征,如该班是积极活跃型或者是消极沉闷型、创新型或者是保守型、团结型或者是个人英雄主义型,等等,同时还要思考班级每个同学的特征,哪些学生开放、热情、主动、有想象力,哪些同学文静、稳重、内向,不善言辞,等等;二是要考虑沟通话题和内容与学生的匹配度,即沟通话题和内容要在学生的运用能力范围之内,既满足学生的实际训练和运用,同时又满足对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需求。口语教学的沟通话题和内容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都不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兼顾班级整体学习和个人学习需求,英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选择口语教学的话题和内容。
口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排忧去难。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和大学生心理的单纯性,常会使部分学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这就致使他们或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于苦恼,或企图对抗而陷于困境,并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影响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2]。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回答问题、和他人对话,以及到台上讲话,异常紧张,畏难情绪严重。对待学生在口语教学中出现的心理上的问题,教师绝对不可以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应该积极从心理学上采用一些方法,帮助这些学生克服性格上的缺陷,走出心理上的困境。教师要采用赏识教育法,不断鼓励这些学生大胆挑战自我,对于学生在沟通方面取得的进步要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在实际口语操练中,教师要有意地把那些内向文静或者易紧张的学生和积极主动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进行口语练习,这样内向的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同学的带领下,或者在活跃的气氛下受到影响,会不自觉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口语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创造学生积极主动沟通的氛围。在问卷调查中,有43.52%的学生认为沟通的环境和氛围是影响沟通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教师在口语教学中不断创设,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下进行英语口语交流,如设置谈判、产品会、购物、医院等各种情境训练学生。学生在经历了各种情境下的操练后,一方面熟悉了各种情境的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自己对新情境的适应能力,最终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当然在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方面还有很多其他有效措施,毕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总之,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能够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有效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创新”这一概念,当时主要是经济学家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知识经济时代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初时代已日益显露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没有创新,知识经济主体便失了竞争力和生命力。从宏观角度而言,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从微观角度,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创新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创新人格是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创新教育与教学必须着力培养这种思维品质。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同样也居于创新教育的核心地位,尤其在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更要加强以实验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和建构的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模式。
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业创新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高校教育创新,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普通院校英语专业面临的危机
近年来,英语专业在全国高校普遍开花,由于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相似以及对学生的扩招,使得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就业现状堪忧。根据国内知名教育数据咨询机构对2009届全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英语专业已经成为全国失业率排名前十位的高风险专业。随着英语专业毕业生从扩招前的每年几万增加到了现在的每年几十万,英语专业却从就业市场里炙手可热的专业转变成了就业难的业。尤其是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就更加困难。
除了扩招和专业设置的普遍性,主要原因在于过去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式以及内容等许多方面都与我国当今倡导的创新教育格格不入。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实行统一大纲、材、统一考试,忽视个体的差异性。总之,这种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此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过于统一,缺乏特色,培养的学生满足不了社会多元人才的需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否则,这些学校英语专业就无法持续地发展。因此,为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转型时期,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加大改革,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创新的视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同时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特色的英语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Occupational Ability)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际操作能力。方法能力体现在一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二是掌握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三是具备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并能够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对他人公正宽容,具有准确裁定事物的判断力和自律能力等,这是岗位胜任和在工作中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称为通用能力,不仅包括以上所述诸多能力,还包括一些素质修养,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格品德等。具体来说,大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专业能力,沟通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收集信息能力,抗挫折能力。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技能振兴战略》把人的能力分成三个层次:职业特定能力。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就业者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创新和外语应用能力。
因此,培养学社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对于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一定要进行创新教育,这种创新一定要具体,可操作,有针对性,否则,只会流于表面,无法取得一起的效果。
四、提高英语专业职业竞争力的途径
1.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通地方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从生源质量上与重点院校的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培养方向上也要有所不同,不应是培养研究型的高级英语人才,而是应该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职业型上,同时要结合本校专业优势,培养突出本校特色专业特点的英语专业人才,这样,培养目标才更具体,有针对性。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英语专业与本校特色专业交叉渗透课程。
2.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改变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活动,如讨论,发言。演讲,表演,脱口秀等,力求给学生更多的输出语言机会。
3.评价机制的创新。取消以期末考试为唯一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手段,注重平时表现,如课堂发言,课下作业,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等,采取教师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形式,真正调动学生提高能力的积极性。
4.增加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人文性为主,工具性为辅,主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5.开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化素质。可以开设诸如职业素养、礼仪、职场沟通技巧课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就业意向等开展一些职业化培训班,或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成功人士,为学生开展职业教育讲座。
6.加强和地方企事业的合作,以订单式为突破口,与具体单位签订协议联合培养,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很快胜任用人单位的要求。
综上,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教育要与本校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体现出特色,才能有优势。英语专业要立足学院特色,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通过以上尝试,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各个院校的优势专业,体现特色,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这样,创新教育才能名副其实,而不是成为一个口号。
参考文献:
[1]段从宇、迟景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历史态势及未来进路――兼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J] 教育科学 2015年3期
[2]李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教育职业 2010年12期
[3]罗岩,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 2010,(9)
[4]秦敬祥,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还见教学体系 [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0年4期
[5]王凤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12期
[6]阎立钦,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 [K]《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 第23期?
机动车辆的持续增加,为城市交通的有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对于相关的管理系统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城市建设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需要提高对智能交通的认识,采取合适的分析方法理解智能交通的内涵。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解决,依赖于智能交通相关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智能交通体系的完善,对于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1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内容
1.1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了环境城市的交通压力,需要构建可靠的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部门整体的管理水平。常见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a.通讯定位技术。为了实时地监控不同路段的道路交通状况,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相关优势。其中,通讯定位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利用了光纤传输技术、智能化系统定位技术、滤波频分复用技术,提高了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效率;b.实时监测技术。交通车流量的大小、道路的质量状况等,通过卫星定位、红外探测、传感器感应等设备的共同协作,为道路交通图像信息及数据信息的分析提供必要地保障;c.信息数据处理技术。智能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必须加强对系统中监控信息、路况分析等方面工作的控制力度。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发挥出信息数据处理技术的相关优势;d.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交通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信息采集能力强、智能化程度较高。道路中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信号灯控制系统等重要控制系统的构建,需要采取可靠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完善智能交通系统的服务功能。
1.2智能交通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增强智能交通系统实际的作用效果,需要明确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前智能交通系统整体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这种系统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包括:a.系统平台支撑下图像的识别与分析系统的构建。智能交通设计方案中需要对监控中心图像识别和分析系统的构建进行充分地考虑,明确其中的硬件配置及软件资源;b.分析压缩编码技术的主要原理。智能交通中对于实时视频信息的传输机制要求较高,设计方案中需要分析这种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减少后期系统运行中数据流的影响;c.智能交通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传输介质及传输协议,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可靠的保障作用。传输协议一般采用的是Tcp/Ip协议。特殊情况下,需要利用到视频传输优势更多的RIP/RICP传输协议。在传输介质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施工成本及后期的维护费用,传输距离小于550米时,主要采用的是多模光纤传输的方式,大于550米可以采用单模光纤传输的方式。
2城市智能交通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升城市交通建设整体的管理水平,提高道路运输的交通能力,需要充分发挥智能交通的相关作用。结合现阶段城市智能交通实际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影响了智能交通应用范围的扩大。这些问题主要包括:a.信息资源消耗量较大。智能交通主要依靠构建可靠的平台,提高信息流的传输效率实现的。但是,某些智能交通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硬件配置过低,导致系统资源消耗较大,影响了系统的运行效率;b.线路布局在某些路段缺乏合理性。智能交通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图像传输质量高,实时监控效果好。但是,智能交通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城市特殊地段的影响,某些线路布局缺乏合理性,导致监控系统出现了一定量的监控死角,为城市的道路安全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c.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在系统运行高效性的具体要求下,需要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但是,为了控制建设成本,某些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在于它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比如,光纤的布局、系统框架的构建等。
3增强城市智能交通应用效果的有效措施
为了保证城市智能交通整体的应用效果,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a.完善基础设施。智能交通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对于配套的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尤其是在光纤的布局方面。因此,技术管理部门应该与施工企业做好基本的协调工作,保证基础设施实际的作用效果;b.合理规划线路布局。智能系统依赖于可靠的系统平台,平台的搭建需要保证不同路段线路布局的合理性。在规划设计阶段,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充分考虑线路布局的合理性,扩大智能交通系统实际的应用范围;c.提高硬件资源配置的配置效率。系统运行的高效性,与硬件资源配置程度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高配置的硬件资源,有利于提高智能交通实际的运行效率。同时,硬件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对于系统的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4结束语
智能交通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对系统的构建有着清晰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智能交通的主要内容,为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智能交通在城市建设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对于智能交通应用范围的扩大有着积极的影响。文中通过对现阶段智能交通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指出了较为合理的措施,有利于增强智能交通实际的作用效果。
作者:史博伦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马庆禄.基于混沌理论的交通状态预测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