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投资案例分析

投资案例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19 15:15: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投资案例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投资案例分析

篇1

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房地产业对金融市场具有天然的高度依赖,然而与房地产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速度极不相称的是,我国房地产融资市场的发展却步履蹒跚,对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日趋严格的土地和金融信贷政策使房地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困境。为了应对融资困局,房地产企业开始探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除传统的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外,信托、基金、上市以及私募融资等形式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线当中。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是投资方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将被投资企业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所持股份获利的一种投资方式,是除银行贷款和公开上市(包括买壳上市后的再融资)之外的另外一种主要的新兴融资方式,近年来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一、近年来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情况

国际私募股权基金蓬勃发展,呈现出资金规模庞大、投资方式灵活等趋势,在并购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亚洲私募股权市场作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快速发展当中,投资规模由1998年的50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50亿美元。据清科研究中心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亚洲最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

2006年上半年,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大陆投资了31家企业,投资总额达到55.6亿美元,其中超过25亿美元的资金流向服务行业;2007年1-11月,中国大陆地区私募股权投资案例达170个,投资总额上升至124.9亿美元。

资料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二、私募股权投资者的分类

根据私募股权投资者的战略规划和投资目标,可以将其分为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战略投资者一般指与引资企业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企业,战略投资者入股引资企业,通常是为了配合其自身的战略规划,因此能够发挥更强的协同效应;财务投资者一般指不专门针对某个行业、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财务收益的基金。

目前,活跃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有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美国雷曼兄弟房地产投资基金、美林投资银行房地产投资基金、高盛房地产投资基金、德意志银行房地产投资基金、瑞士银行房地产投资基金、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公司GIC、荷兰ING地产集团等。

转贴于

三、如何使用私募股权形式融资

通常而言,房地产企业引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基本流程如下:

在引进私募股权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重项目选择和可行性核查,投资方案设计,法律文件签署,以及积极有效的监管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私募股权投资者比较关注的要点。

四、成功案例分析

1.近年来主要房地产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案例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得到海外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美林、雷曼兄弟、德国房地产投资银行、英国Grosvenor、美国凯雷、摩根斯坦利、淡马锡等国际金融机构纷纷投资中国市场。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企业通过项目融资、Pre-IPO等方式引进私募股权融资的案例不断出现,为企业带来的丰富的资金,下表为近年来部分房地产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情况:

2.典型案例分析——鑫苑中国

(1)公司简介

鑫苑置业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专注于中国二线城市的住宅房地产开发商,专注大型复合社区开发,包括多层公寓建筑、中高层住宅和附属设施,同时开发小型住宅项目。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1家全资子公司和2家非控股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2007年12月13日,鑫苑(中国)置业有限公司(NYSE:XIN),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上市前的私募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鑫苑置业优化资本结构、扩充土地储备、完善其“零库存”商业模式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企业能够顺利登陆纽交所的重要原因。

(2)私募前发展状况

鑫苑置业于2006年8月引入私募投资者,是其开始于2006年3月筹备在美国上市计划的重要一步。2006年前,鑫苑置业主要集中于河南省内发展,土地储备也不大。2004年和2005年,鑫苑置业的土地储备面积分别为226万平方米和305万平方米,2006年由于开工面积急剧增加,土地储备面积迅速减少,更加大了企业计划上市的难度。为了尽快扩大土地储备、加快跨区域发展步伐,鑫苑置业急需要资金,而2006年正是政府为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出台各项调控政策的一年,融资渠道非常有限。在此条件下,私募股权融资为鑫苑置业提供了新的选择。不但为达到美国资本市场的上市门槛提供了支持,也解决了当前资金压力,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004年和2005年,鑫苑置业的总资产分别为58192万元和86411万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9.47%和79.75%,私募股权融资以前,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企业的财务风险较高,不利于企业上市融资。

(3)私募融资后发展

2006年8月和12月,鑫苑置业顺利完成私募,累计融资达7500万美元,当年末总资产达到196236万元,增长超过1倍,资产负债率下降至56.02%,降幅超过20个百分点。鑫苑置业完成私募以后,积极筹备上市事宜,将募集资金用作扩张资金和增加注册资本金。2006年6月,山东鑫苑置业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人民币;2006年11月24日,苏州鑫苑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2006年12月7日,安徽鑫苑置业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2007年6月12日,鑫苑置业(成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成为鑫苑置业又一家全资子公司,企业跨区域扩张速度明显加快。至2007年9月30日,鑫苑置业拥有14个在建和拟建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2,053,279平方米,土地储备(拟建项目规划建筑面积)上升至1,282,498平方米(2006年末为65万平方米)。

在临近上市前,2007年5月,鑫苑置业又从蓝山中国获得1亿美元的私募债权融资,使其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财务结构更加完善,增强了资本市场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在美国上市并成功筹资约2.995亿美元,为企业未来发展带来资金的同时,更为企业有效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各种融资工具提供了可能,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红,殷红.房地产金融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化成.财务管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Abstract: the investment estimate is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to make project financing options basis,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assessment project on the economy.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tal investment i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vestment estimate and basis and the estimation method, and many other aspects are discussed, and through the actual case is estimated analysi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estimation method cas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F83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投资估算是在对项目的建设规模、产品技术方案、选址方案、工程建设方案及项目进度计划等深入研究并基本确定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总投资数额及分年资金需要量进行的估算。投资估算是进行投资决策和制定项目融资方案的依据,是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一个项目需要投资多少钱?是业主最关心的事。因此,如何正确估算建设项目的各项投资,是项目业主和项目管理人员应掌握的重要内容。

1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构成

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构成。

1.1建设投资:

建设投资是指在项目筹建与建设期间所花费的全部建设费用。建设投资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用。

1.1.1工程费用:

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

1.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用地费用、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费用、与项目运营有关的费用。

1.1.3预备费用:

预备费用包括: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

1.2建设期利息

1.3流动资金

2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要求与依据

2.1、投资估算应达到以下要求:

2.1.1估算的范围应与项目建设方案所涉及的范围及确定的各项工程建设内容相一致。

2.1.2估算的工程内容和费用构成齐全,计算合理,实事求是,数字真实。

2.1.3估算应做到方法科学、基础资料完整、依据充分。

2.1.4估算的准确度应能满足建设项目决策不同阶段的要求。投资机会研究阶段误差率应在±30%以内;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误差率应在±20%以内;可行性研究阶段和项目评估阶段误差率应在±10%以内。

2.2投资估算的依据

2.2.1 专门机构的建设工程造价费用构成、估算指标、计算方法,以及其他有关工程造价的文件。

2.2.2专门机构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办法和费用标准,以及有关机构的物价指数。

2.2.3 部门或行业制定的投资估算办法和估算指标。

2.2.4拟建项目所需设备、材料的市场价格。

2.2.5拟建项目建设方案确定的各项工程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2.3投资估算的作用

2.3.1投资估算是投资决策的依据;

2.3.2投资估算是制定项目融资方案的依据;

2.3.3投资估算是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

2.3.4投资估算是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的依据。

3建设投资的具体估算方法

具体估算方法是运用建设投资分类估算法对构成建设投资的六类投资进行估算:即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分类进行估算。

3.1.建筑工程费估算

建筑工程费估算一般采用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和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在缺乏可参考的估算指标,或者建筑工程费占建设投资比例较大的项目,可采用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上述三种估算方法的特点:前两种方法比较简单,后一种方法要以较为详细的工程资料为基础,工作量较大。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选用。本文重点介绍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单位建筑面积(平方米)投资,乘以相应的建筑工程总量计算建筑工程费。

3.2设备购置费估算

3.2.1.国内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运杂费;

3.2.2.进口设备购置费=设备货价+从属费用+运杂费;

3.2.3.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第一套工卡模具、器具费用+生产用家具购置费。

3.3安装工程费估算

安装工程费一般包括:各种需要安装的机电设备、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等设备的安装费用,各专业工程的管道、管线、电缆等以及设备和管道的保温、绝缘、防腐的材料费和安装费。安装工程费估算通常是根据行业或专门机构的安装工程定额取费标准进行估算,具体计算公式为:

3.3.1安装工程费=设备原价×安装费费率;

3.3.2安装工程费=设备吨位×每吨设备安装费指标;

3.3.3安装工程费=安装实物工程量总量×每单位安装实物工程量费用指标。

根据以上分项估算,可汇总形成项目的工程费用:

即: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

3.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

在工程费的基础上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3.4.1建设用地费用(按照地价和国家有关规定估算):

包括: 建设用地购置费、土地契税、土地管理费。

3.4.2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费用

包括:建设管理费(含项目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工程监理费、勘察设计费、造价咨询费、环境影响评价费、城市建设配套费、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其他各项工程交费(招标、面积测绘、测量放线、劳保统筹、质检手续、图纸审查、规划定点等项费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绿化补偿费。

3.4.3与项目运营有关的费用

销售费用(按照项目的具置和销售时间、参考同类楼盘的销售费用确定)。

4建设期利息估算

4.1进行建设期利息估算必须先完成以下工作:

根据建设投资估算及其项目的总进度计划分析,制订分年投资计划;

确定项目资本金(注册资本)数额及分年投入计划;

确定项目债务资金的筹资方式及 债务资金成本率(银行、债卷利率及发行手续费率等)。

4.2建设期利息的估算方法

估算建设期利息应按有效利率计息。在建设期内如能按期支付利息,应按单利计算;在建设期内如不支付利息,应按复利计息。估算时分年计算、累计求和;本案例按照借款额在建设期各年年内均衡发生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Q――建设期利息;

Pt-i ―― 按单利计息,建设期第t-i年末借款累计;按复利计息,建设期第t-i年末借款本息累计;

At――建设期第t年借款额;

i――借款年利率

t――年份

5流动资金估算

项目的的流动资金是指项目运营期内长期占用并周转使用的营运资金,包括生产原料、燃料、动力费用等;做为房地产投资项目的主要经营形式是销售、出租管理等费用,销售费用已经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进行估算,因此不再计算流动资金。

6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案例分析

例:济南市西部某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2万,规划总建筑面积16万,其中:住宅面积12万(带电梯小高层5万,多层7万),配套用房0.2万;地下建筑面积3.8万(储藏室面积1万,车库面积2.6万,其他配套0.2万);地上可销售面积11.9万,地下可销售面积3.6万。已知土地价格70万元/亩(人民币),预计项目建设期为3年,分年的工程费用比例为第一年30%;第二年40%,第三年30%,预计建设期内材料、设备、人工等上涨价格指数为4%;本项目开发商计划贷款30000万元人民币(贷款利率5%),建设期每年分别贷款10000万元,其余投资为自筹,按照借款额在建设期各年年内均衡发生计算建设期利息。

7建设期贷款利息估算

第一年贷款利息==(10000÷2)*5%=250万元

第二年贷款利息==(10000+250+10000÷2)*5%=762.5万元

第三年贷款利息==(10000+250+10000+762.5+10000÷2)*5%=1300.6万元

建设期贷款利息总值=250+762.5+1300.6=2313.1万元

8编制项目总投资分年度使用计划表,进行投资分析

根据估算:项目总投资费用为:54638万元。按照项目总投资分年度使用计划表,开发商第一年投资18615万元(贷款10000万元,需自筹8615万元);第二年投资19602万元(贷款10000万元,需自筹9602万元);第一年投资16420万元(贷款10000万元,需自筹6420万元)。

参考文献:

篇3

内容预览:

Content 谢谢!我是第二次到知识经济俱乐部来与大家见面,可能在座有几位同志跟我上次讲课认识过,上次因为两位老师讲一上午,后来因为时间不够,只讲了一个半小时。所以翁总监说要让我继续把课讲完,今天有这么个机会跟大家再见面,后来回去把我讲课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下,现在主要以实证的角度,来研究一下我们国家的一些大企业,或者身边一些小企业,在投资问题上的一些发展。因为讲到这个问题时,我们就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就是一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是两个存在的形式。一个是日常的生产经营与管理,这是我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每天都碰到的问题,比如说开个工厂,首先要计算每天使用原材料的状况,要计算你每天生产经营……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这篇文章要求至少是本站的注册用户才能阅读!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篇4

1966年年中,MRC公司总裁阿奇伯德・布灵顿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正在考虑一项2520万美元资本预算提案,将公司的一个分部改为生产聚脂纤维。通过公司的美国人造丝公司(ARI)这个分部,公司已大量生产用于轮胎帘线的人造丝纤维;然而,因为尼龙和聚脂纤维所带来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一市场正在迅速衰退。进入聚脂纤维的生产市场可以使MRC保持它在轮胎帘线上的市场地位,并使公司能生产其他用途的聚脂纤维。

一、从投资决策流程分析方面看案例失败的原因

(一)投资方向的选择错误

MRC公司投资决策流程中仅规定了成本降低、扩大生产能力及引进新项目三类投资范围,没有对公司投资项目优先选择范围及方向做明确规定。由于没有对投资方向性的限定,公司的投资决策不能优先支持公司优势产业的发展,导致产业投资分散,无法形成公司特有的产业竞争力。 从MRC1966年拥有的最大5个产品分部看,各分部生产的产品既没有较大的关联性,单个分部的销售额也没有任何一个超过总销售额的20%,说明该公司没有形成自身明显的优势产业。就本案例而言,投资2520万美元生产用于轮胎帘线,目标是将公司的一个分部改为生产聚脂纤维。实际上,除了1964年MRC投资生产高湿度人造丝短纤维外,公司很少接触纺织品生产商,聚脂服装纤维属于MRC的弱项产品,与大的服装纤维制造商杜邦公司相比,具有明显的劣势。投资方向的选择错误是该项目失败重要原因之一。

(二)缺乏对投资项目市场前景的预测

MRC公司投资决策流程中不注重对投资项目市场前景预测,而更偏重历史数据与经验的判断。如:MRC公司用历史的数据测算高湿度人造丝短纤维售价每磅为44-45美分之间,并认为在5年之内价格降至36美分并稳定下来。然而,在厂房完成后的第2年初,高湿度人造丝的售价却降为每磅26美分。由于过分依赖历史数据进行决策判断,没有科学地分析人造丝短纤维未来市场前景,从而当替代该产品的聚脂纤维出现时,造成该项投资的失败。

二、从投资决策的战略分析方面看案例失败的原因

环境分析就是抓住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竞争力量来源,从而把握环境因素发挥作用的方式,明确环境因素对企业提供的机会和威胁。以下是案例的SWOT分析:

(一)潜在资源优势和竞争能力(strength)

1961年,MRC公司收购美国人造丝公司(ARI)这个分部,兼并时,ARI是美国第三大人造丝生产商,拥有2200万现金和有价证券,且无负债。

1961-1965年,MRC公司通过收购来拓展多元化经营,使销售和利润均有大幅度上升(几乎扩大了3倍)。

1965年,整个行业的人造丝轮胎帘线产量达到2.1亿磅,其中ARI产量占25%。

1966年,MRC公司年销售总额超过3.4亿美元,销售收入及总资产回报率逐年上升,股价稳步上涨。

(二)潜在资源弱势和竞争缺陷(weakness)

1964年,MRC公司投资800万美元生产高湿度人造丝短纤维,这种人造丝纤维主要用于制衣,而公司从未涉足纺织品行业。

1969-1971年,MRC公司投资2520万美元生产聚脂纤维,这对于公司当时的现金流量来说投资额很高。根据MRC公司聚脂项目现金流量预测,1967年净现金流量为一1425万美元,这必然对MRC公司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到1969年,ARI才将达到年产5000万磅聚脂纤维和树脂的生产能力,而竞争对手杜邦公司1966年生产能力就已经为2.4亿磅,并宣布1968年底达到6亿磅。聚脂行业规模经济要求很高,可见,ARI整体单位成本同竞争对手相比必然很高。

(三)公司所面临的潜在机会(Opportunity)

1961年7月,杜邦公司聚脂纤维专利到期,竞争很快出现,价格下降,聚脂纤维开始出现新的市场。对于MRC公司来说,出现了从竞争对手处获得市场份额的机会。

1963年,轮胎制造商用了500万磅聚脂纤维,估计1966年用了1900万磅,预计1970年将有1亿磅聚脂纤维用于轮胎帘线的生产。然而,MRC公司并未重视这样的契机。

1965年,聚脂行业总量超过4亿磅,聚脂价格每磅降至14美分,加上聚脂被用于耐穿衣服上,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表明价格的大幅度下降确实扩大了聚脂的用量,聚脂市场需求增长势头强劲。

(四)危及公司利益的潜在威胁(Threat)

1963-1966年期间,ARI税前利润有明显下降趋势,且人造丝在轮胎帘线上的使用持续减少,市场增长率下降。

1964-1965年,高湿度人造丝短纤维的价格不断下降,直至售价降为每磅26美分,而MRC公司对高湿度人造丝短纤维的预期价格过高(36美分),使ARI对高湿度人造丝短纤维的生产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1966年,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莱分部宣布它将在1968型汽车上采用尼龙帘线轮胎后,人造丝的替代品尼龙开始打入这个市场。购买者需求和品位朝偏离行业的方向变动。

1966年3月,杜邦公司生产能力就已经为2.4亿磅,并且宣布1968年底达到6亿磅。人造丝的替代品聚脂开始抢占ARI市场份额。

聚脂行业1965年比前年增长50%,估计66年增长为35%,达到5亿磅,1968年行业将生产聚脂12.5亿磅。聚脂纤维的不断增长表明,聚脂容易收到行业驱动因素的冲击。

综上所述,从SWOT分析中可以看出,MRC公司的潜在资源优势和竞争能力(Strength)及所面临的潜在机会(Opportunity),与潜在资源弱势和竞争缺陷(Weakness)及危及公司利益的潜在威胁(Threat)相比较就显得逊色得多。所以,聚脂项目方案是不可行的。MRC公司在投资决策方面偏重于经验式的判断,缺乏客观的战略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判断决策投资时非常重视项目提案人的资历,而此项目之所以能够决策投资,恰恰是因为聚脂提案是由ARl分部的总经理约翰・文特沃什提出的。按照以上判断原则,MRC公司很快制定并实施了聚脂项目提案。公司总裁阿奇伯德・布灵顿在审批投资时,奉行的重要原则是:“如果项目来自一个在公司呆了几年,而且工作的分部有成就或在公司中显得鹤立鸡群的人,那我往往同意他的判断。”可见,MRC公司总裁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人主观行为。这也是其最终陷于财政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从投资决策的财务控制标准方面看案例失败的原因

(一)项目的规模经济缺乏必要的控制标准

在MRC公司投资决策流程中对项目的规模经济缺乏必要的控制标准。从1966-1971年,MRC公司在聚脂项目上投资为2520万美元。到1969年新投资项目可达5000万磅的产量,而在1968年杜邦公司的聚脂产量已达6亿磅,比MRC公司高出12倍,显然,MRC公司新建的聚脂项目没有规模优势。 通过工厂规模和单位成本问的变量关系曲线可以看出, 在5000万磅产量下聚脂产品的单位成本为1.1美元左右,而1965年聚脂价格每磅就已经降至14美分。可见,由于产量没有达到规模经济,MRC公司的单位成本远远高于市场售价。这就必然导致生产越多,亏损就越多的恶性循环。

(二)项目现金流的控制标准不明确 MRC公司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对项目现金流的控制标准不明确,导致投资项目现金流量不足。

从上表可以看出:ARI公司现金流量逐年下降,反映出其发展前景并不乐观。聚脂项目预测1967年的净现金流量为一1425万美元,现金流量入不敷出,这对于MRC公司原本已经非常脆弱的资金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又因为聚脂项目2520万美元的资金投资只能生产聚脂和人造丝,而人造丝已经大部分被尼龙和聚脂所替代,也说明聚脂项目的投资不明智。

篇5

一、a企业概况。

a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2 600万元人民币,总资产1.1亿元,是一家从事电子元器件研究、开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占地15 000平方米,现有员工379人。公司是专门从事研发、生产、销售电子频率元器件及电子光学器件的专业化企业。

公司立足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产品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营的业务包括:电子元器件的生产、销售;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

从员工岗位构成来看,a企业的员t主要以生产型员工为主,这一部分员上比例占全体员t.数量比例的70%以上。这是由企业自身性质和产品性质决定的,a企业的销售渠道较为固定,技术相对稳定,且更新换代相对来说不是很频繁,因此,对销售岗位和技术岗位的员工数量需求不是很多。

从员j:的学历分布来看,该企业对生产岗位的员工学历要求不高,企业大部分员工为中专学历。随着企业问竞争日渐加剧,企业近两年在人员的调整和补充方面,逐渐开始重视员工的学历,所以,2010---201 1年员工中大专生和本科生人数的比例有所提高。

据统计,a企业员工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30岁以下的员工209名,30,,,40岁的员工103名,0-50岁的员工55名,50岁以上的员工12名。总体来说,这些员工构成了一个年轻化的团队。

二、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现状。《一)a企业人力资本总体投资情况。

a企业在整个运营过程中的总体投资按照客体不同划分为物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两种形式。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得到2008—201 1年a企业总体投资额以及在人力、物力资本方面的投资数额和其所占份额。

(二)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遇到的问题。

随着国内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化,a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因此,在近几年也逐渐增加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但同时,与大多数企业一样,a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1.员工流失问题。员工流失是企业内普遍存在着的问题。a企业也不例外。虽然该企业每年对内部员t的投资都能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但员工的流失率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近几年尤为明显。

2.投资效果不明显,投资积极性不高。企业管理层认为每年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不少,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也没有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的增加。例如企业培训,公司每年年初都会将培训费用纳入到财务预算中,并在预算范同内进行,主要是通过聘请外部专业人员为员上进行培训,大多数为集体形式,也有一部分是针对不同部门单独组织的。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评估对企业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企业管理者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一般观察员工的t作表现和核算企业效益的增加值,而得到的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管理者投资积极性不高。也不愿再扩大人力资本投资规模。

三、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分析。

(一)企业在人力资源价值链各环节的投入情况。

1.a企业在价值获取方面的投资:这部分投资成本主要是体现在招聘投入和员工的安置费用方面。虽然该企业四年内员工数量变化不是很大,但由于存在员工流失的问题,企业每年都会在获取人力资本方面投入成本。在人员获取方面,a企业主要通过人才洽谈会、猎头公司、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招聘。其中2010年和2011年,由于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和大量离职人员岗位补充,因此,在}?i聘和安置员工的成本方面相对多一些。

2.在价值使用过程中的投资:包括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福利补助以及活动基金等方面,其中四年问企业在教育堵训方面的投资保持在同一个水平。

3.在价值评价环节的投资:主要包含人力资源数据库和绩效系统维护费用以及考评期间的管理费用,由于费用不多,在此不再分开罗列。

4.在价值分配过程中的投资:a公司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人主要集中在价值分配方面。企业为了激励员工还会在年底的时候对考评结果中绩敛优秀的员—r发放实物奖励。

(二)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结构问题分析。

从该企业人力资本的总体状况来看,企业在人才储备、员工培养、员工福利以及医疗保健等片面有一定的重视,人力资本本身的规模也较为合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螋问题。

1.投资比例问题。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比例失衡问题。在价值分配环节中。即员t-薪酬、奖金、实物奖品这部分的投入占到r该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总投入的80%以f:。通过人力资源价值链可以看出,企业的产出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价值使用这一环节,而在人力资本使用过程中企业的投资比例仅不到10%。这样一来,在a企、№的人力资本投资比例中。作为非激励因素的薪酬就r与到了整个投资份额的一半以上,这不能激励员一j:提高生产效率,当然也就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一个企业缺乏激励性措施,会使企业员t缺乏动力,丧失工作积极性,增加员工流失率,长期下去会造成企业组织涣散,竞争力下降。

2.企业培训问题。a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投资不足人力资本整体投资的1%,并且四年内基本j:维持一个相等的水平,这说明在员工教育培训方面,该企业缺少中长期规划和针对性。通过对企业的调查了解。a企业的培训方式多为员工集体培训。每年会按照资金预算来完成企业培训,并没有根据员工的具体需求来定制培训方案。另外,公司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员-l培训考核制度,使得培训效果评价和测试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每年的培训大部分都只是流于形式,即使投人成本,也将是收获甚微。

(三)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析。

衡量企业人力资本授资项fj是否值得运行,投资结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这就需要对投资收益进行预测和分析。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对后期投资决策的制定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下面以a企业为例对其投资收益进行分析。

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后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就是投入了资金,不仅没有获得收益,反而使原有收益降低,这是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滞后性的特征造成的。通过对a企业近四年的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投资额及利润的数据整理,碍到资本投入产出数据。

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物力资本投资及总投资的效益都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中。人力资本投资对公司价值增值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体现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高回报率。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在物力资本投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2010年a企业加大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使当年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有所增加,而收益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相反,2011年虽然没有增加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投入,但收益反而增加了将近30%,与此同时,投入产出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这是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滞后性造成的。前期的投资收益往往是在未来反映出来,这对企业的效益核算和投资的决策都会带来一定影响。

四、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问题解决方案。

鉴于该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加强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管理,才能改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合理现象,这需要着重从i个方面来考虑:

(一)加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和收益分析。

a企业凶为没有对人力资本投资活动进行有效地分析。不仅出现投资比例失凋的情况,还使得投资者认为人力资本收益低、见效慢进而降低对投资的积极性。事实上,基于成本和收益对人力资奉投资进行有效地分析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找m投资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还有利于控制投资成本,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加强企业人力资本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物质资本投资一样,人力资本投资最关键的问题仍然是投资效益问题。无论如何加大投资力度,如果不能产生效益,那么,一切都是徒劳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其门的都是要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益,使人力资本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人力资本的浪费与损耗。虽然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中还没有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做出明确规定,但是企业应该树屯和增强分析能力,在企业内部组织号f j人员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益进{i考核和评价,严格控制投资项目,将有限的人力资本投资于合适的领域,最终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

(二)把员工培训作为投资重点。选择合理培训方式。

从对a企业的投资收益分析中发现,企业培训是相对投资少、收益大的一项投资方式,也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本质鼍的重要途径。企业应该把员l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同时,企业培训应针对企业自身发展和员i: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企业培训计划。并且也要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科学合理地评估企业培训效果。以下方式可以给a企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本投资资源提供参考。第,对不同员工采取不同培训方式。如研发员上,鼓励其利用休息时间参加有关的讲座培训和自学,更新知识;营销人员,让其亲自到销售现场和顾客接触。对销售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第二,组织研讨会。让企业内部、外部的不同岗位员工充分交流思想,使企业员工相互配合、紧密合作,企、u,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就能得到提升。第i.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媒体资料的力最,这样不仅节约成本,还能让员i:切实提高各种技能和知识。第四,加强文化论文" target="_blank">企业文化培训。良好的企业文化町以发挥日标导向功能,有效激励员工,提高企业员工凝聚力、员工自我约束力等等。

(三)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减少员工离职率。

人才流失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最大的损失和风险,如何对人力资本进行有效的激劢和约束,降低员工流动率是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管理所要面对的重要脚题。先进的人才激励机制,广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t避免前期接受人力资本投资的员丁因离职给企业带来的投资风险。要想使核心人力资本对组织具有较高的承诺和卓越的绩妓表现,就要提供一个极具竞争力和刺激性的物质激励方案。激励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增加核心人力资本对企业的满意感。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科学合理的收人分配制度主要表现在i点:(1)根据员工的业绩和能力,通过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实施多种价值的薪酬制度,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2)建立企业与员工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完善薪酬的分配制度,让企业员工真正参与收益的分配,明确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产权地位;(3)沉淀福利制度,即要求员工在企业工作一定年限并达到了企业原先设定的目标后才可变为现实。权力下放与精神激励,让员t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经营决策上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企业与员1:之间的共赢。企业在考虑对员工进行激励,实施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也必须建立约束机制,来确保员1=发挥最大的效能。这主要是通过规章制度约束和法律约束两方面来实现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企业都应该制订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管理,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降低或规避了因员工的流动给企业所造成的风险。

五、结语。

本文以a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例,从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出发,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对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分析情况晟终提出了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大可。论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企业所有权安排【j】。工业企业管理。2001(8)。

【2】顾琴轩,郑彬。人力资本投资债权关系i 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