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如何管理企业知识

如何管理企业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19 15:15: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如何管理企业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如何管理企业知识

篇1

    在知识经济时代,成功的企业往往是那些不断创造新知识的企业。这些企业充满活力,他们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是知识,知识代替了传统的资本、自然资源和简单的劳动力,成为基本经济资源。这些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经营者却经常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人走财走”的悲惨局面——企业的客户来源、核心技术一旦由几个“关键员工”把持,就难免发生功高震主的危险。如果这几个员工跳槽,势必引起企业的剧烈震荡,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的倒闭。

    巨额的员工培训费用,超长的实习期——新员工要胜任工作,由于缺乏适当的背景资料而很难上手。一些大企业的普遍做法是对新员工制定培训计划。巨额的培训费用让企业和员工不堪重负,而过长的培训时间又让企业白白浪费人力资源,甚至坐失发展良机。

    这些现实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其实都可以通过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进行解决。知识管理致力于维护企业知识,并通过开放式的结构将企业的知识加以收集积累、整理、共享,构造统一的知识库,进一步升华至挖掘企业员工的创造力,使企业得到更好的成长。知识管理自出现至今不过十多年时间,在我国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情,大部分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理解还比较肤浅。但在这个知识爆炸、脑力激荡的年代,一个企业在其成长的道路上必须面对技术积累、知识积淀的问题。不管这个企业是否愿意,如果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处理好知识管理的问题,他的发展必然受限,面对竞争甚至会有被淘汰的危险。

    那么,一个良好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怎样的呢?

    某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在其研究的报告中指出,企业导入知识管理后所获得的具体效益分别是:可以协助企业做更佳的决策(71%)、可以对顾客的掌握度更高(64%)、可以让企业对外在环境变化时的应变能力更迅速(68%)、可以让员工学得更多技能(63%)、可以增加生产力(60%)、可以协助企业降低成本(57%)、可以协助企业增加利润(52%)。可以说旺盛的市场需求必将推动知识管理产品市场的发展。

篇2

企业管理创新主要是指企业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为了能够实现对外部环境的主动适应,而提高整体管理效率的一种手段,用来促进企业管理在量和质两个方面的提升。企业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对环境的开拓与适应,对组织的调整与革新,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等。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要通过管理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才能够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

1、企业管理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利润的提高

企业管理创新的直接目标是对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以此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一目标虽然能够通过调整资金周转速度等措施来实现,但是其始终都要通过经济利益来体现。企业利润的提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前经济利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企业未来预期收益的提高,也就是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管理创新在提高企业利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有力的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管理创新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人是构成企业的根本因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企业生产与经营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这是现代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具有一套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有效的执行系统,能够让员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自己的工作规划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促进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激发员工工作过的积极性。

3、企业管理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家精神的养成

企业家是一个企业能够成功的根本因素,成功的企业家必然能够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而且能够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的组织与协调。企业管理创新能够为企业家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企业管理创新使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发生分离,进而将企业的管理集中在管理者手中,促进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4、企业管理创新能够提升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

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依据,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如果企业不能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改变,便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企业必须要拥有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战略目标,而且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

1、管理理念的创新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科技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与经营战略的多样化,促使企业的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等内容必须要不断的进行改进与创新,从最根本的管理理念创新着手,将以往单纯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管理思想进行转变,企业在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目标的同时,更要考虑到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效益的增长才是企业获得长期利益的重要保证。如今,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还应当融入低碳理念,紧随时代步伐,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管理制度的创新

与传统的管理制度相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应当更加注重管理的深度,利用战略的眼光和多向思维对问题进行综合的考虑。制度的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部分,其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制度创新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企业要创建现代企业文化精神,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企业还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在现代管理制度中,要抓好质量、资金、成本、营销四项管理;在倡导节能环保为主题的社会环境下,企业还应建立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管理责任制。

3、企业营销策略的创新

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面向市场,而市场也是检验企业产品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想要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就必须要有先进的营销策略。一方面,以市场和顾客需求为导向,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使其与现代市场的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则要注重营销方法的长信,通过对关系营销、网络营销等先进营销方法的借鉴,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起适应本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开拓新的营销市场。

4、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其管理效率对于企业管理的整体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财务管理的创新,一方面,应当对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实行柔性管理,以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作为主导,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应当以知识资本的价值作为衡量财务管理效率的主要指标,通过这一指标对企业的发展潜力以及趋势进行评价与预测,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都不断发展与完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国内企业要同时面临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只有不断的促进内部管理的创新,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及不断提高的客户需求,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共同主题,每个国家的企业都正在越来越多地面对着来自国际竞争者的行业压力。在知识经济为背景的今天,无论是企业的行业环境还是自身的生存环境都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管理在当前企业市场的生存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说,需要积极改变自身原有的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文化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等各种新的方式来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脉络,帮助自己在市场环境中能够符合环境发展需要,提升自己的市场生命力,真正让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新驱动力。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

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核心的内容就是知识的运用,利用对企业内部进行信息的获取来筛选出有用的知识,并将其进行共享和创新化运用。只是管理的运用结构具有多方面的组成,主要是知识、人员、活动和设施几个部分,可以说是知识的活动和知识资产的组合。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上,历史上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上个世纪托马斯的研究开始,当时人们对于知识管理的意见具有非常大的分期,但是从整体上而言,知识在企业的管理中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企业可以利用知识上的改进和利用来帮助企业管理获得更多的有用资源。下图展示了企业项目管理的阶段性示意:

图1 企业项目管理中重点阶段性示意图

企业运用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创新开发和利用,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创新运用水平,让企业能够在积累的是市场经济环境中时刻保持高度的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利用知识管理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1.理念创新

在使用知识来指导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企业的创新方式会受到创新人员的个人思想作用影响,所以说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在思想理念上进行创新。当前是知识经济的大环境,知识在企业资源要素中已经成为了最重要地位的因素,这已经超越了过去劳动力、土地等因素在企业中的作用。企业的管理创新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注重知识的收集和利用,转变自身的管理思想,建立起更加专业的管理团队,认真学习好知识管理的理念,用服务的思想来指导管理。企业首先就是完整的团队,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共同为整体的发展进行着合作和努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企业的管理理念需要在企业的发展中进行理念上到额创新,尤其是咋知识经济时代。同时,知识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愈加丰富,提升企业的创新管理学习意识,加强企业的知识整理与创新,及时进行创新型应用能够帮助企业保持先进性,保障长期的创新能力。还有,企业的管理理念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也能够在思想上保证整体的一致性,企业在管理中要对员工保持足够的人文关怀,管理并不是简单的监控,是以服务者的角色进行工作,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感受到企业在管理思想上的创新和企业的人文关怀思想。

2.文化创新

企业的文化环境也是体现企业整体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企业整体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在生产力中也是重要的推动要素之一,这意味着企业对知识的学习、分享和创新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一部分。通过把每个员工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有机整合,组合成系统化的知识框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所以说要想在企业管理上有所创新,就需要充分解放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管理者的理念,通过对知识进行充分的创新和应用来营造属于企业自身的文化环境,让企业文化在生产管理中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员工建立起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念,实现以知识来指导企业的文化管理。

3.方式创新

在过去的工业生产时期,企业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对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销售,但是到了当前的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时期,企业的管理已经不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每个人的主观能力和经验都可以极大地提升企业整体的生产力。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就是一个让知识能够和现代技术进行融合的过程,在利用知识管理来提升管理创新的工作中,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需要具备对信息的收集和运用水平,创新企业的管理方式,加强企业员工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水平。

三、总结

总的来说,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中的新方向,利用知识管理来创新企业的传统管理,需要企业积极寻找新的管理模式,在理念、文化和管理方式上进行丰富的改进和应用,让创新力来推动企业的发展,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内中持续具备有力的竞争性。

参考文献:

[1] 常荔, 邹珊刚. 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J]. 科研管理, 2000, 21(2):1000-2995.

[2] 左美云, 许珂, 陈禹.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框架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 2003, (5):69-76.

篇4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贡献,机械制造作为支柱型产业,在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其作用及意义更是尤为凸显。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背景下,制造企业的技术要求与管理要求都在不断提高,甚至已成为企业实力的衡量标准。基于此,本次研究以当前制造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如何开展现代管理展开探讨,具体如下。

一、机械制造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意义

机械制造企业所制造的产品被广泛应用到农业、工业、交通、医疗甚至国防军工等建设中,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械制造企业对于我国发展的支柱型作用。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其管理模式起到关键作用。虽然我国机械制造的规模及水平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仍较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受到长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形势,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现代化改革。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企业还需要提升生产工艺,引入先进的制造技术与设备材料,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提升企业效益,带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稳步向前。

二、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成本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中的成本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正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以说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我国传统的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局限了成本管理的思维,仅仅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加以重视,往往忽视了前期考察、设计、后期销售及维护的费用管理,这就导致成本管理存在较大漏洞,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因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致使成本管理不管是在制度落实还是考核上都有严重矛盾。此外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管理体系都导致传统的成本管理水平较低,急需改革。应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有效掌控企业经济命脉。

2.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机制不够灵活

虽然我国经济模式已经向市场经济转型多年,但因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部分企业管理手段仍是采用以往的方式,这样直接导致了管理方法不能和时代接轨。虽然有一些企业发现管理技术方式的弊端,及时引入了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管理,但也多为单项管理,不能实现全面系统的资源优化管理,也就难以满足新时期企业管理与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机械制造企业应及时更新管理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当前市场环境多变,竞争激烈,对于机械产品包括功能、外观等方面都有着较高要求。这也就需要企业能够对于当前科技信息,有着更为敏锐的洞察力,掌握当前市场需求,以此实施有效的人员、设备及生产管理。以往企业在进行管理时,如果遇到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先进行请示当获得上级批准后,再进行协调,但这一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日常生产。现代化的管理需要改变此种方式,要构建一套能够对问题及时采取解决的灵活管理模式。以市场作为管理向导,充分满足客户要求,以适应当前多变的市场环境。

3.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存在老少更替时间相对较长的情况,而老管理人员经历了长时间的计划经济时代,其管理理念一时间很难转变,缺少现代化管理专业知识。而年轻的管理人员虽然对现代化管理理论有一定基础的掌握,但受其工作经验影响,其管理经验不足,在管理中的沟通协调能力也引起受到限制,最终造成了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管理能力都不统一,是管理水平总体得不到提高。

三、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1.加强成本管理

受以往经济模式的影响,传统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都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环境,而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能够完美适应是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我们在现代化管理革新中可充分利用“他山之石”,引入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在成本管理的革新中,首先要剔除以往的管理理念,坚持经济效益与技术有机结合,强调整体、重视细节。在新成本管理模式构建期间,必须强调外延和内涵的有机结合,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再者就是要强化核算成本工作,强化核算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最后还要充分调动全体参与进成本管理革新之中,可通过建立与奖励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促进人员参与,带动成本管理的革新。

2.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与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进行管理革新,在使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能够有灵敏的应变能力。基于上述革新要求,我们可以采用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方式提升管理效率,计算机技术如今已经被应用在多个行业的管理中,通过实践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技不但可有效提升管理水平,还能强化成本管理,加强监督控制,真正做到了整体的全方位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包括从市场调查一直到售后服务的整体中,并引入数控加工技术,打造高精密的机械制造品牌。将信息技术加入到现代化管理中,不仅管理方式会发生改变,管理意识也会不断强化,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强化管理人才培养

管理人员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因此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是机械制造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保障,企业必须高度认识现代化管理的作用,增加管理人员培训的资金投入,组织培训与人才交流,缩短新老管理者的交替时间,构建一支可以满足现代化管理需求的专业管理团队,以具备扎实专业能力的管理人员,来确保现代化管理的执行力度,增加应变能力,促进企业发展。

四、结束语

机械制造企业如果要想在今天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障持续发展,就必须使企业具备良好技术水平和管理实效。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使得传统管理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今天的发展局势,因此对管理模式开展现代化改造的意义重大。在管理实际操作中,我们必须强化管理人才的能力培训,增强其职业知识与管理知识,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并将现代信息技术加入其中,力求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周国虎.浅析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如何实现规范化[J].企业技术开发,2012(05)

[2]司徒渝.基于创新体系的德阳装备制造业生产型信息化平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11)

[3]冯伟兴.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5)

篇5

1.我国油企设备管理现状

石油行业拥有大量的钻探、采油、集输、炼化等机械设备,由于其设备大多在野外作业,给油企的设备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随着近年来我国的石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压力的加大,石油设备的工作能力和性能要有巨大的提高,同时也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设备和新技术所带来的新问题,传统的维修型设备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我国长期存在的设备超期服役现象严重,设备效能严重透支,以及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设备整体技术状况明显下降等问题一直广泛存在,这些都迫切要求企业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的工作质量。

2.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由于石油行业属于垄断行业,具有利润高、补贴高、效率低等特点。我国石油行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受各种体制和情况的制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完备的管理机构。许多石油企业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清单、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造成设备使用率低,设备管理工作效率低。由于在石油生产的过程中,生产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这使得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特别是缺乏完备的管理机构,常常出现某些设备没有专人负责,出现问题之后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

2)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脱节。我国石油企业设备的保养制度不完善,没有将设备保养的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导致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和保养人员相互推卸责任。设备的保养没有与设备使用相结合,在日常维护保养中,过分注重设备的卫生和,对清洗校正等工作重视不够,保养工作不能有效保持设备的使用性能。

3)设备故障的发现和处理能力较弱。由于故障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相关学科和理论知识众多,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石油行业设备管理中对设备故障的发现和处理能力较弱。目前,我国油企的故障诊断设备严重不足,机械设备往往发生严重故障甚至是造成设备人员伤亡后才能引起注意。另一方面,当故障发生之后,企业的故障处理能力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进口设备,由于国内配件市场的不规范,以及企业故障处理能力有限,一旦出现故障,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4)缺少设备管理专门人才。我国石油企业过去的设备管理,都是由企业设备处或者维修部门兼管,缺少专门的设备管理人才,特别是对于一些引进的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经验严重不足。企业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企业的相关培训课程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设备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设备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

企业设备的管理工作,是指从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直至报废的管理过程。它是集技术、经济、业务三方面技术一体的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采用各种手段对企业现有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保证设备能够高效、安全、经济和长寿命的运行,从而确保企业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石油行业市场竞争的逐步激烈以及企业对生产效率提高的新要求,石油企业设备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将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实际经济效益。同时设备管理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企业生产工作能够正常进行,企业效益可以实现的基础。

三、石油企业设备常见故障及其后果

石油行业所拥有大量机械设备常常会出现以下四种故障:

1.破坏性故障,如:断裂、塑性形变、开裂等

2.退化性故障,如:老化、磨损、变质等

3.失调性故障,如:堵塞、漏油、压力过高等

4.功能性故障,如:功能失效,性能衰退等

它们都严重影响着设备的正常运作,有的甚至可能引起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具体来说,它们可以导致以下四类后果:

1.隐蔽性故障后果。隐蔽性故障对设备运作没有直接的影响,却是造成多种严重性事故的潜在危险。

2.安全性后果。由于设备存在的故障会导致人员伤亡,如钻井井喷等,也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油轮或输油管道泄露等。

3.使用性后果。指故障直接影响石油企业的产量和效益。

4.非实用性后果。造成这一类后果的故障,既不影响生产安全也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只增加企业在维修是的费用。

四、提高我国油企设备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

建立并完善石油企业设备管理制度,实行有章可依,责任到人,对企业设备进行有效地管理,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限,采用多种手段发挥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完善设备档案资料和各种记录资料,制定各种检查制度,实施量化考核标准。

2.完善设备保养和维护制度,保证设备使用性能

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的质量决定的。这是由于任何机械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产生某些故障,而保养工作的好坏是影响设备故障出现频率和严重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提高设备故障诊断能力,及时发现问题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对设备故障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转变的重要形式,是设备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故障设备进行诊断的技术应用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一是通过与机修部门进行合作,对设备状态进行检验分析,对设备结构进行探伤检测,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障设备有效运行:二是通过自备的诊断仪器实施诊断。

4.加强设备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篇6

关键词 制造业 成本管理 供应链管理

一、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无疑给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形成了冲击。具体而言,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点:

(一)制造企业外部环境方面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企业生存和生产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90年代初以来,在制造业的管理领域涌现出一批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思想。比如精益生产、再造工程、敏捷制造、供应链管理概念以及大规模定制生产等,诸多新概念以及新的管理思想的出现,改变了企业管理者的传统观念。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也从另一个角度改变了制造业企业的生存环境,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劳动手段,节约了劳动力。准确和及时的信息以及知识的投资,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在降低制造业企业库存量,节能减排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价值;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管理思想,为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挑战。

(二)制造业企业内部因素方面

制造业企业内部因素对其成本管理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是制造业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二是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这两者的变化为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1.制造业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国际化的机遇与国际化的竞争相伴而生,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制造业企业不断改善自我运营机制以期以有限的资源满足足够的需求。诸多制造企业对企业运营的很多方面正逐步引入信息技术,然而企业的绩效并未呈现大幅度提升,这主要是由于制造业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信息化,而只不过是将手工方式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引入要求一种新的运营方式,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集成的方式被逐渐引入并实施。集成方式不仅是数据、生产过程的集成,同时也是企业内部经济思想、价值观的集成。这种生产模式的出现对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按照企业未来的经营目标以及顾客的需求导向重新设计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2.制造业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战略即根据环境对企业运营系统的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经营体系的现状,确定各项生产经营决策。在该经济战略下,成本、质量、柔性、速度以及服务等绩效方面成为关注的重点,制造业企业在这些方面应当能够居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是具有比较优势才能够生存。另外,企业职工素质、技术水平、资金以及其他资源等必须相互协调。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给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契机。

二、加强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

新时期为了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运营体制的变化,必须探索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成本管理的模式,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大方面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一)内部方面

1.适时生产系统的引入

制造业企业通过引入适时生产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在适时生产系统下,其主要控制结构的内涵为:该制度下,持有少量存货甚至是“零库存”是其显著特征。该制度要求企业在供应生产所需原材料、外购零件时能够具有及时性,可以及时交付使用,而不需要另外建立仓库用来储备原材料和外购零件。适时生产系统要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主要是以下两点着手的:一是存货管理方面;二是存货的制造过程。而这又可以进一步从三个角度考虑:第一,企业的订货方式批次多、数量少,而且与供应商的关系融洽,从而有利于材料的供求实时性;第二,在检查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时间耗费上应当尽量降低至零,这就给前道工序半成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百分之百的合格;第三,存货的在库时间以及等待时间降低至零。

该模式具体的控制方法即:在整个制造过程中通过缩短生产过程的衔接时间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控制,实现高度平准化的生产并尽量降低批量规模。通过该方法,降低企业在产品的平均库存量,缩短生产与交货之间的时间间隔。

2.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型的应用

集成成本管理模式突出强调企业供应链的集成管理以及对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同,使企业的事务处理、作业管理以及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并实现系统化运行,通过整合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而使企业内部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实现协作,从长远利益和战略的高度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式强调市场导向的导向作用,从而实现对企业成本的动态管理。

3.产品集中化管理

产品的集中化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败。比如,对于企业的同类产品,可以通过集中生产的方式,降低平均固定资产成本以及平均综合运输费用、管理费用等实现成本的降低。

4.利用比较优势

企业可以利用比较优势降低自身的成本。比如对于企业的某个组件,可以通过内部自己生产,也可以通过利用外部企业委托加工。如果企业资产组件成本较高,则应当考虑委托他人加工,或者到原料产地进行生产。利用不同企业、不同产地的比较优势,降低企业的成本。

(二)企业外部方面

通过借助价值链战略联盟,从而实现对企业的外部成本管理。

所谓价值链战略联盟指的是在新经济条件下,多家企业所建立的动态的战略联盟,该联盟主要目标在于实现共同利益,赢得竞争并提升整体核心竞争能力,其运行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其构建过程中以某企业为核心,借助信息技术从而实现作业链的衔接。

功能—价格—质量权衡是在价值链战略联盟中一个重要的成本管理方法。功能—价格—质量权衡的内涵在于当供应商确定客户企业定制部件的生产成本将超过其目标成本时,该企业进行降低成本的唯一方法则是采取客户企业所可以接纳的方法放松定制部件的功能、质量,即从所定制部件和原料的功能、价格以及质量三者之间实现权衡。供应商一旦找出产品规格的可放松点,则会邀请客户企业委派人员参与联席会议,提出企业对规格说明书的修改方面,并尽力获取客户企业的批准。该模式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流程在于首先确定产品的基本功能以及目标成本,然后对产品进行试制,并将试制成本和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倘若最终试制成本在企业的可以接受范围之内,将进行可靠性测试,通过检验即可进行批量生产,反之,则重复以上过程。

篇7

引言

企业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项目,并且企业管理涉及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范围非常广,所以,企业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摆脱市场经济体制的束缚。并且大多数企业领导阶层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导致企业的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并分别从市场营销、技术管理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实施战略管理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所以,必要的战略战术对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企业首先要从自身出发,并为求得长期发展必须要制定长远的战略战术,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挑战。所以,首先企业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并根据目标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大规模整顿,便于更好的实现协调统一管理[1]。并且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任务,是确保企业自身发展与环境相适应,才能充分的将管理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因此,企业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监督管理措施和绩效评价机制,并督促领导加强管理措施的可实施性,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实施战略管理不仅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还需要管理人员的配合,才能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实现管理目标。所以,还要加强并充实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因此,必须要定期组织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思想教育学习,才能又好又快的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并进一步端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战略,还需要了解基本的市场动向和和市场规律,并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同时还要将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管理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才能保证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良性发展。

二、加强市场营销管理

市场营销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取决于市场营销管理水平,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视和认识,才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企业战略战术的制定必须要通过市场营销管理,才能更好地落实到实际应用中。所以,市场营销管理是站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管理的,并且只有将市场营销管理与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营销管理的目的和价值[2]。

市场营销不同于促销,市场营销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因此,市场营销所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例如:市场营销研究、市场定位、新产品开发及产品的售后服务等内容都属于市场营销范畴。可见,市场营销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企业首先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营销管理团队,并将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帮助管理人员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提高自我学习、自我监督能力。此外,还要相应的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便于及时的掌握市场动向和企业的管理现状。

三、加强技术创新管理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进步的前提,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因此,加强技术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并且目前企业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竞争上,而产品竞争主要体现在创新技术和创新意识上,所以,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要面向市场,才能充分的发挥创新的功能价值。此外,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必须要保障科学技术的先进性,才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企业为了提高技术创新管理水平,必须要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并加强技术开发团队建设,此外,还要引进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才能加快创新管理速度。同时,还可以把市场营销管理与技术创新管理相结合,才能实现企业的“里应外合”,并且技术创新管理必须要依托市场营销管理为基础,才能提高产品研发的准确性,便于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3]。

技术创新方面,必须要明确产品的功能,并制定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和技术创新管理规章制度,避免盲目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还可以建立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机制,通过培养专业对口的创新技术研究人员,为企业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企业管理包括组织、计划、监督、指挥等各方面内容,所以,管理内容比较繁琐,因此,必须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才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一直以来,企业内部管理都存在较大的漏洞,主要原因是因为内部管理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所以,管理难度大。并且企业内部管理通常会遗留许多陈旧的疑难杂症,所以,大多数企业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内部管理上,从而导致“以少积多”,最终“由量的积累变成质的变化”,造成企业的成本上升、产品质量低劣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企业最终失去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要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并重视创新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此外,还要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并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特点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并突出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扩大内部管理的影响力。同时,还要做好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并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才能为企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五、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

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员工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直接和企业的发展水平挂钩,所以,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企业必须有针对性的制定“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例如: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文艺活动、组织员工集体旅游、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会倾听员工心里的声音,善于借鉴和采纳员工的意见和建议[4]。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作积极性。此外,还要实行奖惩机制和优秀员工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更好地起到激励作用。因此,只有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的实现管理的协调与统一。

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还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才能改善目前企业管理不容乐观的发展现状。并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还会不断增加,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总的来说,企业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项目,所以必须要详细的了解市场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才能为企业构建更宽、更广、更高的发展空间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志平.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与实践[J].东北财经大学,2012-06-01

[2]刘翠玲.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根本[J].现代商业,2013年06期

[3]汤吉军,陈俊龙.计划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功能的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2年08期

篇8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个环境既指企业外部环境,也包括内部环境。企业要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就需要设立自己的企业管理体系,其中组织管理就是重要的一部分。组织管理,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职位、明确权责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企业组织管理结构是企业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以求有效、合理地把组织成员组织起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协同努力。组织结构是企业资源和权力分配的载体,它在人的能动行为下,通过信息?鞯荩?承载着企业的业务流动,推动或者阻碍企业使命的进程。

一、企业组织管理结构的重要性

适合的组织管理结构使组织能发挥正常的功能,事实证明企业的规模越大对组织管理结构越依赖。

(一)适合的组织管理结构有助于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沟通

一个企业的工作效率是否高效快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成员间的沟通是否畅通有效,因为有效的沟通可以使成员间的分工与协作都处在高效状态。而组织成员间的沟通取决于组织的状况,企业的信息传递不畅,或者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工作效率低下,就会导致决策缓慢,决策错误。而这种情形出现的原因就是组织结构设立不合理,部门分工不合适,管理幅度过宽,管理层次过多,人为导致企业信息传递不到位,延误了企业作出决策的最佳时机。现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谁先得到信息谁就会占有先机。

(二)合适的组织管理结构有助于企业战略决策的准确实施

战略是企业发展的蓝图和宗旨,是企业使命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企业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和要求取得的成果的具体化。企业的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伴随有相应的战略指引企业的发展。一旦企业选定了战略,企业的组织机构随之要进行相应地调整,以具备作为支撑战略实施的基本的战略目标分解机构。适应战略要求的组织机构,才能为企业战略的实施、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前提。

(三)合适的组织管理结构有助于企业人才的选拔、培养、吸收、任用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组织的框架,适合的组织机构可以使企业中的人员有归属感,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组织成员对组织做贡献的欲望,促进组织人员的创新能力,有利于组织成员发挥最大效用,使组织工作效率高,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现阶段企业组织管理机构的主要使用形式

企业是一个整体,合理的组织结构应该是一个从上到下纵向领导的系统;也是各部门、各环节横向密切配合的系统,这样才可以使企业组织管理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自身的发展使组织管理结构也在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早最简单的组织结构形式是直线式组织结构,企业实行垂直直线领导,上下级关系明确,命令传达迅速,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小,技术比较简单的企业。第二种是职能制组织结构,起源于本世纪初法约尔在其经营的煤矿公司担任总经理室所建立的组织结构形式。企业以职能部门划分工作任务,减轻了直线管理者的负担。适用于中小型的、产品品种比较单一,生产技术发展较慢外部环境较稳的企业。第三种是直线职能制,它综合了直线制和职能制的优点,既保持了企业的直线领导又兼顾了专业管理,为许多企业所使用。第四种是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最初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它适用于产品多元化,市场多变化的大型企业。它的特点是企业统一政策,分权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各事业部的积极性。这种组织管理形式现在普遍使用在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美国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福特公司,我国的美的、长安集团等就在使用这种结构。第五种是矩阵制组织结构,它是美国一些大公司执行宇宙计划是产生的一种组织管理结构,它适用于协作性和复杂性都强的大型组织。它的优势是既保留了原有的智能部室,又成立了许多项目小组。各部门的人员聚在一起集中做项目,集中管理效率更高。目前ABB、杜邦公司、雀巢等公司都是用这种组织结构。现在社会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有许多新兴技术企业开始使用网络结构组织。

三、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管理结构的因素

(一)根据企业组织结构自身的要求

企业无论选择哪种组织结构形式,都要满足组织结构基本的要求,这样才能实现组织结构的基本功能。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要满足以下一些最低要求。(1)清晰性:即组织中的每一个管理部门、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位管理人员,都需要了解他属于哪里、处于什么地位。同时他们也需要了解应该到哪里去取得所需要的信息、协作或决定以及如何才能够取得。(2)经济性:组织结构使是帮助企业实现管理作用,管理费用越高,就说明企业的管理人员多,沟通成本高,不利于企业发展。(3)愿景的方向:组织愿景的方向使得组织结构应该能够对个人和各个部门的愿景提供指引,把它们引向取得绩效的方向。(4)理解个人任务和共同任务:一个组织应该使每个人都理解自身的任务。(5)决策:组织结构应该强化企业决策,而不是阻碍企业决策的形成和推进。(6)稳定性和适应性:一个组织需要足够的稳定性,才能使组织中的每一个员工了解企业各部门和自身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使每一个员工在能适应这个稳定的工作环境。(7)永存性和自我更新:组织结构应该帮助每一个人在他所担负的每一个职位上能够得到学习和发展。企业之所以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机构是为了工作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企业利润最大。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则可以保证人知其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管理层级少了,管理幅度变大,各部门形成良性循环,沟通成本降低,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根据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

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都必须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今社会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因素有:

1.知识经济的诞生。信息技术的革命,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美国的微软企业就是知识经济的典型代表,它是一家跨国电脑科技公司,以研发制造出售电脑软件为主,2014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104位。以互联网为标准的全球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以移动互联为主要内容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层出不穷,以我国为例,在2014年全国互联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快递业务量增长51.9%。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生产不再局限在一个地区或国家,企业全世界范围寻求最合适的生产地区,最好的配件,最低的生产成本,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些新技术新变化导致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出现了新的形式。

2.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在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实现了第一产业比重低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低于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我国也是一样,从2011年至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见下图)。每一次产业调整都有企业要变化,这都要涉及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

3.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2016年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中提出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等,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激活存量,着力补齐短板,加快绿色发展,发展实体经济。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使得企业必须调整战略目标或规模,从而影响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

(三)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也要求企业组织作出必然适当的调整

1.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来选择企业的组织结构。由于组织结构在企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企业所有战略意义上的变革,都必须首先从组织结构开始。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要与时俱进,高瞻远瞩,企业既要适应当前的竞争环境,还要确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适应战略要求的组织结构是战略的实施及组织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调整战略经营方向,增加新业务范围,消减亏损业务,增强核心业务范围,或者改变运营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等,这些战略变化都需要相对应的组织模式的改变。在企业战略调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增加新的部门,撤销一些部门,合并一些部门,改变原有部门的工作职责,导致原有的组织结构变化。这是企业重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我国大多企业的转型主要是属于企业战略转型,比如我们熟知的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自1996年成立以来的17年间,在汽车市场长期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的发展,这与其在初创期,成长期到发展壮大期及转型增长期四个不同的?l展阶段对自身的战略作出正确的选择是分不开的。开始企业实行集中生产微车和发动机的发展战略;2001-2005年实行微车发展、轿车为主的发展战略;2006―2009年坚持以微为本,“以轿为主,发展商用,进军服务,开拓海外”的发展战略;2010年至今,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国际一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2.根据企业自身的规模来选择组织结构。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组织机构的层级越多,管理幅度越宽,信息的传递与反馈越慢,管理效率越低,管理风险越高;企业规模越小,组织机构层级越少,管理效率越高,决策越快。组织结构也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不断的调整企业规模,不停地调整组织模式以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企业越发展壮大,企业的管理人员越来越多,管理部门越来越多,部门之间职责重叠,大企业病也凸显出来,企业机构庞大,办事流程复杂,互相推诿,办事效率低下,人员工作热情不高,怨声载道,比如有些施工单位盖一个项目章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买普通办公用品需要两个月时间。企业规模越大,需要花费在组织内部协调的事情和时间就越多,所以企业要随着规模的变化及时选择适合的组织结构。美的集团的组织结构就是随企业的规模变化而变化的典型例子。从1980年开始生产美的电风扇使用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到1997年企业规模扩大,开始生产电饭煲,饮水机等产品,使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并成立了五个事业部。到2001年美的又一次扩大企业规模进军房地产等不相干行业,再一次改革了原有的组织结构,每一次企业组织结构改革都给美的集团带来了丰富的效益。随着美的集团生产规模的每一次扩大,原有的组织结构都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所以,美的集团每一次的企业规模扩大都调整了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与之相适应,保证了每一次改革的成功。

3.从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来选择组织结构。我们通常把企业的成长分为:企业的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般而言,企业刚刚成立是企业的初生期,一般选择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到成熟期一般由于规模变大,企业一般选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方便信息的沟通,到了衰退期一般都需要组织变革,剔除利润低的产品,改换其他工艺或产品。全球信息化的建设导致组织结构趋于虚拟化,柔性化。现在大家所熟知的组织管理结构大多是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无论是哪一种企业组织管理结构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例如事业部制,目前已成为大型企业、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它的不足是内部机构重复,使机构庞大,人员编制过大。此外,由于各事业部在产品和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经营独立性,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各事业部之间协调困难。矩阵制,这种结构的最大缺点是双重领导,容易发生推委扯皮现象,造成组织混乱,同时这样结构对项目负责人的要求较高,一般人难以胜任。所以需要根据本企业的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结合各类组织结构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组织管理结构,并不断创新。

4.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员技术力量来选择调整企业组织管理结构。由于科技进步,企业改革生产方式,实行技术改造,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这都要求企业对技术、生产、营销等部门进行调整。现今有些企业采用自动化生产技术,减少了操作人员,有的车间不见一个工人,但是它却增加了技术维护人员。互联网的普及,有很多企业开通线上销售,有些企业开始智能生产。总之,技术的进步,导致配备人员条件的变化,如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等。而这些管理条件的变化,都要求企业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

篇9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培养富有实践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人才越来越重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基本工程技能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创新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关键环节。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加大了与企业合作的力度,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而设置专业,与企业合作,从企业引进人才走进校园授课,为企业输送人才。近年来我们高职高专院校课堂中多了企业人员的讲授课程。也因此,学校要与企业共同构建教学管理制度与评价方式。与企业建立教学管理是教学的中心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与企业建立教学管理制度

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有高度结构化,教学计划统一,课程有严密的层次划分及先后顺序,以必修制为主要形式,课程修习以学时、学年为计量单位,每读完一个学年允许升一级的特点。其主要优点是管理简便,能保证学生达到基本的培养规格 ,适合于计划经济体制对人才培养、分配与使用的需求。其缺点是结构刚性,培养规格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现在校企合作的开展,也让我们从新思考和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和企业沟通,共同制定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其企业管理质量的评价模式研究中,提出企业的管理质量的好坏是由构成企业管理质量评价模式的12个因素所处的状态及相互间的匹配度决定的。我们认为,企业管理质量因素所处的状态背后的共同影响因素与企业的制度能力密切相关。然而如何量化和评价企业制 度能力的高低依然缺乏相应的研究成果,与企业共同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主要优点是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课程,通过自主的选课机制形成富有个性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多学科渗透结合的文化素质,便于学校因材施教, 有利于宽口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养规格的多样化,能够较好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各种需求。但是,学分制对学校的管理水平、管理硬件以及社会环境要求较高,如果运用不当或配套条件不到位, 易产生一些问题。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共同探讨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要瞄准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科学规律,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和模式, 改变“制度淡化、管理弱化、手段老化”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以管理措施、方法和手段创新为主的教学管理转变为以制度和机制创新为主的教学管理,从以行政为主的教学管理转变为行政与学术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从少数部门的教学管理转变为全员参与的教学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二、与企业建立教学评价方式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一套适用于工学结合理念的教学质量管理、运行、监控和评价系统,创新和构建一个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到内涵提升阶段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破解的首要问题。

篇10

优质服务是物业管理企业的重要产品,是物业管理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决定着受众对企业的感观和态度。要想获得业主和社会大众的好评,获得广泛的知名度和赞誉,在物业同行中挤身前列,在竞争大潮中勇立潮头,那么,物业管理企业为业主和社会大众提供物业优质服务则成为必然。

一、当前我国物业管理企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目前国内相关物业法相当不健全,无法可依的现象难以避免,不利于物业管理职权的行使,同时也不利于全国统一的物业管理市场的形成,物业管理运作中有许多法律争议和隐患。(2)物业商品消费观念淡薄、收费难。因地缘经济发展的问题,居民对物业管理的商品消费观念比较淡薄,尤其是在较不发达、较边远地区,一些业主希望得到最好的物业管理但只愿意付出非常少的管理费,更有一些业主对物业管理问题知之甚少,甚至不清楚自己与物业公司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继而导致收费难成了目前物业管理公司最头疼的问题,使很多地区普通居民住宅的物业管理较长时间入不敷出。(3)物业服务内容透明度不高。有的物业公司不能及时公开所收费用的用途及出处。物业公司应在将公共收费,如为公共的保安、保洁、保修、保绿等方面的收费都应公开,物业管理企业服务尽量做到明码标价,服务工作阳光化,以免造成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不应有的误解。(4)物业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管路服务不到位。由于物业管理是一个较新兴行业,目前尚未建立起较完善的行业管理标准和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从业人员良秀不全。

二、提高物业管理企业服务品质的对策

(1)完善法律制度,依法办事。提升物业管理法规的层次和效力,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法规体系。就物业管理的目的、基本原则、物业管理法律关系(含主体的权利义务)、物业管理企业及业务范围、监管体制和物业管理法的适用范围等原则性内容加以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协调,尽量摒弃狭隘的部门利益,避免法规之间的重复、冲突,以实现法规的体系化,促进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和谐。(2)提高物业管理服务商品消费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业管理公司与其它企业一样,其经营以盈利为目的,不能长期亏本经营。因此,社会要加大物业管理服务的商品消费观念宣传教育,只有居民提高物业管理的商品消费观念,加之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的努力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物业企业的服务品质才能提高,物业企业的经营运作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健康、迅速的发展。(3)定期向业主公开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及时公布本单位经价格确认的各项收费标准,主动接受业主的查询和监督。公开物业管理的服务项目和标准,使业主对物业公司可以实行有效的监督,提高服务的透明度。(4)提高物业管理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企业成败,人才是关键。经过专业化系统培训的物业管理人员走上物业管理岗位,能够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各专业公司规范化的工作,并最终使物业管理企业真正成为千家万户信任、依赖的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整体行业。因此,要求物业管理企业首先要搞好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这方面可以按照ISO 9000标准,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工作标准和服务程序,明确规定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能、每一类工作的操作步骤、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由“人治”变为“法治”,让每一个员工工作都有章可循,才能确保工作质量,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篇11

1 引言

七十年代初期,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重视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1996年起草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简称OHSAS18001。

2001年颁布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和2002年颁布实施的《安全生产法》都提出了以人为本,重视安全、重视职工健康的企业管理要求。目的是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及职工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2 建设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意义

(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是为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必要条件。

(2)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可以促使企业职业职工健康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

(3)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可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和意外损失,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 石化企业建设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石化企业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连续作业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要使用的原材料或辅助材料有许多为高毒物料,如苯、甲苯、氰化钠、硫化氢等,作业人员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多发。因此要做好职业健康管理,杜绝和减少职业健康事故发生。

4 建设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步骤

(1) 领导决策

组织建立体系需要领导者的决策,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决策。只有在最高管理者认识到建立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组织才有可能在其决策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2)成立工作组

当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作出建设体系的决策后,首先要从组织上落实和保证决策的贯彻实施。为此,组织通常需要成立一个工作组负责建立体系。工作组成员一般来自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他们将成为组织今后体系运行的骨干力量。工作组组长最好是将来的管理者代表,或者是管理者代表之一。

(3)人员培训

在工作组开展工作之前,工作组成员应接受有关体系的标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未来拟承担组织内部的体系审核工作职责的内部审核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4)初始状态评审

初始状态评审是建立体系的基础。组织可建立一个评审组承担初始状态评审工作。 评审组可由组织的员工组成,也可聘请组织外部的咨询人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5)体系策划与设计

体系策划阶段主要是依据初始状态评审的结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确定组织的机构和职责,筹划各种运行程序等

(6)体系文件编制

由于体系具有文件化管理的特征,编制体系文件是组织实施GB/T 28001,建立并保持体系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组织实现预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评价和改进体系,实现持续改进和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依据和见证。体系文件还需要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定期、不定期的评审和修改,以确保其完善和持续有效。

(7)体系试运行

体系试运行与正式运行并无本质区别,两者都是按所建立的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规程等的要求,整体协调运行。

(8)内部审核是体系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组织应当具备了检验体系是否符合GB/T 28001要求的条件,应开展内部审核。

(9)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体系整体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代表应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供最高管理者评审。最高管理者应对试行阶段的体系整体状态做出全面的评判,对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依据管理评审的结论,可以对是否需要调整、修改体系做出决定,也可以作出是否实施第三方认证的决定。

5 运行要求

(1)强调决策层的作用

由于职业健康在公司中处于重要的特殊地位,其影响范围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和全部财产安全,企业的法人代表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因而要亲自抓。

篇12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21世纪以来,国家处在转型期间,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变化,需要加强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才能更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目前,对于企业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高低不同,那么他们的工作能力、个人素质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都相差比较大,所以在企业当中进行相关的政治工作是使所有工人融入这个大集体的重要办法之一。笔者主要是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一、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政工师的重要性

政工师和军队中的政委有着一样的作用,指导员工工作思想的职能是他们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员工的觉悟是其思想工作的目标,而不是引导员工对自身追求的利益上给予放弃,帮助员工更好的进行自我的认识,将员工的工作热情要积极的进行调动,而且,对员工进行团结,一起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对人们本身想要的物质,教会员工怎样去追求,在看待问题时引导员工从正确的方向出发,进而,对员工和企业二者互相共赢的目的上予以实现。在企业管理当中,政工师先进的思想观念被他们所掌握,利用和员工之间的互相沟通,对员工的思想觉悟上能够进行改善与提升,不是帮助员工将他们的工资水平提升上来是政工师的重要职能所在,这种职能在企业的经营中是不存在的,只是对员工的思想素质上具有的促进作用,帮助员工对自身的价值上进行认知,帮助员工将正确的世界观树立起来是其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其中还涉及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进行的改造,为员工争取或者实现为更多利益进行创造的目的上予以实现。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政工师具备引导性的功能,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引导,对员工的思想进行引导,而且,对企业以后的发展方向上能够正确的进行引导,所以,对政工师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上进行引导,是企业在发展中需要重视起来的问题,在对企业本身影响力进行提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企业政工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政治工作管理模式的落后

由于一些企业过于追求经济以及效益,致使政治工作受到忽略,一些专业的从政工作者因此也丧失了价值,不得不进人别的行业。现在一些企业内部,专业的政治工作管理者已经很少或者没有了,其工作可能由其他部门或者兼职来做。更有甚者,由于企业根本没有政治工作的部门,其兼职者就没有工资,工作人员积极性得不到保证的同时,实际工作可能也做得不尽人意。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政治工作的展开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政工管理在企业中不受重视

企业者企业管理者面对这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来自企业自身盈利亏损情况的压力,来自于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渐融合,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外先进的企业不断涌入国内,抢占市场,我国企业在不得不承受这样的剧烈冲击的情况下,还必须需求不断生存和发展的道路,这也就迫使企业管理者将自己的中心偏向于企业的盈利性经营管理活动中去,而对于企业政工管理工作这一类非直接性盈利的工作就会有一定的忽视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国企业的私有化程度提高,许多中小型私营企业并没有收到党的熏陶和管理,在政工管理方面就缺乏相应的意识,再加上新时代不断的思想解放,许多中小企业逐步开始引入国外的经营理念,盲目崇外,导致对于原有的政工管理工作更是置之不顾,好不重视。

(三)缺乏必要的继续教育

目前,在企业的政工给队伍建设过程中,政工干部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计算机知识、英语知识以及一些法律知识等。为了能够提高企业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这就要对企业的政工队伍进行相关的继续教育,最终使得企业的政工队伍建设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

(四)缺乏规范恰当的管理制度

在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管理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的情况下,很多大型企业即使建有完备的内部制度,但大多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与执行,中小企业则往往缺乏明确且制度化的内部规章。制度设立了而未执行等同于虚设,缺乏制度建设则造成政工管理工作缺乏规范的引导。政工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需要相应的制度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应的制衡,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政工管理制度,使政工管理工作有章可依,才能打开工管理工作有条有理的规范局面。企业必须把政工管理深入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当中去,当前企业因为没有完善的制度与及时的执行,因而无法实现政工管理工作的有机联系与全员共鸣。

三、实现政工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一)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新形式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昭示着政工管理模式不可能万层不变,在信息变换紧跟时代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模式的及时创新。如果管理模式与当前企业员工的意识不匹配,不仅会使政工管理工作的管理效果大大折扣,也会给企业内部管理造成短时的脱节与混乱,影响企业整个内部管理体系的运转。政工管理模式的及时创新也是符合时展、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因此在解决了现有政工管理工作的各项问题后,也不会是一劳永逸,企业响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保证内部管理制度的时效性。

(二)企业政工队伍的创新

企业要发展,需要将企业员工强大的凝聚力建立起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即为促进这一力量形成的强大驱动力。在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时代进程中,将政工队伍建设成为学习型队伍,使每一位政工人员都成为企业知识型的员工,从而促进了企业在文化建设中逐渐地形成凝聚力,推动企业稳步发展。要将政工队伍塑造成为学习型队伍,就需要加强定期培训工作,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以促进政工人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政工人员的知识层次。在促进政工人员提高思想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促进其专业技术的学习。

(三)建立企业政工管理机制

要对于企业政工规范化管理,就需要将企业政工管理机制建立起来,以有利于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工作中,适当地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其中,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在提高了企业的文化氛围的同时,增强员工的工作效率。在对于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当中,除了要考核运功的工作业绩之外,还要将思想政治素质纳入到考核范畴,以此来作为领导选拔的参考项,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于政工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四)要拥有相应的思想创新性,创新的社会是现阶段社会

的重要特征,一旦对传统的或者原来的方式方法上一味的去追求,政工师的作用在现代企业之中是很难被发挥出来的,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通过创新体现出来的,创新教育的方法,创新思想,创新工作,如此一来,对凝聚思想的力量上才能够予以实现,进而将领导和指引思想的作用才能够予以实现,才能够摒弃传统一成不变和因循守旧的方法,对典型的事例上予以坚持,将向上奋斗的氛围营造出来,对宣传工作上予以强化,对一些科学的方法上予以采用,此外,对员工们要积极的进行引导,将更多的力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出来。企业政工师在将本身能力提升上来的同时,对善于开展工作的载体还要大胆进行应用,将具有成效、新颖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创造出来。

(五)明确相应的制度标准

企业应该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明确和保障企业中政工工作的开展。首先要解决的是政工工作部门的从属关系,规定好政治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相应的福利待遇。对于一些大型企业甚至还可以设定相应的部门以加强管理。只有明确相应制度,才会让政工人员觉得自己也是企业的一员,让他们明白他们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整个企业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带动整个政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

政工管理是否得到有效开展,关系到企业的长久发展,而管理模式的操作是否恰当则关系到政工管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往的政工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漏洞,并且由于时代因素已经与当今新环境下的企业现状难以匹配,因此,企业政工管理模式的探究与创新是当前企业发展的新话题。当前大多数事企业单位在新时期的表现为规模大、人员多,政工管理相较以往具有更大的难度,企业在研究实行具体模式时,要充分把握工作基本点,政工管理人员要随时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有序运转与外部竞争力的稳健上升。

参考文献:

[1]文琪.新时期提升企业政工管理工作水平的途径[J].金田,2014,05:361.

篇13

石油企业文化指企业在多年经营过程中归纳出一套具有独特意义的优良品行、工作氛围和价值观念。企业员工崇尚企业的优秀文化,并以此为动力,积极工作,使自己产生成就感。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具备的,只有在这种情境下,员工才能对企业产生共鸣,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在企业文化完善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广泛征集员工意见和建议,合理的确定企业文化基调。同时员工的积极参与参与,还能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大家还可以在修改过程中一起讨论,征求大多人的意见。让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心中,让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企业的最终目标成为每一个成员奋斗的动力。

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注重企业文化对员工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改善工作氛围、协调员工间的友好关系、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石油企业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让员工感到公平公正;要为自己的企业文化注入新内容,让人们感觉到时代进步;还要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能,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用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吸引员工,用企业文化留住员工。

二、精神激励

在石油企业内部,需要制定一个健全的管理考核制度。管理者可以用绩效考核来评定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同时,可以用绩效来监督员工的工作。绩效作为管理人员的一种管理手段能让员工和企业同时进步,能合理地发放工资和奖金,能充分发挥企业的团队精神,展现企业的优良文化。所以,管理人员应把绩效考核体系作为重要管理手段来不断加强和完善。

在考核石油企业的员工时,要明白个人技能,工作环境与面对的机遇等因素都影响员工的绩效。所以,在评定员工的价值时要让员工体会到自己对企业的价值。让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具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其能够为企业做出更多贡献。我们要让专业技术人员,在自己专业的项目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获得与自身价值相符的薪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可以让所有的员工意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今后工作中更加努力。以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促使每个员工展现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还可以使企业能留住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此外,企业要避免唯亲是用的情况,才能赢得人心,避免人才流失,为企业正常运行提供人才保证。

另一方面,企业要关注员工的需求变化、心理动态,及时做好员工的心理工作,创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环境。当员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上级领导要及时给予安慰与支持,必要时提供物质援助,让员工感到企业有爱心、关爱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直系领导要科学分工,根据员工的需求及时调动工作需求,充分发挥员工的技能和劳力,让员工有成就感。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满足。石油企业对员工进行合理的精神激励,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需求金字塔中,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物质满足。在物质激励方面,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设置。例如:薪酬、奖金、津贴等。管理部门要健全薪酬制度,以透明、公开为前提,满足员工物质需求,使员工在工作中积极进取。

在薪酬管理中,我们可以从目标工资制、特岗特薪制、项目工资制和市场价位工资制四个角度分析。目标工资制就是管理者根据员工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水平,对不同级别员工制定不同的目标,当员工达到指定的目标时,把薪酬做出适当调整。目标工资制能让员工明确自己的目标,能让管理者明确分配任务,能调动员工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对管理层员工和专业技术员工实行特岗特薪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石油企业的核心力量,应在特殊的岗位给予特殊的薪酬。

对高科技员工,实行项目工资制。因为高科技人员专门研究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决定未来发展项目。对于普通员工,实行市场价位工资制。在中国石油企业,普同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根据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决定员工薪酬。石油是企业的血液,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石油企业的激励机制。

为了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实行奖金分配制度。奖金分发是根据员工工作成绩进行奖金发放,是对薪酬分配进行的改革。在不同的石油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不同的奖金分配。我们可以对普通员工的超额工作给予物质奖励,可以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成果给予物质奖励,还可以对高级技术人员开发的新产品给予物质奖励。因为技术人才短缺,企业可以给予更高的奖金来留住稀缺人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