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0 10:44: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呼吸疾病及治疗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S85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55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肉牛养殖业遇到了牛群频繁地发生呼吸道疾病的情况,导致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影响到了我国肉牛养殖业的稳步与健康发展。这主要是由肉牛养殖户频繁地引进外地牛犊造成的,再加上处置外地牛犊的方法不正确,使本地牛群也受到了一定的感染,导致了互相传染的严重后果。如果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治疗与预防,其导致的后果将十分严重。
1 综合治疗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牛的呼吸道疾病会发生在奶牛、牛犊与肉牛身上,如果发现了一些与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症状,就必须及时地就医,切记乱使用药物,因为在一天的时间内,如果对多种药物的连续使用会使药物无法满足对呼吸道疾病进行治疗的浓度和剂量,进而导致治疗的效果不佳,而且还会错失治疗的最佳时间段,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使用几种药物对牛的呼吸道疾病进行同时的治疗,会使病牛承受较大的身体负担,因为病牛生病时的身体是十分虚弱的,这样的药物使用会造成巨大的身体伤害,使其身体机能受到的损害更加严重,就算治愈之后,其身体机能也很难恢复或者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过来,对肉牛的质量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因此,如果发现了一些与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症状,必须及时地就医,或者对病牛注射相应的抗生素,使病情得到相应的控制。在治疗的时候,兽医要对其进行早期的采样,因为早期的病情检测起来比较容易,保留这些数据信息可以有效地帮助到其日后综合治疗方法的研究。在病毒感染确诊以后,应该注射相应的抗生素来治疗,促进其治疗效果的提高。饲养的环境较差或者长途运输等都会引发牛犊的呼吸道疾病,这些病毒的交互感染会导致疾病的蔓延更加肆意。因此,全面地检测外地购买的牛犊十分重要,有针对性的做好牛犊的各类疫苗接种,以及牛舍的清洁消毒和通风、光照同样十分重要。同时还要对牛饲喂的饲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确保其生存环境的良好。
2 预防的措施
2.1 控制引进外地牛犊的数量
在进行肉牛养殖的时候,要控制引进外地牛犊的数量,尽可能地购买本地繁殖的牛犊,以降低外地牛犊带来的疾病威胁,降低其安全隐患。如果不可避免地要引进外地牛犊的话,就必须做好牛犊引进之前的各种防御措施,如在引购前要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出引购动物申报审批手续,经批准后再行引购,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测,做好其疫苗接种工作等,同时还要全面地调查引进牛犊所在的养殖场,对其真实情况进行良好的了解与把握,在确保其产地疫情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之后再对牛犊进行引进。对牛犊进行运输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做好牛犊的照顾工作,使它们的疾病感染概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引购回场后要做好隔离观察和应急处理等工作,对其进行单独圈养,数月之后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地观察,确认其健康后迁入牛舍。
2.2 及时地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
如果发现了一些与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症状,切记乱使用药物,必须及时到当地兽医站或者诊所就医,通过专业兽医的检测与治疗来对病牛的病情进行确诊与控制。在对病牛进行医治的时候,通常使用到的药物主要有林可霉素与恩诺沙星等,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给病牛注射相应的抗生素,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对呼吸道疾病病牛的共同治疗。在注射相应抗生素的时候,其注射用量必须严格地按照抗生素的剂量标准来进行。兽医站应该确保其具有充足的药物,避免由药物不够造成的无法及时医治的情况。
2.3 对治疗无效的病牛进行正确的处理
牛群的呼吸道疾病属于一种传染性的疾病,有的病牛就算能够及时就医也不一定完全被治好。如果出现了病牛因治疗失败而死亡的情况,牛养殖户应该对其尸体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良好的保存,并且及时地向当地兽医部门上报这些情况,在他们的正确指导下,做好牛尸体周围环境的清理与消毒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呼吸道疾病的二次传播,千万不能对病牛尸体进行擅自处理,要对其进行火化或者是将其深埋等。
3 结束语
对于牛的呼吸道疾病,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做好其预防工作与综合治疗工作,此外,还要根据疫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经济损失的降低,使养牛业可以保持稳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增荣,滕文明,彭金桥,等.浅述肉牛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J].新农村(黑龙江),2016(28):8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50例间质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45~72岁,平均(68.2±1.9)岁。均与入列入选标准符合:①此次或即往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确诊,或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或非IPF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或其它形式间质性肺疾病;②本次收治入院后前30 d内有呼吸困难急性加重出现,评估氧合指数,在250以下。③采用机械通气在24 h以上。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收集 ①体征、症状,包括有无双肺底吸气相爆裂音、心率、呼吸频率,有无杵关指(趾);②患者基本情况;③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病原学检查、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含量、红细胞沉降率、乳酸脱氢酶浓度等检查结果;④相应药物规律使用至少3个月;⑤急性加重期血气分析资料;RICU治疗,如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方式,RI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⑥分析呼吸衰竭病发因素;⑦统计疾病急性加重期死亡原因及预后。
1.2.2呼吸道感染诊断 ①采用影像学检查,肺部有间质性改变或浸润性阴影;②有下列临床表现至少2项:?新近有咯痰、咳嗽出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有脓性痰出现;?有湿性罗音和(或)肺实变体征;?发热;?外周白细胞计数10×109/L;③采用抗生素治疗可较好临床效果。
1.2.3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断 依据2007年IPF临床研究国际合作项目制定的标准评估。诊断肺栓塞标准:采用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结果
本组50例患者,特发性肺纤维化19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6例,非特发性肺纤维化特发性间质性肺炎8例,未分型间质性肺疾病10例,其它形式间质性肺疾病7例。住院前多采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或激素治疗,8例接受激素治疗的时间至少3个月,仅行细胞毒药物/规律免疫抑制剂3例,其它均行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剂或规律激素治疗。无创通气32例,有创通气18例。有创机械通气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和(或)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脉搏血氧饱和度在92%及以上。无创机械通气采用S/T模式,依据患者耐受程度和生理需求调节,对合适的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SPO2保持在92%及以上。最常见病因为呼吸道感染,共19例,占38%;其次为间质性肺疾病加重+呼吸道感染,共15例,占15%,肺栓塞9例,占18%。有创通气组为88.9%死亡率,无创组为43.8%死亡率,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慢性间质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一旦发生,无论任何病因,均表明病情加重和急性进展,在行通气支持治疗后,仅部分病例将诱因去除后,可能成功救治,多数预后较不理想。有研究示,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高达87%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8.6 d。本组病死率为60%。故加强原发病监测和控制,避免诱发或使呼吸衰竭加重,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2]。
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常见诱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原因为呼吸道感染,也为重要死亡原因[3]。单感染因素可致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病发呼吸衰竭,进而达较高病死率,也可加重间质性肺疾病,诱发死亡事件。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肺栓塞为造成患者并发呼吸衰竭进而死亡的另外常见因素。
对比其它引发病情加重因素,针对感染治疗,可获取良好效果,使病情逆转,对感染有效控制,使呼吸衰竭得以纠正,可提高生存率。针对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引发的呼吸衰竭,在对呼吸衰竭纠正同时,需积极行抗炎治疗,患者因肺栓塞诱导呼吸衰竭时,溶栓或抗凝为救治关键[4]。综合上述病情特点,临床对间质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时,需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以防病情加重。
综上,分析间质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诱发因素,并针对病情,选用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机械通气指南(2007)[J].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2007,19(9):513-518.
中图分类号 R56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6-0045-02
doi:10.14033/ki.cfmr.2016.6.024
慢阻肺(COPD)是一种由于患者气流不完全可逆的受限而导致的肺部疾病,高发于老年人群,具有反复性、进行性的特点,致死率较高[1]。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能量代谢异常、营养不良、活动不耐受、心理障碍等,限制患者日常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本次调查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综合疗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180例。FEV1/FVC平均为(53.21±11.43)%,分级:(1)2级(中度)112例,FEV1/FVC=(65.23±9.47)%;(2)3级(重度)68例,FEV1/FVC=(38.43±6.93)%。入选患者病情稳定,即气短、咳痰、咳嗽等症状轻微且保持在稳定状态。静息状态下所有患者SpO2均>90%。180例患者中,男103例,女77例,年龄57~84岁,平均(76.3±3.9)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90例。对照组,男55例,女35例,平均年龄(79.6±4.5)岁;支气管哮喘者12例,肺气肿者26例,慢性支气管炎34例,肺心病者18例。观察组,男48例,女42例,平均年龄(76.1±5.8)岁;
支气管哮喘者22例,肺气肿者19例,慢性支气管炎44例,肺心病者5例。排除精神障碍,血糖、血压不稳定、有其他严重脏器疾患以及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吸氧、茶碱平喘、抗感染、吸痰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3 h/次,2~4次/d[3]。方法如下:利用呼吸机,选择适宜通气模式,初始吸氧压力设置为6~8 cm H2O,初始呼吸压力设置为2~4 cm H2O,根据患者反应适当加压加氧。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汤剂,药方组成如下:黄芪30 g,党参20 g,丹参、杏仁、桑白皮、法半夏、川芎、桔梗、补骨脂各10 g,甘草6 g,水煎服,1剂/d,分3次服用,7 d为一疗程。同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次,3次/d,5 d为一疗程[4]。
1.3 疗效评价
参照文献[5]的评价标准:显效:治疗3 d,患者神志清醒,咳喘消失,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肺部喘鸣音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治疗3~7 d后,患者咳喘消失,呼吸困难症状好转,肺部喘鸣音消失,各项生命体征趋于正常;无效:治疗7 d后,患者仍有喘息、咳嗽,呼吸频率加快症状,肺部喘鸣音无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吸峰流速(PEF)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VC、PEF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症状明显改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者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PCO2、PaO2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西医治疗慢阻肺主要以抗感染为主,同时辅助以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若伴随呼吸衰竭,需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在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时,吸气压力可明显减弱患者的气道阻塞情况,减少气道阻力,使患者能够充分获得潮气量,且不费力,同时减少呼吸用功及耗氧量[6]。呼气正压可明显减少呼气做功,扩张呈萎缩状态下的肺泡,有效增加气体交换时间,改善呼吸功能。说明该种治疗方式可明显缓解肺梗阻急性发作患者的呼吸困难,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提高血氧饱和度。
中医学理论认为慢阻肺属于“肺胀病”范畴,发病根本在于肺脾肾虚,瘀血、水饮、痰浊为虚[7]。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可有效改善患者气虚、淤血、痰浊的症状,方剂主要成分黄芪、党参,可补脾益肺,为君药;茯苓、法半夏、陈皮化痰除燥;川芎、丹参活血化瘀,为臣药;杏仁、桑白皮平喘止咳;桔梗化痰宣肺;补骨脂纳气补肾;甘草化痰止咳清热,调和诸药。全方将化痰药、补气药、活血药合用,补虚泄实,标本兼治。结合临床经验及资料,推测益气活血化痰汤剂治疗慢性梗阻性肺疾病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的机制可能为:干预炎症细胞的释放及聚集过程,减少痰液分泌,缓解呼吸肌疲劳,解除气管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阻力,改善心、肺、脑的血液供应,提高机体心肌呼吸肌的做功及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提高免疫力[8]。布地奈德混悬液是一种新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抗炎作用,可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到达患者整个肺部,重建气道平滑肌β2受体功能,抑制气道高反应性,抑制肥大细胞及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良好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吸入,可明显增强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7 d后,患者的FEV1/FVC、PEF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化瘀汤剂,同时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来治疗慢阻肺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秦丰,张焱.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外医疗,2015,35(4):136-137.
[2]马秀芬.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20(7):63-64,67.
[3]蒙婷.宣肺化痰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疗效与安全性观察[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3.
[4]梁景华.活血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5]木合塔尔・阿尤甫.平喘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6]狐启贵,刘良丽.益气活血化痰法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20(8):303-306.
2010~2012年夏季在我科就诊的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286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男184例、女性102例;年龄3~81岁;病程1~23年;过敏性鼻炎122例、慢性支气管炎78例、哮喘64例、肺气肿22例。286例于每年夏季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采用自制中药穴位敷贴法治疗:药方为: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苏合香按比例共研细末搅拌均匀,用姜汁调和制成直径约1CM大小圆饼状,选择患者定喘、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膻中、天突等穴位交替使用,贴敷时间为6~8小时,病情有特殊要求可以适当延长,连续贴敷3年。
敷贴时多选用大椎(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有宣散外邪、祛风止痛的作用)、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咳嗽气喘)、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具有养心安神、调理气血的作用)、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膈俞为血之会,有理气降逆、活血通络之功)、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处,此穴能通利气道,宣肺降气,止咳平喘),再配以脾俞、肾俞、神阙等。药物敷贴在肺俞、心俞、脾俞、肾俞等穴位上,可产生协同作用。肺俞、心俞、脾俞、肾俞等穴多集中在背部交感神经链处,在这些穴位上敷贴药物,可使上中下三焦相通,平衡阴阳,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防病治病效果。
治疗第1年时,临床控制26例:临床症状完全控制,咳嗽、咳痰、喷嚏症状完全消失;显效212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无效48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治疗第2、3年后临床控制、显效及无效例数分别为38、62,216、211及32、13例;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的第3年明显优于第1、2年(95.4 %、88.8%、83.2 %、P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 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内经》谓:“诸痰呕喘,皆属于上”,哮喘病位在肺,但肩背通于肺,故在肩背部腧穴用药可使药力入肺;西医研究表明背部胸椎旁,交感神经链附近,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反射区,此区分布的穴位对治疗肺部疾病疗效显著【2】
本文286例患者经过1~3年的观察,临床有效率逐年提高,提示冻冰下肢能治延缓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作,且敷贴年限越长,临床疗效也提高。
注意事项:
1)阴虚体质患者慎用。
2)贴完伏膏之后,不要在烈日下暴晒,也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每天让自己微微出点汗。贴上之后两到四小时就可以揭下来,如果皮肤有些红肿,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有气水泡的话,最好让医院针灸科医生给你处理。如果皮肤觉得红肿、发痒,可以泡点绿茶水,用湿棉签蘸点绿茶水,轻轻地涂在皮肤上,可以缓解红肿、发痒的症状。千万不要用手抓,手上有细菌,会发生感染
我们自1956年起开展冬病夏治,用药饼灸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阳虚易感等,疗效满意。现对近5年来临床所治的105例观察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05例患者门诊治疗3年及以上者,病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1版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6例,女49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3岁,平均年龄44.2岁。属慢性支气管炎46例,支气管哮喘46例,阳虚易感4例,过敏性鼻炎5例,慢性咽炎4例。
2 治疗方法
药饼制作:取延胡索、细辛、甘遂、白芥子各12g(为一成人患者3次的量,儿童药量减少1/3),研末后用适量的新鲜姜汁调匀,制成直径2cm、厚0.5cm左右的药饼,取0.1g左右的麝香置于药饼的表面作为药引。取穴:天突、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敷贴方法:于每年伏天的头伏、二伏、三伏11点前贴敷。准确定位后取药饼放于穴位表面,用医用胶布固定,嘱患者于午后1时取下敷贴膏,如热辣感不强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如热辣刺痛感太强难以忍受则提早取下,以免皮肤起泡。注意事项:贴敷期间忌辛辣、冷饮。防止大量出汗以免药饼脱落。如有皮肤红肿起泡,消毒后用针灸针刺破水泡后用棉签挤干液体,再涂龙胆紫,避免摩擦水泡。皮损恢复前不要洗澡。连续3年为1疗程,疗程满后可继续治疗仍有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好转:主要症状及
体征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未明显改善或恶化。
3.2 治疗结果:105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治愈20例,好转7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7.62%。具体分病种观察情况见表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慢性疾病,可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1]。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以及胸闷喘息等。重症呼吸衰竭作为COPD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的同时,加之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或防止术后不良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2]。我院对40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了无创呼吸机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病程2~26年,平均(8.76±2.45)年;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为(42.53±2.36)岁。
1.2方法 先给予患者常规的止咳化痰等治疗,再使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①上机前,医护人员向病患讲解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和必要性时要耐心细致,针对一些对治疗方法存在疑虑的患者,可向其解释无创呼吸机的优势和成功病例,解除患者的顾虑。②操作前严格检查呼吸机是否正常运转,电源有无问题,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伤害患者的意外情况。令患者取卧位,系好头带和固定面罩,连接管路;调整呼吸机参数,治疗中观察患者有无异常,根据患者适应情况对参数进行微调;调节氧气流量,连接呼吸机,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尽可能保持通气时长。③保持病房内安静,禁烟,保持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患者出现情绪躁动或紧张时,医护人员要耐心开导,帮助其缓解焦躁和不安,使其充分配合治疗。治疗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如感不适要调节头带和面罩,避免损伤面部皮肤,同时防止漏气。④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痰多、痰液阻塞或咳痰剧烈的患者,医护人员可先将呼吸机停止,拍背协助其排痰。⑤嘱咐患者多饮水,避免呼吸机长期使用造成的口干咽痛。⑥治疗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制定营养均衡的食谱。食谱中尽量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和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作出记录,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经过无创呼吸机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P
3讨论
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由于长期生活在病痛的折磨下,对疾病抱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以致对生活丧失了信心,有些患者甚至对治疗产生排斥和抵触的心理[4]。虽然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是由于部分患者的不积极配合,无创呼吸机也难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不仅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还从生理和生活方面上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起与病魔对抗的信心,端正其生活态度;生理上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调节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或避免了呼吸机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生活上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关怀,为患者制定健康饮食,督促其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5]。
综上所述,在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综合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乔红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0):947-948.
[2]史冬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后护理要点及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4):767-769.
[3]廖秀君,李非洲,孙春辉.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后护理要点及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3,33(06):444-445.
[中图分类号] R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0(b)-010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non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who accepted treatm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taken as control experiment,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n the control group(n=5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n=5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hen, the changes of SaO2, PaCO2, PaO2 index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comparsion of SaO2,PaCO2 and PaO2 of patients of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and th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bet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the improvement of PaCO2 of (50.01±7.82) mmHg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of (47.35±7.21) mmHg (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oninvasive ventilator; Respiratory failure; Clinical effe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若合并呼吸衰竭,常提示患者病情程度非常严重,可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影响,而临床上针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因此,该次研究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对照实验,探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作对照实验,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研究同意书,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1]中关于COPD的相关诊断标准,均合并呼吸衰竭;排除标准:①不符合COPD或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者;②患有严重的心肺基础疾病者,如心力衰竭、肺部肿瘤等;③病情严重需要立即实施气管切开者;④昏迷或意识障碍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5.2±5.1)岁;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6.2±4.9)岁;将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化痰、抗感染、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2],采用BiPAP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S/T呼吸模式,将氧流量设置为2~3 L/min,IPAP设置为8~20 mmHg,EPAP设置为4~8 mmHg,对患者实施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保证患者吸氧浓度90%通气时间2~4 h/次,3~4次/d,随病情好转可逐渐下调各项参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O2(血氧饱和度)、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aO2、PaCO2、Pa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是,观察组治疗后PaCO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COPD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喘息、呼吸困难、咳痰、慢性咳嗽等[3],对于该病的发病因素,临床上尚不明确,当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与治疗时,随着病情进入急性加重期,则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病死率与致残率[4],以往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方案对患者实施治疗,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近年,随着中国医疗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无创呼吸机被逐渐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经面(鼻)罩的方式[5],进行通气,具有控制与自主呼吸的双重优点,对人体机能协调性具有改善的作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患者气道造成损伤,不需要创建人工气道[6-7],可有效减低并发症发生率,除此之外,无创呼吸机还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1 d,SaO2、PaCO2、PaO2指标水平分别为(90.05±5.55)%、(50.01±7.82)mmHg、(88.59±3.26)mmHg,明显优于治疗前(P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1-10.
[2] 陈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4):133-135.
[3] 徐碧辉.整体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5):997-1000.
[4] 林建聪.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14(6):88-90.
[5] Hsu,C.-C.,Wu,J.-H.,Chiu,H.-C. et al.Evaluating the sleep quality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patients after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reatment[J].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2013,43(7):870-878.
[6] 王美锦,杜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5):542, 54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58-0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常以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的异常反应有关。COPD急性加重时主要表现为呼吸苦难加重,伴有胸闷、憋气、咳嗽、痰量增多及发热等。Ⅱ型呼吸衰竭主要由通气功能障碍引起,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危及患者生命。及时有效地进行机械通气是救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1]。但是由于COPD患者存在年老体弱、营养不良、基础肺功能较差、呼吸机长期疲劳及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等因素,撤机存在相当难度。现将本院60例COPD患者撤机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ICU收住需要机械通气COPD患者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5岁。35例患者在3天内成功撤机,15例在4天内成功撤机,其余10例患者撤机时间超过天。所有60例患者中56例好转出院,其余4例死于多脏器衰竭。
2 撤机方法
2.1撤机指证:(1)肺部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2)机械通气参数逐步撤减达到撤机条件。肺功能良好。自主呼吸频率一20cmH20;SIMV指令通气频率≤5~8次/分;压力支持时PSV≤5~8cmH20;自主潮气量>5ml/kg;静息通气量30g/L,Hb>120g/L,保持血清钾、钠、氯、钙正常水平。(6)心理状态良好:患者清醒、合作,对撤机有充分的认识及良好的心理准备。在进行自主呼吸时,能努力配合,无烦躁、紧张、疲劳和失眠、不安等。
2.2撤机方法
60例患者均采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通气早期采用控制通气,呼吸参数设置如下:潮气量 8~10ml/kg,呼吸频率12~20次/分,吸入氧浓度40%~60%。一旦患者自主呼吸恢复,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及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逐级递减通气参数,然后行自主呼吸试验(SBT),直接断开呼吸机,吸氧,SBT时间为30~120分钟,在SBT实验过程总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停止实验继续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频率>35次/分或10mmHg;②脉搏>110次/分,或增加>次/分;③呼吸频率>30次/分,或增加>10次/分;④潮气量
3 护理
3.1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状态下患者常处于恐惧、焦虑、拒绝等不良心理反应状态,尤其是首次应用呼吸机的患者。因此,停机前护理干预尤为重要,陪伴患者,鼓励患者拔管前呼吸训练,保持舒适,每项操作前均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取得患者的理解。
3.2正确应用呼吸机 早期患者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精神症状,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差,尤其是首次接受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鉴于上述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合理选择通气模式及参数,指导患者以自身节律平静放松的呼吸配合呼吸机治疗,合理选用镇静剂。
3.3维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前先予以翻身、拍背,气道内湿化:一定要在患者吸气时缓慢注入生理盐水3~5 ml/次,30~60分钟一次以提高吸痰效果[2]。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肺内感染。拔管后数日内,鼓励患者自主咳嗽排痰,并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技巧。
3.4营养支持 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一般情况较差,由于病情治疗期间多不能正常进食,而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早期应按照医嘱给予静脉营养联合肠内营养补充能量,减轻呼吸肌疲劳。改善患者全身情况是避免呼吸机依赖及撤机困难的能量保障。
3.5撤机后呼吸功能训练 由于COPD是慢性疾病,患者长期处于高消耗、高代谢状态, 撤机后应继续行积极有效的呼吸锻炼。
3.5.1指导患者缩唇呼吸
嘱病人闭口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象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 s~6 s,呼气时缩唇程度由病人自行调整,勿过大过小。缩唇呼吸可防止小气道过早关闭,减少肺泡内的残气量,增加有效通气量。
3.5.2腹式呼吸
让病人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同时要注意吸气要用鼻深吸气。腹式呼吸可增加膈肌的运动,使肺泡充分的膨胀,增加气体交换,提高通气功能。
优质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安全、顺利的撤机,整体、系统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撤机成功率。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撤机前心理干预,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及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脱机计划,使机械通气患者争取早日安全撤机,同时也应加强撤机后的呼吸功能训练,提高肺功能、降低复插率。
[中图分类号] R56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b)-005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备反复发作合并急性加重特点的肺部疾病。由于其病情反复发作,患者肺功能进行性减退,当病情急性加重时可伴随出现Ⅱ型呼吸衰竭[1]。美国于1989年首次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以来,无创通气日趋受到重视。大量证据表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有明显疗效。本研究对6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组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无创通气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331医院呼吸内科收治住院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2]。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无创呼吸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0~85岁,平均(65.7±11.2)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1~86岁,平均(66.3±12.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患者排除昏迷、自主呼吸微弱、低血压休克、未能控制的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上消化道出血、气道分泌物多以及与口鼻面罩无法配合者,并且所有患者均无大气道阻塞、巨大肺大泡等机械通气禁忌证。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改善心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平衡、祛痰、平喘、解痉、抗感染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美国BIPAPHarmony无创呼吸机、设定参数、用软帽固定、选择合适的面罩:呼气压力(EPAP)4~8 cm H2O(1 cm H2O=0.098 kpa),备用呼吸频率12 次/min,吸气压力(IPAP)自低水平压力8 cm H2O开始逐渐增加,达到12~24 cm H2O;通气模式S/T;调节吸氧浓度,使SpO2达90%以上,病情好转后逐渐下调参数,间断延长停机时间,并改用鼻导管吸氧,直至完全撤机。对照组给予低流量吸氧。
1.3 疗效判定
显效:24 h内神志、精神异常症状基本消失,神志转清,血氧饱和度(SpO2)、PaO2、PaCO2恢复正常;有效:24~48 h内缺氧、呼吸困难等明显改善,SpO2、PaO2、PaCO2虽有改善,但未完全恢复至正常;无效:48 h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加重,SpO2、PaO2、PaCO2无改善;显效+有效=总有效。
1.4 观察指标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血压波动、心律失常,无明显抽搐、 烦躁,无恶心、 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无肝、 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未出现皮疹,皮肤发痒等药物过敏反应,注射局部无红肿、 硬结等症状。
3 讨论
COPD其特征是进行性发展且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是一种可以治疗和可以预防的常见疾病,合并症和急性加重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3-4]。伴有肺和气道对有害气体或颗粒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其发病原因包括社会经济地位、感染、空气污染、化学物质和职业性粉尘、吸烟等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两方面。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喘息、呼吸困难或气短、咳痰、慢性咳嗽、全身症状(如焦虑、精神抑郁、外周肌肉功能障碍和萎缩、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在全球范围内,COPD是全球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未来的数十年内,由于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和持续暴露于COPD危险因素,预计COPD的负担会继续上升。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往往存在动态肺过度充气,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增高和呼吸机疲劳,这些是导致通气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支气管―肺感染造成痰液引流不畅,进一步加剧了增高的呼吸系统阻力与不足的呼吸驱动力之间的矛盾,从而诱发产生Ⅱ型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时的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可扰乱多个系统的生理代谢机能,相应器官的功能不全会在各系统器官的代偿能力达到极限时出现。尤其是对缺氧较为敏感,耗氧量较大的心脑,出现功能紊乱也较早,可以出现多个器官功能的衰竭、障碍,最终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纠正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改善患者的通气。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措施,有创机械通气方式,如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等方式应用于临床以后,虽然挽救了许多因呼吸衰竭而生命垂危的患者,但因其属有创通气,同时也可能出现脱机困难、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出血、梗阻、气道损伤等并发症[5-6],增加患者死亡率,导致病情加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BiPAP呼吸机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提供压力,可有效避免机械通气的副作用,辅助自主呼吸,自动调节预置的呼气压力水平,其高压可以提高患者的肺泡气氧分压,扩张COPD患者的气道。而低压则起到了外源性PEEP的作用,改善了氧合功能,保持呼吸的力量,减少COPD患者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能调节呼吸功能[6]。吸气时有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减少患者呼吸肌耗氧量和做功,增加肺泡通气量,降低吸气肌负荷,克服气道阻力,轻松吸入气体使肺膨胀改善通气,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情况,有利于呼吸肌休息,增加呼吸中枢的自主调节能力,减少无效死腔通气[7-9],具有人性化程度高、自动漏气补偿、同步性能好等优点。同时在医学研究中发现,外源性PEEP不增加过度通气,同时可明显减少气道开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因此能更好地改善肺弥散功能,达到降低PaCO2,提高PaO2的目的,实现了症状缓解快,治疗时间短的目标,大大降低了病死率。正确使用BiPAP呼吸机需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主要适应证为较轻的呼吸衰竭,而绝对禁忌证为面部术后、畸形、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误吸可能性高,昏迷,自主呼吸微弱,心跳呼吸停止等,相对禁忌证为上气道机械性阻塞,严重酸中毒,严重低氧血症,极度紧张,排痰障碍及气道分泌物多等[10-12]。只有正确使用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能有效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二氧化碳潴留,改善缺氧,有效缓解患者呼吸肌疲劳,从而降低心率及呼吸频率[13]。
BiPAP呼吸机改善心功能可能的机制为[14-15]:①无创正压呼吸机的正压通气作用使胸腔内压升高,减少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前负荷;②正压通气作用减小心室跨壁压,减少左室收缩时需要对抗的胸内负压,并能反射性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③正压通气作用使氧合改善,心肌供氧增加;④对存在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正压通气有助于减轻肺泡水肿。
BiPAP呼吸机和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能将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在短时间内排出,帮助患者恢复意识,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为下一步治疗赢取了时间,并且减少了气管插管率或气管切开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气道的管理,患者可以进食讲话。进而降低了死亡率[16-17]。本研究发现患者加用无创呼吸机之后,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显著缓解肺性脑病症状,纠正Ⅱ型呼吸衰竭,改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由此表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方面,无创呼吸机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毕景春,王淑惠.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 31-32.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9):8-17.
[3] 罗文浩.胸腺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内科,2011,(6):551-553.
[4] 颜新彦,王光,姜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及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的意义[J].中国医药,2011, 6(12):1498-1499.
[5] Dogan OT,Turkyilmaz S,Berk S,et al. Effects of long-term noninvasive hom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J]. Curr Med Res Opin,2010,26(9):2229-2236.
[6] Khilnani GC,Saikia N,Banga A. Long-term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o manage persistent ventilatory failure after COPD exacerbation [J]. Respirology,2010,15(5):818-822.
[7] 张艳卿,张艳丽.临床应用Bipapvision 无创呼吸机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9,9(14):1270.
[8] 钟玲,程鸣.COPD病人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J].医学创新研究,2008,12(5):97.
[9] 王萍.Bipap呼吸机治疗COPD 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3(5):404.
[10] 刘宏伟,何国均,蔡映云,等.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模式对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10(9):534-538.
[11] 朱雷,钮善福,李燕芹,等.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疗效评价[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1):28-30.
[12] Brochard L. What is really important to make noninvasiveventilationwork [J]. Crit Care Med,2000,28(2):2139-2140.
[13] 曹志新,王辰.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范围及指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36-137.
[14] 王辰.危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52-353.
[15] 杨庆福,李宝军,徐占领,等.辅助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高血压左心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4):68-69.
【Abstract】 Objective:To correct hypoxia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arbon dioxide retention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herapy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ggravating period of combin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60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ggravating period combin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20 cases when administering oxygen inhalation through nasal cathe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20 cases of COPD exacerbations merger Ⅰ type of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noninvasive ventilator oxygen therapy were set as research phase 1; 20 cases of COPD exacerbations period merger Ⅱ type of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noninvasive ventilator oxygen therapy were set as research phase 2. PaO2, PaCO2 level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oxygen cure.Result:1 set of PaO2 and 2 set of PaO2 improved obviously after treatment, the 2 set after treatment PaCO2 decreas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Rrespiratory failure; Clinical observ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enyang Medical School,Shenyang 11003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9.0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反复急性加重会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2]。此时不仅增加住院次数、延长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而其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死亡率。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时,治疗的关键是氧疗,70年代国外已发现COPD持续氧疗后,严重的COPD患者死亡率可下降30%~40%。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逐渐地认识到COPD是一个可治可防的疾病,特别是对于COPD出现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等情况的患者给予不同方式的氧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4]。近年来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给予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模式,明显纠正了呼吸衰竭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7]。本文对于本院收治的4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水平的分析比较,分析和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在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本院呼吸内科的住院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均符合2013年版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8]。所有入选对象均排除以下疾病:(1)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疾病等其他慢性呼吸系统急病;(2)合并甲亢、高血压、急慢性胰腺炎以及严重肝肾疾病、无服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3)合并痛风、外科手术或严重创伤者;(4)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者;(5)合并其他系统的急性感染等疾病;(6)精神障碍者。本研究经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20例给予鼻导管吸氧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6~77岁,平均(58.2±10.3)岁;研究1组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有Ⅰ型呼吸衰竭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6~75岁,平均(58.5±10.0)岁;研究2组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6~77岁,平均(58.7±10.2)岁;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慢阻肺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起点和终点 以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入住呼吸内科即可为研究起点,住院第3天满72 h抽取动脉血气记录结果,研究患者达到60例为研究终点。
1.2.2 资料收集和记录 入院后经过详细问病史、查体、结合相关的检查资料,符合入选标准,排除其他疾病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得到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填写已制定好的统一病例观察表。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无创呼吸机参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用药等。
1.2.3 无创呼吸机治疗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Breas isleep 20i Breas Pv10i Auto型呼吸机,美国GE公司。参数:气道内吸气正压水平(IPAP)初始水平8~12 cm H2O开始,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上调,但不可超过20 cm H2O;气道内呼气正压水平(EPAP)初始水平2~4 cm H2O,适当调整;呼吸频率16~18 次/min。鼻导管吸氧浓度为21%~29%,时间15~18 h/d。氧疗后3 d(72 h)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单位为毫米汞柱(mm Hg)。
1.2.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研究1组及研究2组均给予无创呼吸机氧疗。其他治疗方案尽可能保证一致(常规的抗感染、止咳祛痰及平喘等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3 d后,研究1组和研究2组的PaO2明显提高,研究2组的PaCO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选择本院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住院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本研究中,根据患者自我选择给予鼻导管吸氧或无创呼吸机氧疗,入选满足本研究设计的例数后结束临床观察,进行统计学分析。入选的患者尽可能保证治疗的一致性。入选的患者没有无创呼吸机应用的禁忌证:(1)自主呼吸微弱、呼吸抑制或停止;(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低血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3)气道分泌物多、排痰障碍、误吸等;(4)昏迷、嗜睡、神志障碍等;(5)近期面部、胃肠上腹部手术(需要严格胃肠减压者);(6)上气道机械性阻塞,严重肥胖者;(7)极度紧张等不能配合者[9]。终止无创性通气的指征:因疼痛或不适而不能耐受面罩,气体交换无改善或呼吸困难加重者。
观察结果显示,研究1组PaO2由治疗前的(50.65±3.50)mm Hg明显提高至(73.80±1.47)mm Hg;研究2组PaO2由治疗前的(49.80±3.49)mm Hg明显提高至(68.30±1.92)mm Hg;研究2组PaCO2由治疗前的(61.35±5.45)mm Hg下降至(44.60±2.11)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以往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经过常规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等治疗,呼吸衰竭不能改善者多数行有创性呼吸机治疗,有创呼吸机治疗不仅费用高,而且副损伤多且重,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大,近几年来无创呼吸机被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特别是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受到了广泛认可[11-13]。临床上已被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COPD缓解期存在低氧血症或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家庭氧疗中,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患者。BiPAP无创呼吸机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并逐渐推广的治疗呼吸衰竭及通气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作用促进肺泡的通气,改善肺的换气和通气/血流比例,通过气体的压力差,改善弥散功能[14-15]。与有创呼吸机相比,无呼吸机治疗的安全好、疗效确切、痛苦小、费用低,更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源性心脏病[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
[2]郑大伟,王承志,刘仁水,等.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5分为切换点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5):224-227.
[3]梁文启,郑国栋,晏竹林,等.无创呼吸机在COPD急性发作早期治疗和延迟治疗的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21-1023.
[4]陈柱花,陆绍秧,马明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的临床措施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5-76.
[5] Chen W H, Lin H S, Kao Y F, et al. Delayed catastroph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fter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J]. Neurocrit Care, 2007, 7(2): 148-151.
[6]陈荣昌,罗群.无创正压通气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5):331-333.
[7]许爱国,郭攀,黄振文.B型钠尿肽对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应用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0(6):1082-1084.
[8]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9]邓伟吾,时国朝.实用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78-284.
[10]魏学霞,张大健,李化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理应用机械通气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4):294-296.
[11]张丽丽,薛培丽,曾凤英,等.BiPAP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21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982-983.
[12]周泽云,吴红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I临床效果与护理[J].重庆医学,2012,41(5):2336-2337.
[13] Manczur T,Greenough A,Rafferty G parison of the pressure time product during synchronous intermiR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and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J].Arch Dis Child,2000,83(8):265-267.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从2010年2月~2013年2月的80例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将这80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最高为73岁, 最低23岁, 平均年龄36岁。对照组患病人群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龄最高为76岁, 最低21岁, 平均年龄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基本相同,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心血管等各种病症进行检测, 对有其他病症的患者及时的进行药物等的治疗, 排除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1. 2方法对两组患者分别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解痉平喘药物、抗生素抗感染以及治疗咳嗽化解痰份的相关药物, 使得患者在进行研究之前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以及使得紊乱的电解质得以修正。观察组以无创序贯通气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治疗的最初阶段需要经口气管插管把呼吸机连接上。通过采用流量型辅助来进行对通气方式的控制, 在1 d后对通气方式进行改变将最初的通气方式改成压力支持通气间接强制通气。然后根据患者的血气结果来进行分析, 加以分析后来调整呼吸器的速度和流量。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变情况来改变不同的通气模式, 改变通气的量。在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 可以根据实际患者的病情来决定是不是要将管去掉, 一般插管的时间在3~7 d左右。对于流量的调节, 需要根据氧的饱和度加以确定。在进行调节时, 需要保证氧的饱和度>90%。在机器的协调治疗下, 患者病情会慢慢的得到恢复, 直至可以进行自主呼吸了。在对照组进行治疗时, 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和观察组一样。
1. 3观察指标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情况、住院时间和撤机失败情况加以记录。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通过观察和分析将所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的数据加以整理, 分析比较得出:对照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和有创通气时间和观察组相比, 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的比对照组低, P
表1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比较( x-±s)
组别 例数 总机械通气时间(d) 有创通气时间(d)
观察组 40 4.6±2.3a 12.3±3.2a
对照组 40 12.3±4.7 16.5±3.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
观察组患者撤机失败情况、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情况、住院时间比对照组要低很多, P
表2两组患者撤机失败情况、发生呼吸机
相关肺炎情况、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撤机失败 呼吸机相关肺炎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40 7 3 15.8±4.7
对照组 40 14 12 27.3±6.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3讨论
随着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逐渐增多, 使得相关的治疗手段逐渐的出现。在对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 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机械通气治疗, 这一方法的出现为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希望[1, 2]。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病情起到好转的作用, 而且还能够大大的减少康复的时间。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 无创通气理论开始出现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对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3]。无创通气设备迅速的被发展起来, 成为医学领域一项重大的突破。在对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的病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机。这一通气设备的临床应用使得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 成为大家认可的一项好的技术设备, 它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 使得患者尽早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苏温兰.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42例患者的护理.重庆医学, 2010, 39(11):1468-1469.
呼吸系统疾病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正确的运动训练、呼吸训练,建立有效的呼吸,增强 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生 活质量,延长生存率。呼吸康复的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呼吸训练、医疗、心理支持和健康 教育。其中运动训练和呼吸训练是核心[1]。呼吸康复已经逐步成为严重肺疾患,特 别是慢性 阻塞性肺疾患(COPD)治疗的重要组成。由于新的治疗进展,例如肺容量减少手术和肺移植患 者需要在术前、术后均进行相关锻炼,因此呼吸康复已经成为基础治疗[2]。笔者 在此对呼吸系统康复治疗综合介绍如下。
1 呼吸功能的评估
在康复医学工作中进行的呼吸功能测定,通常沿用临床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主观的呼吸功 能障碍感受分级和客观检查,从简单的肺活量测定至比较高级的呼吸生理试验。不仅用于判 断病情.还可用于指导康复治疗。实验室检查包括: 肺功能、锻炼试验、动脉血气分析、胸 部X线等,呼吸功能实验有助于对肺部疾病所致损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动态和静态肺容 量测定是最有价值的。同时还需做弥散功能、气道阻力、呼吸肌(RM)力量和耐力测定。气流 受限的程度用FEV1进行评估,更能反映真实情况。呼吸肌功能评估,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口 腔内最大吸气和呼气压力(MIP、MEP)。一般在接近肺总容(TLC)时测定MIP,在残气容积时(RV )或功能残气量(FRC)时测定MEP。吸气肌(IM)耐力的直接试验是IM保持较高水平吸气压力的 能力。Bellemare 和Grassino 提出用张力时间指数这个概念来表示[3]。锻炼试验 有助于发 现其他合并存在的疾病, 但需要评价患者锻炼的耐力和评价血气的变化。心肺锻炼试验已被 证明在评价呼吸困难和心肺疾病患者的锻炼耐受性方面有价值, 还有助于发现导致锻炼受限 被低估的循环因素[4]。锻炼的评估主要用于康复训练中应用的锻炼类型。过去医 生一直通 过肺功能试验来诊断和追踪肺病的发展过程, 然而呼吸困难的严重性与生理性的肺功能很少 相关。在有症状的CPOD患者, 呼吸困难程度比生理性的指标更能反映患者综合健康状况。Ma hler[5]已经提出把焦点从研究疾病的病理生理角度转移到评估和减轻症状,提高个 体生活质 量(QOL)。Borg分级[6]对锻炼负荷的呼吸困难进行定量研究,呼吸困难随着锻炼强 度的变化 可被客观评估。事实上,简单的呼吸图(即作FEV时的图形),虽然指标不多,但可以提供很 多有价值的信息[7]。
2 呼吸系统疾病康复治疗方法
肺康复治疗项目通常包括:上肢运动训练,下肢运动训练,通气肌运动训练,教育 、心理、行为干预。尽管教育和心理行为治疗重要,但上下肢运动训练是核心[1]。
2.1 上肢运动训练
COPD患者能用肩、腰部肌肉参与呼吸通气,这些肌肉能辅助扩腔[8],上臂提 起能增加这些患者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呼出[9],上肢运动潜在地促进上臂 运动而且降低运动时通气的要求,促进上臂运动的耐受性,当上臂拉紧时,通过增加背、腰 部肌肉长度有助于通气[10]。相关研究中得出,上臂训练是有益的,能增加上臂运 动能力和 训练后降低相同工作量所需的代谢和通气需求,但没有研究表明,单独使用上臂运动训练有 明显效果。有效的肺康复中上臂运动训练有待完善。
2.2 下肢运动训练
行走肌肉的练习项目,事实上是每项肺康复项目的组成部分,大量文献[11-14]支持此项目的有效性和下列观点:①作为下肢运动项目的结 果,肺功能的测定 得不到提高。②作为下肢运动项目结果评定,患者表明他们的行走能力得到提高。③行走 肌 肉的负荷耐受性得到逐步提高。对于训练强度,设置在无明显呼吸困难感觉的情况下,称之 为“关键训练强度”,低于此强度训练项目不能奏效,因此训练强度应接近患者的最大耐受 水平。
2.3 呼吸肌训练
呼吸肌疲劳能导致气促和运动受限[15],合理的呼吸肌运动训练能扩大 呼吸肌功能,潜在地减轻气促和提高运动承受力,目前呼吸肌训练主要包括两种:特异性呼 吸肌锻炼和非特异性呼吸肌锻炼。特异性呼吸肌锻炼可通过增加呼吸负荷的方法达到。最简 单的方法有吹气球、吹蜡烛、缩唇呼吸以及全身体操等。非特异性呼吸肌锻炼可通过行走、 慢跑、游泳、登梯等运动来实现[16]。在特异性呼吸肌训练中深慢腹式呼吸是一种 低耗高效 的呼吸方式, 可减慢呼吸频率, 延长吸气与呼气时间, 增大膈肌的运动幅度, 加大肺活量和 最大通气量, 减少残气量, 改善缺氧状态, 提高呼吸肌的供氧, 使呼吸肌的收缩功能得以改 善。缩唇呼气使气道等压点移向口腔端, 减少下呼吸道的压力递减梯度, 防止小气道过早陷 闭, 有利于功能残气的排出,改善肺功能[17]。非特异性呼吸肌锻炼,由于患者呼 吸功能存 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活动后往往出现或加重气促症状。为了减轻症状,患者除了减少体力活动 以外,并努力增加呼吸运动以代偿,继而出现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并因此对运动锻炼产生恐 惧和紧张心理。目前主要的运动锻炼是步行,有研究比较了步行与骑车对患者的影响,发现骑 车较步行更易产生四肢肌肉的疲劳感,患者一般因疲劳而终止骑车运动,而步行较多引起呼 吸急促,一般不产生肌肉疲劳感。
2.4 心理、行为和教育综合项目的行为干预
国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心理压抑与肺部损伤呈正相关。COPD合并较差的机体状况,能增加孤独感,对社会的不满意及消极的自我感 觉[18]。另外,一些对COPD患者的研究发现,心理压抑预示着日常工作能力的受限 ,精神因 素(抑郁、烦躁、精神症状躯体化、对治疗缺乏信心等)比一般精神患者更影响到功能状态 。许多肺康复项目除运动训练外,大多还包括心理或行为干预。心理部分包括对患者教育的 内容,心理训练目的是阐明特别的心理因素如抑郁、烦躁,教给患者松弛、缓解的技巧,恰 当的处理家庭、同事关系,很好地得到团体成员的理解、支持。行为干预方式可加入心理组 成部分来支持正确的、积极的健康行为,如戒烟、改变饮食习惯和坚持锻炼。而教育课程, 包括各种不同的主题:解剖、生理、COPD 病理生理、呼吸再锻炼、饮食和营养、药物治疗 方案(包括药物动力学、副作用)、呼吸困难的管理策略、寻找药物治疗的时机、安全使用 氧气的知识等,目前心理、行为干预和教育是肺康复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总之作为一个确立的、有效的、非损伤的低成本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健康治疗策略,康复治 疗在健康―治疗系统改革中是理想的、科学的、合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GOSSELINK R,TROOSTERS T,DECRAMER M.Exercise training inCOPD partients:the basic questions[J].Eur Respir J,1997,10(12):2884-2891.
[2] CELLI B R.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for COPD.A practical appr oach for imrpro ving ventilatory conditioning[J].Postgrad Med,1998,103(4):159-160,16 7-168,173-176.
[3] BELLEMARE F,GRASSINO A.Force reserve of the diaphragm in pat ients with hro 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J Appl physiol,1983,55:8-15.
[4] PALANGE P,CARLONE S,FORRES,et al.Cardiopulmonary exercis e testing in th 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ventilatory vs circulatory causes of reduced exerc ise tolerance[J].Chest,1994,105:1122-1126.
[5] MAHLER D A,HARVER A.Clinical measurement of dyspnea[M].New York:Futura publishing,1990:75-126.
[6] BORG G.Psychophysical bases of perceived exertion[J].Medsci sports Exer,1982,14:377-381.
[7] 周士枋.肺疾病的康复和运动[J].现代康复,2001,5(3):14-15.
[8] CRINER C J,GELLI B R.Effect of unsupported arm exereise on v entilatory musclerecruitmen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airflow obstrunction[J].Am Rev Re spir Dis,1988,138:856-861.
[9] MARTINEZ F J,COUSER J I,CELLI B R.Factors influencing ventil atory muscle recr uitment in patient with chronic airflow obstruction[J].AM Rev Respir Dis,1990 ,142:276-282.
[10] BANZETT R B,TOPULOS G P,LEITH E D,et al.Bracing arms increa sesthe capacity for hyperpnea[J].Am Rev Respir Dis,1988,138:106-109.
[11] CASABURI R,PETTY T L.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ulmonary r ehabili lation[M].P hiladelhia:WB Saumders,1993:204-224.
[12] CARTER R,COAST J R,IDELL S.Exercise training patients withchr onic obstruction pulmonary disease[J].Med Sci Sports Exam,1992,24:281-291.
[13] WEINER P,AZGARD Y,CANAM R.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genera l exercise recondi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COPD[J].CHEST,1992,102:1351-1356.
[14] CASABURI R,PETTY T 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M].Phiadelphia:WB saunders ,1993:424-438.
[15] KILLIAN K J,JONE N L.Respiratory muscle and dyspnea [J].Clin Chest Med,1988,9:237-248.
[16] 周玲君,赵继军.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及展望[J].护理研究,2005,19(3):478-480.
由于呼吸功能衰竭引起的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威胁患者生命的直接原因,呼吸衰竭的治疗,除正确氧气疗法外,机械通气使用呼吸机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措施,更主要的是对气道的监护与管理,力求避免呼吸机造成医源性的肺组织损伤或其它机械通气合并症[1]。我院自2000年2月成立ICU病房以来,应用呼吸机通气抢救了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病人1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8~76岁。原因有:①开胸手术后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②肺气肿、肺结核合并肺心病引起的呼吸衰竭;③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等引起的呼吸的呼吸衰竭。带机时间最长12 d,最短50 min。抢救成功16例,死亡2例,成功率88%。没有因气道护理不当引起气功压伤氧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2 气道监护
正常潮气量每公斤体重8~12 mL,当气道漏气时,潮气量或分钟通气量下限报警,临床上由于病人躁动、翻身、变换等致插管与呼吸机管道连接处松动或分离,应立即给予连接好管道。通气回路脱接,气管导管套囊破裂或充气不足时,气道压力下限报警,要迅速接好脱接管道,套囊适量充气或更换,每次充气量约2 mL,以不漏气为准,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维持有效气道压力,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流入气管。由于气道分泌物多,气管导管曲折,人机对抗时气道压上限报警,对抗时在向病人解释的同时适当使用药物对症处理,以防躁动、频繁咳嗽、吞咽等动作使导管脱出。插管病人呼吸困难时,首先要检查导管有无阻塞、脱落。本组1例肺心病患者脱机后血氧浓度低下致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及时发现立即接机后正常。肺部听诊为清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提示进入肺内的气体量减少和气流速度慢及肺不张;听诊肺部干罗音,提示气管支气管内有粘稠的分泌物存在,支气管痉挛,气道部分梗阻,要加强吸痰及导气体湿化,肺不张者适当调整导管插入深度,必要时拍胸片;湿罗音提示气道、支气管内有稀薄分泌物或肺炎,要加强吸痰,保持导管通畅。
3 护理体会
开展有预见性的上机,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组有2例ARDS病人虽病因不一,但由于能及时上机及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抢救均成功。COPD的病人在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时能及早上机不少也能获救,但这类人由于多种原因,难以达到上机治疗但尽量争取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组有2例导管不全性堵塞,其中1例为吸痰管插入深度不够不能有效的刺激咳嗽反射及将痰液吸出所致,另1例为既往有3年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因痰液粘稠痰痂堵塞,病人表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出冷汗、烦躁、血氧饱和度下降,应及时吸痰有效湿化气道刺激病人咳嗽反射可有效防止导管堵塞。随时吸净气管内分泌物,每次吸引不超过15 s,时间不可过长,以防引起呛咳嗽或窒息,导致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抑制心肌。经鼻吸引时负压不可过高,以免损伤鼻黏膜,吸引法将吸引管先插入超过气管插管处,然后上提1 cm边吸引边旋转,边吸边退出吸引管,吸痰强调无菌、无创、快速有效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吸引口腔、鼻腔、和气管导管的吸引管应分开,并使用一次性,以防交叉感染[2]。
停机拔管必须在供氧30~60 min后,无缺氧现象时先吸净口腔及气管内积存分泌物,再放掉气囊内气体然后拔管,拔管后将病人颈部转向一侧,再吸净口腔内分泌物,气管切开拔管后注意分泌物的清除,用蝶行胶布贴上,每天更换纱布,保持创口清洁干燥,详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观察,记录通气效果,良好的通气效果使神志稳定,甲床红润、循环良好、血压脉搏稳定,胸廓起伏平稳,呼吸频率、节律均匀、血氧、血气、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正常[3]。
18例病人的呼吸衰竭病人应用呼吸机抢救治疗,通过对气道的精心护理,提高了病人抢救成功率,也增强医务人员的护理技术力量。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通过上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运动和咳嗽反射发挥防御作用,气管插管后,上呼吸道的正常湿化、加温、过滤及纤毛上皮运动功能减弱,而危重病人及未醒病人吞咽咳嗽反射弱、神志水平低、语言交流受限,因此,只有加强监护与管理,才能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各类并发症,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