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艺术教育的现状

艺术教育的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0 10:44: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艺术教育的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艺术教育的现状

篇1

一、艺术教育在当前素质教育下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艺术教育也随之而获得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但大部分的国人仍未摆脱“应试”思想,这无疑使得艺术教育并不能实现素质教育,甚至可以说是直接让体制的改革流于形式。

应该看到,艺术教育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作为一个合格的艺术教育从业者,应该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所学来弘扬艺术的真谛,这不仅仅是素质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我国弘扬艺术、提高国人整体艺术素养的一个基石。因而,艺术教育从业者作为艺术教育的执行者,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推导者,不仅得让学生明白相关艺术的技法或者理论性的知识,还得让学生学会自行感悟艺术的真谛和魅力,让学生家长看到艺术的前景,对于艺术教育从业者来说,这是一项艰巨而又伟大的工作,也是当前艺术教育工作实现素质教育、融入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1.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漏洞给艺术教育带来的影响

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我国的教育体制得到了改善,但在改善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的漏洞,这些漏洞给艺术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由于上述的“应试教育”观念还没有被摒弃,也加深了国人对于艺术的成见,认为“艺术不能当饭吃”,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但在现今教育体制所存在的漏洞下,这种观念无疑是扩散得最快的。

国家虽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但就我国现今国情来说,要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因为,要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摆脱应试教育,就必须对我国考试制度全方位的改革,且必须建立在有足够的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然而,就我国目前现状来说,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剧增,我国的教育资源则显得愈发紧缺了。尤其在考试制度已经成为了社会公平竞争的最主要体现的今天,要相对考试制度作全方位的改革,则更加不可能。国家所能做的,只是通过课标的改革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这就给以了学校重蹈应试教育的理由了:升学率是学校维持办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教职人员继续从业的一个重要保障,虽然新课标的出台能够给以学生比以往课标更多的思考空间,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往往会以各式各样的方法变相地化“思考”为“记忆”,让学生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前提下就能够达到考点的要求,这是一种变相的应试教育手段,也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竞争的一种方式,由此,也凸显了我国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要想让艺术教育事业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响应素质教育口号,就举步维艰了。这是艺术教育的现状,也是现今艺术教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我国艺术教育目的性混淆

我国教职人员在进行艺术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混淆了艺术教育的目的性。这也是由于我国艺术教育事业仍处于初步状态所造成的。大部分的艺术教育人员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且在教育制度的漏洞下,部分的艺术教育从业人员经过专业的教育资格培训后并没有将所学的理论转化为实际,这就给艺术教育工作的成效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艺术教育目的性的混淆主要原因在于教职人员常常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艺术教育中去,却又往往没有划清艺术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界限,甚至有部分的教职人员将艺术教育工作当做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来进行,主次不分,让整个艺术教育充满着“政治味”。

诚然,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艺术教育中也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方式,但这必须是在思想道德教育能够突显出艺术教育本身意义的前提下进行的。此外,将艺术当做是一种技能的培养也是现今教职人员将艺术教育目的性混淆的主要体现。同时,很多高考艺术生从小并未接触过音乐,只是因为艺考文化课分数要求低,录取比例高,所以在高二甚至高三才开始恶补音乐。然后这样循环,这些低门槛进入大学的艺考生再出来从事音乐教育,也会对艺术工作造成困难,混淆音乐教学的目的性。

所以,对于普通艺术教育来说,照搬专业艺术教育的一整套教学方法,也就只能培养出少数懂得技法的“匠人”,而不是具有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文化人”。

三、结束语

综上,大多数艺术教育理论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艺术教育德育”和“艺术教育技能化”的误区。但德育方面的内容仍是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如何正确处理德育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关系,则需广大艺术教师在艺术教学过程中适度把关。另外,与其它科目相比,学校对艺术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小,从而导致艺术教学设备的不足,进而影响到艺术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不断重视,学前教育已经在国家很多地区普及,作为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铺路石,幼儿的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了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设有很多不同的培训基地,然而在艺术教育方面仍旧很大程度上的脱节,严重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发展,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只有根据现如今的教育状况找到真正适合新时代幼儿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对学前教育幼儿进行艺术的培养,从而提升幼儿的能力。

一、学前教育专业加强艺术教育的意义

艺术是促进人类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艺术能给人带来希望和勇气,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在教育方面。艺术教育是教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于学前教育尤为重要,幼儿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这一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模仿能力、接受能力极强,并且其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在此阶段都有可能获得很好的发展,幼儿的审美观也会在此时期得到很好地锻炼和发展,为未来的个性、能力等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因为其教育的特殊性,现如今的学前教育并没有系统的教育方法,而是通过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进行,往往以游戏为主,而在游戏的构想、组织以及对于幼儿的引导上更应当具有极强的能力,并应当具有极强的艺术欣赏力,更好地为幼儿的兴趣发掘、能力引导、审美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现状

1.课程设置重技能轻教育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学前教育培训对于师资的培养院校也在不断增多,同时由于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使得各大院校学前教育招生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对学前教育的培养上,单单就培养理论、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大同小异,但就专业艺术方面的教育则仅有几个以研究为主的知名院校在进行学前教育培训中进行重点地理论知识培训,而其他各教育机构均在教育中偏重技能培训而缺失了对于理论知识的培训,仅仅满足于现如今普遍认为的特色教育的模式,在以往的学前教育中,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资力量的良莠不齐,在对于教师教育课程的安排上,往往仅仅重视教师的数量而忽视了对于教师的要求,忽略了未来所要教育的特殊对象,使得学前教育师资几乎全以技能课程培训为主,而对于专业教育却大量缩减甚至取消课程,从而偏离了真正学前教育的轨道,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甚至对未来孩子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2.任课教师重实用轻理论

在幼儿学前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师资力量是具有“全能”的教师,而在现如今的学前教育中,师资力量往往无法满足正常的需求。在一些综合性的大学,学前教育一般隶属于教育学院,在规模上相对较小,这也就造成了在教育过程中专任教师相对较少,学生往往不能在艺术教育方面得到很好地教育,而在高职院校,往往重视了艺术狮子的教育,而在理论水平上则相对落后,在近几年来,学前教育需求在不断加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也在普遍提高,这也就导致了艺术课程教学不能得到很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往往大合堂式教育结束艺术技能课程,在一些培训机构中,往往重实践而轻理论,现如今在学前教育教师招聘过程中也迎合了现如今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模式,这严重与《标准》相违背,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应当是真正面对幼儿,真正全方位的对幼儿进行教育,而并非当前教学模式下教育幼儿,这等同于揠苗助长,严重影响幼儿的艺术教育,从而严重影响幼儿的未来。

3.教师重舞台轻实践

在现如今的学前教育院校和机构,往往大肆宣传学前教育学生的多才多艺,在舞台上有过多大的成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经成为各种场合的一个亮点,在现如今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中往往是青春期的女孩,这也造成了在她们严重所谓的“专业课”便是对于舞蹈、音乐等的学习,而在教育学、心理学等重点学科上则不上心,在造成这一现象中,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另外一点,学前教育专业的轻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幼教一线上往往不能看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影,而在舞台上却大放异彩,这对于真正的学前教育专业目的而言则相差甚远,并不能真正通过教育展现出自己的才能。

三、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对策分析

1.加强课程建设,规范艺术教育的内容

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当真正明白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真正从专业课程上下功夫,首先,应当在课程的开设上重视艺术课程的学习,例如开设音乐、书画课程,并通过一定形式的考试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另外,还应当根据学生的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从而拓展兴趣爱好,在更多的专业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2.加强课外活动指导,拓展艺术教育的范围

学前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形式便是组织学生让学生亲自参加课外活动,在审美能力等方面让学生真正得到好的发展,在课外活动中,应当真正在思想上得到重视,重视课外活动的形式及活动方案,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统一,从而真正达到课外活动的真正目的。另外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学校在提供必要条件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考核,同时还应当在课外活动中重视创新和休闲性,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快乐,得到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前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这也就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师资力量应当是强有力的,必须首先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当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真正拓展教师的能力,另外,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上应当真正对先进教育观念进行借鉴并不断创新,在教育中不断地改善现有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前教育是幼儿一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前教育专业培训中应当真正了解现状,在艺术教育方面明确方向,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不断拓展思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培训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定位――兼谈幼儿园教师专业觉醒[J].学前教育研究,2012(8)

[2]胡知凡,包雪鸣.教师艺术素养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8

篇3

我国运用十年时间对人文教育进行改革,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声还在继续,高校艺术教育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它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近年来,河北科技大学在理论及培养过程中的许多实质性问题上达成了某些共识,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导致艺术教育高等院校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河北科技大学的艺术教育虽然开设了许多艺术选修课,但主要是以艺术学院为载体,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而缺少普遍性和广泛性。事实上,对于艺术教育无效、肤浅的认识是导致目前我国许多综合类高等院校在艺术教育工作方面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二)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公共艺术课程是艺术教育在学校、高等院校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科学课程和质量监控是实施和实现高校艺术教育的关键。河北科技大学是一所省属理工类院校,文科专业比较薄弱,由于旧体制和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市场经济这一转型期的背景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设置狭窄、工具化,强调实用性。英语、数学、计算机类公共课程为必修课,而艺术类公共课程是选修课,结果还是专才的教育,而不是一般通用教育。因此,教育所反映的一般观念仍然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将大学生培养成满足和服从于眼前社会经济利益的普通大众,而不是着眼于受教育者自身的内在需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信仰,忽视了以人为本及人的个性发展原则。

(三)专业师资队伍力量不均衡

河北科技大学虽然开设了人文艺术类学院,也添加了不少人文素养的新增公选课,但缺乏配套的教师储备,人才输送机制和行政制度的安全保障,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教育程度、学科结构的师资队伍,从而使艺术教育在高校的需求得不到保障。虽然我们大声呼吁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但有许多现有的大学教授级的艺术老师很少给本科生上课,使得在一线的任课教师更多的是水平素质有待提高、盲目探索的青年教师,由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随意性,从而影响了公共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尚未形成系统而完备的制度

科学完备的制度是规范和完善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保障。目前,河北科技大学设有艺术学院,但由于认识上的不足,艺术学院缺乏在全校艺术教育方面的自,既没有行政管理权限,也没有财政实施能力,很难开展实际工作。此外,形式化的公共艺术课程设置和组织,仅仅是教师自由申请,开课方面既没有任何要求也没有审核程序,如师资队伍的组建主要由艺术学院和动画学院本院自行负责,也没有专业、系统的公共艺术教学评价体系等。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展望

(一)重视高校艺术教育实施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不能性急,也不能漠视。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加强措施,保证高校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一是,充分发挥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运用教育学原理,研究高校艺术教育的规律,在高校积极申报艺术教育课题,开展和加强中外高等艺术院校教育、教学交流,为高校艺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如组织各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研讨会等,交流经验与教训;常组织艺术教育工作者出国学习,或邀请国外专家交流经验。二是,增加艺术教育经费,改善教学条件。学校应加大对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对财政支出落实与否进行监督。三是,积极建设高校文化,为学生提供艺术教育的实践平台。一般艺术类选修课课时较少,学生所选的课程不是很多,为了达到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加强对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积极作用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

(二)规范课程和教材政策

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政策所要解决的是在专业科目和课程方面如何设置的问题。此外,在艺术教育知识层面的政策中,艺术教育教材政策所要解决的是如何选择和编撰教材的问题。教育部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提出“教师必须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多门类多学科综合的艺术教育来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连接而达到学生的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事实上,个别学校在实施艺术教育革新的过程中,运用跳跃式的改革来实现音乐素养的提高,从而出现了不少矛盾。

(三)制定合理的师资政策

艺术教育组织层面的政策当中,师资政策是一项基础性政策。从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师资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师资学历、年龄结构,还是师资素质,以及师资的培训和要求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国家在制定相关艺术教育政策时,师资方面问题是需要提高重视的首要问题,因为师资政策是具有基础性的因素,它对于艺术教育建设与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对艺术教育专业政策和评价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同时,要针对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师资现状,分步实施,有计划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艺术教育师资政策结构,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艺术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艺术教育持续发展。

篇4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4-0005-06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已整整十年,其倡导的先进艺术教育理念在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中是否已得到体现?十年来,儿童艺术教育实践取得了怎样的进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只有清楚地了解当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更好地推动儿童艺术教育的改革。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已有研究大多是分析儿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当前已取得的成绩很少涉及;多数研究仅仅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如美术或音乐),而不是将儿童艺术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另外,已有研究大多是经验总结,量化或质化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以考察儿童艺术教育取得的进展,并试着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南京的幼儿教育质量包括幼儿艺术教育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其中省、市级示范园的艺术教育水平更为突出。但即便如此,我们的研究仍然发现南京市的省、市级示范园的艺术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考察这类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有利于更好地总结近年来我们在艺术教育改革上取得的进展,也有利于发现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以推动儿童艺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本研究采取目的性抽样方法,以南京市14所省、市级示范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为研究素材。研究者先后观察并记录了60个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案例,在深入分析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些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儿童艺术教育目标、内容、过程、环境、师幼关系等方面的特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儿童艺术教育目标及其实现

教育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当前教师确立的儿童艺术教育目标涉及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等。

通过分析教师撰写的活动方案,我们发现,所有的60个儿童艺术教育活动都有明确的技能目标,此外,有46个活动涉及情感目标,有39个活动涉及认知目标。从中可知,当前的儿童艺术教育已打破了以往单纯以艺术技能技巧训练为目标的局面,逐渐关注起幼儿的审美与体验来。然而,对活动过程的分析则显示,在46个确立了情感目标的活动中,正式实施时只有31个活动真正关注并基本达成了情感目标;而技能目标则大多(60个活动中的51个活动)较好地达成了。可见,尽管不少教师已意识到儿童艺术教育应重视幼儿的审美与体验,但仍把握不好情感目标的实现,有的教师对将观念转化为行为仍感到困难,这其中也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仍将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作为唯一的目标。如,一次“花瓶装饰与设计”活动,教学目标被设计为:(1)能在欣赏过陶瓷花瓶的基础上根据花瓶造型的基本特征画出自己喜欢的花瓶。(2)能用吉祥的图案装饰花瓶,并均匀涂色。很显然,在这个活动设计中,教师更为关注的是艺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并不关注幼儿的审美情感、人文素养等的培养。

(二)儿童艺术教育内容

确定艺术教育内容有学科本位和儿童本位两种思路。学科本位即以学科知识、技能技巧等为主要依据来选择内容设计活动。儿童本位则是围绕儿童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心理逻辑和发展特点等选择内容设计活动。在我们收集的60个艺术教育活动案例中,有12个活动内容选择完全是学科本位的,占20%;另外48个活动兼顾了学科本位和儿童本位,既考虑了学科知识技能,又考虑了儿童的经验、情感。可见,有关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多数教师能够从儿童的年龄特点、经验、兴趣以及情感等方面出发,结合艺术学科本身的逻辑进行选择,从而设计出适合儿童的艺术教育活动。

通常而言,儿童艺术教育内容的组织方式可分为以欣赏为主、以操作为主以及艺术欣赏与操作相结合三种类型。统计表明,在60个艺术教育活动案例中,以艺术欣赏为主的活动案例有6个,占10%;以操作为主的活动案例有24个,占40%;艺术欣赏与操作相结合的活动案例有30个,占50%。可见,艺术欣赏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从内容的综合程度来看,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又可分为分科教育活动和综合艺术教育活动两种类型,其中分科教育活动主要是单纯的音乐或美术教育活动,而综合艺术教育活动则有各艺术门类综合以及艺术和其他领域内容综合两种形式。统计表明(见表1),分科教育活动在当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仍占主流,综合艺术教育活动也占有一定比例。观察发现,在21例综合艺术教育活动中,有9个活动虽然在设计时顾及各艺术门类的综合或艺术与其他领域内容的综合,但在实施时并没有处理好它们之间共生互补的内在联系,没有达到真正的融合。

(三)儿童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

我们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对活动的预设程度等方面对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儿童艺术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体教学,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相结合,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者相结合四种(统计结果见表2)。当前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仍没有脱离以集体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有部分教师开始关注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等组织形式,尝试将其与集体教学结合起来运用。

儿童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即以启发、引导为主的方法和以传授为主的方法。在60例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采取启发、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的仅有16例,而采取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有44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教师意识到单向灌输、外在给予、直接告诉、机械训练等方法存在各种弊端,意识到应为幼儿提供体验、探究、表现、创造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理解和想象。然而,仍有部分教师重视灌输训练,忽视幼儿的探究体验,重视模仿,忽视创造。例如,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当幼儿对教师说“我不会画”时,有的教师会直接替幼儿画好,或者扶着幼儿的手帮他画好,或者请其他幼儿帮他画等。

根据教师对活动的设计程度,我们将教学活动分为预成的活动和生成的活动两种类型。预成的活动是由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生成的活动则是随着活动的进行随机生成的,教师事先并无预设。理想的教学活动应是预设与生成相互结合、转换和渗透的。然而,在我们观察的60个艺术教育活动中,仅有7个活动是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多数活动的实施都是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的,整个活动过程都以教师和教案为主导。可见,仅有少数教师能够考虑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兴趣、需要,并顺应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不少教师已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对出现在幼儿身上的不符合预设方案要求的语言、行为、理解、想象视而不见,甚至加以制止,无视师幼之间的相互激发及幼儿的兴趣指向、创造,从而错过了许多教育契机。

例如,小班美术活动“美美相框”,教师的设计是让幼儿利用不同颜色的纽扣探索如何便捷地用间隔式的图案来装饰相框。在活动前,教师在相框上贴了双面胶,活动中,幼儿只需把纽扣粘贴上去即可。教师一一请幼儿上来尝试,看看用什么方法可使装饰速度又快、又有规律。她一连请了4名幼儿却发现他们都是把纽扣一个一个贴上去的,都想不出其他“又快又有规律”的办法。教师于是提示:“这边有相同颜色的纽扣,可以一起怎么样?”但没有幼儿能回答上来,教师只好自己回答:“可以先把一种颜色的纽扣找出来一起摆上去,然后再摆另一种颜色的纽扣。如果是二二间隔,就先空出两个纽扣的距离……”教师边说边示范操作起来。在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显然是严格按照活动设计方案组织活动的,在出现意料之外的困境时,她并没有反思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或适宜,也没有运用教育机智及时调整策略,以启发幼儿继续思考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教师恪守活动设计方案,坚持原先的设计思路,使教学活动陷入了“死胡同”,也使原本的探索和发现演变成了模仿和练习。

(四)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人际关系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人际关系的核心。我们根据教师对幼儿的控制程度,将师幼关系分为三种类型:教师控制程度很高,教师有一定的控制,教师与幼儿平等对话。由表3可见,在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多数教师采取高控制的手段,以全面掌控整个活动过程;少数教师对幼儿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同时能为幼儿提供一些自由表现的机会;只有极少数教师能真正做到与幼儿平等对话。

下面是音乐活动“玛丽摘香蕉”的一个片段。

教师:(带着小老虎手偶,向幼儿挥手。)看看是谁来了?

幼儿:小老虎!

(教师给幼儿讲“玛丽摘香蕉”的故事。)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段音乐,描绘的也是“玛丽摘香蕉”的故事。

(教师播放音乐,在音乐伴随下用手偶做动作。)

教师:有没有听不懂的地方?

幼儿:(摇头,不明白教师所问是什么。)

教师:等下我们听到“Hailaidei”(歌词中重复的一部分)就一起拍手为小老虎加油。

这一活动片段内容看起来很丰富,既有故事,又有音乐,师幼之间也有互动,可是,仔细推敲后,我们不难发现,基本上整个活动过程是教师的独白,见不到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更无从谈起。教师即使有提问,但要么所提问题太容易,要么问得幼儿不知所云,这种问答自然谈不上是“平等对话”。

在师幼关系中,教师如何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是关键。在教师控制程度很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更多地会将自己定位为教育者、管理者、组织者、领导者、控制者;在教师控制程度稍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者、领导者等角色意识有所弱化,而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帮助者、研究者、记录者、观察者和倾听者等角色意识会有所显现;在师幼平等对话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者、合作者等角色意识更加凸显。当前,“非对称相倚型”〔1〕仍是师幼互动行为的主导型态,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亦是如此,教师更多地将自己定位为教育者、管理者、组织者等。尽管许多教师在观念上有所改变,但要将观念转变为自觉的行为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努力。

(五)儿童艺术教育环境

儿童艺术教育环境既指精神环境也指物质环境,本研究主要考察儿童艺术教育的物质环境,即教师为幼儿所提供或创设的艺术教育材料、设备及活动空间等。基于对60个艺术教育活动案例的现场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美术教育活动提供的材料主要有各式各样的图片、纸(如卡纸、蜡光纸、皱纹纸)、笔(如油画棒、水彩笔、勾线笔、毛笔)、油泥、颜料以及各种自然材料(如石头、树叶、木头、竹筒)和废旧材料(如玻璃瓶、纸盒);音乐教育活动的材料主要有各种音乐磁带或光盘、头饰、玩偶、图片以及乐器(如铃鼓、铃铛、教师自制的乐器)。在60个艺术教育活动案例中,有26个运用了多媒体,占总数的43.3%。多媒体主要用于展示图片、美术作品,播放音乐、视频以及演示文稿等。在60个艺术教育活动案例中,只有6个活动提供的材料不甚充分。

活动室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环境。在我们所观察的60个活动案例中,有12个活动提供的场地较小,空间比较拥挤,9个活动提供的材料或设备不太适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发挥。有研究表明,师幼之间的空间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例如,座位编排方式就暗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念或价值取向,暗含着教师所期待的与幼儿的交往方式。根据我们的观察,艺术教育活动的座位编排方式多数是“月牙形”或“马蹄形”,少数是圆形。在多数情况下,采用“月牙形”或“马蹄形”的座位编排方式时,幼儿必须面向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它体现的仍是“教师中心”思想,它暗示的是幼儿必须“坐着静静地听讲”。相比之下,“圆桌型”和自由组合方式所体现出来的师幼关系更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交往。

我们所观察的60个艺术教育活动都是在室内进行的,可以说当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空间基本局限于室内。此外,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班级之间很少有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更不用说让幼儿走出幼儿园,去园外交流学习了。可以说,幼儿的艺术活动空间相对封闭,社区、家庭资源等也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综上所述,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南京市的省、市级示范园的儿童艺术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打破了以往完全由艺术技能训练为主导的局面,教师渐渐重视幼儿的审美与体验,关注幼儿的经验、兴趣和需要,注重加强艺术学科内部各艺术门类之间以及艺术领域与其他领域之间的有机融合,创设条件让幼儿感受、欣赏、参与、体验,启发幼儿探究、交往、表现、创造,尽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等。然而,当前儿童艺术教育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具体表现为教育目标仍在一定程度上偏重知识技能,教育内容缺乏有机整合,教育过程忽视幼儿的探究体验,师幼关系尚不够民主平等,环境相对单一封闭等。

四、讨论与建议

(一)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

在传统艺术教育中,艺术方法和技巧的学习经常被认为是主要目标,然而,儿童艺术教育虽说并不排斥技能技巧的学习,但不应将其作为首要或主要目标。〔2〕儿童艺术教育有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儿童发展取向与艺术知识和技能取向,若能将两者有机整合,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侧重点应放在充分地保护幼儿的艺术天性,保持其艺术兴趣,激发其创作欲望,鼓励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充分、大胆地进行自我表达上,不以技能学习为主要目的。〔3〕当前,许多教师在确立儿童艺术教育目标时已能够考虑到情感目标,但实现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有的教师急于要求幼儿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因而忽略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愉悦;有的教师所确立的情感目标不合适,无法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加以实现;也有的教师由于对先进的儿童艺术教育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在实施时仍然不自觉地受传统的儿童艺术教育观念支配。当然,教育体制、社会舆论等因素也制约着教师的教育行为。然而,儿童艺术教育重在对儿童进行情感和审美教育,只重视艺术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儿童艺术教育是“短视”的教育,只有知识和技能与审美情感并重的儿童艺术教育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才能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二)选择有机融合的教育内容

人类最初的艺术其实是综合性的,后来才逐渐分化出各种艺术门类。根据人类艺术发生发展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早期儿童艺术教育宜更多地以综合的方式进行。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综合的儿童艺术教育思想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它反映的不只是课程组织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价值观的变革。它体现的是一种以儿童的整体发展为目标的价值取向,旨在促使儿童各种艺术感觉、经验、知识、智能的相互衔接、融会贯通,并据此形成积极探索、表现和创造的能力。〔4〕综合艺术教育主张各艺术门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仅要实现艺术学科内部各艺术门类的综合,而且要实现艺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我国的儿童艺术教育思想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已能够考虑各艺术门类的综合或者艺术与其他领域的综合,但在实践中存在着将各艺术门类或各领域生硬相加、简单拼凑的现象。有的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综合,以为在一个艺术教育活动中既有美术活动内容又有音乐活动内容,或者既有艺术活动又有科学活动等就是综合;有的教师虽然了解综合的涵义,可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智慧而无法实现真正的综合;有的教师则处于传统观念与先进理念的矛盾和冲突之中,因过分强调艺术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实践中又回到传统观念去了。

(三)采取支持幼儿探究、体验的教育方式

在儿童艺术教育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幼儿探究、体验,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表面看来,教师采取单向灌输、外在给予、直接告诉、机械训练的方式,可以获得显而易见的“效果”,如能让幼儿较好地掌握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幼儿的作品也更符合成人的评价标准等;而引导幼儿探究、体验相对来说花费的时间要长,且幼儿的作品不一定符合成人的评价标准。然而,引导幼儿探究、体验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幼儿在探究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各种材料的性质及使用方法时,可以是独立探索,也可以是与同伴或教师的共同探索。探究、体验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凸显,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发展。探究、体验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因为幼儿正是在思考、行动中,在亲身经历中获得了生命自然而然的成长。与教师的直接告诉相比,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问题所获得的体验更加丰富而深刻,原有经验也更易得到提升。

(四)建构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

幼儿与教师一样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主体,因此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应是平等对话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瑞吉欧人喜欢的一种隐喻:‘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来形容,其含义即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倾听、关注,并且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与幼儿对话”。〔5〕教师与幼儿彼此是作为独特的个体而相遇的,师幼之间没有地位高低之别。虽然教师与幼儿的社会角色不同,年龄不同,但彼此的人格是平等的。“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而且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6〕对话是双方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共同分享、共同创造的过程,从而使得双方精神得到提升,生命得到丰润。“真正的对话,是那种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上的自由交流,是扫除了一切正规性和严肃性之后的随意性和不拘一格的交谈。”〔7〕如果教师仍然是活动室里的权威,主要扮演教育者、组织者、控制者、管理者等角色,那么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平等对话是不可能的;教师只有创设了宽松、自由、良好、和谐的心理氛围,善于观察、倾听、支持、帮助幼儿,平等对话才有可能。在当前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很多是教师“隐性控制”之下的互动,这样的“互动”看似平等,然而却在无形中影响到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对话应是一条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8〕如果教师与幼儿平等对话,那么将会生发出更加丰富的意义,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

(五)创设宽容开放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教师应努力为幼儿创设宽容开放的艺术教育环境。儿童艺术教育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如幼儿园、家庭、社区的资源。活动室应是开放的,应提供便于幼儿自由操作或灵活取用的设施和材料,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面墙壁都可以充分利用。而且,儿童艺术教育应走出活动室,与其他班级充分互动或充分利用其他班级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应走出幼儿园,以充分利用各种家庭、社区的资源。儿童艺术教育可以利用的资源应是丰富多样的,应为更好地推动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4-235.

〔2〕STEVE SEIDEL,SHARI TISHMAN,ELLEN WINNER,et al.The qualities of quality: Understanding excellence in arts education〔M〕.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9:20-21.

〔3〕边霞.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5-58.

〔4〕易晓明.对综合艺术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2003,255(3):8-9.

〔5〕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1.

篇5

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生、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的开设不正常,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教师备课照抄“专家教案”,“负责”的抄教材、抄备课资料,不“负责”的上期抄下期,下期抄上期,一次备好,几年享用。

二、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师资队伍短缺,业务素质低下,这是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有的专业不对口,个别观念陈旧,思想封闭,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其它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三、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现有的设备使用不当

目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坏、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个别学校甚至既没有师资,又没有设备,艺术教学无从谈起。还有的学校将设备存进库房,多年不用,键盘类的乐器簧片因潮湿而生锈发不了音,弦乐器一般存在弦断码子倒的现象,教者不会用将设备闲置而报废。有的学校有管理而无验收,开学初将艺术设备发放给任课教师,学末收回来,过程管理不严,有的教师将设备拿回自己家中孩子玩或者借给他人使用,造成资源流失或者损坏。

四、学生家长认识不够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外等“主课”的成绩,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

还有这样一个原因: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五、总结

1.选用和培训师资是首要任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音、体、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美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山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

2.加强硬件建设

抓住巩固“普九”成果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葫芦丝、巴乌等。

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

篇6

中图分类号:J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99—01



随着我国经济的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设计也在不断的改变这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这些年,我国大力发展艺术设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据统计我国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已超过了一千多所,每年毕业的学生超过十万。但在设计人才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却寥寥无几。面对这样的现状,中国要怎样完善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如何解决艺术设计教育里面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

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从1990年以来全国约有超过80%的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也为艺术设计学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现有的艺术院校所培养的精英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全面就掀起了一波开办各类艺术设计专业的热潮。但是由于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只是初步形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才能提高整体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现对艺术设计学科的认识、师资力量、招生问题、思维创新问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简要分析。

二、招生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按两套系统来招收艺术设计类学生,一类是纯粹的艺术类考生,在中学时期就开始学习美术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绘画能力,但文化科成绩交差。但是另一类是由于艺术生得录取分数线较之其他学科的录取分数线要低,部分学生都是在高中三年级时才转学艺术设计类的,这类学生多是通过社会上“速成培训”与“考前辅导”班学习的绘画,绘画基础薄弱。还有很多工科的学生是被调剂到这种专业,而非心甘情愿学习绘画的。所以说艺术设计类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弱;理性思维能力较差;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较少;知识面较窄;接受自然科学的能力较弱等。

而当今社会,任何专业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因此影响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三、师资问题

由于艺术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了当今艺术设计类专业师资的严重缺乏和滥竿充数问题。部分学校出现因人设课现象。同时随着高等学校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不断的提高,从而使一大批有技术、有实力的艺术设计技术型人人才被拒之门外。目前来说,许多教师对艺术设计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偏差,认为艺术设计就是艺术创作,可以天马行空,因而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突出艺术的美、过于强调个体表现、过于强调装饰性,甚至强调所谓的视觉冲击力。另外教师的知识面窄,缺乏科学知识,不能用科学的思想进行教学。

四、创新问题

我国艺术设计大师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不缺技术人才,高校在专业课上教授的都是软件功能的运用,而忽略了思维的创新,淡化了对学生自身艺术潜质的挖掘和设计思维的调动。学生在学习中忽略了软件功能以外的表现形式,创作个性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一个作品没有好的创意、构思、个性的存在,即使效果处理的在好那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只能是一份软件工具练习作业。培养出的学生只是一个工匠,创新往往就成了一句空话。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对当前设计基础教育作出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从源头入手,改变录取模式,平衡好美术成绩与文化课成绩的比例问题。提高艺术生得整体素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

3、开设的课程要多元化,如哲学、民俗、宗教、社会心理特征和一些自然科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涉猎其它学科,综合文化素养的高底,决定了设计作品品味的高低。

(二)优化师资队伍。

1、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通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和进修提高老师自身学术水平,使教师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

2、组织交流学习。在学校内部组织开展教学观摩学习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授课经验和技巧的水平。对外交流,学校与学校之间开展学术交流,吸取其它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3、建立教学团队。

已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教学团队的组长,注重培养青年教师。教学团队要担负本专业教学科研研究,针对课程的发展方向和讲授方式以及课程知识体系等方面组织进行探讨。教学团队建设要着眼于发展的长远愿景,和立足当下的精课程建设,使教师自身对所授课程有拥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育和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思维的能力是艺术教育和教师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们的创新欲望,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把作业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把学生培养成同时具有艺术素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并且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一直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都是个薄弱环节,忽略了实践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艺术设计教育脱离了实际,从而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相互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同样也阻碍了学生创作思维的开发。他们两者是互相依托的。学生通过实践,具备了解市场和开拓市场的思维模式,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样也得到了拓展。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使我们正确认识的艺术设计教育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进行进行探索,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仍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加倍努力,不断探索。

篇7

一直以来,我国城乡发展的差距比较明显。农村由于经济相对落后,财政投入有限,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投入到农村中学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较少,所以学校基础设施发展比较落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由于中学的音乐教材是音乐鉴赏、文字性的东西比较多,如果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主要探讨农村中学音乐艺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农村中学音乐艺术课的现状

 

近年来,音乐艺术课被视为“副科”“小三门”这样的说法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一些农村中学为了升学率、为了成绩,很多的学校还是将音、体、美视为不重要的学科。单从学生“爱音乐,不爱音乐课”的现状说起,爱音乐是人的天性,欢歌笑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就会相对比较活泼、开朗,而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音乐学习却兴趣不是很高,这种现象中外国家到处皆有。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的学业压力大、任务重,音乐课开课不足,学习音乐的时间少导致的。另外教师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靠单一的终极性评价,即使开设有音乐课也会让学生觉得兴趣不大。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所以学生感觉音乐课索然无味。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地位不明确

 

农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校领导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地位理解和认识不够明确,他们只将高考和中考的录取率和升学率放到第一位,学生考出好的成绩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也是只把升学考试的科目视为主课,而音、体、美都是“副科”,对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的培养都放的次要位置,因为这些方面的培养都是内在修养,看不到摸不着,所以都不重视。音乐艺术教育也是如此。

 

(二)教育设施和现代教育设备落后

 

农村中学的教育设施和现代教育设备比较落后,由于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教育设施和现代教育设备资源的短缺,一些农村中学教室里根本就没有安装投影仪或者是一体机,大部分学校也只有一个到两个多媒体教室,即使有两个多媒体教室也轮不到音乐教师上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被主课占了,例如:高中的音乐鉴赏课必须要有多媒体才能上的生动、有趣,才能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视频、声音供学生们理解和认识,但是由于多媒体设备的缺乏导致音乐鉴赏课成了音乐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也是听得稀里糊涂的,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不高。

 

(三)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

 

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还是像过去一样在教室里教师教学生听的现状,根本就没有一点创新,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不高,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基本素养,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2.音乐课堂成了歌的海洋,教师的“一言堂”,忽略学生的参与,没有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运用到课堂上来,而还是老一套,教师讲,学生学;3.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不注重教学过程,只注重教学的结果,评价和激励方法单一。正是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致使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学效率比较低。

 

(四)不能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

 

由于农村中学的领导、学生的家长和教师只重视升学率和成绩,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对于学生的文体活动从来是漠不关心,所以学校也就很少组织文体活动,比如组织开展校园歌手大赛、元旦晚会、艺术节等活动,最能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可是学校很少组织,所以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艺术教育的氛围。

 

(五)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方式对于音乐的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课程评价方式能够促进音乐课程学校效果的提升。在现有的音乐学科评价中,教师经常通过让学生试听一段歌曲来考核学生的音乐素养,考察的方面只是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提高与进步,并没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总之,现有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并不能够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提高。课堂教学评价在音乐艺术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而农村中学一些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评价中选择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基本都是终极性评价,而很少有教师选择过程性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通常是通过让学生试唱一段歌曲来考核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考察的方面只是学生最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提高与进步,并没有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努力、用心,学习态度十分端正。总之,音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结语

 

篇8

艺术还是一种巨大的经济力量,艺术在满足人需要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身价亿万的产业。

下面我就谈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及当今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

艺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艺术是如何通过自己的不完美而使人不断的达到完美的?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认识:

①在发现中进行创造;②恢复、拓展、发掘早已失去的感受力;③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④健全人格;⑤成为智慧的人;⑥与世界的和谐。

艺术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有一个独异之处,即有助于学生探索、理解、接受和运用模糊性和主观性的事务,并为学习注入激情,这一点尤为重要!艺术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农村小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地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一、 艺术教育被忽视

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

二、 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篇9

1.专业师资严重匮乏。目前,在农村小学中,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大多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艺术课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再加上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偏大,自身就没有多少艺术素养,即使有心也无力。因此,在农村小学,现有的艺术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2.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目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冲击,音乐、美术等艺术课被冠上了“副课”的歪帽子。不少小学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且常常被语文、数学占用,或者任由学生教歌敷衍了事。同时,学校管理上,由于上级部门的教学质量要求往往偏向于语文、数学,学校放松了对小学艺术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3.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目前,农村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的工作中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有的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

4.学生、家长认识模糊。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对于学校的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家长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碍。

二、关于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学校应通过家长会、教师会等多种形式,宣传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作用,并开展一些学习、讨论活动。让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清楚的认识到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于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需要艺术,人的生活离不开艺术。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

2.学校积极选用和培训艺术教师。“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学校要重视音、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艺术教育的培训,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积极将新理念、新方法用于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学校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我们应抓住巩固“普九”成果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添置一些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学习用品。另外,应妥善保管各种教学用具和器材,避免损毁和流失。

4.健全考评机制,提高艺术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学校应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艺术课堂评价标准,将艺术课的教学完成情况纳入教师的各种考核。鼓励和督促教师搞好艺术的教育教学工作,对艺术教育工作优秀的教师学校及时进行表彰,并在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要优先评聘。从而让每位教师真正对艺术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像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也不能走形式不专业的“游戏课”。

篇10

一、我校体育艺术教育现状

 

2010年我校由小学过度初中,学校面临教学设施不齐,教学场地不足,师资队伍较弱,学生流失严重等等诸多不利因素,学校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短时间内改变学校现状是摆在学校领导班子面前的重要难题。经过周密论证研究,我校大胆开创了体育艺术特色的办学模式,通过几年的运行,充分证明了体育艺术教育特色之路是符合我校实际的,且成绩斐然。

 

1、开齐开足了课时,严格组织管理。实施体育艺术教学之初,我校体育艺术工作由校长亲自负责,下设由主管副校长和各艺术组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安排和实施。开齐开足了体育艺术课时,并把体育艺术活动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做了细致认真的安排,并得以落实,组织领导与管理体制健全。

 

2、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竞技成绩、艺术成果喜人。我校积极开展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了学生每天有2.5小时的体育训练时间。每周一周四下午50分钟、周二周三下午1.5小时的音乐、舞蹈和美术教育活动。学校“两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经典诵读,有校园广场舞。做到有时间保障,有训练内容、方法,有训练记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体育艺术教育的多样化。

 

我校体育艺术兴趣小组及运动队训练达95%,体育艺术教学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坚持春秋两季的田径运动会和球类运动会,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如球类比赛、广播操比赛、拔河、歌咏比赛、美术作品展等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在参加各级田径、国际跤、柔道、举重等体育赛事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2010年至今,我校每年培养的体育和艺术中考考生100%升入高中,设施虽然简陋,但成果喜人。

 

3、体育艺术教师队伍稳定,素质高。我校积极向县局申请协调体育艺术教育教师,现我校体育艺术教育教师6名,并积极响应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先后组织体育艺术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为体育艺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创建平台,2011年田径教练参加全国教练员海南提高班的培训,2012年教练参加陕西省骨干培训,使我校体育艺术教育教师各方面素质的到大幅度提高,落实体育教师服装等有关待遇,并在评先晋级中优先考虑,真正提高体育艺术教师地位和待遇。

 

二、我校体育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训练教练员和艺术教育教师编制不足。按我校实际情况,所开设的体育和艺术项目需要体育艺术教师10名,目前体育艺术教师5人,编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体育训练师资严重不足,部分体育艺术教师转岗,造成体育艺术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2、资金投入不足,场地器材无法保证。义务教育经费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由于我校承担双重任务,体育艺术经费严重不足,学校用于音乐教学的器材短缺,美术教学使用的画板、画架、石裔模型基本是空白,严重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开展。学校建筑面积较小,没有艺术课的专用教室,部分体育艺术设施无法安装或使用,存在着极大的浪费现象,很大程度影响了学校体育艺术活动的顺利开展。

 

3、体育艺术后备人才奇缺,且质量不高。由于我县人口基数少,大多数学生处在农村,受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制约,体育艺术素养较低,加之家长对体育艺术教育的不了解以及体育艺术生出路较小,因此不能积极的支持子女从事体育艺术训练,使我校体育艺术选材面窄,学生自身条件达不到要求,体育艺术教育开展举步维艰。

 

三、促进我校体育艺术教育持续、均衡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端正体育艺术教育思想,摆正体育艺术教育位置。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入手,真正使家长和师生认识体育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体育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等各方面的重要性,使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大力支持子女进行体育艺术教育,同时创造一种尊重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为体育艺术生创造更好更宽的出路,以促进体育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体育艺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质量,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因此,我们在积极与教育主管部门申请调入优秀体育艺术教师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体育艺术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把体育艺术教师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定期举办体育艺术教师进修班、研讨班,派出部分体育艺术教师到专业院校进行培训和函授,利用名校孵化工程,加强校际之间体育艺术教师相互交流,促进体育艺术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大幅提高。

 

3、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我校将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艺术经费的投入,同时积极加大增资力度,多方争取资金,迅速改变学校体育艺术资金短缺的现状,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艺术活动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配置。从条件上保证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的正常运行,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现代化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健康成长。

 

4、重视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形成。我校在体育艺术教育中不仅重视体育艺术课程教学,而且重视开展内容丰亩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积极组织重大节庆活动师生体宵比赛及艺术汇演等活动。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校际之间的“体肓与艺术”主题活动,构建学校体育艺术教肓的新体系。

 

篇11

 

一、外部环境中的艺术教育观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认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以《音乐·艺术·人生》为题的讲座,先后在全国的高校开设近40余场,聆听讲座的师生遍及几百所高校,约10万人。他在讲座中列举了李四光、钱学森、杨振宁、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丰富生动的事例,说明音乐对于激发人的创造灵感,创新思维,提高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岚清提倡青年要培养欣赏经典音乐的能力。他说好的音乐不但给人带来欢快愉悦,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能激励人们去追求自身的高尚,培养广阔的胸襟。2000年李岚清访问爱尔兰,在参观他们的理工大学时,李岚清发现大学有一个专门的音乐中心,主要任务就是在大学里传播音乐,形成音乐氛围,因为良好的音乐修养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开发。由此,笔者想到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方式,哈佛的教育者反对“死读书,苦读书”,强调“全面发展”。 1993年起哈佛大学开始了一年一度,规模巨大的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上演200多场的文艺节目——有音乐类的合唱、通俗音乐、摇滚乐、民族音乐、鼓乐等;还有舞蹈类的芭蕾、伦巴、爵士舞、现代舞以及戏剧等。演员全都是哈佛大学的师生。除此之外,还有雕塑、陶瓷、图片、文学作品展示。这些形成了哈佛大学特有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哈佛强调的是艺术在生活和教育中的重要性,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目的是通过师生的亲身感受,从而激发师生的审美需求,提高审美趣味、品位。 

二、我校的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感到,作为国家的重点中专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近几年我校的艺术教育在领导的重视下,确有起色。比如,2002级西藏舞蹈班的成功充分证明,我校在艺术教育工作中做出了贡献。除此之外,学艺活动的开展,各类艺术团队的建立以及在市区镇频频获奖,使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观念上有了新的突破。近年来,我校顺利获得“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称号,也获得了市级、国家级重大奖项。在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以及对艺术美的感受过程中,我们做了许多的探索和努力。我们深知,学生只有切身体验与参与,才能更进一步地了解艺术,才能领略到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我们也深知,艺术教育的价值决不仅仅是要建立几个艺术团队和获得几个奖项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艺术教育这一特殊教育手段,让每一位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完善。 

现在的中专生不是不喜欢美的东西,而是不懂、不会。2005年下半年,我校成立了打击乐队。从这支鼓乐队的成长过程看,我们的学生是好样的,他们细心揣摩,反复锤炼,从看不懂乐谱逐步演变为乐在其中地演绎乐谱。在艺术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尤其是情绪记忆力、形象记忆力和动作记忆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这些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艺术活动不是简单的音符,节奏型的连结。比如在练习鼓乐《滚核桃》时,学生除了学会协作、配合外,还深入了解了相关人文方面的知识。这样在演奏时,学生内心就有了丰富的想象:秋收时的黄土高原上,农民喜摘新鲜核桃,将它置于瓦房顶晾晒,随着演奏的变化,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学生在再创作的过程中,不仅给自己也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听着情趣盎然,饶有风味的演奏,笔者坚信,这些能力的培养让参加演奏的同学终身受益。 

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人人平等,这是我校艺术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为此,我们做了如下的努力:首先我们艺术教师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业务素质,要用自己的教学成果来证明艺术教育带来的影响,从而赢得领导的支持和广大教职工的认同。 

其次,联合工会以及教工团支部,举办各类艺术活动提高教职工的艺术品位和审美层次。教务部门为积极参加学艺活动和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同学加学分,并给予特殊的奖励。如今年五月校艺术节期间,全校师生同跳一支《校园华尔兹》集体舞,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关系更亲密了。 

除此之外,学校的舞蹈团、合唱团、打击乐团、戏剧社等等团队,这些曾获得过市级、国家级大奖的团队,在校园里起着示范作用,使得校园文化更锦上添花。一个学校文化氛围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这个学校的风气。风气正了,才能为学校培养学生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结语 

近些年来,各个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一次笔者参加市里中职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是“走进合唱艺术,提升职业素养”。主讲人讲到一桩真实的事情:某校学生合唱团正在演出,恰巧这天某大公司来招聘员工,当公司老总路过演出现场,被歌声吸引住了:和谐的声部,优美的音色,严谨的分工,整齐的服装,极富朝气的表演,让他们感到,合唱队的表现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企业精神的体现。老总当即拍板:“这些合唱队的学生我都要了”!陪同的校领导介绍说:“他们还有一年才毕业”。不料老总说:“我预定!”这句“我预定”就是给艺术教育最高的评价和肯定。 

上个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兄弟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为《同一首歌》做合唱指挥。那天的万体馆内,一派节日景象。师生们为演出紧张有序地忙碌,全场演出气氛热烈,各类节目精彩纷呈,台上绚丽多姿,台下观众热情高涨,师生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最让笔者感动的是,老师和同学们同台演出,师生同演一个节目,他们同样认真、投入,平等融洽的师生氛围、相互默契的配合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个场面让笔者久久不能平静。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期待着这样的场面。然而相对来看,我们的艺术团队仿佛只为各类比赛而准备,面对的还是少数人。艺术类教学活动与其它学科相比,有时得不到理解,处在夹缝中,诸如排练场所飘忽不定此类的问题影响着师生的积极性。从艺术教育规律来看,无论哪个门类艺术的成长都需稳定、长期的磨练和积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发生质的变化。 

无数的成功事例和经验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智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放眼未来,我们现在努力进行对每个学生的艺术教育,就是对社会文明乃至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做出贡献。笔者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参与到艺术教育活动中来,共同让艺术教育之树常青,开满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叶朗.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是时代的要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2]邢煦寰.艺术掌握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4]刘丽霞,王岗峰.重新认识美育的“独立价值”——当前学校美育状况调查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宣琳.高职生美育实践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1). 

篇12

目前为止,高校音乐教育处于不断的更新壮大中,纵观全国,我国高校在音乐教育领域已取得很大成绩。很多高校都有着自己的音乐社团,而这些音乐社团的成立与众多活动的开展,将一帮热爱音乐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彼此讨论钻研音乐。而这些高校音乐社团的活动,同时也能够带动整个校园中的音乐氛围,为学校在音乐艺术教育上的培育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校园环境的基础。同时高校中的音乐创造力也在不断的加深中,近些年来,我国音乐大赛中,就有高校学生频频拿奖,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无限的想象力,自己开发音乐网站,创作音乐作品,这些举动无疑都告诉人们,高校的音乐教育并没有白费,很多高校学子在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熏陶下,能从音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并将音乐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创新能力结合在一起,将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不断的革新创造,使得音乐更加呈现出年轻化的状态。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高校中,大部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中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表现的比较的单一,很多高校学生对于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懂得使用乐器,懂得去理解音乐的学生少至又少。这些情况都说明了我国很多高校在音乐教育上所出现的问题,而这些人为或者环境的因素都导致了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缓慢。

二、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不足

1、相关领导对其重视不够

领导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直接影响到高校音乐教育在教学设施上的不足,故而在音乐艺术教育上,学校对学生的音乐培育并没有达标,关于音乐艺术教育中的问题总是走走过场,草草了事。同时又忽视了音乐教育中基础性的知识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基础,无法保证学生的音乐类课程的上课质量,甚至中断学生们的上课,只是将音乐类教育当作重要节假日活动排演的一种方式,如此一来学生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兴趣和热爱程度也无法提高。

2、音乐艺术教育课程不够完善

由于音乐艺术教育课程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都属于选修课程,故而学校安排的课程比较有限,音乐艺术教育的课程往往没有连贯性。多数学生在入学之前并没有真正的受过音乐教育的培养,所以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理解还是很浅薄的,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如此一来便加深了教师们的教学难度,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吸收教学内容,教师能否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兴趣,这些都成为了音乐教育的难点,也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三、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对策

1、将音乐教学与本土化文化融合

根据我国各地本土化风情的不一样,研究各省市区地域的传统音乐,采取广袤的倾听和个性化的表演方式,用社会学,民族化与美学结合的方式,对各地自身的音乐进行研究。而这种教学方式包括倾听有民族特色的演奏会,邀请本土化歌手进行一定的示范表演以及查阅当地的音乐历史等等教学手段,通过接地气的教育方式,从而做到激发学生的教学热情,将生活与音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无处不在的魅力,从生活中去发掘音乐,从生活中去感受音乐,最后,也从生活中去学习音乐。

2、加大学校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关注度

加大校方对音乐教育的关注力度是音乐教育贯彻执行的一大环境因素,只有校方在音乐设备和师资力量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和鼓励,音乐教育才能够不断的被更新和推广,更多的音乐人才才能够从高校校园中脱颖而出。学校领导应该了解到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去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立足现实的前提下,抓住音乐艺术教育的特殊时期,努力的坚持做到将音乐艺术教育与文理科知识共同发展,在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去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内容。

篇13

1 艺术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艺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们开始关注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和艺术教育薄弱区的弱势群体。因为平等享受艺术教育是每个学生的权利,提高艺术教育薄弱区的艺术教育水平是遵循公平教育原则的表现,应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

2 薄弱地区学校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调查

通过县教育局问卷,课堂教学的调查结果如下:

第一,开课率。通过对教育局的调查发现,各学段艺术课程的平均开课率各不相同(如表1)。

从开课率来看,小学一至四年级为62.4%,五、六年级为32.4%;初中一、二年级为35.2%,初中三年级基本不开;高中低于15%。

第二,不能开齐、开足艺术课程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教师不足、缺乏器材、挤占课时、没有教学场地。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共有9522课时。其中,语文课为1923~

2104课时,占总课时的21%~24%;数学课为1498~1682课时,占总课时的18%~20%;体育课为387~537课时,占总课时的2%~7%;艺术类课为624~731课时,占总课时的8%~10%。

第三,艺术课程有无考试:大部分学校艺术课程有考试或考核(如表2)。

第四,使用的教材:绝大部分学校选用国家教材(如表3)。

3 薄弱地区师资现状调查

通过县教育局问卷调查:所调查的21县共有艺术教师1920人,其中小学艺术教师1440人,初中艺术教师360人,普通高中艺术教师120人(如表4)。

全省偏远地区普通小学平均生师比为18∶1,语文学科生师比为108.2∶1(薄弱地区高中语文教师12365人),数学学科生师比为115.9∶1(薄弱地区高中数学教师15241人),体育学科生师比为452.6∶1(薄弱地区高中体育教师5204人),音乐学科生师比为1680.2∶1(薄弱地区高中音乐教师3216人),美术学科生师比为1542.6∶1(薄弱地区高中美术教师2564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薄弱地区经济发展受限导致缺乏器材、教师不足、没有教学场地,是阻碍艺术课开课的原因。所以,在发展经济之余,应加强艺术教育管理,提高薄弱区教师的意识形态,重视艺术教育。

艺术课程是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基本途径,薄弱地区艺术教育应构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艺术课程,凸显学校课程地位的艺术课程体系。陕西省教育厅要求学校依计划订齐国家和地区艺术课程教材,开全n程,开足课时;加大人事调控力度,努力配备专职艺术教师,对薄弱地区教学点采用“走教”和聘请民间艺人任教的方法;对非专业艺术教师进行分期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并建立“培能”管理机制;艺术学科“活动课”与“课堂教学”同工同酬,改革和规范艺术活动秩序;实行艺术实验班或艺术团队,可打破就近入学原则,就近整体升入高一级学校,使招生制度有利于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使艺术教育与经济发展间很好地衔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