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0 15:17: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

篇1

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汉字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启蒙阶段,开展识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时间短、学习能力不高,使得识字教学的质量较差,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

1.识字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汉字写在黑板上,标注拼音,带领学生反复朗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集中,这种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会严重挫伤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致使识字教学的效果较差。

2.识字教学脱离课文内容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许多语文教师只注重讲解生字和生词,忽视了课文的整体内容,并且通过领读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生字、生词,使得学生难以体会文章的整体效果。同时,这种单一、机械的识字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而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3.课后练习作业较多

课后练习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在识字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通常会安排大量的抄写任务,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但是,由于小学生具有爱玩、贪玩的天性,大量的练习作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做练习作业时,通常会敷衍了事,从而降低了识字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合理策略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识字教学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处于起始阶段,对字词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具体的实物基础上,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认读字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龙舟”一词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展示龙舟的图片,让学生观看龙舟的外形,并且适当进行延伸,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采用联想法,进行识字教学

每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相结合的产物,都遵循特定的造字规律,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联想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生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漏”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分析“漏”字的字形:左边是三点水,右边的上半部分是“屋”字的上半部分,下面是个“雨”字,雨进到屋子里面来了,就说明房屋漏雨了,以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通过动作演示,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指事是汉字的造字方式,而由于造字方式的不同,一些汉字也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汉字,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灭”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点燃一根蜡烛,让学生观察火苗,然后用玻璃盖上,熄灭火苗,以加深学生对“灭”字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4.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识字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适当布置课外阅读作业,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推荐小学生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籍,让学生利用字典,查找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总而言之,识字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汉字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以巩固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引言

学语文课堂使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传授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主要场所。新课改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各项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打造的高效率语文课堂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1 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微课是新型的教育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视频,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预习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他们的知识经验不足,在预习过程中,可以促使其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够为课堂学习活动奠定坚实基础。文字是组成阅读材料的基础内容,是构成课外阅读大厦的基石,高效的语文学习活动,需要学生们有一定的文字积累量。对此,教师可以做好课前准备,并预设出每篇阅读文章的学习目标,据此录制微视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自主预习的方向。如果遇到了生僻字,要能够第一时间解决,可以采用查字典、上网搜索等多种形式。只有突破了基础字词难关,才能够促使语文学习活动更加顺利流畅。同时,学生们还要学会在课前预习中,根据上下文语境和文章整体含义,来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字具体是什么读法、什么含义。理解字词,是理解文章的前提,也是关键步骤,如果对字词把握不清,那么会影响对整个句子的判断,进而影响整体理解效果。比如在对《狐假虎威》这一课进行预习时,通过微课引导,可以让学生们养成首先排查疑难字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让他们对课后生字进行组词,比如:食shí(食物)(吃食)(粮食);眼yǎn(眼睛)(眼光)(眼镜);神shén(神奇)(神仙)(神圣),以此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把握不准确文字的正确读音。当学生们在课内学习活动中具备了这种意识,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就会形成良好习惯,从而开展高效阅读。

2 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整堂课有指导和引领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语文课程标准》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位为课程的“三维目标”,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要了解教科书编者的意图;要认真解读文本掌握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特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知识水平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依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目标,做到因材施教。《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龄段的阅读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我通常是在学习完生字,扫除字词障碍后,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如《坐井观天》这一课,是一则内容浅显易懂的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让孩子们知道要像小鸟一样开阔自己的眼界,不要像青蛙一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在授课时我把朗读作为重点的教学目标,反复指导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故事情节和寓意。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以读为核心,有层次的组织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感悟,来达到教学目标。

3 创设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才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填鸭式、灌输式等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所以教师要采取积极的策略,钻研和创新出新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出轻松而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如下: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这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生述说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放映著名的旅游胜地图片),接着教师说,旅游是一件快乐的事,不但能够开阔眼界,还能让人转换心情。下面我们跟随者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一起去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去看看这座城市以及水上小艇的独特风光吧!这时教师为学生播放威尼斯水城的视频,让蔚蓝的海水、洁白的小艇、飞翔的海鸥一起呈现在学生眼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仿佛他们也置身在威尼斯中,和作者一起旅行。

4 优化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的选取与内容的充实。因此,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优化。首先,学校可以展开教师培训,邀请当地师范院校的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教师们接触优质的教学理念,从而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其次,学生可以展开“反串”活动,让教师以“学生”的身份进行听课。而这种交换角色的方式能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教学习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从而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的进步。最后,学校还可以选取优质的、开放性强的、教学效果好的语文教学课堂作为“公开课”展示,让教师们进行互相学习,从而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5 运用合作教学法,增强学生思维发散性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构建自主性的语文学习平台,引入合作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属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课堂,出设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发言,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拓展个人的认知,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例如,在讲授《题西林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掌握整首诗大意的基础上,思考相应的语文问题,完成对古诗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转化,延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增强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理解下面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这个句子营造的意境,让学生可以明白角度不同,景致各异的简单道理。为了增强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教师引入画杨桃的故事,并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运用对古诗的理解,诠释画杨桃古诗蕴含的哲理。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小组可以总结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也有部分小组总结出多汲取他人意见的观点。通过运用合作教学法,教师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弥补个人的思维空白点,增强他们思维的发散性。

结语

篇3

1.引言

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新课改的主要关注对象,而如何在课堂教育中开展有效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当今时代,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只有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引导性教学,同时充分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发散思维、逻辑观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是新课改的重点实践对象,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科目,下面通过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展开分析,拟为丰富我国有效教学理论、促进我国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

2.有效教学的概念

教育界对有效教学的定义为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学效率,换言之,就是指课堂教学质量高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坚持以高效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意义,发展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进步。

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3.1教学目标不切实际

制定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要求进行具体实现的方法,教学目标需要切合教学实际,目标过高无法实现,目标过低会使学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往往会将目标制定得不切实际。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教学大纲的要求是让学生对其进行了解,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全面理解甚至是背诵,背离了课纲要求[1]。

3.2学生学习被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却开小差,只有少数学生在认真听讲,这就是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无法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存在思维误区,对于知识点接受混乱,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3.3师生缺乏交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忽视学生的存在,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毫无兴趣,师生没有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师生双方都是很不利的。老师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道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对自己不懂的地方不及时向老师提出来,双方没有交流,教学过程产生脱节,教和学是一个整体,一旦分离,就势必影响教学效率。

4.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4.1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有效教学的教学观念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教学是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有规律的教学。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学习可塑性非常强,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4.2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讲授法”,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通过不断地讲解进行课堂教学[2]。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善现状。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进行课堂自主学习的情境,它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形象的、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或者引用一些生活中的经历,让学生进行自由大胆的想象,从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课文。比如教学《桂林山水》、《济南的冬天》等借景抒情类的课文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4.3增加师生互动交流

语文课是一门需要理解的学科,而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师生要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要求学生分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并提问,教师再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进行重点讲解,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这样就能让学生和老师都融入到课堂讨论中,对课文进行全面分析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5.结语

有效教学是一个全新的、综合的教学方式,它涉及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在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篇4

依据现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三维设计。三个目标互相映衬,互相促进,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真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教师在讲课之初,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规划,要制定好学期目标,月份目标,周目标等,同时要把教学目标细化到每节课,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里。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旨在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小学语文课程,不应该仅仅把视角放在语文成绩的提高上,更应该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1.对话活动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学科是学好语言的基础,语文也是表达情意,传递信息的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听”与“说”的能力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说”的能力是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同时也是学好语文的基本能力。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养成,更是影响到以后学生的发展。

2.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效果也非常明显。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建立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首先,语文学习小组的设置要比较合理,有效分组指的是,小组成员之间应该水平因素分出层次,性格特征也最后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这样才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交流,防止出现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同学发言,这样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同时,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也要有效进行探讨。发言的形式和发言的内容都非常重要,教师在鼓励学生发言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和教学内容有关,有利于能力培养的发言。在小组合作中,要形成爱学、乐学的良好氛围。这就为有效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长春版小学语文《夏日的海滩》一课,作者描写了夏日海滩的美好景色,景物描写优美,文字的运用也非常准确。在进行分组学习时,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目的明确的去学习课文:(1)在作者的几部分中,你最喜欢那一部分描写?说说你的理由。(2)你说一些作者描写比较有特色的句子和词语,等等。通过这样设置明确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回答。这样学生在共同的话题下,会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气氛往往是比较活跃的。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有效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体现三维教学目标,同时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逻辑严密。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导致一些无效时间的出现。同时讨论的问题应该难度适中,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过于简单的问题,会导致一些成绩优异的同学觉得没有探究的劲头,会逐步失去兴趣。而过于深奥的问题,也会导致一大部分学生没有探究的能力,最终也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因此,具有明确的目标,是有效探究和合作的保障。

三、落实有效的教学环节

1.有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实施蓝图,也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教师提前的精心设计,也就是俗称的“备课”。这是一件看似简单,里面蕴含着大学问的工作。教学设计成功,就相当于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课堂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况,教师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应变能力,妥善的解决,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应该预设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整体把握,同时也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的甄别,如编者的意图,单元反映的主题,课文教学目标,重难点等一系列与教学相关的环节。教师要把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要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

在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确保课堂教学进行的流畅性,严密性和高效性。有效教学是否实现教学目标,要通过堂堂清去及时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有效媒体使用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提高,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多媒体教学普遍运用的情况下,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课件展示过沉重,教学环节都是预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陷入一种“放”课件的尴尬境地,中间的衔接往往过于粗糙,基本都用点鼠标来完成了。同时,一部分教师在课件使用上贪图省事,往往使用现成的课件,信息量也比较大,没有给学生留下较为充足的思考、接受的时间。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课件重围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成为一种不利因素。

3.有效教学反思

课堂反思是有效教学不能省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自我提高和成长的重要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一方面,是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让自己在反思中获得提高。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反思也是在观摩其他人的课程之后进行的反思,学习观摩课的长处,成为自己借鉴的经验,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其中的不足,在自己教学中要规避。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篇5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以后的语文阅读及写作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教师不可对识字教学掉以轻心。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作简要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而识字教学相对较为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使其积极投入到识字教学中,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寓教于乐。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通过猜字谜的方式识字:人在云上头――会;两人一起走――从;人被墙困住――囚。教师不仅可以说字谜给学生猜,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汉字的特点出字谜。这样,学生的识字兴趣必定得到很好的激发。再者,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识字:进行“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等的识字教学,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相信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识字兴趣更加浓厚,从而有效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是识字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而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识字方法:(1)比较识字法。如,《乌鸦喝水》中的“喝”和“渴”,学生容易将其混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识字:“喝”需要用嘴,因而是“口”旁,“渴”指需要水,因而要用“三点水”。这样,学生比较容易记住。(2)字体拆分识字法。如,吃=口+乞;和=禾+口;跑=足+包等等,这样也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3)温故知新识字法。如,学生学过“每”字,然后掌握加上三点水就是“海”,加上竖心旁就是“悔”;“大”字加一点可以是“犬”“太”,加一横可以是“天”“夫”等等。当然,识字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选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并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最终促进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语文学科;文学素养;理念;实践;实施策略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特点,在小学语文文本的帮助下,凭借小学语文中得天独厚的丰富的情感因素,探索语言文学素养策略在小学文学素养心理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下及其优秀的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探索把三个方面相互结合。在注重理论指导的同时,应注意挖掘的实践和操作。

小学语文文学素养策略:充实教学内容、最佳化教学情境、完善教学评价覆盖语文教学全过程三个维度进行

探索。

一、丰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探究精神得到充分满足需求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学文本,有些文章是时代精神的代表,但是距离今天快速发展的年代,小学生感觉比较遥远的事情,虽然一些学生熟悉,但通常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工作,增强学生与时代的亲密关系,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教师的演示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添加和删除,提供必要的例子。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限制了小学生对课堂的阅读,以及小学生对相关各种文本和语文知识的理解,教师通常灌输相关文本的分析,判断和结论,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地位,阅读教学失去应有的生命魅力与人

性魅力。

(一)找出突破点,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工作要以能够联系学生的现有知识与其经历的生活经验,让课本知识与内容与W生形成好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达到理性思维与感性知识相互融合,能够相互促进,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促进,实现教学策略的重构新的知识起到迁移的作用。

(二)对文本进行从新组合加工、重组教材,让学生有创新意识

我们知道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材料、教学设计等方面敢于挑战,努力在加工材料方面创新。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正确地处理和重新组合教材。根据这一思想,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大胆、合理地使用教材。

(三)在教学过程中陶冶情操加深兴趣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学习需求,做出合理的增加课程内容,这是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一个很好的教训,教训和效果关键在于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陶冶情操加深兴趣的策略来激活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

二、最佳化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全新情感

情感语境影响的一种机制,即所谓的“被看到”。课堂情景的创造有利于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相关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情感的展示,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也得到和谐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国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创造情境,在教学内容中表现情感,激发学生的相

应经验。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中国文字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针对如何优化处理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分别采取以下策略:

(一)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语文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的特点,通过科学地控制教材资源,营造和谐,有利于教学的心理氛围。具体的可以依托背景音乐让学生体验、幻灯片、多媒体显示,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感受到文本的情感空间思想意识。

(二)竞争合作

竞争与合作,是指导学生制造紧张、团结而学习上相互帮助的教学活动,在心理气氛中做出努力。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小组之间的竞争是进行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或团体中交流,或者在网上进行沟通交流。

三、完善教学评价

在对中国文学素养的评价中,存在着片面评价、狭隘评价范围、单一评价手段和有限评价主体等现象。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很容易的,教师可以通过常规的考试和测试手段来检测,对“虚拟”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的评价并不容易。然而,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无论他们是在听、说、读、写什么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他们总是使用一定的方法,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情感态度,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对它们的评价应该是中国课程评价的意义,而不是额外的。

(一)情感教学评价应体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在评估中国文学素养时,老师不仅要注意情绪教学过程,要达到学生情感的目标,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完成。新的评价指标应包括新的教学观念,从发展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考量教学水平,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发展水平参与,交流,思考和学习状态。

(二)情感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感觉到文学素养的全息化,让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关键到语言知识的意义,及其运用的价值,能够体验到作者的灵感,激情与思想的火花,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情商、感情、情绪影响到他们的精神世界、思维逻辑、对世界的表达与诉求,最终形成他们对精神世界最深与最根本的东西,价值观与人生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时代,更形成了无限的知识丰富和快速增长,主要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传授知识的原始功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健康的身体素质,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够为孩子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后,评价函数也应该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只注重小学生的技能与知识、还应注重学习的方式与过程,更多的关注一个人的情感发展,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作用的评价体系,再也不是简单的筛选与选择。“适合教育选择的孩子”,应注重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态势,加强发挥激励评价体系机制的作用,并通过指导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虎元.试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

篇7

按照新课程标准关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的要求,从这些诗歌的选取来看,与第一、第二学段相比,第三学段内容更加丰富,更注重落实阶段性目标,不仅保留了优秀的传统诗歌等篇目,还增加了《杨氏之子》、《学奕》、《两小儿辩日》、《白牙绝弦》、《晏子使楚》、《响遏行云》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

这一学段的诗歌选取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关注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都有很强的实效性,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诗歌,并对学习内容进行独立的整合,为终身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更注重对相同主题的内容进行整合归纳;三是小学语文高段诗歌的教学既继承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又有所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

二 小学第三学段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一些教师在诗歌方面的素养存在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少数语文教师在诗歌方面的基本功较差,尤其是对古典诗词所蕴涵的人文内涵缺乏较深的理解。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多局限于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简单的词句解释教学,以学生会背诵、默写、逐词解释诗句为教学目标。

2.一些教师诗歌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也存在问题

首先,教学仅局限于应试教育,缺乏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有不少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的素质或受大众教学习惯的影响,他们认为,小学生由于缺乏抽象认知能力,如果过于挖掘和引申诗歌中的深层次涵义,对于他们是一个负担,而且也无益于考试成绩的提高。所以,他们将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仅仅理解成将诗歌中的字、词、句及平仄对仗教授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学会将精练的诗歌翻译成通俗的语言。这种将诗歌教学目标仅定位为识记的教育观念对于诗歌教学整体效应的发挥,距离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的目标必然是相差很远,还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观念的落后直接体现在平时的诗歌教学实践中。基于对小学诗歌教学理念的片面理解,一些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基本没有脱离教材和教师参考书,不敢在诗歌解释和理解方面作个人发挥,也没有将类似的内容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对比和升华。尤其是一些老师在教学时,将一首完整的诗歌人为地分割成一些零散的词句教学,无视诗歌写景状物、抒情明理时一以贯之、统领全文的意境。在具体教学时,教学手段非常单一,基本是局限于一张嘴、一支笔,很少使用基本的多媒体手段。这种机械的程序与单调的形式必然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将影响学生的诗歌学习能力。

三 改进小学第三学段诗歌教学的策略

1.多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语言之美

第三学段的小学生其实已具备了一些抽象的思维能力。诵读历来是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对诗歌的有感情、流利的诵读,可以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而不是简单地识记词句。因此,老师在教学时,最好要先让他们多诵读诗歌。在学生诵读时,可辅之以必要的多媒体配乐以渲染气氛,让学生读懂诗歌;在布置诗歌诵读时,对不同的诗歌,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引导学生不仅仅能读出景物的美好,更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美;对于叙事的诗歌,要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诗人记人记事的技巧;对于写人的诗歌,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将自己与诗歌中所写人物合而为一,体会其情感。

当然,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意境时,还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学习诗歌的语言技巧;可让学生多诵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以便理解全文。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就生动地刻画了小儿的天真可爱、无忧无虑、活泼调皮的形象;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则让人看到春天的新绿,及由此引发的乡愁。类似于这样的语句就要多组织学生诵读。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写结合

篇8

首先,开发出学生主动阅读文章的爱好和激情,爱好能够促使人们高效学习,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按照小学生在年纪、兴趣和认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更灵活地调整其具体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更高效更广泛的语文阅读,最终促使语文阅读活动教学的高效实践。

其次,创造更好的阅读情境,保持更好的阅读气氛。教师必须提升自身创建阅读教学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切身体验到特定的阅读环境,并推动其发生兴趣并积极参加,促使学生展开更广泛的阅读,更全面地理解到文章的思想内容。

最后,在小学语文实践化教学中,营建出学生主导的阅读交流平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了学生主导学习与教师主导课堂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持续保持自我发展和创造性教学,开发出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致力于为学生创造更全面、更健康的阅读交流平台,指导学生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升其阅读体验,激励同学间展开广泛的阅读体会交流,培养高效的阅读习惯,并持续提升学生的拓展性阅读技能。

口语交际实践化的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是一门具有教学独立性的课程,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必须在实际的情况中展开,尽量与生活相关,还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朗读比赛 使学生按照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特征,选择不同的选题作为朗诵的材料,比如个性比较深沉的男同学可以选择古典诗歌,而更活泼、感情更丰富的女同学则选择抒情文。教师能合理地将课堂教学和朗读比赛结合起来,使课堂授课发展为课外活动的基础练习,将课外活动发展为课堂的检测场。

故事会 在学生已经自主并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展开阅读和观看他们感兴趣的故事的前提下,首先激励学生将故事讲述给身边的父母、学生和亲友,然后为那些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布置任务,使其每周在班级组织的故事会上介绍。

采访 在学生周围,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这些人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对其进行采访,让学生在助人为乐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实践化的教学策略

书面表达也就是文字写作,是小学时期学生们务必要学习并获得的基本能力,因此也成为教师重点发展的教育内容。课堂练笔按照课本上的不同单元及其涉及到的具体课文进行具体设置和划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水平协助学生展开知识上的置换和使用,借助于课堂随笔的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提升语言表述与写作的能力。合适的随文练笔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教师必须运用合适且高效的手段推动练笔形式在具体教学中的运用,从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

除了课堂小练笔之外,将学生不同作业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在学校、社会、家庭中强化写作实践能力、趣味能力,也可以利用广播的形式。广播播放的内容可以是具有教育的人或者事情,也可以播放自己喜欢的作品。形式可以多样化,实现大家主动参加,用数量促进质量,最后提升书面写作水平的目标。

游戏活动实践化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育理念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创造性。在这样情形下,就要求小学课堂要改变传统意义上沉重气氛,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气氛。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游戏环节,不但能够迎合小学生喜欢玩耍的兴趣,同时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加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教学活动中游戏环节的引入,并不是简单意义上要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做游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每节课不同的内容,采用相对应的不同的教学手段,利用多样化渠道,对教学主要内容进行设定,从而完成主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加入栩栩如生的表演、游戏环节等,让学生在轻松、有趣味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可以展开成语接龙、绕口令等不同形式的游戏内容。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编辑课本剧,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和信息整合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汇报表演编辑好的课本剧中,更能深刻地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加深了对课文文本的认识与记忆。

语文源于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促使小学语文实践化教学的实现,激起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让其更加热情、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从课文文本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佳黎.浅析语文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12(23).

篇9

G623.22

一、引言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识字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是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识字教学部门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1.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过于关注数量,忽视了质量

新课标中给小学生的识字数量提出的要求是2500个,其中有的要求认识有的要求掌握[1]。这种要求的提出固然能够让小学生接触并掌握更多的汉字,但是这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很多教师为了能够实现新课标的要求,过于追求教学的速度,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采取“教师读-学生读”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还降低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2)知其形不知其义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时候,通常都是将新汉字拆分成几部分进行讲解,绝大部分都是从字形上向学生进行讲述[2]。举个例子,在讲解“男”这个汉字的时候,教师将其拆分为“田”和“力”两个汉字,向学生讲述“男”这个汉字的结构是上下结构,由“田”和“力”组成。但是,往往这样的教学很难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并没有真正满足学生识字的要求。

2.文化视野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1)整体把握汉字,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在刚开始识字的时候,小学生对汉字没有清晰的概念,仅仅在脑海中有着模糊的印象,他们在识字的时候往往只是大致的观察汉字,不会从细节入手。由于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是直观的,汉字的象形思维正好与小学生这种认知相符[3]。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能够运用联想和想象,使得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汉字,理解并记忆汉字。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鸟”、“哭”、“笑”这三个汉字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整体上对这三个字加以把握,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其中的意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这样:“鸟”是作展翅飞翔的样子,“哭”是一张愁眉苦脸的脸,“笑”是一张开怀大笑的笑脸。在经过这样的讲解之后,学生将会产生一种新奇感,对汉字的印象更加深刻,如果教师之后再反复强调几遍,学生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并掌握这三个汉字。之后,教师再布置适当的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象识别“象”、“虫”、“伞”等单词,巩固学习成果。

(2)总结汉字偏旁,学会类推识字

我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形声字在汉字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高,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对形声字的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让学生做到在不认识读音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类推的方式认识汉字。形声字一般而言包括形符和声符两种,二者的组合关系以及在构词中的作用是学生要熟练掌握的,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一规律,那么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在掌握一定数量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很好地将形声字的认识规律应用在实践当中。例如,学习“烹”这个汉字的时候,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的时候可以这样说:通常而言,如果一个汉字和“火”产生关系,那么该汉字地底部都是“灬”,然后引出“煎”、“煮”、“照”等与“火”有联系的汉字进行说明,让学生掌握这样的规律,今后在遇到类似的汉字时,就能够以此类推,即使不太清楚具体意思,也可以根据类推了解大概含义。

(3)遵循造字规律,考虑认知规律

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经常喜欢以拆字的形式对汉字进行讲解,这种方法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在拆字的时候应当遵循汉字本身固有的规律。在拆分蕴意比较丰富的汉字时,不能S意拆分,一定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前提,选取一些内容与之相符的内容,深入浅出地开展教学。另外,教师拆字的时候,不能违背造字规律,一定要正确把握拆字的方法和技巧,避免干扰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比如,我国的很多汉字都和祭祀、战争、政治有关,但是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可以不向学生讲解这些知识,尽可能地抛除这些因素,向学生讲解除了政治、祭祀、战争以外的如动物、植物、数学等同样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底蕴,教师只要将识别这些词语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基础,识字教学效率的高低,将对其他语文教学内容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从整体把握汉字,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总结汉字偏旁,学会类推识字以及遵循造字规律,考虑认知规律几个方面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识字教学的乐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汉字,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24-04

【作者简介】杨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161),高级教师,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语言革命”“思想爆炸”“风潮”,这些词语正随着世界范围内掀起的“TED演讲风暴”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将人类口语表达的力量推至了历史的顶峰。2011年,18分钟TED演讲的视频网络点击量达到了5亿次。网友们称“这18分钟,我们收获了全世界”,有些人甚至将每天收看演讲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演讲者通过思想的碰撞,熟练地运用口语表达技巧,借助轻松愉快的氛围传递自己的观点或想法,使听众获益良多。TED演讲是一场迷人的语言盛宴,亦给小学语文教学刮来一阵清新的风。

以TED演讲者的语言风格与交际水观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当下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侧重于培养学生具有日常的、基础的语言交流能力,并且强调了使用语言的文明礼仪,距离儿童生成稳定开放、富有生命、鲜明顺畅的语言体系仍存在很大差异。为此,笔者所在学校从口语教学的育人目标、活动设计以及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规划和设计。

一、陌生化:以全新的视域观照小语口语教学的向度

在思考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体系该如何架构,内容该如何确定,教师教学方式该如何设计,教学效能该如何检测时,我们不妨跳出原有的思维与视域,以“陌生”的眼光去审视与观照。“假设我们的学生未来要登上TED演讲台,那么他们在小学阶段应该形成怎样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学校课程体系应该如何设置?”诸如此类的问题多问一些,我们才可能打开新的思路,形成口语教学的新格局和新气象。

1.研制全新口语“素养模型”。

以培养“TED小演讲者”的目标为航向,我们约请了近30名小学语文教师,研制全新的口语教学学生素养模型(见图1)。该模型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轴,在思维轴的转动运转中,朗读模仿能力,叙述描述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论证表述能力,想象创编能力等五大口语表达关键能力在螺旋运转上升。在素养模型的最外层为“TED式小演讲者”的外显样态――反应敏锐、思想独特、谈吐有致、优雅从容。

(图1)

2.打破教与学的固有“模式环境”。

环境,对学生个性、能力和品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环境设计”,在我国基础教育界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我们很长时间内都将“学习环境”定位为物质的基础设施,以及外显的文化氛围等。其实“学习环境”更应该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总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呈现,以及师生互动的策略等。这些无形的和内在的“环境”,往往决定了口语教学的实际效能,是能保障学生的主体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相互促进,共融共生,从而使得口语教学向着学生关键能力提升的向度发展的核心驱动程序。

在以往的语文口语教学环境中,学生在口语表达训练中以接受式、被动式和零碎式学习方式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我们基于儿童立场,遵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形成“语言文字语言”表达能力螺旋上升的心理规律,凸显学生在语文口语学习中自主体验、自主实践、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地位,最终形成体验欣赏、合作学习、实践感悟、表达分享等语文口语学习方式。

在口语教学环境设计中,教师“如何教”的命题,往往决定着学生“如何学”的走向。我们打破教师常规课堂教学中机械的“问答式”口语教学方式,在课例的探索与实践中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由口语表达技巧传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注重体验感受,互动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陪伴、引导、互助、激发”式的口语教学。

二、结构化:以课程的眼光设计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维度

在进行口语教学活动时,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有效组织、运用教材内容,一方面要关注语文口语课程的理性价值,必须对“教些什么”“还可以挖掘什么来教”进行选择,就如何推进口语教学活动,如何评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进行结构化设计。只有教师从内心生发出课程意识,用课程的眼光来设计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我们的口语教学才能像蜜蜂筑的蜂巢一般,以其稳定性、序列性和超精巧的结构特征而呈现出迷人的维度。

1.以稳定的课程体系为“主干”。

在TED视域观照下构建的小学语文口语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绝非互相割裂的存在,它们互融共生,相互渗透又各成体系,各有侧重。小学语文口语课程,注重口语能力养成的体系化、递进性和逻辑关联性,课程的触角延伸向了课堂韧猓因此对课程体系的架构必须有完善而系统的规划,才能避免课程的实施被弱化、淡化甚至边缘化。我们依据教育部对语文教学的指导建议,结合国家语文课程的现有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本校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背景,创造性地开发适宜的校本课程内容,完善小学语文口语课程内容体系(见图2)。设置了配套的课程评价机制,以确保本课程能稳定、持续地运转和实施,最终走向课程目标的达成――培养具有校本特有气质的“TED小演讲者”。

课程体系的搭建,一定程度意义上决定了课程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依托载体都在于严谨而科学、稳定的课程体系中。直观地表述,即小学语文口语课程这棵“大树”的繁茂生长,关键在于“大树”先行生长出稳健有力的“枝干”,能够支撑所有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拓展活动“有向可长”“有枝可依”“有据可循”。

2.以序列化的课程内容为“枝叶”。

在小学语文口语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在“口语表达能力素养体系”的支撑下,对小学三个学段的关键能力生长点进行了侧重性设计。以第二学段为例,在一定独创性思维能力的支撑下,重点发展学生的叙述、转述能力,想象创编能力。针对“复述、转述、讲故事、表演”等具体要求,研发出了《九色鹿》《小稻秧脱险记》等精品课例群,并且针对“讲述、应对、即席讲话、问题讨论”等具体要求,研发了对应性的精品课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个学段各自的口语教学精品课例群落,这群落之间的内在隐性勾连便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素养的螺旋式上升的逻辑关联。

这些口语精品课将学生口语表达的达成目标扎根于实在的课堂,细小的口语体验活动之中,随着学段的递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无痕教学”中得以“水涨船高”式生长,这也是在所有口语实践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核心阵地。

3.以精巧的实施结构为“导管”。

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就像一棵小树在土壤中的成长。儿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这一系列的“光合作用”,离不开“土壤、空气、水分和阳光”,这必须依赖具有精巧结构的、立体状态的“实施导管”。我们以“口语实践活动”的分布格局为“导管”,从纵横交错的“立体经纬”的构架,再到引爆口语表达高度发展的“爆破点”设计,最后以覆盖全局的驱动设计为关节点,全方位打造出激发语言生长的活动时间与空间。

以“学科活动”为经纬度。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阶段中,口语表达能力的生长呈螺旋上升的状态。在阶段性向上延展的过程中,需要关键能力指向的各项训练项目互相有层递性,交融性。我们针对不同学段儿童心理、生理成长的状态与特点,将12个学期的口语拓展活动进行了序列化设计,以期让每一位学生在六年的学习生涯中,经历12次校级层面口语表达“大舞台”,在逐渐升级,逐层爬坡的口语表达竞赛、展演中,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有节奏感的生长与发展。

以“社团活动”为爆破点。儿童的生命成长是非一致性的,有着或高或低,或快或慢的多样性特征。部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人提升得更快一些,口语的流畅性、思维的深刻性、观点的独特性、语言的感染性等比一般儿童更为突出,使得这部分儿童站到“最近发展区”的枝头摘得苹果。为他们建造更高平台,组建“精英”成长营开展口语社团活动是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全力打造了校级和年级两个层级的口语体验社团。

以“微课活动”为驱动式。实行“课前课”“课中课”“课外课”等微课活动的推行。“课前课”以语文课堂教学为据点――第一学段为“课前故事会”,第二学段为“课前新闻播报”,第三学段为“课前演讲”,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小型训练和即时监测落脚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课中课”指的是针对教材文本,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发出适切进行口语表达的学生主w活动。而“课外课”则指向学生课堂生活之外的语言体验、实践时段。如每日的“阳光晨诵”,午后的“停云憩读”,每周家庭中的“亲子共读”时光等。

三、多样化:以立体的角度检测小语口语教学的效度

因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非书面性,我们主要通过对语文口语课程的分析评价,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考核评价,对学生口语学习与活动的观察评价三管齐下来检测教学的效度,并且辐射课程成果。

1.数据监测评课程。

在每学年的期末,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总结分析、专家把脉等方式,同时开发课程评价监测软件,对口语课程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予以修改和调整。

以对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的监测为例,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课程实施初期对“课前课”的时间设置出现了偏差。在“一刀切”式的时间安排中,出现了第一学段学生“吃不下”,第三学段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改为“两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的弹性设置,并以此为“点”的依据,对下学年的课程推进进行“面”的微调和完善。

2.课例档案观教师。

成立口语课程开发与指导中心,为各位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建立个人档案,做好记录,积累资料。每学年对教师开发实施课程的过程与实绩进行考核评价。我们特别注重对教师推进课程过程中的课例记录和研究,要求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积累至少一节研究课例,以孔窥豹,在课例的呈现中全面观察和监测教师对本课程的推行和再开发能力的提升。

3.多元评价促成长。

“线上线下双点赞”――丰富和完善“点赞行动”。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升的表现给予点赞,发放点赞卡,并充分尊重儿童意见,设置各类机会和奖品予以兑换。以奖代评,以评促优。

“校园双星促成长”――创设表彰“校园成长之星”和“校园成功之星”机制。学校设立“春苗奖励基金”,对“演讲之星”“辩论之星”“故事之星”“体验日记写作小能手”“成功之星”进行专项奖励,鼓励儿童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优于表达。

当TED演讲走进我们生活,并对我们的观念、行为发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时候,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敏锐地意识到,儿童正是这些观念和行为的最大被影响者。因此,刷新我们的头脑,为儿童筑起语言活动的最大空间舞台,让他们生长在丰厚立体的活动场中,生长在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中,生长在细致入微而又绵延悠长的口语体验活动中。相信这样的阳光少年,一定能向着TED演讲台的方向无限生长!

篇11

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是各种教育学家推崇的热点,也是语文教师教学中最关注的板块。所以,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完善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老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改变传统的模式;学生也要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自主思考领悟古诗词中的深刻意义。为此,本文就当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及案例,希望对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帮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的不仅是教师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对古诗词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有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教师讲述的内容,也有利于教师进行进一步教学。很多时候,教师讲述的内容并不能得到学生的回应,教师带动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会降低教师的讲课热情,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导入、让学生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可以理解诗句展现的画面,体会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学生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重阳节京城的盛况,再让学生感受自己对多时未见的朋友的感受,有了这些条件,再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和句子的抑扬顿挫,这样学生自然产生了对诗词的兴趣,愿意走进诗中,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而小学生本身自己的理解能力就低,所以更加依靠教师上课陈述的各种重要点,这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传统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不愿意自己去理解和思考,处于被动输入,接受填鸭的状态,这样不利于未来的进一步学习,更不利于未来对文学诗词的理解和体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想真正落实好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教师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填鸭式的教学变成对学生的一种正确引导,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古诗文,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体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例如,学生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一文中,教师先通过自己的理解,对文章的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了解,这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

三、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

语文新课标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培育并弘扬历史悠久且经久不衰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小学生年纪很小,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都还不完善,情感方面的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所以语文的渗透教育就显得尤为关键。比如在讲解诗词时,应避免那些复杂精炼的语句,而应该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应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们能直观的感受并理解诗词。还有在讲解诗词长文时,可以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也丰富了课堂,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当讲解《赠汪伦》这首诗时,我会直接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特别要好的小伙伴啊?”学生们一定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有!”“那你要和自己的小伙伴分开了,可能再也见不到了,伤不伤心啊,诗人和你们一样,他在和自己的好朋友分开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同学们都很理解此时诗人的心情并且对这首诗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大大提高了小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力,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所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改善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新课改贡献一份力量

四、营造学习古诗词的轻松氛围

篇12

新课标中将识字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来对待,它提出小学生不仅要能写出汉字,还要理解汉字的美,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师应努力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汉字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在情境中自主学习汉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也是这样,当学生对学习汉字有兴趣的时候,学生就会自主地进行汉字的学习,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汉字,教师应先培养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应从创设直观化的情境入手,因为这种情境能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接触汉字。

比如,在讲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中的“识字1”这一节课的时候,由于这节课讲授的汉字大部分都与植物有关,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小树林的情景,树林中有梨树、杏树、桃树,还有很多的鲜花,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大家仔细看一下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啊?”“好多鲜花。”有学生回答,这时教师点击鲜花后,屏幕中就出现一个花的汉字,随后又有学生说:“我看到了桃子。”于是画面中出现了桃的汉字,这样学生每说出一个物品,画面中就出现它的汉字,学生对这样的情景非常感兴趣,于是就会自主地记忆这些汉字。

二、轻松愉快,在游戏中自觉学习汉字

小学生非常喜欢做游戏,特别是在课堂上做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一件有趣的事,因此如果我们能将汉字的记忆与游戏结合起来,举办一些汉字游戏的话,学生就会在游戏的过程中自觉地学习汉字。比如,在学习一年级小学语文下中的“识字2”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玩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规则为每个小学生手里拿着一张卡片,持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学生将成为好朋友。比如甲同学看到自己手里的汉字是“标”,于是他大声喊道:“我的是标,谁和我是好朋友啊?”大家看到“标”这个字的偏旁为木字旁,于是持有“枪”字的同学举起手来说:“我和你是好朋友。”利用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汉字结构的基础上,找到不同汉字的相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自觉地学习这些汉字。

三、主动探究,在研究中自我记忆汉字

小学生其实都有属于自己记忆汉字的方法,之所以没有找到是因为长期以来都是教师直接教给学生如何记忆汉字。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将记忆汉字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寻找属于自己的汉字记忆方法,这样学生记忆的汉字才会更加牢固。

比如,在学习“足”这个汉字的时候,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大家想想这个汉字应该如何记忆呢,自己想想办法将它们记忆出来好吗?一会儿我们会请记忆最快的同学与我们分享经验。”经过研究,有学生认为足字像是两个人在一起走路,有的认为足字和是字就差一横,有的认为足更像一个人在跳舞,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记忆这个汉字的方法,从中不难看出很多学生是从汉字的具象化的角度出发来记忆它们的,因此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这样的机会,鼓励他们自己去研究汉字,从而更加清晰地记忆这些汉字。

篇13

小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是对任何一门课类进行学习的基础,在语文学习中,良好的识字基础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识字教学,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识字教学贯穿到课堂教学中[1],注意因材施教和联系实际,识字教学还要举一反三、“授之以渔”。以学生熟练、深刻的掌握汉字为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及原因

1.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对汉字的记忆过于死板。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对小学生的识字量有一定的规定,所以教师为了完成“任务数”,在关于学生识字方面的教学上,会采取一些过于主动的、密封的教学方式,只是注重学生的识字数量和识字速度,而忽略了对汉字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也处于“被灌输”式的状态,在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学生没有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发挥空间,没有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另外,灌输式的识字教学方法会占用课堂的很多时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2)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脱离。小学生的识字情况与其年龄和心理特点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处于一个对事物探索的阶段,观察能力强,记忆力好,好动、爱玩,对事物的形象比较感兴趣,但是并不会特别深刻的记住一些内容,大部分小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就是机械式记忆,靠汉字的整体形象来进行记忆,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且并不是所有的字与字之间都有一定的连系,再加上中国的汉字在音标上也有很多的特殊性规则,例如同音字等情况。所以对学生的识字教育如果只是帮助学生短时间内记住汉字,是不能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的,教师不注重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常常与学生的生活脱离,这不只给学生的识字加大了难度,还不利于学生今后对汉字的使用能力[2]。

(3)识字内容只局限在教材,识字教学枯燥无味。现在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课堂上,过于注重教材内容,在识字教学中的举例、运用等都是出自教材,学生很难在识字中学到更加深刻的知识,往往是教材里要求教师教的汉字,老师就认真交,并且进行大量的练习,而教材不要求教的,教师就搁浅一边,识字课程变得理论化、概念化,没有创新,学生的视野得不到开阔,反而会对识字产生厌倦之情。

2.原因分析

根据上文写到的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出现的问题,笔者对可能影响识字教学的原因进行了整理归纳。首先,是教材方面,一、二年级新教材对小学生的识字学习要求是“多认少写”,识字数量比之前增加了。对汉字的书写要求有所降低,其中教材的文本内容也增添了不少充满生活气息的成分,这些变化给识字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师很难在将真正的生活化的元素带入到识字教学中。

另外,识字教学需要教师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积累中进行,教学方法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改进和创新;教师在识字量任务的压力下,也没有精力再去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还有汉字教学没有被学校和教师作为重点教学,只注重考试方法的教育;以上这些原因也造成学生对识字产生厌倦,缺乏主动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实施策略

1.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学习,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或者是对汉字、汉字文化的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在课前认真观察所教汉字的形象规律,展开联想进行识字教学。例如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画图、编顺口溜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如“鲜”字,第一教师可以画一条于在左边,一个羊头在右边,然后讲解这两种生物都很新鲜,学生会在不同的信息中提炼有价值的部分;来帮助自己对汉字的记忆。

2.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识字习惯

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积累千千万,不如有个好习惯”。这句话强调了好习惯的重要性,针对汉字的学习,学生能在识字的学习中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识字效率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课堂和课后及督促学生良好识字习惯的养成,注重积累与总结,例如准备一个“课外生字积累本”,学生在课后阅读时将遇到的生字记到本子上,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写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对生字的记忆,对学生今后的语文阅读和文章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3.寻找识字规律,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中国的汉字在外形和读音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和规律,比如与动作有关的字都是“扌”旁:打、抓、拉等,与水有关系的都是“氵”旁:流、河、洋、溢等[3]。在对一些特征较为明显的汉字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要以为简单就不对其进行深入的讲解,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识字规律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识字思维,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主动寻找汉字规律,才是识字教学的核心,是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写作打牢基础的重点。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