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生物工程技术

农业生物工程技术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1 10:32: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农业生物工程技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业生物工程技术

篇1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1.009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逐渐向着现代化、节约型和创新型的方向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已经成为农业科学技术转化成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战略核心,将农业技术尽快运用到农业体系建设中,已经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技术有效应用的最有效措施。

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跨越多级行政单位、多功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民合作社大多还是沿袭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这种模式大多主导从中央、各级县(市)到乡(镇)的农业推广体系,其更多的是侧重行政区域的直接管理和各功能单位的专业设置,而行政单位的行政干预和功能单位的各自为政都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相互分割,真正落实到农业技术推广的责任不明确,推广管理机构人事分离。

1.2 农业技术推广职能相重叠

农业技术推广要求技术对口和专业对口,明确要求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一定要具体到田间地头,明确到每一个村民,强调管理机构必须有明确的职能。当前,我国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着繁多的农业扶植项目,需要开展农业救助、行政干预、农资创收、技术推广等4类职能。由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定位模糊,同一部门机构承担着多重职能,而且不同职能机构的职能相互交叉,导致农村基层推广机构的职能重叠,弱化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

1.3 农业技术推广方法不灵活

我国农村土地跨越多种地质地貌,而多变的自然气候条件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给农业技术推广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挑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依照采用单一片面的推广方法,很多推广方法可能在一个种植带奏效,但是在其他的种植带不奏效,不能做到有效的实践推广。而长期形成的“行政指挥+田间指导”的行政推广方法僵化,缺乏有效创新,不能迎合不断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需要。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在深入了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后,需要侧重加强推广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推广保障机制,广泛培养技术带头人。

2.1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在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应改变单纯的政府主导的推广模式,将农业技术推广真正回归到农村的技术应用和创新推广上,而政府应该定位于技术主导,做好推广对接和后勤保障工作,从而打造以政府推广体系为主导,以农民合作社为骨干,结合农业科研机构、各级农业技术员、农村技术骨干以及涉农企业广泛参加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中,推广机构应该承担着当地农村农业技术普查、农业创新技术引进、实验,农田病虫害防治及灾情监测、防控,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农资产品投入使用监测等具体工作。最终能够实现政府出台农业推广技术,职能部门制定服务标准,农村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和积极反馈,从而能够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

2.2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有完善的保障机制,需要政府根据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策略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把握新型农业推广的市场方向,明确农业技术推广的前进方向,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广泛地推进市场法制政策体系建设,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强有力的操作指导。在资金支持方面,农村技术推广保障应该积极开拓技术推广经费渠道,国家级的农业技术推广可以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而各级政府应该根据自身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结合科研机构、专业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攻关,切实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2.3 广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

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得到完善,农村配套工程大多已经落实规划,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上未能做到完善落实,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懂农业技术推广的带头人,缺乏切实可行的示范带动,使得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不能在田间地头落实完善,农村各级行政单位、农民合作社应该积极开展农业推广技术兴趣小组,培养优秀的农民带头人,规范发展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倡导由农民组建、农民管理和农民受益的发展方针,政府各主管部门和农民合作社应该培养先进典型,发挥技术带头人的典型示范作用。

3 结语

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各职能单位、农民合作社一定要深入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加强开展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逐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洪秋,安载学,方淑琴,张琳,王秀飞,张维东,刘鹏.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05).

篇2

1.大科学工程研究方式的出现。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基因组的研究,使得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从作坊式转而进入了大科学的运作方式。基因组研究以人类基因组为代表,其研究对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要在整体上破译遗传信息,不可能用以前零敲碎打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其他学科的一些运作方式,包括大规模、高通量、信息化的工业运作方式。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引起实业界浓厚的投资兴趣,投资量逐年递增。

2.精细分析和广阔综合的统一。生物工程技术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整体乃至群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研究,以及生物工程技术与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的前所未有的整合,使得很多生命系统复杂问题的解决出现了可能。

3.科学进步和技术革命互为因果。生物工程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与技术革命相关,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限也是越来越模糊了。

4.基础与应用的结合。生物工程技术与医学、农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这些应用学科的基础,也能从应用学科中获取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很多重大社会需求的问题会构成揭示自然规律的一些重大科学工程的出发点,如对艾滋病、肿瘤、人口控制、抗病虫植物等方面的研究。

5.产业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各种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生物工程技术基础研究到实现产业化的距离较之以往大大缩短。

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

生物工程技术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对人类解决面临的食物、资源、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近十几年是世界生物工程技术迅速发展时期,无论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开发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药、轻工食品、海洋开发及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生物工程技术将是21世纪的主导技术之一,甚至可能引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必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1.农业生物工程技术。近几年来,国际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之快,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量增加的作用之大,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农业生物工程技术领域中研究最活跃的是应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对家畜、家禽及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达到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2.海洋生物工程技术。海洋生物学与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海洋生物工程技术这一新的领域。海洋生物工程技术作为加速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改良海洋生物品种、提高海产养殖业产量和质量、获取有特殊药用和保健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新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已将海洋生物工程技术作为21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轻工、食品生物工程技术。轻工、食品行业是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农副原料加工直接制成商品,如发酵制品、酿造等产品;二是以生物工程技术产品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的新产业,如低聚糖加酶洗涤剂、高果糖浆等;三是以生物工程技术为手段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从而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

4.医药生物工程技术。医药生物工程技术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的热点,近十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投放大量的人财物力研究和开发医药领域的生物工程技术,已取得新的进展,其中基因治疗技术和新型生物药剂方面的开发应用最为广泛。

5.其他生物工程技术。随着世界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除广泛应用于农业、海洋、食品、医药等领域外,在其他诸如环境保护、石油化工等领域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篇3

1前言

生物工程是近年来一门崭新的学科领域,该学科的研究内容是生命科学,但是由于其学科的综合性强,能够推广至很多领域的产品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生物工程也在不同的需求中得到飞速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相关技术人才,在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概念日益增强的今天,逐步应用于环境保护的工作中,由于其具有高效绿色环保的特点,因此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2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的问题

我国从解放后,经济逐步复苏,国家对工业生产也投入了许多资金和人力,使得我国的经济在解放后出现了快速增长,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再一次迈上了新台阶,经济增长速度飞快,无论是从工业生产还是居民消费水平,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一切的发展却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在解放初期,由于工业水平比较落后,使用的机器设备都十分落后,技术水平也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的工业生产都属于高能耗的生产模式,大量的生产造成我国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和浪费,随后的发展中,技术能力逐渐开始赶上发达国家,但是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仍然没有在人们心中扎根,经济发展还是在原有的模式下进行,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恶化,自然资源被人为破坏,很多独特的稀有资源都面临枯竭,自然环境开始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这种无节制的开发和破坏最终将会影响社会发展节奏。因此我国开始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保障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资源,大力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并积极寻找可替代能源,发展清洁能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为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3当前生物工程技术的特点

中国现有的环境污染情况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再加上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排放,对环境保护的治理工作一直是重点和难点。现代化生物工程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也由于近些年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使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生物工程技术通过使用生物制剂将污染物从环境中分解,清除,整个过程不存在二次污染,且处理效果较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从环境系统的角度看,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引入的生物制剂,对环境的影响也小,通过对整个生态环境失衡的调平,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因此其环保功效显而易见。生物工程技术的灵活度高,能够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特点,结合基因工程的先进技术有针对性的开展治理工作,并且从实践上现实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概念,逐渐在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治理领域表现出卓越的优势,受到环境保护领域工作的高度关注。

4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可以看出生物工程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使得生物工程技术在环保领域受到广泛的欢迎,其主要的污染治理成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整治。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无法替代的宝贵自然资源,然而由于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因为如果缺少了干净的水资源,人类将无法从事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更严重的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对污水的治理问题一直都是环境保护的重点问题,然而其他物理置换或者多层过滤等方法,无法彻底清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还容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随着清洁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环境保护领域向生物工程技术投入了研究,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使用生物工程的相关技术,利用生物制剂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分解代谢成为对人体和自然环境没有威胁的清洁水,可以在不引入二次污染的同时达到较好的净水效果。废水问题是困扰现在人们的重点问题,如果有效处理废水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达到有效成果。根据现代化城市对污水排放要求的提高,生物工程领域也发展了新型技术已达到排放标准,并推动污水处理产业的发展。

(2)空气的净化。

实际上利用生物工程将空气净化的方法已经早已应用,现在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在空气净化领域广泛使用,由于这种方法对资金要求低,环保性能高,净化效果好,在未来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3)对固体垃圾的处理。

固体垃圾也是环境污染的一种难以处理的问题,原有的方法通过掩埋等处理时间长,或者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方法,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生物分解代谢,有效将固体垃圾进行处理,还能够反复使用,减少垃圾处理的成本,其处理后的垃圾变废为宝,能够作为农业生产中的绿色肥料,使整个环境污染的处理过程循环成为一个环保过程,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是现如今最优的污染处理方法。

(4)利用生物技术维护环境。

将生物工程技术延伸到对环境的维护领域也是一项重要的应用,可以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整治各种污染物的方法将自然环境净化,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自然环境质量,在治理污染的同时防止污染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5结论

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整治和维护的领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将环境保护技术从现有的防御转为提前维护,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和谐统一,避免因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加强对生物工程的研发力度,促进相关污染处理技术的发展,能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郭艳霞.论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科技与创新,2015,21.

[2]刘彪.探究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前景.房地产导刊,2015,9.

篇4

实现粮食安全的第一要素是必须具备安全的土壤环境:无论是保障粮食稳产高产实现数量上的安全,还是从源头避免化肥、农药残留以及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保证粮食质量,直至“长治久安”保持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先决条件都是必须有高品质的农田――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 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将耕地问题放在首位:强调要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建立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体系,增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

据国家机构权威调查统计:全国土地荒漠化速度超过治理速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以每年2469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由于水土流失、贫瘠化、次生盐碱化和土壤酸化等原因,已造成40%以上耕地土地地力减退。全国优质耕地只占全部耕地的21%。按照耕地等级划分:一等地占41%,二等地占34%,三等地占20%,其余部分已经不宜继续耕种;按产量划分,高产田占29.7%,中产田占30.3%,低产田占40%。

同时由于受工业污染等多方面影响,特别是农业方面。40年的化学农业,大量的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土壤,造成土壤板结、次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最终随食物链进入人体。

国家整体粮食安全需要在粮食数量、质量以及粮食可持续性生产三方面得到保障,土地是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第一要素:无论是粮食数量上的稳产高产,还是质量方面的绿色有机种植,直至实现粮食数量质量均衡发展的可持续性生产,都必须有优质的耕地做基础。因此必须针对全国耕地实际状况,尽快开展大规模的改良治理工作,特别是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改变现状,从基础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

“多菌系组合”生物工程技术经过12年研发、实验,被证明在实现“粮食安全,土壤改良,环境治理”发展理念方面效果显著。这种应用于现代农业的生物工程技术,是在国内外权威专家40年研究成果基础上,继续研发产生的一种具有多种微生物组合综合体现效果的先进技术。这项先进生物工程技术已经通过由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组织的国家级鉴定,相继获得6项国家专利。

研发专家团队在自然环境存在的有益微生物中,经过提纯、复壮使之能够适应更严酷的环境,再根据不同用途从百余种有益微生物中选取25―35种微生物制成菌剂发挥组合作用。通过不同种的微生物配方来治理土壤现存的问题,从而解决粮食种植过程中的产量、品质和恢复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应有的养份。

“多菌系组合”生物工程技术及由其发酵而成的生物有机肥,以多种微生物组合、有效成分丰富、浓度高、稳定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单位面积使用量少:比较国内市场其他生物有机肥动数百公斤甚至数吨的用法,这种生物有机肥用量小,每亩50―150kg即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投入产出比高:应用这种技术产品增产显著,蔬菜和经济作物投入产出比高达30―50;

广谱性好:这种技术产品是一种天然生物添加剂,作用机理是通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调理植物新陈代谢,促进植物吸收、生长、抗病;

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这种技术产品以活性微生物作用,能够有效分解和钝化土壤中农药残留、油污污染和重金属等;在滨海和内陆盐碱地治理绿化攻关过程中证明,能够加快土壤修复速度,大大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多菌系组合”生物工程技术经过12年研究和试验,已经根据不同用途和市场需求,调配菌种和原料大批量制造两个系列生物有机肥产品:(1)生物有机肥:应用于果树、主粮作物、设施农业、油料作物、中草药、茶叶和烟叶等方面;(2)土壤改良剂:应用于滨海和内陆型盐碱土壤治理,改良各种原因导致的贫瘠化、次生盐碱化、土壤酸化耕地。已经在大庆、白城、潍坊、东营、天津、曹妃甸等盐碱、沙化土壤绿化工程中推广应用,应用实验证实:在提高成活率的同时,单位面积造价大为降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贡献巨大。

(三)

应用“多菌系组合”生物工程技术及相关产品,在有机绿色种植、盐碱地改良、大规模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效果,尤其在土壤成份改良方面成绩最为突出。

内陆盐碱土壤治理

2004年初,选取大庆草甸苏打碱土作为实验地,pH值8.2―9.3,“碱包”部位pH值高达10.3。土壤粘重,硬化,结构不良。通过“多菌系组合生物工程技术(BPA-e)”产品应用,土壤板结情况明显改善,肥效扩散作用明显,肥料下部10厘米土壤pH值下降0.6―1.1,侧方土壤pH值下降0.4―0.7,速效N、P、K含量分别提高2.7、1.6、3.3倍。

在“多菌系组合”生物工程技术产品在大庆市内陆盐碱地改造应用实例证明:670亩草、灌木、乔木首年的总体成活率由原来的不到3%达到87%,次年没有继续施用肥料情况下,树木成活率依然保持在80%以上。

滨海盐渍土壤治理

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多菌系组合”生物工程技术与天津泰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微生物“BPA-e”菌肥改良滨海原生盐土绿化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项目位于天津海滨大道永定新河收费站两侧临近地段,总面积30亩原盐池地域,改造前原生盐土全盐量1.9%―3.4%, pH值为7.6―8.4,经过两个生长季养护,改良后土壤含盐量已经降低到0.2%―0.4%,pH值降低到7.5―7.8,苗木成活率达到95.3%。每平方米绿化综合造价降低38元。到目前我们天津区域改造的盐渍地面积超过千亩。2014年我们与天津滨海区园林局合作,设立了利用生物土壤改良剂治理盐碱土让的新标准

篇5

一、微生物工程面临的挑战

1. 微生物工程与合成化学工业的竞争

微生物工程,合成化学工业与农业生物工程在过去几十年中各自经历了巨大变化,以前, 农业一直为微生物工程和化学工业提供原料,包括淀粉,蛋白质,油脂等.微生物工程完全依赖 于农业原料,生产乙醇,酒精,丙酮丁酸,氨基酸,有机酸等小分子化学品,以及复杂的次级代谢产 物(抗生素).小分子发酵产物为化工制药提供原料,复杂代谢产物又为农业提供安全,无污染农 药.化学工业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采用石化原料合成多种合成纤维,塑料,人造橡胶,有机溶 剂等,特别是有机溶剂的化学合成极大威胁微生物工业的生产.如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丙酮丁 酸发酵工业在石油化工发达的国家消失,我国丙酮丁酸发酵一直坚持到 90 年代,当时受国内 石化工业的压力和进口产品涌入的双重竞争,使丙酮丁酸和乙醇大规模发酵工业基本消失. 但是,时代在前进,科技在进步,生物技术也在发展.从国际上来看,当前的微生物工程已开 始对合成工业进行强烈竞争,由于育种技术,基因工程等多方面的运用,两项大产品柠檬酸和味精,估计年产量均已接近百万吨,单价也接近中等规模合成化学品;用作燃料的乙醇已达 13 亿吨,而合成不到 1 亿吨;另一例子是发酵乳酸,已完全替代合成乳酸.从工业用酶,如半合成青 霉素,头孢菌素和淀粉糖化产业的发展,可以看到微生物技术的实力.

2. 农业生物工程对微生物工程与合成化学工业的冲击

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促进农业生物技术突起,首先成功的是转基因作物,至今已有几十种转基因作物,如抗虫棉花,玉米,马铃薯,大豆,抗软化的番茄等,在许多国家大面积种植.除 了提高抗性外,还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如含硫氨基酸,赖氨酸等). 另外,多种微生物的酶可以在植物中表达,如植酸酶,菊粉合成酶,海藻糖合成酶,(PHB(V)), 其中植酸酶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植酸酶转基因油菜种子,不经分离,用作饲料添加剂,效果显著. 再者,转基因植物可生产多种抗体,包括霍乱毒素(CT-B,LT-B 亚基)抗体,病毒外壳蛋白抗体,表 面抗原抗体,狂犬病毒抗体,在马铃薯,烟草,菠菜中表达成为口服疫苗.在转基因植物中生产这些分子药物具有成本低于传统微生物发酵技术等的特点,所以,分子农业(molecular farming) 对微生物技术有冲击.

二、微生物工程的发展方向

目前,微生物工程技术已深入到生产的各个行业,如工业、农业、矿业、化工、医药、食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微生物工程技术已作为一种新兴的工业体系发展起来,在各个行业的 知识和技术创新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医药工业 新技术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工艺改进、新药研制和菌种改造.工艺改进主要依赖于计算机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新药研制则得益于医学研究中对疾病机理的深人了解.菌种改造主要利用基因工程原理及技术.正是由于采用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新技术成果,使得微生物工程成为一种高新技术.这反应出当今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促进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趋势.

2、食品工业 随着全世界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粮食及其它食品的需求问题日益严峻.而微生物工程正是为人类提供食品、改善营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微生物蛋白微生物发酵 生产的蛋白质,有的可直接供人食用,有的可做家畜、家禽饲料,增加市场的肉食供应.科学家们设计了分泌蛋白质的微生物,由“工程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发酵生产高营养强化蛋氨酸的 大豆球肮和鸡卵清蛋白,不再受动植物来源限制和季节气候的影响,单靠微生物就能高效快速 地生产出动植物的纯蛋白氨基酸氨基酸生产过去都采用动植物蛋白提取和化学合成法生产,而采用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技术生成的“工程菌 ”进行发酵,其生产成下降、污染减少,产量可成倍增加.饮料酒类 我国一直沿用混合菌株传统酿造发酵技术(霉菌、酵母菌、细菌多菌株自然接 种混合发酵),产品具有特殊香型风味一酒香、酱香、醋香.近年来已分离出己酸菌和甲烷菌, 并发现它们在酿酒香型风味中的作用.利用现酵工程技术改革旧工艺,也已取得明显效果,例如在传统酿酒工艺过程中,构建由己酸菌和甲烷菌组成的“人工老窖”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成品味感;啤酒生产中在生物反应器中把酵母吸附于不动载体上,缓缓流人麦芽汁, 啤酒的发酵时间缩短到 1 天,甚至 9 0 分钟,而生物反应器中的酵母菌连续发酵 3 个月活力不降低,为制造“生物啤酒” ,开创了新途径. 其他食品添加剂微生物发酵生产 的柠檬酸、乳酸、苹果酸等多种有机酸,是饮料中不可缺少的酸味剂.另外,发酵工程生产的天然色素、天然新型香味剂,正在逐步取代人工合成的色素和香精,这也是现今食品添加剂研究的一个方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