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1 11:34: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水利工程建设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键词:
新时期;乡镇水利工程;发展;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具有城市供水、农业灌溉、抵御旱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对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期,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水利是农业发展及民生工程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兴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和水利装备,为全市农业生产服务,固牢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各乡镇抗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彻底改变靠天收粮、靠天吃饭的局面,为全市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
水是自然界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也是有限的资源,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讷河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暖,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以及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各乡镇水利工程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境内的嫩江、讷谟尔河、老莱河、南阳河、石底河,及泡沼、地下水等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仍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循环利用价值,仍然可以进一步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使全市乡镇居民安居乐业、共享社会进步的发展成果。水利是城市建设、乡镇发展中极为重要的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水利工程,以水兴业、以水丽镇、以水富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繁荣乡镇经济,提升乡镇品位,提高城市竞争力,美化讷河、美化城乡,促进全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攀升。水利工程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最基本的工程设施,构建安全的饮水体系、农业灌溉体系、水生态安全防线,是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目标、发展方向,也是确保民生、农业生产、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加快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高全市各地防汛抗旱、排涝抗灾的综合能力,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满足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已有的各项水利工程设施要及时检修、维护,对病险水库、渠坝、堤防要适时加固修护,对在建和即将修建的水利工程要实现安全达标、质量达标。切实提高江河流域的防洪、泄洪能力,彻底消除水库水闸、渠坝堤防、供水饮水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确保全市各乡镇水利工程良好、正常的运转,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确保粮食安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水,是生产生活的基础,利用好有限的、宝贵的水资源,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与自然界和平共处的基本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科技和工程技术手段,不断加强乡镇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实际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发展。逐步改善乡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夯实各项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加快完善灌排配套设施,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全面提高农业灌溉效率、节水效率和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水利工程的高效利用。切实提高全市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粮食产量再创佳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民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提高社会综合效益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水,是生命之源,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水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灾难。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类依靠聪明智慧,利用水利工程设施,不断战胜水灾洪灾,以水聚财、以水造福,使城乡居民乐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今后,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利资源,摒弃传统水利开发过程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利用模式,拓展水利功能,充分利用地表水,兴建蓄水及引水工程,提高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提高水资源综合效益。通过完善的水利工程,全面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从根本上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和用水质量。不断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引调水工程、城乡供水工程和后备水源工程的建设,强化水利工程的运行监管,落实主体责任,切实保障工程功能的正常发挥、长效发挥,避免资源浪费。讷河市是全省粮食主产区,农业是全市的支柱性产业,而水利又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础设施,离开了水利工程做强有力的支撑,农业生产将无法实现稳产、增收、高效的目标,也无法保障粮食安全,还会影响农村经济、农业经济、农村社会的长效发展。保护好水资源,节约利用水资源,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最大限度的发挥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和舆论导向,提高人们的觉悟意识,使人们珍爱水源、珍惜水源,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共享型、科学发展性、节水常态型的文明社会风气。同时,要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强水生态修复进程,对境内的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保护区进行重点管理,保护生态红线,维护生态平衡。搞好乡镇水利工程建设,对各村镇的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和治理,加快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开发和建设,维护好江河生态平衡,改善乡镇环境。在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综合开发农田水利、防灾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能源水利等工程,大力开发水能资源,真正实现以水兴业、以水聚财、以水富民、以水丽城。实现水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利用水利工程,改善民生、普惠人民。
结束语
新时期,新起点,新目标,新希望。新的历史时期下,进一步加快全市各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发展,不断优化建设时序,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留住天上水、拦蓄地表水、合理利用地下水、大力开发过境水,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巨大作用,为民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
作者:阚振峰 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六合镇水利站
参考文献
[1]王月秋.管护好农村水利工程迫在眉睫[J].东北水利水电,1996(5):32-34.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rchives management; measure;
中图分类号:G271
一、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是水利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中,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是形成一种文件材料,即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它也是一种依据和凭证,它能够全面反映建设竣工的真实情况,是追查事故的主要依据,它在工程中起着监督的作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在水利工程中,其技术含量是比较高的,质量要求也相对比较严格。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基本上都属于地下工程。这就是它和别的工程不同的地方,正因为它的独特,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其追查原因比较困难和复杂,水利工程档案就是进行检查、管理、维护的重要依据。二、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水利工程档案是从施工过程中直接提出相应的资料并形成了以各种形式保存的材料。水利工程档案是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直接且真实的反映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也是检�水利质量的重要依据,水利工程档案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实际应用中,在拟定计划、水行政执法、工作总结、水利工程设计等方面档案可以作为考察凭证;第二,档案在防汛抢险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对过去的水情、水利工程的情况有清楚的了解,使得决策者作出更好的决策;第三,可以借助档案进行水利方面的学术研究,通过前人的真实的记载资料,得出更好的研究成果;第四,水利工程会随着实际的需要而变化,因此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维护和扩建时,档案可以作为合理设计和施工的依据,既节省的时间,有节约了开支。总之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第五,档案也可以作为工程质量鉴定、事故原因的查明、事故责任的追究的有效依据。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是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也是保持工程质量长期稳定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为了满足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及国家和水利部的共同要求,必须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建设和强化。国家水利部在档案管理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只有在档案管理合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竣工验收,否则,不可进行竣工验收,水利工程档案只有在管理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那么就无人管理水利工程档案,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以及工程档案的日常工作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同时对水利工程的验收工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立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后人提供有效的、真实可靠的资料,促进水利工程顺利的发展。三、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1、档案管理制度滞后于与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随着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在投资、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变化,对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归档、验收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文件将直接在电脑上产生和传输,面对无纸化办公产生的电子文件、图像文件、图形文件等,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表现出较大的滞后性和低效性,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随着国家对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深入,水利工程建没项目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市场稽查制度逐步完善;政府转变职能,行政审批进行改革,系统清理、修订了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内容、形式、规定、制度、以及各种档案载体都发生相应变化。但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档案管理制度、法规未及时做相应调整和修改,工程档案管理还没有纳入新的管理机制。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普遍较差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和责任部门重工程轻档案、未就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专项整治,对此项工作的宣传、指导、监督检查和管理力度不足,造成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局面。有些单位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虽然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档案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上难以达到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工作中随意性大,导致部分档案不能及时归档,使得水利技术档案得不到丰富和发展,影响了技术档案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导致了水利管理人员对工程情况缺乏了解,增加了工程安全调度和消除险情的难度。4、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档案专业人才缺乏水利建设工程大都在比较偏僻、艰苦的农村,工程点多线长,且施工队伍流动性大,难以形成有效的档案组织管理网络,“四同步”工作难以真正落实。从近几年参与我市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单位档案管理情况来看,许多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上不健全,档案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造成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分散保管现象较为普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档案人员一般是新参加工作的同志多、工程技术人员多,缺乏档案专业知识,对工程档案比较陌生,档案专业毕业或者有档案馆员中高级职称的人很少,熟悉档案法规和制度,熟练掌握网络技术、软件应用,用电脑进行操作并对档案进行开发再利用的专业人才更是奇缺。四、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应对措施1、加强水利工程档案工作的管理,促进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水利工程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我们遵照统一领导、统一制度、分级管理的原则。
1 前言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从社会全局来重新认识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的战略意义。如何建设好水利工程,发挥好水利综合效益,已显得日趋重要。下面笔者就从水利工程效益的各个方面入手,探讨发挥水利综合效益的关键。
2 水利工程效益
水利工程效益是兴办水利工程设施所能获得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收益的总称。兴办水利工程,需要投入建设资金和经常性的运行管理费,效益是上述两项投入的产出,是评价该水利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指标。兴办水利工程一般可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效益。水利工程效益具有如下特性:(1)随机性:由于各年水文情况不同,水利工程的效益也具有随机的特性。(2)综合性:特别是大中型水利工程,往往是多目标开发、综合利用的工程,具有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3)发展性:由于工程和社会经济的情况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水利工程的效益也是发展的。如由于泥沙淤积,水库调节性能逐渐降低,效益相应不断减少。又如防洪工程建成初期,保护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受灾的损失小,相应防洪效益也较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洪灾损失增大,防洪工程的效益也随着增大等。(4)复杂性:水利工程设施的效益往往比较复杂,需全面分析研究。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各部门间的要求有时是相矛盾的,如水库预留的防洪库容大,防洪效益相应较大,而兴利效益则相应减少。
3 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3.1 未真正实现对水资源的市场配置
第一,我国的水价过低。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用水仍然是免费的,即使部分收费,也远远低于成本。据资料统计,我国收取的水费仅能达到成本的62%,;第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农业用水成为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部分,由于工业用水的利用率不高,农田灌溉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形式,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第三,人们的节水意识薄弱。由于在很多人们的意识里,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从而就肆意浪费水资源。
3.2 水质污染的问题日益显著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工矿企业、城镇废弃污水,未经彻底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再加上农药和化肥的普遍使用,加大了河流的污染。据有关资料统计,所排放的污水中,工业废水占70%,生活污水占10%,这样不但助长了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对水环境产生了造成了严重污染。当前,很多河流都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出现了浑浊、变臭、鱼虾绝迹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4 发挥水利综合效益的途径
水利工程关乎社会经济命脉,水利工程效益又具有随机性、综合性、发展性、复杂性等特点。可以说,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万分重要,但形势又错综复杂。所以决定了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能每次都按固定的路数,要随机应变,把握全局。汪恕诚部长在2000年的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的水利要由传统水利转变为现代化水利,转变为可持续水利。”在追寻更好的水利工程效益的道路上,笔者认为,有两个基本点要把握住:一个是现代化,还有一个就是可持续。
4.1 走现代化水利的道路
纵观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开始的防洪防汛、农田灌溉到近代的水资源保护、水生态圈的保护与恢复。鉴证了人们在水资源利用的观念上从传统慢慢向现代转变得进程。走现代化水利道路,发挥水利综合效益,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树立现代化水利观念。现代水利重视人与自然的适应及和谐共处,协调人与自然、生态、水之间的关系,追求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约束人类的不正当行为。而传统水利则比较强调对自然的改造,追求大工程的建设。只有明确观念,才能知道现代人类所需要的水利效益究竟是什么。
(2)贯彻现代化水利管理。传统水利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效益差。而现代水利的管理方式将是现代化、自动化的管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研究解决水利技术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随着管理手段的先进,劳动强度的降低,机构的设置必将是精干高效,运行机制必将适应流域管理的需要。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效益也会显著增长。
4.2 走可持续水利的道路
人口的剧增、水土流失、森林锐减、土地沙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物种灭绝、能源危机等,这样一些具有全球性、涉及全人类利益的重大社会问题已程度不同地困扰着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可持续发展被公认的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作为水利人必须重视研究探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可持续水利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工作思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集中体现了我国新时期治水文化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其遵循的原则和工作思路主要有:从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水利工作的切入点,统筹考虑水资源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突出加强水资源的节约、配置和保护,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防止人类对水的伤害,强调对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约束,强调自律式发展。改变长期以来人水争地、无节制地围垦河道、湖泊、湿地的做法,给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把生态问题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肩负起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两副重担,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维护河流健康,当好河流生态代言人。这样水力资源的效益才会长久永续,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2)可持续水利发展必须引入市场机制。水利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又要清醒认识到水资源又是非常有限和相当紧缺的,水利工程是为除害兴利、造福人民而修建的。通过制度建设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和调控,加强水库水源地和水质保护,加强区域水资源的联合调度和需水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健全合理的水权制度和水价制度,实现工程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就成为必然。
5 结语
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的相关概述
(一)施工监理控制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主要是对水利水电的施工设计进行科学的审核,规避设计不够合理的情况,确保水利水电施工能够切实有效施行。还要针对水利水电施工的各个方案展开评审,确保施工方案的能够合理有效。驻地监理合理的对施工进行控制,使各项施工能够准确的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同时及时发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使水利水电工程各项技术能够达标,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升。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人员需具备的素质
一是施工监理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针对工程设计交底的相关信息,把握工程的实际情况。将专业的技能应用到水利水电施工中,促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开展。二是施工监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监理人员能够客观公正的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各项施工进行管理和控制。三是施工监理人员能够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及时的发现水利水电设计、规划、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促使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效率能够得到提升,降低施工中各类不良因素的发生。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工作在具体实践中,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缺乏合同约束,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工作一旦出现问题,责任认定非常困难。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都是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公平公正的招标,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评定,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的中标价就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总价格,并且利用合同对其进行约束。但是很多的水利水电企业暗箱操作,对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控制管理价格进行更改,按照实际水利水电工程造价进行监理控制管理,这样就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投入资金无法核算,对监理控制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三、应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一)提高监理控制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避免监理控制管理工作出现问题,首先就要对监理控制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判定,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水利水电企业也要求监理控制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强化监理控制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这样能够促进监理控制管理工作的高效完成。
(二)安全控制安全控制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控制能够规避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甘肃该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的安全控制中,监理配合安全管理部门,切实将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到水利水电施工的各个部门,有效提高了水利水电施工的安全质量。并进行合理的安全检测工作,降低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完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
完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样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方双提供法律保护,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工作有法可依的目的,方便对于监理控制管理过程进行查询,降低监理控制管理工作的风险。完善法律法规,能够降低监理控制管理工作的错误率。要加强对监理控制管理工作的监督,实行责任纠错制度,责任到人,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监理控制管理工作的正确率和工作效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是水利水电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水利水电行业固定资产进行监理控制管理的组成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工作,由具体的监理控制管理部门负责,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水利水电行业固定资产进行监理控制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合理合法性。
(四)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生产监测监控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在该领域中的体现,就是监测系统。我国引进这一技术相对较晚,发达国家早已经开始利用这一技术生产作业了。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得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生产监测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产以及管理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避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研究工作出现问题,首先就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研究人员的素质进行判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研究队伍。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大型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研究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够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完善监理控制管理工作方面的机械装置和电子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研究是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程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程良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程中资源的浪费,能够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但是,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工作遇到了诸多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是大型水利水电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大型水利水电行业固定资产进行技术研究的组成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工作,由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研究部门负责。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的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研究部门的独立,解决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研究部门的状况。这样能够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研究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研究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控制管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四、结语
我国基础建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项目就是水利工程建设,为满足人们日常用水需求,使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条件得改善,满足基础航运等方面,水利工程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必须使自身的控制作用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在整体质量和安全性能,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118-1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主要是指为解决农田灌溉与农村人畜的饮水问题而建设起来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蓄水池、水井、引水工程及小型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条件,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同时,在恶劣的地质气候条件下,完善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体系与全面的管理举措,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各类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上所造成的不便,从而减少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失。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仅点多面广,而且工程的形式复杂多样,如何管理与建设好工程,使其充分发挥效益,是确保人民正常生产与生活的重要课题。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和现代农业生产及群众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在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却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与生活。这突出表现在工程建设存在相当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造成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与社会经济效益等众多方面无法互相兼顾;工程的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工程的纠纷也多,导致规划无秩序、施工无质量、管理无尺度、科技含量偏低,存在相当多的工程隐患,管理十分粗放,建设标准也十分低。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因为资金短缺或工程建设企业的违规建设,造成一部分水利设施建设的标准较低,在建成之后管理粗放,以致于很早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使用价值,导致国有资产出现流失。同时,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不仅工程的规划不尽合理,而且在过程建设中存在大量纠纷,造成建设进度缓慢,甚至出现长期拖延,这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此外,由于老工程缺乏严格的过程管理体制,部分老工程年久失修,很早就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导致公共资源浪费。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了解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进一步去加强监管、健全体制,从而让我们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与便民工程。
二、改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安全管理的首要环节是要加强对《水法》的宣传。在预防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袭击的同时,也要预防少数唯利是图的犯罪分子进行人为破坏。要明确提出,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之分,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给予充分保证。
(二)高度重视内业资料管理
涉及到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方面的资料必须齐全完整,设计图纸、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与竣工验收报告等,都应当立项建档。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结果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等,都应当进行妥善保存。
(三)落实工程设施管理措施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要分等级进行造册,绘制相应的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于重点工程要实施挂牌,设置专人进行重点管理。要落实目标责任制,从而确保已有的工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四)有效开展经费管理
在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的过程中,应当依据受益面积与各地的具体情况来实施,要向受益者与收益单位收取一定的费用以用于工程的维护。要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多种形式,对工程开展维修与养护。同时,可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相关单位的义务工。
(五)实施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策略
为推进农村的水利现代化,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一定要具备发展的眼光。因此,要全力推广各类先进实用的农村水利科技成果,以尽快改变以往传统落后的农村水利技术与方法。可根据农村水利的技术难点来开展科技攻关,研制与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质优价廉的农村小型水利设备,并建立起农村水利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体系。同时,要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加强工程建设之中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工作,从而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提高的农村群众生活相适应。
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根本在于质量问题。要建设质量水利工程,就必须要建立健全合理的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相应的项目建设程序,让施工过程更为合理,项目管理更为严格,经费使用更为透明,并切实防止出现面子工程与豆腐渣工程,保证工程能够为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服务。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确保不出纰漏与不出事故,让工程项目能够长期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历史以来,我国是农业经济大国。在今天,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基于多种因素,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施保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1.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1.1使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
水具有不可替代性、有限性,但可以循环使用,如果利用不当,势必会阻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危害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同时,水资源又极易受到污染,近年来污染事件比比皆是。它的这些属性及特点,决定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持生态环境所必需的,是维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础,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求,而且要为未来着想,满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2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
我国历来重视对农田水利的发展,一直以来,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才能确保农业增收,为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保证,才能使国民经济持续有力的增长,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1.3关系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 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团结。如果农业不能解决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够有利促进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使农业效益不断增加,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
2.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工程建设考虑不够周全,缺少统一规划,各个行业部门各自为政,在项目建议书阶段没有对社会效益进行全盘考量,工程建设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例如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高效节水及小农田水利项目是由水利部门实施,而土地整理项目由国土部门实施,由于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项目实施时有项目区重叠,建设内容重叠的现象,导致国家投资浪费的现象发生。
(2)重复建设、半拉子工程数量多。因为工程项目规划不周、施工质量低下、管理混乱、效率低造成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例如:在推广高效节水初期,大量建设喷灌技术,在运行一个阶段后发现喷灌技术部成熟,不适应新疆农业灌溉的实际需要,又全部拆除,笔者认为任何一个好的先进技术在推广的初期应该遵循“实验、示范再推广”的原则。
(3)建设标准低。农田水利工程是差补工程,建设资金有一半以上由群众自筹或以劳折资的形式,极为容易出现资金缺口, 也就只好降低水利设施的标准, 在建成后粗放管理,导致工程建成后还未交付使用直接降低设计标准使用,甚至提前报废。
(4)工程建设施工进度慢。因为农田水利规模较小, 有实力的大型施工企业不愿意参与工程建设,部分小型施工企业缺乏良好的行业自律机制,加之建设单位管理水平低又不能很好地落实工程建设的“三项制度”,加之工程建设立项到建设资金到位所需时间长,资金下达时往往又是年底,造成大多数工程不能当年完工,工程建设缓慢或延迟, 耽误了农业生产和损害了政府形象。
2.2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项目法人的职责混乱,所有权归属没有明确。项目法人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要向投资方负责。设计与监理、施工单位经过招标与投标确定后按照合同约定向项目法人提供自己的专业服务。现在三制的推广也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农田水利建设大都由行政主管部门作为项目法人, 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完全履行项目法人的职责。项目法人在建设中难以将资金集中使用, 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进程使用资金也就成了一种奢谈。项目验收大都为县级水利的行政主管单位, 容易导致责任和权利的混乱, 不能作为项目实施主体。
(2)项目招标和竣工决算的难度大。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主要采用国家与地方投资并依靠群众自筹相结合。国家提供的资金到位及时而地方的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群众的自筹部分现金较少,大都是以工抵资。项目在审批的时候,所有的费用作为总投资,且按规定不能取费。如果只对国家补贴部分进行招标就会造成自筹部分体外循环,这样就通过不了决算审计。如果全额招标就会形成资金缺口, 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完成。
(3)弱化了政府部门对项目的监督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为依据,以工程质量和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 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介入项目的实施,必然削弱其管理力度,从而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不利于工程监理制的实施。
3.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前文中就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难以发挥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如下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对策与建议:通过多元化投资渠道进行筹资,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奠定经济基础;通过推进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发挥提供制度保证;从技术与管理两个层面加强工程运行管理与后期的维护。
3.1积极拓宽农田水利工程筹资渠道
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一直是困扰农田水利建设的一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来拓宽筹资渠道。为此,应进一步建立以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放宽政策条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和建设标准。
3.2逐步推进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在于解决水利工程单位的日常维护问题。自税费改革后,基本水费取消,不但乡村组织退出农业灌溉组织,而且政府也没有相应的补助,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迅速陷入困境,职工工资没有保障,日常维护也无从谈起。要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搞活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促使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可以探索一条新的管理模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可由国家投资占主体,其余部分可由工程受益单位(群众)可通过社会融资的方式入股投资,工程建成后工程固定资产归国家所有(也可成立工程运行协会等民间组织,将固定资产直接划拨到协会)但不参与工程收益部分的分红。工程收益部分由社会融资单位参与分红,同时工程运行费用,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必须从工程收益中列支。这样不仅解决了现在大多数小型工程“重建轻管”的现象同时也解决了小型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短缺的实际问题。
3.3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加强工程运行管理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能重建设,轻管理。完善渠道运行管理制度,做好渠道日常的运行检查和维修保障工作,及时填筑渠堤、清除渠堤中杂草,防止蚁穴、鼠洞等破坏,建立灌前检查、灌中检查和灌后检查的检查制度,按照经常检查、随时维修、正常运行的原则,进行管理。同时,积极落实水利法规、法律政策,出台符合实际的工程管护制度,齐抓共管,促使工程效益正常发挥。
4.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是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其建设效益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甚至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整体进程。但由于客观的因素及主观方面的影响,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亟需改善之处。
参考文献: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具有以下特点:①基础性强,收效立竿见影,意义重大;②基层农民是农村水利事业的主体;③需要政府经济扶持和技术支持;④需要政府的规划和计划指导;⑤运行管理上需要基层地方政府监督,受益群众参与,项目区群众自觉。
2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已取得的成绩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2.1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已取得的成绩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农村水利的投入,农村水利建设成效显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农业用水:加快进行以大型灌区为重点的节水改造工程,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国现有灌溉面积达到0.57亿公顷,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达到0.213亿公顷;全国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5。
(2)保障生活用水:农村人饮解困工程的实施,解决了0.67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带来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并且解放了劳动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发展牧区水利设施:“十五”期间,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已完成170多个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建成了一批牧区水利基础设施。
(4)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村水利工程投资、建设与管理格局:各省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办法陆续出台;约占现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总数的1/3的工程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了产权流转;有6个省区出台了鼓励、扶持和规范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相关办法;农民用水户协会相继成立,管理的田间工程控制面积在大型灌区已达36%。灌区管理单位改革逐步推进。
(5)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村水利建设增强了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农业单产和复种指数,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并且,农村水利的发展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社会稳定。
2.2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2.2.1 农村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已由单一的粮食蔬菜生产逐步转向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多种作物生产的市场化农村经济,降渍和抗旱的标准更高,给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困难。
2.2.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多建于上世纪中期,由于设计标准较低,配套不全,施工条件简陋,工程质量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大部分工程已达到或超过了使用年限,普遍老化破损严重,导致输水效率低,效益衰减,直接威胁到农业生产的稳定。
2.2.3 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质恶化
我国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全国来水减少、污染加剧、水质恶化、河床淤积、湖泊萎缩、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已达极限、部分地区出现水生态危机的条件下,要保持保持国民经济的发展,今后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2.2.4 灌溉技术落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
在灌水方式上,我国灌区大多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渠道漏水现象普遍,其中仅有不足10%的灌溉面积采用喷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等先进技术,灌溉水利用率偏低。
2.2.5 财政投入不足
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此外,水价偏低、水费征收困难,许多灌溉工程管理单位只能维持简单的运行管理,无法实现良性运行。
2.2.6 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工程管理滞后
目前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不清晰,职责不明确,影响了群众参与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大型灌溉工程虽然采用了“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模式,但由于受国家农业政策的影响,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绝大多数灌区尚未摆脱经济上的困境,更谈不上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2.2.7 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办事效率低。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3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3.1 农田灌排标准应适应农业结构调整
为了使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灌、排、降技术与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应该加强对灌、排、降技术的深入研究,以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和有效利用。
3.2 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
防涝防洪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工农业的正常发展。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以适应短历时暴雨的排涝要求,而且目前一般农村小城镇的防洪标准较低或尚未形成完整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3.3 加速农村供水规模发展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加强科学规划,加快管网敷设,形成规模供水,是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首要工作。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执行水环境保护法规,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带动农民提高节水意识,减少污染源注重环保,做到农村饮水水质达标,水量够用,取用方便。
3.4 强化农村水环境治理
随着水土流失加剧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体流失和水资源浪费,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5 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灌溉可以缓解当前社会用水供需矛盾,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
3.6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对保障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等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水利工程,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加强建设资金管理,使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3.7 完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
农村水利发展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无法完全走向市场。首先,要保证公益性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正常经费开支,以稳定农村水利队伍这支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其次,要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规范管理权,根据工程类型、特点和当地经济情况灵活掌握工程具体的经营管理方式。同时,要加强行业管理,强化经营者的业务技术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受益农户的积极性,推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和谐自主建管体系建设。
4 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
根据中国农村水利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点,提出以下对策与措施:
4.1 解放思想,科学管理,加强领导
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按照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的标准,解放思想,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根据工程特点合理选择运行管护方式,是水利工程进入良性运行轨道的关键。同时,要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统筹协调,把继续搞好农村水利工作当作执政的第一要务,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水利建设。并且,要完善农村水利政策法规体系为农村水利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农村水利走上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轨道。
4.2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条件。为了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好排灌设施续建配套和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抓紧对老化失修水利设施的整修配套和除险加固,搞好农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4.3 大力发展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推广节水灌溉,是缓解当前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抓好重点地区节水,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在吸收、利用国外节水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开发适合国情,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
4.4 全面推进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工作
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工作是指积极支持农民自办、联办服务组织,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从资金、技术、物资和政策等各方面给予扶持。
加强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改革农村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加速农村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在全国逐步建立起以乡村集体和合作经济组织基础,以专业技术部门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多种经济成分、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4.5 宽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要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必须建立市场化筹资和依法组织农民投劳投资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方位筹集农村水利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农村公益性水利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建设投资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通过优惠政策、灵活机制、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充分利用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4.6 深化体制改革,转换运行机制
1.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历史背景及现状
水利工程中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是用于容纳和保护水利设施、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水工建筑物,比如各种规模泵站的泵房及其配套的配电房、启闭机房等。从广义上讲,也包括水利设施周围的维护、管理用房及管护人员的生活用房等等。
建国以来,我国众多的水利工程以其各自的功能执行着对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和利用的任务。但要做好2l世纪中国水利这件大事,就必须将社会、人与水之间的关系纳入水利科学研究之中,提出新的治水战略,将以前不太为人们所重视或者是限于条件尚无力去重视的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并进行研究、探讨和尝试。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做有建筑艺术化、环境景观化的水利工程设计力不从心,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而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很多水利建筑还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南京地区有很多老“三边”水利工程,基本上没有非工程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更无力考虑建筑艺术、生态环境等问题,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布局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单位纷纷提出申请,要求进行改造和调整。因此,创造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实现“以人为本,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
2.实际工作中的探索与尝试
2002年,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我院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找准水利科技与建筑学两种学科技术的契合点,引进建筑行业的先进技术,成立建筑设计所,将水利工程设计与建筑学相关理论及艺术相结合,把水利工程设计与建筑艺术创作共融于水利建筑一体,先后在南京市六合区红山窑水利枢纽拆建工程、无锡市泊渎港水利枢纽工程、南京市雨花区中兴桥泵站工程、南京化学工业园雨水泵站工程等水利工程设计及江宁区赵村水库水利工程景点和浦口区路南水库“佛手湖”等景观水利工程设计中,尝试实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思想,创造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文化与技术的交流与跨越,提高了水利建筑的环境价值,增加了设计的科技含量,促进了水利建筑的科技进步。通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以及多项工程的设计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好评。
我们认为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几个关键为:
(1)总平面设计
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2)建筑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3)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
对于像启闭机房加两侧桥头堡类的建筑,由于机房本身一般长度较长,有时可达到几百米,设计中应充分运用“韵律”的造型手段,使每跨作为一个造型因素,形成一系列有节奏、韵律的线性体量。桥头堡作为端部的收尾,则形成类似交响曲尾部的,较高的体量同时成为整个工程的标志性建筑,达到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至于建筑具体的风格是采用现代风格还是仿古甚至所谓欧陆式,一方面多多少少要受到一些流行因素和建设单位喜好的影响,更主要的则是建筑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设计出因时、因地,与环境相宜的建筑。
总之,建筑风格的确定,事关整个水利工程外观表现成败的关键,所以提倡建筑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到现场实地考察一下,精心揣摩,想象一下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效果。
(4)建筑材料
建筑的颜色和质感取决于所用材料,同时也同建筑的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水工建筑多处在野外.所以抗风性和耐脏性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抗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门窗能否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问题则要求在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的选材上,尽量选用耐脏性较好,不易积土 ,耐于水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另外为表现水利建筑的特点,在颜色的运用上常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暖色系的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水利工程紧紧依托大自然,许多工程甚至就建筑于自然的山水之间。而且,水利工程一般不需全年运行,年运行时间长的几个月,短的甚至只有汛期的几天,有诸多有利条件结合水利工程进行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我们应充分利用水利工程依托自然山水的自身优势和秀美的水体环境,通过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等手段,将单一功能的工程水利设计向多功能的环境景观化水利工程设计转化,形成集水利工程与观光、游览于一体的水利观光景区。
发展多功能环境水利工程建设,创造丰富的水利环境景观,让环境创造价值,实现水土资源的再开发与利用,使之成为都市外花园式的水利观光区,从而吸引社会消费,形成水利工程结合景观建设,带动水利经济的发展,促进水利的良性循环,推动水利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这将不失为一条水利建筑事业面向社会、走向市场的发展之路。例如我们院做的江宁赵村水库工程,现在已成为著名的横山湖风景区,在发挥水利功能的同时,形成了优良的风景,是假日休闲的好去处,水库管理处完全实现了以库养库的目标。结合工程水利,加强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发展景观水利的设想,对于水利建筑业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将成为水利建筑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钱正英.“中国水利的发展方向”,《科技导报》,1998.8.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工程的建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由于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仍然在各个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是改革的重点。
1 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问题
1.1 招投标问题
招投标是目前中小型水利建设的主要方式,但是工程的投资力度和施工的技术含量会影响招标过程。对于那些工程投资小,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型水利工程,一般大中型企业会认为不合算;而对于那些资质低单位或个人组织加入投标过程中,会因为价格战占有优势,这样就会导致那些实力强、信誉好的组织失去竞争优势。不利于施工单位内部人员组织的管理,不利于调整施工进度和达到理想的工程标准。另外,还会出现不正当竞争的现象,使得投标单位之间串通合作,恶意抬高价格,得不偿失。
1.3工程标准的问题
每个单位和企业都是把利益放在首位的,施工单位也不例外,以固定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是我们仍然要注意职业道德,不能把设计标准和质量检测评定标准合二为一,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真实数据来调节工程的质量,以试验的真实数据和工程标准来比较,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标准质量。
1.4 验收工作问题
中小型水利工程一般项目投资力度不足,验收工作中也不太标准。与此同时,工程通常是一个接一个的承包下去的,每一个组织都会在转让过程中提取自己的收益,这样就使得真正投入工程建筑的资金很少,因此偷工减料现象明显。站在利润的角度,企业以节约显成本为目标,施工过程中违背规范操作标准,但是这样在无形中也增加了隐性成本。所以,验收时要注意正规验收带来的弊端。
1.5 工程立项的科学性
水利工程立项与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知识有关,建立水利工程立项的目的是保证经济、社会、生态的正常发展,同时还要使技术可行、经济条件适合。但是一般我们要建设的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工作量是比较小的,所以很多地区就节省了地质勘探、群众协调等工作,如小三峡的建设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样大大削减了经济效益,并不能带来预想的结果。
1.6 质量监督缺乏力度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再加上执法人员不严格执法、质量监督力度也不够、缺乏质量检测阶段、质量评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关部门不能各司其职、责任意识不强、完善的监督机构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够阻碍了水利工程项目的发展。
1.7工程资金问题
无论是大型还是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永远是最主要的问题,一旦资金短缺就会产生“豆腐渣”工程甚至造成工程停工。对于一些经济发展不发达的地区存在的问题更多,如地方配套、自筹资金严重短缺,真正的施工单位的资金远远不足等,这些就严重阻碍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以及群众意见逐渐被忽视。
2 管理工作建议
2.1招投标工作建议
邀请招标方式一般使用与中小型工程建设,因为他们的投资资金一般不多,而且这样实现公平性,能够有效地遏制挂靠,有意压低报价等违规现象的发生。通常邀请招标时,要秉承公平的原则,业主可以寻找招标机构进行招标;还要对投标单位进行充分的研究,如它的经营生产状况、近几年的业绩、施工强度、财务情况、信誉等都是研究的问题。一旦寻找到寻找挂靠行为或别的具有欺骗性质的行为都要取消其投标资格。假设某企业中标,那么该业主和监理要即使管理该企业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别的管理人员依据投标文件开始施工, 不能按照自己的建设能力或者利润水平更改信息。
2.3 业主要加强督促
工程的实施标准、工程的建设质量、工程的资金使用都是法人负责的内容。工程建设时,监理的责任也是不可小觑的,所以对监理要有绝对的信任,另外,技术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责任心强、熟悉施工过程和验收评定规程都是技术人员的工作范畴,与此同时,业主代表也要对工作负责,随即取样材料并进行检查,施工标准质量也要按照规定检查即使修正。
2.4 加强审计工作
估计水利工程建设的费用是工程预算的主要内容。传统的工程建设都缺乏预算过程,着就对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提出了挑战。在超出质量保证期的情况下,业主已把建设资金全部给付投标单位,财务决算也已完成,如果这时候审计部门的资金支付资料不完善或资金支付不合理时,资金去向就会无从查证,国家资金流失或建设单位承担损失就是必然结果了。因此,为了减少此现象带来的困扰,维护业主和国家的合法权益,在完工验收前后以及保质期内计算结账是最优的方法。
2.5 进一步加强法人行为
考核管理制度、项目法人的素质和知识水平是提高法人行为的两个首要因素。项目法人的标准化是进行项目审批的主要条件,因为项目的大小都需要法人来进行建设,不合格的项目法人不能授予其承担项目的能力。 2.6 做好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也是复杂的:第一,加强质量监督机构的管理职能,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业务培训标准。提高质量监督队伍的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第二,检查材料、产品、设备的质量,阻止不合格产品参与工程建设,选择质优价廉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政府统一购买那些质量不好确认的大型设备和材料,杜绝垃圾工程的出现。第三,工程建设要以合同内容为施工标准,建立健全多级检查的质量保障机制,规范施工技术、质量标准,投标单位、监理员的能力,施工、验收程序以合同规定为主。
2.6 资金链建议
中小工程项目的投资金额一般较少,资金问题也是相对较少的,但是不是不存在的,假如出现问题要马上建立资金筹集机构,多方面多领域增加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工程建设政策进行。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型水利项目资金的筹集有法律来制约,但是某些地方难免会出现漏洞,资金不到位现象还是存在的。法律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手段,法律是治国之本,依法办事是我国的基本原则,在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法律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现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速度是迅猛的,涉及的领域也是多样的,这就为水利资金的筹集提供了保障。
2.7 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行政监管体系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其一。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进行行政监管: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全区水利工程建设,要健全行政监管体系就要加强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与稽察办公室也有一定的联系;水利工程检验检测机构也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重点管理部门,利用法律手段要求实施验收质量检测制度,包括项目法人委托的第三方工程和完工时的工程;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体系。
3 小结
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有待加强,中标单位和监理机构的选择也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难题,中标单位负责施工建设,监理机构进行施工监理,业主进一步进行检查督促工作,只要三者共同合作、协调处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达标。
分类号 : TU2
一、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管现状与难点
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监督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但在监督过程中仍遇到许多问题。
市级以下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以中小型为主,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水闸、泵站、桥梁、河道治理等,总体数量多,工程质量监督常常难以全面覆盖,监督工作还有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质量监督人员较少,人少事多;(2)监督人员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3)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质量监控能力不强,监督的方法和手段还需加强。
二、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管难点
(一)设计水平不高
水利工程前期勘测和设计不规范。部分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分析深度不够,缺乏对环境和经济等方面全面、综合的分析,致使设计常常不合理或不符合规范,严重影响了设计方案的比选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进而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等。
(二)施工单位工程质量无保证
主要体现在:(1)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资金流失,经济利益驱使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很难避免;(2)大量民工及农村施工队伍涌入建筑市场,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3)施工单位不能按投标文件承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到位,甚至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负责人等主要岗位人员都不到位,随意变动,且兼职现象非常严重,一人身兼几个工程项目的工作;(4)施工组织设计不切合实际,只为应付检查,施工单位人员不认真熟悉图纸,施工不按规范,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管理粗放,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质量把关不严;(5)中间产品、原材料、构配件等不经检验擅自使用,“三检制”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工序、单元等质量评定不及时,施工技术资料不能真实反应工程建设情况,致使工程留下质量安全隐患。施工单位的上述特点,给监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项目法人行为亟待规范
很多项目的法人忽略项目实施的规范,擅自按照自己想法实施工程,完全无视已有规范,甚至故意以次充好,压缩成本,违规建设。项目法人仗着自己权利肆意干预,不按照建设程序实施工程,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影响工程质量。项目法人质量意识薄弱,管理不够到位,项目法人盲目压缩质量和质量投入。
三、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管力度的措施
(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督
每个项目下达投资计划,水利厅批复年度施工计划后,都要进行公开招标。通过招标择优承包商,项目就进入施工准备阶段,质监人员要深入项目,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监督工作。
首先检查项目法人组建情况。要求法人代表是专职、专业人才。检查各种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以及配备人员是否满足工程建设要求,检查工程项目是否按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质量评定标准进行单元划分。对监理单位的检查,主要对监理单位资质进行复核,对现场监理机构进行检查,要求配备的监理人员持证上岗,人员数量足,专业配套,满足工程建设要求。检查监理规划、监理大纲、监理细则,衡量监理能否达到控制质量的要求。对承包商的检查监督主要是现场项目部组织机构配备情况,检查其是否按招标书承诺组建,是否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其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通过以上检查,督促帮助建设各方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建设各方质量意识。
(二)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
1、施工阶段质量监督的一般措施
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评定项目划分进行确认,对建筑物外观质量评定标准的制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施工单位建立工地实验室,保证能做常规试验。监督检查工程质量行为。监督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标准、规范、技术规程的执行情况,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工程及时向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下达质量监督检查意见,及时进行处理。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质量评定情况,抽查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工程实体质量。抽查施工工艺、施工工序是否能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机电设备、金属结构是否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半成品是否及时进行了质量检验,是否符合要求,施工质量是否按规定及时进行了抽查,有关质量方面资料是否真实、齐全。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
2、检查工程实体质量
工程实体质量应以工程安全为重点,特别关注工程关键部位和重要隐蔽工程的实体质量的检查。如穿坝构筑物、高速水流区、重要承重结构、重要复杂表面结构、防渗反滤部位、重要焊缝、机械间隙、安装水平度和平整度、电气参数等。检查工程外观有无明显质量缺陷,具体检查内容有:
(1)混凝土工程
重点检查进场的砂、石、水泥是否符合要求;钢筋制安、模板制安以及混凝土拌合、浇筑、振捣、养护等施工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混凝土强度、抗渗、抗冻等指标和构造物外观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重点检查地基开挖处理及检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桩基的承载力和桩身质量以及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防渗墙各段板块间的结合情况和防渗试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特别要注意注水、压水试验数量、操作程序、试验结果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如有条件可进行现场试验。
(3)金属结构与启闭设备安装
闸门、钢管类:重点检查外观是否有变形、裂纹、锈蚀情况;闸门运行是否顺畅,是否漏水。
启闭机械类:重点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高度指示仪、荷载限制仪是否显示准确;制动器是否运行正常;减速箱、油箱、液压缸是否漏油、渗油;机架是否有变形、裂纹;螺栓是否松动;钢丝绳缠绕是否正常。观察发现的严重问题应安排专项检测、试验。
(三)工程验收阶段监督
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中工程质量评定,由监理单位签署;单位工程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工程质量评定,由质监中心站签署。
单位工程完工后,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定》的要求,核查单位工程的质量检验资料,填写《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资料核查表》。
单位工程完工后,由建设(监理)单位组织,质监中心站主持,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参加对单位工程的外观质量进行质量检验评定,填写《水工建筑物外观质量检测表》。质监单位根据各有关单位对工程外观的检测情况填写《水工建筑物外观质量评定表》。
质监单位根据工程质量评定情况,中间产品质量及原材料质量、外观质量得分率及施工技术资料情况核定工程项目质量评定等级。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程》要求,工程验收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初步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工程验收时各参建单位应根据规程要求出具相应的工作报告。工程竣工验收时必须具备多媒体图像资料,否则不予竣工验收。
结语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对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建设,规范水利工程检测行为,从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到竣工阶段全面提高质量监督水平。
建国以来,我国众多的水利工程以其各自的功能执行着对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和利用的任务。但要做好2l世纪中国水利这件大事,就必须将社会、人与水之间的关系纳入水利科学研究之中,提出新的治水战略,将以前不太为人们所重视或者是限于条件尚无力去重视的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并进行研究、探讨和尝试。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做有建筑艺术化、环境景观化的水利工程设计力不从心,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而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很多水利建筑还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南京地区有很多老“三边”水利工程,基本上没有非工程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更无力考虑建筑艺术、生态环境等问题,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布局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单位纷纷提出申请,要求进行改造和调整。因此,创造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实现“以人为本,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
2.实际工作中的探索与尝试
2002年,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我院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找准水利科技与建筑学两种学科技术的契合点,引进建筑行业的先进技术,成立建筑设计所,将水利工程设计与建筑学相关理论及艺术相结合,把水利工程设计与建筑艺术创作共融于水利建筑一体,先后在南京市六合区红山窑水利枢纽拆建工程、无锡市泊渎港水利枢纽工程、南京市雨花区中兴桥泵站工程、南京化学工业园雨水泵站工程等水利工程设计及江宁区赵村水库水利工程景点和浦口区路南水库“佛手湖”等景观水利工程设计中,尝试实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思想,创造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文化与技术的交流与跨越,提高了水利建筑的环境价值,增加了设计的科技含量,促进了水利建筑的科技进步。通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以及多项工程的设计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好评。
我们认为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几个关键为:
(1)总平面设计
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2)建筑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3)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
对于像启闭机房加两侧桥头堡类的建筑,由于机房本身一般长度较长,有时可达到几百米,设计中应充分运用“韵律”的造型手段,使每跨作为一个造型因素,形成一系列有节奏、韵律的线性体量。桥头堡作为端部的收尾,则形成类似交响曲尾部的,较高的体量同时成为整个工程的标志性建筑,达到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至于建筑具体的风格是采用现代风格还是仿古甚至所谓欧陆式,一方面多多少少要受到一些流行因素和建设单位喜好的影响,更主要的则是建筑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设计出因时、因地,与环境相宜的建筑。
总之,建筑风格的确定,事关整个水利工程外观表现成败的关键,所以提倡建筑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到现场实地考察一下,精心揣摩,想象一下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效果。
(4)建筑材料
建筑的颜色和质感取决于所用材料,同时也同建筑的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水工建筑多处在野外.所以抗风性和耐脏性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抗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门窗能否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问题则要求在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的选材上,尽量选用耐脏性较好,不易积土
,耐于水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另外为表现水利建筑的特点,在颜色的运用上常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暖色系的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小型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鹿邑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
鹿邑县地处豫东平原,位于河南省东部边缘,全县总土地面积1248km2,属淮河流域。鹿邑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差变化较大,降雨分布不均。年内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加之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旱涝灾害时常发生。鹿邑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县域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埋深浅,易开采,回补快。浅层地下水水质良好,适合农田灌溉。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河渠侧渗及灌溉回归等。
建国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鹿邑县人民在兴修水利、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取得了显著成就。鹿邑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近年来主要是利用小农水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农资综合补贴、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等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资金进行了打井配套、桥涵配套、发展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鹿邑县现有机电井24331眼,配套完好率61%,分布在全县20个乡镇、3个办事处和县农场。鹿邑县现有排水沟渠2959.6公里,配套建筑物5901座,排水沟渠多有淤积,渠系建筑物大多年久失修、带病作业。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原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投入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鹿邑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鹿邑县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建设标准偏低,老化损毁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桥涵大部分为砖拱结构,受当时资金、技术、材料的限制,工程标准普遍较低。排水沟渠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由于水利资金投入不足,岁修工程跟不上,多有淤积,渠系建筑物大多年久失修、带病作业。有的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超期服役既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又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随着村村通柏油路和“一事一议”修路工程的迅速推进,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但是,也对农田水利工程造成一定损坏。路基加宽,毁坏了沿路的沟渠、桥涵和机井工程,公路两侧的取土沟宽窄、深浅不一,路坝较多,又缺少必要的桥涵配套,形成许多“竹节沟”,原有排水体系被打乱,易形成内涝。现有农业灌溉小型水源工程主要是机电井。机电井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问题,部分机电井因超设计年限、无护井设施等造成淤积严重,平均每年约有3%―5%的机井报废不能使用。在2009、2011年的抗旱浇麦中,抗旱水源不足的问题充分暴露,有的地方输水软管延伸300多米也找不到水源。还有1/3机井因成井较浅、天气干旱、地下水位下降、一井多泵等原因,影响效益发挥。
二方面: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维护。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导致工程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的建设。
三方面:重经济轻水利,劳资投入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尤其是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近期虽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但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劳资微乎其微。
四方面:工程建设缓慢,影响农民兴趣。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工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 T 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三、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代农业,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方面: 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方面:搞好水利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农田水利建设由工程水利、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近些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城市水利等亮点频现,都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
三方面:积极宣传引导,普及节水灌溉。多方宣传,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节水灌溉,尤其是喷灌。发挥喷灌投资少、使用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逐步在已成片开发建发的农田中推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渗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四方面:重视人才建设,建立健全机制。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员的培训,切实让他们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地区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另外,搞好农田水利还需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建立适应当前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使人才和技术更好的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发展农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有着重要作用,是农村抗御水旱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基础。广泛而高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为建设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11).
【2】加快改革步伐振兴农田水利――农田水利改革座谈会纪实
【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84.(06).
1.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历史背景及现状
水利工程中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是用于容纳和保护水利设施、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水工建筑物,比如各种规模泵站的泵房及其配套的配电房、启闭机房等。从广义上讲,也包括水利设施周围的维护、管理用房及管护人员的生活用房等等。
建国以来,我国众多的水利工程以其各自的功能执行着对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和利用的任务。但要做好2l世纪中国水利这件大事,就必须将社会、人与水之间的关系纳入水利科学研究之中,提出新的治水战略,将以前不太为人们所重视或者是限于条件尚无力去重视的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并进行研究、探讨和尝试。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做有建筑艺术化、环境景观化的水利工程设计力不从心,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而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很多水利建筑还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南京地区有很多老“三边”水利工程,基本上没有非工程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更无力考虑建筑艺术、生态环境等问题,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布局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单位纷纷提出申请,要求进行改造和调整。因此,创造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实现“以人为本,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
2.实际工作中的探索与尝试
2002年,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我院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找准水利科技与建筑学两种学科技术的契合点,引进建筑行业的先进技术,成立建筑设计所,将水利工程设计与建筑学相关理论及艺术相结合,把水利工程设计与建筑艺术创作共融于水利建筑一体,先后在南京市六合区红山窑水利枢纽拆建工程、无锡市泊渎港水利枢纽工程、南京市雨花区中兴桥泵站工程、南京化学工业园雨水泵站工程等水利工程设计及江宁区赵村水库水利工程景点和浦口区路南水库“佛手湖”等景观水利工程设计中,尝试实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思想,创造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文化与技术的交流与跨越,提高了水利建筑的环境价值,增加了设计的科技含量,促进了水利建筑的科技进步。通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以及多项工程的设计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好评。
我们认为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几个关键为:
(1)总平面设计
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2)建筑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