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2 10:13: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绩效审计的心得体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天津市普通高校(非体育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抽取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城建学院、农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共四所高校为样本。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询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
2.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056份,回收率为88%,其中有效问卷为1028份,有效率为97%。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处理。
二、结论与分析
(一)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概念
在高校校园环境中,大学生围绕体育或依托于体育而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精神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知识、体育目标、体育风尚、体育观念等。
1.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产生的基本条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文化创造进行的环境与手段、文化创造的主体以及文化创造的对象(客体)。
2.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形式。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形式具体到实际就是通过参加课余活动、高水平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学校体育节、体育培训、观看大型体育比赛等活动可以反映大学生的体育精神、道德风尚、体育观念和知识等多种精神文化形式。
(二)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特征
1.全面教育性。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生存于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一种文化现象,高校体育在培养全面人才上具有其独特功效,对培养大学生健身兴趣、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促进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起着良好的、积极的作用。
2.相对稳定性。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这种相对的稳定性使人们的体育思想、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维系、巩固和规范。
(三)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功能
1.精神激励功能。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理性、信仰和情感的满足,而中国体育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对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发挥了的巨大作用。
2.道德规范功能。篮球运动,特别是竞技篮球运动是篮球队员间的身体运动能力方面的竞争,它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公平、公正、公开。
3.知识优化功能。高校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不仅要具有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健康体魄,而且要具有先进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法制意识,成为社会认同的新型人才,要培养这样的新人,决不能忽视体育精神文化。
4.价值导向功能。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本质上所体现的是关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念。因此某种先进的校园体育精神一旦形成,必然会对全校学生的体育行为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
5.娱乐功能。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而达到娱乐身心,消除疲劳,促进友谊的目的。
三、篮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大学生的体育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其内涵是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加强高校篮球文化建设是积极发展社会篮球,探索扩大篮球基础之路的重要方式。
四、篮球运动对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影响
另据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度调查,结果显示,非常喜欢35%,一般喜欢38%,一般34%,不喜欢3%。
从以上调查情况可以发现,大学生认为篮球运动可以使参与者更加健康,在娱乐和培养自信心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并且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可以增进自己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自己个性的培养。大学生通过篮球运动可以树立自己正确的体育观念,让自己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情和兴趣,为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五、结论
近年来体育文化己成为了教育界、体育界等学术领域关注的新热点。对于篮球运动的研究更是丰富而全面,根据目前对篮球运动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本人认为还存在一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只是停留在对其内涵、功能、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在对其内在的核心问题——精神层面上涉及不多。
(二)关于篮球运动对大学生有关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研究,通常都是停留在单个问题上研究,还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述。
参考文献:
慢性肾衰患者大多数存在持续性高血压,尽管长期口服多种降压药,但有些患者血压仍然控制不理想,有时会出现血压严重升高,(BP>200/120mmHg),甚至出现急性左心衰竭。硝普钠是一强效速效的血管扩张剂,主要通过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平滑肌,舒张血管降低血压,能快速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症状。我们用微泵静脉输入或静脉点滴硝普钠治疗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3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2例均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在肾内科住院的终末期肾衰患者,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2至78岁。
1.2方法
1.2.1微泵输入 用5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50ml,溶解所需硝普钠,连接避光延长管并排气,用黑色薄膜袋包裹注射器,放入微泵注射器座槽中固定好备用。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100ml连接输液器,建立静脉通路,穿刺成功后分离头皮针,接避光延长管,关闭输液调节器,打开微泵开关,调节微泵速率,按前进键,用黑色薄膜包裹头皮针硅胶管,在注射器上注明开始用药时间、药名、浓度、剂量、速度。
1.2.2静脉点滴 将硝普钠50mg或所需药量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外包黑色薄膜袋,用避光输液管穿刺成功后调节滴速,开始8—12滴/分,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及病情调整滴速。
2 结果
28例患者治疗后血压降至130—135/75—85mmHg,气促改善,双肺罗音减少,病人能平卧,心率正常,2例经紧急血透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2例抢救无效死亡。
3 护理体会
3.1正确使用硝普钠
3.1.1完全避光 硝普钠是一种速效降压药,水溶液不稳定,光照下分解加速,硝普钠经光线照射后,生成激发肽的硝普钠,然后分解为水合铁氰化钾和氧化氮,水合铁氰化钾进一步分解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及普鲁士蓝等,因此硝普钠应现配现用,避光滴注,并于12小时内用完[1]。 转贴于
3.1.2使用微泵输入硝普钠,提高用药剂量的准确度,使注速稳定。在泵入硝普钠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及治疗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微泵,如有不适或机器报警,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微泵放置需高于注射部位,减少回血。
3.1.3使用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减轻患者的痛苦,便于患者肢体的活动,在选择血管时,应尽量选粗、直且弹性良好的静脉进行穿刺,并且避开关节部位,固定要牢固,留置针的时间以2至3天的时间为宜,并且要经常观察、巡视,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及早处理,病人只要主诉输液部位有疼痛或烧灼感,不论局部是否肿胀,都要立即停止注射,按外渗程序处理[2]。可用25%硫酸镁湿敷。
3.1.4静脉点滴硝普钠过程中,严密观察输液速度,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控制输液速度的重要性及输液过快的危险性,杜绝患者私自调节输液滴速。
3.2监测血压,观察病情 开始时滴速以5—12滴/分,每5分钟测量血压一次,直至血压平稳后,每30分钟测量一次,根据血压调节输液速度。控制血压130—135/75—85mmHg为宜。因慢性肾衰患者,存在持续性高血压状态,血压降得过低,会出现头晕、心率增快、恶心等低血压反应。持续应用硝普钠不宜超过3天,以免发生硫氰酸盐中毒,停药时应逐渐减量,在减量中加用口服血管扩张药物,以免反跳发生[3]。注意观察心力衰竭缓解症状:呼吸困难、紫绀、心率、肺部罗音等。严格交接班。
3.3做好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通过温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有助于药物发挥治疗作用。
参 考 文 献
二、目前“三公经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是“三公经费”概念认识不够到位。“三公经费”并非等同于公款吃喝。目前,社会公众对“三公经费”的认识模糊、概念不清,甚至有的将其视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公车私用、公款吃喝以及公款出国旅游的同义词,而目前政府在公开“三公经费”时并没有对此进行必要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将误导社会公众对“三公经费”的认识。
二是“三公经费”依然存在“混淆、移花接木、改头换面、巧立名目”等现象。目前和“三公经费”相对应的会计科目尚未独立设定,部分“三公经费”支出比较隐蔽,只有在深入进行调查,才能弄清“三公经费”的真实面目。笔者在审计中发现,有些单位将收取的房屋租金、二级单位缴纳的管理费、国有资产变卖收益等收入没有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而是私设内部小金库,用于单位发放福利及公务车辆、招待等支出。有些有下属单位或二级机构的部门把本应在单位账面上支出的“三公经费”直接嫁接到下属单位和二级机构列支。有的单位更是将“三公经费”发票改头换面、巧立名目,如换成购买办公桌椅、购置办公设备费、单位修缮费、材料费等的发票,或隐藏混在单位培训费和会议费之中列支,得以混淆视听、掩人耳目。
三是“三公经费”预算编制仍然相对滞后。当前,“三公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合理性仍然不强,经过人代会审查批准的预算只是在事前制定了花钱的计划,而具体支出是否严格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执行,在执行中是否能有效约束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还缺乏有效的事中监督。
四是“三公经费”口径未统一、标准不规范。当前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表按支出功能和支出经济分类,行政事业会计制度以及会计软件所设会计科目不能完全满足“三公”经费统计需要,存在公务用车运行费用混列“差旅费”“交通费”“燃料费”等科目;招待费用变相列入“会议费”“福利费”“其他支出”等科目的现象。另则现行公务接待列支标准是财政部1998年出台的,标准规定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标准过低、长期未改,导致各单位公务接待费超支成了普遍现象。统计口径不一,标准的难以定性,不仅造成审计结果不准确,而且难以对单位、领导干部行政行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掌握和完善“三公经费”审计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健全和规范相关“三公经费”制度约束以及标准。建立“三公经费”统一的公开公布格式,明确公开真实性支出的处理责任,细化公开内容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公众对政府“三公经费”认识的误区和质疑;规范“三公经费”相关标准,解决审计定性问题,充分并有效发挥制度约束和控制作用。
二是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加强财政预算编制“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目前,财政部门没有编制专门“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只是制定了个花钱的计划,而没有细化到具体的项目,更缺乏对具体项目变化情况进行必要的解释。当前,监督“三公经费”的合法性、真实性尚不够完善,导致评价“三公经费”高低标准的关键是绩效,主要是用尽可能少的钱把该办的事办好,故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对“三公经费”进行项目细化和做必要的说明,加大事前控制,加强对政府预算编制的审议,使预算更为科学、合理、精细,并且贴近民意;进一步规范事中监督,让公共财政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公众的审核;进而完善事后监督,建立明确的问责机制,以充分发挥预算约束和控制作用。
本次培训在内容上既有理论辅导又有实践指导,增进了大家对审计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了解,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米春梅)
镇巴县审计局被评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先进单位”
最近,镇巴县召开第五次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镇巴县审计局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2012年度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县审计局始终将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教育、考核、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防控体系建设,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审计业务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审计队伍建设、审计文化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机制,采取审前警示教育、审中跟进监督、审后审计回访检查等方式,推动“八不准”等审计纪律和廉政规定的贯彻落实。同时,加强审计人员执行公务中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监督,先后制定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办法,进一步规范审计执法行为,促进审计干部廉洁自律,不断增强审计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实现了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的紧密结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张玉萍)
渭南市县联动开展地税审计
渭南市在今年地税征管审计中,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实行市、县两级联动,上下配合。具体做法:由市局财政金融审计科、计算机中心集中采集、转换全市地税征管数据,并会同各县(市、区)地税审计业务骨干负责对数据进行集中讨论分析,筛选审计疑点;最后,由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分别核实、取证,审计核实、取证由市局统一汇总,形成全市地税征管情况审计报告。通过变分散审计为集中和整体审计,在全市审计系统树立了一体化审计意识。
商洛市审计局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
全省审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商洛市审计局采取有效措施贯彻落实省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一是局主要领导及时向市政府汇报会议精神;二是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讨论贯彻意见;三是把五月作为学习贯彻月,及时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学习会议精神;同时,决定由包抓县区审计局的局班子成员将会议精神组织传达至各县区审计局。并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在此基础上要求干部职工撰写心得体会,把这次会议精神学习领会好;四是局党组讨论印发了2013年全市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见,明确了今年工作重点和措施。
(二)加强了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有效促进了“八件实事”的落实。截至目前,我局开展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和作风巡察等活动30余次,及时纠正了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对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和法律服务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效保证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在接受各级、各方面的审计与检查中未发生任何违纪违规行为,确保了干部的政治安全。
(三)切实监督党务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党务政务公开纳入绩效考核进行监督,督促公开的落实,制定了权力运行图进行公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监督员作用,适时采取不同方式征求他们的监督意见和建议,并对各单位的各方面工作以社会评价的方式进行了打分,有效提升了对秉公用权的约束力。
(四)扎实推进“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实践活动。举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弘扬清正务实之风》廉政党课。组织司法行政系统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中央、省委、市委市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和司法行政系统十二条铁规,撰写心得体会80多篇,进一步推动了清正廉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司法行政干部切实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树立了良好的司法行政队伍形象。
(五)开展作风巡察。局机关实行上班签到,基层司法所实行上班座机电话报到,局纪工委不定时对基层所(处)进行作风巡察,三季度,对8个司法所、4个法律服务机构进行了作风巡察,并对发现的主要问题要求限期整改。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