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海洋科学研究

海洋科学研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2 10:13: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海洋科学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海洋科学研究

篇1

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初试时间

外国语:2014年3月22日上午8:30-11:30;

篇2

海洋地质学属于海洋科学与地质学的边缘学科,也是我院海洋科学专业大二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具有体系庞大、内容繁多、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其前修的专业课程较少,海洋地质学课程既承担着专业起步教育,又要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的任务,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必须调整在新形势下海洋地质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办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努力实现培养学习习惯、增强能力训练、培养创新意识的课程教学目标。

一、对海洋地质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海洋地质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课程。海洋地质学成为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至今仅半个世纪,但已衍生出多个日益成熟的分支学科,最早出现的海洋沉积学,以研究现代海洋沉积物的特征、时空分布、形成和演变机制为内容;经典的海洋地貌学,以研究海底形态、空间分布及其成因为内容,以及最海底构造地质学、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地层学、海底矿产地质学、海洋灾害地质学和海洋工程地质学等[1]。作为深海钻探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的产物,古海洋学迅速臻于成熟,以追索海洋发展变化史、海陆变迁、反演海洋成因和古环境的演化为内容,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角色[1]。

基于这样的课程特点,授课老师在讲解时既要介绍海洋地质的发展历程.又要关注海洋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灵活的教学思想,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实用教学,整合课程内容。本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海洋技术专业的定位认识。海洋技术专业是我院国家级特色专业,但该专业刚设置不久,课程设置与建设还有待完善,课程体系的逻辑关系还有待理顺,因此学生往往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不够。海洋地质课程的开设能够使学生从低年级的迷茫中走出来,对自己的应该掌握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走上社会后自己的发展定位有较清晰的认识。二是为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海洋科学的知识体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海洋地质的内容、方法和理论,以及野外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既介绍地质学基础理论和概念,又讲授海洋科学的内容、理论,以及最新的海洋地质学科的前沿知识。这样就使学生从不了解海洋地质学到了解较多,再到掌握系统知识。三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追求真理的精神。对于海洋地质,除去教授方法之外,我们还要提倡追求真理的精神。只有对海洋之谜抱有孜孜不倦的探求之心,对海洋开发事业充满热爱,才能使海洋科学蓬勃发展、一往直前。

我院是培养海洋科学应用型人才的工科院校,我们讲授海洋地质时要做到知识重点突出、内容由浅入深、丰富易懂。以海洋地质的内容和方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现场操作能力为宗旨,加强实用性教学。一方面使授课内容井然有序,突出教学的实用性、系统性,另一方面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有些章节进行增删,将讲课、作业、实习有机结合。培养具有较强的现场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

二、对海洋地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一)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过程感性化、形象化[2],[3],不仅可以增大信息量,而且可以产生图文并茂的效果。这对于海洋地质学的教学尤为适用。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把搜集到的关于海洋形态、海洋现象、海洋地质地貌、海洋调查、海洋生物、卫星海洋遥感及自然地理、地质学的图片,结合课程的相关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海洋的认识由模糊转变为清晰,由常识性了解转变为从专业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能使课堂生动活泼,而且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吸取知识。例如讲解大洋钻探中沉积物柱状样的采集,仅靠授课老师口头描述是讲解不清楚的,因为学生没有接触过采集仪器,也没有亲身参与过,对于如何使用钻孔设备采集沉积物柱状样更是无从理解。通过Flash课件,学生不仅认识了仪器,而且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也有了深刻的印象,并且认识到沉积物柱状样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以外,我们在课堂上还进行简单仪器的演示教学,例如抓斗式采泥器使用的讲述。

(二)播放录像资料,开展相关知识讲座。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集中时间来播放有关影像,在讲授到重要章节时会安排一些有关海洋科学的录像资料。如在讲授完前言后,我们播放了有关大洋钻探的发展历史的影像资料,此前的教学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和记忆,并激发了他们对本课程的探求兴趣,而影像的播放更是起到了提高效率的作用。影像的内容应丰富,例如泰坦尼克号探秘、深海探测、大洋钻探等。通过观看影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感到课程的知识内容和现实应用紧密相关。除了在课堂的教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成立海洋科技活动小组,由专家老师不定期做一些讲座,向学生讲授海洋调查方面的知识并回答他们的提问,展开讨论,等等。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们为我们做了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古生物专业的调查研究等讲座,讲座内容丰富,又通俗易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外学习机会。

(三)合理选用教学方法,实施拓展教学。

海洋地质学课程体系繁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授课方法有所不同。教学过程中,将此庞大内容体系组织成为三大主题,即海洋地质构造运动及其相关结果,海洋沉积动力及其地貌演变,以及海洋地球化学过程与其相关资源。同一主题知识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学习、理解和掌握都较有规律。授课时主要讲授知识结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内容作为典型,结合幻灯、图片、模型、标本进行详细分析讲解,而其他知识仅进行对比讲解,指出其共性和异性。这样不仅增加了单位课时的知识容量,而且使学生掌握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体讲授内容量,可视课时数量、学生接受能力等灵活调整,既可精深、引申和拓展,又可提纲挈领地讲授,而不影响整体知识结构[4]。

(四)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实践教学既可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海洋地质学的认识,又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是进行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不可替代的环节。基础教学是海洋地质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分别开展课内实践教学,其进度与课程理论教学同步进行。例如参观海洋地质标本、化石标本、海洋生物标本,在海洋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参观标本实验室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地质标本和化石标本向学生展示了地层的演化和变迁,生物标本给学生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世界。通过实物标本的视觉和触觉效果,学生对海洋这一知之甚少的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采集和积累大量矿物、岩石、古生物等标本,加强室内认识实习。实习内容主要有通过观察,认识常见造岩矿物的形态、条纹、光学、力学等特征;学习根据造岩矿物的形态和物理特性,用肉眼鉴定常见造岩矿物的技能和描述矿物的方法;观察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标本,分析其典型结构、构造特征;了解三大类岩石间的形成环境及其转化关系;参观地质模型、图片陈列展,了解岩石的形成环境及其转化关系。为增强实验课教学效果,除采用布置课前预习、课前提问等方式,我们在学生观察描述过程中加大巡视和辅导力度,从学生报告进展、姿势、表情等方面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有效保证了实验课教学质量。

(五)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基础与前沿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海洋地质学的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将基础知识与新发展的学科知识及实践应用成果有机融合。目前的研究重点和趋势集中于三方面:(1)海洋的起源、发育和演化。主要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古气候与古海洋学研究和大洋发展史等。(2)海洋资源研究。研究油气资源、深海底矿产资源和近海矿产资源等海底自然资源的成因、分布特征和开发。(3)全球变化与海洋环境的研究。研究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和制约,通过对海表和深部变化及与陆地相互关系的研究,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和联系,以及极地地区的海陆变化对整个全球变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5]。上述内容在教学中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和体现。教学内容需与学科发展同步,将最新科技成果引入教学中。此种教学内容改革一方面注重课程基础知识,强调学生基础训练和地质功底的培养,另一方面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和学科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三、结语

海洋地质学是一门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各章节相互关联,其教学内容、体系、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调整和改革,需要随教改的深入不断地进行更新完善,例如: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广度和深度,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要求;教学的内容除了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和实践活动相联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把大量的信息深入浅出、简单明了和直观生动地传授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可持续高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炳全.海洋地质学概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2]杨惠元.试论课堂教学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3).

[3]董春来,焦明连,周立,汤均博,蒋廷臣.“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测绘工程,2006,(6).

篇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海洋工程环境这门课重点介绍风、浪、流、冰对海上建筑物的作用以及工程上计算环境作用荷载的方法,最后还介绍了泥沙颗粒的基本性质及波浪潮流作用下海岸岸滩的变形淤涨规律,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船舶设计和平台设计专业课提供基本知识储备。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按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海洋工程环境课程教学安排在第六学期,理论教学 46 学时,实验教学两学时。其相关课程有流体力学、船舶工程、海洋钻井工程、海洋平台工程等。通过对教学环节各方面的分析总结,发现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时不足。海洋工程环境课程的内容很多,囊括了所有海洋工程环境的作用力。有限的学时分配显然很难做到将教材中的内容讲授完全,势必有些内容只能泛泛带过。因为课时紧张,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思维互动,进行启发、提问和讨论,教师毫无余地开展创新教育实验。

(2)缺乏实践。由于实验室建设还未完备,仅开设了一门实验课,即立波的波压力测定实验,实验设备仅有一套,限制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实验也是让学生按照规定程序完成实验,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进来,没有达到实验的真正目的。

(3)教师工程经验不足。海洋环境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要求教师除了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之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高校教师缺乏必要的实际工程经验,加上个人知识结构的局限性,要在课堂上除传授课本理论知识外,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成了一项困难的任务。

2 教学改革方法

2.1 调整教学内容

(1)学习专业基础课的目的是深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其提供知识储备。首先根据本校学生的学科发展需要合理安排海洋工程环境这门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并在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法,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建立海洋工程环境课程的教学团队。团队教师有计划地组织课外答疑活动,引导专业资料的阅读,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重点讲述海浪及波浪作用力部分。这部分共包括三章的内容:海浪、海浪观测与海浪谱以及波浪作用力,除了基础的波浪理论之外,这部分还包括现实的波浪观测和记录方法,随机波的统计意义表达和海浪谱,最后波浪作用力的计算,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首次讲课还可以多准备一些材料,介绍本课程的发展沿革,前辈专家学者的创见轶事等等,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重点讲述潮位预报和海流以及冰的作用力部分。讲授时要注意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如潮汐部分可结合海洋学内容讲解;冰的作用力可结合海洋平台稳性计算讲解。讲授时尤其要注意增强授课内容的系统性、条理性。

(4)内容较简单的风和泥沙运动,可适当减少授课时间。讲授时要多列举工程实例,激发学生兴趣,避免枯燥;一些易懂的部分可以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自学,以教师提问的方式强调重点。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5)在教学中应及时补充新标准、新规范、新观念和新的政策法规,最好能结合最新的工程实例,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概况。

2.2 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1)采用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Flash 动画等,能形象表述风、波浪、潮流、海冰、泥沙等海洋动态的物理运动过程,以及外界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对于必要的公式理论推导,可配以板书方式讲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简单明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多介绍工程实例。海洋工程环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工程案例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教学材料。尤其引入工程事故案例,通过这些工程事故使学生深感海洋环境中设计和校核工况这一关决不能放松,唤起学生的工程责任意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快理解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

(3)引入课堂分析讨论。对于带有启发性或争论性的论题,教师可不直接讲授,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提出结论的余地。在具体操作上有两种方法实现,一是课前布置议题,然后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并发言;二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对于有争议的问题,由学生随机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2.3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除实验课程外还应加入实习环节。组织学生到唐岛湾,相对于实验室的波浪水槽,通过实际海洋环境的直观感受增加对波浪测定,潮余流测定等观测方法和观测结果在时空上变化的理解。到中海油海工基地参观,可通过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4 强化教师教学能力

海洋工程环境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除了必备的海工专业基础、流体理论基础外,作为工程类课程的教师,实践经验也非常重要。学校应积极为教师创造实践机会,安排教师深入相关企业和施工现场。同时为教师提供继续深造提高的条件和机会,比如国内外同类大学的短期进修培训,还可以探索团队式教学模式,由老教师一对一指导年轻教师,或全体教师通过定期的教案交流、参与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逐步提高年轻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3 结语

海洋工程环境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还不够完善,教学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本文提出的一些教改措施,还需要创造条件进行实践,从而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杨飞,陈永芳.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篇4

课程成绩评定是高校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同时考核评定结果作为信息反馈给学校和教务部门,对于评估教学状况、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都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成绩评定的现状,学生的课程成绩评定由原来的单一以期末笔试成绩转变为笔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课程评定机制,而且平时成绩的比重越来越上升的趋势,突出了现阶段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为重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成绩评定的方法。下面介绍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课成绩评定考核的现状,剖析当前评定成绩主要由期末卷面笔试成绩转变为期末笔试与平时成绩各占相当比重计分的变化。

一、课程成绩评定现状

目前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评定考核方法,多沿用传统的课程考核办法,时间上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形式上分为开卷、闭卷、论文等,这种课程评定考核方式基本上同中小学的考核方式没有大的区别。然而大学每学年的学习内容比中学要多几倍,每门课程都有厚厚的一本教材,时间要几十学时,仅凭期中和期末一至两次考核,无论在时间还是试题覆盖面上都有局限性。从考试的内容看,知识性记忆性的东西占绝大多数,而智力性和技能性的东西很少。这就导致学生死啃书或背笔记,内容的繁多有时出现教师划范围、指重点,学生猜题、押题、套题等不正常现象,甚至出现学生平时不用功,考试前走捷径,突击背笔记,反而考出好成绩的不正常现象。这种考核方式与培养要求相悖,使考核的指挥棒发生了扭曲,难以客观地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针对上述情况,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师结合实际,增加了平时成绩的内容,主要有做课程设计、做项目调查与写分析报告、ppt宣讲、上课出勤情况等,同时把平时成绩纳入素质教育范畴,增加总分比重,实践效果良好。

二、规范教师对课程成绩评定的标准

课程成绩评定考核过程,其主体是学生和教师,而教师在课程成绩评定考核中占主要的作用,因为考试的命题、监考、判卷、平时成绩的记录等过程都由教师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对成绩考核的每一道程序都是非常认真和严谨的,无论是考题的数量、深度,还是成绩的评判、分析和登记,都做得无可挑剔,保证了成绩考核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要做好工作。上海海洋大学教务处对任课教师在这方面有明确规范。

1、课程试卷命题要科学性。如果命题不严肃,试题的数量、深度、覆盖面都不合理,势必影响课程成绩的评定。

2、平时成绩的记录要详细,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要明确,平时执行要实事求是。

3、监考要有责任心。考试纪律要严,对考试舞弊现象要批评、制止,不能甚至视而不见,姑息袒护。

4、评分标准要规范。判卷要认真,不能走马观花,甚至凭个人印象打感情分,或从名誉的需要打教学平时分。

三、规范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标准

近年来,高校中大学生的学风趋下,厌学现象巨增,更为严重的是考试作弊已成为大学生诸多违纪现象中最突出的一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经费和办学条件未能相应改善,使得学校人力、物力、财力不能适应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无论从教学上、管理上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存在着薄弱环节。在近年的人才市场上毕业生分配有一定难度,也是造成学习缺乏动力,考风、学风不正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状况,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出台一系列的规范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标准和举措。如上课有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督教制度,有上课排座位表措施,有点名计分制度,有出卷试题库举措等。这些方法的出台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规范课程评定成绩都有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专业课成绩评定的方法举措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深入,学校与社会已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这就要求专业课程评定成绩考核也应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一整体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同时也应使受教育者明白,素质教育决不是取消考试,尤其重视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这种新的考评体系并不等于全面摒弃传统的考核方式,而是逐步改革和完善,使之既能体现教育规律,又能评价教与学的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做好上述工作,有必要加强专业课成绩评定的方法举措。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学风、纪律与举措

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学风、纪律与举措,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学风建设和考试管理的规章条例,认识到课程评定考试管理在人文素质教育,学风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性。让大家充分了解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公平竞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要使学生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调节,不学无术的毕业生已没有立足之地,高分低能也渐被冷落,只有通过刻苦的学习,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熟练的实践技能和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毕业生才具有竞争力,被社会所青睐。因此,进了大学不是入了保险箱,更没有拿到铁饭碗,只是争取到一次宝贵的学习深造机会。是否成功就要看能不能抓住这一人生的机遇,利用好大学几年的宝贵时间,学到真正的本领,使自己在步入社会中占有有利地位,成就一番事业。这不仅仅是个人奋斗,而且也利国利民、利于社会的发展。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学习态度将有根本性的改观,良好的考风、学风也就树立起来了。

2.进行专业课程评定考核的修正举措

不同门类的高校因学科性质与专业特点不同,考核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然而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考核方法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从应试教育的一卷定成绩变为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如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口试、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考核,平时测验及抽查,提问记分,课程论文答辩,案例讨论,综合能力考核等。而这些方式中各有其特点,对于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偏农业院校来讲,多数学科的教学大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有严格的要求。而且要不断提高非卷面成绩的分数比重,突出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3.提高平时评定课程成绩的比重

近几年来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课程评定平时成绩比重逐年上升,具体做法是:

(1)学生上课时所坐的空间方位与学习态度的关系评分。

(2)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态度的关系评分。

(3)出勤情况与学习态度的关系评分。

(4)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情况与学习态度的关系评分。

根据专业课成绩评定分析研究,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这方面提出上述方法和举措的出台,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规范课程评定成绩都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有关部门重视与借鉴。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81-02

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从科学定位、教学要求、实践要求和学位论文这四个方面规范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定要求到2015年,实现硕士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重数量、规模向重质量、品牌的战略性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社会需求的新变化,调整硕士生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社会职业需求、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下面从为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针,我院在培养理念、培养方法、培养机制上的举措和措施进行论述。

一、紧密结合航海科技,制订具有实践内容和环节的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针对船舶工程和海洋工程的发展,以及为航海科技工业输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我们从课程设置、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方面入手,制订了具有工程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准则,以航海职业需求为目标,重专业实践,通过运用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统一的意识和能力。

1.坚持课程设置工程化、实用化的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必须实践性、应对性强,并能对各个学科知识进行融会和集成创新。我们根据航海科技新发展,依据相关行业技术标准,有针对性地开设新课程和组织教学。比如水声对抗、水声通讯、水下目标识别、水下导航与定位都是在海洋声学理论基础上开设的应用型课程。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开设了《水下声信息获取方法》、《水下噪声测量技术》系列讲座,由研究所专家担任主讲。针对环境工程领域,开设了《声与振动测试技术》,主要讲授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的基本测试技术,包括声强、声压、吸声系数及其他声学参数的测试方法与工程应用,由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有关专家主讲。《噪声控制工程实例》,主要结合工程案例,讲授吸声、隔声、减振、消声等工程技术,由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和深圳中雅机电有限公司有关专家主讲。针对控制工程专业领域,增加了《水下航行器导航系统设计》、《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水中兵器测试与试验技术》。针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开设了《DSP应用技术》、《集成电路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借助已有的水声试验室尽量安排实验性、参与性强的单元,学习内容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给予研究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和更多的方法指导。注重学科交叉和渗透,例如将目前一些尚未解决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强化“问题”意识。比如针对“马航失联”事件水下搜索问题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升专业学位课程与实践需求、现实问题之间的关联性。

2.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实行双导师制。学生从一入校开始,就由校内指导教师(第一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理论课学习和初步科研能力训练,在总的课程学分要求与学术型硕士一样的基础上,课程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导师既要指导学习方法、研究方法,也要教会学生如何选题,如何具有前瞻性思维,如何开展科研。学院建立了航海特色实践基地,聘请了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第二指导教师,每位学生根据专业特点都有了自己的第二指导教师,教师在学生的工程实践环节给予指导。学生在两年半的学习中,在实践基地的学习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校内导师定期与第二导师沟通,共同做好专业教学、研发指导等工作。

3.做好工程实践环节落实工作。学院在校外建立了三个专业学位工程实践基地,均是航海科技的行业内大型企业,并且从注重师资、实习准备、实习内容三个方面入手,双方扎实落实实习内容,全面认真做好学生的工程实践。根据学生培养方向的要求,实践基地结合生产实际编制一套专业实践教材,在培训期间阶段性地集中授课,向学生传授工程设计及生产过程所必须的专门知识及行业企业设计生产标准和规范,学生参与产品研制、工艺设计、产品调试等工程技术工作,通过专业工程师教学、实践操作、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等培养过程,使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得到锻炼,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1.改进研究生学习方式,提高科研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第一学年中忙着应付功课,也很少参加科研活动,到毕业的最后一年又为了拿到学位写论文、答辩,真正参与工程实践的时间和机会都很少,而专业学位型研究生自主学习时间比学术型研究生相对较多,因此,导师结合科研为学生订立学习任务目标,并结合科研工作有效地学习知识。

2.创造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把握学术界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形成具有前瞻性的科研成果。学院积极创造研究生参加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的机会,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并给予经费支持,使研究生在交流中关注了学术动态及学术前沿。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创新能力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本学科之内,需融合多学科知识,从高和新的角度研究学术问题,学院经常性地组织各个学科的前沿性讲座,一系列学术活动的举办,极大地活跃了学院的学术氛围,开阔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学院对专业实验室进行了拓展,整合学院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资源,成立融课程教学实验和学生科技发明、竞赛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多功能实验创新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实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学院从2009年开始每年组织“航海杯”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及“新概念海洋航行器”设计大赛活动,并推广为校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2012年学院作为东道主创办了第一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2014年研究生工程实践基地被评为陕西省师范站。秉承“崇尚科学、实践求知、锐意创新、面向海洋、服务国防”的目的,树立开拓创新、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了研究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

三、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奖助体系,构建完整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机制

全日制专业学位设立之初,学生对专业学位硕士这一新的学位类型不了解,报考人员严重不足。为了使专业学位硕士生和学术型硕士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和学术型硕士生一视同仁,全部实施硕士研究生奖助金制度,享受相同待遇的奖助金、奖学金,这一政策消除了考生对全日制专业学位这一新生事物的误解,从正面引导考生报考的积极性,促进了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质量的逐步提高。

学院从200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至今已有七届共100多名专业学位硕士生毕业,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其中45.6%的毕业生选择去高科技公司就业,从事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工作;28.1%的毕业生到行业内研究所从事技术研发工作,15.8%的毕业生到大中型国企工作,还有学生选择到部队或高校读博深造。毕业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培养工作的努力方向

1.存在问题。双导师的实际效果未体现出来。虽然有企业导师,但仅仅是在实践基地指导,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在研究上存在行业竞争问题及相关保密问题,使得企业导师难以贯穿研究生培养整个过程。另外,企业导师只是兼职,在职位晋升、待遇、考核中和企业关系不大,所以也难以调动企业导师的积极性。研究生教育成本的增加也对双导师制实现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怎样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建议国家要从法规和政策上倾斜,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从经费上给予企业一定的资助,以提高企业导师的积极性,有助于双导师制的实施。

2.今后培养工作的努力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理念、质量标准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有所不同。要形成与行业科技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和模式,从专业设置对应就业领域前景和趋势来看,首先要认真调研专业领域对人才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招生人数,不断修正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这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次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具备专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就要搞好课程设置、课程建设、工程实践等各个环节,创新教学方法、优化管理体制。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仅靠学校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高校及相关专业领域及行业的大力支持和协作。

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不断探索出一条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路子,这是我们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该努力的方向。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167-02

一、概述

国防科技大学水声工程硕士点成立于2003年,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这是湖南省也是国防科大涉及海洋技术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唯一专业。多年来逐步建成《水声学原理》、《声纳信号处理》、《计算海洋声学》及《专门水声实验》四门课程,构成水声工程学科的较完整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其中,《计算海洋声学》课程于2011年开始论证建设,并于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授课,面向对象为研究生一年级以及博士生一年级学生,至今已开设课程四次。

2015年1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并将水声工程学科纳入研究院下,这两年来,选课学生人数逐步增加,同时学生的专业包含了水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软件工程等多个专业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学生们本科学习基础不同,数理功底差异明显,因此在课程讲述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对不同基础知识点的覆盖面,并不断优化教学课件与讲授方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介绍

《计算海洋声学》课程授课目的是深入探索海洋中声传播规律所形成的物理机理,通过建立海洋声场理论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及数值计算的方式研究海洋声场的物理现象与规律,具有较深的数学性、物理性,并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值计算能力。同时也承担着高素质创新型水声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任务。课程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水声物理规律,具备深厚的水声数理计算素养,能够灵活运用水声计算方法,因而对理论教学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计算海洋声学从声学理论基础中的波动方程出发,推导出频域内亥姆霍兹方程,该方程属于数学物理方程中泊松方程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不同的数学与数值求解方法,可以得到海洋中声波传播的数值模拟仿真。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总结,发现学生需要综合利用本科时期所学习的多门数理知识,同时,非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需要补充相当一部分额外的知识体系,这些基础知识体系为较好地掌握该门课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为教学带来了挑战。

三、理论教学方法思考

1.明确理论教学目标。任何一门理论课的学习目标包括整体学习目标与各章的分支学习目标。整体学习目标是对课程的整体内容而言的,各分支学习目标是从属和服务于整体学习目标的。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抓住学习的主动权,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避免或减少学习的盲目性,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1)整体学习目标。教科书的前言中讲到:“本书试图介绍用于求解非均匀液态―固态介质中波动方程的现代数值技术。重点在于阐述对于实际海洋环境能直接得出数值实现方法的理论基础。”该段文字在教科书前言中第四段的中部,点明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目的,在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在第一节课中,通过扩充该段内容,并进行详细解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程的整体学习目标,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一个主线。(2)分支学习目标。课程中每个章节均具备明确的分支学习目标。具体来说,或通过某种方法得到海洋中声传播的规律,或通过规律研究海洋中的某种特殊现象。在每章学习中,首先给出该章内容的总体目录,之后通过备课时的分析,给出该章内容的章节结构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该章的各个小节的分支学习目标,进而掌握章节学习目标,为学习提供一条流水线。章节结构图在每次课程的开始、结束前及下次课程开始的复习中出现,通过三次分析,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加深学生印象。如图1给出课程第二章中的章节结构图。当然,在备课中也发现,很多小的知识点并非是串行分布,存在多类并行现象,这就需要在规划章节结构图时,一方面复杂化图形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兼顾主线,有所取舍,尽量使结构图简明扼要,便于学生掌握。

2.多样化理论讲授方法。理论教学尤其是公式推导,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十分枯燥并且难以理解的过程,应尽量减少公式的数学推导过程。但对于计算海洋声学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因此有些重点的理论讲解必不可少。为了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中有以下三点体会。(1)教学重点体系化理论讲授。针对章节中重点的理论知识,无法弱化过多的理论讲授过程。此时,尽量采用体系化思路对公式进行讲解。类似于章节结构图,首先给出理论推导的全过程结构的文字流程图,使学生了解大体思路,之后按照顺序逐一讲解。当讲解完成后,给出理论推导过程的公式流程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这样以结构图为主线,进行体系化理论讲授,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理论推导的目标,另一方面不会陷入到理论中,从而影响总体理解。如教学中第五章简正波法的主要推导过程,首先给出简正波法的整体推导文字流程思路,然后分部讲解该方法的理论推导过程,讲解完成后,再次给出文字流程图,并给出公式流程图,通过文字流程与公式流程,使学生建立起该方法的分析体系,从而可以深入思考体系中各部分难点。(2)教学非重点物理概念讲授。理论教学中针对非重点的理论推导,尽量采取以物理概念为主体的讲授方法。首先弱化理论推导过程,只针对思路与难点进行讲解,另一方面以物理概念为主,配合图形讲述理论公式给出的具体含义。通过让学生了解公式的目的、物理含义及结果显示,可以极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物理概念、图形等信息直观且容易理解和记忆,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直观的印象。如果学生将来有需要,可以通过再次学习掌握相关内容。(3)结合编程的实践化理论讲授。本课程虽然以理论教学为主,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条件所限,目前课程以编程仿真作为主要的实践内容。一方面使抽象的公式转变为形象化的图形显示,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课程掌握部分编程实现方法,为后续的研究生毕业课题打下基础。在授课过程中,在每章节的讲述过程中均加入了程序仿真的内容,在课堂中进行讲解与仿真运行,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详细解释,通过学生反馈来看,这样的授课效果取得学生的一致认可;在授课完成后,预留仿真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仿真,通过这种方法回顾课程学习内容,并近一步掌握理论知识。

四、总结

针对跨专业研究生而言,《计算海洋声学》课程存在理论艰深、基础门槛高等特点,在教学中应有所侧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本文根据近年来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在教学目标、讲授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该课程的建设提供了部分思路,也可对理论教学相关的课程提供参考。由于笔者教学经验尚浅,课程建设时间有限,在教学教具、课程实验等方面还存在大量欠缺,需要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近一步进行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指南[Z].2004.

[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2009年培养方案[Z].2009.

[3]张志伟,孙运泉.目的・中心・思路――《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工作初探[J].教法研究,2013,(10).

[4]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4).

Thought on Theory Teaching Method of Computational Ocean Acoustic Course for Cross-specialty Graduate Students

MA Shu-qing,BAO Chang-chun,WANG Yi-bo,WU Yan-qun

篇7

青海大学是国家“211”大学,多年来按学校“立足高原,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办学宗旨,坚持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在教学体系和实践模式方面仍面临着前述问题。本文对青海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为在高原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为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所需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证。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总规划

在学校“立足高原,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下,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确定了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培养的总体思路,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公共基础、学科平台课、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四大平台课程体系为基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公共基础、学科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程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设置,在专业方向课程与实践设置中,突出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规划两个主干方向,以理论结合实践,强化综合性大实验和实习,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在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体现了“两个构建”,一是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根据培养应用型环境专业本科人才目标的要求,精细设计,整合实验课程,以够用、管用、会用为原则,精简课程门数,突出核心课程,实现实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构建了全新的平台+模块实验课程体系,即在保留原有的课程实验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模块的综合性大实验如《环境监测与污染处理综合性大实验》《环境生态与毒理学综合性大实验》等,确保实现培养应用型环境保护专门人才的目标;二是突破传统安排,创立全新的“5+ 1+ 1+ 1”模式传统的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即前5个学期在校内以理论学习为主,第6学期在校外进行生产实习、顶岗跟班等实际训练,第7学期则在校内安排综合性大实验, 第8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强化了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搭建了“两个改革”

如在《环境监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剖析教学内容、突出地方特色、突出自身教授特点、挖掘课程内容”“集体备课”“教案内容修改整理”及“科研与教学结合”等方法进一步改进教学理念和设计,同时掌握了课堂教学效果,活跃了气氛并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环境监测》课件制作中结合例证、图片、视频链接等,紧密结合西宁市环境状况,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西宁市水体、大气、噪声、土壤污染状况有了充分的认识;在《普通生态学》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在制作课程教学课件时从课件内容、影音资料、拓展知识、精品课链接、生态热点、生态趣闻六个方面进行建设,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内容,完善每章节授课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并配合讲授、提问、讨论、辩论、座谈、观看录像、布置作业等活动来改善教学手段,达到让学生系统、深入地理解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取得明显效果。

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优化实验教学的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属于“保姆式”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师依赖程度高,缺乏独立性,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训练不足。新优化的实验教学方法采用的是开放式和自主式结合的方式,即在实验课开始之前,教师先和学生一起预习实验内容,一起探讨实验中的有关事项,教师只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自行进行操作,教师再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错误,最后再完整地重新操作整个实验。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容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四、结语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学校教育发展提出的历史性要求。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教育为青海“生态立省”及“青海湖”“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也是标本兼治、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建设、调整和改革,基本构筑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仍需进一步改革、完善,逐步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易秀.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及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

篇8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4-0073-02

当今世界,人口激增,耕地锐减,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在如此严峻的现实面前,各个国家都想方设法谋求出路,其中不少国家将目光投向海洋,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开发海洋资源,繁荣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设海洋强国必须把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放在首要地位。笔者认为综合实验是典型的、个性特征明显的智力创新活动,它可以通过多种科研方法和思维方式,使受教育者形成创新思想、产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因此,综合实验是海洋教育的重要平台,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海洋科学研究的内容与特点

(一)海洋科学研究的内容

海洋科学是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相关的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既有占地球表面近71%的海洋,其中包括海洋中的水以及海水中溶解或悬浮的物质,生存于海洋中的生物;也有海洋底边界――海洋沉积和海底岩石圈,以及海洋侧边界――河口、海岸带,还有海洋的上边界――海面上的大气边界层等等。它的研究内容,既有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也包括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洋军事活动的应用研究。这些研究,不但涉及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大气科学以及水文科学,还涉及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和法学等。因此,海洋科学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科学体系[1]。

(二)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

海洋科学研究有其显著的特点。第一,依赖于直接观测。直接观测的资料既为实验和数学研究提供借鉴,又对实验和数学方法研究的结果予以验证。第二,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直接的海洋观测获取到大量的信息资料,但这些信息资料是局部和片断的,只有借助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加工,通过系统功能模拟模型进行研究,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第三,学科分支越来越细且相互交叉与渗透,趋于综合与整体化研究[2]。

二、海洋科学人才培养现状

十几年来,我国非常重视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海洋科学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但跟社会整体科技水平和国际海洋科学整体水平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我国在海洋科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国民海洋意识淡薄:“重陆轻海”思想根深蒂固;(2)学历结构不合理:海洋从业人员中,低学历人员比例太大 ,高学历人才缺乏;(3)年龄结构不合理:海洋高端人才老化现象严重,中青年高端人才匮乏;(4)专业技术结构不合理:海洋高新技术专业、应用型专业、特色专业以及品牌专业开设较少,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远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5)人才流动渠道不畅通:人才引进困难,流失和浪费现象严重,用人机制不合理[3]。

三、综合实验在海洋科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注重海洋科学基础教育

海洋化学综合实验,应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融合现代最新科学、科技知识,选取时代前沿课题,这既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应纵观全局,宏观把控学生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展开实验项目。综合实验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对困难与挑战能力、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等[4-6]。

(二)综合实验开展现状

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有时是毁灭性的),进而恶化了全球生态环境。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科学系在实践教学环节,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海洋化学综合实验和海洋生物综合实验,对天津近岸海域进行每年一次的环境调查与监测,让学生了解附近海域的状况,分析海域环境是否异常,进而分析异常原因,科学拟定解决对策。指导教师立足于学院现有实验室条件和仪器设备资源,立足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宏观把控学生的选题。现以海洋化学综合实验为例,谈谈综合实验在海洋科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海洋化学综合实验主要涉及四类实验项目,见表1。

表1海洋化学综合实验的项目名称及内容

(三)综合实验开展的意义

通过海洋化学综合实验,使学生经历一次海上实习训练,在整个出海过程中学生受到了课堂里无法感受的教育:(1)加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2)相互关心与协作精神。(3)采样需要注意的要领,分为海水和沉积物样品以及生物样品,如何进行前期准备及预处理等。(4)精心设计采样点的分布,使采集到的样品既有一定的代表性(表层、水深5米、底层或其他),又覆盖一定的海域范围,使所得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5)数据处理。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数据,再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表达,看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分析哪种处理方法更合理,哪种表达形式更确切、更直观等。(6)结果讨论。对测得的数据进行汇总,看同一站位不同水深的同一检测要素之间的关系,再看不同站位相同水深的同一检测要素之间的关系,最后系统分析各种检测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存在形态,并用所学理论知识加以解释,简要探讨其机理。(7)提出应对措施。通过测定数据分析环境因子是否异常,导致异常原因,并进一步拟定应对措施。(8)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系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现象,提高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等。

更重要的是,海上实习训练,使学生对海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探索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兴致和信心,奠定了服务海洋事业的基础。通过海洋化学综合实验的开展,我们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整体能力有了显著提高[7]。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综合实验在平台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海洋科学综合实验要把握时代精神和现实需要,适时进行更新与完善。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他们对海洋科学专业的理解与热爱,开阔视野,增强应对困难与挑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其今后的工作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培养优秀的海洋人才,编写机制灵活、内容新颖、绿色环保、体现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综合实验教材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2]冯士,李凤岐,李少菁.海洋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11.

[3]潘爱珍,苗振清.我国海洋教育发展与海洋人才培养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

[4]段晓英,姚天明,杨勇等.巧设综合实验 提升综合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4).

[5]肖建富,高瞻,李桂新.综合性实验的界定与作用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2).

[6]卞国庆,魏永前,耿明华等.以人为本的化学综合实验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0).

[7]朱志彪,高山.设置综合设计性实验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

篇9

一、专业代码及调剂基本要求

1. 区域经济学(020202)

2. 产业经济学(020205)

3. 人文地理学-海洋经济地理方向(070502)

基本要求:申请调剂考生的调剂专业需要与其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专业代码相符或相近。

调剂流程:有调剂意愿的考生(符合今年国家A类地区录取资格)通过拨打我中心公布的电话进行登记。同时,请登录我中心网站csmesd.com/下载调剂申请表,如实填写后发送到下面的电子邮箱中,同时附上详细的个人简历(word文档格式,内容包括受教育经历、工作实践经历、获奖等情况,并附近期照片)发送至下面公布的邮箱,以便我中心全面了解考生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能(特别注明你所毕业院校的类别)。

二、中心简介

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其隶属于辽宁师范大学(位置在辽宁师范大学本部南院),于2000年在海洋资源研究所基础上,吸纳校内外该领域高水准人员后组建的实体性研究机构。2002年7月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它也是全国第一家海洋经济及其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科研机构。

中心一直秉承科学办学理念,走精英培养路线,主要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现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以及人文地理学(海洋经济地理方向)3个学术型硕士专业。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从事规划、科研、咨询、金融、贸易等方面工作。中心科研环境良好,设有教授工作室、海洋信息室、图书阅览室、期刊室、电子阅览室、学术研讨室等,图文资料非常丰富,学术氛围浓厚。

三、有关问题需要说明

1、调剂工作即之日开启,请考生抓紧时间,名额有限;

2、复试时间安排在3月底—4月上旬,提前复试;

3、需要通过国家A类地区的分数线(总分和单科分均过);

4、调剂登记表中的信息必须准确、真实,相关联系电话不得更改,以便确定录取后能及时联系。

四、联系方式

1、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2、联系电话:0411-82158457/0411-82158390

13889518151 /15524731260

3、联 系 人:刘老师 伏老师

辽宁师范大学

篇10

这些海量的数据,存储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研究所”)的数据中心,为海洋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研依据。

海量数据亟待高性能存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专利战略试点单位,建所 60 多年来,重点在蓝色(海洋)农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动力过程,海洋环流与浅海动力过程,以及大陆边缘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工作,取得了 900 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创新性贡献。

海洋科学的研究是一项浩繁的工程,涉及到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需要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高效可靠的处理。因此,海洋信息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中科院海洋所高性能计算中心的高性能集群计算能力达到了10万亿次/秒,为海洋信息的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

随着海洋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社会对海洋信息需求的不断扩大,海洋信息的需求量和实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科院海洋所决定建立一个大型海洋信息资料中心,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存储、处理和系统,不仅为所里科研提供信息,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海洋信息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既满足大容量数据存储、保护,具有高可靠性,又能保证多主机、多用户、多应用系统并发数据访问性能的存储系统成为系统建设的关键。

1个中心+5个平台

根除海量存储忧患

结合现实的业务需求,海洋研究所提出构建自己数据中心的想法,并很快进行了项目实施。数据中心的总体方案规划,即海洋科研数据产品研发和数据收集/分发管理平台,通过此平台实现了块数据、文件数据的集中存储与管理。后期,来自近海观测网络、海洋开放共享航次、潜标观测以及大量历史调查、分析测试这五大平台的数据将逐渐迁移、存储到该数据中心上,实现统一存储和管理。同时,数据中心还将管理运行近海观测网络陆基站,承担近海观测网络数据的接收、处理和数据产品。

数据中心存储系统每秒读写可以达到50万,即使是海洋研究所极高的并发数量,也可以游刃有余。在扩展性方面,存储资源池可以无缝的接入新的存储设备,并且随着容量的增加,数据存储性能也将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满足其海量存储的需求。

存储安全

助力数据中心维稳

那些数量巨大、难于收集、处理、分析的数据集被业界人称大数据,亦指那些在传统基础设施中长期保存的数据。这里的“大”有几层含义,它可以形容组织的大小,而更重要的是,它界定了企业中IT基础设施的规模。海洋研究所收集存储的海洋数据信息就是大数据,对于海洋研究所数据中心数据的安全性一直备受瞩目。因为定量数据采集工作关系到整个研究所的评估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比如中国科学院的科考船,出海考察带回来的从中国近海到西太平洋的海洋综合观测数据,攸关西太平洋暖池变异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临近大洋对中国近海环境的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深海环境与生命探测等课题的研究,一旦丢失,损失不可估量。

海洋研究所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增加了云存储的技术,为海洋研究所数据中心吃上了“定心丸”。信息中心在存储设计时采用全冗余架构,实现零单点故障,可以说在安全性上无可挑剔。

在数据的备份保护上,海洋研究所信息中心也做了充分考虑。基于存储设备的快照、卷复制等功能可以实现海洋研究所数据的本地备份。另外,在发生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本地备份的数据也同样会遭受破坏,同样会对系统造成灾难性后果。存储技术可提供更高级别的数据保护功能,可以实现基于存储的数据容灾,在异地存放数据副本,即便发生了不可抗力带来的灾难时,也可以快速地恢复数据,保证科研所宝贵的数据资料不丢失,保障海洋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在业务连续性方面,海洋研究所原有的大量数据及系统,可在不中断应用的情况下,轻松地转移到新的存储系统中,实现了真正的无缝数据迁移。

效率提升 成效显著

“之前的信息平台数据存储及管理分散,科研部门调取数据非常麻烦;现在数据都将集中存储在数据中心,点点鼠标,数据就出来了,方便了我们的科研人员,工作的效率明显提升了”,海洋科研所数据中心负责人介绍。

海洋研究所每天都有大量的海洋数据采集并存储,过去分散、粗放的数据存储方式已经成为科研工作高效进行的“绊脚石”。研究所信息中心打造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融合、统一管理,使系统平台管理变得更集中、更简单,减少了管理人员的负担;同时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的自动化操作也减少了大量潜在的人为错误,保障了系统的可靠性,提升了工作效率。据称,因为存储、调取数据的速度大大提升了,海洋科考项目的周期预计将缩短近30%。这也就意味着,研究所将会腾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做好海洋科研工作,早日达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和技术研究机构的目标。

篇11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幼儿园到研究生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学生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洋教育服务项目网站为正规和非正规教育提供海洋主题的教育资源。网站的教育资源强调“动手做”和基于问题的学习,并整合了大量在线的科研数据供用户选择使用。教师可以从网站中了解到海洋和气候变化有关的基本信息和研究进展,也可以查找到设计好的课程和教学案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参与网站推荐的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查找资源。当然,你也不妨试试有趣的海洋探索活动。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3年级到高中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学生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

教师可以利用网站中的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学习与海洋有关的地理知识,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并获得必要的信息以在与海洋有关的环境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网站除了按4个年龄段划分的课堂活动以外,还有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参与的科研报告数据、海洋故事、游戏和一些探索活动。基于国家地理频道坚实的研究和传媒基础所开发出来的教育材料翔实、丰富并有趣味性。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幼儿园到高中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学生、普通公众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

美国史密森学会与美国国家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场馆共同开发的海洋门户网。用户可以从网站“每日看点”栏目中了解科学家对海洋的最新研究成果,还可以深入地了解海洋中的生命、海洋系统的运转、人类与海洋的多方面紧密联系等。网站的各板块都划分成小的主题,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快捷方便地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料。网站有教师专属板块,为教师提供了活动方案、课程计划和教育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内外的学生活动。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幼儿园到高中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学生、普通公众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

美国海洋科学教育中心在全美设立了一个协调中心和10个区域中心,主要促进海洋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和普通公众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为公众收集、整理和推荐相关资源,帮助大家获得更多了解海洋的机会。网站根据用户身份,推荐与海洋相关的研究论文、音像资料、活动信息、会议报告等各种教育资料,并按照资源收集时间排序。当然,用户也可以自行检索飓风、气候变化、海洋酸化、溢油事故等与海洋有关的科学话题中的教育资料。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高中以上

篇12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03-02

20世纪在对海洋科学的研究上,研究者仍然借用自然科学的理论工具,对海洋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探测,先后对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力学、海洋地球科学、海洋生物及海洋工程学等分支学科,及介于上述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的边缘学科;依托海洋科学的海洋技术已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近几十年来,随着海洋事业的全面发展,人类围绕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海洋权益的分割等,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矛盾和冲突;解决海洋发展的问题,不仅涉及到自然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更涉及到了其他学科,如工学、医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领域,也就是说海洋科学的发展已经与13类学科交织成众多的交叉学科和研究领域;如相关文献的海洋学史、海洋科学史、海洋经济学、海洋文化学、海洋管理学、海洋政治地质学、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医学、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光学、海洋探测和海洋信息技术等各类研究领域。本文主要讨论海洋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的新领域对高校学科影响及发展特色。

海洋科学作为理学的二级学科,是研究发展在海洋中各种自然现象、性质和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包括海水、海水中的物质、生物、海底沉积、海底岩石圈、海面的大气边界层和河口海岸带等,它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海洋中物理、化学、生物和低脂过程,面向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军事活动等应用研究,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是不断地想海洋科学参透与交叉,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等在海洋科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形成了新的学科前沿方向和研究热点。

1 海洋科学对人文社科领域的影响

人类在海洋中的生产活动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塑造了与在陆地生活的不同人文理念,从而形成了以海洋为背景特色的文学艺术特点,其中最为特色的就是妈祖文化,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见海洋文化已经对人类活动有久远的影响。海洋人文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从学科的角度主要关注在哲学、文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和宗教学等方面;传统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是以陆基为本体基础的世界观;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提出,与沿袭传统感知陆地思维的学科理论方法、学术规范,具有狭窄的局限性和鲁棒性,而对海洋问题的自然―社会―经济一体化跨学科综合方法来索解,梳理海洋人文、社会现象的条理和秩序,逐步建立海洋人文社会学科体系,建设好海洋政治学、海洋经济学、海洋社会学、海洋法学、海洋管理学、海洋史学等交叉分支学科;各个学科在一级学科的领域自设海洋交叉二级学科;学习发达海洋国家在前沿领域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吸收他们的建设成果和经验,结合本土化海洋实践的成果和经验,检验和创新新理论,丰富和促进学科建设;需要政府和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大力支持,加大研究资金投入,鼓励针对我国面临国际重大海洋问题的合共研究和公关,以应用研究推动基础理论研究;扶持海洋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将中国海洋文明以独特的演进过程加以考察,总结历史和现实的海洋实践,为国家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开发、处理海洋事务服务。

但是海洋人文社会学科仍然是弱势边缘学科,与地域、文化、民俗等因素息息相关,但前景光明;近年来,“海洋社会科学研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因此需要各个高校和科研单位根据各自的优势,发展与海洋社会科学的研究。当前海洋科学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海洋经济和海洋管理;典型的案例是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而且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及拥有多个沿海开放城市,在涉海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比较重视和超前,如以广东海洋大学为海洋特色的院校,在教学科研等平台大力投入,建成了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另外还有海南大学的以热带生物及南海发展为特色的涉海研究领域,建立有国际旅游岛开发研究院、绿色智慧岛协同创新中心、南海法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而江苏省作为海洋大省,在海洋人文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劣势,当前以淮海工学院的徐福文化研究所为代表特色文化研究。

2 海洋科学对工程领域发展的影响

本文涉及的工程领域指的是随着纳米技术、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互联网、物联网及云计算等新科学技术对传统海洋的影响,传统海洋科学的研究手段因此受到挑战。海洋科学与工学中的一级学科形成了众多的交叉科学,如海洋力学、海洋装备与工程、海洋工程材料技术、水下声学技术、海洋试验技术、海洋遥感技术、水下导航技术、水下运载技术、海底观测技术、航海技术、水动力技术、水下通信与信息系统、海洋信息技术、海岸工程、海洋船舶工程与结构、水下兵器、海洋环境、海洋气象科学等;当然对海洋科学与工学领域学科的交叉学科,仍然没有学术的科学命名及定义,在研究范畴仍然很模糊;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仍然是以海洋为研究对象,以新技术为技术为手段,研究对海洋领域的认识和改造,提高对以海洋为研究内容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典型的研究机构有中国海洋大学的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实验室、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厦门大学的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海洋研究所,及江苏省海洋信息技术中心等。

另外海洋运输学科也是工程领域中关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海运船舶与工程、港口与海岸工程、海洋物流等领域,这类学科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人才需求主要分布在沿海开放或长江流域的城市;这类学科的海洋工程应用特别明显,设计船舶领域中多项学科,如材料学、船舶设计、水下通信、水下运输、水下探测;海岸工程涉及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港通方面,典型的院校如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船舶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的航海学院,厦门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

3 海洋科学对农医学科的影响

海洋中有数以万计的动植物,在对海洋生物的研究中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三种效益:第一研究海生生物的生命形式,了解基本生理过程,能够通过生物的生命体征研究地球海洋的演变和特征,有利于对人类的海洋活动和水生生物发展;第二对于各种海洋生物的有效化学物质的研究,作为有用的生理药物学研究工具,能够更深入了解各种生命过程中的分子基础;第三发现可作为药物的新化学物质,开辟新的药物源;因此催生了新的交叉学科,即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医学。

海洋水产及养殖、海洋捕捞是海洋农学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及海洋环境的恶化,渔业资源日趋衰退,因此近海水产养殖相关方向仍是主要关键内容;沿海各省都有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单位,统一部署和发展海洋渔业发展,国内学者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群落结构、稠作业类型资源监测和资源评估等方面。典型的研究机构有中国海洋大学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如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海水养殖、海洋药物;农业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厦门大学的海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海洋微生物新药工程研究中心等;广东海洋大学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省点实验室等;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等。

4 结语

海洋科学对其他学科及研究领域的影响还很多,但是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讲,海洋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对学科发展有着无法限量的前景,尤其对涉海高校或者沿海城市高校的发展是一个难得契机;随着国家对海洋战略的重视,当前国际政治与形式在海洋环境的不断变化,海洋科学交叉研究的余显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王续琨,庞玉珍.海洋科学的学科结构和发展对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29-33.

[2] 李果,郑卫东.高校海洋学科发展要素探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0(2):29-32.

[3] 陈涛.海洋社会学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突破[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7.

篇13

香港位於世界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拥有独特的地质和水文,K为丰富的海洋生物提供了广泛的栖息环境,如泥滩、红树林、沙滩及岩岸等。香港拥有超过34门、近6千种海洋生物,及许多有待确认的物种。然而,我们对许多已确定物种的生物及其生态学仍未了解,其中包括一些受保护及稀有的物种。

香港的海洋环境应用虽然广泛,s又充斥着各种相互矛盾,如航运、商业港口和码头、海水冷s、冲厕及排污、养鱼、海岸保护以及休f用途等。这些人类活动与本地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育经常引起冲突,如物种栖息环境,包括海洋保护区和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一直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目前,这些冲突不断加剧。本地人口的增长亦需要大量土地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香港社会正激烈辩论是否应该牺牲650公顷的天然海洋生物栖息地以便建造机场第三条跑道、是否应该於大埔龙尾天然海岸建造一个人工沙滩、甚至是否应该於西贡海下湾海岸公园兴建住宅。上述发展计划与海洋保护之间的矛盾不仅发生在香港,於世界大多沿海城市亦同样发生。

香港海洋科学家团结起来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

为了探讨如何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寻求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的方案,超过25名本地海洋科学家於2013年1月成立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与生态系统保育(BECoME)专家团队。BECoME成员已协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制定“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BSAP),以响应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要求。BECoME团队亦获得430万港元的项目基金用作研究吐露港及赤门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的保护。通过该项目,团队将建立区域物种的综合数据库,K制定沿海海洋生物栖息地的生态调查基剩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估条例中海洋生态调查的质量。

国际共享:BECoME 2015会议

这次国际会议配合了香港政府推展“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及倡议成立多个海洋保护区,汇集了国际和本地专家分享他们的意见,帮助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护香港、南中国地区、以至全球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