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的性质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2 11:35:2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心理学的性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心理学的性质

篇1

一、中国心理学的主要思想

(一)弘大进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儒家心理学思想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首先体现了人与人的血缘伦常,把个人限定在血缘群体之内。“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贡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采取由己推人,由近及远的方式,使仁获得了宽泛的内涵。“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实际上,礼是“仁”的外在规定,只有用礼规范自己,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成“仁”的境界,除了“立于礼”,还要“兴于德”,“成于乐”,这是人之所以弘大刚毅而具有内在美必不可少的根据,因为德可言志,乐可中和,二者能够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内心世界。总之: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既是人之成“仁”的升华,又是人的本质的显现,这种人的本质是善的,入世的,进取的和自强不息的。

(二)自然无为,逍遥洒脱的道家心理学思想

与强调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儒家相比,道家强调人类自然天真的原始美德,认为这种原始美德是人主体性规定的基础,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只有在这种原始的本真状态下,才能体认出道来,这就是“天道自然”,所以道家反对儒家的仁义礼智,认为正是这种人为原则的出现,才导致了人类原始美德的丧失,人类自然本性的破坏,于是丧失了人立人为的规范性。老庄考察和反思现实人生推崇的原始美德,主张绝圣弃智,见素抱朴,来追回人类的原始美德,实现人性的自我复归,使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意志得到重新肯定,其方式就是“损”(减法)《老子·四十八》指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里“为学”是指经验知识的积累,为道则是人生境界的提升。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为仁就是为道。

总之,道家主张只有达到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生的合一,才能进入至善之美的境界,正如庄子在《齐物伦》指出:“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三)无相无色,反本归真的佛家心理学思想

佛法出于印度,人称出世法,因为引导众生脱离苦海达到解脱,是佛教的根本义,所以出世法,还需在世间来理解。佛法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出世法便渐变为世间法,即佛教教义根本仍在人生,众生的解脱,成佛是理想的人生境界,要达到此目的,就要息意去欲,识心达本,即返本归真,真即真如,二者同义。

真如源于印度梵文,意为“本天”,即人的原始状态,是人之本体。众生体悟真如,即为返本归真,所以能返朴归本,因众生皆有佛性,如何以佛法解释世间,当人人自相,实相,自相即“言说之构想,染相之相著,业惑三系傅。”实相即世间自相本寂,换言之,实相是佛家宇宙本体,本体为空寂,自相则分有实相,演化为人欲横流,眼花缭乱之世间万物,但因实相本性为空寂,故自相分有后尽管五光十色,其实后也是空幻,这即是佛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认识到世间万物本为空寂,则人生在世则为受苦,佛家“四谛”说:苦、集、负、道,即人生来就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多种欲望,要想得以解脱,就要消灭欲望,进行修行,才成得道,返归真如,那么如何反本归真呢?是谓三学“戒,定,慧”,《大乘起信论》中三大义为:体大示真如无所不之真理性,相大示真如有无量无漏妙功德,用大示真如妙用无穷至善普施。若要达三大境界,必修三学,戒,强令其修德,戒便转化为善的规范,定即定心,消除欲望,慧即悟道,从而回归真如,后禅亲融合儒道,提出“心即佛”命题,使佛性心性化,人性化,《坛经》云:“人性本净,由妾念盖复真如,但无妾念,性自清净”。六祖慧能直接把人性与佛性视为一物,不可以开人生而另外求佛,向真如复归。

通过对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及其理论支点的考察,我们认为:天人伦,人贵论,性善论,相互循环,贯通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观念,即“天人合一”观,并固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思想和核心理念,并与中国人的心理生活和行为紧密的契合在一起。这种密不可分文化契合性也说明了中国传统心理学是整体主义(holism)而不是还原主义(reductionism),是绝对不可以单纯的,片面的,割裂的认识。

二、传统文化同质性的心理学分析

儒释道三家思想文化具有同质性。对于儒家而言,是通过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和亲属关系的道德为途径,体现为儒家的“三纲五常”,义礼之道是儒家理论的根基,它体现在人际关系的伦常之中。虽然儒家思想经历了千年的发展,但其思想精髓仍是以“礼”、“仁”为核心,这对于稳定古代中国社会、塑造古代中国人的精神和性格起着最根本、最广泛的作用。道家的道德性相比较而言虽不像儒家那么明显,但仍是其主导性质。道家的“无为”之“无”便是“道”,所谓“得道为德”。道家正是从“道”、“天道”推出“德”。道更是道家最基本的观念,是万事万物的根。佛教传入中国重构后,禅宗可以说是中国化佛教的核心代表。而禅宗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显示出人人可以成佛,而“成”则成了关键,这即是说道德意志——可以“成”佛的意志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了,这与儒家肯定人人有圣贤性,可以成圣成贤的道德理想更接近了。佛家所追求的统一性,不是虚幻世界的因果轮回,而是体认真如,摆脱轮回,显示真实的内心佛性,总的来说:在中国人看来,天道即是人的心理精神生活的创生者,又是人的多种心理生活和行为活动的终极归宿,天道即是人道的起点,又是终点。因此,要成为圣人,真人,佛陀,就必须超越个人的追求,通过不断的精神修养实现人性的尽善,尽美,与天道合一。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全面,要求层次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职业技能,还应具备全面的岗位素养能力和职业道德。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给学生成长带来更多挑战,对学生发展影响越大越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高校教育需要开展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提供及时全面的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健康学习生活和成长,同时也应把心理学教育与他们的职业发展有机结合,体现一定的职业导向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也服务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学开展基于职业导向性教育改革,强化学生 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1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与高职学生心理需求职业化倾向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非常突出的职业化倾向,人才培养的定位非常明确,教学目标极为清晰,高职教育就是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一线生产、服务以及管理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以提升专业应用技能为基本教育方针,重视学生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能力提升。毕业生必须掌握相关行业发展的所需的基本知识理论,必须做到职业素养过硬,专业技能突出,具有较好的岗位素质。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中突出应用能力,人才培养以训练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对学生综合实践实训教学,不断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能够尽早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流程,提高熟练操作程度,把所学知识在生产中应用锻炼,并结合社会发展及时学习新的技术。为了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高职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也应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确保学生心理需求职业化得到满足。

为此,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把握好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进行心理教育的时间安排以及内容选择都应突出明确的职业性,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训练需要体现职业紧迫感以及行业的竞争性;再次,在进行智力教育和训练能力技能时需要和行业发展相联系,体现鲜明的职业化特点;最后,引导学生根据专业教育和行业发展需要,进行自我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学会做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在现实教育中,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也表现出一定的反职业化倾向,首先是不少学生学力热情不高,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其次,职业化教育让很多的学生一切都为了就业和发展,过分地强调造成不少学生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学习方法单一;再次,职业化会使不少学生渐渐造成主动性记忆减退,产生焦虑甚至抑郁等;最后,单一追求职业化,很多学生学习内容、方式、目标都集中到一点,容易产生一种排异心理,不能建立持久的心理兴奋灶,造成专业兴趣降低。

2高职心理学教育的职业差异性分析

(1)我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是普通本科教育和高等职教育,这也是全球主要的高等教育分类。高等职业教育有着特殊的职业性,必然影响心理学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形式,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把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必须修够一定的学分,达到合格甚至优良。其次,心理学教学需要与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需要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需要开设与之相适应的心理学课程,比如,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开设与之相关的《管理心理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需要开设《消费心理学》等。高职院校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应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社会发展中更好满足企业用人要求,适应工作岗位性质,具备相应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并且能够具有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跟上社会和时展,做到与时俱进。高职院校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建立理论知识培养体系和应用实践实习训练体系,做到职业能力训练模块化,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强化他们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加强实践技能操作实践能力培养,丰富学生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2)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级技能人才,尤其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加快,围绕国家工业4.0规划,高级人才需求更加旺盛,高级人才的技能要求更高。与之相应的心理学教育也必须面向行业发展,提高职业导向性,突出行业针对性。不同专业的心理学教材应突出行业指向,需要做好情境定位,体现专业的差异性和行业的导向性。但是,现行的高职心理学教材在分化方面不够细致,不能完全根据岗位要求、职业定位以及行业发展进行合理安排,比如,文秘专业、物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需要开设与之相应的《管理心理学》,但是,不同专业对应的行业在人才定位方面具有很大差异性,需要在心理学教育方面有所体现。例如,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劳动关系管理、绩效管理、人员配置、人才招聘、薪酬管理等方面,这就要求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注重心理学教学的个体心理、激励理论以及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心理学教学内容。心理学教学需要结合学的专业和成长需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专业特点、行业性质和年龄特点,做好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提高专业技能,优化心理结构,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和健康性格。

3高职心理学教学需要紧扣职业化导向选择教学手段

3.1在高职心理职业导向性教学中积极推广微格教学

微的意思就是微型,就是选取片段,注重小步推进,而格的意思就是探究、变革。微格教学的教学理论依据是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控制论以及教育评价学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先进的视听设备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更好地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高职心理学教学推广微格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获取信息,学会自我评价,做好自我规划,强化自我管理,能够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能够把心理学的知识与自己的应用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在实践中感知,能够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把专业学习和自我发展统一起来。能够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能够把专业学习和行业发展有机结合,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进行自我教育和提升,根据工作行业性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自己的性格,培养良好的品格,尤其能够结合岗位需要进行自我心理品质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培养良好的情感,逐步改善素质,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职业技能人才。

3.2做好团体心理学教育咨询指导的推广应用

以团体心理辅导为方式和技术手段成为当前心理学教育发展的最新方向,以团体辅导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心理教育需要一定的氛围,在团队情境下进行相关指导,选用适宜的方法与策略,有利于学生的团体互动,强化学生的相互影响,在具体交往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习和体验,不断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探究的意识,学会调整自我,学会调整人际关系。尤其是模拟各种职场环境,既能够激活课堂氛围,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突出职业化导向。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能够敞开胸怀,相互交流,大胆实践,真正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职业素质。

总之,心理学教育是高职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更好地生活、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立足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围绕学生专业发展,突出心理学教育的职业导向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规划、自我发展,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篇3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英语教育中基础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研究”(项目编号:2011C02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许慧芳,北海职业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面向社会、紧扣专业、符合高职办学特色的行业英语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强化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尽管如此,近些年的教育实践表明,高职院校推行的行业英语改革艰难重重,效果并不理想。首先,行业英语尚未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学校很难拿出一个相对完整、适用于不同专业英语教学的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案。其次,大多数行业英语的教学与公共基础英语教学模式并无差异,照本宣科的陈旧教学模式使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情绪明显。第三,教学内容缺乏明确的重点,不能根据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及时更新,导致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培养人的工作,要在短短的时段内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运用教育心理学,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发展规律、学习动因和学习规律、教学环境的相互影响规律,从教育心理学视角审视行业英语教学,研究如何借助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改进教学,这是破解行业英语教学难题,提高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对行业英语教学有现实意义的心理学理论

1. 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并不只是一件事情或者一组表征,也不是事实和规则的简单集合,而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把人的价值、尊严、能力、地位放在首位,强调人的自由和解放,研究完整的人。其理论要点包括:一是学生至上。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学习过程要尽量人性化。二是情感第一。情感与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完整人应具备的两个方面。三是自主与协作。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为先决条件,也以培养学习者自主性为教育目标,强调学生学习的个人参与,强调协作学习。学习者本人对学习过程做出决定,可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互动理论。互动理论认为,通过社会互动过程,可以理解人的内外活动,同样,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老师或者书本输出的知识信息。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中应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此模式中,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是影响学习的四种关键因素,它们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相互作用,构建的主体是学生。

二、心理学在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中的指导和运用

1.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增强“自我效能感”。对于学习者来说,内在动机是个人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而外在动机是外部因素的刺激。实践证明,只有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时,才会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当教育环境提供了一个富有挑战性、刺激性和自主性的氛围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息”。行业英语教师学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是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利用各种契机,启发学生认识到行业英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提高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2. 教学内容设计贯彻人本主义理念。在我国加速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各行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行业英语作为一种实用技能在人才的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学生对行业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就业质量和职业胜任能力。所以,学校对行业英语教学内容设计必须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对相关行业的工作流程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探索,紧跟市场,面向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针对不同专业行业英语学习的不同特点,结合与专业相关的不同职业、岗位和任务的要求,选择、整合相关内容,构建职场行业英语教学体系。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教学内容只有适合他们的职业需求和个人兴趣,才能真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过程中,以生为本,教师引导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行业英语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学习的关键时刻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搭建“脚手架”,以利于建构学生实际运用的知识和能力。

3. 运用情境认知理论,创设职场学习环境。根据情境认知理论的相关知识,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应在课堂提供真实或逼真的环境和任务以反映外语知识在真实职场生活中的应用模式,尽可能提供接近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观察与模拟的机会,锻炼学生清晰、准确的表述能力,使内隐知识转变为外显知识。通过模拟专业场景或者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等方式将教学环境置于真实的职场环境中,教学核心放在学生的工作技能掌握上,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

这一过程特别强调教师在行业环境中的真实性、过程性的引导。根据行业英语课程的性质特点,讲授这门课的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既要有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讲解能力,又要通晓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关键环节的专业知识。现实情况却是,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缺乏行业知识,行业教师们绝大部分又无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专业知识。鉴于此,行业英语教师必须到公司、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并时刻与行业最前沿保持密切联系,避免与社会脱节、与学生们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脱节。

4. 注重情感体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重视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接受学生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鼓励其做出自我选择和增强自我责任感等。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信息传递,而且伴随着感情的交流,情感体验是教学动力机制生成的必要前提,师生之间的心理协调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因此,课堂中应充满浓厚的人文色彩。行业英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创造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用饱满的情绪感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师生感情协调一致,加速师生双向互动协作。

5. 分层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针对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行业英语教师应该对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实施教学时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将循序渐进和跳跃式教学结合起来。在对学校效果进行评价时,采用正强化评价为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教学资源。心理学理论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行为主义者主张个人的习得主要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给学生提供多一些的相关刺激可以促进学习的效果。行业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开发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一方面,教师本人要熟练掌握教育技术,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使课堂生动形象;另一方面,应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自主学习空间的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行业英语教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行业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得心应手地驾驭教学过程。而且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了解行业前沿信息,掌握相关的行业技能和知识,成为“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篇4

1 秘书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

《秘书心理学》是高职文秘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国家三级、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之一。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中小公司的秘书、文员和办公室人员等岗位,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一些相关内容,掌握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在秘书岗位中能够树立恰当的角色和价值观;教会学生进行符合岗位要求的生涯规划;教会学生培养和形成自身的秘书个性心理;使学生学会在具体工作情景中调控个体情绪及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利用秘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协调关系;制订合适的工作计划,承受工作的压力以及其他因素对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更好地做好秘书的工作。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心理学和秘书心理学的含义,掌握秘书的工作激励,深刻掌握秘书的心理素质,掌握秘书的心理健康、秘书的工作心理,牢固掌握秘书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

2 传统秘书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 1 教学过程重理论轻演练

在传统秘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与秘书心理研究发展状况的讲授,忽视了培养学生在秘书健康心理发展方面的技能训练,而且实际教学内容不能更多地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也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 2 教学模式重灌输轻交流

传统的秘书心理学教学模式更多地注重对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生硬的灌输枯燥的理论,学生被要求学习、记忆各种心理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即使当初对课程抱有极大好奇心的学生也苦于单向的传教模式,无法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影响了教学效果。

2. 3 考核方式重分数轻评价

传统的秘书心理学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感觉、概念、推断等认知能力的培养,这样将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唯一任务的课堂教育,考核方式便理所当然的可以用分值高低来判断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然而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与价值观念,错过了指导学生对人生意义与价值观念进行思考的大好时机。

3 行动导向教学法视阈下教学改进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视阈下进行秘书心理学的教学,要令学生看清秘书这一职业活动中的行为现象,摸清秘书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培养学生如何调整好心态,克服心理问题对职业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有所变化,即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自我负责的学习;从学科、课时的组织形式转变为项目、过程上下连贯的教学模块;从传统教学评价中单一以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模式转变为强调多元化的、综合性的、发展性的评价指标的综合考核。

下面以秘书角色定位及如何与领导有效沟通为例,来说明行动导向教学法视阈下改进该课程的具体策略。

案例材料:2010年4月7日晚,EMC(全球网络信息存储领导厂商之一,总部设在美国)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回办公室取东西,到门口才发现自己没带钥匙。此时他的私人女秘书瑞贝卡已经下班,陆试图联系而未果。难抑怒火,陆在凌晨1点钟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瑞贝卡发了一封措辞严厉且语气生硬的英文“谴责信”,同时抄送公司其他4位高管。

瑞贝卡非但没有向总裁致歉,反而用中文回复了一封更加咄咄逼人的邮件,表示错误完全在陆纯初,并且对陆对待下属的方式提出质疑。更过火的还不是邮件内容本身,瑞贝卡把收信的对象设为中国公司的所有人。

事态的后续发展远远超过了当事人的预料,包括“强人女秘书”瑞贝卡。邮件被转发出后不久,陆纯初就更换了秘书。

3. 1 第一阶段――导入

3. 1. 1 创设职业情境,设置重体验的课程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案例材料只能纸上谈兵地进行分析。而在行动导向教学法视阈下改进后,可以案例为基础前提,以对案例的处理过程将教学课程分为三大部分,即主课堂基础知识与理论学习、实践教学的心理团队活动、见习课堂的心理测试与调查。以秘书角色定位及如何与领导有效沟通为例,根据案例材料构建同规模的职业情境。按照需要解决的问题及三大部分的课程设置,课时比例按3∶4∶3分布,再现事件,以便学生获得真切的职场感受。这样的设置可突出学生的体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1. 2 扩充知识储备,夯实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给学生下达具体任务之前,应该扩充其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以前文材料为例,需学生了解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掌握秘书角色特征和秘书在常规工作中的心理特征;了解秘书的自然生理条件和文化知识条件;了解秘书常见的错误角色知觉和正确的角色理解,掌握秘书角色意识培养的内容等。

3. 2 第二阶段――实施

3. 2. 1 引入合理任务,推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带领学生分析案例中造成瑞贝卡被更换职位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原因背后更深层次的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定位秘书的角色;第二,秘书如何有效地与领导沟通。

3. 2. 2 分小组讨论,整合群体思维

接到任务的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分析瑞贝卡行为利弊,假设如果自己是瑞贝卡将如何处理,由小组同学自己来找出处理方法的异同点,体会其中的规律和方法,借此解决一些延伸性的问题。

文秘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他们在工作中的交际网交错纵横,与领导、同事和相关部门的相处都是一门艺术。以小组的组织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但一定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都有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教师既能发现小组成员共性的问题,又能对个别反应突出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实现指导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篇5

【中图分类号】G44

一、 引言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高校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个学校对德育工作都非常重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者所面对的受教育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强调,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本文拟对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两者的结合的方式,进而提升德育的实效性,以期对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二、 心理健康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组建心理社团、

开展心理咨询、开展朋辈互助等。笔者在所在的学校是德育、心理教师,同时也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参与到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因此对学校的德育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了解。往往学生的心理问题都较多集中在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亲子问题以及发展问题,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大部分都不是心理本身的问题,而是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是这些德育层面的问题,使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极易出现心理失衡的现象。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人生价值观偏差

在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价值观的偏差,对他们来说,一旦取得了一点成功,便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凡事都不过如此而已,但是一旦某件事情失败了,就会陷入痛苦的深渊,觉得自己一切都不如别人,甚至觉得自己的人生都很失败,从而影响到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2.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足。

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他们中大多数人基础差、底子薄,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他们当中大概50%的人会回答,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心再野点的会说让自己有车有房,剩下的49%的人大概会回答不知道。而在回答不知道的人中,大概有一半人会成为正宗的“啃老族”。那剩下1%的人呢?他们大概会讲,为人类的进步而读书,但讲到为什么的时候,他们都答不上来①。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热情,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高考成绩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报考学校与专业时的选择自由,使许多学生无法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或学校就读,因而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在于部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是在为老师、家长学习,这一点,新生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由于扩招,高校的整体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低。

3.个人主义心理较重,组织纪律性差。

当今的高职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部分出生在家境较好的家庭,父母过分溺爱,从小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任性、占有欲强、自私自利等坏习气,缺乏同龄群体的环境,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家庭过多的照顾使他们怕苦怕累,在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力、适应力等方面显得相对薄弱,部分学生旷课、迟到、上课睡觉、作业抄袭等现象严重,甚至出现找人替考、作弊等现象。

4.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不良风气影响。

大学生活相对于中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了父母老师在身边的管束,学生更感到自由。各种社团活动、学生干部工作、社会兼职、宿舍活动、专家讲座、自习课、网络游戏、恋爱等,这些丰富的生活让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学习与其他生活活动的关系。也有不少新生入学以后听高年级学长、老乡的一些不负责任、不正确的言论,说大学很自由,上课可以逃课,考试时临时抱抱佛脚或采取考试舞弊等不良手段也可以勉强通过,最后导致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兴趣降低,从而把学习当做了负担。

5.自我认识不理性

有些学生很好表现自我,但又很计较个人得失,他们往往一次获得没组织好,或听到一些风言风语和不利的议论,便满脑子产生不良认知,这些不良认知牢固地占据了他们的一部分思维,并影响了他们的行为。他们不能理性地认识自我,不能理性地分析、评价与自己相关的人和事,从而陷入焦虑和痛苦之中,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学习情绪。

三、 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校德育环境的优化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心理机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拥有健康的心理,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素质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道德行为以及个性心理方面符合社会和学校要求。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与心理是息息相关的。血学生的心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受客观世界的影响,不健康的心理往往会对客观事物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使思想行程错误的认识。因此,对学生有些思想道德问题难以用常用的德育模式和途径解决时,可以考虑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比如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以民主平等、有好和谐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而德育以为地强调利用外部条件来压迫学生服从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忽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德育效果甚微。只有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辅导,才能使学生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让德育工作者找到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的依据,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循序渐进地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活动,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达到正确的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开展心理训练活动与德育教育相比,将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德育工作效果的重要基础。

4.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一项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科学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性格爱好、人际关系等特点,这让德育工作者对学生情况能有一个科学的、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地展开。

四、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互融合,提升高职学校德育实效性

1.教育内容上相互结合

德育教育的内容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他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思想觉悟。而这些都是外在强加给人的,过多的灌输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则不同,他以“价值中立”为原则,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采用心理学的方法,训练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以应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障碍。两者相结合,能有效地把教育者要灌输给学生的观念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我观念,从而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教育方法上,德育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比较德育教育而言是很丰富而且有效的,德育教育可以

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方法来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他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心理健康的一些常识,达到保障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同样,德育工作者要改变那种板起面孔训人、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方式,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积极关注、尊重、温暖、真诚等性质,认真倾听学生的申诉,在与之交谈中接受,观察与辨别,了解其思想问题,以热情的态度、真挚的感情和多方面的知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3.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学校应当加强宣传,经常性地开展心理健康常识的讲座,让心理健康的理念

深入人心,学校心理咨询室也要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德育工作者、教师都应当把心理健康辅导看成自己的任务,

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加强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一方面,维护和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做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及时发现和缓解学生的思想问题。

4.教育队伍上相互融合

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两者相互融合,让德育工作者在掌握德育的原则、方

法等的同时,兼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学校卫生学、心理咨询学、发展心理学等心理学知识,并且经常与心理学专业教师一起交流各自工作上得到的经验,分析研讨一些具有特色的个案,提出改进教育工作的方法。从事道德品质教育的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链接得多一些,他们提供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并增强实际效果。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对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方法、手段要清楚些,有助于其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只有将两只队伍结合起来,才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构建情感德育,转变学生的认知模式

目前的德育教育侧重于对知识的考察,忽视对个人品质的考核,德育目标并没有真正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认同。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影响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形成优良德性②。情感德育是一种全新的德育模式,将情感贯穿德育过程的始终,在层次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也容易取得实效。目前,双重人格的心理疾患在学生中较多存在,尽管他们对对道德的有关知识了然于胸,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同样会有很多不道德的行为,即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因此,德育一定要以情感为中介,以知识认知为基础,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将德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内心情感。

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是很复杂的,很多思想和行为问题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心理原因,因而德育工作要深入,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就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教育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德育,从而大幅度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篇6

工科女大学生由于社会环境、专业特点以及自身发展等种种因素,在客观上面临着发展诉求得不到满足、职业发展机会不均等现实状况。部分工科女大学生存在着对未来发展缺乏自信、焦虑,成就动机弱,甚至依赖、自卑等心理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工科女大学生是院校中的弱势群体。因此通过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工科女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强化成就动机,开发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工科院校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科女大学生成长发展面临的现实困难

1.工科女大学生总体学习成绩优秀,但就业择业困难

在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整体上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在各类评优评奖中人数较少的女生往往占据了较大比例。但不可否认,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学习成绩优秀的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却还是存在着就业竞争力偏弱,就业质量较低、发展机会不均等问题,比如一些单位在公布招聘条件时,就已经限制应聘学生的性别要为男性,哪怕女同学各方面素质都优于男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女毕业生其发展的机会也明显少于男生。部分工科类女生在一次次失败的应聘经历中,个人自信受到影响,产生焦虑乃至就业依赖心理,个人成就动机不断弱化。在一项调查中,全国随机抽取了25所高校约500名女生做了问卷调查,有30%的女大学生在就业中亲身经历过就业歧视,其中工科女生的歧视程度排在各学科之首。很多女大学生求职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找工作难,找个好工作更难,找个适合工科女生的好工作则是难中之难!”。

2.工科女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处于被动、次要位置的困境

与女大学生较多的人文社科类院校相比,在以男生占多数的工科院校,虽然学校和班级给予女大学生特别的关心照顾,但这种关心照顾更多体现在生活、安全等方面,这并不能摆脱工科女大学生由于主客观因素在校园生活中处于配角、次要角色地位的现状。总体上讲,在工科院校的教学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就业择业以及各类学生群团组织中,女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明显,她们的发展诉求和权益得不到一种主动的满足和维护,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次要的位置。部分工科女大学生存在着对未来发展缺乏自信、焦虑,成就动机弱,甚至依赖、自卑等心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校园的“弱势群体”。

二、工科女大学生成长发展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工科类女大学生成长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归结为社会环境、工科院校、女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

1.用人单位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偏见的驱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招聘是种市场行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招聘时往往考虑人才的性价比,由于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客观差异,加之工科类单位工作性质对女生而言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比如建筑行业工作地点流动性大,工作强度大等性质,这些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更合适男生。同时,社会中对女性的种种传统偏见并没有完全消除,总习惯将男生与高效、主动、能吃苦等特征联系在一起,而对女生的工作能力存在疑问,认为女生“怕吃苦”,难以在工地、厂房等环境中工作,并且女生在结婚生子后,必然会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在家庭上而影响工作。因此,工科类单位在对人才的选择上更偏重于男生,能不招聘女生就尽量不招聘。

2.工科院校无差别教育使得女大学生发展机会较少

虽然工科院校在日常教育过程中都很强调女生的生活安排、安全管理等工作,但由于工科院校中女生人数偏少,也比较听话,往往容易在教育教学过程和校园生活中忽视女大学生的心智成长过程与男生相比的差异性,而实行无差别教育。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和校园文化生活往往按统一标准来组织实施,而这些标准多是参照男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制订,女生参与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和保证,她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难以得到充分锻炼,心理成就动机自然受到制约。比如在工科院校的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中,男生往往是担当测量、操作等关键环节,女生则被分配给数据记录、填写报告等辅助环节,久而久之,无论是教师或是同学,都认为这样的一种任务分配方式是理所当然的,渐渐地女生也就自觉自愿地成为辅助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得不到充分锻炼提高。

3.部分工科女大学生缺乏自身成就动机、综合素质不强

一方面受“男强女弱”、“男高女低”等传统偏见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性在事业上太要强、活得很累,会导致女性柔美气质的流失”等消极观点的影响,同时受现实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的制约,部分工科女大学生的自我成就动机较低,职业发展观念狭隘,缺乏开拓新的工作生活空间的勇气和胆识,缺乏从眼前做起、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将“留在大城市,不愿下基层;工作要稳定,不肯担风险;收入要求高,不图有前景”作为自己的就业观。虽然工科女生认真细心的特点可以使她们取得较好的专业学习成绩,但由于自我成就动机的不强,她们缺乏主动磨练意志品格、拓展综合素质的意识和动力,往往在各类教学实践和校园活动中,甘当助手和配角,不能充分主动地锻炼和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她们良好的学习能力也就不能很好地转换为专业能力,长期以往便形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工科女大学生发展的应有之义

解决工科女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困境,需要社会、学校以及自身的共同努力。对于工科院校而言,尤其要通过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强化自我成就动机,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综合素质,实现更好发展。

1.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发展性心理咨询、发展性心理辅导。发展性心理咨询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布洛克尔(D.Blocker)指出“发展性心理辅导关心的是正常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对策略,尤其重视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各种经验的应用,以及各种心理冲突和危机的早期预防与干预,以便帮助个体顺利完成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国内学者认为“发展性心理咨询是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地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妥善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相对于重障碍、重矫正的矫治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言,重发展、重预防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关注的是长远的、联系的、整体的目标,即把心理辅导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发展联系起来,它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为知识背景,强调多元化的引导措施和校园文化的熏陶,除了少数专业人员以外,众多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管理工作者都可以参与教育过程。

2.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满足工科女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

据调查,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实践中最常见的内容是正常学生的心理适应与发展,虽然不同年级的学生其心理问题的类型、重点有所不同,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均以发展性问题为主。其中,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兴趣和同学交往问题;二年级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等问题;三年级集中在恋爱与情感问题上,兼有自我发展和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等;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这些伴随学生成长过程出现的发展性问题实质是发展性心理需求,工科女大学生不仅与其他女大学生面临着同样的心理发展需求,而且由于社会、学科特点等因素比其他女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压力与需求,因此通过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对工科女大学生进行生活辅导、学习辅导、职业辅导、人格辅导,可以帮助她们完成心理发展任务,妥善解决大学各阶段的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挖掘自身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

3.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工科女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由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组成的复合结构。而心理素质则是综合素质结构中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和中介,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人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生理机能、更好地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因此通过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工科女大学生提高自我调适能力,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我,克服消极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她们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工科女大学生全面素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四、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工科女大学生素质提升中的实施路径

1.开设妇女学、心理学公选课和讲座,提高工科女大学生心理自我调适的意识与能力

工科院校可结合女大学生发展的特点和心理困惑,将性别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公选课和专题讲座所具有的生源广、实用性强,影响大等特点优势,开设有关妇女学、心理学的公选课或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的妇女理论、妇女与传统文化、女性的成长与就业、妇女权益保障、恋爱与婚姻、形象与礼仪、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普及妇女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培养工科女大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格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与自我,提高自我调适的意识与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公选课不能简单地按照学科的系统与逻辑来编排,而是要根据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编排;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传授具体的知识点,而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互动中得到更多的体验和感悟。专题讲座要注意与学校集体活动的有机结合,要根据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恰当的时期举行,从而提高讲座的针对性、实效性,比如为刚入校的女生开展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正确对待恋爱的讲座,对高年级女生开展女性职业发展指导讲座等。

2.注重开展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与调适工作

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工科女大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多样的心理状况调查,可以较准确、较全面地掌握不同阶段、不同群体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发展需求,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地帮助解决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奠定基础。根据心理发展需求不同的状况可采取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有机结合的心理调适手段,比如针对部分工科女大学生存在的自我成就意识偏弱、缺乏自信、职业发展观念狭隘等问题,可以根据团体动力原理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灵电影欣赏、团体讨论、团体咨询、成功女性报告会、演讲会等团体辅导方法;对于具有特殊心理需求的个体,可通过以咨询为核心的个别辅导方法,来解决个体的心理发展需求。

3.在学科课程教育中重视工科女大学生的人格培养

无论是学科本身还是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都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除了通过艺术、体育课程的学习,提高女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调节消极情绪、锻炼意志品质以及改善人际关系以外,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女大学生强化心理成就动机、树立职业自信显得尤为重要,要注意发挥女大学生认真刻苦、踏实细心的优点,鼓励她们更积极地参与各类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使工科女大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信得到加强。比如以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为例,学院在施工实习、各类实验等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女生更多的指导关注,科学合理地安排实习实践任务,对于女大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指导,在实践参与情况、独立完成成果等指标上进行重点考察,让女大学生真正成为主角。当然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有机渗透、适度渗透和灵活渗透,不能牵强附会而影响学科知识本身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这一首要目标的实现。

4.差别化、多渠道地开展女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7

(一)执行力的理解。字面理解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

在西点军校中有一句经典语言“没有任何借口”,也是对执行力进行完整的诠释。但在企业中具备这样的人才很少,具体有三个原因:一是企业自身的原因。因为企业要给企业管理者提供行使执行力的保证,也就是说,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实用的人才管理机制,让员工知道该怎么做,怎么去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促使员工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并养成习惯,给企业执行力落实带来很大的推动。二是中低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态度。在能力上,我相信没有什么问题,在他们进入前,公司肯定对他们进行考核,只是在进入公司后,时间一长,可能会产生一些想法,影响执行力,比如:不学习,不上进,能力倒退,不能吸收新思想新理念,安于现状;还有把能力摆错了方向,提拔能力不强的人和拉帮结派,想保住自己的位置,等等。三是基层员工的自身素质。员工素质低下在每个企业都有,要想让他们遵守公司规章制度,除了基层领导要以身作则,公司还要组织对员工不定时培训和工作上的引导,使其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形成固定的流程便于落实执行力。

(二)怎样提高团队执行力。现代企业讲的都是团队协作,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要提高团队执行力,必须先提高团队凝聚力,每一个员工都要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作为企业首先要培养忠诚度,要想员工对公司忠诚,公司必须对员工诚信,要履行对员工的每一个承诺,关心员工,增加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充分发挥公司的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定平台让他发挥,使其他热爱这份工作,全心全意为公司工作。公司在组织培训时要给员工经常灌输“坚决服从”意识,当然这个服从不是强迫的、抵制的,因为服从决策的内容是在决策前,就与员工沟通交流过,并且认可,觉得这些是自己应该做好的。但一旦作出决策,就应坚决执行,对于不服从者,要给予严厉惩罚,否则执行力空谈。团队的凝聚力肯定与组成这个团队的成员有关,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这个团队的核心组织,也就是团队负责人,他的组织能力及人格魅力都能影响他带领的团队,因此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必须要有卓越远见,才能体现出团队的气质和灵魂,更好地促进团队的凝聚力。

相信随着公司推进执行力的进程,管理制度的改革将会更加深入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德宝群兴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篇8

“知”——指的是认知、观念,认知包括感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心理学把认知定义为:“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即对某一真实、普遍事物的感觉、认识、觉察以及在脑海中形成的该事物的各种形象。我们常说认识升级,就是要去探索更多的事实事相,而不是局限于我们的认知边界里。那些通透豁达的伟人和大师们,也正是这样,才能把世间的万物看得更高、更远。

“情”——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情感过程:“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比如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指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时候,基于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而在人的主体所产生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如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与情绪不同的是,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生(心)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比如,当我们喜欢上一个人,我们的情感是指我们对这个人整体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而情绪是指我们在追求和与这个人相处时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情绪。

“意”——指的是思维模式,并形成固定的观念与意志。

意志过程: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主观愿望自觉地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行”——指的是行为与表现。

知、情、意、行整个是一个逐步上升逐步整合的过程,从了解到触动,再到思考与行动;人的认知和观念,有的是正确的、合理的,有的是不正确的、不合理的。人的情绪有正性的、有负性的。人的意志品质也各有不同,意志的本质就是人对于自身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

“知、情、意”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个步骤,而行是对前三者的实施过程。

行为体现了思维的过程,所以一些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和盲目冲动的行为一般很少有意志成分的存在。没有认知的事实,就没有情感的发生,没有情感的发生,自然就没有行为的产生。

【知、情、意的辩证关系】

认知、情感与意志分别反映了三种基本的客观事物(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再要掌握每个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第一步由认知活动来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动来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动来完成,因此从认知到情感,再从情感到意志,是一条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人类自控行为的流水线。

知、情、意的辩证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事实关系、价值关系与行为关系的辩证关系。

1、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客体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也是客体的一种关系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其它关系属性区别开来,因此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本质力量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价值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一般的价值属性区别开来,因此行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从广义角度来看,知、情、意都是一种认知活动,只是各自侧重于不同的角度,情感侧重于从意义的角度进行认知,意志侧重于从行为效应的角度进行认知。

2、认知、情感与意志相互区别。其主要区别是:认知一般是以抽象的、精确的、逻辑推理的形式出现,情感一般是以直观的、模糊的、非逻辑的形式出现,意志一般是以潜意识的、随意的、能动的形式出现;认知主要是关于“是如何”的认识,情感主要是关于“应如何”的认识,意志主要是关于“怎么办”的认识。如果把情感与认知割裂开来,就会使情感没有客观依据而变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把情感与认知混淆起来,又会使情感失去公正性而变成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果把情感与意志割裂开来,就会使情感成了空洞的情感;如果把情感与意志混淆起来,又会使情感成了糊涂的情感。

3、认知、情感与意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没有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价值关系,行为关系也成了无源之水,因此认知是情感的源泉,情感是意志的源泉;事实关系以价值关系为导向,价值关系又以行为关系为导向,因此认知以情感为导向,情感以意志为导向;情感最初是从认知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它又反过来促进认知的发展,意志最初是从情感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它又反过来促进情感的发展;认知、情感与意志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互为前提、共同发展

2.性格的结构特征——态度、意志、情绪、理智

性格的结构特征有四个,其中态度特征是核心

性格的态度特征:指对人、事、物的态度,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

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如顽强拼搏、优柔寡断、当机立断等;

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等。

3.态度的结构——知、情、行

态度结构包含三个,其中情感成分是核心。

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

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即行为的准备状态而非实际的行为。

4.社会态度的成分——知、情、行为倾向

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其中情感成分是其核心。

态度的结构与社会态度的结构非常相似,核心都是情感,在多选题中注意区分。

5.人际关系的成分——知、情、行

人际关系的成分有三种,其中,在正式群体中行为因素起主导作用,在非正式群体中,情感因素起主导作用。

6.品德的结构——知、情、意、行

品德的心理结构有四种,其中知是核心、基础,行是关键。

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篇9

从宏观上看,职校生具有“半少年、半成人”的年龄特征,他们在身心发展方面,处于一种既充满矛盾又很不稳定的时期,其主要心理特点是:

1. 要求独立,自尊心、好胜心强。这个时期,学生身心的迅速成长,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到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会明显地表露出来,他们需要自我表现,以求得周围人的肯定。

2. 自我意识明显发展。这个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从评价别人转到认识和评价自己了,并开始具有一定的责任感。

3. 抽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提高。随着生理年龄的不断增长,思维方式也逐渐从形象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开始从关注事物的表面转向关注事物的本质。

因此,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普遍特点,在学生管理上应将规范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从技工职业类院校自身来看,由于学校发展的问题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给职业类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考上名牌大学,他们拼命地为子女能上好中学奔走着,并且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只有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升学无望的孩子,家长才迫不得已给孩子选一个尽可能好的职业。初中学校也怕这些学生影响自己的升学率,想方设法规避招生政策,将这些学生送到职业学校,由此导致职业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逐步变为现在免试入学的现状。即使这样,还很有可能完不成招生计划。因此,生源紧张、质量严重下降是职业学校学生的第一个特点。第二,职业学校招生范围扩大,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里学习基础差、纪律差的学生来到一起,互相影响,形成学习障碍,导致厌学。第三,近两年,新生中很多学生来自于特殊家庭,由于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性格上、心理上与同龄正常学生差异较大。第四,职业学校学生大都在15~18周岁之间,正处在青春发育的旺盛时期,对异性的好奇和心理的不成熟易形成早恋,从而影响学习。第五,住校学生多,学生个性较强、心理差异较大,同学之间易产生矛盾。

学生的这些特点,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想生存下去答案只有一个: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挑战,管理上要有新思路,要开创新方法,适应新形势。

二、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理念的更新

学生管理的工作很多,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可以说是全过程管理。学生从进校开始,按照教学大纲规定要求接受教育,达到毕业要求后准予毕业,离开学校时还是学生。学校的产品是教育服务,学生入校后,学校为学生提供合格的教育服务,使其身心、知识、能力等方面,通过接受教育服务达到毕业要求。

理念的更新必然带动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管理方法的创新。面对我们服务的对象:

第一,要认真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这既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各项工作的归宿。

第二,关注学生德、智、体、技、美、劳全面发展,达到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即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第三,对各类学生都要提供规范教育服务,在工作中决不放弃一名落后学生。

篇10

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106 (男 70 ,女 36)例 ,年龄 25~69 (平均 47 ±18)岁.按 NYHA标准分级[2 ]为心功能在 III级 76 例 , IV 级 30 例;病因学分类为冠心病 33 例 ,风湿性心脏病 15 例 ,高血压心脏病 21 例 ,扩张性心肌病 37 例.在常规应用治疗心衰药物(血管扩张剂、 利尿剂和正性肌力药)的基础上 , po博苏(比索洛尔 ,北京四环制药厂) ,开始剂量 01625~1125 mg ,1 次· d - 1,观察心率、 血压的变化情况 ,根据患者耐受情况 ,1~3 wk 再增加01625~1125 mg , 1 次· d - 1,最大剂量 5 mg ,1 次· d - 1,合用强利尿剂时注意纠正血容量不足和电解质平衡.结果临床缓解 93 例 ,无效 13 例.缓解患者出院后维持治疗 ,随访 6 mo 无死亡.

2   讨论

2. 1   比索洛尔用药后观察

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是应用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比索洛尔抑制了心脏的β1 受体使心率降低 ,有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危险 ,如 Ⅱ ~ Ⅲ 度房室传导阻滞、 窦房结综合征.临床护理观察中应注意心率变化 ,控在 ≥60 次· min - 1. 通过对肾脏肾小球旁器细胞β受体的阻滞 ,抑制肾素2血管紧张素系统 ,从而使舒张压降低.如血压过低(8/ 6 kPa)应考虑减量或停药 ,同时配合其他正性肌力药的使用 ,做出相应调整.本组患者未发现服药后导致的明显心率和血压降低.此外 ,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观察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如呼吸困难、 水肿、 肺部罗音等.本组有 1 例患者在服用过量药物后出现呼吸困难 ,临床护理及时发现上述情况 ,在给予吸氧及静滴氨茶碱解痉治疗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

2. 2   护理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低下 ,常常感到恐惧、 焦虑甚至烦躁不安 ,对治疗无信心.护理上要有耐心 ,对患者表示理解和同情 ,尽可能地解释病情 ,使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开朗的心境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在日常膳食应保持低盐饮食 ,避免大量饮水 ,以减轻心脏负荷.多进食高蛋白、 富含维生素饮食 ,最好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餐方式.平时的活动量要遵医嘱适当控制 ,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多卧床休息.经常饮用蜂蜜或进食香蕉等 ,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 ,避免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或进一步加重心衰.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衰是一项长期的药物治疗 ,需要根据病情发展不断调整剂量.治疗的效果常要在患者使用药物数周后才能体会到 ,所以应做好出院指导和相应健康教育 ,要求患者坚持服药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心电图、 肝、 肾功能、 电解质 ,心脏超声检查及左心功能评估等 ,并根据检查结果做出相应调整.

篇11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风险无处不在,而在其中临柜柜员的操作风险是首要风险。从200年全行操作风险大检查查出的的问题,到今年##金库案的发生,无一不在说明内部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及时性。作为一名会计主管,是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防范案件的第一道关口。如果在这一个关口,丧失了我们的职责,丧失了我们的立场,那风险的防范就无从谈起,内部管理就会混乱、失控。所以说合规教育是必要的、必须的、及时的。我们要结合年初市行制定的“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依这次内部综合治理活动为契机,真正把强化内控基础管理落实到实处,把会计主管的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篇12

1、如何看待本位和越位。好的足球运动员在场上,应该有位置感。坚守职责的运动员,也许不是最注目的,但是最实用的。很多大牌球队里,明星们起起落落之间,总会有一些位置,一些默默的人在默默地坚守不变。一个没有位置感的人,总会追着球去跑,他的头脑里是孤军奋战,没有同伴。靠一个人的技术问题,解决不了一个集体的战术问题。把本职工作做好,是对同伴最大的支持。在一个企业里,应该是没有明星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岗位上的明星。他们兢兢业业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认真地坚持着。当每个人都认真平凡地做事情时,对一个组织而言,也许会很快变得不平凡。一个有生命有理想的组织,又怎会忽略那些平凡工作的每一个员工。

2、聪明和笨拙的区别。大家都看过电影《阿甘正传》。那个智力有些障碍的人,用执着和认真,完成了他的美国梦,名利双收。一个聪明人不屑做的很多事情,他做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成功了。在我们银行里,执行力最强的员工,往往不是那些看似聪明的人,而是那些最认真的人。那些看似聪明的聪明人,总会质疑,总会不屑,总会叹气。聪明本不是缺点,但不要让聪明影响我们在团队里的位置感。当集体的意见决定下来时,这就是命令,是需要众人一心去做的事情,任何怀疑和质疑此时都要放弃,去认真地做一个执行者。这样的组织不一定每次的行动都会完美,但一定每次都有结果可以收获。当大家都聪明地以我为中心时,组织的行动是停滞的,因为他们一直在讨论以寻求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完美的方案。这样的完美是以漫长的时间为代价的,所以是没有价值的。作为卓越组织的一员,也许应该是这样的人,“象智者一样思考,象机器一样行动。”

篇13

步入社会后,往往很难有幸福感,更多的抱怨充斥着生活。工作太累、职业不满等,这些虽然是很现实的问题,但每天被这些烦恼阻碍着,想要幸福都难。没有了幸福感,压力自然而然就大起来,职场倦怠感也随之加强。负能量一多,不仅对你的职场之路没有好处,对你的人生也没有有一点好处。不如改变自己,让自己慢慢去接受和改变,把幸福力带入职场,渐渐的你会发现生活大不同。

对职场要有所期待,但不能盲目投入。像机器人一样周而复始的运作并不适合人类,这只会让职场变成牢笼。想要幸福首先要学会发现美的能力,这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比如,不要过分的对未来有所期望,但也不要一点想象力都不给未来。学会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不要把负面情绪累积在工作过程中。当然,也要学会给自己找一些生活乐趣去丰富职场。出去看看电影,给职场多一些灵感;出去游玩一圈,给职场多一份新鲜气息;看一本不错的书籍,给职场多一丝灵气……

在职场中主动是一种特别的行动气质,也就是说自己知道做有价值的事,不用别人去催。职场上的主动者,往往得以进入各行各业的高收入者阶层。主动和被动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对工作的意义却是完全不同的。许多人每天都在迟迟不愿将自己的构想付诸于行动,也因此荒废了许多的宝贵时间。

事业成功的人往往耐得住寂寞,在那些看似程式化的进程当中寻找到快乐,他们是善于自我控制的人,可以让时间听从自己的安排。

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每当遇到那些不情愿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避免自己拖延完成的最佳办法就是“按部就班地行动”来完成它:从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起,在自己的行事历上用醒目的符号标注出截止的日期,并把任务均匀地分配在日程之内。这样做,不但每天可以轻松地做完部分工作,而且由于时间的充沛,所以更有理由把当天的这一部分工作组织到非常完美。因为有惰性的人一定是先松后紧,最后让自己慌手慌脚地把工作敷衍了事,那样的效率与业绩,是不可能超越一贯按部就班地行动的人的。 有时候,对你而言,结束一件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可能不如望向窗外发一小时呆来得有趣。绝不要给自己一个理由,说服自己把工作交给下一个小时。永远以“现在”这两个字来想问题,把“明天”、“后天”、“下星期”想成遥远的下个世纪好了,做个“我现在就要开始工作”的人,工作在此时此刻,是让我们保持战斗欲望的行动力。

友情链接